优良传统传承

2024-11-07

优良传统传承(精选8篇)

1.优良传统传承 篇一

大褚村乡回族中学国旗下讲话稿

柴光军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上午家好!

我今天在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薪火相传的历史!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激励着多少中华儿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孟子的教诲激励和成就了多少中华伟丈夫、民族大英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他为民族而献身的精神鼓舞着多少中华儿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得上下而求索”屈原追求真理的科学品质已扎根于中华民族之中,还有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林则徐虎门硝烟的壮举,孙中山“天下为公”的胸怀,都让我们回想起中华民族一段又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如今的“神十”飞天,中国人演绎了多少了不起的神话!

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结晶。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是由尧舜禅让的精神、苏秦刺骨的精神、苏武牧羊的精神、孔融让梨的精神、卧薪尝胆的精神等等无数崇高的精神组成的。杨利伟这位中国的首位太空使者,凭借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成为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他又一次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当神州五号作为辉煌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神州十号又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我们相信,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弘扬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使我们的民族精神世代相传。

我们青少年也在不断的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继承、发扬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我们孝敬父母,用一杯淡淡清茶、一句贴心的问候,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尊敬师长,文明礼貌,处处体现着我们礼仪之邦的风范;我们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用实际行动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2.优良传统传承 篇二

一、强化主动进取的传承意识

毛泽东曾讲:“主动权是军队的命脉。”只有主动才能不被动, 只有进取才能不滞后。主动进取是优良传统传承的内在需求, 是优良传统传承必备的状态和方式。只有主动, 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被动适应传承优良传统是没有生命力的。实践证明, 要把优良传统传承工作做好并能解决问题, 能否主动进取至关重要。因此, 只有具备了主动进取的意识, 传承工作就会有主动权和良好基础。

1. 树立责任意识。

主动进取的前提是责任意识。传承优良传统事关部队建设全局意义重大, 没有把传承工作作为身上肩负的神圣职责, 认为可有可无,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不可能实现主动进取的。只有树立起责任意识, 才能真心去做传承工作, 因为只有真心、才能关心, 只有关心、才能上心, 只有上心、才能尽心, 只有尽心、才能实现主动进取。

2. 树立求实和前瞻意识。

优良传统传承的求实和前瞻意识, 就是在对优良传统传承状况进行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预测部队优良传统传承变化发展趋势, 针对传承现状和特点等进行前瞻性思考, 使优良传统传承走在官兵思想变化和部队环境变化的前面。要做到求实和前瞻意识, 首先, 要在实事求是调查的基础上科学的预见优良传统传承变化的发展趋势。及时了解部队内外环境变化的客观事实、了解优良传统传承的客观实际、了解官兵行为思想变化的客观情况, 牢牢掌握传承的主动权, 真正做到思维意识随传承活动的不断深化而转变, 思想认识随着传承活动的不断深化而深刻, 工作能力随着传承效果的不断增强而跃升, 用科学正确的方式引导官兵应对各种变化, 踏实践行优良传统。其次, 要善于把握外部环境、军队内部环境、官兵行为思想变化对优良传统传承工作的影响程度。熟悉外部环境的变化、部队任务转换、官兵思想行为对传承影响的规律。最后, 要注意培养“明察秋毫”的观察力。能够防微杜渐、见叶知秋, 将各种隐患和不利因素消除于萌芽。

3. 树立进取意识。

优良传统传承涉及部队建设方方面面, 是一项系统工程, 地位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又不易显现, 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按部就班, 循规蹈矩, 容易出现“等、靠、要”的思想, 缺乏进取意识。只有树立积极进取意识才能够主动的思考问题, 未雨绸缪, 及时化解不利因素, 消除隐患于未然, 从疲于应付的状态中扭转过来, 靠前工作, 争取主动。

二、强化固本强基的传承意识

我军优良传统传承是关乎全军建设具有全局性的一项长期基础工程。因此, 不能一蹴而就, 需要长期努力、通盘考虑、持续建设。具体来讲, 应包括树立以下三个意识:

1. 树立全面建设意识。

优良传统传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包括思想的传承, 制度机制的传承、内容的传承、方式方法的传承。要全面考虑, 统筹安排。优良传统传承的核心是我军精神的传承, 但精神传承需要借助制度机制的保障, 需要实践的深入而深化, 需要恰当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的引导等等, 只有全面建设, 才能综合施力, 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扎实推进, 确保基础工作放在基础地位来建设。

2. 树立全面融入意识。

把我军优良传统传承工作融入军队建设的方方面面, 不仅要贯注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也要深入各项军事实践和官兵生活之中。军事实践是和平时期部队建设的中心工作, 对于传承优良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在军事训练、军事演习、执行各种急难险重的任务中磨炼官兵意志、深化认识、提高传承效果。还要把平时的管理教育作为传承优良传统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抓好抓实, 通过严格管理、点滴养成、使我军优良传统内化为官兵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准则。要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教育净化官兵心灵, 升华官兵思想, 促动实践转化。此外, 要动员全员参与, 传承优良传统不是哪个单位、哪个部门、哪个个人的事情, 它是全军官兵的共同职责, 要把优良传统传承融入到广大官兵的工作职责和日常生活中去。

3. 树立营造氛围意识。

要着力打造传承优良传统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要坚持系统谋划、整体设计、强势推进。要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充分发挥军史馆、荣誉室、烈士墓、纪念馆等具有传承意义的硬件设施的教育功能。要繁荣发展军事文化, 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军营文化氛围, 要通过观看影视、唱响军旅歌曲、组织纪念日等活动, 强化官兵传承意识。要注重发挥好军队典型和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 让官兵学有榜样、干有尽头, 形成浓厚的传承氛围。

三、强化破解现实问题的传承意识

马克思认为, “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 它是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破解现实问题是我军优良传统传承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 我们所进行的一切传承工作, 都是为了解决军队建设中和官兵思想行为上的现实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 我军优良传统传承就是要围绕现实问题来展开, 以能否解决现实问题为标准。一是要围绕现实问题统筹安排。优良传统传承既是要依靠机制制度的长期保障, 又需要必要的内容形式方式方法和氛围营造等组合来贯彻实施。制度机制解决根本性长期性问题, 而内容方式方法和氛围的营造等能够有效解决现实应急性问题。在破解现实问题方面要统筹安排, 既要坚持我军优良传统传承中制度机制长期的根本的破解现实问题的基础作用, 又要发挥其他传承手段方法的特有功能, 针对部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合理安排传承内容和恰当的方式方法, 保证传承与部队的实际结合, 与官兵的思想接轨, 确保传承始终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向性。二是要围绕解决问题组织展开实施。破解现实问题是优良传统传承的生命力, 要树立融合观念, 从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出发, 优良传统传承寓于其中, 做到什么方法管用就采用什么方法, 什么形式有利于解决问题就安排什么形式, 激发内动力, 调动积极性, 确保解决问题的扎实性和有效性。三是要以破解现实问题为检验标准。要把现实问题解决的如何、官兵思想认识提高的程度、军事素质提高的幅度和促进部队全面建设的情况作为衡量优良传统传承效果的标准, 形成良好的传承导向。

四、强化开拓创新的传承意识

当前我军优良传统传承是在世界军事变革、我军进行信息化、机械化建设和我国市场经济初步确立的时代坐标下进行, 与其产生环境有着本质的区别。时代的变化、使命的变化、官兵结构的变化, 对传承优良传统都会产生强烈的冲击, 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在一定范围内还会存在, 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涌向, 只有不断转变思维方式, 确立开拓创新的传承意识, 才能不断开创新局面, 适应环境任务的变化, 实现我军优良传统的延传。

1. 要树立深入实际求创新的意识。

理论和实际结合, 主观和客观结合是我军的重要工作方法和工作依据, 同时也是我军优良传统传承创新的依据。我军优良传统传承要依据国情和军情的实际出发, 不能机械照搬、搞拿来主义, 前面怎么走我就怎么走, 要根据部队建设实际和官兵思想变化的新形势, 用发展的眼光, 看待传承优良传统, 不断根据形势发展变化需要, 创新内容方式方法, 使传承优良传统与实际融合, 创新发展。

2. 要树立深入群众求创新的意识。

列宁曾讲:“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2]“世界所以有这种突飞猛进的发展, 其根本原因是有成亿成亿的人卷进这个发展的洪流了。”[3]斯大林曾指出:“我们党所以强而有力和不可战胜, 就是因为它在领导运动的时候, 善于保持和加强自己同千百万工农群众的联系。”[4]毛泽东曾讲:“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5]“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不了解这一点, 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在优良传统传承过程中, 要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历史上, 我军优良传统大多来自于基层, 来自于实践、来自于群众的首创。在今天, 传承情况来自于群众, 经验来自于群众, 具体办法来源于群众。要注意引导和发掘好群众中蕴涵的巨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不断从群众中获得创新的勇气、动力和力量。

3. 要树立力求实效求创新的意识。

创新不是新颖, 要讲求实效, 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 要把传承创新的落脚点放在实际效果的提高上。不能创新与传承实践两张皮, 与实践脱节, 使创新没有落脚点, 失去创新存在价值。只有把观念的转变, 内容方式方法的改变体现和渗透到实际工作中去, 提高传承实效, 才是优良传统传承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

摘要:我军优良传统是军队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继承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已成为军队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要注意加强优良传统的传承意识, 注意强化主动进取、固本强基、破解现实问题、开拓创新意识, 增强传承优良传统传承的针对性主动性, 提高军队优良传统传承的效果。

关键词:优良传统,传承意识,我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2:289-290.

[2]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9:269.

[3]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7:311.

[4]斯大林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244.

3.优良传统传承 篇三

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育德塑魂,实施思想关爱

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青年,是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全面提高素质的有效载体。

培育和谐心智模式。如今80、90已成为油田发展的主力军,如何教育青年人牢记会战光荣史,让薪火代代相传成为首要任务。公司成立了小红帽宣讲团,讲述铁人故事,传阅会战老照片,让青年人深刻理解创业的艰辛;组织“阳光心态”讲座,教育青年养成知足、感恩、达观的积极人生态度;启动“感动”岗位亮点互讲活动,让青年人在感染、感谢中增进理解、增加信任。

培育诚信明礼观念。针对有些青年人缺少奉献精神,表现出强调自我排他的倾向。从“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集中体现诚信求实品质的大庆优良传统入手,举行“石油魂”仿宋字手抄报展评,锻铸以“承袭传统、自我超越、永不褪色”为内涵的传承文化。推进“立足诚实守信,践诺岗位文明”主题活动,把青年引导到爱岗敬业、诚信守法、相融共进的氛围中。

培育健康人生理念。社会思想越是多元化,越需要在青年思想教育中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主旋律。针对部分青年存在现实化、实用化、信仰淡薄化的倾向,开展“忆油史珍惜荣誉,看变化学会感恩,求发展真情回报”活动,形成共同价值取向。围绕“我的岗位与大庆精神”,在青年中开展征文演讲、体会交流,释放“平凡石油人、岗位最精彩”的豪情。

以“原油持续稳产”实践锤炼素质,实施能力关爱

原油4 000万吨持续稳产伟大实践是青年健康成长的沃土,更是青年施展聪明才智的广阔舞台。

培养勤学习的习惯。把创建“学习型团队”作为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有效载体,创建“青年书屋”,设立“流动书箱”,开设“好书推荐”,形成全方位学习网络;推进“读书增长才干,学习成就人生”主题读书会,营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良好氛围,使学习真正成为青年解决问题的“开山斧”,开创局面的“火车头”,谋求发展的“金钥匙”。

培养强技能的本领。本着“不忽视每一个岗位,不放弃每一名青年”的理念,实施“按需培训”,形成以“移动课堂、固定课堂、互动课堂”“小专题、小演练、小比拼”为内容的青年素质提升体系,根据每名青年的技能水平进行个性化培养。开展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交标准班为内容的竞赛,提高青年树标、达标、创标的创优意识。

培养敢创新的胆识。为调动好青年的创新热情,发挥好青年敢于突破前人,勇于挑战自我,敢为人先的优势,成立不同类型的青年突击队。技术型以油藏动态分析赛为平台,评选“最佳生产突击队”,鼓励青年技术人员针对潜力区块和油井踊跃开展地面地下分析;管理型人员围绕提高原油产量、加强经营管理、提升运行效率、优化生产工艺,群策群力、革新攻关,解决难题;服务型人员针对一线所需,开展“优质服务”,确保生产平稳。

以亲情互动特色活动感召凝聚青年,实施情感关爱

切身理解青年所需、所想、所盼,让青年感受到企业无处不在的关怀和活力。

带着真情去工作,凝聚青年。建立青年文艺特长信息库,着眼不同青年的共性需求,成立摄影、书画等活动小组,形成“组织牵动,广泛参与”的运作格局。通过举办才艺展、采风等灵活自主的文化活动,给青年创造博采众长的机会和展示才华的舞台;通过鼓掌激励、趣味游戏、拓展训练,增进青年间情感交流;通过制作微电影,展示青年青春风貌,增强团队凝聚力。

根据实情去谋划,感召青年。结合单身青年较多的实际,与兄弟单位和相关媒体举办联谊活动,拓宽单身青年交流空间,维护情感追求。构建培养青年成长成才渠道,对优秀青年有意识地给任务、压担子,提高综合能力水平。选树青年模范典型,培育“有故事的魅力员工”,通过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在油田生产一线弘扬一种进取的时代精神,营造一种良好的成才氛围。

带着温情去帮扶,温暖青年。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开展“青春正能量,爱暖员工心”等公益行动,通过爱心互助所呈现出的“蒲公英效应”,让青年感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与幸福。建立困难青年档案,结成帮扶对子,进行跟踪帮扶,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4.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演讲稿 篇四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这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这不仅关系到我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首先,我想说,家风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是指家族中代代相传的为人处世之道,是每个家庭代代传承的精神基因。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必须重视传承优良家风的重要性,这不仅能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更能够让我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我们成长和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作为时代新人,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家风的尊重和认同,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只有传承和发扬优良家风,才能够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现在,我们身处一个信息快速扩散、变化多端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我们需要保持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的心态,又必须以传承优良家风为基础,让我们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争做时代新人,为社会和家庭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传承优良家风,不是“空喊口号”,而是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人做起,一步步地将优良家风传承下去,将其发扬光大。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去践行家风,才能够真正做到“说得出、做得到”。

亲爱的同学们,面对着未来的人生道路,让我们带着传承优良家风的信念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并努力成长为一名时代的新人!

5.当好优良家风传承人 篇五

家风家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健康成长,给了人们无穷的正能量。如:“百善孝为先”,“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清代名臣曾国藩的家训中有句话我最欣赏:“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我们是普通家庭,我的家里,爷爷、奶奶和父母以他们的言传身教,向我传递出了一份信念。是一种无言的教诲。妈妈是中学教师,她起早贪黑,我常常看到她在星期天还趴在电脑前制作课件。一有空余,就抢着去厨房做饭,让爷爷奶奶休息一下。当妈妈捧回了“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奖杯时,我不仅为妈妈高兴,而且我也懂得了对待事业,对待工作一定要认真、敬业,才能取得成绩!

爷爷奶奶平常照顾我的生活。我们总是做好一切家务。让妈妈安心工作。妈妈呢?也总想着孝敬他们,她经常给爷爷奶奶买衣服、买好吃的。在我心里,妈妈是天下最美的画。假期,她带我去看望外婆外公,也给他们带去很多东西。妈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优良品质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爷爷娇惯我,床给我提前铺好,饭给我盛好,妈妈批评我,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学会自理,不能依赖别人。我明白,妈妈在培养我自强自立的本领。

6.传承优良家风 学会感恩回报 篇六

——新滩镇小学举行2014年春季主题德育活动

5月6日上午,新滩镇小学在该校操场上隆重举行了以“传承优良家风,学会感恩回报”为主题的德育活动。

开学初期,该校积极响应市教育局号召,在学生中掀起了“谈家风、话校风、正师风”的活动热潮。政教处借此契机确立了本学期该校德育活动的主题——传承优良家风,学会感恩回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德育系列活动。通过校园广播、班级黑板报和主题班会等渠道学习、宣传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优良家风,让学生懂得传承“家风”对人格塑造的重要意义,学会在生活中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社会。

本次集中展示活动,旨在汇报各班主题德育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形式因年级而异,有直接书面汇报的,有脱稿汇报的,有班级创作的情景剧表演的,整个活动过程精彩分层,掌声不断。副校长张军在表演活动结束后对本次德育活动进行了小结,并对后段工作进行了部署。

下面的图片是本次活动的部分场景。(撰稿:杨元凯

7.优良传统传承 篇七

一、中国共产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 就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用求真务实的态度来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者李大钊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干革命都始终保持脚踏实地、求真求实的态度, 他曾告诫自己的同志“凡事都要踏实地去做, 不驰于空想, 不鹜于虚声, 而惟以求实的态度作踏实的功夫。以此态度求学, 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 则功业可就。”后来, 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在同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等一切错误思想作斗争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求真务实精神为核心内容的思想路线。这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从参加革命的最初年代开始, 就一直提倡和实行对社会客观情况的调查研究, 就一直同理论脱离实际、一切只从主观愿望出发、一切只从本本和上级指示出发而不联系具体实际的错误倾向作坚决的斗争。20世纪20~30年代之交, 我们党内存在一种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倾向。这种倾向使国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不利局面。为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改变国内革命的不利形势, 1927年, 毛泽东到湖南农村进行了32天的实地考察, 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 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提出了农民革命斗争问题, 即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必须要有农民参与的问题。同年底, 在古田会议上, 毛泽东又阐述了在党内纠正主观主义的具体办法, 其中一条就是要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 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 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 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

1930年, 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存在并有着相当影响的教条主义思想, 毛泽东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在该文中, 毛泽东不仅提出了“没有调查, 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而且首次使用了“思想路线”的概念。他指出, 那些认为“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利”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1) 他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 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 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2) 在此基础上, 他进一步指出, “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 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 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 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 (3) 毛泽东在这里突出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由此可知, 毛泽东所要表达的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

由于那种只知道生吞活剥学习马克思主义, 常拿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吓唬人的教条主义在党内长期存在, 并有相当程度的迷惑性, 且不断给党的事业带来危害, 1937年, 毛泽东写下了《矛盾论》、《实践论》等一系列不朽著作来揭露其错误。这些著作奠定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基础。在这些著作中, 毛泽东精辟地指出, 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统一。所以, 他要求全党同志要“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 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 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4) 正是在这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求真务实精神引领下, 中国共产党人抵制了共产国际不符合中国国情的错误指导, 独立自主地领导中国革命, 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通过真理标准的讨论, 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毛泽东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带领全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求真务实的发展之路。这条路后来被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认为, 不解放思想, 不实事求是, 不从实际出发, 理论与实践不结合, 就不可能把人民的积极性统统调动起来, 也就不可能搞好现代化建设, 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说:“实事求是, 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 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 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 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5) 所以, 他要求全党, 从中央到地方、到每一个基层单位, 都要实事求是, 都要解放思想, 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

正是凭借这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敢于负责的大无畏精神,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著名论断。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6) 从此, 中国经济建设摆脱了“姓资姓社”的争论, 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也以求真务实的姿态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现实依据

要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由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就必须以求真务实之风推进各项工作, 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1. 求真务实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这是党的文献对科学发展观的最初表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以求真务实之精神, 从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 适应时代要求, 努力把握发展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 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思路和策略,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 科学发展观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实践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说,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人以求真务实精神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伟大成果。求真务实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 要想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坚持求真务实。

2. 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胡锦涛曾经指出, 求真务实, 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 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我们党就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做了科学的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 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7) 从词源学意义上讲, 求真务实是实事求是的最佳注脚。《汉书》上说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 实事求是”。唐代颜师古解释其义说:“务得事实, 每求真是也”, “真”就是本性、本质, 就是符合事物的本来面貌, 遵循客观规律。求真务实作为实事求是的核心内容, 生动地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 是知与行、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 也是认识真理、实践真理与发展真理的辩证统一。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事求是, 最朴素、最本源、最核心的做法, 就是坚持调查研究、坚持求真务实。

3. 求真务实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抉择。

十七大报告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并设计了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 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为重要内容的党建新布局。党的作风建设, 关系党的形象, 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求真务实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坚持求真务实这个问题上, 党员干部队伍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主要表现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作风飘浮、工作不实, 好大喜功、急功近利, 随心所欲、自搞一套, 心态浮躁、追名逐利, 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明哲保身、患得患失, 贪图享受、奢侈浪费, 以权谋私、与民争利, 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等。这些问题都是同党的宗旨和性质格格不入的, 都是同人民群众的利益格格不入的, 必然会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 不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公信力。当前, 经济社会领域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显, 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执政能力面临着诸多挑战。只有求真务实, 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才能从实践中找到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提高执政能力的金钥匙。

三、当前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现实路径

实践证明:什么时候脱离实际, 什么时候就遭遇挫折, 什么时候欺瞒之风盛行, 什么时候就面临严峻困难。要想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就必须以求真务实之风推进各项工作。

1. 善于察实情。

“视不察不明, 不察不明则过”。只有察实情, 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 不至于出现无谓的偏差和失误。察实情, 首先态度要诚恳。心不诚不灵, 如果官气逼人、官话连篇, 即使和群众“亲切交谈”, 老百姓也不敢和你交心交底。其次心胸要开阔。不仅要有至察之明, 更要有容人之量。要能听刺耳之言, 对过激的话、过头的话、乃至错话, 不打棒子、不扣帽子、更不搞因言获罪。这样, 人们才敢于“逆圣听”、“批龙鳞”, 我们才能及时发现为政的失误, 进而雷厉风行去改。再次方法要得当。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只有通过不同渠道、采取不同方式、综合各种信息, 开动脑筋、去伪存真, 才能了解群众需求和人心走向。

2. 敢于讲实话。

“实事求是, 力戒空谈”是党的优秀传统。然而, 一个时期以来, 在一些领导干部中间却流行“讲空话、讲套话、讲官话、讲假话”, 就是很难听到实实在在的“大实话”。“假大空”的讲话方式, 损害了党的形象, 削弱了党的公信力, 甚至使党丧失了部分群众基础。“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一个人民的好公仆, 不要怕“丢官”, 也不要怕得罪人, 要敢于讲真话、讲实话。各级领导干部是沟通中央与基层的桥梁, 是党的执政行为的具体实施者, 只有敢于讲实话、道实情, 才能使下情上达, 才有助于党和政府制定正确的方针路线, 才有利于凝聚人心、团结力量。

3. 勇于鼓实劲。

“劲可鼓不可泄”, 越是面临挑战越应该如此。然而, 劲有实劲、歪劲、邪劲、虚劲之分。“我们需要的是鼓实劲, 不是鼓虚劲”。“所谓鼓实劲, 不鼓虚劲, 拿科学的语言来说, 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8) 各级领导干部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主心骨, 尤其应该善于研究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 探索规律性的东西, 将自己团队的干劲鼓起来。鼓实劲, 不能靠大会小会、大吹大擂;而应该进行调查研究, 尊重客观现实, 遵循事物发展规律, 进而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这样的鼓劲才是鼓实劲, 才有鼓舞力, 才能坚定信念、激发勇气。

4. 长于出实招。

“真正鼓实劲, 不鼓虚劲, 还要求我们的干劲是对头的”。 (9) 要想干劲对头, 就必须出实招。从哲学上讲, “招”属于主观的范畴。主观一旦脱离客观, 就会与错误和失败联姻, “招”也就成了“花招、歪招、损招”, 最终只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做调查研究、仅凭个人好恶拍板子、做决策, 往往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耗费巨资、年年亏损的珠海机场、阜阳机场等典型个案就是这类“歪招”所致。因此, 出主意、支招数、做决策, 不能凭一时冲动和主观臆想, 须得进行周密细致的调查和客观科学的研究;那样才能“一招定乾坤”。

5. 真正办实事。

办实事, 就是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 做有利于群众生存发展的事。办实事, 核心在“实”。如果不切实际、好高骛远, 无论计划多么美好、蓝图多么宏大, 只能是“说在口上、停在纸上”的空头支票;如果盲目攀比、哗众取宠, 搞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则会劳民伤财、遗患无穷。办实事, 关键在“办”。“办”就是落实。“樱桃好吃树难栽, 不下苦工花不开”。事情是好事, 是得民心、顺民意、为民谋利的事, 如果不下苦工、不落到实处, 仅仅“用讲话落实讲话, 用会议落实会议, 用文件落实文件”, 敷衍塞责、流于形式;那么, “实事”也就成了糊弄群众的“画饼”。

6. 着力求实效。

办实事的目的是求实效。求实效, 就是无论办什么事情, 都要以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准则。百姓日常细琐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要善于“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要体察民生疾苦, 着力解决群众困难, 要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德莫高于爱民, 行莫厚于乐民”。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归根结底就是“求”人民群众满意的“实效”。我们党是人民群众的政党,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只有生活水平得到切实提高、生存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才会提高, 我们党才能得到最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会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年, 第116页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年, 第111112页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年, 第115页

[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年, 第296页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年, 第143页

[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年, 第373页

[7]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年, 第801页

[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年, 第196页

8.弘扬优良传统 篇八

电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历史不长,在中国仅八十余年,但是走过的路曲曲折折,内容相当丰富。《史略》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对一些问题深入展开讨论。作者也深明于此。作者说:“此书定名为《中国电影艺术史略》,只是关于中国电影历史的一个极粗略简扼的概述,意在使读者对之有一个大略的了解。为了对史实、对历史评价负责,均以自己能看到的影片为准,不求其全,也力戒以讹传讹,主观武断。”(见该书前言)因此,与通常的治史专著相比,《史略》虽缺乏严谨的系统性,却也有要而不繁,生动具体,夹叙夹议,不拘一格的特点。人们既可以把它当作一本通俗读物,也可以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出发点或参考。

以作者看过的有代表性的影片为纲,来展开各个时期中国电影发展情况的叙述,是《史略》采用的基本方法。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开门见山,平实简要,可以突出各个时期电影创作所取得的主要艺术成就,避免无根据的推测;其不足之处则在于留存的影片有限,作者看过的影片更有限,如果仅以看过的影片为准,难免挂一漏万,有些应该提及的人和事,没有提及。例如三十年代初期,费穆编导的《城市之夜》、《人生》等影片,对于中国电影形态的发展和艺术水平的提高,颇多贡献。因为这些影片看不到了(但有文字材料),作者便未提及。又如三十年代左翼电影评论的兴起和发展,是造成当时电影创作生气勃勃的一个重要动因,作者也未论及。这些不能不说是个缺憾。不过,按照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的说法:“诗歌不是对自然的单纯模仿;历史不是对僵死事实或事件的叙述。历史学和诗歌乃是我们认识自我的一种研究方法。”(《人论》,262页)从这一观点来看,《史略》也有一个明显的长处,就是作者在以影片为纲,着重叙述各个时期艺术成就的同时,揭示、弘扬了中国电影的一个优良的传统,即它与群众、与时代、与人民改造社会进程的密切联系。如作者在总结蔡楚生从《渔光曲》到《一江春水向东流》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时就指出:“这决不是偶然的。电影面向的是亿万人民,它的最重要之点,是反映人民的心声,表现人民的爱憎,交流人民的感情。它的奥秘主要是:将创作者的根深深扎到时代的土壤中去,感受时代的脉搏,传递时代的信息。”(见该书37页)确实,这是蔡楚生的影片能够拨动千千万万观众心弦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电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资金微薄、技术落后的条件下,能够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取得重要艺术成就的根本原因。

此外,《史略》在叙述建国后五、六十年代的电影时,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对《我们夫妇之间》、《武训传》等影片的左的错误的批判,给我国电影艺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危害,这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电影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至于当我们谈论一个现代国家的艺术文化时,如果忽略它的电影文化,将是一个笑话。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于自己的电影文化研究得却很不够。中国电影史研究的真正展开,也是近十年的事。与诗歌、小说、戏剧等艺术部门相比,这是一个更需要关注,更需要笔耕的领域。我希望有更多的同志致力于此,有更多的著作问世。

上一篇: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1我与社会》教学设计部编本下一篇:2008—2009学年上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