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高二语文期末

2024-07-30

鲁人高二语文期末(精选7篇)

1.鲁人高二语文期末 篇一

警察和赞美诗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4分)A. 涟漪(yī)

摇曳(yè)

蓊郁(wěnɡ)...

鳘鱼(mǐn)

.B.臭鼬(yóu)

忧悒(yì).

酢(cù)浆草

醍醐(tí hú)灌顶 ...

啁啾(zhōu jiū)

..

脚踝(huái).

辗转反侧(zhǎn zhuǎn)..C.煊(xuān)赫一时

可望不可即(jí).D.熙熙攘攘(xī rǎnɡ)

愤世嫉俗(jí)

...

托钵(tǐ)

莴苣(wōjù)...解析 D项tǐ—bō。答案 D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4分)A.他看见雪茄烟店里一个衣冠楚楚的人对着摇曳的火头在点烟。衣冠楚楚: .... 形容穿戴得十分整齐漂亮。冠:帽子。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B.最舒服的莫过于在哪家豪华的餐馆里美美地吃上一顿,然后声明自己不 . 名一钱,这就可以悄悄地、安安静静地给交到警察手里。不名一钱:不 ...值一钱,非常贫穷。名:价值。

祭祀(sì).C.他没打算去地中海游弋,也不想去晒南方令人昏昏欲睡的太阳,更没考 .. 虑到维苏威湾去漂流。

游弋:(兵船等)巡逻。

D.苏比这时敏感的心情和老教堂的潜移默化会合在一起,使他灵魂里突然 .... 起了奇妙的变化。他猛然对他所落入的泥坑感到憎厌。潜移默化:指思 想或品性受环境等的影响,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

解析 B项不名一钱,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

答案 B 3.下面对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4分)(1)吃完饭,他向侍者表白,他无缘认识钱大爷,钱大爷也与他无缘。(2)每天晚上,这里会集着葡萄、蚕丝与原生质的最佳制品。

(3)每当雁群在夜空引吭高鸣,每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和丈夫亲近起来,每当苏比躺在街心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这时候,你就知道冬天迫在眉睫了。(4)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威尔岛监狱一直是他的冬季寓所。A.比拟

借代

排比

B.拟人

借代

C.拟人

比喻

D.比喻

比喻

答案 A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4分)(1)“一节一节地撑了起来,像木匠在打开一把折尺。”________(2)“苏比站定了不动,两手插在口袋里,对着铜钮扣直笑。”________(3)苏比明白,为了抵御寒冬,由他亲自出马组织一个单人财务委员会的时候到了。________(4)一张枯叶飘落在苏比的膝头。这是杰克·弗罗斯特的名片,杰克对麦迪生广场的老住户很客气,每年光临之前,总要先打个招呼。他在十字街头把名片递给“露天公寓”的“门公佬”——“北风”,好让房客们有所准备。________ 解析(4)比喻:把“枯叶”比作“名片”;把树叶的飘落比作“打招呼”;把广场比作“露天公寓”;把北风比作“门公佬”。

借代:以“杰克·弗罗斯特”代称“霜冻”;以“老住户”、“房客们”代称“流浪汉们”。拟人:“打招呼”“递给”。反语:霜冻对穷人是“无情”的,这里却说成“很客气”;霜冻到来之前先刮北风,这是对穷人的“警告”,这里却说成“打招呼”。反语更强调了穷汉苏比面临着即将到来的严冬威胁。答案(1)比喻(2)借代(3)夸张(4)比喻、借代、拟人、反语

排比

比喻

排比

拟人 反语 拟人 反语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

①可是,在一个异常幽静的地段,苏比停住了脚步。这儿有一座古老的教堂,建筑古雅,不很规整,是有山墙的那种房子。柔和的灯光透过淡紫色花玻璃窗子映射出来,风琴师为了练熟星期天的赞美诗,在键盘上按过来按过去。动人的乐音飘进苏比的耳朵,吸引了他,把他胶着在螺旋形的铁栏杆上。

②明月悬在中天,光辉、静穆;车辆与行人都很稀少;檐下的冻雀睡梦中啁啾了几声——这境界一时之间使人想起乡村教堂边上的墓地。风琴师奏出的赞美诗使铁栏杆前的苏比入定了,因为当他在生活中有母爱、玫瑰、雄心、朋友以及洁白无瑕的思想与衣领时,赞美诗对他来说是很熟悉的。

③苏比这时敏感的心情和老教堂的潜移默化会合在一起,使他灵魂里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他猛然对他所落入的泥坑感到憎厌。那堕落的时光,低俗的欲望,心灰意懒,才能衰退,动机不良——这一切现在都构成了他的生活内容。

④一刹那间,新的意念醍醐灌顶似地激荡着他。一股强烈迅速的冲动激励着他去向坎坷的命运奋斗。他要把自己拉出泥坑,他要重新做一个好样儿的人。他要征服那已经控制了他的罪恶。时间还不晚,他还算年轻,他要重新振作当年的雄心壮志,坚定不移地把它实现。管风琴庄严而甜美的音调使他内心起了一场革命。明天他要到熙熙攘攘的商业区去找事做。有个皮货进口商曾经让他去赶车。他明天就去找那商人,把这差使接下来。他要做个烜赫一时的人。他要——

5.作者为什么在这时提到“乡村教堂边上的墓地”?(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时“月光、街道、灯光、赞美诗音乐”所形成的静穆气氛与墓地的静穆圣洁是一样的。

6.谈谈①②段的环境描写的作用。(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为人物内心服务,突出苏比灵魂净化的过程。7.苏比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概括要尽量全面)(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回忆起过去美好的时光。(2)悔恨今天的堕落低俗。(3)他要弃旧图新,重新做人。

8.用一个比喻句来阐述环境、音乐与心理的关系。(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环境就像土壤,音乐就像雨露,心理就像钻土而出的萌芽。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戴墨镜的书法家

陈亦权

刘三的字实在写得太差太难看了,差得几乎让每一位老师都无法轻易认出来他在作业本上究竟写了一些什么。

刘三已经被老师批评过无数次了,但丝毫不起作用,似乎他的手天生就与写字无缘。那天放学前,他因为作业本上的字太糊涂而被班主任胡老师罚抄写五遍课文。

第二天一早,刘三走进胡老师的办公室,但胡老师并不在,里面坐着一位戴墨镜的中年男子。

“老师您早,请问胡老师什么时候过来?”刘三怯怯地问。在学校,他把任何一位不相识的人都称为老师。

“胡老师?她去食堂了,有什么事吗?”那位戴墨镜的中年男人说。“她罚我抄的课文我抄好了,想交给她!”刘三再次怯怯地说。“罚你抄课文?为什么?”那位中年男子问。

“因为我的字写得太差了,所以胡老师处罚我!”刘三说。“能让我看看你写的字吗?”中年男子边说边把手伸了过来。

刘三把作业本递到了他的手上,中年男子仔细地看了看后,惊诧地说:“不!这字不差,反而很有自己的特点!来,你过来!”

“不差?而且很有自己的特点?”刘三惊喜地走到了中年男子的身边后,那人接着说:“你看,你的撇和捺都非常稳,还有你的钩也非常有劲,这些都

是你自己的特点,非常耐品!你写的字非常有重心,很结实!不过,有一个不足的地方。”

“哪儿不足?”刘三急切地问。

“就是你没有用心!你在抄写文章的时候只想着把课文抄完,而不是想着把字写好!”中年男子认真地说,“我说得对吗?”

这样一想,刘三倒确实觉得他说得对,他开心极了,原来他的字写得并不差,而且很有自己的特点!在这一刻,他深信只要再用心一点,他的字一定会写得更漂亮!在离开办公室之前,刘三问那位中年男子:“请问,您也是老师吗?”

“不,我是一位书法家!”戴墨镜的中年男子回答说。

刘三简直无法相信,他的字竟然得到了一位书法家的表扬和赞赏!在刹那间,刘三觉得他完全可以写出更好的字来,于是他决定把本子拿回来重新再抄一遍!那一天里,他放弃了所有的课外活动时间,终于在放学前再次完成了这次罚抄的作业,最为重要的是,刘三在抄的时候,总是想起那位书法家的点评,他认认真真地写着每一个字,发现他原来可以把撇和捺写得更加好,可以把钩写得更加有力,把字的重心写得更稳„„

当刘三把重抄的本子交给胡老师时,她竟然有些惊诧地问:“这些是你自己写的吗?我早就说过,你不是真正写不好字,而是你不认真写!”口气中带着几丝宽慰。

从那以后,刘三在写字的时候总是会多想想该怎么样把字写得更好,渐渐地,他再也不怕写字了,而同样的,胡老师也不再处罚他抄写课文了。最为重要的,刘三的学习兴趣也因为爱上写字而变得更浓,特别是写作!一年后,刘三的作文被胡老师当做优秀作文贴在了班级后面的学习园地上,他兴奋极了,那是他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三十年后,刘三成为了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和书法家,于是对当初那位戴墨镜的书法家产生了几分特别的感激之情。确实,如果不是他伯乐识马,刘三的内心哪会升起足以改写一生的信心?

有一年,刘三回到老家探亲,几经周折终于来到胡老师家,胡老师和她的老伴坐在客厅里陪他聊天。她的老伴,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在家里,而且还是在招待客人的时候,竟然还戴着一副墨镜,这让人很难理解,但正因这样,他对这位老人多留意了几分,刘三蓦然间觉得眼前这位戴墨镜的老人似曾相识:“您就是三十年前我在胡老师办公室里见过的那位书法家?您还记得我吗?”

“我老伴哪是什么书法家啊,他是一位先天性的盲人,所以他走到哪儿都爱戴一副墨镜,真是失礼了„„”胡老师笑着说。

9.小说开篇写“刘三的字实在写得太差太难看”,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与刘三后来成为书法家形成鲜明的对比。10.这篇小说的情节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出人意料”:刘三的“字实在写得太差太难看”,刘三后来,“成为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和书法家”;“情理之中”:刘三有中年男子和胡老师的鼓励,对写字有了浓厚的兴趣,有三十年的不懈努力。

11.“字实在写得太差太难看”的刘三,为什么后来能够成为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和书法家?结合文中刘三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感悟。(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写字要有信心,要认真书写。②写字要有浓厚的兴趣,要持之以恒。

12.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选择一个,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道题是开放式的,答案能自圆其说即可。

(示例一)主人公是中年男子,小说题目“戴墨镜的书法家”即指中年男子,刘三成才与他的鼓励密不可分。

(示例二)主人公是胡老师,中年男子可能是胡老师的有意安排,胡老师一系列的教导,可见其教学有方。

(示例三)主人公是刘三,小说大部分篇幅在描写刘三,体现年轻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品质。

2.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篇二

一、 (24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发酵(xiào)佝偻(lǒu)

富饶(ráo)百舸争流(kě)

B. 剽悍(biāo) 酝酿(yùn)

绯红(fēi)日薄西山(báo)

C. 宁谧(mì)兑现(duì)

胚胎(pēi)松柏常青(bǎi)

D. 琴弦(xuán)花蕊(ruǐ)

哀悼(dào)雕栏玉砌(qiè)

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A. 显赫 灰烬 斑斓 名列前茅

B. 辨别 潦倒 树阴 变幻无常

C. 狼藉 天籁 隧道 妇孺皆知

D. 喧闹 端祥 花瓣 心悦臣服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欢迎2009年《教育科研通讯》,全年6期,共24元,也可破月订购。

② 刘师傅决定把珍藏多年的家谱贡献出来,为县史的研究献上一份的力量。

③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A. 订阅 绵薄 点破

B. 征订 浅薄 点破

C. 订阅 绵薄 打破

D. 征订 浅薄 打破

4.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类只有清醒地认识自己,才能合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不断地发展自身,创造美好的未来。

B. 我们思考问题应从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并结合新情况、新问题,权衡各种利弊作出综合判断。

C. 学文学的人们的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依傍一家门户,对于口味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

D. 这些文明成就积淀在文化中,又通过教育传授给新的一代,从而使新一代获得比前代更高的新的起点。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卢医生的医学知识丰富至极,别说小手术,再大再复杂的手术,他也游刃有余。

B. 光新二小的老教师们一谈起那段坚守在乡村小学的峥嵘岁月,个个激动不已。

C. 目前制假者使用了高科技手段,造假水平蒸蒸日上,有关部门必须加大打击力度。

D. 他们两人婚前信誓旦旦,婚后却同床异梦,变化真快,该不是网恋惹的祸?

6.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本杂志的读者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B. 中央美术学院的每一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美术家。

C. 星期六下午,我用了整整一小时左右,才写完了老师布置的这篇作文。

D. 由于厂家众多,且质量不能与国际接轨,中国的小家电市场很难形成大名牌优势。

7.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我带着千里奔波的饥渴,带着长年思慕的饥渴,读着浪花,读着从天外滚滚而来的蓝色文字,开始领略其中。

① 汹涌的内容② 伟大而深邃的哲理

③ 澎湃的情思

A. ①②③B. ①③②

C. ③①②D. ③②①

8.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杂记类散文在中国古代散文中兴起较晚,内容也颇为驳杂。记人记物,记亭台楼阁,记游山玩水等,都属于这个范畴。如《丰乐亭记》、《喜雨亭记》等。

B. 古代士大夫除姓名外,还有字、号、斋号、谥号等,当古人行文中对某人官名、地名、姓名、字、号等几项谦称时,先称字,后姓名。

C. 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词又有豪放派与婉约派之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被人称作豪放派的代表作。

D. 类比是鲁迅散文常用的手法,他经常从日常生活、历史传说谈起,然后针对现实,提出自己鲜明的观点,《春末闲谈》就运用了这种手法。

二、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①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②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③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④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即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9. “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静”、“悲凉”三个词语既写了故都秋景的特点,也写了内心的感受。

B. 这是对故都秋景的客观概括和精描细绘,把故都之秋写得细腻逼真。

C. 如改成“来得清、静和悲凉”,意思未变,情味却大变,抒情色彩大减。

D. 这句话是本文的文眼,统领全篇,下文即由此而写景抒情。

10. 对于第三节的描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碧绿的天空,色彩淡雅的牵牛花,一两只驯鸽,整个画面疏密得体,浓淡相宜。

B. 捧茶碗,望碧空,对蓝朵,听鸽声,画面有静有动,绘声绘色。

C. 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为佳”,是因为蓝白都是冷色,最能体现秋的“清”。

D. 描写北国之秋的景物,多用象征性描写,以小见大,读来寓意深刻。

11. 对槐树的描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选择的事物具有诗意,铺得满地的落蕊,无声无味,是秋的点缀。

B. 写脚踏落蕊细微柔软,细腻地传达出北国之秋“特别地来得清”的特点。

C. 扫帚的丝纹细腻、清闲、落寞,让作者潜意识中有一丝悲凉,感到秋的深沉。

D. 一丝落蕊即能牵动心魄,这是白色恐怖在作者心中的投影,是凄凉沉沦心境的反映。

12. 在艺术表现上,节选部分很有特色。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写北国之秋时,写到了江南之秋,构成对比,突出了北国之秋色深味浓。

B. 不写故都名景,只写“破屋”院子里的见闻,最平常的景物也能表现出北国的秋景、秋味。

C. 明写北国秋景,实写作者心情,选段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孤独落寞的情怀。

D. 这几段文字句式上长短相间,整散结合,语言既典雅又洒脱。

三、 (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7题。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而大渴喘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轩裳珪组[注]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而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

[注]轩裳珪组:官员的车马服饰,这里指官场应酬。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走:散步

B. 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喻:说明

C. 一日天子恻然而哀之,赐其骸骨 哀:怜悯

D. 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幸:幸而

14.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一日天子恻然而哀之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吾为此名,以志吾之乐尔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A. 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 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以”字相同。

C. 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 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15. 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

B.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颠

C.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D.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1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

B. 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C. 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D. 客曰:“其乐如何?”

17.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客人认为醉翁“屡易其号”是为逃名,逃名者徒然自累;醉翁自己则自得其乐。

B. 天子哀怜醉翁憔悴病衰,准许他的退休请求,醉翁终于回归园田,偿其夙愿。

C. 醉翁想沉醉于“五一”之乐,可惜他常“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乃因世事太累。

D. 官场上的内忧外患劳顿人心;沉迷于琴棋书画则能放松心情,欧阳修选择了后者。

第Ⅱ卷

四、 (19分)

1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

译文:

19.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题1分)

(1) 春水碧于天,。(韦庄《菩萨蛮》)

(2),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浣溪沙》)

(3) 别时容易见时难。 ,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

(4),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5) 是处红衰翠减,。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八声甘州》)

(6) 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 。(苏轼《定风波》)

(7) ,因风吹过蔷薇。(黄庭坚《清平乐》)

(8)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李清照《醉花阴》)

(9) ,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

(10) 念桥边红药, 。(姜夔《扬州慢》)

20.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两题。(6分)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 这首诗以 再现了时间的遥远,以再现了空间的辽远。(2分)

(2) 诗中用飞将军李广这则典故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

五、 (16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21~24题。

一片树叶

东山魁夷

① 我经常旅行,远的曾经飞越北极圈,在拉普兰欣赏过夜半不落的太阳。那景色实在神秘,完全把人类排斥在外的荒凉旷寂的世界有一种魅力强烈地吸引着我的心。但是,我在北欧的旅途中,是在瑞典波的尼亚湾的海岸和芬兰的湖沼地上描绘白夜的。那是绵延不断、一望无际的针叶林与湖泊,是人类可以居住生息的处所。

② 我并不喜欢描绘阒无人迹的风景,所以我的作品多是(1)飘逸散发着人的气息的景色。但是,其中大抵是没有人物的,因为我描绘的是象征着人的心灵的风景,它自身叙述着人的心声。

③ 我喜爱古老的小镇,家家户户的的墙壁都渗透着几代人的体温,人们的生活依然保留着闲情逸致的情趣。在德国的古都,可以看到所有的窗边都盛开着姹紫嫣红的鲜花。那是向过路人亲切问候的语言。从屋里看,花朵一律朝外,不及街上观赏的那么娇艳动人。每个窗户都结构奇巧,别具一格。

④ 我作品的主题、随笔的内容,往往是有感于澄湛的自然和淳朴的人性而发。我经常回忆起在战后狂飙突进的时代,我却走着(2)偏离时代潮流的另一条路。但今天看来,这条路还是走对了,而且决心今后继续走下去。

⑤ 因为现代文明突飞猛进的发展破坏了自然与人类,人与人之间的平衡,地球上一切物质的存在意义及其尊严迷失丢落的危惧性与日俱增。不言而喻,恢复平衡感是至关重要的。而珍惜清澄的自然、淳朴的人性不正是抑制人类疯狂般疾奔迅跑的一种力量吗?!人们应当更加谦逊地对待自然与风景。在这里,出门旅行,接触大自然固然必要,兴味浓郁地体会风俗迥异的人的生活亦有裨益。但我以为,近在我们身旁,例如庭院的一株树木、一片叶子,如果潜心细腻地观察,可能感受到生命的根本含义。

⑥ 我观望着庭院的树木,不,是凝视着枝柯上的一片树叶。这片叶子绿得莹洁可爱,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熠熠闪烁,这不禁使我想起第一次看到嫩芽初吐的时节。

⑦ 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绿叶生长的地方,还挂着一片褐色的枯叶。当它凋零飘落,你诞生了。坚挺硬实的幼芽饱孕着青春秀润的生命力。

⑧ 尽管有风欺雪凌的日子,你总是默默地等待着春天,渐渐地蕴蓄着充足的力量。一天清晨,微雨初歇,无数的珍珠散落在枝头,婷妍交辉,那是一滴一滴的雨点亲吻着嫩稚的尖芽。我感到绿意萌动膨胀起来了。春天就要来临了。

⑨ 春天终于来了。嫩芽欢欣地绽开了笑靥。那片落叶化为腐殖质回到土壤里去了。

21. 根据文意,解释文中加线句子的含义。(4分)

(1)

(2)

22. 文章第⑤段说“近在我们身旁,例如庭院的一株树木、一片叶子,如果潜心细腻地观察,可能感受到生命的根本含义。”这句话中“生命的根本含义”指的是什么内容?根据下文回答。(4分)

答:

23. 第⑦段与最后一段中写到的“嫩芽”,在倒数第二、三段中用“你”来称呼,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4分)

答:

2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谦逊地对待风景,并不是要出门旅行,或者体会风俗迥异的人的生活,关键是要观察体验身边的一草一木。

B. 文章在内容上层层推进,语言清新淡雅,写景中充满理趣,令人掩卷深思。

C. “珍惜清澄的自然、淳朴的人性不正是抑制人类疯狂般疾奔迅跑的一种力量吗?!”作者以强烈的反问说明了恢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平衡的必要。

D. 文章在选材上很有特点,作家选择富有启示性的自然与风景,并由此引出对生命的感悟。

E. 本文标题为《一片树叶》,可文章前四段却没有写到“一片树叶”,这几段尽管与下文没有必然联系,可是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六、 (4分)

25. 依照画横线的句子,补写下句,使之与上文成为一段完整的话。

对待磨难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主动迎接,一种是被动承受。主动迎接磨难的人,在忍受磨难的苦痛时,内心是坦然的,磨难使他好像刀剑愈见锋芒;

七、 (70分)

26. 阅读下面这段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有人说,作为一个英雄最大的悲哀并不是被别人打败,而是在征战的疆场上没有一个可以与之一试高低的对手。给自己找对手,就如同刀寻找剑,歌词寻找旋律。

给自己找个对手,不是盲目地寻找“敌手”,把对手打倒在地,决出胜负,而是不断地锤炼自己。我们是普通人,也有一个强烈的渴望,给自己找个对手,让平淡的生活激荡出一些清亮亮的浪波。

你不也曾有这样的渴望吗?请以“对手”为话题,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1. C (A组“酵”、“舸”,B组“剽”、“薄”,D组“弦”、“砌”不对)

2. D (“端祥”应为“端详”,“心悦臣服”应为“心悦诚服”)

3. A (“征订”是从杂志社的角度说,此处是从读者角度说,因此应该用“订阅”;“浅薄”有贬义,应该用“绵薄”;“点破”与上下文意境相符合)

4. B (“从”改为“以”)

5. C (“蒸蒸日上”是褒义词,此处属误用)

6. D (A项句式杂糅,B项语序错误,C项“整整”与“左右”矛盾)

7. B (内容—情思—哲理,按逻辑顺序)

8. B (先官名,次地名,后姓名、字号)

9. B (不是“客观概括”,而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10. D (不是“象征性描写”,而是“白描”)

11. D (“白色恐怖”、“凄凉沉沦”是牵强附会)

12. C (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借景抒情”)

13. A (走:快跑)

14. D (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表转折;第一个“以”是用来,第二个“以”是因为)

15. C (C是意动,其余都是使动)

16. D (A.虽然:即使这样。B.成立:长大成人,成家立业。C.得意:从……中得到快乐)

17. B (“醉翁终于回归园田,偿其夙愿”不对,文章开始说的是“将退休于颍水之上”)

18. (3分)你是个想要逃脱名声的人吗?(这样)多次改变自己的名号。

19.(10分)(1)画船听雨眠 (2)细雨梦回鸡塞远 (3)水落花春去也 (4)泪眼问花花不语 (5)苒苒物华休 (6)也无风雨也无晴 (7)百啭无人能解 (8)人比黄花瘦 (9)零落成泥碾作尘 (10)年年知为谁生

20. (6分)(1)秦汉明月 万里出征(每空1分)

(2)批评边将腐败无能;作者期盼朝廷重用良将,保卫边疆。(每小点2分)

21. (4分)(1)象征着人的心灵,叙述着人的心声的风景。(从画线句子后面的一句话提炼,“象征着人的心灵”、“叙述着人的心声”各1分)

(2)创作有感于澄湛的自然和淳朴的人性的作品。(从画线句子前面的一句话提炼。2分)

22.(4分)充满活力的新生命在困境中积聚力量,取代旧的生命获得成长。(“生命的根本含义”根据原文第⑥~⑨段内容提炼,“困境中积聚力量”2分,“新的生命取代腐朽的生命”2分。意思对即可)

23. (4分)拟人。(2分)用第二人称“你”显得亲切自然,便于抒发对树叶的赞美之情。(2分)

24. (4分) A、E (A. 作者并不反对出门旅行。E中前几段是为下文铺垫。对一项得2分)

25. 例:被动承爱磨难的人,在经受磨难的打击时,内心是惶恐的,磨难使他仿佛落花日渐凋零。(从句式、句意、表达几个方面判分)

3.鲁人版高二《留侯论》教学设计 篇三

一、检查预习

必有过人之节(节操) 卒然临之而不惊(突然)

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怎么)

所以微见(表现)其意者 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互相)

其平居无罪夷灭者(杀戮) 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只是)

二、课堂探究 学习课文4-6段

(一)梳理基础知识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庄王曰:“其君能下( )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 )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 ),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 ),而项籍之所不能怒( )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 )用其锋( )。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是妇人女子,不称( )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二)当堂检测,翻译下列重要句子

1、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如果只有报仇的志向,而没有屈从忍耐的功夫,那不过是普通人的所谓刚强。

2、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观察汉高祖刘邦所以取胜、而项羽所以失败的原因,就在于能够忍耐或不能忍耐。

3、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高祖刘邦能够忍耐,保存强大的兵力以等待项羽的衰亡,这是张良教会他的。

4、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由此看来,刘邦还有刚强而不能忍耐的盛气,除了张良,又有谁能替他补正呢?

(三)课文内容分析

1、结合上文“太公、伊尹”和下文中的“高祖、项羽”,说说论及这些人物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正衬和反衬,有力地证明了能忍则成大事,不忍则坏大事的道理

2、太史公的猜测之误,对表现张良以及文章的中心有什么作用

张良名显天下,不是因为魁梧奇伟,而在于贤而能忍并成就了大业。再一次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3、苏轼的《留侯论》并没有全面论述或评价张良。那么,这篇文章选取了他的哪些人生经历呢?通过这几件事,苏轼认为张良能够最终获得成功的主观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⑴寻人刺秦;⑵圯上受书;⑶辅汉建功。在于有“能忍”的过人之节,“忍小忿而就大谋”。

4、谈谈文章是怎样以“忍”字贯串全篇,评述张良一生的?

明确:⑴第一段,提出论点,认为所谓豪杰之士的过人之节是“能忍”。

⑵第二段,圯上老人授书,“其意不在书”,而是为了使张良“能有所忍”。

⑶第三段,以郑伯和勾践为例,说明“能忍”足以成大事。

⑷第四段,以楚汉相争为例,证明张良以个人的才能和“能忍”的度量,辅佐刘邦建立功业。

⑸第五段,以张良的貌不惊人,说明张良外柔内刚正是其“过人之节”。

因一字之功文章旨意毕现,可谓“一字立骨”。文章以“忍”字为中心,贯穿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我们从中感受到的又是张良的心灵成长的历程。

《留侯论》第二课时

一、检查预习

必有过人之节(节操) 卒然临之而不惊(突然)

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怎么)

所以微见(表现)其意者 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互相)

其平居无罪夷灭者(杀戮) 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只是)

二、课堂探究 学习课文4-6段

(一)梳理基础知识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庄王曰:“其君能下( )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 )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 ),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 ),而项籍之所不能怒( )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 )用其锋( )。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是妇人女子,不称( )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二)当堂检测,翻译下列重要句子

1、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如果只有报仇的志向,而没有屈从忍耐的功夫,那不过是普通人的所谓刚强。

2、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观察汉高祖刘邦所以取胜、而项羽所以失败的原因,就在于能够忍耐或不能忍耐。

3、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高祖刘邦能够忍耐,保存强大的兵力以等待项羽的衰亡,这是张良教会他的。

4、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由此看来,刘邦还有刚强而不能忍耐的盛气,除了张良,又有谁能替他补正呢?

(三)课文内容分析

1、结合上文“太公、伊尹”和下文中的“高祖、项羽”,说说论及这些人物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正衬和反衬,有力地证明了能忍则成大事,不忍则坏大事的道理

2、太史公的猜测之误,对表现张良以及文章的中心有什么作用

张良名显天下,不是因为魁梧奇伟,而在于贤而能忍并成就了大业。再一次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3、苏轼的《留侯论》并没有全面论述或评价张良。那么,这篇文章选取了他的哪些人生经历呢?通过这几件事,苏轼认为张良能够最终获得成功的主观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⑴寻人刺秦;⑵圯上受书;⑶辅汉建功。在于有“能忍”的过人之节,“忍小忿而就大谋”。

4、谈谈文章是怎样以“忍”字贯串全篇,评述张良一生的?

明确:⑴第一段,提出论点,认为所谓豪杰之士的过人之节是“能忍”。

⑵第二段,圯上老人授书,“其意不在书”,而是为了使张良“能有所忍”。

⑶第三段,以郑伯和勾践为例,说明“能忍”足以成大事。

⑷第四段,以楚汉相争为例,证明张良以个人的才能和“能忍”的度量,辅佐刘邦建立功业。

⑸第五段,以张良的貌不惊人,说明张良外柔内刚正是其“过人之节”。

4.鲁人高二语文期末 篇四

一、导入

说起我国唐朝文化,我们首先会想到什么?(对,唐诗)那么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有这样一个人,他一生只留下两首诗歌,却因为其中一首,他的名字流传千古。这首诗被评论者评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连闻一多先生都说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张若虚)这首诗歌是……《春江花月夜》。

好,今天我们就跨越时空的界限,和诗人张若虚共赏这良辰美景--春江花月夜,置身诗境,感受诗人此情此景下深沉的感情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二、配乐诗欣赏和朗诵

1、欣赏配乐诗歌朗诵,引导学生一边静听一边展开想象的翅膀,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2、带领学生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随着诗歌的感情进展抑扬顿挫地诵读,更真切地体味诗歌感情。

三、整体把握

诗人用丰富的情感和旷达的胸怀创作此诗。诗中情景理融为一体,使此诗具有经久不衰的意境美、哲理美和情感美。下面我们分别从情、景、理三个方面来欣赏此诗。

1、景--春江月夜美景

⑴请大家首先把诗中描写春江月夜美景的语句一起朗读一下:“春江潮水连海平……皎皎空中孤月轮。”

⑵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春江月夜美景: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这时一轮明月从地平线升起,远远望去,就好像从浪潮中涌出一样。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闪耀于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弯弯曲曲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了一层洁白的雪珠。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江天一色,纤尘不染,一轮皎洁的孤月悬挂在半空中。

⑶画面回顾:通过课件展示画面,提问该画面对应哪句诗句。(这过程是先把诗歌文字转化为散文,再把语言文字还原为符合诗歌意境以及学生审美情趣的画面。)

2、理--宇宙人生哲理

看到如此美景,诗人想到了什么呢?

请朗读本诗中阐述人生哲理,江、月、人和谐一体的诗句,体味一下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思考?诗人所阐述的宇宙人生哲理”深刻”在哪?分析以下诗句,看看本诗与一般的宇宙人生哲理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

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把酒问月》)

⑵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⑶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教师小结:

人生与宇宙的奥秘一直是人类苦苦思索而永远感伤的命题。人生短暂,宇宙无穷。

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没有落入前人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窠臼,而是翻出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江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和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

3、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

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心里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触动了诗人怎么的情感?

学生齐读诗句。

其中哪些表达思妇相思,哪些表达游子思归?诗人把这种相思之情表达得非常真切、细腻,体现在哪里?我们通过填空练习来进行分析(展示课件):

(1)“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思念,而是用“__月__”来___烘托__她的.思念之情。

诗篇把“月”__拟人_化,“__徘徊__”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月的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妇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_。

(2)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_落花、流水、残月_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在天涯,情何以堪!

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_游子的青春。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的_凄苦寂寞_之情。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_沉沉_”二字加重渲染了他的孤寂;“_无限_”也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

归纳:如何使描写更生动、抒情更真挚?(引导学生归纳)

5.语文高二期末作文 篇五

那些年,我们曾幼稚过,做着下一秒你就觉得幼稚的事情。

那些年,我们奋斗过,以为梦想终会成真

这些年,我们知道了,那些年的我们——真二!

说能与先知挂钩的人,我把他成为神人;后知先觉的人,为哲人;后知后觉的人,为愚人;而我,应该是不知不觉的人,我算凡人。不知不觉,就这么大了。再过几个月,就是我二十二周岁的生日了,我不知道现在的我处于人生中的哪一个阶段,总是时不时的问一下自己,我的青春,还在么?我以为,所谓青春,就是在你最美好的时光里,可以毫无压力的做着你自己喜欢的事,而最好的时期,莫过于大学生涯。可是,今年,明年,后年,我们都会陆续的离开校园。那个时候,就是我们青春的终结,然而,时光易逝,我觉得白驹过隙也无法描述时光那无与伦比的速度,一两年的时间,转瞬而已。如此,我把现在的我所处于的阶段定义为——青春过后,锦年之前。

所以,今儿提前为自己写篇文章,纪念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还记得小时候,老师课堂上没劲的时候都会问我们,你们长大后梦想做什么?然后,一个科学家,生物学家,教师,医生、、、各种苗子就嗖嗖的出现了。我忘记当年的我是怎么回答的了,可是我却深知现在的我会怎样回答。如果现在的老师还是如此问我,我一定告诉他,梦想是梦里面想的,想想就成,当不得真的。我觉得梦想与理想的最大差别,就是梦想过于虚幻,可是却不难实现,因为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白天多想想,没准哪天就在梦里把梦想实现了。而理想,首先考虑的就是那个“理”字,我把它理解为理性,那理想就能解释为理性的想法,他应该是我们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得出的结果,。不论你现在做着什么,你是否努力,都能看到前方理想发出的光芒。即使微弱,也能为我们领航。我不知道这样解释理想与梦想是否准确,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想,可是我知道,此时的我,正伴着飞速流逝的时光一点点的成长着,心智愈发的趋近成熟。

现在的我,不在相信世上好人多,因为我觉得对于好坏的辨别应该是相对的。对于你来说他是一个坏人,可对于别人来说他却是个地道的善人。就像绿林好汉,个个杀人无数,却人人侠骨心肠。劫富济贫本身就带着善与恶的双重化身。佛门说的善恶一念思量,也许所表达的就是这么个意思。如果路上我看到一倒地的大妈,我肯定是不敢上前去扶的,人心是最难看透的,谁能保证看起来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是否隐藏着一蛇蝎心肠呢,《卧虎藏龙》里李慕白说:“江湖里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我觉得这话说的太对了,一针见血。所以现在的我只敢和与我最亲密的朋友调侃时说:我是个好人,我本善良,倘若换做一个仅仅是萍水相逢或者不算太熟悉的人,这话我是怎么也说不出口的。前两天,看了本小说,里面有这么句话,印象深刻。”路有操刀客,平地生荆棘,人群即是蛇窟,磨牙吮血,毒汁流淌,每一吻都足以致命“,小说写的说的有点夸张,但是我深信,社会中的阴暗面与书中的内容不分伯仲。在巨大利益面前谁能独善其身,谁能心如止水。真正的好人,早已濒临灭绝。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有几人能遇上真正的朋友,再志同道合的两个人也会在某些细节上产生分歧,也许每次都会有其中一个小小的牺牲一下,以实现求同存异,然后日积月累总有一天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会将那本就岌岌可危的友谊压垮。再然后就是形同陌路,恍如曾经的嬉笑怒骂只存在于梦中。能与我们走到生命终点的朋友是幸运的,因为在最后的稻草降临之前,其中一人已经去地府找新朋友了。与其说是友谊坚不可摧,不如说是没遇到天崩地裂的摧残。所以,亲们,请珍惜现在的友谊。因为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有几个好朋友,也一样不容易!

现在的我还不再相信传说,因为我知道了即使是妖精也不一定就全部是外表俊美,况且这世上本就没有妖;我知道董永在当年那个没有神七的年代是上不了天的,我知道了雷峰塔下没有压着白素贞,他只出土一金佛;我知道了华山根本没被二郎神劈开,三圣母一定是从别的地溜出去的。

现在的我,也不再相信童话,因为我知道了丑小鸭之所以能变成白天鹅是因为他就是一只天鹅,无论它身处什么环境都无法改变那些本就既定的事实,还知道了世上根本没有聪明睿智的小矮人,况且还一下七个聚一堆了。

现在的我还不再相信那些所谓的励志名,因为我知道了泰山崩于面前而不改色,那绝对是扯淡。因为没人相信泰山会真的蹦开,即使他真的蹦了,然后那人真的面不改色了,我也绝对不相信他是从容,镇定,那绝对是因为吓傻了……

现在的我,伴着已逝去的青春长大了,成熟了。

6.高二语文期末作文 篇六

在社会上,人要争取自己的预留空间。如果社会没有预留空间,自我就会被更多有才华的人抛弃。如果人们想留在社会上,他们必须改变。社会上的人不可能一辈子只用一种方法处理奖惩的事情。就像动物总想往前跑。前面是悬崖,它能看到,但是他不清晰,不灵活,所以总是往前跑,最后的效果可想而知。不清廉灵活的人也是在这样的时候,会在社会上到处摸鼻子,最后也无法抗拒清廉灵活的人。

灵活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由坏变好,就像一份工作要失败了一样。如果一个人比较灵活,可以改变排场,那为什么不改变呢?改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遇到困难就立刻改变,不考虑任何影响,另一种是通过具体的思考和规划,有条不紊地改变。如果我选择一个改变要领,我会选择后者,因为最后考虑后成功的几率会大大提高。就像《谁动了我的奶酪》里的三只小老鼠,每天在一个统一的地方找奶酪,但是有一只。当三只小老鼠再次经历这个地方的时候,奶酪不在这个地方了。老鼠a想都没想就转身跑去找吃的,老鼠b想了一会儿就回这个地方找吃的。只有老鼠c呆在原地。最后老鼠c饿死了,老鼠a和b活下来是因为有了明确的灵活度才有了食物。但是,如果他们想更深入一点,老鼠b想得很深,然后去找食物。找到食物的概率明显高于老鼠a,老鼠a是靠命运找到食物的。试想如果老鼠a盲目寻找食物,却没有像往常一样找到,它的功效就像老鼠c一样被饿死,那么思考后的改变显然比盲目的目标要好。

还有一种人明明很灵活,就是由好变坏,原来是大人物的人,因为受不了金钱或者权力的诱惑,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打手,获得了权力和金钱,给自己加了金银,不玩利民的眼睛。有的被钱诱惑去赌,想在这些领域赚钱。但是,他们赌的越多,赌的越深。最后,

7.高二语文期末作文 篇七

悲伤的秋天是另一个秋天,荒凉的秋天。秋天,你会有自己的悲叹吗?我不喜欢这个季节。很无聊很无聊。我睡不着。我等不及要骂他了。“秋,你怎么不走?”不像春天,有一种爱的生命力在寒风中生长;不像夏天,绿眼睛发光;不像冬天,一群人像企鹅一样在雪地里摇摇摆摆地行走。秋天呢?地上除了树叶和光秃秃的树干还有什么?最让我恼火的不是这个,而是秋床。秋天的床和冬天有点冷,但是没有冬天那么抖,很快就会被体温暖起来。这时候夏天的被子有点凉,冬天的被子却满是臭汗。冬天要把脚伸到被子下面,还是一遍遍睡不着。我甚至怀疑自己,和崔永元一样抑郁。和我有同感的人也不少,大多是文人,还有很多。然而,似乎它们不是睡眠的问题,而是希望的表达。这个秋天真可怜。那些落魄的文人墨客在他满是苦水的脸上吐槽,完全把秋天当成了扫把星。也怪封建统治者把考试定在秋天,让秋天比窦娥还惨,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吗?那些没有勇气的儒生,是无法对天子发火的,而是肆无忌惮地骑在邱的头上,一味指责他。秋不像冬天那样发脾气,冷得写不出字来。他坏笑着说:“你骂我,想骂多少骂多少,你不想当第一吗?你练中文我都不会写!”秋天不会。秋天是最温暖的季节。秋天的确是最善良的季节,她总是默默地承受着。像一个被婆婆欺负的媳妇,默默流泪,默默耕耘,默默忍受。他来的时候,带来了收获和果实;临走的时候,他带走了普通人的批评和唾沫。他让辛苦了一年的农民笑逐颜开,他让顽皮的孩子在枯叶上快乐奔跑,他给失意的学者一个发泄的机会。“我说秋胜春朝”。秋天是最好的季节。我不刻意炫耀,也不发脾气。我只是默默付出,默默付出。出了门,大口的呼吸着秋天特有的凉爽空气,看着被霜覆盖的树木,看着一摊残荷,姿势各异。秋天很美,他的努力掩盖了她的魅力,是“天下无双”的。她的美丽不亚于艳丽的春天。反而更简洁优雅。当你走出家门时,你会发现秋天有它自己的魅力。又到秋天了。不知道今天她眼里会不会有泪。大四:冀东和

上一篇:石油大学学生自我鉴定下一篇:莲的散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