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物理考纲

2024-06-18

广东高考物理考纲(精选7篇)

1.广东高考物理考纲 篇一

广东高考物理受力分析注意事项

1.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出现一些暗示的提法,如“轻绳”、“轻杆”表示不考虑绳与杆的重力;如“光滑面”示意不考虑摩擦力.

2.弹力表现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平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张力”等实际上都是弹力.两个物体相接触是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相接触不一定都产生弹力.接触而无弹力的情况是存在的.

3.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弹力时才可能有摩擦力.如果接触面是粗糙的,到底有没有摩擦力?如果有摩擦力,方向又如何?这也要由研究对象受到的其它力与运动状态来确定.

4.对连接体的受力分析能突出隔离法的优点,隔离法能使某些内力转化为外力处理,以便应用牛顿第二定律.但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一定要根据需要,它可以是连接体中的一个物体或其中的几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千万不要盲目隔离以免使问题复杂化.

5.受力分析时要注意质点与物体的差别.一个物体由于运动情况的不同或研究的重点不同,有时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有时不可以看作质点,如果不考虑物体的转动而只考虑平动,那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在以后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均把物体认为是质点,物体受到的是共点力.

6.注意每分析—个力,都应找出它的施力物体,以防止多分析出某些不存在的力.例如汽车刹车时还要继续向前运动,是物体惯性的表现,并不存在向前的“冲力”.又如把物体沿水平方向抛出去,物体做平抛运动,只受重力,并不存在向水平方向抛出的力。

7.注意只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不分析研究对象对其它物体所施的力。例如所研究的物体是A,那么只能分析“甲对A”、“乙对A”’、“丙对A”……的力,而不能分析“A对甲”、“A对乙”、“A对丙”……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它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8.注意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

9.注意只分析根据性质命名的力(场力、弹力、摩擦力等),不分析根据效果命名的力(向心力、下滑力、回复力等)。例如单摆在摆动过程中只受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两个力,而并不受回复力。

10.分析物体受力时,除了考虑它与周围物体的作用外,还要考虑物体的运动情况(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运动、曲线运动).当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时,其受力情况必然不同.例如放在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起运动时,若传送带加速运动,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向前;若传送带减速运动,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向后;若传送带匀速运动,物体则不受静摩擦力作用。

高考物理攻略复习资料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 {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平=Fv平{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

15.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

16.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注:

(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2)O0≤α<90O 做正功;90O<α≤180O做负功;α=90o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2、3两式);

(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3.6×106J,1eV=1.60×10-19J;

(7)弹簧弹性势能E=kx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高考物理机械振动复习讲义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振动中的能量转化。

2.广东高考物理考纲 篇二

一、试题分布

历年全国理科卷一中导数大题试题分布表:

二、试题特点

1. 从导数在高考中的地位来看, 自其进入高考试卷以来, 几乎每年一道大题, 分值12分, 约占8%, 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2. 用导数处理切线问题在大题和选择题中都屡次出现, 主要有三种类型: (1) 给切点, 求切线; (2) 给斜率, 求切线; (3) 给出切线的有关性质, 求切线或求切点。这是利用图像理解导数定义所带来的必然产物。

3. 用导数研究函数包括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和最值, 方法较简便且具有一般性, 突出体现了导数的工具性作用。

三、导数复习的几点建议

1. 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 强调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突出导数概念的本质

纵观高考中的导数试题, 大多源于教材, 特别是客观题都是从课本上的练习题或习题改编的, 既使是综合题, 也是由教材例题、习题的组合、加工和拓展而成, 充分表现出教材的基础作用。复习阶段必须按《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 以课本的例、习题为素材, 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地加以类比、延伸和拓展, 在“变式”上下功夫, 力求对教材内容融会贯通。只有这样, 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 (2009年全国卷一第9题) 已知直线y=x+1与曲线y=ln (x+a) 相切, 则a的值为 () 。

A.1 B.2 C.-1 D.-2

本题是由课本选修1-1 P85习题3.2A组6题改编成的, 要求不高, 属容易题, 加之是客观题, 对解题过程无要求, 学生很容易作出正确答案。它主要考查导数几何意义的运用能力, 以及基本的计算技能。

2.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淡化计算技巧

《标准》明确指出“要避免过量的形式化的运算练习”。选修系列1不要求对复合函数求导, 即使是系列2也仅限于求f (ax+b) 形式的导数。这一点与《大纲》相比, 是比较明显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的精髓, 历来是高考数学考查的重中之重, 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通过求导数, 可简捷地解决曲线的切线问题、瞬时速度、加速度等问题, 也更加丰富、完善了中学数学思想方法, 进一步拓宽了知识的应用空间。在复习过程中, 应该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基本方法进行梳理、总结, 逐个认识它们的本质特征、思维程序或操作程序, 并灵活运用解决问题。

例2 (2010年全国卷一第20题) 已知函数f (x) = (x+1) lnxx+1, 若xf′ (x) ≤x2+ax+1, 求a的取值范围;证明: (x-1) f (x) ≥0。

简析:

xf′ (x) ≤x2+ax+1等价于lnx-x≤a

构造函数g (x) =lnx-x, 至此转化为求g (x) 的最大值问题。而解决g (x) 的最大值, 又要借助导数来进行。

本小题主要考查导数的概念和计算, 通过构造函数, 应用导数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及推理和运算能力, 同时考查了不等式的基本运算, 体现了“知识交汇点处”命制试题的原则, 有一定的综合性, 体现了转化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3. 用图像认识导数概念, 强化数形结合思想

通过图像理解导数概念是直观和易理解的, 可以把学生从抽象的极限定义中解放出来, 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用图像解释导数的应用是很方便的, 也能让学生体验到用导数研究函数的特殊价值。而教材在这一章中用的函数图像较旧教材大大增多, 每个概念的解释都体现了以图像为主体辅助理解的意图, 而且以图像为主体设计的例题、练习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多了。

例3 (2010北京) 已知函数

(1) 当k=2时, 求曲线y=f (x) 在点 (1, f (1) ) 处的切线方程;

(2) 求f (x) 的单调区间。

简析:问题 (1) 直接求导f (x) 得出则由点斜式得到直线方程。考查重点是导数的计算、几何意义, 要求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问题 (1) 属于基本题目, 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问题 (2) 中, x∈ (-1, +∞) , 很自然要对k进行分类讨论, 则与一元二次函数有机结合, 再次实现知识点的交汇, 考查学生善于将知识迁移并综合运用的能力。

四、展望高考

3.2017年高考“考纲”修订 篇三

通知提及“为贯彻立德树人任务要求,全面总结考试内容改革成果,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为实现2020年高考改革目标做积极准备,是《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提升教育考试质量的重要举措。

也就是说: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考试中心组织专家修订、审定了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对2017年高考各科考试知识点均有删减,值得每位备考考生注意。

修订基本原则:坚持整体稳定,推进改革创新。优化考试内容,着力提高质量。提前谋篇布局,体现素养导向。

主要修订内容

一、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比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

教育部考试中心在今年高考前就提出,高考试题要增加反映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领域发展进步的内容,考查学生对我国社会现状、时事政策的了解、思考和把握,考查学生对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等价值准则的理解。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凝汇在政治、哲学、经济、艺术以及生产生活中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在高考命题中,各学科都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体现。

如语文、政治等科目可以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传承中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人文精神的理解,考查学生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思考、体悟的能力。历史可以考查对中华文明长期历史进程中的事实观点、思想思潮的理解和判断等。地理可以考查对乡土意识、环境保护等理念的掌握。

在数学和理科综合等科目中,可以适当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考查的内容,如将四大发明、勾股定理等所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作为试题背景材料,体现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

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简简单单地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要遵循继承、弘扬、创新的发展路径,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实现考试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目的。

二、完善考核目标。

结合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在考试大纲中对考核目标的内涵进行修订,在考试说明中对各个考核目标进行具体解析,并补充试题样例,进一步说明考核目标要求,便于考生理解和复习备考。

三、调整考试内容。

在强调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合理设置选考模块,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契合课程标准的修订方向。比如,语文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设为必考内容,适应高校对新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呼应中学教学的意见;数学减少选考模块“几何证明选讲”,物理将模块3-5列为必考,顺应课程标准修订的趋势。

4.2012高考考纲学习心得 篇四

2012年的高考是新课程逐渐推广开之际,我们如何复习备战今年的高考?个人认为,还是紧紧抓住今年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及时调整复习内容与复习深度,以复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落足点,以复习主干知识为主线的同时,着重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提高。如知识的叠加与等效,迁移与渗透,扩展与推广,转化与变形,类比与对比等等。当然在复习时还应注意应用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必须遵循或符合描述该问题的特点与联系的知识所决定的内在逻辑关系,问题才能解决。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1、2012年的考纲比2011年的考纲中所列考点没有变化,但大家要注意考纲和考试说明的差异,考试说明比考纲要求的更具体,难度要低,比较两者的差别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新课标2012年高考的考试难度比2011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整体比大纲的难度要低的多,但随着课标的考试的推进,其难度将要比新课标2011年有所增加。

2、课后复习要能够独立思考。有些同学平时练习还可以,一到考试时成绩就上不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独立思考,边看答案边做题,甚至还没看明白题就急着去翻答案,做题的作用类似于校对,答案想通了就认为自己会了,盲目追求做题数量。

有时题不会做时,别人的一句提示,一个图形就可使题目迎刃而解。要知道考试时是单兵作战,没有任何外来的提示,常常是考完试就对自己的错误恍然大悟,于是归结于自己粗心,其实这正是平时自己对一些问题过快的去找答案而缺乏独立思考造成的。虽然高三阶段时间紧,内容多,但必要的独立思考是一定要有的,一定要注意做题后总结、反思。注意对题目归类分析,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提高复习效率。

3、物理虽是理科,该记的也得记。对物理学科的一些基础概念、定理、定律、公式,尤其是热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当然要记牢,这些属一级基础。还应记住的是一些常用的结论、方法,这些属于二级基础。例如:看到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倾角θ的斜面上,首先就应该知道其重力沿斜面分力是mgsinθ,其垂直斜面的分力是mgcosθ;若m沿斜面匀速下滑,则知道该摩擦因数μ与θ的关系满足μ=tanθ;平抛物体抛出t时刻速度偏转角是θ,则有tanθ=gt/V0,才能由θ推出时间t,等等。如果到用的时候再去推导,费时又易出错,不如干脆记住。

4、善于归纳总结。当每章复习结束,可借助课堂笔记和一些参考书搞一次单元小结,理一理本章知识线索和知识网络,理清前后知识联系;归纳总结不单是照着课本或参考书把公式定理抄下来,而是还要把平时老师讲的,对自己有用的结论、方法、典型题型都结合自己的理解和领悟总结下来,加以记忆。归纳总结不应千篇一律,要有个性化的总结。尤其在考试前把考试范围内的知识总结在一起,考前用很少时间看一遍,会感到心中有数,缓解紧张情绪,增加取胜的信心。

5、重视对思想方法的小结提高。在总复习中,除认真复习知识之外,我还要建议同学们务必重视对各种物理思想方法的进一步掌握。表面看,这似乎与知识的复习不搭界,其实这才是一项更高层次、有更高效率的复习方法。那么,有哪些思想方法需要好好小结呢?解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理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合成与分解法;追溯解题出发点的分析法;简单明了的图线法;以易代难的等效代换法等等,均为中学物理中基本的思维方法。这些思想方法,在复习课上老师都会提及,一些好的参考书中也会有介绍。同学们在听课和阅读中除关心知识点之外,务请注意这些思维方法的实际应用,要好好消化、吸收,化为己有,再在练习中有意识运用来进一步熟悉它们。此外,在听课中,建议大家格外注意听老师怎么建立物理模型;怎样随着审题而描绘物理情景;怎样分析物理过程;怎样寻找临界状态及与其相应的条件;如何挖掘隐含条件等等。这些,都是远比列出物理方程完成解题任务更有意义。一旦领悟、掌握了方法,就如虎添翼,往往能发挥出比老师更强、更敏捷的思维能力。

6、注意查漏补缺,做好错题分析。查漏补缺是总复习阶段十分重要的工作。同学们可以在每章复习结束时,对本章复习过程中做过的练习和试卷中的错误、疏漏进行仔细认真地分析和订正,在错题本上分析每一个题目做错原因,并总结此类题的解题规律,感悟解题思路。从知识和应试心理两方面分析,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和能力缺陷及时补救。并在每次考试前翻阅,给自己提个醒。

7、瞄准“中档题”。总复习阶段不是题做的越多越好,应该精选精练,有针对性地训练。高考理综物理命题以中档题为主,因此目标应是瞄准中档题,真正吃透题中描写的物理图景,分析清楚物理过程,感悟解题思路。个别尖子学生可以适当分一些精力研究近年高考卷中难度较高的压轴题,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8、加强限时训练。经常见到有的同学平时很用功,做题一丝不苟,过程一步不落,题目也没少做,可到考试时连做过的题目都拿不了分,原因何在?就是平时做题不限时间,没有时间限制,精神很放松,可以翻参考书,可以今天想不通明天接着想。可在考试时,有时间限制,旁边摆个手表时刻提醒你,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就会忘了公式,用错了结论,甚至条件没看全,就急着去推导计算,那怎么能做对呢?

建议平时做作业时也要在眼前摆个闹钟,加强限时训练。一道大计算题从读题到解出,一般只能用十几分钟。高三复习阶段这种训练很必要。

9、重视解题的规范化。因为这是造成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①多看近年高考试题提供的参考答案的解题过程,体味图示、文字、公式在解题中的有机穿插和衔接。②自己在解题时严格要求。要设定题目中未给的物理量;应用物理定理、定律列物理方程等都要用文字说明列式依据。要把重要关系式写在一行中间突出位置,写成“诗歌”的格式。对于多过程、多状态的物理问题,尽量用图示或文字加以说明,使阅卷人一目了然;物理量必须有单位,必要时对计算结果的物理意义加以讨论等,一定要杜绝不良的公式推积式解题习惯。③要将题做完整。一些学生做练习“浮而不实”,列出几个物理方程便丢手不做。平时练习都不能规范地将题解完整,在考试的紧张环境下怎能写规范。

10.注意一下几个考点的变化: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图像不考;摩擦力的判断要求变低,选考动量内容只考两个物体的碰撞的情况。

5.2018年政治高考考纲解读 篇五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尤其2017年高考经济生活试题,题型、试题结构和难度近几年保持一致,既体现了高考选拔性的特点,又兼顾了考生生活学习实际。其中,选择题回避高难度试题,增加了中低难度试题;非选择题侧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试题情境、问题设置和答案贴近生活,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I和新课标全国卷1I政治试题仍然遵循“稳中有进,变中求新”的命题思路,每一则材料的选择、每一个问题的提出、每—个题肢的设计,都会让考生感觉“似曾相识,又从未谋面”,想得高分比较难。

(1)选择题方面,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I 12道题中有11道以两两组合的方式呈现,新课标全国卷Ⅱ12道题中有9道以两两组合的方式呈现,而山东卷12道题中两两组合型的题目仅有4道。

(2)非选择题方面,新课标全国卷的答案大都高于教材表述,将教材知识与试题材料有机融合在一起,语言呈现出“非教材化”的特点,突显能力立意;而山东卷的答案大都源于教材,答案要点均来自教材“原话”。

具体来说,2017年高考经济生活试题呈现如下特征:

1.多角度关注时政热点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I和新课标全国卷II经济生活试题的背景材料,总体上体现了“热点”和“典型’’的结合,引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互联网金融等社会热点事件,充满时代气息。事实上,时政热点在各自主命题省份的经济生活试题中都有体现,如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财政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存款保险制度、创业就业问题、“互联网+”、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开放国内快递市场、机器人的使用、“一带一路”建设、福建自贸区建设、海外并购等都是2017年高考经济生活试题的背景材料。

可见,关注时政热点,是备考经济生活的铁律。

2.重视考生参与未来经济生活

2017年高考经济生活试题更加注重发挥经济生活知识的“方法论”功能,更加重视考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提高自身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能力;命题设计更多关注与考生现实生活及未来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素材。

近些年经济生活高考试题,不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要求考生首先进行角色定位,再依靠自己的知识积累,运用自己对该角色的认知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2018年备考指南

一、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高考无论怎么考,都是考教材。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理解教材、吃透教材,做到对教材知识心中有数。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正确处理以下几对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教材与复习资料的关系,使复习资料更好地为理解教材服务,要避免.“以复习资料为本,抛弃教材另搞一套”的做法。

第二,正确处理《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坚持把《考试大纲》的精神细化到教材中去。在落实《考试大纲》的过程中,坚持以教材统领《考试大纲》,尽量保证教材知识的完整性,不能因《考试大纲》中的“考点”而分散教材知识。

第三,处理好试题训练与回归教材的关系,发挥训练试题的诊断功能与查漏补缺作用。对试题训练中发现的知识盲区、理解误区,应当在教材中着重标出,并反复研习,力求做到做一套题,发现一些问题,再通过回归教材来深化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真 正达到扶弱助强的目的。

第四,正确认识教材标题与知识的关系。单元标题具有统领本单元各课知识的作用,每一课的标题又有统领本课各框节知识的作用。考生在熟练掌握各框节知识的前提下,牢记每一单元、每一课的标题,就能根据答题的需要快速、准确调用每一框节的具体知识。因此,在经济生活的复习中,同学们应熟记四个单元的名称、熟记每一个单元所涵盖的全部课的标题以及每一课所包括的框节知识。

二、把握导向,与时俱进

与之前单一地考查考生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与把握国家发展经济的思路与政策不同,引导考生关注身边的经济现象,用知识指导生活、改变人生,提升考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已成为现在高考命题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为适应这种变化,考生应相应地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备考策略:

第一,由单一关注目家经济发展动向向关注“两个热点”转变

既要关注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经济热点,又要关注公民个体的经济参与。特别要留心身边人与身边事,有意识地用经济生活知识来解读人们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依据,为解决人们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力求在用知识为他人的经济活动服务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深化对知识的认识。

第二,由硬背“答题套路”向掌握“答题思路”转变

过去,考生只要能熟记固定的答题套路,就可以在高考中取得比较理想的分数。现在,经济生活试题,特别是经济生活非选择题的设置越来越灵活,开放性越来越强,对考生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适应这种新的变化,考生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要善于反思与归纳,学会综合运用材料与设问提供的信息确定答题思路。

【典例】(2017.新课标全国卷I)2014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5年为7.4%。2016年我国GDP增长目标调低为7%。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其中,2017年财政预算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 700 4L.,-L,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财政赤字率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赤字资金。

【试题分析】对财政政策的常规考查方式是命题者提供具体的数据与事实,让考生判断适用什么样的财政政策。本题中的第一小问打破了这个常规,反过来考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所必须具备的客观经济条件。第二小问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而教材中根本没有与此直接相关的表述。这类问题,固定的答题套路显然已经无法应对,唯有依靠科学的答题思路来寻找突破口和切入点。

第三,由“背知识”向“整理知识”转变

近些年高考试题常设置一个具体的经济问题,要求考生聚合相关的经济生活知识进行分析与解决。高考对具体问题的考查具有随机性、不可预见性,这就要求考生养成整理知识的习惯,以不变应万变。

整理知识的方法很多,如考生可以围绕经济生活的核心概念整理知识,也可以围绕经济活动的四个环节、参与圭体整理知识,还可以围绕某一个具体的主题(如对外开放)整理知识,等等。在具体操作中,应根据不同复习阶段的特点与知识的实际情况确定方法。一般而言,一轮复习,应围绕单元、课整理知识;二轮复习,可围绕核心概念或某一主题跨单元、跨课整理知识。

三、科学选题。逐步提高训练难度、提高规范答题的能力

所谓科学选题,就是根据高考复习各阶段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一轮复习侧重基础训练,不适合做综合性较强的试题;二轮复习侧重整合与提升,可适度做一些中等难度及中等难度以上的试题;三轮复习侧重查漏补缺与实战演练,可选择做一些最新模拟试题、近几年的高考题。

四、坚持“全面开花“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全面开花,即对经济生活教材所涉及的具体知识力求做到全面掌握,不能根据个人喜好进行取舍。重点突破属于临考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把自己曾经做错过的试题仔细研究一遍,对暴露出的知识与能力的缺陷进行再巩固、再提升;二是综合各种高考信息,有重点地复习教材相关内容。

总之,面对高考试题考查方式越来越灵活这一趋势,只有夯实基础、转变观念、提升能力,才能自如应对。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近几年高考主要侧重对效率与公平、财政的作用、影响财政的因素、税收的种类、依法纳税的考察,其中效率与公平、财政的作用、税收的种类与作用属于高频考点,纳税人与负税人考查较少。试变化与调整,国家围绕实现“四个全面”目标的具体作为为素材,以漫画、表格、文字材料等形式进行微观考查。

从总体上看,本专题涉及的概念较多,选材多涉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难度相对较大。

应对2018年高考,考生平时要多看一些诸如央企薪酬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财税体制改革、进出口关税的调整等方面的热点分析文章,了解这些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同时,强化以这些热点为载体的试题的训练,化“生疏”为“熟悉”。专题四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6.2017年湖南对口高考语文考纲 篇六

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对口招生考试

语文考试基本要求和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

(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试要求

1、熟练认读3500个常用汉字,掌握基本的普通话知识。

2、能正确地遣词造句,联句成段,准确地表达意思,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3、了解应用文基本格式及语言特点,了解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基础知识,了解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

4、能阅读并理解浅易的古代诗文。

(二)应用能力的考试要求

1、能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能进行分析,加以解决。

2、能对信息资料进行筛选、辨别、整合和运用。

3、能运用与学习、生活、就业相关的常用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进行写作。

4、能根据特定情景用口语简明、准确地表情达意。

5、能借助文字、图表等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6、书写规范,有一定速度。

(三)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的考试要求

1、注重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突出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做到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就业,又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2、注重知识的适用性和应用性,根据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的基本需要考查口语交际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

3、结合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生活实际选取现代文阅读和写作材料,突出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实用性。

二、考试层级

测试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欣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欣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赏析和评述,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三、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及相应层级如下:

(一)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

A(1)识记常用汉字的字音。(2)识记常用汉字的字形。

2、表达应用

D(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正确使用词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7)掌握并运用朗读的一般技巧。

(8)掌握口语交际(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接待、讲解、应聘等)的基本方法。

(二)文学常识 识记 A(1)识记基本篇目中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

(2)识记基本篇目中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

(3)识记常见文学体裁(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常识及常用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常识。

(三)阅读 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散文和小说。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提炼作者在文中的观点。(5)说明文章的写作特点。(6)发现、修改文章中的错误信息。

3、欣赏评价

E(1)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以基本篇目中的古代诗文为主)。

1、识记

A 默写基本篇目中要求背诵的诗文。

2、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文言实词:安、被、倍、本、兵、察、长、朝、乘、除、传、辞、从、殆、怠、当、道、得、度、短、方、复、负、盖、故、顾、固、归、过、恨、后、胡、或、疾、及、即、假、间、见、解、进、尽、就、举、绝、堪、克、类、怜、临、名、莫、内、判、期、奇、迁、请、穷、求、去、劝、却、如、若、胜、识、使、是、适、书、孰、数、遂、说、私、素、通、徒、图、退、亡、王、望、微、相、谢、信、兴、行、幸、徐、许、要、宜、遗、贻、易、阴、引、逾、再、造、知、致、质、治、诸、卒、左,共110个。(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乎、乃、其、且、所、为、以、于、则、者、之,共12个。(3)理解词类的活用。

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动词、形容词意动用法等。

(4)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C(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提炼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4、欣赏评价

E(1)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写作

能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常用应用文。

基本要求:观点正确,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内容具体,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简洁,文字通顺;格式规范,文面整洁。

(五)综合实践活动

能根据与学习、生活、就业相关的情境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并在设计中运用有关语文知识,展示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与时量

闭卷笔试,考试时量为150分钟。

(二)试卷内容及分值比例 试卷满分为120分。其中:

1、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约占20%。

2、古代诗文阅读,约占12%。

3、现代文阅读,约占20%。

4、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约占8%。

5、写作,约占40%(应用文约占15%,其他文体约占25%)。

(三)题型及分值比例

1、选择题: 约占35%(语言基础知识约占15%,阅读约占20%)。

2、填空题:约占8%。

3、改错题:约占2%(应用文改错)。

4、其他题:约占15%(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约占8%,口语交际设计、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等约占7%)。

5、写作:约占40%(应用文约占15%,其他文体约占25%)。

(四)考题难度

考题难度适中,比例合适,建议:较易题约占30%,中等难度题约占40%,较难题约占30%。

五、指定教材及考试基本篇目

(一)指定教材

指定教材为我厅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课教材用书目录中规定的语文教材。

(二)考试基本篇目

1、我的母亲 ………………………………………老

2、芝麻官餐馆 ……………………………………杨汇泉

3、卖白菜 …………………………………………莫

4、我的空中楼阁………………………………… 李乐薇

5、清塘荷韵…………………………………………季羡林

6、像山那样思考……………………[美国]奥尔多﹒利奥波德

7、荷花淀……………………………………………孙

8、山那面人家………………………………………周立波

9、项 链…………………………………………… 莫泊桑

10、读书人是幸福人………………………………谢

11、拿来主义………………………………………鲁

12、淡之美…………………………………………李国文

13、爱情诗二首

致橡树…………………………………………舒

婷 我愿意是急流…………………………………裴多菲

14、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曾宏燕

15、永远的蝴蝶……………………………………陈启佑 ※

16、诗经二首(静女、氓)………………………《诗经》

1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

18、劝学…………………………………………荀

19、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周国平20、善良……………………………………………王

21、人生的境界……………………………………冯友兰

22、科学是美丽的…………………………………沈致远

23、南州六月荔枝丹 …………………………… 贾祖璋

24、边城(节选)…………………………………沈从文

25、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 ※

26、荷塘月色 ………………………………… 朱自清 ※

27、现代诗二首

我爱这土地…………………………………艾

青 雨巷…………………………………………戴望舒

28、雷雨(节选)…………………………………曹

禺 ※

29、梦游天姥吟留别……………………………李

白 ※30、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

31、再别康桥 ………………………………… 徐志摩

32、景泰蓝的制作…………………………………叶圣陶

33、故乡的榕树……………………………………黄河浪

34、故都的秋………………………………………郁达夫

35、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 ※

36、前赤壁赋……………………………………苏

37、人脑和电脑……………………………………戴君惕

38、奇妙的克隆……………………………………谈家桢

39、向中国人脱帽致敬……………………………钟丽思 40、药………………………………………………鲁

41、书信(一般书信,求职信、应聘信、自荐信、表扬信、贺信、申请书、倡议书)

42、消息报道

43、便条、单据

44、通知、启事

45、计划、总结

46、策划、广告

47、说明书、记录

48、海报、简报

7.2014高考语文考纲解读 篇七

2014年高考语文命题趋势与备考

北京市丰台二中特级教师 陈金华

从最新发布的考纲来看,与去年考纲相比变化不大,可以用“题型成熟,稳中求变”八个字来概括。在一些语言上可以看出略微变化,阅读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在作文要求中,除会写论述类文章和文学类文章,还要会写实用类文章。

变化趋势

一、小作文考查省市扩大

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在题型变化上的新体现。在语言运用题板块,部分省市已向小作文(或称微写作)方向转换,考查省市呈扩大趋势。比如湖南卷在2011、2012年的小作文命题,一直注重新闻短评类的写作,而江西卷自2011年起连续三年,将“语言综合运用”题定位为小作文,要求写作200字左右的短文,实则是将写作考查一分为二,采用“小作文+大作文”模式。2014年高考,江西卷仍将延续这一考查模式,大小作文同时兼顾,两相并重,以继续强化对考生专项表达能力与综合写作能力的考查。

2014年,在高考语文命题改革上具有风向标作用的北京市,明确表示语文学科写作考查将增设“微写作”,采用“微写作+作文”模式,即“小作文+大作文”的模式,赋分为10分。从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提供的样题来看,微写作篇幅短小(150~200字),形式灵活,命题贴近现实生活,实践性强。很明显,北京语文高考设置微写作,目的在于更全面地考查考生写作能力,体现了高考写作考查多样化的趋势得到进一步的肯定。

二、名句名篇默写调整大

名句名篇默写的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考查篇目调整。随着各省市对所圈定的篇目持续多年地考查,很多考查已基本达到饱和,为继续引导积累,强化积淀,调整考查篇目是正常的。从2014年的考试说明和命题趋势看,考查篇目调整较大的有重庆、湖北等卷。重庆与去年相比,古诗文考查范围调整增加了《师说》《望海潮》《醉花阴》《琵琶行》《秋兴八首》《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经·采薇》《春江花月夜》《旅夜书怀》等篇目,总计达33篇;湖北卷则将2013年增加的《鱼我所欲也》《使至塞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古诗文撤下,调换为《观沧海》《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篇目;另外江苏、安徽等卷也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值得注意的是,古诗文考查篇目的调整,都体现出侧重向初中阶段要求背诵积累的篇目靠拢的特点,这一点体现了高考名句名篇默写力求将初高中阶段全线打通,达到真正引导考生重视祖国传统文化积累、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是考查形式调整。纵览连续多年全国高考各卷,名句名篇默写考查,清一色是采用出上句对下句或出下句答上句的直接型考查形式,无疑,这一考查形式是简单、呆板的。容易导致同学们走向机械死板的记忆。不利于大家往深层次方向进行传统文化积淀。在名句名篇默写的考查上,很多省市的中考已走在了高考的前面,综合采用直接型、理解型、开放型等多种考查形式。2014年,北京高考将率先改革,古诗文的默写,不再是单纯地出上句对下句的直接默写,而是在考查上设置情境,考查考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透彻理解。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运用。

三、名著阅读考查灵活

名著阅读,在具体考查的形式上,除江苏、福建均采用“双项选择题+主观题”外,其他考查名著阅读的省市基本上都采用选择题形式,试题难度也较小,甚至有时试题几乎等同于文学常识的考查。与名著阅读考查的要求相去甚远。2014年,江西将在2011年开启作文板块“小作文+大作文”模式后,在名著阅读的考查上再次改革,明确向江苏、福建两省靠拢,亦采取“选择题+主观题”的形式(2014年江西省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名著阅读”选用的样题,一是本省2012年的名著阅读选择题,二是2013年福建卷名著阅读的一个主观题),将客观与主观题型结合,考查更灵活,更机动,对作品的考查在内容上更纵深。

应该说,江苏、福建、江西等省颇为灵活的名著阅读考查方式,意在引领考生在名著阅读上真正走向扎实和深入。

四、探究能力考查持续强化

自2007年新课标试卷中出现探究性试题后,探究性试题一直活跃在高考语文题中,江苏、江西、福建等卷也一直对探究能力的考查非常重视。并在试题中持续反映。2014年高考对探究能力的考查持续强化,重庆卷在原来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等五种能力的基础上,新增加对“探究”能力的考查,随之而来的,则是客观试题分值适当下降和主观试题分值上升。

语文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上,江西省2014年考试说明就探究能力表述为“(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挖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定为高层次的“F”级。探究能力的考查需要考生立足阅读文本。并在此基础上对所给文本有准确、深入的理解,能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创作意图、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方面进行探究。并鼓励考生从文本出发,进行有创见的个性解读,这体现了高考命题以人为本、关注考生个性、鼓励合理创新、提倡个性识见的意图。

备考策略

首先简要谈谈小作文的备考。

一要弄清具体怎么考。做到有的放矢。不管哪一省市的小作文考查。在考试说明上都有对这一考查点的具体说明,并附了典型样题。以写作考查变动最大的北京市为例,考试说明上对微写作考查的具体说明是:“能用精炼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从中可知。北京2014年高考微写作,侧重考查描写、叙述、议论及抒情的专项写作能力。特别强调“精练”的要求。从所附给的样题看,5道样题中,有3道在样题后的说明中指出“着重考查考生用精炼的语言表达观点的能力”,1道强调“着重考查考生用精炼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的能力”,1道则指出“着重考查考生用精炼的语言描述场景、抒发情感的能力”。5道样题的考查题型有观点陈述类、实际运用类(倡议书、招聘启事)和场景描写类。综合地看。北京市微写作明确指向议论性为主,兼顾描写与抒情的专项写作能力。

二要针对性训练。力保无写作技能盲点。仍以北京为例,要以议论、描写、叙述(记叙)、抒情的专项写作能力为重点,落实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应用类文体训练、场景描写训练、围绕观点简要阐述的训练等方面,做到针对性强,突出系统化,不留下训练空白,不留下技能盲点。

其次,针对名句名篇默写的调整,谈五点看法以供参考:

1 不畏难,逐文过关。名句名篇浩如烟海。虽然考生要识记掌握的只是初高中在考纲上要求背诵的篇目,但要掌握牢靠,非一日之功,靠的是日积月累。这就要求考生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做到逐文过关,逐句过关,并反复回顾、识记。

2 重理解,悟句篇意。要记牢,不淡忘,考时不错,就要对每一条名言名句,每一则精要段落,乃至每一篇文章,都有深入的理解,领悟其深广的含义,否则就容易出错。特别是对设置了具体情境的名句名篇的考查。这一点尤其重要。

3 多总结,破生难字。要求考查的古诗文,因时代的原因,有些现在较少用的生难字,很多考生背诵得熟,在应考时却往往失分于此。如“响穷彭蠡之滨”中的“蠡”就是生难字。考生要反复识记、书写,并强化记忆。

4 细析义,辨同音字。同学们在应考时,失分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写读音相同或相似但意义却不同的字。如“别有幽愁暗恨生”中的“幽愁”容易误写为“忧愁”。为避免写同音字而失分,考生就要特别注意在平时的背诵积累中,有意识地分析比较,做到既知字之音,又懂字之义。

5 明通假,记通假字。通假字虽和本字的含义一样,但如在默写中把句中的通假字写成本字,属于误写,是不能得分的。而默写时通假字很容易写错。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中“冯”误写为本字“凭”。平时的背诵与默写中,如名篇名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定要弄清其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同时多总结、梳理,准确记忆。

第三,对现代文探究能力的考查。首先要立足文本,整体把握,先定文章内容与文体,次定文章结构、中心与风格特点等。其次,把握命题特点,分类突破。探究能力的命题,一般有观点式、启发式、评价式、标题式、主题式、关系式等多种探究类型。解答观点式试题,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有条理地举出支持自身观点的依据,并回归文本,结合具体事例作合情合理的分析;答启发式试题重在作出自己的判断,前提是由文本而发,无论是感悟还是体验,必须立足自我,见解独到,并围绕限制性的内容指向,联系文本进行分析阐述;标题式试题,一般设问是标题可否替换,并说明理由,突破的主要考虑点是文章主题、情感、线索。表现手法上的悬念、双关,以及语言的简明或生动等;评价式试题的解答,既要找准解读切口,紧扣评价要求,也要围绕原文,综合分析,更要突出关键点,言之成理;解答关系式试题,则要准确把握环境、人物、情节、主题四者之间的关系。

你问我答

Q:听说高考要考实际应用类小作文,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应用类文体太多了,我们高三的时间非常紧张,要做到对每一类应用类文体进行训练,是不现实的。针对实际应用类文体的训练,有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值得参考吗?

A:的确。实际应用类文体类型太多,训练时很难一一突破,全面训练;实际上高考命题也会大致圈定范围,以达到教考一致。实际运用类文体,因其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为处理实际事情而写作,有着实用性特点,并形成惯用格式,因此,不管是书信、启事、倡议书、请假条、海报、申请书等不同类型的应用类文体,在写作时,我们提其共性的东西,概为四点:一是写作目的明确,因应用类文体是为实现特定目的服务的;二是格式体例稳定,大多数应用文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通用格式和体例,并且不同类型的实际应用类文体在格式体例上有相通之处,多加总结,可以举一反三;三是语言表达规范,应用文主要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文章的语言要求庄重、简洁、严密,一般不采用大量生动语言;四是时间要素具体,应用文其所针对的事务一般是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的,因此执行时间、有效期和成文日期等时间要素都要具体明确。

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

四川省邻水中学 曹祥文

高考作文试题,绝对是大比重板块,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高考日益临近的时候,我们不大可能再做什么大规模的练习。此时,研究考纲,明确考情,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方向对了,我们冲刺阶段所做的努力才会以最为高效的方式呈现出来。

一、作文类型的变化

考场作文。常见的有三种方式: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前些年。话题作文曾风靡一时,后来逐渐发展为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并行的态势,而现在,材料作文成为主流。纵观近三年的高考,我们可以一窥端倪:2011年,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各占半壁江山,只有重庆卷还保留了话题作文的形式,而在命题作文中,有一半是“材料+命题”的形式,纯粹的命题作文只有四川、湖北、山东和安徽;2012年,全国十几套作文试题,材料作文占到了90%以上,只有江苏卷是“材料+命题”的形式;2013年,基本上沿袭了2012年的命题形式,除了天津卷是“材料+半命题”的方式外,其他各省市都是材料作文。

鉴于此,2014年的高考作文复习,理应以材料作文的演练为主。但在这三大类作文中,材料作文又是难度最大的,材料作文的难度主要来自于审题与立意。一般来讲,一则材料作文往往不止一个切入角度,但有些考生喜欢剑走偏锋,为了创新而标新立异,结果是走错了方向,因此失分严重。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哪怕是少写几个完整的作文,也要多训练对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二、作文材料的多样

关于作文材料的内容,高考场上是丰富多彩的,如:现代诗(2013年福建卷《忧夭》),寓言(2012年天津卷的《老鱼与小鱼》),名人名言(2013年安徽卷、浙江卷),哲理故事(2013年辽宁卷《沙子与珍珠》)……以“诗词格言”“生活故事”类为例:

1 诗词格言

从近两年来看,诗词格言方面的高考作文试题还比较常见,2012年有5套试题是这方面的内容,如山东卷、广东卷、江苏卷、福建卷、四川卷;2013年也有4套试题,分别是安徽卷、浙江卷、天津卷、福建卷。诗词格言本身就比较精练。考生在审题时尤其要小心。要抓住其中每一个重要的词语,提炼出它要表达的主旨,这样才能找准切入角度。如2012年江苏卷的“材料+命题”式的作文。虽然给定了题目,但要写好,也得思考“忧”与“爱”二者的关系。材料分别由孟郊的两句诗、艾青的一句诗和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组成,其共同指向为“忧”是源于深沉的“爱”,二者不是对立关系,“忧”得越深,“爱”显得也越浓,所以,考生可以将重心放在“忧”上,“忧”中有“爱”。

[演练场]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唐太宗

我此刻正在做的事,就是我一生中最大的事,不管是在指挥交响乐团或剥桔子。——托斯凯宁尼

不要关心你无能为力的事。——狄更斯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 生活故事

生活中,每种事物都有各自的生命状态,一对父母牵着孩子逛公园。一位八十岁的老人躬身拉车,一名学生承载全家希望埋头苦读……这些情景时常出现于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出现于我们的高考作文材料中。我们要透过表象看实质。这样才能写出具有深意的文章来。如2013年湖南卷“儿子看父亲剪报”的材料作文,初一看,自己不干正事,看父亲剪报,却说自己很愿意,似乎是无聊的人儿在说无聊的话。其实,联系当下“常回家看看”的呼声,我们便知,能够这样陪着父亲,看着父亲,让父亲感到幸福,这才是作为儿子最愿意的事。这则材料要抓住“我很愿意”几个字还是挺容易的,但还应注意对方的感受,这样才是材料所要传达的意思。如果只是自己愿意,别人不愿意,这幅画面也不会和谐。

[演练场]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月光如水,枪刺在月光下闪烁出一道寒光,士兵威严地站立在哨位上。将军踏着月光走来了。将军打量了一下哨兵,以威严的口吻发问:“想不想家呀?”

“报告首长,为了革命,不想家!”

“放屁!”将军剑眉一竖,大声斥责。哨兵的腿发抖了。

“革命就不要家了?没有家哪来的国?连家都不想咋保国?大话、空话、套话、假话!”哨兵被震住了。

“不想家的兵不是好兵。”将军看出了哨兵的紧张,走上前去,拍了拍他还稚嫩的肩,“记着,要想着家里的父老,才能对得起肩上的钢枪。”将军走了。

士兵的眼睛湿润了。不由悄悄将手伸进裤兜里去摸那封已看了无数次的家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三、作文立意的趋向

无论材料作文的内容如何变化。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而与人相关的一些立意,则是我们训练的重心。如:人与自然(2013年江苏卷“蝴蝶退到了山洞深处”)。人与自我(2013年全国卷一“切割钻石”)。人与他人(2013年全国卷二“同学关系”)……

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大多立足于对哲理思辨的考查、对亲情友情的关注、对价值观念的疏导、对社会现象的评价等。弄清这些常见的切入角度至关重要,只有找到了恰当的切入点,才有可能保证大方向的正确性。后续的写作就变得相对高效一些了。

1 哲理思辨

这一类材料。要求考生具备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万不可只抓其一而不及其余。譬如2012年四川卷《手握一滴水》,“水滴”看起来很微小,但里面却有一个“重大的世界”;但“水滴”又是脆弱的,一个小小的意外,我们就有可能失去所有。反观生活,其实也大致如此,看起来很不起眼,一旦失去,才发现其弥足珍贵。比如同学情,平时你来我往,不大在意,可有些时候,一个小小的误会,都有可能毁掉多年的情谊,直至老死也不相往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有珍惜。所以,此题可从“珍惜”入手。

[演练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 亲情友情

“亲情”与“友情”是我们高中学生所熟悉的。往往会成为高考作文考查的主题。譬如2013年全国卷二关于“同学关系”方面的材料作文,就体现了这一点。该材料审题不难,它实际上就是要考生深入思考:同学之间应该怎样交往?同学之情应该怎样维系?从材料最后一段可以找到切入角度,那就是“营造和谐氛围”,“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友情如此,亲情也不例外,其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融洽相处,基本上都离不开尊重与包容,这样,主题得以深化,灵魂也得以洗礼。

[演练场]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个小男孩,家里很穷,可是小男孩患了一种病,医了很多地方,也不见效。后来听说有个郎中能治,可是这个郎中的药钱很贵,母亲只得上山砍柴卖钱为孩子治病。

可是,小男孩发现,药渣全部倒在路口上,被许多人踏着。小男孩问母亲,为什么把药渣倒在路上?母亲小声告诉他:“别人踩了你的药渣,就把病气带走了。”

小男孩说,这怎么可以呢?我宁愿自己生病,也不能让别人也生病。后来小男孩没见到过母亲把药渣倒在路上,那些药渣全倒在后门的小路上。那条小路只有母亲上山砍柴才会经过。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 价值观念

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名词,但又是很现实的存在。在这个浮华的世界里。什么东西有价值?生活中,价值是相对的存在,有些东西,在这儿有价值,但放在另外一个地方就没有价值;也有些事物,表面看没有价值,实则是最大的价值。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二“切割钻石”的材料,表面看是钻石自身的巨大价值,但如果细读材料,就会发现,最大的价值来自切割师的“经验、技术”与“勇气”。如果没有切割师的镇定切割,钻石就不能彰显它的最大价值。所以,这则材料可以从做事需要心无旁骛或成功需要经验和勇气方面入手。

[演练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留学美国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结果许多家公司都将这位博士拒之门外。万般无奈之下,这位博士决定换一种方法试试。

他收起了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再去求职。不久他就被一家电脑公司录用,做一名最基层的程序录入员。没过多久,上司就发现了他的出众才华:他居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这时他亮出了自己的学士证明,老板于是给他调换了一个与本科毕业生对口的工作。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在新的岗位上游刃有余,还能提出不少有价值的建议,这时他才亮出自己的硕士身份,老板又提升了他。

后来,老板又发现他比硕士还有水平,这时他才拿出博士学位证明,并叙述了自己这样做的原因。此时老板才恍然大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 社会现象

人是社会中人,逃离不了社会这个大家庭,社会有让人厌弃的阴暗潮湿。同时也有让人愉悦的缤纷色彩,如何去看待社会生活中的人情冷暖。作为一个高中毕业来说是应该有所体悟的。所以,这方面的材料也是高考中的常客。如2013年全国卷“捡到手机归还失主”的材料,年轻人开始并不愿意归还手机,后来却无条件归还,他并不是因为钱的问题,而是因为失主是一位给汶川地震很多捐助的人。这则材料,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如果写慈善或做人要做好事,都偏离了主线。一个并不怎么善良的孩子。被一件善良的事情所感动,之后分文不要归还手机,这是一个爱被传递的过程,这是一个“小爱”被“大爱”感动的过程,所以,考生应从爱的传递这个角度入手。

[演练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从2007年开始,荷兰艺术家霍夫曼设计的大黄鸭就开始游历世界。每次大黄鸭都会引来当地粉丝的疯狂追捧,给人们带来惊喜和欢笑。橡皮鸭作为世界各国儿童面前经常出现的形象,可以治疗大家心灵,放松心情。

尽管大黄鸭受邀来到全球各大城市,但霍夫曼有自己的规矩:每只大黄鸭都在当地制造,从不离开水面。用霍夫曼的话说,“全球的水体就是一个巨大的浴缸,我们需要保持简单。”许多商家曾将大黄鸭视作完美的广告牌,欲将自己的商标印在上面,但霍夫曼一一回绝。与大黄鸭有关的唯一“商业活动”是现场发售1000个微型黄鸭,为致力于帮助精神疾病患者的慈善基金会筹款。

上一篇:中共福清三山中学支部下一篇:对如何加强合规信贷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