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教学之我见

2024-08-10

英语阅读教学之我见(10篇)

1.英语阅读教学之我见 篇一

英语阅读理解本质之我见

王振杰

在被认为是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就是阅读。而对于正处于校园中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出于提高考试成绩的目的还是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获取,阅读就更是必不可少的了。但由于年龄、社会经验、知识容量等因素的影响,在校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学生对阅读的本质知之甚少。所以对他们来说,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首要的任务是对阅读本质的理解。

古德曼(1967)指出:阅读是一种心理语言学的猜词游戏。根据他的陈述,阅读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尽可能地来重建被作者以图示显示形式编码的信息,也就是作者把脑海里的信息以语句的形式编码,然后读者通过解密以到达理解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读者要运用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来指导自己的理解。史密斯(1978)认为阅读是一件理解感知书写语言的事情。按他的观点,阅读是本质上既有意义的行为,不是被动和机械的而是有目的的和理性的活动,这些活动又是依据读者先前的知识和读前的预期。张必隐认为阅读是一个我们可以从写作材料中获得意义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影响读者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肯恩指出阅读是一种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读者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体验和理解信号。

从以上这些观点中我们可以知道:阅读是个积极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读者、文本材料和作者。成功的阅读需要语言学知识、认

知技能、常规的经验和背景知识的良好结合。阅读的本质是根据语言符号来理解作者心理的核心,也就是读者把作品作为一种媒介,来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意图。阅读是认知和语言的交流,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脑力的过程。

从阅读的本质中我们不难看出,阅读理解是读者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进行加工编码,获得知识意义的活动过程(刘宏武,2004)。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要有效地运用记忆、识别、选择等过程来感知、理解事物,运用其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对文章中的信息进行重新加工和构建。

了解阅读和阅读理解的本质后,学生就能明白自己整天忙碌的事物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阅读的目的也就明确了,这就有利于学生建立有效的指导自己平常阅读的基本心理准备,并利用这个准备及时准确的进行阅读活动。但同时我们还要明白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又该如何去针对性的进行利用或避免。

参考文献:

Goodman, K.1967.A Psycholinguistic Guess Game.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 May, 126-135.张必隐,1992,《阅读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Smith, Frank.1978.Understanding reading psycholinguistic Analysis of Reading and Learning to Read.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英语阅读教学之我见 篇二

在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技能中, 阅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强调听、说能力的今天, 阅读能力依然十分重要。笔者认为, 其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英语从本质上来说, 是一门工具, 是用来交流思想, 获取信息的, 而阅读是通过书面语交流思想, 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和渠道, 这一点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都是不可或缺十分重要的;二是听、说、读、写、译, 我们称之为英语的五项基本技能, 但这些能力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互联系的, 互为约束和促进的。阅读不但有助于提高听说能力, 也有利于写作和翻译水平的提高, 阅读甚至在这五项技能中处于核心地位。三阅读是提高英语考试成绩, 通过英语等级考试的关键。现在, 无论是平时的英语考试, 还是各种级别的英语等级考试, 阅读题一般都占到总分值的40%左右, 这足可以看出, 阅读在英语考试中的地位。阅读既然有如此的重要性, 那么,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 如何搞好阅读教学, 就成为紧迫而重要的问题, 本文拟就此问题, 做一些阐述分析。

影响英语阅读的重要因素

1. 词汇:

主要是指英语单词和一些习惯表达法。认识并掌握一定数量的英文单词和表达法, 是进行英文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我们把英语阅读比喻成一幢大楼的话, 那么, 这些英文单词就像是建造楼房的一块块“砖”。因此, 没有一定的词汇量, 英语阅读就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 无从谈起。

2. 句法:

英语单词或表达法, 按一定的法则构成句子, 这构成句子的法则就是“句法”。在进行英文阅读时, 会涉及到大量的句法, 因此, 英语阅读还必须有一定的句法基础。

3.语篇分析能力:

无论是英语考试, 还是日常阅读或专业阅读。我们通常见到的英语阅读材料是语篇, 为了更快更准确地从语篇中获取信息,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就需要对语篇进行分析。因此, 语篇分析能力, 也是影响阅读的重要因素之一。

4.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在英语阅读中, 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 在阅读一篇英文材料时, 绝大部分词都认识 (生词并不多) , 意思也明白一点, 但作者表达的准确意思到底是什么, 我们却说不出来。究其原因, 主要是我们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或专业知识不了解。因为语言毕竟是工具, 是符号, 它是用来表达内容的, 只知“符号”, 不知“内容”, 当然读不懂。因此, 文化背景知识亦是影响英语阅读的重要因素。

解决问题的办法

1.扩大词汇量: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难点;词汇学习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 更是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许多学生反映, 他们学习英语的最大难点, 就是记不住单词, 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说到词汇教学, 不少高职英语教师采用的方法是, 对单词或短语作一些简单的解释并领读几遍, 然后让学生课后去背, 于是一些学生就拿着词汇表或词典背。笔者认为, 作为英语教师, 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的词汇学习, 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背词汇表或词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词汇问题, 这样做的结果是, 要么前面记, 后面忘, 要么就是记住几个单词或短语, 也不会灵活使用。事实上, 解决英语词汇量问题的方法有三:第一, 必须熟悉音标, 并根据音节来记。第二, 学习了解一些必要的构词法, 如词缀知识等;第三, 必须把单词或短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由于英语的词汇量大且很多词在发音、词性、词义方面变化很大, 只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Context) 才能确定其具体的发音、词性或词义。也只有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 才能真正地学会使用, 才能保持长久的记忆而不会忘记。因此, 这一点也是解决英语词汇学习的根本之策。

2.提高句法和语篇分析能力

提高句法和语篇分析能力, 既是提高日常阅读和专业阅读能力的需要, 也是通过有关英语考试的需要。从日常阅读和专业阅读方面来看, 阅读中通常涉及到许多句子结构和语法问题, 如果对句子结构 (主要指相互之间的修饰关系) 或语法问题搞不清楚, 自然会影响到阅读效果, 如果对作者的写作意图, 谋篇布局搞不清楚, 就影响到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当然会影响到信息的接受和交流。从英语有关考试方面来看, 对阅读理解题的考试, 往往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微观层面, 通常考的是词或句子结构, 二是宏观层面, 如段落标题或中心思想等。因此, 提高句法和语篇分析能力, 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的重要一环。

3. 扩大知识面, 提高文化知识储备

如前所述, 英语语言也是一门工具, 是“符号”, 它总是要表达一定的内容或主题, 这种内容或主题往往涉及的范围很广, 包括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历史、地理、宗教、风俗、科普等等。有关研究表明, 人的知识面与阅读理解能力呈正相关, 也就是说, 人的知识面越广, 他的阅读能力越强。因为各学科知识间, 本质上是相通的。因此, 高职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 绝不能拘泥于教材, 而要尽可能拓展, 同时, 也要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广泛的阅读, 以汲取多方面的知识, 为提高英语阅读做相关的知识储备。阅读的途径, 既可以是常规的纸质资料, 也可通过网络阅读。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 作为青年学生当更好地利用。

4. 培养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兴趣

无论是纸质阅读, 网络阅读, 还是其它形式的阅读, 这里还涉及到一个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问题。一个有深厚文化积淀的民族, 一定是一个喜欢阅读的民族;一个阅读能力强的人, 一定是一个有良好阅读习惯或浓厚阅读兴趣的人。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 是可以培养的。引导他们在阅读中提高, 在提高中阅读。一旦高职学生养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 有了阅读兴趣, 我们的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就好办了。

结束语

英语阅读教学, 既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点, 又是其难点。由于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要圆满完成英语阅读教学任务, 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积极性。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用在范例分析和阅读方法指导上, 而学生则要在教师的指导下, 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努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并进行大量的阅读实践。笔者相信, 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一定会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尹扬帆.中国高校英语教学与研究[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7.

[2]朱小英.语境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j].时代教育, 2008 (3) .

3.搞好英语阅读教学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英语阅读 阅读技巧 提高英语水平

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又是落实交际实践性的主要途径。英语阅读就是读者利用相关的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去解读包含一定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的阅读材料。英语知识是指读者英语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篇章知识的总和非英语知识是指读者英语知识以外的背景知识,即直接或间接获取的知识经验的总和。加强阅读训练可以为学生创造大量获取语言知识和大量运用语言的机会和条件。在课内外的阅读中既可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分析、综合并从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英语文学作品的美,通过自然渗透,陶冶学生良好的情操。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学生实践为基础来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练,通过一系列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技能,提高其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我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得出如下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识别不同层次的语言信息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把重点放在词汇意义上,本文常常被看作是用来教给学生词汇、用法的,读文章就是为了记住所有的单词、词组以及语法结构,结果学生形成了在阅读中一个个词、一句句话读的习惯。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率,老师需要做的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是要引导学生识别意群和关键信息,使学生不要过多地关注每个单词的词义。这样,在阅读中,他们才能读得很快,更好地记住关键的信息。老师可以教学生练习划分意群或拿一些已经划出意群的短文给学生读,关于基本句型的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长句中的重要信息。

其次,关于指示词、连词的知识和练习也是必要的,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与句、句与篇的关系。教师必须想办法让学生了解到一篇文章是怎样通过不同方式使众多的句子以及多个段落构成一个完整的、有一定主题的篇章。

再次,语篇知识对阅读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老师应通过讲授或练习教给学生常见的篇章结构和信息流模式,写纲要或缩写也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

最后,学生应学会识别文章的功用即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写作此文章是为了描述、议论、劝说还是仅仅是为了娱乐?他是在摆明事实还是发表个人看法?是直截表明观点还是通过反讽等手段?所有这些问题对于理解都是很关键的。老师必须教给学生常用的标识符号以及怎样通过各种线索识别作者的意图。

总之,老师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改变学生拘泥于一词一句的习惯,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更高的语言层次上,学会从客观上把握文章的意思。

二、练习阅读技巧

阅读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是依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变化的,一个高明的读者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调整自己的阅读技巧和速度。一成不变的阅读方法只会在很多时候浪费过多的时间,而且会由于没有重点而记不住真正重要的信息,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失去阅读的信心和兴趣,导致恶性循环。因此,老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并引导学生灵活应用。 阅读方法常提到的有预读、略读、浏览、依上下文猜测、推测等等。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怎样依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任务选择不同的策略,而且要使学生自如地进行策略的切换和综合运用。

三、将背景知识融合到阅读教学中去

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由老师来介绍,也可以通过阅读材料本身给出。背景知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含专业知识、社会文化知识等。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介绍相关专业、文化知识以外,社会背景也不能忽视,因为阅读中造成误解的往往就是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四、将情感、社会因素融入到教学中去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讨论、相互竞争等,同时,老师也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比如,告诉学生遇到生词或难句时不要慌张,保持冷静,并采取恰当的猜测技巧解决困难;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设定恰当的学习目标,记录自己的学习成绩,适时地鼓励自己等等。

总而言之,开展学习者阅读培训对于培养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这方面,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提供知识,而且是提供可供学生自己从本文中提取意义的策略和方法。所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通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自如地运用各种策略,阅读效率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篇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为学生终生的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在大学毕业到工作已经有两年了,我就谈谈自己的心得。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乘着新课改的春风,在专家学者的引领和一线教师的实践探索中,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精彩局面,但由于种种原因,也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现简单地总结如下:

1.教学中的拓展阅读进行得不够深入和广泛。拓展阅读是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的关键。可是在很多常态课堂上,同主题的或关联主题的拓展阅读往往进行得不够深入或不够广泛。教师的阅读积累不够广泛和丰富,学校提供给教师和学生的阅读条件不够理想等原因是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因素。

2.学生阅读兴趣不高,学校或班级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由于家庭因素,学生很少买书;再加上学校图书室设备的不齐全,仅有班级图书角,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囫囫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所以达不到预期效果。

3.由于部分教师对“主题单元”的编写意图不理解,对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缺乏研究。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只教主体课文,没有处理好“主体课文”与“语文天地”中“阅读材料”的教学关系,往往是把二者割裂开来,没有引领学生进行迁移性、拓展性阅读,养成学生阅读的习惯,增强学生阅读的能力

4.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阅读教学时间分配随意性很大,教学空间封闭。由于教育评价制度的“考试化”导致了部分教师把阅读教学课变成分析课。课上教师滔滔不绝、繁琐的讲解、分析、提问、解答,不见学生的读书和思考,没给学生留下必要的读、思的时间和机会,不可忽略的读书活动则被排挤到课外,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

5.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篇五

许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只注重小学语文讲读课的教法,不管是教学研究还是公开教学,亦是如此。而对于阅读教学这一块,仍沿用过去讲读课的教法,致使教师精力承受不了,学生也不能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针对这一现状,我通过翻阅有关资料,总结自己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把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法归纳为四种,即:诵读法 — 导读法 — 讲读法 — 练习法。这四种方法始终贯穿的一条红线仍是以“读”为主,让学生从“读”中获得新知、从“读”中获得感悟、提高水平、培养能力。

在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本中,阅读课文几乎占教材所有篇目的一半,如何搞好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无疑是摆在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而阅读课教法正是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的手段和行为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活动中,能否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关系到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关系到能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智力与能力。无数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倘若师资、学生、教材及学习环境基本相同,那么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便取决于教学方法是否运用恰当。运用的方法科学合理,教学就会事半功倍,运用的方法落后陈旧,教学就会事倍功半。

我根据自己十年来的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总结,及对优秀语文课的观摩,对语文教学理论的学习,及周围教师的探讨,下面就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此来大家共同交流、学习。

一、诵读法:

做为传统教学法之一的诵读教学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曾起过十分积极的作用。朱熹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见解,对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运用诵读法应注意:“熟、悟”,所谓“熟”指诵读程度而言,一定要让学生诵读于口,娴熟于心,一些精彩的句、段、篇,要能够准确地背诵以至默写。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学生以后写的能力。“悟”就是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品评体味,思辩吸收,只读不悟,仅是死读书;既读又悟,才是真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课文文情并茂,并配有美丽的插图,可读性甚强,但有些学生朗读水平不高,往往读不出文章的味儿,因而也就没有多大的阅读兴趣,对蕴含在文章中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读带读,或播放录音、或自己范读、或让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朗读。这样可以把学生领入“圣境”得到美的享受。如果学生自然而然地喜爱上这篇课文,何愁文章读不好?我们还可以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根据课文实际,采用齐声诵读、分角色诵读、点名诵读、男女生对读、演读、接力诵读、打擂式诵读等,同时经常开展一些朗读比赛,营造一个“人人爱朗读,人人能朗读”的良好氛围。

在学校举行的“庆国庆诗文朗诵比赛”中,我特意挑选了一篇脉络清晰、语句优美的课文《明天,我们就要毕业》,虽然这篇课文学生还没有学到,但我在指导的基础上,紧扣“熟”与“悟”,让学生在熟读、熟背的基础上悟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不但比赛中取得好名次,而且在学习这篇课文时,由于读的细致,读的动情,读的扎实,课后练习迎刃而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导读法:

导读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也较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导读,就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辅以点拨的教学方法。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培养这一能力,就是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以疑促读,“学贵有疑”“学而不思则罔”。泛泛而读犹如走马观花,感受必然飘浮而肤浅。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必要设疑质询和商榷探讨,设计出能体现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指导下,课文成了练习的素材。如果设计新颖巧妙、有趣,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寻根刨底的热情。如:我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篇课文时,为学生设计这么一个问题:

《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明明是写高原上的柳树,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家乡名贯古今的灞河柳树呢?作者是不是多此一举呢?

就这个问题,如果学生不认真读书就答不上来。但仔细思考,也不难答出。这样让学生自己去读懂知识,想通问题,同时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以议查读”是“以议促读”的下一个环节,教师设下疑问,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但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同学对问题的解决程度又是不尽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以小组或全班的组织形式,各抒已见,互相研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活跃自己的思维,而且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在议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文中的词、句、段、篇进行议论评析,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讲读法:

阅读课文虽然大都通俗、明白,但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些篇目并非一读就懂。这时,这种边读课文边讲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即古人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噜里噜嗦,能够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可见讲读法的教法,绝非面面俱到,巨细不分地满堂灌,而是重在引导、启发和指点。

为正确运用讲读法,必须注意:

1.确定好教学重点。讲读必须目的明确,阅读教学更应如此。确定重点,一要依据教材,二要根据学生,一般来说,课文要求学生领悟的精美之处,学生自读中的困难之点,便是教师讲读中的重点。

2.讲究“讲”的质量: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讲”的高超技能。其教学语言必须简洁明快,而不应繁冗模糊;必须生动形象,而不应沉闷枯燥;必须严谨周密,而不应粗疏杂乱;必须富有情感,而不应平淡冷漠。同时,还应用对比、比较、角度改换、矛盾设置等手法,或提出问题,或寻根究底,或答疑解惑,使课堂不断掀起波澜。

四、练习法:

为了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这就产生了一种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习惯上称“练习法”。就小学语文阅读课而言,练习法有听说能力练习、读写能力练习和智力开发练习,由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练习法便成了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极其重要的方法。

运用练习法应注意:

1.目的明确,要求具体。每次练习,无论单项,或是综合,均应讲明意义和作用,让学生始终保持着饱满的求知热情和进取欲望。每次训练,均应有明确的指标,如数量、质量水平层次、时间限定范围等,并应做到有布置,有检查。

2.形式多样,提高兴趣。对学生而言,训练是一项艰辛的活动,为了诱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保持其旺盛的练习情绪,并获得灵活多样的技能技巧,练习的方式必须多种多样。既有口头的,又有书面的;既有单项,又有综合;既有课内又有课外。题型也应新颖别致,不落窠臼。同时,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形式,如:抢答、打擂台、开火车等。使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这样练习的效果也就不言自明了。

3.注重示范,注重评析。“示范”是为了正谬,树立典范,抛砖引玉;“评析”是为了激励,促成群情振奋。练习时,如果教师能适时地“示范”和“评析”,就会使学生学有榜样,比有目标,练有干劲。特别是阅读课后的小练笔,如果每次小练笔后,教师能选出好的作文在班内朗读,并指导学生辨析作文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再加上恰当的激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6.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之我见 篇六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知识灌输,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导致学生机械接受、死记硬背。教师主导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缺乏自主性,严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具体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课前搜集,作好辅垫

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必须立足于开放,即意味着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整个社会的回归,才能适应当今飞速的信息时代。新课标也给提出了要注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课前搜集信息,让学生在探索中主动学习,能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有效手段。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动手翻资料、上网,查找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及前不久流失海外的圆明园中的两件兽首被拍卖的事件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避免了喧宾夺主。

(二)小组合作,自读自悟

小学语文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学习是学生的内部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并不只是为了把知识讲明白,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其产生内部需求,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这也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模式的第二个流程是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读自悟。这一阶段可以这样安排教学:

1、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谈从课题中想知道什么或知道了什么,然后筛选出一些有价值、有意义或课文重、难的问题。

2、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

3、小组合作讨论,自读自悟:①汇报各自搜集的资料;②在第一环节筛选的问题;③每篇课文的“预习”、“思考•练习”中的问题;④在预习本中或书上写出、画出自己已弄懂的和还不懂的内容。⑤自学课文,自已学到了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可从课文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写作方法或思想教育等方面去思考。

(三)汇报交流,培养创新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后,接着进行堂上汇报交流,整体感悟,赏析品味,教师适时点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流程分为三个环节:

1、整体感悟,赏析品味

阅读教学应以语感积累为目标,以言语经验学习为主要内容,以主体感悟为途径。模式注重在整体中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完全符合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整体感悟的方法有许多,如:(1)、以读为本,自主阅读,以读代讲。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如默读、个别读、齐读、竞赛读、快速读、分角色读、听录音读、教师范读、自由练读等等,并且注意培养阅读技巧,使学生在读中生疑,读中释疑,读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话题讨论,即以一个涵盖全篇的中心话题贯穿全文,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再次展开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合作去学习。

精彩片断的赏析应与整体把握紧密结合起来。赏析品味既可以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又可以使学生发现和总结一些语言规律,准备迁移到写作中。赏析要放手,不能牵着学生往前奔,内容不要限制过死,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语文水平不同,只要他们自己认为美的地方,能品出其中的美就可以了。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背一背,或摘抄下来,积累语言。赏析品味有两种,可以在精读中穿插,也可在整篇讨论之后,对整篇文章或文章精彩段落进行品味。

2、鼓励质疑,培养创新

质疑问难——释疑解难,不仅是学生深层学习的一种阅读方法,也是教师高效施教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质疑,是深层阅读的起步,也是创新能力的关键。模式强调教师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经常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真正是通过自己的探究性的、自主的学习来获取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启发学生自己找到答案,有的问题甚至可让学生在课外查找资料来解决,进一步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课堂总结,畅所欲言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总结”这部分总是教师归纳课文中心思想、写作方法,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而我校的教学模式在这部分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接着,让学生畅所欲言去谈体会。当然,教师也可适当启发学生,把分散的、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

(四)综合实践,大胆探究

7.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之我见 篇七

关键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

一、“语言点问题”的设计与作用

根据阅读课文材料,老师精心设计部分“小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一些重要的新的语言知识的展现,这些问题浅而易懂,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或听力训练),了解材料内容,很快找到问题的答案,有成功感,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二、“整体理解性问题”的设计与作用

随着词汇、语言点的处理,老师再精心设计部分“大问题”,促使学生加强对段落的理解,理顺事件发生的顺序,人物行为,加深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获取中心意思。同时,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老师可精选几个重点段落,篇章,引导学生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猜测生词、难句的意思,加深对句子章节、文章的理解,体验作者意图、态度、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分析能力。

三、“趣味思考性问题”的设计与作用

在处理了语言点知识,对文章整体认识后,老师可精心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兴趣问题,有些问题可让学生相互讨论。进一步促使学生去了解作者观点、态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能力。预测事件情节发展或后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判断能力。而这些问题往往也是平时考试中常出现的难度较大的问题。

例如:在初中英语第二册(上)Unit12 Lesson46中有一篇对话形式的阅读短文,我是如下安排来组织教学的:

(1)听(看)短文,回答“语言点问题”。

what are they doing?

Where is Xingjiang?

Is the weather in Xingjiang very strange?

通过听力(阅读)训练,学生初步了解这是一个讨论中国西部新疆的电话对话。学生能较容易地回答“小问题”,教师借此机会展现和教授本课重点词汇ring up,in the west,strange等。这样就既增强了他们听读的信心,又提高了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2)快速阅读短文,回答“整体理解性问题”。

How is the weather in Xingjiang?

Can you talk about the fruit there?

学生快速阅读后,回答以上的“大问题”,加深对重点段落和整篇文章的理解:新疆天气和水果的奇特处。而在这基础上可以精选这二段加强阅读,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在新疆旅游的惊奇和快乐的感受,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享受阅读文章的目的,升华了阅读的目的。

(3)“趣味思考性问题”的设计和使用。(设计问题如下)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Sydney?

A.warm B.hot C.cold

How is the weather in Beijing?Why?

A.warm B.cold C.hot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第一个问题,学生须理顺电话对话者所处的地点。而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必须通过捕捉、加工对话信息,在正确判断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联想Unit11,Lesson43中,The weather in China is differen from the weather in Australia.It is opposite.用选择和口头描述等形式,让学生参与思考、判断,通过排除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对材料加工、整合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阅读过程的始终必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线。阅读的步骤、检测的过程都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阅读过程和测试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将比以前有明显提高,尤其是自学能力大大增强。

8.《牛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 优化阅读材料 资源学习 培养阅读技能

一、优化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资源学习策略

《牛津初中英语》在“Reading”的编排上,注重了材料的鲜活性和时代性,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能够深入理解感悟文本中的学习内容,进而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运用能力。由此可见,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从文本内容出发,优化阅读素材,一方面,能够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准备好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正确地英语阅读思维方法。

在优化阅读材料时,培养学生的资源学习策略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文本的方法,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和方法。对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文本技能,鼓励学生通过精读、略读、默读、朗读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参与学习,帮助学生增强阅读学习的体验过程。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9A Unit 1Star signs的“Reading What is your star sign?”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资源学习策略,笔者就该文章的阅读作了如下的安排:1.要求学生能够在根据文章的指导用语进行自主阅读和主动思考,归纳出文章的大意;2.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划出自己难以理解之处,并结合问候的注释进行自我理解,在此基础上建议学生利用同桌或者小组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合作探究;3.建议学生自己认为文章中值得学习和思考的地方各自出思考题目,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和理解感悟能力;4.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完成情况,布置适当思考题,像:What’s the character of Sagittarius/Capricrn/Gemini;What is your star sign?等等。著名英语教育学家Eckersley曾说过:“Remember you are teaching English”。此话值得我们英语教师深思。目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主要还是靠课文教学来完成。在处理课文的时候,我们不能再将有血有肉的文章肢解成一堆杂乱无章的、仅供语言传授的媒介物,而是应该适时适量采用Prediction方法来力求保持课文内容的整体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会与理解英语内容,增强预测感觉的生成。因此,在课文阅读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创造一个有助于学生形成预测、印证和修正的阅读环境。在不破坏文章整体内容和结构的前提下,采用各种手段,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对课文的下文进行判断和預测。预测之所以提高阅读效率,是因为它使你产生某种期待“EXPECTATIONS”,而且人们可以带着这种期待去阅读文章,你会努力为你的假想寻找证据,你的注意力将更加集中在文中的重要内容上。

二、培养阅读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阅读技能的培养也是新课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所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这种阅读技能的培养,需要学生在发挥自身学习主体作用前提下,不断的进行阅读理解,以此来积累阅读思维和语言感知。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感悟文本思想内涵,还能够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笔者以为,培养阅读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乙烯基方面不可忽视:1.培养学生多种阅读的技能,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默读、朗读、速读等多样化方式予以阅读;2.培养学生心读的阅读技能,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进行直接思考,以此来理解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3.注重解题的有效性能力培养,要求学生通过文本信息并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分析,抓住细节来体味其中的重要思想内核,以此来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我们仍以《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 2Colour的“Reading Colours and moods ”教学进行分析,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笔者采用了如下的方式:1.要求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并能够进行自主思考探究来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2.要求学生就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思考:①Which colour do you like best?? ②What colours belong to energetic colours?③If you want to be strong , what colour do you need?3.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写一篇小短文,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注重阅读深化,培养学生发展创新能力

英语阅读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知晓其中的文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阅读之后能够有所收获。可以这么说突出阅读生成创新性,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过程中不断发展创新,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

笔者以为,注重阅读深化,培养学生发展创新能力,应该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改写文章的能力,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运用自身的思维升华文章思想内涵;其次是拓展思维,采用多养护方式参与阅读过程;最后是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运用多元化的表达方式来呈现文章内容和主旨意图。

9.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之我见 篇九

古城区束河中海完小

赵福娣

作为学生基本语文能力之一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事实上,我们现行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少束缚学生手脚、抑制其阅读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发展的问题。首先长期以来,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各项语文基本能力之间发展不平衡,“写”的地位过于偏重,使听说读的训练未能落到实处。其次,过重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宝贵时间。失去形成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的机会,久而久之,冷落了阅读训练,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有,在阅读教学研究方面,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有着较大的模糊性、盲目性,教学的目的不太明了。特别是未能认识到现阶段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的重要性,使学生对缺乏活力和趣味的阅读教学敬而远之。信息竞争这一浪潮,折射到语文教学之中,促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为获取信息而进行的阅读,必然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语文能力,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

开展课外阅读教学,应注意几点:

一选择阅读材料要适当

形式多样、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阅读,由此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

二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个人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由于年龄,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黑格尔曾经形象地表述这种情况:“正像一句格言,(即使他对这句话理解的完全正确)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那种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光袤性,后者能够表达这句格言所饮食的内容和全部力量。”因此,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充分了解,针对各自的差异性,有的放矢,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搞好阅读,提高效率。

三明确目的,提出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阅读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因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

四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叶圣陶先生早在《略谈学习国文》中说过:“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进行课外阅读,要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贯穿于整个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有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

五课外阅读和读书笔记相结和

10.英语阅读教学之我见 篇十

初中语文论文: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李兵峰

安徽省五河县安子口初中(233322)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即让教师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技能,要让学生找到“学习”的门径,从而达到“自能读书”的境界。要想达到目的,每个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多方考虑,慎重对待,科学地处理好教材与学生的关系。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点无外乎基础和阅读,而重点又是在阅读教学中。因此,搞好阅读教学,学生也就读懂了课文。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课文不仅是我们学习的材料,更是学习的对象,学生与课文之间应该是尽量对等的。然而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其语文经验不对等,导致形成了“落差”。学生的语文经验指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生活经验是指学生所掌握的与文本相关的百科知识。若想理解一篇文章,读出心中的感受,就需要两种经验的有机结合,但往往有些文章对学生而言,学情评价(生活经验、人生感悟)与终极学习目标(语文经验、语文素养)存在了阶梯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在“雪地捕鸟”情景的描写中,展现了那个时代孩子们自得其乐的情形,而现在的学生,就缺乏生活经验,有的对“筛子”一无所知,并且对很多消逝的过去那些最简单而又最纯真的游戏闻所未闻,又怎体会其快乐呢?

为消除“落差”,关键要建立学生与某一篇课文的链接。第一,找准基点,即确定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一定要兼顾学情);第二,设计好链接的通道,即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环节一定要合理有效)。总之,教师与课文与学生要形成学习链,三者要合拍。

笔者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摸索实践,一直在阅读教学中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从老师教什么为主转换为学生需要学什么为主,学生怎样才能学好为主,怎样指导学生学好为主。基于长期的课堂教学,我梳理了四条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

1唤醒扩充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可能较少,但不是没有,教师应该帮助其唤醒心中的经验,补充他们所缺乏的感受。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面临两个相辅相伴的学习任务。首先,丰富拓展学生生活经验,获得与课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其次,丰富扩展语文经验,学习与语文理解和感受相呼应的阅读行为。教师相应要指导学生获得与课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及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以冰心《纸船》为例,学习这首诗之前,我预先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每位同学写一段表达母爱的片段,在上课时深情地读出来,结果孩子们很羞涩或者较尴尬。退而求其次,我又让他们大声的喊出“妈妈,我爱你”时,每个人的声音细若蚊蚁。这时,我改变了方式,我先播放了预先准备好的歌曲《母亲》,之后选择两个性格较开朗的学生把自己与母亲之间发生的最感人的故事,说给大家听。这时,我顺势引出《纸船》这首诗的背景,并配乐朗诵了一遍,孩子们的情绪开始被唤醒了。(教学论文 )在本课时最后环节,学生们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真情,有的说、有的唱,甚至有的同学即兴仿写了《纸船》,纷纷以各种形式来抒发对母亲的热爱。通过教师的点拨、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2引导学生形成有效地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天的阅读教学就是明天学生自己独立阅读,所以学生掌握阅读方法非常重要,每个教师都应该深深思考。

2.1学生要掌握读懂一篇文章需要的常规步骤。

2.1.1初读。

通过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字词,这样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写作目的有一个大致了解,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2.1.2精读。

按自然段边读边想。弄清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读懂内容,理清思路,通绕全文。同时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美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华。

2.1.3悟读。

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并不能做到“真知”读。学生要理解体会出文章思想内容,要透过语言文字,进行深入思考,从中悟出作者真正的目的。

2.1.4熟读。

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要多读,达到熟能成诵,消化,使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以便在便在自己的写作中也恰如其分地套用仿写。

2.2教师创造机会,放手给学生,相信学生实践。

我校近二年来一直坚持“先学后教,训练展示,循环提高”的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2.1让学生在读中寻求问题,学生在自读课文时既读课文,还要读“学习目标”,“课后练习”。读“学习目标”和“课后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及时准确地抓住课文的中心,重点、难点、特点,以学过的知识观照课文,理出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章法和语言特色。同时记下尚未理解的内容。

2.2.2同时在课中学会提问。广泛地让学生提问题。尽可能让学生都发言,质疑问难,问题摆出后,教师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梳理,让学生归纳大类再找出问题的主要方面,抓住有代表意义的问题各抒己见,从不同视点,不同角度去深入思考,展开讨论,以便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2.2.3重视盘点收获。学生总结的过程,是不断求同弃异的过程。最后要使学生的认识达到统一或基本一致。在弃异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为什么会产生许多“异”,同时指出学生思维中的缺陷和不足。在“求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从偏狭的思维框架中走出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更高的层次上取得共识。

2.3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学习兴趣是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因素。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呢?那就是扎扎实实地搞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在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激发兴趣,形成良好习惯。

当学生对文本感到兴致盎然时,就自然会激发孩子们继续求知的欲望。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习变为自觉的行动,这种自觉的行动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

3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语文经验

交流展示自己的语文经验前提是,文本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一定要较为接近,与学生已经形成的或者应该具有的阅读方法较为合拍。生活经验不足,可以由教师补充与之相关的材料,亦称之为“知识链接”。

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是新课标中明确要求的。让学生把自己心中真挚的感受与人分享,把自己对文本独到的见解与人交流,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大家在和谐有序的氛围中,共同解读文章的内涵,一起提升阅读能力。这种方式的效果是很好的。

我在教授《纸船》时,认为最出彩的地方,是在大家总结延伸的时候。同学们不再拘泥于某种形式,都用最能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来演绎对母亲的爱。这需要充沛感情的铺垫,那么,课中同学们交流分享语文经验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处理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要“引爆”学生心底深处的情感,让所有人形成共鸣。我在示范读的时候,没有按死板的节奏朗诵,让同学们深深沉浸在对博大似海的母爱的歌颂中,切身的感受到对母亲的挚爱。紧接着,让同学们交流听读的感受。

之后,让他们对读几遍,教师进入学生中间点评,感觉时机成熟,我就问大家:从你们呱呱落地成长到现在的懵懂少年,母亲为你们都做了哪些让大家记忆最深刻的事情,看谁说的最能打动人……那么,大家有没有像冰心奶奶一样为母亲叠过纸船呢?你们都是怎么做的?经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整个课堂洋溢着母爱的味道。这时,我让同学们个读、赛读、小组读,孩子们心中的真情在流淌。随着学习的进行,在拓展延伸时,同学们都即兴地抒发了对母亲的爱,甚至有的同学自写了诗,还模仿《纸船》,写了《纸船》外一首。教室中的所有人感动了。

4督促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

要让学生“能一辈子独自看书作文”,教师必须建立大语文观,对中学语文教学课内课外相结合应以课内为课外打基础,课外为课内作补充,使语文教学课内课外互为促进,相得益彰。其意义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

4.1立足课内讲读内容,融进课外阅读材料,起到知识上的互补。

现在学生手里阅读资料非常多,包括各种版本的作文读物,学生不能合理利用,且很大一部分被闲置起来,如果与课内讲读内容结合起来使用,课外读物就能被充分利用了。

例如《济南的冬天》,我会课前设计:“课前我要求同学在课外阅读描写冬天里的雪的文章,记录下给自己印象最深、最喜欢的语句,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阅读情况”。同学们一下子就活跃起来,纷纷举手回答。

甲同学:“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乙同学:“进入了严冬,晶莹如玉、玲珑剔透的小雪花,紧跟着北风姗姗而来了,在一场‘雪压冬云白絮飞’的大雪之后,我推开家门漫步于银装素裹的世界里……”

……

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节课,在教师因势利导的点拨下、在学生的热情参与下完成了学习任务。

如果学生各类书籍较少,我们可以每学期举办一次“换书”活动,使学生手中已有的好书有机会被更多人阅读,达到资源共享。学生每人捐献若干本书,建立班级图书角,加强同学间的知识交流,以便增强学生的生活经验。

4.2课内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以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趣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简明扼要地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分析型――结合课内老师教给的读书方法对重要字、词、句进行分析,如阅读时要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让学生想想自己平时习作时是怎么布局谋篇的,有利于学生提升感受读物的结构美,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感想型――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提高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在课内要教给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具体方法,以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效率。

我深深认为,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阅读的实效,必须要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同语文经验形成平行线;教师与学生和文本必须在同一平面的坐标系中。

上一篇:缩写草船借箭一年级300字想象作文下一篇:梦见自己辞职不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