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作业,奥林匹克运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意识(精选10篇)
1.大学体育作业,奥林匹克运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意识 篇一
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初探
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 何志军
一、前言:
“终身体育”意识的产生是源于人们对终身教育思想的出现,到目前为止,对“终身体育”还没有产生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人认为就是指体育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的一种教学思想。另外,还有人认为主要是强调培养终身人事体育运动的兴趣,甚至也有人把学生掌握一两种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作为主要任务。其实,不管是哪一种说明,其内在的含义就是体育习惯的养成。那么,学生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是否养成了终身体育的习惯呢?为此,我用了四年的时间,通过对我校及初中、高中三所学校的一些学生进行了跟踪式研究,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我校九六年以来的历届中年级以上小学生升到初、高中以后的这批学生,有这些学生中的普通对象与兴趣对象进行比较评定,(以我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因为我校是一所江南很普通的小乡镇小学,具有普遍性,而我校同时又是苏州市常规管理先进示范小学,具有典型性,所以以我校作为研究对象有很强参考性)。
2、研究方法
采用跟踪调查的形式,取得一定数据,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3、研究内容
对这些学生平时的体育爱好、体育兴趣及平时参与体育活动的几个为主要内容进行研究,找出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好方法。
三、实施方法:
在九六年以来的历届中年级以上小学生中,以班为单位把学生一分为二,大部分学生为普通学生,另一小部分为各类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及课堂外,甚至校外进行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对普通学生采取的.是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对另一部分学生则采取相对宽松的教学方式,最终经过几年的实践得出一定的数据,总结出结论。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中小学三所学校四届学生共16个班级728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共取得92个数。(见表所示)
九六年所读年级现就读年级总人数普通学生总数兴趣学生总数
答卷内容
普通学生数占普通学生总数(%)兴趣学生数占兴趣学生总数(%)
六
年
级
高
一
192
150
42对体育课有恐惧感6140.7%00%
现在体育课形式不好13288%3899%
有自己喜欢的项目11576.7%42100%
对体育会产生终身兴趣8758%4197.6%
会把一、两项活动怎么作为工作后休闲方式9664%42100%
五
年
级
初
三
185
141
44对体育课有恐惧感4934.8%12.3%
现在体育课形式不好12890.1%4090.9%
有自己喜欢的项目10977.3%44100%
对体育会产生终身兴趣 6848.2%44100%
会把一、两项活动作为工作后休闲方式7754.6%44100%
四
年
级
初
二
177
140
37对体育课有恐惧感5237.1%12.7%
现在体育课开式不好12589.3%3697.3%
有自己喜欢的项目10172.1%37100%
对体育会产生终身兴趣7050%3697.3%
会把一、两项活动作为工作后休闲方式7352.1%37100%
三
年
级
初
一
174
134
40对体育课有恐惧感7757.5%00%
现在体育课形式不好11182.8%3895%
有自己喜欢的项目10376.9%40100%
对体育会产生终身兴趣8764.9%3792.5%
会把一、两项活动作为工作后休闲方式9167.9%3997.5%
1、研究结果:
从上表数据中,我们已经能很清楚的看到不管是初一还是高一的学生,对终身体育的意识,两类学生都有很大的差异,最小的也有二十几个百分点,最大的则有五十几个百分点。那么,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怎么解决呢?下面是我个人对此结果的几点看法及原因分析:
2、看法与分析:
(1)要消除学生对体育课的恐惧感。体育课照理说应该是学生最喜爱的科目之一,但却有如此多的学生对传统体育课有这么大的恐惧感。原因究竟在哪里呢?我以为问题就出在学生把体育当作一种要完成的任务来看待。<<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的种种成绩测试,升学考试中的体育中考分,在无形中也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压力,很多体育课也由此而变成了考试训练课,面对自己不感兴趣而又必须完成的目标,学生的恐惧感日益加深。但相反,兴趣浓厚的学生由于在体育课上完成了基本活动之后就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去活动练习,对体育课兴趣直线上升,基本上消除了恐惧感,但在他们兴趣活动的同时,老师给他们及时灌输练好一项体育项目必须身体全面发展的道理,使他们在练习自己的兴趣时也同时兼顾各方面发展,结果使他们的测试成绩反而高于普通学生的平均成绩。所以,清除学生对体育课的恐惧感,对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有重要作用。
(2)对于现在体育课形式要有所改革,从上表结果来看,对当前体育课形式认为不好的学生竟有百分之九十以上,这说明现在的体育课形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虽然,现在的体育内容比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模式上基本还是延用以前的,并没多大的改变,还是以前的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四大板块。试着想一下,能不能把体育课改成聊话部分―基本教材部分―活动与比赛部分―总结部分。这样是否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培养学生更大的兴趣。
(3)切实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主体意识,调查结果表明,不管是对体育课有恐惧感还是以为体育课形式不好的学生,平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项目。其中男生中比例最高的项目为足球,其它依次为篮球、乒乓球、武术等。女生中比例最高的为韵律操,其它依次为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等。田径项目基本无人问津。但是我们平时的体育课中,上课内容都是由体育教师根据教材事先设置好的,学生基本上没有选择权,自己喜欢的运动往往在体育课上得不到体现,所以在没有选择权的基础上的主体是不完善的,学生对主体意识也不愿了解,因为只有被动接受。因此,是否在我们的体育课中加入一个自由选择活动的部分,使学生有自主权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另外,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是否可以不完全照搬大纲内容,而让学生选择一些内容作为教材内容。这样的话,学生才会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后才会对终身体育产生兴趣。
(4)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接轨,使学生不但在学校里参与体育,还要在社会中参与体育,要想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光靠学校体育是难以完成的。如果学生一出校园,就连一块足球场或一块乒乓球台都找不到的话,他们从学校中培养的体育意识很快就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消磨贻尽。所以让社区体育活跃起来,是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继续教育。在调查问卷中,兴趣组学生中终身体育意识要比普通学生高许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参与社区体育的机率较高。对于这些学生,在课余时间或假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小组俱乐部,以及各种比赛。比如,对乒乓球兴趣较高的就让他们去参加乒乓球俱乐部,经常与成年人交手,这样不但提高他们的水平,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对篮球感兴趣的学生经常与他们同看“灌篮高手”“NBA”联赛节目等,还组织他们进行各种校与校之间,校与厂之间的各种小型比赛,对足球兴趣较高,学生则经常与他们聊球,侃球经,组织各种小型比赛。今年,我们还组织了一支在校高中生为主的球队参加每周末举行的吴江市各足球俱乐部联赛。另外,我们还与社区一起搞了多种小型比赛,如放风筝,冬季长跑,拔河,跳绳,踢毽等一系列活动。这大大提高了社区体育氛围,在如此浓厚的体育气息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或多或少的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五、结论
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必须遵守学生为主体,改革当前体育教学方式,并与社会体育相接轨的原则。
六、建议
改革当前<<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及体育中考因地制宜的设立教学大纲,才能使学生的终身意识有发展的空间。
七、参考资料
邵华:几种体育教学思想的比较研究。
2.大学体育作业,奥林匹克运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意识 篇二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
一、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认知的现状
人的认知是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是具有可塑性的。学生对体育课是非常喜欢的, 这说明他们有比较强的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性需要, 教学效果不好, 说明学生学习的外在激励较弱。如果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 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方法陈旧, 活动内容又比较单一等, 就会使得学生的认知、爱好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如何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1. 营造学校体育氛围, 提高学生体育意识。
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的途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加大体育宣传力度, 使学生得到影响, 从而提高对体育的认识, 并转化为体育行为, 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要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体育意识, 体育宣传是实现培养学生自觉参加课外锻炼的重要手段, 体育宣传的渠道和方式很多, 如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讲座、开辟体育小常识橱窗、指导学生收听广播、观看电视中的体育节目, 等等, 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 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 对体育运动有浓厚的兴趣, 扩大体育知识面, 增强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激发锻炼的热情。定期开展各种活动, 学生会加深对体育的理解, 提高体育意识。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 学校的体育氛围慢慢形成, 师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逐渐增多。
2.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使学生在运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满足。
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内在动力, 也是学生个体能力发展的起点与依据, 随着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 体育兴趣的培养问题更加突出。 (1) 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 激发体育兴趣。 (2) 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3) 加强学习目标的教育, 通过培养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5) 善于让学生发挥优势, 激发主动性。
在学校, 通过体育课、课外活动和各种业余的活动, 逐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习惯和各种体育能力, 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那些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体育活动会引起人们各种积极的态度和体验, 在多次感受下, 就会产生对体育和体育活动的赞同、喜爱、支持等情感。教师如何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从参与体育活动中获得快乐, 有更大的优势从中得到乐趣, 同时, 也获得参与的满足感, 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加以注意。如果体育教师能使学生在多年的体育学习中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则不管当时学生有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他个人成长的真正意义, 他们就已经不知不觉地接受, 逐渐把教师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运动习惯。
3. 培养学生的主体体育意识和自我锻炼能力。
主体体育意识是指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参与, 提高学习认知体育意识, 是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对体育及其重要性的认识, 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观念、心理活动的总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体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尊重学生的不同认知和爱好, 尊重学生间个体差异性。在目标的统领下, 着眼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形成与掌握终生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自主锻炼的过程是知、情、意、行的学习过程, 也是学生坚持自主锻炼的必备条件, 只有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 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才能有志气、有恒心坚持自主锻炼, 并养成良好的独立自主的练习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除了技术教学外, 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 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 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在独立的锻炼过程中, 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主动积极地锻炼, 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主活动, 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 这为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使学生终生受益。
4. 加大体育师资培训力度, 提高教师的素质。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 在学生中起着良好的表率作用。所以, 体育教师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乐于奉献的精神。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 在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的同时, 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学生, 有终身体育教学思想。其次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 以自己丰富的知识, 熟练的运动技术、技能, 严谨的治学态度,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一名体育教师, 无论其身体素质怎么好, 技术有多么全面, 都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学生不懂体育方面的知识要找体育老师帮助。因此, 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不断拓宽知识面, 才能赢得学生们的信任、欢迎。体育教师还要跟随时代的不断发展, 不断地自我进修, 开拓信息方面的知识。要有创新能力, 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 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 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 产生极大的兴趣, 激发学习积极性, 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自我锻炼方法, 提高独立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所以体育教师能力的培养和自我提高, 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5. 积极关注课外体育知识, 重视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有机补充和延续, 它与体育教学相辅相成, 并与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一致。课外体育活动有别于体育教学, 其活动内容可以是各种类型的体育知识讲座、体育演讲比赛、体育欣赏、体育图片资料展览等。近年来, 部分学校甚至开始尝试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形式, 受到了学生的喜爱。
课外体育活动以丰富多彩, 形式生动活泼, 活动独具一格等特点吸引众多学生成为学校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激发锻炼的积极性。体育教师是各项竞赛的组织者, 不仅要组织校内各项比赛, 还要组织学生走出去, 扩大学生的视野;组织请进来比赛, 让学生们增长见识;通过各项比赛, 使学生们思想上重视, 行动上主动, 逐步培养学生们锻炼的主动性、独立性、持久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形式和方法满足愉悦身心的情感体验。此外, 学生体育特长的形成与保持依赖学生在课余体育活动中不断强化、巩固和提高。课余体育活动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运用所学体育基本知识施展体育才能的机会。因此, 课余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3.大学体育作业,奥林匹克运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意识 篇三
【关键词】大学体育 篮球课程 战术意识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47-02
我们在观看职业篮球比赛(例如NBA,CBA等)时,可以发现同一球队的队员之间配合默契、节奏控制力强,其根本原因就是在日常的训练中加强战术意识训练。文章首先分析了篮球战术意识的重要性,随后简单介绍了我国大学篮球教学中战术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如何培养战术意识进行了总结。
一、培养学生篮球战术意识的重要性
篮球战术意识与篮球技巧不同,它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体育教师的示范教育,更不可能在短短几节体育课内教授完成。篮球战术意识的养成需要经过长期的、科学的训练,并在实战中不断与队员进行磨合,积累经验,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它不但反作用于战术的实践,而且在学习训练和比赛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校正,也就能不断的得到提高与发展。
战术思维是篮球战术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战术意识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战术思维表现在篮球比赛中,就在于能够根据比赛环境制定及时的进攻或防守战略,要求学生的思维具有灵活性、前瞻性和创造性。学生只有具备了灵活丰富的战术思维,才能以此为基础,不断提高战术意识水平。多数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都接触到篮球运动,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运动基础都比较扎实,这就为大学体育篮球课程中开展战术意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通过战术意识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确活动目的,进而在篮球训练或比赛中养成局势分析和战术制定的好习惯,制定科学、合理的战术规划,最终帮助团队赢得比赛的胜利。
二、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篮球战术意识培养的不足
1.依赖技术水平来表现战术意识
技术水平的好坏受意识的支配同时又约束着意识的表现。技术水平的好坏对意识活动表达的完美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篮球课上,我们发现一些学生虽然身体素质较好,基本功业比较扎实,但是在组织班级比赛时往往会表现出手忙脚乱、自顾不暇的现象,很难取得好成绩。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缺乏战术意识,团队之间的配合不够默契,导致比赛失误过多。例如,当控卫抢到篮板球时,想要长传球给己方前锋,但是控卫在传球过程中没有掌握好传球力度和落点,加上两者间的沟通不足,很容易被对方抢断造成传球失误。对于两支技术上旗鼓相当的篮球队来说,谁的失误更少、谁的战术意识更高,谁就更有可能赢得比赛的胜利。
2.依赖身体素质水平来表现战术意识
在篮球比赛中,除了暂停时间,队员几乎都要不停的在双方篮下往返奔跑,攻防节奏转化较快,对篮球队员的体能要求和速度爆发要求非常高。据有关数据表明,普通篮球队员在一场完整的篮球比赛中的运动距离在3000m以上,因此要想保证比赛质量,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基本前提。但是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偏差,例如在大学生入校军训训练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出现了晕倒和中暑现象。一些体育爱好者(尤其是男同学)虽然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但是弹跳能力和瞬时爆发力不足,在篮球比赛中,即便是制定了优秀的战术,但是没有良好的体能做基础,也很难发挥战术意识对比赛的帮助作用。
三、大学体育篮球课程中战术意识培养的策略
1.要把训练和战术结合起来
由于大学生身体素质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许多体育教师在进行篮球训练时往往将体能训练和战术意识培养分离开来,这是严重错误的。只有将体能、技术训练和战术意识培养等同起来,在日常基本功训练过程中穿插战术意识,才能让学生养成制定战术的习惯。事实上,不仅是在篮球运动中,向其他诸如足球、排球等需要多人合作的团队竞技运动中,学生都可以当做培养战术意识的好机会。除此之外,教练还要注重做好引导教育工作,时刻向学生灌输战术意识。
2.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
良好的观察能力是衡量篮球队员是否具备良好战术意识的重要标准。篮球运动需要学生做到手、眼、脚三者协调并用,如果学生将注意力全部放在篮球上,则很难有多余的注意力观察队友、对手的站位和走位,也就容易出现传球失误。因此,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球场观察习惯,将观察重点放在球场局势观察以及队友、对手的站位变化上,并制定及时战术,出其不意,完成一次漂亮的进攻。
3.注重在实战中培养战术意识
实战是培养学生篮球意识的最好途径之一。在平时的篮球课堂上,老师都会留一点时间来打教学比赛,但却很少去指导学生的战术意识思想。我们应该重视实战练习,以赛代练。比赛、观察能力、战术意识水平和战术训练与发展战术意识密切相关,应作为培养篮球战术意识的主要内容,在技术训练过程中必须加强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队员的技术运用能力和篮球战术意识。意识在篮球比赛的攻守对抗中起着主导作用,而篮球的实战能够充分体现攻守的对抗性,所以平时的教学比赛中教师可以通过及时的暂停来讲解比赛,让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在比赛中逐步认识和掌握篮球运动规律,在瞬变的篮球场上达到随机应变的程度。
战术意识对于提升大学生的篮球水平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战术意识的培养却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系统的训练方法。体育教师在开展篮球战术意识培养活动时,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基本功的锻炼,例如体能训练、弹跳训练和瞬时爆发力训练等,为战术意识的实施提供基础支持;另一方面也要给予学生实战计划,让战术意识付诸实践。篮球作为广受大学生欢迎的运动,通过战术意识培养,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比赛胜利的乐趣,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索永强.浅析篮球战术意识及培养[J].知识经济,2011(03).
[2]孙大虎,白江,胡小栓.篮球战术意识形成的基本心理因素分析[J].内江科技,2011(06).
4.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论文 篇四
高校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培养优秀、合格人才提供体制的保证。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如何在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中,科学、合理、有效地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能力进行培养,是全体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大学阶段是学生掌握和形成体育知识和技术的最好时期,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和兴趣,让学生养成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终身体育观主张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系统、完整地将体育教育贯穿于人生全过程。提倡每个人都要自觉地、积极地、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和健康长寿。然而近年来国家对大学生的体质测试的统计数据表明,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与高中毕业年龄级相比,除个别项目成绩稍有提高外,其它指标几乎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能否进行终身体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体育,因此一定要抓好高校体育教育。
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是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是影响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掌握运动技能的“末班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是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只有让学生真正认清了终身体育的重要性,才能够产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动力。
二、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1.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高校体育课过分强调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技术技能的教授过多地从考试、考查的角度考虑,偏重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大多数技术技能的教授,缺乏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感受,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过之后,技术技能也就随之消失。缺乏对学生运动兴趣、爱好的培养,使得不少学生毕业后,体育生活也走向终结。
2.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形式单调
当其它课程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时,体育课的理论课课程教学仍停留在一块黑板、一张嘴和一支粉笔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体育的发展。实践课教学往往满足于讲解和示范法、完整和分解法、重复练习与比赛法等传统教学法,而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发散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似乎还未被众多教师所接受。体育课程设置内容重复过多,普修时间过短,很多学生两年学习下来只掌握了初级技能,对专项技术仍停留在模糊状态,满足不了学生对丰富体育文化的追求,不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塑造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激发不了学生积极参与健身活动的热情。
3.对病残学生无暇顾及
《体育法》规定“学校应该创造条件为病残学生组织适合其特点的体育活动”。但调查发现,只有少数学校对病残学生的体育课作了较为固定的安排,而绝大多数学校几乎无暇或无意顾及他们的身体锻炼。这样不仅对病残学生系统接受体育教育的公平权构成侵害,受教育权利不平等,体育保健课也形同虚设。
4.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中学阶段,通过体育课、课间操、课外活动和各种业余活动,能使学生达到体育锻炼目的。由于中学生学业繁重,体育运动竟成了“奢侈”品。而上了大学后,情况则相反,大学生课余时间多了,注意力转移到个人兴趣上去了,再加上年轻体壮,如果学生不是把体育锻炼当作个人兴趣,就很少会产生体育锻炼意识。而由于学校、社会的压力,大学生不仅要完成理论课学习,还要参加实践教学学习,学习任务繁重,不得不增加去自习室、图书馆、实验室、语言室等的次数。学习时间延长,每天睡眠时间严重不足。还有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网吧,以至于生物钟颠倒,严重影响了其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方法
1.培养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
“参与比获胜更重要”是奥林匹克的精神之一。据统计,不少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并不高,这种积极性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总体呈递减的趋势。如何使学生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是我们教师在体育教育中亟待解决的课题。首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参加体育锻炼既能增强自身体质,提高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又能促进整个社会发展和进步。其次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要把激发与培养上体育课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强调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思想落到实处。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环境等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以各种方式调动、鼓励、保护、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中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体会到体育活动的无穷乐趣,从而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多年来,体育教学具体表现为:其一,教学内容强调各专项动作技术的传授和运动能力的提高,使其对学生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被分解和隔离在各自相对独立的专项运动中,难以达到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效果,妨碍了高校体育目的的实现。其二,教学过程追求动作技术的准确和完美,使运动技术的学习掌握成为教学的目的,这不但使学生活动积极性受到压抑,而且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其三,学生在这种技术教学中掌握的仅仅是某种运动专长和技能,虽然短期内体质有所增强,但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却是无能为力。其四,体育课选修的运动项目,由于器材和场地的限制,在实际生活中不易开展,客观上造成体育能力与学校教学计划的脱节。因此,体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合理的、服务于终身的教学体系。
3.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条件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的前提,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在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教材内容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学生在校期间,可自由选择不同的学习项目上课,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我锻炼能力。高校主管部门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活动场所,多开辟场地,不断增添体育器材,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与条件,为深化体育改革提供物质基础。
4.抓学校社团建设,创造校园良好体育环境
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建立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为学生营造体育氛围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大学生体育社团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推动下,迅速得到了大学生的认可,参与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对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大学生日后适应社会发展、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与任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社团会把有共同爱好的人群组织在一起开展活动,学生加入这个群体是按照自己的特长及爱好而参与的,给学生提供展示追求自己所喜爱运动项目的平台,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以积极热情和强烈的动力去参与。所以,高校应充分重视体育社团的建立,并给予他们积极的支持,通过社团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大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5.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
教师较高的体育素质有利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练的语言讲解、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高度的热情等,不仅会使体育教师在学生中形成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形象,而且具体生动地看到了体育教育的功能,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知识面,在体育教学中能够解决学生不同方面的疑难问题,能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氛围,产生更大的乐趣。这样,对学生的体育意识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6.开展体育健身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
在业余时间聘请体育方面的专家定期进行体育健康知识的讲座、答疑,进行健康咨询,使学生增加体育锻炼的科学知识,了解体育、认识体育、热爱体育,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四、结束语
5.大学体育作业,奥林匹克运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意识 篇五
论文摘要:本文为此根据当前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认知的现状和影响大学体育教学中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认知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大学体育教学中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认知的建议:大胆探索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加大体育师资培训力度,更新体育负责层次的教学观念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体育意识。
大学体育教学是大学整体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但是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大学生的素质和结构将发生重大的变化,更多要求的不是单纯的体育锻炼,而是需要体育终身意识的建立。
一、当前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认知的现状
认知是推动大学生获得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人的认知是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具有可塑性的。根据我们对某高等学校的调查情况看,学生对体育课是非常喜欢的,这说明他们有比较强的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性需要,这从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关系的理论以及弗洛姆的期望理论来说,教学效果不好,说明学生学习的外在激励较弱。这与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方法、手段等因素有关。如果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活动内容又比较单一,这样就会使得学生的认知、爱好不同程度地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其他原因还有课程选择情况、教学模式、学生个人情况等。
二、影响大学体育教学中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认知的原因
2.1体育教学模式相对滞后
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成效,虽然大多数高等学校在推进体育课程的发展中,各级部门对现代教育的改革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理性认识和实践操作上差异是比较大的。目前在我国各高等院校现行的体育教学设计中体育理论课和体育实践课是两门分开上的、独立的课程。说与写被硬性的分离开,这似乎有悖于学习者的自然学习规律。
2.2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各高等院校的讲授体育课程的师资队伍主要是由体育专业出身的教师组成,他们经历过专业化的体育学习和训练,有着扎实的体育基本功。但是,相对于一些体育专业出身的教师来说,这些体育专业出身的教师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专业行业发展动态的灵敏度就显得比较处于弱势。比如在实践体育终身意思教学中,当要求这些教师介绍某体育的历史时或是体育的前沿知识时,他们就无法做到像实践专业出身的教师那样更深入更专业地为学生进行写作讲解。
2.3体育教学评价观念落后
教学评价对大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具有反馈、激励、反思、导向和记录的功能。由于我国传统的基础体育应试教育过分强化知识性考试,应试分数是许多学校教与学追求的目标和评价教学的唯一手段。同时对于现行教材中的实践内容,学校仍缺乏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没有充分调动师生开展体育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还有很多教师与学生认为评价考试就是考知识点、考解题能力,所以教师们也整天领着学生取得竞技体育成绩,忽视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这种评价主要以大学生的单纯体力为评价内容,重视结果、忽视过程,导致学生综合能力的下降。
2.4体育教学重点难以突出
体育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体育素养与锻炼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体育原则和体育意识方法。因此,体育教学重点应该是意识理论和方法的用途、锻炼方法的正确运用及体育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等。而目前医体育教学内容陈旧、手段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多局限于单个体育项目方法的介绍和典型实例的验证,主要教学内容突出体现在体育常规知识、体育技巧过程等内容的讲解,对终审体育体系缺乏系统性的认识,使学生错误地认为体育学就是锻炼、就是训练,忽略了体育意识核心内容。
三、提高大学体育教学中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认知的建议
3.1大胆探索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重视和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开放性和探索性,体现个性化、自主性的教学组织形式。高校体育项目的开发价值和开发优势正好迎合了学校教育的即时需求,其文化特征和健身价值满足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其投入少的特点满足了学校教育低成本的需要。
3.2加大体育师资培训力度
高等学校可以引进具有管理知识的体育人士或者是聘请长期从事体育比赛的运动员作为兼职教师。前者的体育至少水平不置可否,而且又经历过系统的实践知识的学习是体育教师的不二人选。至于选择后者是因为体育终身意思课程的特点之一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比较强,这就要求教授体育课程的教师对于自己所教的学科不仅要有很深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技能。这些运动有着丰富、成熟的经验,同时又对体育前沿的最新动态有一定的了解与把握,相信由他们担任兼职教师来授课会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积极性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更新体育负责层次的教学观念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主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付诸于行动。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对大学生的猜想要注意引导思维的发散与聚合相结合。在意思培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大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提出多种观点,同时还要通过各种形式让他们学会通过聚合思维整理归纳和提升这些观点,使之成为科学概念和规律。如在复习奥运会体育项目的类群时,须回顾、深化对各类体育项目的特征认识,会涉及许多知识点,应以有开放性的综合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类体育项目知识。
3.4培养学生的主体体育意识
主体体育意识是指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提高学习认知体育意识,是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对体育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想观念、心理活动的总和。为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有效的改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体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不同认知和爱好,尊重学生问个体差异性。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把体育课变成普通身体素质课的做法。在目标的统领下,着眼于终身体育意识的知识和技能。
3.5创新评价内容与方式
创新评价内容只指新评价体系应淡化其鉴别的功能,发挥其促进大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要把实践活动的开设情况作为学期和学年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教师教学业绩与水平的评价,要充分肯定教师在开展体育实践活动中所付出的劳动与取得的成绩,并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评价方式多样化主要体现在评价主体、客体、形式的多元化。比如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对于大学生的评价,不仅仅是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参与,大学生、家长以
及与之有关的人员都可以参与评价。这样的评价网络提供的是一种相对比较开放、民主公平的评价系统,从而为大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的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3.6积极关注课外体育知识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意识的综合发展是从对实践过程的体验开始的。体育活动的体验学习对个体体育实践能力发展的重大价值无法估量。在体育活动中,个体体验了体育活动的一般程式,积累了对客观世界的了解和主客体问相互作用的丰富感受,领悟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和价值,往往能够形成亲实践的行为取向,建立良好的实践人格,并拓展内隐知识的积累。有价值的实践体验使主客体之间达成了融通,这种融通将会在各方面深刻影响学生个体的现实和未来生活。但是当前多数学生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呆在了由封闭的房子里,很少有接触到各种体育活动的机会,这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其实可以让学生多基础自然,了解体育,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有机会在体育体验中获得体育能力。
总之,要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必须大胆探索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加大体育师资培训力度,更新体育负责层次的教学观念和培养学生的主体体育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元河,成功体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中国学校体育,2002:3
[2]张学忠,体育教学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4
[3]严先元,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J]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4]曲宗湖,顾渊彦,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0
6.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意识 篇六
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为当代大学生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为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我国正在加大高等教育创新的工作力度,围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进行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以及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同学们在大学里学习,可以接触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知识和创新经验的专家、学者,他们是大学生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导师和楷模;在大学里学习,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图书、仪器和实验设备,为弘扬改革创新精神逐渐积累起广博的知识,掌握过硬的专业本领;在大学里学习,可以形成一个个相互砥砺、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科研团队,为弘扬改革创新精神锻炼才干。
大学生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要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大学生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要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下苦功夫学习,学习一切需要学习的东西,努力打好创新的思想根底和知识功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作风,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寻求突破。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广阔的社会实践舞台中提炼研究题目,在了解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真知灼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最重要的是要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坚持从推动国家发展和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需要出发,不断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内核,行为是体现。只有做到爱国的情感、思想、行为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爱国情感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爱国思想是人们对祖国的理性认识。爱国行为是指人们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要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使中华民族大家庭和睦,始终是人心所向,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把各民族的兴衰荣辱牢牢地维系在一起。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解决民族问题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特别强调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对于维护和巩固祖国的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利益和权利,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做出了不懈努力。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奋斗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要贯彻实施《反分裂国家法》,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同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华民族实现国家统一的决心和信心,是不可动摇的。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促进民族团结、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栋梁之材,要自觉做推动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模范,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思想、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要努力学习掌握党和政府为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国家统一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努力增长才干,为全面开创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增强国防观念
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永远不称霸,永远不会侵略别国。在当今时代,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家的安全、统一和发展,需要建立强大、巩固的国防。
1、国防:
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以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2、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
3、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4、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学习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意识和素质。
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
参与国防教育活动,增进对国防的感性认识。
7.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篇七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中学习与参与身体锻炼,使终身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法国著名教育家郎格朗在《终身教育导论》一书中提出“终身教育的观点”他认为,教育应贯穿于人的生命过程的始终,学校教育只是一部分,只占一个人一生的10%~20%,其中80%的教育是在学校以外得到的。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最后、最重要的一环,应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学习机会,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在体质与健康、心理与社会方面保持一种持续的、独立的体育与健康能力和行为,使之终身受益。
1、当前大学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影响
1.1、重技术的传授,轻体育基础理论教学
高校体育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注重体育的技术教学,而轻视基础理论教学。体育教学中,理论课的比例少,一般仅在风雨天气安排理论课,有的教师本身对上体育理论课就不支持,再加上自身理论知识的缺乏,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认识不足,对体育的意义,健身价值,锻炼方法等知识非常缺乏。尽管学生掌握了更多的技术动作,达到及时锻炼的效果,而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体育文化素质及终身体育能力等目标却很难实现。
1.2、教学手段单调、陈旧
虽然现在己进入高科技时代,有了幻灯、投影、录像机、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可在体育教学中,利用这些设备进行教学的很少。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新意,没有创新。
1.3、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首先,很多大学生只是为上课而上课,为学分而上课。片面追求文化课的高分数,对体育锻炼的价值认识不清,从思想上不重视体育锻炼,认为体育锻炼就是在浪费时间。这样学生就不会有体育锻炼的意识。其次,由于学校、社会的压力,大学生不仅要完成理论课学习,还要参加实践教学学习,学习任务繁重,不得不增加去自习室、图书馆、实验室等的次数,以至于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还有部分学生整日沉迷于游戏,生物钟颠倒,严重影响了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义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学体育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合格的人才除具有渊博的知识外,还必须有健康的体魄。学校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最佳场所,学校应充分利用学生在校的宝贵时间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依据自身的特点与健康状况,来选择体育锻炼的项目,并采用科学的体育方法,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良好的发展。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不但促使学生在校期间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完成学业和增强自身体质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将来的人生中,始终在健身意识的支配下,坚持体育锻炼,以旺盛的精力为社会做贡献。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学习的机会,在增强学生体质同时,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从而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身体素质,这对于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
3.1、强化理论知识,促进运动技能的提高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的体育知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是实施终身体育的关键所在。通过理论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高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乐园,更应提供理论知识学习的条件,理论课上应加强对运动生理学知识、保健学知识、体育专项理论知识、运动营养知识的传授等,并与实践课教学和学生锻炼相结合。做到互相衔接,默契配合,使理论知识与运动实践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3.2、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人们对外界环境一定现象和事物的认识,或实践中产生的意识倾向,其中体育兴趣是学生被体育活动本身所吸引,一旦产生这种兴趣,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由于学生在身体条件和对体育的个体要求等各方面存在差异,这就要求老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项目,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教师应该有的放矢的进行指导,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在控制他们炫耀心理的同时,要允许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能力,也可以利用这些学生帮助其他学生。对于能力差的学生教师要细心指导,培养他们的自尊心,不能因为能力差,动作不好看,而嘲笑学生。要让学生充满自信,一点一点的进步。让同学们感受到参加运动给自己所带来的快乐,激发他们对运动的兴趣,形成自己的优势体育项目。从而为学生以后能够长久地从事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并逐步形成终身教育的观念。
3.3、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是奠定其终身体育行为习惯的基础,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体育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使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从而使学生在自己所喜爱的体育项目活动中,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获得健壮的体魄,使身心全面发展,为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基础。
3.4、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体育教学中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方法又都是讲解,示范,使学生反复练习或按某一种方法重复练习,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性和时效性,学生对很多体育项目不感兴趣,不愿参加体育锻炼。因此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必须改革,改变以往教学的单一性。首先丰富教材内容,尽可能满足学生不同兴趣,其次尽可能扩大选用教材的范围,从学生兴趣出发因材施教,最后选择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教材,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可以下载相关篮球教学视频,供学生观赏,可以使学生找出自己错误的动作并以改正,从而加深记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5、大学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作为高校的体育教师,不但要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与不断进取的精神,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欢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与爱好,但也会有一系列不懂的问题,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面,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尴尬的场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体育活动内容,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认识到终身体育的价值。同时,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化进入课堂,体育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开拓信息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有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应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性,把最新的体育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新氛围,而产生极大地兴趣。
结束语:
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形成的最佳阶段,也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学生大学阶段对体育认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应根据自身特点,熟练掌握1-2项运动项目,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同时高校体育教师也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建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营造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教育环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其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帮助学生日后的自身发展和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克锋.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 2007(12).
8.大学体育作业,奥林匹克运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意识 篇八
一、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一个人如果对某一活动有兴趣,就会形成爱好,并最终成为习惯。所以,在上体育课时,教师可以先进行一些调查,了解学生对哪些体育项目感兴趣,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开始的要求不宜过高,要能使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锻炼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从“要我练习”变为“我要练习”,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学生的体育意识也会逐渐形成。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有强烈体育意识的人,会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这样的兴趣并不随求知欲的满足和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减弱或消失。
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对相关的体育活动有了兴趣,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了,这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1.体育锻炼的认识能力。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从而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体育锻炼的自我调控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培养学生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如在练习时有关练习的运动量、运动强度的调节、技术动作的自我纠正、活动时间长短的安排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的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能积极参与,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体育锻炼的组织能力。许多体育活动需要教师进行组织,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组织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各项体育活动,使体育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学生在锻炼与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4.体育锻炼的自我检查能力。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掌握有关健康和运动的知识和技能,知道练习的方法的正误,并能及时进行纠正,使体育活动能有质量地进行,也使自己在体育锻炼中体验到乐趣。
通过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使体育活动逐步成为学生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这样体育意识在学生思想中也逐步形成。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一名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体育知识和技能,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正确优美的动作示范可以提高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完成教学目标。如果在一节支撑跳跃课上教师自己动作做不成功,却要求学生大胆点,学生是很难把动作做好的。所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对体育教学和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都很重要。
2.注意边缘学科知识的学习,使知识能综合化、网络化。体育与健康的理论基础包含了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生物学等学科知识。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了解这些知识,才能在教学中掌握学生的心理,不断激励学生,激发学生运动的欲望。同时,21世纪是网络时代,要掌握有关的现代化教育方法和手段,给学生直观、形象、清晰的教学过程。例如:现代多媒体的体育教学方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是将光、声、音像等多种手段相结合,教师可将更多最近发生的体育事情更直观地搬上讲台,充分体现现代技术教学的优势,发挥其整体功能。因此,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取的手段,使学生为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从而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使他们乐于锻炼、享受体育。
3.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素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我们可以想象,一位平时注意仪表、做事严谨与一位平时不修边幅、做事邋遢的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地位是怎样的。在教学活动中热情地传播真理、勇敢地坚持真理,也是教师思想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学生渴求知识、追求真理、喜欢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时期,教师应当满腔热忱地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起他们尊重科学、尊重真理的良好品德。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尊重学生、治学有方、态度友好、赏罚公平、帮助学生等。这样,体育教师就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思想素养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思想意识、做人方法上受到启发、熏陶,才能使学生有更高的热情进行体育锻炼。
4.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享受快乐体育。体育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是体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相统一的活动。过去,有些教师对学生只是一味地教,要求学生一味地学,不注意教学方法,这样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压抑,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和教学的不同环境,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9.大学生如何培养廉洁意识 篇九
廉洁,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于“欲海无边,欲壑难填”的繁华,自律,适度。
廉洁,是一种感恩的生活态度,于“人生苦短,生命宝贵”的当下,自珍,负责。
廉洁,是一种谦虚的生活态度,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自我,自省,修身。
廉洁,是一种中庸的生活态度,于“物由心转,境由心生”的和谐,自修,坚持。
但如何才能有这样一种积极、感恩、谦虚、中庸的生活态度呢?换句话说,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培养我们的廉洁意识?
我认为,无论何时何地,面对何人何事,正确的信仰,学徒的姿态,永远是一个人在塑造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中必须具备的素养,也是一个人以廉洁的生活方式为追求所应有的能力,更是我们努力奋斗,实现幸福生活、和谐社会的基础。
正确的信仰,作为一种理想信念,是世界观和政治信仰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像一盘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
一个人,没有坚定的信仰,自然难有分明的立场,也就无法严格要 求自己,从而随大流,不思进取,更有甚者腐败无为,成为社会的负担,更别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我价值。
在当前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想多元、利益多样的环境下,我们大学生应该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时刻用党员纯洁性要求来对照自己、检点自己、修正自己,保持健康的求学心态,自觉“修剪”欲望,茁壮心灵,提升定力,抵制诱惑。
首先,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保持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带头遵纪守法。
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能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才能有远大的志向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才能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献身精神。雷锋、焦裕禄、陈超英、翟树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先进代表人物,都是因为理想信念坚定,因此激发出为人民群众服务终身的奉献精神。可是,近些年来,也有一些党员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忘记了先进性的要求;有的在一时的挫折面前悲观失望,意志消沉,信念动摇;有的在诱惑面前不能洁身自好,放弃共产主义道德情操,违背党的纪律,滑进了腐化随落、违法犯罪的深渊。我们需以之为鉴,面对权力,要心有所畏,行有所止;面对诱惑,要头脑清醒,清心自守。
其次,我们应清楚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理想信念对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大学生,精力充沛,敢想敢干,有时会被急功近利的意识所驱使,干的事不踏实,搞形式主义,这是可以理解的,而正因为可以 理解我们更应该在更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我。大学生必须养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在学习、工作、生活上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辩证看待现实社会中形形色色的诱惑,团结同学,密切联系同学、老师,了解群众的所思所难所急所盼,多干让群众受益的事。大学生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坚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增强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通过带头作遵纪守法的表率,不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但是,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是自生的,只有通过学习,不断升华思想境界,才能不断开阔眼界、思路、胸襟,才能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堤防,才能坚定鲜明的政治立场、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育高超的领导艺术,塑造闪光的人格魅力。
作为一名大学生,应时刻以学徒的姿态,谦逊求学、低调处事、高调做人,自珍、自律、自省、自修。
首先,要茁壮心灵。而培养健康情趣,培育茁壮心灵,最有效的方法是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以读书明理,以读书益智,以读书修德;最有效的途径是爱好高雅,积极参加健康文体活动,锻炼身心,陶冶情操;最关键的问题是择善交友,培育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气场。所以大学期间,在学好专业知识之余要懂得利用各种资源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要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实践技能,团结同学,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更要懂得感恩,珍惜时间、珍惜机遇、珍惜幸福。其次,要慎独慎微。人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正当合理的欲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的欲望又是无止境的,如果不加强自身修养,欲望就会无限膨胀,得寸进尺,得陇望蜀。所以一个人首先要修德,要崇尚社会公德、讲究职业道德、遵循家庭美德、锤炼个人品德。二要常思贪欲之害。三要常怀律己之心。律己需慎独慎微。慎独就是一个人独处时也能做到谨慎不苟。慎微则要求我们防微杜渐,注意工作和生活中小节,从小事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谨防积小恶成大恶,谨防因小失大。
再者,要三省吾身。古人提倡“一日三省吾身”,大学生更要经常反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省对学习是否有热情。学习是获取知识的第一手段。古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具备了丰富的知识,讲话就有底气,思想就有灵气、行动就有朝气、工作就有锐气。也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才能及时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不被时代淘汰。二省对生活是否有激情。激情是干好事业的基础。缺乏激情的人,正如“和尚敲钟,得过且过”,工作没有创新,事业必定无成。三省对他人是否有真情。“与人相交,贵在真心。”只有真诚带人,才能与他人感通,思他人所思,急他人所急,才会关爱互助,和谐相处。
对于一名大学生而言,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省”,便是学习热情。学习不仅与个人身心发展,事业前途息息相关,也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密切相连。
习近平同志曾经说过,学习是一个人、一个政党达到所希望的境界的第一步和坚固基础。清代学者黄宗羲把学习与治国联系起来,精辟地 揭明了其关系:“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自古圣贤,圣德大业,未有不由学而成者也。”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大学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人民群众对我们有着更多更高的期待。
要走好“中国道路”,我们必须牢记党的辉煌历史,在经验教训中与时俱进。一是要扎实学习,不断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将加强个人修养和接受教育结合起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二是要充分运用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及时总结党的建设新鲜经验,深化、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对党的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深入学习党的指导思想体系。三是要与时俱进地提高业务工作能力。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种种变化,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种种冲击,对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只有不断用新的理论、新的业务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才能适应形势和时代的需要,才能为群众和百姓所需要,才能在业务上开创业绩,才能经受改革开放考验和市场经济考验,成功应对能力不足的危险。最后,要始终保有危机意识。建党90周年庆祝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党”。如果在今天,在中国已经进入关键的发展转型阶段,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如果党员干部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还存在消极腐败,那么就会在发展的洪流中败下阵来。所以,作为党员后备军的大学生必须保有危机意识,有了这个意识,才能在发展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不僵化、不糊涂,才能意志坚定,方向明 确。
最后,要淡定豁达。我们讲修身养性,要修身,先修心。良好的心态是事业成功的基础,生活幸福的源泉,身体健康的保障。一要有平常的心态。平常心是种很坦然、很优雅、很朴实的心态。有平常心,就能创佳绩而不炫耀,有本事而不张扬;有平常心,就能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有平常心,就能与人平等、看人平视、待人平和。二要有快乐的心态。快乐是人的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的满足。一个人有了快乐的心态,便能够做到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苦中求乐。同时快乐是可以传递的,可以感染的。我们要去努力营造一种快乐,乐观的学习、工作、生活氛围,从而推动学业、事业,生活和谐进展。三要有豁达的心态。豁达,就是想得通、看得透、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通、看得透,这是觉悟。拿得起、放得下,这是境界。毛主席说过:“放下包袱,才能开动机器。”这就是一种豁达。豁达的男人、女人走到一起,组建家庭,这个家庭就和美;豁达的一群人走到一起组成一个团队,团队就和睦;豁达的领导干部组成一个班子,班子就和谐。因此,我们一定要有豁达的心态,这样才活得轻松,活得愉快、活得大度,活得幸福。
有一句话说得好,“不是我们的能力决定了我们是谁,而是我们的选择决定了我们”。大学生,应是一支利箭,一旦毕业,便能快准狠的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这是一种朝气、一种激情、也是一种态度。
10.大学体育作业,奥林匹克运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意识 篇十
坚定地实施素质,突出创新教育,是关系民族前途的大事。江总书记说:“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的对象是少年儿童,只有培养他们从小就具有创新意识,将来才能成为创新人才。那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但是,体育教师给人们的印象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素质低,较懒散,还能搞什么创新?要改变这种看法,就需要体育教师自身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自我充电,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仅使自己成为学科专才,还要成为教育通才。其次,还要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改革意识,勤于实践,不断积累。还要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如:科学研究能力、表达思维能力等。这样才能做到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活动的个体。传统教育的师生之间只有灌输,缺乏交流。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知识,毫无创新可言。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教师要少讲,多在学生中间参与活动,了解、指导学生的探索活动,经常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如:“想一想好吗?”,“谁想说”等。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此外,教师还要处处表现出关怀、尊重、信任学生的情感,与他们交朋友,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鼓励学生提不同的见解,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交流。建立这种的师生,有利于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1.趣味性即对现行的那些单调、枯燥、重复的教材进行适当改编,使之体现游戏性、竞争性和适当的惊险性。又由于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上进心和好胜性强的特点,如果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测验、比赛等多种多样的竞技形式,不仅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陶冶情操。譬如小学四--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均有400米耐久跑,在处理这一教材时,可运用游戏、竞赛形式进行全程跑,像结伴跑、甩人跑、超前跑等;也可以采用在200米处的报时跑,400米全程计时跑以及50米×8往返跑等。2.艰难性教材有适当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智力发展。在教材的处理上,使每堂课内容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譬如在低年级学生初步掌握前滚翻的动作之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和巩固动作技术,在复习课中可采用以下几种练习方法:一种是限制性练习,如在颔下和两膝之间夹小手帕进行练习,以强化低头和并腿的动作。还可在两条直线中间练习前、后滚翻,连徐前滚翻以强制左、右手脚用力平衡。3.教学中的不同情景,会促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学习感情,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对场地、器材进行科学安排,并利用色彩、音乐伴奏等创造一种情景交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学习环境,例如在上“障碍接力赛跑”游戏教材时,用排球网、框架、棕垫、画线等设置了“敌人封锁线”,用塑料小手枪作
为接力棒,再加上播放录有冲锋号声、炮弹声和机枪声交融在一起的音响。在这样的意境中做起游戏来,学生的积极性甚高。
四、创新离不开想象,它是创新的源泉。
想象的重要性已达到是创新的先导和基础的地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⑴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如在教学“投掷小沙包”时,用“投时身体似弯弓,沙包空中如彩虹”的形象语言描述,同时再用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的语言启发,使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表象,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由于直观感知、记忆,头脑中储存有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展开联想的想象。
⑵利用原型启发,诱导思考,促进学生想象。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和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证明:应用原型启发解决问题,是引发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比如在教学投掷小沙包出手动作的身体姿势,可比作一张拉弦待发的弓,说明满弓的道理。我们可用一根小竹片比作身体,在它的一端放一小石子,将竹片弯成“满弓”,然后放开有小石子的一端,这时小石子在竹片弹力的作用下飞了出去,而在没有弯成“满弓”的情况下,小石子根本就飞不起来。让学生从事物的相似属性中悟出动作的本质,探求动作的科学规律。深入浅出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⑶中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处在儿童充满幻想的时期,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幻想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有一句
名言:“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想象不出发点的”。我们教育也一样,如果没有丰富的幻想能力,学生就不可能实现创新有成功。
五、在问题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为科学问题总是发生在已知与未知的交界处,并且用已知向未知提出问题,问题解决便意味着某种知识的创新。过去的教学主要是解决现存的问题,培养的是“应答式”的能力,这样无形中削弱了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就是从问题的不同事物中找相同并加以解决,从而使创新意识逐步增长。例如:在教学轻物投掷时,启发学生能不能用不同的方式投掷?同学们积极性非常高,“单手、双手、背向、侧向”共创造出17种方法,虽然有些方法很滑稽,但还是应该表扬,对于小学生这也是知识的创新。为了开发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与灵活性,启发学生其他教学内容能不能有所创新?聪明的孩子们想出了许多,诸如:跳的练习可以单脚跳、双脚跳、单双脚交替跳等,跑的练习可以慢跑、快跑、变速跑,倒着跑等。
六、提供创造性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诺贝尔奖得者,法国心理学家贝尔纳指出“创新”是没法教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法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如果留心观察学生课下做的“跳房子”“跑方程”等游戏,就不难发现这些游戏是学生自编的。这充分说明学生有编游戏的能力,有潜在的创新意识。如何把它释放出来呢?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提供场地与器材、说明创编的类型,提出锻炼的身体部位等条件,让学生创编自己喜欢的体育游戏。如:给学生2个实心球,创编类型是接力,要求锻炼上下肢,学生就创编出夹球接力、运球接力等游戏。通过创造机会和条件即使学生潜在的能力得到发挥,又唤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鼓励质疑,勇于创新。
创新意识最基本的态度就是质疑。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不会提问就意味着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提出问题,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如:在教授:“双手从头后向前抛实心球”时,有一个学生突然疑问:“我从体前抛行不行?这样远”。如果教师认为学生的提问是捣乱而训斥这个学生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别是把学生的创新意识给扼杀了,变的谨小慎微、墨守成规。反之,如果教师表扬这个学生的提问,并让这个学生把自己想的投法给大家表演,随后不失时机的跟大家说:“你们也想一想实心球还有什么投掷方法?”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个学生的质疑,激发了全班的创新意识,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学体育作业,奥林匹克运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意识】推荐阅读: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08-21
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论文08-26
浅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10-26
在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10-02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团队精神10-07
高中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培养研究论文11-14
大学体育部的年度工作计划10-31
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07-30
应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