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社会福利(精选8篇)
1.老人社会福利 篇一
关爱老人服务社会
学院: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姓名:曾芳琴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更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发扬这一美德。为了提高和培养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公德意识,了解老人生活的同时带给他们快乐。为他们晚年孤寂的精神世界献上一份关爱,于是我寒假去了雨花区的“老人之家”。
去实践途中
好不容易在网上找到了我们区的敬老院,原以为很近,那知道坐公交去转了两站,终于在一个小时后到达终点站,一下车我真是吓了一大跳,马路两侧的房屋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乱。怀着去孝敬老人的心,我兴冲冲地在路边买了些花生,蚕豆还有蛋糕···因为不熟地形所以搭上了摩托车,没多久“老人之家”四个大字便赫然出现在眼前了,当时的心情别提有多激动了。不过后来有同学问我是不是一个人去的,我回答了“是”,她很惊讶的说“你不怕呀”,说不怕是假的,回来时一个人走在类似乡间的道路上哪能不怕,想想自己胆子还真大
实践中
第一次来到这里,在保卫室人员的指导下我走进了办公楼,在楼道中碰到了一个负责人,他领着我来到了办公室,一番寒暄之后,他们知道了我的来意,让我坐着等一下······我在桌上看到了一份报纸,全是关于老人的,同时还有许多关于怎样安置众多无依无靠孤独老人的政策。
思考中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在卫生保健等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人口的健康状况持续改善,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人口老龄化已成趋势,但与此同时,这其中演化出太多太多的问题。
据2008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亿,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3%,占亚洲的38%。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将达到11.92%,比2000年提高4.96个百分点,届时每8个人中就有一个65岁及以上老年人。2020年以后老龄化程度继续
提高,到21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25%,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而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发达时期出现的,对老龄化的承受力强。同时,由于老龄化速度慢,允许其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准备和适应。中国人口老龄化是由于生育率急剧下降造成的,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即“未富先老”,薄弱的经济基础尚不具备供养老年人口的能力。
2007年12月17日北京晚报上曾报道:近年来,“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显著增加,城市地区中,49.7%的老人独自居住,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全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已上升至9.3%。按照调查测算,对机构养老床位的潜在需求量从2000年的1821万张上升到2006年的2261万张。但我国社会养老机构现有的床位数仅为149万张,与此相差甚远,尚不及需求的1/12。
相对于少数在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是绝大多数。当由家庭成员无法承受全部或部分老年人照料服务时,必然期待着社会及社区提供照料服务和指导,以弥补家庭照料功能的不足或缺失。城市老年人对热线服务、老年饭桌等服务的需求分别上升了6.1和3.5个百分点。
可是目前我国社区服务和社区照顾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调查表明,城市社区居委会中,有老年人活动场地的占66%,城市社区提供老年人饭桌或送饭服务的覆盖率仅为19.5%。
如今2010年,政府已出台了许多关于老人的优惠政策,无论是国家还是省市都提出了许多方案和实施了许多可行措施。在湖南,《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湖南省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明确规定,对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要实行“三免”政策:即免费进入公园、风景名胜区、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场所参观游览;免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车辆;免费使用收费公共厕所。省物价局负责人也表示,各地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这些优惠政策的落实,并根据本地实际,适当扩大老年人享受优惠待遇的范围,降低享受优惠待遇的年龄。向农村老年人的筹资,必须严格按湘政办发[2002]19号文件的规定执行,对男性55岁,女性50岁以上的,不得筹资。上述“三免”政策,凭《老年人优待证》或《居民身份证》即可享受,各地各部门和各相关企业不得再设置其他任何附加条件,阻碍政策的落实。
劳动中
我去的时候正碰上敬老院扩建,所以打扫卫生当然必不可少,而且很繁重。第一项:清理地板。由于地板上有许多扫不掉也拖不掉的污渍,所以我们不得不用铲子一点点的除去,在众人的努力下,十几分钟后,地板干净了许多,直起身子时,已微微出汗,才换的衣服也布满了斑点,但是脏还是干净我已无法关心了,还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打扫······第二项:擦玻璃门和大门两旁的墙壁。玻璃上有胶纸和颜料,颜料还好处理,用抹布就可以擦掉,但对胶纸,打扫卫生的阿姨想了许多方法,热毛巾、铲子、钢丝球都用上了,都不知道来回擦了多少篇,终于粘附在玻璃上的东西都消失无踪了。但麻烦又出现了,大块的玻璃,这么多水渍该怎么办?常规的方法当然是用报纸,但玻璃太大,这个办法效果不明显。不知道谁拿来了海绵刷和专用于除水渍的刮子,还是高级产品效果好呀,不一会儿,从玻璃中可以看清人影了,大家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在擦玻璃过程中,叔叔伯伯们教了我许多方法,告诉我做事情要简洁要有效率,和他们一起劳动真的很开心,一点都不感到疲惫。第三项:擦手扶栏杆。卫生差不多搞完的时候已经5点了,天灰蒙蒙的,有一层厚厚的水汽,将近三小时的劳动,要是在家里我已经瘫倒了,不过在这里工作的每一个人兴致似乎越发高涨,有唱歌的,有聊天的······其中有一位让我感受颇深---一位老人,他说话已讲不清可干起活来比我还有劲。
离开时
要离开咯,心中有些许不舍,我对自己说:一有时间我就一定会到这里来,和这群可爱的老人们聊聊天,帮他们干些活·····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表现。“爱心之水,和谐之源,志愿服务,奉献真情,奉献爱心”应该成为我们这一辈的宗旨。今后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一起关心,爱护我们的老人。将孝顺老人这一光荣传统继续发扬下去,要知道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2.老人社会福利 篇二
本文从微观角度切入, 以个案研究为路线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对老人进行帮助, 结合社区与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提供服务。指出社会工作在满足空巢老人多样性需求方面的优势, 并阐释空巢老人的社工服务模式的构建思路和具体运作。
社会工作主要是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 直接服务包括了三个基本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 空巢老人有着自己独特的需求, 服务工作的方法根据老人的身心特点具体再商定。付再学指出, “从优势视角看, 空巢老人是有优势资源可以挖掘的, 他们中大部分是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解决他们自身的问题。首先要认识到每个老人的能力不同, 发掘老人的优势潜质。呼吁全社会尊重老人的权利, 尊重老人的应有社会地位”。优势视角打破了对老人的以往的评价。优势视角对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和理论研究都具有不一般的意义。
一、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方式
社会工作者针对空巢老人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所做的服务性工作, 目的是解决空巢老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社会工作的实施内容涵盖空巢老人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即满足空巢老人日常生活方面的需求和空巢老人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老年经济供养需求方面的研究。首先是案主主动或案主寻求帮助, 社工进行接案, 然后针对他们的要求收集相关的资料, 整合资料以后对案主的环境和本身做一个预估。主要针对空巢老人的生活救助服务主要是从经济方面为有困难的空巢老人提供帮助, 帮助他们申请并及时获得应当享有的基本生活权利与物质帮助。
老年日常生活需求方面的研究。为了满足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方面的需求, 老年社会工作要注重生活照顾服务、生活救助服务、老年家庭关系及其他人际关系的调适、空巢老人及其家庭人员的心理辅导等工作。空巢老人生活照顾服务按照空巢老人居住安排的不同可分为社区生活照顾服务和院舍生活照顾服务。社区生活照顾服务是通过社区的各种老年服务机构为居住在自己家中的空巢老人提供援助性、辅导性的服务, 目的是为了帮助空巢老人尽可能地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度过晚年生活。
二、社区的辅助功能
空巢老人社区社会工作, 强调在确定了社区内空巢老人的问题和需求之后, 动员社区内外各种社会资源, 有针对性地发动和组织社区空巢老人参与集体活动, 从而预防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 并培养空巢老人的自助、互助、自决精神。社区社会工作要求社会工作者, 通过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 策划、实施空巢老人自助和互助计划, 如空巢老人健康讲座、空巢老人权益保护主题活动等, 唤起空巢老人自我保护意识, 增强空巢老人自助能力, 并激发社区居民发挥守望相助、邻里互助的精神。作为社会工作者, 在社区老年照料和服务中要起到组织、倡导的作用。社区养老服务大部分是无偿的或者是低偿的。加强社区、家庭、企业和学校各部门的资源整合, 加强统一管理。
三、加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
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 是整合社会工作资源、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载体, 是承接政府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托。加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一线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 鼓励其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 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使其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专业服务。同时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增强资金计划、分配与使用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加快培养一批具有社会使命感、掌握现代组织管理知识、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管理人才以及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务经验、能够指导解决复杂专业问题、引导推动社会工作服务人才成长发展的专业督导人才。
社区是家庭单位的载体, 社区养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资助, 政府应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政府的资金投入是社区养老服务开展的前提与重要的经济保障。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 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 主要为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服务, 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 通过社会组织实施项目和政府购买服务, 形成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者结合协调联动机制。
总体来说, 空巢老人以及其背后的老龄化问题, 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各阶层共同努力的问题, 仅仅要求恢复“孝道”和单纯推给政府, 都是不可取的。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 也不要对下一代要求过高, 而要依赖各方面的力量。
摘要:我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研究挑战,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老人家庭的空巢化趋势日益明显。以沈阳为例, 沈阳市现超过60岁的老人已经达到119万, 其中70%是空巢老人。但社会对空巢老人这一群体并未给予相应的关注, 大部分空巢老人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方法和技巧对空巢老人进行有效的干预, 将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运用到整个实务中去, 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服务、社工机构的专业管理、建立“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的模式提供实务经验与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龄空巢老人,社会工作者介入,个案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年度人口数据[R].2013.
[2]付晓萍.小组工作方法在老年服务中的应用.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08, (6) .
[3]付再学.增权老年服务工作新理念.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8, (2) .
[4]辛国欢, 董红.社会工作介入城市高龄空巢老人服务需求分析[J].
3.国外老人福利院与老人食堂 篇三
这家福利院位于城郊的一个山坡上,占地一公顷。这里树木葱郁,环境幽雅。福利院院长玛尔塔女士介绍说,匈牙利的老人福利院有国家、教会和私人办的三种,这所福利院是私人办的。
谈起创办福利院的初衷,玛尔塔说,前些年她年迈的奶奶需要有人照顾,可家人又不可能整天守着她,而且这类老人很多。于是她和丈夫便萌发了办老人福利院的念头。目前,福利院住有58位老人,年龄在63—96岁之间。福利院共有78套20——60平方米的住房。每套房间都有卫生间和洗澡间,并配备了冰箱、彩电、电话、呼叫机等。福利院共有27名工作人员,其中两名专职医生和14名护士。老人们在这里享受24小时的周到服务,从起居饮食、整理房间到医疗护理、洗熨衣服全都有人负责。
玛尔塔说,凡是退休的人,不酗酒、没有精神病的都可以住在这里。入住之前,须同院方签合同,并交纳一笔住房基金。基金按房间大小确定。眼下一套20平米的住房需1.6万美元。10年内若入住者搬出福利院,可退回一部分。除此之外,老人无论在这里住几年,去世后资金都不能返还。为了能有一个温馨熟悉的环境,老人入住时一般都自带使用多年的家具。如要福利院配备,则要另付钱。此外,老人每月要交120美元的生活和护理费,国家则给福利院的老人每月补贴125美元。
福利院的食堂为老人安排统一的伙食。饭菜以素食为主,肉食只有家禽肉和鱼。据介绍,这是营养师和医生研究制定的。认为这样对老人的健康有利。为了丰富老人的生活,福利院常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听音乐、做游戏、做点心比赛等,深受老人欢迎。
福利院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赞扬。过去几年,在布达佩斯行政局对私人福利院的检查评比中,“斯奈克杜什”都是名列榜首,甚至开始蜚声海外。
福利院干净整洁,每一套住房又各具特色。84岁的茹日卡老人的房间里挂满了油画。老人动情地说,她6岁时妈妈去世,后来又中年丧子,老年丧夫。只有在这里能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爱。看得出来,老人对这里是满意的。
玛尔塔说:“生老病死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但愿我的工作能让更多的老人安度晚年。”
在纽约市,每几个街区就有一个老人俱乐部,里面可以打牌、打乒乓球、看书报,还设有老人食堂,凡区内65以上的居民都可以自由参加。食堂的设立完全是为了方便老人,节约开支,既不是营利性的,也不是施舍性的。
美国老人,大多独自生活。因为美国的风俗,子女结婚或成年后即与父母分居,因此老人生活起居都得自理。有些老人体力不足或行动不便时,为了免除自己买菜做饭之累,便去老人食堂就餐。
食物由自己持盘至配膳室窗口领取。食毕自己将杯盘食具扔入食堂门口的垃圾桶中。年纪过大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另设专席,由工作人员端饭菜送桌上。食后,餐具由工作人员处理。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四,食堂为当月出生的老人祝寿,菜肴丰盛,并由工作人员点燃蜡烛,领大家作祷告,唱生日歌。每星期三和星期五,还免费赠送新鲜蔬菜,每人一袋,以便带回家自己煮食。
一般原来是工薪阶层的居民,退休后收入减少,依靠退休金和过去的积蓄过日子,到老人食堂吃饭,既省事,又节约开支,老人食堂收费很低,食堂的大部分开支由市政府负担。
4.空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篇四
社区空巢老人寒假实践
摘要: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接触社会,帮助大学生完成由校园走向社会的转变,避免了在初入社会时的不知所措,我决定在村里进行关爱空巢老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用我们的双手,去抚平老人干瘪的皱纹;用我们天真的笑容,去敞开老人们的心扉;用我们的知识,使老人们生活得更好。
关键词:空巢老人
关爱
孝心
引言:为了进一步地了解社会,开阔视野,提高自我,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是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于1月15日至2月5日在我村李奶奶家进行了为期三周的社会实践。
正文: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般,转眼间,大学的第一学期就这样过去了。四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本以为是个美好的青春时光,可来到大学之后才发现,一切都是匆匆忙忙,紧紧张张,不可停顿一丝一毫。假期也会有社会实践作业,不过这样也好,假期漫长,总不能浑浑噩噩度过,虽说已进入大学,但学习还是最重要的,“活到老,学到老”便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同时,社会实践不仅能让我们当代大学生体验到生活的艰辛,更能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也引导我们去更好地认识和接触社会,帮助我们完成由校园走向社会的转变,避免了在初入社会时的不知所措,真正地把学生的教育与社会的就业相结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农村年轻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农村“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对自己面临的养老问题的担心与日俱增,对未来的生活透露出忧虑和迷茫。调查发现,农村“空巢老人”成因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子女进城务工经商,二是考学入职外地,三是子女结婚出村或离乡,四是无子女。但无论哪种原因,有相当多一部分老人的最终养老还是离不开农村,老有所依的问题还需要在农村解决。
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决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这次的社会实践是关爱空巢老人。
我的关爱对象是李奶奶,听别人说,她的老伴儿是一名退伍老兵,原本体魄强健的他因参军而身体羸弱,因而早早离世,留下李奶奶和4 个孩子。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李奶奶身体越来越差,近几年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她的子女都嫌弃她是个累赘,纷纷弃她而去,现在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听邻居说,她常常坐在门口,拿着那张仅有的全家福,看着远方说着:“他们一定会回来接我的。”了解到李奶奶的情况,更加坚定了我去照顾她的决心。
我去的第一天,刚走到门口,就看到李奶奶目光呆滞的望着远方,手里拿着那张全家福,看到那情景的一瞬间,有点心痛的感觉。慢慢地走到她的身边,用手碰了碰她,竟一点反应都没有,低头看到那张照片,照片上的李奶奶笑容满面,精神气爽,与现在完全不是一个人。过了半晌李奶奶才注意到我,抬起头问我:“你是不是村里给我找的小义工啊?”我点点头,实在无法用语言来回答,我怕自己忍不住会落泪。第一天,我一直坐在李奶奶的旁边,默默地陪着她,尽管没有说话,但我想让她知道,她身边有我,不会孤单。
第二天,我一早就去了李奶奶家,那时李奶奶刚起床,她看到我很是惊讶,我笑着跑过去,说:“奶奶,我来帮你梳头吧。”奶奶点点头,我轻轻地帮她梳好头,之后和奶奶一起去做饭,待一切收拾好后,奶奶又拿着那张照片坐在门口,我默默地坐在她身边。为了能使奶奶高兴一点,我努力地寻找着奶奶感兴趣的话题,什么“梅兰芳”,“京剧”,“老奶奶广场舞”等等,尽管奶奶说话很少,但我明显感觉到她的态度改变了一些,情绪已有一些变化。突然,奶奶拉起我的手,望着远方,说:“好几年没见了,我的孙女应该也像你这么大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见到她。”我抚着奶奶的肩膀,说:“奶奶,不要想那么多了,说不定他们很快就回来看你了。再说,还有我陪着你呢。”奶奶转过头看着我笑了笑,临走时,她特地嘱咐我:“明天还来陪我,我等你。”听了这话,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喜悦。经过这两天,奶奶的情绪已有明显的变化,渐渐地有了一些开朗。
第三天,我又早早地去陪奶奶,所有收拾好之后,我带奶奶出去晒晒太阳,去看看老奶奶们跳的广场舞,给她讲讲学校里有趣的事情,她也会给我讲一些开心的事情。慢慢地,她开始融入周围的大家庭之中,时不时脸上有了一丝笑容。虽然只有短短的三星期,但我和李奶奶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每每有时间,我就会去看望李奶奶陪她聊聊天,讲讲学校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虽然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但我却受益匪浅。“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不更应该用青春的热火,去温暖老人的心吗?一杯茶、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一个电话、一封家信,字字句句显孝心。我们只要出一份爱,老人们便会倍感关爱;只要一份爱,便让老人的暮年充满温暖;只要一份爱,便让老人们感到慰藉。
另外,针对建好农村养老院,我建议重点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要鼓励村级主办,因地制宜建院。集体经济较好的村,以集体收入建补贴型或完全福利型的养老院;集体经济薄弱的村,以村民自助互助、集资、引资等方式,建互助型或合作型养老院。二要加强政府引导、规划和运行补贴。三要把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养老院建设一并考虑,把农村养老院建设与乡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相结合,与村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结合起来,尽量统筹农村老人“有所养”“有所医”“有所乐”。四要出台激励政策,吸引和鼓励各类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农村养老院建设和发展。五要规范农村养老保险金制度的执行,落实“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最终让保险金为农村养老院良性运转提供支持。六要加强传统美德和新农村生活理念教育,使农村老人放弃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安心快乐地享受晚年。
“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这是每一个人的愿望,所以关爱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我们,想象一下暮年的孤独,我们更应该伸出我们的双手,去抚平老人干瘪的皱纹;用我们天真的笑容,去敞开老人们的心扉;用我们的知识,使老人们生活得更好。
结束语:“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社会实践的帷幕渐渐落下,回首过去,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成长了许多。在生活中体验着成长的艰辛,在收获中体验着成长的喜悦,也许人的一生大多是由酸甜苦辣交织,喜怒哀乐相汇,苦中有甜,甜中有苦,笑中有泪,泪中有笑。就是这些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人生体验多,财富亦多,各种滋味都品尝过了,各种感觉都体验过了,才能真正认识到人生的丰富。
统计1401王欢欢
5.慰问老人社会实践报告 篇五
真情暖人心,爱心献老人。xxxx年xx月xx日xxx敬老里一改往日的宁静,来自来xx大学社体部的14名志愿者结伴步行来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在咧咧寒风中为他们送去一份温情。
考虑到老人的年龄和生活状况,此次志愿活动放弃了以往单纯的打扫卫生的活动形式,而是采用一种特殊方式--聊天、表演节目等形式来给老人带去久违的欢笑,有些老人听力不好,志愿者们要重复好几遍所说的话,但是也丝毫没有减轻这些志愿者的激情,院子中充满着欢声笑语。其中与一位老中学校长的谈话让他们感触颇深,他虽然已是85岁,但是依旧谈笑风生,侃侃而谈当年办学育人的故事,颇有一种“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豪情。他语重心长的.教导他们要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无疑不被他的博学和气质所折服。两小时的时间就在促膝长谈中度过,临走时老人们走出敬老院依依不舍与志愿者们告别。
队员们纷纷表示表示,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老人是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并表示以后会经常参加此类活动,并号召更多的同学加入进来。
6.敬爱老人是社会美德作文 篇六
前几天的一个早晨,我乘597路公交车去上学。车子开过几站后,逐渐变得拥挤。当车子开到某个居民小区时,人流更是像洪水般涌上来,以至于车门都没有办法关上。然而令人吃惊的是,挤在最后的竟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她拼命地挤着,就是不肯下去再等下一辆公交车。最后经过售票员的动员,大家齐心协力往上挤,加上车下两位候车者的推动,车门总算是关上了。售票员开始售票。由于老太太挤在最后,再加上她“依依哟哟”的叫声,好心的售票员对她说:“阿婆,你不要急,下一站下去的.人多,你慢点儿再买票也可以。”而老太太却默不作声,连一声“谢谢”也没有。
车子开过长长的一站路,车门一打开,只见那个老太太“吱溜”一下窜下车,往一条巷子快步走去。售票员像是突然明白了什么,立刻把头伸出窗外大声喊道:“哎!你还没买票呢!”老太太回过头,对售票员尴尬地笑了一笑,然后加快脚步溜进了小巷。
乘客们开始议论纷纷,为老太的“机智”而折服。的确,敬老爱老是社会美德,年轻人应该给予老年人照顾和关爱,但老人也应该自爱自重,切莫把“老”当作一种特权,一种资本,随意践踏老年人的形象。老人是社会的财富,应该成为年轻人的榜样,成为传统美德的倡导者和传承者,而不是像那个阿婆那样,给社会风气带来坏影响。
7.老人社会福利 篇七
关键词:农村老人,养老,政府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 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 比2000年上升2.93个百分点, 并且大约60%生活在农村。可见, 中国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中国老人尤其是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正在凸显。并且,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必将变得越来越突出, 变得越来越敏感:一是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 进入城市的劳动力会越来越多, 农村老人的家庭养老方式日益解体;二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农村中生育水平明显下降, 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 老人需要赡养与赡养老人的物力、财力和人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三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 老弱病残留守农村。而如何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 也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事实上, 正如人人都有孩提时代一样, 人人都会步入老年阶段。所以, 我国历来就倡导尊老爱幼, 社会上历来就有儿童的养育问题和老人的赡养问题。不过, 在现实生活中, 似乎有这样一个规律:儿童的养育一般不成问题, 即使有问题也相对容易解决, 而对老人的赡养比起对儿童的养育问题来说, 那就严重得多, 解决起来也复杂得多。这是什么原因呢?本人认为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 从情感上来讲, 人们更愿意接受儿童。儿童处于生命的初始阶段, 往往能给人以活泼可爱的感觉, 老人处于生命的垂暮之年, 往往给人以老气横秋的感觉。其次, 人老了, 劳动能力逐步丧失, 为他人所作的贡献必将越来越少, 给家人和社会带来的负担必将逐步加重。儿童则不然, 许多父母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 在孩子身上寄托自己的希望, 所以愿意在子女身上奉献自己的一切。同样的道理, 社会对老人的关注往往会少于对儿童的关注, 更加少于对青壮年的关注。尤其是在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的国家和社会, 这种关注更是显而易见的。我国就经历过甚至还正在经历这样一种阶段。
目前, 我国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大多数农村老人几乎生活在“真空”中, 一部分农村老人甚至处于自生自灭的生存状态, 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老年人较少得到政治上的关心。虽然国家有老年人权益保护法, 但是老年人权益受到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 同时侵权事件发生之后很少能够得到有效处理。二是农村老年人很少得到生活上的关心。照理来说, 人到老年, 应该好好休息休息了, 但是在农村, 老年人却成了种田耕地的主力军, 年轻人不是进城务工, 就是不愿也不会下地干农活。并且, 相对于自己的子女和其他年轻人, 农村老年人的衣食住行条件都差得多, 农村中“儿女住楼房, 老人守茅房”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一方面是老年人节俭的生活习惯使然, 另一方面也是老年人在加重社会地位偏低所致。三是很少得到情感上的关心。农村老年人一般常年与子女分离, 几乎没有娱乐活动, 只有孤独和寂寞常常与他们作伴。四是很少有医疗上的保障。农村老人最怕的是伤风感冒。一方面是由于医疗费用昂贵, 农村老人难以独立支付。另一方面是就近很难有令老年病人信得过的医院和诊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 农村家庭对老年人疾病关心不够。一般来说, 如果是小孩得病, 一般比较重视, 如果是老人, 则认为花那么多钱不值得。所以感冒病痛来袭, 他们要么强忍病痛外出医问药, 要么徒手与病魔做斗争。从理论上来讲, 这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相背离的, 也是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相背离的。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来看, 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已经到了十分关键和紧迫的时期。2011年6月20日,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部署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经验交流会议上指出, 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 并加快新农保试点进度, 本届政府任期内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这是党和政府的重大惠民政策, 是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制度建设, 也是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一, 政府在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方面应主动担当。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因此政府一定要坚持做到以人为本, 真正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要主动把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发展一方经济是为了人民, 那么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更是为了人民。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 政府都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这中主动作用, 主要体现在从法律上加以规定, 从资金上加以支持, 从行动上加以组织, 从理论上加以宣传, 等等。
第二, 要转变农村的养老观念。依靠家庭和子女养老是我国的传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生育水平下降, 独生子女在客观上很难独自完成赡养父母的任务。所以农村老人的养老观念也要进行转变。要从主观上减少对子女的期待, 从思想上变“依靠子女”养老为“依靠自己”养老, 从“依靠家庭”养老转变为“依靠社会”养老, 只要政府和社会能够给自己提供养老方面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 自己就应该乐于接受, 并积极配合。同时, 全社会要努力创造条件为老年人安度晚年提供各种制度的、物质的和精神的社会化服务。
第三, 从空间上建立覆盖乡村组的养老网络。要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 除了家庭和老人自身的努力之外, 基层党支部、村委会、妇联的作用就更加直接和重要。乡镇委员会、村委会以及各级村民小组都应当成立“关爱老年人”工作领导组, 由专人专门负责这项工作。同时, 乡一级要建立敬老院, 重点负责解决五保老人的养老问题;村一级要建立幸福院, 重点负责解决本村特别困难的老人养老问题;组一级要建立互助组, 重点负责解决家庭条件较好, 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的老人的养老问题。有的村子中还可以组建流动看护组, 根据每名老人的实际要求, 上门服务, 每日流动地对老人进行看护。
第四, 要建立国家、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融资渠道。从全世界来看, 凡事有农民的地区, 农民收入都普遍较低。所以, 没有公共财政的大量投入, 没有政府的支持、参与和主导, 任何国家的农民养老保障制度都不可能顺利建立并正常运行。因此许多国家在建立农民社会保障时, 大都采取工业反哺农业的办法, 对农民养老保险给予大量的财政补贴, 或直接由财政出资给予养老保障。就我们国家目前经济发展状况而言, 现在应该已经基本具备解决农村老人养老资金的能力。中央政府与省、市、县、乡级政府应该联动, 主动承担农民老人养老费用的至少50%;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由村集体负担一部分养老费用, 不足的部分由老人自己或者子女承担。此外, 还可以发动社会力量建立农村特困老人救助基金, 通过社会捐助或发行彩票的形式筹集资金, 多渠道解决农村特困老人养老困难。也只有在政府主导之下, 实行多管齐下, 才能解决农村老人养老中最重要的瓶颈———资金问题。
第五, 从实际出发解决农村老人养老的人手问题和场地问题。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 解决了资金问题, 还需要解决人手和场地问题。从降低成本这个角度出发, 乡和村一级可以租赁闲置的校舍、厂房、民房等房产资源, 进行改造和维修整理, 作为老人养老场所。这是目前解决农村老人养老场地问题最有效的办法。至于人手问题, 就乡一级的敬老院, 应该以向社会招聘有一定工作技能的人员为主, 工作人员的工资主要由政府负担。对于村一级和组一级的养老人手, 可以在本村聘请那些年龄60岁左右, 身体状况较好的老人来承担照料任务。因为在农村, 60岁~70岁的健康老人仍然存在一定的劳动能力, 可以从事基本的劳动, 进行日常的生活照料。在本村聘请年龄60岁左右, 身体状况较好的老人来承担照料任务, 给予他们适当的报酬, 这样既可以增加从业老人的经济收入, 又可以降低受助人员的成本支出。有些地方在养老院内部实行以老养老方式的看护, 让身体状况相对较好的老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照顾身边的老龄同伴, 这种方式既促进了老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也可以消除生活习惯等日常差异带来的影响。还有的地方采取储蓄养老时间的形式, 即对看护人员提供的服务, 养老机构不支付现金报酬, 而是对其所承担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计时, 并以存折的形式加以储蓄登记, 待其进入养老院后凭存折上储蓄的时间, 免费享受看护和养老, 这样做可以大大地降低养老院的开支和入住老人的经济负担。这些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式都值得借鉴。
第六, 要重视农村老人的医疗问题, 使得农村老人病有所医。农村老人由于年轻时迫于生计, 透支体力, 很少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 到了老年时期一般患病率较高。大部分老人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一些疾病。加之农村普遍收入都比较低, 农村老年人居住比较分散, 缺医少药、看病就医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大多数老人都是自己去找草药或找土医生。这样势必影响他们的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政府和社会要重视解决农村老人的医疗问题, 尤其是要重视孤寡、贫困、失能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 以满足他们基本的生存要求。比如, 乡一级卫生院应该建立农村老人与医护人员的联系卡, 使老人能够真正做到“病有所医”。要在农村老人中加大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教育, 使农民尽早告别不良的生活卫生习惯, 采取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有条件的地区要定期对农村老人开展健康检查, 使他们无病早预防, 有病早治疗。
第七, 要加强孝德文化教育, 营造有利于农村老人养老的良好氛围。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 不是说有政府的主导, 有了社会的努力, 就不需要老人的子女后代出力了。事实上, 老年人对于子女后代在情感上的依恋是其他任何方式都无法代替的。所以,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 要继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养老的传统美德, 使老人的子女后代主动地积极地关心、理解和照顾老人, 报答他们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 农村基层组织要重视留守老人与子女的亲情联系工作, 让外出务工的子女认识到他们有义务对不在一起生活的父母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赡养扶助, 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关心帮助、体贴安慰, 甚至可以采用农村养老赡养协议书形式, 以强制性发挥家庭成员的重要作用。此外, 农村基层组织可以牵头组织农村老年协会, 倡导建立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的互助互济组织;还可以牵头组织青年志愿者队伍, 多方面解决农村老人的生病照料问题, 使老年人能感受到天伦之乐, 从而安度晚年。
注释
8.日本的“促进老人保健福利计划” 篇八
为帮助老年人尽量克服种种困难,以得到一个较为理想的晚年生活。日本自90年代初开始实施“促进老人保健福利计划”,从目前情况看,它的主要目标将在2000年世纪末前实现。
(一)大大扩大家庭护理业,以帮助住在家中需要护理的老人,内容包括选拔专职家庭护理员,定期上门为老人体检,帮他们做家务等。本世纪末,家庭护理员将比90年代初翻一番,达到10万人。对于无人照料而又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则派专人短期陪住护理。养老院里的特殊护理床位,到本世纪末也将扩大2倍。另外,还建立了用大巴士接送老人的服务中1心,专门为老人提供洗澡、就餐、体检等服务,到本世纪末总数将扩大1.5倍,达到5万人。扩大得最多的是支援老人服务中心,由专家指导工作人员对附近社区老人提供休养指导,它的总数将比90年代初增长8倍,达到1万个。
(二)完善老人的服务设施,如增建特殊护理养老院,到世纪末可容纳人数将比90年代初增加5万,达到24万。此外,还建立老人自强中心,帮助与指导不需要进医院治疗,可以在家中进行适当活动的老人进行锻炼或功能训练。这类设施2000年前将达到28万,比90年代初扩大2.8倍,工作人员增长3倍。
(三)增加并完善老人公寓。宅内专设护理员及轮椅,使单身老人及老年夫妇均可各得其所。它的数量扩大很快,本世纪末将比90年代初扩大10倍,可供10万人住宿。
(四)在人口较稀地区建立老人生活福利中心。它们具有多种功能,既可帮助老人娱乐、锻炼,又可扩大他们与地区居民的交流。2000年前,它将比90年代初增加3倍达到400个左右。
(五)进一步帮助中风、骨质疏松症、骨折等老人适当活动、锻炼,逐渐能起床并恢复正常生活。为此,还将不断完善脑溢血信息中心,在全国城乡各地均配备设有升降机的公共汽车,接送老人去有关中心活动。
(六)由政府出面,健全各级“长寿促进机构”,统筹合理安排老人福利工作。
【老人社会福利】推荐阅读:
农村空巢老人社会调查报告07-05
关爱福利院老人社会实践报告06-19
关心弱势群体 关爱留守老人 关注社会养老07-01
尊敬老人孝顺老人的汇报材料06-15
社区关爱老人10-12
老人义诊活动方案06-19
关爱空巢老人-作文06-23
老人与海交07-07
扶老人高二作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