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听课记录(共13篇)
1.小学科学课听课记录 篇一
溶解的快与慢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请看,这有一些白糖,老师要把它们放入这杯冷水中。仔细观察,白糖会怎么样(溶化),白糖会怎么样(溶解)白糖就开始慢慢的溶解了板书溶解 1设计方案,实验探究。2教师引导,尝试探究
先让学生验证第一个猜想搅拌能加快溶解吗?想一想,(学生:把两个杯都盛上同样多的水,两个杯子都放上同样多的食盐,一个杯子不动,另一个用块子搅拌,看哪个杯子溶解的更快。)板书对比实验, 生:一种用筷子搅拌,一种不用筷子搅拌, 在这个实验中还应该注意些什么?(生:快子不要碰到杯壁和杯底,)在这个实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的什么吗? 还有吗?(实验时两个杯子水要一样多,食盐要一样多,杯子要一样大,为什么杯子要一样大?生:如果两个杯子不一样大水不一样多,溶化的程度就不一样了。
学生把科学书打开到三十一页, 看课文中的中的第二自然段,仔细找实验有哪些相同的条件和不同的条件, 学生分组开始讨论。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些提示:
1、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2、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完成记录表一。
3、请实验操作时动作轻,声音小,勤思考。4注意实验安全。
3、学生进行实验。
4、总结。
二、学生自行设计并完成第二、三个实验 板书能加快溶解,实验相同条件、不同条件
三、结合生活,拓展探究
评课: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是科学课程标准赋予的一项基本要求。张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现了科学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活动主动建构的。这堂课中,教师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堂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的过成中,教师都能引导学生对相互之间实验情况、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完善科学概念的落实。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概念,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课堂中的最后一个问题该不该留到课后回家完成。有些人认为应该在课堂中完成,理由是对于问题的解决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认识,巩固科学概念的形成。可我并不这么认为,既然时间已经到了,那就该下课,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把课堂中的问题带进他们的生活中,鼓励他们在生活中继续探讨科学概念,并能用自己学到的科学概念去解释自己遇到的一些生活现象,让科学与生活相互融合,我想那样的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又能使他们形成一种成就感,让他们感觉到原来科学的领域是如此之广,而不只是停留在课堂中。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的探究活动还没有结束。
2.小学科学课听课记录 篇二
一、教师的放手让学生有了创造的机会
【课堂回放1】
师:经过海事巡逻飞机的勘测, 发现事发地的位置在这儿。如果我们以中国护卫舰为观测点的话, 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事发地的位置吗?
生1:事发地在中国护卫舰的东北方向。
生2:东北方向是个很大的区域, 我们不能精确地确定事发地到底在哪里。
师:光说一个东北方向, 不能准确地确定事发地的位置, 那么要精确地描述这个位置, 需要说清什么呢?小组里交流一下, 可以借助探究纸量量算算。
小组合作画图、量角、标数据。
邀请两位学生代表上台解释他们小组的想法。
汇报1:我们组是这样想的, 我们首先把事发地和中国护卫舰两个点连起来, 量出长度是3厘米, 根据比例尺知道他们的距离是3000千米, 然后我们还量出了这条线和正北方向这条线之间的夹角是30度。
汇报2:我们组的想法和刚才那组的基本相同, 我们也是先连线再量角度和距离, 只是我们量出的是这条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60度, 是从正东向北偏60度。
师:这两组同学的操作有相同也有不同, 谁来比较一下?
生3:他们量出距离的方法是一样的, 只是角度不同, 第一组量出的是正北偏东30度, 而第二组量出的是正东偏北60度。
师电脑演示帮助学生理解:30度是与正北的夹角, 60度是与正东的夹角。
【听课随想】
妙!这里三个学生的回答有个性、有比较, 又有沟通和联系, 学生的回答基本提炼出了要精确确定位置的要素———“方向”和“距离”, 对于“方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会有两种不同的描述方法。
这里, 学生首先用原有知识说明事发地的位置“事发地在中国护卫舰的东北方向”;然后猜测“护卫舰的船只能很快找到事发地的位置吗”, 从而引发冲突“为什么根据这样的描述去找没有立刻找到”。学生直观认识到:东北方向是一个很大的区域, 用它来描述一个点不精确。那还需要说清什么?这是个关键问题。是教师带领学生去发现还是让学生去自主探索?显然, 黄老师采用的是后者, 课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画图、测量、讨论、交流……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 学生全身心投入, 思维高度集中, 创造力充分发挥, 个性完全张扬。
学习与发展是一种个体活动, 它们是永远不能被“教”给某个人。数学课中教师过多的引导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潜力是无可限量的, 只有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 学生的思维才能如驰骋在草原上的野马一样自由, 只要能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 他们一定能带给你惊喜。正如李吉林老师说:“有人说, 某老师把学生教‘活’了, 某老师把学生教‘呆’了, 实际上这个‘活’与‘呆’, 与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思维空间的‘宽’与‘窄’是密切相关的。这就像雏鹰飞翔, 也许眼下飞得不那么高, 但是飞翔的空间却是广阔无垠的蓝天, 于是就有了长大后的雄鹰翱翔天际的坚硬的翅膀。”
二、适时的反思让学生有了理解的提升
【课堂回放2】
在师生共同总结出精确确定位置的要素“方向 (角度) 、距离”后, 教师这样反问, 以引发学生的反思。
师:同学们, 方向 (角度) 和距离都很重要对吗, (配合手势) 如果只有方向, 确定的是什么?如果知道了方向 (角度) , 确定的又是什么?
学生稍作思考和讨论, 有一位女生自信地站起来说:如果只是知道方向, 那确定的是一个区域就是一个面;如果再确定角度, 那就知道了物体所在的一条线;只有确定了方向 (角度) 和距离, 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也就是一个点。
师:同学们能理解她所说的“面、线、点”吗?结合图来想想有道理吗……
教师稍后对齐“方向 (角度) 、距离”板书:
方向 (角度) 、距离
面、线、点
【听课随想】
这是个聪明的女孩, 这是一个有价值的回答, 是师生适时的反思, 才有了这样的精彩!
对于平面空间中一个点的位置确定, 虽没有在三维空间中那么复杂, 但它所涉及的因素也很多:观测点、方向 (角度) 、距离。通过以前的学习, 学生对于位置关系的描述, 只有区域之分 (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大区域) , 位置关系不很精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要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的不仅是区域, 而且要能在这样一个区域中准确地确定这个点。在前面的一个环节中, 学生通过画、量、议、练, 已经体会到怎样才能精确地确定一个点的位置, 学生形成的空间观念是“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通过两个例子, 学生概括出了精确确定位置的要素是“方向 (角度) 、距离”。这时老师的追问, 引领着学生进行反思并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引向理性的思考。他们不但体会到这几个要素的重要性, 而且又概括出“面”“线”“点”, 确定物体的位置先要找到所在的区域, 也就是一个“面”, 然后找到一条“线”, 最后才能确定那个“点”。这里的“具体—半抽象—抽象”, 才真正完成了空间观念的形成,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本质。
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 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能够初步用批判的、审慎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的思辨能力逐步增强, 初步具备了培养反思能力的基础, 因而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养成反思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 是方法提炼的灵魂, 是思想形成的雏形, 是形成数学思想的有力支撑。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反思中成长起来的。
三、合理的变式让学生有了思维的深入
让我们来看巩固练习部分的几个课堂片段, 整个巩固练习就是串联在绿叶岛探险之中。
【课堂片段1】
在描述白云塔的位置时, 需要测量角度, 学生尝试练习后,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演示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的方法后, 教师有意让学生说说测量的方法。学生说道:“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0刻度线和南北线重合。”
【课堂片段2】
骆驼峰的位置是在南偏西30度方向9千米处。但图中给出的是另一个60度的角。在这里学生一定会有两个答案:30度?60度?到底是多少呢, 引发学生辩解。
【课堂片段3】
在寻找神秘山洞时,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描述“山洞在营地的北偏西40°方向9千米处”, 对1号、2号、3号这三个可疑点进行快速判断, 然后指名分析判断的根据, 最后让学生拿出量角器验证。
【听课随想】
确定位置的几个要素中关于角度的确定, 对于孩子来说是最难的, 判断时到底以哪个方向作为起始边, 南北线?东西线?在黄老师的课上, 我们看到:一方面, 黄老师是通过对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等四个方位词的理解, 突出以南北为基准;另一方面, 黄老师通过练习中一系列的反例、变式来帮助突破这个难点。如探险情境中骆驼峰的图示出现的是西南区域中的一个点与正西方向之间的夹角60°, 让学生描述这个点的位置, 结果很多学生都得出了“南偏西60°”的答案, 最后通过交流、争论, 学生明确“南偏西”应该以南北线为基准, 也就是以正南线为起始边的角才是我们所要描述的角度。再如以白云塔的位置描述山洞的位置都是通过自己的操作, 进一步认识到看角度的时候应该以南北为基准。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数学学习尤其如此, 新知教学后进行巩固练习是我们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活动。它的目的既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同时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所以练习环节的设计尤为重要, 练习中的变式就承担着它伟大的使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形象地指出:“好问题同长蘑菇相像, 它们都成堆地生长, 找到一个以后, 你应当在周围找一找, 很可能附近就有好几个。”正确使用变式可以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的热情, 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创造性。数学名师张兴华曾说:“灵活运用变式教学, 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理论、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3.谈小学科学课的有效记录 篇三
【关键词】科学 ; 有效记录 ; 优化 ; 形式多样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184-02
“科学课的有效记录”要求学生在科学课收集整理数据资料的过程中,首先做到及时,在探究发现的第一时间作好记录;其次要“忠实的记录研究事实”,就是在记录过程中应该实事求是,避免掺杂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应讲究真实性;再者要求记录者能通过记录所获得的信息,能进一步分析事实隐含的理性内容。因此做科学课记录无疑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一些科学现象,促进学生加深对科学现象的理解,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也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另外,记录有利于孩子的回忆和反思,面对自己的记录本,能反思自己在以前的科学学习中的情况,良好的记录有利于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研究习惯,使学生具备更好的科学素养。
纵观目前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科学课记录越来越得到了我们老师的重视,大部分课中都要求学生做科学记录,但许多仅仅是做一下记录方便汇报而已,大多流于形式。至于对“怎么做记录?怎么记录更有效?怎样利用记录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进程?怎样让有效的科学课记录在课外延伸活动中体现效应?是不是将其纳入学生的学业评价体系中?”等一系列问题欠缺深入的思考,但我认为这应该是我们科学教师重点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下面我就根据自己近几年的实践与研究,说说自己对科学课记录的一些思考与做法。
一、科学课记录的现状分析
1.记录要求不适当,内容烦琐。
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使用科学记录表,却很少去考虑学生是否愿意去填,该什么时候去填。要知道学生在感兴趣的研究活动中,是很难中途割爱放下手中的实验来填记录的。有的教师设计的研究记录过于繁琐、复杂,记录冗长无味;有的教师设计研究记录的要求显然过于笼统,会让学生无从下手……教师对记录活动所用的时间、填写的要求、怎樣分工填写、如何有效地填写等问题都必须提前考虑,并做出相应的安排。
2.没有精心设计记录的展示与交流过程。
主要表现为记录后展示与交流过程简单、无序、随意,事先没有经过精心设计,没有发挥记录对探究活动应有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在研究过程中爱什么时候写几笔就写几笔,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一堂课下来那些没有机会参与汇报的学生的研究记录更是“藏在深闺无人识”。汇报后教师对记录没有做出具体的评价,对否?误否?有没有什么指导意见?糊里糊涂就过去了,给学生的感觉仿佛这研究记录只是用来装装样子的,没啥大用场,只为“秀”一把,没有发挥记录应有的作用。
3.没有纳入到学生的学业评价中。
现在大部分科学教师在课堂中舍不得花时间让孩子们进行记录,而且缺少对孩子们记录纸的评价,在课后总是把记录纸不当回事,随便学生怎么对记录纸进行处理,长期以往孩子们对记录的兴趣、主动性会荡然无存。
二、优化科学课记录,使其更有效的几点策略
1.记录方式符合儿童趣味,使学生乐于记录。
学生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将获得的发现和现象记录下来,这是探究事实的第一证据。记录的设计和实施过程,要符合科学学习的过程,更应考虑儿童特点,符合儿童趣味。我们用直观形象的简笔画、表现学生个性的符号、简单的话、不完整的句子、关键词、甚至贴上剪下来的图片、标本等多种形式来记录。尽可能让孩子选择喜欢的形式,绝对不要强调千篇一律,不要让孩子们过多的使用文字。特别是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对书写抱有一定的抵制情绪,如果我们在记录中,要求他们用过多的文字,反而会弄巧成拙,影响我们的科学探究时间。另外在版面的设计时,尽可能符合小学生心理。只有记录方式符合儿童趣味,学生记录的热情才高,才乐于记录,同时记录速度较快,更好的发挥记录的实效性。
2.小组合作探讨,让记录反映出学生真实的思维碰撞。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观察、调查、实验等实践活动后形成研究记录的过程中,对各方的见解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探讨,并在此过程中训练学生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演绎、推理、归纳、分析、判断等能力,最终得到一份有较高思维含量的记录。
3.使用活页记录本,便于保存与查找反思。
采用把分散的记录表转化成活页记录本的方法,让每组学生都有一本活页记录本,而且与课本配套使用,方便了学生的记录,使得学生能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次研究记录。学生们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做各种各样的科学记录,或把一些记录表粘贴在记录本中,完成之后也可以很方便地收藏保存,有效避免遗失。当学生在记录的过程中遇到了与以前类似的问题或需要以前的证据时,也便于查找,可以轻而易举地从本子中找到所需资料,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可以看到自己在不同时期所作的实验记录和当时的想法,这会引起他们不断的反思。
三、更好发挥科学课有效记录作用的思考
1.让有效的科学课记录促进科学探究活动的进程。endprint
在探究活动前——提出实验设想并设计方案时,有效的科学记录要把学生的思维火花集中起来,进行梳理后记录在案,为科学探究奠定基础。例如:实验目的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怎样安排及操作实验的过程、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作出的预测等。
在探究活动中——动手实验时,有效的科学记录把观察、动手操作和比较异同形成的内部思维语言、转化成书面文字或图画形式,再在交流汇报中反馈成口头语言表达,使学生思维更富有逻辑性,此间获取的信息亦能处理得更加完善。
在探究活动后——验证得出初步结论时,有效的科学记录则是把实践操作过程中得到的信息加以“内化”。 由于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已经做好相应的记录,就很容易把实验的初步结果反映在实验记录上。
2.让有效的科学课记录在课外延伸活动中体现效应。
科学课堂中有效的研究记录是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集合小组同学、全班同学的力量获得的“科学成果”,有着学生们的自信、希望与好奇。因此,课后的延伸和各种实践活动可以以此为起点,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更多的研究活动,使科学探究活动得到更好的延续和扩展。我们根据实践,整理出以下几个种方式:
① 通过有效的科学记录展评,可以较好的督促学生在课外认真完成研究任务。
② 通过有效的科学记录,真实的反映出学生们在课后延伸活动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让教师能及时掌握信息,加以指导、调控,使课外延伸活动真正得以大面积实施,并提升活动质量发挥实效性。
③ 有了真实有效的科学记录,学生们课后的观察日记就有了“血肉”,为科学小论文的撰写、科学活动方案的设计提供了第一手素材。
3.让有效的科学课记录成为学生科学能力评价的主要依据。
为了提高学生对科学记录的兴趣,应该将其纳入学生的学业评价体系中,让有效的科学课记录成为学生科学能力评价的主要依据。通过对记录进行评价,让每一个孩子都在记录的同时获得激励,都有记录成功的体验,都拥有记录的自信心。
学生的观察是否全面,实验是否正确,测量是否准确;搜集、整理信息、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怎么样;学生参与科学学习活动是否主动积极,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实事求是,能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等等,教师都能从学生所做的科学记录中得到信息,并由此可及时纠正研究错误或者改变指导策略。因此,通过对不同形式科学记录的评价,能使教师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更加科学准确。下表是我们实践研究中将科学课有效记录纳入学生的学业评价体系的具体做法:
另外,对科学记录的指导中激励性评价运用的时机、方式都是我们教师需要不断研究的内容。课堂上科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所做的科学记录用激励性的语言及时评价,及时强化;还可通过课后展示、学期评比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我们在学生的成长记录中,突出学生的记录效果,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不仅增强了他们学好科学的信心,而且还为学生的成长过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形成性评价,是体现学生学习过程,记录生命体验的较好方式。
“科学记录是孩子们最好的科学书” [法国“动手做”科学教育项目观点],科学课记录不仅是学生学科学的记录,也是他们成长的真实记录。因此让我们重视科学记录,将其纳入学生的学业评价体系中,利用各种策略让科学课记录更有效,充分发挥科学课记录对科学探究及在课外延伸等活动的促进作用,促进学生加深對科学现象的理解,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具备更高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袁运开、蔡铁权:《科学课程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阮翔:《小学科学影响观察活动实效性的原因及对策》,科学课在线网。
[4]韦钰:“关于对法国‘动手做小学、幼儿园科学教育项目的考察报告”。
4.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篇四
科目:数学
年级:五年级
授课者:张尊敬
课题: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
学生:秤、电子秤
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
二、介绍天平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等式
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
学生:20+30=50
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 X+20=70 2X=100
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 70+20=90 50-20=30
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 30<70是等式吗?
学生:不是。
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
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
学生:方程
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
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复读。举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书
20+30=50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四、练习
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
2、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
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意见:
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逻辑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
3、在板书上,注重用彩笔区分,清晰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出自:本网网
5.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篇五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二、复习旧知:
1、这些词语还认识吗?(钓鱼、从未见过、允许、遵守规定、铭刻)
2、回忆课文写了什么?你能这些词语说出来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钓鱼”、“放鱼”)
三、进入新课: 第一板块:
1、由学生的回答开始,教师:钓鱼和放鱼的孩子的现在的情况吗?
2、引导读课文一到四小节:
A、(出示课件:汤姆——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他设计的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大奖,日前……)他在接受采访时他对父亲让他放掉……表示感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设计师……
B、引导读读课文一到四小节。学生读课文。(要求自由读)
3、读书交流:一到四小节,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踊跃)1)课文写……
2)我感受到这里景色很美;
3)你知道涟漪是什么意思(教师不经意的随便问),我们把“涟漪”可以读得再美一些,齐读“涟漪”这一句; 4)我读懂了他们高兴:两个感叹号。
5)我读懂了他们钓到的鱼很大:弧形(读出“大”来),还有谁知道这条鱼很大?(大家伙)而且是大鲈鱼。
6)引导读:“哇!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三人)
7)此时,传来了爸爸的声音。我们来读读课文中爸爸的语言。(学生读书)
A.出示课件:父子的对话:爸爸:“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为什么?”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B.引导学生朗读这些话语:A、分角色;B、抓重点词语; C.汤姆为什么要很不情愿地嚷起来?
D.汤姆不肯放鱼的原因是什么?(听课疑问:孩子们,别人回答问题时,你静静坐着脑子里在想什么?)E.介绍“规定”,问:“知道了吗?”
F.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朗读,强调语气(斩钉截铁):“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先分别指读,接着邀请男子汉齐读; G.出示课件,引导学生用“不管……都……”说说生活中的事情。(学生表达,教师评价)
四、小结板书:自觉遵守规定。第二板块:
五、相信爸爸的这句话对大家的启发一定很深,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齐读)
六、引导学生分角色读课文,其他学生做评委(第五小节开始—— “规定”)引导学生提建议:读得怎么样?
七、出示没有提示语的对话,要求学生把刚才的建议“用起来”;
八、提出新的要求:“加入动作、表情、道具”增强表达效果;出示课件配合,师生配合
九、爸爸和小汤姆争论的结果如何?此时的心情如何?(邀请数名学生回答)第三板块:
十、教师小结学生回答。从“后悔”过渡到下文。
十一、讨论:后悔吗?(要求学生帮帮忙)
十二、引导学生读“最后一节”。
十三、教师总结全文,出示课件:“转眼间……不出所料……道德只是个很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34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
十四、同学们,……出示课件:“是取失去的是一时的利益,得到的美德是一生的财富。”要朗读求学生这句话;
6.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篇六
师:这天我们学的课文里面也有一个艾滋病患者。患者的名字叫德诺,他才十岁。德诺找到了他生命的药方了吗?让我们一齐走进课文《生命的药方》(出示课题)
二、通读,初次感悟
问题找到“生命的药方”了吗?从哪儿读明白的?读课文,要求:把语句读通顺流利。
1、检查生字词:指名读抽读齐读
①读准字音
②读懂词语
2、想想课文中找到的“生命的药方”是什么?
3、交流
板书:快乐、友情
“生命的药方”指的就是友情。你是怎样明白的?从谁的话中能够看出“生命的药方”指的是快乐和友情?是德诺的妈妈,哦,是那位不幸的母亲,为我们揭开了“生命的药方”的真谛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走进德诺,感受孤独
2、德诺的妈妈为什么说德诺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到文中去找到答案。
3、反馈,随机学习。
德诺十岁那年因为输血(xuè)不幸染上了艾滋病,伙伴们全都躲着他。
(1)指名读。
(2)从哪个词中体会到了他十分孤独,十分无助?(全都躲)
(3)这些伙伴在德诺染上艾滋病之前是如何和他相处的?
听课评析
7.小学科学课听课记录 篇七
关键词:科学活动,记录,方法
科学教育的核心是让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索、科学发现的过程。幼儿通过猜想、操作、记录、讨论等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其中,记录信息为重要环节,形成的实验记录既是幼儿学科学的记录,也是幼儿成长的真实记录。
记录在幼儿园里多以画图、表格、数字等方式进行。但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受年龄特点限制,一方面,小肌肉群发育善未完善,动手能力较弱,部分幼儿连执笔都有困难;另一方面,在感知、注意、思维时目的性差,极易受外部条件、兴趣的支配,很难操作后进行记录。为此我们尝试由教师记录幼儿在探索中的发现,操作后却发现容易顾此失彼。由此我从科学启发幼儿愿意记录、乐意记录出发,尝试、摸索出一些做法。
一、与幼儿一起讨论、确定有关记录的一些简单标记
幼儿的学习、发展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通过自身的活动作用于客体,另外,幼儿在心理上是主动的,依照自己的方式通过活动来建构科学知识。小班的幼儿则需通过教师引导,如何引导他们懂得记录?我在设计《吹泡泡》活动时先提出问题:“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什么样的?”引导幼儿猜想、感知验证、讨论。幼儿初步感受猜想、验证的过程后,我把他们的猜想、发现记录下来,并引导幼儿讨论:我们猜想的可以作什么标记?画什么图案?做一做,试一试,幼儿提出了许多建议,最后我们用共同确立的图案作为猜想记录的标记,由此问题解决了,而且是教师引导,以幼儿的思维方式确立的,幼儿初步树立了积极的态度。
二、幼儿记录信息力求简单,易操作
针对小班幼儿生理方面的特点,如小肌肉群发育善未完善、肌肉易疲劳等。我在设计记录表时尽量体现操作方便、生动形象等。如《吹泡泡》的活动,我用彩色泡胶纸剪了许多颜色鲜艳、大小各异的圆,幼儿记录的方式只需把这些颜色各异的圆粘贴在小动物的旁边,这样的操作既方便,幼儿又有兴趣。所得到的“信息”不仅直观而且容易引起幼儿注意。
三、灵活变通,个人记录以集体出现
小班幼儿容易受兴趣支配,往往会专注于有趣的科学游戏中。对此,教师在巡视中不是一味地督促记录,而应根据各个活动的特点,多方位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体验。幼儿在具体的动作、具体的情景中展开思维、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形成的体验也会特别深刻。如《吹泡泡》的活动,我提供了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工具,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再分组游戏,操作时我参与到其中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自由尝试各种工具。由于幼儿通过亲身感知并积累有关的表象,在交流讨论中,他们都能把看到的泡泡形状讲出来。最后启发幼儿观察我们集体记录的结果,发现泡泡的秘密:各种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幼儿在游戏中完成了猜想、操作、记录,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8.小学科学课听课记录 篇八
⑴实验记录单脱离学生的实际,主要体现于在现有条件下,学生很难完成实验记录单的填写。如在小学低年级直接给学生提供这样(如图1)的实验记录单,显然是不合适的。这张实验记录单上需要填写的内容过多,有些项目(如实验步骤)的填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要完成这样一张实验记录单的填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其效果也很难得到保证。
图1
⑵教师给实验记录单定的“框”太多,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少。如《怎样移动重物》的平衡尺实验,在平衡尺左边第二格的位置挂二个钩码,在右边第几格挂几个钩码能使平衡尺保持平衡,给学生提供如图2的实验记录单。这样的实验记录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验的意义,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图2
⑶某些實验记录单缺乏操作意义,为记录而记录。如三年级《今天气温有多高》一课中,学生还没有接触温度计之前,教师设计如右图3的实验记录单,让学生画一画,温度计应有几部分组成。结果是只有很少的几个学生能画出温度计的基本结构,而且还不是很合理。笔者认为有这样的记录时间还不如给学生实际去观察,而后再把基本结构画下来。
图3
笔者认为:实验记录单可以反应出教师对整个实验的把握程度,也可以看出教师对整个实验所持的态度。一份好的实验记录单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实验,更能促进学生对实验产生更多的思考,它对整个实验能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一份好的实验记录单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⑴适宜性:即实验记录单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与学生的知识、能力等相联系,实验记录单要有助于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帮助学生提高实验的效率。具体而言,教师提供的实验记录单大部分学生要有能力去完成。
笔者认为:实验记录单应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其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实验记录单上出现的文字不宜过多,需要填写的项目也不宜过多,具体填写时鼓励学生多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对于中年级学生,实验记录单上要求学生填写的项目可以适当增加,重点增加类似于“我的发现”、“我的结论”等项目,使实验记录单能引起学生更多的思考与发现;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尝试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记录单,从而使实验记录单真正成为学生实验的一部分,为他们今年自己独立研究打一下良好地基础。
⑵发散性:即实验记录单的使用不是一味地追求实验结果,实验记录单上的内容应尽可能地减少或降低对学生实验的限制(尤其是思维的限制),给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鼓励学生在实验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充分体验实验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如在《寻找生物的家园》一课中,在“讨论青蛙生存需要什么条件”时,教师给出了如图4的实验记录单,并提出如果圈不够填写时,可以自己加。这样的实验记录单对于学生来说,是开放的,它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青蛙的生存条件,这无疑能加深学生对青蛙生存条件的认识,这也为后面提炼生物生存需要什么条件打下良好基础。
图4
把上面图2的实验记录单,稍作修改,也就可以起到类似的效果。如给学生提供如图5的实验记录单,提醒学生:找到一种平衡方面就把它记录下来,有几种找几种。根据现有的条件,学生最多能找到5种平衡方法,但教师会给学生提供6个平衡架结构图。因此,学生在找到5种方法之后,还会继续去寻找,最后发现只有五种方法,然后他们会去寻找平衡的规律。
图5
⑶实效性:即实验记录单要根据实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设计。使用实验记录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等,因此要避免一些无紧要的内容出现。如一些指导学生如何去操作实验的内容可以在学生实验之前,通过各种方法(演示、讲解等)解决,而不是呈现在实验记录单上,这样并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降低课堂效率。
优秀的实验记录单能帮助学生提高实验记录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验的效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去思考怎样的实验记录单才是比较合理的,对学生是有效的。
9.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篇九
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请同学们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呢?
生:个位是3、6、9的数。
生:个位是0~9的数都有可能被3整除,如30、21、12……
生:个位是0~9的数都不必须能被3整除,如11、13、14……(沉默片刻后,学生纷纷表示反对,并举出例子进行反驳)
师: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出现了片刻的冷场)你们想透过自我的操作来发现这个特征吗?
生:想!(跃跃欲试)
二、实验操作,初识新知
各小组用自我组里的小棒摆数摆数,并完成教师发给你们的表格。
三、汇报交流,理解新知
师:透过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5:教师,我发现303、120、450、300、960等数能被3整除。
生6:教师,我发现用3根小棒怎样摆都能摆出3的倍数。
师:是吗,只能用3根小棒吗?(很多学生举手回答:6根、9根、12根……)
生7: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只要是3的倍数,摆出的数就必须能被3整除。
师: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再观察一下,你们必须会有新的发现。(学生讨论一阵后开始举手)
生8: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就是它所摆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
生9:只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师:同学们真棒!自我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桌间互相再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略)
五、回顾梳理,内化新知(略)
本节课中,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透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没有一味地套用教材,而是为学生创造了实验操作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了“猜想──失败──疑问──求知──解决等一系列过程,逐步地感悟到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所用小棒的根数有关。当学生透过操作对新知有所感悟后,就必然产生说的愿望。于是,安排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两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感悟各抒己见,大胆争议甚至激烈辩论。交流的问题并非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而是来自于学生自身的需求,是他们在感悟后急于表达而自然产生的想法。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自我去讨论、去体验、去感受,相互纠正和补充自我的片面认识,最终使新知(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步一步浮出“水面”。
10.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篇十
课时:一节课
授课者:刘素彦
听课时间:2月28日
课题: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7的乘法口诀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乘法口诀1-7的。
2、我说你答举例:6×7=
3、开火车,师说生答。
4、两人一组互背检查。
5、换式子。把教师说的口诀改成运算式。
例子:六七四十二生:6×7=427×6=42
二、新授
1、师:先看一个故事(白雪公主)
师:一共有几个果子
生:三七二十一,21个。
师:说说里面的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7个小矮人,每人3个果子,问一共有几个果子。
师:那么换成运算式,怎样写呢先说加法的。
生:3+3+3+3+3+3+3=21(个)(板书)
师:这是几个3,用到的乘法口诀是什么
生:7个3,三七二十一。
师:改成乘法算式就是3×7=21(个)。虽说乘法算式比较简单,但要先想清楚里面的关系。
2、那么再看看图里小矮人的盘子,数学信息是什么
生:有汉堡和薯条。
师:好,完整地说。
生: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
师:好,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2个汉堡,7个小矮人一共有几个汉堡怎样怎样写运算式呢
生:2×7=14(个)
师:薯条呢
生:7×7=49(个)
师:他们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生:二七十四七七四十九
3、师:好,你还能发现什么呢
生:一共有几个杯子、花……
师:好,看这些式子,我们都用到了乘法口诀(板书口诀)。这样跟7有关的运算都用到了7的乘法口诀。
三、练习
1、练一练
第一题:
师:谁能把题目完整准确的读出来。
生:(读)
师:那一共用了多少呢
生:用乘法算式,先看横的、再看竖的各有几块。
师:有几列、几行,那么算式呢
生:4×7=28(块)
第二、三题(开火车)
第四题先读题目,再找同学回答。
2、书上的习题
自我写——检查——检查好写1、2题——挑同学说答案
3、延伸
师:那么,看同学们有想到吗一句乘法口诀能写出2个除法算式吗试一试
4、思考题:不出声,想想什么意思——教师给解释一遍题目——自我做——做好找教师对答案。
意见:
11.小学科学课听课记录 篇十一
【关键词】 记录单;设计;有效记录
【中图分类号】 G62.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1
法国《动手做》一书中提到科学记录是孩子最好的科学书,最真实的科学书。因为它记录了孩子科学思维的轨迹,是他们研究的经历,也是我们评价孩子的科学学习的重要依据,同时,科学记录也是学生科学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实验证据,因为这上面如实记录孩子观察到的科学现象。所以对于学生在科学课中的记录应高度重视。《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具体的内容标准中,有许多直接与记录有关的内容,如“能用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记录)”、“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绘制简单图表。”等.科学记录既是孩子们科学学习的内容,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科学记录始终伴随着孩子们整个科学探究之中。
实验记录单可以反应出教师对整个实验的把握程度,也可以看出教师对整个实验所持的态度。一份好的实验记录单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实验,更能促进学生对实验产生更多的思考,它对整个实验能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科学记录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思维逻辑,审慎记录单的必要性
是否有必要设计实验记录单,为做到课堂的有效性,这是记录单安排前需要思考的。实验记录单是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而设定的。
二、尽心设计记录单的内容
科学记录是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思维物化品,它再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承载着科学探究的重要证据,是学生提升科学结论的重要依据。所以,要尽可能的推敲记录内容,进行合理筛选,设计符合孩子们特点的记录。不科学的记录内容,会导致学生的手笔苦劳最后却是一场空,挫伤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我们要明确记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是表达探究成果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要花时间对记录内容进行设计.
三、针对不同年龄孩子的心智特点,对照课程标准进行记录单的设计
3—6年级都开设有《科学》这门课,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其心智特点不同,掌握的知识也不一样,教师要针对这样的特点,尽可能选择孩子喜欢的形式,绝对不要千篇一律,不要让孩子们过多的使用文字。特别是三四年级的孩子,他们对书写抱有厌恶、抵制情绪,如果我们在记录中,要求他们用过多的文字,反而会弄巧成拙,影响我们的科学探究时间。我想:在记录设计中可以使用图表、画图、标本(照片)等,另外在版面的设计时,尽可能符合小学生心理。又如,在对《校园里的小动物》一课进行教学时,我们有时会设计这样的一些记录,“记录观察到的小动物身体有什么特征,你们发现了哪些小动物身体的秘密,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这样的要求显然过于笼统,会让学生无从下手。我们可以改变记录形式,让学生们把观察到的小动物的某一身体构造用简图画下来,在旁边注上文字,也可以把课前准备的图片贴到记录本里去,在旁边注上文字加以说明,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既清晰明了又方便快捷。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⒈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一堂科学实验课只有四十分钟的时间,如果我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到记录的写字上,那么我们的课堂将变得非常低效,再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观察、交流、探讨和质疑了。这样的科学实验课显然是不完整的,也是偏离主旨的。⒉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科学语言。“语言”并不是语文课的专利,科学实验课同样需要注重语言。交流、探讨、质疑、反思无不需要严谨的语言。如果所有的学生连自己的意思都表达不清,科学实验课将变得混亂无比。反之,科学实验课将变得生机盎然。如果我们一直要求学生用严谨、精练的语言来说话来记录,那么便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⒊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让学生把所有的想法都一字不漏地写在记录单上,不仅浪费了时间、精力,更是大大浪费了我们的思维。做事要抓住“关键”和“核心”,这本来就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我们抓住了要点之后,便可以在头脑中浮现出许许多多的相关知识。我们一次次地翻阅自己的记录表,便可以一次次地锻炼自己的思维。
四、结合实验内容,简洁明了
根据实验的内容,用最直观和简洁的形式呈现记录单。做到能让学生提笔就记,避免过多的指导性的内容呈现,尽量把对学生实验中应怎样记录放在学生实验中,用言传身教来指导,而非文字的形式打印在表格上,这样并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降低课堂效率。
五、尽可能对记录进行评价
现在我们在教学中不是舍不得时间来设计记录单,不是在课堂中舍不得花时间让孩子们进行记录。现在我们缺少的正是对孩子们记录单的评价,我们在课后总是把记录单不当回事,随便学生怎么对记录单进行处理,长期以往,孩子们对记录的兴趣、主动性会荡然无存。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对研究记录的兴趣,通过对记录进行评价,让每一个孩子都在记录的同时获得激励,都有记录成功的体验,都拥有记录的自信心,都可以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新的发展。我们不仅要注重孩子们实践活动的结果,也要重视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一些成果,研究记录就是其中的一类。
有人说,“科学记录是孩子们最好的科学书”,科学实验课记录不仅是学生学科学的记录,也是他们成长的真实记录。因此,让我们重视科学记录,将其纳入学生的学业评价体系中,利用各种策略让科学实验课记录更有效,充分发挥科学实验课记录对科学探究及在课外延伸等活动的促进作用,促进学生加深对科学现象的理解,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具备更高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⒈郝京华主编《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⒉韦钰:“关于对法国"动手做"小学、学生园科学教育项目的考察报告”。
12.小学听课记录 篇十二
1、注重实践,构成概念。
宁教师能将本节课的教学资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生活经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知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如:开课之初,从一个“周”开始,利用教具 “树叶、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五角星等”,让学生动手描出周长,从而建立周长的概念,设计巧妙。教师能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意创设生活情境,组织教学,密切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2、注重参与,学生合作。
本节课能在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上下功夫,教师起到设计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教师比较关注学生全程参与,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鼓励学生用自我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索时光。学生学的主动, 学的活泼,敢于发表意见。善于动脑思考,这些都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如:在测量周长一节中,让学生在纸上描画每个图形的周长,清晰建立“周长”的概念。
不足之处:
1、教师讲解过多,不敢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
在”寻找周长的测量方法“这一教学环节中,宁教师一个图一个图的带着学生尝试各种方法,讲解过多,包办过多,显得改环节显得单调冗长。没有放手让学生自我动手尝试,而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路。和新课标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2、没有注意引用比较的方法,巩固学生的概念。
13.小学体育听课记录 篇十三
一,准备部分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今天老师刚刚和篮球交了朋友,以这位小朋友为基准,向左右展开。师:篮球可爱吗?生:可爱。师:喜欢吗?生:喜欢。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下热身运动,a,围绕操场跑步两圈;b,踝关节运动、头部运动、扩胸运动、腹背运动、前后压腿运动。
师:现在我们带着篮球一起来做操,跟着老师一起做。举一举,弯一弯,摇一摇,滚一滚,跳一跳。
二,新课《篮球直线运球》
师:接下来,我们带着篮球,原地拍球。 生练习2分钟。
师:好,老师要问一下,你们手掌哪个部位最脏啊? 生:手指,手掌,手背,指甲。
师:好,老师告诉同学最佳答案,运球部位在五指掌跟艺术,手指最脏。接下来小朋友继续运球。学生练习
师:老师还要纠正一个错误的动作。有的.同学拍球的时候身体这里着,应该蹲下来一点。
师鸣哨叫停,师:老师又要纠正一个错误的动作,有的小朋友这样运球,停一下停一下的,我们应该――师生一起说:连续地运球。
师:好,同学们连续地拍球拍起来,左、右手单拍球,也可以交替拍球。师:停,好,接下来老师给小朋友提要求,女生连续拍30次,男生40次以后,能不能做到。生:能。
师:好,你们达到要求了吗?生报数字。
师:好,接下来,小朋友跟着老师高、低拍球,高――低,高――低―― 生练习
师:我们带着篮球学走路好不好,你们试一下,带着篮球走着拍。 生练习,师巡视
师:那接下来,我们每组试一下,往前拍球,不要让球宝宝跑掉了。 四列横队,每队依次拍球走20米,再依次返回。
接下来老师要提高要求了,老师告诉小朋友小秘诀,小朋友按照秘诀来练习好不好。
拍后方,落前方,走一走,拍一拍。 师喊口令,学生再练习2次。
师请2位小朋友展示后:刚才这2位小朋友好在哪里?老师告诉你们,他们能连续地拍,现在小朋友们连续拍球到终点。
师评价:有几位小朋友能慢跑着拍,老师请他来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
师:请每队挑战自己,试着慢跑着拍。
师口令,生练习,师适时点评。
师:同学们刚才会带着篮球走路了,接下来同学们挑战自己,带着篮球,直线拍球,边跑边沿直线拍球。
师口令,生练习。师纠正,学生再练习。
三,整队小结:
很多小朋友能走了拍球,已经没有问题了,今天布置作业,回家找个空地,能连续地向前拍球。
师:接下来我们带着篮球在音乐中一起做放松操。 总结,下课。
点评:
1,选择教材,组织形式,符合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
2,设计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科学课听课记录】推荐阅读:
小学科学教师听课心得体会08-06
小学讲座听课记录06-17
科学课听课心得体会08-18
科学课听课学习心得感悟范例06-21
科学听课感悟09-09
小学科学课的一点思考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10-05
小学科学课知识总结08-05
科学《点亮小灯泡》听课心得11-07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教学反思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