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2024-06-22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究(共11篇)

1.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篇一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生存、生活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方法,具有优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教学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多向交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指在计算机环境中,教师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基本依据,学生在教师启发指导下提出问题,通过个人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形式,借助网络环境的网络资源解难释疑,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色彩鲜艳、图象逼真等特点,能向学生真实地展现所学的背景和场所,为其提供生动活泼的真实语言环境,做到有物有意,使学生置身其中,以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浓厚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网络环境下, 教学结构一般呈现为: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网络学习的环境,根据教学任务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探究的问题)→查找、筛选有效信息→自主探索,研究问题→成果交流,总结提高→迁移应用。课前,教师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资源,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获取本学科、本专业、本次教学内容的最新知识,最新信息,使得课堂呈现出开放性的特征。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教学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获得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课后,学生开展一些研究性的小课题,把学生的学习延伸至课外。

在这个三阶段教学中,学生乐学、会学,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感悟、探求新旧知的联系,从而产生意义的建构,达到语文教学的三基(基本素材积累、基本知识掌握、基本能力培养)训练。

1.课前——信息搜索

学生知识面不是很广,对有些课文描写的情景、尤其是一些有关风俗、文化等知识,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无法感知,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在课前,教师为学生构建学习主题相关的情景,诱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围绕教师设置的问题导向和提供的网络资源进行信息的搜索,在原有的认知图式或认知结构中用有关经验同化当前的新知识,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课前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在抓好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双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和创新的空间。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而进行软件设计、网页制作,提高了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了创新能力。学生在开展探究、构建知识的过程中,发展了搜集整理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迁移实践能力,并在交流合作中培养了竞争意识,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课中——合作探究

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成为可能,使课堂学习突破了原有的空间和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课本知识,上网自主、合作学习,注重对学生语文三基的训练。

3.课后——拓展延伸,使语文课程学习呈现多元发展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未来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知识不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课堂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他们在课后围绕课堂所学内容,开展课后的一些探究,通过亲身实践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利用网络在课堂后开展一些研究性的小课题,既能对原有文本教材进行有效的拓展,实现课程结构的开放和多元性,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把学生的探究学习延伸至课外,让课程呈现多元发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在创设情景,适时的启发引导;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主动思考、自我探究发现的学习过程中。

利用网络创设全新的学习情景,构建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学生与教师在一个平台上,这是一种交互式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网络教学的优势。

2.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篇二

关键词:网络,课堂教学,自主探索,教学方式

在21世纪,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生活学习方式深刻的影响的我们的每一方面,同样对于语文课堂教育在物质、制度、观念等方面也遭受的深刻的洗礼。尤其是在国家基础课程的改革以后,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最关键、最彻底、也最核心的变革,体现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积极倡导学生要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彻底改变过去在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忽视能力培养、一问一答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随着国家课程的改革,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化教学手段进入了课堂。通过计算机的网络辅助教学,可以把抽象的字词概念和一些枯燥内容和知识通过大屏幕具体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这种强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深深吸引了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构建了一种师生平等、积极交流和谐发展的新型课堂。使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的更加精彩和有效。

一、语文现代信息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多媒体来实现多向结合的教学方式是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新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它的学习环境包括: 情景、合作、交流和对话四个内容。

1. 从信息化的优势来看。传统的语文教学依靠老师的语言描述和学生的想象来实现课堂意境的创建。教师在课堂上的讲影响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而在现代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影响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手段,将过去通过教师语言描述来创始情景变为形象、直观、色彩鲜艳的逼真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所学的背景和精彩之处来实现意境。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鲜明的真实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近距离感受,这样不仅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并且更能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和积极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 从教师的教学方法来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者,而是成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引导和促进者; 教师不会再因为用什么样的语言描述来创设情景而苦恼了。他需要教师在课前通过网络资源搜集大量资料去精心设计为学生创设与课文相关的学习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轻松愉快地进入语文课堂教学和掌握新知识。

3. 从学生来看,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需要彻底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和知识的灌输。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真正体现“要我学”和“我要学”的不同。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就能够满足学生的这种认知过程的需要。

二、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在网络信息化的环境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彻底改变以前过于注重通过语言描述的灌输来完成知识的传授,在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现代网络学习的环境,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先创设问题情景,并提出合理科学的探究问题,再上学生查找有关信息进行自主探索,接着通过小组合作研究不懂问题,然后在全班成果,最后师生总结提高并将知识迁移应用。其中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在创建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新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做到了乐学和会学,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人,在整节课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学习探究和理解感悟,,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使学生积累了基本素材、掌握了基本知识、最终培养了学生的基本能力。如: 在 《中国石拱桥》一文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尝试上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 1) 分组学习,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分成“拱桥世界”“梁桥世界”“浮桥世界”“索桥世界”等组别,小组成员协同合作下完成资料收集,课件制作和解说准备( 2) 小组成员内部学习交流( 3) 上传作品实现从组内交流到组际交流,把作品上传到“作品专区”( 4) 展示与进行解说。加深学生对其的深刻理解。( 5) 评价与投票。 同学们根据自身感受对“演讲者”及电子简报进行评议,并投票评选最佳设计和最佳演讲者。在当今世界,计算机的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可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搜集查找相应的教学资源,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合学生特点的的情境。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注。而现在,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以特定的意境去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依靠语言描述的空想变为主观的感受,使学生感染、爆发出相应的激情。能够自主学习。

三、小结

3.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篇三

关键词: 网络;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领域,为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创新。网络信息的大量传输和共享资源的不断丰富,冲击了传统的课程资源观,课程资源的物化载体不再是单纯的书籍、教材等印刷制品,同时包括网络以及音像制品等,形成了集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影像为一体的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对学生的语文思维习惯、言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1],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充分地将网络资源应用于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满足市场需求,促进职业学校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此,作者对网络环境下语文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网络环境下语文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网络环境下语文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超文本、超媒体技术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师生利用网络多重交互功能、多种交流渠道和多样化登录途径,将网络蕴藏的网络课程、课件、教案、试题库、电子图书、期刊、媒体库等语文教育资源与语文课程加以“联姻”整合。以网络语文教育资源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宗旨,以网络学习为主要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它主要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知律出发,提出了以学习者“自主探究”为指向的学习形式。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亲身实践获得真实体验,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升科学素养。

二、网络环境下语文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

网络环境下语文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

语文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只有主体的自主参与,才能使语文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有效实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意识逐步形成。

(二)互动性原则

在模式实施过程中,提倡多重互动,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间的互动。互动的方式可以是对话的、书面的、网络的。互动是一种情感交流、心灵的碰撞,当发生有效碰撞时,便会产生情感交融的火花,融入学生的成长过程。当然这种互动的作用有两极性,即积极和消极,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产生积极互动,塑造新型人才。

(三)开放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要提供尽可能多的项目供选择,不要设定所谓的答案,努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创设开放性环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习得富于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这样学生的人格才会真正得到陶冶,习得的知识才会更有价值。

(四)导向性原则

网络教育资源在内容上具有多样性,在形式上具有交互性和虚拟性,在功能上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支持协作性。科学地应用这些资源,可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质量的提高。而面对网络资源的良莠不齐,中职学校学生处于青春期的萌芽状态,自控能力较差,辨析是非能力较弱。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语文教学活动,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学会筛选有利于自己的网络资源,开展探究活动。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又能充分发挥网络服务功能,使自主探究省时高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三、网络环境下语文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网络环境下语文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包括自主、合作、探究融合在一起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师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完成语文学习主题。以语文教材中《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为例来阐述该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学习伊始,教师可利用一段精彩的导语或播放一段有关麦当劳的影象资料,诱发学生学习兴趣,进入学习课题。然后,学生通過点击网页上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

(二)创设情境,启发思考

在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和目标之后,教师要针对教学对象,有的放矢地利用教学资源,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课堂成为尊重学生选择,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场所[2]。利用网络上的素材资源库呈现麦当劳餐厅中服务员的行为举止、顾客就餐过程、餐饮环境等影象资料,显示了麦当劳作为美国文化的符号意义比它作为快餐符号的意义更为明显,顾客的行为举止比在同等或更高档次的中国式餐厅里的顾客行为更加自律。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三)指导方法,自主探究

1.建立网络论坛

教师针对学生运用网络能力的不同,指导学生在网站上建立基于BBS的网络论坛,学生注册ID(登录名)登录,以发帖和跟帖。或利用博客平台,申请开通博客,以发表自己的文章或对别人的文章发表评论。

2.搜集主题资料

学生利用网络和图书资源获取《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中有关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观点,并进行整理。

3.进行自主探究

学生对搜集的主题资料进行探究,分析不同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现象,如教师和学生间的代沟,方言和普通话,圣诞节和春节,流行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选择主题中某一问题,从现象到本质,从事实到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依据,并写成文章发布到网络论坛。

(四)网上协作,不断完善

网络论坛或博客是开放的,学生进入后不仅可以阅读别人的文章,也可以跟帖提出自己的见解,还可以就各自探究的问题及见解进行讨论或辩论。当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及时向同学和教师求助,通过师生网上协作,不仅使各自探究的问题不断完善,形成比较科学的探究结论,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空间,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管理者、导航者、促进者。

(五)网络评价,共同提高

学生利用网络论坛或博客的投票功能对发表的文章与跟帖进行投票评比,教师对讨论过程中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学生整理自己的文章及跟帖,思考自己在讨论中的收获与不足,给自己写一篇评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重互动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共同提高。

网络环境下语文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语文学习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掌握了应知应会的内容,而且在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分析、探寻答案的过程中,又不断地发现新问题,真正成了知识信息的主动构建者,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汉瑜.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内涵探究[J]. 教育与职业,2010(12).

[2]别同玉.让课堂教学在动态中生成和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2(14).

4.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篇四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不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改变,同样对语文教学也有着很大改变。当前,网络多媒体技术逐步走进高中语文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成效。基于此,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创新和改进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成为高中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优势

近年来,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应用起来,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着诸多优势:

1.资源丰富,交流方便。当前,专业教育网、校园网的建立和互通,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为教师和学生的网络资源查找带来了巨大便利。比如:教师可通过网络找到教学中所需的素材,可通过网页指导网站下载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同时学生也可通过网络找到写作所需的材料或写作指导等信息,且师生的交流极为便捷。

2.教学和反馈方式多样化。一是教学形式多种,比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人机互动等形式。二是信息反馈多样化。多媒体网络技术具有声音、图片、视频、文字等表现形式。

二、网络环境下高中作文教学实施

1.创设作文教学情境

网络作文教学则是将计算机和大屏幕投影等引入课堂,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播放声音、图像、视频等来为学生的写作创设情境,让学生的视觉、听觉享受一次绝美的大餐。创设情景可以分为两步:一是直观演示得体会,在教学中,教师可直观展示情境,比如:长跑比赛、河流污染、火灾现场等图片或视频,给予学生各种感官刺激,让他们融入进去,得到真切体会和感受;二发散思维定主题,当学生在观看具体真实的情境后,会让他们迅速进而思考状态,发散思维。如此,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充分展开想象,让情感得到感受,进而激发出创作灵感和写作热情。比如:《和一位古代诗人对话》的写作,可通过多媒体展示李白对月举樽、居住茅草屋的杜甫等系列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后进行写作,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写作欲。

2.通过网络查找素材

伴随网络技术应用到作文教学中,极大丰富了写作素材,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极大便利。网络在线查找素材分为两步:(1)自主选择,网络资源多种多样,且极为复杂。所以,要能正确在线选材,通常是通过浏览器,根据写作主题,提炼出作文的关键词,再以此进行搜索和筛选,选择出写作所需的素材,如此可有效节省时间。(2)创新应用,在选定材料后,如何有效、创新利用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则有一定的难度,因而不得照搬照用,而进行精炼、创新再为我所用。比如:对网络上的高山流水图片,有的学生直观说道山真高;而有的学生则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之盛”之感,这就是写作的创新。

3.对学生作文自由评价

在传统高中作文教学中,往往学生在完成写作后,评改均由语文教师单一完成,学生极少参与到评改中,不利于学生及时真切地体会到自己的不足,而影响写作能力的提升。而基于网络背景的下作文评价,应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其参与进来。具体而言,一方面教师可在网上进行批改,不仅方便迅速,且不受时空限制可随时进行修改;同时,还能通过网络查找了解学生是否为抄袭,起到监督作用。另外,教师可通过网络把优秀的作文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并进行欣赏和点评。另一方面,是学生进行自由点评。学生可通过网络将自己作文传到网络个人空间或网络上,让教师、家长及同学进行阅读,并给予点评,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学生提供作文水平。

4.完善作文强化学生信心

一是对文章进行详细修改。前文提到学生往往喜欢将自己的作文传到网上,在通过教师、同学的点评,学生会不断反复去阅读作文,了解自己所写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并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二是通过修改和完善后的文章可通过网站发布出去,也可往杂志社投稿发表或网络转载,如此给予学生极大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进而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

三、网络环境下《林黛玉进贾府》读后感写作

可通过多媒体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片段创设教学情境,通过人物表现、环境描述及心理活动展示等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再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发表自己的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清晰认识剧中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等。之后,通过内部网站发布读后感的写作要求,让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写作的目标和要求,再通过互联网找到相关素材,做好写作准备,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活跃学生的写作思路。指导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写作,完成后传到统一邮箱或网站,让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此次作文教学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也激发出了学生的写作灵感,学生都能独立及时完成写作,将自己的所感所想写出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良好的写作效果。

5.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篇五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已走进千家万户,它已逐渐走进我们各个学科的课堂,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网络环境下怎样进行语文教学呢?我觉得应做到以下方面:转变教师观念,重塑教师角色;发挥网络优势,培养学生能力;优选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效果。

关键词:转变观念;网络环境;教学方式;提升效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已走进千家万户,它已逐渐走进我们各个学科的课堂,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一个新的名字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可。网络,扩展了教与学的时空;网络,缩短了教与学的距离;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宽广的教学天地。网络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特点就是以数 字化促进教育信息化,以信息化优化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对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师观念,重塑教师角色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先导条件,面对网络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网络学习和远程教育的高速发展,教师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虽然教师这个职业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不能只停留在粉笔、黑板、教材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上裹足不前,要知道,执着传统观念不放的人肯定会被时代淘汰,所以,我们应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从现代素质教育的高度,认真研究网络环境和教学新规律,积极发挥教师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它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旧有的学科观念,不要人为地在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之间划分界线,要将网络信息有效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让它更好地为语文课堂服务,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当今的教育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学方式由以前的填鸭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主动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在新的网络环境下,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而言,是一个指导者、促进者。

二、发挥网络优势,培养学生能力

(一)利用网络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生自制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这样就导致部分学生对此学科不感兴趣,对知识的理解接受较慢。网络教学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它通过运用图、文、音、视、动、色多种表现形式,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教师“一张嘴、一根粉笔打天下”的局面。它直观、生动、形象的动态教学,能变抽象为直观;能超越时空的限制,认识那些未曾感知和不易感知的事物,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江南水乡——周庄》时,我通过网络视频,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畅游周庄,亲眼目睹了水乡秀美的景色,学生兴趣高昂,对周庄美的认识有了一个具体而全面的了解,更加为自己的祖国而自豪。

(二)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它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习材料,培养他们信息的获取能力和信息的利用能力,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我们爱祖国》时,我先让学生在微机室上网查询中外历史上爱国的名人事迹以及祖国让自己引以为傲的地方。然后老师提出问题:“什么是祖国?什么是对祖国的爱?”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环境。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对各小组探究学生根据学习内容,或直接进入相关网页,或调用网上资源,根据原有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联系自己收集的资料分析、整理、探讨。

(三)利用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网络教学使这一优势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网络教学使学生有了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天地,使学生能自由自在地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同时,它对推进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写给云》时,我让学生思考云还可以变成什么。学生查找了大量科学知识,提出“云可以变成雨、变成雪、变成冰雹、变成水汽”,再模仿联系课文,自己进行了儿歌创作“你想变成什么就变成什么,小狗、熊猫、小马„„伤心了,泪水会随风飘洒;顽皮了,变成水汽让人找不着它;愤怒了,像石头噼噼啪啪往下砸!”。在网络的推动下,这样的精彩课堂数不胜数,让我深切地体会到这样的小学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优选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效果

网络资源无疑是比较先进和科学的教学资源,然而,它并不是“灵丹妙药”。网络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资源的共享和资料的搜集、检索、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网络教学中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网络中,还存在许多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东西,教师要引导学生优选网络资源,让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当然,用不用网络,在什么时候用,怎样用网络都要教师都要根据课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例如在教学《瑞恩的梦想》这篇课文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围绕“瑞恩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有哪些关键因素”这个话题,进行网上讨论。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很多同学做到了有理有据。而这个“据”就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消化。总之,网络教学模式的运用应当因“材”施教,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来选择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发展。

6.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篇六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科技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络的盛行,结合中职语文课程教育目标的改革,探讨互联网络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影响和在新形势下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了互联网络环境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变革的几点新思路。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学模式 网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B-0091-02

一、互联网络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种智能终端的使用,互联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络已成为中职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和学习途径。网络资源的海量性、易获得性、开放性和多元性对中职语文教育具有多方面的影响。作为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中职语文教师,面对网络资源既不能一味排斥,也不能全盘照搬,应当积极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智能终端应用和信息搜索处理的能力,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职业发展的要求。

在互联网络盛行的今天,网上浏览、阅读、下载信息资料已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和习惯行为。互联网络巨大的信息资源已成为中职语文教材的充分补充,为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模式拓展了无限的空间。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关注全球正在发生的时事新闻和科技人文等最新发展信息,能够开阔视野,增加思维深度和广度,及时跟踪和了解与本专业领域相关的资讯,促进学生在更广泛领域内不断深入学习。

同时,互联网络的诸多弊端也对中职学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具体表现在:网络信息资源的随意性和易获得性,使得鉴别能力、自控能力和价值观还处于成长阶段的中职学生很容易受次要信息和不良信息的干扰,加上他们在兴趣爱好、注意力等方面的差异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文学习和素质培养的效果。很多学生迷恋于网络,但缺乏学习的目的和计划,加上自控能力差,把网络当作学习工具获取有益身心的知识和技能的学生不多。由于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匿名性,加上司法监管的不到位,网络生态环境不容乐观,网络上的信息往往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其中不乏色情、暴力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信息,如不断弹幕的色情广告、低俗网络言情小说等。而中职学生的自控和鉴别能力有限,如果过多接触这些内容,势必会影响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念,这对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中职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作为担负着中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语文基本素养培养责任的语文教师,要适应新技术和新教育形势的发展,积极探讨和研究在互联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络这一有力工具,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新形势下中职语文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的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生活急剧变革。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中高职教育迎来了大变革大发展的窗口期。中职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直接提供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既要求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基础,又要具备高水准的职业素养及继续学习的意愿和创新能力。语文学科作为中职教育的一门基础文化课程,是中职学生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学好其他专业课程,掌握职业技能的基础。语文素养的高低,不仅关乎对语言文字这一工具的正确掌握和灵活使用,更关乎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加强中职生语文教学至关重要。

首先,语文来源于生活,时刻反映和表达着生活,它是人们日常生活交流和工作沟通的工具。在电子信息化时代,语文更是以多种先进的电子媒介形式展现和服务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材,体例都是依据语法知识点及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序列而编制。随着新版教材的出版和使用,以文化内涵作为教材编写的取向,得到了彰显。在整体的价值观上,新教材突出了文本应用工具、情感态度和人文价值的统一,适应了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加大了文本阅读量和信息搜索处理应用的比重,以契合信息大爆炸、大数据应用,智慧城市和智能化生存的形势,网络化、信息化生存的趋势。

其次,对不断学习、网络化社会互动与社会生活的快速适应,是建立在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基础上的。中职语文教育应充分认识学生的既有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收集处理信息、自主参与实践活动、发现问题和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特别重视语文自身的工具价值,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能力,在教学策略上强调“问题学习”、“网络学习”和“情景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突出言语交流沟通的媒介功能,更贴近现实和网络化生活的理解与表达要求,突出信息搜索筛选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

再者,在人格塑造和基本素养培育方面,语文教学还要关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文学人格的熏陶。面对良莠不齐、随手可得的大量影视作品和网络书籍的汹涌而来,增强学生对文化作品的甄别、评价和鉴赏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网络上来源如此广泛的教育和信息资源,采取堵截阻拦的方式是不可取的,既不符合年轻人追奇好学的天性,也违背了语文教学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吸纳新理念、新技术的原则。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实践,绕不开鲜活现实的种种应用情景,纯净的和空中楼阁式的纯理论教学既不存在也不适用于中职语文教学。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现实世界和网络环境中的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应用和提高运用语文的能力,包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口语、书面交际能力。

三、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中职语文作为基础科目中的文化基础课,与其他科目相比,其知识体系显得比较松散,知识结构之间缺乏连贯性,除了识字和语法之外,其他知识点和素质的培养,需要靠反复的阅读、感悟、思索、表达、讨论等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形成个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风格,所以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总是比较难以确定,没有形成有效抓手。

2.学习动力和激励不足

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我国的教育层次结构和就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就读中职的学生大多数文化基础差,加上缺乏升学的压力,以及受到各种个人电子产品和网络信息的使用干扰,使得学生缺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资源分配不合理,对专业性不强的文化课的学习动力明显不足。

3.教学手段落后单一

除了社会大环境和学生个人的因素之外,中职语文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面对大量唾手可得的资讯和学习资源,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有效吸引中职生的注意力。加上职业学校对语文课程的不够重视和教学资源、先进教育技术手段配置的不足,在中职语文的实际教学当中,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一本教材、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使得本来就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的中职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加失去了兴趣。包罗万象、精彩纷呈的语文课程也变得枯燥乏味,对文学修养、审美情趣、情感和人格的素质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四、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探讨

1.增强与专业课程的联结

职业教育不同于通识教育,中职语文教学必须确立以职业化、专业化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为导向,以适用、够用为原则,语文教学中的基本能力培养需要与专业训练紧密结合起来,突出专业性,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为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奠定基础。

要改变目前中职语文教学的尴尬状况,必须要增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寓教于用”。针对中职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意愿不足、动手能力比较强的特点,中职语文教学要与学生很快就要融入社会并开始职业生涯的现实相适应,强调语文教学中内容的实用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语文学习引向专业学科,积极利用网络海量资源的优势,以此激发学生对相关学科的探索热情,比如学营销专业的,可以在语文课堂中开展营销方案的写作、讨论和推介,学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可以开展汽车维护保养方案相关资料的搜索整理和写作等。通过与专业课程的紧密结合,以网络和图书资源为工具,语文教学才能形成有效抓手,教学目标才能得到有效贯彻和实现。

2.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都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而构成,并随技术和对象的发展而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和技能为目的,追求的是语文学习的直接结果。基于本专业现实问题的语文教学模式,则可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可以采用启发式、情景式、自主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实用性”思维,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习。另外,运用声音、图像、幻灯片等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感受,提高学习效果。

结合每一章节的教学目标,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合作性学习,在独立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和网络通信工具的群发群聊等功能达到学习的目的,从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筛选习惯、团队合作精神和相互协作能力。

针对各专业的职业技能要求,进行相关情景教学训练,通过创设与专业相关的情景,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体味职场角色的基本素养和口语表达方式,并通过拓展训练和情景模拟训练引导学生掌握面对不同的职场情景如何进行沟通协调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一般职业能力。

当今社会,光靠教材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中职生学习的需要,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进网络,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和阅读量,加强语文的实践应用活动,以专业为本,在内容上以精要、够用、切实为原则,逐步实现教学平台上的网络化、智能化和虚拟化,使中职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科技、贴近网络、贴近生活。

五、结语

互联网络正在深刻改变着每一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和习惯,中职语文教学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通过探讨网络化环境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的变革,充分认识和利用互联网络的技术和资源优势,改造和优化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掌握必要的网络使用技能。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自律,克服网络带来的不利因素,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应该加以引导,既要在教学中注意发挥网络的巨大功能和便利性,又要注意克服网络用语和文体的规范性,更好地为中职语文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邱玲.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初探[J].河南农业,2011(6)

[2]张锦.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6)

[3]傅朝.网络语言和网上交流[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1(3)

7.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篇七

网络化趋势是多媒体技术的两大发展方向之一。新时期环境下, 高等教育方法和教学方式都迎来了新的挑战。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化步伐加快, 使教育观念发生着转变, 不仅仅是理论进步, 更是一个实践推动的过程。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技术所具有的集成性、交互性、多样性等特点使其与传统媒体有着本质的区别。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特有的优点使其对教学的介入, 不仅改变了教学手段, 而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极大地冲击了机器工业时代“大批量生产”形式的教学。同时, 探究式学习已逐渐在国内外科学研究和教育领域显现越来越明显的优势。教学实践中, 在网络提供的发展环境下, 将探究式教学应用于多媒体技术教学中, 以提出更丰富、自主性更强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2 多媒体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2.1 课程面向多专业学生, 教学内容设置缺少定向性

多媒体课程目前面向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管理等多个专业。多媒体技术本身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等多种技术相融合的多学科交叉技术, 本身涵盖的内容广泛, 理论性强, 涉及到的软件工具多。如何根据教学对象设置课程内容, 优化教学结构, 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 一类的做法是侧重理论知识讲授, 强调技术的理论研究, 对数据压缩、编解码、检索技术等深入、系统的讲解。这类学生对理论普遍掌握的比较深入, 但缺失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方法, 失去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意义。另一类的做法是对理论一带而过, 重点强化学生的掌握多媒体工具能力, 这类学生的特点是上手快, 能够即学即用, 但理论根基薄弱。

2.2 网络化发展趋势不明确, 实践环节相对薄弱

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本身存在和网络教学相脱节的情况。一方面, 学生的实验内容会相对孤立, 旧的实验内容很快就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另一方面, 不利于实践教学内容的教学共享与交流;同时, 对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自主性的引发也是一种制约。久而久之, 整个实践环节变得单一、乏味和陈旧, 无论对提高学生能力还是深化学科建设都是极为不利的。

2.3 教学形式相对单一, 未体现出多媒体技术本身的多样性、交互性和实时性

多媒体教学目前虽然已在包括多媒体技术课程在内的很多课程当中使用, 但形式相对单一。单一的电子教案、作业提交系统等资源已相对陈旧。多媒体技术本身涵盖了包括文字、声音、音乐、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在内的多种媒体信息, 其领域也扩展到了包括虚拟现实、智能可视化等诸多方面。在基于网络平台的使用中, 应使网络平台以及教学资源图、文、声、活动影像并茂。

3 网络环境下探究式教学的多媒体课程的改革

3.1 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指包括观察, 提出问题, 制定调查研究计划, 用工具收集、分析数据, 提出解答等一系列多层面的活动[1]。而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积极的教学过程, 是让学生在课程中自己探索问题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创设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 学生自主完成这种“科学研究”式的学习过程。自主地进行解决问题、操作、调查、查阅资料、讨论与交流等探索活动, 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探索和创新能力。相比于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 它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具有更多的自主性, 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过程。给学生更大自我发挥空间和更多可能性, 学生更乐意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并从中积累经验和知识, 经过积极的探索、亲身的体验与实践, 以自己的方式获取知识结构, 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3.2 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教学

网络环境为教育活动带来巨大的转变[2]。互联网能提供丰富的知识资源, 知识载体不再是传统单一的纸质书本。网络环境提供的多样化资源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3], 为探究式教学提供环境基础。在探究教学过程中, 关键性的条件之一是提供学生自主搜集、检索知识的资源库, 提供学生可以分析、互动的学习平台, 以及交流、发布成果的渠道, 而网络环境显然为探究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3 网络环境下探究式学习在多媒体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本身涵盖了文本、音频、图像、动画、视频等在内的多种媒体形式, 并扩展到了虚拟现实、智能可视化等诸多方面, 而以万维网为代表的网络环境, 正是以超媒体技术为基础的, 因此, 在多媒体技术环境下学习多媒体技术本身, 为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空间, 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的分享和感受, 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 变依赖教学为自主教学[4]。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借助多媒体环境本身, 设置环境中的音频、动画等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根据教学设计的目标确定要探究的任务, 继而引发学生动手实践, 再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及网络平台收集信息和完成任务, 并在网络环境中展示成果, 讨论交流。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 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 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4]。

由于探究式教学公开内容, 并公开探究结果[1], 因此会激发学生多媒体作品的多样性。同时, 学生的成果可能会应用到网络环境中, 因此, 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4 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作为对多媒体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实施过程中, 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践。

4.1 制定符合探究式教学的课程内容, 并突出课程的专业定向性

多媒体技术是面向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企业信息化、信息管理等专业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在教学设计上既考虑计算机类的专业性, 又满足信息类专业对软件应用的需求, 因此课程内容的设置同时兼顾了编码、压缩等理论内容和多媒体软件使用的实践内容。目前, 已编写并出版了《多媒体技术》一书。该教材的内容按照探究式学习进行设计, 采用案例驱动式为主体, 同时为不同专业设置了教学侧重。

4.2 强化网络教学平台, 作为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基地

为了能够依托网络环境,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真正实现学生自主性、科学研究式的学习实践, 对原有简单的作业发布和提交系统进行改进。重新建立网络互动性和自主性更强的多媒体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媒习天下”, 设置更丰富的学习、交流、发布、共享板块, 并提供更丰富的资源搜索和链接。该系统已经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并且系统中的多媒体信息部分均为选课的学生参与制作和建设, 并持续进行维护。建设维护课程教学平台也作为课程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过此网站的建立和使用, 使课程教与学本身真正的网络化、实时化、共享化、规范化。

4.3 完善探究式实验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探究式实践教学在多媒体课程中尤其具有意义。以实例作为引导, 在案例中让学生解决理论知识。案例的引入遵循“从实际到理论, 从具体到抽象, 从个别到一般, 从零散到系统”的原则。

4.4 转变教师教学过程, 改变教学和考核方式

教师转换了在该门课教学过程中的角色, 由讲授者变为参与者, 同时, 课程考核方式也从原来的试卷考核, 变为以全部的课程任务为主要成绩的考核方法。

5 结论

作为多媒体技术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部分成果, 以上教学实践的内容已逐步在两届学生中实施。经调查显示, 学生的选课率较前一年分别提高了9.2%和12.1%。同时, 对任课教师的评教满意率均达到了90%以上。综上, 网络环境下, 在多媒体课程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 提高了学生选修该门课程的热情,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云桥.论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J].华章, 2013 (12) :156.[1]姜云桥.论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J].华章, 2013 (12) :156.

[2]罗士琰, 高超.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改革方向探究[J].新课程研究 (中旬刊) , 2013 (4) :119-120.[2]罗士琰, 高超.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改革方向探究[J].新课程研究 (中旬刊) , 2013 (4) :119-120.

[3]史艳华.网络环境下线性代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31) :174-175.[3]史艳华.网络环境下线性代数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31) :174-175.

8.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篇八

关键词:网络环境;问题探究;丰富网站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是一门综合性极强、信息量极大、知识面极宽的基础性课程。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自主性的学习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科学课本是以单元编排为特征的教材,系统性、针对性较强,那么如何运用网络资源的优势,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有利于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如何提供网络资源的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展有利于提高自主学习的空间,进一步激活课堂,使科学教学更具有生命力呢?

一、依据教学内容,丰富网站材料,营造学习环境

通常的专题学习网站一般由“教材知识”、“拓展资源”、“讨论协作”和“评价检测”四个模块组成。在实践中,我们从学科“学”的实际出发,以科学教材为基础线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在网站建设中突出内容的丰富性和有序性,以达到资源、平台、工具的优化合理组合。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和搭建自主互动学习的平台。

1、选择材料,丰富内容,创设环境。

在网络环境下,使科学教材信息与学生之间产生作用,达到科学教学的目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所提供的教材信息更适合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展开,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者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要求有针对性地寻找选择丰富网站内容的资源。例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在网站中除了提供动植物繁殖后代过程性资料之外还针对学生平时能接近菊花培植的特点,单独增加了繁殖后代具体的操作过程,使学生有机会进一步学习并指导其实践操作。同时,人类是如何繁衍后代的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教者在网站中增加了一位医生的介说并配上图片,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既有兴趣又比较形象直观,从而使学生“我是怎样出生的”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懂得生命来之不易,应珍惜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2、优化结构,丰富内容,营造环境。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如果将搜集到的信息和科学教材上的所有内容堆砌在文本上,自主学习时随时点击,那么学生的学习就比较乱,其认知过程就缺少一个有序的进程。那么,就会影响在有限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因此,教者认为必须对其内容依据问题进行排序,突出资源的主题性、序列性。例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教者设计了“导读台”提供学习问题序列,以激发学生保护资源的意识。将与教材有关的内容制作成导航图,指点学生阅读信息与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助于学生在整体浏览中围绕中心问题自主学习,在部分品读中围绕重点问题自主探究,在独立思考中围绕解答问题阅读信息,在自主学习中围绕解决问题处理信息提高发展。

二、依据学生需求,丰富网站形式,细化学习流程

科学教材编排单元性比较强,因而就为网络环境下开展问题探究自主学习提供了主题性明显的特点,教者如何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再根据教材特点,编排呈现网站形式非常重要。总体上其网站内容形式的呈现上可归纳为三种形式:学前浏览、学中导航和学后延伸。

1、学前浏览,拓展概念,激发兴趣。

科学课导入新课时,由于学生学前概念比较肤浅,对新的学习内容存在着不确定性和好奇心,因此,教者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设计整体学前浏览内容,以拓展学生的已有概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我们的地球》这一单元,教者提供了的主题的内容,以丰富的地球信息与呈现形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快速浏览,然后再让学生提出更进一步探究学习的问题,为本单元或本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中导航,提供信息,培养能力。

科学课堂教学中教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学习形态,适当提供有助于开展问题探究自主学习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围绕中心问题探索学习信息,解答学习问题。例如《我们的地球》就设计了这样三个中心问题,这实际上为本单元的教学建构了一个知识体系,形成了知识网络,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导航,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引路。

3、学后延伸,丰富概念,陶冶情操。

学生通过学前浏览和学中导航两个阶段的自主学习,其知识更加丰富、兴趣更加浓厚,但脑海中所产生的问题可能也更多,这就更需教者在此时提供更多的知识信息,让学生进一步去搜寻,以满足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和探索未来的精神。例如《我们的地球》这一单元学习后,教者认为,可依据学生的所提出的问题再次提供一些网站信息让学生再去浏览学习,也可编排一些主题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相关信息,让学生永远做学习的主人,研究的主人。

三、依据学科特点,丰富网站途径,优化教学方法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教师作为引导者,进行着问题设置、资源提供、内容设计、任务提出以及组织协调等学习导航的工作,而学生作为探究者,则进行着明确任务、围绕问题、探索实践、自主学习等实践的任务。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空间,途径与方法。教者认为,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别于常规性的课堂,特别是科学课也有别于其它学科。因而通过实践与研究,笔者依据科学学科的特点将网络环境下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归纳为“问题探究”教学方式及“主题探究”教学方式两种。

1、问题探究,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根据科学教学内容,相当一部分教材的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实验活动,那么这样的课型就可运用“问题探究“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例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折形状》一课的教学,教者在网站中提供了关于形状方面的模型、建筑以动植物的外形等,让学生点击浏览,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然后组织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体会各种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最后组织讨论,再次点击进入网络,说一说,网络中的物体为什么这样设计。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始终围绕本节课的学习中心,展开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互相交流、共同探讨,而教师则是课前作好准备,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并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之中,适时进行个别指导,及时捕捉动态信息,调控教学进程。师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和探究的成果。

2、主题探究,拓展知识,增强意识。

科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不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而只要进行主题式学习与讨论,就能达到学习目标。因此,教者建议这一类型的课堂教学可选用“主题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例如: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中《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一课。首先让学生说一说矿物资源对人类有何作用,你对地球上的矿物资源有何思考,并出示开采、提炼、运用的相关图片,确定本节的学习主题是:矿物资源日益减少,人类怎么办?围绕这一主题组织的探究活动。接着组织小组讨论。在整个课堂教学结束前还可以上学生对资源开发与保护,新能源研发等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课后进一步打开网站,搜集相关信息。这样的教学活动自然而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距离,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9.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篇九

——多媒体及网络条件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探究

谢琼

在150分的语文卷中作文占据了50分,比重之大显而易见。但传统作文教学中,如此重要的内容却是通过“一张嘴、一个题目、一块黑板,甩两袖清风,战三尺讲台”来完成的。以至于学生们的作文是一代不如一代。笔者已从教八个春秋了,认为学生作文越来越乏味主要有这样两个原因:

一、作文材料老化。总是“重复昨天的故事”,特别是喜欢应用历史题材,到古人那里去讨救兵。殊不知“李杜文章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二、作文缺少深度。要么内容较浅显,只是关注身边俗情琐事,拘泥于学习生活中的烦恼,作文立意不高,不深刻。要么缺乏思辨性,即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未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未来。

针对这几个问题,我们展开了“多媒体及网络条件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课题研究,以期运用现代手段提高学生的作文创作水平,并获得了一些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用多媒体,借助网络精选材料,唤醒学生“说话”的欲 望。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现在的学生说到写作文就头疼,因为作文对他们来说是“为作文而作文”,并不是通过作文来达到渲泻情感,表达观点的目的。还有一

个原因是学生们“朝七晚十”的学校家里两条线的生活轨迹使他们对学习以外的生活没有体悟。所以学生们的作文才会空洞无味,没有深度。因此我以为我们的作文训练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要先培养学生们的创作冲动,然后再将这种冲动转化为文字。

比如在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时,学生们开始对于作者对自己保姆的深情能理解但不会去由人及已。于是我从网络上下载了一些有关母爱方面的文章和图片,并配以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应用多媒体展示播放出来。一张张真实的照片,一篇篇感人的文章再加上这深情的弦律一下就唤醒了他们生活中的记忆。大家畅所欲言,一些有关于父爱母爱,祖孙之情,朋友之谊的往事都再现了。于是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当场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记下这些细节片断。课后收上来,虽然有些学生的作文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至少感情是真挚的,是有感而发的。

所以除了书本教材之外,我在平常的教学中都会有意识地从网络中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身边事”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养成勤思考、会思考、常思考的良好习惯。叶圣陶先生就曾说:“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一、应用多媒体,通过网络丰富学生们的创作素材,让学生有 内容可写。

基于第一点,学生们有了创作的冲动,但是有限的生活经历使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缺少;有限的课外时间又使他们少有阅读,作文素材缺失,缺乏想象力。这些都限制了他们的创作。所以才会出现表现“气

节”就是文天祥,表现“田园”就是陶渊明,表现“忧国忧民”就是杜甫的现象。这时候,我们就要善于借助网络来丰富学生的素材库了。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时空限制,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提供了学生身临其境的实践机会。比如:在学了报告文学《包身工》以后,有道练习题是“包身工在旧社会处在社会底层,受尽剥削、压榨,甚至丧失了做人的尊严。现代社会这种制度已经不复存在,这是社会进步使然,但个别地方仍然有不公正对待工人的现象。如果有条件,可对在工人和生活状况做些调查,在班上交流调查信息,然后写一篇短文。”但学生对这方面是缺乏感性认识,更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去实地调查,因此无从下手。如果随便写呢,又很有可能写成“四不像”,不符合现代“包身工”的实情。为了让大部分学生能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在上课之前,我精心准备了一节多媒体课。结合当今时代特点,下载了一些当代个别地方仍然有不公正对待工人的纪实短片让学生揣摩、思考,从而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性,通过视频和图象的刺激,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质疑、思考之中,为正式的写作过程打下基础,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另一方面,多媒体还能激发学生的思想解放,使思维的发散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就拿人教版高中必修一的写作训练《想象与联想》来说,如果不制作多媒体课件,仅仅是口头上引导学生来加以想象和联想,也就只局限于纸上谈兵,少了形象上的直观引发,少了音乐上的感染触动,当然学生的想象面和联想面就狭窄多了。例如:我在要求学生进行《易水诀别》的小作文训练时,就给出了一幅幅秋天萧瑟 的图片,配上了一首《广陵散》,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意境中去,用自己的心描绘出悲壮慷慨的送别场面,写作过程水到渠成。

当然,课堂之余我们老师还会选择优秀作文、经典事例、时事热点、名言警句等建立相应的作文资源库,然后引导学生在网上阅读。在学生适应了这种教学后,又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选内容,以网上发布的形式,组织大家一起阅读。网上阅读,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阅读方式,因为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不受老师和同学的干扰。同时还可以随时对自己在网上看到的材料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我想这是传统的阅读教学所无法体验得到的快乐。

二、借助网络搭建同学们自主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创作兴 趣。

传统的作文评改,教师在台上读,学生在台下听,耳听为虚,学生的注意力得不到高度集中,往往是听了前言忘了后语,效果很不明显。即使是感觉到了语言表达上的问题,但动手修改却感到困难。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作文的评改环节后,效果立刻有了天壤之别,它以方便、快捷的接收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高效的反馈能力,让学生“眼见为实”,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集体修改,还可以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上课时,教师将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上,引导学生围绕作文要求逐字逐句逐段地进行评改。既方便地实现增添、删除、调序、变换等修改,同时也将一系列的修改符号教给学生,而且还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有针对性地处理。如精彩之处和

欠缺之处都可变换字体颜色或加入下划线。既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了修改过程,又一步步地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如此这般,加强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作文交流,实现多向互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作文评价和修改的能力。

不过网络环境下我们还可以扩充作文教学的应用的模式。

1、网络作文,互评互改。学生有了创作的冲动,并将这些感受形诸于文字后,在网上可以随时加以修改。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不满意的地方随时都可以更改,非常方便,绝对不会影响卷面的整洁。这对于那些文字书写比较差的同学来说,更能使他们重拾信心,这样就可以调动起每一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达到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的目的。文章写出来了,还要加以修改,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所以网络作文也不能忽视作文修改这一环节。在传统的“评议批改”环节中,通常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参与评议和修改。而在网络环境下利用WORD写作,学生还可以先自己自我修改;接着用WORD内的文字修改工具辅助修改语句和错别字;最后还可以通过网络发送给老师或同学,让老师或同学帮助修改。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选择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有典型错误的作文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终端机上,供全班同学共同赏析和评议。这种基于网络的评议批改,由于全班学生都能看到同一篇作文,大家可以同步对一篇文章加以剖析,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而且可以免去站在课堂上解剖别人或被别人解剖的尴尬,这就能使每个学生都来积极参与评议和修改。在这一种互助活动中,学生往往会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因而能

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10.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篇十

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探究学习,是指在科学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运用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是网络技术与科学课程教学整合的具体形式。绘声绘色的网页、丰富多彩的内容,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又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学习方式。

一、网络教学有利于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在科学课上,像《食物链和食物网》这样传统的环保类型课,无非是教师讲、学生听。我遵循小而具体、新而有趣、有一定层次、富有启发性的原则以及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运用信息技术,合理创设问题情境,依次完成食物链的概念、表示方法、意义内容的学习,食物网内容的学习和生态平衡内容的学习。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录像,使学生如临其境。用演示文稿出示思考问题、图片和文字资料,对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学习最后形成概念,理解问题进行必要的指导,再加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的巡视指导,课堂气氛轻松、融洽,使学生感觉教师是在和他们一起学习研究问题。这样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探究的兴趣。可见网络环境可以向学生呈现出真实的问题情境,令课本的内容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起来,弥补传统教学中难以向学生创设真实情境的缺陷。同时所提供的大量学习资源。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做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提供大量的资料。

二、网络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网络教学给传统的教学方式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因为它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内容于一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如有关月球知识的教学,运用多媒体网络,先通过有关太空情景的影片或图像的播放,假想太空漫游。在学生思想融入神秘太空、登月球旅行情景后。让学生假想到月球旅行需带的物品和可能看见的现象,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再具体指导学生去查阅有关资料。在指导学生自主获得有关资讯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的监看监听功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发现学生有问题,也可利用网络的“交互辅导”功能,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键盘或鼠标切入学生的执行环境进行个别辅导。在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后。教师让学生通过校园网聊天室进行讨论,交流对以上问题的观点,通过相互讨论来补充他们的观点。这时,教师可以加入聊天室,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可通过巡视参与分组讨论)。讨论结束后,选出一些学生发言总结(各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小结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再让学生在电脑上完成动态网页形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网络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实现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比如:例如教学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这一单元时,如果光让学生观察岩石标本、矿物质标本发现有什么不同,是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借助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从每种岩石的化学反应中认识岩石和矿物质,使跨越时空,经过漫长变化的各种岩石和矿物质在几分、几秒时间内展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四、网络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协作学习,激发主观能动性

我们知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科学的探究过程就是让他们主动参与和发挥能动性的过程。如教学《空气的污染》一课时,除了让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外,教师可提供本地区这方面的一些情况,让学生来讨论:“假如你是市长你又该怎样来治理我们的市区的环境呢?”通过问题的开放,启发学生发挥创造性,充分发展想像能力。又如在《十年后地球的变化》科学主题教学中,我让学生自由组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协作式学习。首先让学生确定要探究的目标,然后提出假设,再让学生自由分组,立案选择研究的课题,查阅相关资料,浏览有关网站,最后要他们将搜集的资料整理成幻灯片、校园小报,汇报探究、考察的结果。

五、网络教学有利于促进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互助精神

11.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篇十一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中作文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60029

目前,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很多方面都受到网络的影响,而高中作文教学模式也不例外,互联网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同时还能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为高中作文教学增加了教学渠道和方法。

一、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相比传统作文教学的优点

1.资源丰富,知识面广

高中生写作需要大量的素材和知识储备,而网络却恰巧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库,它蕴含了无穷的知识,改变了高中生写作知识面不够广,社会实践不够而导致写作时无法灵活运用素材的现状。如今有了互联网,学生可以在网上查找大量的素材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中得到自己所需的素材而写出优秀的作文。

2.远程教育,跨域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

传统作文教学模式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而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模式打破了这一限制,学生们在家里也可以进行写作训练。学生可以在网上发表对作文题目的看法,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或者感兴趣的东西来写,由此,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在写作时遇到任何疑惑和困难都可以马上求助,发帖回复实现了学生们之间的互动交流。每周阅读喜欢的文章,并且在下面写上感受,有利于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作文,从而对学生的教育能够做到细致入微。

二、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模式的实践

1.增强知识储备,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

学生时代的生活可以说是很单调,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实践的时间也少得可怜,所以造成了写作文时无法找到可用的素材下笔,而网络的出现完全可以解决这一难题。网络的知识储备大到你无法想象,所以学生们可以充分地将它利用起来,为自己建一个素材库,把老师讲的和自己所查找到的资料进行整合,这就解决了写作文时“无米可炊”的难题。

2.听取别人的意见,做到尽善尽美

把学生写的文章放在论坛上让全班学生欣赏,不仅是对学生努力成果的肯定,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方式。每个人的作文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所以在欣赏别人的作文时,互相会提出一些建议,而这些建议对于提高彼此的作文质量很有帮助。在网络上提出建议避免了像课堂上那样争论的尴尬,更能够让人接受。

3.把握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将主动权都交到了教师的手上,而这是不利于高中生锻炼写作能力的。网络的优势是将主动权交到了学生的手上,学生可以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在不断的回复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例如教师发出一个“题目贴”,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拟题能力。学生一方面练习拟题,一方面可以欣赏到别人的闪光点,从而使自己获得进步。这样一来,学生在提升写作兴趣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写作能力。

4.修改作品,网上发表

教师将学生修改好的作文发到网上,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骄傲又非常激动的事情,看见自己的作品出现在网上的范文中,心里面的自豪感足足的,与此同时也在激励着其他学生创造出更完美的作品。

5.师生互动,答疑解惑

只有不断地交流,才能不断地进步。网络课堂让交流更加的方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通过邮箱、论坛等学习基地讨论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且及时地获得老师的解答。学生之间的交流是最能提高写作水平的,大家在互相欣赏作文的时候,给对方提出建议,建议要以帖子的形式回复,大家都可以看见意见,从而做出判断建议是否正确,然后作者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修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又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网络虽有弊端,但也有益处。不能因为一小部分人在网络中迷失过就否定了网络的益处,毕竟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在这个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跟得上潮流,不然就得被时代抛弃,教育同样不例外,现在都提倡科学式发展,利用网络能够更好,效率更高地完成学习任务,何乐而不为呢?

上一篇:二年级美术评价方案下一篇:高三年级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