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阅读题(精选8篇)
1.赤壁阅读题 篇一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或短语。(2分)
(1)峨冠: (2)不属:
(3)比: (4)共适:
(5)惟: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3、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做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谈谈理由。(2分)
5、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苏轼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请比较两句表达含义有何不同。(2分)
参考答案:
1、(1)戴着高高的帽子 (2)不相类似 (3)靠近(4)共享 (5)只有
(2分,写对2个得1分)
2、(1)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2分,意思对即可)
(2)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2分,意思对即可)
3、A(2分。作者的`主要感情是慨叹人生无常,因而他的眼中景胸中景都是感情的客体,由变与不变来比喻自己的身世)
4、这十六个字是《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的描述它们,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2分。言之成理即可)
5、(1)孔子感慨的是时间像流水一样流过,要大家珍惜时光。
(2)苏轼是认为世间万物都在变化,慨叹人生之无常。(2分。言之成理即可)
2.赤壁阅读题 篇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真德秀,字景元,建之浦城人。四岁受书,过目成诵。十五而孤,母吴氏力贫教之。同郡杨圭见而异之,使归共诸子学,卒妻以女。
登庆元五年进士第,授南剑州判官。嘉定六年,出为秘阁修撰、江东转运副使。江东旱蝗,广德、太平为甚,德秀遂与留守、宪司分所部九郡大讲荒政,而自领广德、太平。亲至广德,与太守魏岘同以便宜发廪,使教授林庠振给,竣事而还。百姓数千人送之郊外,指道傍丛冢泣曰:“此皆往岁饿死者。微公, 我辈已相随入此矣。”新徽州守林琰无廉声,宁国守张忠恕私匿振济米,皆劾之,而以李道传摄徽。先是, 都司胡木规 、薛拯每诮德秀迂儒,试以事必败,至是政誉日闻,因倡言旱伤本轻,监司好名,振赡太过, 使岘劾庠以撼德秀。德秀上章自明,朝廷悟,与岘祠,授庠干官,而道传寻亦召还。
德秀以右文殿修撰知泉州。番舶畏苛征,至者岁不三四,德秀首宽之,至者骤增至三十六艘。输租令民自概,听讼惟揭示姓名,人自诣州。泉多大家,为闾里患,痛绳之。海贼作乱,将逼城,官军败衄,德秀祭兵死者,乃亲授方略,禽之。复遍行海滨,审视形势,增屯要害处,以备不虞。
后进徽猷阁、知泉州。迎者塞路,深村百岁老人亦扶杖而出,城中欢声动地。诸邑二税法预借至六七年,德秀入境,首禁预借。诸邑有累月不解一钱者,郡计赤立不可为。或咎宽恤太骤,德秀谓民困如此, 宁身代其苦。
德秀长身广额,容貌如玉,望之者无不以公辅期之。立朝不满十年,奏疏无虑数十万言,皆切当世要务,直声震朝廷。四方人士诵其文,想见其风采。及宦游所至,惠政深洽,不愧其言,由是中外交颂。都城人时惊传倾洞,奔拥出关。果至,则又填塞聚观不置。
(节选自 《宋史·真德秀传》)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而道传寻亦召还不久
B.泉多大家,为闾里患,痛绳之用绳鞭打
C.望之者无不以公辅期之期望
D. 直声震朝廷正直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使岘劾庠以撼德秀还军坝上, 以待大王来
B.深村百岁老人亦扶杖而出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C. 乃亲授方略,禽之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D.惠政深洽,不愧其言其可怪也欤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徽州守林琰/无廉声/宁国守张忠恕私/匿振济米/皆劾之/而以李道传摄徽
B.新徽州守林琰无廉声/宁国守张忠恕私匿振济米/皆劾/之而以李道传摄徽
C.新徽州守林琰/无廉声/宁国守张忠恕私匿振济米/皆劾/之而以李道传摄徽
D.新徽州守林琰无廉声/宁国守张忠恕私匿振济米/皆劾之/而以李道传摄徽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真德秀四岁起就开始读书,记性很好,能做到过目成诵。他在朝廷做官不满十年,所上奏疏不下数十万言,其言论多切中时弊。
B.江东发生旱灾和蝗灾,真德秀与留守、宪司等密切配合,大讲荒政,他自己还专门负责广德和太平的救灾工作。但救灾结束后却遭到魏岘等人的弹劾。
C.海贼作乱于泉州沿海,一度逼近泉州城,官军被打败。真德秀临危不惧,他一方面祭悼阵亡将士, 一方面亲自拟定战略战术,终于将海贼擒获。
D.真德秀到任泉州时,欢迎的人群塞满了道路,就连偏僻乡村的百岁老人亦拄着拐杖赶来;他对百姓很宽恤,宁愿自己去分担他们的忧愁。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同郡杨圭见而异之,使归共诸子学,卒妻以女。
_____________
(2) 此皆往岁饿死者。微公,我辈已相随入此矣。
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回答问题。
好事近
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1,先到万花川谷2。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艳,看十五十六。
注:1作者的书斋名。2作者的花园名。
1.“隔”字看似平常,实则耐人琢磨。试分析“隔”在内容表达上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咏月,主要是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民间剪纸反映了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是普通人生活的写照,也是期望幸福美好的思想寄托。它的题材内容具有鲜明的大众化、民俗化特点,以淳朴活泼的表现手法传达出百姓生活的信息。 其题材选取包罗万象,眼里看到、手中做到、心中想到的都可以剪成寓意丰富、生动优美的艺术形象,在看似不相干、不合理的形象中,其实包含更加深刻的思想内涵,表达普通人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剪纸是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完美统一。民间剪纸是以“生产、生活、生命”为主要的题材内容,通过艺术手段呈现意象之美。如 《麻姑献寿》 《福禄寿》 等表达对生命的热爱,祝福健康长寿的意象主题; 《金玉满堂》 《五谷丰登》 等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祈愿生活富足的意象主题。
中国传统艺术追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作为传统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剪纸同样不例外。在剪纸的创作过程中,通过对作品形象进行艺术加工,达到完整圆满的效果,寓美好之意于艺术形象中,将意象共同构成优美的意境,使观者不仅直观地看到作品本身表现的完美形态,而且能体会画面之外的意象之美。如 《春江花月夜》 这幅剪纸作品中,画面描绘了人们荡舟江面的美景并引发联想:夕阳西下月亮升起,春江两岸层峦叠嶂,花枝异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人们驾着轻舟在江中漫游,是何等的诗情画意。优秀的剪纸作品是融意境与形象于一体的,不仅有形的意境之美,而且蕴含着无形的生动意蕴。民间剪纸通常采用谐音表意、指事会意等手法,通过类比、联想、象征、隐喻等手段创造形象,表达美好的愿望和渴求,引起观者的共鸣。谐音表意是通过画面中形象的读音所产生的谐音来表达美好祝福的意图。如“鸡”与“吉”谐音,构成了“室上大吉”,“蝠”与“福”谐音,蝙蝠的形象就成了福运的象征,“鹿”与“禄”谐音,与蝙蝠、灵芝共同组成的图案叫作“福禄寿”。指事会意是指将人们的美好愿望与某些事物的形象联系起来,赋予这些形象以吉祥的意味,即是采用隐喻的手法体现美好的追求。如龟鹤、灵芝等象征长寿,鸳鸯象征爱情。人们看到这些形象就会联想到它们所代表的美好寓意,这种含蓄优美的表达方式,使民间剪纸的意象更加丰富多彩。
民间剪纸在造型手法上,物象的表现追求圆满、完美的内在本质。如民间艺人遵循互不遮挡的法则, 在表现人物或动物形象时,无论正面还是侧面,都尽可能地将手脚、五官齐全地呈现于画面,这样就出现了“面面观”的现象,民间艺术中是忌讳出现半张脸的,认为不完整不美观。植物花草的表现同样是这样。这些以象征观念、幻想创造为基础,运用剪影的艺术形式,实际上将形象进行概括夸张处理,并装饰以各种花纹纹饰,使之超越了客体对象,看似造型随意,实际上蕴含了广大民间艺术家们深厚的情感和艺术创新精神,作品本身呈现出完美和谐的艺术效果。
(选自郭云月 《民间剪纸艺术的文化意象之美》,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国人生活的写照,能够反映生活的方方面面。
B.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以淳朴活泼的表现手法传达出百姓生活的信息,尤其注重审美功能。
C.我国民间剪纸艺术能够反映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其造型往往运用多种多样的意象符号。
D.中国民间剪纸以“生产、生活、生命”为题材内容,具有鲜明的大众化、民俗化的特点。
2.下列各项对原文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民间剪纸作品对于植物花草的表现是这样的:不仅表现植物的干、茎、叶、花或果,植物的根虽然长在土里但仍需被完完全全地表现出来。因为植物有根很重要,剪纸的造型观念认为没有根花草就是死的,就是不圆满的。
B. 《春江花月夜》 这一剪纸作品的美丽画面,能够引起人们无尽的联想。可见,我国民间剪纸作品是融意境与形象于一体的。
C.民间剪纸作品 《喜鹊登梅花》 寓意“喜上眉梢”,采用的是指事会意的手法。
D.民间剪纸作品在表现葫芦、石榴这样的多籽的果实的时候,必须将果实剖开,露出内部的籽。这说明民间剪纸追求的是形象的完整美满,构图的客观真实。
3.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相关知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民间剪纸与中国的传统艺术一样,都追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
B.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深深扎根于民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并且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积淀。
C.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题材内容往往包含着美好的情感和富贵、吉祥等寓意,洋溢着永恒的生命力。
D.中国民间剪纸的意象丰富多彩,在造型手法上追求圆满、完美的内在本质。
本月阅读题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
1.B【解析】纠正
2.A【解析】A介词,表目的,来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C副词,于是,这才;是,就是D.代词,他的;语气副词,表感叹。
3.D
4.B【解析】教授林庠受到太守魏岘的弹劾。
5(1)同郡的杨圭发现真德秀认为他是个奇才,让他过来与自己的孩子们一起上学,最终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真德秀。(2)这里埋葬的都是往年的饿死者,如果没有真德秀公,我们就已经跟随他们埋葬在这里了。
古诗词阅读答案:
1.写出了竹子的修长挺拔,把月光“隔”断;解开了“月未到诚斋”的疑窦,也说明了书房处于竹林深处,环境幽雅僻静。
2.比喻,将月色比作“玉”,写出了月光的美好。衬托,上片以物托月,以谷、斋、竹作陪衬,写出了月色不同的明暗层次;下片以月自托,以十三之月与十五十六之月互相衬托,现实的月与想象的月两相辉映,更见其妙。
现代文阅读答案:
1.C【解析】
A.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是普通百姓生活的写照。
B.“尤其”一词使用错误。原文中提到“剪纸是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完美统一”。
D. 民间剪纸是以“生产、生活、 生命” 为主要的题材内容。
2.A【解析】
A.原文中提到“植物花草的表现同样是这样”。
B.原文中提到的是“优秀的剪纸作品是 融意境与 形象于一 体的。”
C.采用的是 “谐音表意”的手法。
D.原文中提到的是“实际上将形象进行概括夸张处理”。
3.A【解析】
3.赤壁阅读题 篇三
这里,笔者想以健康体检A卷中的阅读题(以下简称“A卷”)和PIRLS阅读题《倒立的老鼠》为样本,从阅读量、阅读材料、阅读题型及数量、阅读能力要素等方面作一些比较分析,为小学语文阅读题的设计及阅读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
一、阅读量的比较
PIRLS阅读材料的篇幅在1000~1200字之间,要求学生在90分钟内(中间休息10分钟,实际测试时间是80分钟)进行两篇文章的阅读,完成文后22~30道题。
A卷的题目由三部分组成:积累与运用、阅读、习作。总测试时间是60分钟,用于阅读的时间大致为20分钟,阅读文章是两篇,《谁可以做朋友》和《海马爸爸》,总字数约1400字,完成10道阅读题。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在单位时间内,健康体检要求的阅读字数超过PIRLS,阅读量也超过PIRLS。可见,在阅读速度上,健康体检的标准不低于PIRLS标准。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健康体检中文章的篇幅比PIRLS明显要短,这与我国的阅读教学现状相符。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三、四年级所使用的课文都是短短的300~600字,学生缺少阅读篇幅长的文章的训练。
二、阅读材料的比较
PIRIS认为,对9~10岁的学生来说,两个最普遍的阅读目的是为娱乐而阅读和为学习而阅读。相对应的,PIRLS评价框架中包含以下这两个主要类型的文章:一类是为文学体验或娱乐而阅读的文学型文本,比如叙事故事、小说、诗歌等;另一类是为获取和使用信息而阅读的信息型文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说明文、实用文。这两类文体的阅读材料在测试卷中各占50%的比例。
A卷的两篇文章—— 《谁可以做朋友》《海马爸爸》,都是常识性童话,属于文艺类体裁。
由此可见,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A卷非常单一,偏重文学类作品,更没有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测试,没有考虑功能性阅读,缺乏为学习、为生活而阅读的理念。
说明文、实用文的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是学生日常生活阅读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而,我们今后的阅读测试,要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范围,强调基于生活的阅读。
三、阅读题型及数量比较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申宣成教授将PIRLS阅读题题型分为这样四类: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封闭结构应答题(即填空题)、开放结构应答题(即开放题)。
开放结构应答题指答案灵活、应答内容较多,通常要求对答案作出较多解释的题目。如《倒立的老鼠》第11题:
你认为老鼠容易被愚弄吗?并说说为什么。
封闭结构应答题指答案比较单一,不需要作出较多解释,通常只需要用一个词或短语来回答的题目。如《倒立的老鼠》第10题:
当拉本把老鼠从地板上捡起来后,他把它们放在了哪儿?
这里,笔者借鉴申教授的这种分类方法,对两份试卷的题型及数量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题型上,A卷极为单一,只有单项选择题,这虽然为阅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与语文学科的特质不符,使得本来丰富的文、丰厚的意、丰满的形,都被单一化、格式化了,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的理念。
PIRLS中的开放结构应答题约占29%,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建构较长的回答,允许有范围广、多样的、个性化的回答和不同观点”, 突出了阅读过程中阅读者个人的地位,尊重阅读者与文本互动中“建构”的意义。因此,较之单项选择题和封闭结构应答题,它更容易检测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所以,我们应学习PIRLS中开放题的设计技巧,让阅读测试更趋科学。
笔者认为,A卷阅读的第一篇《谁可以做朋友》就可以增加这样的开放结构应答题:
小螳螂自责的原因是什么?
A卷阅读的第二篇《海马爸爸》也可以增加这样的开放结构应答题:
1.海马爸爸的育儿袋有什么作用?请用文中的相关信息来描述。
2.文章还告诉了我们鮣鱼的一个生活习性,请你用几句话描述。
四、阅读能力层次比较
PIRLS认为,阅读能力就是学生理解并运用书面语言,从所读的文章中建构意义的能力。PIRLS将阅读能力分解为四个层次:获取信息、直接推论、诠释并整合观点、评价文章内容和表达形式。
获取信息是指从文中找出文章明确传递的信息。如《谁可以做朋友》第3题:
从文中看,能消灭蚊子的动物是( )
A.小燕子 B.蜻蜓 C.蜜蜂 D.螳螂
这一题要提取的信息就在文中蜻蜓说的话里:“蚊子净做坏事,我见一个灭一个!”完成这样的题目,学生只须关注句子和词语层面,不用进行推论,难度较低。
直接推论是指要求学生联系两个以上的信息作出推测。如《倒立的老鼠》第9题:
最后一天早上,当拉本从楼上下来时,为什么地板上到处是老鼠?
A.因为老鼠倒立的时间太长了
B.因为拉本给了老鼠太多的奶酪
C.因为老鼠从天花板上摔了下来
D.因为拉本在地板上涂了胶水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超越文章表面,对文本中没有明确陈述的信息进行推论,填补文中经常出现的意思的空白点,属于中等难度。
诠释并整合观点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联系文中未直接表达的信息,建构意义。如《倒立的老鼠》第12题:
从拉本所做的事情中,你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用语言描述一下,并举出两个关于他行为的例子来说明。
这类题目,难度相对较高,它要求学生在文本的观点间建立、综合信息,并需要依赖他们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历。
评价文章内容和表达形式要求学生批判性地思考文中的信息。如《倒立的老鼠》第14题:
思考故事中拉本和老鼠的举动。解释一下是什么使这个故事显得不可信。
这一类测试题,要求学生站在文章之外进行审视和鉴赏,从文章的整体价值、可信度及与学生本身的相关性等方面对文章进行评价,是顶级难度的题目。
A卷阅读题和PIRLS阅读题的阅读能力层次比较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到,两份试卷中,获取信息类的题目分别为40%和57.2%,可见,两者都重视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测评,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初始阶段,从文本中正确提取信息是评价其阅读能力的主要指标。
不同的是,A卷中没有“评价文章内容和表达形式”的题目,而PIRLS中该类型题目却占了21.4%,这使A卷的难度大大低于PIRLS测试的难度,缺少对学生批判性解读文本、建构意义能力的测试。
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如果阅读题一直这样命题,学生的阅读能力层次无疑会下降。因而,我们在测试时应增加“评价文章内容和表达形式”的题目。如A卷阅读的第二篇《海马爸爸》就可以增加这样的题目:
1.文章是如何告诉我们海马爸爸会生孩子的?
A. 通过海马妈妈的话。
B. 通过海马爸爸的话。
C. 通过鱼的话。
D. 通过旗鱼的话。
2.在这个故事里,鱼是一个重要的角色,请说说为什么它对故事的发展很重要。
以上阐述的阅读测试题的差异,体现的是对“阅读能力”这一概念的界定不同。我们应借鉴PIRLS先进的阅读能力素养理念,不断丰富阅读能力的内涵。
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阅读测试题的改革左右着阅读教学的改革进程,引发我们对阅读教学的反思。笔者认为,我们传统的阅读教学常常是从书本到书本,缺少与生活的联系和比较。而PIRLS将阅读与生活结合,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实际意义。因而,我国的阅读教学,在理念上,要建立大阅读观,不仅仅重视改革课内的阅读教学,更要重视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生活的建构,让学生在生活及学习中积极阅读,从阅读中获取信息,在阅读中赢得快乐;在文本选择上,要注意阅读体裁的多样化,兼顾文学性和信息性的阅读,兼顾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教学目标上,要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中切实需要的阅读技能,重视学生深度阅读能力——阅读分析与评价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式上,要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与教师引导的有机结合,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需要的“阅读素养”服务。
4.杜牧《赤壁》阅读答案 篇四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
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
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解析
【分析】本诗是唐代诗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5.赤壁阅读理解答案 篇五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乌满烟芜。
赤壁 杜牧(唐)②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③春深锁二乔。
注:①杜庠:号西湖醉老,以诗名于景泰间。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②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③铜雀即铜雀台,铜雀台位子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两南,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水井三台,即史书中之“邺三台”。
21.两首诗都借古兴怀,在体裁上有何不同?两首诗都以赤壁之战为写作背景,但抒发的感情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2分)
22.两首诗的尾句历来为人称道,写法有何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4分)
答案:
21.杜庠诗为律诗,而杜牧诗为绝句(1分)杜庠的诗重在写曹军战前的`决心和战争中的狼狈,借历史沧桑表达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等伤感情绪(2分)杜牧的诗在若无“周郎”借东风这一胜利原因的假想中,表达出对军事才能的推崇,或借史实一吐心中的不平之气。(2分)
6.《赤壁赋》阅读答案及翻译 篇六
(甲)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乙)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1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卒莫消长也 卒:到底
B.洗盏更酌 更:重新
C.履巉岩,披蒙茸 披:拨开
D.掠予舟而西也 西:向西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予乃摄衣而上
B.不知东方之既白 攀栖鹘之危巢
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凛乎其不可留也
D.于是携酒与鱼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水”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B.甲文中苏轼认为,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皆有短暂与永恒的两面,人对天地万物不必“羡其无穷”。
C.乙文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与甲文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美,展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
D.乙文道士化鹤的故事与“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关,作者借此寄寓对超凡脱俗、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3分)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4分)
参考答案
1.D西:向西飞去。
12.C项“乎”均为助词,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然”;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B项,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D项,连词,和/介词,和。
13.C“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是动静结合。
14.共7分(1)从不变的一面看,万物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还羡慕什么呢?(一线1分,共3分)
(2)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一线1分,共4分)
【参考译文】
(乙)于是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7.专业四级阅读之主旨题 篇七
一、常见误区
主旨题的正确选项应该概括全文, 内容全面, 含义深刻, 说明道理且表达尺度恰当。而在做题过程中, 会出现各种与主题偏离、词不达意等错误选项。主旨题中常见做题误区有以下几点:1.以偏概全, 即只是局部信息, 或是一句没有展开论述的评论;2.断章取义, 即干扰项通常以文章中的个别信息, 或者以次要的事实或细节冒充全文的主要观念;3.主题扩大, 即干扰项所归纳概括的范围过大, 超过文章实际讨论的内容;4.张冠李戴, 即命题者有意把属于A的特征放在B上, 从而构成干扰项;5.无中生有, 似是而非, 即有的干扰项中的关键词好似在文章中谈到了, 但认真分析之后, 会发现该干扰项与文章内容毫无联系。
二、题型特征
主旨大意题旨在考查考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对文章整体上的理解把握能力, 这类题目常就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或标题进行设问。此类题型又可细分为主题型主旨大意题、标题型主旨大意题和目的型主旨大意题。常见的题干有
The main idea (central idea) of the message is
The author's main purpose in writing the passage is to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might/would be..
三、解题方法
主旨题有关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需要宏观把握。解题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第一, 采用跳读或略读的方法快速浏览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段落的主题句。第二, 在寻找主题思想的过程中, 利用相关带有转折、赞同、递进或举例的关键词, 寻找出作者做出的直接的或间接的评论。
(一) 认清主题句
抓主题思想, 需要考生首先学会识别具有根本性和概括性的信息。这种信息应能归纳和总结文中其他信息所具有的共性。
例:choose the most general sentence
A.The hotel offers complimentary coffee from 7 AM daily.
B.There are many reasons why guests feel at home at the Inn.
C.The laundry room has boards.D.There are a number of extra services at the Inn.
【分析】A、C、D都从不同侧面说明旅馆的服务情况, 相互间并无联系。而B却概括了A、C、D共性的东西, 即为什么旅客在这家旅馆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因此, 故选B。
(二) 判断段落主题句的位置
一段文章的中心思想通常是由主题句来表述的。主题句一般位于段首, 段尾或段落中。
例:many common words, such as the names for the days of the week and the months of the year, also come from mythology.Wednesday derives from the ancient Norse king of the gods。Wednesday, and Thursday was originally Thor's Day, in honor of Thor, the god of thunder.
【分析】本段首句为主题句, 其后内容均为说明首句。
例:Some students prefer a strict teacher who tells them exactly what to do.Others prefer to be left to work on their own.No one teaching method can be devised to satisfy all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分析】本段中心思想在结尾处得到体现, 它是此段内容的结论。
例:For adults a cold is not that serious.However, this is not the case for children.Cold symptoms in children may be signs of more serious diseases and should be given prompt medical attention.
【分析】本段主题句为第二句, 因在however后面才是作者真正的看法, 并在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
(三) 判断篇章中心思想的位置
在确定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时, 通常采用跳读的方法, 将文章从头到尾浏览一遍, 观察文章的结构。同样, 一般文章的中心思想也通常出现在开始或结尾。若开头第一段没有表明作者态度观点的句子, 那么在接下来的叙述中必定有表示转折的词汇出现。
1、主题思想出现在首段
例:Cultural rules determine every aspect of food consumption.Who eats together defines social units.For example...
A.Different kinds of food in the world.B.Relations between food and social units.
C.Symbolic meanings of food consumption.D.Culture and manners of eating.
【分析】通过结构分析, 首段为主题段, 其余四段皆为举例说明段落。再通过进一步的判断得出, 首段的首句为主题句, 讲的是文化规律决定饮食行为的各个方面。故答案为D。
2、主题思想出现尾段
主题思想出现在尾段并不是绝对的, 它通常是与首段的某个观点遥相呼应的, 所以类似这种篇章的主题思想则要结合首尾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例:In an article some Chinese scholars are described as being"tantalized by the mysterious dragon bone hieroglyphics."....This means that you should look up the name Tantalus to find out the word's origins, and if you do, you will find out that in Greek mythology.....
Another example is the word siren......
When someone speaks of a"jovial mood"or a"herculean effort, "he or she is using words with origins in mythology.......
Several other elements have names that come from mythology, too.It seems that myths and legends live on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Which can best served as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A.Greek and Roman Mythology.B.Mythological Origins of English Words.
C.Historical Changes in Word Meanings.D.Mythology and Common Words.
【分析】首段通过一个Tantalus的例子说明有些英语单词取源于神话, 根绝结构判断, 得出第二和第三段皆为进一步举例说明, 尾段则得出主题句it seems that myths and legends live on in the English language。与首段互为呼应。故答案为B。
3、主题思想居于篇章中
有些篇章, 首段或前面的几个小段落都在阐述普遍的观念或现象, 而没有作者自己的观点。所以通过阅读文章首段和篇章结构之后, 并没有得出明晰的主题思想, 那么在首段之后的段落里必定有表示作者明确观点的转折、递进等词汇。
例:What is the nature of the scientific attitude, .....?
We all know that scie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eties in which we live.Many people believe, however, that our progress depends on two different aspects of science.The first of these is the application.
The second aspect is the application by all members of society of the special methods of thought and action that scientists use in their work.
What are these special methods of thinking and acting?First of all../Furthermore../Lastly...
These seem to be some of the ways in which a successful scientist or technologist thinks and acts.
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discuss?
A.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B.Progress in modem society.
C.Scientists'ways of thinking and acting.D.How to become a successful scientist.
【分析】通过阅读, 有观点的段落在第二段。第二段的首句为一种普遍的观念, 而第二句however之后的内容才是真正的观点, 即我们的进步取决于科学的两个方面。一为各种机器的应用, 二 (出现在第三段) 为人们所采取的科学家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紧接着的以下段落皆是描述科学家们的几大思想行为特征, 故本文重点介绍的是第三段的内容, 而最后一段也与第三段呼应, 故答案为C。
摘要:主旨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文章的主题思想、作品的基调以及文章大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它要求考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能较好地运用概括、判断、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的方法, 对文章进行高度的概括总结, 在专业四级阅读试题中属于偏难试题。本文将结合实例, 解析主旨题行之有效方法。
关键词:主旨题,中心思想,中心句
参考文献
[1]、邹申主编.全新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指南 (第二版)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年.
[2]、刘芹主编.写作与阅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年.
[3]、张广勇.英语专业四级阅读与对策[J].外语学研究, 2008 (6) .
8.《醉翁亭记》阅读题 篇八
阅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完成第1~4题。(12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云归而岩穴暝
(2)野芳发而幽香
(3)杂然而前陈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欲信大义于天下
B.而年又最高 而其主不能守
C.名之者谁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醒能述以文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欧阳修虽然被贬滁州,但仍然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南昆明市试题
阅读【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第1~5题。(12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选文略,见前文)
【乙】饶州路①大饥,米价翔踊②,总管王都中③以官仓之米定其价为三等,言于江浙行省,以为须粜④以下等价,民乃可得食。未报,辄于下等减价十之二,使民就籴。行省怒其专擅,都中日:“饶去杭几二千里,比⑤议定往还,非半月不可。人七日不食则死,安能忍死以待乎!”其民相与言日:“公为我辈减米价,公果得罪,我辈当鬻⑥妻子以代公偿。”行省方悟,都中乃得免。
(选自《续资治通鉴》,有改动)
[注]①路:元代行政区划单位。②翔踊:物价飞涨。③王都中:元代官员,曾做过两任行省参知政事。④粜:卖出粮食。⑤比:等到。 ⑥鬻(yǜ):卖。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杂然而前陈者() (2)宴酣之乐()
(3)射者中,弈者胜() (4)饶去杭几二千里()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行者休于树/苛政猛于虎也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
C.都中乃得免/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行省怒其专擅/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段【甲】中的句子。(2分)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4.请根据提示,找出选段【甲】中含有“乐”字的相应语句,填写在A处;在B、C处概括对应语句中“乐”的含义。(3分)
5.选段【甲】中欧阳修被贬官至滁州,爱民亲民;选段【乙】中王都中擅自降米价救灾,惹怒上司。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个选段中百姓对欧阳修、王都中的举动分别有什么反应,并说说这样写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西贵港市试题
阅读【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1~5题。(13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选文略,见前文)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云归而岩穴暝 男有分,女有归
B.醒能述以文者 蒙辞以军中多务
C.货恶其弃于地也 安陵君其许寡人
D.以为妙绝 往来而不绝者
2.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吾妻之美我者 B.故人不独亲其亲endprint
C.将军身被坚执锐
D.邑人奇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画线句子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乙】文画线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试题,突出了对考生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第1、2题分别考查考生对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情况。第3题翻译句子,考查了考生对判断句、倒装句,以及“翼然”“意”“乎”等词语的掌握情况。第4题考查了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开放性较强。
云南昆明市试题,突出了对考生文言文记诵积累情况的考查。第1、2题分别考查考生对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情况。第3题考查考生对关键词语及判断句、倒装句的掌握情况。第4题抓住关键词“乐”设题,考查了考生提取文章关键句和概括主旨的能力。第5题以比较阅读的形式,考查考生对文章大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领悟能力,设题角度新颖,难度适宜。关于侧面描写对人物的衬托作用,考生在《口技》《陈涉世家》等文章中学过;关于以民为本的思想,考生在《曹刿论战》等文章中学过。
广西贵港市试题,要求考生对两篇相关联的课内文言文进行比较阅读。第1、2题分别考查考生对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的掌握情况,涉及《醉翁亭记》《大道之行也》《孙权劝学》等8篇课内文言文,考查面广。第3题要求考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考查了考生对“是故…‘兴…‘作”“乐”等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意动用法的掌握情况。第4题设题新颖,第一问考查了考生对【甲】文文章主旨的把握及概括情况;【乙】文中滁人游乐图正印证了“大同”社会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第二问既考查了考生理解、想象、描绘画面的能力,又对考生的情感、杰度、价值观起到了良好的熏陶作用。
【赤壁阅读题】推荐阅读:
后赤壁赋阅读练习09-25
《赤壁赋》《核舟记》比较阅读答案08-26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阅读答案09-06
《火烧赤壁》阅读后的优秀读后心得07-06
后赤壁赋,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答案10-19
关于赤壁赋08-27
杜牧《赤壁》10-12
《赤壁赋》的说课稿06-26
赤壁赋复习提纲练习06-26
赤壁赋原文和翻译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