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知识体系(精选11篇)
1.管理会计知识体系 篇一
政府职能及其转变:政府职能的含义和作用
政府职能体系
政府职能转变
中国政府机构及其改革:政府机构概述
政府机构设置的原则
政府机构改革
现行各级人民政府的架构
国家公务员制度: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及其特色:公务员的概念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务员队伍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职位分类与录用考核奖惩制度:职位分类制度录用制度
考核制度
奖惩制度
职务升降、任免培训、交流、回避制度:职务升降制度
任免制度
培训制度
交流制度
回避制度
工资、保险、福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制度:工资、保险、福利制度
辞职、辞退、退休制度
申诉控告制度
行政领导:行政领导的内涵
行政领导的产生方式
行政领导的职能与素质
行政决策与执行、行政监督与协调:行政决策:现代科学决策的趋势与标志
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构成行政决策实施的模式
行政执行:行政执行及其层级、手段
行政执行的环节
行政监督: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体系
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体系
强化廉政勤政监督约束机制
行政协调:行政协调的作用
行政协调的类型及其机制
2.管理会计知识体系 篇二
关键词:体系管理,知识型档案管理体系,探究
传统的档案管理实现的价值, 其手段主要来源于资本的投入和劳动力的投入, 即靠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投入, 其结果是管理形式单一, 机制相对呆板, 导致档案库藏庞大, 重复档案较多, 利用率低下, 人、财、物浪费过大, 现有的档案管理模式难以较大地发挥档案信息开放性、资源共享性作用, 必然要进行改革创新, 那么档案部门在未来档案管理存在的价值主要应来源于知识, 这是在与知识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过程中, 由档案部门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自身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 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及手段的运用, 定会产生大量的高科技的文件档案, 会使档案载体多元化, 内容更加创新, 并且管理手段更加高层次。
一、建设知识型档案管理新体系的必要性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 档案作为信息社会众多信息源中最基础的部分, 对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日益显示出重要作用。档案不仅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依据、证明甚至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条件。
二、知识型档案管理创新体系的内容和构成特征
用发展的眼光看, 建立知识型档案管理创新体系的宗旨是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运用知识的力量, 实现档案工作持续、高效的发展。它的内容构成具备以下特征:
2.1组织体系多元化。这是由社会发展和时代的特征决定的。人类进入了“瞬息万变”的时代, 市场经济主体多元化。在多变的信息环境下, 档案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 必定要受到冲击和挑战。
2.2人才体系综合化。从档案管理人才体系现状来看, 存在“三多三少”现象, 即:档案专业人员多, 其它专业人员少;一般管理人员多, 深层次管理人才少;女性同志多, 男性同志少。
2.3管理体系现代化。现代电子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要求信息载体服务的形式是网络化的, 具有全球性特征。现在世界上许多档馆都已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 因特网上的档案馆网站与日俱增, 电子文件作为新的档案载体形态得到普遍关注和重视。人类记忆工程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泛, 现代科技使受损珍贵档案重现原貌。
2.4服务体系社会化。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们对档案的服务是全方位的, 体现出明显的社会性特征。它要求档案部门不断创新观念, 调整服务思路, 建立新型的优质服务体系。采用无偿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方法, 满足全社会各方面人员对档案的全方位利用需要。
三、建设知识型档案管理体系的灵魂—创新
3.1观念创新。作为领导者, 应当树立档案职能型、管理型、知识型、信息型的总体观念, 认识到档案管理的内在联系, 注重发挥档案的潜在生产力效能, 并对档案工作给予合理的人、财、物投入。档案工作者应当看到档案事业的发展趋势, 树立“管理型、信息型、服务型”观念, 注重自身职业修养, 培养高素质技能, 以增强驾驭档案事业的知识能力。
3.2制度创新。从内容上看, 它包含了新型档案管理环节的不断调整, 档案管理环境的不断优化, 管理措施的不断完善等。我国管理机制尚处于转型期, 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这就要求随着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档案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3.3管理创新。按照“面向世界, 放眼未来”的原则, 建立档案管理创新思维, 开展创新实践, 要求档案工作者对档案管理现状、特点做到心中有数, 以端正创新行为, 做到稳步前进。注意取人之才, 补己之短, 并注重管理手段的推陈出新、推动档案事业不断发展, 放眼世界, 注重参与国际档案信息交流, 以满足多方面利用需求。
3.4技术创新。这是衡量档案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技术创新就贯穿档案管理各个环节, 其核心是以高科技为先导。创热点是新型技术在档案中的应用。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 使档案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现代化。
四、要把知识型档案管理体系与ISO相结合
质量认证工作是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一系列工作标准, 其中, 质量保证体系ISO9000系列标准, 就是对企业的生产 (服务) 经营活动进行全面质量检查、认可的过程。目前, 有资料显示, 世界上有60多个国家把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作为自己的国标, 有30多个国家正在进行此项认证工作, 有越来越多的需方 (用户) 开始依据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向供方提出质量保证要求。
一套真实的、完整的档案资料不仅展示着企业的过去, 更预示着企业发展的未来。因此, 企业内实行ISO9000质量认证, 对企业内的档案管理工作也是一个促进。因为, 质量认证的工作要求是“该说的要说到, 说到的要做到, 说到、做到要有文字记录”, 它要求控制所有工作过程的质量, 确保产品 (服务) 满足规定的要求, 预防不合格产品、不满意服务的发生。
综上所述,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产品 (服务) 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 是产品 (服务) 更新换代的基石。搞好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产品 (服务) 质量保证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当前, 我国把推行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工作作为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工作来抓。因此, 我们必须借质量认证工作来进一步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及其基础业务建设, 发挥档案管理应有的作用, 使之不断地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杨瑛.用知识管理理论指导档案管理工作创新[J].机电兵船档案, 2006, (01) .
3.厦烟:自驱动的知识管理体系 篇三
为此,厦烟构建了自驱动模式的企业知识管理体系,着力打造知识型卷烟制造工厂。公司的自驱动模式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价值驱动、机制驱动、流程驱动和信息化驱动。为了更好地落实自驱动模式,公司总结了四步方针:定方向、建主体、立机制、搭平台。
一、定方向:明晰知识管理对战略的支撑,确定知识管理两条主线。
公司在2011年7月首次开展了知识管理的现状调研与分析,对知识存量分布及知识需求进行了初步摸底。提炼出知识管理与业务流程相结合、知识管理与人员培养相结合的两条核心思路。2012年5月,基于前期成果开展了知识管理体系构建调研及管理成熟度评估,提出了明确的知识管理战略及体系构建要求。
二、建主体:基于两条主线构建知识管理内容体系,提升业务知识应用与转化水平,推进员工更有效地学习与成长。
在体系设计过程中,厦烟率先在卷包车间、企业管理部、人力资源部、信息技术部四个部门开展试点,摸索出了知识与业务流程相结合的“181”知识梳理模板。其中“1”是业务流程操作节点隐性知识;“8”是可串接与操作流程的八大类显性知识合集,包括制度标准、SOP、模版工具、成果示例、法律法规、岗位说明、专业知识、经验总结;“1”是对应一批可咨询的专家。
2012年8月~10月,公司基于试点部门知识梳理成果面向全厂推广,梳理优化了80多条业务流程,盘点了对应80多条流程的2,000多条流程操作节点技巧、5,000多份显性知识文档,以及100多位各业务领域对应支持专家。
同时,公司还对照员工的学习与成长,结合原管理体系,设计了支持人员成长的“5+5”管理机制。通过纳入5种知识管理工具,设计5类知识地图,陪伴员工从入职到成为专家的全过程。通过“5+5”模式的应用,新员工入职半年即可基本掌握本职工作,优秀者一年即可脱颖而出,成为项目骨干,2~3年后可成为新员工的导师或细分领域的专家,反向传递知识,带领团队。
三、立机制:构建组织绩效文化的长效机制,促进企业价值和员工价值的实现。
2012年9月~10月,公司针对确定的知识管理战略及内容体系,开展了知识管理制度设计,包括组织管理办法、知识管理运行制度、考核与激励制度、知识管理操作手册等一系列知识管理制度。2013年3月~6月,针对系统建设情况,进行了知识管理制度的优化调整,为便于日常管理,将制度简化为组织、运行、考核三项并颁布实施。
四、搭平台:搭建便捷高效的知识管理技术平台,建立知识共享与获取的统一渠道。
厦烟知识管理系统成为全厂统一的知识共享应用平台,可实现多系统知识的统一检索,动态展现业务系统相关知识集,动态挖掘外网知识信息。厦烟知识门户、知识库、知识历程图、知识地图、专家黄页等模块,有效实现了各类显性及隐性知识的管理与应用。
随着信息孤岛的打破,厦烟内部知识传递效率显著提升,专利、论文呈现爆炸式增长,近三年增长率均保持在60%以上。科技进步成本逐年下降,提炼形成的知识成果如膨胀线、高速机等设备开发使用经验已成为全行业的标杆。内部员工满意度逐年显著提升,新员工培养效率及企业认同度大幅提高。
(案例全文请登录www.ebusinessreview.cn阅读)
4.项目管理领域九大知识体系 篇四
一。项目整体管理:
1.制定项目章程2.制定项目初步范围说明书3.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4.项目管理执行5.监控项目工作6.整体变更控制7.项目收尾
二。项目范围管理:
1.范围规划2.范围定义 3.制作分解结构 4.范围核实 5.范围控制
三。项目时间管理:
1.活动定义2.活动排序3.活动资源估算
4.活动持续时间估算5.制定进度表6.进度控制
四。项目费用管理:
1.费用估算2.费用预算3.费用控制
五。项目质量管理:
1.质量规划2.实施质量保证3.实施质量控制
六。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规划2.项目团队组建 3.项目团队建设 4.项目团队管理
七。项目沟通管理:
1.沟通规划2。信息发布3.绩效报告4.利害关系者管理
八。项目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计划2.风险识别3.定性风险分析
4.定量风险分析5.风险应对规划6.风险监控
九。项目采购管理:
1.采购规划 2.发包规划 3.询价 4.卖方选择 5.合同管理 6.合同收尾
美国PMI广东PMP考试中心
广州市亚加达外语专修学院
5.HSE管理体系基本知识 篇五
二、中国石化的HSE目标是:
追求最大限度的不发生事故、不损害人身健康、不破坏环境,创国际一泫的HSE业绩。
三、HSE的定义
健康(H)——“是指人身上没有疾病,心理上(精神上)保持完好的一种状态”。安全(S)——“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健康、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环境(E)——“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
HSE的含义:由于安全、环境与健康在现代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将H、S、E形成一个整体的管理体系。
四、实施HSE管理体系,是采用现代管理理念对中国石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管理原则的一次提升。
五、中国石化HSE管理体系的进展及仪化股份公司的要求:
截止去年底,中国石化已有56家企业建立并实施HSE管理体系,要求尚未建立HSE管理体系的23家企业,2004年必须加速建立,并尽快投入运行。仪化股份公司的要求是今年9月份通过认证公司的认证审核。
六、HSE管理体系的实施要求
1、突出各级职责;
2、严格考核;
3、强化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
4、注重HSE技能培训和行为训练。
七、SCL的含义:“S”是“安全”,“C”是“检查”;“L”是“表格”。“SCL”就是安全检查表。
八、JHA的含义:J”是“工作或作业”;“H”是“危害”;“A”是“分析”。“JHA”就是作业危害分析。
九、HSE管理体系是一个行业标准,也是一个强制性标准,一经发布必须建立并实施。
十、中国石化的HSE管理体系是2001年2月8日发布,3月1日实施,4月4日开的新闻发布会。
十一.根据你所在的岗位举例主要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
包装岗位的设备:可调托盘仓、前秤和升降机、穿箭机、侧打穿箭机、裹膜机、地秤。设施:消防设施、照明设施和安全疏散设施。
作业活动:包装运丝作业、丝饼套袋作业、长丝包装作业、领料开箱作业、停启捆箱机作业、停启裹膜机,长丝包装线工位启动、长丝包装线工位停止、长丝翻箱作业 十二什么是HSE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是一种事前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及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其发生,以便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有效管理方式。
一、中国石化的HSE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改善环境,保护健康;科学管理,持续发展。
二、中国石化的HSE目标是:
追求最大限度的不发生事故、不损害人身健康、不破坏环境,创国际一泫的HSE业绩。
三、HSE的定义
健康(H)——“是指人身上没有疾病,心理上(精神上)保持完好的一种状态”。安全(S)——“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健康、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环境(E)——“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
HSE的含义:由于安全、环境与健康在现代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将H、S、E形成一个整体的管理体系。
四、实施HSE管理体系,是采用现代管理理念对中国石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管理原则的一次提升。
五、中国石化HSE管理体系的进展及仪化股份公司的要求:
截止去年底,中国石化已有56家企业建立并实施HSE管理体系,要求尚未建立HSE管理体系的23家企业,2004年必须加速建立,并尽快投入运行。仪化股份公司的要求是今年9月份通过认证公司的认证审核。
六、HSE管理体系的实施要求
1、突出各级职责;
2、严格考核;
3、强化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
4、注重HSE技能培训和行为训练。
七、SCL的含义:“S”是“安全”,“C”是“检查”;“L”是“表格”。“SCL”就是安全检查表。
八、JHA的含义:J”是“工作或作业”;“H”是“危害”;“A”是“分析”。“JHA”就是作业危害分析。
九、HSE管理体系是一个行业标准,也是一个强制性标准,一经发布必须建立并实施。
十、中国石化的HSE管理体系是2001年2月8日发布,3月1日实施,4月4日开的新闻发布会。
十一.根据你所在的岗位举例主要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
织袜岗位的设备:织袜机。设施:消防设施、照明设施和安全疏散设施。作业活动:停启染色织袜机作业、织袜作业。
十二什么是HSE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是一种事前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及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其发生,以便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有效管理方式。
一、中国石化的HSE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改善环境,保护健康;科学管理,持续发展。
二、中国石化的HSE目标是:
追求最大限度的不发生事故、不损害人身健康、不破坏环境,创国际一泫的HSE业绩。
三、HSE的定义
健康(H)——“是指人身上没有疾病,心理上(精神上)保持完好的一种状态”。安全(S)——“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健康、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环境(E)——“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
HSE的含义:由于安全、环境与健康在现代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将H、S、E形成一个整体的管理体系。
四、实施HSE管理体系,是采用现代管理理念对中国石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管理原则的一次提升。
五、中国石化HSE管理体系的进展及仪化股份公司的要求:
截止去年底,中国石化已有56家企业建立并实施HSE管理体系,要求尚未建立HSE管理体系的23家企业,2004年必须加速建立,并尽快投入运行。仪化股份公司的要求是今年9月份通过认证公司的认证审核。
六、HSE管理体系的实施要求
1、突出各级职责;
2、严格考核;
3、强化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
4、注重HSE技能培训和行为训练。
七、SCL的含义:“S”是“安全”,“C”是“检查”;“L”是“表格”。“SCL”就是安全检查表。
八、JHA的含义:J”是“工作或作业”;“H”是“危害”;“A”是“分析”。“JHA”就是作业危害分析。
九、HSE管理体系是一个行业标准,也是一个强制性标准,一经发布必须建立并实施。
十、中国石化的HSE管理体系是2001年2月8日发布,3月1日实施,4月4日开的新闻发布会。
十一.根据你所在的岗位举例主要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
叉车岗位的设备:电瓶叉车、内燃叉车。设施:消防设施、照明设施和厂房设施。活动叉车装车、叉车装托盘、叉车充电、叉车加油
十二什么是HSE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是一种事前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及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其发生,以便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有效管理方式。
一、中国石化的HSE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改善环境,保护健康;科学管理,持续发展。
二、中国石化的HSE目标是:
追求最大限度的不发生事故、不损害人身健康、不破坏环境,创国际一泫的HSE业绩。
三、HSE的定义
健康(H)——“是指人身上没有疾病,心理上(精神上)保持完好的一种状态”。安全(S)——“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健康、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环境(E)——“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
HSE的含义:由于安全、环境与健康在现代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将H、S、E形成一个整体的管理体系。
四、实施HSE管理体系,是采用现代管理理念对中国石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管理原则的一次提升。
五、中国石化HSE管理体系的进展及仪化股份公司的要求:
截止去年底,中国石化已有56家企业建立并实施HSE管理体系,要求尚未建立HSE管理体系的23家企业,2004年必须加速建立,并尽快投入运行。仪化股份公司的要求是今年9月份通过认证公司的认证审核。
六、HSE管理体系的实施要求
1、突出各级职责;
2、严格考核;
3、强化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
4、注重HSE技能培训和行为训练。
七、SCL的含义:“S”是“安全”,“C”是“检查”;“L”是“表格”。“SCL”就是安全检查表。
八、JHA的含义:J”是“工作或作业”;“H”是“危害”;“A”是“分析”。“JHA”就是作业危害分析。
九、HSE管理体系是一个行业标准,也是一个强制性标准,一经发布必须建立并实施。
十、中国石化的HSE管理体系是2001年2月8日发布,3月1日实施,4月4日开的新闻发布会。
十一.根据你所在的岗位举例主要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
包装岗位的设备:可调托盘仓、前秤和升降机、穿箭机、侧打穿箭机、裹膜机、地秤。设施:消防设施、照明设施和安全疏散设施。
6.9000质量管理体系知识竞赛2 篇六
(二)(标准条文部分)
判断题:(打√或 ×)
1.ISO9001标准规定了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而不是产品要求,因此适用于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各种性质的组织。()
2.PDCA模式的含义为:P—计划、D—做、C—检查、A—改进。()
3.ISO9001与ISO9004为一对协调一致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该两项标准可一起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4.ISO9001标准与ISO14001标准结构相似,两类标准有很强的相容性。()
5.ISO9001标准中的“产品”这一术语,既表示期望得到的产品,又表示非期望得到的“副产品”。()
6.由于组织和组织所提供产品的性质,对标准中的某些要求不适用时,可予以剪裁。剪裁仅限于标准的第7—8章中的要求。()
7.任何推行ISO9001标准的组织,都应按照该标准的要求建立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予以持续改进。()
8.ISO9001标准仅明示要求六种程序要形成文件,也就是说任何组织在推行该标准时所建立的程序文件只需六个。()
9.组织应对产品要求进行评审,评审应在向顾客做出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后进行。()
1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在发布前均应得到批准,这样才能保证发布的文件是适宜的。()
11.产品标识的目的只是为了达到可追溯性的要求。()
12.顾客提供的产品应由顾客负责验证。()
13.所有经检验的产品都必需标识其检验状态。()
14.返工后的产品不一定是合格品,而返修后的产品一定是合格品。()
15.最高管理者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16.纠正即为纠正措施。()
17.组织应对人力资源进行适当的控制,以确保从事与质量有关的人员是有能力的。()
18.质量记录应予以妥善保存,以提供符合标准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19.组织应通过使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促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持续改进。()
选择题(题都有一个以上的答案)
1、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方针。
a)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
b)包括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c)提供制订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d)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
e)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
f)分解到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各层次上;
g)是可测量的。
2、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
a)内外审核结果。
b)顾客反馈。
c)过程业绩和产品符合性。
d)预防和纠正措施状况。
e)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
g)对改进的建议。
3、与质量有关的文件是
a)生产设备操作指导书
b)产品的检验规程。
c)产品的工艺图纸。
d)财务预算。
e)企业经营方针。
f)质量手册。
4、当发现测量设备失准时,应采取如下动作
a)评价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b)将失准的测量设备交计量人员校准。
c)追溯以往所测量的产品,换用准确的测量设备对该产品重新验证。
d)保存校准和验证的结果。
e)向顾客报告。
5、导入新设备时,组织通常要采用适当的预防措施,以使旧设备中的某些不良状况在未来的新设备中不会发生。预防措施的流程应包括。
a)对旧设备进行改造。
b)确定旧设备中的不合格及其产生原因。
c)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需求。
d)与供应商讨论,确定并实施所需的措施。
e)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
f)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课堂提问
1.标准条文中必须写程序文件的有几个?分别是哪些?
2.本公司包含哪些基础设施,试分别举一例?
3.在确定产品要求时,组织应考虑哪四个方面?
4.本公司的不合格品通常采用那几种处置方式?试举例说明。
7.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及其保障 篇七
在现今市场形势下, 管理体系成为了企业未来生存以及发展的重要保障。其不仅是现今企业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且将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模式。就我国目前的产权管理体系来说, 其依然存在着较多的缺陷, 需要通过科学应对措施的应用为体系的健康运行提供保障。
二、知识产权体系存在的问题
1.知识产权重视度不够
对于我国很多企业来说, 其仅仅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概念具有一定的了解, 却并没有对该项工作在管理部门进行单独的设立。在我国企业中, 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一般都交由企业现有的部门进行兼任, 如项目部以及法律部门等。而对于这部分工作来说, 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较大的本职工作量, 很难从紧张的工作当中抽出精力以及时间做好知识产权管理相关的工作。此外, 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对企业知识产权这项工作给予充分重视, 不仅没有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且缺少对知识产权管理的维护经验。在这种情况下, 其在实际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维护时则存在着缺少专业性以及高效性的特点, 当面对知识产权纠纷时并不能通过知识产权法的应用实现企业利益的维护。
2.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我国很多企业中, 并没有对专门的产权管理部门进行建立, 经常是以兼职的方式对该项工作进行负责, 并因此在实际管理工作开展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第一, 技术部门对知识产权管理的兼任。对于这种企业来说, 其更加重视对于产权的维护以及申请, 这是因为对于研发以及技术人员来说, 其在工作中实现的技术改进以及知识创新往往直接同其知识产权具有联系, 虽然其在该项工作上具有较高的意识, 但却因不熟悉知识产权流程, 则因此经常出现不申报只申请的情况, 并因为没有完成整个申报过程而错失良机。第二, 由于法律部门兼任该项工作。对于这部分人员来说, 其虽然能够熟悉法律以及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 但却因技术层面专业性的缺失而不能够充分把握不同部门技术的创造性以及新颖性, 并因此经常出现申报无效、申报重复或者难度系数不满足要求的情况。
3.产权保密制度不完善
在市场化时代中, 各行业都具有较为严峻的竞争形势, 且高素质员工具有了更高的选择权, 企业对于人才也具有更高的渴望度。员工同企业间存在着双向选择关系, 并因此具有较大的流动性。而对于部分企业来说, 其由于没有形成产权的保密意识, 则因没有做好员工保密意识培养以及保密培训使产权出现流失以及泄露问题。
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保障措施
1.明确产权管理机构
要想做好企业的技术保护工作, 知识产权制度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对此, 需要做好知识产权机构的建立工作, 由企业高层负责, 直接对该机构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度, 可以说是现今情况下的正确选择。对于企业来说, 需要在对自身实际情况以及发展规模进行充分联系的基础上做好技术组、法务组等部门的建立, 通过不同小组的建立, 为其安排不同的工作范围及职责, 并从企业中抽调精干力量对不同部门间的工作进行负责, 以此充分发挥不同部门的力量。同时, 需要做好其地位的设置与保障, 通过地位以及制度的落实做好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地位的确立, 才能够对整个企业知识产权体系的建立以及发展实现有效的推动。
2.加强文化人才培养
文化以及人才可以说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首先, 企业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对企业进行发展以及维护。对此, 需要聘请专业人士向管理人员讲授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其次, 要加强技术人员以及企业员工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通过培训以及宣讲方式的应用做好工作人员知识产权理念的树立, 使其在脑海中形成对知识产权的深刻认识。最后, 要做好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在新的市场形势下, 企业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自身技术、法律知识以及知识产权, 还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产权维护、申请经验, 且能够具有较好的引领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能力。根据上述要求, 则需要企业能够有意识地对具有优秀技术的员工进行挑选, 通过对其进行全面的培训, 使其在不同岗位都具有较好的提升与发挥, 在综合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使其成为具有高素质、丰富能力的人才。
3.加强保密制度维护
在企业同普通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 需要做好员工保密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的明确, 即从合同的角度提升员工的保密意识。对于技术类人员, 企业则需要同其签订更为严格的违约惩罚机制以及保密协议, 在对技术人员服务年限做出保证的同时, 对这部分技术人员离职后的脱密期限进行约定。为了进一步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 可以通过入股等方式使其形成更高的企业忠诚度, 更好地在工作中发挥作用。
4.优化奖惩机制
对企业而言, 其不仅要在劳动法、知识产权法的相关规范下履行对支付报酬以及职务发明等义务, 也需要将知识产权奖惩机制以及产权管理制度积极地纳入企业的章程当中, 即通过法律以外的协议方式对在知识产权维护、创造中做出的贡献进行奖励。另外, 需要加大惩罚力度, 使其能够对该项工作引起充分的重视, 即从经济利益角度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更为主动、积极地对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发展与维护。
四、结束语
在现今市场形势下, 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我们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及其保障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在实际工作开展中能够把握重点, 做好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保障。
参考文献
[1]菲利普·格利菲斯, 熊萍.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J].科技与法律, 2011 (2) :37-43.
[2]杨曦, 门高利.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0 (3) :44-46.
8.管理会计知识体系 篇八
关键词:知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应用
一、知识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一)是保持知识型员工稳定性的必然要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型员工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知识型员工的知识资源优势的发挥无论对于企业单位或是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而言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也往往是推动企事业单位发展的核心力量。然而知识型员工普遍对自身的发展较为重视,并且有着较高的人生价值追求,一旦所处单位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很容易出现跳槽现象,具有着不稳定的特点。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加强知识管理的应用,通过满足员工知识扩充与提升的需求,并为其提供更加广阔的自我提升与发展空间,能够更好的增强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稳定性,从而更好的促进知识型员工与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发展。
(二)是人力资源管理满足员工需求的必要条件
以往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员工的激励模式往往是采取单纯的物质激励或结合职位晋升等方式的激励,而新时期的知识型员工往往有着较高的修养和明确的价值观追求,一般的物质奖励难以对他们起到长期有效的激励作用,同时知识型员工在需求层次上也不断提高,对于自我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加重视,因此必须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融入知识管理的措施,为员工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以满足员工更高层次的需求。
(三)是增强知识资源共享性的有效途径
知识资源对于单个人而言往往是有限的,而如能够加强知识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其所能形成力量将会十分巨大,而由于当代年轻人合作观念与意识普遍不高,对于知识的共享更是缺乏效率,这也就导致了大部分知识资源仅在人的头脑中“储存”,应用效率十分有限,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加入知识管理,能够更好的促进员工个体之间的交流,并逐渐形成知识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使参与共享的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新的收获,并有效的促进知识的利用效率。
二、知识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主要应用途径
(一)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知识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应用,首先要体现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通过多种方法对员工的知识资源进行调查、了解以及整合分析,从而了解现有知识资源的结构以及与现有各项工作的实际需求的适应性,从而更准确的制定未来人力资源规划的方案,指导未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以利于自身知识资源的优化配置,一方面实现对员工知识资源的获取与整合利用,另一方面也通过管理策略的调整,有针对性的对员工知识结构的欠缺部分进行补充,实现员工的知识提升,并更好的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提高人力资源规划的科学性。
(二)立足知识管理,完善招聘环节
招聘环节是人才引入的关键环节,通过招聘环节引进的优秀人才的同时,也将以人才为载体的新知识吸收到企业或事业单位当中,提升企事业单位自身的知识软实力,但相对的如招聘环节把握不好,聘用员工在知识与能力方面都不能满足工作需求,也会导致自身资源的浪费。因此,知识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应用还应以知识管理作为出发点,对招聘环节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可以将所招聘人才按照条件划分为知识型和经验型两大类,前者以应届大学生为主,接受过高等教育,理论知识储备方面具有优势,并且思维活跃,富有激情,知识创新能力往往较强,但存在着实践经验欠缺的不足,需要花费较多资源及精力进行培养。经验型人才一般以因各种原因脱离原工作单位,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为主,他们的工作经验是最为宝贵的隐形知识财富,可以更快创造价值,但容易形成思维定势,知识创新能力相对缺乏。在进行招聘的过程中,应针对两种人才的优缺点,及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通过招聘渠道弥补自身知识整体结构中的短板,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结合知识管理优化培训机制
培训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同时培训也是提高员工工作能力与效率的重要途径,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还要结合知识管理的视角,以知识的全面提升,以及知识价值的充分发挥作为目标,优化培训机制。一方面,通过科学的培训有效的弥补员工知识结构中的不足,丰富员工的知识储备,提高员工个人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另一方面通过与员工的交流与沟通,以及员工互助学习培训机制的运用,整合员工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将这些隐性知识作为培训的内容,提高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全面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的知识、经验、技术的水平。
(四)融入知识管理理念,完善激励制度
工作经验及技巧这类隐性知识可以说是员工个人的宝贵财富,一些员工担心知识共享会威胁自身的待遇与地位,往往不愿进行隐性知识的共享。要改变这一情况,就需要将知识管理的理念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制度建设当中,将知识贡献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并与员工的待遇与自身利益挂钩,给与物质及荣誉等方面的奖励,以激励员工更加积极的进行隐性知识的共享,并鼓励员工进行知识创新,通过知识创新、共享、激励、在创新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员工个体及整个队伍的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并提高激励制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9.管理会计知识体系 篇九
(质量管理体系知识)
1.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
系。
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有:
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是组织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是组织质量信誉的“保证书”;
有利于增进国际贸易,消除技术壁垒; 有利于组织的质量改进,持续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持续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3.9000族标准的核心标准有: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ISO19011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4.最高管理者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有:
制定并保持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增强员工的意识、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在整个组织内促进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确保整个组织关注顾客要求。确保实现适宜的过程以满足顾客和其它相关方要求并实现质量目标。确保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这些质量目标。确保获得必要资源。定期评审质量管理体系。决定有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措施。
决定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措施。
5.产品是过程的结果。
6.质量管理的八项基本原则是: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领导作用 全员参与 过程方法 管理的系统方法 持续改进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7.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8.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
9.PDCA循环是:
P-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D-实施:实施过程。
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
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
10.纠正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措施是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 1
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纠正和纠正措施是有区别的。
11.预防措施是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12.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再发生,而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
13.应用统计技术的目的的了解变异,观察变异,理解变异的性质、程度和原因,促进持续改进。
14.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
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15.文件是信息及其承载媒体。(注: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
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
16.标准的对象是重复性概念和重复性事物。标准的载体是文件。
17.标准根据适用范围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18.标准根据法律的约束性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19.标准根据标准的性质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20.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文件分为:
向组织内部或外部提供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一致信息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质量手册; 表述质量管理体系如何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质量计划; 阐述要求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规范; 阐明推荐的方法或建议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指南; 提供如何一致地完成活动和过程的信息的文件,这类文件包括形成文件的程序、作业指导书和图样; 为完成的活动或达到的结果提供客观证据的文件,这类文件称为记录。
21.文件能够沟通意图、统一行动,其使用有助于:满足顾客要求和质量改进;提供适宜的培训;
重复性和可追溯性;提供客观证据;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适宜性。文件的形成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应是一项增值的活动。
22.标准是文件的一种类型,文件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标准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和概念,其制定、发布有其特定的程序要求。文件的对象范围广泛,包括一次性和阶段性的规定、记录等信息,我们通常意义上称为文件的范围主要指经过审批后发放的,以纸质和电子媒体为载体的规定等。
23.记录是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24.企业标准化是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问题制定共
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25.企业标准化的显著好处是:企业为实现确定的目标,将其生产(服务)、经营、管理全过程需要
实施的标准,运用系统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将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标准化要素加以识别,制定标准,建立标准体系并进行系统管理.有利于发挥标准化的系统效应,有助于企业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26.国际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所制定的标准,以及ISO所出版的国际标准题目关键词索引(KWIC Index)中收录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等。
27.国家标准是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组织制定的标准。国
家标准的代号:G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推荐性标准。
28.行业标准是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技术要求,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
门组织制定的标准。
29.地方标准是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由省、自治区、直辖区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标准。
30.企业标准是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而需要在企业内统一的技
术要求和管理事项,由企业制定并经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的标准。
31.技术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32.管理标准是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33.工作标准是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34.标准化的原则是简化、统一、协调、优化。
35.企业标准化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
36.公司标准体系是公司其他各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环
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建立公司标准体系,应根据公司的特点充分满足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并促进公司形成一套完整、协调配合、自我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37.公司的质量方针是:精工细作,满足顾客期望;科技创新,代表中式卷烟。
38.公司的质量目标是:
顾客满意度评价≥83分; 卷烟质量一、二级站抽检合格率100%; 市场抽检不合格牌次为零; 市场质量投诉处理率100%; 重大及以上产品质量事故为零。
39.持续改进是指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40.公司持续改进的主要方式有:制定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体现持续改进;进行内
部管理体系审核、数据分析和管理评审;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开展技术改进、合理化建议和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等等。
41.人员能力需求包括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
42.监视和测量的方式主要包括顾客满意监测、内部审核、过程监视和测量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43.外包过程仅指为了质量管理体系的需要,由组织选择并由外部方实施的过程。
44.组织应确保对所外包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性的过程实施控制。
45.对外包过程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规定。
46.ISO是指国际标准组织。
47.审核的定义是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
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4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的“最高管理者”是指管理层中的一人或多人。
49.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通常称之为特殊过程。
50.特殊过程具有以下特征:
10.管理会计知识体系 篇十
1.什么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2.ISO成立于(1947年),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3.2000版ISO9000族国际标准的核心标准共有四个(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SO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ISO19011:2000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4.名词解释: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合格(符合):满足要求
不合格(不符合):未满足要求
5.ISO的精神:说、写、做三者一致。
6.ISO的基本要求:持续改进。
7.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以客户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共方关系;管理的系统方法
8.目前公司的质量目标:交货及时率: 96%;包装前电性能抽检不合格品率≤100PPM;客户满意度>96%
ESD防护基础知识试题
1.什么是ESD?(静电泄放)
2.什么是ESDS?(静电敏感器件)
3.什么是MSD?(潮敏器件)
4.静电产生的方式:A、接触带电 B、摩擦带电 C、剥离带电D、感应带电
5.静电破坏原理:大量静电荷积蓄后,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瞬间放电,其放电电流高达几安培以上,相对于正常工作电流只有nA、μA或mA级的电子部品就会很容易被损坏。
6.静电破坏的必要条件:① 有高电压的静电荷积蓄;② 有放电电流通过电子部品
7.静电防护的目的:① 防止电子元件被静电击穿后丧失或部分机能丧失。② 防止因静电的存在而使灰尘吸附在关联产品上导致污染。
8.静电防护原则:A、不产生静电B、不带入静电C、消除静电
11.管理会计知识体系 篇十一
关键词:知识管理 会计师事务所 绩效评价模糊评价
所谓绩效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运筹学原理和特定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项目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
一、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意义
对知识管理的绩效评价有助于改进知识管理实践,使管理者了解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了解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所在,为企业改进其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总体上看,知识管理的财务绩效评价可以促进企业向知识型、学习型的机构发展,优化机构文化,提高机构整体凝聚力,有针对性地吸收和补充机构整体以及各个部门、各个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资源;能够帮助企业有基础、有组织地进行知识创新,形成完善、有序且不断提升的机构知识资源,提高机构的整体竞争力和无形资产价值,推动机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降低由于人员流动和知识老化、弱化所引致的经营风险。在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中,财务绩效评价尤为重要,效率、效能评价抽象、主观,不利于管理决策,而财务绩效评价直接、客观,有说服力,更容易得到管理当局的支持。它可以以最直观的方式显示知识管理投资回报水平、投资结构的合理性、投资外部效应等“硬信息”。因此,对知识管理的财务绩效进行准确的评价,对于实现企业知识管理及其发展变化的有效监控,找出影响绩效提高的因素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知识管理财务绩效评价方法
关于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文献不多,国内处于起步阶段,国外也没有一致认可的范式。代表性的研究方法有托宾Q法、无形资产计算值(CIV)、管理决策的报酬(ROM)、平衡计分卡、欧洲品质管理模式(EFQM)、领航者和Sveiby衡量模式等。这些方法多为静态评价模式,定性分析多于定量分析,主观分析(主要是打分)多于客观分别,解释功能有余,预测功能不足。结论多为企业快速反映能力、学习型组织、无形资(知)产的积累、作业流程的优化、自主复制能力的形成等效果的描述,很少从财务绩效角度去分析、衡量知识管理实施的效果。一、绩效评价指标要素构成
(一)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
21世纪的企业管理,已经进入知识管理的时代。知识管理是会计师事务所长期的经营战略,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的好处是:创造会计师事务所新的竞争力,增加其利润,降低其成本,提高其效率,建设其新的企业文化。会计师事务所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从外部来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从内部来看,由于审计业务和管理成本的上升,收益率在下降。业内人士都有同感:审计业务越来越不好做了。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知识管理绩效好坏的基础因素就是其对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具体表现在知识管理总裁(CKO)职位与知识管理部门的设立状况、知识管理战略和预算的制定情况、员工培训率及相关费用三个方面。
(二)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本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员工的智力劳动,人是知识的载体,智力劳动的特征是高知识积累性劳动和高度专门化的劳动,这两者决定了高创造性。从智力劳动力的内涵特质看,构成智力劳动内涵的知识与技能,作为生产要素在审计业务过程中发挥作用,与一般生产要素有极大的差别,它们的使用价值参与下一次的审计业务并“复制”价值。这样知识在被替代之前,其价值就永恒复制,从而无休止凝结在审计业务之中。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知识管理战略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本,具体表现在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知识更新力度和员工学习氛围四个方面。
(三)知识管理的结构资本
结构资本是使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得以实施的那些技术、工作方式和程序,主要包括治理结构、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三个方面。组织结构是组织的骨架和粘合剂,它还为会计师事务所员工工作和彼此交流提供了一个大环境。没有坚固的组织结构,会计师事务所就不能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员工也会灰心丧气,漫无目标。组织结构资产不能被当做法规,必须被调整得能适应市场和工作的需要,不能定期审查组织结构资产价值和效能的会计师事务所将会失去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优势。
(四)知识管理的知识系统
ThmasH.Davenport指出,企业像管理有形资产一样来对知识资产进行管理:获取资产并将其“存放”在能够被容易获取的地方。对有形资产而言,存放地点是“仓库”,相应地存放知识资产需要有“知识库”,即一个知识系统。知识系统是一个对知识进行创造、捕获、整理、共享、交流、继而创造新知识的完整的管理系统。会计师事务所的知识系统是一个不断发掘新知识,获得新知识的循环、提升的螺旋过程。其知识系统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留住人才和知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管理、从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信息的规范化、知识资源的存量、知识交流状况、知识显性转化的情况和知识资源的利用率七个方面。
三、评价指标体系
总结国内外已有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知识管理的特殊性,如其显性知识包括:政策法规、行业性文章如违规案例分析等;项目底稿与沟通轨迹,如项目底稿的电子版、项目进行过程中的上下级、业务人员与客户之间的沟通轨迹记录等等。其隐性知识包括:对法律法规、政策条例的个人理解与总结,对具体实例特别是违规实例的分析总结,对重点、难点、漏点的个人把握,个人对客户业务的理解、对客户管理流程的了解,其他个人技能技巧性知识,如计算机应用技巧等等。本文根据一致性、完整性、可控性、平衡性和实用性的原则,从会计师事务所对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人力资本、结构资本、知识系统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建立了适合会计师事务所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四、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一)确定因素集合
结合前面建立的会计师事务所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因素集合U={U1,U2,U3,U4}={重视程度,人力资本,结构资本,知识系统};U1={U11,U12,U13}={CKO职位与知识管理部门的设立,知识管理战略和预算的制定,员工培训率及相关费用};U2={U21,U22,U23,U24}={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知识更新力度,员工学习氛围};U3={U31,U32,U33}={治理结构,企业文化,企业制度}
;U4={U41,U42,U43,U44,U45,U46,U47}={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管理,信息的获取,信息的规范化,知识资源的存量,知识的交流状况,知识显性转化的情况,知识资源的利用率}。
(二)确定评价水平集合
设评价水平集合V={V1,V2,V3,V4}={优,良,中,差}。
(三)确定同级因素的权重集合
【管理会计知识体系】推荐阅读:
报告体系管理会计论文07-17
医院管理会计体系的研究论文08-22
hse管理体系知识问答08-28
班组建设管理体系基础知识09-03
会计信息共享体系论文09-18
财务会计规范体系09-25
会计学科体系与发展11-19
当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09-28
郑州电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