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经济学心得体会(共8篇)
1.卫生经济学心得体会 篇一
浅析经济学视域下卫生经济的政策导向
从经济理论角度分析卫生产品的特征,研究卫生经济运行规律,对于诠释市场机制在卫生领域的适应性和局限性,重新认识政府和市场在卫生领域的作用,科学制定卫生经济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1公共产品与公共卫生
所谓非竞争性(Non-rivalry),即增加一个消费者,其公共产品的供给边际成本为零或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所谓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即一种物品一旦被提供,没有一个人可以被排除在该物品的消费过程之外,或者不能通过收费和其他机制将其排除在外。在卫生服务领域中存在着大量的公共产品。例如,利用电视开办健康教育节目,这个节目一旦开播,收视区内的全部居民都可以收看并从中受益,而且未付费者收看节目也不影响付费者收看节目;又如,为控制血吸虫病而采取的疫区灭螺措施,这种服务一旦提供,疫区内的居民都降低了血吸虫病的感染几率,而且付费者享受到安全的生活和劳动环境,未付费者也同样可以享受。因此,公共卫生服务如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健康教育、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都属于公共产品范畴。对于这些公共产品,由于未付费者和付费者同样可以消费并获益,所有人都会试图“免费搭车”。既然无论付费与否都可以收看电视健康教育节目,可以避免接触钉螺而减少血吸虫病的感染,那么作为消费者谁还愿意出钱购买这些服务呢?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者提供这类产品将难以获得理想的收益,因为“生产这些物品的收益非常分散,单个企业或消费者不会有经济动力去提供这些服务并试图从中获利”,所以私人不会生产这类公共产品。结果在市场机制下,公共卫生服务会处于极端萎缩状态或根本不会存在。由于公共产品消费人数的增加一般不导致成本的增加,而且一经提供会有众多的人享受,所以从社会角度考虑,公共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率;然而,在市场机制下这种具有高经济效率和高公益性的公共产品是没有人愿意提供的。所以在卫生领域中利用市场机制所带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卫生服务缺乏提供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机制在卫生领域中不能实现卫生资源的有效配置。
2准公共产品与基本医疗
准公共产品介于私人物品与公共产品之间。私人物品的特点是竞争性与排他性,“除了直接消费者之外,该物品的生产和消费不对任何其他人产生正的或负的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它的一个生产单位,仅对应着一个消费单位,即仅供一个人消费。”由于私人物品的消费可以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因此普通商品的买卖双方可以通过谈判形成双方满意的价格,这就为市场交易提供了可能。基本医疗服务虽然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物品特征,但如果把它看作个人消费品则是错误的。因为基本医疗具有不同于普通商品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存在供方需求诱导,进而会导致市场失灵。医疗服务具有天生的非同质性和供方信息垄断性,医生对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手段的有效性、医疗服务的适度性更为了解;相比之下,患者及其家属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和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治疗上一般持服从态度。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供方必然追求利益最大化,兼具服务建议者和提供者双重身份的医生可以方便地实现诱发需求的目标。因此,用市场化的方式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必然存在着严重的市场失灵。二是基本医疗被社会公认为人人都应该得到的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人力资本包含健康资本和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健康状况的改善依赖于医疗卫生状况。如果一个国家具有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必然会在整体上提高人力资本的健康状况;反之,不完善的卫生服务体系则会使居民得不到必要的健康保护,从而损害国家的整体健康状况,最终妨碍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政府应优先保障所有居民的基本健康权利,当居民缺乏基本医疗服务的支付能力时,政府就应给予资助。因此,基本医疗服务属于准公共产品范畴。
3外部性与卫生服务的正外部效应
具有正外部效应的产品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例如,在一个社区范围内一部分人接种了麻疹疫苗,接种者患麻疹的可能性大大减少,同时社区内非接种者受到传染的机会也会减小,结果接种者受益,未接种者也受益。正外部效应的另一个典型例子是传染病的治疗服务,如果一个人罹患疟疾并就医治疗,那么除了他本人康复外,周围的人由于减少了被传染的可能性也将从中受益。具有外部效应的(准)公共产品的经济学特点是:直接消费者对消费效益的估计要比其社会效益小得多。这说明在市场机制下,由于个别消费者对消费效益的估计之和小于总的实际效益,消费者对(准)公共产品的需求量小于社会最佳需求量,从而社会对(准)公共产品的需求不足,供给也不足[3]。因此,对于(准)公共产品单靠市场机制不但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反而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2.卫生经济学心得体会 篇二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境外输入传染病,国境卫生检疫,经济学评价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在国际间快速传播,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各国人员的频繁流动,这场源于境外的疫情也影响到了我国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切断甲型H1N1流感这种典型的境外输入性传染病由国外疫源地向国内的传播过程中,国境卫生检疫有效地延缓了其在国内的传播速度,保护了我国公民的健康安全和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拟采用2009年的数据,从全社会的角度来对国境卫生检疫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成效进行初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评价框架
卫生经济学评价的基本思想是对某种干预活动过程(如加强国境卫生检疫)的干预成本和干预效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特定的投入是否具有经济价值。任何一个经济学评估的基本任务都包括识别、测量、估价和比较干预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效果和成本[1]。
本研究中,口岸检验检疫部门本来就承担常规防控境外传染病的作用,但由于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各级政府特别追加了专项资源的投入用于重点防控甲型H1N1流感。本研究重点在于评价甲型H1N1流感防控追加投入的增量成本效益。评价的基本框架见图1。
1.2 成本识别和数据来源
为加强国境卫生检疫工作以应对甲型H1N1流行,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对国境卫生检疫部门追加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物资、设备和人员等资源。这些追加的资源投入或消耗就构成了加强国境卫生检疫防控甲型H1N1流感这项干预活动的增量直接成本。
此外,在加强国境卫生检疫过程中,对发热人群进行了必要的隔离、观察、检测等措施,这些人群及其家庭因之而损失了大量的工作时间,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经济上的损失,这也是加强国境卫生检疫防控甲型H1N1流感成本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成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口岸检验检疫部门上报质检总局的汇总数据,间接成本数据则根据甲型H1N1检出人数和卫生部门8个样本城市的调研数据进行测算。
1.3 效果识别和数据来源
卫生经济学评价的效果一般是指相关干预活动带来的有益的结果。具体到加强国境卫生检疫防控甲型H1N1流感这项活动中,其效果主要有在以下几类:
(1)通过口岸筛查可疑病例并确诊部分真阳性病例,阻断了这部分境外流入甲型H1N1病人的再传播,避免了更多的人受传染和死亡,从而节约了大量的甲型H1N1病例直接诊疗费用、治疗相关费用、误工费用,以及因甲型H1N1死亡者损失的劳动力。采用口岸检疫部门检出的甲型H1N1病例数可计算出避免的费用。
(2)通过阻断境外甲型H1N1病例在国内的再传播,减少了因发热、疑似甲型H1N1而需要隔离、筛检人群的规模,相应地节约了大量隔离和筛检费用,同时,也减少了因误工而导致的生产力损失。生产力损失采用人力资本法进行计算。
(3)延缓疫情输入并延迟流行发病高峰出现时间。一方面为国内建立健全检测手段、监测哨点网络和准备药品疫苗的生产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另一方面也尽可能地保持了国内社会经济正常运行,降低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损失,尤其是第三产业的损失。
(4)加强国境甲型H1N1流感防控,御病于国门之外,既减少了经济损失,也维护了社会稳定,最大程度降低了甲型H1N1流感全面流行所带来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
对于这4类效果,第1类和第2类通过目前的资源能粗略进行估算,第3类需要更详尽深入的国民经济统计资料方可计算,第4类实质上是属于经济学中的无形产出,在目前的条件下难于进行准确计量,因此,本报告主要以对前两类结果的分析为主。
本文甲型H1N1感染和死亡人数来自于质检部门和卫生部门的公报数据,医疗和其它费用数据则参考了卫生部8个样本城市的现场调研数据。甲型H1N1防控的各类效益均由上述两个来源的数据在特定假设条件的基础上计算获得。
2 结果
2.1 国境卫生检疫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成本
根据质检总局粗略估计,2009年4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甲型H1N1流感暴发至2009年12月31日,全国口岸累计查验入境旅客120 046 863人,其中来自疫情发生国家和地区入境旅客96 714 798人。全国口岸共发现入境发热/有症状人员23 092人,转送当地卫生部门隔离留验17 596人,确诊人数为1 027人[2]。
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爆发期间,国家下达了专项防控经费用于追加购置的体温检测仪、检测试剂、消毒剂等物资和设备,以进一步加强各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对甲型H1N1流感的检测能力。在防控工作结束后,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各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因加强甲型H1N1防控而追加投入的经费进行了汇总。结果表明,2009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因加强甲型H1N1防控对国境卫生检疫工作增加的直接投入为3.8亿元。
此外,口岸检疫若发现发热病人,则需转送至卫生部门进行隔离观察。因此,隔离也是甲型H1N1防控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环,发热对象的隔离成本和误工成本均应视为口岸检疫的间接成本,计入国境卫生检疫的总成本之中。根据卫生部的一项研究显示,转送当地卫生部门宾馆驻地隔离的成本为5 888.70元[3],假设所有隔离人员都是在宾馆隔离,隔离时间按照国家标准为15d,则17 596人的总隔离成本为1.04亿元;隔离人员误工费用如按2009年城镇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28 898元推算,则人均误工费用为1 187.59元,所有隔离人员的总误工费用为0.21亿元。总间接成本为1.25亿元。因此,强化国境卫生检疫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总增量成本应为直接投入和间接成本之和,约为5.05亿元。
2.2 国境卫生检疫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效果/产出
2.2.1 甲型H1N1流感的检出和确诊情况。
根据卫生部公报,截至2010年1月2日,我国内地31个省份共报告确诊病例120 940例,其中境内感染118 686例,境外输入2 254例;确诊病例中,死亡659例[4]。全国报告的2 254例境外输入性确诊病例中,口岸检验检疫移送的确诊输入病例1 027例,占45.6%。
2.2.2 国境卫生检疫减少甲型H1N1传染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估算。
由于国内甲型H1N1传播都是由输入病例引起,如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国内所有H1N1病例都可以追溯到相应的境外输入病例。尽管每个输入性病例的感染性、传播人群范围存在差异,但从全国水平上来看,H1N1的基本再生率(R0)应该是一定的。因此,可通过最终的H1N1患者数与输入病例数来推算,若未进行国境卫生检疫会导致多大的H1N1病例规模。
(1)未被国境卫生检疫检出,而直接流入境内传播的H1N1病例数。如假定输入性H1N1病例总数的45.6%可由国境卫生检疫检出,则未被检出而直接进入境内后传播的H1N1病例数为:2 254×(1-45.6%)=1 227(例)。此即实际在国内进行了传播的境外H1N1病例数。
(2)平均每个实际传播H1N1病例平均传播人数及导致死亡数。假定现有防控条件下每个输入性病例的传染能力相同,并且都会传染相似的世代,那么可以推算,在2009年,平均每个实际传播的输入性H1N1病例传染而将导致的各世代H1N1病例数约为:(120 940-2 254)/1 227=96.73(人)。而每个输入性病例导致死亡的人数为:659/1 227=0.537(人)
(3)因加强国境卫生检疫而少发生的甲型H1N1病例数和死亡数。假设国境卫生检疫检出的1 027例H1N1病例进入国内后,在现有防控条件下按平均每病例感染96.73人的频率进行传播,则可粗略测算因国境卫生检疫而少发的H1N1病例数为:1 027×96.73=99 342(人);减少死亡病例:1 027×0.537=551(人)。
(4)因加强国境卫生检疫的发热病人筛检、隔离观察人数。除减少确诊病例数外,还会减少对发热病人的筛检和对甲型H1N1患者接触人员的隔离观察,从而减少相应的费用。按甲型H1N1患者与发热患者以及隔离观察者的比例约为1∶22.48∶17.13的比例来推算,减少的发热患者筛查约223.37万人次;减少隔离观察者约170.21万人次。
2.2.3 甲型H1N1流感防治的经济效益。
(1)减少确诊病人而节约的医疗费用。根据卫生部以8个样本城市现场调研测算的各项防治措施的平均费用作为基础参考值,测算平均每确诊病人花费的医疗及相关费用为32 107.2万元左右[3]。则以此费用推算,截止到2009年底因加强国境卫生检疫而少发生99 342例甲型H1N1患者,共计节约诊疗及相关费用31.90亿元,其中,节约直接治疗费用即有6.15亿元,治疗相关费用为22.42亿元,其他费用为3.33亿元。
(2)节约的发热病人筛检、隔离观察的相关费用。除了减少确诊病人数外,还会因减少人群间的相互传染从而减少对发热病人的筛检和对甲型H1N1患者接触人员的隔离观察,由于隔离方式未知,如采用人均费用较低的居家隔离方式447.80元来计算[3],则节约费用为13.31亿元;如采用人均费用较高的宾馆驻地隔离人均费用5 888.70元来计算[3],则节约费用将上升到105.97亿元。
(3)减少确诊病人和隔离观察者的误工费用。加强国境卫生检疫防控甲型H1N1流感,除带来确诊病人治疗费用节省等直接效益外,还会相应带来一些间接效益,包括减少确诊病人和隔离观察者的误工费用损失、死亡病例经济负担减少、传染病收治机构建设投入减少、因推迟国内H1N1流行而带来的国民经济收益等。因后两项暂无相应数据,故此处仅计算前两项间接效益。
每确诊病人和隔离观察者误工费用按人力资本法进行计算,确诊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7d左右[5];隔离时间按照国家标准为15d,平均每天误工费用按2009年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28 898元推算,平均每病例确诊患者误工费用为554.21元,平均每病例或每隔离观察者的误工费用为1 187.59元,则所避免的误工费用为20.76亿元。死亡病例按平均期望寿命减少年为12年计算[6],则每死亡病例平均损失的寿命年按人力资本法折算成现值约为1.91亿元。则因加强国境卫生检疫防控甲型H1N1所带来的前两项间接收益至少在22.67亿元,如果考虑其它的间接效益,则总体间接收益还会更高。
2.3 国境卫生检疫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成本效益
保守估计,加强国境检疫防控H1N1流感的总体效益至少为67.88亿元,其中减少发病人数取得的效益为31.99亿元,减少筛查和隔离的成本为13.31亿元,此项干预的直接效益为45.21亿元;目前可估算间接效益为22.67亿元。干预总成本为5.05亿元,则取得的净效益为62.83亿元,增量成本效益比约为1∶13.44。
2.4 敏感性分析
根据现有数据分析出,强化国境卫生检疫防控甲型H1N1流感具有很好的成本效益,因此在敏感性分析时,我们将有关数据向成本效益低的方向调整,以了解其成本收益情况。
2.4.1 甲型H1N1流感防治费用的变化。
假设随着甲型流感防治的防治措施成熟,甲型流感防治费用将下降,分别将甲型流感防治费用下调10%、20%、30%。其净收益仍然分别为58.31亿元、53.79亿元和49.27亿元,其成本效益比分别为1∶12.55、1∶11.65和1∶10.76。
2.4.2 R0和确诊患者与发热患者及隔离观察者的比例变化。
根据现有数据测算,假设国境卫生检疫检出的H1N1病例进入国内后在现有防控条件下按平均每病例感染96.73人的频率进行传播,则甲型H1N1确诊患者与发热患者以及隔离观察者的比例约为1∶22.48:17.13的比例。现将传播频率、发热患者和隔离观察者的人数分别下调10%、20%、30%;其净收益仍然分别为56.23亿元、49.64亿元和43.04亿元,其成本效益比分别为1∶12.13、1∶10.83和1∶9.52。
2.4.3 口岸检疫甲型H1N1流感检出比例的变化。
根据现有数据测算,假定口岸检疫检出甲型H1N1流感比例占确诊输入病例的比例为45.6%,测算出上述避免传播入国内的病例数。现将口岸检出率下调10%、20%、30%。其净收益仍然分别为51.39亿元、41.52亿元和32.97亿元,其成本效益比分别为1∶11.18、1∶9.22和1∶7.53,成本效益比仍然很好。
3 结果与讨论
根据以上初步估算结果,强化国境卫生检疫防控甲型H1N1流感这一境外输入性传染病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其总体净效益约为63亿元,成本效益比约为1∶13.44。亦即每增加投入1元钱用于加强国境卫生检疫防控甲型H1N1流感,就平均可以节省6.32元的治疗费用,并减少2.64元的筛查和隔离费用以及4.48元的误工等间接费用。且在将甲型流感防治费用、H1N1的基本再生率(R0)和甲型H1N1患者与发热患者以及隔离观察者的比例、口岸甲型H1N1的检出比例分别下调10%、20%、30%后仍然具有很好的净收益和成本收益比。这说明在境外爆发急性传染病时,对国境卫生检疫增加投入,强化对这些输入性传染病的检测和防控,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
但需注意的是,本文仅以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的2009年数据作为研究基础,其结果在向甲型H1N1流感不流行的年度推广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局限性。由于筛查人数的增加,而筛查出的患者却会减少,可能导致净效益和成本效益较大幅度的下降。但从总体上来说,这一研究结果对加强国境卫生检疫来防控甲型H1N1流感及其它境外急性传染病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另外,本研究直接成本数据是由全国各口岸检验检疫部门上报国家质检总局的甲型H1N1专项防治费用汇总而来,由于各地上报数据也不够细化,统计口径也不完全一致,因而只能计算总额却无法进一步分类分析。同时,由于资料所限,在甲型H1N1的治疗费用和其它间接费用的测算上,只能采用现有的研究和文献资料中的数据进行粗略推算,未能靠实际调研来获取一手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此外,尽管甲型H1N1流感流行对旅游等第三产业有明显的影响,在计算间接效益时应予以考虑。但由于目前对计算传染病对宏观国民经济的影响缺乏有效的方法,也缺乏相关的资料,无法进行准确度量与计算,故而使本研究的间接效益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
参考文献
[1]吴明.卫生经济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31-132.
[2]国家质检总局.口岸甲型H1N1流感防控阶段性总结评估报告[R].北京:国家质检总局,2010.
[3]赵琨,谢小平,蔡源益.中国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措施成本效益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0(5):8-11.
[4]卫生部.2009年12月份全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情况[EB/OL].(2010-01-02).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H1N1/s10618/201001/45562.htm.
[5]谭行华,刘映霞,夏章,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甲型H1N1流感临床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7(5):441-444.
3.卫生间里的经济学 篇三
德国《经济周刊》上登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某男新婚不久,便和妻子为了“马桶圈用好后该不该放下”产生了争执。文章读下去让人大吃一惊,原来研究此问题的经济学家大有人在。密西根大学的经济学家杰伊·皮尔·乔伊的研究表明:“现状规则”(让马桶圈保持掀起状态)比“放下规则”(放下马桶圈)更有效率,原因就是马桶圈只有在有人需要它的时候才有必要掀起或者放下,“现状规则”节省了放下马桶圈的时间。接着这位马桶爱好者还用他的神奇数学方法证明,即便妻子把马桶圈放下时所花的力气接近于丈夫所花的三倍,“保持现状”依然是更经济的做法。
经济学家查德·哈特则有不同看法,他说从单身生活转为男女同居生活时,掀起或者放下马桶圈的成本会增加。但对于男性来说,他们有时也需要放下马桶圈,他们已经习惯忍受搬动它的麻烦,而女性独居时则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女性更会在意这种变化。所以,“便后放下”才是正确的选择。
婚姻是个合作关系,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因而在“马桶圈问题”上,经济学家建议男方让步才更绅士,更能稳定夫妻关系。摘自《北京青年报》
4.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探讨论文 篇四
二、加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措施
1.完善医院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极为迅速,而且,信息化技术也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中,在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中,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也应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确保医院卫生经济管理质量。信息化时代地发展,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要加强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必须完善医院的信息化平台建设。首先,应对当前医院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尤其是有关经济管理的工作,相关领导人员必须将其重视起来,尤其在医院会计核算信息以及医院不断扩建的情况下,使得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类的信息也在不断地增加,而传统的医院卫生经济信息管理已无法满足当今的发展形势,因此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提高医院卫生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其次,应不断完善医院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结合医院的实际运营情况,不仅要注重对卫生经济信息平台的基础建设,更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对卫生机构经济管理进行改进,用信息流进行指导,从而有效地推动财流、物流、人流的管理,从而有效地提高医院经济管理工作效率。当然,在未来的发展中,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信息化平台应进行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这样才更有利于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可持续进行。
2.建立健全医院综合效益评价体系
对于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来说,不仅要注重先进信息化技术的引用,更应结合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健全医院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效率。首先,应以净收益为基础,对其展开评价和控制,主要分析当前医院的医疗收益率、效益率、卫生费用使用率等,这些都将作为医院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重要评价指标,并结合各项指标的评价数据,不断的对医院管理绩效评价机制进行探索,不断的对绩效评价机制进行完善。其次,医院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展开划区医疗、就近收治的原则,并不断地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一切以人民为主,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同时,应不断的对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进行优化,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以及合理用人、用财、用物的机制,要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样不仅对医院的卫生经济管理质量提高有着极大的保障,更有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为医院患者提供较高的医疗服务水平以及相应的经费保障。当然,在此过程中,必须确保医疗资源利用的合理性。最后,应对医院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进行不断地完善,要做到对体系进行全面的分析,一方面分析是否适应当今医院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分析评价体系中是否存在不足,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的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做到公平合理的运行,为医院经济管理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3.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医院卫生经济管理工作质量对医院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来说,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达到指导以及促进医院卫生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首先,要做到以医院患者服务为根本,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坚决杜绝追求片面性的经济效益、短期效益等现象,要以长期效益为主,这样才能确保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在医院发展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对医院基层卫生机构、卫生经济管理等进行探索,不断地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能力,推动医院的发展。最后,卫生经济管理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应站在社会、事业以及经济效益上进行全面的考虑,不仅要确保医院事业的顺利发展,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的效益,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医院卫生经济管理效益。
三、结语
5.卫生系统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计划 篇五
根据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有关会议精神,为进一步宣传和弘扬“在困难中开拓,在挑战中抗争,在艰苦中奋斗,在逆境中争先”的新阶段精神,在全县卫生系统营造干事创业和为创业者提供健康保证的浓烈氛围,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特制定县卫生系统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县委九届
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全县创业大会精神为指导,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目标,通过广泛开好范文版权所有展“四评”活动,引导卫生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深入排查单位和个人思想上、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在全县卫生系统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创业、职工谋求发展、机关高效服务的创业局面。
二、工作重点
1、开展大讨论。在全县卫生系统开展“弘扬灌云精神,投身全民创业”大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开展“四评”活动。以“四评”活动为抓手,广泛开展病员评医生、职工评干部、基层评机关、社会评医院活动,深入排查单位和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责任,落实整改,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促进卫生改革和各项工作开展,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白衣天使形象。
3、完善规章制度。针对排查出来的问题,逐一制订落实整改措施,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三、方法步骤好范文版权所有
大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营造氛围(2月16日——2月18日)
1、分层次召开会议,传达县创业大会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会议精神。
2、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
3、组织100名医务人员参加县“学习浙江经验、弘扬灌云精神,投身全民创业”签名承诺仪式。
第二阶段:围绕主题,开展讨论(2月19日——3月10日)
1、组织卫生系统党员干部开展座谈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对照县创业大会精神,认真查找单位和个人存在的“创业热情不高、创业动力不足、创业思路不活、创业环境不好、创业氛围不浓”等问题,分析原因,明确责任。
第三阶段:上下联动,对照评比(3月10日——3月15日)
1、病员评医生。在门诊大厅和病区悬挂医务人员一览表,将医务人员的姓名、年龄、职称、职务、工号和业务专长予以公布,同时,公布投诉电话,设置意见箱,向每一位就诊和住院患者发放医德医风调查表,让患者随意点击院内各级医务人员,方便患者就自己熟悉的医务人员进行评说。
2、职工评干部。就领导干部经营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进行评比。每半年,由卫生局牵头,组织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向全体职工公开述职,并把述廉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接着,让全体职工就述职、述廉内容进行评议,将评议结果如实记入个人档案,作为年终评定领导干部政绩和升降去留的重要依据。
3、基层评机关。就机关履行职能、为基层服务、解决实际问题、文明执法,以及机关干部思想观念、学习风气、工作能力、民主意识、生活作风等方面制作测评表,在全系统开展问卷调查,对测评情况进行梳理、归类,对测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4、社会评医院。主动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层层聘请卫生行风监督员,定期召开行风监督员座谈会;邀请市、县、乡人大代表和市、县政协委员来局、来院视察;向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发放征求意见表,就医院卫生环境状况、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服务、服务质量,特别是医疗服务价格等问题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
第四阶段:总结表彰,深层推进(3月16日——12月底)。召开总结会,表彰先进,并将活动向村卫生室延伸。
四、具体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此次活动的重要意义。通过开展大讨论,激发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创业热情,营造有利于创业的内外环境。
二要精心组织。各单位要认真制定活动计划,精心组织实施,保证人员、时间、内容三落实。
6.卫生经济学心得体会 篇六
1 高血压防治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目前, 国内外高血压防治方面的经济学研究多以特定的高血压管理项目为基础, 选择的对象以高血压病患者居多, 采用的干预措施多为综合性的防治手段, 包括药物干预与健康教育等, 以期达到更有效、廉价和易于推广的高血压综合防治的目的。如Jafar等[4]在巴基斯坦卡拉奇随机抽取12个社区的1 341名高血压患者实施控制血压和风险衰减的随机试验, 分别采取不同的干预手段, 包括全科医生常规服务及家庭健康教育等。李立明等[5]选择上海黄浦区和北京房山区的项目社区, 分别作为干预社区与对照社区, 对干预社区的居民按照血压水平、行为危险因素等分为一般人群、高危人群、高血压病人, 并分别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包括健康教育、强化干预、药物治疗等。
大多数高血压防治方面的经济学评价运用成本效果分析的方法。在效果指标的选择上, 由于相关研究多采用包括健康教育在内的综合性干预措施, 因此评价时所采用的效果评价指标使用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较少, 多采用血压的变化值作为效果指标, 包括高血压患者自身前后血压均值水平下降差值、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血压均值水平差值等, 一般通过体格检查的方式获得;成本的测算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测算, 一般通过查阅项目财务记录和问卷调查获得, 大部分研究只涉及到了开展干预需要的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医疗成本等物化成本, 没有考虑到项目以外的间接成本, 如劳动力损失带来的成本、看护人员的劳动力成本等, 因而有可能会低估实际的成本。在总的成本构成中, 医疗成本所占的比重最高, 张文汉等[6]的研究报告高血压病患者的药物费用占总成本费用的比例达到74.4%, 北卡累利阿高血压项目[7]的成本分析中, 也报告患者的药物成本达到总成本的86%。由于大部分研究的干预时间较短, 仅有部分研究在计算成本时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 进行了贴现, 贴现率一般为3%~5%。
从成本效果分析的结果来看, 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管理项目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 国内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水平每下降1mm Hg, 需要投入的高血压管理成本约合平均每人每年3.6元~6.8元[8], 国外相关研究也表明, 与常规治疗相比, 融合了健康教育的综合干预组, 更具成本效果[9,10]。
部分研究运用了成本效用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进行经济学评价, 其中效用的指标主要为质量调整生命年 (QALYs) 或期望寿命, 通过健康档案或计算SF-36生命质量得分转换而来, Jacobs等人[11]的研究表明每增加433欧元的投入, 即可产出0.016的QALY增量效益, 相比较于单纯的常规治疗, 加上行为干预的综合干预手段更具有成本效用。李立明等人[12]依据卫生部第二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所提供的治疗费用、住院率、就诊率等数据, 对研究的干预社区和对照社区的实际患病情况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 结果表明, 每投入1元进行社区综合干预, 可以节约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费用8.59元。这说明, 综合性干预虽然增加了一定的成本投入, 但从投入产出角度看比日常管理模式更加节省卫生资源。
2 糖尿病防治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国内外糖尿病防治方面的经济学研究的研究对象以糖尿病患者为主, 采用的干预措施多为综合性的防治手段, 如Cranor等[13]对136名糖尿病患者进行了长达5年包括健康教育、血糖监测、随访和药物治疗的综合干预手段, 鞠昌萍等[14]将糖尿病患者分组, 分别采用短期集中强化糖尿病健康教育加后续网络化随访和传统的分次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方式对进行健康教育以评估其对医疗费用的影响等。
主要的经济学评价方法以成本效果分析为主, 其中效果指标的选择较多样化, 包括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血糖检测频率、并发症发病率、行为改变 (饮食结构、运动等) 、糖尿病健康知识知晓率等, 通过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医疗记录等途径获得;成本的测算包括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治疗的医药费用、管理成本、血糖检查成本、健康教育成本等, 多通过医疗记录、问卷调查和相关卫生调查的统计资料获得, 其中医疗费用所占比例最高。Duncan等人[15]检索了3年来的糖尿病相关数据来评价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培训在财政结果上的效应, 结果显示参与糖尿病教育的病人平均医疗支出低于未参与教育的病人, 糖尿病教育与初级预防性的服务使用增加和急性住院护理的使用降低有关系;Boren和同事[16]也做了一项类似的文献综述, 发现大量的文章报道糖尿病教育与医疗费用降低有关。
由于不同研究的对象及干预措施不同, 得出的成本效果分析的结果不具有可比性, 但总的来说, 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显示出了良好的成本效果, Berg和Wadhwa的研究结果[17]显示, 糖尿病患者管理项目的实施与积极的行为改变以及医疗服务使用频率的降低有关, Burton等[18]的研究也发现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项目可以降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及减低直接和间接医疗费用。
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的研究较少, 其中成本效益的分析指标多采用投资回报比,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项目中, 每投资1美元, 约有4美元的收益[19]。成本效用分析的指标多采用质量调整生命年 (QALY) , Herman等人[20]对3 234名糖尿病患者为期3年的干预研究表明, 每增加一个QALY用于生活方式干预的成本约为27 000美元, 每增加一个QALY用于药物治疗的成本约为35 000美元;Katon等人[21]的研究表明每增加一个QALY的成本约增加198~397美元, 增量净收益约为1 129美元。
3 其他慢性病防治的经济学评价
除高血压及糖尿病防治项目外, 近年来, 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在烟草控制、超重和肥胖预防等慢性病高危因素的防治方面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其中, 烟草控制方面的经济学评价研究多数以戒烟为主, 包括尼古丁替代疗法和自主戒烟, 较少有其他干预的相关评价, 如烟价和烟税的提高、大众传播、无烟法规、工作场所控烟干预等。虽然不同研究的结果有明显的差异, 但现有研究表明几乎每个控烟项目的案例和控烟政策都是节约成本、具有高成本—效果的[22], Secker等人[23]评价一项为期4年的多层面的以社区为基础的妇女戒烟研究项目的成本效果, 结果显示每挽救1生命年花费1 156美元, Tengs等人[24]利用电脑模型计算得出, 控烟政策干预的成本效益估计在4 900~340 000美元/QALY, 由于项目的有效程度和时长而不同。
超重和肥胖防治的经济学评价研究相对较少, 采用的干预措施多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干预人群主要为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 总的来说, 对超重和肥胖进行预防和干预能够降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病的患病相对风险, 降低相应的直接和间接经济负担。赵文华等[25]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03年国家第三次卫生服务需求调查等相关资料, 分别计算与超重和肥胖相关的4种慢性疾病的患病相对风险和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 并根据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计算超重和肥胖造成4种慢性病的直接经济负担, 结果显示, 2003年中国超重和肥胖所造成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直接经济负担分别为89.7亿元、25.5亿元、22.6亿元和73.3亿元, 4种病合计归因于超重和肥胖的直接经济负担高达211.1亿元人民币。Miners等人[26]评估当电子学习设备作为一种通过饮食改变促进体重减轻的干预策略时的成本效益, 结果显示, 来自于电子学习经济学评估模型 (e-leem) 的基本结果提示和常规护理相比, 电子学习设备的增量成本效益比率大约是102 000英镑/质量调整生命年。
4 小结和建议
总的来说, 慢性病防治的经济学影响方面的证据有所增加, 并且范围不断扩大, 但是, 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具体如下。
4.1 角色重叠
大多数慢性病防治项目的经济学评价由实施者自己完成, 因此在收集数据和评价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倚, 导致阳性结果的报告率偏高。在评估过程中引入第三方, 进行独立评估, 有利于降低偏倚, 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2 可比性差
由于慢性病防治项目的评价往往涉及内容广泛, 数据复杂, 难以转换成相应的货币单位或时间单位, 因而大部分相关研究只进行了成本效果分析, 难以比较不同种类慢性病防治项目的效益。另外, 由于预期的结果指标信息测量难度较大, 从而导致项目的评估结果往往在项目结束后几年甚至数十年后才会完成, 经济评价在健康促进规划中的辅助决策作用难以实现。
4.3 缺少科学有效的信息收集和监测系统
目前, 国内外慢性病防治项目指标信息的收集往往通过单独的问卷或调查收集, 对于一些共同性的结果指标, 如吸烟率、血压有效控制率等缺乏统一完善的监测系统, 数据来源不一, 直接会影响结果的可信性和外推性。建立统一、高效的全国范围的监测系统, 对于常用的指标进行连续监测, 有利于效果评估的实施。
7.卫生经济学心得体会 篇七
【关键词】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学;分析
一、引言
我国人口众多,医疗卫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关乎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以及国家的稳定发展。而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则成为了我国医疗领域发展的关键性内容,经济学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方式进行了科学选择,并就公平与效率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的体现进行分析是我国目前医疗卫生资源进行优化使用的重点方向。
二、可供选择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方式分析
1.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导,对于市场中大部分的资源配置的路径、方式、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但是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失灵现象,一方面,市场无法对公共物品的供给进行决策;另一方面,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会出现分配不公、效率低下等不良状况;因此,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同时,则更多的依赖于政府的作用。同时,第三方资源配置方式的存在也大大学也削弱了市场的作用。市场机制的运行不能真正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普及,对于我国人口众多的现实国情,市场机制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的缺陷较为突出。
2.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政府机制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政府机制是指通过政府政策、政府机制等行政性命令的下达使得一部分资源通过政府手段加以分配,政府分配医疗卫生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缺陷,是目前医疗卫生领域较为常用的方式。社会公众对于医疗卫生产品的需求取决于医疗卫生产品的边际效用,一般而言,富人相比穷人而言的商品边际效用较小,因而,在政府进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时,公平这一特性得到了显著体现。
三、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分析
1.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分析
首先,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公平的体现主要是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为导向的,从经济学角度而言,人人机会均等,即社火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体现在资源配置的公平上。社会公众的需求各不相同,不同人群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社会差异,从而导致了医疗卫生资源分配的不公平现象,这种状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医疗卫生公共服务覆盖不全面导致的。其次,在分析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健康公平这一概念有必要引入,健康公平主要涵盖一下3个方面:一是健康状况的公平;二是可实现性的公平;三是政府在资源投入方面的公平。因此,为了实现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政府应该将政府健康补助向低收入者方面倾斜。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应该考虑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的全面性以及医疗卫生服务支付能力的差异。针对不同需求的医疗服务需求者,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与资源分布的特征存在正相关关系,从现实状况看,当经济水平较低时,公平的体现不利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2.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分析
在经济学中,效率是指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入,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方面,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结果带来了多少社会公众健康状况的改善以及疾病的康复率都要考虑在内。其次,在医疗卫生部门生产功效既定的状况下,医疗卫生资源内部配置是否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前提是医疗卫生产品供给的充足性,医疗卫生产品是否充足取决于社会生产能力,由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特殊性,在考虑成本与收益的前提下,需要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重组。
3.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福利经济学将公平与效率作为其发生作用的两大准则,但是在现实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我国经济发展情况下,公平与效率很难得到统一。不同的经济学派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存在不同观点。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问题中,多数人往往以公平作为核心考虑要素,这是因为福利经济学主要关注社会成员的获益水平以及社会成员的福利状况。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应该将效率与公平进行统筹规划,效率本身就包含着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即是相互矛盾同时也是彼此统一的。在提高本国成员健康水平的前提下,做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是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终极方向。在公共服务的供给领域,效率与公平是相辅相成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市场与政府作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两种主要方式,主要对医疗卫生资源的分配对象、分配过程及效果进行控制与监督,而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过程中公平与效率作为衡量资源配置效果的标准,是经济学分析的重点内容。在实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工作中,效率与公平要得到双重兼顾,以此实现社会成员健康状态的最优。
参考文献:
[1]许丽丽.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3.
8.卫生经济学心得体会 篇八
一、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一)医院的资产和物资的信息化管理不完善
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是对医院信息的有效性整合,对于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医院的工作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信息技术在当前医院的应用时间比较短,相关的问题并不十分健全。信息技术在医院资产和物资管理中应用并不十分熟练,经常出现资产和物资不匹配的现象,这直接影响医院财务核算工作以及其他工作的正常进行。由于信息技术在医院的应用中并不十分完善,医院的信息统计中存在众多的问题,信息不能有效地进行协调成为医院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这导致信息技术在医院的应用中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中存在问题
信息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对于改善当前医院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医院工作的逐渐增加,信息技术在医院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突出,一方面是由于医院信息技术的应用时间比较短,相关的工作并不十分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并不十分完善,这对于今后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医院的信息系统在应用中的维护工作不到位,由于医院信息系统本身的不完善,再加上在医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增加,导致医院的信息系统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增加。信息技术在医院的应用中由于应用时间补偿,各项工作不完善,导致信息技术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
(三)医院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待于提高
医院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逐渐完善,虽然工作人员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但是对于医院的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水平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由于工作人员缺少一定的系统维护和优化知识,导致信息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增加,医院的信息技术系统的作用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信息技术在医院卫生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建议
信息技术在医院的应用中逐渐得到推广,对于医院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医院工作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在医院的应用中时间比较短,一些相关的建设并不十分完善,医院各项工作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衔接,导致医院的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在今后的医院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医院的信息系统,促进医院工作的完善和改革。
(一)完善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
【卫生经济学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心得体会08-24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学”学习心得09-23
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体会10-03
爱国卫生运动心得体会08-18
关于打扫卫生心得小学09-22
小学卫生保健培训心得07-20
经济培训学习心得06-28
卫生院医德医风个人心得体会09-11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讨论心得10-15
勤工助学校园卫生上岗心得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