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市场营销思维(共8篇)
1.新时代市场营销思维 篇一
面对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及国际品牌蜂拥而入,中国市场在全球化竞争的格局中,已成为众多国际企业必争的重要市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以及加入WTO以后,中国正在由一个徘徊在世界共同体之外的旁观者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环节中的重要一员,无论对欧洲还是美国这些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诱惑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在产品制造能力及技术能力方面也是国际企业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中国作为世界经济GDP指数增长最快的国家,正在努力地通过快速地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及技术并结合自己廉价的成本优势,使中国在制造领域越来越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传统的消费品领域,当然也包括纺织品与服装产业。
纵观欧洲、美国以及我们周边的日、韩纺织产业,透过他们这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明确地看到一个事实: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其纺织品与服装行业,却在经济持续成长的过程中逐渐的萎缩。特别是在欧美国家,纺织服装企业已经成为一种夕阳产业,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微小。除了市场消费日渐萎缩的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传统行业所带来的利润空间已逐渐被高科技以及高附加值的产业所替代,我们从世界五百强的排名中就可以明确的看到这一点。就经济学发展的规律而言,传统经济产业链中低利润的加工环节都被转移到了比较贫穷的第三世界国家。欧美国家追求高利润与高回报的目标无法从纺织产业的上游设计及技术中得到持续的增长,于是,不断地寻求低成本的廉价劳动力便成为众多纺织服装品牌的首选竞争手段。作为众多较落后的国家,唯一可以选择的就是以现有的资源,结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业结构从下游产业链的环节中获得微薄的发展机遇。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已经成为国际服装产业中间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成为世界最大的加工厂,不是中国众多服装企业唯一的选择,透过品牌提升利润空间及市场存在机会才是中国众多服装企业应当关注的问题。当然,成长需要分阶段并逐步发展,我们首先应该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之处,我们需要在做OEM的合作过程中提升制造国际水准产品的能力。但是,我们更应该清楚地知道,只有成为中国内地零售市场的佼佼者,才有可能走出国门,使我们的品牌走向世界。
我们每天的日常消费品,小到牙膏、牙刷,大到家电、汽车,我们发现:中国的消费市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所包围。无论是合资还是独资 ,他们都是国际企业在中国市场寻求成长机会获取成功的一种方式。而且,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普遍。通过这些在中国制造、中国销售的国际品牌,我想告诉更多的中国服装企业:百分之七十三的国际服装品牌在中国通过授权与合资的多种方式在中国快速发展,阿曼尼、杰尼亚的旗舰店等更多的奢侈品牌都把中国作为其未来的发展重点。虽然这些著名品牌在短时间内不会对暂没有能力制造奢侈品的中国服装企业造成伤害,但是,像美国GAP、H&M、西班牙的ZARA以及意大利的贝纳通等众多不是靠设计师成名的品牌,他们庞大而成功的运作模式以及强大的资金支持,在现阶段和未来将成为对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造成真正冲击的竞争对手。暂时,我们还没有看到他们在中国有所作为,但并不代表他们不看好中国市场。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强调中国市场的特色性与特别性,对于国际品牌而言,适应只是时间问题,而我们是否能够在已经国际化的竞争市场中用国际化的思维考虑问题,并且以此来规划自己企业未来的发展,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调整自己的不足,以谋求更大的发展。
一、在产品设计方面:
学会应用国际流行资讯,并且把这种资源应用到设计中去。拉近与国际品牌
竞争的距离,
在国际化的市场中,用国际化的手段竞争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尤为重要。这比仅仅从成衣展上借鉴流行的细节要重要得多。当然,目前中国服饰企业在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匮乏也是制约我们设计与国际产品差距的重要因素。无论如何,就中国零售市场的现状而言,消费者日趋追求产品的个性化与情感化,强调产品的原创性,主张更有趣味的、更具品味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引导顾客消费的主流。在这方面,中国越来越多的女装企业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并且已经达到了卓有成效的效果。在这个方面,韩国与日本的服装同行比我们做得更好。但达到这个境界不是一代人的愿望就能实现的。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原创的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创魅力的认同感必须以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民族自豪意识的加强、专业人力资源的配备为前提,这些还需要以时间为基础。
二、在品牌运作方面:
必须把品牌作为一个长期工作细化到营销的每一个过程中去,那种要产品不
要品牌的思路是一种短势行为。品牌没有业绩与盈利能力做支撑,是一种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没有品牌的产品对于销售而言,更是灭顶之灾。我们应该从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努力把意识与品牌应具有的元素在每天的运作过程中投入并实施。品牌不是广告轰炸的结果,品牌不是代言人,品牌需要日积月累,执着的向消费者去推广自己的理念及产品。并透过服务让顾客在消费的过程中去体验这种理念,企业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用自己倡导的生活方式及无数个感人的故事打动消费者的。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是长期的、不断重复的积累。
三、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
中国服装企业急需的人才依次为:设计师、商品企划师、视觉推广师、陈列
师、培训师,以及有理论基础、实际工作经验的营销人员。这些专业人才的缺乏,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服装企业的快速发展。国际化的竞争需要国际化的人才,流行与时装设计原本就在借鉴西方的成功经验。模仿欧美国家的成功经验是我们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真正的模仿必须领悟欧美的文化及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模仿才不至于停留在表面。而是为了厚积薄发。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对于企业经营者或职业经理人而言,专业才是我们成功的必经之路。
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与我们相邻的韩国及日本同行的成功之处,尤其是日本获得的成功,值得我们深思。但我们也应该珍视自己的优势,在学习中不断地总结与改进,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我们需要以自己的方式去确认未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我们的品牌推向世界,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会有优秀的企业脱颖而出。
还是那名话:思路决定出路,在国际化的市场中,一定要运用国际化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本文系作者在深圳・中日韩服装业发展论坛上的发言稿)
的,而是后天打造出来的。企业做大还是做小并不重要,把握自身的控制力才是最重要的。
杨大筠,美国UTA管理集团大中国区总经理,首席企业管理顾问;意大利LEBELLEFORME时尚设计集团中国部总经理。UTA《环球时尚财富》总策划。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010―58773855/56/57/58/59/60,1312133,电子邮件:71@udtimes.com
2.新时代市场营销思维 篇二
一、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对于艺术设计而言, 创造性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对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的过程中, 人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所具备的一种特创的思维能力[1]。创造性思维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 其本质就是创新。人因为有了这种创造性思维, 才能够创造和制造出发达的工具。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快, 艺术设计与创新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小到生活用品, 大到建筑环境的设计, 都体现了创造的魅力, 即使是小小的一粒纽扣, 也折射出了创造的光辉。近些年来, 设计新颖的产品更是层出不穷。i Mac计算机色彩斑斓, 它在挽救了苹果公司的基础上, 还激发了戴尔、康柏和盖特韦等公司去生产出了大量的新颖别致的而且价格低廉的计算机。还有大众汽车公司的创新“新甲壳虫”, 不仅挽救了公司的形象, 同时还催化了汽车业的变革[2]。
二、横向思维中的创造性思维
横向思维是指在事物的各个侧面或者不同的事物之间的联系的分析与思考。在艺术设计时我们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没有开阔思路, 只是沿着一条思路, 去将问题想得很透彻, 但是却忽略了在不同的事物之间或者是一个事物的不同的表现方式之间存在的联系。在生活中, 只要我们能够用心去发现和寻找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的相关因素, 就能够获得永无止境的创造力。在普通人严重普普通通的, 甚至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物, 在艺术设计师眼中可能具有特殊的意义。设计师能够去发现其与设计对象之间的某些联系, 而且还可能获得很大的启发。我们在设计中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 就是根据根据某个已知因素, 从不同的方面或者角度进行改造和变革, 这样可以尝试变换可能性。比如:改变结构方式、简化和改变材料、将整体形态进行改变以及改变色彩等。
三、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
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 是科学与艺术、天才与工艺以及知识与幻想的相结合在一起的。这些因素的综合反映在设计中, 就是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等方法的综合。两者的关系可以这样描述:逻辑思维赋予了创造性思维内容, 而这种内容的形式要靠创造性思维来表现。这种形式包括产品的外观以及其结构。在设计的实践过程中, 通常是创造性思维早于逻辑思维先形成。比如, 在建筑的设计中, 必须是先有形式, 先有创意。在对建筑的外观进行设计时, 设计师必须要考虑尺度空间的技术指标以及其实用性等因素, 如果没有考虑这些因素, 那么他设计出来的是普通的图画, 而不是艺术设计。因此我们说, 通过艺术设计制作的产品, 不仅在技术上要求经济以及完善, 而且在外观上是美观的, 在应用上要是舒适的。在艺术设计上这着因素就可以体现出逻辑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结合[3]。
如果要设计一个产品, 仅仅有产品的创意是不够的, 因为只有好的总体构想不一定能够保证生产出好的产品。我们可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就拿椅子来说, 无论这个产品有着多么新颖美观, 如果不能够满足人的舒适感, 那么这个椅子就失去了功能性, 那么这次设计也就宣告失败了。要将好的创意与细致的设计的操作相结合, 就需要逻辑思维与创造思维的结合了, 要对产品的造型进行细节方面的处理, 产品的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对产品与人的尺度关系进行反复的推敲, 以及产品的局部与整体的比例关系等细节问题。细节对于产品设计可以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甚至会产生引人入胜的魅力。产品的耐看以及适用等特性, 往往是来自于对设计细节的处理。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 一件艺术设计作品的产生都是源于逻辑思维与创造思维的完美结合。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而创造性思维又是逻辑思维的超越。创造性思维常常表现为非逻辑性的, 可能是瞬间的出现, 就如同灵感一样, 但是创造性思维正是经验累积的体现。在进行艺术设计时, 其创造思维必须以逻辑的形式来体系那, 如果没有逻辑性, 那么这个设计是没有价值的。艺术设计的思维过程就是两种思维的综合过程。
四、结束语
当前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 人们的思维也变得越来越敏捷。艺术设计者必须要开阔自己的思维, 升华自己的想象力和审美观, 这样才能够更充分地享受到创作的自由。其实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性就是倡导一种对设计的思维、材料的运用、表现手法以及视觉效果的探索的一种理念和精神。探索精神就是一种开拓精神, 社会要在探索中前进, 同时设计者的设计也是在探索中得到提高和进步。从未知领域进入已知领域。设计史其实就是一部设计创新史、设计探索史。只有不断的创新和探索, 才能够获得新的认识, 在艺术设计这条道路上走的更好。
摘要:设计者的最佳创造能力来源于科学的方法与创造性思维方式。艺术设计兼具感性与理性、具体有抽象的审美特点与思维特征, 具有介于艺术与科学之间的特性。设计意味着创造, 而其所创造出的设计形态产生于创造性思维。本文就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横向思维,逻辑思维
参考文献
[1]张绮曼、郑曙旸.室内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1991.
[2]吴国强.美宜以“数取”—感悟设计艺术的创造法度[J].艺术设计论坛, 2005, 145:68-69.
3.大数据时代的餐饮网络营销思维 篇三
国家八项规定六条禁令与餐饮转型升级
自2012年12月中央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六条禁令”以来,曾被公款消费撑起的高端餐饮业泡沫破灭,中央明令禁止、百姓深恶痛绝的迎来送往、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有所收敛。但是相应地,餐饮企业尤其是高端餐饮企业也受到了重创。以小南国为例,2013年营收13.86亿元,同比增长4%,净利润67.1万元,同比下滑99.4%,受公务消费缩减及市场环境不利影响,小南国则关闭了旗下8家经营业绩不佳的门店。餐饮企业纷纷调整经营谋划转型,大众餐饮顺势而上。高端餐钦企业要如何做,才能既保得住面子又接着了地气呢?
大数据:你的客户在哪里?
2014年初春,中国商务部公布中国春节黄金周餐饮销售增幅创六年新低,春节黄金周餐饮销售增幅20年来第二年处于个位数,中国高档餐饮业进入“严冬”。虽然受到国家政策影响,但对于餐饮企业来讲,要赢得利润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如何找到合适的消费人群并让他们觉得花的钱物有所值。那么合适的消费人群是从哪里寻找呢?
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那大数据是什么呢?以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公司Expedia为例,Expedia拥有分布在全世界70个国家的约150个站点,每个月有5000万的用户访问,其手机APP的下载次数达到每分钟200次,毫无疑问,Expedia是个掌握着大量数据的公司。而我们可以从这些大量数据里得到数据,经过处理之后,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为他们提供相关度高,准确而又个性化的产品。对于餐饮企业,仍是如此。
营销渠道的转变——移动终端带来的机遇
冯和平和文丹枫在《移动营销》一书定义了移动营销——“移动营销就是利用手机、PDA等移动终端为传播媒介,结合移动应用系统所进行的营销活动”。安志弘提出,移动营销是指在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营销。那么何为移动终端呢?移动终端或者叫移动通信终端,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广义的讲包括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POS机其至包括车载电脑。但大部分情况下是指手机或者有多种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移动终端可以做到无缝占据人们的碎片化时间,而便捷的移动网络更是保证了使用者部分时间地点的分享信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习惯使用移动设备预订及支付,消费者变得更加主动,消费已经演变成一种双向互动的体验,餐饮行业作为典型的服务性行业,需要紧跟时代的趋势,充分利用移动营销抓住这一部分客源。
以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所属的各大餐饮品牌企业,先后携手拉手网、滴嗒团、窝窝团等团购网等知名电子团购商合作;同时通过“114”电话订餐平台、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系统,扩大消费;并且,不遗余力地与美食订餐网、丁丁网、上品拼客网、订餐小秘书、QQ 美食、交通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开展合作,共享会员,开展网上订餐,直接拉动了消费,带来了可观效益。
O2O:营销新模式的探索
O2O(Online To Offline),区别于B2C、B2B、C2C等电子商务模式,即把线上的消费者带到实体商店中去:在线支付线下商品、服务,再到线下去享受服务。通过打折、提供信息、服务预订等方式,把线下商店的消息推送给互联网用户,从而将他们转换为线下客户。在此模式下,线下服务就可以用线上来揽客,消费者可以用线上来筛选服务,还可以在线支付、点评。该模式最重要的特点是:推广效果可查,每笔交易可跟踪。
国家厉行节俭政策的出台,使得高端餐饮普遍受到影响。但是北京万豪酒店城墙小馆西餐厅却有自己的生财之道,其通过网络第三方平台来发布团购、优惠信息,直观的图片更方便地让用户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酒店客源,丰富了客源结构,促进了酒店市场的丰富程度。目前,万豪酒店西餐厅线上的引导客流消费占到总收入的 50%,保证营业额的完成以及市场份额;其次是业内都在做类似推广,落后于其他企业,可能会丢掉这样一块网络市场;再次,Online 方式对餐饮品牌以及酒店品牌、知名度也会有一定提高。与几年前高高在上的态度不同,如今高端餐饮、五星级酒店通过线上所提供的服务、菜品样式、酒店风格的展示,来加强普通消费者的认知,吸引他们来消费,也为酒店带来了一些婚宴、会议、客房的后续的消费。
此外,O2O实现了用户行为可追踪、可衡量、可预测,让企业跨时间、跨地域接单,确实是“三高一低”(高人力成本、高房租、高税费、低利润)的传统行业带来了低成本推广、运营的新方法。
大数据与餐饮经营模式的转型
目标市场新定义:没有“粉丝”就没有未来
一部《来自星星的你》红透大江南北,太平洋东西岸,跨越了娱乐新闻范畴,从服装界向餐饮、旅游等各个领域渗透。“粉丝们”率先挑起剧中同款服饰的购买热潮,女神的时装盘点,女神的化妆品盘点,女主角睡过的同款睡袋、男主角的睡前读物《爱德华的奇妙之旅》……凡是能和《来自星星的你》沾上边的,统统都火了。当然了,还有初雪天要吃的炸鸡啤酒都成为了恋爱男女约会的必点套餐,“粉丝”追星的狂热之举推动了韩国文化产业之外其他产业的发展和输出。
到底是怎样一种魔力“号召粉丝们”心甘情愿为明星掏钱?中国的餐饮企业在这股新韩流中,又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呢?
“得‘粉丝’者得天下”,“粉丝经济”到来,顾客才是最大的资源。在台湾著名策划人、实践派营销策划专家黄泰元先生看来,淘宝、小米都是大数据时代的“赢家”,他们靠的更多的是“粉丝”,也就是那些忠诚买家。“小米的雷军很厉害,他的博客就有800万“粉丝”,是忠诚“粉丝”,是小米的爱好者、狂热者、追随者。”黄泰元如是说。在互联网的作用下,这些忠诚粉丝的最大价值就是“裂变”,由1个“粉丝”增长为2个“粉丝”,甚至是一群“粉丝”。“这些消费者已经变成了消费商,他们会利用微博、微信等手段,哪怕是秀一秀自己买到的产品,就会引来朋友圈的一群人,依次裂变、增长,其效果是不可估量的。”目前的新形势下,“粉丝”是核心顾客群。
对于一个餐饮品牌来说,“粉丝”也是品牌的一部分,牢不可分,是最优质的目标消费者。因为喜欢,所以喜欢,不需要理由,一旦注入感情因素,有缺陷的产品也会被接受。互联网时代,创建品牌和经营“粉丝”的过程高度融为一体了,让“粉丝”参与到餐饮品牌的传播中,品牌用户远没有“粉丝”那么忠诚。
数据平台与精准定位:重新认识你的顾客
大数据的关键在于数据挖掘,有效的数据挖掘才可能产生高质量的分析预测。海量用户和良好的数据资产将成为未来核心竞争力。一切皆可被数据化,餐饮企业必须构建自己的大数据平台,小企业,也要有大数据。用户在网络上一般会产生信息、行为、关系三个层面的数据,这些数据的沉淀,有助于企业进行预测和决策。一切皆可被数据化,大企业需要构建自己的大数据平台,小企业也要有大数据,关键在于积累,在于积累的工具,但是这个工具必须是为餐饮企业服务的工具。平台性的比如淘宝、大众点评,它们的大数据,不会为餐饮企业所用,或者你用一次花一次钱,最后你用不起。餐饮企业构建自己的数据平台,必须要有自己的CRM系统,有自己的餐饮管理系统平台和手机移动网络餐厅平台,这样,消费者的基本信息、消费频次、点菜的口味、消费水平等都会记录在餐饮企业自己的信息系统中,提炼、分析这些数据对未来的经营决策价值巨大。
自媒体营销:顾客和企业的狂欢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餐饮行业的营销方式也发生着变化。根据Shayne·Bowman与Chris·Willis的定义,自媒体,即“we media”,是依靠现代数字科技由普通大众分享信息的途径,本质上是一个大众化的信息发布和传播平台,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更是制造者和传播者。其传播工具包括Facebook、Twitter、人人网、QQ空间、微博等,它们共同构成了自媒体平台。每天都有海量用户生成内容涌进这一平台进行传播和扩散。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与顾客直接沟通和交易的渠道不是传统的广告、杂志或者终端零售店,而是电子方式!自媒体的兴起,为餐饮企业互动营销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自媒体平台具有门槛低的特点,餐饮企业或个人只要在相关自媒体平台上注册用户就可以发布信息,信息简洁,每位顾客甚至每位员工都可以成为信息源。另外,信息发布也很方便,可通过 PC 网络和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随时随地发布信息。
自媒体具有非常强的即时性和交互性,餐饮企业或顾客可借助现代互联网设备随时随地地进行信息的发布和接收,大大缩短了信息源与用户之间的传播途径和信息的传播时间。另外,大部分自媒体平台都具有转发功能,如果餐饮企业的关注者数量较多,转发者会使信息在关注群体中迅速扩张,传播速度呈现几何增长,转发信息的过程几乎可以和接受信息同步,实现即时的信息再传播,使餐饮企业发布的信息真正“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
此外,餐饮企业的每个细分市场都有自己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有强大的话语权, 会时刻影响着周围的群众。如果想让餐饮企业的产品、信息传播得更快,那么自媒体平台中意见领袖的作用一定不能小觑。以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岛下城的Tribeca Grill餐厅为例,这家1990年创建的餐厅经历了几次重大冲击后依旧经久不衰,称为纽约餐饮业的一棵常青树。“餐厅墙上所有的画,都是罗伯特迪尼罗父亲画的。”Tribeca grill餐厅母公司Myriad餐馆集团的市场总监Tracy Nieporent对记者表示。他毫不讳言,明星光环在餐馆起步阶段容易增值,能迅速扩大知名度。
先走一步:科技增加顾客体验
餐饮业是最传统、最古老的传统行业,具有高接触度和体验度。的确,再过100年人们也没有办法通过互联网填饱肚子。但是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消费者的行为习惯也在变。如何在顾客用餐过程中强化其用餐体验,成为餐饮企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对于餐饮行业,移动互联网时代给了餐饮企业最好的创造参与感的机会:餐厅花点心思做一个微信餐厅,投入更多一些可以做一个手机APP,这样让顾客参与到点菜、支付、餐后点评的过程中来,这是用户愿意做的,也是餐厅乐意去推动的事情,因为这样的自助点菜、支付,客观上为餐厅解放了劳动力,减少了人工成本。
比萨也可私人订制?俗话说,众口难调。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完美的比萨。但对于必胜客来说,比萨能一次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虽然有点难,但其实也不是不可能。秘诀就是那些功能特别的桌子。从外观上看,这些可以制作比萨的桌子和正常餐桌差不多,但这些桌面都配备了可视图像触摸屏,当顾客登录用户界面后,就可以看到一张等待加工的“数码比萨”模板——从饼胚的尺寸、饼皮的厚度、翻边的方式到馅料的搭配、芝士的种类等等,都可以完全由顾客DIY。确定“设计”方案后,数据会传送至厨房,桌子上会显示出炉大约需要的时间。
这张比萨桌子堪称可以满足顾客对比萨的全部想象,只要能搜集到比萨的配方,都可以满足顾客的胃口。这个视频已经在YouTube上获得超过120万点击量,这张比萨桌子还是一张可以玩的桌子,在下好订单到等待比萨上桌的这段时间,提供电子“桌游”供顾客打发时间。
不过目前这张桌子仍处于概念阶段,距离其真正面世还有一段时间。据必胜客相关人士透露,比萨桌子会率先在美国大城市客流最大的几处餐厅试点,成功试运行后,再向其他4000多家美国餐厅铺设。如果比萨桌子有日风靡全球,这对饮食业来说将会是一场“大风暴”。这款作品之所以被必胜客看上,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可以帮每一家连锁店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有了这种餐台,餐厅内将不再需要大量的服务人员去点单,既可以节约餐厅侍应的劳动量,也可以有助于降低餐厅的运营成本。
但是在阿联酋迪拜的一家名为黑檀互动饭店的餐厅里安装了一批互动式餐桌,也就是平板电脑做的桌面。食客可以在互动式餐桌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桌布样式和图案,打造属于自己的用餐格调,然后在平板上翻看菜单,看完数字化菜单直接可以在平板上点菜,然后通过“厨师摄像头”观看厨房里烹制自己所点菜肴的镜头。可以更新自己的Facebook状态,吃完饭还能用它来召一辆出租车回家。
我们的APP:从预订到评价
目前拥有自己独立的APP的餐饮企业并不是很多,比较常见的有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快餐类企业,餐饮企业更多是借助大众点评网、美团网、糯米网、淘点点等第三方生活服务类预定及点评APP中的美食板块来进行自己的营销推广和发布优惠信息。这些APP均设有餐饮预定功能,成为餐饮企业的网上接待及前台甚至是收银台。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在普通大众中的广泛使用,餐饮类APP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餐饮企业也拥有了更广阔的消费市场和更自主独立的消费者。APP的评价功能使得消费者和餐饮品牌之间的互动变成了一对一的沟通,不起眼的个别消费者也能成为影响品牌战略的关键。大众点评等APP开发了消费者评价的功能,促使消费者变得更加主动,在消费之后会自愿分享自己的用餐体验,无论好坏。好的用餐体验的发布为餐饮企业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慕名前去;而不好的消费体验则促使餐饮企业正视自己经营中的不足,并精心改正,否则便会被湮没在众多的其他餐饮企业之下。
借力发力:第三方网站的运用
当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或者新的互联网公司创业,当你不具备构建生态型平台实力的时候,那就要思考怎样利用现有的平台。餐饮企业也是如此。很多餐饮企业并没有建立自己的营销平台,而是借助大众点评网、饭统网,后有请客800网、订餐小秘书、八界网、口碑网等第三方餐饮服务网站来进行营销推广。
BAT(百度、阿里、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围绕搜索、电商、社交各自构筑了强大的产业生态,旗下的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腾讯地图更是打造成为生活服务类综合性移动平台。以高德地图为例,高德地图宣布联手北京电视台共同打造《美食地图》栏目,同时自身推出《美食地图》专题频道,升级餐饮位置服务:让用户可以更加精准、便捷地获得生活信息及服务;此外,还与北京文艺广播电台携手推出《吃喝玩乐大搜索》栏目,将寻找美食信息服务延伸至广播电台,形成平台多元化。新版高德地图还将嘀嘀打车、团800、大众点评、携程、丁丁优惠、订餐小秘书等诸多第三方合作伙伴资源及服务融入地图服务。大大增加了餐饮企业的曝光率,扩大了客户群,同时也为消费者的餐饮预订及消费提供了更为方便简单的途径,也减少了营销支出。
交平台营销:人气带来商机
近年来,社交媒体主导了互联网。随着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络的盛行,国内互联网也紧随其后,人人网、微博、微信等众多社交媒体不断衍生、爆火。大量社交媒体的诞生,不仅改变了国内人们的上网行为,同时影响着众多餐饮企业的营销模式,企业纷纷转向了消费者的新聚集地——社交媒体。社交平台变身餐饮企业营销新战场。在大数据平台的支持下,可以实现社交媒体的用户作为消费者的市场细分,从而将餐饮企业在公共社交平台上的营销的精准性大大加强。只要餐饮企业的产品没有质量的瑕痴,没有食品安全的担忧,总会有人喜欢。因此需要了解消费者在哪里活动,是否喜欢该餐饮企业产品,然后看可不可以给他们提供额外优惠,并鼓励他们向朋友群或者在社区分享他的购物消费经历。如果餐饮企业的消费群里面有意见领袖或者知名博主、有影响力的人,可以与这些意见领袖合作,通过他们的公信力扩大产品的社会影响,以此引导、推动社会消费。
第三方支付:网络金融与餐饮经营
根据统计,目前国内已有27%的餐饮企业推出了APP服务,海底捞、真功夫等连锁品牌不仅利用社交网站和消费者互动,还通过团购渠道进行促销。伴随着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纯物理经济与纯虚拟经济开始融合,支付宝、财付通、微信支付等都加入到APP支付的行列。消费者可以在APP上预定、自主点单、点外卖、甚至是预定座位,并且完成线上支付。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持下,真正将服务变成商品,让买卖双方直接交易。
大数据时代的餐饮未来发展
衣食住行四大服务类经济中,衣、住、行早已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唯独食,互联网只能是“隔层挠痒”。互联网思维对传统企业的冲击之大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为过。随着大众餐饮消费渐成主流,互联网思维与餐饮业结合的话题也变得越来越热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正在全面渗透餐饮行业。的确,我们感受到新的时代大潮扑面而来,面对这样大的时代变革,餐饮业应该如何应对、如何主动拥抱变化,如何将互联网思维落地餐饮企业,是每一个希望长久在餐饮业打拼的企业家们不得不面对、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智能手机日益普及的宏观大背景下,餐饮企业需要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思考。
在目前餐饮企业O2O 的实践中,大多数是靠第三方平台,而不是餐饮企业自己来维护这个平台,所以后期的维护、网站的更新、消费者的信息查询等都会出现一些问题。同时,线上的一些优惠活动,会对线下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成本方面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线上给予了消费者一个很大的折扣,所以如何在收入和成本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很关键。中低端的餐饮可能能够较长时间地通过团购来获得新顾客,但对于高端餐饮企业来说,更多地是通过线上渠道让消费者理智地接受高端餐饮企业提供的高端就餐体验。
未来十年,是中国商业领域大规模变革的时代,一旦用户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来不及变革的企业,必将遭到劫数。餐饮业需要利用互联网改造和提升自己,改变原有的产业发展节奏,改造原有的经营模式,建立新的游戏规则。餐饮企业升级服务的关键在于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务内容,给客户带来VIP的身份感,实现个性化服务的目标,而后台订单统计、数据分析、微信互动等都将成为收集客户信息的途径。
总之,大数据时代下的餐饮企业必须携手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以消费者为中心,为顾客提供菜品丰富、服务周到、支付安全便捷、反馈有路的用餐环境。对于餐饮企业来说,互联网只是工具,借助线上平台摸清底牌,最终实现服务升级才是目的。如果运用得当,线上资源完全可以为餐饮企业的线下服务所用,实现企业与顾客的双赢。
4.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 篇四
从这些界定中可以看出,大数据是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极其巨大的、具有特殊价值的数据信息资源。但是,对大数据这样的界定,仍然是一种实体性质的描述,所以,还不能说是揭示了它的本质。那么,大数据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所谓“大数据”,已经不是一种具体的物理时空概念,而是一种哲学理论层次上的科学概念,也就是说,大数据本身已经具有了高度的理论抽象性质。据此,我们还可以大胆做出这样的判断:大数据已经不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实体,本质上是一种抽象的哲学概念。面对着物质发展的这个崭新世界——大数据,我们那些常规的认识方式,已经不可能深刻认识它的特殊本质特征了,这就决定了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在认识领域必须来一次思维方式的根本性改造。
大数据作为人类实践和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特殊成果,要求我们对长期以来形成的经验主义主观演绎思维方式进行认真改造,牢固形成客观理性的实证思维方式。
作为现代科学认识形式的大数据,标志着自然科学已经走进了理性认识即理论认识的领域,这本身意味着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克服方法论上的经验主义,而代之以客观理性的实证思维方式。对这一点,恩格斯是有先见之明的。他说过:“经验自然科学积累了如此庞大数量的实证的知识材料,因而在每一个研究领域中系统地和依据其内在联系来整理这些材料,简直成了不可推卸的工作。于是,自然科学便走上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论思维才管用。”
5.“互联网+”时代产业转型思维 篇五
对GDP质量的产业导向思维。从中国传统产业格局中不难看出,在追求GDP数量的投资拉动效应情况下,往往不注重GDP的质量。年度的GDP数据主要依靠大规模的公共投资建设拉动,或者是依赖房地产业的支撑与拉动,而国民消费等第三产业形成“洼地”。2014年,发达国家的GDP数据中,消费占整个GDP的70%以上,而中国的国民消费占整个GDP的51%左右。这就说明,中国的产业经济发展不均衡,尤其是支柱型制造产业、消费服务型产业,整体趋于弱势,从而导致扩大内需动力不足,活力不够。
“互联网+”时代,中国GDP质量会有很大的改观。这是因为,“互联网思维”将会强力拉动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制造业、信息服务业及文化产业,并以“转型”思维、创新思维、用户思维,品牌思维、消费思维等,来推动和拉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第三产业。尤其是互联网的强大促销与导购功能,大大激活了国内外两大消费市场,将使消费成为GDP数据中的权重支柱产业。
对制造产业的导向思维。“互联网+”时代,中国制造业逐步迈入互联网产业平台,数以万计的产品制造商开始将产品“嫁接”互联网,或者与天猫、淘宝、京东等互联网电商巨头深度合作,或者自营网络销售平台等等,不一而足,五花八门,使适销对路的产品直接由工厂价“搬”到了互联网“国际大卖场”,从而实现了产业、品牌、消费、增值服务等领域的跨界营销,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传统产业从“互联网+”时代的超级电商平台中体会到:“互联网+”时代,从产业发展的视角来看,无疑是倒逼企业融合“互联网思维”,必须拥有产业“转型”思维和创新思维,必须拥有产业核心竞争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中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中国制造业有相当部分的企业是“代加工”,制造的产品是产业链条中最后一道加工工序,其他多项生产环节、诸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价格)等,话语权都掌握在别人手里。以玩具“芭比娃娃”产品制造为例:中国制造一个“芭比娃娃”产品,只能赚1美元的加工费,而“芭比娃娃”在美国沃尔玛超市要卖10美元,美国赚9美元,这就印证了经济学家总结的非常“6+1”的产业经济理论。
由此可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整体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竞争。事实上,由于产业类型的差异,制造业的整体产业链的构成与延伸,远远不止于上述的“6+1”产业链;不同品类的制造企业应该拥有不同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而产业链的交织、整合、延伸,将会产生不同的价值链,不仅仅限于生产环节中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产品进入互联网营销平台流通后,又会产生新的消费服务产业链和价值链。在“互联网+”的引领下,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即在于整体产业链的掌控与延伸。这种掌控和话语权,充溢着“互联网思维”各种资源和要素。因此,中国制造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掌控整体产业链的构建与操控,产业话语权、市场话语权即在这里。
对消费产业的导向思维。“互联网+”时代,中国的消费产业进入空前繁荣时期。各类产品进入互联网平台流通,不仅大幅推进和拉动了内需消费,进一步激活了国内外两大消费市场,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甚至改变了现代生活方式。“互联网+消费”,深度激活了电商的市场爆发力和冲击力,在某种程度和意义上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甚至对商业地产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反响。
以“天猫(淘宝)”为代表的中国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电商帝国”,仅在2014年11月11日一天,销售额高达571亿元。在此之前的2013年“双11”销售350亿,曾引发地产大咖的“狂踩”,有大咖就直言不讳地说:“300亿也就是几块地钱。”马云的本意并不在意“天猫”市场销售数字的多少,而是在意“试将房产价格压下去”,虽然看起来是个“一厢情愿”的事,但对商业地产也确实有一定震撼和影响。地产大咖得意的是,房地产业是大宗商品,价值高,可暴利;而日用消费品与房地产产品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是,地产大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全民消费的潮流和“众筹”消费的巨大能量。
众多电商所激发出来的大众消费热情,确是有目共睹的。同时电商也很大程度刺激了中国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中拉长的整体产业链和价值链、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怎能是一种房地产业可以比拟的?房地产作为传统产业,在“互联网+”时代,仍然需要产业“转型”思维。传统消费观念认为:房地产是当下支柱型产业,商品房乃“刚需”,所以多年来城市房价居高不下,。“刚需”归“刚需”,一二线城市房价奇高攀升,真正“刚需”的普通百姓买不起,投资“炒房”者因当下多种原因不敢冒险“炒房”;三四线城市房源产能过剩,空置率居高不下,房地产消费开始回归理性,拿热钱“炒房”者越来越谨慎了。
其实,马云的“商业帝国”最大的价值,不仅是提醒人们房产消费时要认清房地产“泡沫”,改变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强化房地产业开发与消费的“转型”思维,而且是与时俱进地找准了用户的“刚需”和产业的“刚需”,围绕消费市场构建和延伸服务产业链和价值链;不仅激活了城市消费市场,而且也激活了农村消费市场,甚至拓展了国外电商消费市场。如此,电商的消费火种彻底点燃了民众的消费激情,且呈星火燎原之势;这种互联网主导下的商业模式,不仅促使产品流通由传统的“渠道为王”转变为“平台为王”,从而带动金融、包装、物流、运输、快递、通讯、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一个庞大的现代消费支柱产业体系;有效调整了中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强力拉动生态经济平衡发展。
对资本经济的导向思维。站在“互联网+”时代的高度看产业“转型”,将“亚投行”、“一带一路”战略与最近国家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举措联系起来,无论是看“顶层设计”,还是看民间资本驱动,不难看出,中国产业经济正在由市场经济向资本经济“转型”。传统产业的“转型”,更需要依托资本运作与技术升级两轮驱动。
一是由“印钞票”转型为“印股票”模式。这种“股票”不是股民在四级市场流通购买的股票,而是产业“转型” 后的股权投资。引导社会资金流向“转型”产业,为中国制造业注入新的资本动力与活动。
二是由“债权经济”向“股权经济”转型。“债权”主导时,资本移动的功能,主要是“借”钱给企业,多是“锦上添花”,少有“雪中送炭”;进入“股权”主导时,资金移动的功能,主要是把钱“投”给企业,占企业股份,拥有一定的“股权”,资本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既能“锦上添花”,又能“雪中送炭”,给企业带来后劲,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由此,股权资本的“人格化”,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无论是产业链的系统整合,还是产业模式的构建、市场营销与拓展,“股权”主导型产业将是传统产业“转型”的健康走向和标志。
总之,“互联网+”时代,还会产生更新、更多的股权企业模式。各种新的股权产业模式的涌现,表明了传统产业“转型”的发展趋势。
对文化产业的导向思维。“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导向思维、更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化大国,文化资源博大精深。现代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在“互联网+”时代,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势在必行。文化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高融合性、高成长性、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征,符合中国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特别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对于提升相关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塑造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等等,都具有重要的“软实力”发挥助推作用。
笔者认为,无论是传统文化产业还是创新、创意型文化产业,其发展思路均应具备“互联网+”时代的平台意识;文化产业的模式创新、品牌创新、市场创新等环节,与互联网平台紧密结合,在产品质量、品牌内涵、营销方式、传播速度、受众效果、品牌影响力、市场渗透力等方面,均需依托“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卖场平台”,重新构建和整合相关产业链和价值链。同时,还要考虑互联网环境下,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创新思路。
对国际贸易的导向思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领域正在发生结构性的战略调整与变革,网络贸易(Trade on the Internet)大行其道,形成国际网络贸易市场形态。国际贸易融合互联网平台,转变和简化传统国际贸易的操作流程,拓展贸易市场,缩短贸易距离和时间,促使国际贸易市场智能化、简捷化、人性化,有效减少市场交易成本,更好地优化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
“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模式也同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厂家对产品的营销、订货、支付、运输、服务等环节,都可以在线网络的贸易形态完成。由此看来,中国传统产业无论是外向型或者内向型,在打通国际市场、进入国际贸易领域的过程中,厂商要考虑产业模式、产品品质、市场营销、贸易服务等国际化企业发展战略,更要考虑以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整体产业链的构成与掌控。这才是“互联网+”时代产业“转型”的国际化产业运营思路。
结语
6.新时代市场营销的创新毕业论文 篇六
1、进入新经济时代后我国企业市场营销受到的影响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也逐渐融合,企业的市场营销领域得到极大地扩张,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已经走上了建设开放型经济的道路。市场竞争的国际化,要对企业的战略定位提出更高的要求,从全球市场出发,由市场的要求来制定企营销目标,然后不断加强对营销策略的创新,深入挖掘国内外市场,从而提高市场竞争的主动性。
其次,我国处在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时代转变成知识经济时代的过渡时期,知识经济是在对知识进行生产、分配和使用的前提下的一种新型经济形式,对社会这个整体特别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企业的市场营销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再次,当前社会经济倡导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理念对企业的市场营销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资源的消费者和产品、废弃物的制造者,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直接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企业的营销是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起始点和核心步骤,一定会成为突破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点。企业在市场营销的整个流程中,必须积极履行现代营销的基本观念,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和社会的环保需求,协调企业的自身发展与社会的持续发展。
2、企业市场营销的创新措施
2.1营销理念方面的.创新
(1)将营销理念由国内转向国际。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市场的国际化也越来越明显,加上互联网在国内外市场中的联结作用,全球性市场将会逐渐全面形成。企业的竞争对象也将由国内的同行企业转变为有着强大营销能力和丰富营销经验的跨国公司。毋庸置疑,在当今时代,那些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都已经将全球市场归为自己的营销范围,已经用一种全球性的营销理念来指导企业的营销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企业更需要树立全球性的营销观念,开阔视野,放眼世界,也只有这样,我国企业才能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全球营销战略。
(2)将营销理念由规模化转向个性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市场进行着更加细化的分工,个性化的营销也就成了时代的必然要求。该理念要求企业需要满足顾客个性化的要求。传统的规模营销方式都是通过工厂用单一的产品或服务去适应众多消费者的需要,然而市场分工到现在这种程度,亟需“一对一营销”的方式,根据每个消费者独特的个性化需要来实现更高程度的消费者满意。因此,企业要想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就需要依据按照消费者的具体要求来设计和生产相应的产品使其得以满足,只有这样,才能获取更广阔的市场。哪家企业将个性化做的最深入,哪家企业就能捷足先登,更快占领世界市场。
(3)将营销理念由硬性管理转向柔性管理。旧式的营销管理的特点一般表现为集中管理和硬性管理,通过很多的硬性指标和制度来强化对营销人员的约束和管理,导致营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受到严重阻碍,致使管理的效率低下,业绩随之下降。在当今的新经济时代背景下,这种落后的营销管理方式不但难以见效还会起反作用,注定是要被淘汰的。如今的营销人员要加强与管理者的沟通和交流,单一的上传下达沟通模式需要转变成双向沟通。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不应该再延续传统经济时代的以速度、产量等因素作为追求目标的模式,不应该把严密的组织形式和工艺流程作为唯一的重点,相反,要强化人的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掘和培养。
(4)将营销理念由单向营销转向互动式营销。旧式的市场营销方式往往是单向的,企业通过媒体、广告等媒介向消费者传递销售服务信息,而消费者则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当前网络的发展,为营销者和消费者交流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和平台。企业和营销者能够凭借网络互动性这个特性,促进市场营销的互动式交流,从而确保营销者从产品的设计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都能够把消费者作为核心,让消费者也融入到这一过程。如果这样做,既能迎合消费者的口味,还能最大限度地增加产品和服务的销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2营销策略方面的创新
(1)实施合作营销策略。在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背景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旧式的营销思维而言,营销等于竞争,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击败竞争对手,往往,这种模式都是以失败告终的。在全球化市场下,一些企业经营者们逐渐趋向于“营销竞合”“、营销共享”的新方式,通过这些方式,来达到营销效益的不断扩张。而从客观的角度上,他们要求对资源实现共享、优势之间互相补充,这种双赢的策略让合作者之间在技术和产品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大大提高了多方的竞争力。企业的“营销竞合”理念实质上就是要求集成经营,突出协调合作与合作创新,不断创造出新的竞争力,来创造更广阔的市场份额,从而实现“多赢”。
(2)实施关系营销策略。相较于传统营销,关系营销倾向于对消费者的关注,强调的是与顾客搞好关系。消费者购买商品,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一定的实物性,而更多方面是追求这些实物所涵盖的精神文化。所以,新时代背景下以产品作为导向的营销一定会逐步转变成以客户为核心的营销,从各个角度满足客户的要求,不断更新产品和服务;其次,市场营销管理的核心也要从之前业务量的增长转变成对质的注重;再次,营销的目标要从降低成本转变成业务的开拓和客户忠诚度的提高。关系营销策略,需要建立在突出产品的基础上,进而追求优质的服务,这是能否取胜的重点。在传统时期,市场竞争的中心是产品和价格,企业往往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提高劳动效率来提高企业的效率,这阻碍了竞争的正常进行;而新经济背景下,企业竞争的核心是对客源的抢夺。
(3)实施数字化营销策略。21世纪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也给现代企业的营销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它所具备的时间短,操作方便,互动性强,成本降低,大大扩展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减轻了营销对传统文件的依靠,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产品的信息价值,消除了在全球市场上开展业务的阻碍;其次,它更新了我们对市场营销的一些陈旧观念和传统做法。同时,数字化营销改变了传统的消费者被动地接受宣传信息的特点,让消费者通过网络方式与企业之间进行互动式的交流和关系。
(4)实施知识营销策略。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知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最强动力和源泉,将产生巨大的作用和影响。鉴于此点,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已经成为知识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知识经济本质上就是智力资本,是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传统时期,一切都是把以物作为中心的,而没有强调人的创新精神。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的创新,体现在人的创新潜能的解放,内在价值的凸显,创新责任的提高以及人类的自我突破和超越。
7.数字出版时代传统编辑的思维转型 篇七
数字出版是人类文化的数字化传承, 同时数字出版强调内容的数字化、生产模式和运作流程的数字化、传播载体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与学习形态的数字化。数字出版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 但是发展很快, 目前已经形成了网络图书、网络期刊等新业态。
(一) 数字出版概念
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 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 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目前数字出版产品形态主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 (彩信、彩铃、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小说、手机游戏) 等。数字出版产品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有线互联网、无线通讯网和卫星网络等。
(二) 数字出版影响
从时间上看, 中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历史并不久远, 但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速度却让我们始料未及, 产业发展的覆盖范围甚至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 如CD、VCD、DVD、电子书、网络、MP3以及通过手机下载彩铃、彩信、图书图片等, 这些数字出版产物在丰富出版物内容和形式的同时, 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
(三) 数字出版优势
当前,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得到飞速发展, 为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数字出版成为出版行业的一项重要革命。它强调了内容的数字化、生产模式的数字化、运作流程的数字化、传播载体的数字化、阅读形态的数字化, 是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
第一, 网络文学小说的兴起。在中国比较特别的就是网络文学小说, 因为它是中国独有的故事表达形式。原创网络文学小说的蓬勃发展, 已经受到许多网民的青睐和认可, 其阅读人群已经遥遥领先于电子购物人群和移动社交网民的用户群体。以起点文学为例, 每天会有大量的作家进行原创更新, 其内容已超过9000万字, 以网络文学为蓝本内容的图书出版量超过700万部。依靠数量众多的网民来源、原创作家的华丽阵容以及专业的网络编辑, 最终完成的网络文学, 其想象力之丰富、故事之独特、场景之新奇、内容之丰满、类型之全面, 令人惊叹。网络文学已经融入网民的精神生活, 成为网民的精神食粮。依据相关资料, 网络文学小说的搜索量已经成为360网络搜索引擎的主要流量来源之一。
第二, 数字图书发布平台的高效率。广阔的发布平台、多渠道的发布形式是中国数字图书独特的地方之一。数字图书的发布一般都依靠传统互联网平台进行网上分发。以起点文学为例, 2013年度根据网民投票结果评出最受欢迎的十部网络原创文学小说其点击率超过7亿次, 订单更是源源不绝, 点评数量更是惊人之至。数字图书可以依靠传统网络进行发布, 但是随着手机用户的增多, 经过相关技术的研发, 其也可以在移动互联网上进行实时分发和信息更新,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市场, 据相关数据表明, 移动手机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传统网络的用户数量。为此, 数字图书发行紧跟时代步伐, 与移动、联通和电信等运营商强强联手。据悉, 去年有超过6800万读者通过移动互联网阅读了起点文学的内容, 其中2100万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是以付费购买形式实现数字图书的浏览。智能手机的发展为数字图书的发行提供了高科技的硬件支持。以百阅图书手机应用软件为例, 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总下载量突破900万, 通过付费完成数字图书更新的内容已经近47万种。
第三, 商业模式的别具一格。分析网络文学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其具有独特的创作形式和推广流程。以起点文学为例, 在新的数字图书上架的时候, 通常起点以连载的方式进行小说的发布, 这样在激发作者原创力的同时, 能够吸引读者进行长期阅读。同时, 起点文学还开发了催更、周票、月票等社区应用功能。起点文学对具有潜力的作品进行商业化推广通常情况下以试读开始, 能够根据读者对该数字图书的阅读流量, 选择是否收取费用。
二、传统编辑概况
所谓的传统编辑, 主要是相对数字时代的新兴编辑而言的, 无论是传统编辑还是新兴编辑都处于出版的中心环节, 并且都从事对作品等的编写活动。
(一) 传统编辑类型
传统编辑根据其职能主要有以下的两种类型:一是新中国建立后国家设立的作为宣传思想文化传播与传承任务的图书编辑, 长期作为事业单位人员存在;二是主要生产销售纸质图书产品的出版社编辑。
(二) 传统编辑现状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编辑的角色及工作方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但是目前许多传统编辑就产业发展缺乏关注, 受外界错误的信息影响较为严重。数字处理技术、信息传播技术、网络传媒技术被广泛运用在各行各业, 但是传统编辑对技术了解极为有限, 甚至无法熟练运用。对数字多媒体产品内容传播形式、表达方式、销售策略及阅读都不熟悉。有许多从事传统出版的编辑根本不了解产品的技术并且也不与研发团队进行沟通, 最终导致对整体运营难以把握。而现在快速发展的数字出版编辑却高度依赖与技术研发商、平台供应商和数字运营商的密切合作。如果传统编辑对于该方面技能了解不足, 就会为其工作带来大大的不方便之处,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 很有可能会给出版社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 由于数字出版与传统编辑的排版装编印发流程的不同, 许多传统编辑在网站运营及维护、无线互联网技术、电子书出版等的资源整合、内容加工、信息发布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
三、传统编辑的思维转型
数字出版时代快速发展必然会受制于该行业人才的发展, 发展初期人才会极其缺乏, 人才储备不足会成为数字出版发展的短板, 甚至会严重影响数字出版的发展。所以数字出版会那么快吞没传统出版。传统出版也许不会在短期内消亡, 但传统出版确实在慢慢被数字出版挤占市场份额, 数字化时代早晚都会到来。无论如何, 传统编辑都需要作出抉择和调整。在传统出版中, 编辑是出版的一个中心环节;在数字出版中, 编辑也将是人才的一个核心部分, 其他的部分都会围绕编辑进行工作。传统出版编辑平移到数字出版将是初期解决这一问题的救急措施。在未来, 面对数字出版, 传统出版编辑的姿态大体可分为三类:坚守传统出版行业、向数字出版转型和编辑职能化拓展。
在传统出版中, 编辑是出版的中心;在数字出版中, 编辑仍将是核心, 其他的部分都会围绕编辑进行工作。专业编辑的缺乏会极大阻碍数字出版的发展, 人才是完成数字出版的主要人力资源, 其人才的缺乏会造成数字出版的畸形发展和短板现象, 更会为数字出版的长期发展埋下深深的隐患。在历史的长河中, 没有任何事物会一直繁荣。传统出版受到数字出版的冲击, 其市场份额正在锐减, 但是数字发展需要人才的积累, 因此在短时间内数字出版不会完全取代传统出版。但是, 出版的数字化时代必然会到来, 传统编辑到了作出抉择和调整的时候了, 是坚守传统出版行业, 还是积极向数字出版编辑转型, 或是拓展编辑职能呢?
(一) 坚守传统出版业
数字出版时代, 人们只是多了一种阅读的选择方式, 就其发展势头而言, 虽然它是将来出版业的一个热门分支, 但与传统书业并没有尖锐的矛盾冲突。相反, 数字出版正是传统出版与科技发展融合的结果。现在的出版社面对复杂的行业环境的变化, 通常是一边发展传统出版, 一边进行数字出版的过渡。传统出版的编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有其价值, 因为数字出版要想顺利完成过渡, 仍然需要传统的编辑作为最原始的人力资源积累。尤其是版权编辑未来的职能, 也许更多的是传统出版社和数字出版之间内容的合作。
(二) 向数字出版转型
传统教育图书出版社占有最大量、最优质的作者资源、内容资源和渠道资源, 其中多年累积、不断更新的海量内容资源更是其宝贵的资本。立足于内容战略, 教育出版社应该采取数据信息服务的数字转型模式。例如, 2011北京国际书展期间, 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透露, 它将整合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和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3个数据平台;与此类似, 凤凰出版传媒开始尝试与中国电信合作, 共推ITV视频教育品牌;汉王科技也计划投资1000万元用于学习软件、网络平台、电子书包等方面的数字出版板块拓展。面对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带来的种种挑战, 传统教育出版社必须把控好本版教材、教辅的内容资源, 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 以数字化背景下的教育为切入点, 充分挖掘优势教育资源, 搭建信息数据库, 开展个性化、特色化的在线教育服务的数字出版运营平台;第二, 基于教育服务信息数据库, 多渠道挖掘教育资源价值, 从内容、平台、终端三个维度综合考量, 依托全媒体平台, 获得更大的收益和竞争力, 如目前着眼于电子书包的新型教育信息服务模式就是最好的实例。
(三) 编辑职能化拓展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为传统编辑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的编辑面对新技术的利用不能逃避, 要抓住机遇进行职能的自我综合拓展。编辑要首先成为新技术的引领者, 通过对该技术的体验和尝试, 进而能够对读者产生影响, 无论是图书的营销也好, 还是相关的资讯服务和形象塑造也好。数字时代的编辑能够运用声音、图像、漫画等进行多媒体出版, 而非单靠文字来实现编辑的职能。知识经济的到来, 要求每个人必须具备学习能力, 当然编辑这个职业也是一样的, 要想成为时代的宠儿必须能够具备学习能力, 使自己成为学习型人才。学习网络知识、接受技术培训、提高编辑技能, 成为既懂出版业务又能娴熟运用IT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编辑的职能拓展。
参考文献
[1]曹丽华.数字出版时代编辑人员素养探讨[J].管理工程师, 2011 (4) .
[2]石峰.关于当前期刊业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J].编辑之友, 2010 (12) .
[3]秦昕, 胡宗谦.数字时代的版权保护问题浅析[J].编辑之友, 2010 (12) .
[4]吴晓英.我国数字出版业盈利模式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7) .
[5]郭志蓉.我国数字出版的新情况与趋势[J].青年记者, 2011 (8) .
[6]潘利梅.大学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的难点和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10 (3) .
[7]周丽, 姜华, 陈慧.数字出版对传统编辑职业倦怠的矫正[J].出版广角, 2011 (3) .
[8]唐艳秋.数字时代传统出版的应对措施[A].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
[9]沈晓纯.论网络媒体冲击下传统出版的前景与对策[D].暨南大学, 2009.
8.新时代市场营销思维 篇八
一、转变教学观念,开放教育窗口
教师要充分掌握信息技术的特征,转变教学观念,不再运用传统的口授式、填鸭式、封闭式教学形式,全面转变教学的观念。
数学教师要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应该具备素质教育的观念、终身教育的观念、创新教育的观念等现代教育思想,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数学教育系统理论知识。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变革当前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数学教育,讲究数学教育的终身化和民主化。教师要转变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让学生自己掌握教学的工具,提高学习的效果,教师带领学生自己学习,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实现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这样的教育就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好。
教师要具备开放的思想,重视教学思想的开放,在教学的过程上重视开放,在教学内容的拟订上也要讲究开放。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的伙伴,教师不是课堂的主人,也不能主宰课堂,教师要成为课堂的导演,学生才是课堂的演员。教学的内容也不仅在教材本身,也不受教师的局限,可以广泛吸取教学的资源,拓展教学的渠道,扩大教学的领域,提高教学的广度和宽度。教师设计的数学题也要是开放题为主,追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讲究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答案,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素,重视学生知识的更新,提升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二、拓展学生学习的路径,增加学生学习的材料
信息时代里的教学资源更加多样化、信息化。数学教育的资源也在逐渐革新,网络在革新,通讯设备在革新,软件也在革新,这些为数学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数学教师可以广泛拓展教学资源,重视教学工具的创新,学习时间和地点的多样化选择,充分运用便利的条件,挖掘教学的资源,充分施展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应该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搜集复杂的学习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该拓展学生学习的路径,增加学生学习的材料,让学生有所选择,实现不同的学生不同层次和不同状况的数学学习,不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
数学教师可以学习网络教学的知识,也可以和行政管理人员,网络数学教学机构的人员一起,为学生提供更加优秀的教师队伍,形成更加优秀的师资队伍,给学生的学习添砖盖瓦。
教师也要突破学生学习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教师可以将学校、家庭和课堂内在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在网络里查找教学的课件资料,带领学生一起寻找网络的学习资源,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在网络里进行数学测验,带领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成绩,让学生拥有充分的学习自由,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改革创新的方式,实现趣味教学
数学教学方式伴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渐网络化,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能提供大量的学习图片、动画资源、课件资料、教学故事等直观的学习内容,让数学学习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所掌握。教师完全可以带领学生在网络里进行实验练习,查找资料,开展网络合作学习活动等。
例如,学生在学习平面几何的时候,受到思维方式的限制,学生学习有很多障碍,教师可以运用网络资料进课堂,运用充分多的图片资料进行学习,制作丰富的、直观的学习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师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是改革的潮流和方向。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带领学生进行数学网络合作学习,网上完成作业等。例如,对待一些复杂的应用题,教师应该可以通过小组网络合作,同步交流,运用计算机进行计算、作图、验证等,逐渐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应该推广数学合作学习,带领学生共同承担学习成果,实现网络学习交流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的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四、实现全程自动,凸显科学管理
数学教师可以实现数学自动化管理,重视数学教学活动的管理和数学教学资源的管理。数学计算机自动化管理中,教师要加强学籍管理、教学管理、学习管理等,加强智能网络教学系统的运用,多进行一些教学测验和检测的活动,进行教学的多样化行为。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教学系统,带领学生诊断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分配数学学习的任务,实现数学的系统化管理,让数学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轻松、民主、和谐的评价体制中顺利进行,圆满操作,提高教师科学管理的能力。
【新时代市场营销思维】推荐阅读:
大数据时代的餐饮网络营销思维10-01
经济时代市场营销论文11-10
策划:走向整合营销时代09-27
app时代下的营销战略09-04
中国电信3G时代营销渠道如何创新11-19
携手新时代作文08-10
新时代青年使命09-09
做新时代盟员10-02
拥抱新时代诗歌10-19
新时代女性范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