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分析的应用论文

2024-10-15

价值链分析的应用论文(精选8篇)

1.价值链分析的应用论文 篇一

RPC的工程应用价值分析

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RPC)是近年来广泛受到重视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越,具有优良的抗压、抗弯、抗裂和耐久性能.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各个优异技术性能进行阐述,分析RPC的工程应用价值.

作 者:陈慧 张西强 CHEN Hui ZHANG Xi-qiang 作者单位:陈慧,CHEN Hui(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重庆,400074)

张西强,ZHANG Xi-qiang(北京中交路桥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18)

刊 名:交通科技与经济英文刊名:TECHNOLOGY & ECONOMY IN AREAS OF COMMUNICATIONS年,卷(期):12(1)分类号:U414关键词:活性粉末混凝土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耐久性 技术性能 应用价值

2.价值链分析的应用论文 篇二

一、价值链及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的概念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 他将企业视作设计、生产、营销、交货及辅助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相互分离的活动的集合, 这些活动的有机联系就形成了企业的价值链。1993年约翰·沙恩克和菲·哥芬达拉加的论述把企业自身的价值链放到了整个行业的价值链中, 认为任何企业的价值链都包括价值生产的整个过程, 即从供应商手里得到原材料开始到最终产品送到用户手中的全过程, 每个企业是价值生产过程整个系列中的一个部分。

价值链分析, 就是以价值链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构成及链上每项价值活动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成本及其动因、占用的资产、盈利状况等来实现整个企业的目标以及成本的降低。

每个企业都是一系列价值活动的集合体, 从产品的生产到销售以及内部的管理都是内部价值活动的表现形式, 这些相互关联的价值活动又表现为创造企业价值的动态过程。价值链分析是一种成本管理新方法, 可以确认企业价值活动的分布状态以及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 并为企业制定战略提供详细的成本信息, 帮助企业增强成本竞争力。

二、价值链分析在成本管理中的意义

我国目前的成本管理方法存在很多缺陷, 成本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会计制度, 视节约为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 对成本习性和成本动因的认识过于简单, 过分注重生产成本的控制, 很少认识到影响产品总成本的所有因素, 忽视其他环节的成本管理, 如采购、生产与销售将直接影响企业库存成本的增减, 产品成本信息失真等。传统成本管理方法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 逐步实施现代成本管理方法。

价值链成本管理强调从全局、系统、整体的高度来看待企业的成本, 解决了传统成本管理方法控制思想的局限性和控制目标的片面性。通过对企业内部价值链及其外部延伸的分析, 得出导致企业成本变化的价值活动成本因素, 依据价值链分析所得出的信息, 运用相应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方法消除劣势, 加强成本优势。价值链成本管理既可以找出企业内部的不增值作业, 也可以利用行业价值链来消除不增值作业, 或是通过前向整合与后向整合, 扩展生产自己的投入物或使用自己的产出物的业务来降低成本, 并节约社会资源。

企业从价值链中获取总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内部价值链创造的价值;二是外部价值链创造的价值。企业若想保持竞争优势, 就得促使内部、外部价值链协调统一, 求得发展过程中的动态平衡, 使自己的总成本不断低于竞争对手, 从而在行业中构建依靠成本优势形成的行业壁垒来不断巩固竞争优势, 更好地实现成本领先的目标。

三、内部价值链分析与成本管理

内部价值链管理主要解决降低企业内部成本问题, 如管理成本、生产成本、储存成本等。企业内部的价值行为并不是独立的, 而是相互依赖的, 在进行内部价值链分析时, 主要从生产经营流程和相关的辅助活动来确定其价值链的范围, 总体目标就是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费用将原材料经过生产制造出产品送到顾客手中。因此需要从价值角度考虑作业, 可以分析生产过程与内部价值链的联系, 通过作业间的良好配合或者工作流程的重组、工作质量的提高, 消除不增值作业, 即“最优化”降低成本。

具体来说, 通过分析确认单项价值活动来辨别价值链, 对价值活动的成本与价值进行比较分析, 从多方面揭示有关成本信息, 评估单项价值活动的成本及其对企业价值的贡献, 找出内部各单项价值链之间的联系, 推进价值活动的优化与相互协调, 分摊单项价值活动的成本, 将成本优势准确地定位于价值链之中, 实现成本的降低。首先, 对价值活动进行分解与归类, 选择对竞争优势最有贡献的类别予以归类, 并把每一项作业都纳入主要活动或支持活动, 对成本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性的活动需要进行细分, 不重要的活动则予以合并。例如市场销售可以分解为营销管理、广告及销售队伍管理、销售业务、促销等, 这样更有利于成本分析和控制。其次, 将价值链的总价值、营业成本和资产分配到每项价值活动中, 产生成本分布的价值链, 通过比较各价值活动的成本分布, 找出改善成本的突破口。例如营业成本分摊到发生的活动中;资产分摊到使用、控制或对其影响最大的活动中。当成本与价值活动的因果关系可以直接认定时, 可以采用直接分摊法, 如生产成本;当成本与价值活动的因果关系不能直接认定, 但可确认产生未来收益时, 则可以根据资产特性进行分摊, 如固定资产按受益期计提折旧, 无形资产计提摊销等;当成本与价值活动既无因果关系, 又不能预计其效益, 则当期应立即确认为费用, 如利息、业务招待费、诉讼费等。从成本管理的角度而言, 价值活动就是成本行为。目前企业管理者往往能够抓住企业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但容易忽视那些所占比例较小, 正处于增长状态, 并且最终能改变企业成本结构的价值活动, 把价值链分析方法应用于成本管理, 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四、外部价值链分析与成本管理

行业中任何企业的价值链都处于一整套价值创造工序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 即从原材料供应商那里获得基本原材料后通过生产制造出产品, 销售到最终顾客手中的过程。行业中往往存在着生产同一产品的竞争者, 他们或者处于同一价值链环节, 或者跨越价值链的几个环节。外部价值链主要包括行业价值链和竞争对手价值链, 本文仅进行行业价值链分析。

行业价值链是指从最初原材料到最终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价值链。最终产品可看作是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 这种价值链是随着广义的“作业链”的形成而形成的。任何一个企业都处于作业链中的某个环节, 即本企业的成本竞争力不仅取决于内部活动, 还受上、下游价值链中作业活动的影响。企业除了关注自身参与的价值链的优化外, 还要关注从最初的原材料生产到最终产品销售 (及其再循环) 之间的所有价值生产环节。对行业价值链进行成本管理, 从战略上明确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 通过确认行业价值链、供应商价值链和购货商价值链, 尽量将成本和收益分配给价值作业, 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使企业明确自己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 尽量减少上下游之间不必要的环节, 从而实现双赢。比如成本供应商的产品特性和运输程序、下游渠道企业的仓储位置、顾客的联系方式等都会影响企业的成本结构。与供应商进行良好沟通与整合, 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案, 可减少库存, 从而减轻原材料价格上涨或供应不稳定带来的影响。与购买商进行良好沟通与合作, 可以准确获得所需要的商品信息, 减少分销成本和售后成本, 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

五、价值链分析在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可针对企业成本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以及外界环境的不同影响, 建立基于价值链分析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方法体系, 提高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效率。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销售在市场上所处的阶段——从产品进入市场到衰退和退出市场所经历的时间, 分为投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1. 研发投入阶段。

该阶段重点是产品及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 亦即价值链的设计, 使得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化竞争优势。通过对技术设计的投入以及所设计产品的目标成本进行控制与管理, 满足顾客追求新奇的心理, 既提高产品销售价格, 又会降低产品技术设计成本。

2. 原材料采购阶段。

可将供应商纳入采购系统, 建立与供应商结盟的采购控制体系。选择一家或几家供应商, 与他们建立相互信任的稳固关系, 降低本企业采购人员成本。根据目标成本法原理, 先确定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在保证供应商应得利益的基础上运用逆推法, 依据产品不同部件的成本及对产品功能实现的重要性回推确定供应商的供货价格。通过对供应商进行业绩评价, 可让供应商参与供应产品的设计, 从外部价值链对采购成本进行控制, 使原材料采购价格达到尽量低的水平。

3. 存货阶段。

库存成本管理主要是控制原材料的库存量, 可以采用ABC库存管理法。

4. 产品生产阶段。

主要对在产品 (work-inprocess) 的生产时间和质量水平进行成本管理。比如使用数控设备和合理安排不同品种产品的生产时间, 缩短生产准备时间可使产品成本中的固定成本降低, 提高产品生产率。按照适时制生产方式要求缩短在产品生产等候时间, 减少为保证在产品储存条件而产生的动力费用, 降低产品成本。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确保各工序所生产的在产品质量水平符合设计要求, 采用制造单元适当的生产布局减少在产品移动时间以降低人工和动力费用。

5. 产品销售阶段。

关键是分销渠道和客户关系管理即销售及售后服务。建立有效的分销渠道可以提高销售工作效率, 通过客户关系管理可以协调销售及售后服务资源的配置, 提高销售及售后服务效率, 从而降低成本。最好选用独立的经销商进行销售和售后服务, 这将有利于企业客户关系的管理以及提高企业分销渠道建立的效率。

综上所述, 价值链成本管理是价值链理论与成本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 是传统成本管理对竞争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将价值链分析引入成本管理, 分析企业价值活动的影响因素, 有助于企业从来源上判断其成本行为, 并且通过重构企业价值链来谋求竞争中的成本优势。

摘要: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 不仅要考察企业内部价值链成本, 而且要考察企业外部价值链成本。深入分析企业价值活动的影响因素, 有助于企业从来源上判断其成本行为, 建立基于价值链分析的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方法体系, 从而提高企业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效率, 在竞争中取得成本优势。

关键词:价值链,成本管理,产品生命周期

参考文献

[1][美]迈克.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4.

[2]杨莉娟, 郑少锋.浅谈价值链成本管理的优势及其应用[J].商场现代化, 2009 (5) :104.

[3]周松.成本管理新理念:价值链成本管理[J].会计之友, 2010 (8) :42-43.

3.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分析 篇三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分析

1 公允价值计量概述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将公允价值界定为:“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引进实施公允价值计量意义重大,首先能合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等要素的现时价值。因此这些会计信息反映了企业更真实的现金流量、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从而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及其财务风险。根据这些信息,企业管理层,政府部门,企业的投资者才能做出更合理的决策,因此公允价值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其次使企业会计核算的计量属性趋于统一。第一,目前,收入和成本、费用在计量的单位方面是配比的,都是采用货币计量单位。但是在计量的属性方面却不配比,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成本、费用却是按历史成本计价。从以上可看出,为了使得会计核算符合配比原则就有必要在会计核算中推行公允价值计量。第二,收入和费用、成本都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使得企业的计量属性趋于一致,从而也符合了一致性原则,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也变得更加可比。第三,公允价值的统一运用,避免了企业在计量上的多种计量属性的混乱局面,有利于报表的编制,从而使企业管理者在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时做出的额外分析,减轻报表使用者的负担。

2 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

2.1 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除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初始投资成本:①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②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③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也视不同情况予以了规定: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和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在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2.2 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3 非货币性交易的计最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改变了原准则按照交易的账面价值入账的方法,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①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②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的除外。未满足规定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2.4 债务重组的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将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或者实收资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或者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债务重组以现金清偿债务、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式的组合进行的,债务人应当依次以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债权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冲减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

2.5 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一次交换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也应当计入企业合并成本。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6 金融工具的计量 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而且是衍生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这是因为很多金融工具的交易或事项并未实际发生。无法采用传统会计的计量标准,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准确地计量各类金融资产和负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金融工具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企业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

3 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对策

3.1 改善经济环境,建立统一、开放、活跃而又充分竞争的交易市场 首先,要大力加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就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而言,急需完善资本市场,扩大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黄金等贵金属市场,建立充分竞争的生产资料市场和二手交易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工具市场,从而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客观、更及时、更经济。其次,要打破行业垄断,降低金融、电信、能源、电力等行业的准入条件,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保险等领域;同时,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混业经营,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再次,规范、约束政府行为,使政府依法行政,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自由的市场交易主体,保证市场价格公允性的实现。

3.2 建立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和市场信息数据库 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的建立将极大推进价格信息的公开化、实时化,方便企业会计人员在采用公允价值对资产定价时选取适当的数据。把各企业历年已实现的收益、报酬率、成本、价格、生产量、销售量等情况输入市场信息数据库,以备以后预测未来现金流量时采用。企业历史实现的收益,往往是预测未来收益的重要依据,通过数据库里过去的现金流量资料可以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从而使现值技术由复杂变为简单。

3.3 提高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素质 一方面要求企业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与市场尽快融合,从而使会计人员去接受市场的锤炼,另一方面要完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的理论素养和知识技能,为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公允价值的计量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强化法制教育,要求会计人员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处理会计业务;同时,切实加强诚信建设,保持职业良知,牢固树立务实求真的职业操守,从根本上消除虚假现象的发生。二是通过后续教育加强业务培训,帮助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新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总之,合理的评估技术以及娴熟而讲求诚信的会计队伍是正常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前提,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保证。

3.4 加强公允价值理论研究,逐步完善会计理论体系 对公允价值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指导会计实务的实践。短期研究的重点应是对公允价值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长期研究应侧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理论体系健全的研究。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和会计理论界应深入研究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有关公允价值的准则,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尽早制定出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准则或应用指南。这个具体准则或应用指南应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细节问题予以明确规定和详尽说明

4.价值链分析的应用论文 篇四

孙晓玲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中医院中药房

277000

【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对优化医院中药管理的价值。方法:我院自2014年9月开始将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引入中药管理中,根据现存问题改进管理方法,对比改进前后的管理情况。结果:经过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应用,中药管理中药品过期、药品储藏缺陷、以及自备药数量与基数不相符方面的问题发生率得到明显下降,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能够减少中药管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对优化中药管理水平意义突出。

【关键词】中药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应用价值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nXiaoling Zaozhuang District, Xueche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TCM

Pharmacy 277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manag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ese medicine management, the quality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ect.Results: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measures, the occurrence rate of adverse ev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 < 0.05).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level of Chinese medicine management.【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agement;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measures;application value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项非常科学与合理的管理方法,此项措施以全面性质量管理与基础,强调过程性管理理念[1],通过对过程环节的质量控制以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各方面需求。同时,在整个过程当中不断收集资料,进行质量评估,依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进而使效率与效果更加的理想[2-3]。发展至今,持续质量改进已成为新时期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一大核心内容。将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引入对医院中药药品的管理中,对提高药品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而言意义突出。为分析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对优化医院中药管理的应用价值,我院自2014年9月开始将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引入中药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数据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4年9月开始将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引入中药管理中。组建中药药品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对当前我院中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分析认为,当前我院中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药品储藏条件不符合规范。各类中药药品的有效期均受到温度、光线、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若实际储藏不符合理论要求,则将导致药品有效期的缩短,影响药品效价,严重时会出现毒性反应;2)药品放置条件不符合规范。当前我院病区备用中药针剂均同意用食品盒存放,检查中发现同一食品盒内混合放置了多种针剂,再加之未按照药品保管制度执行药品取放操作,导致安全隐患非常突出;3)药品基数不合理。新的替代药品用量加大而出现配备紧张,导致基数药品的品种越来越多及药品基数数量与使用率不符。常用药品基数的不合理使患者的某些治疗不能按时执行,并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使一些极少用或已不用的药品积压或过期。1.2 方法

根据当前在中药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与缺陷,在引入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房设置药品质量控制专员。在药品管理中,除按照班次对药品进行检查以外,设置药品质量控制专员,按照每月一次的频率检查病房所储存各类药品的完整性与完好性。若在检查中发现药品存在过期、沉淀、标签模糊、变色等问题,需要及时记录并作出处理,同时向持续质量改进小组进行反馈;2)优化中药药物储存条件。中药药品的储藏条件包括温度适中、湿度适中、以及避光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一般而言,中药药物根据《药典》要求,适用于低温保存条件的药物温度宜控制在2.0℃~10.0℃范围内,适用于常温保存条件的药物温度宜控制在30.0℃范围内,适用于阴凉保存条件的药物温度宜控制在8.0℃~20.0℃范围内。针对有特殊需求的药物,持续质量改进小组需要会同药剂科、信息科在病区信息管理系统中设置警告标志,通过黑色喷漆的方式达到避光效果;3)规范药品放置。中药房各类药品应当依据其类型以及性质的不同分类定位放置,特别需要注意相同颜色的同类型口服药物以及不同剂量的同类型针剂药物不得混合放置。由持续质量改进工作小组列出未按照规定放置的药物种类,结合实际情况设计药品规范放置图,明确存放位置,要求中药药方按时完成整改措施。1.3 观察指标

我院自2014年9月开始在中药管理中引入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实施6个月后,对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的中药管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相关数据资料录入SPSS 15.0版本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通过X2检验,统计学处理期间可信区间取值95%,检验水准取值0.05,在检验P<0.05情况下认为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经过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应用,经过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应用,中药管理中药品过期、药品储藏缺陷、以及自备药数量与基数不相符方面的问题发生率得到明显下降,对比差异显著(P<0.05)。数据如表1所示。

表1:持续质量改进前、后中药管理情况对比表

组别 改进前(n=600)改进后(n=600)药品过期 28

药品储藏缺陷

2

自备药数量不符 3

缺陷率 93(15.50)7(1.17)讨论

对药品的管理是药剂科工作人员以及临床护士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药品的质量与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临床疗效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4-5]。随着现阶段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对临床药品的保管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所强调的是预防而并非监督,要求在计划实施的各个阶段中最大限度的预防差错事件的发生,而并非对问题实施中的监督。因此,在对中药药品的管理中,通过对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应用,使我院中药药品的管理要求更加明确,药品管理流程更加的规范与有序。本研究中数据显示:经过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应用,中药管理中药品过期、不按有效期顺序摆放、自备药数量与基数不相符、近效期药物无提醒标识方面的问题发生率得到明显下降,对比差异显著(P<0.05)。分析认为,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中药管理中的应用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能够减少药品管理工作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使药品管理工作有据可依;其二,能够确保药品管理的安全性,使患者的安全用药护理最终体现在患者身上,确保药品质量,且方便了护理人员对药品的取用,减少了差错事件的发生。

综合以上分析可证实的是: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能够减少中药管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对优化中药管理水平意义突出。参考文献:

5.价值链分析的应用论文 篇五

张蕾 郑宏朱素洁 邹田田 马岩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乌鲁木齐 830054,*通讯作者)[摘要] 麻醉与危重症医学实践教学是医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而模拟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麻醉学模拟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在不损害病人利益的前提下提高医学生和麻醉医师的临床诊断能力和各项临床操作能力,从而减少在临床实践中的医疗事故和纠纷。模拟教育在CPR中的具体应用其目的也是为此,并可为临床教学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关键词] 麻醉学;模拟教育;心肺复苏

现代麻醉学科涵盖了临床麻醉、重症监护治疗,急救与复苏、疼痛治疗等亚学科,在医院的医疗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麻醉与危重病医学实践教学是医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临床技能教学是医学教育的关键,而起步较晚的模拟教学在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麻醉学模拟教育作为医学模拟教育的一个分支,其目的是对一学生进行临床思维、临床技能和实际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1]。

由于重症医学学科的特殊性,尤其是其中的心肺复苏(CPR),服务对象均为急诊、危重病人,诊疗活动通常会涉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问题,临床教学实践活动中,家属不配合临床教学,拒绝学生观摩与操作,使可供医学生实际练习的操作机会更加减少,给临床实习和实习教学带来了新的困难和影响。而心肺复苏常出现于危急时刻, 容不得半点差错和迟疑, 生和死往往就在一瞬间。从某种意义上讲, 传统的心肺复苏技能与经验的积累是以病人的生命健康为代价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心血管病发病率及交通意外事故发生率的升高,通过模拟训练提高医学生及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技能的重要性已不容忽视, 加强医学生心肺复苏技能的训练已刻不容缓[2]。因此为了增加住院医生和学生CPR的锻炼、培训1机会,高仿真模拟人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CPR高仿真模拟人虽已 基金项目支持:自治区重点学科(内科学)经费

新疆医科大学教学改革V期立项课题(YG2008001)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830054 *通讯作者:郑宏 教授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

* Email:xyzhenghong@yahoo.com.cn 在大型医院的临床教学中普遍应用,但学生是否能通过CPR高仿真模拟人了解标准的CPR所需达到的生理和解剖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麻醉学模拟教育中的进一步探索。

一.医学模拟教育的概念和内涵

医学模拟教育是一种以“模拟”“真实”进行教学的教育方式,其核心含义是利用各种仿真模型和现代化、智能化的医学模拟技术,参照医学学科的教学和考核内容要求,模仿人的正常结构与机能、疾病的表现与演变以及对病人的诊疗过程创设出模拟病人、模拟临床场景乃至模拟医院,从而代替真实病人、真实场景进行教学、实践训练和能力评估,以尽可能贴近临床的真实环境和更符合医学伦理学的方式开展教学考核。其类型包括:①基础解剖模型(用于示教);②局部功能性训练模型(用于单项临床技能训练);③计算机辅助模型(用于学生的临床整体思维能力培养);④虚拟培训系统(用于临床基本操作技能训练);⑤生理驱动模型(用于医疗环境的全面模拟)。广义的医学模拟教育还包括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和使用。标准化病人是指从事非医疗工作的正常人经过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临床症状、体征和(或)病史而接受临床检查者,用于医学生及初级医师的培训和考核,具有被检查者、评估者和指导者三种能力[3]。二.医学模拟在CPR教学中的优势

1. 教学随意性:在临床教学中可以模拟任何场地、时间的突发急症事件,并根据我们的需要模拟各种临床真实病例,可以对这些模拟出的病例反复演示并提供反复训练、重复训练。在教学中还可进行疾病的判断、分析、处理等综合培训,对于临床上不可能反复演示的罕见或危重病例也可反复训练。

2. 风险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均强调了患者权益的保护,医学生不得独立为病人提供任何临床诊疗性服务。模拟教学不用在真实病人身上操作,对病人无任何风险,同时也可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等问题。

3. 可重复性:医学模拟教育有利于学生反复练习,不用担心对患者产生不良后果,并能及时纠正错误,可使学生的技能操作达到娴熟水平,并能训练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模拟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停止、减缓或重新操作,完全在学生或老师的掌握之中。

4. 针对性: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对常见病、多发病及病情危急且需急救监护的重症病例,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专项技能训练,达到准确、规范、敏捷、有效的教学目的。

5. 团队协作:对一个病人的治疗往往需要一个团队共同努力来完成,学生可以利用模拟教学的优势,在高级模拟系统上演练相互协作共同治疗操作,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

6. 认可性:医学模拟教育体现了高新技术与医学教育的有机结合,既能客观模拟人体各种真实的生理、病理生理特征,又可高仿真地再现各种临床常见病例及其诊治场景,从而使学生能身临其境,教师和学生均对这种教学和考试方式高度认可。

三.麻醉学模拟教育在CPR中的具体应用及价值体现

1.在CPR全过程中,循环的恢复是前提,呼吸的恢复是必要条件,当胸外 心脏按压用于临床CPR后,随即出现了两种按压机制,即心泵机制和胸泵机制,为了让学生明白标准的CPR所要达到的生理和解剖要求,可在麻醉学模拟教育中利用计算机模拟出CPR的复苏机制并予以显示,尽可能达到纠错功能,这样学生在模拟人身上操作时就可知体位是否合适、按压部位是否正确、按压力度和频率是否恰当,以便及时纠正,这样反复练习后会大大提高复苏的成功率。2.CPR是一个突发的、紧急的过程,它要求在生命挽救过程中作出快速、有效的反应,拥有可用的设备以及个体化的训练[4]。一个高质量的工作人员应该完成开放气道、复苏、帮助已停跳的心脏以及呼叫援助等一系列过程。当抢救病人生命时间紧迫时,医务人员掌握挽救生命的技能是很重要的,而在日常生活中却很难经历此类事件,导致临床医生和实习生实际锻炼的机会大大减少,有可能在真正遇到需要复苏的病人时表现得很匆忙、束手无策。在临床CPR过程中有时可能因复苏成功后的多种并发症而导致患者死亡,从而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复苏成功率。因此,总结一些经典失误临床病例的教训并进行有效的模拟是很有必要的,学生既了解了CPR后的并发症又可反向思维尽量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再次发生,即使发生了也可做到游刃有余。

3.临床CPR有其经典、传统的抢救路径,在麻醉学模拟教育中要尽可能模拟出典型的抢救步骤,让学生知道复苏阶段连接是否合理,每一步骤中操作是否 3 正确、恰当。在CPR全过程中,并不是某一人完成的整个复苏步骤,而是在团队共同合作下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在CPR模拟中进行团队训练,包括合作、协调能力训练,组织、指挥能力训练,信息转达、交流能力训练,及时应变能力训练及角色转换训练。在模拟抢救路径中需考虑到不同场合、不同地点抢救时的差异,而在团队训练模拟中需考虑到不同文化、民族、语言、地域交流上的差异。

4.麻醉学住院医师不仅要面对院外CPR患者,更要正确处理住院期间及麻醉下患者出现的突发呼吸、心脏骤停。有研究表明CPR感知的实际时间及反馈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院内心脏骤停时CPR的质量[5]。而在全身麻醉和肌松药的作用下,判断心跳骤停的方法只有以摸不到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测不到血压,心音消失为主。一旦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立即寻找原因,是由麻醉本身引起还是患者术前伴随的严重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所致,根据病因进行对症处理,在模拟教育中尽可能做到真实、准确。三.模拟教学程序

CPR的处理过程中要求医师除具备急诊医学知识和熟练掌握各项抢救技能外,还应该具备敏锐的观察判断力、准确地应急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必须确保医护人员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所实施的每一步措施都迅速有效。利用现代模拟医学技术提供的高仿真模拟系统进行训练,能够模拟人体真实的病理生理特征,表现出符合逻辑的临床体征,并通过模拟监测显示生理参数,对治疗措施做出应有的反应。

四.麻醉学模拟教育的局限性和对策

麻醉学模拟教育虽然有优势,但它不可能模拟全部的临床过程及所有的CPR并发症,医生无法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无法观察各种操作给患者带来的反应,模拟训练与临床实际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良好的医疗服务离不开和谐的医患关系。模拟只能做到尽可能逼真,但不能完全达到真实状态。医学本身非常复杂,不可预见,它本身有局限性,这决定了不是所有病都能治好;临床上有很多疾病都有相同或相似的症状,有时必须应用一些诊疗手段才能检查清楚。模拟教学正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中一个重要方面,模拟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提供了一个虚幻而安全的教学环境,可以在不损害病人利益的前提下提高医学生和临床医师的临床诊断能力和各项临床操作能力,培养敏捷、正确的临床思维,从 4 而减少在临床实践中的医疗事故和纠纷。五.小结

医学模拟教育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已经逐渐得到众多医学院校和医学教育家的重视。模拟教学在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而麻醉学模拟教育作为医学模拟教育的一个分支,也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相信麻醉学模拟教育在CPR中的具体应用,可以为临床教学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发展空间。

6.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篇六

叶圣陶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经过实践检验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比较固定的作文教学思路、教学方式。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少优秀教师已摸索总结了多种独特的作文教学模式。模式不同、风格各异,但基本目标和实际效果都是一致的,即引导学生由“学写”向“会写”过渡发展。

教学遵循一种规律,规律呈现一些模式,模式显示一种特色,模式是教学的一种追求,成功的教师都自己科学的模式。

学术价值:也叫作科学价值,主要体现在科研成果对于事物的客观规律作出较深刻的反映,它同以往的科研成果相比较,在观点和资料,广度和深度,系统和结构以及表述方式上有新的进步。因此,学术价值就成了课题的生命。

本课题的学术价值是:

1.撰写出高水平的《七年级记叙文写作层递式训练》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包括七年级记叙文写作层递式训练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构建出科学的层递式训练效果评价体系。

2.课题组成员整理出在实施《七年级记叙文写作层递式训练》过程中的课堂实录,教案设计,活动总结,教学反思,精彩案例等,力求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3.提高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学会如何进行细节描写、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学会作文修改的方法;学会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

把解决中学教师对于记叙文教学束手无策、问题纳入到一个探索记叙文写作大平台来思考解决,这是一种理论研究视角的新探索。

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发展的核心是基于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把中学教师的发展整合到作文教学中互动中来,这是教师培养理论的创新,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新拓展。

应用价值

①层递式作文教学有效缓解七年级学生因不会不懂何写作,而恐惧写作、抄作文的现状,作文教学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大大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对写作方面发展的希望。

②“层递式作文教学”使部分语文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参与高校组织的集中培训、网络培训以及校本研修,较好地解决了教师的工学矛盾,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更新了农村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从而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③“层递式作文教学”促进了项城四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强化了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它中学的伙伴关系。

社会影响和效益

“层递式作文教学”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课题的研究 成果已被周口市教育局等部门采纳。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了作文课堂教学的优化。

在研究实践中,教师努力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教育行为,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学生在写作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最大限度的开发、挖掘学生的潜在创造力。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自身的素养也同样得到了发展。其中李冰洁老师、范海霞老师和石振老师获得了市教学成果奖。

7.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及分析 篇七

关键词:公允价值,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企业合并

公允价值计量是现代财务会计最富挑战性的一个领域。在公允价值计量下, 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对可以取得公允价值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及多数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会计准则的普遍做法, 它能有效地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实现财务会计信息反映经济现实的目标, 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有助于决策的信息。从2007年1月1日开始, 中国所有的上市公司开始采用新会计准则, 这标志着中国企业的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基本趋同, 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大量使用公允价值。

国际趋同是方向, 是大势所趋。新基本准则之所以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 是因为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土壤”已初步形成: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 越来越多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在交易所挂牌上市, 使得这类金融资产的交易场已经形成了较为活跃的市场;同时, 财政部加大了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 上市公司内外治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甄别的能力有所加强等都将有助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现就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具体应用及其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运用的具体体现

依据我国市场发展的现状, 新准则体系中主要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企业合并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1. 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的应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 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是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 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此前上市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都是以历史成本计入固定资产, 对其市值变动不进行反映, 也不产生损益变化, 在报表中我们无法得到利于报表使用者决策的有用信息。例如, 一项房地产的历史成本是1000万元, 当其市值涨到1亿元时, 在会计报表中列报的依然是1000万元, 这种信息不仅不会使报表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 反而还会产生误导。近几年房地产市场高速膨胀, 而且预计其涨势还会渐进攀升, 由此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将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对于早些年购入的投资性房产, 必将大大提高其净资产和当期净利润, 上市公司中的投资性房地产滋价和巨额利润将在账面上充分体现。

2. 公允价值在金融资产中的运用

公允价值在金融资产中的运用, 是公允价值运用最突出的方面。在新会计准则中, 有四项具体的会计准则规范了金融资产的确认、计量与披露。他们分别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这四项准则各有侧重、相互关联、逻辑一致, 形成一个整体, 对目前企业涉及的金融资产业务处理提供了完整的指引。

从上述四项具体会计准则的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初始确认和计量、后续计量、期末估价、减值测试等都是以公允价值为标准的。金融工具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 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新企业会计准则根据公允价值和持有金融资产的目的, 将金融资产分为三类:首先,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即交易类金融资产) , 取得和期末均按公允价值 (主要为市价) 计量;其次, 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和贷款及应收款项这两类金融资产, 在取得时按公允价值 (市价加交易成本) 计价, 在期末按摊余成本计量, 要进行减值测试;最后, 对于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取得时按公允价值 (市价加交易成本) 计量, 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

金融资产的价值受市场影响大, 波动频繁。新准则对金融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 采用的是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当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 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少至预计未来现金流现值, 减少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 计入当期损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在考虑相关担保物价值的因素下, 按照该金融资产的原来实际利率折现确定。

3. 在企业合并中的应用

在企业合并业务中, 新准则针对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分别采取权益法和购买法两种会计处理。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通常不是合并方和被合并方完全出于自愿的交易行为, 合并对价也不是公平交易的结果, 不代表公允价值, 因此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以避免利润操纵。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视同一个企业购买另一个企业的交易行为, 因此有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并可确认购买商誉, 即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所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在购买日, 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大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企业应于每个会计期末, 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 计算确定其减值金额。可见在企业合并准则中, 按照经济的实质确定是否采用公允价值是既审慎又科学合理的做法。

二、公允价值的应用给我们所带来的思考

1. 公允价值的使用给企业所带来的主要影响

(1) 公允价值计量难度较大, 计量的成本增加。首先是公允价值计量难度较大。公允价值可以采用某种可供观察的市场价格, 如现行成本或现行市价。但当某项资产或负债的现行成本或现行市价无法确定时, 现值计量便成为估计公允价值的最佳方法。但是因为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时间价值等都是不确定的, 很多情况下现值本身就难以确定, 这就导致以现值估计的公允价值在计量操作上往往难度很大。可见, 现值计量的复杂性是公允价值计量不易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其次是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成本问题。第一,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动态计量属性, 对全部资产和负债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就意味着每一个会计期间都要对全部资产和负债进行重新计量, 除了需要专门的评估计量人员从事准确地确定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工作外, 还需会计人员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调整的账务处理, 这就要增加资产评估成本和账务管理成本。第二, 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于大多数会计从业人员来说也是十分陌生的, 要掌握新准则的有关具体运用, 必须付出相当的磨合代价。

(2) 公允价值将可能成为盈余管理的工具。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改变了通常的收益观, 企业可能会利用会计计量属性的这种选择权, 以新的盈余管理手段来创造账面利润。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面, 新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规定, 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应当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者配股的需要, 通过与上市公司以优质资产换劣质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来改变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 从而达到提升公司利润的目的。债务重组方面, 新准则明确肯定了债务重组利得可以计入当期损益, 公司通过债务减免或重组所获收益计作当期营业外收入而进入利润表, 成为利润来源。在我国现阶段相关市场尤其是资产评估市场不够成熟和充分的客观情况下, 公允价值的确认也就难免会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

2. 公允价值的使用给报表使用者带来挑战

公允价值对于财务报表各要素的确认原则和计量方法有别于历史成本模式, 市场经济的波动会通过公允价值反映在报表内。企业的资产结构、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指标等对于报表使用者较为重要的决策信息会因为新计量模式的市场性发生波动甚至是失衡, 如果由于交易信息不透明或人为操纵的原因使公允价值的确定不准确, 则很可能误导投资者对报表的理解, 影响其投资决策。

公允价值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成本模式对于房地产先行价值低估的缺陷, 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潜在资产价值。但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体系还不成熟, 在获取合理估价时仍可能存在由于主观判断而产生的差异甚至是利润操纵。对于非统一控制下的合并, 如果被合并方没有市场价格, 或价格不能反映其实际价值 (比如垄断、政府干预价格等) , 在这种情况下合并双方如何确定公允价值更是一个问题。因此,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确定如果不能够做到明确、客观, 则将有可能误导企业的合并行为, 从而影响社会资源有效配置。

3. 公允价值使部分行业及其监管面临新的课题

在公允价值使用的几个方面中, 银行业受到的影响最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衍生工具纳入表内核算改变银行资本的核算范围和加权风险资产的计算, 代理衍生金融工具业务在新准则下可能使资产负债表结构失衡, 第二, 国内的衍生金融市场并不发达, 银行大多是代理客户交易, 所以将全部的衍生工具都纳入表内核算会模糊银行真正的资产结构。公允价值的使用增加资本的波动性, 如果银行预先提取了足够的资产减值准备, 那么市场行情的变化对银行影响有限, 但是按照新准则, 只在期末调整账面价值会将未预期的市场变动完全体现在表内, 银行各项经济指标变化幅度将增大。第三, 各有关部门对准备金核算标准设定的差异可能导致银行推广公允价值使用的热情。新准则中对于减值准备的计提原则与从银行稳定性视角出发的审慎性原则有差异, 前者要求确凿证据, 而后者则要求具备前瞻性。而这些, 都给政府部门的监管提出了挑战。

参考文献

[1]王向明.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12) :23-25.

[2]吴光辉, 李秋荣.论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2) :63-65.

8.公允价值应用的利弊分析及其完善 篇八

关键词:公允价值;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一、公允价值概述

会计中公允价值的应用由来已久,会计上正式提出公允价值的概念是1953年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AP)的第43号会计研究公报。在理论界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也层出不穷,其中2006年F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又一次做出修改,修改后的定义为:“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销售一项资产将要收到或转让一项负债将要支付的价格”。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2003年在IAS39《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上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独立交易中,熟悉情况的、自愿的当事人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公平性。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形成的,所谓公平的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不存在特殊关系是非关联方,公允价值是由理性双方自愿而非被迫达成的交易价格,是非特定的市场参与者充分考虑了市场信息后所达成共识的市场交易价格,它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而非特定主体对资产或负债真实价值的评价。

2.动态性。公允价值在会计反映观上坚持动态反映,摒弃历史成本的静态反映。它不断反映交易完成以后的各个后续报告时点上的现实价值。不同时点下的资产或负债的供求关系不同,市场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评价也不同,因此,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将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动态性。

3.虚拟性。历史成本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为前提的,以可核查的原始凭据为依据,而公允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本身并不是建立在己发生的交易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双方愿意交换的虚拟交易上,是在交易或事项尚未发生时,对市场上的价值进行的估计。

二、应用公允价值的优势

(一)公允价值能够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相关性通常由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三个因素组成。历史成本是一个静态指标,它只反映资产或负债过去的价值,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公允价值作为一种面向现在和未来的计量属性能及时反映各个时点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变动,并以此为基础调整账面价值,保证账面价值与实际相符,从而更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以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因此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更具有及时性、预测性和反馈性,能够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

(二)公允价值更能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新型金融工具、创新金融产品,如以合约形式出现的衍生金融工具,由于它们不具有实物形态和货币型态加之交易和事项大多并未实际发生,原有的历史成本显然无法对其进行会计处理。而公允价值却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确定并不取决于业务是否发生,只要交易双方存在,交易合乎公允就可以确定资产的价值。

(三)公允价值符合会计配比的要求

收入、成本和费用在计量的单位方面是配比的,都是采用货币计量单位。但是在计量的属性方面却不配比,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成本费用确实按历史成本计量。相互之间的计量基础并不一致。由此所得的利润既包括日常经营产生的收益也包括物价上涨带来的资本利得。因此为了使会计核算符合配比原则,就有必要在会计核算中引入公允价值,对会计要素不但要进行初始确认还要进行后续计量。

三、应用公允价值的弊端

(一)公允价值的确定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规定,公允价值计量应分三个级次。第一,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的当前公允价值;第三,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由此我们看出,第一、第二级次的公允价值采用市价法确定。公允价值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对资产或负债的认定。各类不同职业人员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参照标准,导致同一商品会出现不一样的公允价值,因此公允价值的取得存在着复杂性、不确定性等因素,公允性判断难度较大,确定的主观性较强。

(二)公允价值容易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

我国上市公司和大股东之间的交易非常普遍,尤其是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这些特定主体出于特定目的,在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等时,交易价格往往有失公平。2001年1月财政部对《债务重组》《投资》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进行修订,虽然保留了公允价值的定义,但明确回避了公允价值运用而改为按账面价值为入账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2006财政部年颁布的新准则中规定将债务重组收益作为营业外收入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又出现一些高负债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利用这一规定,通过债务重组包装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现象。

(三)公允价值的引入使净收益的计量失去逻辑一致性

净利润作为一个期间计量指标,属于一个特定的时间段。而公允价值作为一个时间点的价值计量,反映资产或负债对未来各期现金流量的贴现,其中包含多项复杂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却并不对依靠期间概念的收益和费用计量造成影响。公允价值的变动代表未来预期收益的变化,往往缺乏相应的现金流量。将未实现损益与加到已实现的损益上,就产生了一个不匹配的缺乏逻辑统一性的结果。

四、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措施

(一)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

公允价值得以合理运用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存在一个活跃、健全的市场,而活跃的市场的存在需要成熟的市场经济。所以我们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与完善的过程中建立于之相适应的市场体制。通过改善经济环境,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交易市场,充分引入竞争机制,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公开化,使公允价值有一个更为客观的来源,从而会计人员能够最大限度的使用从资产或负债的有效市场得来的数据,最小限度的依赖自己的判断,增强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二)建立市场信息数据库

目前我国市场价格体系尚不成熟,相关的数据信息还不能通过一个公开的平台进行披露,这样无法给公允价值提供系统、公平的标准。因此需要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加快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建立行业数据库,由固定的专业机构按期发布公允市价、相应行业参考价格指数、参数等,并且该报价不得人为随意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允价值变得及时、客观和可靠。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

由于公允价值是面向现在和未来的,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熟悉企业自身的情况还要能够把握企业的外部信息,合理的估计现金流量并确定折现率。为此我们应加大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投入,展开公允价值评估教育,使得会计人员能够正确理解公允价值计量,从而提高会计人员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复杂判断的实际操作能力。由于公允价值的确定包含许多会计人员自身的判断,所以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着恶意误用问题。(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高宇.关于公允价值的解读[J].财会探析,2010,(1)。

[2]李清、刘洪讯、安春梅、韩明君.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财务与审计,2007,(3)。

[3]董必荣.关于公允价值本质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0,(10)。

[4]雷舰、谢娟.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研究的现状及相关问题分析[J].财会通讯,2010,(7)。

上一篇:河南省农村五保对象分散供养协议书下一篇:三省吾身终有所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