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组织实施活动方案

2024-09-01

社区组织实施活动方案(精选8篇)

1.社区组织实施活动方案 篇一

北街社区2012年“基层组织建设年”

活动实施方案

为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全面完成十二五提出的各项任务,以基层组织建设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根据管委会党委部署要求,结合社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社区基层党建工作根据部署,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促发展”这一活动主题,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结合社区实际,积极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通过此项活动,使社区基层党支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区和谐、服务居民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以创先争优、加强基层党组织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工作目标

1.党支部战斗力进一步提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整体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力,巩固扩大先进党支部、提升一般党支部、转化后进党支部。

2.党支部书记素质进一步提升。社区党支部书记是领导组织开展党支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其人格魅力、综合素质、业

务能力及工作方法对党员、群众的凝聚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社区将加强对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的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增强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发挥他们的模范表率作用。

3.党员队伍生机活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新党员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坚持成熟一名,发展一名,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同时,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4.各党支部基础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规范基层党组织基本信息台账,规范党费收缴和下拨党建活动经费的使用,做好党建工作基础保障工作。

5.基层党建制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认真执行“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工作体制机制,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

三、方法步骤

一是制定方案、深入调研(2月20日—3月10日)。按照市、县的安排社区党组织制定基层组织建设年具体实施方案,广泛征求意见,营造宣传氛围,要让党员居民的知晓率达到100%。

二是查找问题、分类提高(3月11日—3月20日)。对照上级要求认真回顾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整改措施,上报党委,按照“五个好”标准再上层次,再提水平。

三是整改提高、晋位升级(3月20日—5月30日)。针对查

找出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安排专人负责,制定整改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困扰基层党建上水平的突出问题,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

四是学习先进、树立典型(6月1日—30日)。按照上级基层组织建设年考证细则,首先开展自查、自评,总结自身不足,及时改进提高,然后接受上级部门的考评。

五是总结测评、巩固成果(7月1日—9月30日)。对基层组织建设年进行全面回顾,开展回头看,查找不足,组织整改,组织满意度测评,对相关文件资料进行归档立卷。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由社区党支部统一领导,具体组织实施,成立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年领导小组。

组 长:郭翠平副组长:班桂枝 成 员:李海文 李进芬

(二)督促检查。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党员干部、群众在工作和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要求及时整改。

(三)宣传工作。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工作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开辟基层组织建设年宣传专栏,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和简报、信息等上传下达工作,及时宣传管委会党委、支部、党员在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好做法、好

经验。

(四)考核评比。将根据检查考评结果,结合社区党支部、党员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社区将在年底对成绩突出的党支部、党员进行表彰,并报请管委会进行表扬,力争在我社区树立一批先进典型。

五、组织保障

社区党支部要把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在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以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党委书记亲自抓、支部书记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强化督查考评,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要积极行动起来,全面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各项任务,真正使基层党组织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居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2.社区组织实施活动方案 篇二

1 社区多元体育方式的组织方式

从社区居住、生活与休闲的实际功能出发, 组织者的不同决定了体育方式的多元性。

1.1 社区自治组织组织

有基层公务员、居民选举人员及其聘用人员组成的社区自治机构, 是组织居民体育活动的首要职能部门。该机构按照年度部门工作计划, 在完善内部工作人员分工的基础上, 把社区管理、社区精神文明创建与服务社区居民生活结合起来, 通过组建社区体育兴趣小组、社区体育文艺组织与其他的节庆活动等, 以满足社区居民的体育、文化与文艺需求。如组建社区秧歌队、广场舞队、瑜伽队、篮球队与武术队等, 使这些群众兴趣组织发挥核心带动作用, 起到凝聚人心、美德熏陶教育的功能。尤其社区自治组织运用政府专项资金, 开展的公共体育投入为社区体育活动创设了优质的物质基础, 例如公共健身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等。

1.2 社区积极群众组织

社区群众体育活动的自发组织, 一直以来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和作用。对那些体育爱好者与热心者, 他们义务性的体育活动组织, 让社区群众来去自由的体育活动中, 既收获了体育的精神和身体的全面提升, 更感受到了来自于社区人际关系和谐的温暖和幸福。这些群众没有强迫性的、充满热情和激情的行动感染和语言激励, 为其他群众树立了体育、健康的榜样, 为其他群众发挥个人积极性、创造性开展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 创建了良好的社区氛围和文化氛围。在社区体育实践中, 以自发广场舞活动、自编老年健身操活动与结对暴走活动为主要形式, 以多样性满足了群众体育方式的选择性, 以地点与人群的适应性支持了社区体育活动的丰富性。

1.3 社区体育兴趣群众组织

那些对某个体育项目或某几个体育项目有兴趣的社区群众, 他们会出于发展个人兴趣或展示特长技能的动因, 积极地建立相关的活动小组或社团, 以满足体育需求和兴趣发展需求。这种体育方式, 一般以某几个志趣相投者为组织核心, 在他们的带动下或培养更多的爱好者, 或培养外围性的参与者等。社区体育活动实践中, 既有篮球社团、足球社团、乒乓球社团等现代体育团体, 有传统武术、跳绳、打陀螺等传统体育项目团体, 也有瑜伽、健美、跑酷与街舞等时尚体育团体, 满足各种年龄段与各种体质群众的体育需求。由于社区群众的健身需求是不断发展的, 这些兴趣群众除了运用网络学习和向其他专家、教师学习外, 还经常开展自主的项目或技能研发活动, 有机地弥补了群众健身项目或节目单一的不足。

2 社区多元体育方式的实施方式

在不同需求与环境因素的影响下, 社区体育的实施方式也呈现了多样性。

2.1 常规性实施

社区体育的健身基本功能, 是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在小康水平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下, 体育成为人们保持与提升幸福指数的基本路径之一。多元社区体育方式的常规实施, 成为了现代社区的一道激情风景。表现为三种形式:第一, 晨练。主要是指工作日上班前的锻炼, 由于家庭生活、上班等各方面的压力, 相对而言对大部分上班族是比较紧张的时段, 对其他老年人是较为轻松可行的方式。第二, 晚练。这是当前在农村、城市最受欢迎的体育时段, 在吃过晚饭后, 或集中在某个广场、空地与马路等地段, 去开展他们喜欢的或习惯性的体育活动, 对绝大部分社区居民这是个操作性强, 且能保持体育持续性的和良好体育行为的实施方式。第三, 周末与节假日练。由于这个时段的时间相对充足, 社区群众可以组团或集中起来, 开展兴趣性的、研究性、竞技性、技艺切磋性的体育项目, 以活跃整个小区甚至整个街道的文化氛围, 例如开展小区内不同楼栋之间居民的篮球赛, 开展不同小区之间的足球赛等。

2.2 汇演性实施

在对方政府的基层组织、社会机构或企业的牵头或组织下, 社区居民参加各种项目的体育活动的汇演, 以达到创建和谐、健康社区和社会的目标。结合国内各地实施的案例看, 有两种组织形式:第一种, 主题型体育汇演活动。以某种文化、政策宣传与知识教育活动为主题, 组织社区群众自主参与的体育汇演活动等。例如开展植树节、环保纪念日、爱耳日等主题活动, 为某种专业知识宣传、美德教育与政策法规的宣传, 创设了人数多、群众集中与影响大的体育活动载体。第二种, 共建型体育汇演活动。操作较多且反响较好的, 就是社会组织、企业与其他的单位与某个社区或某几个临近社区的文明共建活动, 在这些机构或组织的资金、人才的支持下, 双方定期地开展体育活动, 推动社区体育多元发展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与体现相关机构的社会价值, 例如武警消防中队与附近社区开展共建性的拔河比赛等。

3 社区多元体育方式的组织和实施的原则

由于社区是居民居住、休息、生活与养老的主要场所, 因此, 在社区体育组织和实施中, 务必科学组织、合理实施与合情开展, 既满足居民基本的体育需求, 更尊重群众基本生活习惯。结合正反两方面的案例, 需要注意两个原则:第一, 服务生活。社区体育活动作为居民基本的生活方式之一, 是服务生活与提升幸福指数的一种形式。为了优化生活质量、丰富生活内容与提升社区生活品味, 是社区体育的多元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表现为服务群众的健身兴趣、健康发展与疾病康复等生活需要。第二, 不扰民。这是当前关于社区体育的社会焦点之一。由于社区中生活着各种职业的居民, 不能因为一部分人的体育需求和满足, 就影响了其他人的正常生活, 降低噪音、方便其他群众的生活与支持群众的体育运动, 是社区体育多元发展的原则之一, 也是其得到群众拥护的积极因素。

结语

社区多元体育方式的组织和实施, 是体育自身的发展、社会体育发展、全民健身意识与群众健康追求的统一性的体现。需要多方力量的参与与奉献, 政府要发挥政策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 社会组织、企业与其他机构要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提供更多的公益支持, 志愿者与各种项目的体育爱好者要充分发挥奉献精神, 为周围群众提供更切实的技术技能指导, 为打造健康的社会和社区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姚绩伟, 杨涛, 丁秀诗, 等.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公众满意度的概念溯源、概念界定及含义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6, (1) :53-61.

[2]陈玉忠.城市化进程中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策略选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2, (4) :28-33.

[3]张莹, 秦俭, 董德龙, 梁建平, 等.我国不同地区群众体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1, (12) :10-14.

3.社区组织实施活动方案 篇三

关键词:农村社区;廉政文化;文化建设

一、融合传统文化廉政教育,加强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干部自身廉政文化建设

《论语·为政》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以众星环绕北辰来象征百姓对仁德之政的向往,只有实行德治,才能稳定社会秩序,实现天下善治。因此, 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德治为先融合传统文化的廉政道德教育,以爱为主题,在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方面,从“仁爱”,“慈爱”,“谦爱”,“博爱”,“俭爱”和“廉爱”六个方面进行宣传和教育广大基层干部,滋养、陶冶、化育社区干部的仁爱之德、高洁之气、清廉之风。主题文化教育可以通过在社区公园、机关单位或网络平台相应建设廉政文化长廊、开辟《政策宣传栏》、《党政纪法栏》、《廉政书画栏》、《廉政诗篇栏》、《格言警句栏》、《廉政评比》栏等,定期宣传和加强道德法纪教育,同时营造廉政文化景观,对全体干部和居民进行廉政文化宣传,产生潜移默化影响。

(一)仁爱篇。仁爱是君子的根本品德。仁爱的思想,是儒家哲学的基石。什么是仁爱?孔子回答二字“爱人”,《荀子·法行》记述孔子说:“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因此,仁爱就是一种发自内心,像玉一般温润的善意,去对人好。君子人格是中国传统官德建设的基础。君子因具备仁爱而“内圣”,因“内圣”而“外王”。仁爱是一种身体力行,怎样做恭必敬的态度,那他的生命,就不会轻易招致侮辱。“宽则得众”,用宽和的态度,人家就会喜欢你,到处都会拥有朋友。“信则人任焉”,就是谁有信用,就会有更多的人,任用守信之人,即诚信之人有机遇。“敏则有功”,谁敏锐,谁敏捷,谁就能建功立业。“惠则足以使人”,一个团队领导,有慈惠之心,面对你所有的下属,你才有足够的资格去使用得动别人。

(二)慈爱篇。“慈”是道家“无为而治”的核心思想,老子把“自然无为”视作人的本性,期望人们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客观事物,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以达到抑制人的欲望冲动以及人不遵循客观规律而肆意妄为。“慈爱”要求为政者具有宽广胸怀,以人为本去包容和善待,让民众自为。这就要求,首先“慈爱”是尊重人民。不可“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其次“慈爱”的核心是顺应社会自性,尊重群众创造性。。

(三)谦爱篇。“谦爱”是谦下、不争、谦卑、柔顺。“谦爱”的人像山一样,从来不贬低自己,也从来不拔高自己,从来不炫耀自己的秀丽,也从来不掩饰自己的秃石和断崖,它总是诚恳地对待周围的一切,也诚恳地对待比它低矮得多的大地。

彖传曰:“谦卦,谓有谦虚卑退之美德者,万事皆能亨通。天之道谦下,向下济助万物之生长而大放光明;地之道卑退,低处卑微而让万物欣欣向荣。”因此,启示为政者应遵循谦让处下、虚怀若谷的规律,做到谦虚卑退,有功不倨傲,成为有谦德之君子,万事皆能亨通。因此,在工作中,干部应言语谦虚,辛勤劳动中保持谦虚,处事不自大不自满,富邻而不窃取,心态平衡。做一个谦谦君子,虽然一时才能不显现,但坚持“谦爱自守”一定会有良好的结果。

(四)博爱篇。“博爱”二字是出自《说苑·君道》上的“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博爱是一种对全人类的广泛的爱,类似墨子的“兼爱”思想,“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就是要把对待别人的国家,像对待自己国家一样;对待别人的家庭,要像对待自己家庭一样;对待别人,像对待自己一样。这种思想的本质是要相亲相爱,这样,人与人之间就能和谐地相处。同时,为政者能够爱民如己,就不会搜刮百姓、贪污腐败,执政中更能崇尚清白,不会损人利己,钻营取巧。这就要求干部在工作中,超越血缘关系、不分亲疏、无所偏爱地发自内心去爱人修德,一切以人民利益为工作根本,必然赢得人民的信任和归心,赢得政治工作上的成功。

(五)俭爱篇。首先,节约珍惜自然资源,才能长治久安。这就要求,为政之人,要“去甚、去奢、去泰”,戒除贪图享受,奢侈浪费,主张勤俭节约,保护自然资源,人类社会才能长治久安。其次,爱惜自己的生命,懂得养生之道。过分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财产美色,结果必将导致付出生命代价。汲汲争取的名利,是外在的不长久的,在争的过程中和结果上失去的是更重要的、更根本的东西,是尊严和生命。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应当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减少自己的欲望和贪念,减少肆意妄为,这样既可以减少生命的消耗,净化人们的精神世界,也有利于形成集体淳朴、敦厚的风气。

(六)廉爱篇。清廉与公正,是古今中外政府官员公职人员必备的重要道德规范。在中国古代,“廉”为官德,何谓“廉”? “廉”的本义指厅堂的侧边,其形貌为平直、方正、有棱角。“廉洁”一词首见于《楚辞》,廉洁之义为“操守高洁、行事清白”。

古代统治者认为“莅官之要,曰廉与勤”。官员德行,廉是首要的,不贪财,不苟取是为官者必备的一种德性。儒家经典《周礼》主张从六个方面考核官吏的廉德,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称为“六计”。就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品格才算“廉”。因此,“廉爱”以“廉洁”为内涵,即个人的品行操守应当不贪不污,志气高洁;品行方正,节俭简约;朴实无华,行事清白;求真务实,勤政律己。廉与勤不仅是中国官员的从政道德规范,也是世界各国公职人员的行为准则。美国的《政府道德法》和日本的《国家公务员伦理》对此都有明确严格规定。

二、从社区环境文化建设入手,努力营造廉政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

社区是社区成员生活和工作的地方,社区文化环境的好坏对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精神气质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是衡量社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社会文化生态学家认为,人与人、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文化。每一社区都应为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形成宜居、相互熏陶的氛围。因此,社区环境卫生、草地绿化、道路状况、体育娱乐设施,这些与居民生活是否息息相关的设施是否齐全,是“爱民”的具体体现。一块广场跳跳广场舞,练练拳,阅览室读读书看看报喝喝茶,活动室聊聊天、排演节目、交流生活爱好。社区网站平台可以推送新闻,社区居民可以看帖评论、观看学习视频、学习各方面知识。

三、打造社区精神文化氛围,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4.社区组织实施活动方案 篇四

各村(居委)、镇机关各办(所):

现将《XX镇“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精心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XX镇“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组织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浙司„2011‟18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社区)社区矫正帮教工作的通知》(浙司„2011‟190号)和《关于开展“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慈司„2012‟22号),决定从今年4月份起,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活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省、甬、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为重心,以深入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

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和“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活动为主线,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队伍建设目标,以及“抓规范、破难题、强基础、促提升”的工作要求,全面加强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着力夯实社区矫正基层基础,不断提升我市社区矫正工作水平,以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二、活动目标

力争通过“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努力实现下列“三大”目标:

一是社区矫正基层组织建设有新发展。社区矫正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日常管理职能充分履行;进一步健全村矫正工作站,规范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内容,“第一道防线”作用充分体现。

二是社区矫正基层队伍建设有新突破。社区矫正执法人员、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三支”队伍建设成效明显,按照社区服刑人员数量、犯情结构、监管任务等情况,调整充实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力量;同时按照社区矫正人员20:1的比例配备社区矫正工作者,按照社区矫正人员不低于1:1以上比例聘请社会志愿者,建立不少于2名成员的社区矫正监督考察小组,配合司法所做好社区服刑人员日常帮教工作。三是“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活动有新成效。全年无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违法违规违纪现象和行为发生;无因职能不落实、工作不到位、造成社区服刑人员脱漏管而导致严重刑事犯罪案件的现象发生;社区服刑人员脱漏管率和重新犯罪率分别控制在1.5%和0.5%以内。

三、活动任务

(一)开展“三项调研”。一是调研社区矫正组织机构和司法所建设情况;二是调研社区矫正执法人员、社区矫正工作者、社会志愿者“三支”队伍建设情况;三是调研村(社区)等基层帮教组织及其工作网络建设情况。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当前我镇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具体意见和措施,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二)开展“三项教育”。一是深入开展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和反腐倡廉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着力解决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思想观念、素质能力、作风纪律、廉洁自律、实际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对照,查摆问题,剖析原因,及时整改,全面加强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的思想政治、业务能力、纪律作风建设。二是深入开展《刑法修正案

(八)》、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教育活动,准确理解和把握法律法规精神及其内涵,努力提升组织队伍执法素质及能力。三是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练兵、大比武”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学习讨论、专题研究等活动,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活动,努力提升组织队伍实战能力。

(三)开展“三项检查”。一是重点检查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在办理审前社会调查、减刑(假释)、考核奖惩等案件中,是否存在违法违纪违规等现象和行为;二是重点检查社区服刑人员脱漏管、再犯罪特别

是涉嫌严重刑事犯罪案件背后,司法所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存在职能不落实、工作不到位、失职、渎职等现象和行为;三是重点检查村等基层监管帮教组织特别是监督考察小组成员和监护人,是否存在组织不健全、责任不落实、监督不到位、帮教不经常、报告不及时等情况。

(四)开展“三项攻坚”。一是打好管控攻坚战。落实“周巡查、月核对、季排查”制度和“四控”等各项监管措施,落实岗位责任制,综合运用各种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和手段,着力构建“管教结合、打防并举;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内紧外松、宽严适度;措施有力、保障到位”的社区矫正监管安全工作机制,严防社区服刑人员脱漏管和再犯罪,坚决防范和杜绝严重刑事犯罪案件发生,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是打好帮教攻坚战。牢固确立“向教育要安全、向教育要质量”的工作理念,完善“定人包案”制度,落实帮教责任;深入开展“一对一”、“多对一”帮教攻坚活动,提升个案矫正质量;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机干预、心理疾病治疗等工作,提升教育矫正实效;充分运用再犯罪风险评估、风险测试等技术手段,深化“社区矫正阳光志愿者行动”,扎实推进各类社区矫正基地建设,把思想教育与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有机结合起来,为社区服刑人员顺利融入社会创造条件、提供帮助。三是打好信息攻坚战。继续深入实施社区矫正“信息工程”,坚持以信息化促进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完善基础管理,落实管理责任,确保网络安全,提升信息化建设质量;不断完善信息监管平台,落实管理考核力量,拓展服务功能和应用领域,发挥信息技术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五)开展“三项创新”。一是创新建设思路。紧紧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大局,从源头上、基础上和根本上认真研究和思考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积极稳妥地解决好制约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的相关“瓶颈”问题,努力确保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取得实效。二是创新管理机制。根据社区矫正工作的性质特点和目标任务,结合“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活动的创新实践成果,建立健全日常管理、教育培训、检查考核、奖惩激励等制度,明确工作内容、制定工作标准、规范工作流程、出台工作办法、完善工作机制,全面丰富和发展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内涵,为提高社区矫正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素质保障和工作保障。三是创新监督措施。积极整合法律监督、党纪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等资源,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监督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和队伍履职情况特别是执法活动的监督,保障执法公正,维护司法公平、正义,努力确保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

四、活动步骤

“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活动从4月份开始,至11月底基本结束。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至5月上旬。结合工作部署,组织召开相关工作会议,进行宣传发动和部署要求;成立“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开展相关调研活动,研究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5月中旬至10月底。根据本《实施方案》组织开

展“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各项活动。

(三)检查考核:11月上旬。组织开展自查、互查、巡查等相关活动。

(四)总结表彰:11月中旬。组织开展“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活动总结、评比和表彰等工作。

五、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活动时间、人员、步骤、内容、效果“五落实”。镇成立“社区矫正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钱建巨同志任领导小组组长,韩建达、陈炜、黄映明同志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黄黎明、陈静、余孟庆、罗如芳、胡登科、孙奇芳组成。

(二)搞好宣传,营造氛围。要发挥各类新闻宣传媒体的作用,加强宣传报道,扩大活动影响,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及时上报活动进展情况。

(三)严格督查,注重实效。通过召开情况汇报会、座谈会、交流会、明察暗访等形式,及时了解掌握活动进展情况,重点检查活动实施方案是否可行、突出问题是否整改、工作效果是否明显,防止搞形式、走过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主题词:社区矫正 组织队伍建设△ 方案

抄送:XX市司法局、市委政法委

5.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实施方案 篇五

一、方法步骤

(一)调研部署阶段(3月)

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召开党委专题会议,研究我校基层党的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制定出我校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学校党委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召开部署大会,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各党总支、党支部和广大党员要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辅导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党的__大和第十六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省第十次党代会、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关于党建工作的新论述、新部署、新要求,4月份还要认真学习贯彻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尤其要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四个长效机制和省委“1+9”文件,检查在贯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

(二)深入实施阶段(4至10月)

各党总支、党支部要根据我校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探索新时期新阶段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采取切实措施,有步骤、有计划地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着力解决好基层党的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取得实效。

(三)总结验收阶段(11月至12月)

各党总支、党支部要认真总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把那些成功的并需要长期坚持的做法和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11月10日前,各党总支、党支部要将活动总结上报校党委组织部。11月20日前,学校党委将把我校开展活动的情况总结上报省委教育工委。各基层党组织同时要做好迎接12月份省委党建领导小组进行检查的准备工作。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为确保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把改革创新的要求贯穿活动的全过程,在统筹做好基层党的建设经常性工作的同时,认真实施六个工程,办好四件实事。

(一)实施六个工程

1、基础工程

(1)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坚持把本科生“党支部建在班上”,努力实现“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工作格局。凡是具备建立党支部条件的班级,原则上要单独设置党支部。跨班级设置的学生党支部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30人。要做好机关党支部、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共建工作,坚持党组织、党员干部联系大学生党员、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制度。(责任单位:各党总支、党支部)

(2)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对支委不健全的党总支、党支部,要按程序及时增补支委成员。(责任单位:各党总支、党支部)

(3)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把反腐倡廉教育列入基层党员干部培训规划,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教育,积极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健全基层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制度,完善基层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坚持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责任单位:纪委、组织部、党办、工会)

(4)进一步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力度,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实行发展党员工作公示制、票决制。按照“教育好、发展好、管理好”的要求,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慎重地做好在青年教职工、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和优秀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使我校学生党员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保持在16%以上。制定学校__年至发展党员工作宏观指导意见。(责任单位:组织部、党校、各党总支、党支部)

(5)深入开展农村党建扶贫和新农村建设联系工作。在继续抓好威宁党建扶贫工作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黔西县韦寨新农村建设联系工作和黔西县山海村、高锦村“万个支部结对、万名党员帮扶”活动,不断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党员素质、找准致富路子,增强农村党员、群众自我造血功能。(责任单位:组织部、各党总支、党支部,其中“双万”活动由预科教育学院党总支、成人教育学院党总支负责)

(6)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在广大党员中开展定期党性分析。(责任单位:各党总支、党支部)

(7)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机关党组织。(责任单位:机关党总支)

2、素质工程

(1)认真抓好以《党章》、党的__大精神以及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确保取得实效。(责任单位:组织部、各党总支、党支部)

(2)做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努力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自觉行动和实际能力。(责任单位:各党总支、党支部)

(3)提高党员素质。制定__年至学校党员培训工作规划,加强对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党纪国法教育,引导和推动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责任单位:组织部、党校、各党总支、党支部)

(4)深入开展“树立大学生党员形象”活动。(责任单位:学工部、组织部、各教学单位党总支、党支部)

(5)开展新一轮基层党务干部大规模培训活动。(责任单位:组织部、党校)

3、机制工程

(1)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研究提出学校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意见,建立党建创新奖制度。进一步完善党总支、党支部考核评估工作制度。(责任单位:组织部)

(2)进一步创新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在基层党组织中全面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党员先锋岗、党员结对帮扶、党员联系群众等活动。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责任单位:各党总支、党支部)

(3)进一步完善与黔西县韦寨村、山海村、高锦村党支部互帮互助工作机制。(责任单位:组织部、校办、宣传部、预科教育学院党总支、成人教育学院党总支)

(4)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把基层党的建设工作作为考核党组织及其负责同志工作实绩的一个重要内容。(责任单位:组织部)

(5)完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根据省委教育工委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加强党组织关系保留在校的大学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意见。(责任单位:组织部)

4、示范工程

(1)抓好党建示范点建设。在加强2个省教育工委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的同时,按照省教育工委关于省直高校党建示范点建设标准,再遴选3—5个校内基层党建示范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责任单位:组织部、各党总支、党支部、)

(2)开展“五好”基层党组织申报命名工作。按照“五好”基层党组织要求,在全校评选出3—5个校级“五好”基层党组织,并从中遴选推荐特别优秀者参加申报省教育工委“五好”基层党组织。(责任单位:组织部、各党总支、党支部)

5、创新工程

(1)制定出台《贵州民族学院党建工作创新奖评选实施细则(试行)》,建立和完善党建工作创新机制,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学校党建工作。(责任单位:组织部)

(2)设立党建工作创新奖项,在学校开展党建工作创新奖评选活动,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热情,使基层党组织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责任单位:组织部、各党总支、党支部)

(3)在学校开展党建工作创新奖评选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推荐优秀创新成果参加评选省委教育工委党建工作创新奖。(责任单位:组织部)

6、关怀工程

(1)探索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基金。通过党费出一点、党员捐一点,切实帮助生活困难党员解决实际问题。(责任单位:组织部、各党总支、党支部)

(2)探索建立基层党务干部报酬机制,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责任单位:组织部)

(二)办好四件实事

1、办好1个党建工作网络。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以党总支、党支部为单位,开展党建网络设计、建设与评比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网络宣传,积极营造良好氛围。(责任单位:组织部、各党总支、党支部)

2、开发1个网上党建评估软件。将我校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体系设计为网络版,通过试点探索网上开展评估工作,解决在评估考核中存在的人力、物力投入大,工作周期长,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进一步推动我校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与科学化进程。(责任单位:组织部)

3、编印1本党建经验交流材料。各党总支、党支部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探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为了使这些经验和做法得到充分的交流和学习,学校将编印1本党建经验交流材料,各党总支、党支部要认真总结过去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并于5月底前报校党委组织部。(责任单位:组织部、各党总支、党支部)

4、举办1次党建成果展览。在__年党建工作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基层党组织,这些基层党组织不仅有很好的经验和做法,而且有丰富的实践成果。学校将选出部分__年被评为优秀的党总支、党支部认真设计开展党建成果展,并组织全校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参观学习。党建成果展的时间在6月初。(责任单位:组织部、各党总支、党支部)

三、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学校层面的工作由学校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抓好落实,各党总支、党支部的工作由各党总支负责牵头抓好。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顺利开展。

(二)经费保障

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要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设立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专项经费10万元,具体由学校党费出5万元,学校财务出5万元,专项用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三)督促检查

学校党委要抽调人员组成督导组,对全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检查,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工作不力的个别单位及时进行通报,并将督促检查的情况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新闻宣传

学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等部门要根据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的任务,及时宣传推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

(五)评比表彰

6.社区组织实施活动方案 篇六

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我县村(社区)党组织于2007年换届至2010年底任期届满,应当依法进行换届选举。为切实做好全县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根据县委办和县政府办《 关于认真做好全县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武隆委办发[2010]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时间安排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全县村(社区)党组织换届时间安排与村(居)委会换届时间大体同步。为了有利于村(社区)“两委”交叉任职,条件成熟的地方,可先进行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的必须先进行村(居)委换届选举,然后进行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做到村(社区)“两委”换届统筹安排,结合进行,环环相扣。

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从2010年8月开始,于2011年4月结束,分选举准备、组织选举、建章立制和验收总结四个阶段进行。

(一)选举准备阶段(从2010年8月至10月)主要任务是与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同步组建工作机构、开展调查摸底、制定工作计划、作好动员部署、培训工作骨干、发放工作资料、搞好宣传发动等工作。在此基础上,组织党员、群众推荐候选人初步人选。

(二)组织选举阶段(从2010年11月)

主要任务是乡镇党委对初步人选进行考察、酝酿、确定正式候选人。并组织、指导村(社区)党组织选举产生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书记(副书记)。

(三)建章立制及岗位培训阶段(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

主要任务是指导村(社区)党组织建立完善“三项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党员民主议事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等,健全村(社区)“两委”集体领导、分工负责、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制定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3年任期目标和工作计划,分批对村“四职”干部进行岗位培训。

(四)检查验收总结阶段(2011年4月)

主要任务是乡镇组织全面自查,县组织重点抽查为主要形式,与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同步实施检查验收工作;做好换届选举工作总结,解决选举遗留问题等。

二、工作要求

全县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要严格执行党章、《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充分发扬民主,在集中广大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选出适应城乡统筹发展需要、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群众公认的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

(一)控制职数,交叉任职

各乡镇要在围绕城乡统筹,完善村(社区)党组织设臵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村(社区)党组织领导职数。党员人数不足50人的设立党支部,支部委员会设委员3人,其中设书记1人;党员人数在50人以上的设立党总支,总支部委员会设委员5人,其中设书记1人;党员人数在100人以上的设立党委,党委会设委员7人,其中设书记1人。坚持实行“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比例不低于75%;条件成熟的地方,应当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与村(居)委会主任职务“一肩挑”,比例不低于15%,实行“一肩挑”的村(社区)党组织设党组织副书记1人(不增加委员职数)。

(二)严格标准,优化结构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把思想素质好、领导发展能力强和服务群众能力强等“一好双强”作为村(社区)党组织成员特别是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选任标准。把落实“三项制度”作为村(社区)党组织成员的基本职责和看家本领,对不重视、不落实或落实不好“三项制度”的村(社区)干部及后备干部,不得推荐为村(社区)党组织成员候选人。

村(社区)党组织成员年龄应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原则上35周岁以下党组织成员至少有1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通过换届,使党组织书记队伍形成以45岁左右为主体的年龄结构,其中50岁以下的党组织书记占70%左右。

村党组织成员要以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为主体,原

则上至少要有1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社区党组织成员要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为主体,新进班子成员应当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村党组织书记一般要具备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社区党组织书记一般要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通过换届,使党组织书记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比例达90%以上,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比例分别占40%、60%以上。同时,注重选拔、吸纳女党员进入村(社区)党组织班子。

(三)拓宽范围,选优选强

围绕打造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社区)干部队伍这一目标。各乡镇要着眼于实施“固本强基”战略,进一步提高村(社区)干部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完善村(社区)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建立离任村(社区)干部补助制度,增强村(社区)干部岗位吸引力。要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特别是党组织书记。要注重选拔政治素质好、年纪轻、文化高、公道正派、致富和带富能力强、有经济头脑和开拓精神、热心为群众办事的人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重点在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专业大户、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创业人员、退伍军人中的优秀党员中选拔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鼓励乡镇、部门机关干部和站所、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的年轻优秀党员到村(社区)任职。具体操作上,可实行“六个一批”,即:依法从现任村(社区)干部中遴选一批,从当地致富能手中选用一批,从外出务工经商创业人员中回请

一批,从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选派一批,从高校毕业生中挑选一批,从复员退伍军人和退休、离岗干部职工中推选一批。鼓励大学生“村官”、在乡镇和村工作的选调生、改任或担任非领导职务的机关干部参与村(社区)党组织成员选举。

(四)严格程序,依法选举

本次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要全面采取“公推直选”或“两推一选”的办法,“公推直选”面达70%以上。

1、公推直选

是指在选举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时,采取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产生候选人,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直接选举基层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和委员。具体要求和步骤是:

1.设定资格条件。要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结合领导班子结构和职务要求,科学设定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入选的职数、任职条件、构成要求和推荐的范围和方法等,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选,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从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廉洁自律等方面明确具体条件。

2.组织公开报名。公开推荐的职位、报名办法、资格条件等,要以适当方式向党员和群众公布。“公推直选”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实行公开报名,采取个人自荐、联名推荐、组织推荐三种方式进行。个人自荐:党员个人选择“公推直选”相应职位,申请报名;联名推荐:本村(社区)10名以

上党员联名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报名;组织推荐:乡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及其下属党组织提名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报名。乡镇党委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条件审查,确定推荐人选,并对推荐人选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天。

3.开展民主推荐,村(社区)党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和村(居)代表等参加的公开推荐大会,差额推荐候选人初步人选。参加人员范围:村(社区)全体党员,不是党员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社区)干部、村(居)民小组长,村(居)民代表等。在民主推荐会上,组织推荐人选与党员和群众见面,可采取竞职演讲、现场答辩等方式,增进党员和群众对推荐人选的了解。根据民主推荐结果,差额确定候选人初步人选,并对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乡镇党委对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考察,根据考察和公示结果,按照与书记公推直选名额原则上不低于2:1,与委员名额原则上不低于1.2:1的比例,提出候选人建议名单,并报乡镇党委审批。

4.实行直接选举。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进行直接选举。选举时,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不得少于应到会人数的4/5。改进选举方式,可分轮组织选举,先直接选举书记,再选举其他委员;也可先选举委员,再直接选举书记;还可同时直接选举书记和其他委员。正式选举前,组织候选人与选举人见面,可采取候选人竞职陈述、履职承诺、回答选举人提问等方式,增进选举人对候选人的了解。选举结束后,按照党内有关规定,将选举结果报乡镇党委批准。新当选的村(社区)

党组织班子成员要对落实“三项制度”等作出公开承诺。

2、两推一选

即“党内推荐、村(居)民代表推荐,民主选举”。具体要求和步骤是: 1.党内推荐(一推)。乡镇的村(社区)换届选举指导工作组与村(社区)党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党员到会人数一般应达到80%以上。一般程序为:一是上届党组织班子报告工作;二是党组织班子成员(书记)述职;三是工作指导组公布财务审计情况;四是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对上届党组织委员进行民主测评;五是组织学习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书记任职条件;六是根据下届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书记)候选人条件和乡镇党委推荐人选进入情况的介绍,由党员无记名填写下届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书记)人选推荐表,并注明担任的职务,按应选名额推荐下届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书记)人选。七是汇总民主测评和推荐得票情况,按规定比例确定候选人(原则上按得票多少确定,满额为止,上届党组织班子委员民主测评中不称职票超过30%的,不得确定为下届委员候选人)。八是向党员公布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的得票情况。

2.村(居)民代表推荐(二推)。村级换届选举指导工作组与村(社区)党组织,根据村(社区)实际情况,以召开村(居)民代表大会、户主会等形式,对党员大会推荐的党组织委员候选人投信任票。程序为:一是公布党员大会推荐的委员候选人基本情况;二是向村(居)民代表发出召开会议的通知;

三是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由村(居)民代表或户主无记名填写下届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书记)人选推荐表,按应选名额推荐下届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书记)人选。是党员的村(居)民代表或户主,只参加党内推荐投票,不再参加村(居)民代表或户主投票。村(居)民代表到会人数较少的,可吸收村(居)民小组长参加;四是汇总投票情况;五是向上级党委上报“两推”得票情况。

3.民主选举。召开村(社区)党员大会,按选举办法选举产生新一届村(社区)党支部(党委、总支),并将选举结果报乡镇党委审批,经同意后在村(居)务公开栏中张榜公布。

在进行“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时,必须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选举办法。选举办法经党员大会讨论通过后,所有选举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可以先进行村(居)委会选举,再推荐当选的村(居)委会主任为党组织书记人选,通过党组织选举后,实行“一肩挑”。若经过规定程序仍没有产生党组织书记,可由上级党组织下派合适人选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原则上已当选的村(居)委会中的党员成员,应作为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人选,通过党内选举,兼任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

三、组织领导

(一)统筹安排,抓好结合。县委成立全县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20个联建集团党委(武隆委字„2007‟9号)为单位的工作指导小组。

各乡镇党委要在明确村(社区)党组织和村(居)委会换届选举总体时间安排和阶段性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研究确定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的先后顺序,统筹抓好组建选举工作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培训工作骨干、加强工作指导等工作,做到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同步动员部署。各集团党委要落实专人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指导,把帮助、指导联建村党员、群众选好村级组织班子特别是党组织班子,作为联建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积极配合乡镇党委把该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要把本次换届选举和“双千强村”整顿后进村工作结合起来,对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突出和社情复杂的村(社区),先集中力量抓好整顿,待打好工作基础后再进行换届选举。

(二)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各乡镇党委要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思想发动,使其充分认识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的目的意义,掌握换届选举的政策要求。要编印相关学习资料,组织基层党员和群众认真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要充分利用标语、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宣传好换届选举的有关政策;要树立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优秀村(社区)干部的先进事迹,营造换届选举的良好声势与氛围。要加强与外出务工经商党员的联系,鼓励他们回村(社区)参加选举,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和动员外出务工经商群众积极参加换届选举工

作。

(三)排查问题,严肃纪律。在换届选举前,各乡镇党委要组织综治、司法、信访、派出所等相关力量,认真排查农村地方黑恶势力、宗族势力、宗教势力等可能影响干涉换届选举的非法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换届选举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实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要针对换届选举工作中可能发生不正之风的部位和环节,采取有效措施,教育在先,重点预防,坚决防止违反组织原则、压制党内民主、搞串联、拉选票、搞贿选等问题发生。县委已建立违纪违法责任追究制度,对各种违纪违法行为,将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7.谈高中物理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篇七

一、开展各种讲座活动

说到讲座, 它其实是一个大熔炉, 在里面我们可以冶炼关于专业知识方面的内容, 也可以适时适度地渗透德育内容, 还可以灌输关于如何有效学习物理学科知识的方式与方法。比如, 针对高一课程中所涉及的人造卫星知识, 教师就可以开办一次讲座, 讲授关于人造卫星在研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关于物理方面的知识。这样的活动具备一定的主题性与集中性, 学生听起来饶有趣味, 注意力集中, 学习效果也比较明显。另外, 在讲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 我们还可以穿插一些我国在人造卫星的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同时, 那些在人造卫星事业中鞠躬尽瘁、感人至深的事例对于学生学习品行与人文素养的养成都是一个无声的浸润, 可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专题讲座的举办形式方面, 我们既可以邀请有关方面的教授与专家来进行讲授, 也可以由本校的物理教师或者中层领导开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我们甚至可以让学生一手操作, 这样, 无论是对于在台下听讲的学生, 还是在台上演讲的学生, 他们的物理素养与综合能力都将得到一个质的飞跃与提升。

二、举办科技节

在常规的物理课堂教学之外举办科技节的想法来源于每年教育局所举办的有关发明制作方面的竞赛活动。笔者将这种想法移植到我们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来, 发现同样可以结出累累硕果。一般情况下, 科技节所要求的内容都是一些小发明、小制作, 笔者以为, 在这之外, 我们还可以通过播放科技电影、举办知识讲座、参观科研单位、举办知识竞赛等活动, 使科技节的内容逐步丰富化、形式多样化。在举办规模方面, 我以为, 我们可以根据相关主题与举办时机灵活地进行掌握。我们可以以学校的名义和规模来举办, 也可以以年级组的规模和形式举办, 当然也可以是几个兄弟学校联合举行, 这对于培养学生相互学习与团队合作精神异乎重要。最后在举办主题方面, 我们可以针对学生学习过的具体章节知识举办, 也可以是学期结束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展演, 甚至还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 只要是属于发明创造方面的内容都可以尝试。

三、建立科技小组

1. 无线电小组:

最好选择高中学生中对物理学习有余力的学生, 一般以10人左右为宜。小组的活动除学习基础知识以外, 主要以实践为主。要搞好活动首先要有工具器材, 一般小组活动必需的工具有万用表、电烙铁、钳子、剪刀、螺丝刀等, 可由学校统一购买, 实验室统一保管。由于电子实验器材是易耗品, 因而学生需用的器材可由学生出钱, 由辅导教师帮助采购, 学校也可资助一些经费作缺损补充。由于涉及到了一定的经济财力, 还有我们宝贵的高中阶段的学习时间, 所以教师在组织这些活动的时候要更加注重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做到尽可能地尽善尽美, 为活动的成功举办奠定基础。如要调试一台收音机, 首先要准备好示波器、讯号源、电源等, 活动的内容一般为基本的电子电路以及收音机的装配与维修。

2. 摄影小组:

参加对象主要是高中学生, 对自备照相机的学生可优先吸收。每组可由15人到20人组成, 活动年限以两年为宜。第一年以边讲边操作为主要活动形式, 每周活动一次, 讲座内容以基础摄影知识为主;同时可以和美育教育结合起来, 讲讲练练, 提高学生兴趣, 当底片或照片冲印出来后要进行评论、总结, 不断提高学生的摄影水平。第二年以实践为主, 可在校内为师生摄影, 收取成本费, 这样既解决了活动经费, 又使学生获得了大量实践的机会, 一举两得。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搞科技摄影, 如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闪光照片的拍摄等。当然, 三年级面临高考的压力, 原则上我们不鼓励统一组织、集体活动, 但越是在高考的重压之下, 我们更要采取种种适宜的方式进行释压, 这种课外开展的摄影活动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 教具制作小组:

这个小组的组织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加深他们对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 帮助解决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仪器不足的问题。一般每个小组以5人到7人为宜, 由年级任课老师担任辅导教师最为合适。每个星期可集中活动一次, 平时分散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如可制作小天平、气压机;可制作模拟电路板;可设计制作游标卡尺、气垫、动量守恒定律演示器;可设计制作起电盘与静电演示器, 直流电路演示板;可设计制作无线电波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等。

四、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避免成人化

无论进行上文中提到的哪一种活动, 课外活动的组织者毕竟还是教师, 在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过程当中, 教师要注意不能以我们的思想与看法来决定活动的内容与步骤, 这与当前的课改理念是相一致的, 必须强化学生在课外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首先在内容选择方面, 我们不要纯粹的理论知识, 要更多地结合具体的动手操作与发明创造;其次在活动程序方面, 我们不要过多地注重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要更加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激发出来的创新意识与研讨素养。当然, 中学生已具备初级的物理知识, 对物理课外小组的活动内容要求要高些, 他们并不满足于做一、两个实验, 而要探讨其中的奥秘, 弄清所以然。所以物理课外小组的活动内容在注重动手的同时, 也要考虑到理论的指导作用, 既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也要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通过物理课外活动不仅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将物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摘要:众所周知, 新课改活动实施以来, 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更加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与高效性。对于物理学科来说, 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 组织课外活动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辅助措施, 它不但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课堂所学, 能够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连为一体, 更为重要的是, 它能够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8.社区组织实施活动方案 篇八

一、如何确定辩论活动的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对于幼儿来说,辩论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辩论活动能否开展,幼儿是否有话可说、有话愿说、有话能说,能否理解辩论内容,能否听懂他人所说的内容,这些都需要幼儿对于所选择的辩题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对此,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从幼儿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中选取话题。“一个好的辩题,不但能引起幼儿的热烈讨论、争论甚至辩论,更能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深入思考。”对于幼儿来说,只有把他们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作为话题,他们在辩论时才会有言可发、有感而发。因此,我们选择的话题一定来自幼儿亲身经历过的事件和活动。如,在大班幼儿经历了我园科技节中“变废为宝,我行我秀”活动的全过程后,我们组织幼儿就“‘变废为宝,我行我秀’活动好不好”的话题进行了辩论,幼儿说出了很多自己的体验和经验。如,正方说“将垃圾变成珍珠,多神奇呀”“你不觉得穿着自己做的衣服很美吗”……而反方则说“报纸做的衣服总是坏”“做的假发总是掉,表演时我总要用手扶着头发”……再如,幼儿辩论“上幼儿园好还是在家里好”时,由于有很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辩论非常激烈。

为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对辩论的内容有体验、有情感,我们不断拓展幼儿现有的生活内容,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开展大带小读书活动,让大班幼儿每人带一个小班弟弟或妹妹读书。在幼儿有了很多体验后,我们引导幼儿辩论“和弟弟妹妹一起读书好不好”。再如,在开展“图书跳蚤市场”活动后,我们开展了“图书跳蚤市场好不好”的辩论活动。由于幼儿有很丰富的经验和情感体验,所以辩论时人人争着发言,且不断有精彩观点产生。

第二,从幼儿自发争辩的话题中选取话题。在一日生活中,幼儿间常常会发生争执,而这恰恰是幼儿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不一致造成的,可以通过辩论澄清认识。所以,我们非常关注幼儿的日常交流情况,从中选取辩题,使幼儿通过辩论明白不同的人站在不同角度看事情都有各自的道理,而且生活中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成为辩论的话题,从而激发他们对日常生活问题的思考,增强他们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如,我园在大班进行了将iPad引入班级的试验,其中有一条使用规则是每个人每天只能玩一次,且每次不能超过15分钟。有时有些幼儿对同伴玩的内容很感兴趣,就站在旁边看。对此,有的幼儿认为不能看,因为同样伤眼睛;有的幼儿则认为可以看,因为不是自己在玩。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生成了一个辩题:能不能站在旁边看别人玩iPad?经过正、反双方的激烈辩论,大家形成了共识:每个人可以选择看或玩,但都只能是15分钟。因为无论是看别人玩还是自己玩,都不能长时间看屏幕。

二、如何引导幼儿了解辩论活动,学习辩论方法

辩论是一个难度比较大的活动,幼儿关于这方面的经验很少,因此,我们采取让幼儿分阶段有重点地观看经典辩论视频(如国际大学生辩论决赛的视频)加讨论的方法,引导幼儿了解辩论活动,学习辩论方法。

开始阶段,幼儿不了解什么是辩论赛、辩论赛人员如何组成、辩论赛一般有哪些环节、辩论赛中辩手怎样辩论等情况。第一次,我们引导幼儿通过观看视频和交流初步了解辩论赛的流程和一般规则,知道辩论赛有正方、反方、主持人和评委专家团四部分人组成,并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职责;帮助幼儿建立双方先陈述各自的立场和观点再辩论的流程意识,并有重点地引导幼儿观看辩手如何陈述自己的观点。接着,通过辩题“男孩好还是女孩好”,请幼儿尝试用“我认为男孩(女孩)好,因为……”的语句来陈述自己的观点。

第二次,我们着重引导幼儿观看、交流自由辩论环节的视频片段,掌握自由辩论的规则。如,理解什么是自由辩论环节,辩手在这个环节应该怎么做,有什么样的规则。再通过辩题“夏天好还是冬天好”来进行自由辩论。虽然幼儿看了视频知道要有序发言,但依然出现了争抢发言等现象。于是,我们让幼儿自己体验无序带来的嘈杂混乱,再结合看视频使幼儿认识到:一方只能一人发言,看到自己一方已经有人站起来发言了,其他人就要赶紧坐下;如果自己已经发过言,就要注意将发言机会留给同伴,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幼儿通过比较明确了以下规则:在自由辩论阶段,正反双方的所有辩手都要参加辩论;双方辩手交替发言;当己方辩手发言时,其他辩手主动坐下,倾听发言,等待后面做好补充和帮证的工作;双方都拥有相等的累计发言时间;队员之间要体现团结合作和整体配合。当幼儿看到在辩论赛中每一轮每个队员的发言都要计分并打入己方的总分时,他们明白了每个人的表现都会对整个团队的成绩产生影响,从而增强了团队意识和凝聚力。

第三次,我们请幼儿重点观看、交流有关辩论中如何反驳对方的视频片段,帮助幼儿了解运用陈述、举例、反问、打比方等方法可以使自己的辩论有力量。我们先采用看一段视频并模仿的方法让幼儿感受辩手所运用的方法,然后尝试反驳视频中辩手的观点,感受到每一种辩论方法都能帮助自己说服对方。接着,我们通过“图书跳蚤市场好不好”的辩论,请幼儿尝试运用这些方法。

在幼儿尝试运用辩论方法进行辩论的过程中,我们会抓住重点,帮助幼儿分析方法的使用情况。同时,我们还会邀请配班教师或其他教师作为专家评委,对正反双方的整体情况以及每位选手的情况给予点评,并评出最佳辩手和冠军队。通过“专家评委”的点评,幼儿明确了在每次辩论赛中自己的表现和可以改进的空间,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上进心,使幼儿始终处于不断改进和提高的状态。

nlc202309090543

三、如何安排及指导辩论活动

在集中学习辩论方法之后,我们真正开始了辩论活动的实践。辩论活动毕竟是新事物,孩子们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通过师幼互动不断解决问题,总结出了以下一些经验。

1.辩论人数从自由到限定

在正式的辩论赛中,每一方有5个辩手,4位正式辩手,1位候补辩手,这样的人数能满足人人充分发言的需要。为了帮助幼儿学习辩论,我们没有按照规范的辩论比赛来安排人数,而是经历了由开始的开放人数到后来的规定人数的过程。

在初期,幼儿并不是人人都有发言欲望,很多孩子更愿意看、听其他幼儿怎样说、怎样做,看、听教师怎样引导、怎样评价同伴的辩论……这是学习的过程,可让那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有安全感,通过观察他人学习如何辩论,而不必担心教师或同伴会要求自己发言。所以,在学习辩论的开始阶段,各队人数的多少可以忽略。

到了中期,幼儿基本掌握了辩论的规则、技巧,对辩论兴趣也日益浓厚,发言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在自由辩论环节往往抢着发言,活动变得非常无序,与此同时,一些懂得规则和谦让的幼儿却得不到发言机会。于是,我们开始控制每场辩论双方的人数,将幼儿分半进行,有时将幼儿分成三部分,每次三分之一的幼儿参与,双方各安排4~5人。这样保证人人能发言、人人能及时参与到反驳之中,提高了自由辩论环节的质量。

在后期,为了满足幼儿一对一辩论的需求,我们增加了各方推荐最佳辩手一对一辩论的环节,同时推选最佳辩手担任评委,与本班另一位教师组成专家评委组进行点评。在“‘变废为宝,我行我秀’好不好”辩论活动中,点评幼儿不仅指出哪位辩手跑题了,而且还能准确指出双方好的地方以及共同存在的问题。

2.所持观点从自愿选择到抽签决定

在辩论初期,我们完全尊重幼儿的愿望,让幼儿自主选择加入正方或反方,其目的是让幼儿能够更有兴趣、更自信地参与到辩论之中。到了后期,我们对幼儿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一个好的辩手应该既能作为正方辩手,也能作为反方辩手,在真正的辩论比赛中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正方还是反方的,而是由抽签来决定的。

如,幼儿都很喜欢“图书跳蚤市场”这个活动,所以“图书跳蚤市场好不好”这个辩题一出来,所有幼儿都选择站在正方。我们就提出要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正方和反方,无论是正方还是反方的辩手都可以用很有力量的方法来驳倒对方。幼儿虽然开始有些紧张,但一旦抽签成为反方后,他们便立即调整自己的立场,说出了许多图书跳蚤市场不好的理由。

3.语言表述从要求宽松到要求严格

在辩论活动初始阶段,为了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我们对幼儿的语言表述要求不高,主要是激励幼儿愿意发言、大胆发言。但在幼儿熟悉了辩论活动的流程且喜欢辩论活动后,我们对幼儿的语言表述逐渐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表述规范、完整。如,运用“我认为……因为……”的句式。(2)表述文明、有礼。如,运用“我反驳××的观点,因为……”的句式,避免争吵。(3)表述有序、有逻辑。引导幼儿尝试用“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表达方式。(4)表述准确、丰富。如,及时鼓励并强化幼儿用词中的“亮点”,让大家一起学习。

4.教师介入程度从高到低

辩论环节的组织与指导至关重要,指导什么、何时指导、如何指导都有讲究。若教师介入早了,指导多了,打断了幼儿的思路,影响了辩论的流畅性和激烈状态,便会影响幼儿的主体性、积极性;若教师介入迟了,指导少了,可能会造成幼儿无序或茫然,活动便不能顺利进行。

在不同阶段,教师介入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在初期,教师对引出辩题、幼儿陈述辩题、幼儿自由辩论等各个环节及每一个幼儿的发言几乎都要给予指导,以帮助幼儿明确如何表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学会如何明确己方同伴的观点,以及如何去倾听对方的观点。到了中期,教师逐步对个别幼儿不清晰或特别精彩的观点给予概括或重复,以帮助幼儿学习。最后,当幼儿理解了什么是辩论、辩论的规则是什么,且对辩论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教师逐步退出,仅限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1)在每一环节全体幼儿发言后将双方观点进行集中提炼总结,帮助双方进一步明确自己和对方的核心观点,为双方有针对性地、有效地开展下一环节的深入辩论做好准备。(2)在幼儿忘掉自己的立场或跑题时介入指导。大班幼儿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还不是很稳定,在辩论中有时会忘记自己的立场,甚至不知不觉站到对方的立场上。此时,教师要及时指出并进行引导。(3)在辩论中断时介入指导。有时,一方没有听明白另一方辩手的发言或无法及时反驳对方时,教师可通过强化对方问题或直接担当辩手介入指导,从而使辩论继续下去。(4)即时反馈幼儿发言中的亮点。教师可对幼儿发言中的好语句、好实例、好辩论方法进行即时反馈,但要注意自然、适当,不要打断幼儿个体发言或影响双方胶着的辩论状态。

一系列辩论活动开展以来,孩子们的辩论兴趣日益提高,他们已经掌握了辩论的技巧,知道任何话题都是可以辩一辩的。

上一篇:《天末怀李白》原文及翻译赏析下一篇:三八妇女节对老师说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