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德育工作计划(12篇)
1.数学德育工作计划 篇一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观,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 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要求:
1.期中授完第六章,期末授完下册全册。
三、提高质量措施:
1、教师要认真学习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渗透到教与学的全过程。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展示和学习方法的提炼;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感的陶冶、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导向。教师要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2、教学中要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学习要转向受教育者,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即把活跃在教学舞台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教育的方式要由接受转向“学教”,即提倡学生的探索、求知在先,教师的指导、帮助在后,要给学生“悟”的时间与空间。教师的`“教”应由学生的“学”来确定。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3、教学中要树立全新的知识观。人的知识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知识,它们是浅层次的知识,是比较易于遗忘的东西。隐性知识是学生发现学习得到的知识,如通过体验、顿悟、自省、直觉而得到的,极易保持的、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东西。教师要摒弃以“量”为主的知识观,树立以知识的“质”和“结构”为主的观念,关注学生的隐性知识的摄取,注意渗透人文知识并努力使“教师”这一隐性课程知识美好地呈现给学生。
4、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由教“学答”转变为教“思维”,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注重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5、加强七年级几何入门教学。
6、科学组织复习备考。要转变以知识立意为能力立意的复习备考策略,突出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注重数学的工具性和应用性。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中学数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1.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的工作计划
3.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4.中学数学教学课件
5.中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6.中学数学教研的工作计划
7.中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8.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中学数学工作计划
9.中学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数学德育工作计划 篇二
大学学习进入到高年级阶段后,很多学生都会有考研的想法,有些学生由于考研准备工作做得早,做的扎实,在复习应考阶段显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这部分学生往往在考试中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没有什么考研的准备,到了高年级才萌生了考研的想法,研究生招生考试一般包括5门课程,这部分准备较晚的学生在迎考的复习阶段总是匆匆忙忙的,一天到晚忙不过来,为了复习好应考的科目,每天的学习时间利用得很充分,甚至占用其他课程的上课时间搞复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干脆不来教室上课。各高校高年级学生的到课率较低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这一现象虽说不能完全归咎于考研所至,也不能排除考研的影响。
对于想报考理科专业的学生来说,一般都要考高等数学这门课。高等数学属于公共基础课,是理科学生的必修课,在教学计划的全部课程中高等数学无疑是最难学的,很多学生对于这门课往往都会有畏难情绪,尤其是理科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起来的确困难,于是相当多的学生在报考时往往选择不需要考高等数学的专业。
一般来说,高等数学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学习,大二以后一般的理科专业不再开设数学一类的课程,到了大三年级,很多学生的高等数学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如果该课程当时学习的不够好,情况会更糟糕。近一些年我们经常辅导学生的数学,和他们交流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制订学习计划。就考研的结果来看,很多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二、数学学习计划的大体框架
考研计划一般从大三阶段开始,有将近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准备,由于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科目较多,涵盖的范围很广,要想在考试中考出好的成绩,每个科目都得准备充分,因而留给数学复习的时间就不多,所以,学习计划的制订是否合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总的学习进度可以划分为起步、巩固、强化和冲刺四个阶段进行,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一般都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1.起步阶段
数学学习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首轮学习的目的是全面夯实基础。近一些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各高校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开设了很多新的课程,适当地压缩了一些传统课程的教学课时。各高校高等数学课程一般根据专业的要求进行教学,学习内容体现了专业特点,基于教学时数的限制,只能对教学内容作一些取舍,这样导致学生没能全面系统地学习该课程。因此考生应根据报考学校及报考专业对高等数学的要求,补充学习未学的部分,完善学习内容。本轮复习主要使用本科阶段的基础教材,外加一些适合首轮复习的辅导资料。对于数学基础且自学能力都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长期班或预备班来给自己充电。此阶段的重点在于先系统学习教材,全面整理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及其基本应用,一边开始大量做题。这一轮学习一般要用去一个学期的时间。
2.巩固阶段
上一轮的学习主要是夯实基础,通过学习,学生基本上恢复了该门课程的知识,完善了学习内容,然而仅仅靠这一轮的基础学习还是不够的,对学科内容是如何联系的了解不多,还不能从这门学科的整体角度来把握,学好一门课程应该能融会贯通,因此,这一轮的反复尤为必要。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学习中一定要从联系的角度看问题,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本阶段任务是对该课程进行总体逻辑框架上的整理,建立起整个专业知识体系,这一阶段复习采用的学习资料同上,一般要用半个学期的时间。
3.强化阶段
这一阶段关键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对高等数学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二是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相对于上两个阶段来说,本阶段的复习时间相应的有所减少,做题数量也不可能很多,因此要在前两期大量练习的基础上,回头总结、归纳,反复揣摩典型习题,提炼解题规律。本阶段任务是按专题归纳整理知识内容,学习时间约半个学期。
4.冲刺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目的是经过前几个阶段复习后用正规考试来检测一下复习效果,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本阶段复习计划,同时也有助于增加实战经验。主要任务是逐步恢复做题练习量,进行模拟训练,进一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使解题状态上升,最好能在考试时达到最佳点。本阶段的重点一是归纳总结,升华提炼,查漏补缺,二是强化应试能力训练。
三、迎考学习计划中的几个注意问题
1.学习计划应分阶段进行
考研复习的时间跨度长,整个复习时间往往长达1年以上。如果缺乏一个总的学习规划,就很容易前松后紧、顾此失彼。整个学习计划必须划分成不同阶段,反复进行几轮复习,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安排复习任务,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学习阶段的划分上没有必要千篇一律,什么时候开始这个计划、各个阶段的时间长度多少适宜等问题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作一些调整,灵活掌握。要注意整体学习计划与阶段学习计划相配套的问题,整体学习计划可以精确到月份,不要过于细致。进一步的安排由阶段学习计划完成,应该详细列出每周的学习任务和进度。
2.学习资料的选择
很多考生特别关心学习资料的问题,往往准备了一大堆参考资料,由于考研的复习任务重、时间紧,很多资料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顾及,这样势必影响考生的心态。我们认为学习资料以精读为主,避免广而烂。在资料的准备上最重要的是教材、复习资料和真题。关于教材的选择,高等数学的教材虽然很多,然而内容大同小异,一般使用以前学习时的教材即可,也可考虑同济大学的那套教材,这套教材有代表性。教材的每个章节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在前两个复习阶段,考生应以教材上的习题为主,这些题目对于理解和把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极为重要;复习资料以陈文灯的《数学复习指南》有代表性,该书对高等数学的考试内容进行了归类,上面的题目有一定难度。这本书主要在第三个学习阶段使用。
3.考研辅导班的问题
为了应考,很多学校举办了高等数学的考研复习班,由于这些辅导班往往具有速成的特点,对考生来说是不适合的。大家都知道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坚实的基础,包括对定理公式的深入理解,对基本运算的熟练和高正确率,对最基本的一些解题方法的掌握和运用。学好高等数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基础,需要日积月累,因而我们觉得数学辅导班没必要上。对于那些数学基础较差的考生来说,参加辅导班不会有什么收获,他们应该早做准备,可以考虑去低年级的课堂上旁听,稳步地扎扎实实地学,通过多次的反复,总会有新的收获和提高。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考生在考研中遇到的学习数学的问题进行研究,强调制订数学学习计划的重要性,提出复习计划应分为起步、巩固、强化和冲刺等4个阶段,并就各阶段的目的及任务提出了一点看法。
关键词:考研,高等数学,学习计划
参考文献
[1]朱?,邓鹏.立足考研看高等数学的学习[J].高等数学研究,2006,(9)59-64.
3.数学德育工作计划 篇三
根据英国教育部的计划,五岁以上的学生将增加计算练习,除了保障正确率,还要加快运算速度。当他们的计算能力过关后,才能进入难度更高的学习阶段。为保障教学质量,每所小学将安排两名教师接受相关培训,通过专业书籍的学习和实践,来体会“中国式数学教学办法”。
长期以来,英国学生的数学能力令人担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曾对65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50万名15岁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科目进行测试。2010年,该组织公布的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测试结果显示,中国上海排名第一,中国香港第四,英国排名20。而2013年的测试结果更是令英国媒体担忧:中国上海再次居首,中国香港第三,英国排名第26位。
去年8月,英国广播公司播出一部名为《中国学校,我们的孩子受得了吗》的纪录片,引发当地对中式教育好坏的热议。纪录片讲述五名中国老师在汉普郡一所中学里进行四周教学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冲突与融合。当时有媒体称,虽然有人批评中国学校僵化呆板,但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学生表现超过许多西方国家的学生。也有评论认为,中国学校是考试工厂,不应复制其模式。
4.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计划 篇四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王宝荣
一、教学目标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实数。从平方根于立方根说起,学习有关实数的有关知识,并以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五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
二、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大胆尝试“三五高效”教学模式。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5.数学德育工作计划 篇五
一、学生现状分析:
五(1)、五(2)班分别有学生40人和41人。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纯真,善良的本性。上课时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班级纪律较吵闹,个别学生能力较差,计算和应用题都存在困难。还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从上学期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后进生的面占极大部分,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本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优化编排结构,突出数学的文化特色,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素材。
2、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本册教学重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
(三)本册教学难点:因数和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本册教学总目标及要求: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工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之间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好习惯。
四、本册教学措施:
(一)常规方面:
1、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2、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
3、通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始终一贯,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4、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将“重视结论”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5、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
7、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8、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9、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二)后进生转化方面:
1、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2、对后进生多宽容,少责备。要做到“三心”:诚心、爱心、耐心。
3、班主任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4、老师的辅导要及时,当然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后进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班主任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三)优秀学生培养措施
1、保护优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质疑。
2、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知识,指导学生自学,课外有计划对学生进行抓优指导。
五、学期教改研究专题。
本学期,我将继续结合教研组活动,开展以《关注教师行为,提高学生倾听能力》主题的课题研究,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备课、行为跟进、媒体应用、读书交流等方式的活动,以促使自己在教改方面有一点收获。(黄丽若)
数学教学进度:
一、图形的变换
二、对称图形、旋转、图片欣赏、练习一
三、因数与倍数:因数与倍数、2,3,5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单元检测
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表面积
五、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体积和体积单位、体积计算公式、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六、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和容积单位粉刷围墙、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单元检测
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意义(意义、产生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八、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最简分数、约分
九、最小公倍数、大小比较、通分及方法
十、复习、期中考试
十一、五一放假、小数化分数、分数化小数、单元检测
十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减法的含义及计算方法、连加、连减
十三、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异分母分数的减法、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十四、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练习、单元检测
十五、统计:众数、复式折线统计图、单元检测
十六、数学广角:打电话、找次品
十七、总复习
十八、总复习
十九、总复习
6.数学组工作计划 篇六
1、重视基础教学,重视课本。仔细研究课本,思考课本的各种题型对于本章节的重点难点的题目利用每周一练和每周一考核的训练方法要求人人过关。
2、对于这张试卷所反应出来的问题利用星期天作业、每日一练以及每周考核等各种形式经行加强练习,做好补救工作。
7.数学德育工作计划 篇七
1.构建问题情境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新授课形式, 都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为目的而进行的, 所以问题情境的构建是新授课的第一步, 而问题情境的“问题”应如何设计, 应该更值得关注。 笔者认为,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或者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找到问题起点, 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最近的思维发展区探索新规则。 如在认识“全等图形”时, 像这样的以概念教学为主的新授课, 可以先为学生创设一个 “概念情境”, 首先让他们能够迅速地明白 “全等”是什么, 可以让学生回想或者观察一下自己身边的两张书桌、两扇窗户, 结婚时贴的双喜字等, 为接下如何证明全等埋下伏笔。 然后, 再构建问题情境:“怎样能够在不重合的前提下, 画出一个与已知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 ”这样的构建过程, 让学生对三角形三边与三角及两者关系都进行了了解, 而且在这个问题解决过程中, 学生可能会找到“全等”的方法, 也可能会找到“非全等”的方法, 所以这是一个“证实”与“伪证实”的探究过程。 在学生探究完毕之后, 师生共同对证实方法进行梳理, 教师引导学生将过程和结论进一步“数学化”, 完成“提纯”的过程, 这样学生就会完成从“已经达到”的水平向“新水平”跨越的过程。
2.基础性训练
基础性训练, 是让学生将自己通过探究取得的知识与方法应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 从而使其问题解决能力在一定的广度与高度上得到提高。 它关注的是学生对掌握的方法如何进行实际应用, 因此一般在新授课基础性训练环节, 教师通常应采用先由学生独立解决, 再引导其进行小组合作, 最后进行陈述展示的方法, 以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如在讲到“一次函数的图像”时, 先让学生猜想:“一次函数图像会是怎样的? ”接着让他们尝试自己验证, 如何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 “y=3x, y=-2x, y=-2x-3” (先独立解决, 独立思考) ;然后在尝试中开始归纳一次函数图像的特征, 并思考一次函数图像与位置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可以提议学生自由结组, 合作完成) ;教师引导学生学生确定研究方法,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得出了解析式中待定参数“k与b的值”与函数图像位置有关, 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对于两个参数函数问题进行研究时, 可以先将一个固定, 然后对另一个参数在“数”上的变化进行研究, 就会发现因“数”而产生的“形”上的差异。 最后让学生再次观察他们所画的四个一次函数图像, 并派出小组代表回答当k相同, b不同和当k不同, b相同的一次函数图像存在怎样的关系? 通过这种基础性训练, 学生对研究函数图像的方法非常明确, 同时也参与了整个研究过程, 所以对知识有着更牢固和更深刻的理解, 并且直接体验了研究函数图像的一般方法, 对于方法的运用更得心应手。
3.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就是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 对知识进行再回顾、再认识与再总结的过程, 通过知识的进一步延伸, 让他们适当接触到与知识相关的更多的问题, 从而使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思想得到深化。 如在学习了“二次函数”之后, 教师提出了解个关于“设计公路隧道”的方案, 要求学生分析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并写出具体的操作实施过程。 让学生在经历“提出分析方法”、“操作实施”和 “作出合理判断”的过程中, 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应用的意识、效率和质量。 如果学生表示出了对于提出分析方法有困难, 那么可以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 并开展组间交流活动, 搜集他人的意见, 完善自己的报告, 最后在课上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呈现。 这样的拓展活动, 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应用知识的层次,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究竟掌握了哪些知识, 而这些知识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应用, 在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 在与其他人的交流与沟通中, 学生会慢慢积累起更多的思想方法与知识经验, 清楚地明白自己究竟应该学什么, 讲什么。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学讲计划”, 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体验从知识理解到知识构建的过程, 它是教学中心从“教”到“学”的转移。 “新授课”是学讲计划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它是在教师引导与学生互助前提下展开的一系列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最终谋取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师要在不断尝试中对新授课进行改进, 让其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学习知识、提升情感的“助推器”。
摘要:“学讲计划”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新授课形式, 是一种为了让学生探究某个数学法则或者定理, 让他们直接体验知识形成过程, 从而能够学懂、理解和运用的教学新方法。为了使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能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对新授课类型及实际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讲计划,新授课,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卢彩霞.学会对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 (23) .
8.数学德育工作计划 篇八
摘要:大学数学概念是推导大学数学公式、定理的出发点,是学习大学数学知识的基础,是解题的重要依据。因此,鉴于大学数学概念在大学数学知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对大学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认清概念的形成过程,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不同方面理解和掌握概念,从练习中巩固和运用概念。
关键词:大学数学概念 内涵 外延
【中图分类号】G642.4
大学数学是理、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特点。数学概念是具体性与抽象性的辩证统一,它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大学数学概念是大学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和核心。由此可见,在大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概念教学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同时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大学数学概念的教学。
一、概念的形成过程
从大学数学概念的形成来看,总是先从一些具有共同性质的实例中概括、抽象出相似之处,通过对这些有共同点的具体内容或现实模型的观察,从而归纳它的数学概念。例如,在进行导数概念教学的过程时,先引导学生研究两个在历史上与导数概念形成有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即变速直线运动中的瞬时速度问题和曲线的切线问题,通过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抽象出它们在数量关系上的共性,从而总结归纳出导数的概念。导数就是变化率,即当自变量的改变量趋近于0时,因变量相对于自变量的变化率。同时指出,给出导数概念的这个过程的基本思想是先近似再精确,借助于极限方法从有限转化为无限,从量变过度到质变。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导数的概念。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认识概念后,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概念进行剖析,达到弄清内涵,学透外延的水平。把概念的本质属性弄清楚,把本质属性所反映的全体对象揭示出来,切忌不要死记硬背定义。例如,数列极限的概念是一个很抽象很难理解的概念,因此为了使学生能深入理解数列极限概念的实质,教师要讲解此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求学生在理解 时,知道其具有双重性,即任意小性和相对固定性,在理解正整数 时,知道其具有存在性和不唯一性,并且正整数 是由 的给定而选定的。
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概念进行深刻的剖析,紧扣概念中的每个字、词、句分析定义的结构,强调关键的词汇,尤其要注意括号内的条件。数列极限的概念中,“对于给定的正数 (不论它多么小)”,括号中文字的意思就是指 可以任意小,即要多小有多小。
因此,在讲解大学数学概念时,要加强对概念的分析,使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理解和掌握概念
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解答,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且这种理解从其深度和广度都是从概念的正面分析所达不到的。
弄明白大学数学概念之间的区别,使原来学习中存在一些对概念模糊不清的地方可以得到较好的澄清和纠正。例如,学生学习过一元函数微分学,知道微分和导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且它们之间关系密切。知可导必可微,可微必可导,且有 ,但又有区别,函数 在一点 的导数 是一个常数,导数仅与 有关,而函数 在 的微分 不仅与 有关,还与自变量的增量 有关。在进行多元函数微分学教学时,要强调可微与可导这个充要条件不能推广到多元函数。但对于多元函数有这样的结论:可微则偏导数一定存在,反之只有当偏导数连续时才可微。
难以理解的概念要循序渐进的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的概念越来越多。对于相近的概念,词同义不同及形相似而义不同的概念易混淆,这就要从定义、性质、有的也可以从图形等各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区别。把所学概念进行整理,使条理系统化。倘若仅从某一概念本身出发去理解这个概念,理解的深度和广度都受到局限,但利用几个相似的概念比较学习,找出它们的联系与区别,这样有利于学生更清晰明了的掌握所学概念的实质。教师要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在比较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从而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到的数学概念。例如在讲授定积分的概念时,从求解曲边梯形的面积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等例子入手,在求解这些例子时,强调遵循“大化小、常代变、近似和、取极限”这四步,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对定积分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直观認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定积分的基本思想。学生只有将定积分的概念及其基本思想理解透彻了,才能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定积分的计算方法及其相关应用。在后面学习的二重积分和三重积分分别是定积分在平面和空间区域上的推广,对二重积分和三重积分的计算最终也都归结为对定积分的计算;而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也是定积分的概念分别推广到积分范围是一段曲线和一片曲面的情形,同理,对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的计算最终也将转化为对定积分或重积分的计算。这样通过归纳类比的方法会很容易理解和掌握这几个相对复杂的积分概念。
四、巩固和运用概念
在认识和形成概念,理解和掌握之后,巩固概念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巩固的主要手段是多练习、多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沟通概念法则、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概念的运用,是对概念掌握程度的检验。通过运用,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可以对概念有新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用概念推导公式、证明定理、解答习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对大学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去善于发现和总结各个概念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例如, 在一元函数微分学中,有极限、连续、导数、微分等概念,同样,在多元函数微分学中也有极限、连续、偏导数、全微分等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分析比较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不同,通过强化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既促进了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又巩固了已有的所学概念。
总之,在进行大学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大学数学教材,多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所教概念的背景,清楚所教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通过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概念教学,力求使学生能够准确认识和深刻理解概念的具体含义。教师还要经常培养学生在解题中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习惯,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地提高运用概念的能力。因此,能够正确理解大学数学概念是掌握好大学数学知识的前提,是解题的关键。
“本文受沈阳建筑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wc-006资助”
参考文献
1. 曹才翰 数学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12
2. 同济大学 大学数学(第六版) 大学教育出版社 2008.4
9.数学组工作计划 篇九
1、限时计算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数量的练习题,提高学生做题的速度和质量,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教师掌握学生的计算水平,便于有的放矢。
活动时间:每周实践活动前10分钟。
活动流程:
(1)教师提前一周命题并打印好备用(轮流命题)。
(2)每周实践活动前数学教师将试题教给上课教师。
(3)上课教师利用前10分钟发放、监督、收取试题。
(4)课后教给相应班级的数学老师,同年级段的教师交换阅卷。
2、知识竞赛
活动目的:通过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实践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使学生在竞赛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通过竞赛了解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收集一些参考依据。
活动时间:期中考试前后。
活动流程:
(1)同年级组的教师提前一周命好题并打印好备用。
(2)利用实践活动时间检测。
(3)同年级组的教师流水阅卷。
(4)教师根据学生出错情况讲评试卷,学生整理错题,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下一步的学习任务。
二、教师活动
1、学习《课标》
活动目的:为了让老师们对小学数学知识体系更加了解,理解并掌握小学数学十大核心素养,明确既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在探究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时间:开学前。
活动流程:
(1)共同学习
老师先自主学习《课标》,然后就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学习,最后以年级组为单位汇报展示。
(2)检测交流
对《课标》重点问题进行小测,共同学习。
2、培训学习
活动目的: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及专业水平,就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实现资源共享。
活动时间:教研活动时间。
活动流程:
(1)组长培训——《新课标下如何备好小学数学课》、《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与提升》、《小学数学练习课该怎么上》、《如何上好复习课》。
(2)组员培训——就上面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最后每个教师以论坛(ppt)的形式汇报心得体会,谈看法、谈经验、谈收获。
3、读书论坛
活动目的:
利用工作空隙多读书,采用专业和非专业相结合的方式。
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的报刊,杂志及专著,使自己具有综合的学科文化素质,掌握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研读教材的能力,使老师能科学地、系统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
读非专业的书籍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并利用教研时间以论坛的形式就某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成长。
活动时间:教研活动时间。
活动流程:
10.数学组工作计划 篇十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校本教研为重点,以规范教育为载体,根据教研室工作思路,结合本组实际,规范教学管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展科学教科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1、立足校本教研,积极参加县校本教研组评比工作。
2、开展教研活动。鼓励本组教师参加各类各级优质课评比,论文评比,案例评比等,推动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研究风气的形成。
3、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加强理论学习,继续搭建各类各优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引领平台,充分发挥其专业引领作用。
4、抓好特长生教学,积极对“四小”的培养。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5、加强学校规范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别是加强九年级的教学工作。
6、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多渠道地营造校园学习氛围。
周次
日期
内容
地点
预备周
2.6-2.12
2月12日(正月十六,周日)报到注册,始业教育。
1
2.13-2.19
2月13日(正月十七,周一)正式上课,各县教研员会议
2
2.20-2.263
2.27-3.5
县初中数学教研组长会议暨蹲点视导活动
凤卧中学
4
3.6-3.12
市初小衔接教学研讨会(七年级)
5
3.13-3.19
市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复习研讨会
6
3.20-3.26
1.县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复习研讨会暨中短时培训
2.县初中数学学科教师命题竞赛活动
3.市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教学研讨会
鳌江六中7
3.27-4.2
清明节放假(4月2日至4月4日)
8
4.3-4.9
1.县初中毕业生升学适应性考试(4月6日至4月7日)
2.县学科教师90学时教育实践活动(8-13周)
3.市初中数学学科教师命题竞赛活动
9
4.10-4.16
“一师一优课”上传(4月1日至6月20日)
10
4.17-4.23
1.期中考试
2.县初中毕业升学适应性测试质量分析暨“疑难问题解决”中短时培训
鳌江五中
11
4.24-4.30
劳动节放假(4月29日至5月1日)
12
5.1-5.713
5.8-5.14
印发数学小论文评比通知
14
5.15-5.21
县“疑难问题解决”中短时培训暨教学常规培训活动
建兰学校
15
5.22-5.28
端午节放假(5月28日至5月30日)
16
5.29-6.4
县“疑难问题解决”中短时培训暨教学常规培训活动
水头一中
17
6.5-6.11
县七、八年级期末考试审卷定稿
18
6.12-6.18
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6月17日至6月18日)
19
6.19-6.25
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网上阅卷
20
6.26-7.2
中小学期末考试,学期结束工作
21
7.3-7.9
1.中小学(幼儿园)开始放暑假(7月4日)
11.数学德育工作计划 篇十一
【关键词】学讲计划 初中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39-02
近几年,各地区教育改革深化发展,徐州市相关教育部门也在教学实践指导过程中首次提出了将学讲计划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相应的学习做到“学进去,讲出来”,其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先教后学,最大限度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意识。可以看出,学讲计划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合理应用能够为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指明发展方向,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将学讲计划精神有效应用于初中数学小组合作课堂学习中,能有效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对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
一、理解学讲计划精神,重点把握三个方面:
首先,学进去,讲出来。学进去简单的说就是学生将知识学进头脑中去,是一种信息输入的代称,主要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涉及的信息感知、筛选和存储。讲出来指通过同伴互助的做、讲、练、教等方式,用所说的知识帮助同伴解释疑难、解决问题。讲出来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在系统的整理后清晰的转述出来,甚至可以对其他学生实施一定的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将学进去和讲出来相结合,学生才能够在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知识应用能力,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其次,合作学习。尤其是有效的小组间的交流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某一个特定的小组学习环境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而进行有计划的责任分工,进而在互相帮助和支持下进行深层次的学习,这是一种与独立学习思想相对的学习理念。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并且借助明确的分工通过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而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促使学习效率得到相应的提升。
最后,自主学习。简单的说自主学习就是学生结合自身学习需要自主安排相应的学习内容[1]。但是由于初级教育阶段的学生独立意识相对较差,一般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发现自身不足之处,即使认识到自身学习存在一定的问题,在缺乏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合理调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严重不良影响。而在学讲计划下,学生能够对自身学习更为深刻的认识,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改变自己,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可以为学生未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二、感悟学讲计划内涵,有效把控小组合作:
综合上述对学讲计划的关键点分析,在合理把握学讲计划关键点的基础上,以“中心对称”和“平行四边形”平面几何讲解为例,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应用学讲计划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分析,为学讲计划的具体应用提供自己的一些感知感悟,促进数学的学习。
(一)以小组组织交流为载体,让学生的“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完成。
从学讲计划的命名就可以看出,学是讲的前提条件,而学讲什么就是怎样实施学讲的前提条件[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明确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以及确定讲解的方式,才能够为学讲计划的开展奠定基础,将学讲计划这一教学理念贯彻落实到位。
1.学什么——明确学习目标。学讲计划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贯彻应用应该首先明确学生要学习什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布置学习任务,并且在学案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相关知识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在“中心对称”和“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任务单的方式向学生呈现,为学生课前预习和课上交流做出正确的指引,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
2.怎样学——明确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讲解之前应该向学生传授相应的学习方法,并预备一定的预习学案,组织学生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独立学习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的理解相关知识点,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例如针对平行四边形是否可以称之为中心对称图形来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与其他同学一起进行实验和探究,切身感受平行四边形与中心对称图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感悟,在交流讨论中归纳提升,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二)以小组合作学习为重心,让学生的“讲”在教师的引领和矫正中不断发展。
在初步明确学讲计划贯彻落实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并且学生进行了初步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尝试后,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讲计划中“讲”的重视,通过科学的讲解,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提供相应的指导。简言之,对于学讲计划中“讲”,教师必须确定讲什么、如何讲,通过科学的教学讲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
讲什么——是我们落实有效学讲的前提。学讲计划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合理的教学分析让学生学进去并且讲出来,促使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能够得到一定的强化和提升[3]。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借助自学、互助学习以及小组学习等方式,通过合理的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构建,然后组织学生将自身所学与同伴或者小组成员进行分享,达到互助学习的目的,奠定学讲计划贯彻落实的基础,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为了讲要对知识进行消化,重组。利用互讲内化所学,实现知识巩固与深化。
怎么讲——是我们落实有效学讲的关键。在学讲计划的贯彻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关键点的确定也是重点内容,教师只有把握教学关键点,提升教学质量,才能够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更好的发展。首先,我们教师应严格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如针对平行四边形教学则需要引导学生使用数学语言对思维过程进行表述:∵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AD,AB=DC,∠ADC=∠ABC……只有教师合理的应用数学语言进行讲解,学生才能够形成一定数学思维习惯,对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产生积极影响,只有教师的引讲,精讲,学生才能明白小组合作中讲哪些,怎样讲,这不仅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更需要我们用心去合理引领,学生从模仿讲,到小组交流中领悟讲,最后自由展示。其次,利用小组互动提升学生思维。在教师合理应用学讲计划的过程中,由于教师所设置的学习小组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个别学生的“讲出来”,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不断追问、不断的合作,直至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让师生融为小组中去,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学习中真正做到“学进去,讲出来”,促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功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强化。
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课堂改革正在向深处迈进,我坚信只要我们在“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思维训练为基,通过合理的组织,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历练自己,一定能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文忠.学讲计划下的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6):131.
[2]吕慧娟.学讲计划课堂中如何让小组讨论更高效[J].新课程·中学,2015(9):41-41.
12.数学德育工作计划 篇十二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因为好奇是驶向成功彼岸的起点, 兴趣是解决问题最好的老师。例如, 在教“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课时, 给学生提供一个与他们的已有经验相冲突的事实, 首先出示一组同分子的分数让学生猜测, 再让学生动手用图形表示所给的分数, 结合图形再次让学生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这让学生感受到了经验与事实间的冲突, 引起了学生的关注, 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 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 也为下面的探究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2. 勇于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要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才能发现问题, 才能创新地解决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与知识点关系不大, 甚至有点荒谬, 教师也要耐心地倾听并给予相应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 哪怕他们的问题毫无价值或者荒诞可笑, 只要是自己心中的疑惑也值得表达、研讨、与人分享。这只是开始阶段, 教师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巧布陷阱, 故意设置疑问, 留给让学生发现矛盾问题的机会, 促使学生提出问题, 逐渐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3. 正确、合理地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想与方法相对于基础知识有所不同, 它是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和应用的过程中, 是应对数学问题时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表现。数学课程改革无论怎样发展, 也需要学生领悟数学思想与方法, 这样才能将书本的、别人的知识技巧变成自己的能力。例如, 鸡兔同笼、盈亏问题等一些数学问题的解决就要依赖正确、合理地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
4. 利用多媒体动态操作, 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际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方法, 设计探索性操作,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素养。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的普遍使用, 数学课堂也出现了动态课堂教学, 多媒体演示数学实验已日渐成为数学教学经常使用的手段。这种生动的教学形式的投入, 使学生在课堂上演示的数学实验中寻求发现, 验证自己的猜想, 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从而激励学生动手操作和再发现。例如, 可以利用计算机来教学“观察物体”这一部分内容。
教师首先运用计算机演示从前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图形, 并将立体的图形转化为平面的图形。通过此环节的教学能让学生较直观生动地领略到观察转化的过程, 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欲望, 为下面的根据观察到的图形动手摆正方体做好铺垫, 使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探索式”的学习环境, 创设一个培养创新意识的实践园地,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大胆想象的空间, 使学生从看、玩数学到学数学, 从学习态度上发生了变化, 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5. 将课本上例、习题引申, 培养类比、归纳、猜想的能力
类比是孩子的天性, 小孩子数数类比从一到十, 很快接受十一到二十进而到一百。这是儿时就潜伏的一种能力, 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这种能力。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可通过课后的一个习题引发一系列变题, 例如, 数一数共有几条线段?
变题如下:
(1) 数一数共有几个角?
(2) 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三角形?
再例如, 老师要和5 名同学一一握手, 共握几次?可以变题为:①若5 个人两两握手共握几次?②若5 名同学元旦互送贺年卡, 共送几张?让学生们先观察有什么不同, 再完成题目。
通过几题的变题练习, 培养了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及推理能力。
6. 课堂教学中适当设计情境游戏, 培养创造能力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 玩也能玩出门道。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玩中求知, 在玩中培养能力, 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适当的情境游戏,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知识做出合理性预见。例如, 在学习“数对”这部分知识时, 组织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 可以由一名学生直接说出好朋友的名字, 让其他学生用数对来表示其位置, 也可以只说出数对其余学生找到他的好朋友并回答名字, 还可以只说出数对的行或列,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推测出他的好朋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而又应用于生活,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也使生动的教材变成了生动的课堂教学, 从而把学生的自主探究落实到实实在在的数学活动当中。
【数学德育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德育论文07-30
德育与数学史09-20
寓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08-28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08-06
山东省数学德育优质课例展评学习体会08-21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思路-数学计划08-08
高二数学工作计划09-18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计划08-29
数学组教研工作计划10-08
数学老师个人工作计划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