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职责(精选13篇)
1.防灾减灾职责 篇一
沙坪坝区土湾街道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
工作组职责
1、自觉完成促委会的各项工作安排,协调各部门和工作组的工作,充分调动和利用辖区一切可用的资源及力量;
2.组织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风险调查,制定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促进计划和目标;开展安全促进项目,负责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在工作过程中做好相关资料记录工作;
3.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负责制定相关实施细则,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等活动,围绕地质灾害、环境污染、气象灾害等内容持续做好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建设,设立相应安全标志、标识,防范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确保公共场所环境整洁、优美,在工作过程中做好相关资料记录工作;
4.编制社区安全促进教育培训资料,负责与其他工作组一起和社区居民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开展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教育的培训工作,提高社区居民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5、灾害发生后,及时上报灾情,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物资保障到位,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确保受灾群众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并在工作过程中做好相关资料记录工作。
土湾街道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工作组
二OO九年十月十九日
2.防灾减灾职责 篇二
随着现代社会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电力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突出,大型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控制和处理,将破坏系统稳定、造成电网瓦解,导致大面积停电,给社会带来的是灾难性的后果。而配电网直接联接千家万户,点多面广,配电网的故障虽不易酿成大电网事故,但是目前配电网抗灾应变能力普遍较低,一旦出现灾变,容易引发大范围的配电故障,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甚至城市的电力供应,其后果同样是灾难性的,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台风、冰雪灾等)有许多这方面的案例。因此研究配电网的防灾减灾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对配电网造成的影响,是一项重要课题。
1 配电网特点及现状
配电网直接面向用户,配电设备的故障直接影响用户的供电。配电设备遍布城市和农村的大街小巷,是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因此,当发生城市内涝、台风、地震时,配电设备往往会遭受波及。同时灾害造成的如树木、广告牌、建筑物施工的脚手架倒塌,也往往造成配电线路设备的损坏跳闸。配电网的接线方式一般采用辐射形或环网开环运行,分支线路大都采用T接,配电网保护配置简单,馈线自动化(DA)覆盖面有限,从而馈线上的某个配电设备故障将影响整个分支甚至是整条馈线的供电。
相对于输变电工程规划设计,配电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标准相对较低,再加上受市政建设要求迁杆移线和用户负荷发展的影响,配电网络结构与设备变动频繁,这客观上影响了配电网的规划建设目标的实现。还有配电网的建设管理相对粗放,配电设备的制造门槛相对较低,同类设备厂家繁多,质量良莠不分,这些都直接影响配电网的整体抗灾能力。
2 我国城乡防灾应急管理的现状
城乡地区遭遇灾害是指由于发生不可控制或未加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对城乡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物质财富造成重大危害的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导致灾害的因素包括大风、暴雨、地震、瘟疫等自然因素产生的灾害,还有人为或技术原因造成的灾害隐患,如交通事故、化学事故、大面积停电等。有关研究表明,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中城市遭灾的损失越来越大,城市灾害管理已成为国家抵御灾害的重中之重。同时由于城市对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网络等设施和系统的依赖程度日益增强,城市中人口和财富的高度集中,都使得城市遭遇灾害时损失更加惨重。国家统计表明,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平均自然灾害造成直接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可见灾害造成损失之重大。
目前我国城乡防灾应急能力依然脆弱,应急救助服务系统有多家,指挥中心众多,分属供电、供水、消防、交通、医疗救护等多个部门,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中心,体制机构不同、网络难于互通互连、资源难于共享,尚处于多头管理的状态,因此应急处置效率不高。配电网是城乡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电网防灾减灾也是城乡防灾的组成部分。因此,当地防灾体系的健全与否同样直接影响配电网防灾减灾能力。
3 配电网的防灾经验借鉴
3.1 日本配电网防灾经验
日本是一个地震、暴雨、台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潟发生里氏6.8级地震,造成67人死亡,经济损失3万亿日元。配电设备受损7566处,其中,电杆4227基(倒塌88基、倾斜4139基),与电线关联3339处(断线占105处);2016年4月14日,日本熊本连环发生里氏6.2级以上地震,造成49人死亡、2325人受伤,大面积水、电、气供应中断,累计5所配电变电站、259回配电线路停止运行,电杆及架空线路出现不同程度的折损、断杆及断线等,经济损失约4.6万亿日元。九州电力公司第一时间出动3600名人员、162台移动发电机参与抢修工作,仅用7天时间,完成辖区内所有配电用户复电工作,图1所示为本次地震停电用户数。
日本政府、学者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综合防灾治灾管理体系,加强防震抗灾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以提高应急反应的速度:
1)根据抗震性能对电力设备进行分类,其中配电设备为第二个类别,明确规定,该类设备一般地震作用时不能出现功能障碍,在大地震情况下,不能发生大面积长期的供电中断,应有可替代、多重化的综合设施以确保配电系统的功能。
2)健全防灾抗灾管理体制,根据应急管理的特征,将防灾抗灾管理体制可以分为灾害预防、灾害应急和灾后重建3个阶段。
3)利用配电用户侧微电网运行作为就地安全电源,对重要用户及时进行供电,有效保障用户和居民能源供应。
4)推广普及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迅速收集纷繁复杂的关联信息。
5)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如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日本四大电力公司关西电力、九州电力、中国电力和四国电力加大核电站防灾力度,联合实施防灾演练,以不断提升防灾应急水平。
3.2 台湾配电网防灾经验
台风、暴雨是台湾地区重大自然灾害成因之一,每年有3~5个台风影响台湾。强烈的风势夹带大量的雨水,给电网安全带来巨大影响。2015年8月的“苏迪罗”台风造成台湾地区累计停电439万户,台电公司预估损失超4.6亿新台币。2016年7月8日,17级超强台风“尼伯特”正面袭击台湾,造成54万余户电力中断,其中,台东受损严重,配电倒断杆187处,电杆倾斜69支,断线超过300处、变压器损坏24台,损失惨重。另有部分道路塌方、路基流失等,加大抢修难度。台电公司第一时间组织抢修,以优先修复政府、医院、自来水供应等民生设施为主线,依照从电源首端逐步往末端顺序陆续修复,仅用一天时间,复电率就将近98%,图2所示为台湾“尼伯特”台风配电抢修现场。
迫于常年遭受自然灾害影响,台湾地区有不少经验值得借鉴:
1)鉴于台湾地区多丘陵,暴雨天气下易引发山体滑坡阻碍交通,建立山区笨重器材(如电杆、变压器)储藏地及可供救灾的直升机降落场。
2)加强与政府及其他部门联动机制。如向道路主管机关及地方政府申请提供协助,抢通或移除受灾产生的障碍物以加快复电步伐,必要时申请军用直升机。
3)加强新闻传播,倡导民众强化防台准备,防范树木、招牌、广告物等掉落损坏配电线路,提高全民安全防范意识。
4)配电装置的差异化。濒临海边及空旷地区迎风面的杆线,改造实现杆线地下化;穿越林木区的线路,考虑使用架空电缆、密封型变压器等。
4 提高配电网防灾应急的有关措施
防灾应急是一项系统工程,配电网是城乡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促成政府部门组建成立协调统一的防灾应急指挥中心,必须具备合理的配电网架规划与布局,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灾预案等等。
4.1 成立协调统一的防灾应急指挥中心
建立政府、电力部门统一部署、统一指挥、分工负责,企业及用户协同配合的防灾减灾机制,可由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如经信委牵头成立协调统一的防灾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公安、消防、交通、环保、绿化等协同合作,如福建省政府就在经信委成立供电应急协调办公室,成员由上述的政府相关部门和电力公司组成,统一协调处理供电应急事项,成效十分明显。同时,加强监测预报,提高灾害预测和预警能力,形成气象、地震、环保、国土和水利等部门沟通与联动机制。
4.2 制定防灾预案
城乡配电网是涉及公共安全的基础设施,关系公众利益,必须从城乡安全稳定的角度,重视配电网安全运行问题。因此,一方面必须预案先行,预案必须与政府及重要社会设施的管理部门联动,同时每年要对预案进行滚动修编,并进行模拟演练,以提高业务人员抗灾害的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应提请政府将配电网防灾预案纳入地方应急预案中,加强对公众的应急教育和参与意识。
4.3 采取差异化设计,适当提高配电网规划设计标准
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灾变因素,因地制宜、合理设计选用配电设备装置。如沿海台风地区应优先选用绝缘导线、地下电缆;注重“微地形”的问题,在风口地带适当提高线路设计风速的取值,以避免台风引起倒塔事故。又如在有水患的地区,应适当提高配电室地坪高程,选用全绝缘的材料设备等。
4.4 配备应急保安电源
城乡重点部门和单位如城市供水、新闻媒介、金融、医院、政府机关等,要各自配备应急保安电源并做好日常维护,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运转。供电部门配备一定数量的移动发电机组,适应灵活应急。
4.5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防灾应急的作用
2008年初福建电网遭受严重冰灾的几个县级电网,其先行恢复供电都是依靠当地的小水电机组送出,进而组成小网运行,甚至供应整个县城,如三明市的建宁县城,就是依靠本县的8座小水电站(最小装机为0.4MW,最大为5MW)形成小网运行恢复了电力供应,持续供电1个月。因此,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防灾应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另一角度看,在目前大容量机组的电源发展的同时,电源的分层分压接入对一个地区电网的安全稳定和防灾应急也是十分重要的。
4.6 科学有序的防灾应急处置
按照灾前监测预警、灾中应急处置、灾后有序抢修3个阶段。在灾前预警阶段除了对配电网进行全面巡查加固和必要的物资、装备储备外,应与地方气象、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建立预测预警联动,掌握灾害动态发展情况;灾中应急处置重点是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对受灾的配电网进行必要的隔离,对防灾应急指挥场所、重要负荷提供必要的供电应急支援;灾后抢修阶段首先必须组织全面巡查,掌握配电网的灾损情况,依序以有影响民生用电、灾害抢修指挥机关等重要用户、变配电所、配电主干线、分支线、配电变压器、低压线、接户线为原则,分线分片组织抢修力量进行抢修复电。
4.7 作好配电网防灾变能力的评价
配电网防灾能力如何,必须成立专家组定期进行科学评价。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城乡灾害管理预案及灾变趋势;配电网防灾变应急预案及处置机制;配电网年度运行指标实绩(如可靠性、故障率等);应急保安电源的配备及管理状况;重要地区、重要用户的供电设施装备状况等等。通过评价,提出存在的风险及主要薄弱环节,明确下阶段提高配电网防灾变能力的方向和措施。
5 结语
配电网的防灾能力的提高与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配电网的规划、建设与管理,还涉及城乡社会应急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如何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灾害对配电网造成的影响是一项重要课题,借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抗灾经验,结合近几年来作者的亲身经历与体会,总结提出相关措施,尚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
摘要:配电网抗灾变能力普遍较弱,一旦出现灾变,容易引发大范围的配电故障。文章对配电网的特点以及我国城乡防灾应急管理现状进行概要阐述,在借鉴日本、中国台湾配电网的防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成立应急指挥中心、制定防灾预案、采取差异化设计、配备应急保安电源等配电网防灾减灾的若干措施。最后指出配电网防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在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在实践中改进与完善。
关键词:配电网,防灾减灾,应急措施,防灾经验
参考文献
[1]Tianyou LI.On disaster mitigation of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C]//CIRED,Turin,2005.
[2]李天友.提高城市电网防灾应急能力相关措施的探讨[J].供用电,2014,31(4):30-32.LI Tianyou.Discussion on raising the city's power grid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emergency response capabilities related measures[J].Distribution&Utilization,2014,31(4):30-32.
[3]曹伟,周洋毅.国外大城市防灾应急管理体系研究及借鉴[J].城市环境设计,2008(4):6-8.CAO Wei,ZHOU Yangyi.Study of disaster precaution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in foreign megalopolis and enlightenment[J].Urban Environment Design,2008(4):6-8.
[4]谢强.电力系统的地震灾害研究现状与应急响应[J].电力建设,2008,29(8):1-5.XIE Qiang.State of the art of seismic disaster research and emergency response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J].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2008,29(8):1-5.
[5]薛禹胜,肖世杰.综合防御高风险的小概率事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35(8):1-11.XUE Yusheng,XIAO Shijie.Comprehensively defending high risk events with low probability[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11,35(8):1-11.
[6]腾苏郸,宫一玉,张璞.国外典型大停电事故分析及对北京电网启示[J].电气应用,2015(A1):490-493.TENG Sudan,GONG Yiyu,ZHANG Pu.Analysis of typical large power outages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Beijing[J].Electrotechnical Application,2015(A1):490-493.
[7]Tianyou LI,Juanjuan LI.Analysis of icing accident in south china power grids in 2008 and it's countermeasures[C]//CIRED,Prague,2009.
3.防灾减灾,人类共同面对 篇三
在“5·12”全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来临之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冰雹和强降雨于5月10日侵袭了甘肃省岷县部分地区,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场山洪泥石流灾害又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居安思危”,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的普及宣传和组织落实工作,不断增强全民的灾害忧患意识和自救能力,是当前摆在我国及世界各国人民面前的紧迫任务。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面对骤然而至、猝不及防的天灾人祸,我们應当总结古今中外防灾减灾的经验教训,最大限度地唤起广大民众以及各级组织领导者的忧患意识和防灾抗灾观念。
“灾害总是在乘人不备的时候到来。”我们应该将防灾减灾意识实实在在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使之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只有从日常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才能构筑防灾减灾最坚实的基础。有备才能无患,防灾胜于救灾。防灾减灾,人类当应共同地面对!
4.防灾减灾职责 篇四
今年X月X日是我国第X个“防灾减灾日”,X月X日至X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我校根据市县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教育和防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大力推进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普及,深入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增强广大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技能,提高学校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现将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详细制定防灾减灾活动周的的活动方案,保障本次活动顺利开展。我校十分重视“防灾减灾日”的工作开展情况,根据上级精神我校安排专人负责,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防灾减灾日”活动方案,做到主题明确,措施适当,方法正确,确保活动有人抓,不脱节。建立了领导组织机构(名单)。
二、广泛宣传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日”五个一系列活动。(X)一节主题班会教育活动,X月X日下午,七至九年级的班会课,统一以防灾减灾安全常识教育为主旋律,自命课题,自制课件,通过主题班会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再教育。
(X)一次防灾减灾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X月X日,学校专任安全教师,利用学校的大黑板,以“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校园”为主题,创办一期黑板报,宣讲常见的安全常识,使学生认识地震风险,掌握减灾技能,让学生能够从中引起注意,并获得相关安全知识,提高认识,共同进步,营造防灾减灾活动的浓厚氛围。
同时本次防灾减灾活动周的具体负责人X主任,又以《科学减灾,依法应对》为主题做了重要讲话,号召全体师生做到: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我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认真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综合减灾能力。积极配合学校的抗灾防灾演练,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从个人做起。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安全教育活动氛围。
(X)一次防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X月X日上午二节课后,随着警报声响起,学校又成功组织了一次防灾减灾应急避险演练。演练后陈主任对本次演练的情况进行总结。
(X)一次防灾减灾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X月X日上午,由学校安全小组相关人员对学校的教室、厕所、围墙以及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
(X)一次师生安全知识竞赛活动,X月X日下午二节课后,政教处又组织部分师生进行了一次安全知识竞赛,检阅了师生在本次防灾减灾安全教育周活动中的收获。
5.防灾减灾职责 篇五
42、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建立防灾减灾机制。
43、积极推进防灾减灾事业,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44、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45、安全知识进社区,减灾意识入人心。
46、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47、防灾减灾,构建和谐社会,家家受益。
48、防震宣传进万家,平安相伴你我他。
49、普及气象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50、远离高陡边坡,汛期实行避让,确保人身安全。
51、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52、未雨绸缪防灾减灾,全民参与共筑平安。
53、防治地质灾害,人人有责。
54、培养公民灾害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55、地球是我们的家,防灾减灾靠大家。
56、加强防灾减灾,共建平安山西。
57、灾难可以预防,生命不可逆转。
58、防森林火灾,保绿色家园,筑生态屏障。
59、加强城市防灾减灾,建设和谐美好家园。
6.防灾减灾职责 篇六
“防灾减灾、防震减灾”系列活动总结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在5月7日—5月13日开展了“防灾减灾、防震减灾”系列活动。提前于4月18日常规试认真开展了“抗震逃生演练”,取得圆满成功,但是也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改进,现就我校的开展此次系列活动的情况做一个小结如下:
一、工作安排
(一)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利用会议、校讯通、微信公共群传达相关通知、方案、注意事项等;
1.按时签到,全校教职工、各班级学生要求人人参加,除了特殊情况的教师、学生外;
2.按时进行,于2018年4月18日下午13点准时开始; 3.成立各领导小组,保证演练的正常进行;
4.各楼道、关键位置安排老师管理,避免演练事故的发生; 5.做好图片采集、视频录制工作; 6.李浩老师汇报、计时;
7.由谌业峰校长作演练前教育和演练后小结。
(二)主题班会活动
各班级认真组织学生开展“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活动,利用班班通下载防震减灾视频、图片、典型事例等进行宣传教育。
(三)国旗下讲话
学校通过国旗下大课方式进行宣传教育,营造氛围,让学生明白防震减灾周提醒我们每一位,只有学习系列防震减灾知识,警钟长鸣,方能在灾难来临时候减少更大的伤亡。
二、取得成绩
1.我校每一个学期都认真开展积极疏散演练活动,老师、学生参与积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没有发生演练事故,同时本期演练重新安排部署,时间上大大缩短,从过去2分38秒节约到1分55秒,大大提高了演练效率。演练过程中强调各班不准拉扯,不准大声喧哗、不准穿高跟鞋、裙子参加等都做到了。
2.在国旗下讲话及主题班会活动上,要求学生“小手牵大手”,回家告诉自己的家长、监护人,并将学校学到的知识传播到每一个家庭。
三、此次活动存在不足
由于老师们没有真正领会到演练的安排部署,部分班级不了解新调整后安排的位置,导致第一次演练失败;经过调整后大大缩减了演练时间。
总之,防震减灾紧急疏散演练活动,每期都在进行,经后将不断更新方式,也可以试一试直接拉响警报后各班级的反应情况,可以在头一周开会提个醒,下周要进行安全逃生紧急疏散演练,各班及随时
做好准备,拉响警报,各班级就要有序的进行紧急疏散,这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
四、今后打算
7.浅析如何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篇七
一、防范于未然,做好灾害预防工作
(一)强化宣传教育,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
通常在人们眼中,对于灾害只懂得灾害发生时进行抢险救灾,灾后进行艰辛的重建工作,而不清楚自然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可以避灾的,可以通过一定的预防措施减少自然灾害,甚至于杜绝自然灾害的发生。特别是在农村乡镇地区,由于防灾减灾宣传工作的薄弱,民众对于防灾减灾意识不强。因此,民政部门应该强化宣传教育,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从根本上去减少灾害的发生。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可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例如:我县每年在县城江滨公园举办由县减灾委成员单位参加的“5.12”防灾减灾日宣传咨询活动,既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又悬挂减灾防灾图片,分发减灾防灾资料;把防灾减灾知识制成谜语,举办谜语活动,寓教于乐;在宣传期间,多次组织防火防震减灾演练;通过县电视台播放防灾减灾公益广告,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让群众掌握防灾减灾基本技能。
(二)建设自然灾害避灾点,做好避灾点数据采集
对于自然灾害要防患于未然,要提高对灾害的抵抗能力,应该完善自然灾害避灾点的建设,在灾害频发的地区有针对性地多设立避灾点,同时做好乡镇避灾点的数据采集,使得灾害来临时人们能够以较快的速度转移到就近安全的避灾点。例如:我县建设有自然灾害避灾点237个,县级3个,镇级24个,村级210个,同时每个避灾点均挂有“福建省自然灾害避灾点”铭牌,做到有备无患,为防灾减灾做足准备工作。
二、完善救灾机制,提高灾害抵抗力
(一)建设灾害信息员队伍,完善救灾指挥系统
当自然灾害来临时,特别是一些突发或来势凶猛的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来临时容易造成群众的恐慌,出行的道路经常出现坍塌中断,救灾行动难以有序开展,群众经常陷入无组织的恐慌状态。因此,在各个镇村建立灾害信息员队伍,强化上级救灾指挥中心的联络,完善整体救灾指挥系统显得格外重要。(1)落实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不断完善县、镇、村(居)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县、镇、村(居)三级灾害应急救助工作预案体系,使预案更切合实际,“可用、有用、有效”。(2)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灾害信息员队伍,有利于灾害发生时,上级救灾指挥系统的统一部署,协同作战,增强对灾害的抵抗力。同时灾害信息员队伍的完善有利于各镇村开展自主抗灾减灾,提升独立抗灾减灾的能力。
(二)完善避灾点的物资储备,增强灾害抵抗力
在抵抗自然灾害、开展抗灾救灾工作时,除了完善抗灾指挥机制,还应该完善避灾点的物资储备,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实现高效、有组织地防灾减灾,要有足够强大的救灾物资储备,因为灾害来临时,往往给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破坏,为此,我县为增强灾害的抵抗力,在避灾点的物资储备方面做足功夫,在县、镇、村分别建立避灾物资储备库、储备中心及储备点,全县现有避灾物资储备库、中心、点共44个,储备有5000多床棉被、5000多床草席、5000多床毛巾毯等多项救灾物资。
三、有始有终,一丝不苟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民政部门应该积极与各部门联系、协调、沟通,发动各部门力量帮助群众做好灾后重建工作,使得他们更快恢复安定生活生产秩序。民政部门的灾后重建工作应该注重以下两点:(1)开展农村住房灾后重建工作;(2)做好救灾物资的发放、统计、公布。房子是群众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安居才能乐业,因此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房屋的灾后重建任务对于社会的稳定具有显著意义。同时救灾物资的及时发放、统计、公布有利于社会的公平,让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然后以充沛精力投入灾后生产自救中。
总而言之,自然灾害是民政工作永恒的挑战,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民政部门应该与其他部门协同作战,社会各层积极参与,形成合力,才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更大、更好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龙亚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管理探究[J].自然科学(文摘版),2016(5).
8.用GIS防灾减灾 篇八
在这些工程的建设中,作为一项重要的支撑技术,GIS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促进气象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从而不断提升我国气象防灾减灾整体实力,提升气象信息化服务的水平。
海量数据存储目前,中国气象局气象监测网络正在从人工、定性观测向自动化遥感遥测、定量观测转变;从以地基观测为主向以地基、空基、天基相结合的综合观测转变;从单一的大气圈观测向整个地球各大圈层及其相互作用的综合观测转变。气象综合观测内容正在逐步涵盖五大圈层的物理、化学、生态等多种观测要素,气象信息的高时空分辨率的特点决定了气象数据需要充分应用GIS存储和共享技术,才能够更好地为气象业务服务。
展示分析数据海量的气象数据需要利用GIS强大的可视化表达能力形象、直观地呈现给业务人员,以便于其快速做出准确的分析预报。精细化的地形要素与气象要素的叠加、基于全球三维的气象要素展示、离散点观测数据与卫星雷达等栅格数据的叠加显示,对于提高预报人员的预报速度和准确率都有很大的帮助。
应用于气象预报 在气象预报预测中,引入GIS数据和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在预报模型的设计中,将气象观测站提供的实时观测资料离散点分布网格化,建立数学模式方程,并综合实时观测数据、网格化的气候资料数据等进行计算,可得到气象要素数据,然后利用GIS系统提供的分析、查询和地图制作、输出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模型的精细化程度。
建气象应急指挥气象应急指挥是集气象监测数据显示、气象数据分析预报、应急预案生成和模拟、灾害评估、气象人员和设备调度、信息发布等于一体,是GIS应用未来的方向。而在应急系统中实现各种气象行业的无缝集成,也是GIS在气象行业中应用的长远目标。
9.防灾减灾活动总结 篇九
为进一步做好学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增强全体师生的防灾减灾安全意识,提高广大师生在地震中的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和抵御、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我校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防御和救助相结合”的防灾减灾工作方针,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为构建“平安校园”提供安全保障。现就5·12防灾减灾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机构,强化组织领导。
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紧抓实。调整充实了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领导为成员。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防灾减灾工作。
二、强化宣传,增强防震意识。
1、充分利用广播、标语、黑板报等形式,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做到师生人人皆知。
2、利用周一国旗下的讲话,加强对在校师生的培训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防灾减灾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3、举行了安全知识竞赛。
三、开展演练,提高搞震能力。
由后勤处、教导处、德育处、团委联手根据学校教学楼结构和班级分布特点,制定相应的防震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师生学习。认真落
实责任分工,当堂任课教师为各班的主要具体疏散责任人。按照办公室位置每一楼层每一个楼梯都有一位教师负责安全疏导。当听到防震预报紧急疏散铃声后,各班主任、当堂任课教师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快做到:拔掉电源,组织学生有顺序地跑到室外的空地上,并且远离电线。并于2015年5月12日17:10分。进行了一次防震安全疏散演练,效果良好。
四、师生联动,排查校园隐患。
2015年5月12日上午组织了一次校园安全大检查活动。对学校安全进行全面检查,并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整治,落实好整治措施,确保各类安全顺利进行。特别重视加强了防震安全、考试安全、汛期安全、饮食卫生、交通安全和夏季传染病预防工作的宣传教育。
五、完善制度,提升救援时效。
我校结合学校实际,也相应制定了长效机制。通过适时组织宣传教育、应急疏散演练等活动,师生进一步熟悉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明确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效果。
虽然我校在防灾减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缺乏防灾减灾工作经验;二是部分校园建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三是演练疏散时间有待缩短。
今后,我校将继续认真组织开展校园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并把这
项工作常规化。结合学校的实际,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全校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疏散救援的能力,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确保灾难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太和县第六中学 2015年5月13日
防灾减灾日工作总结
太和六中
2015年5月13
10.防灾减灾总结 篇十
防灾减灾安全教育活动总结
今年5月12日是国家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为切实增强全体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掌握应急避险技能,提高自救互救能力,维护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开展了“5〃12”防灾减灾安全教育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安全宣传教育工作。
我校依据宣传内容要务实的原则;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开展了一次防灾减灾安全知识讲座。通过黑板报、大屏幕、班会、升旗等形式进行了宣传。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二、进一步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根据我校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及其规律,结合地域情况和中学生的特点,从适用范围、工作原则、组织体系、职责分工、应急准备、预警手段、紧急疏散、善后处置和信息报告等各个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做到分工明确、措施得当、责任到位,力求预案内容完整、简洁规范、通俗易懂、便于操作。
三、切实搞好应急疏散演练。制定了专门演练方案。在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的基础上,要制定专门的应急演练方案,细化演练的各个步骤和环节,力求信号清晰、路线明确、处置措施得当、应急保障有力、善后处置妥善。在演练前,对全校师生进行了应
急演练培训,明确演练程序、演练信号、演练路线、演练顺序、疏散场地和时间要求等,使师生掌握撤离、逃生、自救、互救的方式方法,培养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意识和能力。做好演练的组织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应急演练组织机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了演练安全顺利进行。最后及时对演练活动进行总结。
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工作。
重点开展了多震灾的国情教育、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教育、地震基本知识教育以及应急避险和公共安全教育,逐步增强我校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和整体防震减灾能力。建立了学校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工作机制,争创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潞城职业高中
11.档案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探究 篇十一
摘要: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是档案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国内档案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维护和确保档案的安全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对策。
关键词:档案 防灾减灾 应急管理
档案承载着“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现实”的重要作用,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崇高事业。确保档案的安全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档案工作者的首要职责。
一、档案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些年国内外灾难的频发以及档案安全问题的凸显,此项工作逐渐受到各级档案部门的高度重视。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基本都能按照档案设施、设备的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但即便这样,一旦灾难来袭,尤其是面对重特大灾难事故,仍会显得势单力薄、力不从心,仍旧会产生巨大损失。这就暴露出在档案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思想认知不够,缺乏防范应急意识
随着近些年档案事业的飞速发展,各种现代化档案馆竣工落成,档案科学保管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一方面,新建档案馆的防灾抗灾能力较强,档案保管技术的进步也使得档案的安全有了更好地保障,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档案在灾难中的受灾程度,但防灾抗灾能力的增强,也会助长档案工作人员麻痹大意的思想,在工作中出现疏漏,在灾难来临时措手不及,从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另一方面,灾难应急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在灾难中确保人的生命安全是放在第一位的,档案的安全往往容易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档案受损的风险。
(二)预防范围狭窄,考虑不够全面
突发事件包括很多种类,有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也有战争、破坏等人为灾害。很多档案部门的预防范围和应急机制的建立对于灾种考虑得不够全面,往往仅侧重于火灾、水灾、病虫害等一些常见灾害的防范和应对,人为突发事件和不常发生的灾害很少被考虑在内,一旦发生特殊灾害,制定的理论没有任何参考借鉴价值,并会延误档案抢救时机,为档案安全埋下隐患。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普及的今天,档案部门安全防范的主要内容不应只停留在库房的“八防”管理(防火、防水、防潮、防霉、防虫、防光、防尘、防盗)和档案实物的安全管理上,电子档案、电子文件及载体的安全保管,档案数据库的维护等都应列入预防范围。
(三)应急预案空洞,缺乏可操作性
档案部门应根据其所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类型及其严重程度制定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做好相应的防范准备工作。但从目前各地、各级档案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内容来看,其结构大致相同,基本包括总则、应急预案启动条件、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应急处置保障措施、应急响应和灾后救助、附则等几部分,具体内容也大同小异,基本上是一些原则性的陈述,没有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内容空洞,可操作性不强,对抵御灾害十分不利。
(四)制度执行力弱,缺少实战演练
制定应急预案的目的,是灾害发生时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档案的安全,实战演练对于应急预案的实施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急预案制定后,档案部門应经常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安全应急意识,提高应急处置管理能力,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有效性。但应急演练实战工作往往没有得到档案部门的重视,应急预案往往成了纸上谈兵,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二、档案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对策
(一)高度警惕,强化防灾应急的意识
现代化的档案库房建筑及新型的科学保管技术为档案的安全性增添了坚实的武装保障,但面对日益频繁而复杂的各种突发事件,各级档案管理部门仍然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树立危机意识。
日本、美国是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其档案部门有着很强的抗震防灾应急管理意识。档案部门为员工举办不定期的抗震防灾知识培训,在宣传手册或相关网页上提供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提高用户的防灾应急意识。“9·11”事件更让美国民众及档案部门懂得灾难的来临永远是猝不及防的,此后美国档案部门防灾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从“9·11”事件到汶川大地震,各种人为的、自然的灾难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对保存人类历史记忆重任的档案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各级档案部门应充分认识到突发事件危害的严重性,加强防灾教育和指导,形成警醒的防灾意识,切实做好防灾及应急管理工作,使档案受损的风险降至最低,保证档案馆及馆藏档案的绝对安全。
(二)完善备份制度,做好防灾备份工作
做好档案、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及电子数据的备份工作,是抵御突发事件破坏、确保档案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各级各类档案馆在建国初期用于战备的“后库制度”逐步弱化后,档案的备份和异地保存问题也随之淡化,但是国内外各类突发事件造成的档案损失提醒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重要档案异地异质备份管理的必要性。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档案部门出于安全考虑,均建立了档案异地保存和备份制度,尤其对重要、敏感档案更是严格保证其安全无损。如美国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都提出了“安全库房”概念,要求保护历史遗产尽可能万无一失。
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应重视研究制定重要档案异地备份管理制度,对本级重要档案及电子文件实行异地备份和异质备份,确保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绝对安全。省级以上档案馆应以选择相聚300公里以上,不属于同一江河流域、同一电网、同一地震带的地方建立异地备份为宜。对所有已有各种形式复制件的档案原件要进行封存,定期检查安全,无特殊需要不再对外提供利用。
(三)深入调查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指预防灾害发生的具体措施,或灾害发生时降低人员和档案遭受损害程度的防护措施。档案部门的应急预案是处理灾害过程中的行动纲领,是加强人员安全和档案保护的有效工具。
国家档案局高度重视档案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定了《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强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应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及时反应、果断决策、合作互助的原则”,“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国家档案馆、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部门,应建立严格的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责任制,制定相关工作预案,切实履行各自职责,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
各级档案部门在应急预案制定之前应开展必要的调查研究工作,对本地区历史上曾经发生的灾害进行梳理,认真研究各种突发事件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造成的危害、发生的频率以及有效的应对措施等,明确需要构建应急预案的类型,结合本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制定应急预案。同时,要分析本地区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制定不同的应急策略和应对措施,使应急预案真正转变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切实可行的具体操作行为。
应急预案的制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科学、合理、全面、有效,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建立日常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组织,确保应急工作的组织保障;建立应急反应工作机制,确保应急工作的及时展开;制定各种应急措施,确保应急工作的有序进行;制定善后处理机制,减少次生危害的发生。
(四)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管理的能力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档案防灾计划的价值在于长效,执行计划的能力在于常练。实施应急演练是检验应急预案是否科学合理的有效方法,它能够提高档案人员对灾害的熟知度,增强对灾害的警惕性;培养工作人员的技术素养和应对灾难的良好心理素质;降低灾害处理过程中的人为错误,减少时间损耗;及时改进防灾应急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能够丰富实战经验,有效提高防灾应急管理技能。
档案部门应高度重视应急演练,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活动和应急处置培训工作,把应急演练作为本部门一项日常性、经常性的工作,真正把加强防灾减灾和应急演练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
(五)明确重点,及时开展灾后的抢救恢复重建
灾情发生后,各种灾难对档案的影响仍然存在,极易发生次生危害,并可能进一步扩大受损程度,灾后的及时抢救恢复工作对确保档案的安全同样十分重要。
首先,应对档案各方面受损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包括实物档案、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档案馆库房建筑的受损程度、范围及潜在危险等情况,为下一步制定抢救方案及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依据。其次,应确定重点保护抢救对象,将年代久远、内容独特、价值珍贵的档案列入优先和重点抢救的对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灾后抢救。第三,根据档案受损的具体情况,选取适宜的抢救方法进行抢救。抢救方法应视现场具备的物资、设备等条件而定,抢救工作方案可以寻求相关技术专家论证帮助。最后,对受损的档案建筑,根据专业机构的评估鉴定进行维修加固和恢复重建。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N].中国档案报,20081002第二版.
2.国家档案局.档案馆防止灾害工作指南[M].中国档案出版社.
3.杨安莲.国外档案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主要做法及其借鉴意义[J].档案学通讯, 2009(1).
4.杨丽娟,姜景波.档案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7(4).
5.常崴,鞠艳.档案应急抢救机制的建立[J].北京档案,2005(11).
12.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对策和建议 篇十二
1 国内气象事业进程为防灾减灾打好基础
要促进气象灾害测检预警系统的构建, 气象灾害的应急测检强度有明显的提升。国内气象局强化气象测检预警等相关设施的构建, 根据要求进行业务技术模式革新已经有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在, 国内已构建了全新的天气雷达系统、地域性测检以及卫星系统, 与国内的2000多个县、市相结合的气象通信网络, 构建了十分整体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短期预报逐渐变为精准化, 气候模式的分析也获得进展, 暴雨、大风、高温、沙漠化等预警预报程度有了显著的提升;进一步的构建了生态和农业气象。而且还构建了移动气象的应急测检系统等一系列装备, 这样就能够在突发事件中第一时间赶赴实践现场且对气象因素实施测检, 为突发事件的解决给出气象数据。现在, 国内的气象系统正在逐渐配置这种移动气象测检设备, 因此应急服务能力也会随之得到深化。
2 强化气象应急管理模式
2.1 深化防患于未然的理念
国家气象局一直将气象应急措施作为评定气象工作效果的核心指标, 认真贯彻我国一些应急工作的部署, 多层次提升对保障及应急措施的核心性。在深化气象应急工作上, 主要促进气象应急管理模式的构建, 持续提升气象应急相应服务的迅捷性。全面发挥双重管理以系统管理为核心的优势, 应急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气象应急的指挥及调动等, 国家气象局灾害测检中心, 主要对气象灾害的监控、预警还有气象灾情的分析以及评估。对于强烈极短的天气气候情况, 国家气象局每年提前进行汛前检验, 持续深化对各级气象应急部门能力的测检, 所有气象系统常规及应急处理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 从而相互协调的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2.2 突出协调, 强化应急联动和灾害联防
国家气象局把开放协作, 以及部门联动当成是提升气象应急服务程度的核心渠道, 主动的促进构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体系。和卫生部构建处理气象环境导致的公共卫生问题的合作模式;和新华社共同签署《新华通讯社、国家气象局与气象新闻信息共享及发布协议》;和交通部共同签定《交通部、国家气象局联合做好海上搜救协议》, 和农业部森林防火办公室共同签定“森林火灾气象测检预报协议”, 构建起气象应急信息交换以及协作体系。一些气象系统还和一些通讯系统进行合作, 全面的提升气象服务的深度。
2.3 提高科普宣传教育力度
广大群众的了解, 以及社会的参与, 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救以及互救能力是降低灾害损失的先决条件。国家气象局利用一些手段和措施, 深化宣传及培训力度, 让所有受众了解必要的应急措施。国家气象系统强化对《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措施》的宣教, 让各界都知道预案的启动模式、级别以及应对方案。编辑出版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科普书籍与宣传手册, 针对气象灾害的类别、特性、预警信号、应急的保护方式等知识实施全面系统的讲解, 为广大的人民群众给出实用的气象灾害应急措施的概念。国家气象局应急管理部门还构建了一系列气象应急宣传参考资料, 在国家气象网、国家政府网、各区域的气象网与社会相应的网站上进行发表。在世界气象日等相关活动时, 相关的气象系统对外进行活动, 请一些社会公众尤其是中小学生进入气象工作领域, 让他们深入的了解气象, 知道一些必要的的气象灾害应急知识。
3 针对于气象应急工作的感受
3.1 快速构建系统间的联动
在世界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下, 目前国内的极端天气事件明显的提高。所以, 注意全面发挥气象灾害预防的前导性功能, 充分的重视气象要素及天气气候对突发事件的作用, 结合实际的强化事前及事后的气象保障与评估, 能够为科学的应对、合理的处置突发事件提供有力的保障。
3.2 构建一系列预案体系
为提升重大气象问题与一系列突发事件的全面应对与快速反应能力, 要最大限度的防止气象灾害导致的恶劣影响与灾难性的结果。要全面深化气象灾害预警体系的构建, 构建完善的灾害类型预案, 制定各类突发气象灾害的预警级别与一些部门、系统以及社会民众的应急执行措施, 构建测检预警、信息的传播、系统与社会民众的防范规则等一系列协调联动的工作体系, 要建立有利于各系统各尽其职, 全力合作、全面有效的公共事件处理机制。
4 结语
13.防灾减灾知识 篇十三
今天是5月12号,六年前的今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夺去了数万人的生命,毁灭了无数家园。六年后,一座座崭新的城市从废墟中拔地而起,人们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但是这场大地震留给我们的悲痛和警示却是深刻的。从2009年起,5月12号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是第六个纪念日。为了增强全校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我们今天特意安排了“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既是对几年前在地震灾难中丧生的同胞们致也最深切的悼念,也希望全体师生都能引起重视,更加珍爱我们的生命,珍爱我们的亲人,热爱我们和谐的家园!
一、《守护生命十大黄金法则》
人生命,要守护,十条法则要记住,一旦灾害发生时,及时应用心有数。
1、地震:遇地震,先躲避,桌子床下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2、火灾: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不乘电梯往下奔,阳台滑下捆绳索,盲目跳楼会伤身。
3、洪水: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拴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
4、台风:台风来,听预报,加固堤坝通水道,煤气电路检修好,临时建筑整牢靠,船进港口深抛锚,减少出行看信号。
5、泥石流:下暴雨,泥石流,危险处地是下游,逃离别顺沟底走,横向快爬上山头,野外宿营不选沟,进山一定看气候。
6、雷击:阴雨天,生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离远,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切电源,避免雷火屋里窜。
7、暴雪:暴雪天,人慢跑,背着风向别停脚,身体冻僵无知觉,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血循环,慢慢温暖才见好。
8、龙卷风:龙卷风,强风暴,一旦袭来进地窖,室内躲避离门窗,电源水源全关掉,室外趴在低洼地,汽车里面不可靠。
9、疫情:对疫情,别麻痹,预防传染做仔细,发现患者即隔离,通风消毒餐用具,人受感染早就医,公共场所要少去。
10、防化:化学品,有危险,遗弃物品不要捡,预防烟火燃毒气,报警说明出事点,运输泄漏别围观,人在风头要离远。
人生命,重于山,防灾避险于未然,掌握技能常演练,祝愿人人保平安,祝愿人人保平安!
注意:
1、远离围墙等易倒塌的建筑物。
2、远离冯庄水池等易溺水的地方。
3、远离铁路、公路等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地方。
【防灾减灾职责】推荐阅读:
防灾减灾作文10-04
2022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个人感想_全国防灾减灾日学习心得09-07
防灾减灾安全简报09-07
防灾减灾工作方案09-29
“防灾减灾日”宣传标语07-03
防灾减灾综合信息平台07-29
社区防灾减灾汇报材料08-01
防灾减灾教育主题班会09-01
防灾减灾日学习总结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