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装配式建筑

2024-07-20

沙特装配式建筑(共8篇)

1.沙特装配式建筑 篇一

摘要: 国内建筑一般都采用现场制作的方式,而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房屋建筑,与传统建造相比具有缩短工程工期、确保工程质量、节能减排等优势。

本文先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然后介绍了装配式建筑的概念、特点、优势等基本特征,最后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发展状况;特点;存在问题

0 引言

我国现阶段,现场施工的方式被大多数建筑行业所采用。

这种施工方式不仅要雇佣大量的劳动力,而且成本高,工期长,现场管理比较混乱。

而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房屋建筑,先在生产厂生产好预配构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现场装配。

这种装配式建筑的优点是施工速度快,所用劳动力少,而且所生产的预制构件质量高,从而建筑质量比较高。

现如今,国外许多国家的多数建筑都使用的是装配式建筑,这种建筑在国外已广泛使用;而在我国,由于存在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不完善,施工技术能力不高等问题,装配式建筑并没有被多数建筑所使用。

所以,不断去解决装配式建筑在生产、管理及施工等阶段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促使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从而在我国能够被广泛使用。

2.沙特装配式建筑 篇二

1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点

1)不受现浇混凝土的限制。由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将结构分成不同部位的构件先行在工厂以钢模浇筑生产,因此可不受现浇限制,而实现比现浇应用更广的建筑方式,更能符合现代建筑要求的设计理论。2)预制装配式建筑混凝土外观质量优良。由于在工业化工厂生产,其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相对现浇混凝土容易且外观非常优良,可不用经过再粉刷的过程即可做装饰工程,减少了粉刷所需要的材料、垃圾、粉尘及人工。3)预制装配式建筑可以实现复杂的外观造型。由于预制构件是以工业化生产方式生产出各种结构构件,通过钢模的加工设计能够将复杂构件生产出来,生产的过程相对成本不高。4)预制装配式建筑容易与钢构件结合。目前现代化建筑多为混合结构,需要同时进行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施工,以此实现现代化建筑设计理念。预制装配式建筑容易与钢结构或其他建材结合而实现未来趋势复合化施工。5)预制装配式建筑免防火施工、免打底粉光、免搭架外装修,整体工期速度比钢结构快。6)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预制外墙板表面可以做各种面饰处理。预制外墙板可以配合建筑设计预嵌瓷砖、石材、清水模、特殊造型清水模等各种面饰处理。7)预制装配式建筑工地环保。由于预制装配式施工是在工地组装且外观质量好,不需要粉刷,减少了工地现场模板作业及现场粉刷作业。8)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预制夹心保温外墙板容易实现,不会有外保温易脱落及内保温被破坏的缺点。9)预制构件厂机动性高,可以方便生产构件。预制构件生产可因地制宜,不需要钢构厂,需要大量的电力供应及众多设备,可通过移动设厂降低构件运输成本。10)相对采用现浇工地需使用大量工人而言,预制装配式建筑现场用工较少。

2 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

1)预制构件的规范和标准缺乏,增加了市场推广的难度。一些开发企业看到了建筑业未来发展方向,也有意进行转型尝试,往往向一些常规的开发、设计、施工单位进行咨询,但得到的咨询意见往往是不利于产业化实施的意见,说明国家的新型工业化标准规范还不够完备。目前国家级别的装配式建筑规范严重缺失,这样对于行业的发展不利。2)预制构件造价高,市场接受还有一定距离。尽管国内建筑工业化在不断加速,但短期内较难成为建筑生产的主要方式,主要是预制构件的造价还比较高。由于预制工厂建设一次性投入较大,难以形成短期效益,在目前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传统建筑生产方式的建造成本仍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国家政策有待完善,需要国家在宏观政策上进一步支持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主导市场的开发商积极性并不高,多数持观望态度,虽然相关考察学习交流增多,但离大面积应用推广尚有一段距离。3)预制构件的发展问题。目前预制行业的发展除了体制问题,还有从业者的技术管理水平较差的因素,一直制约着预制产品的质量改进和新产品开发。4)预制构件的试点工程未能起到试点作用。预制建筑的专业化实施需要一个长期过程,质量、工期、成本等优势需要规模化才能体现。对预制建筑或建筑预制构件行业的潜在价值认识较深的只有个别企业,很多身在其中的企业认识,仅仅来自于企业本身的样本。个别示范试点项目做得不成功或者不成熟的反作用往往会被放大,给产业转型带来不利影响。

3 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方向

1)构件生产过程节能环保化。预制构件的生产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应注重节能环保工艺、技术的开发和应用。2)预制构件的标准化、模数化和通用化。我们的住宅产业化和建筑工业化结构体系还没有完全确定,通用结构体系和专用结构体系的协调配合还没有解决,标准化概念和设计技术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实施,导致了目前工业化住宅设计方案实施成本高、周期长,从而使得预制构件的模具利用率低,构件生产加工费用高,效率也有待进一步提高。3)装饰构件的高品质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要求越来越高,产业化住宅用装饰构件如装饰保温结构一体化墙板的装饰品质需不断提高,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在传统面砖、装饰砂浆装饰的基础上,像水磨石凳装饰材料等在预制构件中的应用以提高构件装饰品质是装饰性构件的发展方向。装饰构件的高品质化需要我们寻求高档装饰材料的同时,也要研究相应的与PC构件结合的生产工艺技术。4)大型预制构件的科学合理拆分。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由于建造结构庞大,当采用预制方案时,往往要使预制构件科学合理拆分。如高架节段梁,预制构件的科学合理拆分,除了采用节段梁外,支持柱亦采用节段预制的方案。大型预制构件的科学合理拆分也是今后预制构件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5)长寿命技术的开发。为了增加装配式建筑物在社会上的使用年限,当务之急是研究如何延长结构框架的使用寿命,此外,还需要研究发生中小地震或大地震时如何防止混凝土出现较大裂缝,也就是要研究损伤控制型设计方案。6)建设生产技术更深入研发。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人们越来越重视研究如何节省施工量,如何缩短施工时间,特别是在建筑领域,现在通过预制构件大大缩短了工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将构件做成预制构件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生产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但是与主体结构为钢构件的施工不同,需要在构件结合部耗费大量的施工时间。今后,为了更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必须简化结合部,还需要开发相应的设计方案。7)开发能够自由保养的缓冲器。现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作为一个结构体,基本上在设计时与现浇构件同样使用,今后也将维持这种状况。但是,现在到了一个可以用不同方法来使用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时代了,这就是将它作为与现浇混凝土构件不同、具有预制混凝土独特结合部的结构体来使用。今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发出能够自由保养的缓冲器,然后将它作为结合部与超高强度的预制构件结合在一起,制造出抗震、抗风、防振,而且永久的结构体。8)能够拆卸的结合部。预制混凝土构件由于具有能够批量生产、节约劳力等优点得到迅速发展,同时,在追求经久耐用、使用寿命等性能目标的现在,预制混凝土的性能仍然优于现浇混凝土。因此,在保护地球环境、弥补熟练劳动力不足等方面,可以说预制技术今后仍有很大的优势。但另一方面,无论是现浇混凝土还是预制混凝土,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一到都要变成建筑垃圾。现浇混凝土已经可以使用反复利用的骨料,今后希望预制混凝土也能够使用这种骨料。

从施工方法看预制技术,由于预制技术的结合部要求的性能与现浇混凝土相同,所以连接的构件不能拆卸。希望今后开发出的结合部技术是一种能够拆卸、更加简单、性能更高的一种技术。预制构件今后除了最适用于外墙、楼板等很容易实现标准化、通用化的部位外,还将广泛用于高强度PC的高层、超高层、大规模建筑物或混合结构的框架。

4 结语

3.装配式建筑工程计价模式设计 篇三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工程计价模式 工程量清单设计

一、概述

由于装配式建筑的特殊性,现行《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和《计价定额》中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划分、特征描述和工程量计算规则的规定适用性不强,导致在具体项目上招标人编制清单难度较大。本文正是针对以上问题,从研究适合装配式建筑的清单项目入手,解决如何编制装配式建筑适用的清单项目的问题。

二、装配式建筑的施工顺序

装配式建筑是将各类通用预制构件(Precast Concrete,简称PC构件)经专有连接技术提升为工厂化生产,现场机械化装配为主的专用建筑技术体系,其构件的生产、物流和现场作业充分体现出现代建筑产业化特征。

装配式建筑具体施工顺序如图1所示。该施工顺序适用于一般装配式建筑施工安排,由于结构、现场条件、施工环境的不同可能会对施工过程和顺序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根据施工特点和具体情况的不同,具体施工顺序可能略有不同。

三、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在清单项目的差异分析

装配式建筑工程与现浇式建筑工程在“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清单项目上的主要差异如表1所示。

四、装配式建筑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设计

根据2013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12位编码原则,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特有清单项目前加大写字母“Z”,“Z”代表装配式建筑工程,用于区分装配式建筑工程与现浇式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项目。

为最大限度地体现与现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一致性,补充工程量清单的工程分类顺序码、专业工程顺序码以及分部工程顺序码都采用原有对应工程量清单项目编号,在相应的补充工程量清单项目中对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工程量计算规则以及工程内容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进行补充。本文以后浇带及封堵工程、预制混凝土柱为例设计了其工程量清单项目,如表2所示。

五、总结

论文解释了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式建筑在构件生产、构件安装以及施工方法和工艺方面存在的差异,针对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方式和建造特点,设计了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条目,该研究将对完善装配式建筑的招标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沈阳市软科学基金项目(F14-230-5-18)

参考文献:

[1]张荫,王波,张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土建筑综合效益评价[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330-334.

4.引导装配式建筑健康发展 篇四

2018年5月18日至21日,2018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在上海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上海市金属结构行业协会主办,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与上海钢之杰钢结构建筑系统有限公司承办,得到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宝山区人民政府、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冠洲股份有限公司、杭萧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吸引了来自全国近千家企业参会,更有来自港、澳、台及日本等地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与其中。本届年会内容丰富,不仅有行业学术前沿论坛、行业高峰论坛,更是开设了例如中日交流、军民融合等主题研讨会,同期还举办了建筑钢结构行业成就展示。

20日上午,钢结构建筑发展高端论坛在上海市宝山区美兰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住建部原总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原会长姚兵,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住建部科技与节能司副司长倪江波,住建部科技与节能司墙材革新处处长何任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郝际平,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毛志兵,北京建筑大学校长张爱林,华东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汪大绥,华诚博远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王立军,中国西南设计院总工程师冯远,同济大学原副校长李国强,上海宝山区区委书记汪泓,宝山区区委常委、副区长苏平,宝山区人大主任沈秋余,宝山区建交委主任袁惠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秘书长刘哲,全军工程建设协会副秘书长罗琳娜,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展和科技环保部副主任姜尚清,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秘书长、建筑钢结构分会会长党保卫,上海市金属结构行业协会会长张立新,宝山区工商联党组书记潘卫国,宝山区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雷曙光,宝山区罗店镇镇长申向军,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安徽富煌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俊斌,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江苏沪宁钢机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波,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中建钢构有限公司总经理戴立先,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荣誉副会长、上海钢之杰钢结构建筑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许金勇,山东冠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培华,浙江杭萧钢构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尹卫泽,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宝良,日本钢构造协会事务局长永田匡宏,澳门建筑业协会秘书长彭耀光,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钟国辉,台湾朝阳科技大学教授潘吉龄等嘉宾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秘书长党保卫主持。

钢之杰钢结构建筑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许金勇作为会议承办方代表,为大会开幕致辞,在致辞中他表达了对与会嘉宾的欢迎,并祝愿大会圆满成功,祝愿钢结构行业在新时代取得更好的发展。

上海市金属结构行业协会会长张立新为大会致辞,他代表上海市金属结构行业协会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希望本次会议能给予钢结构行业的企业家和各位同仁,推进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发展、加大科研创新和科研成果转换、提高钢结构的质量和品质方面有很好的帮助,让我们群策群力,为行业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日本钢构造协会事务局长永田匡宏为大会致辞。他在讲话中以日本为例,强调了钢结构建筑在防御地震灾害中的重要作用,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进一步加强两国钢结构领域之间的合作。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展和科技环保部副主任姜尚清为大会致辞。她受迟京东副会长委托,代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建筑钢结构分会多年来对于钢铁行业的支持表示感谢。她还表示,钢铁行业愿意与钢结构行业一起努力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郝际平为大会致辞。他在讲话中指出,2018年是全面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国各产业都应朝着这个方向前行,作为支柱产业的建筑行业更应如此,我们要解决过去发展中的高污染、高能耗、高浪费问题,通过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绿色发展之路、工业化发展之路。进入到2018年建筑行业迎来了新气象,改革必应深化,而装配式建筑更是其中的引领者和重点发展对象。

上海宝山区区委书记汪泓为大会致辞。她在致辞中说,本次会议在宝山这样一个具有钢铁基因,钢结构的细胞的地区召开意义非凡,这是全国钢结构行业的喜事也是我们宝山在转型发展中的一件盛事,希望今天与会的嘉宾和领导能更多关注宝山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希望钢结构行业蒸蒸日上,祝大会圆满成功。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欢成为大会致辞。他说,非常高兴参加此次会议,看到这么多支持钢结构行业的老朋友感到非常亲切,这让我看到了钢结构未来发展光辉的前景。当前建筑行业是从混凝土向钢结构转型、从现场制作向工厂预制转型,钢结构是一种很好体现绿色环保的建筑形式,符合我们对未来发展的预期。

住建部科技与节能司副司长倪江波发表讲话。他首先代表科技与节能司对于本次会议的举办表示祝贺,随后回顾了他过去在建筑用钢方面所做的工作,肯定了这些年钢结构建筑的发展成果,并介绍了接下来住建部在装配式钢结构方面的工作计划,要以技术为主线,质量为核心,积极稳步地推进装配式发展。他指出,钢结构行业协会、企业要共同努力,抓紧制定行业发展的路线图、时间表,集全行业之力共同发展好钢结构建筑。

在随后的主题演讲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绪红以“装配式交错桁架钢框架结构房屋”为题作了主题演讲,以亲身案例介绍了装配式建筑中桁架的设计应用;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工毛志兵以“创新开创建筑业发展的新时代”为题,分享了自己对于建筑未来发展的看法;华东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汪大绥以“超高层建筑结构的探索”为题,介绍了全世界以及中国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当前中国是全世界拥有超高层最多的国家;华诚博远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王立军以《新版钢结构设计规范与钢结构建筑的应用》为题作了宣讲,介绍了新版规范的变化重点。他们的演讲引起了现场与会人员极大的兴趣。

在下午的会议中,日本钢构造协会永田匡宏、渡边德明,日本JFE株式会社村上行夫,香港理工大学钟国辉,台湾朝阳科技大学潘吉龄,宝钢钢构有限公司贺明玄,同济大学罗永峰,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黄刚,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周观根分别以“日本钢结构建筑中抗震技术的应用”“日本公共建筑中钢结构的应用”“高强钢材钢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冷轧型钢框架建筑之结构度探讨”“钢结构涂装过程中VOCs 废气处理”“建筑钢结构监测与检测”“EPC 工程的风险管理”“‘一带一路’工程之实践”为题作了主题演讲,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分享了钢结构建筑从施工到管理各领域的经验。

为进一步扩大钢结构行业的影响力,让全社会更进一步了解钢结构行业,20日下午,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作为本次行业大会的主办方,特别举行了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会长新闻媒体见面会暨行业新闻发布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副会长胡育科、上海钢之杰董事长许金勇、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方鸿强、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裘建华、河南天丰绿色装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续禄、中建钢构有限公司总经理戴立先、安徽富煌集团董事长杨俊斌、福建十八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邹鲁建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的十余家媒体参加了见面会。

会上对于装配式、钢结构抗震、总承包等钢结构行业当前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在场钢结构龙头企业的负责人对于现场记者的提问不遗余力地进行了解答。通过新闻的发布会,将钢结构行业发展的情况直接向社会发布,让更多的人了解钢结构建筑未来的应用优势,为钢结构未来的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1日上午,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开幕,大会由建筑钢结构分会副会长胡育科主持。

会议首先邀请了住建部原总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原会长姚兵作主题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贵在创新 重在项目”。他在讲话中指出,钢结构企业应该注重技术经济政策创新、技术创新、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城市是由一个项目一个项目不断完善发展的,科研成果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实现的,企业是由一个项目一个项目资本积累壮大的,要注重项目对于自身的磨练。他还说,过去几年间,钢结构改革和发展风雷激荡,企业家创业创新成就斐然。新征程上,钢结构行业的改革开放仍风帆高悬,让我们认识学习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文件精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从自身角度强化优秀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素质和企业家作用的认识,对钢结构行业的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学会协会研究会以及专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来说是需求更是市场,是差距更是潜力,是机遇更是挑战。

建筑钢结构分会会长党保卫在会上做工作报告,总结了当前行业发展状况,并汇报了分会一年来所做的重点工作:

2017年全国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814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房屋新开工面积1786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房屋竣工面积101486万平方米,同比降低4.4%;建筑业增加值55689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2017年钢结构产值5100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比例为2.38%。在建筑钢结构用钢量方面,钢结构产量占总钢产量的7.4%,较2016年同比增长近10%。结合数据,我们发现钢结构建筑应用方面广泛应用于大跨度工业厂房、单层和多层厂房、仓储、库房、大型公共设施等领域,而公路、桥梁在近两年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必须看到,钢结构在居住类建筑中的应用比例依然偏低。

2017年,协会组织对我国钢结构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广泛调研,重点对100多家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员单位2017年的主要经济指标进行抽样研析,对1000多家会员与非会员企业、在建的1462个钢结构专业工程项目和740多个总承包项目(含钢结构专业)进行了行业统计,170个有一定规模的钢结构建筑竣工项目进行了现场调研,面积达1900平方米,约占全国2017年房屋建筑总的竣工面积的2%。钢结构完成产能5万吨以上骨干企业数量总数自2015年起超过50家。会员企业2017年完成海外出口钢结构产量102万吨,出口金属板63.84亿元。会员企业获得国家级工法2项;省部级工法253项;获得专利121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2项;在编国家和行业标准57项;地方标准60项;获得国家级质量类奖项321项;省部级质量类奖项390项;行业和其他类奖项372项;获得省市表彰178次,检查评比达标1005次。

作为协会重点推进的钢结构企业开展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试点工作,自2014年起,多维联合集团有限公司等43家钢结构专业企业先后取得该资质。两批企业完成和在施以钢结构为主体工程的建筑施工总承包项目439项,合同额618余亿元,总建筑面积2187余万平方米。其中竣工项目190余项,竣工项目建筑面积810余万平米。三年来,试点企业承接工程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业绩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第一批试点企业2016年总产值比2014年增长24亿元,产量增加135.7万吨。第一批试点企业2016年总产值比2014年平均提高13.1%,产量平均增幅为11.0%;第二批试点企业2016年总产值比2015年增长36亿元,产量增加23.9万吨。第二批试点企业2016年产值比2015年平均提高28.9%,产量平均增幅为31.7%。两批试点企业累计承揽EPC、PPP项目118项,承揽项目建筑面积达801.7万平方米,占整个试点工程总建筑面积的36.6%,合同额264.1亿元,占整个试点工程合同额的42.7%。

他说,分会要结合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当前的发展形势,进一步强化行业发展的担当责任,引领行业继续科学、绿色、健康发展,努力做好以下重点工作:(1)推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与建筑产业现代化;(2)引导行业用质量和诚信构建企业品牌,加强行业的质量与诚信建设;(3)编制行业系列团体标准,推动行业的标准化建设。

会上还对过去一年行业优秀工作者、优秀企业进行了表彰。首先表彰了“全国技术能手”(涂装工),由郝际平会长宣读国家人社部“全国技术能手”相关文件,并由姚兵会长为获奖者颁奖;随后,刘哲秘书长宣读2017 钢结构建筑行业竞争力榜单,建筑钢结构分会副会长董春宣读了2017 建筑金属屋(墙)面行业企业综合竞争力榜单,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办公室主任赵志兵宣读了2017 “中国建筑钢结构诚信企业(5A)”文件及名单。

为表示对于行业专家的感谢,建筑钢结构分会副会长胡育科宣读对突出贡献专家表彰决定,对于在过去一年对行业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颁发了 2017 “钢结构行业突出贡献专家”证书;最后,建筑钢结构分会副会长刘民宣读优秀建造师文件,并为获奖者颁发2017 “钢结构行业优秀建造师”证书(获奖名单另附)。

会议最后,举行了一年一度的会旗交接仪式,党保卫会长将会旗交给了湖南金海集团有限公司。

此次会议此间,还举办了行业成就展示,钢结构建筑前沿技术论坛,?民融合军企交流会,中日钢结构行业协会交流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专家组长扩大会议。

【文献标识码】D

5.装配式建筑技术论文 篇五

摘要:要使建筑业适应市场的需要,就得采用新型建材,用新技术。装配式建筑可以实现建筑部件化、建筑工业化和产业化,装配式建筑必将引导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预制;施工;发展

一、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

砌块建筑:用预制的块状材料砌成墙体的装配式建筑,适于建造低层建筑,提高砌块强度或配置钢筋,还可适当增加层数。砌块建筑适应性强,生产工艺简单,施工简单方便,造价低,还可利用地方材料以及工业废料。建筑砌块有小型、中型、大型之分:小型砌块适于人工搬运和砌筑,工业化程度较低,灵活方便,使用较广;中型砌块可用小型机械吊装,可节省砌筑劳动力;大型砌块现已被预制大型板材所代替。砌块有实心和空心两类,实心的较多采用轻质材料制成。砌块的接缝是保证砌体强度的重要环节,小型砌块还可用套接而不用砂浆的干砌法,可减少施工中的湿作业。

板材建筑:由预制的大型内外墙板、楼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装配而成。它是工业化体系建筑中全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类型。板材建筑减轻结构重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建筑的使用面积和抗震能力。板材建筑的内墙板多为钢筋混凝土的实心板或空心板;外墙板多为带有保温层的钢筋混凝土复合板,也可用轻骨料混凝土、泡沫混凝土或大孔混凝土等制成带有外饰面的墙板。建筑内的设备常采用集中的室内管道配件或盒式卫生间等,提高装配化的程度。大板建筑的关键是节点设计。在结构上保证构件连接的整体性。在防水构造上要妥善解决外墙板接缝的防水,以及楼缝、角部的热工处理等问题。大板建筑的主要缺点是对建筑物造型和布局有制约性较大;小开间横向承重的大板建筑内部分隔缺少灵活性。

盒式建筑:从板材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建筑工厂化程度很高,现场安装快。不但在工厂完成盒子的结构部分,内部装修和设备也都可安装好,甚至连家具、地毯等皆安装齐全。盒子吊装完成、接好管线后即可使用。盒式建筑的装配形式有:全盒式、板材盒式、核心体盒式、骨架盒式

骨架板材建筑:由预制的骨架和板材组成。其承重结构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柱、梁组成承重框架,再搁置楼板和非承重的内外墙板的框架结构体系;另一种是柱子和楼板组成承重的板柱结构体系,内外墙板是非承重的。常用于轻型装配式建筑中。骨架板材建筑结构合理,可以减轻建筑物的自重,内部分隔灵活,适用于多层和高层的建筑。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骨架板材建筑有全装配式、预制和现浇相结合的装配整体式两种。这类建筑的结构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整体性的关键是构件连接。柱与基础、柱与梁、梁与梁、梁与板等的节点连接,应根据结构的需要和施工条件,通过计算进行设计和选择。

升板和升层建筑在底层混凝土地面上重复浇筑各层楼板和屋面板,竖立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子,以柱为导杆,用放在柱子上的油压千斤顶把楼板和屋面板提升到设计高度,加以固定。外墙可用砖墙、砌块墙、预制外墙板、轻质组合墙板或幕墙等;也可以在提升楼板时提升滑动模板、浇筑外墙。升板建筑施工时大量操作在地面进行,减少高空作业和垂直运输,节约模板和脚手架,并可减少施工现场面积。升板建筑多采用无梁楼板或双向密肋楼板,楼板同柱子连接节点常采用后浇柱帽或采用承重销、剪力块等无柱帽节点。升板建筑一般柱距较大,楼板承载力也较强。

二、装配式建筑实现建筑部件化、建筑工业化和产业化

在日益紧张的能源与环境形势下,城市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正在加快转型。绿色建筑是一场建筑业的工业化绿色革命,体现在建筑节能、装配式住宅和低碳实践区等方方面面,是一个全产业链体系的概念。特别是装配式住宅,区别于传统的人工建造方式,是一种标准化、工业化的建筑生产模式,可以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推动建筑工业化,可以将建筑的非承重部分所有配件在工厂流水线上进行标准化加工预制,之后再在建筑工地上进行配件的装配,把原来的建筑工人转变为机械操作工人,实现无粉尘作业,大大节约人力、时间和能耗成本,又可以提高建筑质量。

随着建筑工业化的要求,世界发达国家都把建筑部件工厂化预制和装配化施工,作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装配式建筑工业化是世界性的大潮流和大趋势,同时也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在我国建材工业和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传统建筑方式人们开始逐渐发现已经不再完全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对于日益发展的我国建筑市场,现浇结构体系所存在的弊端趋于明显化。面对这些问题,结合国外的建筑工业化成功经验,我国建筑行业必将掀起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的浪潮,使其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并将促进建筑领域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所生产的产品可以根据建筑需要,在工厂加工制作成整体墙板、梁、柱、叠合楼板等构件,并可在构件内预埋好水、电管线、窗户等,还可根据需要在工厂将墙体装饰材料制作完成。

装配式建筑构件在工厂生产,有固定的模具,使产品精度高,产品更加标准化、规范化、集成化,而且技术标准易于统一,即以模数化构建标准化;由于装配式建筑构件标准化、工厂化生产,运送到工地就可以装配施工,可以像设备安装一样进行现场安装,即以标准化推动工业化;工业化不断发展摸索过程中,逐渐形成装配式结构体系,即以工业化促进产业化。装配式建筑是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型建筑。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使施工现场作业量减少、现场工人就可以大大减少,使施工现场更加整洁并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装配式建筑由干式作业取代了湿式作业,现场污染与建筑垃圾大大减少。同时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进而又缩短了工期。另外在建筑拆除后,大部分材料可以回收利用。因此装配式建筑低碳、节能。装配式建筑需要的构件一般在工厂车间生产,不受季节限制,特别有利于冬季施工。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高、耐火性好、隔音效果好。装配式建筑偏差减小,精确度大大提高。

装配式建筑,采用大开间灵活分割的方式,分割成大厅小居室或小厅大居室,其核心问题就是要配套相应的轻质隔墙,而轻钢龙骨配石膏板或其它轻板恰恰是隔墙和吊顶的最好材料。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防止火灾的蔓延或波及;大量使用轻质材料,降低建筑重量,增加装配式的柔性连接,长期使用不开裂、不变形、不褪色;为厨房、厕所配备各种卫生设施提供有利条件,改扩建、增加新电气或通讯设备创造可能性。

装配式建筑外墙板通过模具,机械化喷涂、烘烤来生产;屋架、轻钢龙骨、各种金属吊挂、连接件、楼板及屋面板亦可由工厂预制;室内材料如石膏板、铺地材料、吊顶、涂料、壁纸等等都要经过生产流水线制造出来。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材料的性能诸如耐火性、抗冻融性、防火防潮、隔声保温等性能指标,都可随时准确地进行控制。

6.全国各省市装配式建筑政策文 篇六

目前全国已有30 多个省市出台了装配式建筑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不少地方更是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开始加入到装配式建筑的建设大军中。在各方共同推动下,2015 年全国新开工的装配式建筑面积达到3500 万平方米-4500 万平方米,近3 年新建预制构件厂数量达到100 个左右。

上海市

装配式保障房推行总承包招标: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和上海市住宅建设发展中心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上海市装配式保障房项目宜采用设计(勘察)、施工、构件采购工程总承包招标。

单个项目最高补贴1000 万:对总建筑面积达到3 万平方米以上,且预制装配率达到45%及以上的装配式住宅项目,每平方米补贴100 元,单个项目最高补贴1000 万元;对自愿实施装配式建筑的项目给予不超过3%的容积率奖励;装配式建筑外墙采用预制夹心保温墙体的,给予不超过3%的容积率奖励。

以土地源头实行“两个强制比率”:2015 年在供地面积总量中落实装配式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不少于50%;2016年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外环线以外超过50%;2017年起外环以外在50%基础上逐年增加。

2015 年单体预制装配率不低于30%,2016 年起不低于40%。

浙江省

目前,浙江全省已有杭州、宁波、绍兴、金华、舟山、台州、丽水等地制定出台了相应政策文件。

“1010 工程”示范基地:绍兴市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列为“全国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和“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大力推进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创建,目前已有7 个基地获批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

住宅全装修:2016 年5 月1 日起,《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将正式施行。到2020年底,浙江新建多层和高层住宅将基本实现全装修,也就是说毛坯房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宁波装配式建筑占比将达30%:从2015 年开始,宁波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计划到2020 年,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将达30%。

安徽省

建筑产业化产值将达千亿:到2020 年合肥市建筑产业化年产值将达千亿元以上。合肥市委先后引进了中建国际、远大住工、宇辉集团等企业落户合肥,打造了一批生产基地项目,引进先进设备,实施产业升级。

推动建筑产业化项目试点:2012 年以来,合肥市先后开工建设了13 个保障房产业化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33万平方米。到今年3 月,合肥市建筑产业化项目已开工和计划开工面积累计已达300 万平方米,并且今年还将新开工120 万平方米。

培育10 家国内领先的建筑产业集团:今后五年,合肥市将建立从住宅设计到施工建造以及相关配套部品的产业体系,使产业化基地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住宅工业化技术与产品体系。“十三五”末,力争培育10 家国内领先的建筑产业集团。

湖北省

三阶段推进装配式到80%:2016 年3 月,湖北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意见》,计划到2025 年全省混凝土结构建筑项目预制率达到40%以上,钢结构、木结构建筑主体结构装配率达到80%以上。

2016 年-2017 年,武汉、襄阳、宜昌先行先试,建成5 个以上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基地,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的项目建筑面积不少于200 万平方米,项目预制率不低于20%。

2018 年-2020 年为推广发展期,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的项目,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 万平方米,项目预制率达到30%。

2021 年-2025 年为普及应用期,混凝土结构建筑项目预制率达到40%以上,钢结构、木结构建筑主体结构装配率达到80%以上。

北京市

将推装配式装修:2015 年10 月,北京市发布了《关于在本市保障性住房中实施全装修成品交房有关意见的通知》,并同步出台了《关于实施保障性住房全装修成品交房若干规定的通知》。

从2015 年10 月31 日起,凡新纳入北京市保障房建设计划的项目(含自住型商品住房)全面推行全装修成品交房。两个通知明确要求,经适房、限价房按照公租房装修标准统一实施装配式装修;自住型商品房装修参照公租房,但装修标准不得低于公租房装修标准。

重庆市

超过2 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全面应用“钢结构”:从2016年起,重庆大空间、大跨度或单体面积超过2 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将全面应用“钢结构”。政府投资、主导的办公楼、保障房,以及医院、学校、体育馆、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棚户区改造、危旧房改造、历史建筑保护维护加固,大跨度、大空间和单体面积超过2 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从规划、设计开始全面应用钢结构。社会投资的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商业仓储等公共建筑,100 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市级特色工业园区的工业厂房等,将优先采用钢结构。

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跨江大桥、过街天桥、跨线桥等市政桥梁,以及轨道交通、交通枢纽、公交站台、公共停车楼、机场航站楼等,大量采用“钢结构”。并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让钢结构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应用。[4]

江苏省

强制要求采用装配式建筑: 2016 年6 月,南京国土部门发布了2016 年第05 号土地出让公告。6 幅地块的公告备注中首次出现了“装配式建筑”的强制性要求。在G22-G27 这6 幅地块中,要求“该地块要求装配式建筑面积的比例为100%,建筑单体预制装配率不低于30%”。

“所谓100%,就是整个地块中所有房子都要采用装配式建筑,30%是针对楼体而言,因为不可能房子的所有部分都在后场预制。”相关人士介绍,30%是装配式建筑中较低的要求,高一些的能达到50%。

广东省

装配式建筑将达到30%:2016 年7 月,广东省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到2025 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推动装配式施工: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6 年4 月印发《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2016 年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工作方案》。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同时,启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工程建设计价定额的研究编制工作。

单项资助最高200 万:2016 年6 月深圳市住建局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的通知》和《EPC 工程总承包招标工作指导规则》。对经认定符合条件的示范项目、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公共技术平台给予资助,单项资助额最高不超过200 万元。

湖南省

装配式钢结构系列标准出台:2016年6月4日,湖南省正式发布三项关于装配式钢结构的地方标准,分别是《装配式钢结构集成部品主板》、《装配式钢结构集成部品撑柱》和《装配式斜支撑点钢框架结构技术规程》。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系列标准出台:2016年11月,湖南省正式发布《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质量管理技术导则(试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导则》。

到目前为止,湖南省采用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建设超过85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项目,包含写字楼、酒店、公寓、保障房、商品房、别墅等项目。四川省

装配式建筑要超过一半:2016 年3 月,四川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2017 年,成都、乐山、广安、西昌四个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化基地;到2025 年,装配率达到40%以上的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50%;桥梁、水利、铁路建设装配率达到90%;新建住宅全装修达到70%。

减税、奖励:支持建筑产业现代化关键技术攻关和相关研究,经申请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等前提下,对实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项目研究制定容积率奖励政策。

按照建筑产业现代化要求建造的商品房项目,还将在项目预售资金监管比例、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专项基金、评优评奖、融资等方面获得支持。

大型公共建筑全面应用“钢结构”:四川省《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政府投资的办公楼、保障性住房、医院、学校、体育馆、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程、历史建筑保护维护加固工程,大跨度、大空间和单体面积超过2 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全面应用钢结构等。

不建“精装房”不要想拿地:四川《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对以出让方式供应的建设项目用地,在规划设计条件中明确项目的预制装配率、全装修成品住房(即所谓“精装房”)比例,列入土地出让合同。

“房产商要买地,先要同意按建筑产业化方式来建房。”四川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透露,该政策将在全省推广。每个地块建筑产业化装配率都应在20%以上,到2020 年要达到30%以上。

福建省

最高补贴100 万:2016 年6 月30 日,《泉州市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实施方案》正式印发。至2020 年,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25%以上,重点培育3~5 家建筑产业现代化龙头企业的目标。

作为节能产业,使用了新材料新工艺,方案明确可以申请专项资金补助,即按项目规定建设期内购置主要生产性设备或技术投资额不超过5%的比例给予补助,最高限额为100 万元。

2020年新建筑中30%为装配式:到2020年,泉州、厦门的装配式建筑要占全市新建建筑的比例达30%以上;泉州、厦门保障性安居工程采用装配式建造的比例达40%以上。

河北省

推动农村装配式住宅:河北省住建厅确定平山、易县、张北3 个县为试点县,推动农村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当前,河北省已有5 个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基地和9 个省级住宅产业现代化基地,建成7 条预制构件生产线,年设计产能达40 万立方米。政府投资项目100%采用产业化:石家庄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建筑产业化的实施意见》,要求2016 年全市试点建筑产业化,提出,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建筑产业化。

2016 年是试点期,主城区四区和省级试点县平山县分别启动一个产业化示范项目,预制装配率达到30%以上。

2017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是推广期。2017 年起,主城区四区和省级试点县平山县政府投资项目50%以上采用产业化方式建设,非政府投资开发项目10%以上采用产业化方式建设。

到2020 年底,全市政府投资项目100%采用产业化方式建设。

优先保障用地,给予资金补贴:石家庄对采用建筑产业化方式建设且预制装配率达到30%的商品房项目,优先保障用地。

对主动采用建筑产业化方式建设且预制装配率达到30%及以上的商品房项目,按项目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的实际比例退还墙改基金,按预制装配率返退散装水泥基金。

推广钢结构:在大跨度工业厂房、仓储设施中全面采用钢结构;在适宜的市政基础设施中优先采用钢结构;在公共建筑中大力推广钢结构;在住宅建设中积极稳妥地推进钢结构应用。

辽宁省

政府工程均应采取预制混凝土或钢结构: 政府投资的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公共设施、轨道交通、城市综合管廊等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中全面采用产业化方式建设。

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推行产业化方式建设,由三环范围内逐步扩大到除新民市、辽中县、康平县、法库县以外的全域,预制装配化率按计划达到30%以上。[4]

海南省

新建住宅项目中,成品住房供应比例应达到25%:海南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印发海南省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到2020 年,海南全省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的新建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0%,全省新开工单体建筑预制率不低于20%,全省新建住宅项目中成品住房供应比例应达到25%以上。

“十三五”期间,海南省要建成1-2 家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海口市和三亚市要争取创建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

陕西省 开展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2016年3月初,陕西省住建厅、工信厅、财政厅三部门联合发文,将选择1-2个城市开展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示范。陕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会同省财政厅、省工信厅等部门对各市的申报工作组织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将列入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示范。

加快推进钢结构生产与应用:通过院校、设计单位、钢铁企业和施工企业的长期研究和实践积累,陕西省发展钢结构其势已成、其势已到,无论从技术能力和设计能力,还是生产能力、制造能力和施工能力都已非常成熟。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省市经验,进一步完善规范标准,出台《陕西省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推动陕西省钢结构大力发展。

山东省

积极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编制并推广应用全省统一的设计标准和建筑标准图集,推动建筑产品订单化、批量化、产业化。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和装饰产品工厂化生产,建立适应工业化生产的标准体系。大力推广住宅精装修,推进土建装修一体化,推广精装房和装修工程菜单式服务,2017年设区城市新建高层住宅实行全装修,2020年新建高层、小高层住宅淘汰毛坯房。

到2020年设区城市和县级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分别达到30%、15%。《山东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规划》明确,要强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积极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到规划期末,设区城市和县级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分别达到30%、15%。

青岛市积极推进建筑产业化发展。对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与轻钢结构、模块化房屋三类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棚户区改造、工务工程等政府投资项目,要进行先行先试,按装配式建筑设计、建造,并逐步提高建筑产业化应用比例;同时,“争取每个区市先开工一个建筑产业化项目,并将其作为试点示范工程。”

设立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专项基金: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奖励资金基准为500万元。装配式建筑示范奖励基准为100元/平方米,根据技术水平、工业化建筑评价结果等因素,相应核定奖励金额;“百年建筑”示范奖励标准为100元/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和“百年建筑”示范单一项目奖励资金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其中,示范方案批复后拨付50%,通过验收后再拨付50%,资金主要用于弥补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

甘肃省

全力推进建筑钢结构发展应用:甘肃建设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建筑钢结构发展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多举措推广钢结构发展与应用,支持在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钢结构住宅试点,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钢结构住宅,在农村危房改造中应用钢结构抗震农宅。

装配式建筑与新型建材融合发展的试点示范工作:把装配饰建筑发展同提升新区建设的层次和水平紧密结合;把建筑与建材的融合发展同打造新型建材产业基地紧密结合,坚持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科研为支撑、联盟为平台,统揽建筑建材业,打造建筑建材产业链。在试点中要坚持融合发展理念、创新发展理念、质量优先理念、低成本核算理念、做专做精理念、互为市场理念。在新区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开展试点示范工作,为全省提供装配式建筑与新型建材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天津市

保障性住房全部采用装配式:天津住宅集团作为第一批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正在开发建设天津市规模最大的保障房项目“双青新家园”,其中4个小区54栋保障性住房共计47万平方米采用预制装配式方法施工,最高可实现80%的预制装配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天津住宅集团总经理康庄说,“采用新型工业化全产业链建造的预制装配式住宅,综合成本有望将比传统工艺降低30%。”

山西省

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15%: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健全符合省情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发展建筑业,提升建筑节能水平,使,绿色建筑推广比例50%,绿色建材推广比例40%与全国规划水平保持一致。

7.英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 篇七

业内关于非现场建造建筑的范围也没有明确的界定, 小到工厂预制的墙体框架, 大到工厂制造的房间模块或建筑整体, 都可归于其中。由于缺乏明确界定故对该行业的规模和价值的统计非常困难, 对本报告的深入度具有一定影响。此外, 市场导向作用对英国非现场建造方式的影响远大于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 故本文主要着眼于英国住房市场对于非现场建造建筑的影响对其发展的外部因素加以分析。

综上, 本文着重从英国非现场建造行业的发展历程、非现场建造行业主要结构技术体系以及英国住房市场对于非现场建造建筑的影响三个方面, 结合已有调查报告对英国的工业化发展情况加以说明分析, 提出对国内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一、非现场建造建筑发展历程研究

英国非现场建造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规模化、工厂化生产建筑的源动力是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巨大的住宅需求以及随着而来的建筑工人的欠缺。具体发展历程如下:

(一) 1914年~1939年起步发展期

一战结束后, 英国建筑行业极度缺乏技术工人和建筑材料, 造成住宅的严重短缺, 急迫需要新的建造方式来缓解这些问题。1918年~1939年期间, 英国总共建造了450万套房屋, 其间开发了20多种钢结构房屋系统, 但由于人工和材料逐渐充足, 绝大多数房屋仍然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建造, 仅有5%左右的房屋, 采用现场搭建和预制混凝土构件、木构件以及铸铁构件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建造。当时英国非现场建造的建筑规模小, 程度低。

另外, 由于石材的建造成本上升以及合格砖石工人的短缺, 使得非现场建造方式在苏格兰地区的应用相对英国其他地区更为广泛。

(二) 二战后快速发展期

二战结束后, 英国住宅再次陷入短缺, 新建住宅问题和已有贫民窟问题共同成为了政府的主要工作重点。英国政府于1945年发布白皮书, 重点发展工业化制造能力, 以弥补传统建造方式的不足, 推进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清除平民窟计划。

此外, 战争结束后, 钢铁和铝的生产过剩, 其制造能力需要寻求多样化的发展空间。多方因素共同促进了英国建筑预制化的发展, 建造了大量装配式混凝土、木结构、钢结构和混合结构建筑。

(三)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产生多种装配式结构, 预制木结构广泛应用

本时期主要分为两个交叉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和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英国建筑行业朝着装配式建筑方向蓬勃发展。这其中, 既有预制混凝土大板方式, 也有通常采用轻钢结构或木结构的盒子模块结构, 甚至产生了铝结构框架。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建筑设计流程的简化和效率的提高, 钢结构、木结构以及混凝土结构体系等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 以预制装配式木结构为主, 采用木结构墙体和楼板作为承重体系, 内部围护采用木板, 外侧围护采用砖或石头的建造方式得到广泛应用。木结构住宅在新建建筑市场中的占比一度达到30%左右。但后期因某一质疑木结构建筑水密性能的电视节目的广泛传播, 木结构住宅占比急剧下滑。不过, 由于苏格兰地区的传统建筑方式崇尚使用石头或木头, 预制装配式木结构体系的应用受影响较小。

(四) 20世纪90年代技术日臻成熟, 步入品质追求期

20世纪90年代, 英国住宅的数量问题已基本解决, 建筑行业发展陷入困境, 住宅建造迈入提高品质阶段。这一阶段非现场建造建筑的发展主要受制于市场需求和政治导向。

政治导向方面主要有倡议“建筑反思 (伊根报告the Egan Report) ”的发表以及随后的创新运动 (Movementfor Innovation (M4I) ) 和住宅论坛, 引起了社会对于住宅领域的广泛思考, 尤其是保障性住房领域。公有开发公司极力支持以上倡议所指导的方向和行动, 着手发展装配式建筑。与此同时, 传统建造方式现场脏乱差及工作环境艰苦的影响, 导致施工行业年轻从业人员锐减, 现场施工人员短缺, 人工成本上升, 私人住宅建筑商亦寻求发展装配式建筑。

(五) 21世纪后期, 非现场建造方式将逐步成为行业主流建造方式

21世纪初期, 英国非现场建造方式的建筑、部件和结构每年的产值为20亿~30亿英镑 (2009年) , 约占整个建筑行业市场份额的2%, 占新建建筑市场的3.6%, 并以每年25%的比例持续增长, 预制建筑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二、当代非现场建造方式主要技术体系研究

(一) 木结构体系

英国木结构体系的发展同样是在一战后建筑工人短缺、寻求新建造技术的背景下开始的。早期的外墙采用重型框架或实木墙板, 并且外挂木板。随后发展形成了龙骨框架式木结构体系, 并且在1927年~1941年间大量采用, 除个别产品外, 基本上只用作单层住宅。

需要指出的是, 这种龙骨框架式木结构体系是另外一种目前普遍使用的轻钢密肋柱墙框架体系的原型, 除了结构材料本身有所变化之外, 其他围护和填充材料基本上是通用的。

二战后由于木材的短缺, 同时木材本身有方便加工的特点, 木框架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发展, 构件截面得以缩小, 并且成为了英国非现场建造房屋体系中占份额最大的一种建造方式。

(二) 钢结构大体积模块化建造体系

所谓的大体积模块化建筑是工厂集成化率较高的一种非现场建造形式, 以房间单元或房间组合作为整体的预制部品。以轻钢结构模块化体系为主的英国钢结构模块化建造形式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业主选择采用这种非现场建造形式的主要原因包括:

(1) 某些项目十分重视缩短建设周期和投资回收期, 因此需要发挥模块化建造的速度优势;

(2) 保障性住房项目本身建设规模较大, 并且空间具有一定的重复性, 因此采用模块化建造会有较好的规模化效应。

基于以上原因, 模块化建造体系在市场应用方面也出现了特定的适用范围, 主要包括:酒店和酒店扩建、单元式公寓、学生公寓、教学楼、快餐店、商业建筑的卫生间、医院和社区医疗点、高层建筑设备间、屋顶加层等。

数据来源:ONS, 2011;DCLG 2012

随着模块化高层技术的发展, 英国也是世界上在高层整体模块化建筑实践方面十分有代表性的国家, 并完成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项目。

三、住房市场对非现场建造建筑发展的影响

(一) 住宅需求增加

两个重要因素推动了英国住宅的需求增长:一是预计英国人口在未来十多年将有明显增长;二是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 导致家庭的小型化, 独居、两人公寓等类型住宅需求增加。这两方面的变化意味着未来每个住宅平均居住人口数将降低, 从而导致需要的住宅数量增加。

(二) 传统建造方式供应能力不足

在英格兰地区, 住宅建筑行业目前的交付能力是每年10万套新建住宅。如果进行资源投入并实施扩张计划, 基于现场施工的传统建造方式能达到每年14万套的供应能力。但困难在于拥有传统建筑技术的工人数量越来越少, 设备资产的投入并不能弥补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短缺。

综上, 英国住房市场需求扩大, 而传统的建造方式供应能力不足, 为非现场建造建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此外, 以下原因也进一步促使了非现场建造建筑的蓬勃发展:

(1) 项目地缺乏合格的施工人员;

(2) 对现场建造速度要求严苛, 因为更快的现场完工时间, 能够给客户或开发商带来更快的资金周转和更短的投资回收期;

(3) 部分项目要求施工过程对周边建筑正常运营的影响尽可能小;

(4) 对于包含密集设备的建筑, 预制装配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可靠度和安装质量;

(5) 对于有大规模重复房间的建筑, 装配式建造能够发挥批量化建造的效率;

(6) 规划条件对工程交付时间、现场施工噪音控制等要求严苛的;

(7) 现场施工条件苛刻的情况, 例如气象条件恶劣。

四、非现场建造发展的挑战分析

尽管相比传统现场建造方式, 非现场建造方式拥有明显优势, 但也存在一些障碍制约其发展, 主要包括:

(一) 对变革的抵制

非现场建造方式的实施是全产业链全系统的变革, 涉及不同的建造文化和专业体系, 对人员项目管理、进度控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都产生了变化。一些从业人员不愿放弃原有的一些惯例和习惯, 并进行新的能力和技能培训。

(二) 资本投资的增加

非现场建造方式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和新技术认证成本。作为投资决策而言, 需要理性分析采用新型建造方式所能带来的更大价值 (质量保证、工期战略、环境影响和建筑性能等方面) 。为此, 非现场建造方式的实施就需要更强有力的商业领导力, 并结合运营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管理, 减少公众、用户、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误解。

(三) 密切信息交流的需要

非现场建造概念就是将制造业模式引入到建筑行业, 从而从本质上提升建筑质量、减少施工浪费。为了实现这个整合, 必然需要实现设计、采购、生产、安装等全过程更密切地配合协作, 其信息传递和项目交接方式相比传统建造模式需要更加系统化和贯通化。

(四) 传统建筑商业模式

非现场建造模式的现金流形式相比传统建造模式有诸多差异, 需要更多的前期投入和不同的财务规划。此外, 因为建造速度更快、工期更可控, 收入更稳定, 现金流转更快, 从而有利于降低项目总投资额。而当下的主要挑战在于对这种财务模式以及现金流方式缺乏深入的了解。

五、非现场建造参与方调查分析

根据行业抽样调查报告, 通过对房屋建设方的抽样调查, 结果如下:

(一) 对现状的调查

目前非现场建造方式的普及水平比较低, 并且应用在公寓楼房的比例要高于独栋住宅。根据市场价值调查, 非现场建造方式占整个建筑行业 (包括新建、改建、维修和土木工程) 产值的2%左右。

(二) 预计趋势调查

在调查反馈中, 在房屋建设方中, 64%的人指出全行业需要大力发展非现场建造模式, 21%的人不确定, 仅有15%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加大力度发展。在这其中, 大型建设方更偏向于增大非现场建造方式的应用规模, 同时, 很多业内人士相信, 未来重大的技术进步能影响整个建设行业。

(三) 采用非现场建造方式的动力

住房市场需求扩大而传统的建造方式供应能力不足, 为非现场建造建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发展因素依次有:技术工人的短缺 (61%) , 时间成本可控性 (54%) , 高质量的追求 (50%) 以及缩短现场施工周期 (43%) 。时间、成本和质量目标的衡量是衡量选择新建造模式的主要考虑因素, 而健康与安全、可持续发展目标对决策影响不大。

(四) 采用非现场建造方式的障碍

采用非现场建造方式的障碍, 按照影响大小的排序, 主要因素有:较高的固定资产投入成本、实现规模经济的困难、产业链配合的复杂、设计与规划流程的变化、对非现场建造方式偏贵的成见、建筑行业的保守文化、行业习惯的壁垒、固化的行业结构、较弱的制造业能力等。

六、政策经验借鉴

尽管国情不同, 但建筑行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两国有很多共通之处。而从政府角度, 除了履行相应政策制定职责, 更应当支持和保护对非现场建造体系发展的投资与尝试。具体建议包括:

对于进行非现场建造设计与体系开发的投资者提供税收优惠;

政府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合作, 完善房屋自建体系, 促进非现场建造方式的尝试与实践;

监控用地规划与分配系统, 在房屋土地的供给方式和产权方面支持非现场建造房屋的推广;

基于推进绿色节能住宅的政策和措施, 以对建筑品质、性能的严格要求促进行业向新型建造模式转变;

根据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专业技能要求, 建立专业水平和技能的认定体系;

除了关注设计、建造和开发外, 注重扶持供应商和物流建设等全产业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Construction Industry Council (2013) Offsite Housing Review, www.cic.org.uk

[2] .UKCES (2013) Technology and skill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Evidence Report 74, ISBN978-1-908418-54-8

[3] .Building Offsite An Introduction, UKCES 2013

[4] .Brief overview off-site Production HSE, UK2009

[5] .Modular Construction US Light Steel Frame, SCI P272

8.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瓶颈及解决思路 篇八

装配式集成建筑从技术、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监管制度和机制

装配式集成建筑从技术创新到商业模式创新最终应该走向产业集群整合创新。从中国目前的现状来看,装配式集成建筑的产业化发展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瓶颈

1.政策方面。第一,国企与民企合作受传统模式影响面临困难。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的优势在于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但在装配式集成建筑这一领域,国企技术工艺远远落后于民企。民企不仅拥有这项技术的发明专利,而且具有一定的市场订单。当前这些国企与民企的合作愿望非常强烈,但面临控股权的问题,国企往往以财务并表等理由提出控股权要求,而民企或专利持有人却不愿意让出控股权,从而使二者合资合作很难有实质性进展。

第二,土地指标供给受各种因素限制。装配式集成建筑要想实现产业集群,按照生产能力与300公里运输半径的城市或区域测算,每个区域需要配套建设至少一个年产量达1000万平方米的制造基地,规模小了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和实现企业自身盈利。一般来说,不包括仓储物流园、生活配套区、行政办公区域等在内,仅用于生产、加工、装配厂房的净地面积大约需要2000亩以上,因此需要更多的土地及指标的供给。而这项规划暂时没有纳入各地方政府与土地部门的统筹安排,这也是装配式集成建筑产业发展迟缓的最主要障碍。另外,尽管国家推出了一系列针对装配式建筑的土地优惠政策,但在细化规则出台之前,实际项目运作很难推进。地方政府不应简单将招商引资政策套用到装配式集成建筑产业集群基地企业,应采取多样化的土地供应方式。

第三,政策的具体实施受行使权利的限制。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在实际项目运作中,地方监管审批部门工作人员仍对企业存在诸多误解甚至是拖延、推诿。

2.金融方面。融资难仍是大问题。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大多数规模小,不具备足够的资产获得担保融资,同时也缺乏开发和生产的过往经营业绩,所以融资时面临诸多困难。应该进一步出台、完善装配式集成建筑产业专属的金融扶持政策,为产业投资的安全投放和贷后回笼及资本市场运作提供融资方向和解决方案。

3.法律法规方面。国家尚未对装配式集成建筑产业形成配套的法律体系,所以经常会遇到法律问题。比如装配式集成建筑现在仍然没有其所属的法律名词解释,给工商注册、行业规章制度制定、产业推广、融资带来不便,缺少形成相关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的基础,并对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所带来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名词、新商业和产业模式等同样缺少法律界定。

此外,目前装配式集成建筑的技术主体标准框架已基本形成,但是配套系统如智慧化、新能源、给排水、通讯、照明、配电、预结算等标准仍不完备,抗震、防火、节能、环保、高效重复回收利用等核心指标缺乏量化标准,很容易造成一窝蜂上马、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乱象。

4.监管方面。装配式集成建筑设计、部品生产、施工、物流和验收等标准体系尚未完善。作为建筑产业化的核心,其技术体系标准亟待进一步精细化、标准化与规范化。当前最主要的问题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如何在统一的标准下实现各环节之间的无缝连接,这直接影响着建筑工业化的进一步普及及整个产业良性生态的构建。国家应对相应的标准编制给予资金支持和追加奖励鼓励。

由于装配式集成建筑从技术、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所以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监管制度和监管机制,比如尽快形成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可实时追踪记录、可视可追溯的智慧化监管模式。

解决思路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装配式建筑是中国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装配式建筑领域首先就是要做好统筹规划。要以需求总量为依据进行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从项目申报审批源头抓起,防止产能过剩。装配式集成建筑产业基地服务半径大约为300公里,应该优先选择城市密集地区、产业发达地区、人口集中地区以及交通便利地区,建议在未来PPP、城乡一体化、新城镇建设、精准扶贫、人口战略迁移、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公租房及主要城市群的建筑方面优先考虑使用装配式集成建筑。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一个基地按照年生产3000万平方米的规模来设计,完全建成大约需要10平方公里土地,包括生产、装配、物流、生活、医疗、教育等配套,聚集各类人口约15万人左右。同时建议在一些人口密集的省会城市周边,配套规模小、投资少、低成本的装配式基地,以满足城乡结合部及农村低层建筑的需要。

2.调整监管思路,适应装配式建筑产业集成带来的变化。特别是建筑行业传统的预决算标准应该进行相应调整,重新界定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等。

3.积极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精神,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装配式产业发展重点区域。目前华东、华南地区已有多家小规模的装配式建筑基地,应该鼓励市场整合,从而形成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示范基地;京津冀地区因“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确立和实施,其行政布局和产业布局都将会有大的变化,人口将会呈现持续流入状态,且目前装配式建筑基地布局很少,建议在提升原有基地的同时加快在廊坊等地区选址,建立装配式集成建筑示范基地。重庆和成都正在推进这样的基地建设,地方政府、社会资本和技术方已开始紧密合作,具备高起点、大容量、市场化、节能环保、商业模式独特的示范特征,应该加快启动建设,成为“示范基地”。国家应该对这些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的建设给予一系列的专项政策扶持。

“示范基地”建设必须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将规划设计、钢铁、建材、安装、物流、家装、家电、智能制造、金融以及与生活生产配套的服务业等几十个上下游行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区域竞争力,拉动内需、带动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稳定区域劳动力人口结构,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发展。

“示范基地”建设要以创新为动力。装配式建筑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装配式集成建筑产业化示范基地必须以创新为核心,要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融资模式创新、政策创新,区域合作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尤其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示范”。

“示范基地”建设要充分运用大数据管理。装配式建筑产业链长,涉及面广,“示范基地”又是一个产业集群,各企业间的合作错综复杂,市场需求与供给等信息瞬息万变,相关企业的流程设计应该更加精细化,大数据的应用可以使装配式建筑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效率,形成竞争力。

上一篇:动漫的网名下一篇:我的读书心得体会500字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