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的防火措施

2024-09-20

古建筑的防火措施(共8篇)

1.古建筑的防火措施 篇一

高层建筑电梯的防火要求及安全措施

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电梯使用已日益普遍。目前,不仅高层建筑安装了电梯,方便用户乘用,而且广州市大多数低层住宅也都已经安装了电梯,方便老年人上下楼,甚至2~3 层楼也安装有电梯,这体现了方便、舒适、和谐的生活质量。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用火、用电、用油、用天然气日益增多,引发火灾的因素也在增加。与电梯有关的火灾事故也频有发生,后果十分严重。火灾蔓延路径

1.1 建筑内房间起火后,室内烟气流量增加,烟火从门窗向室外和走廊蔓延扩散,高温烟气碰到顶棚后,就沿水平方向流动,并通过楼板孔洞、各种竖井管道向上迅速蔓延,很快达到建筑最高层,产生的烟囱效应加速火灾蔓延的速度。楼房起火时烟火的竖向速度比人们的疏散速度快得多。如东京市在一幢6 层楼进行的火灾试验表明,在3 层房间点火2 min 后室内喷出烟火,距起火点30m远的楼梯间第3 min 充满烟气,第5~7 min 上面3 层楼全是烟气。由于着火层室温上升,在建筑物上层部分会产生由室内向室外的压力,建筑物下层部分则产生由室外向室内的压力,从而形成向下强对流(图1)。正是由于这种强对流“烟囱效应”的作用,建筑物的楼梯间、电梯间以及各管竖井将成为烟火蔓延扩大的主要途径,在发生火灾时就可以延烧到任意一层,在较短时间内浓烟就会笼罩整栋大楼,甚至造成重大火灾事故。火灾初期烟气水平方向扩散流动的速度为0.1~0.3 m/s ,火灾中期可达0.5~0.8 m/s ,但烟囱效应可使烟气垂直方向扩散流速可达3~5 m/s,甚至更高。

图1 高层建筑的烟气蔓延与压力分布烟囱效应-作用在墙壁上的压差

1.2 对多次火灾事故的统计, 死亡人数中有50 %左右是被烟气熏死的。在火灾中,人员除了直接被烧死或跳楼死亡外,其他死亡原因大都与烟气有关。主要有:一氧化碳中毒、烟气中毒、缺氧、窒息等四种原因。在烟气对人体危害中,以一氧化碳的增加和氧气的减少影响最大。但实际上,起火后这些因素往往是联合作用于人体的,这种联合作用比单独作用更具危险性。

2电梯的防火要求

2.1电梯井道的消防安全

2.1.1 电梯井道串通各层楼板,形成竖向连通孔洞。因电梯使用需上下升降,竖井不可能在各层分别形成防火分区,所以要求电梯井道采用具有210h 耐火极限的不燃烧物体做井壁,有助于防止火焰蔓延。只允许有层门、通风孔等功能性开孔,不应开设其他洞口,以使竖井和其他楼房的空间分隔开来。

2.1.2 电梯井道不允许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线路和管道,严禁敷设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如水管必须穿过井道,应在穿墙处设置套管,并将套管与水管的间隙用防火材料密封处理。2.1.3 井道内架设的电梯随行动力电缆和控制回路的信号线要有防水措施,防止因泡水产生漏电事故而影响灭火使用。这些电缆电线要求必须是阻燃的,其绝缘护套为不燃材料,并且强度韧性好,由于这些电缆电线要随着电梯上下运行,应当经得起磨损、弯曲和烟气的考验。

2.1.4 电梯井道顶部需设置排除高温烟热的装置,如011 m2 左右的排烟口或排烟风机等设施,可直通室外或经机房通向室外。2.2 电梯前室、机房、轿厢的消防安全

2.2.1 为防止发生火灾时烟火对建筑物内人员的伤害,保护疏散通道的畅通和无烟气或少烟气侵袭,所以楼梯间和电梯间等竖井处应设置前室。

2.2.2 电梯层门外候梯厅的前室,应设防烟火的防火门与其他区域分隔。使前室具有防烟的作用,并保证消防人员到达起火楼层后有一个较安全的地方。前室应设有消防竖水管和消火栓,以便于消防人员进入火场打开通路,顺利地实施灭火抢救受伤人员。

2.2.2.1 前室门耐火等级不低于2 级。在前室设置排烟孔将烟气排出,并设置正压送风设施,维持一定风速风压的空气流以阻挡烟气进入侵袭疏散空间。如因条件限制,前室不能采用自然排烟时应用机械排烟。

2.2.2.2 机械加压送风的部位应符合下列要求:(1)机械送风的楼梯间或合用前室宜分别设置送风系统,当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因为二者要维持的正压不同)。(2)楼梯间的风压为50 Pa ,其加压送风口宜每隔2~3 层设一个;前室的风压为25 Pa ,其加压送风口每层一个。(3)风口采用自垂百页或常开百页风口。如采用常开百页风口时,应在其加压风机的压出管上设置止回装置。2.2.3 通常为有效防止火灾从一个防火分区蔓延到另一个防火分区,在分区之间设置防火墙。防火墙上最好不开设门窗洞口,若人员流动、采光等必须设置洞口时,需设置耐火极限1120 h 的防火门。为了保证防火门能在火灾时自动关闭,最好采用烟感、温感探测器连动的自动关门装置。

2.2.4 电梯前室应有消防专用电话、启泵按钮和报警按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以及消防烟感探测器和自动喷淋系统,防止并扑灭前室引起的火灾。2.2.5 电梯机房和轿厢的消防安全

2.2.5.1 电梯机房的供电必须为二级负荷,消防电梯应有可靠的备用电源,确保在发生火灾仍能保证消防用电。

2.2.5.2 电梯双电源的末端互投必须设在电梯配电箱内,电梯的控制电路中应有缺、断相保护和电机超温保护装置,保证发生火灾时不因高温烟火破坏电线路造成电梯故障影响使用。

2.2.5.3 轿厢应配备灭火器,并安装应急灯,并有保证供电30 min 不间断的应急电源。

2.2.5.4 电梯机房门设置一级防火门,安装消防专线电话。2.2.6 电梯司机应急措施

2.2.6.1 轿厢起火时首先安抚乘客保持镇定并停梯疏散乘客,并及时切断电梯电源,使用灭火器自救。

2.2.6.2 轿厢外部起火时,应组织乘客离梯,疏导人们走楼梯逃生;严禁在火灾层打开电梯门。应将电梯停放在火势未蔓延的楼层,用手关闭电梯轿门和层门,然后切断总电源,禁止他人使用,并与消防人员联系。如能够回到底层基站,应扳动消防盒开关,并报火警和通知值班的领导。2.2.6.3 如果共用井道的其他电梯起火,应立即将电梯运行到远离着火电梯的地方,并及时疏散乘客离梯。

2.2.6.4 当相邻建筑发生火灾时,司机也应停止电梯运行以免困人,并回到底层。2.3 普通电梯的消防安全

2.3.1 普通电梯的缝隙较多,易受烟火的侵袭,其前室、轿厢不具备防火、防水、隔离烟雾能力,所以火灾时受到火水烟雾影响,极易发生故障将电梯卡阻在井道中。竖井又是烟火蔓延的主要通道之一,运行中一旦发生停电、窜入烟火,乘梯人员极易遭到烟气呛伤,甚至发生死亡。历史上曾发生过多起因乘普通电梯导致伤亡的悲剧案例。例如:1999 年底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一幢16 层学生公寓,第2 层靠近电梯的房间着火,住在3 层的几个中国留学生发现房间进烟,便乘电梯下楼查看原因,突然发生停电,几个人全被困在电梯轿厢内,再打开电梯门时,里面的人已经遇难。

2.3.2 严禁通过普通电梯运输疏散人员。普通电梯不具备疏散人员的功能,因为:(1)消防功能启动后,要切断动力和照明供电,电梯的电源无保证。(2)井道会窜入高温烟气,产生烟囱效应,使轿厢内乘客窒息或烧伤。(3)轿厢容量有限,每次只能运送十余人,限制了疏散能力。(4)在火灾中电梯很可能发生故障或停电,疏散人员被困在电梯内,无法逃脱,会有生命危险,后果相当严重。例如:美国新奥尔良市路易斯安纳大楼(17 层宾馆)第12 层客房着火,各层客人沿楼梯步行下楼逃生,只有15 层6 人乘电梯下楼,不料电梯下到12 层时突然停电,该6 人被困电梯内,当消防队员用特种工具撬开电梯门时,6 人已经遇难。日常进行消防教育时,要明确宣传发生火灾时绝对不能使用普通电梯逃生。2.4 消防电梯的使用

消防员电梯的定义是预定为乘客使用而安装的电梯,附加的保护、控制和信号使其能在火灾情况下由消防员直接控制下使用。

2.4.1 对于一幢高层建筑大楼,按照国家有关高层建筑消防规范规定,大楼内至少有一部或若干部可以用来在大楼发生火警时供消防人员使用的电梯。消防电梯必须具有耐火封闭结构、防烟前室和专用消防电源。

2.4.2 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对消防员电梯的配置已做如下规定:(1)对一类公用建筑、塔式住宅楼,12层及12层以上的单元住宅楼或通廊式住宅以及高度超过32m的其它二类公共建筑应设消防员电梯。(2)每层建筑面积≤1 500m,应设2台消防员电梯;1 500m≤每层建筑面积≤4 500m,应设2台消防员电梯;每层建筑面积>4 500m,应设三台消防员电梯。每个防火分区应各有一部消防电梯。2.4.3 消防电梯以额定速度从首层到顶层(中间不停层)运行时间不超过60 s ,行驶速度应与建筑高度相适应。消防电梯载重量不少于800 kg ,厅门宽度不少于018 m ,面积不少于114 m2。

2.4.4 使用消防电梯注意事项:消防队员在救火过程中应以灭火为主要任务,在消防人员操纵消防电梯时,只能在有足够的安全把握能够确保灭火顺利进行和人员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让楼内人员通过电梯迅速疏散逃生。

2.4.5 与普通电梯不同,消防员电梯应设计成当建筑物某些部分发生火灾时,尽可能长时间地运行。在没有火灾时,它可以用作乘客电梯。为了降低当消防员电梯用于消防员服务时入口被阻碍的风险,应限制用消防员电梯来运送废弃物或货物。电源和电路系统的可靠性是消防员电梯运行的基本保证。2.4.6 消防员电梯应设计成在下列条件下能够正确运行:

(1)当环境温度在0 ℃~+65 ℃范围内时,电气/电子层站控制装置和指示器应能持续工作一段时间,使消防员能确定轿厢位置(如:轿厢被阻滞的位置),以进行救援。该时间应与建筑物结构的要求相适应,如2 h;

(2)消防员电梯不在防火前室内的其他所有电气/电子器件,应设计成确保它们在O ℃~+40 ℃环境温度范围内能正常工作;

(3)当烟雾充满井道和/或机房时,消防员电梯的控制系统的正常机能应至少确保建筑物结构所要求的时间,如2 h。

图2 消防员电梯的使用

2.5 自动扶梯的消防安全

2.5.1 自动扶梯是建筑物楼层间连续载客效率较高的运输设备。随着高层建筑建设标准的提高,自动扶梯使用越来越广泛。

2.5.2 自动扶梯所形成的竖向相连的空间,使得数层楼空间串通,一旦某层失火,烟火会很快通过自动扶梯空间,上下蔓延,形成难以控制之势。自动扶梯所形成的竖向连通空间,形成了竖向防火分区的薄弱环节,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电梯本身发生火灾的原因

4.1 电梯靠主拖动机械拖动,在导轨上运行时,因未及时加润滑油,或者未清除附着在机械轴承上面的落尘、杂废物,而使机器因机械摩擦发热,引燃附着可燃物;曳引机制动器摩擦生热引燃曳引机漏出的油脂燃烧起火成灾。

4.2 对电梯电机和线路在运行过程中缺乏严格的检查制度,导致绝缘破坏,极易使隐患成灾。

4.3 电梯装饰物使用易燃材料、乘客乱扔烟头引起燃烧事故。电梯防火安全措施

5.1 加强电梯和机房的维护清理工作,认真维修保养电梯,及时清理上下机箱内的灰尘杂物。在机房或扶梯曳引机机箱增设自然或机械通风,防止机房或密闭的机箱温度过高。电机的超温保护装置应灵敏可靠。安装温度传感器或烟感探测器以防止火灾发生。

5.2 载客电梯严禁运输易燃易爆物品。货梯运输危险品时应有专人监护。5.3 自动扶梯的防火措施有:(1)在扶梯上方四周加装喷淋头,其间距为2 m;(2)在扶梯四周加装水幕喷头,其流量为110 L/s ,压力为350 kPa 以上;(3)在自动扶梯四周安装防火卷帘;(4)在出入的两对面处设置防火卷帘,非出入的另两对面设置轻质固定防火墙;(5)在楼层之间设置平面防火卷帘,以阻止火势蔓延,减少损失。

5.4 电梯和扶梯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做装饰, 在扶梯全透明有机玻璃的装饰挡板中每隔600~800mm处加装钢柱支撑。

5.5 持证维修人员应定期保养电梯,并每月进行消防功能试验检查其灵敏可靠程度,保持电梯始终处于正常完好的状态。

5.6 建议在高层建筑外安装主要由导轨和升降装置两部分组合而成的应急消防逃生电梯。其导轨事先安装在高层建筑疏散通道窗口的外墙一侧,升降装置为便携式构造,由消防部门日常配备和维护

6结束语

电梯是机电类特种设备,与人民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电梯的防火要求更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新的《电梯技术条件》、《电梯安装验收规范》、《火灾情况下的电梯特性》、《消防员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电梯层门耐火试验方法》等一系列标准规范都将陆续出台,这都为做好电梯消防工作打好坚实的标准规范基础。同时要确保电梯的安全使用,切莫掉以轻心。

2.古建筑的防火措施 篇二

1 建筑外保温系统的防火安全现状与分析

影响建筑外保温系统防火安全性能的要素包括系统组成材料及系统构造方式两方面内容。解决外保温系统的防火问题,国际通行的做法是:如果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高,则对保护层和构造措施的要求可以相对低一些;如果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差,则要采用好的构造措施,对保护层的要求相对也要高一些。总之,两者整体应该是平衡的。

目前,尽管有机保温材料具有可燃性,但在国内外仍大量广泛应用。如:EPS薄抹灰外保温系统在欧美市场上仍占据着主要地位。2010年德国EPS的市场份额占82%左右,而A级材料岩棉系统仅占15%左右。我国2010年外保温系统中应用不燃材料的仅约10%左右,难燃、可燃材料则占到约80%。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提高有机保温材料的阻燃性能不仅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且某些阻燃剂会增加发烟量和烟气毒性,带来更大危害。因此,无论是从安全角度还是经济角度,片面提高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是不现实的,改进和提高外保温系统的防火性能需另辟蹊径。

整体防火构造理论是解决建筑节能防火安全的一个创新思路,就如同钢结构建筑用防火涂料、防火保护板作为保护的原理一样,当对钢结构采取整体防火措施后,其性能可大大超过混凝土建筑。近年来,各地在研究提高有机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防火构造措施的可行性,并作为提高外保温防火性能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在“46号文”中,已开始对防火隔离带、防护层等防火构造做出了一些应用要求,可视为对构造防火措施的肯定。

2 建筑外保温系统构造防火的理论基础

由于火灾通常是以释放热量的方式形成灾害。要想解决外保温系统的防火问题,归根结底就是要阻断热的传播。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保温层与墙体基层连接的无空腔构造,覆盖保温层表面的A级材料保护层,以及将系统隔断、阻止火焰蔓延的分隔性防火构造(如防火分仓),能有效阻止外保温系统被点燃,阻止火在外保温系统内的传播,常被称为“构造防火三要素”。这三种构造方式的作用原理,如图1所示。

图2~图4分别为无空腔系统做法、防火分仓做法和防火保护面层做法举例。

3 建筑外保温系统构造防火措施的试验研究

北京振利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进行锥形量热计试验、燃烧竖炉试验、窗口火试验及墙角火试验等大量实验研究,对构造防火措施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对比分别见表1~表3。

实验表明,增加表面保护层的厚度可以提高可燃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防火分仓、防火隔离带和挡火梁等防火隔断构造可以有效地抑制热传导,阻止火焰蔓延;无空腔构造可大大限制外保温系统内的热对流作用,达到控火的目的。试验中,在苛刻的环境条件下,贴砌系统始终没有出现火焰蔓延现象,很好地佐证了上述结论。

4 建筑外保温系统构造防火措施与要求

4.1 隔断措施

隔断措施的作用主要是阻断热在系统中的传导。已得到试验验证的隔断措施有保温层中的防火隔离带、门窗洞口的隔火构造(挡火梁)、系统自身的分仓构造等。其中,防火隔离带是在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中水平或垂直设置的能阻止火焰蔓延的带状防火构造;挡火梁是一种设置在门窗洞口的隔离措施,与防火隔离带类似,水平设置在门窗洞口上边缘的带状防火构造,通常应伸出门窗洞口竖向边缘一定的长度;分仓构造是在保温材料的四周用无机保温浆料等与其他保温板材分隔开的一种防火构造。

隔断措施的应用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防火隔离带和挡火梁在受火条件下应能够维持自身阻火构造体及系统保护面层的稳定。因此,岩棉、无机保温浆料等材料可以作为防火隔离带使用,而受热后会熔化收缩的玻璃棉不能用作防火隔离带。

(2)防火分仓的面积约为50 cm×50 cm。分仓过大,不利于施工和满贴,过小则影响施工速度。此外,分仓缝应具有一定的宽度,宜为1 cm左右。过小难以起到隔火作用,过大则影响保温效果。

(3)隔离带(挡火梁)距窗口的距离应适当,不宜直接设置在窗口处,否则隔火效果差。

4.2 封闭空腔

外墙外保温系统中空腔构造的存在能为系统中保温材料的燃烧及火焰蔓延提供充足空气,促进燃烧及火焰蔓延,且空腔越大、越连贯就越不利于防火安全,甚至产生“烟囱效应”。因此,外保温材料应采用满贴法(即全面积粘贴),尽量避免形成空腔,特别是幕墙系统,要做好隔断,防止形成贯通空腔,以减小火灾风险。此外,要防止火灾条件下由于系统中热塑性保温材料受火收缩、熔化,导致空腔的形成或封闭空腔的贯通,要注意科学选用保温材料,并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4.3 防火保护层

防火保护层包括抹面层和饰面层。不同的保护层材料和构造、不同的施工质量,其防火性能是不同的。保护层的受火稳定性影响系统整体对火反应性能。系统保护面层的厚度影响系统内保温材料的受损状态和程度。增加保护层厚度将有效降低对内部可燃保温材料的热传导,材料越不容易被点燃和破坏。但考虑抗裂性要求,参照“46号文件“要求,保护层厚度宜为3~6mm。

参考文献

[1]公安部.关于进一步明确民用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监督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Z].

[2]黄振利.外保温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李响,钱立军,孙凌刚,等.阻燃剂的发展及其在阻燃塑料中的应用[J].塑料,2003,32(2):79-83.

3.建筑钢结构的防腐与防火措施研究 篇三

摘要:钢结构桁架建筑中的结构构件能在工厂大批量生产,标准化和工厂化程度高,易于实现产业化,因此钢结构析架建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探讨了钢结构建筑的防腐和防火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钢结构桁架 防腐 防火

0 引言

我国建筑钢结构的良好发展,也促进了我国冶金工业的技术进步,推进了我国钢结构的结构调整,建设和冶金行业的相互促进,将使我国的建筑钢结构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钢结构住宅装配化程度高,所用构配件轻巧,运输安装十分方便同时,钢结构住宅建筑所用构配件可以在工厂制作,现场安装,适合工厂的标准化、系列化和工业化生产,商品化程度高,有利于降低成本,实现住宅建筑的集成化。住宅产业化必然要求大力发展住宅钢结构。我国钢结构住宅目前所要研究的问题,己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也不是回答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要研究解决如何把它做好的问题,是要完整的、配套的、高品质的全新的把它研究好并如何推向市场的问题[1,2]。本文面对钢结构建筑的发展趋势,针对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防腐和防火问题进行相关研究。

1 钢结构桁架的防腐

钢结构耐腐蚀性差,裸露的钢结构在大气作用下会产生锈蚀。腐蚀不仅造成自身的经济损失,并且使结构构件截面减小,承载力降低,影响结构的安全。因此,防止结构过早腐蚀,提高其使用寿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也是设计、制造和使用单位共同关心的课题。并且,就我国家庭来说,购买一套住房意味着倾其一生的积蓄,对钢结构住宅采取良好的防腐措施可以更好的吸引购房者,推动住宅钢结构的发展。

1.1 腐蚀原理 钢结构腐蚀原理,钢结构的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种。化学腐蚀是干燥气体及非电解质液体作用于金属表面而产生;也可以是空气中的CO2、SO2作用而生成的FeO或FeS,从而使得钢结构腐蚀。电化学腐蚀是钢材表面与电解质溶液中产生电流,形成腐蚀电池,使钢材产生腐蚀的现象。钢材在冶炼时,常常加入碳元素及其它一些合金元素,于是由于基体铁元素与其他合金元素各自的标准电极电位的不同,而形成腐蚀微电池的两极,当大气中的水分、氧气等介质被吸附于钢材表面时,无数个腐蚀微电池的两极被接通了,因而发生腐蚀的电化学反应。促进腐蚀的外因,是由于钢结构的腐蚀与相对湿度及大气中侵蚀性物质的含量有密切的关系。通常相对湿度在60%以下时,钢材的大气腐蚀是微弱的。在干燥的亚热带气候或在温带气候的建筑物室内,钢材的腐蚀只可能在极有限的范围内发生。

1.2 钢结构桁架的防腐措施 从能量变化的观点看问题,金属遭受腐蚀之后,把存在于内部的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电化学腐蚀或热能化学腐蚀而放出。显然,这是一个自发发生的过程,因此,要防止钢材生锈,就必须设法阻止其表面腐蚀电池的电化学反应过程,或者以另一种电极更低的金属原子代替铁原子作为阳极,而铁原子受到保护不发生电极反应。根据以上原理,钢材的防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物理屏蔽作用的防锈漆。这类防锈漆的防锈颜料有良好的屏蔽作用,能阻挡水分等化学介质渗到钢铁表面,因而减缓电化学反应的速度延迟发生锈蚀的时间。其特点是价格便宜防锈期限仅在五年左右,不适合用于钢结构住宅建筑中。②依靠化学钝化作用,使钢材表面形成一层钝化膜。如磷化膜或具有阻蚀性的络合物,这些在钢材表面形成的钝化膜或络合物的标准电极电位较铁为正,从而能延缓钢材的腐蚀过程。这类防锈漆防锈性能好,价格便宜,但铅系防锈漆和铅酸盐防锈漆的毒性大,亦不适合用在住宅建筑中。③阴极保护型防锈漆一富锌底漆。当防锈漆整层漆膜的电极电位比铁元素更负时,钢结构中的铁成分便变成阴极,受到电化学保护不会腐蚀。④金属镀层保护,在钢材表面施加金属保护层,以提高钢材表面的抗腐蚀能力。最常用的是镀锌。镀锌主要是通过形成致密的保护膜和锌置换作用来防腐蚀。

2 钢结构的防火

2.1 钢结构防火重要性 钢材虽为非燃烧性材料,但钢材不耐火,温度400℃时,钢材的屈服强度将降至常温下强度的一半,温度达到600℃,钢材基本丧失全部强度和刚度。一般常用建筑钢材的临界温度(即丧失支撑能力时的温度)为540℃。对于建筑火灾,火场温度多在800~1200℃之间。在火灾发生的10分钟内,火场温度即可高达700℃以上,对于裸露的钢材构件,在这样的火场温度下,只要几分钟其温度就可上升到500℃而达到其临界值,进而失去载荷能力,导致建筑物倒塌。由上可见,钢结构的防火保护非常重要,这对于减轻火灾损失,减少伤亡具有重要意义。而对于钢结构住宅建筑来说,直接与人的生活起居有关,目居住建筑内一般都有较多的易燃物品,因此,住宅钢结构的防火保护有其特殊的意义。

2.2 钢结构桁架防火保护处理措施 火灾是火失去控制而蔓延的一种灾害性燃烧现象。一般地,火灾的发生必须具备存在能燃烧的物质,能提供持续燃烧的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以及能使可燃物质燃烧的着火源,这样三个条件。为此,考虑破坏以上三个条件,现今钢结构建筑的防火保护一般有以下一些措施:①冲水冷却保护法。该方法是在空心封闭的钢构件中充满水,火灾时构件把从火场中吸收的热量给水,依靠水的蒸发消耗能量或通过循环把热量带走,构件温度可控制100℃左右,从理论上讲,这是钢结构保护最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由于对结构设计有专门要求,目前实际很少应有;②单面屏蔽法,在钢构件中的迎火面设置阻火屏障,将构件与火焰隔开,如果建筑物内部发生火灾,火焰也烧不到钢构件。这种在特殊部位设置的防火屏障措施不失一种较经济的钢构件防火方法; ③包封法,包封法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钢结构防火保护方法,它是用耐火材料把构件包裹起来,一般有浇筑混凝土或砌筑防火砖和防火板材包覆,特别注意防火用板材基本应是不燃材料,对结构能起防火保护作用的板材,还应该具有写耐高温特性功能;④喷涂无机防火涂料。早在50年代欧美、日本等先进国家就广泛采用防火涂料保护钢结构。80年代初期,国内在一些重要钢结构建筑中也开始采用。发展至今,喷涂防火涂料已是使用最广泛的建筑钢结构防火法。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品种较多,通常根据高温下涂层的变化情况分膨胀型和非膨胀型两大系列。其中,膨胀型防火涂料,又称薄型防火涂料,其基料为有机树脂,配方中还含有发泡剂等成分,用于钢结构防火,耐火极限可达0.5~1小时,非膨胀型防火涂料,主要成分为无机绝热材料,遇火不膨胀,自身具有良好的隔热性,故又称隔热防火涂料,对应耐火极限可达0.5~3小时以上。

2.3 钢管混凝土柱的耐火性能 根据国内外大量试验证明,钢管混凝土的抗火性能明显高于钢结构,但国内对钢管混凝土的防火基本上还是遵循钢结构的防火要求。这必然导致建筑材料的浪费和结构造价的偏离。钢管混凝土柱的耐火性能主要依赖以下几个因素柱的截面尺寸和形状、柱的有效计算长度、荷载大小、混凝土强度、混凝土骨料成分等。在火灾情况下,随着火灾现场温度的提高,钢迅速失去承载力,但钢管壁对核心混凝土仍起着“套箍”作用。虽然柱内混凝土的强度也逐渐丧失,但由于混凝土的热传导率很低,其强度丧失的速度远远低于钢的强度丧失,原本由组合构件承受的荷载逐渐能转移到核心混凝土上。最终,在钢管丧失强度的情况下,核心混凝土必须来承担全部荷载。钢管混凝土柱的耐火性能不能简单等同于钢结构的耐火。当然,对于不同形式的钢管混凝土柱及不同的受力情况,其耐火时限会有不同,但充分考虑钢管混凝土柱本身的耐火性能,尽可能降低防火被覆的厚度,降低工程造价。对于大力发展本文中所言及的轻钢住宅是极为有利的。

参考文献:

[1]田琳,杨彬,韩秀华.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发展及展望[J].山西建筑.2009.03.

4.古建筑的防火措施 篇四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在电气配电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配电线路作为电气配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在电能传输的功能性、技术性、合理性、美观性等方面均达到较高水平。但目前,在建筑电气配电过程中,一些配电线路的配电方式不规范,配电问题没有得到高度重视,更有一些施工企业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偷工减料,导致配电线路防火性能差,造成诸多漏洞及安全隐患。本文作者根据个人多年电气工作经验,分析了建筑电气配电线路的配电方式及防火措施。

【关键词】配电线路;配电方式;安装技术;防火措施

前言

建筑电气工程中,配电线路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着整个建筑用电的合理使用,也是保证整个建筑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电气配电线路设计过程中,配电方式的选择必须根据整个建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确定。如果配电方式不规范或配电施工不合理,或没有对配电线路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也容易导致事故发生。同时,在电气线路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防火措施,通过有效控制减少火灾的发生,提高建筑电气配电线路的防火能力。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也应给予高度重视,严格按照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加强现场管理,保障电气配电线路的施工质量和安全,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一.建筑电气配电线路的配电方式

在建筑电气配电线路建设中,选择合理的配电方式非常重要,要熟悉及撑握负荷的具体情况才能深入认识和了解配电方式。依据用电负荷需求的大小,民用建筑配电负荷可以分为三个等级。高层和超高层大型建筑物,体育场馆等规模较大、耗电量较多的用电负荷属于一级负荷,其配电方式以10KV配电为主,也称为中压配电。

380V/200V配电为低压配电,主要是应用于一些小型民用建筑,由用电单位直接接入地区380V/200V低压电网,配电半径一般不超过250米,可以满足建筑工程中所需要的电量。高层建筑常用配电方式有放射式、树干式与混合式三种,普遍采用的是混合式分区配电方式,其优点表现为:1)I作电源采用分区树干式,备用电源也可采用分区树干式或由底层到顶层的垂直干线式。2)工作电源和备用电源都采用由底层到顶层的垂直干线式。3)工作电源采用分区树干式,备用电源取自应急电源干线。当向楼层各配电点供电时,宣采用分区树干式配电,但部分较大容量的集中负荷或重要负荷,应从低压配电室以放射式配电。

二,配电线路安装应注意的问题

电育B传输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为保证配电系统良好运行,配电线路的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本人在所负责的某高层建筑配电线路安装工作中的经验,配电线路安装过程中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选用配电线路电缆与电线材料

为保障配电线路的安全性,我们重视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抓好电缆及电线材料的选用。一方面严格选用符合原材料标准要求及相关规范的阻燃电缆与电线,尤其是在材料规格和电线长度上满足施工设计的要求,另一方面注意电缆自身性能及电线的防火、耐高温性能,尽量选择有绝缘材料的电缆进行施工铺设。对于一些有较高防火要求的建筑区域,我们优先选用更高规格的不燃电缆,这是一种防火性能更好的电缆,它主要使用的保护套是铜质的或者使用氧化镁粉作为绝缘铜芯,可以有效的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即使因为配电线路其他方面原因导致火灾发生,不燃电缆也会利用其自身的防火及绝缘的特性控制火势的蔓延。除此之外,这种不燃电缆可以被长时间使用,在日常使用中,对一些水、油、烟等的腐蚀有一定的抵抗力,值得我们在日后的建筑电气配电线路中广。

2.密集型插接式母线槽的选用及敷线技术

因所建工程为高层建筑,且建筑规模较大,因此对用电负荷密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充分满足这种高密度负荷的需要,本人在配电线路安装中优先采用了密集型插接式母线槽来满足用电的供应。这种母线槽由壳体及设置在壳体内的一组并行扁形导电体,外部由绝缘材料包覆,具有占用空间位置小、结构紧凑、外壳接地好,安全可靠及较高的`电气及机械性能等特点。由于其独特的插线方式,使得其接线过程较为简单和方便。同一回路的相线和零线,敷设于同一金属线槽内。电线在线槽内有一定余量,且无接头。电线按回路编号分段绑扎,绑扎间距不大于2m。同一电源的不同回路无抗干扰要求的线路可敷设于同一线槽内,有抗干扰要求的线路应使用隔板隔离或用屏蔽电线并要求屏蔽护套一端接地。在采用多相供电时,按照规范要求电线的绝缘层颜色一致,即保护地线(PE线)应是黄绿相间色,零线淡蓝色,相线:Ll相黄色,L2相绿色,L3相红色。

3、配电线路电缆桥架的安装技术

电缆桥架一般由支架、托臂和安装附件等组件组成,有槽式、托盘式、梯架式和网格式等不同结构类型。本人在桥架布局设计时,综合考虑了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运行安全性等因素,尽量表现出其造型美观、,结构简单、配置方便,维修容易等特点。将建筑物内桥架就近架设在建筑物和管廊支架等位置,也有个别位置进行了独立架设。电缆桥架水平安装支架间距:1. 5-3米,垂直安装支架间距:不大于2米。电缆支架最上层距竖井顶部或楼板顶部不小于150-200mm,电缆支架最下层沟底或地面不小于50-100mm。金属导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镀锌和壁厚小于2mm的钢导管不得套管熔焊连接。室外地面以下敷设钢导管,埋深不应小于0.7米,壁厚不应il、于2mm。设计无要求时,埋入墙内或混凝土内电线管,采用中型以上导管。电缆桥架架设的同时,我们对全部安装在建筑物外露天的桥架零件进行了镀锌处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电缆桥架的使用寿命,降低维护频率。

三、电气配电线路的防火措施

电气配电线路是用来输送电能的,其特点是线路长、分支多、应用范围广’易于接触可燃物质,一般故障难以发现,绝缘层着火蔓延迅速。电气线路火灾主要是由于电气线路短路、漏电、过负荷、接触电阻过大或电气线路绝缘击穿等产生的电弧、电火花或高温高热所引起的。本人在对建筑进行线路配电时,把防火措施放在第一位,力争将配电线路引起火灾及事故的概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1.控制火灾扩散的方法

建筑电能火灾发生时破坏力极强,极为危险,这主要是由于电能火灾容易通过可燃物的直接延烧、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等方式扩大蔓延,最终造成非常大的损失。所以,当建筑配电线路发生火灾时要注意以下问题:处理火灾时,首先考虑如何对火灾蔓延进行控制及处理。应先断开电源并及时让火苗与可燃物断开,以防止灾情不断扩散。一般来说,经常使用封闭式的金属线槽设计来防止发生电能火灾时火势的蔓延,同时在建筑工程实际建设配电线路时也要防止线路可能发生的短路情况,对建筑电能火灾事故的发生进行有效预防。 .

2、做好层间防火措施

由于该建筑体量较大,可容纳的人数较多,本人在配电线路的防火专项方案设计时,优先考虑不同的功能分区与楼层之间的防护。当发生火灾后,火力通常情况下先是在同楼层之间蔓延,最终造成严重后果,所以需重点开展层间防火处理,比如通过设置防火墙f.防火分区、防火隔层等方法来提升建筑物的防火性能。一旦发生火灾,立即组织人员有序疏散并迅速灭火。根据现场火灾特点选择适当的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剂都是不导电的,可用于带电灭火。泡沫灭火器的灭火剂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有影响不宜用于带电灭火。用水枪灭火时,为保证安全,宣采用喷雾水枪。用普通直流水枪灭火时,为防止通过水柱的泄漏电流通过人体,可以将水枪喷嘴接地,也可以让灭火人员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靴或穿戴均压服操作,人体与带电体之间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3.提升防火技术和材料控制

配电线路火灾在建筑电气火灾事件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有些建筑配电线路由于时间问题老化或者施工时选线质量差,容易导致危险事故。当碰到外因作用,如超负荷用电、电压负荷过大、机械损伤线路绝缘外壳、雷击等,或者因电气线路绝缘薄弱处被击穿,引起单相或多相短路,引燃了附近的可燃物质,火灾就发生了。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以及推动建筑工程整体防火性能的有效提高,设计人员应该配合具体环境与科学知识,并结合运用先进的防火材料、技术。在配电线路中的易燃物品的表层制作防火隔热层,这样做可以在发生短路等危险情况时最大程度的减小火情的影响与扩散。我国非常重视对于建筑配电线路的防火处理,也在不断地研究发明新颖的、科学的、环保的防火科技材料。设计人员也必须坚持对先进的防火技能进行学习,了解新的防火材料,并将其应用到建筑工程配电线路实际建设中去,促进建筑工程配电线路防火性能的不断提升。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在建筑电气配电线路配电的施工中,最先考虑的主要以配电线路配电方式及防火措施实施为主,建筑电气配电线路施工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居民后期的生活。如果建筑电气配电线路在配电施工过程中选择的方式不合理或在实施中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建筑后期的使用,甚至发生短路引起火灾并危及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在施工企业在建筑线路配电实施过程中应加强管理与质量控制,严格监督施工质量,保障建筑电气配电线路配电在建筑中使用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志刚,试述配电线路运行故障原因分析及检修措施[A].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论文集[c].20.

【2】侯跃,lOkV配电线路故障原因的分析及预防[J].内蒙古石油化工,24期.

5.古建筑防火设计探讨 篇五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文物古建筑源远流长、光彩照人,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因此,加强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意义重大。本文就古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做一些粗浅的分析,并谈一谈如何搞好预防工作。

[关键词]古建筑 消防安全 探讨

[中图分类号] F326.2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6-346-1

我国古建筑多为三、四级建筑结构,耐火等级低下,火灾荷载较大,如果发生火灾,火势较难控制,极易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所以,古建筑的消防工作,加强对古建筑的防火管理,保护好古建筑不受火灾的侵害,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有关部门共同的职责。

1古建筑的防火必要性

我国古建筑大都采用木结构架为主的结构形式,梁、斗、柱,层层叠叠搭筑而成。古建筑的以木材为主,造成了良好的燃烧条件,而且一旦失火,室内散热差,温度升高快,容易引起轰燃。有些古建筑在半山腰或山顶,消防车无法上去。有些在城市里的,由于古建筑的特点,院套院、门连门,台阶遍布,高低错落,消防车也难以进入及时扑救。因此,做好古建筑防火安全非常重要。

2古建筑的火灾特点

2.1火灾荷载大,具有良好的燃烧条件

古建筑的建筑材料大量采用木材,由于古建筑木构件受自然侵蚀多年,含水量较低、极易燃烧;在其周围墙壁之上,以木柱、木梁、斗拱等支撑巨大的屋顶,严实紧密,烟热不易散失,整个结构如架满干柴的炉膛,在燃烧中产生的高热和积聚木材分解出来的大量可燃气体使古建筑易发生轰然和倒塌。古建筑一般都有油漆彩绘以及屏风、挂画垂帘等大量可燃装饰,很可能由于电线陈旧、电气设备安装使用不当或可燃织物随风飘荡接触灯烛等原因而引起火灾。庙宇烧香拜祭、宫殿的祭祖、祭天地等宗教活动,焚香纸等用火,以及工作居住人员炊煮、取暖、照明用火,稍有不慎,都可导致火灾。古建筑的避雷设施落后,有的虽然安装了防雷设备但不符合安装要求,一旦遭受雷击,也会引起火灾。游客如带进火种或易燃易爆危险品,特别是乱丢烟头等,也可导致火灾。

2.2无防火间距,容易形成“火烧连营”

古建筑由于受到当时建筑艺术等局限性的影响,建筑物之间不符合防火安全要求,甚至有些建筑物紧密相连,没有一点间距,即无防火分隔区,又没有消防通道。多数古建筑采用“四合院”的庭院布局,形成古建筑群。

2.3消防器材少,位置偏僻,水源缺乏,火灾扑救困难

一方面,古建筑一般远离城镇,地处偏远,坐落在半山腰或山顶,而且周围没有消防水源或距离水源很远;少数在城镇的古建筑,也因院墙高大,台阶层叠,门窄、槛高,消防车无法驶入靠近,发生火灾不利扑救,往往小火酿成大灾,造成重大损失。另一方面古建筑单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般经费都比较紧张,正常的经费无保障,该购置的灭火器材、设施(如消防水泵、灭火器材和必要的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装置等)得不到落实。甚至有的古建筑室内、外既没有消防给水设施,又无任何灭火器材,发生火灾后无法扑救。

2.4势猛,蔓延快,温度高

建筑空间高,跨度大,门窗多,空气充足,气体对流快;而屋顶严实紧密,烟热不易散发,温度容易积聚。

3建筑防火设计

如何在保证古建筑完好的前提下,又成功地保证这些建筑物的消防安全,关键性的问题是找准古建筑与消防安全的结合点,把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升级消防系统。

3.1灾自动报警系统

尽早发现火情、迅速报警、及时灭火对古建筑来说尤为重要。安装合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值得优先采取的措施。笔者通过对文物古建筑各种火灾报警系统的对比分析认为,在古建筑安装无线火灾报警系统是比较好的实现方式之一。无线火灾报警系统由控制盘、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和警报装置组成,所有装置均装有无线电收发两用机,除控制盘外,其他装置由自带蓄电池提供电源。该系统最大的优点就是基本无需电缆布线。没有布线要求,就无须破坏建筑物结构,无需埋设任何管线,这一点对古建筑来说尤为重要。

3.2要的灭火设施

笔者认为,在文物古建筑的消防设备的设置中,可以采取确“强化室外,暂缓室内”的理念,如消火栓设置方面,将室内消火栓移至室外设置,即室内消火栓外置,设置明显标志。并在室外消火栓处设置启泵按钮,以便火灾时使用。同时,为防止灭火过程中带来的严重水渍损失,可用雾状水枪代替直流水枪。同样在室内配置必要的移动式灭火器、沙等扑灭初起火灾的灭火设备。这样,既保护了文物古建筑不受火灾侵害同时也不影响古建筑的美观,符合古建筑保护的观点。

3.3设置防火间距、防火分割

对扩建、改建、新建的古建筑应该注意防火间距、和防火分割,应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建立防火墙,实行防火分割。

3.4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

电气线路应采用铜芯绝缘线套金属管敷设,不得将电线直接敷设在可燃的构件上;在殿堂内禁止使用碘钨灯等大功率照明灯具和电炉、电水壶等电加热器,所用照明灯具不准靠近可燃物。

3.5雷装置

按照建筑物防雷的有关内容要求进行安装,并在每年雷雨季节之前进行检测维修,保证完好有效。

3.6内的各种木材及棉、麻、丝、毛等织物,要进行防火阻燃处理

3.7活用火场所改造:炊事用火场所

主要考虑炉灶的选址和筑造,灶房地址一定要远离古建筑或文物集中的库房,炉灶不能靠近可燃建筑物,烟囱穿过闷项或房盖时,其周围应用不燃材料隔绝,上加防火帽,炉体灶堂应用耐火材料构筑,其内不能开裂漏火,使用时必须有专人看管,周围柴草不能堆积过多,饭好后应立即清除。使用油灯、蜡烛时,不能直接靠近可燃物质,应在油灯上设置灯罩,灯罩上不能再套纸罩。油灯、蜡烛应固定在四周没有可燃物的地方,并应及时清除油垢。添加灯油时应将灯火熄灭。取暖方式主要有火炉时,对火炉设置的要求:木质地板上设置火炉时必须用砖或土坯垒成不低于14厘米厚的隔热层,炉口上部须垂吊一定厚度的隔热板。

6.古建筑的防火措施 篇六

(2)古建筑的使用和管理单位不得随意向未经公安消防部门和文物管理部门批准的单位提供拍摄电影、电视或举办展览会等活动的场地和文化资料。

(3)获准使用古建筑拍摄电影、电视或举办展览会活动的单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必须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遵守文物建筑管理使用单位的各项消防安全制度,负责抓好现场消防安全工作,保护好文物古建筑。

②严格按批准的计划进行活动,不得随意增加活动项目和扩大范围。

7.古建筑的防火措施 篇七

一、现代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我国现代高层建筑有如下几个特点:楼层层数多, 主体建筑高, 结构复杂, 周围建有裙房;高层建筑功能复杂, 用途广泛, 按用途可分为办公楼、住宅楼、宾馆、百货楼等, 建筑内人员密集;建筑内拥有众多可燃装饰材料, 如窗帘、墙纸、可燃材料吊顶等等, 甚至一些管道也为可燃材料, 火灾荷载大。从高层建筑的上述特点可以看出此类建筑一旦发生火灾, 烟火会迅速蔓延, 导致人员疏散不易, 火灾救护困难, 造成严重损失。

从众多火灾案例的分析结果中我们可以总结出高层建筑火灾有如下特点。起火因素多:高层建筑面积大, 使用单位多, 功能复杂, 人员集中, 建筑内部装修过程中易燃材料多, 火灾隐患大。蔓延途径多:高层建筑中竖井林立, 一旦发生火灾, 这些竖井就似高耸烟囱, 烟气可通过这些垂直通道自底层向顶层迅速扩散, 使得火势迅速扩大, 这是构成火势快速蔓延的一个主要途径。人员疏散困难:高层建筑中用工单位众多, 人员集中, 加之层数多, 垂直的疏散距离远, 一旦发生火灾, 大量烟气产生, 疏散中的人员易碰撞拥挤、发生伤亡事故。火灾扑救困难:国内的消防登高车的上限为24米, 而高层建筑主体建筑高, 大多超过这一高度, 一旦发生火灾, 很难从室外进行扑救。

二、现代高层建筑在防火安全上存在的问题

(一) 消防设计不合理

一些老式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存在设计缺陷。高层建筑内单位众多, 各单位业主为适应自身经营活动的需要在内部装修过程中会对建筑结构进行一些改动, 从而使得建筑在消防设施设计上不能达到规范要求。建筑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投资, 边设计边施工, 边施工边审核, 工程已建一半, 但审核还没有通过, 使得建筑工程存在很多消防安全隐患。

(二) 消防设施管理不到位

高层建筑的管理人员没有做好消防设施的管理工作, 忽视了对消防系统后期的维护管理, 造成消防设施损坏、老化严重, 很多设施形同虚设。特别是高层建筑内有多家用人单位共同使用时, 各个单位各自为政, 没人牵头进行消防管理, 导致消防设施状况堪虑, 这种情况下发生火灾, 建筑内的消防系统若不能进行有效的火灾预警, 就会影响火灾初期扑救的效果。

(三) 消防安全管理不严格

高层建筑工地的管理人员不重视用电、用火管理, 施工材料堆放混乱, 与防火要求不相符合, 且堵塞消防车的通道, 这都给消防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碍。高层建筑有些建筑保温外墙使用了防火性能不达标的材料, 且施工过程中防火技术标准落实不到位, 没有经过质量控制, 因此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火灾事故。

三、现代高层建筑如何做到防火安全

在了解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问题之后, 只有针对这些问题积极预防, 从设计、施工、后期维护等几个方面加强管理才能最大限度避免火灾发生。

(一) 重视建筑消防设计

高层建筑在设计阶段要将建筑自身功能同防火安全有机结合, 建筑消防布局需将安全畅通作为最基本要求, 对防火区合理规划、划分, 使疏散线路简单明了。建筑内部在装修设计时需降低可燃物数量, 最大限度降低火灾的发生几率, 延缓火灾蔓延速度。施工中要确保建筑物构造的耐火性, 以确保分区有足够隔火能力。要结合建筑物的内部消防对给水系统进行设计, 确保火灾发生时能有足够用水量;确保报警系统、灭火系统正确安装, 保证一旦发生火灾系统能发挥应有效果。

(二) 加强施工时期的消防监管

施工单位承接工程后需严格按消防设计标准进行防火构造设计, 施工前仔细审核图纸, 不能擅自改动。消防构件如需变更需同相关单位做好协调, 并制定相应举措, 确保消防设施的安全性。

(三) 建立并完善消防安全责任制度

火灾的发生, 大部分是由电气设备线路老化、液体燃料泄露、用火不当等引起的, 此外, 人员违章操作也会导致火灾。因此要避免火灾发生, 相关人员就要增强防火意识, 严格贯彻执行消防安全责任制, 对防火安全进行严格检查, 做好火灾预防工作。

(四) 做好消防设施后期的维护保养

消防设施后期维护保养效果直接关系到设施在火灾时能否发挥正常功能。这就要求高层建筑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后, 才能持证上岗。在高层建筑使用的过程中, 需要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修, 建立后期的维护保养固定制度。要按国家标准, 对消防设施采用科学手段测试检查, 对消防设备安全性能派专人定期检查管理, 对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监督检查, 确保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火栓系统、疏散指示标志、火灾事故应急照明完好有效, 并对系统的工作状态进行判断, 一旦发现隐患就要及时整改, 确保设备、设施可以正常运转。高层建筑内部环境装修致使环境发生变化时要对消防设施不断完善补充, 以确保火灾发生时消防设施能发挥重大作用。

总之,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高层建筑会在多个领域内广泛应用。高层建筑一旦有防火安全隐患就会给用户带来严重危害。要最大限度降低高层建筑火灾发生的几率, 就需要对建筑防火安全问题仔细分析, 从多方面综合考虑,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建筑的防火性能,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建筑的防火水平。

摘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高层建筑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 这些高层建筑楼层高、设备多、功能复杂, 但是由于不能外部灭火, 当火灾发生时, 就会增加火灾扑救难度,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本文在对高层建筑火灾特点分析的基础上, 列举了现代高层建筑在防火安全上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安全,安全隐患,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海涛.高层商住楼建筑消防设计中常见问题与应对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 2014, (13) .

[2]王静萱.超高层建筑综合楼防火分区设计探析[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4, (02) .

[3]王伟民.高层建筑消防设施常见火灾隐患成因分析[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3, (01) .

8.古建筑的防火措施 篇八

摘要:高层民用建筑物中人员众多火灾事故造成的危害也极大。因此注重高层民用建筑物的防火排烟设计尤为重要。文章主要分析了高层民用建筑通风空调系统中的防火排烟措施。

关键词:高层民用建筑;通风空调系统;防火排烟;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通风空调系统也开始普及应用于千家万户。大多数高层民用建筑均配置了通风及空气调节设备,风空调设备极易引起火灾事故发生,其管道也容易造成火情大面积蔓延危害巨大。

1高层民用建筑通风空调系统中的防火排烟问题分析

1.1防火排烟系统失效

高层民用建筑中人员对防火排烟的系统设施不够关注,除了在出现火灾时使用外仅仅只是进行固定的简单检查。这种情况造成防火排烟系统大部分出现阀门的易熔片产生脱离、传动机构被严重锈蚀、未进行更好的维护、系统失灵等情况。因此,防火排烟系统整体无法正常运行工作无法帮助防范火灾。

1.2自然排烟效果不明显

在排烟方式中,自然排烟是简单而又经济的排烟方式,不过,在现实情况中,由于设计和施工的不合理,使得自然排烟设备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1)自然排烟设计的位置不合理。在实际情况中,排烟的窗户应当尽可能的设置在墙的上方。不过,当前很多排烟窗是没有设置在合理的位置上的,所以影响了排烟。(2)自然排烟窗的设计大小不合适。经调查发现,部分工作人员在安装排烟窗之时,没有按照规范和图纸上的指示来进行。在设置过程中,应当注意排烟窗的高低问题,若排烟窗设置得过高,则操作起来会非常麻烦,并且在火灾发生之时,也不利于排烟。

1.3机械排烟效果不好

如果排烟风机设置的地方不合适,就会影响防烟机间和它的前室等局部的机械送风效果。所以,相关人员在设置的过程中,应当先计算它的规范值和当值,并将其中值额大的一项当做选定值。这道计算工序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将计算值直接作为选定值的话,其机械风机的要求是不会被满足的。或者说,在设计和使用正压送风机中的压差装置是不按标准和规定进行,不按防烟风区的规范来设置当风设施进而送风口,这些都会影响排烟设备发挥功效的效果。

1.4空调防火和防烟阀的设置问题

空调防火系统与防火阀和排烟防火阀不一样,其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可以将这两者综合使用。防火阀一般会安装在两个地方,一个是空调管路防火分区,另一个是变形缝处。在平时,为了通风,防火阀会处于常开状态,当遇到火灾之时,若温度提高到70℃,防火阀中的熔片就会被熔断,就会把通风管中的火势切断。不过,经过调查发现,很多防风阀并没有设置出防火墙,或者仅是在风管的变形缝处的一侧设置防风阀,至于另外一侧,则没有设置。并且,有些尽管设置了,但是其设置不合理,进而使得火势不仅没有消退,反而更加猛烈。

2高层民用建筑通风空调系统中的防火排烟措施

2.1烟雾控制

将烟雾的源头切断是消除烟雾的好方法,所以,相关人员应当在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和多层建筑中设置自动灭火系统,以便当火灾发生时,在大量的烟雾产生之时,及时将火熄灭,及时将火势控制住。与此同时,相关人员在进行建筑装修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采用不可燃烧或难以燃烧的材料来作为装修材料。并且尽可能的选择产烟量小的材料作为家具,这样的话,当火灾发生之时,室内的人员可以在烟雾小的情况下,轻易的逃生。在当前,我国的《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建筑物内设有顶棚、墙面的,不可使用可燃材料。

2.2自然的排烟设计

在选择防排烟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尽可能的满足防排烟的要求,为了使这个要求被满足,并且秉承节约投资的原则,相关人员尽可能的选择自然的排烟方式。自然的排烟方式指的是在自然力的作用下,让室内与室外的空气进行转换交流,这种方式一般是开窗和利用窗外阳台进行排烟。除这两种方式之外,靠近墙体的防烟楼梯和前室,以及消防電梯前室等都适合、且容易运用自然排烟 方式。

2.3设置机械防烟系统

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就是为了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能为室内人员提供疏散路线和避难的场所。在建筑物中设置这个系统,应当按照这个系统部位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不具备设置条件的有:自然排烟条件得不到满足的楼梯间和前室;有窗户的自然排烟楼梯,但不具备排烟条件的前室;不能满足排烟条件的消防电梯前室;封闭的避难间等等。

2.4空调系统防排烟设计

相关人员可以利用原有的设备对通风空调系统加压送风,并且还可以节约投资设备。关于空调系统防排烟,可将其分为非着火区和着火区。在进行工作之时,相关人员可利用风机和风口,将非着火区的风抽过来,从而使火区的烟气不能蔓延到非着火区中。相关人员在将原风口作为排烟口的过程中,应当增设普通管道,这样可以防止烟气经过空调器和空调机。相关人员在利用空调系统进行防排烟时,应当设置一个自动关闭装置,这个装置可以在温度升高之时,自动关闭。在发生火灾时,并且火势还不猛烈时,自动关闭装置可以作为排烟装置用,这种方式有助于排出火气烟气,有助于隔绝空气。当火势很大时,烟气就会变多,其温度也逐渐升高,相关人员可以采用向非着火区加压送风,以便保证疏散设备在高温的影响下,功能不被影响。当火势很凶猛时,着火区的通风空调系统的阀门就会自动关闭,其利用通风空调系统防排烟也会立刻 停止。

2.5通风空调系统防火设计

通风、空调系统的消防安全设计当今的高层民用建筑中的各个区域都会出现通风空调管道,且其分布较为杂乱。这种管道分布现状导致如果对通风空调管道处理不当则极易引发巨大的火灾危险,管网也极有可能变成助火的因素。由此看来,在进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时,应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防火排烟安全措施。

通风空调管道应在其内部设置防火阀,以便在对防火墙进行跨越时提供帮助;而在变形墙两侧部位设置防火阀则能够有效帮助安全地对变形墙进行穿越。在风管和墙壁之间出现的缝隙处应用不易燃的材料进行填充在安装风管时则要确保其固定性。在对高层民用建筑进行防火排烟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的具体布局情况进行系统设置。前室在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排烟设置中是不可或缺的。前室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对被困人员的及时疏散进行有效缓冲,并且有效改善楼梯竖井的不良烟囱效应。非敞开式的楼梯是绝对不能作为自然及机械的排风烟道的对机械正压送风系统进行标准地设置,则能够帮助通道进行有效疏散不受毒烟影响。

在设置通风空调系统风管上的防火阀时,应注意:管道穿越防火分区处、防火门的房间隔板、防火门的房间楼板处、垂直风管、每层水平风管的交接处的水平风管段上、穿越变形缝处的两侧上等,在这些地方设置防火阀是为了防止火势的扩散。不过在设置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当遇到防火分区面积较大的空间时,相关人员应当在变形缝处不设置防火分区,只对变形缝处进行防火处理就可以了。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促进高层建筑建设水平的提升,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高层建筑设计的时候,应认真学习现行设计规范、规定、标准,充分重视防排烟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情况,在实际问题中不断探索,像建筑方案设计一样,进行多方案比较,将新技术新方法纳入其中以完善消防系统,作出合理的防排烟设计。同时要求防排烟系统的施工单位必须具有消防工程的施工资质,只有按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施工,安装配置齐全合理,才能使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得到科学的落实,才能更好的保证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的质量,使人们安居乐业,进而推动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GB 50045—95—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上一篇:作文教案成长的烦恼下一篇:高校文学社换届大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