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该怎样造就

2024-10-24

名师该怎样造就(共9篇)

1.名师该怎样造就 篇一

结束语:把教研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本项活动(全国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在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界具有很大影响力,已成为研究课堂教学问题,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平台。“重在参与,重在过程,重在交流,重在研究”的活动宗旨深入人心。我们欣喜地看到,本项活动在模式上不断创新,质量不断提高。所有这些都得益于大家的共同智慧和创造,得益于各会员单位在准备过程中不断加强和完善过程性、研究性,将活动宗旨具体化。在这几天的展示与观摩活动期间,做到了锦上添花,把各地的研究成果充分展示出来,通过现场互动交流,进一步发挥了这些成果的引领、示范作用。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要求广大教师把教学研究作为自己的生活常态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这是为人师表需要的一种态度,也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职业精神。做教研要有“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态度和精神:教研不是为了表演、作秀,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要默然领会在心,也就是要“默而识之”;教研还要有“学而不厌”的精神,因为它不能让你升官发财,更多的是“枯燥乏味”,甚至费九牛二虎之力而难入其门,很多教师也因此而放弃,但这正是进步的开端,因此做教研要有“面壁十年”的准备;当教师必须有“诲人不倦”的态度,当今的教育,受功利化社会环境的污染,已经忘记了自己“教书育人”的根本职责,家长、社会、行政部门以“教育GDP”(升学率)论英雄,这种社会氛围十分令人生厌。数学教学也不能置身事外,教师为了分数而不得不让学生进行大量机械重复训练,而数学的育人本分(培养思维能力、发展理性精神)则被抛到九霄云外,这种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教育已经“造就”了大批只会解题不会读书的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个真正的数学教师,必须怀有一种菩萨心肠,无私地热爱学生;还要有普度众生的学识、精神、耐心、耐力,不厌其烦地把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和领悟到的思想、精神传递给学生。唯有坚持“诲人不倦”的精神,我们才能在尽教书育人职责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人生的乐趣。

愿广大数学教师真心诚意地热爱教研,专心致志地研究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随地思考,随时随地发现,随时随地实践,随时随地体验,随时随地领悟,随时随地反省。这是教研的真谛,也是教好书、做好人的真谛。

2.《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书心得 篇二

刚拿到《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时,先被王金战老师的教育成果所吸引,再进一步读下去,更为其教育理念所折服。

人人都知道,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而身处教师工作岗位,培养人才是我们的职责,责任重大,但教育也是一门学问和艺术,必须不断的学习。

现在的社会,资讯高度发达,学生的思想越来越成熟,个性也越来越强,仅仅用严格管教的方式是很难触动他们的内心,使他们心悦诚服的。面对有思想、有主见的学生,只有深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赢取学生的信任,才能走入学生内心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今的教育,优秀学生的评判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成绩不再是唯一的重要评判砝码,学生必须要在德、体、心理等各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那样的人才能担负未来的祖国的建设大任。所以,我们不能把性格各异、理想不一样的孩子放进一个模子里打造,不能扼杀了学生的天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允许学生朝各个方向发展,允许多样化的存在。但在实际工作中,又很难把这一理念落到实处。王金战老师却在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中,在“人们没法改变冬天的气候,但一个塑料大棚就可以让人们享受到春天的蔬菜”的理念下,带着自己的班级大胆的改革和实验,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条通向成功的路,为教育界创造了一个奇迹。

除了观念的转变,我还想谈印象深刻的两点:

1、优秀从心态开始。

学业最大的问题是心态。王金战老师说,“差生”是怎么形成的?是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便成了“差生”。而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要找到他身上的强项,发挥他的优势,让他反复享受成功的喜悦,“差生”就会转化为优秀。

我们面对的学生,很多在以前的学习阶段,成绩并不好,有很多就是属于“差生”,他们身上存在的最大问题,应该就是心态了。而改变心态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鼓励。优秀是鼓励出来的,我们要不断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及时地加以鼓励。每个学生都是需要关爱的,学生能够从你的鼓励中,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潜力。

2、心理问题重在疏导

现在的学生,(读后感 )学习和就业的压力大,同时,面临的各种诱惑也多,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果能够将这些问题解决好,那他们就能够轻装上阵,正确处理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而青春期的学生,年少气盛,方法不得当的话,效果就适得其反了。王金战老师总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替他们着想,这一点,在处理师生关系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的学生,有很多沉迷于网络游戏。部分原因是,现在学生要面对一些压力,包括家长和同学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如果他不能承受和化解这种压力的话,就需要找一个释放压力的方式,而电脑游戏就可以让他们忘掉烦恼。家长和老师有责任营造有助于学习的氛围,使孩子能够找到学习的乐趣,找到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应该使孩子懂得,生活中有更多的事情需要他们去做。

3.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有感 篇三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名叫《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是人大附中的数学老师王金战,几十年来的教学经验自述,还有他们班上的学生自己介绍的学习方法,深入浅出地给读者指明了治学之路,学习之道。

令我记忆深刻的是一个叫丁浩的同学,他学习不好,还好打架,但是他的力气很大。有一回跟着王金战带的班级军训,王金战让丁浩打水、保护同学并带领同学们在拔河比赛中得第一,丁浩都答应了,并且做得很好,后来,王金战又让他当了纪律委员。有一次丁浩把人打伤了,王金战替他赔了钱,丁浩很感动,学习也好了。从丁浩这件事中,我体会到王金战很会发现学生的优点,丁浩一开始学习并不好,但接触了王金战之后学习就好起来了,都是因为那次军训,王金战发现了他的优点,并让他发扬他的优点,然后在给予他信任。我还体会到王金战很关心学生,丁浩打伤了人,没钱赔,王金战教育了丁浩之后,替丁浩赔了钱,这是老师对学生的爱,有时老师对学生的爱,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

书中有几篇学生写的关于学习方法的`作文、诗歌,有一篇文章介绍的学习方法很好,题目叫《优秀是一种习惯》。这篇作文提出了五点要养成的学习习惯:

1、注意细节。2、要开好头。3、要学会坚持。4、创造好环境。5、不找借口。

这五点看起来是简单,但做起来却不容易,就拿不找借口来说,谁都喜欢用借口来掩盖自己的短处,但是只有不找借口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所以完美的人并不多,听到这儿,你肯定会说要做一个完美的人这么难呀!其实只要认真对待事物,时刻约束自己,这5项并不难做到。

4.《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篇四

拿到书的第一时间,我便翻阅起来,不知是蓝色的封面吸引了我,还是这震撼的书名吸引了我。带我走进此书的是序言前的一个小故事:一位母亲如何运用机智的教育方式,一次次善意的谎言,鼓励儿子最终考上了清华大学。以前也读过类似的故事,可是当我再次品味时,却也热泪盈眶了,在这炎热的盛夏,我的心灵被洗涤了,清澈了。

当我欣欣然读完全书时,第一感慨就是:可惜。为什么我高中没能遇上这样一个老师呢?好可惜!原来优秀是从心态开始的,当我们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时,拿高分可以是轻松的;原来把我们的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跳一跳便能够得着的小目标时,成功也可以是轻松的;原来„„顿时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相逢恨晚的可惜。古人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但是一本好书可以相伴一生,直冲心海深处,不停的让人震撼,感动,继而反思。而今我将扮演的就是教师身份,书中王金战老师的一个个亲历案例,一句句经典语录,一种种教学机智让我受益匪浅。我的学生生涯已经不可挽回,但是我可不希望我的学生在N年后读了此书后,连连摇头,不禁感叹:可惜!

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正如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只是我们常常没有找到开启这种潜能的钥匙。孩子的天赋、气质、性格及环境不同,身上的优点特长也不同,作为教师最大的责任,就是去发现孩子的强项,强化他的强项,那么这个孩子就会使自信的,快乐的,有成就感的。王老师如是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指责出来的!作为家长,总习惯于挑孩子的毛病,找孩子的缺点。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十全十美,他们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而看不到孩子的优点。这是家长的悲哀。所谓的“差生”是怎样形成的?我觉得,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便成了“差生”。差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期在家长,老师的批评中产生的。而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找到他身上的强项,发挥他的优势,让他反复享受成功的喜悦,“差生”就会转化为优秀。事实上,好多老师也明白这个道理,但缺乏耐心,爱心。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去找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自感责任重大。还深刻的记得课标的第一句话就是: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

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在科学教学中,应当时刻注意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而且,他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同时要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一个优秀的科学教师常常会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还记得陶行知先生对“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 扼杀人的创造力的痛斥,从而大力提倡生活教育。科学正是一门与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的学科。

5.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篇五

他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很出色的成绩,49人参加高考,有37人进入清华北大,10位获得剑桥、牛津、耶鲁、杜克大学等名校的全额奖学金,用一种特别人性化的方式和学生建立了让人羡慕的师生关系。

王老师还讲了他过去参加高考的事情,78年的时候高考制度改革,在班里他排名40以外,平日调皮捣蛋,班主任让班上的前5名冲刺高考。但王老师也想参加,找到班主任遇到的是嘲弄的眼光和同学的奚落,他深受刺激,暗自发誓,一定要考给那些瞧不起的人看看。之后,他开始用功学习,化学成绩较差和同桌共用一本教材不方便,化学老师就把他自己的教材拿给他用。就是这一个小小的举动,让他受宠若惊、感激万分。一下子爱学了并且发现其实化学并不难,当年的高考他化学成绩考了99分。

并且如愿考上了大学,而且是班里唯一考上的。

6.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篇六

在《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中,王金战老师以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用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一串串让人咋舌的高考数据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成功结合的范例。看完这本书让我明白原来做教师也可以这样富有挑战性,创造性、成就感。看多了书店里畅销的《哈佛女孩》《剑桥男孩》之类的书,给人大概的印象也许只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偶然个例。而《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是一个培养出了无数成功学生的老师写给期待成功的老师、家长、学生的一本书。因此,教师都该拜读,开卷定当有益。

王金战老师绝不是嫁接理论的大师,他长期奋战在最具残酷性和竞争压力的高考一线,但他似乎真有种点石成金的神奇!王金战老师是站在成功学的高地上俯瞰当今的教育,教我们如何做一名成功的教师,如何培养一名优秀的学生。他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桃李满天下的芬芳,还有活跃在各行各业具备发展潜力的人,更有一个教育家不断摸索、实践的成功轨迹。王金战老师的教育视线无疑是长远的,他真正关注的是学生的个体生命,将手中现有的“顽石”雕刻成器,而不是一律要求他们成玉。

在这本书中王老师把自己的教育经历、情感体验与形象的成功法则结合,并融进自己独特的思考,用流畅的笔触娓娓道来。阅读其中自有一分儒雅的气韵和质朴的亲切感,完全没有高深莫测的说教意味。如果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同高尚的人谈话,那么读这本书就像是跟一位名师谈心。

这本书既有王金战老师做思想工作的成功案例,还有他的学生们的学习经验总结,以及他的工作反思和心路历程的描述。有一则事实读后让人感触颇深。

“五一”节,山东沂水一中的一个班搞校庆。我带这个班三年,从1982年到1985年毕业。班上同学老是给我打电话,一个劲儿让我回去。当时我想赶回去,又有些犹豫。

为什么?我就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这帮学生。那时我刚带班不久,年轻气盛,有时控制不住情绪,也不太在乎学生的心理感受,不大考虑他们个人的想法,只想把这个班抓好。虽然,这个班学生在各个方面也挺好,可我那时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还是有所忽略。

通过上面这个小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王金战老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独有的严谨、科学、坦诚的自省精神。王老师能在二十多年后抱着这种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学生,固然需要一种胸襟,而最主要的是他揣着一种春风化雨的赤诚,一种憧憬成功的心态。如果说成功源于心态,那么教师是否也应该有这么一种优秀的心态?答案是肯定的。在王老师的工作方式中,管理学生没有粗暴和无礼;在他的目光中,学生没有差生和失败;在他的教育理念中,没有急功近利和揠苗助长。他启示我们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宽容和理解、自信和激励、爱心和坦诚的心态,这就是成功心态的内涵。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家长。”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

“没有什么学习差的学生,只有暂时落后的学生。”

这些话在王金战老师的心里绝不只是我们聊以自慰的口号,而是沉淀为转化学生成长的自觉行动。正如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一个学生能否成功最关键不在基础、智力而在于是否拥有成功的心态。如果说作为一个学生你拥有了一个好的心态,那就意味着你已经为自己的天空涂上了希望的湛蓝。

克里姆林宫内曾有位尽职尽责的老清洁工。他说;“我的工作和叶利钦的工作差不多,叶利钦在收拾俄罗斯,我是在收拾克里姆林宫。每个人都是在做好自己的事。”她说得多么轻松、怡然,很使人感动,也很令人深思。

一个学生的成功的心态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坚韧。就是说中学生要学会承受生活随时袭来的苦难,能够尽快的走出挫折带来的心理阴影。优秀的人物因为不能忍受失败而变成庸人,平凡的人也因为经过挫折的洗礼而变得更加强大,最终成为优秀人物。

乐观。乐观是漫漫长夜里苍穹中的闪烁的星星,当学习处在低谷的时候,当考试失利的时候,当生活欺骗了你的时候,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往往你就会发现困难会减少许多。

自信。美国哲学家拉尔夫爱默森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一个高中生经过不下上百次考试,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但你在各种大型考试中只要把握住自信这一关键因素,即使成绩不理想,你的心里也没有失败。就如德国教育家奥斯汀所言:“这世界除了心理的失败,实际上不存在什么失败。”

7.怎样造就聪慧的宝贝托班教案 篇七

宝贝记忆3规律

1、孩子对形象事物的记忆效果较好,不善于记忆抽象事物

孩子观察、感受过的具体形象的事物在头脑中储存下来的形象叫表象,比如“天安门”、“幼儿园”、“汽车”等都是它们的具体的形象而不是抽象的概念。表象储存越多,越有利于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发展思维和想像力,特别是当他认识某件事物时,告诉他事物的名称,这样具体的形象和抽象的语词相联系,可以提高他的概括能力,促进记忆的准确性与提取信息能力发展。

2、孩子比 较多地以机械的方式记忆,不善于理解记忆

比如,虽然不理解,但在成人的`反复教导下,仍能背诵很多唐诗、英语单词等。利用机械记忆,让孩子多背诵一些易于理解的儿歌、童谣,做一些需要记忆的数字或分类概括性游戏,有利于帮助孩子学会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提高记忆能力。

3、孩子的记忆活动很容易受情境或情绪影响

通常,伴随动作或较强情绪体验的内容记忆效果更好。比如,受到成人表扬而情绪高涨的记忆、背诵诗歌,记忆较快而准确;对周围环境中形象鲜明、生动的事物记忆较深。

宝贝好记性Tips

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有意识地进行一些强化练习,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比如以下的方法:

1、重复印象

为使要记住的事物在孩子头脑里形成深刻、清晰的印象,让他一遍又一遍反复地听或诵读,这是一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孩子很多时候愿意重复,比如反复听同一个故事,多次到一个游乐场所游戏,在活动过程中加以必要的引导,如让他跟讲故事,让他指路、背着说出游乐器械的特点等,可以强化记忆。

2、明确目的

指出让孩子记忆事物之后的结果,可以提高孩子记忆联系的积极性;比如告诉他仔细观察一辆汽车,记住它的样子,回家就能把它画出来;或者练习讲一个小故事,到幼儿园就能讲给其他小朋友听;记忆的效果会更好。

3、多感官参与

在认识事物时,让孩子尽可能动用多个感官共同参与,可以使他的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更全面、更清晰,有助于记忆内容准确、保持时间延长。比如背唐诗,让他能边听边说、边看着图、还能用手指一指。

4、归类记忆

8.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篇八

尊敬的王玉华老师,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真挚的友谊来自于不断的自我介绍,我叫武永生,今年31岁,来自于河北省武安市第六中学,是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也是一名副校长,非常感谢王老师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我能向在座的各位专家名师学习提高,也非常感谢我们市教育局今天召开紧急会议,让原本给大家讲座的齐向东校长把机会让给了我,经过一夜准备和一路颠簸,我风尘仆仆地来了,还望大家不吝赐教。

首先让大家了解一下我们的学校,武安六中始建于2004年,由磁山二街投资3600万兴建,地处有着七千年古文化历史的‚磁山文化所在地‛——武安市磁山镇,是一所同时拥有初中高中的完全中学。学校秉承‚领先一步,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实施高效课堂,形成办学特色,创建乡村名校‛为办学目标,坚持‚以尊重凝聚人心,以文化促进成长,以机制激发活力,以思想引导方向,以素质赢得素质‛为办学方针,形成‚人格健全,文理并重,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以及三大办学模式,即‚成功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模式、学生自主发展模式。‛以‚培养顶天立地有本事的崇真人‛作为育人目标,同时确立了‚诚信、谦恭、宽容、弘毅‛作为校训。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课改名校、生命教育‚全国十佳示范校‛、全国特色学校、全国德育教育达标学校、邯郸市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这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她身处山区,没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却有一群富有激情和梦想的年轻教师;她没有一流的生源,却有一流的成绩。(尤其是高中学生,是被市一中、三中、十中的筛子筛过的学生。)

广告完毕,转入正题,今天我分享的题目是《名师是怎样炼成的》,作为全国非著名教师的我,结合身边名师典范和自己工作实践与大家粗浅交流。齐校长曾经在大会上告诉我们,老师分为6类,第一是‚巫师‛,听听都觉得恐怖,巫师就是造孽的老师。我们经常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殊不知,老师也可以是人类灵魂的‚刽子手‛,老师培养一个孩子不容易,可是毁一个孩子太容易了,网络上的那些恶毒教师应该是这个范畴的;

第二是‚庸师‛,以愚蠢教人,是善良的人所能犯的最严重的罪孽。(江南七怪与马钰教郭靖的故事)

第三是教书匠,所说‚教书匠‛的含义,多半和‚缺乏理想‛‚不会创新‛‚没有个性‛‚简单重复‛等等相联系。和教育家相比,教书匠也许有千般不是,但至少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朴朴素素,踏踏实实。

第四是能师,能师除了教好知识外,可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第五是名师,名师的人格特征=为人师表+举止优雅+追求完美+律己宽人 为人师表:名师都能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以人格力量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形成。

举止优雅:名师往往具有高雅、文明的言谈举止,注重修养,处处给学生作出表率。名师言教辅以身教,身教胜于言教,其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会产生教育作用。

追求完美:从某种意义上说,名师的成功之路,是一条追求完美之路。名师常常通过自我认识、自我批评、自我校正、自我监督、自我修炼、自我突破,完善人格形象和权威形象。

律己宽人:名师律己,在律己中走向完美;名师宽人,在宽人中达成信任。名师的宽人,像一缕阳光,让学生感到温暖;像一丝春雨,让学生感到滋润;像一粒爱的种子,在学生心中萌芽。名师的教学特征=情知交融+心灵相悦+动态生成+真实有效 情知交融:在教学中,名师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渗透,但名师更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用情感浸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情知交流的空间中吸取养分。

心灵相悦:名师课堂的魅力体现为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对话与分享,共同探究发现,共同面对疑难,共同成长,课堂成为师生之间的精神依托的家园、心灵净化的场所、生命成长的乐园。动态生成:名师的课堂是动态的,是多维、开放、灵活、生动的。动态的课堂建立在课前充分预设、精心设计的基础上。教学过程自然地生成,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师生收获精彩。

真实有效:名师的课堂,不是花架子的课堂。名师课堂应既是融‚基础训练扎实,思维拓展丰实,教学活动真实,教学质量有效‛为一体的课堂,又是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有机结合的课堂。

第六就是大师了,如今大师的称呼很泛滥,其实如今是个大师缺席的时代,许多所谓的大师根本不算是大师。名气很大不一定是大师,弟子很多也不一定是大师。真正的大师不一定名气很大,也不一定弟子很多。真正的教育大师是在教育领域里有大智慧大德行的人。如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

在通往名师的路上,我们做的也许还相差甚远,我理解的名师应该要有以下几点:

名师要有梦,哈佛大学做了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该项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和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 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远目标 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十分有意思,那 3%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改变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 们始终朝着一个方向不懈的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 社会各界顶尖级的成功人士;那10%的人,大都生活在社 会的中上层,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人才;那60%的 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虽能安稳的生活与工 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27%的人,他们几乎 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很不如意,且常常抱怨他人。中国人讲‚盖棺定论‛,临终墓碑上的墓志铭就是对一个人的终极评价,这个墓志铭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怎么做,最后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的齐向东早早就给自己写好了墓志铭,大家也许能通过他的墓志铭感受什么是目标和梦想。

在一个晶莹剔透的水晶棺里,安眠着齐向东先生。齐向东先生是中国当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教育理论家。齐向东先生的一生是幸福、快乐、创造、奉献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自信、果敢、智慧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创造了一个个当代教育界的奇迹。他努力践行着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服务的理念,并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为教育做出了杰出贡献。

多年来,他献身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推广先进的教育理念,传播教育新思想,影响了几代人;他积极投身提高教师素质的科研与培训工作,先后引进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在中国教育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生活积极乐观,富有激情,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弟子三千,被誉为当代‚孔孟‛。

虽然他的生命离开了我们,但他勇于进取、开拓创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高风亮节万世长存!

他的灵魂与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代人。

齐向东先生永垂不朽!

齐向东先生精神永驻!

2008年4月

此处应该有掌声,齐校长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从96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践行着自己的梦想,甘于奉献,勇于担当,曾经在崔炉中学当校长的时候,同时还担任4个班班主任和4个班语文课,他有着丰富的学识和高超的教育智慧,他的成长经历一直鼓舞着我和我的同事们,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们学校中层以上领导都深入教学一线,率先任主课,走近教师,走近学生,走在通往名师的大路上。名师不是生来的名师,而是通过不断学习提升的。一项针对特级教师的调查表明,有47.8%的特级教师在开始走向教师岗位时并不具备合格的学历,但他们最终都荣获了特级教师的称号,原因就在于他们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不懈学习。(王玉华老师的成长经历就是最具有说明力的)教育界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两年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年不学习,学生知道。所以,二十一世纪,比的不是学历,不是能力,而是学习力

下面展示的是学校刘海波老师部分全国学习情况的明细和图片。所以,刘海波老师也是六中成长最快的教师之一,曾获得全国优秀班主任的荣誉,并由国家领导人亲自给他颁奖。现在,六中的老师都知道一句话,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特别是王玉华老师在六中讲座之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所有老师都特别期待能再次见到王老师。今天来参会的都是大家主动争取名额来的。我们夜里3点出发,没有一个老师有怨言的,反而觉得特别幸运。让我们把感恩的掌声送给王玉华老师!

接下来分享一个小故事。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另一位是柳生,宫本是柳生的师傅。当年,柳生拜师学艺时,他问宫本:‚师傅,根据我的资质,要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的剑客?‛宫本答道:‚最少要十年‛。柳生说:‚假如我加倍苦练,则需要多久呢?‛宫本答道:‚那就要二十年‛。柳生一脸狐疑,又问:‚那如果我晚上不睡觉。日以继夜的苦练呢?‛宫本答道:‚那你必死无疑‛。宫本非常吃惊问:‚为什么?‛宫本答道:‚要当一流剑客,就必须永远保留一只眼睛注视自己,不断反省自己,现在你两只眼睛只死盯着剑客的招牌,哪里还有眼睛注视自己呢?‛柳生听了,满头大汗,当场开悟,终成一代名剑客!

教育学者波斯纳提出的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它清楚地揭示了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意义。

叶兰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写信说到:‚我当了一辈子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我深深体会到‘永不知足’是必须遵循的信条。‛

博客:作为‚信息时代的麦哲伦‛,博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信息交流世界,更为我们的学习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和通道。当今国内著名教育家,如朱永新、李镇西、李炳亭等都是运用博客这一平台来传播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我们学校有很多老师就是通过博客来总结反思一天的不足与收获,并且,齐校长特别鼓励老师们写反思提升自我,他告诉老师们,哪位老师的反思案例积淀到一定程度,由学校出资给老师出书。出书后,还用为评高级职称没有专著苦恼吗?

名师不光要在“道”,也就是思想层面有修为,也需要在“术”,也就是具体操作方法上有所创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好的方法做起工作来自然事半功倍。(三横六纵一个圆,一根杠杆一支点班级管理机制)创建我的课堂运行机制,我将每个班分成4个小组,然后进行课堂表现、考试成绩、作业完成等多项项量化考核,定期总结,落实奖惩。我有两个“百宝箱”,一个叫“荣耀”,一个叫“担当”,开总结会的时候,课堂上表现优秀和成绩优秀的同学就可以抽奖一次,奖品有文具、生活用品,水果、与父母通电话表扬、与老师合影等等。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让学生享受了无比的荣耀。“担当”则是给暂时成绩落后和小调皮的同学准备的,有演讲1分钟、诵读《弟子规》、唱歌、与父母通电话表决心,小组成员反思发言等。这样既锻炼了能力,又起到了警示作用。同学们心中时刻绷着一根弦,因为谁都愿意抽奖,而不愿意落后。通过这样的机制方法,我的地理中考成绩近三年来,取得两次武安第一,一次第二。说明这样的方法和机制是有效果的。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无论是管理上还是课堂上,遇到问题和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霍懋珍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校影壁)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换位思考)

老师,请你相信:多年后记着老师的往往都是后进生。教育本身就是在做善事,那么关爱后进生更是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这种成就感要远胜过培养出考上大学的学生。

9.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篇九

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王老师在骄傲地列举了他的北大清华入学率后,还特别告知,我们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是靠加班加点,不是靠增加学生的负担得来的.同时他的观点尖锐却不避讳:不去钻研和挖掘学生的潜能,而一味地挤占学生的时间,这是对教育的犯罪!使我领略到了在中学里几乎绝迹的“快乐学习法”在王老师的升学经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那么地让人兴奋给人启发,同时又显得那么弥足珍贵!

从书中我领略到的是一位与学生真诚交流的老师。于是,他有与学生交流沟通的习惯。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不同问题,他适时地与学生沟通。有的学生感情上有了波动,他像朋友一样客观的引导;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上有了困惑,他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寻找适合的办法;有的学生和家长之间有了矛盾,他成为一个很好的中间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了解每个孩子,才能发现哪棵苗是西红柿、哪棵苗是苹果,既而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正如王金战老师说:你不能让西红柿苗子结出苹果来,西红柿就让它结西红柿,苹果就让它结苹果,每个成果都有其价值,沿着你的强项成长,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秀的!

上一篇:设立分公司流程及费用是什么下一篇:五年级上册语文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