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服务基地工作计划(精选10篇)
1.就业服务基地工作计划 篇一
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报告
基层工作部
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是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帮助青年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能力,为企业搭建选人用人平台,营造关心、帮助青年就业创业的浓厚氛围有着重要意义。09年上半年以来,团市委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充分发挥团的社会化动员优势,积极整合团内外资源,广泛发动,多方争取,在符合条件且意愿积极的各类企事业单位中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一、多渠道挖掘建立见习基地。团市委一是充分发挥组织网络优势,充分发动市区两级直属企事业单位的团组织,在本单位各个部门下发见习需求意向表,并积极争取单位领导支持,在本单位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二是广泛联系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青联委员、杰出(优秀)青年企业家、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先进青年代表,通过向全市青商会会员企业发布邀请函,从中选取有接纳见习青年意愿和能力的企业,成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三是依托全市各大中专职院校之前和企业建立的实习渠道,选取有意愿的企业成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今年以来,全市共建立市级以上基地90个,提供见习岗位1981个。
二、多平台发布宣传见习岗位。团市委充分整合自身资源,一是利用太湖青年网、青年人才网等团属网站,做好岗位信息发
布工作;二是在青年人才报上成立见习岗位专栏,定期发布见习岗位需求;三是依托全市40个基层青年服务中心,发动社区、村团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将见习岗位信息发布至社区和村的宣传栏,并定期更新。
三、多阵地确保见习人岗对接顺畅。人岗对接工作是“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决定见习工作成败的关键。团市委一是利用团的组织覆盖优势,积极发动市(县)区、高校团组织,及时掌握本地区内有见习需求的青年情况,将其推荐至见习基地;二是依托下属青年人才服务中心,在原有招聘会基础上设立见习招聘专区,并定期举行就业见习专场人企对洽会,组织广大青年与见习单位进行面谈。今年上半年,全市已协调帮助713名青年到岗见习。
四、多举措确保见习青年权益保障。团组织是广大见习青年的权益代言人,要确保青年进入见习基地后的正当权益保障。团市委一是按照属地原则,将全市90家见习基地分配到各团县区委,由团县区委定期走访见习基地企业,督察青年见习情况;二是在团市委与每家见习企业签订协议的基础上,确保每位到企业见习的青年必须也和企业签订协议,并依托青年人才服务中心的信息员队伍,在日常调研企业用工需求的基础上,了解在该企业见习的青年情况。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的看到,当前我市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部分基层单位对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工作重视不够,建立基地热
情不强,岗位发掘不够充分;个别单位见习岗位信息及青年上岗情况报送不主动、不及时;没有把见习基地工作活动和团的组织建设紧密结合,对处在见习岗位上的青年缺乏有效的吸引凝聚等等。因此,在下一阶段,团市委将继续贯彻落实团中央相关要求,紧紧围绕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主线,扎实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努力在人岗对接、跟踪服务等关键环节上有新的提高。重点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基础工作制度。一是坚决贯彻团中央《关于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实施细则(试行)》,在调研各见习基地的基础上,制定《无锡市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考核标准》,进一步规范见习基地建设、岗位对接、跟踪服务等基础工作。二是建立见习基地联络员和信息定期通报制度。每月对全市各见习基地的岗位信息、上岗见习情况进行详细统计,报团市委基层部并公布统计结果,及时掌握全市就业见习工作动态,督促各基地提高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三是建立督导检查制度,由各区块和重点条线团组织负责人组成督导组,不定期选取一定数量的见习基地抽查调研,加强经验交流,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进一步加强见习基地建设工作。一是在上半年基础上,继续在青商会、高校实习企业中选取有见习意愿和吸纳见习青年能力的企事业单位,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二是利用宣传媒体手段,在社会上广泛征集有意愿成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企事业单位;三是依托市青年人才服务中心,从中心
30000家会员企业中广泛征集见习需求信息,择优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三、进一步加大人岗对接力度。在依托市青年人才服务中心,定期举行就业见习专场人企对洽会的基础上,一是抓住大中专职院校秋季学期开学的有利时机,到无锡各院校开展见习岗位进校园活动,组织在校大学生,重点是刚刚升入大四的、有见习意愿和需求的大学生与见习基地企业面谈;二是开展见习岗位进社区、苏北行活动,进一步扩大见习岗位对社会青年和外地青年的覆盖。三是由高校团组织牵头,各专业院系团组织具体负责,与见习基地企业协商,争取集体式、定向式到见习基地见习。
四、进一步强化见习青年在岗服务。见习基地要严格按照见习协议,为见习青年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加强岗位技能培训,着力促进青年在有限的见习期内增强本领、增长才干。见习基地要根据不同见习青年工作内容,制定《青年就业创业见习活动方案》,按月份制定见习工作目标。有条件的企业可为见习青年分配有工作经验的师傅进行传帮带和为青年提供顶岗培训机会,增强青年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企业所属团组织和企业联络员要切实发挥吸引凝聚见习青年的作用,提高青年的见习热情。
“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既是共青团服务党政中心工作的具体表现,也是促进青年成长成才的现实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政府部门和各类社会组织分工中找准位臵,针对青年就业的具体需求和各个环节找准工作的切入点。遵循市
场经济准则,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共青团与各类市场主体在促进青年就业方面的稳固联系与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团组织的网络优势,统筹协调城市、农村、学校、企业共青团之间的协作关系,把有限的资源用足用好,帮扶更多的青年实现就业创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就业服务基地工作计划 篇二
国家火炬计划太原钕铁硼特色产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 (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平台”) , 是基于“国家火炬计划太原钕铁硼材料产业基地” (以下“简称基地”) , 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 依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三研究所 (特色产业基地骨干企业) 和太原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 主要面向基地内及周边地区的钕铁硼磁性材料企业, 提供技术、人才、检测、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 为太原及周边地区钕铁硼产业整合科技资源、集聚科技人才、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撑。
1基地现状和问题
“国家火炬计划太原钕铁硼材料产业基地”是2012年12月年经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旨在打造“磁谷”产业园、推进钕铁硼材料产业集中集聚发展。“磁谷”产业园以太原现有钕铁硼材料产业科研与生产为基础, 大力推进产业链延伸和生产企业集群发展, 计划规划特色产业基地用地200hm 2, 一期用地66.67hm 2。目前, 已有20家企业签订入区协议, 预计到2015年, 总销售收入达到82亿元, 出口创汇5.6亿美元, 成为国内重要的钕铁硼磁性新材料产业基地。
基地内钕铁硼企业发展迅速, 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1) 研发技术力量比较薄弱、人员素质和知识技能水平较低;2) 生产工艺和设备比较落后, 生产的产品档次比较低;3) 大部分没有专利, 知识产权意识淡薄;4) 产学研结合不够, 不能形成协同创新机制。
2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经验
公共服务平台主要针对基地内中小企业克服在信息、技术、研发、人员素质和知识技能、实施与设备、设计与开发能力、制造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建设, 主要包括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一网两库”科技服务平台。
2.1 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是依托山西钕铁硼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太原市钕铁硼工程技术中心、太原市钕铁硼产业集群联盟检测中心等单位, 由三十三所负责建设, 集聚了三十三所磁性材料技术、成果、人才和设备等科技资源, 强化多学科交叉、多技术集成及产学研联盟, 发挥三十三所钕铁硼应用技术优势, 为基地及周边地区钕铁硼企业提供技术开发、试验、推广及产品设计、加工、检测和人才培训等公共技术支持服务系统。
近年来, 三十三所充分发挥基地骨干企业的科技资源优势, 积极承担国家及太原市的钕铁硼磁性材料科研任务, 开展钕铁硼磁性材料工程应用技术研究、基础性技术研究以及人才培养工作, 为太原辖区内钕铁硼生产企业提供工程技术咨询服务和产品检测分析服务。在山西省科技厅和太原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 先后承担了省市科研项目10余项, 产业化项目2项以及相关的平台建设项目, 其中利用薄带技术制作高性能钕铁硼磁体等两项获得太原市市优秀科技项目三等奖, 2008年太原市钕铁硼工程技术中心获得了太原市政府颁发的优秀科技服务机构称号。充分利用和太原科技大学合作培养硕士生的计划, 面向全国招收磁性材料硕士研究生, 2007年至今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累计为山西汇镪磁材有限公司、山西天极磁材有限公司、山西交城稀土高科有限公司等企业提供提供技术咨询200余次和检测分析服务1 000余次, 大大推动了我市钕铁硼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健康发展。
2.2 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知识产权正成为各国增强国家经济、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维护本国利益和经济安全的战略资源。科技成果能否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是衡量检验科技能否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切实贡献的重要标志。在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 知识产权则是一个关键的要素。
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主要为基地内和周边钕铁硼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保护和转化等提供一系列便捷高效的服务, 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知识产权保护和中介服务不完善等问题, 提高钕铁硼产业的竞争力。
在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实施过程中, 采取“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开展, 线上搜集、跟踪、分析国内外钕铁硼行业的知识产权情报信息, 及时了解行业动态、, 通过太原科技信息网文献资料室和行业论坛等网络平台, 发布行业资讯、知识产权、科技成果、供求信息、成果对接等内容;线下通过知识产权成果展示、新技术新产品专题推介会、企业需求座谈会、拍卖会、成果转化促进大会等多种形式, 为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搭起桥梁。由太原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转化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科技成果43项, 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示范项目46项, 并为25个成果转化示范单位做了企业宣传、业务展示。
同时要加大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宣传培训力度, 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由太原市科技局太原生产力促进中心牵头, 组织基地及周边地区的从事钕铁硼科研生产的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律师事务所等相关单位, 定期举办钕铁硼产业知识产权系列讲座, 对相关人员进行知识产权培训, 尽快熟悉和掌握知识产权业务。从政策层面, 制定成果转化扶持政策, 支持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化, 鼓励“产学研”合作。
2.3“一网两库”科技服务平台
针对如何按市场经济规律提供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体系完备、开放共享的实验公共平台, 有效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合理优化资源配置, 让大型仪器设备在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充分发挥作用, 是高校和相关科研院所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网两库”是太原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太原科技信息网”为依托, 联合太原地区科研院所、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大型企业等创新主体参与共建的公益性科技服务平台。包括大型仪器设备共用协作网、太原地区科技文献库、太原地区科技数据库服务系统。通过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科技文献与科技数据共享构筑一个全方位的企业、专家、设备、技术等资源充分共享、互动的服务平台。
大型仪器设备共用协作网, 目前共收集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工程技术中心以及大型企业3 000多台 (套) 仪器设备和资料信息。通过开放共享机制, 整合集成太原地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实验设施等实物资源, 以及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等条件保障资源, 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完备的实物和信息服务系统, 为太原及周边区域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技术支撑, 有效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太原地区科技文献库, 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规范加工、互惠互利”的原则, 对驻并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单位、高等院校、大型企业、公共图书馆、专业文献情报中心、专利标准文献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单位和部门现有的文献资源进行整合;加强文献信息资源采集的协作, 提供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在线联合目录查询和跨系统数据库检索服务、馆际互借和原文传递服务, 以及科技综合情报定题服务, 并可将地区各类科学数据资源统一管理、提供共享服务。由于该系统采用国际标准建设, 平台建成后可与国家图书文献中心、数据共享中心对接、互连, 并可与国际著名文献中心、检索中心、数据中心联机, 实现国内、国际间的数据、文献交换、检索、传递。
科技数据库, 太原地区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是山西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离散的科学数据资源, 构建面向全社会的网络化、智能化的管理与共享服务体系, 实现对科学数据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及其高效利用。从而为科技进步与创新、政府决策、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科学数据资源的强有力支撑。它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持续性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数据内容服务的明显特征, 是创新体系中急需发展的现代科技基础设施之一。
3 结语
国家火炬计划太原钕铁硼特色产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行, 提升了钕铁硼产业的竞争力, 为太原及周边地区钕铁硼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何更好发挥研究型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 提高钕铁硼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还需要我们不断探讨和努力。
摘要:文章介绍了国家火炬计划太原钕铁硼特色产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成立的背景、定位以及取得的成就, 从技术服务、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与科技数据共享等方面对服务平台建设和管理实践进行总结和探索, 希望为全国钕铁硼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3.就业服务基地工作计划 篇三
本刊讯(邱丽娜) 6月30日,由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中国广西人才市场承办的“2010年广西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就业见习基地双选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本次双选会共有408家招聘单位参加,推出2984个专业岗位。其中“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单位359家,提供465个急需紧缺专业岗位。据悉,今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招募单位除原来规定的有专业人才紧缺的乡镇事业单位外,首次扩大到各地的工业园(产业园)区、区直和各市设在乡镇基层的事业单位、各地列入自治区重点发展产业的重点企业以及部分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的县(市、区)企事业单位。招募岗位明确对在未来两年有空编的事业单位特别是有空编但长期难以招聘到优秀专业人才的区直设乡镇基层的事业单位、有明确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的用人单位、解决服务期满人员就业较好的县市区以及乡镇基层事业单位重点倾斜。同时要求各乡镇、园区、区直事业单位上报需求岗位原则上不超过3人,同一单位上报岗位不超过2人;在专业上要求以我区经济发展紧缺的农林水牧、医疗卫生、规划建设、生态环保等专业为主。招募人数将比往年增加约50%。
此外,自治区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及其下属单位49家企业到会招聘,提供就业见习岗位2519个,涵盖机械制造、交通物流、医疗卫生、软件开发、生物制药、农林商贸、服务支持和工业园区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4.就业服务基地工作计划 篇四
扶持计划申请指南
为努力将深圳建设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生物产业基地,根据《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和《深圳生物产业振兴发展政策》,经深圳生物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审定,发布本计划。
一、优先支持领域
优先支持生物医疗、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等领域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二、申报条件
(一)申报主体:在深圳市依法设立,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者社会团体。
(二)组建项目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申请人能提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组建和运作的主要条件保障;
2、申请人熟悉所从事行业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并已通过相关机构的质量认证或者许可认证;
3、申请人执行政府相关规划,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管理,最近五年内无不良信用记录;
4、组建项目具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和服务定位,服务内容对科技创新有促进作用,并把以下内容作为其主要任务:
(1)对外提供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提供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等环节中的共性、专业性技术服务,提供科技信息、科学数据、实验动物及仪器设备等各类科技资源共享,开展试验验证、检测测试、开发设计等开放性研发支持服务;
(2)提供技能培训、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3)建立、完善社会公共资源共享开放机制。
5、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成正式运行后可以通过开放性服务收入维持日常运行。
(三)认定项目除符合上述组建项目条件外,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场地面积300平方米以上,科研、检测及技术服务设备500万元以上,并且统一管理、开放使用;
2、拥有对外提供技术服务的专业人才队伍,固定从事科研或专业服务人员10人以上,足够的后勤辅助人员、人才梯队;
3、具有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操作程序规范;财务实行独立核算,能从依托单位获得稳定的资金、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
4、具有开展基础性、公益性、开放性和专业性服务的管理机制。
三、数量和方式
数量:有数量限制,受深圳生物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年度总额控制; 方式:无偿资助(补助)。
四、申报材料
(一)《深圳市生物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及项目单位基本情况表申请表》;
(二)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一式五份,附提交文件目录,装订成册)。
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应包括以下附件:
1、法人登记证,国地税税务登记证,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2、最近两年为行业内企业、科研机构提供公共技术服务收费的专项审计报告复印件;
3、专职技术服务人员情况的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
五、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
(一)项目概述
介绍本项目的意义、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产业所存在的共性问题,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实施目标)。
(二)国内外相关产业发展与市场情况说明
介绍产业相关技术、产品及市场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及基地特色产业发展现状、政策需求等。
(三)主要内容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研发平台、信息平台、认证平台、试验检测平台、国际孵化等。申报单位应结合产业,在已有基础上完善公共服务平台规划、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
(四)项目单位概况和已有工作基础
介绍项目单位的性质、基本结构、财务状况、运营情况、技术优势、产业化优势、在本项目相关领域已有工作基础和取得成果,项目负责人和项目主要参加人员的情况,项目现有资源使用效率等。
(五)项目实施方案
介绍项目单位实施本项目的详细方案,包括详细的技术路线、服务模式和手段、运营和推广策略,项目招标内容,技术服务的效果、保障措施以及能反映运行模式效果的典型案例等。
(六)预期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
介绍项目单位申请项目预期达到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等。
(七)承担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项目单位承担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风险分析。
(八)进度安排与考核指标
介绍本项目的整体进度计划和阶段考核指标、验收目标以及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计划。
(九)经费预算和分配方案
介绍本项目的详细费用预算,列出费用支出清单,说明资金筹措方案以及有关证明材料。
(十)其它需说明的问题
5.就业服务基地工作计划 篇五
根据《关于开展家庭服务业规范化职业化建设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98号)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15]62号)(简称62号文)有关要求,去年以来,我区各地州市大力开展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家庭服务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压力、扩大就业规模的同时,源源不断的向全区家庭服务业输送了专业技术人才,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一、基本情况
随着家庭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家庭服务业就业容量不断加大,就业前景十分广阔。通过对接妇联、工商、民政等部门对全区目前家庭服务业培训机构进行了调查了解,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家庭服务业仅在部分经济相对较好的地州市发展较为迅速,其中包括: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昌吉州、库尔勒市、克拉玛依市、喀什地区、阿克苏市。
二、工作进展
我区自收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15]62号)(简称62号文)后,认真开展了相关工作。2015年9月11日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下发了《关于开展自治区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申报评选工作的通知》(新人社办发„2015‟176号)。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依照规定的条件对全区各地区开设家庭服务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或开展家庭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培训的技工院校、职业院校以及开设了家庭服务专业人员职业培训的培训机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设立了内部培训机构的家庭服务企业和巾帼家政服务机构进行了初选。对满足评选标准的企业(单位)信息进行了二次审核。
三、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环境方面。由于新疆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家庭服务业企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企业规模小,投入资金少,盈利难度大,不愿投入培训费用;经营种类少,多为保洁、保姆等对技能要求相对较低的业务;对员工专业技能培训不重视。
(二)人员观念落后,对职业的认同感较差,缺乏自信心,害怕竞争,不愿从事“服侍人”的工作。用人单位和用工家庭对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持证要求不够,普遍认为只要能干好活就行,而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自觉取证意识较差,技能等级并不能体现在劳动收益方面,所以在取得初、中级证书后主动提升技能水平的意愿明显不足,造成培训机构招生困难。
(三)企业、培训机构缺乏与家庭服务业发达地区的沟通交流,发展经验不足,虽然看好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前景,但缺少具体的发展规划。规模小、投入少、体系不健全造成培训难度大,因缺乏专业培训造成从业人员技能水平低,缺乏竞争力,市场不规范的现状,形成恶性循环。2015年度全国千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单位)评选工作中,新疆地区没有一家企业(单位)入选百强企业,可见发展之缓慢。
四、下步工作计划
(一)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微信等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将行业背景和就业潜力作为重点宣传,使有意从事家庭服务业的劳动者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同时做好鼓励引导,加强与妇联、民政、工商等部门的沟通,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加强帮扶引导,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鼓励富余劳动力、失业职工和就业困难人员从事家庭服务业。
(二)加强管理,强化培训。对现有家庭服务行业培训资源进行整合,加强队伍建设,发挥龙头企业(单位)示范作用,强调技能培训重要性,严格把控培训质量,引导培训机构开拓培训范围,打造自身特色,建立培训后就业的良性机制,树立持证上岗,薪资与技能水平挂钩的行业风气。根据市场需求,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等级的家庭服务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工作。
6.就业服务基地工作计划 篇六
成经信办〔2012〕98号
信息来源:市经信委企业处(成都.中小企业网)录入时间:2012-05-07 各区(市)县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为了贯彻落实《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成府发[2010]1号),依据《成都市经信委关于印发<成都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小企业创业基地(创业园)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成经信发[2012]7号),经研究,决定开展成都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以下简称“平台”和“基地”)认定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申报成都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应具备以下条件:
1.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运营两年以上。
2.具有相适应的配套服务仪器、设备和设施,财务管理规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公共服务功能明显,具有一种或多种服务功能,能满足中小企业公共服务需求,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集聚的区域或行业,服务的行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力。
4.具有较强的服务能力,从业人数不少于8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和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专业人员的比例不低于70%;
5.年服务中小企业数量不少于50家,近两年服务企业数量稳定增长,用户满意度在70%以上。
(二)申报成都市小企业创业基地应符合下列标准和条件:
1.基地运营主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运营两年以上。
2.基地有规划和建设实施方案。
3.具有较为完善的道路、供电、供水、排水、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
4.具有一定规模的创业场所和配套的公共基础设施,制造业创业园区建筑总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服务业创业园区建筑总面积在3千平方米以上。
5.拥有创业辅导的专门服务机构,有相应的服务场所和人员配置,并有整合其他社会服务资源的能力。能提供信息、代理、培训、融资、技术、人才、咨询、仓储等综合服务。
6.入驻基地孵化的小微企业不少于20家,具有连续滚动孵化小微企业的功能,每年有新企业入驻或培育成规模企业,孵化成效明显。
二、申报资料
申报成都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应提交的材料:
(一)公共服务平台认定申请报告(内容包括:平台运营单位情况、平台功能介绍、平台建设投资情况、服务团队情况、开展服务活动情况和服务绩效、下一步打算)。
(二)成都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申报表(附表1-1);
(三)成都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2011年运营情况统计表(附件3-1);
(四)附件资料: 1.申请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办公场所产权证明或长期租赁合同(复印件);
3.平台主要设施设备(软件)清单(附表1-2);
4.平台运营机构人员名单(附表1-3)及学历资质证明;
5.近两年平台主要服务企业名单(附表1-4)、服务企业的评价意见;
6.平台所获荣誉的相关证明材料;
7.开展相关服务活动的场景照片。
申报成都市小企业创业基地认定提交的材料:
(一)小企业创业基地认定申请报告(内容包括:基地营运单位情况、基地建设和配套公共基础设施情况、创业服务机构和整合社会服务资源情况以及开展服务情况、入驻企业优惠政策和培育发展情况、基地运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成都市小企业创业基地申报表(附表2-1);
(三)成都市小企业创业基地2011年运营基本情况报表(附表3-2);
(四)附件资料:
1.创业基地营运单位法人执照(复印件);
2.基地建设批文、规划布局图、建设工作方案; 3.基地产权证明或长期租赁合同(复印件);
4.基地所在园区证明材料(县级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出具);
5.入驻企业、毕业企业(孵化上一定规模后迁出基地的企业)及淘汰企业名录(附表2-2);
6.2011年基地运营单位财务审计报告或财务“三表”(需要财务人员签字、盖章);
7.基地形象、创业场所、公共配套设施和开展服务活动等图片资料。
三、扶持政策
经认定的“平台”和“基地”,市经信委会、市财政局将择优推荐或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四、其它
已经市经信委认定的“平台”和“基地”不再重新申报认定。
五、申报时间
请各区(市)县于6月10日 前,将电子版和纸质材料一份(胶封)报市经信委企业处。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成都市经委信企业处 李勇 刘文
联系电话:61881604,61881606;
Email:cdsjxwqyc@163.com
7.就业服务基地工作计划 篇七
关键词:科普惠农,生态农业,科技兴农
科普惠农是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2012年初, 江苏省委在《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1号文件) 中要求“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主导、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为基础、其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性服务与综合性服务相协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建设有先进服务手段、有优良专业人员、有规模示范基地、有严格责任制度、有稳定财政保障的‘五有’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 年内全面建成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
一、科普惠农现状
常熟是中国科协重点建设的“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 (市、区) ”。十一五期间,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 常熟市以建设现代农业为发展理念, 充分考虑本地区农业发展现状, 有效地结合生态农业、规模农业、品牌农业的高效农业运作模式, 着力打造种植 (水稻) 、养殖 (水产) 、果蔬、休闲于一体的苏州一流现代农业示范区, 共实施科技人员创新行动、“讲比”、科普惠农致富项目357个, 有3680名科技人员直接参与, 带动农户5800多户;培训农村党员基层干部15.4万人次, 有近7万人直接参与各类科普活动, 75万人次接受科普教育。初步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型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 每个乡镇都建有1个科普惠农基层站, 配备了1~2名专门的农技人员, 培育了3~4个的特色农业品牌, 建设了1~2个农业生产综合示范区, 如以设施蔬菜栽培为主要特色的董浜现代农业园区、以“农业生产、观光旅游、生态休闲”于一体的辛庄万亩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等。
二、科普惠农目标
科普惠农服务体系的构建旨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整合、汇集全市科普惠农资源, 形成以中心站和分站为实体的科技服务网络, 分别组建相应层次的专家服务队伍, 以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常熟市科普惠农服务将以省委1号文件为指导纲领, 积极引导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专业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积极发展种子种苗供应、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营销、农业休闲观光、农村金融保险等农业服务业。同时也要加强对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管理等环节的规范引导, 重点扶持“服务全过程、内容全覆盖”的“保姆式”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由政府向其购买公共服务。推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生产基地+科普惠农服务”的农产品流通模式, 促进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包装、冷藏、连锁销售服务一体化。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连锁超市、农超对接、专卖直销、网络交易等现代营销模式。
三、构建科普惠农服务体系、创新科普惠农服务模式
科普惠农服务体系在技术结构上, 以专家、教授为核心, 辅以科协技术服务人员、市植保站技术人员、和田间地头的土专家为主的技术服务主体, 形成覆盖全市的所有乡镇的梯级科普惠农技术服务体系。构建从组织服务、到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查询、服务应答、上门服务, 再到信息使用和信息反馈的全流程、互动式的农业科普信息服务网络。除做好常规的科技咨询、技术培训、成果示范、信息查询、农产品信息发布外, 还加强农资新产品代销、病虫情报诊断等服务。
四、构建完善的科普惠农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与高等院校合作,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 构建以网站、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一体机、“农信通”短信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惠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如图1所示。将云计算技术纳入技术规划, 预留相应的服务接口以便将来系统与外部云建立对接。通过网络技术, 保障惠农工作的及时性, 有效性和可靠性。
该体系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将提供系统管理员、技术支持人员、普通用户以及惠农工作监督员等四个主要系统使用角色。其中, 技术支持人员主要由农业技术员来担当;系统管理员由网站提供方的技术支持人员担当;普通用户指惠农工作中的直接受益人 (农业生产者) ;惠农工作监督员指各中心站、分站的负责人以及惠农项目负责人。
五、建立节目库, 逐步实现科教节目点播服务
通过财政购买方式引入省信息中心, 国家信息中心, 或农业发达国家的最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 解决本地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六、延伸内涵, 提升科普惠农服务“三农”的张力
通过企事业单位、基地和合作社联合协作的方式建立起一批拥有统一标示、统一管理规程和统一基本建设章程要求的服务站。服务站应具有正常的办公及培训场所, 基地应具有一定规模田地。邀请省内外知名教授、专家讲授高效农业种植技术, 延伸科普惠农服务内涵, 提升服务质量, 做好技术培训、过程解难, 推进农产品产业链向纵、精、深发展。
七、科普惠农服务体系的技术保障
网络技术。为确保科普惠农体系的有效性, 必须搭建合理的网络系统, 开发必要的信息管理与访问系统。农业新产品新技术的集成。为确保科普惠农项目的质量, 需要对农业新产品, 新技术做集成性整合, 从而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技术支持与服务。
8.“就业基地”办到百姓家门口 篇八
9月23日上午10点钟,台前县侯庙镇的孙书香正在NO.108就业基地成功箱包服饰有限公司的车间里飞快地蹬着缝纫机,再过一个小时,她就要下班到学校接上孩子回家做中午饭,下午送孩子上学后再来上班。她兴奋地说,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孩子,一个月还能拿到1500元工资。像孙书香这样的家庭妇女在台前县有很多,她们不再是留守妇女,而是巧媳妇工人,在家门口就了业。
走在台前的大地上,眼前是一处处整齐的就业基地标识和一个个生机勃勃的厂房,一种久违的震撼油然而生,不禁让人感叹革命老区人在脱贫路上的创新实干精神。
脱贫路上争分夺秒
地处黄河岸边的台前县在河南省的东北部,与山东隔河相望。1947年,刘邓大军在这里强渡黄河加速了全国解放的步伐。作为红色革命老区,台前县还是“中国羽绒之乡”“中国优质羽绒基地”“全国汽车零部件购销加工基地”“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河南省唯一“全国光伏扶贫工程重点县”。
全党精准脱贫主号角吹响后,台前县及时召开脱贫攻坚动员大会,成立全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建脱贫攻坚指挥部,县主要领导挂帅,身先士卒,一线指挥,各项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转扶搬保救教”“生光电金险文”,打好“组合拳”,多措施“拔穷根”,一场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拉开大幕。
台前县县长王俊海介绍,全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实的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把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选准产业、选好企业,综合施策,持续跟进,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场硬仗。
2016年新年伊始,台前县就扎实推进贫困户精准识别,共精准识别出贫困村79个、贫困人口13548户41041人。澄清了底数,建立起户有卡、村有档、乡镇有簿、县有平台的“四位一体”贫困户信息台账,并研究制订个性化帮扶方案,使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到人。
河南省环保厅下派挂职干部郭丽君于2016年5月3日起到台前县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她亲眼目睹也亲身经历着这场脱贫攻坚战的火热。她说,这几个月台前的领导干部没有节假日,白天在下面督导,晚上开会协调,真的像是打一场战役。县委常委、县级干部、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带头奔赴扶贫一线,包乡镇、包村、包户;全县9个乡镇、99个县直单位、1832名党员干部,以敢于亮剑的精神和勇气,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大会战,和全县所有贫困村、贫困户无缝对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走遍全县各个村落,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详细调查,摸清实底,并多次带队外出考察学习精准扶贫经验,探索切合台前实际的精准扶贫新路子。
产业带动,精准脱贫
扶贫攻坚,贵在精准,首在精准。一精准就底气足、信心大,一精准就办法多、措施硬、推进力度大、扶贫效果实。
台前县通过对精准识别出的贫困人口,进行致贫原因、帮扶措施、脱贫路径分析研判,发现全县贫困户中,因在家照顾老人、照看孩子或超过城里招工年龄而赋闲在家的中老年人占据多数。这部分贫困群众不仅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也有着强烈的脱贫致富愿望。抓住了这部分人员的脱贫问题,就抓住了台前精准扶贫的关键。
今年5月初,台前县组织召开精准扶贫研讨会,重点研究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提出了“四个结合”建设精准扶贫就业基地的思路和原则:一是与群众生活紧密结合。在就业基地的选址上,充分考虑群众生活需要,优先把就业基地建在贫困村,尤其是建在学校、幼儿园附近,这不仅方便贫困户就近就业,还有利于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贵”问题。二是与县里的主导产业相结合。注重选择服装加工、羽毛工艺品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等与该县主导产业相吻合的项目入驻就业基地,既能吸纳更多贫困户就业,也壮大了全县的主导产业。三是新建和改造就业基地相结合。充分利用闲置的学校、仓库、民宅等现有资源进行包装改造提升,有效节约资源。四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相结合。充分利用台前县是“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优势,把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与电子商务相结合,通过电商网络平台把传统产业产品卖到全国各地,促进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在就业基地建设过程中,台前县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新建就业基地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外观标识、统一编号、统一管理模式,同时,实行县级领导分包责任制,将扶贫就业基地建设的目标、时限要求、安全质量责任层层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责任领导和单位;在乡镇间开展对手赛、联手赛活动,采取日督查、周调度、月评比方式,倒逼台账,压实责任,确保扶贫就业基地早建成、早达效。
为破解产业发展资金瓶颈,台前县积极整合各类资金11165万元,因地制宜发展羽绒及服饰、汽车配件、传统手工艺、相框等优势产业,切实帮扶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作为风险担保金支付金融部门,按10倍贷款放大使用,贫困户贷款规模增加1亿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向第一批成效突出的26个产业扶贫就业基地奖补1270万元;通过金融扶贫、贫困村互助资金扩容,向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3900万元,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为破解劳动技术难题,台前县积极整合“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对贫困劳动力进行免费集中培训、送技术上门培训,有序转移就业。目前,共举办就业技能培训班36期,培训贫困人口4399人次,实现本地就业1658人。
如今,台前县产业扶贫遍地开花。在新建和改造提升113个精准扶贫就业基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特”经济。目前,全县特色农业园区种植品种多样,有大棚蔬菜、苗木花卉、林果、中药材和食用菌等40多个品种,带动全县7360名贫困人口就地就业,增收脱贫;以绿源畜牧、雪牛乳业等规范化饲养基地为龙头,带动全县发展奶牛、肉牛、生猪、肉羊、鸡、鸭、鹅、兔及水产养殖等产业,遍布全县98个行政村,推动3880户贫困家庭增收脱贫,以台前为中心的30万头规模养驴基地正在谋划建设;加快发展制衣,相框、扎花加工,汽车零部件制造、面粉加工、羽毛加工、家具制作等特色产业,分布在100多个行政村,吸纳贫困户3600户就业增收。
数字诠释“台前速度”
在扶贫攻坚的战场上,台前人用一组组数据对“台前速度”作出了最有说服力的诠释。
不到两个月时间,全县新建精准扶贫就业基地53个,改造提升产业扶贫就业基地60个,总数达113个(服装24家,汽车配件42家,羽毛制品9家,编织包装木材相框18家,种养类13家,培训类2家,食品加工5家),吸纳就业7345人,其中贫困人口2938人,人均月收入1500元,行动之快、标准之高、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不足半年时间,全县新建和改扩建三皇谷生态园、丰乐园生态园、后方养鸭基地等产业扶贫特色农业园18个,直接带动贫困户1491户4772人从事产业发展;建成一村一品产业小区50个,新上小尾寒羊繁育场、养猪场、养牛场46家,建设标准化扶贫养殖小区24个,特色农业发展到6.7万亩。
积极推进与华电集团、河南森源集团、河南大亚集团等光伏企业开展扶贫合作,台前县13548户41041人纳入光伏扶贫计划,预计户均年增收3500元,实现光伏扶贫全覆盖。
电商经营规模不断壮大,电商企业200多家,个人淘宝网店1000余家,从业人员3000人,年交易额达2.2亿元;建设了台前县电商产业园,入驻云书网、邮乐网等电商企业43家,并与京东集团、苏宁易购达成合作协议,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站点152个,开设了“台前特色馆”,黑木耳、樱桃等413个特色产品实现网上销售。
为加强扶贫工作,39名县级领导干部主动联系贫困村、分包贫困户;台前县委、县政府又从县直90个单位选派112名优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和落后村担任第一书记或工作队长,联合省派和市派66名第一书记,以及各派驻单位、乡镇机关2873名党员干部帮扶责任人和1774名“双强党员带头人”,结对帮扶全县13548户贫困户,采取建基础设施、赠送慰问品慰问金、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等形式,进行帮扶。
“台前模式”的核心就是一切从贫困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把车间办到村里,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持家两不误。同时,该县还注重文化扶贫,使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同步推进,充分发挥基层宣传文化协管员作用,把配备基层宣传文化协管员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开展各类基层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预计到2018年底,实现所有行政村文化广场全覆盖。
2016年7月20日,濮阳市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在台前县召开,台前县作了典型发言。实践证明,建设精准扶贫就业基地是一条符合台前实际,能够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多方共赢的扶贫新路子。
9.就业基地申请报告 篇九
关于申请认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报告
XXXXI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暨财政局:
因我单位业务工作量不断加大,现有的业务人员严重缺少,工作任务重人员缺少,致使我单位部分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若经行政部门审核确定为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我们承诺将切实履行以下职责:
1、遵守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明确见习岗位和职责、工作任务、考核量化标准;
3、根据岗位要求选择毕业生,并与服务中心和见习毕业生签订见习协议;
4、组织见习毕业生进行单位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常识等岗前培训;
5、将见习毕业生纳入正式员工管理,提供工作条件,在技能培训、评先评优等方面一视同仁,关心见习毕业生的成长进步;
6、加强见习毕业生日常管理,定期向服务中心提供见习毕业生工作表现情况,及时反映毕业生见习期间的进步和过失,为见习毕业生考核、期满鉴定提供依据;
7、积极为见习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见习期间我单位和见习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的,可适时签订劳动合同,建立正式用工关系。
以下是我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提供岗位内容,现申请成立就业见习基地为盼。
妥否,请批示。
10.服务贸易人才基地材料汇报 篇十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上午好,下面我对服务贸易人才基地建设做个汇报。
一、学校情况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是一所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创办于1990年,是享誉全国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学校地处重庆市两江新区腹心地带,位于渝北回兴工业园区,区位优势明显,在籍学生上万名,专任教师467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占37%,“双师型”教师达到93%以上。开设有加工制造、交通运输、信息技术、财经商贸、旅游服务、土木水利六大类19个中职专业、4个“五年制”高职试点专业、4个“3+4”中本分段培养试点专业。现有国家中职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国家示范专业1个,重庆市级重点特色专业4个。学校坚持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每年对外开展职业技术技能培训上万人。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先后与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10余所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建成中德职业培训中心,对教师开展德国教育教学法培训。启动中澳合作项目,率先针对学生开展中澳汽车职场健康与安全培训。毕业生供不应求,专业对口率高,就业质量高,为地方经济发展储备和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是“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培训基地”、“重庆市三峡移民技能培训基地”、“重庆市渝北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重庆市贫困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重庆市渝北区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基地”、“重庆市特种作业上岗操作证培训基地”、“重庆市两江新区农转城技能培训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近几年,我校年均为社会培训各类人才1000余人,全力践行“科学发展、富民兴渝”,为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二、过去三年培训情况
我校与海归重庆服务贸易创新创业产业园紧密合作,初见成效:
1、重庆海归创业者人才论坛
2017年3月25日,我们举办以“重庆海归创业者人才论坛”为主题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旨在研究海归人才及初创者的发展战略,共同探讨在渝创业前景。园区邀请四位成功创业人士分享创业经验,解答创业难题。在培训会上百余名海归、企业家及创业者在论坛上畅谈理想、纵论创新创业之路。
参加培训企业有:重庆新利澳实业有限公司、重庆公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华泰德丰技术有限公司、重庆狼卜品牌营销策划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固蓝法兰有限公司、重庆龙润合佳贸易有限公司、重庆碧睿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重庆集美嘉铭物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2、企业管理提升培训班
2016年12月26日,海归服务贸易双创园企业管理提升培训班开班,来自海归服务贸易双创园的近30家名中小微企业家们踊跃参与,培训现场人气鼎盛。
本次培训为期三天,邀请了美国质量协会注册六西格玛黑带大师廖为庆为园区企业开展六西格玛高层管理导入、精益生产以及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等方面的培训课程。课堂上,老师运用鲜活的实例、以生动的授课风格教授企业管理知识,获得了全体学员的热烈欢迎。
3、个人IP与小品牌如何借助社群崛起
2016年10月6日,海归服务贸易双创园关于“个人IP与小品牌如何借助社群崛起”的主题培训课开课,分别围绕“社群时代带来的创业新机遇、社群营销与裂变传播、品牌IP与社群经济”三大主题进行讲解分析。
参加此次活动的企业有重庆碧睿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重庆禄汇福贸易有限公司、重庆红飞友建材有限公司、重庆泛思维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汇恒多贸易有限公司、北京华泰德丰技术有限公司、重庆狼卜品牌营销策划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悦木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4、企业如何做好互联网营销与推广
2016年9月12日,“企业如何做好互联网营销与推广”的培训活动在民融客城市会客厅举办,活动邀请了 “百度认证企业网络营销培训师”何才作为培训讲师,何才针对八点内容进行了分享:
(1)如何让核心关键字排名前三
(2)如何让关键字收录最多,(3)如何在百度发高质量外链,(4)让用户最快找到我们,(5)百度最照顾的行业,(6)好口碑才有好传播,(7)专业的推广需要有专业的战士,(8)会解析数据推广才能长久。
5、室内拓展培训——猎杀计划
2017年8月19号,应各位入驻企业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各创业实体团队凝聚力,提高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我们举办室内拓展培训——猎杀计划,特邀拓展培训师为大家进行培训。猎杀计划是以游戏的模式模拟企业经营过程,在游戏中欢乐的学习领导者的思维、观念与意识;强调团队的信息与资源共享;体会团队之间加强合作的重要性;合理处理竞争关系,实现良性循环。
培训目的:
(1)娱乐放松、调节紧张的工作情绪
(2)体会计划目标与执行,商业策略与战略调整(3)合理处理竞争关心,实现良性循环
三、培训特色 针对培训版块,我校与海归重庆服务贸易创新创业产业园深层次合作,主打以专业企业服务和个性化人才培训输出的标准培训配套体系。主要有以下三大特色:
1、发挥地域和资源优势,优化培训师资力量
针对服务贸易培训的特点,我校与海归重庆服务贸易创新创业产业园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整合利用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结合一线和本地内外多重优质资源,以“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原则,组建了一支由专业领域、决策咨询机构、高校等一批优秀一线优秀管理专家组成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培训师资队伍,为培训取得实效提供的重要的师资保障。
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企业单位的需求,以友好协商的方式量身定做菜单式培训内容,满足企业单位的实际需要,从而有效达到企业单位组织培训的目标。
3、体验参与式培训
培训中,我们集中理论学习、专家引领、案例分析、互动研讨、现场观摩考察等环节融为一体,采用适合企业培训学习的“学、做、评、导”一体化的研修培训新模式,打破了以往培训中“重讲授轻互动,重理论轻实践、重专题轻素质”的弊端,特别是我们高度重视有效现场教学环节的开发,进一步拓宽培训空间,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通道,拓展学员视野,促进学员把培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四、未来培训的开展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将保留原有的优秀培训模式,同时也进一步根据培训人员和企业的反馈加大培训体系的建设,改革培训模式,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向改进:
1、改革培训模式
未来培训将更深入的结合培训需求,由学员需求出发去搭建师资团队,不是有什么老师上什么课,而是有什么需求寻找什么样的老师。同时对单项课程进行打分评比,淘汰或者减少市场不认可、企业不认可的课程。
2推行培训积分制
培训方以培训积分的方式对各入驻培训企业的培训工作进行评估考核。单位主管为培训学习第一责任人,各级领导均负有培训下属的职责,通过日常工作对需求者进行有计划的培训,使他们具备工作必须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园区互动和交流。
3、注重培训实效
把理论知识学习、核心能力训练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围绕企业制度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着眼于提高需求者素质和能力,有针对性地制订符合本公司实际的可行性培训计划,精选培训内容,精心组织、设计,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健全和完善自身培训评估考核制度,切实保证培训的质量和实际效果。
4、内训与外训相结合
强化各级职务的培训职责,加强内部讲师培训,依靠骨干开展一线员工的培训工作;加强对时代光华培训课程的学习,根据各层面能力提升方向制定学习内容;积极利用社会优秀师资力量,可外请专家学者进入授课,培训资源共享,也可安排不同层面的外派学习,开展提高型的高层次培训;各单位自行组织培训课程,对课程面较广的可邀请其他兄弟单位相关岗位人员共同参加。
5、集训与自学相结合
采取集中培训和自学两条腿走路,采取分区域、分层次地进行集中培训,同时,注意引导和激励需求者提高主动学习意识,我们要积极想办法,为需求者提供学习所需的相关专业书籍、报刊及音像教材,创造需求者的自学条件;开展以老带新活动,提倡新的师徒关系,不断完善人才梯队架构。
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训内容应围绕工作的实践操作选定,积极开展实践操作的指导,不断改进技术和流程,提高服务的标准和质量;开展读书与专题案例讨论活动,及时沟通信息,了解行业动态,达成资源共享,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
【就业服务基地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就业见习基地可研10-01
就业见习基地申报报告08-16
就业服务部工作手册08-30
就业服务局在全区就业工作会议发言材料08-07
吉林省:积极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完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模式08-25
金融服务技术创新基地10-08
证券交易所服务基地揭牌开业致辞10-08
“就业服务智囊团”的建构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