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承 一套材料

2024-10-17

中医师承 一套材料(通用9篇)

1.中医师承 一套材料 篇一

中医师承总结

从医十八年以来,我一直从事内科住院部工作,虽然有时也在临床中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理念,处方用药,但总不能得心应手。故大多数情况下以西医治疗手段为主,对中医的疗效没有信心。今年有幸能师承于四川省十大名中医之一陈老师,通过老师口传心授,精心指导,耳濡目染,我逐渐领悟了祖国医学的经久的魅力,看到了中医学的博大精深和现代医学不可及的地方,故而对中医事业充满了信心,决心专心致志学好中医,用好中医,传承好中医。通过半年多的学习,我受益匪浅,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以大医精诚为念,矢志利益苍生”

“古今欲行医于天下者,先治其身;欲治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精其术”,此可谓医者仁心。作为一名医者,除了要有高超的医术,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陈老在“仁心、仁德、仁术”方面都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总是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以解除他们的病痛为己任;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态度谦和,耐心为病人讲解、分析病情;总是为患者着想,从来不开价格昂贵的检查和药物;有时不收取挂号费为患者免费诊治....老师的言传身教深深的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学员,我将继承老师对患者的这份责任心和爱心,定将孙思邈“大医精诚”做为自己一生圭臬,真正做到“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二、加强中医理论学习,理论联系临床。

理论来源实践,实践基于理论,这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实践中不断地加强中医理论学习,对提高临床疗效大有裨益。中医临床的依托,乃由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四诊八纲,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而如何掌握和运用好,无疑需弄清各有关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彼此间错综复杂关系,并通过临床实践不断地加以充实和提高,从而指导临床,开拓创新。当然,熟读、熟背经典的主要条文,并读懂全书的宗义也非常有必要。如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外感温热篇》等读到不加思索,张口即来,才能对中医理论有深刻的理解,到临症时就会有活水源头,不至枯涩乏术。陈老还教导我们,作为一名中医师,还应该熟知中药学的知识,掌握好药物的性、味、归经;并且能够熟悉药物的炮制;识别药物的品质和伪劣,才能保证用药的疗效与安全。因此,我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加强理论学习;到中药房辨识药材;把理论和临床有机的联系起来,不断思考可总结,使得自己的中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

三、与时俱进,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陈老认为: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辨病与辨证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认识和治疗疾病的需求,其局限性已渐渐在临床上显露。为弥补传统的辨病与辨证方法不足,将现代医学诊断疾病的指标作为中医辨证的一部分,不仅可以提高辨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而且还给传统的辨证思维方式以新的思想。陈老主张1.病证结合。在临床中,首先是诊断病人患了什么病,再根据中医理论辨证 治疗。只有病证并重,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临床疗效才显著。如临床常见的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和部分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都可表现为右肋部胀满或痛,都可用疏肝理气法治疗,但由于二者各有其病理特点,治疗时还应同中有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加郁金、茵陈、焦栀子等利胆之品; 胃、十二指肠溃疡:加左金丸、海螵蛸等制酸。2.无症从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有些疾病早期或后期无任何临床症状可辨,而理化检查异常。对这类病人,采用因病施治之法。3.无病从证。无病是指目前暂时未能诊断出来的病,如一些不明原因的口干等各种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但中医辩证却已明确显示胃阴虚、肝肾阴虚证。此时应无病从证,采用益胃汤或一贯煎、六味地黄丸之类的方剂加减治疗,常获得满意疗效。4.中西结合。中医、西医虽然理论体系不同,各有长处、各有千秋,不能相互攻击其短,而应该取长补短。一个好的中医,应在学习中医同时,不断学习现代医学,为中医学服务,提高临床疗效。如肺结核,慢性胃炎等。

四、总结老师经验,学以致用。

陈老师行医几十年,具有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擅长治疗各种内科、妇科及儿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在跟师学习的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已经让我体会到了陈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并常常把临床实践中需要我们重点学习和掌握的临床技巧,耐心的给我们讲解,把临床实践上升为理论,用于教导我们,使我们从实践-理论-实践的模式中提升自己。我深深体会到跟诊和病案整理是继承老师经验的有效途径。跟随老师应诊,面对临床病例,从写病例、四诊 入手,反复体会老师的辨证思想、用药经验,包括如何抓主症、辨证分析、治法、用药经验及诊疗技巧。医案可以反映老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我利用空闲时间,整理老师医案,特别是一些疑难病案及用药疗效显著的病案,分析老师的用药特点,从中受到启发,以指导自己临床的辨证施治。

通过半年多的学习,我总结出陈老师在临证时主张采取双重诊断,灵活运用“病证结合”、“无症从病”、“无病从证”等方法,同时注重“中西医结合”。例如:老师在胃痞病治疗中,结合现代医学胃镜的检查手段,对应用药,此乃老师用药特色,临床疗效确切。如患者胃镜检查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则常加用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栀子,紫花地丁,蒲公英,高良姜,砂仁等,因其都有不同程度的抗幽门螺旋杆菌的药理作用,并辩证使用,而不脱离中医辩证,把所有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罗列一起,这样就偏离了中医辨病与辩证的理论宗旨。

再如乙肝的治疗,陈老会通过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以明确大、小三阳,肝功有无异常,再结合临床辩证论治。陈老师将乙型肝炎的病因概括为内、外两方面。外因有湿热疫毒、饮食不节。其中最主要的是湿热疫毒。“湿”反映乙型肝炎具有重浊粘滞的性质,整个病变过程缠绵难愈。“疫毒”则反映其具有传染性的特征。内因则与正气亏虚、内伤不足有关。由于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因此正气不足首先变现为肝肾亏虚。当湿热疫毒侵袭人体,如若正气实,邪气微则可驱邪外出,临床可不出现症状或症状轻微。若正虚邪恋,则病 情迁延不愈;若邪实正衰,正不胜邪,则病情危重。因此,临床上必须将扶助正气放在重要的位置。临床上陈老将乙型肝炎分为以下四型来辨证论治:

1、肝胆湿热型 症见:胸脘痞满,恶心呕吐,腹胀,厌油纳差,口干而苦,小便黄,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爽,部分患者有目黄、身黄、发热,舌质红,苔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治宜清热利湿,解毒醒脾,活血凉血。方用茵陈蒿汤加减。

2、肝郁气滞型 症见:胁肋胀痛,胸闷腹胀,体倦乏力,纳差嗳气,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多弦。治宜疏肝理气,活血解毒。方用四逆散加减。

3、肝郁脾虚型 症见:身倦乏力、胁肋胀痛,胸闷腹胀,纳呆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弦。治宜疏肝活血,健脾益气。方用逍遥散加减。

4、肝肾阴虚型 症见:体倦乏力,右胁不适,或有隐痛,头晕耳鸣,腰背酸痛,两目干涩,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治宜滋肾柔肝,养阴活血,方用一贯煎加减。乙肝的治疗到现在仍是医学界的难题,西医无特效药。而中医治疗有可喜的进步,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陈老师在治疗乙肝时,常常辨证选用具有降低转氨酶的药物,如邪热或湿热炽盛的急、慢性肝炎伴转氨酶升高者常常选用垂盆草;湿偏盛者常常选用虎杖;热偏盛者可选用龙胆草;而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脾肾阳虚者往往加用五味子。而护肝降转氨酶的药物,常选用柴胡,茵陈,女贞子,五味子等有疏肝柔肝作用的药物。陈老师之所以这样用药是基于对药物性味、功效、特性的准确把握,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理念,这些都是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地方。

在跟师陈老学习过程中,让我亲身体会了陈老运用经方、验方治 疗一个个疾病,特别是一些疑难重症,取得满意的疗效,而这些学习心得单从教课书中是根本不能体会得到的。我相信只要学好中医基础理论,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中医不但能治病,而且能够治大病。从而更坚定了学习中医、从事中医工作的信心,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

回到工作岗位上,我带领科室成员,积极运用从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为每一位住院病人辨证论治,处方用药,使我科住院患者的中药饮片使用率达到100%,不但突出了中医药特色,而且收到很好疗效,受到患者好评。

综合以上体会,我认为传承名老中医经验是学好中医的捷径;名师心传口授、临证指导,是学好中医的最好方法;学好中医必须要在“悟”字上下功夫。名老中医专家以对中医事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毫无保留地教授我们,他们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为岐黄医术的兴旺昌盛而努力奋斗!

继承人:李**

**中医医院

2015年12月9日

2.中医师承 一套材料 篇二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某某老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

某某,某某县人,某某县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现任某某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分管外科工作。毕业于某某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酷爱中医,从医20余载,德才兼备,精于医术,默默奉献,为人恭谦,医德高尚,经验丰富,爱惜人才,重视人才培养,是我县颇具众望的中医专家。握中西医系统知识,学术水平较高,临床疗效显著。在临床诊治中,思路开阔,中西医互参,病证结合,方小药精,证治贴切,疗效卓著。擅长采用传统中医方法结合手术及微创技术治疗外科疾病,尤其对普外科、肿瘤科、妇产科病有较深的研究和独特的治疗方法,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临床疗效,取得患者的一致好评。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之余,自习不息,精攻医典,博览群书,集古今中外医家之精华,兼收并蓄,结合临床实践,深入探索,学术精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精研医理,勇于创新在国内主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开展科研课题多项。先后承担了市级课题 项,率先在某某县开展普外科腔镜技术,填补我县无现代化微创医疗技术的空白。通过的学习,将陈老师的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一、坚信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中医学术的发展千万不能离开中医理论

陈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从陈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陈老师经常强调要从思想上树立中医科学性的认识问题,解决思想问题是关乎中医发展的大方向问题,不可等闲视之。

继承名老中医的经验首先要继承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没有学术思想就没有灵魂。一位中医药学者评价到:“当今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

是他们的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前人经验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与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它更鲜活生动,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性。”高度概括了名老中医的学术价值,因而继承名老中医经验决不是治疗某个疾病的几个方、几个法的问题。陈老师教导我们要做担当起弘扬中医事业的大任,要做苍生大医。

科学即是对事物不同思维的见解知识,所以中西医都是科学的。他认为中医学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其理论核心是整体观、对立统一观、恒动观、辨证观、取类比象等。中医学理论不但是东方科学的综合体现,而且符合新兴的复杂科学即当代科学的理论核心。

二、陈老师治学经历“五字诀”为后学指明路径

学医最根本在于“认真”二字,熟读《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及历代医学名著,力求作到勤、恒、精、博、悟。所谓勤即学在于勤,勤学不辍,严於思索,勤求古训,能者为师,尤其名师口传心授指示要点;恒即学持以恒,学无止境,坚持不懈;精即对经典著作、医学名著、学术理论、诊治经验做到精研细读,铭记医理,多临床实践,谨慎诊治,实践出真知,知在于行:博即博学多闻,涉猎广泛,博采众方,读有关医学书籍,力求文理、医理、哲理三通;悟即达悟,也是以上四步的结晶,即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在长期临床实践产生心得体会的基础上,方可心有所悟。达到临证通变以知常,执常以应变,学古不泥,随证施药,以至有所创新。反复研读四大经典及历代医著,陈老师在指导我学习经典著作是说:“读《金匮》可善治内科一般疑难杂病,读《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辩》除可精确树立辨证论治观点外,并可长于治疗一般热性病和热性传染病,切不可等闲视之。”

三、善于寻找四诊信息的“关键点”,精于辨证论治是临证的法宝

中医四诊是医者调查、分析、研究疾病所出现的各种信息升华成的四种大法,搜集的信息在综合归纳时应四诊合参。对脾胃病及其他病证舌诊脉诊非常重要,必要时亦有舍脉从证和舍证从脉之法。跟师后体会到要认识症候准确,才能提高疗效,在陈老师指点下对舌诊、脉诊有了更精确的认识。比如脾虚舌象,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为脾胃虚寒之证;舌体胖大舌苔白腻为脾胃气虚、阳虚寒湿阻滞;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腻则为脾虚湿阻;舌体胖大舌苔黄腻则为湿热蕴结,并据苔黄

之轻重、舌质颜色的红绛与淡白以辨其湿或热的偏盛。在诊脉上,若舌体胖大苔腻诊得脾胃脉弦,系逆脉,为木郁克土脾胃病久不愈之证;若脉弦细舌质淡舌体肥,则多属脾虚肝郁日久,化热伤阴易出现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等。

由于中医学属于复杂科学,中医临床辨证复杂,有时会遇到无证可辨的境地,临证时要善于寻找复杂性机体的“关键点”或者说“敏感点”,从复杂的四诊信息中提取核心的信息,以使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来改变机体的状态。例如陈老师曾回忆有一患者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出现高热、剧烈腹痛、四肢冰凉、脉搏微弱的周围循环衰竭的危象,他想到陈修园医书中所说“绞肠痧,刺委中穴出血则不死”,急刺其委中穴,黑血直流,几分钟后四肢温暖,绞痛缓解,生命得到挽救。又如尿石病,临床观察,肾虚尿石病患者,其临床表现以腰腹部隐痛或酸痛为主,伴腿膝乏力,神疲易倦,亦可伴小便淋涩,血尿或尿浊,尺脉重按无力。此因肾之精气不足,或久服通淋排石药物耗伤肾气。治宜温肾益气合滋肾填精,以固其根本。但结石久滞,络脉不通,亦宜辅以化瘀通窍,以有利于消除结石。治宜温肾益气合滋肾填精,辅以化瘀通窍。治疗上用张景岳“煨肾散”化裁:杜仲12g,肉苁蓉15g,巴戟肉12g,熟地30g,胡桃肉 30g,淮牛膝12g,黄芪20g,当归6g,穿山甲片6g,王不留行子15g,金钱草15g,海金砂10g(包煎)。肾虚尿石病的证治规律:如偏肾阴虚者,兼心烦夜热,舌嫩红无苔,脉细数无力,去黄芪、当归、胡桃肉,加生 地、二至丸;偏肾阳虚者,兼畏寒溲频,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脉沉迟无力,加鹿角霜、补骨脂(畏寒甚,再加肉桂、附子,减轻则去之);血尿加琥珀末、三七粉(吞服);尿浊加萆 薢、石菖蒲;少腹痛则合芍药甘草汤。倘服药期间,腰腹痛加重,且向少腹放射者,提示结 石活动而下移,可重加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并酌加大黄因势利导,促使结石排出。病之属肾虚者,疗效显著;其不属于肾虚,或无肾虚之显证者,于当用方中重加一二味补肾药物,亦能提高疗效。据查文献研究,补肾药物,无论温肾益气或滋肾填精,均能鼓舞肾气,促进肾功能好转,增强肾盂及输尿管的蠕动,从而改善肾积水,推动结石下移而排出体外。而个别补肾药物(如胡桃肉)尚具有溶石作用。临床中辨证论治的“关键点”不胜枚举,体现了寻找四诊“关键点”的重要性。

四、跟诊和病案整理是继承老中医经验的有效途径

跟随老中医应诊,面对临床病例,要从写病例、四诊入手,反复体会老师的辨证思想、用药经验,包括如何抓主症、辨证分析、治法、用药经验及诊疗技巧。历史上中医师承教育的优势在于临证,师徒面对面,切磋提高,这是中医教育培养名医的必由之路。

医案可以反映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陈老师认为整理好一份完整的医案比上几节课的收获还要大。如何整理老中医的医案呢?我认为:1.最好亲自诊治病人。2.考虑辨证,找出病理。3.认真体会治法、方药及随证加减。4.按语要高度写出疾病的要点,加深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师从陈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 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陈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陈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名老中医,陈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陈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3.中医师承关系合同书(范本) 篇三

甲方(指导老师): 乙方(师承人员): 姓名: 姓名: 性别: 性别: 出生年月: 出生年月:

单位名称及地址: 单位名称及地址或家庭住址:

依据《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卫生部第52号令)的有关规定,经指导老师与师承人员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下,建立师承学习关系,双方订立合同如下:

一、师承教学时间:自 年 月至 年 月止,总计不少于1500学时(需有教学记录)。

二、师承教学的地点:

三、师承教学的基本目标(包括职业道德及业务水平):

四、师承教学的主要内容:

4.中医师承大会学生发言稿 篇四

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很荣幸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我的师傅是付昌格主任医师,跟师学习已经两年多了,师傅耐心、细致,倾囊相授,无论是中医理论、诊疗技术还是学习方法方面,都教会了我很多,受益匪浅,下面就这些年我学习中医的一些感悟分享给大家。

第一点就是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有作为中医人的责任与使命感。相信大家通过各种渠道,对中医存亡的论调都有所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为什么没有人说西医快要消亡呢?我们的中医,我们的国粹,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传承了两千年,救治了无数人,繁衍出伟大的中华民族,为什么到了如今,却陷入了存亡危机。是因为西医过于强大,挤占了中医的地位,还是因为中医并不科学,在现代科学理论中无法立足?这些问题反复萦绕在我的心头。从读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冥冥之中,我就进入了中医的世界,成为了中医人,和大家,志同道合!作为中医人,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我想,首先是要树立正确的认识,要相信,中医是科学的,它是大道至简,站在更高的层次审视人体,审查疾病。现代科学不止一次的验证了中医理论的正确性。另外,我们还要有强烈的责任与使命感,学好中医,不仅仅是一个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使命,继承和发扬中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点就是要有刻苦学习的精神,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古文晦涩难懂,学起来比较费劲,不付出非常人的努力,是不可能学的很好的,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尤其适用于我们中医人。一本《伤寒论》可以读一辈子,每次读都会有新的启发,一边临证,一边读书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水平。另外,努力学习其实也是对患者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当我们治疗的患者出现病情加重或者出现新的病症的时候,家属有时候会说:“大夫啊,这个药是不是用反啦?”我们作为医生可能本能的立刻回答他:怎么可能用反,我所用的都是对症下药,不会用反的。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我们的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辨证不准确,的确可以出现药用反的情况,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记载了很多关于“变证”、“坏证”的治疗方法,为什么会出现变证和坏证呢?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误治”,就是对患者实施了错误的治疗,张仲景把这个称为“逆”,并告诫我们说“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常需识此,勿令误也!”所以我们不要认为中药是可以随便开的,开正确了有效,开错了也不会出什么问题,千万不要有这种思想。用药切合病机,效如桴鼓才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那么第三点,我想就是学中医还需要一点点的悟性,学习经典的时候,要逐渐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并指导临床。有时候还要站在作者当时写作的心态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就拿学习伤寒论来说,比如学到第17条,原文这样说: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字面意思就是说长期喝酒的人,不能服桂枝汤,服后会出现呕吐。学这条我们不能仅仅只知道了酗酒的人不能服桂枝汤。要继续深入的分析,去体会张仲景的写作意图。因为嗜酒的人,多是湿热内盛的,阻遏营卫气血后可以出现类似太阳中风的病证,而桂枝汤是辛甘温之剂,辛温助热,甘味增湿,如果错服桂枝汤,则会使湿热壅滞更重,导致胃气上逆出现呕吐,这里虽然以酒客病禁用桂枝汤为名,实际上这是张仲景在给我们做桂枝汤禁忌症的示范,推而广之,凡是湿热内蕴者,都应该禁用桂枝汤。懂了这一点,就会减少我们以后临床遣方用药的偏差。类似这样的条文,伤寒论里有不少。

再比如学第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闷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学这条的时候我就在想,桂枝汤一共就5味药,现在出现了新的症状——胸闷,为什么张仲景不加治疗胸闷的药,反而还要减去芍药呢?张仲景不会是搞错了吧,我想不会的,他一定有他的道理。通过查阅书籍,仔细琢磨,最后明白为什么不用芍药,一方面是因为芍药味甘酸微寒,其性阴柔,是收敛的,用了就有会阻碍宣通阳气,对桂枝振奋心胸阳气有牵制的弊病。另一方面,桂枝汤原来用芍药是为风邪在表,营卫失和,有自汗出的情况而设立的,现在邪陷胸中,已经没有自汗了,所以这个时候用芍药,已经失去它的治疗目的。因此在这里不用芍药。当我们揣摩到这层意思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推而广之,凡是胸闷者都不用芍药,这也是张仲景的用药规律。另外,张仲景那个年代,他基本上都是给穷人看病,对病人艰难的处境感受很深,所以绝不多用一个药,以免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医圣就是医圣,医德之高尚真令人敬佩!我跟随师傅付老出诊时,注意到在决定给病人开多少付药的时候,经常听到付老问病人家住哪里,来复诊是否方便,住的近的就少开些,吃完再复诊,如果病人住的远,就会一次多开些,目的就是为了给病人节省一次路费和挂号费。这种处处为病人着想的高尚医德当是我们跟师最大的收获。

今天,是我们中医学子的一次盛会,又有这么多中医爱好者拜师学艺,说明中医界后继有人,跟名师,学经典,我们必将一起努力学习,把中医的精髓传承下去。中医之路,漫长而辛苦,还好,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有你们一路同行!中医人,不孤单!

5.中医师承 一套材料 篇五

绩效评价综合报告

我院按照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加强对带教老师和学术继承人的管理及考核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中医药师承教育各项任务。汇报如下:

一、项目完成情况

医院深知师承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管理部门,确定专人管理。由医务科负责日常的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围绕师承教育,督导学术继承人跟师笔记、月记、临床医案、论文、平时考核表和阶段考核表等的完成,保证了师承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二、资金收支余情况

收:2017年收财政拨款21600元。

支:2016年支出人员培训费6019.5元。2017年购置计算机3320元(带教用),人员培训费8927元,带教老师津贴发放6000元。共计支出24266.5元,其中专项资金21600元。

三、项目绩效目标执行、完成及主要成果

我院现有3名带教老师,6名学术继承人。按要求做好每次跟师随诊或实际操作记录,及时整理和总结跟师学习心得体会,认真写好月记,不断创新师承教育工作,保证继承人在学习期间学习的连续性。一是带教老师根据自身的多年学术经验认真对学生的日志、临床医案、跟师笔记进行批阅、修正,提出修改意见,指出辨证或用药的不足,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诊治疾病的能力。二是开展专题讲座和病案讨论,学生通过整理病案讨论,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及预后等都有详细的记录,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问题:

1、个别继承人思想上不积极,态度不能始终如一,致使师承教学时间和继承人学习质量不高。在抽查、考核中发现有的学生一开始时很认真负责,完成的跟师材料质量较高,到后期就出现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了事,形成虎头蛇尾的情况。

2、部分学员材料准备显得仓促,月记与经典学习笔记原创少。临床医案记录格式欠规范,要素不全。

3、中药学术继承人对经典学习相对不足,应加强经典理论研读。

建议:部分继承人的科研尚未启动,希望在科研立项上给予政策倾斜。

6.中医师承 一套材料 篇六

广东中医师承,拜名医为师,成为执业中医,全国招生!

师承是中医传承的重要方式。传统中医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承中医思想与中医技能。《中医药法》、《执业医师法》规定:通过师承方式学习的人员,满足相关条件后可以参加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

一、培养目标

1、培养一批系统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中医临床的实际工作能力的中医专门人才。

2、在教学当中,挖掘一批道德素质好,勤奋好学且具有中医天赋的人才,因材施教,重点培养,培养一批中医高级人才。

二、以下情况学员适合师承报名:

1,在基层乡村地区从事中医临床实践、经营私人诊所多年,但却没有自己的医师资格证书的乡村医生、基层医疗从业者;

2,有西医医师资格,希望学习中医但没有考取中医医师资格的在职医生;

3,热爱中医药文化、习得家传中医药文化,但是工作很忙、应酬较多、家务缠身、没时间系统学习中医的社会人士;

4、从事养生保健工作,但是没有专业临床实践经验,没条件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人员;

5,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自愿在学成后为中医事业的发展服务。

6,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或者具有同等学力。

7,无犯罪记录。

三、培养模式(理论+临床)

本培训总历时四年,采取“3+1”的培养模式。前三年的学习分为理论学习、跟师学习及专项培训,学员完成师承学习任务后,可申请参加出师考核;最后一年,即取得《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后,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广东省内的医疗机构中临床实习满1年并考核合格,可以申请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若考核不通过,则需等下一年重新参加考试。

其中,理论学习的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医学伦理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

此外,为了增强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前三年的学习中,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展,将配合开展专项培训,进一步提升临床技能。

划重点:跟师学习(跟师形式包括跟师实践、整理病历、抄方、理论学习等)跟师时间每年不少于60日,整理病历每年不少于50例,抄方每年不少于50条方。

五、中医师承学费:

学费每年2.5万元,按照国家政策完成四年学习,总学费10万元。

10万元学费分两期缴纳:通过选拔考试后,缴纳第一期学费5万元(由我校代收);两年后,即第三年,缴纳第二期学费5万元。

六、预报名参加选拔考试:

1,到我校填写“中医师承学员报名表”,2,理论笔试(15分钟可完成)+心理测试(5分钟可完成)

3,预选通过,提交材料和缴费,成为正式学员

七、需提交的材料:

1,《中医师承学员报名申请表》(需签名和贴照片);

2,学员无犯罪记录证明(凭身份证到户籍地公安机关办理),或无犯罪记录个人声明;

3,身份证复印件;

4,户口本复印件;

5,学历证明;

(以上材料一式一份)

八、报名方式:

1,建议学员直接到我校报名,提交材料并缴费。

2,如从网络报名的学员,需将材料邮寄至我校地址,并将学费汇款至指定账号。

九、选择导师及公证拜师

成为正式学员后,将安排进行“导师-学员”双向匹配,具体办法另行通知。成功匹配的师徒将在公证人员见证下,签订国家统一式样的《传统医学师承关系合同书》。

2017年秋季招生结束后举行拜师仪式。具体时间学校另行通知。

十、法规政策支持:师承教育得到国家承认!

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十一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第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3,卫生部52号令《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实施方案(试行)〉和〈传统医学出师考核和确有专长考核大纲(试行)》(国中医药发〔2007〕47号);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3〕28号);

7.师承材料 篇七

源自期刊杂志

A:《中医教育》 1、24卷2005年一月第一期

中医师承教育调查研究报告------黄素英

观点:师承教育是中医传统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 2、25卷2006年5月三期

师承论------王琦

观点:师承贯穿中医2000年的发展历程中 3、25卷2006 年9月5期

1949—2001年北京中医师承教育史---王文娟、史青 内容:北京1991—2001年中医师承教育发展的历史、成就、特色 4、2007年11月六期

中医师承教育的研究和实践---黄素英

观点:师承与学位相结合是培养名医的最佳模式 5、2007年11月6期

探索现代高等教育与中医师承教育的契合点---王庆其

观点:将师承融入到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 6、2008年1月1期

把师承教育方式纳入中医临床型研究生教育之中的探索---叶放、周学平、王志英、郭立中 观点:将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纳入研究生教育内容 7、2006年11月6期

论名中医临床经验师承方法规范化---刘英锋、张光荣等

论述名老中医师承措施 8、2003年1月1期

名中医成长因素分析及对中医人才培养的启示---王新陆、付先军

关键词:学医兴趣、时机、文化修养、专研、多从良师、实践 9、2008年3月2期

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鞠新刚、姜真、王庆国

两种教育各有千秋、提出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上的建议 10、2005年9月5期

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与构想---王新陆

提出采取多层次、多样化培养模式 11、2007年9月5期

中医学徒教育发展机制的探讨---邓兰英

从文化角度看中医学徒教育

B、《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1、1993年5期

中医师承教育的回顾与展望----邓炳生、何学敏

观点:师承应保留逐步建立一种吸收传统教育和院校教育的新型中医教育 2、2007年8期

中医药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模式刍议---卢传坚、黄亮、黄秀云

观点:二者存在不足应结合本科导师制 3、2006年9期

中医人才培养多样化与柔性课程平台的构建---叶永玲、邓远美

观点:优化课程整体结构,减少刚性,增加柔性。

C、中医药管理杂志 1、2007年4月 15卷4期

现代创新师承教育模式的探索---杨志敏、毛炜

关键词:跨地区拜师

2、中医药师承教育学习模式的新实践---祝培英 观点:不同形式的导师制 3、07年九月15卷9期

浅析我国现代中医药法制体系制度、现状存在问题—李哲、鲁兆麟

观点:从立法角度分析师承教育 4、07年4月15卷4期

国外传统医药立法管理情况及启示 5、2009年9月

中医师承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聂海洋 剖析中国中医教育的现状

D、其他杂志

1、师承教育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周云、蒋华

观点:应多读经典、做临床

2、中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之比较—温茂兴

以临床实践为核心在院校教育中导入师承制

3、师承制教育模式内涵的探索—邓华亮、田思胜

观点:师承与院校教育并行

4、中医师承教育价值浅论---郭飞

观点:有不可衡量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

5、中医师承传授方式在中医教育中的重要性---李菲

观点:古今师承在中医流传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6、现代中医教育应借鉴传统师承教育的精髓—李海波

观点;继承是基础是前提

7、高等中医院校传统型人才的培养—曹丽娟

观点:培养传统型人才目前稳定性弱、统一性差

来自报纸: 中国中医药报

1、《大医,大师,大爱》--------纪念国医大师方谦和逝世一周年----周颖

关键词:尊古不泥

温故知新

精神传后人 2、80后学子的中医之途----李哲

观点:提出对现代模式的中医教育和中医环境下能否学好中医的担忧

3、按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办教育—山西中医学院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侧记

观点:在中医药高等教育框架内进行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传统中医药教育的回归

4、取师承教育精髓,培养中医临床型研究生---黄仲委 观点:中医发展需要培养一批铁杆中医

5、中医学本科毕业生岗位适应性调查结果公布:院校于师承教育结合是中医人才培养的好途径---李晓宏 健康报:

《中医人才培养离不开师承》---张家玮

8.办理公司一套所有材料 篇八

1.名称核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法人身份复印件、投资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红章)

2.开验资户并打款(到银行办理带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法人身份复印件及原件)3.做验资报告书(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法人身份证、投资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红章、公司章程及股东会决议、房产证复印件、租房协议复印件、公司设立申请登记书复印件、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复印件、银行缴款单复印件、验资所提供的银行询证函复印件)按注册资金收费

4.办理营业执照(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法人身份证、投资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红章、公司章程及股东会决议、房产证复印件、租房协议、公司设立申请登记书、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验资报告书。)按注册资金收费

5.办理刻章(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法人身份证、工商局开具的刻章条500元/2枚)

6.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法人身份证复印件、公司设立申请登记书复印件件

108元)

7.领取组织机构代码证后办理税务(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副本原件及复印件、注册地址及生产、经营地址证明<房产证、租赁协议>原件及复印件、公司章程复印件、验资报告书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填写税务登记表

国税126元、地税收 20元)

9.中医师承被重视,执业选择需慎重 篇九

中医药经历两千年的发展,至今仍旧魏然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师承教育做出的贡献不容忽视。因而,在国家高度重视中医事业发展的今天,师承教育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再度成为了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而这也为很多中医爱好者提供了获取中医执业资格的途径。

众所周知,如今的中医事业早已今非昔比,《中医药法》的正式实施更是推动了中医事业迈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从事中医事业也不足为奇。可想要从事中医事业,必须具备执业资格也是国家所做的硬性规定,这便是中域师承项目组老师要说的重点。

对于中医零基础人员来说,想要获取中医执业资格势必要接受中医理论学习,但对很多人来说接受高等医科院系教育显然不太可能,由此师承教育便成了大家的唯一选择。当然,这也是被国家认可和承认的一种选择。

对于中医师承的学习,其实没有过多需要强调的地方,成就有多高全在个人的付出和努力。所以,中域师承项目组老师还是与大家说说,通过师承教育学习中医之后,如何去考取中医执业资格,想必这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因师承教育有别于院校教育,所以中医师承人员考取执业医师资格与院校教育的学生也是有所区别的。中医师承人员跟师三年顺利出师之后,需要到医疗机构实习一年,才能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考核,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便可从事中医活动。可想要独立从事中医活动,还需要在医疗机构工作满五年,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考核才可以。

另外,中域师承项目组老师知道,很多人都听说了未来通过中医师承的方式考取执业资格的时间将会大大缩短,并且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意见草案也坐实了这一点。但中域师承项目组老师还是想提醒各位,草案中提到的医师资格与中医执业医师资格是有所区别的,大家需要慎重选择。

上一篇:大学生暑假支教优秀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生产车间员工工作总结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