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传统文化教案设计(共8篇)
1.小学传统文化教案设计 篇一
地方课程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备课时间:2014.9.5 上课时间:2014.9.9 第1课 《声律启蒙》(节选一)
一、经典回放: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教学过程:
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长处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
七、活动广角:第3页
八、成长袋:第4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yu fu)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学反思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弘扬国学,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和进步所应承担的责任,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12岁以前背诵能力最强,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让孩子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的拾遗补缺,更重要的是补上了人文教育这一大课在一个多月的《声律启蒙》教学中,使我更加意识到,应该倡导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经常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对学生会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给了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此外,在学习中,更应该注意的是:要剔除糟粕,留其精华、古为今用。
第2课《声律启蒙》(节选二)
备课时间:2014.9.20 上课时间:2014.9.23
一、经典回放: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6页
六、活动广角:第7页
七、成长袋:第8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后反思
在学习中,更应该注意的是:要剔除糟粕,留其精华、古为今用。我相信,通过国学的学习,一定会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国学也即将成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第3课《续小儿语》
备课时间:2014.10.10 上课时间:2014.10.14
一、经典回放:
从小做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0页
六、活动广角:第11页
七、成长袋:第12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一些道理,要多联系学生的生活,以规范他们的行为。
第4课、《增广贤文》(节选一)
备课时间:2014.10.24 上课时间:2014.10.28
一、经典回放: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传统备课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4页
六、活动广角:第15页
七、成长袋:第16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后反思
国学启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从内容来看,很多字学生没有学过,仅题目就有两个字不认识,所以这节课需要把认字放在首位,在识字的基础上,再知道学生读正确,读流利。再就是古文与现代文有一点的差距,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生活阅历本来就比较少,如何找到理解的突破口,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很大的联系,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就需要考虑从学生的角度,找到理解句子的身边的事例,通过具体的发生在学生身上或身边的事例,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学生理解了句子,诵读就变得轻松多了。
第5课、《增广贤文》(节选二)
备课时间:2014.11.9 上课时间:2014.11.11
一、经典回放:
孝当竭力,非徒养身。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8页
六、活动广角:第19页
七、成长袋:第20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后反思
在这节课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需要教师不断激发,通过比赛、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诵读句子,有了兴趣,诵读的效果就比较好了。
第6课、《弟子规》(节选一)
备课时间:2014.11.20 上课时间:2014.11.25
一、经典回放: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22页
六、活动广角:第23页
七、成长袋:第24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后反思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首先更要以身作则,其次我决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加大监督的力度(由于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我每个班选出两位小监督员,他们负责记录本班最有礼貌的同学和最文明的同学,定期进行评比,给予奖励,借此来促进学生真正将《弟子规》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
第7课、《弟子规》(节选二)
备课时间:2014.12.8 上课时间:2014.12.9
一、经典回放: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26页
六、活动广角:第27页
七、成长袋:第28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后反思
通过“弟子规”力行表天天督促,继续坚持写力行日记,对于做到的及时表扬,发奖励。经常交流分享日记。
第8课、《幼学杂字》(节选)
备课时间:2014.12.21 上课时间:2014.12.23
一、经典回放:
正月元宵,立春雨水。二月花朝,惊蛰春分。三月寒食,清明谷雨。四月清和,立夏小满。五月端午,芒种夏至。六月三伏,小暑大暑。七月七夕,立秋处暑。八月中秋,白露秋分。九月重阳,寒露霜降。十月小春,立冬小雪。十一月数九,大雪冬至。十二月腊八,小寒大寒。除夕分岁,次早新年。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小卡片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传统备课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小卡片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传统备课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0页
六、活动广角:第31页
七、成长袋:第32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后反思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一个充满灵性和智慧的文化,左右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多少年来被我们传诵,引导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践行其中的奥秘。
第9课、《中华改良杂字》(节选)
备课时间:2015.1.2 上课时间:2015.1.6
一、经典回放:
勤能补我拙,俭能为我廉。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路遥知马力,日久结人缘。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4页
六、活动广角:第35页
七、成长袋:第36页
八、个人熟读自立歌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后反思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一个充满灵性和智慧的文化,左右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多少年来被我们传诵,引导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践行其中的奥秘。
第10课、《千家诗》
(一)备课时间:2015.1.15 上课时间:2015.1.20
一、经典回放: 湖 上 [宋]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清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8页
六、活动广角:第39页
七、成长袋:第40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后反思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弘扬国学,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和进步所应承担的责任,专家研究表明,一个人12岁以前背诵能力最强,是人生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心灵最清澈的时候,让孩子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上的拾遗补缺,更重要的是补上了人文教育这一大课在一个多月的《声律启蒙》教学中,使我更加意识到,应该倡导学生先求熟读、不急求懂,让学生们经常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对学生会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也给了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让他们在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此外,在学习中,更应该注意的是:要剔除糟粕,留其精华、古为今用。我相信,通过国学的学习,一定会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国学也即将成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第11课、《千家诗》
(二)备课时间:2015.3.13 上课时间:2015.3.17
一、经典回放:
山居夏日 [唐] 高骈
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传统备课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2页
六、活动广角第43页
七、成长袋:第44页
八、课后熟读44页的《赤日炎炎似炎烧》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后反思
国学启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从内容来看,很多字学生没有学过,仅题目就有两个字不认识,所以这节课需要把认字放在首位,在识字的基础上,再知道学生读正确,读流利。再就是古文与现代文有一点的差距,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生活阅历本来就比较少,如何找到理解的突破口,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很大的联系,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就需要考虑从学生的角度,找到理解句子的身边的事例,通过具体的发生在学生身上或身边的事例,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学生理解了句子,诵读就变得轻松多了。
第12课、《千家诗》
(三)备课时间:2015.2.29 上课时间:2015.3.31
一、经典回放: 秋 月 [宋] 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6页
六、活动广角:第47页
七、成长袋:第48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后反思
在学习中,更应该注意的是:要剔除糟粕,留其精华、古为今用。我相信,通过国学的学习,一定会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国学也即将成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第13课、《千家诗》
(四)备课时间:2015.4.10
一、经典回放:
上课时间:2015.4.14 雪梅二首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卡片和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卡片和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传统备课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50页
六、活动广角:第51页
七、成长袋:第52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一些道理,要多联系学生的生活,以规范他们的行为。
第14课、《神童诗·卷首诗》
(一)备课时间:2015.4.26 上课时间:
一、经典回放:
四 季
2015.4.28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传统备课
五、温馨点击:第54页
六、活动广角:第55页
七、成长袋:第56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后反思
多让学生参加孩子的课外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第15课、《神童诗·卷首诗》
(二)备课时间:2015.5.9 上课时间:
一、经典回放:
华 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2015.5.12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58页
六、活动广角:第59页
七、成长袋:第60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后反思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载体,是传承千年世代吟唱的弦歌,弘扬国学,强化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领悟,实现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对接和契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所在,也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民族、对人类历史和进步所应承担的责任。
第16课、《随园诗话》(读书)
备课时间:2015.5.23 上课时间:2015.5.26
一、经典回放:
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瘤。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62页
六、活动广角:第62——63页
七、成长袋:第64页
八、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一些道理,要多联系学生的生活,以规范他们的行为。
第17课、《世说新语》(王戎识李)备课时间:2015.6.5 上课时间:
一、经典回放: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明白了一些道理,要多联系学生的生活,以规范他们的行为。
2.小学传统文化教案设计 篇二
关键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重点讲解,课堂小结
导入:多媒体展示古代丝绸之路和2015年“丝路通古今, 文明联世界”中国丝绸之路文化年图片, 配合 (龙纹) 音乐。 千百年前, 悠远的驼铃声沿着丝绸之路从中华大地一直走到浪漫的地中海岸边。 进入21世纪, 法国、土耳其、德国等国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年活动。 今天,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 中国丝绸之路文化年在北京启动。 魅力中国究竟有怎样的魅力让世界各国如此迷恋? 这一切都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板书: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正课: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究竟有怎样的风采? 现在我们通过观看一部短片一睹她的芳容。 这是向世界宣传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宣传片, 片中共有40多处世界文化遗产,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 找一找, 片中都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哪些内容?
大家看完这部短片内心有什么样的感受? 片中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内容?
结合课本P66-67, 回答你们对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略)
下面, 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视频中的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PPT
苏州园林的立意很重要一点是在有限环境中创造浓缩的自然环境。 “咫尺之内, 再造乾坤”, 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似乎需要建造者颇费一番心思, 而中国传统诗和画恰恰为苏州园林提供了最好的建造方案。 造园时, 建造者借助中国山水花鸟画表达的情趣和唐诗宋词中描述的意境, 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 在有限的空间内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 让在园林中游赏的我们既像在品诗, 又像在赏画。 这种造园艺术的立意和建造效果在世界艺术百花园中是独树一帜、 无与伦比的。 ———独树一帜, 独领风骚 (板书)
建筑图片———PPT
说说这几个地方的建筑都有什么特点?
皖南民居独特的水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思想。蒙古包便于搭建和拆迁, 符合游牧特点。 吊脚楼依山靠河, 就势而建, 既有利于通风防潮, 又有利于防毒蛇野兽。
结合课本, 我们想一想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历史、地理等因素不同, 我国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一方水土, 一方文化 (板书)
(过渡) 在中华文化百花园中, 不仅区域文化各具特色, 中华各民族文化也异彩纷呈。 举世闻名的“莫高窟由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组成, 以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 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是我国西北各民族人民智慧和汗水的艺术结晶。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都为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你们还了解哪些少数民族的文化? 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各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重点讲解) ———中华之瑰宝, 民族之骄傲 (板书)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 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正是这种包容性, 使中华文化能够最为广泛地汲取营养, 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外面的阳光雨露, 沐浴千年风雨而参天挺拔、 枝繁叶茂! ———包容性 (板书)
情:通过整个第六课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我们会发现, 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气质, 这是一种什么文化? “和”文化, 和而不同。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正是这种气质使中华文化经过长期发展包罗万象, 博大精深。 这正是中华民族的气质。
当前, 气度如此非凡的中华文化正逐渐走出国门, 成为我国与世界交往的桥梁和纽带, 表达着我国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建设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望。
现在有这样一个平台让大家的才华得以展现。 请各小组同学利用我们刚刚学习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知识, 合作设计一场“2015中国丝绸之路文化年”的展示活动, 请大家注意:中华文化的内容选择要合理, 展示形式新颖、可行性强、目的明确。
设计完毕后, 请各组相互展示各自成果。 (略)
希望同学们从这次活动中体会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意义, 坚定传承中华文化的信念, 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 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 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中华文化的力量。 (板书)
中华文化的火炬经过五千多个春秋传递到我们手中, 我们有责任、有能力将她更好地传承下去, 并且发扬光大,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出属于我们的光辉篇章。
课堂小结:结合板书回忆知识点。
3.论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意义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175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教育部对小学语文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采取一定措施,来实现新课标的要求。现在的教学活动总是会经常性的出现偏差,由于考核制度的压制,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总是会有一些情况将教学活动设计认为是对学科知识内容的强制规定、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概括性描述,然而这一教学活动的目的性太强,忽略了素质教育,没有将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的,而只是单纯的追求教学任务和教学成果。这种教学设计如果在小学阶段就开始盛行,就会在学生心里根深蒂固,对学生的学习生涯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所以,为了一改传统观念下的教学活动,现在的教学活动中加入了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可以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嫁接,提高教学效率。
一、将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理念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系统策划。现在的教学过程却少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仅仅是将理论运用于另一理论的解释或承接,这种教学最终只会导致书呆子的形成,而教学设计是把一般的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旨是设计出低耗高效的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在各方面都取得最佳的效益,这更是协调了教师教学任务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矛盾。新课程理念中,对教学设计做出了这样的概括:
1.要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作为国学内容,生活中无处不体现语文,小学语文学科的主要教学方向是让学生学会识字,学会阅读,学会写作,这一系列课标要求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说话,学会在与不同的人交流时,应该运用怎样的语气,怎样的语言。语文的实践性在众多学科中是最强的,因为学生的谈吐举止无一不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内容。在综合性方面,语文的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思维,不同于数学培养专门的数学思维,因为数学思维的养成是为了解决数学创新题,而语文思维,是为了众多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接受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所以,语文对学生学习其他科目都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不能一味的只是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视语文学科的综合意义。
2.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阶段的教学主要还是以趣味教学和以情教学为主,传统教学方式并未贯彻创新探究的环节,教师一味选择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匆匆忙忙的记,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脑中却没有多少知识,这样的教学效果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完成了教学任务,剩下的让学生自己去消化理解,教师的后续任务就是检查,这无疑是给学生重压,导致最终的效果并不会太好。
为了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并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创新一种师生都乐于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小学生处于形成思维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只要灵活运用教学方式,便可轻易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首先,就是要与学生做朋友,一改教师高高在上的等级教学,建立一种师生平等的教学关系。其次,将机械授课改造为学生小组讨论、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的教学活动。
3.课程内容面向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语文学习要不断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现在已经逐步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所以,要将教育水平也提高到全球化的高度。这就需要教师扩大教学资源,拓展课程内容,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一般都是简单的故事短文,并未涉及太多与现在社会科技发展相关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搜寻教学资源方面的时候,小学生能接受的课程内容高度是教师必须要考虑的。
二、教案设计要全面体现课程内容
教案是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犹如学生的预习工作,教案的设计是把握整节课堂的关键,是控制课堂节奏保证课堂按计划进行的关键。
第一,小学语文课程的标准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小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能力,再通过后面的学习训练,具备可以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有关词句的含义。第二,就是要训练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生在阅读时通常都会有这样的陋习:用手指着去读课文,一个字一个字的蹦着读,这样的阅读方法是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改正的,课程标准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能够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朗读课文,年级再高一点就需要有感情的去朗读,在朗读过程中,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小学阶段,语文要求的表达方法和修辞方法都不多,所以学生在阅读课文时,要养成边读边去发现修辞和表达方式的好习惯。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将课堂所需的记录资料都准备好,有关课文的内容也要提前整理好,以便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举例来说,五年级的课文《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课文的前半部分描写了老人与海鸥的相处默契,他们之间相依相随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相处的和谐美好,这是整篇文章的情感线索,教案中一定要体现出来。后半部分通过描写老人的去世,海鸥用它们独特的方式进行追忆和哀悼。这时教师可以拓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这篇课文拓展出人类要爱护自然的观点,让学生自主讨论人类破坏自然地行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讲完基础知识之后,提炼出课文的难点,这篇文章的难点就在于文章是通过写话练习来升华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全文贯穿的感情线是整篇文章的亮点,同时把握作者的情感也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难点。
这篇文章是小学五年级的学习内容,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同时也掌握了分析课文的基本能力。教师在讲解课文时,要将重点词句标注出来,通过字、词、句来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让学生思考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那么真实生动的表达出来,进而拓展到学生的写作方面,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风格。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入情入境,让学生有感情的去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那真挚的感情。
4.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范 篇四
1、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3、进一步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一、导入新课
《问刘十九》(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寒冷的冬夜要下雪了,我备了酒,生起了火炉,你能来喝一杯吗?
“绿蚁”是酒上泛起的泡沫,酒是自家新酿的,还没有经过清滤,“红泥小火炉”是用来温酒。没有金樽清酒,也无玉盘珍馐,“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不是宴大宾的陈设,但却最适合二三知己围炉夜饮,酒不酣而情浓,不醉于酒却醉于情。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对朋友的邀请,也是对温暖与友谊的需求,能来喝一杯吗?雪夜围炉,清谈小饮,非知音者,何能为?质朴简单的言语,如新酿和红泥火炉一般没有半点矫饰雕琢。
今天看来,用这样美妙绝伦的诗歌写封邀请函实在太奢侈了,而在古人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接受这张便条的人或许眼睛一亮,却也并不惊骇万状。于是,一种包括书写者、接受者和周围无数相类似的文人们在内的整体文化人格气韵,就在这短短的书信中泄露无遗。”在这里,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相溶相依,诗歌不在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不是为赋新词强说的愁,而是坦坦然然地点化了整体生活的美的精灵。
不仅诗歌如此,同样拥有这般自然而诚恳的美丽的还有散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二、整体感知
王维官至右丞,天宝三载,朝政由奸丞李林把持,有才能的人和敢谏诤的人,纷纷受到压制、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王维早年经国济民的心志开始冷淡下来,于是他便在蓝田购买了辋川别业,每到休假之时,就来到这里,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裴迪曾是王维辋川别业的常客,也是他寄情山水的同道。他们经常一起“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品尝山林隐逸生活的乐趣。天宝三年的腊月末,裴迪在家中温习经书,准备去应科举考试。王维居住在辋川别业颇有孤独之感,便写了一封信给裴迪,约请他明年春天来这里与他同游。这封信就是《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1、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及印发的参考资料,阅读全文。
2、学生朗读,教师正音并纠正错误的断句与节奏。
三、品读课文,理解“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风格
1、请学生朗读课文并思考这一问题──小组探究──全班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阐述,可结合绘画的构图色彩等结合文章做适当引导点评
2、学生自行朗读,在朗读中请学生品味“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风格与韵味。
四、深入阅读,感悟以“深趣”融贮禅趣
1、学生较难理解,以老师讲授为主,作此拓展意在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王维作为“诗佛”的独特风格:
⑴由于受到母亲的影响,王维从小与佛教、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分,心灵浸染了佛教清静无为的色彩,其诗作或直接阐释禅理,或渗透禅趣。
⑵《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的禅趣主要表现为王维所极力营造的一种得意忘言的“深趣”,意象空灵,境界清幽,呈现出一种闲澹冷寂的氛围:
2、请学生欣赏朗读视频,感悟文章以“深趣”融贮的禅趣。
3、学生朗读,教师小结:
5.小学传统文化教案设计 篇五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正确看待两者。
过程与方法: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学习关系性议论文的写法以及正反议论、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说理方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正确对待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遗产的认识。
教学重点: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教学难点: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庞朴,1928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学者。先后在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任职。曾任山东大学讲师、《历史研究》主编等职,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际编委,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沉思集》、《儒家辩证法研究》、《庞朴学术文化随笔》等。
有兴趣可上网查看庞朴的`博客:blog.sina.com.cn/m/pangpu
三、出示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
2.理解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区别,正确看待两者。
3.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经历和已学得的知识,表述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四、阅读全文,思考为全文的思路列出提纲。
1.引出论题:传统的作用
传统与文化的联系与区别
2.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概念
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3.文化传统:文化传统的概念
文化传统的形成
文化传统的作用
文化传统的发展变化
4.财富和包袱
五、阅读传统文化部分,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1.传统文化的概念。
历代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2.传统文化的发展有何特点?
有的变为新的内容和形式;有的化为明日黄花;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有的昙花一现,未老先亡。
3.你能分别举例进行说明吗?
对应的分别为:对联,红灯笼;线装书,黄包车;武术,中药;鼻烟壶,阴阳宅。
4.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呢?请用实例进行说明。
(1)发掘抢救。泥人、面人、风筝、刺绣、年画、剪纸等民间艺术。
(2)批判继承:孔孟之道、伦理道德。
(3)古为今用:修身克己、中庸之道。
六、阅读文化传统部分,理解什么是文化传统,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1.文化传统的概念。
简单地说,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2.阅读文化传统的特点、产生及发展,思考中华民族具有哪些文化传统。
(1)爱国主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尊老爱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重视人的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应如何对待文化传统的变化?请分别举例说明。
文化传统的变化:自身发展中的变化,交流中产生的变化。分别为:养儿防老的观念,法制的观念。
七、阅读财富与包袱部分,文章中已经举例说明,你能再举一例对它进行说明吗?
1.财富:周庄、乌镇。
2.包袱:安土重迁的思想。
八、理解写作特点,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本是较深奥的概念,文章是如何使之易于理解的?
(1)比喻:更形象。“文化与传统”是“蜜蜂和蜂蜜”。
(2)排比:更深入。“制约着……支配着……控制着……左右着……”
(3)文学语言:更生动。较之专业术语更有文采。
(4)论证过程:较严密。
九、对下列各组图片,运用本文有关论述,将每组图片综合起来思考,谈谈你的理解。
十、小结。
十一、作业: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
6.《世界文化之旅》教案设计 篇六
一、教学内容分析
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设立了两框内容,第一框“世界文化之旅”,分为“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和谐的文化乐章”两部分,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节日、标志和代表人物入手,帮助学生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文化的差异使得我们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彩,文化没有优劣之别,从而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第二框“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分为“开放的胸怀”和“搭起文化的桥梁”两部分。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在日益开放的时代,与不同的文化共处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要善于学习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点,珍惜、爱护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以开放的态度尊重不同的文化,同时更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让世界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能够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对我们民族的文化产生更强烈的自豪感,立志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促进者。
2.能力目标:理解由于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差异;学会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学习、鉴赏不同文化及其优点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知道对待文化差异的不同态度及正确态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学生和其他文化的距离拉近了,但有些同学迷失在其他文化中,对本民族文化不了解或不屑于了解;有些同学对外来文化持有偏见,采取防卫的心态;有些同学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由于语言问题以及价值观的差异会使得沟通产生困难??他们需要给予恰当的引导,才能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新一代中学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用现代多媒体工具,充分利用视频资源直观性,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通过视频鉴赏让学生感受文化的特点;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去思考;通过辩论让学生领悟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通过名片设计让学生提高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独特性和差异性。
[教学难点]
文化的内涵;正确对待文化差异。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内涵的统一,并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文化的差异。
八、板书设计
了解多国的不同风俗 不同国家的文化代表
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价值 文化有差异
丰富多彩的文化
世界文化之旅
和谐的文化乐章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上的小组合作的学习的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让学生小组之间搜集各种各样的民族和国家的不同的节日和文化习俗。 课后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总结的很好。特别是课前收集的各种人物以及实物图片使学生直观形象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情境剧的表演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教学条件的有限而学生的准备的不是很完整,只能在以前的学的内容和书本的上的一些信息中搜集到了课堂上的一些内容。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完成了课堂的任务,学生参与了课堂的活动,在学习中不断锻炼了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自己完善了自己。
7.小学传统文化教案设计 篇七
综合性学习目标的提出,就是要开放语文教学,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形成学生的综合素养。
2.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赏菊、咏菊、赞菊”等活动,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调查沟通的水平、计算机使用水平、团队合作能力、观察鉴赏能力等都有较大的提高。
(3)通过实地观察了解、调查访问, 使学生感受菊花文化对于家乡的影响, 进而热爱家乡,树立努力学习的理想。
3.活动系列
活动一:召开班级讨论会,确定活动目的,组成活动小组,制订活动计划。每个小组承担一定的学习研究任务,分为 “雏菊组”“傲菊组”“梦菊组”“榄菊组”,分别研究菊花的形与色、品格与精神、菊花诗词与诗人以及书画作品、菊花的历史以及菊花盛会的情况。每个小组自己设计活动记录本,拟定活动日程,进行组员内部的分工。
活动二:请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中学的黄发策老师作《小榄的菊花之魂》专题讲座,让学生初步了解菊花的知识和小榄菊花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
活动三:通过网络、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关于菊花的品种、名称、菊花的诗词美文,研究古今中外的爱菊之人,了解他们爱菊的原因以及爱菊的方式,开展菊花诗词佳文的背诵比赛。
活动四:到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政府菊花种植基地观察访问,了解菊花的种植情况。请小榄菊花会筹备小组的领导介绍菊花会的筹备情况,并和园艺工人交流。
活动五:到小榄文化基地访问书法家和画家,了解他们爱菊的原因,写菊画菊的风格并欣赏她们现场作画。
活动六:交流和整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出一份关于菊花的小报,在班级展出评比。各小组确定自己的汇报方式,准备自己汇报的作品。有电脑爱好的同学和老师一起制作菊花综合性学习网页。
活动七:分享课《菊名荟萃》。
4.教学过程:菊名荟萃
(1)激发兴趣,明确要求。请“榄菊组”的同学介绍第九届全国菊花会的有关情况;宣读菊花会筹备委员会给同学们的信;宣布本次活动的任务和组织形式———给菊花命名,评选本届菊花会的学校形象大使。
设计意图:想象菊花会的情景,激发学生对菊花会的向往之情,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产生一种冲动之情,为本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分析感受,掌握方法。出示单株菊花及其名字,让学生分析命名的理由, 体会给菊花命名要讲究“美、雅、真”;欣赏这段菊花命名的解说词,感受菊花名字中所蕴含的文化和美学的元素。
设计意图:给菊花命名,看似一种简单的方式,但他需要学生的观察,想象、 体验以及知识积累的整合,有着较深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训练。以此为切入点,能看出学生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对菊花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感悟,也能看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3)尝试命名,合作评价。教师出示四种,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自己尝试给菊花命名并写出命名的理由。在命名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于自己准备的各种资料。小组评价,每组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交流。然后分析评价,你为什么觉得名字起得好?评价解说部分是否精彩。选择相同的同学可以相互PK。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学生自行修改后再次在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是为了让学生感受一种菊花可以有不同的命名,每个人对花的感受也可以不同。在写法上也可以相互提示和补充,让自己笔下的文字更优美动人。
(4)自由选择,修改完善。欣赏幻灯片菊花缤纷的画面,让学生感受视觉冲击,并畅谈自己看过之后的感受和联想 (联系自己学过的菊花诗文)。学生每人选择一种菊花进行命名并写出自己的命名理由。让学生自己在现场找到一位老师,请他对自己的命名和解说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修改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一组美丽的菊花图片冲击学生的视角,使他们情不自禁地吟诵自己所背诵的菊花诗文,产生给菊花命名的强烈冲动。利用现场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交往和学习的机会,也是综合性学习的策略之一。
(5)交流点评,评选欣赏。每组推选一名学生上台朗诵自己的作品,同时每小组派出一位评论员,评选出“最佳命名”和“最佳评论员”,并当选为学校的形象大使。学生畅谈自己的活动感受。
设计意图:欣赏自己的作品,不仅展示学生的写作才能,还展示了朗诵水平,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
(6)嘉宾评论,再激波澜。请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书画协会会长发表对本次活动的感受,为获奖的同学颁发奖品,为全班同学赠送本届菊花会的纪念品。欣赏歌曲《菊城赞歌》。
8.小学微课设计:《美术与传统》 篇八
微课是当前在线视频教学的一大趋势。微课是指按照新的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要素是微教学视频, 一般以5~8分钟为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完整性、针对性,强调“做中学”、“用中学”。
1.小学美术课微课的设计原则
1.1 微课的目的
微课既不是实际课堂教学的微缩版,也不是简单地展示教案和教学视频,微课的出现就是快速解决学生急需的问题,使他们能够立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一旦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则可带来为教师和学生减负的意外效果。
1.2微课的内容
微课程应用较多的领域是职业教育。这是因为职业教育更注重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而不是构建理论体系。解决问题可以理解为“成果输出”,构建理论可以理解为“理论输入”。美术课微课的内容也应该注重“成果输出”,而不是注重“理论输入”。
1.3微小性与完整性
微课可以被形容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即要在很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的主题,即小学美术课微课的内容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同时,这也保证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完整性。
1.4 技术是辅助
微课属于信息化教学,在微课中,各种动画、视频技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展示学习内容,但是,微课归根结底是教学的艺术,而不是技术的展示。我们在制作和评判微课的过程中始终要牢记,技术只是辅助手段,切勿舍本逐末。
2.《美术与传统》的微课教学设计
现以《美术与传统》微课为例,相关微课教学设计方案如表。
3.小学美术微课开发制作过程
3.1 组成制作团队
在微课制作之前,应当组成一个相对固定的小团体。首先,成立小团队有利于减轻制作者的工作量,让团队内每个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每一个细节,起到提高制作质量的作用,同时又能够降低制作压力。同时,当有人灵光乍现,拿出更好地局部设计时,无论这个设计来自团队内还是团队外,都便于团队进行交流调整,以提高微课质量。
3.2 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也可以看成是教学内容安排。好的教学内容安排能够让人更简单地了解微课的构成。教案的存在,可以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之前接受理论化的知识体系,使其在观看视频时能够更好地了解每一个步骤的意义,也可让学生观看完视频之后,按照实践——理论的方式进行学习。
3.3 视频设计与制作
微课视频时间较短,因此制作不宜太复杂,讲课过程中要注意条理清晰。对于不相干的问题或者理论,完全不需要在视频中进行表达。如制作者觉得确有必要,可以将这部分放到教案里面去。视频是整个微课的精华所在,在设计时应做到节奏鲜明,主题突出,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
微课的主要工作体现在视频的制作上。目前,制作微课视频的方法有三种:外部视频工具拍摄、屏幕录制、专业微课程制作软件。
3.4 练习设计与评价标准
微课主要是描述了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在微课展示了这个过程之后,制作者应当提供一个练习素材供学生进行操作,以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最后还需要给出评价标准,以便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3.5 微课的发布
微课制作完毕之后,还需要将微课发布在网络平台上,以便学生能够方便地获得相应资源。教师可以考虑将微课发布在QQ空间、微博或者各类专业教育平台(如世界大学城等)。
4.结语
微课的出现,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等信息平台进行学习,并且由于时间限制,微课内容比较精炼,能够让学生快速着手开始行动,效果立竿见影。但是微课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知识碎片化不系统,不利于学校教育这种长期化行为。但是,微课可作为必要的教学辅助工具,来实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功能。
【小学传统文化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小学传统文化作文07-07
中国传统文化小学07-10
传统文化小学作文范文06-26
传统文化进小学校园10-07
我喜欢的传统节日春节小学作文08-19
实验小学清明节开展缅怀先烈革命传统教育主题活动方案10-02
传统文化与动漫设计10-28
传统教学设计案例07-25
六年级传统文化下册教学设计10-14
传统文化优秀教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