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承兑汇票私下交易的风险

2024-09-09

银行承兑汇票私下交易的风险(共8篇)

1.银行承兑汇票私下交易的风险 篇一

银行承兑汇票风险实例

本文通过建行某支行对银行承兑汇票审计的一个案例,来分析如何发现和防范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

建行A支行2005年1月13日为甲公司办理了10笔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每笔1000万元,合计金额1亿元。出票日期均为2005年1月13日,已经办理,期限均为6个月。所办银行承兑汇票依据同一份客户购销合同办理,用于从乙公司购买1万吨钢材,收款人为乙公司。10笔银行承兑汇票均采用100%保证金的担保方式,均于2005年7月13日到期结清。

出票人甲公司注册资本510万元,经营范围为建材、计算机耗材、计算机软件开发等高科技产品。

查询出票人的一般存款帐户、保证金帐户发现:企业一般存款帐户2005年1月13日开户,同日,存入现金2.4万元,乙集团转账支票转入200万元,丙公司从某农行汇入资金9797.60万元,合计金额1亿元。2005年1月13日当日,1亿元存款经转帐后存入保证金帐户,一般存款户余额为0。2005年1月13日至2005年3月31日,该一般存款帐户未发生业务,帐户余额一直为零。

从到期10笔银行承兑汇票背书情况看,承兑汇票收款人丁公司将10笔银行承兑汇票在当地商业银行办理贴现,后由当地商业银行转贴现给中国银行某市分行。

如果仅从上述表面情况来看,这10笔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已经结清,没有什么问题。但通过对该银行承兑汇票的真实交易和审批程序进行审计,发现该1亿元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在操作上却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值得银行以此为鉴。

第一,该银行承兑汇票未严格审核企业经营管理,而存在银行因客户违约、违法而面临的风险。

该10笔银行承兑汇票2005年1月13日办理,客户购销合同2004年12月19日签订,合同金额1.04亿元。所办银行承兑汇票用于购买钢材,数量达1万吨。按合同约定,2005年1月31日前结清货款。经查询甲公司2005年3月31日会计报表,企业销售成本与存货科目合计数金额8300万元,却小于合同金额,这表明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依据的销售合同不实。银行A支行上述10笔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档案的《信贷业务真实性审核声明》、《经营主责任人声明书》均记载企业申报材料真实。这说明经办行对异地企业的出票人,在业务受理环节未未严格审核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也未按审慎性原则查询人民银行“银行信贷咨询系统”有关该企业信贷业务信息资料,未预测异地大额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存在的固有风险,存在银行因客户违约、违法而面临的各种风险。

第二,未对异地企业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交易背景和目的的真实性进行严格审核。

该10笔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出票人甲公司为经办行建行A支行的异地企业,注册资本510万元,经营范围:建材、计算机耗材、计算机软件等开发等高科技产品。工商执照记载,企业组织形式为有限公司。从企业组织形式、注册资本和经营范围分析,出票人注册资本与经营规模均不属大型股份有限公司,所办银行承兑汇票金额达1亿元,而且企业会计报表不支持1亿元的合同交易,表明企业贸易背景不真实。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法规严禁金融机构为企业办理贸易背景不真实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经办行面临监管风险。

第三,银行办理异地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未备案。

出票人一般存款户出票当日开立,10笔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保证金在出票的当日由异地企业汇入,数额巨大而且与汇入企业的规模不相称,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以后无任何业务发生,余额一直为0,符合2003年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第2号(公布施行《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大额可疑资金的特征。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经办行A支行在受理时未经人民银行备案,不符合《贷款通则》第五十九条“贷款人发放异地贷款,或者接受异地存款,应当报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备案。”的规定,存在被国家监管部门处罚的风险。

第四,签发与开证环节,缺乏对巨额保证金来源应有的关注。

该10笔银行承兑汇票业务2005年1月13日办理。但在审计中发现:(1)出票人一般存款帐户于2005年1月13日开户,同日,存入现金2.4万元,乙集团转账支票转入200万元,丙公司从某农行汇入资金9797.60万元,合计金额1亿元。(2)2005年1月13日当日,1亿元存款经转帐后存入保证金帐户,一般存款户余额为0。出票人保证金存款达1亿元,经办行也未向有关部门报备,面临政策风险。

在现场审计过程中,调阅了经办行的请示报告、市分行的审批记录,调查相关经办人员,均认为100%保证金,风险较低。实际上,出票人为经办行的异地企业,出票数额巨大,购销合同与企业规模不相称,企业一般存款户资金大进大出。虽然存有100%保证金,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法发[2000]2号规定:“人民法院依法可以对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采取冻结措施,但不得扣划。如果金融机构已对汇票承兑或者已对外付款,根据金融机构的申请,人民法院应当解除对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相应部分的解冻措施。银行承兑汇票已丧失保证金功能时,人民法院可以依法采取扣划措施。”这条规定为银行办理承兑业务的保证金担保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保障,但同时也使许多的操作人员、审批人员错误地认为:承兑申请人只要存入保证金,银行承兑业务的风险便为零,从而放松了对客户资信状况的调查,忽视了真实贸易背景的承兑和相关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第五,银行承兑汇票执行审批程序存在缺陷,风险提示不足。

甲公司董事会2005年1月13日作出决议,授权董事长代表公司办理1亿元半年期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出票人甲公司2005年1月13日向银行A支行提出承兑业务申请书。

建行A支行2005年1月12日报请建行A分行为出票人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建行A分行2005年1月12日批复同意办理。建行A支行请示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以及建行A分行批复同意办理时间均早于出票人申请时间1天。

也就是说,出票人授权委托书2005年1月13日出具,而银行A支行2005年1月12日就已经出具了《信贷业务真实性审核声明》,证明客户“授权委托书合法有效”。

所以,该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审批环节内部操作程序不合规,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通过上述银行承兑汇票风险审计的案例,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管理,在业务加快发展的同时,牢固树立风险防范优先的思想。在业务受理、审批、签发与开证、事后管理各环节、各流程严格按照《银行信贷业务手册》等规章制度的要求执行,业务受理环节要严格审核出票人的贸易背景、资信状况、企业以及企业法人的诚信记录等项目。

2、从思想和业务两方面加强一线员工教育、培训力度,提高经办人员的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以及对国家法律法规的掌握、理解程度。

3、切实加强基础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夯实业务发展的基础,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和内控制度建设。

4、银行要加强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基层经办机构强化指导,有效规避风险。

承兑汇票如何控制风险

近年来,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一种支付结算工具对加速资金周转和商品流通,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受到了银企双方的共同青睐。

但是,随着银行承兑汇票的广泛应用,利用银行承兑汇票做案在票据案件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使有关各方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了银行承兑汇票的信誉。因此,如何有效防范票据风险,维护金融机构的正常经济秩序,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银行承兑汇票风险产生原因

银行承兑汇票风险产生有内在和外在的原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票据法规不尽完善,《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等有关票据的法律法规虽对银行承兑汇票做出了相关规定,但不是很详尽,使银行会计结算人员在具体操作中难以把握,贴现和再贴现业务中涉及银行承兑汇票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

与日益发展的票据市场相比,相关制度建设滞后。虽然人民银行陆续出台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在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无据可依。

金融机构内控制度不严密,银行会计结算部门没有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票据风险防范等内控制度,票据在前台受理后便不再作检查,或只流于对票据金额与票据数量的核对,因而造成了潜在的票据风险隐患。

相关业务人员业务素质低,风险防范意识差。目前,银行承兑汇票风险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市场风险,有信用风险,还有操作风险。另外,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工作人员主观武断,个别员工识假辨假能力差,违规操作造成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

防范银行承兑汇票风险建议

根据银行承兑汇票的特点,为有效防范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笔者建议,采取以下风险防范措施:

尽快补充、修订有关票据法律法规,完善对贴现、再贴现业务中有关银行承兑汇票的规定,同时制定详尽的有关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操作规程,加强制约。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和约束机制,按有效性、审慎性、全面性、独立性和及时性原则,建立完整的内控机制,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建立一整套的防御体系,尤其应从签发汇票的环节上控制承兑风险。

强化银行会计结算内部控制系统。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审查、临柜复审等都涉及会计结算部门。因此,应加强银行会计结算部门独立防范风险能力,在搞好会计核算的同时,充分发挥检查监督作用,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作为一项重点业务进行检查,及时堵塞漏洞,防止和杜绝经济案件的发生。应加强对空白银行承兑汇票的管理,专人保管,明确责任,全面实现计算机签发汇票。

配合强化内部控制,启动防范风险的“人心工程”。这里所谓的“人心工程”主要是对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管理者首先要把好行员的教育关,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自觉抵制畸形物质欲望的浸入和渗透。其次,把好人事关,包括人员控制关,人员监察关。再次,应加强领导与行员、行员与行员间的交流沟通,尽量为员工排忧解难,满足员工们的一些正常合理要求,努力改善工作环境,搞好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为规范票据市场秩序,各地人民银行要与当地银监局协作,加大宣传和指导检查力度,加强对商业汇票业务的合规性检查,强化对不规范办理票据行为的查处力度,建立对违规票据行为定期通报及处罚制度,切实维护商业票据的信誉,保证票据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总之,只要银企密切协作,相互配合,从引发各种票据风险的根源上寻求控制,就能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也一定能促进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健康稳健运行。

强化内控管理 防范承兑风险

福安市农信联社自2003年3月17日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以来,在上级行业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管下,认真贯彻执行《票据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上级行业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了《福安市联社银行承兑汇票实施细则》和《实施细则部分条款修改规定》等有关内控制度,同时制订了各岗位的职责权限规定,逐步规范银行承兑汇票操作管理,切实防范承兑风险。截至2007年2月底止,总共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金额140348.45万元,到期兑付金额117776.05万元,未结清银行承兑汇票金额22572.4万元,到期银行承兑汇票按期承兑,到期兑付率100%。同时为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发展,搞活商品流通,提高经济效益,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素质

福安市联社经办银行承兑业务已有四年时间,在此期间内举办4期信贷员培训班,较为系统地学习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操作技术,信贷人员通过培训基本掌握银行承兑业务操作管理方法。

(一)学习票据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规定: 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贷款通则》、《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上级行业管理部门有关规定和联社票据管理实施细则规定,使信贷管理人员较为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了票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规定。

(二)学习有关操作管理方法:

重点学习票据承兑操作规程,主要对购销合同审查要点,如何开展“三查”工作,如何了解关联企业情况,如何对承兑企业提供资料进行审查,如何识别增值税发票,如何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和授信工作,如何做好台帐管理工作等情况进行讲解,使信贷管理人员基本掌握票据业务相关承兑操作技术。

二、完善内控制度,强化风险管理

福安农信联社在办理银行承兑业务过程中,逐步规范银承业务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强化风险管理,做好员工培训,提高操作水平。㈠加强开票总额管理

福安农信联社注重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开票总额管理工作,严控敞口超比例。截至2007年2月底止,银行承兑汇票敞口金额4186.4万元,占各项存款余额(含保证金)3.71%,控制在10%以内。㈡加强单户比例管理

福安市农信联社单户企业开票敞口部分,严格按上级行业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即联社评定的“AAA”级信用企业,其单户敞口部分与大额贷款合计不得超过联社全辖资本金(扣除入股联社省联社资金)的10%;被联社评为“AAA”级信用企业的敞口部门指控在单户开票总额的40%以内,被评为“AA”级信用企业的敞口部分控制在单户开票总额的20%以内,被评为“AA”级以下的信用企业和未评定信用等级的企业不签发有敞口的银行承兑汇票,只开全额保证金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时严格控制基本户不在所属信用社开户的企业开票,切实加强单户比例管理,防止单户企业超比例开票。

㈢加强最大十户管理

福安市农信联社加强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最大十户管理工作,严控企业大额开票,防范操作风险。

㈣提高敞口抵质押比例

福安农信联社严格按照监管部门规定的承兑开票总额管理,在保证金的一定比例的情况下,提高开票企业敞口部分的抵质押比例,逐步降低保证担保比例,切实防范承兑风险。㈤加强信用等级评定和授信管理

福安市农信联社加强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工作和加强授信管理工作,制定较为完善的适合农村信用社操作管理的评级授信管理办法,市联社和基层信用社分别成立企业信用等级评定领导小组,市联社业务发展部具体负责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今年福安农信联社共评定“AAA”级信用企业82家和“AA”级信用企业27家,A级信用企业17家。并对评上“AAA”级和“AA”级信用等级的信用企业按其经营规模和信用状况分别予以授信,对未授信的企业不予签发有敞口的银行承兑汇票,并严格控制在授信额度之内开票,逐步规范评级授信管理。

㈥加强贸易真实性管理

福安农信联社对企业提供的购销合同进行严格审查,并对其购销合同辈的合规性、有效性、真实性情况予以审查,严禁钢铁、水泥、电锌铝,汽车行业、房地产行业等五类过热企业开票。同时要求企业在开票后两个月内提供与商品购销合同相吻合的增值税发展,或提供足以证明其真实贸易的相关证明材料,对未按期提供增值税发票和无真实贸易背景的开票企业,不再予以开票,从而杜绝无真实贸易背景企业的开票现象。㈦控制关联企业开票

福安农信联社严格控制多头开户企业和关联企业授信和开票,及时了解关联企业和多头开户企业的股东出资情况,对出资12%以上的主要出资人和主要企业管理人员的关联企业情况予以密切关注,提高保证金比例和抵质押比例。同时审查关联企业的净资产和注资情况,授信总额严格控制在企业的净资产余额之内。㈧加强内控机制管理

福安市农信联社强化内控制度建设,落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三查”制度,做到办理前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偿债能力和行业性风险进行调查评估,测算风险度,办理中对企业提供的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办理后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跟踪检查。同时做好三级会审和集体研究工作,并且定期招集相关人员对存在问题、风险点控制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探讨,使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九)、加强风险防范管理

福安农信联社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开办,存款总量的逐步增长,缓解支农资金不足,同时也带动着其他业务的发展。因此,在业务发展之中,加强风险防范尤为重要。

银行承兑汇票,由于金额大,风险集中,应加强风险防范管理。其风险主要有个人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内控制度风险、企业经营风险、担保风险等等,应对风险进行防范与化解,同时规范操作,完善内控机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促进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稳健发展。

2.银行承兑汇票私下交易的风险 篇二

一、交接风险

所谓交接风险包括从客户接受银行承兑汇票或者交付供应商银行承兑汇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目前市场上的银行承兑汇票绝大部分都是以纸面形式存在的, 这必然导致票据在交接过程中存在遗失或者被盗窃的风险。在实务中, 经常发生票据丢失甚至公司职员利用交接过程中存在的制度漏洞挪用银行承兑汇票的事情。为避免此类风险, 无论是承兑票据接受方还是交付方都应该建立严格的交接制度。具体防范措施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在合同中明确票据交接的方式, 并尽量争取到本单位交接票据。

2.应指定专人负责银行承兑汇票的接受, 如果是接受方上门收取, 应以正式委托书方式通知对方, 委托书上写明办理人员、身份证号并加盖公章, 并且原则上应该两人或以上同时上门。

3.票据接受方应该明确接受人员必须在返回本单位当日将所收票据交给企业负责票据保管的专职人员。如果通过快递公司寄送票据, 必须选择有良好声誉的公司。同时, 双方应约定收到快递公司信件后的确认流程, 一般应由双方事先书面指定人员通过传真或电子邮件确定寄送的票据清单。

4.无论采取何种交接方式, 票据交付方都应该要求接受方出具加盖财务章或公章的收据。

5.票据交付方应该保留票据的完整复印件, 包括票面和完整背书。一旦发生票据遗失或盗窃, 可以立即根据复印件联系承兑银行办理相关挂失。

二、票面风险

票面风险主要是指银行承兑汇票的票面不符合《票据法》以及人民银行相关操作规范的要求, 从而导致票据无法使用、或者收到已经挂失的票据甚至假票的风险。防范此类风险的主要措施包括:

1.对于企业经常接触银行承兑汇票的销售或财务人员, 企业应该邀请银行方面的票据专家介绍票据知识, 以及如何识别假票方面的知识;如果接受客户背书转让的票据, 应该对客户的交易对手有一定的了解, 保证票据的来源真实可靠。

2.对于票面的信息应该仔细核对, 如有涂写不清、字迹模糊、盖章不清的情况, 必须在发现的第一时间要求交易对手提供情况说明, 情况说明的格式应该得到本单位开户银行或承兑银行的认可, 并加盖与票面一致的印鉴及公章。建议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对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通过本单位开户银行查证票据情况是否正常。对于有票面问题的银行承兑汇票, 企业应尽可能拒绝接受。

三、背书风险

《票据法》以及人民银行相关操作规范都要求银行承兑汇票必须背书连续, 被背书人书写清晰, 与印鉴一致。但是实务中, 企业往往仅在票据的背书栏中只加盖公司银行印鉴而将被背书人处留空, 这是一种不符合规范但却十分普遍做法, 企业在操作时可采取以下措施防范风险:

1.尽可能要求客户提供背书完整清晰的票据, 或者由对方出具将承担由于背书填写错误等造成问题责任的书面声明。

2.对于本单位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后使用时应该完整清晰地填写被背书人, 对于经常有业务往来的客户, 建议事先刻好对方企业名章用于背书填写。

3.对于客户已在票据背书中填写本单位为被背书人, 而本单位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接受该票据时, 一般不建议采取回头背书的方式处理, 而应该由客户在被背书人处划红线加写情况说明的方式处理。如果企业收取回头背书的票据, 应该要求回头背书的背书人和被背书人出具符合承兑银行要求的情况说明。

四、贴现风险

贴现风险主要是指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无法贴现的风险。

在实务操作中, 很多销售人员都把银行承兑汇票等同于现金或者银行汇票, 以为其中的差异只是贴现利息。实际上由于承兑银行的信用等级不同、人民银行银根收紧等原因, 企业收到的银行承兑汇票并不一定能够马上变现。所有银行都有各自的可接受承兑银行清单和额度, 银行对于申请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面额同样有一定的要求, 银行一般不接受票面金额小于十万人民币的票据。为防范此类风险, 企业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加强企业销售、采购以及管理人员在银行承兑汇票方面的知识培训, 使其充分认识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风险及其对公司现金流的影响。

2.企业的结算政策方面, 应根据现金流的状况, 在现金充裕时, 可以通过收取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扩大销售, 提高销售价格;在资金紧张时, 鼓励客户支付现金;同时, 鼓励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使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

3.财务部门在同意收取银行承兑汇票作为结算方式时, 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现金流状况, 制定合适的收取额度, 并根据货币市场状况及时更新。

4.企业财务部门应加强与开户银行沟通, 了解银行接受承兑银行清单和额度的变化, 及时调整与客户的结算方式。

5.一般银行贴现需要一定的操作时间, 为保证公司现金流的需要, 应选择银行推出的一些快速贴现的融资品种, 并与银行协商一个简便的操作流程。

6.可以选择与银行签署无追索的贴现协议, 但是根据《票据法》的有关规定, 贴现银行如遇到票面或背书的原因导致的退票, 仍会直接追索贴现申请人。

7.企业应同时与多家银行达成贴现安排计划, 以便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贴现, 在市场变化中获得最大利益。

五、托收风险

托收风险主要是指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未能及时托收、托收后退票或者托收后资金未能及时到账的风险。《票据法》和人民银行有关规范约定的银行承兑汇票提示付款时间是票据到期日后10日。企业一般选择委托开户银行到承兑银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收款, 即一般所称的“托收”, 承兑银行通常应该在票据到期日当天汇出款项。在实务中, 对于超过提示付款期限的托收业务, 承兑银行仍会接受, 只需要托收申请人提供情况说明。企业规避托收风险的措施主要有:

1.票据保管人应做好有关台帐, 最好利用EXCEL等数据软件的提醒功能, 以保证到期的票据能够及时托收, 一般应该在票据到期前5-10天到开户银行办好托收手续。

2.企业需要选择在具有丰富银行承兑汇票服务经验的银行作为托收银行, 此类银行应该在票据托收邮件寄出后督促承兑银行准时付款。

3.企业财务人员一旦碰到托收退票, 应立即与承兑银行联系了解退票的详细原因, 以便采取补救措施。

4.为避免托收退票, 企业在票据持有过程中发现的任何票面或背书问题都应在托收前及时解决, 不可有侥幸心理。

六、保管风险

保管风险是指企业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后持有票据过程中所发生的风险。银行承兑汇票属于类似于现钞的重要单据, 而银行承兑汇票往往总面额很大, 是企业极其重要的资产, 无论如何严格保管都不为过分。在日常的票据实物保管过程中, 企业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强管理:

1.必须指定专门人员负责银行承兑汇票的日常实物保管, 每天必须做好票据的入库、出库、使用记录, 并由他人进行事后监督审核台账, 原则上事后监督与审核也应每日进行。

2.所有银行承兑汇票在收到后必须及时完整复印或者扫描, 并妥善保管。

3.所有银行承兑汇票收取或使用后, 必须由会计人员及时入账, 会计主管人员应该每日复核银行承兑汇票实务账和会计账目调节表, 并签字确认。

4.条件许可的企业应开发银行承兑汇票管理数据系统, 记录票据的入库、出库、使用记录, 或者委托有经验的银行进行票据代保管。

5.银行承兑汇票应放在单独的保险柜保管, 不与其他单据或物品混放, 并保证所在房间的通风、防湿、防虫、防蛀。

3.银行承兑汇票私下交易的风险 篇三

一、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的现状

1.银行承兑汇票的概念 银行承兑汇票是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出票,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保证在指

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对出票人签发的商业汇票进行承兑是银行基于对出票人资信的认可而给予的信用支持。目前我国纸质银行承兑汇票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电子汇票的最长期限可达1年)。 2.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人具备的条件: (1)应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及兼具有经营和管理职能且拥有贷款卡(证)的政府机构;(2)在经办银行机构开立存款账户;(3)以真实合法的商品、劳务交易为基础,并在交易合同中注明以“银行承兑汇票”作为结算工具和方式,能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购销合同及其增值税发票;(4)与承兑银行具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资信状况良好,具有到期支付汇票金额的可靠资金来源;(5)信用良好,在银行无不良记录;(6)能够提供符合要求的担保,或按要求存入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3.银行承兑汇票的功能 银行承兑汇票是票据的一种,它具有票据的基本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结算功能;(2)支付功能;(3)汇兑功能;(4)信用功能;(5)融资功能。 4.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市场发展状况 我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使我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走上了规范发展的道路。20多年来,我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商业银行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成为各商业银行获取巨额利润的重要来源和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的经营活动,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个新的结算工具,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票据市场的发展,在改善企业融资结构、满足企业短期资金需求、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优化银行资产配置、提高货币市场效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点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自推广应用以来,已成为企业的重要融资工具,同时在缓解商业银行的资金压力、增加保证金存款和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等方面,得到了各家商业银行的认可。但是随着这项业务的不断发展,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越来越大,特别是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欺诈活动及伪造、变造银行承兑汇票的案件有明显反弹趋势,有些风险已成为金融业潜在的风险。 当前,商业银行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点主要表现在: 1.存在操作风险 银行承兑汇票的操作风险主要是付款人支付风险和票据行为风险。银行承兑汇票是一种要式文件,只要要式合法,银行必须无条件付款。如果票据要素有瑕疵,而经办人员没有审核出来,就会产生风险。由于银行机构间竞争日益激烈,各银行机构为争揽业务而满足自身增加保证金存款,提高中间业务收入,使部分企业过量办理承兑汇票,造成票据集中到期,导致银行垫付资金。具体表现为:一是银行在签发承兑汇票时放松了对申请人的资格审查,大量签发、承兑无真实贸易背景或不能确认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违规办理承兑业务;二是银行为了多办贴现业务,放松了贴现审查条件,疏于贴现资金流向监控,造成贴现资用途不当,使银行信贷资金遭受一定的风险和损失;三是高风险的信贷业务有向低风险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转嫁风险的趋势,大量的信贷资金进入承兑保证金,也是银行被迫垫付资金的原因之一。 2.在商品交易的真实性核查上存在风险

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必须建立在真实的交易背景基础上。如果没有真实的商品交易作基础,实际上就是银行资金被企业套取。有些企业出于各种目的,往往会以虚假商品交易的方式获取银行承兑汇票,然后由持票人到银行办理贴现,贴现资金最后又回到出票企业,给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来风险。而且出票人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向开户银行提出承兑申请肘,如果开户银行对出票人的商品交易合同、资信情况、偿债能力把关不严,为这种不真实的商品交易办理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那么在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后,极可能出现坏账,而使银行承兑汇票转为逾期贷款,形成不良资产。 3.存在欺诈风险 由于票据业务的迅速发展,利用票据诈骗银行资金是当前金融业务中的一个新的风险源。近年来,犯罪分子的票据诈骗手段越来越隐蔽,方法也越来越多,若银行审查不严或操作不当,就会落入陷阱形成风险。一是伪造、变造银行承兑汇票。一方面,利用高科技手段伪造银行承兑汇票,先签发真汇票,再根据真汇票伪造内容完全相同的假汇票即克隆票,以假乱真,在兑付环节上如果在审核和查询票据稍有不慎,就会使犯罪分子得手,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另外,如果出现内外勾结现象,就会有真票据、假行为的另一种意义上的“假票”,同样会造成重大损失。另一方面,用在数额较小的真汇票上改动金额的办法变造金额较大的汇票。二是票据调包,以“做生意”的幌子,用事先伪造好的假票据替换掉真票据。三是伪造商品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复印件,或关联企业签订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品交易合同,骗取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贴现,套取银行资金。 4.存在信用风险

有的企业在欠其他单位货款时,虽然有足够的现金支付能力,但却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以缓解自身资金压力,节约财务费用。由于企业利用银行承兑汇票套取银行资金的现象日益增多,银行一时难辨真假,形成潜在风险。同时由于各银行之间结算标准执行不一致,导致银行发生承诺违背。这种现象集中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随意压票,个别银行对异地或跨系统的银行承兑汇票的解付托而不付;二是无理拒付,一些银行对外地银行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以不规范、难以辨认真假为借口,拒绝办理承兑业务,使银行承兑汇票持有者到期能否回收款项的风险也在逐步增大。有些企业还款意识淡薄,恶意占用银行资金,造成银行垫款的风险。 5.存在内控风险 有部分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制度本身不完善,核算手续不严密,管理制度不落实,管理松弛,容易产生风险隐患。个别商业银行受利益机制驱动,放松了内控管理,淡化了风险意识,在票据业务经营过程中,为了在某些特定时点和时段完成业务指标,通过银行间及企业的配合,以多次承兑、贴现、多次循环对开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派生出数倍、数十倍的金额巨大的存款及票据业务,“创造”出大量的信用,这对于银行完成“业绩”意义重大,但却扰乱了金融秩序,产生了较大的金融风险。为企业循环、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为无效商品交易合同的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承兑汇票出票人和贴现申请人为非贸易合同的签订人,为贸易合同不真实或无贸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办理贴现,为同一号码增值税发票办理多笔贴现,存在较大的风险。 6.存在利率风险 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一种具有高度信用保障、使用便捷的支付结算工具,在我国票据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受到了越来越多客户的欢迎,也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竞争的新的业务领域。但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的同时,也伴随产生了利率风险,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当国家货币政策变化,央行收紧银根,控制再贴现额的总量或是提高再贴现率时,票据市场资金紧缩,如果此时将持有的票据转让,可能导致利率损失。二是部分银行盲目发展和非理性竞争造成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不断走低,甚至出现了个别低于再贴现利率的违规行为。2005年至2006年期间,有少数银行的贴现利率低于保证金存款利率,不合理的利率水平不仅加大了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也使商业银行利润空间大为缩小,实际上已违背了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三、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防范及对策建议 风险防范是票据市场永恒的主题,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从推广应用之时就伴随着风险的产生。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是相对的,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它的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能防范风险的。为维护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根据其存在的不同风险种类、特点和性质,疏导和管理并重,分别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确立长效风险管理机制,就能在经营活动中有效地控制、防范与化解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 1.加强内控管理,强化岗位制约,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

金融机构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是防范风险的重要保证。商业银行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职责明确的内部管理体系和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经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环节主要有信贷审查和审批、会计签发、临柜复审等环节,因此,银行内部控制管理就应当包括信贷内部控制管理、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等各个环节。要建立健全和落实内部管理和监督制约机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应加强信贷和会计部门独立的防范风险、检查监督能力,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作为一项重点业务进行检查,及时堵塞漏洞,防止经济案件的发生。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各银行的营业机构要建立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相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特别是票据调查、审查、经办等重要岗位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上岗资格和履岗能力,实行岗位分工,严格执行双人审票制度,严禁一人兼岗或混岗操作。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调查、审查、审批人员及保管凭证、印章的前台会计人员要相分离,形成内部制约,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办理业务,从制度上保证风险得到控制,防患于未然。 2.加强票据业务贸易背景真实性及交易合理性审查 由于近年来票据业务的迅速发展,以及票据带来的诸多利益,企业时常提供虚假报表,因无法提供足够有效担保,就采取互保、联保的形式,降低了支付能力,无法及时兑付到期承兑汇票,造成银行垫付资金,将企业的信用风险、经营风险转嫁给了银行。这就要求银行信贷调查人员在签发前应深入实地查看企业账簿及报表,真实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行业状况、发展前景及信用状况。同时,要认真审查商品交易合同的真实性,加强对企业购销合同的审查。银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是以企业有真实的商品交易为基础,而真实的商品交易又以企业的购销合同来体现,因此严格审查企业的购销合同尤为重要。审查企业购销合同是否真实,主要审查合同的购销单位名称、账号与银行承兑汇票的收付款人的名称、账号是否一致,用途是否是营业执照范围内的业务,结算方式是否是银行承兑汇票结算等。 银行经办机构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禁降低准入条件和标准办理票据业务,严禁为异地非授信客户办理贴现及承兑业务。要加强对承兑申请人和贴现申请人的资信调查,实现风险关口前移。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决按照“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客户的业务”的原则,加强客户授信调查工作,严格审查票据申请人资格、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及背书流转过程的合理性,严防持票人恶意串通套取银行信用。 3.规范票据操作,防范操作风险

票据的操作风险是银行在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过程中最直接的风险,为防范操作风险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制定和完善全面、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既要把票据业务纳入信贷部门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授权授信管理,又要加强会计部门独立的防范风险和审查监督作用;坚持双人调查、双人审查和双人审批;加强业务检查、辅导和监督,纠正违规行为,杜绝各类隐患,保证票据业务正常有序开展。 (2)加强重要空白凭证和业务用章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对空白银行承兑汇票和汇票专用章的使用和管理,严格出入库、领用、登记、交接、作废和销毁制度,坚持印、押、证分管原则,禁止出现“一人多岗”、“审贴不分”的情况,尤其要防范内外勾结、伪造和变造票据、“假作废,真盗用”、“大头小尾”等重大操作风险。 (3)加强票据审验和查询查复环节的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确保票据审验人员的上岗资格和专业能力,严禁以票据查询代替审验,避免出现单人审验情况。要规范查询方式和程序,对大额银行承兑汇票必须坚持双人实地查询。 (4)避免循环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确保资金安全

银行信贷人员要审查申请企业和关联企业在申请日前后是否有到期银行承兑汇票,对已到期和即将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的偿还意愿及偿还能力如何,并检查已办理的银行承兑汇票是否在短时间内进行了贴现,贴现资金流向是否又回到了出票单位。检查出票人、贴现人、收款人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母子公司、总分公司、关联公司等,是否有在出票、贴现过程中双方或多方签订借款合同等现象。要分析企业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用途,发现承兑资金存在风险苗头,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银行不会发生垫款,形成不良资产。

4.加快票据市场建设,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票据管理,提高风险综合防范能力。 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加强票据业务合规性管理,规范票据市场秩序,加大宣传和指导检查力度,强化对不规范办理票据业务的查处力度。要按照制度健全、业务规范、风险控制完善的目标,在完善区域性票据市场建设的基础上,吸收更多市场主体,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另一方面,不断进行业务创新,积极扩大票据市场业务品种,进一步完善票据市场的信息提供、票据咨询及鉴别等服务功能,确定合理的交易价格,规范票据业务竞争,防范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同时,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印制、登记、报价、交易、查询、鉴证机构;加快票据电子化和网络化进程,降低票据交易的成本,有效防范票据犯罪,促进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健康发展。 5.加强对保证金来源真实性、合规性的审核和管理 商业银行在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承兑保证金比例适当且及时足额到位,不得降低业务标准,不得以贷款或贴现资金缴存保证金,不得挪用保证金或提前支取保证金,不得将保证金账户和其他账户串用;保证金未覆盖部分所要求的抵押、质押和第三方保证必须严格落实。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必须是出票人的自有资金,不得以贷款缴存保证金;不得逆程序先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后缴存保证金,要关注企业是否将承兑贴现资金作为保证金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现象,要关注保证金账户的保证金是否用于支付对应的到期银行承兑汇票、是否挪作他用、是否将保证金专户与出票人其他账户串用、是否提前支取保证金等。同时,要对保证金账户要专人专户管理,办一笔承兑汇票开一个保证金账户,汇票到期后无条件承兑,保证金账户自然销户,真正反映银行承兑汇票的来龙去脉。 6.进一步加强员工管理,提高从业人员政治素质和专业技能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对银行承兑汇票真伪和贸易背景资料的识别技能;要采取多种方式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法规制度、业务知识、操作技能和计算机知识的教育培训。通过政治学习、岗位练兵、业务比赛等形式,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有效识别真假承兑汇票和各类诈骗手段;强化银行员工的思想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提高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防范道德风险;加大培训力度和强度,及时更新培训内容,紧密结合最新的关于银行承兑汇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相应的培训、学习,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加强从业人员政治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及风险防范意识,防止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温海英.我国银行票据业务风险防范对策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06-20.

[2] 孟磊.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点及防范措施[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1,(2).

[3] 张文选.浅析银行承兑汇票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EB/OL].中华会计网校,2011-01-26.

[4]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文

件.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案件风险提示的通知,银监办发(2011)206号[S].2011-06-24.

作者简介:许祥彬(1962-),男,江苏滨海人,风险经理,从事金融管理、金融风险控制等研究。

(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滨海支行)

4.银行承兑汇票私下交易的风险 篇四

利用银行承兑汇票来诈骗的事件时时发生屡见不鲜。利用银行承兑汇票作案占据票据案件的比例是相当的大。银行承兑汇票风险不仅使一些金融机构蒙受了经济损失,更使其经营信誉受到了极大损害。如何有效防范票据风险,维护正常经营秩序,已突出地摆在了业内人士面前。

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的产生有其内在与外在的原因,其中包括:

(1)票据法规不尽完善,使会计人员在具体操作中难以把握;

(2)票据业务操作规章不详尽;

(3)会计人员防范风险意识差;

(4)金融机构内控制度不严密,造成潜在的票据风险隐患;

根据银行承兑汇票存在的不同风险种类、特点和性质,应分别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银行承兑汇票存在的承兑风险,应采取:

(1)各行、社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信贷资金风险控制机制,要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列入信贷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授信管理,从签发汇票的环节上控制承兑风险。严格控制承兑总量,防止过量承兑造成的承兑风险;建立银行承兑汇票信贷承办人负责制和审批制,承办人要认真审查承兑申请人的交易合同是否具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审查承兑申请人的资信情况,对符合条件可以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申请人,必须签订银行承兑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并且还应该要求承兑申请人提供抵押担保,若该笔银行承兑汇票款项转为逾期,信贷承办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建立监测每一个出票企业经营风险的预警系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跟踪检查,建立、健全承兑汇票保证金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金融风险。

(2)要建立严密、科学、规范的会计内部控制系统。银行承兑汇票属于重要票据,在整个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流程中,潜藏的内部风险主要有:会计签发、信贷审查、临柜复审等环节。因此,银行内部控制管理就应当包括信贷内部控制管理、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等各个环节。应加强会计部门独立的防范风险、检查监督能力,而不仅仅起到银行会计核算作用。还应加强对银行空白承兑汇票的管理,逐步地用计算机签发汇票代替手工签发。同时,要加强会计检查辅导工作,将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作为一项重点业务进行检查,及时堵塞漏洞,防止经济案件的发生。

(3)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加强票据业务合规性管理,规范票据市场秩序,加大宣传和指导检查力度,强化对不规范办理票据业务的查处力度,对无法证实交易真实性的票据,一律不得办理贴现、再贴现,加强对票据承兑行和贴现行票据真实性情况的现场检查,建立对违规票据行为定期通报及处罚制度,切实维护商业票据的信誉和流通秩序,促进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健康发展。

针对银行承兑汇票存在的票据诈骗风险,应采取:

(1)尽快补充修订有关票据法律法规,完善对贴现、再贴现业务中有关银行承兑汇票规定,承认空白背书的法律效力,增加禁止汇票回头背书规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对恶意扰乱票据市场的行为制订具体制裁规定,同时制订详尽的有关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操作规程,加强内控制约。

(2)进一步提高银行承兑汇票的防伪、防诈科技含量,以机器鉴别票据真伪代替肉眼判断,使犯罪分子无可乘之机。配备各个商业银行的印模与票样,减少跨系统银行承兑汇票识别难度。

5.银行承兑汇票私下交易的风险 篇五

关键词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 风险 防范

近年来,各级银行依法开办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转贴现、再贴现业务(以下简称贴现业务),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票据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银行承兑汇票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应用程度的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票据诈骗不断发生,且呈愈演愈烈之势,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本文探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主要风险以及防范措施。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风险成因 1.1 对票据业务相关规定认识不够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切实加强商业汇票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管理的通知》以及银监会对各家商业银行通报中,反复而明确地规定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必须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然而在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经营中,一些银行营销人员、管理人员有意无意地违背制度与规定办理票据贴现业务,致使融资性票据暗中发展,其根源与银行工作人员对我国票据市场发展错误认识相关的。目前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还处在不成熟、功能不完善的“初级阶段”,特别是商业承兑汇票由于相应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缺少对企业资信情况的准确定位、信用环境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善等原因所占票据市场比重太小,而银行承兑票据业务成为企业进行结算的一种主要手段。与我国票据市场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票据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有资信的大企业的商业承兑汇票占据了票据市场的主流,其中无贸易背景的融资性票据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错误地认识正是没有深入地了解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没有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中货币政策对票据市场的引导,违背了国家对票据业务相关制度与规定制定的初衷。1.2 对票据贴现业务存在风险认识不足

银行经营商业汇票业务要视同贷款业务进行管理,对经营客户的资格、资信、经营与管理等情况应该掌握了解,对经营客户的商品交易严格进行审查。但在实际业务中,有些行认为银行承兑汇票由承兑行把关审查贸易背景的真实性,由承兑行对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进行承兑,因此贴现银行只要将贴现资金安全收回,不在意企业是否有真实的贸易背景,疏忽对企业一些细小环节的认真审查,为承兑行发生垫款形成损失,产生法律纠纷留下了隐患。1.3 银行经营思想存在误区

一是目前票据市场同业竞争较为激烈,特别是一些优质的客户成为各家银行竞争的焦点,稳住优质客户可以为银行带来稳定的存款,还可以通过办理票据贴现业务赚取可观的利润因此银行在与优质客户办理业务时,往往妥协,放宽条件。二是重经营轻管理的思想仍然存在。各家银行每项业务的经营都有一些硬性的指标,这些硬性指标与每个行的整体利益息息相关,为完成这些指标,一些行过于重视经营而轻视管理,使内控制度的执行没有真正地得到落实。

1.4 企业经营利益的驱动

企业要发展、要扩张,资金的需要是必要条件。《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贴现利率采取在再贴现利率(年贴现率2.95%,月利率为2.475‰)基础上加百分点的方式生成。银行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月利率为4.575‰,贴现月利率平均按3‰计算,企业申请贴现与贷款相比将节约成本35%,对大企业的贴现率则更低。同时与审批严格的贷款相比,票据承兑与贴现办理手续相对简便。因此企业会挖空心思办理贴现资金,特别是贴现业务频繁的企业,可以保持一个稳定的贴现金额供企业长期使用。1.5 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素质有待提高

汇票业务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要求工作人员有敬业精神,对票据严格审查。由于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差,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小错”不断,大的方面不坚持原则,对企业的欺骗行为视而不见,致使企业瞒天过海。2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风险分析 2.1 汇票风险

汇票风险是指汇票本身的格式规范以及关于汇票的相关法规条款等造成的风险,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由于票据法规不尽完善,现行的《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法律法规对于银行承兑汇票所做出的相关规定并不完善,导致银行工作人员在实际处理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时难以把握,主观性较强;其次,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相关规定不详实。部分银行在实际处理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时采取票据回购的方式,并且票据的真实性由银行自己查询,却未能对查复书格式和签章做出明确统一的规定,且查询程序简单、查询内容不详、格式样张繁杂、不统一,特别是当银行工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较差时,票据风险将因此而随之产生;再次,票据风险的产生还在于金融结构内部控制不严。汇票属外部传递凭证,尽管各银行承兑汇票上已采用钢印、联行印章、压印金等防伪措施,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法分子的造假水平越来越高,编造汇票以骗取银行资金的诈骗行为举不胜举。2.2 信用风险

与国外同类金融业务相比,我国银行承兑业务的收费水平普遍极低,对于不同的时间期限、客户信用等级别和保证金比例,均按照票面金额的0.5‰收费,其不仅有欠公平与合理,并且不足以用来补偿风险损失。《商业汇票办法》明确规定,“银行对已承兑的银行承兑汇票负有到期无条件付款的责任,不得以交易纠纷和本身承承兑的责任拒付票款,并且对经背书转让取得汇票的权利人不得提出抗辩”,该规定表明,承兑汇票到期时,如果承兑申请人账户上无足额款项时,承兑银行必须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垫付此款,然后将此垫款转为逾期贷款,自行向承兑申请人清收。显然,尽管银行以获取贷款利息为最终目的,但在实际的承兑汇票业务中银行将不可避免地处于被动发放贷款的地位,能否顺利回收贷款并获取利息这一问题与信用风险相伴而生。特别是普遍较低的保证金收费标准不足以弥补信用风险损失,无疑更加重了信用风险问题的严重性。2.3 操作风险

(1)在银行金融业务恶性竞争条件下,银行在实际处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时,片面追求客户量与表层业绩,仅仅要求客户提供增值税发票和商品交易合同复印件,缺乏对汇票及合同的真实性、相关业务的交易背景以及客户资信和客户实际资金需求的必要性考核,从而引发风险。同时操作风险还包括部门银行员工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中“投机取巧”、钻业务操作中的空挡,与客户窜谋而骗取资金等风险。

(2)在部分银行提供给客户的善意服务中,为体现出银行特有的工作热情与对客户的人文关怀,仅由一名银行工作人员(比如客户经理)持客户银行承兑汇票为其办理贴现业务,未坚持双人办理和双人保管制度,在查询、办理过程中易造成银行承兑汇票丢失和发生道德风险。除此之外,亦存在个别企业为达到融资目的,有意重复使用贸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套取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资金的风险。2.4 票据价格风险

票据价格风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宏观经济环境波动的条件下,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已交易完毕后票据价值发生变化而对银行收益或资本造成的风险损失;二是贴现银行为追求利息收入以愿意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为企业办理贴现业务;三是银行在确定贴现业务的价格后以低于正常利率的某一利率办理贴现业务,而将其中差价作为“佣金”返还给客户。对于票据的价格风险,第一种风险属于系统风险,它由整个社会、经济等的不确定因素所导致,人为因素通常无法有效降低和避免。对于票据的后两种风险,其显然属于非系统风险。导致该风险的做法在业界已得到默认和具体实施,并已成为各大银行吸引顾客、拓展业务的竞争手段之一。值得说明的是,这一做法并不利于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规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银行将最成为这一举措的最终受害者。防范和消除后两者风险还需要各银行的自律行为以及相关法规制度的出台。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风险防范

3.1 有效的审查制度

(1)银行应尽可能对企业承兑汇票业务真实性、资金需求合理性、票据有效性的详细审查,以防止部门企业的恶意欺诈行为。特别是在非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等交易活动无法开具增值税发票,在形式上缺少相应的跟单资料证明其真实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以致不利于贴现业务的开展这一形势下,审查制度的健全与实施显得尤其必要和重要。

(2)对于票据规范性、完整性的详细审查。针对目前犯罪分子利用假银行承兑汇票诈骗资金活动较为猖獗的状况,各行要积极利用查询、查复手段,证实票据的真伪。银行内部查询承兑汇票一律使用K类电报或通过行内电子汇兑系统办理,严禁将查询、查复书直接交付客户自行办理。对金额巨大的,必要时直接当面查询。同时建议人民银行总行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尽快建立全国统一联网票据业务信息查询和监控系统。

(3)对于员工业务技能与职业操守的审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注重人员培训。一是针对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政策性强、风险大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政治思想教育,增强法治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对主要人员不仅注意其八小时内的表现,还要了解八小时以外的情况,对有问题经教育无效者,要调离其岗位。二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其知识性、专业性、操作性强,要求办理业务的当事人具备较高的素质、信誉、法纪意识。因此,必须对银行有关业务人员进行全面、持续的票据知识宣传培训,使之熟练掌握出票、承兑、背书、保证、付款等票据行为的做法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和主要防伪特征。惟有如此,银行承兑汇票的使用和流通,才有坚实的社会基础。三是实施奖惩,建立激励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严格执行制度、认真审核票据、成功堵截假票、避免资金损失的,给予相应的奖励;而对审查不严、或不按规定进行操作导致受理假票据并造成一定资金损失的,给予相应处罚,形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部门处理。以此来有效地调动广大业务人员防范假票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完善相关规定

目前关于汇票贴现业务的法规制度并不健全,而信用机制仍有待加强,导致在实际业务处理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完善制度创新和法制建设来解决目前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具体对策建议如下:一是在现行的有关汇票法律法规框架内,积极完成《票据法》的修订工作;二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发展已成为银行调整信贷资产结构和进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手段,对此银行业界在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监管力度以及行业自律的同时,同时亦应该注重建立信息共享制度与合作竞争制度;三是鼓励和支持银行建立票据专营机构,充分发挥市场中介作用,提高票据业务效率;四是建立规范的会计内部控制系统,采取多种技术措施,辨别票据真伪。结语

6.银行承兑汇票私下交易的风险 篇六

银行承兑汇票是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出票,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保证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从定义来看,企业是申请企业开户的银行申请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主要提供的资料有:企业的基础资料、购销(或建筑安装)合同等,具体流程主要在于银行内部流程,建议与本公司开户行客户经理联系落实。

7.银行承兑汇票私下交易的风险 篇七

一、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

1.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银行的少数员工利用银行内部管理制度的不严密性, 勾结不法分子, 违规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或不法分子伪造出票人或背书人签章, 伪造交易合同和发票, 银行员工为其提供便利合伙骗取银行承兑汇票和资金, 从而给银行造成的风险。如2006年2月11日, 中国银行双鸭山市四马路支行曝出涉案金额4.3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诈骗案, 被媒体称为“2006银行第一大案”。同年6月, 中国银行河南沈丘支行再次发生1.46亿元银行承兑汇票大案, 两案件都是银行员工与企业内外勾结进行的诈骗, 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

2. 欺诈风险。

欺诈风险是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变造银行承兑汇票票面要素等非法手段骗取银行资金所形成的风险。随着票据业务的迅速发展, 利用票据诈骗资金的手段越来越隐蔽, 技术水平越来越高, 如果银行警惕性不高、审查不严或操作不当, 就会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 就会形成风险。具体来说, 一般有如下三种诈骗手段:一是伪造变造银行承兑汇票, 或通过高科技手段直接变造银行承兑汇票的金额:先签发真汇票, 再根据真汇票克隆票面要素完全相同的肉眼难以分辨的假汇票;在数额较小的真汇票上涂改金额变造大额银行承兑汇票;一大拖几小变造票据方式, 即客户于同一天在同一家银行同时申请办理多份金额不同的票据业务, 其中一份金额较大, 其他金额较小, 票据号码连续, 其他记载事项完全一致, 通过更改金额和号码将金额较小的票据变造为金额较大票据。该种票据变造方式是2010年上半年频繁出现, 被监管部门发文进行风险提示的主要手段。二是票据调包, 即用事先伪造好的假票据替换真票据。三是伪造商品合同、增值税发票的复印件, 骗取银行承兑汇票, 套取银行资金。

3.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人为操作失误方面。人为操作失误风险主要指票据经办人员将背书有误的票据予以贴现从而形成的风险。企业在申请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时, 常因为票据背书和粘单不规范、签章不全、汇票填写有误等原因使票据无效。银行在受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时, 必须根据《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相关法规认真审查票据背书是否连续, 粘单骑缝章是否规范, 票据各项要素是否齐全, 审查无误后, 方可为客户办理贴现。

4.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情况不佳和企业资信等级差两个方面。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多种多样的, 包括对环境变化的不适应, 行业特有风险及产品流通风险等。有的银行为了完成承兑汇票任务, 在承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时忽略了申办企业经营风险, 就会造成企业因生产经营状况变化, 现金流量不足, 没有足够的资金兑付到期票款而形成银行垫付。

企业的资信等级差导致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有支付能力而不兑付票款造成银行垫付的现象。企业方面, 有些大型国企虽然有足够的偿债能力, 但由于平时动辄数十亿的信贷规模, 对数额相对较少的银行承兑汇票往往不以为然。银行方面, 某些从业人员不太关心承兑汇票的期限, 视银行承兑汇票为小额贷款, 认为即使出票人不能兑付到期汇票也没有风险, 反正公司有大笔存款在承兑银行, 不会赖账。所以不及时兑付银行承兑汇票, 这样往往容易产生信用风险。

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存在风险的主要原因

1. 票据法律法规不完善。

现行的《支付结算办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和《票据法》等有关票据的法律法规对银行承兑汇票承兑和贴现、再贴现的有关规定不够详尽, 实务操作中难以准确地把握。

2. 监管机构监督力度不够。

由于监管部门对业务发展规范、讲求信誉的银行缺乏明确的政策鼓励措施, 对违规操作、不讲信誉、经营风险较高的银行缺乏动态的掌握和控制, 致使部分银行在日常交易监督松弛的状态下, 凭侥幸心理进行违法违规操作, 放宽票据承兑和贴现条件, 违规降低保证金交存比例和贴现利率, 形成银行同业间的恶性竞争, 扰乱正常的票据市场秩序。

3.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办理不规范。

具体表现在经办银行对企业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审查不严, 汇票取得的合法性难以保证。为占领市场份额, 经办银行有时对贴现企业提供的商品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等资料的真伪审核不严, 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审查流于形式, 违规办理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业务。汇票到期一旦不予付款, 出票人又以无资金为由逃债, 拒绝承担责任, 给银行追索资金增加了难度。

三、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防范措施

1. 加强信用社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 积极开展员工职业道德评价活动。

银行业是风险行业, 一定要关注员工道德的风险性, 决不能忽视员工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银行业的最高风险。信用社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职业道德学习, 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遵纪守法意识, 抑制腐败思想以各种形式对信用社员工进行腐蚀及渗透, 做好道德风险防范工作。通过外在的社会评价、内在的良心评价和组织的督促评价形成一种讲职业道德光荣、不讲职业道德可耻的风气和氛围。对在工作中默默无闻做出优异成绩的员工进行大力宣传、表扬和必要的物质奖励, 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以促进信合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 逐步提高信用社员工票据业务风险防范能力。

提高信用社员工票据业务风险防范能力的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做起:首先, 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工作, 提高信用社员工专业素养。聘请大学老师或银行专家定期给信用社员工传授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知识、结算规定等规章制度, 使员工熟练掌握票据知识、结算规定、账户管理等制度规定, 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其次, 提高员工辨别票据真伪的实践能力, 加大防伪设备投入, 以仪器鉴别代替肉眼判断。具体来说, 可通过购置票据鉴别仪器, 让员工熟悉票据鉴别仪的使用方法, 提高防伪反诈意识, 加强防诈科技含量, 增强识别伪造、变造、复制票据的能力, 规避因员工防假能力薄弱而带来的风险。另外, 应配备各商业银行的承兑汇票印模及其票样, 以减少跨行系统对于银行承兑汇票的识别难度。

3. 加强信用社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规范管理。

信用社员工在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时, 要规范办理, 严格结算纪律, 把好承兑汇票签发关。在签发时要认真审查出票人的资信状况, 要求根据出票人的资信等级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 对敞口风险要提供合法有效的担保, 降低银行垫款的风险。同时, 对已经承兑的未到期银行承兑汇票, 要加强对出票人的监督, 确保出票人按时补足票款, 减少垫款的发生几率。要严格按支付结算办法的有关规定正确受理, 坚决杜绝故意压票、无理退票的行为, 确保票据流转的畅通无阻。完善会计结算内部控制机制。严把票据审查关, 严格履行贴现和转贴现手续, 严格空白凭证的保管与使用, 严防外流, 逐步以计算机签发代替手工签发, 印鉴及授权人名章加盖清晰, 办理票据业务时认真审查票据背书是否连续, 加大检查指导和稽核力度。

4. 坚持贸易背景真实性原则。

信用社票据业务从业人员在办理票据业务时, 应严格审核签发对象, 可考虑只对信用等级在AA级以上的企业法人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要求承兑申请人必须是在该银行开立基本账户的企业法人, 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基础, 购销合同与商品增值税发票要以正本作抵押, 并且合同的销货方与增值税发票的纳税人为同一法人, 签订合同的时间与纳税时间基本吻合。为了遏制没有真实贸易背景而申请银行承兑汇票的违规问题, 也可以采用盖章制度, 核对出票人或申请人提供的商品交易合同或增值税发票上加盖已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有关印章, 防止出票人利用同一份商品交易合同或税票在同一银行或不同银行申请银行承兑汇票、套取银行资金。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检查, 承兑银行要深入企业检查其生产经营状况及支付能力, 发现问题, 应及时督促其整改, 以保证出票人及时补足票款。

5. 实现银行资源信息共享。

人民银行应牵头组织, 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 尽快建立银行承兑汇票签发和贴现业务数据库, 打破商业银行各自为政的现状, 整合银行资源, 实现信息共享, 建立统一的查询查复平台, 对每笔已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 在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时必须通过电子查询网络系统进行查询核对, 有效杜绝假票和克隆票, 并与税务等部门联网, 实现票据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网络查询功能, 解决跨系统汇票查复难和查复不准确的问题, 为有效鉴别票据真伪和企业提供的增值税票真伪提供更为有力的手段。

6. 加强监管力度, 促进票据业务的规范发展。

为了促进信用社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规范发展, 监管部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管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票据业务合规性管理, 强化对不规范办理票据业务的查处。二是严格标准, 强化市场准入和退出的监管。三是定期对票据市场的风险状况进行预报。四是对不恪守结算纪律、故意压票、无理拒付和违规经营行为, 要给予严厉制裁。五是要尽快建立票据业务信息共享系统, 以解决监管者与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学慧.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与防范对策.金融与经济, 2011 (7)

[2].刘静萍.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风险控制.内蒙古金融研究, 2011 (4)

[3].张成.我国银行承兑汇票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中国房地产金融, 2010 (1)

[4].梅慧颖.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及防范研究.硕士论文, 2010

8.银行承兑汇票私下交易的风险 篇八

关键词:承兑汇票;业务风险;成因;防范

在利率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快的新时期,商业银行传统营收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成为了商业银行应对传统营收萎缩的重要手段以及路径。在这一发展主导思想之下,各个银行都在大力发展承兑汇票业务,由此带来了承兑汇票业务的长足发展。目前承兑汇票业务收入在银行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此项业务对于银行的重要性不断彰显,众多商业银行也纷纷在这一业务领域加大拓展力度,然而对于银行来说,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高利润背后也伴随着高风险,很多商业银行在这一业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由此使得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方面有心无力。面对未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银行在承兑汇票防范方面进一步努力,力争将此项业务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从而有力推动商业银行健康发展。

一、银行承兑汇票风险

1.业务风险

业务风险是银行承兑汇票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这种风险是指银行为了寻求业绩的增长,只是注重承兑汇票业务的增加,但是却不注意客户资质的审查以及风险的控制,从而导致了业务规模虽然是越来越大的,但是所承受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这给此项业务的安全性带来了巨大的冲击[1]。

2.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银行在承兑汇票业务开展中没有做到规范科学,对于相关规定以及要求没有做到合规操作,这些也导致了风险隐患的产生。毕竟目前银行在承兑汇票业务风险防范方面还处于一个粗放管理阶段,银行在此项工作开展方面没有完善的制度规定以及科学流程,从而影响到了这一业务的安全性。

3.信用风险

所谓的信用风险是指一些企业虽然现金充足,但是为了节约自己成本,过度使用承兑汇票支付,企业利用这种手段套取银行资金的情况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银行来说,往往为了规避风险出现无理拒付或者随意押票的行为,对于承兑汇票业务来说也产生了很大的风险。

4.假票风险

假票风险是指承兑汇票本身为假,由此给银行的所带来的风险,一些犯罪分子伪造承兑汇票,这些假票往往非常逼真,银行一旦在查询、审核环节出现疏忽,就会导致巨大的风险。

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成因分析

1.风险意识比较落后

风险意识落后是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的主要成因,目前商业银行在开展承兑汇票业务时,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对于承兑汇票业务本身的风险认识不足,忽视对于承兑汇票背后交易真实性的审查,银行因为风险意识不足,因此对于承兑汇票设涉及到的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信状况、经营情况没有做到一个全面而深入的风险分析,结果放大了承兑汇票风险[2]。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意识的落后还表现在没有树立全面风险意识,风险防范没有贯穿整个承兑汇票业务全程,从而放大了这一业务的风险。

2.内部控制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防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银行普遍没有根据承兑汇票业务开展的需要建立起来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结果导致很多可以通过内部控制杜绝的承兑汇票业务风险难以被消除。举例而言,目前各种承兑汇票诈骗层出不穷,一些犯罪分子的票据诈骗越来越隐蔽,各种票据伪造更是越来越逼真,银行内部没有针对这问题进行专门的内部控制设置,从而为这一业务风险的发生埋下了很多隐患。

3.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人员专业素质偏低也是的银行承兑汇汇票业务风险的主要原因,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如果专业素质不够的话,必然会成为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的主要诱因。当前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加上银行在此方面的专业培训严重不足,结果导致了人员素质偏低,并因此放大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举例而言,在承兑汇票的真假鉴别方面,在承兑汇票的循环签发方面,不能够做到及时察觉,从而导致了这一业务风险的加剧。

三、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防范具体策略

1.树立风险意识

树立起来良好的风险意识是做好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防范工作的前提基础,银行上下要充分认识到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風险防范的重要性,对于风险种类、风险大小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根据风险来系统的组织风险防范工作[3]。风险意识层面要求银行必须要加强出票前的必要调查以及承兑汇票贸易真实性的审查,注意对承兑汇票企业资信情况进行一个全面分析,银行要委派专业的人员对于企业账表、经营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关键是要分析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根据实际调查情况,确定承兑汇票签发决定,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防范效果。

2.完善内部控制

银行需要注意内部控制的完善,银行内部根据承兑汇票业务开展的需要,建立起来专门的内部控制机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的识别以及控制,这样就能够将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针对各种典型承兑汇票诈骗,循环签发等问题设置完善内部控制流程以及制度,内部控制方面,一方面是制度与流程的完善,另外一方面要引入一些高科技手段,对于承兑汇票进行真伪鉴别,重点把握汇票规格、暗记、颜色和用纸四个方面的内容。还有就是对于大额度的贴现业务,要注意系统查询,以较好的排除承兑汇票业务潜在风险。

3.提升员工素质

在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工作人员素质提升方面,需要银行一方面加强的员工专业素质培训,通过强化培训来弥补员工的能力素质方面的不足。员工素质培训方面,需要坚持按需培训的基本原则,注重员工素质能力不足的深度分析,针对这些不足来制定员工培训内容,从而提升员工培训效果。另外一方面是就是要注意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防范方面专业人才的引进,根据岗位胜任力模型来进行相关员工的一个引进,从源头上来提升员工素质,从而为这一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坚实的员工基础。人员素质提升对于银行承兑汇票循环签发的处理具有很好的作用,循环签发使得企业借新还旧、长期占用银行资金由短期融资行为演变为长期占用银行资金,循环签发涉及到多方主体之间交易,这就要求专业人员能够对于承兑汇票的复杂交易进行专业层面的一个合理审查,从而及时发现暴露风险苗头的承兑汇票,并及时有效措施,避免银行出现垫资行为,形成不良资产。(作者单位:国家开发银行)

参考文献:

[1] 米格.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与防范[J].经济视野,2014年24期.

[2] 吴小兵.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中的风险研究与防范措施[J].低碳世界,2014年3期.

上一篇:限价房政策下一篇:单位搬迁通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