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出口情况分析

2024-06-25

茶叶出口情况分析(共8篇)

1.茶叶出口情况分析 篇一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会计学143班夏玲 2014244101

一、绿色贸易壁垒:概念及表现形式

绿色贸易壁垒(Green Trade Barriers)是指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健康和安全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或禁止进口的贸易措施。事实上,绿色贸易壁垒是一个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理由,以限制进口,保护本国市场利益不受损害为目的,对外国商品进口专门设置的带有歧视性的或对正常环保目标本无必要的贸易障碍。

概括起来,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五种:一是绿色环境附加税,即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而对那些污染环境,影响健康的进口产品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二是绿色环保技术标准,是发达国家借环保之名义通过立法而建立的限制他国产品进口,保护本国生态环境的生产技术标准。三是绿色环境标志制度,是依据一定的环境标准所签发的图形标签,印制或粘贴在合格的商品及包装上,用以表明该产品质量、功能符合要求,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四是绿色环保包装制度,即产品的包装材料易于回收利用及再分解,以此来减少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五是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进口国家为确保进口商品的安全性,而对进口商品实行较为严格的检验检疫制度。

二、我国茶叶出口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

本文收集整理了近几年我国茶叶销往欧盟、日本、美国等地区和国家所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并被通报不合格的数据,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茶叶被通报不合格的次数

年份 2013 2014 2015 2016 欧盟 24 27 31 30

日本 11 4 5 7

美国 7 6 5 9

共计 42 37 41 46 资料来源:整理自 食品伙伴网、欧盟RASFF、美国FDA、日本厚生劳动省

同时,本文也收集了2016年我国茶叶在销往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时,部分茶叶被抽检不合格的原因相关信息,整理如下所示:

表2 2016年欧盟、日本、美国通报我国茶叶不合格信息简表

通报部门 欧盟RASFF 欧盟RASFF

通报产品 茶叶 绿茶

不合格原因

噻嗪酮(0.12mg/kg)、毒死蜱-二乙基(0.17mg/kg)啶虫脒残留(0.051mg/kg)

虱螨脲(0.21mg/kg)、非法物质氟啶脲残留

(0.27mg/kg)

欧盟RASFF 美国FDA 美国FDA 日本厚生劳动省

乌龙茶 绿茶 花草茶 绿茶

噻嗪酮(0.44mg/kg)、吡虫啉(0.25mg/kg)残留 标识无英文;无营养标签;生产工艺未备案 成分不合格(检出氟虫氰0.003mg/kg)检出茚虫威0.03mg/kg 资料来源:整理自 食品伙伴网、欧盟RASFF、美国FDA、日本厚生劳动省

由上表可知,欧盟是我国茶叶出口所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第一大来源地区,而被通报的原因则是农药残留指标不符合规定,严重超标,包装不达标,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日本和美国也是通报来源国家,通报原因也大多是生产技术不符合规定,农药残留超标。由于我国茶叶不符合进口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定,一旦被检验不合格,只能就地销毁或者被遣返,这抑制了我国茶叶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根据最近几年西方国家颁布的新型标准来看,我国茶叶出口受挫主要是由于农药残留指标超标以及茶叶包装不合规范,有绿色环保技术所形成的壁垒、绿色环保包装所形成的壁垒、绿色卫生检疫所形成的绿色壁垒。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具有一定的合法性,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绿色技术、环保标准制定等方面必然处于一定不利地位,但就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来讲,我认为应该予以辩证视角看待。

从积极影响的一面来看,(1)有利于促使茶叶行业优化整合与茶叶质量的提高。尽管绿色贸易壁垒有贸易保护的色彩,但不可否认它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茶叶的发展更加规范,符合国际要求。为了突破这些标准,茶叶企业不得不加大技术投入,通过兼并重组来扩大企业规模,提升竞争实力。企业也会引进与研发茶叶种植、加工新技术,使得茶叶种植、加工环节更为规范,与国际新标准接轨。因此,绿色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会倒逼企业进行技术改进,也会促进茶叶行业优化整合,包括调整营销策略、提高产品质量等。(2)有利于提高企业环保意识,促进我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绿色贸易壁垒的兴起与生态环境恶化有着内在联系,西方国家所设置的贸易壁垒也有出于环境保护的目的。绿色贸易壁垒在限制我国茶叶出口的同时,也在促进着茶叶企业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为了使茶叶出口符合标准,茶企不得不降低农药使用频率,发展有机茶叶,促进茶叶的生态种植与加工,促进茶叶的可持续发展。

从消极影响的一面来看,则使得茶叶出口所面临的价格竞争优势被削弱,成本上升。茶叶进口国家所推行的绿色贸易壁垒有严苛的技术与检疫标准,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为扩大出口,开拓目标市场,满足出口国家的茶叶进口标准而不得不加大资金投入,改进设备,引进新技术投入生产,从而导致茶叶生产成本的增加,使得茶叶价格水涨船高,价格优势不再明显。而繁琐的认证环节也会加大企业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削弱产品的价格优势,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

四、我国茶叶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茶叶质量监测体系

我国茶企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有限,各地茶叶的生产质量标准与包装环保标准参差不齐,未能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而各地的茶叶质量监测标准也有所差异,质量检测力度有限,使得茶叶在出口时面临西方国家的新型质量标准时而措手不及。因此,加快茶叶质量标准监测体系刻不容缓,政府需要依据国际茶业检测新标准,做出及时调整,与国际的检测标准接轨,加大检测力度,确保质量检测工作的贯彻落实.同时,政府也需要对茶叶的生产进行全程监控,对农药的使用严格规范,全力监测茶叶的农药残留指标。

(二)出台产业政策,支持茶产业发展

我国茶叶企业大多为民营小企业,资金有限,研发能力也有限。而突破绿色贸易壁垒须有大量新生产技术的投入,由于资金有限,无进行生产技术改造的资本。要突破这类瓶颈需要发挥有效政府的作用,因此,政府应加大力度,运用积极有效的产业政策,对茶业产业投入更多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与设备改造,提高茶业生产质量。除此之外,政府可采取促进茶叶出口的政策措施,如在茶叶出口征税方面做出适当调整,减收赋税,适当出口补贴,降低茶叶的出口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价格优势提高茶叶的竞争力。

(三)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在我国茶叶企业中,龙头企业的竞争实力难以与国际知名龙头企业相抗衡,且大多企业都是小规模形式存在,不能有效抵御他国的贸易壁垒的冲击。因此,企业可加强合作,促进企业的并购重组,变小为大,促进行业的整合与优化,提升我国茶叶的产品竞争实力,茶叶企业应当实施品牌战略,扩大规模,利用资金与技术,打造自主出口品牌,做好品牌宣传工作,使我国茶叶品牌深入人心。

(四)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我国茶叶出口面临绿色贸易壁垒的根本动因是由于茶叶生产技术水平落后,质量不达标。因此,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应注重提高茶叶的质量,在生产环节中加大科技投入,运用现代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水平,借鉴国外先进茶叶龙头企业的生产模式,利用现代技术提高茶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降低农药使用频率,采取生物防治技术,大力发展有机茶叶。企业还应在茶叶包装上多下功夫,注重绿色包装,迎合西方国家的市场需求。

2.茶叶出口情况分析 篇二

关键词:投资,茶叶出口,可行性分析

一、我国茶叶出口行业现状分析

茶叶最早起源于中国, 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之一。作为我国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 从古至今, 我国一直与国外许多国家在茶叶出口上保持着贸易往来, 茶叶出口总值曾经一度占到中国出口总值的80%~90%。但近代以来社会政治的动荡导致中国茶业经济走向衰落。

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茶叶经济迅速发展, 出口数量从8.69万吨增加到20.21万吨, 年均增长率7.3%。进入20世纪90年代, 外贸体制进行改革, 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 开始形成新的竞争状态, 茶叶出口企业民营化、公司化, 这增进了中国茶叶出口市场的活力, 加快了茶叶出口的发展。自2000年以后, 茶叶出口出现了新一轮的增长, 商务部数据显示, 到2008年, 中国出口茶叶数量达到29.7万吨, 金额为6.8亿美元, 平均单价2298.1美元/吨, 出口数量和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 全球很多行业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都受到了严重制约, 而我国的茶叶行业出口量却逐年增加, 这足以显现茶叶出口行业的优势和其市场生存能力, 因此我国的茶叶出口行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发展前景广阔。

二、我国茶叶出口行业前景分析

(一) 定量指标分析

中国茶叶产量从2000年的67.6万吨增长到2011年的147万吨, 增长了117.1%;茶叶产值从2000年的90亿元, 增长到2011年的530亿元, 是世界茶叶产业发展最快的国家, 并且自2005年开始, 我国茶叶产量超过印度, 重新夺回第一大产茶国地位。图1为2003~2012年我国茶叶出口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 自2003年开始, 我国的茶叶出口产量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状态, 并分别于2012年突破出口总额10亿美元大关。面对茶叶出口行业如此良好的发展趋势, 我认为将5000万美元的投资用于发展我国的茶叶出口行业, 这样不仅能够快速收回投资成本、加大我国茶叶出口的规模, 也有利于中国的茶文化在全世界范围的广泛传播。

据海关统计, 我国出口的茶叶主要分为五大类: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及花茶。2012年, 我国茶叶出口稳中有增, 具体数据如下:绿茶出口量为24.87万吨, 出口金额为7.56亿美元, 同比上升6.98%。红茶出口3.58万吨, 出口金额1.19亿美元, 同比9.30%;乌龙茶出口1.74万吨, 同比下降3.2%, 出口金额7.99万美元, 同比上升7.74%;普洱茶出口4288吨, 出口金额3622万美元, 同比上升22.60%;花茶出口7322吨, 同比下降0.25%, 出口金额5155万美元, 同比上升11.30%。表1为2003~2012年间我国所有茶叶出口的贸易统计。

由表1可以看出, 2003~2011年, 虽然中国茶叶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总体呈上升趋势, 但上升形状并不一样, 出口数量虽是逐年上升, 说明这段时间我国茶叶出口平均单价偏低。自2003年开始, 我国茶叶出口金额快速增加, 说明我国茶叶出口行业对新的国际贸易形势能够迅速调整和适应, 通过提高茶叶产品的质量、保证茶叶产品的安全、提供相关的茶艺服务等手段来改善这种不利的贸易环境, 为我国茶叶出口提供一个良好的贸易环境。2012年虽受国际环境影响, 在出口量下降的情况下, 出口金额总量仍保持上升。

根据表1中的数据, 用一元回归预测技术中的平均值法来预测2013年的茶叶出口总量, 首先设回归方程为:

x是自变量, y是因变量, a和b都是待定参数, ε是均值为零的随机变量, 因此求出位置参数的估计值a, b则就可以估计因变量的值。

现通过观察n组数据, (xi, yi) i=1, 2xi表示出口金额, yi表示出口总量) , 将数据分为1、2两组, 2003年到2007年为一组, 2008年到2012年为一组。把数据分别代入回归方程中, 再把组内的数据进行相加, 得到一个一元一次的联立方程组, 解方程组即可得和的值。具体解法如下所示。

(单位:亿美元、万吨)

将 (1) 式和 (2) 式相加可得:

从而解得:

则有回归方程为:y=24.24+0.78x

有上面可知2012年的茶叶出口总金额预计为11.08亿美元, 则有y=33.46, 即全部出口总数量为32.88万吨。

(二) 风险分析

1.绿色贸易壁垒。由于外国安全意识增强和保护本国利益等外部原因及生产技术落后、品质低下、标准体系落后和缺乏品牌等内部原因导致我国茶叶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

2.缺乏自有品牌。我国90%以上茶叶企业欠缺自主研发产品能力, 贸易企业与科研机构缺乏合作, 产品不能根据市场不同偏好生产适销对路商品, 新品种研发能力相对不足。欧美国家尽管不种植茶树, 但企业十分重视茶叶新产品开发, 深加工产业非常发达。

3.技术落后导致生产成本高。出口多为原料性产品, 沦为外商的生产车间, 只能获取微薄的加工费, 更多的利润被国外品牌商赚取, 竞争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主。

4.无统一的标准、技术指标来衡量茶产品质量, 对企业无资质管理, 有产品即可进入国际市场, 经营秩序较乱。

三、我国茶叶出口行业投资可行性分析

(一) 经济可行性

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 我国的茶叶出口正在日益增长, 且其所占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的增加, 并且在国际茶叶出口行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虽然, 目前世界茶叶贸易主打产品是红茶, 占茶叶贸易量的85%左右。但是, 近10年来, 国际市场上的绿茶需求量明显增长。我国绿茶的品质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优势, 出口量占世界市场的80%以上, 弥补了我国红茶市场份额的不足。据茶叶商会数据统计, 2011年我国绿茶出口总量25.74万吨, 占我国茶叶出口总量的80%左右, 出口金额7.06亿美元, 占总出口金额的73%左右, 同比分别上升9.93%和24.62%。下表列出了2000~2007年全球四大产茶国茶叶出口金额市场占有率。

(单位:%)

从表2中可以看出, 在2000年至2007年这几年中国的茶叶出口金额一直处于增长趋势, 并且在2007年已经位居第二仅次于肯尼亚。目前, 我国的茶叶出口金额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肯尼亚, 位于世界第一。这种茶叶出口产业的快速发展给此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其经济价值也不言而喻隐藏其中。

(二) 技术可行性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抑制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障碍, 对茶叶的生产成本、出口等均造成一定的影响, 而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针对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造成的影响, 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 我们在技术已经基本上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在提高茶叶生产水平和品质、提高茶叶的安全系数技术方面已经比较成熟, 对WTO的相关进出口规则也能应对自如, 在茶叶出口预警机制的建立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此, 我国在茶叶出口技术方面已经比较成熟,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我国茶叶出口行业的技术可行性。

(1) 提高茶叶生产水平和茶叶品质。在这方面, 我国的技术已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在开发茶叶新品种, 改善茶叶种植方式等方面也都有较高的水平。同时, 在茶叶食品的安全方面, 对残余农药的处理方面都能做到很好的控制。

(2) 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茶叶出口预警机制来应对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针对我国茶叶出口所设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通过这些预警机制密切关注进口国的各类标准的变化, 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做好防范工作, 从而达到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目的。并且对已受技术性贸易壁垒所限而不能出口的茶叶, 要及时客观地查明原因, 采取积极措施, 突破国外的技术贸易壁垒。

(3) 我国已经建立了茶叶科技创新体系。在全国提倡产业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 茶叶科研也得到重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茶叶研究开发体系领域齐全, 在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茶叶育种、茶叶栽培、茶叶加工等方面都已经实现了科学化生产管理, 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 我国的茶叶出口行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并能够快速发展。因此, 将5000万元用于茶叶出口行业的投资是完全可行的, 因为中国的茶叶出口占世界茶叶出口总量的比例越来越大, 所以在行业的投资不仅风险相对较小, 而且能够很快收回成本并能够获得很大的利润。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茶叶出口行业现状的分析, 对茶叶出口行业投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首先运用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技术对茶叶出口行业指标进行定量分析, 初步估算出我国未来茶叶出口行业的发展趋势, 然后根据现在的出口贸易状况对其进行风险分析, 最后分别从经济、技术等方面对我国茶叶出口行业投资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得出整个投资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刘伟英.我国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对策[J].茶叶通讯, 2006 (01) .

[2]李玲娣.我国茶叶出口面临的主要贸易壁垒及应对措施[J].中国对外贸易, 2010 (22) .

[3]管曦.世界主要产茶国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分析[J].中国茶叶, 2011 (04) .

[4]霍丽玥.世界茶叶市场状况与我国茶叶出口竞争力分析[J].世界市场透视, 2000 (06) .

[5]邱海蓉.基于需求视角的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博士论文, 2009.

3.茶叶出口情况分析 篇三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传统的关税壁垒和其他形式的非关税壁垒的作用不断减少,然而各种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检疫制度和合格评定程序等更加灵活、更加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开始兴起和发展,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造成深远影响。我国茶叶出口贸易之所以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国际上新形势、新规则造成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也有我国茶叶产业与出口贸易自身不足的原因。下面我们从外部和内部两个角度对我国茶叶出口贸易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原因进行剖析。

1、外部原因

第一,国外消费者意识的成熟

新的技术革命以来,科学技术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也得到了丰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同类产品在质量和安全上的差异,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绿色、健康已经变成国际上产品消费的热点,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一系列食品污染事件使人们对茶叶安全的警觉性和挑剔型越来越高,高营养、低残留无公害茶叶产品虽然价格较高,却一直受到各国消费者的青睐。

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认识,从“符合性”和“适用性”向着“满足性”转变,即人们宁愿花更高的价钱来购买技术含量高、品质优秀和创意新型产品,以满足自身较高的物质欲望。“重品牌、重式样、重使用”已经成为人们对产品品质消费的主要观念。

根据物质世界发展的规律,人们现有的生活水平越高,对物质的要求必然越高。诸如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技术水平先进,消费者的生活质量高,因此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其消费者对茶叶产品的食用性、安全性、保健性、经济性、美观性的要求以及对品牌和技术含量的追求显得非常之高。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高要求和高追求是发达国家地区制定茶叶产品质量标准重要依据。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消费者生活水平高,消费意识成熟,产品质量标准也因此远远高于国际上发展中国家标准的一般水平。

第二,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中免受外来商品的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

茶叶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出口产品,随着WTO相关法规对茶叶出口经营权的开放和出口配额管理的取消,我国茶叶产品对国外市场的输出显著提高,从2005年开始,我国有大量没有经营过茶叶出口的内销生产、流通企业相继进入国际市场,以价格优势在日本、欧盟等主要茶叶国际市场“低价抢市”,对其国内或区域内生产的茶叶产品利益造成了巨大威胁。为了保护自身产品的利益和商场均衡,进口国家和地区抓住了我国茶叶产品的弱点,相继制定出严格苛刻的质量标准体系,以阻碍我国茶叶产品进口。贸易保护主义,是在国际上普遍存在的,是世界各国、各地区为了保护自身产品贸易和市场的必然手段,也是国际贸易壁垒的基础。

第三,WTO法规的漏洞

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以及知识产权等内容的,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系,以实现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份额和利益。

《WTO》协定中存在许多例外条文和漏洞,如《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中规定:“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范围内可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只要这些措施 不致认为在具有同等条件的国家之间造成任何不合理的歧视,或成为对国际贸易产生隐蔽限制的一种手段”。这意味着以保护环境和生命健康安全为由的措施在国际上具有合法性,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创造了良机,导致了国际贸易壁垒向着以严格苛刻的质量标准和检疫认证程序为主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转型。

2、内部原因

我国茶叶出口贸易之所以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大影响,除了国际上的外部原因之外,与我国内部关于茶叶产业贸易的的不足是分不开的。我国内部的不足具体如下:

第一,技术水平的限制

近年来,由于产品质量不合格,我国茶叶产品的出口频频受阻。质我国茶叶产品的质量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我国茶产业自身的技术水平不足引起的。我国茶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应的技术水平是十分有限的,具体表现在生产加工技术有限和检疫技术的有限。

1、生产、加工技术有限。在世界主要产茶大国之中,我国茶产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是最低的。印度的茶园规模巨大,卫生条件优异,每班都有先进的蒸汽清洁机进行杀菌工作,绝大多数茶叶加工厂都配备有精密的测试仪器的计算机系统,生产效率高。我国茶园产业链短,管理模式落后,以手工生产模式为主,相对落后。

第二,检测技术的限制

我国现有的大部分产品质检中心是在科研、生产和旧期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的,面积狭小,缺乏功能性用房、配套样品库和前期处理条件;相比发达国家或地区,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够高,限制了检验能力的提高和检验范围的拓宽;检验仪器的配套设施不安全,精密度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检测仪器无法相比。

第三,茶叶行业标准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的茶叶行业标准建设已经逐渐形成体系,包括品质要求、生产规范、检验放大和产品标准等,同时也加快了茶叶产品有害物质残量的标准和检验发放的制定的步伐,但是相比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地区,我国的茶叶行业标准体系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1、 标准少。目前我国已经制定农残标准200余项,限量指标近3000种,然而欧盟市场已经将农残标准更新为227项,限量指标超过3000种,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所规定的农药中,有10余种在我国制定的全部茶叶行业标准中尚未涉及到。

2、 标准低。我国的主要茶叶出口国家或地区的一些限量指标比我国严格许多,欧盟2007年更新的标准中有207项农残限量是我国目前检测精度的底线,我国大多数农残限量指标达不到欧盟质量标准的要求,某些物质的限量甚至相差欧盟标准达200倍以上。

第四, 经营主体竞争意识不佳

茶叶产品的质量优劣,除了技术水平的因素外,还取决于其经营主体的意识问题。然而我国茶叶产业的经营主体整体实力较落,缺乏良好的竞争意识和价值观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落后的竞争观念。我国环境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使得我国的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极大的数量和价格优势,长期以来让我国的茶叶出口企业尝尽了甜头。然而在當今世界,国际市场上的消费者开始更加注重茶产品的品质安全和技术含量。在市场中的竞争点没有完全把握好。

2、 错误的价值观念和淡薄的环保意识。我国的一些茶叶出口企业为了在茶叶产品上牟取更高的利润,常常使用错误的手段降低生产成本,简化生产过程。在茶叶的加工工艺上偷工减料,掺假现象时有发生,这些行为都对茶叶产品质量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3、 行业的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我国茶叶生产存在明显的区域化特征,跨区域推广少,各区域企业之间交流与合作少。各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采用低价格极力打压同行企业的市场,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陷入混乱的局面。

4、淡薄的品牌意识。我国茶叶产品名贵品种多,知名品牌却非常少,这和我国茶叶企业淡薄的品牌意识有着很大的关系。

第五, 出口市场过度集中

4.浅析中国茶叶出口现状 篇四

前言

我国作为茶叶发源地,具有千年茶叶出口历史,是世界上最大茶业生产国和出口国,我国茶叶出口金额达到5亿美元。据业内专家估算,茶叶出口带动了1200万人就业,其中茶农约1120万。

茶叶出口主要包括绿茶、红茶、特种茶三大部分。其中绿茶出口规模居世界首位,出口达11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21.87万吨,金额3.9亿美元,约占世界绿茶贸易量的83%。绿茶出口对北非、西非、独联体市场增势强劲;对美出口量大幅上升;对欧盟出口继续呈大幅上升趋势;亚、非地区的伊斯兰国家是我国绿茶传统主销市场,对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加纳、阿尔及利亚、美国和日本出口绿茶均在万吨以上。美国、俄罗斯是我国出口新兴市场,也是我国茶叶出口新的增长点,并表现出巨大潜力和购买力。另外我国出口红茶3.15万吨,金额4,245万美元,出口特种茶3.64万吨。

一、中国茶叶产业出口现状

(一)价增量减,喜少忧多

我茶叶出口未能再现去年量价齐增的格局,可谓亦喜亦忧,喜少忧多。据海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国茶叶出口14.73万吨,同比下降3.97 %;金额约3.61亿美元,平均单价2447美元/吨,同比分别上升4.67%和8.99%。喜的是,向美国、俄罗斯出口出现大幅增长,同比分别上升41.6%和22.05%,日本自2005年以来大幅下降的态势得到遏制,同比微增0.56%。忧的是,传统市场茶叶出口数量呈下降态势,特别是我茶叶出口第一大市场摩洛哥同比下降

9.46%,第二大市场乌兹别克斯坦同比下降53.24%,从2009年的第2位降至第5位。

(二)茶叶出口经营权放开

随着茶叶出口经营权和出口配额的逐步放开,茶叶出口企业逐步增多且优劣混杂,少数企业为追逐眼前利益在出口中低价竞销、以次充好,不但严重扰乱了国内经营秩序,使得茶叶出口价格整体下滑,茶叶出口全行业利润水平难以保证,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我国茶叶在海外市场的口碑。

(三)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

我国茶叶出口市场主要是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茶叶出口贸易中品种主要是绿茶。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贸易中遇到的一个很大的障碍是农药残留问题。世界茶叶进口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由于自身的因素不生产茶叶,对进口茶叶制定非常苛刻的农药残留标准(MRLs)。如欧盟2000年7月1日起,实施的茶叶中农药残留新标准,受检农药品种从6种增加到108种,限制使用的农药从原来的29种增至62种,将大部分农药残留标准降至原来标准值的1/100~1/10。在2000年底欧盟又加高贸易壁垒,对茶叶检测执行更为严格的质量安全标准而且受检的农药品种增至134种。2002年欧洲茶叶委员会对进入欧盟地区的茶叶实施更加严格的农药残留最高限量(MRLs),如氰戊菊酯最高残留限量(MRL)值由10mg/kg降至0.05mg/kg。喹硫磷(MRL)由2mg/kg降至0.1mg/kg(仪器检测最低线)。在2003年3月14日发布的2003/0052(COD)法规中规定,将从2005年起对未在欧洲或没有充分依据说明其残留对销费者不构成危害的农药在食品中残留量均不得超过最小违约标准0.01mg/kg。德国的技术标准中,绝大部分农药也从LOD作为MRLs;相应法规还规定,今后的新农药除了某国一方提供田间实验资料并经过欧盟和德国一方允许以外,其余均以LOD作为MRLs。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复杂多变是影响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又一绿色技术壁垒。自1993年以来,欧盟先后颁布了至少15个涉及茶叶种农药残留限量的法规。目前还在对约600种农药进行重新的评估和审定;最近又出台了若干关于修订标准的法规和指令,以后将有一系列标准被修订。日本大藏省于2002年修订了《食品卫生法》,增加了对进口产品的检验环节和检验的批次,提高了产品标准,加大了对不合格的认定范围和惩罚力度。德国等国家也不时出台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变更技术要求。另外,各国的产品认证体系种类繁多,认证程序也被经常修订和补充,进口商只有得到确切的认证后产品才允许进口。对于如此的绿色技术壁垒,我国出口商一般难以适应,从而影响我国茶叶的出口增长。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茶叶产品贸易的影响

(一)影响我国茶叶的出口量和出口创汇

随着发达国家绿色技术壁垒的技术标准越来越高,我国的茶叶出口贸易受到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其表现在我国茶叶出口的数量和金额占世界茶叶出口的数量和金额的百分比均有一定的下降。1992~2002年我国茶叶出口占世界茶叶出口贸易量的百分比由16.73%下降到13.77%的总趋势。同时我国对发达国家的茶叶出口的国别贸易亦有下降的趋势。以欧盟为例来说明绿色壁垒对我国茶叶出口的影响。1993年至1999年间欧盟曾是我国红茶出口第二大市场,但从此以后迅速减少了从我国进口茶叶,到2002年其进口茶叶占我国红茶出口的份额跌到十年来的最低水平,只有10.37%。我国对欧洲的绿茶出口也同时受到绿色壁垒的限制,从2000年我国对英国的绿茶出口额从154.01万美元降至2002年的94.53美元,年均下降21.7%。另一出口额下降明显市场是法国,其占我国绿茶出口比例从2000年的6.97%降至2002年的1.41%,年均下降56.8%。

(二)绿色壁垒影响我国出口茶叶的竞争力

我国茶叶出口时必须满足进口国的技术标准、法规等,为达到进口国的技术标准、法规,我国茶叶出口企业必须进行较大的设备、人力的投入以及支付昂贵的认证、注册、评审等费用,这在客观上增加茶叶出口的成本,这种成本主要是指一次性的初始成本和持续成本。前者是指达到技术法规与标准的要求而在生产、检疫等环节进行技术改造与生产或努力所导致的成本增加,包括一次性的技术设计更新与生产工艺改进、投资于新设备的资本投入,以及改进企业内部测试与检验程序并建立新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成本。后者则包括产品进入市场后不断发生的长期质量控制成本,持续成本则意味着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使产品的比较优势减弱,有时甚至没有比较优势。这种状况最终影响我国茶叶的出口。

(三)增加茶叶生产成本

为达到欧盟等茶叶进口国的农残及安全、卫生标准,我国茶叶生产主体和出口企业不得不改进有关茶叶生产、加工环境,增加卫生质量的检测、认证和签证等费用,使得出口茶日益上涨的销售成本进一步提高;据统计,要达到欧美准入标准,茶叶从采摘、拼配、加工、包装到储运每批次需要检测农残指标数至少在43个以上,微生物和有害金属检测指标在13个以上,整个过程每个批次茶叶的检测费用高达33600元。企业为方便检测和自查,一般需引进德国检测设备,每台70万元人民币,同时还要负担各种各样的大量消耗的检测制剂的费用。除了

检测成本外,在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生产资料成本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增加。再加上我国目前针对从事绿色出口的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的鼓励措施却还是空白。

三、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一)实施无公害茶工程,有效控制农残问题

应研究相应的国际标准和先进标准,修订和制订一套与之相接轨的卫生标准,使国内的茶叶生产有据可依,出口企业能有章可循。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的措施有:首先,对茶园的病虫害要走综合防治之路,严禁一切高残留农药在茶树上使用;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农药使用量;加强现有茶园生态环境建设,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其次,加强茶农素质教育,提高茶农合理使用农药、科学使用农药、适时施药、抑控弄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严禁安全间隔期,改进施药方法和施药机具,提倡以容量喷药代替高容量喷药,这样既可以提高效益和防治效果,又降低成本和农药的危害。最后,加强农药品种的开发、引进和实验推广,特别是生物农药、环境较好的农药研究和开发;要提出不同病虫害防治对象,不同常规农药品种的替代品种。

(二)从源头抓好质量和安全卫生

目前,阻碍我国茶叶出口的表面上是“绿色壁垒”,究其根源却是茶叶中的农药等有害成分残留问题。不能排除某些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限制我国茶叶出口而设的壁垒,但毫无疑问的是,对照国际检测标准,目前我国不少茶叶的确存在着农残和卫生质量不合标准的问题。应该在企业统一组织指导下,成立茶叶工、贸一体化组织,参与发展我国茶叶出口基地建设,加大茶叶科技投入,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进行生产,推广实施有机肥代替无机肥,以生物防治为主代替化学防治为主的生产过程。

(三)建立茶叶绿色出口补偿机制

借鉴欧盟对农业的补贴方式,我们应间接补贴和直接补贴并用。凡用于公共设施、公共平台的建设和完善用间接补贴手段予以扶持,对涉及到具体茶农和出口企业的亏损则采用同生产和出口挂钩的直接补贴方式,把补贴经费直接发到农民或企业手中。从长远看间接补贴为主要补贴形式,但近期内应加大直接补贴的力度,帮助茶农和企业弥补因绿色生产遭遇的损失,树立他们突破绿色壁垒的信

心。

(四)依靠比较优势原则,调整茶叶种植结构。

由于我国茶叶生产禀赋在不同地方有很大的差异,茶叶生产比较优势存在地域上的差异。因此我国茶叶生产应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合理地安排生产布局,提高我国农业资源的效率。

(五)加强技术标准、质量体系和认证体系建设。

相对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和认证体系程序,我国茶叶标准制定工作是滞后的。如欧盟对进口茶叶农药残留限量达56项、英国13项、日本64项,而我国迄今只有两项农药残留指标:六六六和滴滴涕。无标可循、有标不采在我国农产品领域表现很突出。在认证体系建设方面,我国目前采用食品质量安全认证重要是质量体系认证,即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产品质量证认主要有三种:(1)各省市自行开展的无公害产品认证。(2)由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实施的绿色食品认证。(3)有机食品认证。目前有机食品认证主要以国外机构为主,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农产品认证体系。另外我国认证机构数量繁多,各认证机构所规定不同的认证标准造成通过认证的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使消费者难以把握质量标准。因此,我国在今后应该狠抓质量标准的控制制定和实施,提高茶叶采标水平,完善我国认证体系建设,加快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产品认证互相交流,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制定统一的农产品认证标准、程序、标志推动我国农产品包括茶叶在内的质量安全认证工作。

(六)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大力加强信息收集工作。

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在国外技术壁垒预警机制,加强对国际环保认证标准研究,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收集国外涉及茶叶的技术规范、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以及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的数据库,并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茶叶出口企业及有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使企业及时做好防范措施,突破国外的绿色技术壁垒。

参考文献:

[1]贺旭辉,闫逢柱.如何提高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基于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尼和肯尼亚的比较分析[J].经济透视,2006,(2).[2]许咏梅,高启杰.技术壁垒影响我国茶叶出口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5).[3]顾国达,等.技术壁垒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以中日茶叶贸易为例

5.茶叶出口情况分析 篇五

一、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基本条件

(一)基地连片种植面积不少于100 亩,实行原产地保护的茶叶其种植面积可适当缩小。

(二)周围环境无污染源或远离污染源,基地的土壤、空气和灌溉水应符合无公害茶叶产地环境要求。

(三)基地应设有农用物资管理部门,负责对基地使用的种子(苗)、农药、肥料统一购买,统一供应,统一管理。

(四)基地应设有专门的农资保管场所,配有专用的农药喷洒用具及其它农用器具。

(五)至少有一名专职或兼职植保员。

(六)基地应定期监测土壤农残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2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七)基地应自觉接受和配合国家植物源性食品残留物质监控计划的执行和实施,接受检验检疫机构和茶叶出口企业的监督管理。

二、基地日常管理要求

出口茶叶加工企业负责对备案茶叶种植基地的日常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茶叶种植基地管理制度,确保对茶叶种植基地能实施有效管理。

(一)制订茶园管理制度,并按茶园或地块建立栽培档案,内容应包括基地管理的组织机构图,基地管理员和植保员职责,基地茶园的组成清单、面积及茶园地块图等。

(二)建立良好种植规范,并详细记录茶树栽培过程中的农事活动,内容包括病虫害防治、施肥、鲜叶采摘、修剪、除草、种植、耕作等。

(三)建立农药、化肥管理制度,内容包括农药、化肥的采购、保管、发放、配制、施用和残留监控措施等内容,并有农药、化肥的出入库记录和分发档案。

(四)建立可选农药清单,清单内容应包括农药的中文名称(包括商品名)、英文名称、农药登记号、安全间隔期、农药的作用及农药使用标准规范和稀释表等。

(五)建立采收、运输管理制度,确保鲜叶在农药安全间隔期后采收,并做好鲜叶采摘和流向记录,记录内容包括鲜叶的采摘日期、采摘方式、数量、初加工厂名称等。

(六)建立种植基地茶叶有毒有害物质检验监控制度。包括抽样方法和频率、检测项目、检测方法等。

(七)建立原料批次管理制度,确保出口茶叶的可追溯性。

(八)基地的各项记录至少保存3年。

三、基地农药、肥料管理要求

(一)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措施,控制有害生物,将农药残留降低到标准允许的范围内。

(二)种植基地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必须符合进口国以及我国有关部门的规定,严禁使用我国法律、法规、规章及茶叶进口国禁用或限制的农药。

(三)农药应由基地农资管理部门统一向有资质的农药销售商采购,并加强对购进农药的验收管理。首次采购的农药必须经过有效成分检测,确认合格后方可发放使用。

(四)农药的发放要根据不同时期的病虫害发生情况,由植保员提出书面申请,农资管理部门审批后方可发放。

(五)农药由植保员领取后按照农药使用标准规范和稀释表确定的稀释比例进行配制,并监督农药喷洒及器具清洗。

(六)施药后剩余的农药由基地植保员负责退回基地农资管理部门,统一处理,并做好记录。

(七)基地使用的肥料必须经过有效成分确认,茶树种植宜使用有机肥。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施用前应经无害化处理,有机肥中污染物质含量应符合有关规定,微生物肥料应符合NY/T227要求,叶面肥应使用农业部门登记注册的品种。

四、基地值保员要求

(一)经过有关部门培训并有植保员资格证书。

(二)具有茶学、植物保护和农药使用的基本知识,熟悉国内外农药使用相关法律法规。

(三)负责对茶树病虫害的防治以及化肥、农药的使用管理,并建立管理档案。

(四)监管基地的环境卫生、观察周边农田作业情况、关注作物生长和气温变化、掌握病虫害发生状况。

(五)负责对种植栽培人员进行茶树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知识培训。

(六)负责对基地土壤污染状况的监测,茶树种植前扦取有代表性土壤送实验室检测,确认未受违禁药物污染方可允许种植。

(七)负责定期对灌溉、喷药用水进行违禁药物、重金属等污染物的监测。

(八)对重大疫病疫情负责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6.茶叶出口情况分析 篇六

2005年,xx区外贸出口任务为450万美元,实际完成560万美元,完成比例xxx%。2006年,我区外贸出口任务为580万美元,根据目前情况分析,可以完成任务或略有超额。

二、新进出口增长点培育情况1、2006年计划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新增外贸进出口企业5—10家,培育新的外贸进出口增长点,以方便辖区企业。

2、目前台湾xx集团、x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已与我区签订投资协议、入驻工业园区。台湾xx集团的产品以高档消费品为主,大部分出口。xx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产品及下游产品目前主要消费市场也在国外。产品的性质决定了海外市场占据以上公司相当大的比重。随着企业陆续入驻,预计未来几年中工业园区将成为我区新的外贸出口增长点。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区当前外贸出口主要呈现两个“单一”即外贸出口企业单

一、出口品种单一,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我区现有出口企业3家——xx进出口有限公司、zz化工进出口有限公司、yy有限公司。2005年560万美元的出口额主要依靠xx进出口有限公司完成,单一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影响到了我区外贸出口的完成情况。

同时,我区外贸出口又主要集中在纺织品,其他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极小。我国棉花消费量已由1998年度的407万吨,增长到2005年度的940万吨左右,七年增长了1.3倍,同时由于石油价格的居高不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化纤纺织品的生产,增加了对原棉的需求。预计2006年全国棉花总产630万吨,产需缺口高达350万吨以上。此外,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通过的《部长宣言》提出,发达国家2006年将取消棉花出口补贴,预计美国取消棉花出口补贴后,可使国际市场棉价上升2—12%。棉花价格上涨已成定局,必然冲击纺织品出口。另外我国出口产品一般采用的FOB(离岸价格)交易方式和美元形式的贸易结算使外贸出口企业在产品定价过程中和汇率变动情况下都承受了较大风险。

7.临沂商城出口情况分析 篇七

一、临沂商城出口现状

1. 出口额快速增长。

围绕商城国际化, 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争取各项优惠政策, 高标准建设临沂港等基础设施, 培育引进一批外贸经营主体, 对商户进行外贸业务培训, 多层面多渠道进行宣传, 临沂商城国际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商城出口快速增长。2013年1-11月份临沂商城出口额为27.5亿美元, 同比增长167%。

2. 出口商品以机电产品及设备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五金电料类、日用品类、粮油食品类、木材及制品类七大类为主。

目前, 临沂商城出口商品中, 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出口占全部出口额的18.7%,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占16.4%,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占15.6%, 五金电料类占13.9%, 日用品类占12.5%, 粮油食品类占10.3%, 木材及制品类占7.8%, 七大类商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95.2%。其他商品占4.8%。

3. 不同商品出口流向不同。

从统计数据来看, 机电产品及设备类主要出口到欧洲、美国, 占70%以上;出口到日韩、东南亚、非洲国家, 占20%左右;出口到中东、俄罗斯等其他国家, 占10%左右。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主要出口到欧洲、非洲、美国, 占70%;出口到韩国、日本、以及销售到台湾的占15%;出口到其他国家的占1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主要出口到日韩、印度、东南亚、非洲、中东、美国、欧洲、拉美、俄罗斯等国家, 分别占比10%左右。五金电料类主要出口到东南亚、非洲、中东, 占70%;出口到拉美、南亚、俄罗斯、美国等其他国家, 占30%。日用品类主要出口到欧洲、非洲, 占80%;出口到美国、中东、拉美等其他国家, 占20%。粮油食品类主要出口到非洲、日韩、欧洲、俄罗斯, 占90%;出口到美国、拉美等其他国家, 占10%。木材及制品类主要出口到美国、俄罗斯、日韩、东南亚国家, 占80%左右;出口到欧洲、中东、非洲、拉美等其他国家, 占20%左右。

二、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 出口产品竞争力不高。

一是初级产品占比大, 临沂商城出口商品大部分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 初级产品占比较大, 造成出口利润低。同时, 这些初级商品在发达国家易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二是自有出口品牌较少。品牌是提高商品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临沂商城已经发展了临工、新光毛毯等出口名牌企业, 但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是以定牌、贴牌等方式出口。

2. 地产品占有率低。

临沂商城已发展了板材、建材、纺织服装等多种地产品产业集群, 但总体上地产品占有率还是偏低, 商城大部分出口商品还是外地产品, 尚未在本地形成生产基地。

3. 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和完善。

一是政策知晓率不高。调研发现, 各行业协会、商会都非常关注商城国际化, 但部分外贸企业并不太了解临沂商城国际贸易便利化政策。二是部分政策有待完善。现行的优惠扶持政策对商城国际贸易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主要是针对旅游购物商品模式, 对一般贸易出口企业影响不大。

4. 外贸人才缺乏。

临沂商城从西郊大棚底发展而来, 部分商城经营者不了解国际贸易知识及操作技能, 也不愿过多承担配备专业外贸人员的费用, 因此目前商城外贸人才严重不足。且由于外贸业务的操作独立性很强, 外贸人才流动性较大。

三、发展国际贸易的相关措施

1. 加大出口宣传推介力度。

一是重点面向中东、拉美、东南亚等商城主要出口区域进行宣传, 进一步提升临沂商城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相关部门联合创办临沂商城国际化工作专刊, 重点发放给各商会、协会和外贸出口商户, 及时发布国际贸易便利化政策, 反映企业的困难、问题, 搭建政府与企业沟通的平台。

2. 进一步落实完善相关政策。

加大现有外贸优惠扶持政策落实力度, 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指定出口退税托管账户风险资金的承办银行, 尽快开展出口退税帐户托管贷款业务;尽快确定支持临沂商城市场、商户和外贸企业开展国际贸易专项资金的支付方式。

3. 积极扩大地产品出口。

重点扶持出口市场需求量大的五金、机电、陶瓷等行业, 规划建设配套的地产品加工园区, 进一步完善配套产业链, 增加现有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有效提升地产品自主创新能力, 打造地产品出口产业集群, 提高地产品出口占有率。同时, 在临沂商城设立地产品展示区, 展示全市的优势地产品, 配以多种语言的介绍和外部展示, 作为国内外客商参观的典型, 提高商城地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进一步扩大出口。

4. 做好外贸培训和人才引进工作。

进一步加大对商城业户外贸实务培训力度, 制定专门教材, 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商城业户开展国际贸易。同时, 建议财政划拨专项经费, 引进高层次外贸人才, 保障其工作生活, 为临沂商城国际化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5. 进一步拓展出口渠道。

8.出口欧盟茶叶面临新一轮严检 篇八

据悉,该项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所有从中国进口的茶叶必须通过欧盟指定口岸进入;二是所有货物必须有常规入境文件才会被允许进入指定口岸;三是欧盟将对10%的货物进行现场查验并抽样检测包括噻嗪酮、吡虫啉、三唑磷、氰戊菊酯、高氰戊菊酯、氯氰菊酯等农残项目;四是该法规同样适用于没有重量限制的样品等;五是进口商承担所有相关检测和入境文件准备的费用。

欧盟一直是我国茶叶重要市场,但受近年来欧盟对进口茶叶实施越来越严格的农残限量标准的影响,我国茶叶在欧盟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宁波是我国主要出口茶叶生产基地之一,据检验检疫部门统计,2011年1至8月宁波总计出口茶叶2.1万吨,货值7341.9万美元,其中输欧茶叶仅366.1吨,货值142.7万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减少11.7%。欧盟严格的技术贸易壁垒已成为甬茶难以逾越的障碍。

上一篇:杂志的策划书怎么写下一篇:托福阅读词数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