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地理教案(精选7篇)
1.澳大利亚的地理教案 篇一
《澳大利亚自然地理》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
2.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分析
3.澳大利亚气候
4.澳大利亚的河流 二.教学重点:
1.地形特征分析归纳
2.澳大利亚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点、成因
3.澳大利亚气候特征及其原因
4.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 三.教学难点:
1.等高线的判读及地形剖面图绘制
2.潜水与承压水及其应用
3.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成因分析
4.澳大利亚气候特征及其原因 四.情感与价值
通过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的归纳分析,树立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具有整体性的意识,通过相关案例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五.能力与方法
通过等高线剖面图的绘制,提高学生的动身能力;通过潜水井等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六.教学过程: I导入(3分钟)略
II.新课教学(30分钟)
1.出示澳大利亚位置图,要求学生讨论分析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教师总结:地理位置特征归纳的规律
2.出示澳大利亚等高线地形图,要求学生讨论分析澳大利亚地形特征。
知识拓展:大分水岭为背斜、大自流井盆地为向斜;有关向斜、背斜知识的回顾。引入:向斜寻找地下水,引出地下水的种类,有关潜水与承压水的知识。
3.出示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分析归纳澳大利亚的气候的类型分布、气候特征等知识。
4.出示澳大利亚河流分布:分析讨论澳大利亚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III.总结(4分钟)
本节课我们学习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关键是清楚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学会自己能分析归纳总结。IV.课堂练习(略)
V.板书。澳大利亚 1.地理位置 2.地形特征 3.气候: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 4.主要河流 七.反思
在课件中我运用了大量图片和相关视频,可爱的动物,美丽的城市、逼真的卡通、直观的地图,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非常好。
当然,课后仍然感到有许多不足之处:
1、师生活动仍不够充分,学生回答问题的参与面不广。
2、对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锻炼不够。
3、教学语言不是很规范,教学术语使用的不够多。
4、教学过程流畅,人地关系这一主线贯穿整节课,但在拓展学生视野方面做得不够。
5、课后结尾时,让学生来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平淡。是否可以在归纳的基础上,设计课外探究题,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入,视野更加开阔。
通过这节课,我看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鞭策自己不断学习和提高。
2.浅析澳大利亚地理课程标准 篇二
阶段6(相当于我国的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包括预备科目和高中证书科目两类。高中证书科目包括危机中的生态环境、城市空间、人类与经济活动这3个单元。
课程规定着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并影响着教育目的的实现。澳大利亚根据本国形势的发展变化,相应调整了课程的结构、内容和形式。从HSC地理课程标准的设置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目标导向的。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澳大利亚的教育工作者首先研究了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并由此确定了学校教育的一般意向。在注重课程目标基础性的同时,更注重发展性和创造性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一、HSC地理课程标准主要内容
危机中的生态系统。学习的重点是对危机中的生态系统的运行、管理及保护进行地理调查。具体内容:①生态系统及其管理;②生态系统案例研究;③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地理调查和表达。提出并陈述地理疑问,如大堡礁出现在澳洲东部的原因是什么;④使用地理技能和工具,如建立一个事件和活动日志,记录为解释人类影响危机中的生态系统而进行的野外工作活动的进程:⑤认识地理方法在工作中的用途和效果,如使用气象资料、卫星图像和航空照片,绘制环境地图并编辑环境影响报告。
城市空间。学习的重点是对国际大都市、百万人口城市及大城市的城市动态和城市区位等进行地理调查。具体内容:①国际大都市;②百万人口的城市;③城市动态:④通过以下途径进行地理调查和表达,提出并陈述地理问题,如未来的城市将是怎样的;⑤使用地理技能和工具,如绘制并解释区域分布图;⑥认识地理方法在工作场所的适用性和有用性,如分析地图、收集并分析城市区域数据。
人类与经济活动。学习的重点是结合当地和全球的文献对经济活动进行地理调查。具体内容:①全球经济活动;②局地案例研究;③通过以下进行地理调查和传达,提出并陈述地理问题,如全球技术变化怎样影响区域水平的企业运作;④使用地理技能和工具。如通过野外工作确定、收集和记录地理数据;⑤认识地理方法在工作场所的适用性和有用性,如收集开分析有关经济活动的现场数据。
二、HSC地理课程标准特点
学习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并且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学习重点中明确提出对学习的部分进行地理调查。以第一单元为例,学生先学习生态系统及其管理,并研究生态系统案例,然后根据这些书面理论来进行地理调查和使用地理工具等。如“使用GIS监测与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有关的空间和生态问题”。理论结合实际很好地体现了地理学的实用价值。学习有用的地理是我们提出的目标之一,即学以致用,新南威尔士州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内容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目前,很多生态系统面临危机,研究处于危机中的生态系统,目的在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管理策略去保护它们,使这些生态系统得以可持续发展。了解生活在大城市所面临的挑战,如住房、就业和健康等问题,这些是生活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居民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对以上挑战做出适当的反应,采取正确措施加以解决,如自助计划、社团自治和非正规经济运作等。把一个经济活动放在全球范围内去考察,这是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国家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之中,才能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学习成果要求运用数学思维和技能分析地理数据,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地理科学文理兼具的学科特性。在我国,地理在高中阶段属于文科的学习科目,没有明确规定对地理数据进行数学分析。另外,设计地理调查,进行野外工作取得第一手资料,是对学习内容实践性的延续,而获得有用和可靠的信息资料,用来充实和积累地理文章的数据,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大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三、评析HSc地理课程标准
HSC地理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标准改变了过去机械学习的模式,重视学生地理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的倾向,把课堂学习、野外考察与实地调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地理学习的主要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地理问题,形成主动学习地理的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学习成果中“利用适当的、书面或口头的、绘图法或表格等形式,有效地传达复杂的地理信息、思想和问题”得到很好地体现。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也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活动,但往往因为客观条件限制,加上主观上不够重视,难以实行。
HSC地理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地理技能。这在学习内容中有明确体现。“提出并陈述地理问题,使用地理技能和工具”。这就要求学生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获取直接经验,即动脑又动手,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地理技能,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有知识、能力和思想观念三方面的要求和规定。对于能力这方面,往往只停留在分析问题的层面,或者说只在于动脑,很少把动手落到实处。
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地理学习评价要在知识与技能评价基础上,关注对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人生规划能力形成状况的评价。有的省份举行地理会考,有的省份进行学业水平测试,最重要的还是高考。HSC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地理课程阶段6的内部评估分数仅以HSC课程为基础。最终评估要均衡各种类型的评估手段而定。在对成果、课程内容的了解和理解与技能成果和课程内容评估之间有一个平衡。一个任务可以由多个要素的评估。HSC课程评估建议选择3~5个任务。
HSC外部考试规范:考试包括一份持续3小时的试卷(加5分钟的阅读时间)。所有的问题都是必答的,且来自HSC课程专题或对HSC课程知识的运用。第一部分包括15个多项选择题;第二部分有3~5个问题,要求考生以各种形式回答,如补充相关的材料、段落式回答和结构式回答;第三部分包括3个扩展问答题,要求考生能就有关手册材料进行讨论。第一部分权重是10;第二部分权重为20;另为70加在第三部分。从以上的内部评估和外部考试可以看出HSC地理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公正的评价,既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能力和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HSC地理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学术研究。在“地理写作”中提到作出“结构完整的论文”,是学术研究规范性的体现。这样可以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逐步养成规范的研究型学习模式,为其将来撰写论文和深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没有写论文的明确要求,进行研究性学习也没有达到学术研究的水平和高度。笔者认为,在我国将来的课程标准的改革和制定中可以参照并借鉴HSC的做法。
3.澳大利亚的地理教案 篇三
学习目标
重点与难点
重点:1.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认识俄罗斯是地跨亚欧两大洲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2.认识俄罗斯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难点:理解俄罗斯的气候特征及其气候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一:时事导入,激趣质疑
情境导入:多媒体呈现2008俄罗斯总统大选图片:当地时间3月2日上午8时(北京时间2日凌晨4时),2008年俄罗斯总统选举投票正式开始,由于俄罗斯东西时间差异大,投票时间定于各地时间上午8时到晚上8时,海参崴选民开始投票时,首都莫斯科仍是1日夜里11时„„(新华社特稿)
提出问题:
(1)这两个城市的选民投票时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2)反映了俄罗斯具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通过对地理问题的质疑、析疑,引起学生兴趣。
教学环节二:国土辽阔,寻找证据
多媒体呈现俄罗斯位置图、地形图、城市分布图。学案资料:
1.七大洲面积(万平方千米):亚洲4 400,非洲3 000,北美洲2 400,南美洲1 800,南极洲1 400,欧洲1 000,大洋洲900。
2.世界面积大国(万平方千米):俄罗斯1 700,加拿大997,中国960,美国937,巴西854,澳大利亚769。
3.平原面积(万平方千米):西西伯利亚平原260+东欧平原400=660。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15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大高原之一。4.俄罗斯陆上邻国有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国家。5.俄罗斯东西长1万多千米,约是中国的两倍。生生互动
结合地图和学案中补充的资料,小组合作完成:
(1)寻找证据证明俄罗斯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大”。(2)各组派代表依次展示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位置图、地形图,进行小组交流、比较分析,正确描述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特征。
课堂评价:教师在充分参与学生的研究、展示之后,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学生讲到哪儿,教师评价到哪儿。注意从知识、思路、规范、规律、方法等方面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地图,预设下列问题:(1)展示城市分布图,俄罗斯地跨欧亚两大洲,为什么是欧洲国家?(2)展示邻国图,俄罗斯濒临哪些海洋?有哪些邻国?总结其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3)展示位置图,俄罗斯经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
(4)展示地形图,俄罗斯地势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有哪些主要的河流?说出它们的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5)完成教材活动题。总结河流和地形区的位置关系。设计意图:采用以上步骤的教学,抓住“大”这个特征,引导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分析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其他区域的学习中去。
[承转过渡]配乐《莫斯科郊外的夜晚》,多媒体播放景观图片。从宽阔的伏尔加河、广袤的东欧平原、贝加尔湖冬季的湖面到莫斯科红场、街头一角、母子依偎,从自然到人文,从“大”到“冷”。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与图片的巧妙结合,既给学生带来了课堂上的轻松一刻,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俄罗斯的另一个特点——“冷”,从而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教学环节三:天寒地冻,解释原因
俄罗斯气候分布简图
雅库茨克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展示资料:10月的俄罗斯开始转冷,需要穿大衣了,莫斯科的温度5~15 ℃,北部地区可能会开始落雪了。
春天:5月和6月 夏天:7月和8月 秋天:9月和10月 冬天:11月至次年4月
探究活动一:俄罗斯的气候特征。
问题引领:(1)展示气候分布图,读出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主要以什么气候为主?
(2)展示雅库茨克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分析该气候最显著的特征。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分析气候资料,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气候特征。探究活动二:俄罗斯的气候特征形成原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问题引领:(1)展示俄罗斯气温、降水分布图,分析俄罗斯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降水分布有什么规律。
(2)叠加地形图,思考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寒极的原因。(3)叠加城市分布图,思考城市分布特点与气候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充分利用小组内和小组间同学的互助学,学生感受到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突破难点。
课堂评价:
学以致用:思考题——俄罗斯在亚洲部分的三条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长度都比伏尔加河长,为什么俄罗斯人却将伏尔加河称为“母亲河”?(友情提示:从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
设计意图: “人人学有价值的地理”就是强调地理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该题目的设置接近生活,展现地理的应用价值,并注重了开放性。使学生成为一个个发现者,将评价落实到学生的主体上,充分发挥评价的效益,促进学生知识的生成与生长。并有利于教师切准学生“脉搏”把握教学进程。
教学环节四:归纳总结,掌握方法
学生活动:将上述核心概念填到上面的框架图中,完成知识体系的建立。且师生共同完成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这种小结删繁就简,目的明确。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明确其 内在联系,掌握学习区域自然地理的一般方法。从而使学生在系统地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专家点评教学与反思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本节课精心设计情景导入、组织教学过程、设计探究活动,无一例外都是遵循了此地理教学理念,呈现出两大亮点:
一、基于课标下的教学目标让地理教学更能动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灵魂和方向,任何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必然要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那么怎样的教学目标才能使课堂更有效呢?本节课是在分解课标的基础上设计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既灵活又有针对性,给学生留有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这样才能给学生主体性发展留有余地,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才能使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创建高效课堂。
二、评价优先于教学设计让课堂更灵动
本节的另一亮点就是把评价纳入教学目标中,优先于教学设计,且使教学设计为其服务。评价不只是终结性的而是更注重过程性,在评价知识技能目标的基础上,更要评价学生的情意发展,即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情绪、感情、态度以及关心、合作、交往等。简言之,即要重视学生的课堂感受,把它作为和认知同样重要的要素在教学目标中加以确立。因此教学设计更重视依据本节具体的内容,挖掘出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本身所具有的育人价值。例如“小组合作找证据”环节,就是在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中让学生伴随着困惑、讨论、释疑等积极情感,在学会聆听、解决问题、表达见解等过程中,产生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迸发,学生的“心智”之门开启了,创新的热情激发了,学生“出彩”了,课堂也就“精彩”了。这种评价使“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教学理念不再是漂亮的外衣而是真正的体现。
此外在本节教学设计中,承转过渡时引入学生熟悉的歌曲配上精美的图片,同时提出相关的思考问题,创设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能让每一个同学“入戏”,达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课堂学习评价
一、慧眼识图
读下图,完成第1~3题。1.对图中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该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美国 B.图中山脉属于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 C.图中山脉以西为中西伯利亚高原 D.该国矿产资源丰富,轻重工业都很发达
2.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中西伯利亚高原之间的河流是()。A.叶尼塞河
B.勒拿河
C.伏尔加河
D.鄂毕河 3.俄罗斯完全在亚洲部分的工业区是()。
A.乌拉尔工业区
B.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 C.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
D.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4.下图为“沿北纬60°俄罗斯地形剖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南高北低
D.南低北高
5.读“俄罗斯两大经济地带的基本资源指标(%)示意图”,判断俄罗斯东部经济地带占优势的资源是()。
A.淡水资源、科技力量
B.科技力量、人口 C.人口、土地面积
D.淡水资源、土地面积
二、图说地理
6.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政策的制定往往是基于国情,特别是依自然、人文地理的特点而制定。读“俄罗斯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俄罗斯地图
(1)用具体数据,说出俄罗斯人口的分布特点。(2)读图说出俄罗斯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3)读图说出俄罗斯工业布局的东西差异。
(4)推测俄罗斯政府会提出怎样的战略发展政策。说说你的理由。答案:
一、1.B 2.A 3.D 4.B 5.D
二、6.(1)俄罗斯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大于25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亚洲部分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人以下。欧洲部分人口密度较大,亚洲部分人口密度很小,东西人口密度差异大。
(2)矿产资源丰富,东西部均有分布。
(3)西部工业区较密集,且部门较齐全,东部工业区较稀疏,且工业部门较单一,以采矿业为主。
4.初中地理《澳大利亚》 篇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澳大利亚的地形与气候特点;2.会解释澳大利亚的气候地形与牧羊带分布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提高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体会因地制宜的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澳大利亚地形、气候与牧羊带分布之间的关系。【难点】
体会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理念。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导入。教师播放澳大利亚剪羊毛比赛的视频,引出为什么澳大利亚牧羊业发达,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察“颜”观“色”——看地形
教师PPT展示《澳大利亚地形图》,学生读图并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1)澳大利亚有哪些地形单元?分布有什么特点?(提醒学生注意不同地形区的颜色不同)。
(2)就地形而言,那些地区适合放牧? 【学生活动】
(1)澳大利亚的地形有高原、平原和山地。在分布上西部为广阔的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为大分水岭。
(2)平原地区、中部高原地区。
【教师总结】从澳大利亚的地形图我们看到,大部分地区以绿色和浅褐色为主,而且颜色变化少,根据图例可知澳大利亚地势较低,起伏较小,平原和高原广阔,从地形方面考虑对农业是非常有利的。那么除了地形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对澳大利亚发展农业有利呢? 2.明眸慧眼——找气候
教师PPT展示《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学生读图回答。
【问题】
(1)澳大利亚的气候有什么特点?(2)澳大利亚降水分布规律? 【学生回答】澳大利亚以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降水南北多,中部少。
【教师总结】从图中我们能读到,澳大利亚气候以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东南部、西南部降水较多,利于农牧业发展,中部地区虽降水少,但地下水丰富,也适合畜牧业发展。所以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对农牧业发展提供了优良条件。
3.做一个精明的农场主——因地制宜
【情境创设】如果你是位澳大利亚牧场主,从地形、气候角度考虑,你会把牧场布局何处?引导学生进入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的认识。
多媒体展示: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展示。【教师总结】
大家的介绍都很精彩,从刚才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东南沿海和西南沿海地区,降水条件较好,土壤肥沃,所以,澳大利亚70%的羊,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经营带,而其他地区的羊只数量很少。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了农牧业,形成了三个牧羊带。
学生活动:阅读下图资料,填写下表: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的知识要点。
作业:澳大利亚除了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这个美誉外,还有另外一个称谓“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哪些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呢?课后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资料。
5.初中地理《澳大利亚》说课稿 篇五
你们好,我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初中地理《澳大利亚》。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自主、合作、探究;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转变教师角色,教师应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辅导者”。基于这些理念,对“澳大利亚”一节我是这样处理的,在拟定课程目标后,重组教学内容,从网上搜索图片、设计并制作了“澳大利亚” 幻灯片课件 。为学生提供较完备的知识系统,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和探究协作交流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澳大利亚”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个国家和地区之后的又一个区域地理的学习内容。教材没有直接介绍澳大利亚地理特征,而是选取了几个形象的标题,如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来突出澳大利亚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都隐含在形象的标题中,因而吸引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同时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空间。
就本节课的教学实际来看,课堂需消化的知识容量大,新课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点较多,所以如澳大利亚的城市、工业部门等只作简单介绍,而将重点放在独有动物的形成、探究其养羊业的分布以及矿产品的分布上,其目的是突破难点,让学生真正弄懂。
2、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的分布特点,并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并简单分析说明其特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
3.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其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运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和方法,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做出判断。通过阅读有关地图,知道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通过观察澳大利亚丰富而古老的动物物种特征,了解其进化缓慢的`原因。通过阅读有关地图,学习分析澳大利亚自然环境对其农业、经济等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懂得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2、理解澳大利亚利用资源与自然条件优势,因地制宜快速发展经济。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澳大利亚特有的古老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特点。
难点:
1.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澳大利亚工矿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学法和教法分析
在课前充分搜集有关“澳大利亚”的资料,采用信息技术,将搜集到的重要信息制作成学习课件。为学生对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探究性问题;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图片,来获取地理知识。
(一)说教法
根据地理教学的一般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自学讨论法:通过教师提出的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变学会为会学,填写知识结构建立知识结构体系,
图导图练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图和动手绘图等多项措施的训练过程,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二)说学法
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填:填写知识机构提纲,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地理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四、部分教学程序设计:
①“袋鼠之乡”:主要内容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古老生物及其生存环境。这个内容是澳大利亚在自然环境上与其他国家最大的差别。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图片入手,让学生对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探究性问题“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为了较好地引导学生完成对此问题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利用大陆漂移的内容探究此问题,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三个问题(具体见课件或教案),让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合作学习。学生通过逐步探究,从而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达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②“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主要介绍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具体程序如下:首先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发展成就,简介其牧业的发展历史,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进行探究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容易了解养羊业的分布,引导学生借助地图所提供的有用信息,分别探究了解澳大利亚地形、气候特征对农牧业分布特点的影响 ,并引导学生分析自然条件与农牧业之间有何内在联系。从而对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有一定认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③ 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究地形和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容易得出结论:即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部。然后简单介绍澳大利亚的三大著名城市。
④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设计了 2 个活动,通过阅读材料和读图查找矿产资源分布特点,了解澳大利亚工矿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即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在完成活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
6.澳大利亚的地理教案 篇六
一、教材分析
作为世界分区地理,教材对澳大利亚的编排在两个方面仍延续了前面介绍几个国家的编写体例:首先,在对国家的介绍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这个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其次,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结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条件。教材归纳了三个框题进行表述,抓住了澳大利亚地理的主要特征。其知识结构如下:
1)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地处南半球,南回归线穿过,被太平洋与印度洋包围,孤立存在。
2)地理位置长期孤立,生物进化缓慢,故形成特有生物。
3)地势低平,草原广阔,地下水丰富,没有大型食肉野生动物,利于发展农牧业,成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4)地广人稀,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农牧业产品大部分出口。
5)讨论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6)矿产资源丰富,服务业发展迅速并超过农牧业与工矿业。
7)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特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澳大利亚稀有动物的特点,理解澳大利亚大陆动物古老性的成因。
2.了解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环境(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
3.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产品在世界的地位;记住主要的农、矿业产品;农牧业的分布规律。理解“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含义。
4.了解澳大利亚城市及人口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知道澳大利亚的著名城市。
5.了解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的特征及其分布,知道“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的含义。
6.了解工矿业及服务业在澳大利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能力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提高读图能力,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
2.通过分析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特征,初步学会分析人类的发展与环境、经济活动的关系。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澳大利亚充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工农业生产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性。
2.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1.从地形和气候因素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
2.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从地形和气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进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
四、教材处理与教法
本节用两课时,在第一课时,主要通过课件展示图片与视频资料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澳大利亚特有的生物,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的原因。通过师生探讨,认识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进而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农牧业生产与地形的关系,农牧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在第二课时,主要通过学生讨论探究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理解“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并强调虽然澳大利亚的农牧业与工矿业都很发达,然而服务业发展迅速并已大大超过了农牧业与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的经济支柱。通过学生分析,师生共同总结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特点,并通过课件展示城市景观照片丰富教材,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五、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综合分析获取新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间的关系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1.直接导入:在世界地图上,澳大利亚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汪洋上,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被南回归线穿过,被两个大洋包围。说起澳大利亚,它也有着浓重的殖民色彩,它曾经是英属殖民地,我们从澳大利亚与英国的国旗图案上就能看出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件展示两国国旗)
关于这段历史,同学们可以登录Baidu网站,通过搜索关键词“澳大利亚的殖民统治”来了解这段历史。(这样突破了课堂局限性,给学生构建起了开放的学习空间,同时锻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课件展示国徽图片:
观察:澳大利亚国徽上怎么会有两只动物?它们是什么动物呢?同学们认识他们吗?
教师简单小结介绍:同学们很快发现其中一只是袋鼠,而另一只动物在世界上也是十分独特的,它就是形似鸵鸟、三趾足、两翼退化、不能飞翔的鸸鹋。
3.澳大利亚人在国旗上都要做上动物的标记,说明澳大利亚的动物一定非常独特和可爱。那么,同学们就来详细地了解一下这些动物。学生自学澳大利亚的几种特有动物。(腹部有口袋以保存幼兽的大袋鼠;形似鸵鸟的鸸鹋;世界特有的卵生哺育动物鸭嘴兽;憨实可爱的考拉)
播放课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澳大利亚的特有生物。
4.探讨为什么只有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
小结:刚才同学们自学了澳大利亚的几种特有的珍奇动物,从进化的角度讲,这些动物都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非常古老的生物种类,现成为人们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因此澳大利亚也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板书)
试用大陆漂移的假说,分析为什么只有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而南极生物很少的原因。
师生共同总结。
5.说到澳大利亚的动物,不得不提澳大利亚的羊。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合绵羊的生长和繁殖,现在澳大利亚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羊最多的国家之一。因为羊特别多,因此称澳大利亚为(板书)。
其实在200多年前,澳大利亚并没有羊,这些羊都是殖民者随船带来的移民羊,优越的自然环境加上澳大利亚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绵羊数量迅速增加,经过不断改良培育成的美利奴新种细毛羊,产毛量高、毛质细长柔软。
(1)澳大利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羊呢?请同学们先阅读教材P74,“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然后对照P75“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学生分组探讨:
师:其实,澳大利亚不仅羊养得好,其他的农牧业部门也十分发达。下面,我们来看看澳大利亚人是如何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业的。
板书:发达的农牧业生产
师:请同学们看图8.37“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并从图中找出澳大利亚的四大农牧业区:“粗放牧羊
区”“粗放牧牛区”“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不过,我们同时注意到在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分布图上,有一些地方没有任何农业带,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书上专门为我们设计了一个活动,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解决活动中提及的问题来寻找上面问题的答案吧!
组织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有关活动的问题,引导学生找出各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1是要求学生从地形的特征来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合理性;问题2是在要求学生了解澳大利亚基本气候类型的基础上,分析出气候对农牧业产生的具体影响;问题3是将地形和气候结合起来,说明对农牧业的影响是两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问题4是通过对澳大利亚人充分利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来发展农牧业的分析,认识澳大利亚人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聪明才智。
展示课件,共同学习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地形、气候等对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影响,及其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地区分布。
提示:可以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水资源、植被等方面分析。(每一小组选择一个要素分析。)
6.各组代表发言。
完成课件练习题。知道澳大利亚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经营地带,其他广大地区放养的羊只相对较少。明确澳大利亚养羊业地区差异大的自然原因。
提问:读“澳大利亚地形图”,说说东、中、西部地形有什么不同?它们各属于哪一种地形类型,海拔分别是多少?
师:读图澳大利亚最长的河流──墨累河。
提问:说出本区所处温度带? 生:热带、亚热带、温带。
师: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说出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是什么气候?
生:草原气候和荒漠气候。
师: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候干旱,形成草原和沙漠;东北沿海全年高温多雨,为原始的热带雨林;东南沿海地处亚热带和温带,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气候温暖湿润。
澳大利亚是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平均人口密度仅为中国的1/45,因而,广大的土地资源可以被用来开发为农牧业用地。人们在长期的实际生产中,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实现农牧业的高度机械化,开辟大规模的农场等等,以此来减少劳动力的消耗,提高农牧业的生产效率。但由于澳大利亚地理条件中地形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在澳大利亚西部高原广阔的地区分布了大面积的沙漠,没有办法发展农牧业,形成一个大面积的农业空白区域;而在东南部地区,地势低平,气候湿润,雨热条件好,既有利于小麦的种植又有利于养羊业的发展,形成了绵羊和小麦的混合经营带;东北沿海地区和东、西部的山岭地区,由于地形或气候相对干燥,只能形成粗放的牧业区;东南地区与塔斯马尼亚岛之间有一区域为牧业和经济作物混合带,也
是由于此处正是东部大分水岭末段的缘故。
第二课时
师:在复习前知的基础上导入,我们明白了人们为何将澳大利亚比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了,但有人又将澳大利亚比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让我们来继续研究。
板书:
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丰富的矿产资源
师: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你们知道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什么矿产吗?
生:(略)
师:我国上海宝山钢铁厂使用的铁矿石就是从澳大利亚进口的。
生:为什么?
师:因为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质量比较好,含铁量很高。澳大利亚除蕴藏有丰富的铁矿外,还有煤、石油等等,其中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煤、铁等等,出口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矿产品出口创汇额占总出口额的很大部分。二战后,澳大利亚经济发展很快,尤以采矿、机械、化学、纺织等工业发展迅速,工矿业的出口收入已超过农牧业,成为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请一个同学阅读教材P78页的阅读材料“澳大利亚的工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所以,人们就称澳大利亚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板书:迅速发展的服务业
师:到20世纪70年代后,澳大利亚的服务性行业迅速发展起来。你们知道哪些部门是服务性行业吗?
生:(略)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澳大利亚旅游业发展很快,迅速成为出口创汇的支柱产业。
(展示澳大利亚风情图片)
板书: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
师:澳大利亚东南沿海人口稠密,这一带有较好的港口,对外联系便利,英国移民首先到达这里,建设城市,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随后,大城市相继出现,如首都堪培拉,全国第一大城市悉尼和第二大城市墨尔本都位于这里。因此,澳大利亚的大城市也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出这些城市。
生:读图,查找城市。
2.气候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读书上澳大利亚气候图,(1)找出南回归线,看看它穿过澳大利亚的位置,说出澳大利亚在五带中的位置(2)找出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讨论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教师:在了解地形和气候的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再来分析澳大利亚发展养羊业的有利条件,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地势平坦、气候适宜、草原辽阔、饮水丰富、无野生肉食动物等。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人民充分利用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也很高。
[展示幻灯片(6)自动剪羊毛图片、机械化耕作的农场的图片],指出澳大利亚是重要的小麦出口国
教师:澳大利亚不仅有发展农牧业的优越条件,发展工矿业的条件也得天独厚。
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学生:阅读书上材料──澳大利亚的工业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教师:强调二战后澳大利亚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起工业。指导学生读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图,说出澳大利亚有哪些重要矿产?找出铁矿石的地区分布。
教师:介绍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的特点:埋藏浅、质量优、储量大等。
学生:阅读书后资料,说说澳大利亚在发展采矿业方面的资源储量优势。
教师:由于矿产储量大,使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主要的矿产品出口国,介绍主要出口矿产品及销往国家。
教师:由于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所以有人称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课堂练习一:
澳大利亚首都的房屋,哪一面是朝阳的?学校放暑假应该在几月份?为什么?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其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选题角度】
本题考查学生对澳大利亚地理位置的掌握。
课堂练习二:
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和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
(1)根据气候分布图可知中、西部为_________气候,北部为_________气候,因而中、西、北部地区气候干燥、草原广布。
(2)根据农牧业分布图可知澳大利亚在中、西、北部发展_________带和_________带。
(3)读气候图回答:东南部为_________气候,其特点:夏季_________;冬季_________。西南部为_________气候,其特点:夏季_________;冬季_________。因而东南和西南部地区水热条件较为优越。
(4)据农牧业分布图,可看出澳大利亚利用这里优越的气候条件发展起了_______带和_______带。
【选题角度】
本题意在通过读图分析的方法,提高读图技能,同时学会如何分析各自然要素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
(1)热带沙漠 热带草原
(2)粗放 牧羊 粗放 牧牛
(3)亚热带湿润 高温多雨 温和湿润 地中海 炎热干燥 温和多雨
(4)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 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
探究活动
“澳大利亚”
课堂小结:谈谈你对澳大利亚的印象。前面从澳大利亚动物的独特性入手,引出位置、面积、领土组成;后面从澳大利亚的经济特点入手,中间穿插地形、气候等的特点,这样改变了学生学习国家的一贯结构,让学生知其然,还想知所以然,可以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地形、气候的特点,学生还没有概念,鼓励学生到书中去找答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指导学生如何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培养读图能力。
通过对地形、气候的了解,与农牧业的分布相联系,训练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体现学以致用,也让学生体会到因地制宜的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的含义。作为课堂小结,学生会把澳大利亚的知识融合在一起,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达到学以致用;或者加入自己的东西,教师可以作为课堂的延伸。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间的关系大致梳理如下:
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
东南部气候温湿,沿海交通便捷
移民开发早,是人口集中区和经济重心。
内陆、西部为热带沙漠
人口稀少,只有少数采矿点。
东北部热带雨林区
尚未开发。
地势低平,草原广阔,地下水丰富,没有大型食肉野生动物
利于发展农牧业,成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为工矿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成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教学点评:
教材没有面面俱到的介绍澳大利亚地理概况,而是抓住澳大利亚最突出的特点,也就是教材三个非常形象的标题来展开。教学抓住这个特点,用解疑的方式,把自然地理融入到特有现象中,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动物的独特性入手,引出位置特点;从发达的养羊业,引出地形、气候特点等,这种设计改变了学生学习国家的一贯结构,用问题解决模式完成新课标的要求。在解疑的过程中,也把澳大利亚的其他地理知识传授给了学生,让学生对澳大利亚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又抓住了最主要的特点。
典型例题
“澳大利亚”
1.为什么澳大利亚被称作“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解析】
首先要明确澳大利亚有多种其他大陆所没有的古老动物,如袋鼠、鸭嘴兽、考拉、鸸鹋等,种类之多是其他大陆所无法比的。利用上册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可知:6500万年前,澳大利亚就脱离了其他大陆,漂移到目前的位置上。由于这块大陆较早与其他大陆分离,因而减缓了生物进化的速度,再加上这里动物没有天敌,所以古老的动物生存至今。并与其他孤立于大洋中的大陆进行比较,南极大陆特有动物较少,是因为它始终在地球的南端,气候寒冷,环境恶劣,不利于生物生存。
【选题角度】
这是一道利用旧知识去探究新问题的题目,意在考察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答案】几千万年前,澳大利亚大陆同其他大陆分离,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长期以来,自然条件单一,动物演化缓慢,至今还保留许多古老种类,如袋鼠、鸸鹋、鸭嘴兽、考拉等,是其他大陆所没有的。虽然南极大陆也孤立于海洋中,但长期以来,其纬度高,气温低,环境恶劣,不利于生物生存发展,所以澳大利亚被称作“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答案】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首都堪培拉在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位于头顶北方,房屋北面朝阳。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学校放暑假在一月。
3.读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和农牧业分布图,分析该国如何利用各地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生产。
【活动题目一】
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呢?
【活动内容】
这是一个用上册学过的板块构造学说知识来探究新问题的活动。
①首先通过学习,学生要明确澳大利亚有多种其他大陆所没有的古老动物,如袋鼠、鸭嘴兽、考拉、鸸鹋等,种类之多是其他大陆所无法比的。
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这里可以安排一个小小的讨论,让学生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③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用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可以让学生回忆上学期学过的大陆漂移说,或者出示大陆漂移图,明确:6500万年前,澳大利亚大陆就脱离了其他大陆,漂移到目前位置上。这对于生物的进化会产生什么影响?由于这块大陆较早与其他大陆分离,因而减缓了生物进化的速度,再加上这里动物没有天敌,所以古老的动物生存至今。
④可能有的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长期处于孤立状态的大陆还有南极大陆,为什么澳大利亚有这么多特有生物,而南极大陆却很少呢?这是因为南极大陆始终在地球的南端,气候寒冷,环境恶劣,不利于生物生存。
⑤这个活动要联系学过的大陆漂移知识,明确澳大利亚大陆脱离了其他大陆,漂移到目前的位置,加深对大陆漂移说的理解。也要知道澳大利亚大陆没有大型食肉动物,才能使古老生物能保存下来。学生能理解到这种程度就可以了。
【活动题目二】
探究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与农牧业发展的关系。
【活动一】
这个活动需要阅读大量地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完成。
①阅读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状况。
②看澳大利亚地形图,了解澳大利亚东、中、西部地区的地形差异,为了解农牧业与地形的关系奠定基础。
③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讨论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明确西部、北部、中部地区,是低矮的高原和大面积的平原,有优良的牧草,没有大型野生肉食动物,因此适合露天围栏放牧。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平原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业,所以发展混合农业。
④看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图,讨论农牧业的分布与气候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同样是平原区,为什么中部是粗放式农业,而沿海却发展混合农业,这两个地区在自然条件上还有哪些不同?由此引出气候对农牧业的影响。
⑤通过分析地形、气候对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影响,学生能够理解自然条件和农牧业的关系。还可以鼓励学生谈谈对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的认识,有没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只要回答的有道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关于“人口分布特征与环境的关系”的教法建议
“人口分布特征与环境的关系”一部分是本节的重难点,突出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讲解本知识点时一定要抓住这一主线。教师可以首先利用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让学生总结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特点,并提出问题:澳大利亚人口为什么会如此分布?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分析对比两者间的联系,同时进一步提示历史因素,使学生一步步进行归纳和分析,从而最终得出结论。
需要注意的是澳大利亚与我们在北美介绍过的加拿大有一些相似的地方,特别是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密切这一特点在两个国家表现得较为突出:都受气候的制约,只不过澳大利亚受水份的影响较大,而加拿大更主要的是受热量的影响。因此在讲解本知识点时可设计一些相应的探究活动,比如比较两国在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异同,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知识的迁移。
教师可在最后利用表解法进行总结,清晰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关于“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的教法建议
讲授“骑在羊背上”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这两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注意充分运用课本所提供的地图和景观图,教给学生如何利用这些资料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各种地理事物特征的方法。
教师引入关于澳大利亚养羊业的知识,可以直接从书上提供的事例入手,也可播放关于养羊业的录像或展示景观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像资料获得感性认识。如果为了更突出反映澳大利亚养羊业在世界所处的地位,教师可以再给学生提供一些澳大利亚绵羊的头数、羊毛出口量、羊肉产量,以及在世界所处的位置等数据资料,使学生对“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这一含义有更感性的认识。
在分析采矿业时也是如此,要先利用矿产资源分布图,使学生对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有所了解,然后再提供一些有关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的资料及数据,分析为什么称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7.澳大利亚的地理教案 篇七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主要讲述三点知识:澳大利亚动、植物的古老及特有性;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教师通过三点知识讲述,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爱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掌握学习知识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兴趣。
教学分析: ⑴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是在学习世界地理总论后,进一步对世界主要国家的了解--第八章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第四节澳大利亚。深入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及形成原因。掌握澳大利亚的动植物古老及特有性;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主要知识体系。
⑵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是在初一下学期的内容,符合该年龄段掌握知识能力需求。是在了解世界主要自然要素后,满足学生对世界主要国家认识的需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培养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读图认图的能力(2)掌握澳大利亚的三个基本知识: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地图及相关资料,分析并理解澳大利亚动植物古老及特有性的形成原因及自然、社会经济特点,了解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进一步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增强对世界各国地理知识的了解,激发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和学习热情,探索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难点:澳大利亚动植物古老及特有性的形成原因及经济发展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课堂叙述法、问题探索法、归纳法、总结法
四、教学准备:
1.澳大利亚代表性动植物图片;澳大利亚地形图、政区图、气候图;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矿产分布图;澳大利亚城市风光图等。
2.澳大利亚经济结构图表;澳大利亚动植物统计图表等。3.澳大利亚一节的教学课件。4.世界主要国家的国徽图片。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方法之一:
展示有代表性国家的国徽图案,找出主要特征。如:加拿大—枫叶;墨西哥—蛇、仙人掌。加深对澳大利亚国徽上代表性动物—袋鼠、鸸鹋。具有古老、特有性和世界活化石博物馆认识。
新课导入方法之二: 2
用多媒体展示澳大利亚特有的动植物的录像请学生观察它们的特点以及生存的环境,引入本节学习,写出第一标题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新课导入方法之三:
用澳大利亚在世界位置图阅读课本,教师提问:澳大利亚位置特点及气候状况提问式直接导入新课,进入本节学习。
【板书】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教师:通过对国徽图案或课本图片的认识,说出澳大利亚动植物的主要特点,请同学在书上找出关键词语。
学生回答:澳大利亚许多动植物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古老生物种类,也是澳大利亚特有的。澳大利亚生物的古老、特有性成为人类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化石。
利用教材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知识活动题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数据:澳大利亚特有生物占世界植物种类总数的75%;鸟类种类总数的69%;全球有袋类动物的97%以上。教师总结:“澳大利亚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馆”—主要关键词:特有(独有)、古老、类型多样。
教师引导学生丙阅读并分析教材澳大利亚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活动题知识。教师提问:澳大利亚的绝大多数生物为什么具有古老性、独特性? 学生寻找资料并讨论。
教师总结:①澳大利亚大陆在6 500万年前与其他大陆分离,形成独立的单元。② 澳大利亚长期孤立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自然环境条件相对单一,生物进化缓慢。③缺乏天敌--凶猛动物,古老生物得以保存。
知识拓展一:进一步探索:中国的大熊猫为什么分布在西南大山之中。(结合澳大利亚的生物古老特征的形成加以说明)
教师继续请同学阅读《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知识。【板书】
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提问:请同学找出书上描述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语句。
回答: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养羊特别多而得名“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称号。
教师继续补充说明“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称号的资料。①阅读课文《澳大利亚的养羊业》材料。② 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养羊头数是其国家人口的20倍;每年提供羊肉可达60万吨。③澳大利亚羊毛90%用于出口创汇;羊毛年产量达70万吨左右。向世界提供约3/4可用做成服装的羊毛。
教师引导阅读 “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分布”图、“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并结合教材中的活动题。
提问:从地形和气候条件上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经营地带的原因?
回答:地形上看地势相对平坦的低矮高原和大自流盆地及沿海平原,适应大规模放牧。气候上看亚热带湿润气候、地中海式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气候环境下,牧草肥美,适应放牧。
【知识拓展】教师总结归纳养羊业的分布条件,将知识扩展到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
自然条件:地形上:地势相对平坦的低矮高原和大自流盆地及沿海平原、沿河平原等。气候上:气候湿润、降水丰富的地区。水文上:有河流,灌溉水源丰富的地区。土壤上:沿 海沿河平原区土壤相对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经济发达、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发达、交通运输便利。【知识巩固】
教师引用课文材料 “在澳大利亚经济中,农牧业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结合《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分析“澳大利亚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形成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澳大利亚矿产分布”,引出标题。【第二课时】
【板书】
三、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教师提问:澳大利亚被为什么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呢?(结合课文活动题内容,分析并回答)
回答:①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铝土储量占世界35%,居世界第一;铁、镍、锌和锰矿储量居世界前5位;煤、石油、天然气、金矿、钨矿等储量也很丰富)②采矿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③开采的矿石有一半用于出口,矿产品出口额占很大比重。
教师引用书上 “20世纪70年代服务业发展迅速。目前,服务业已经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主导产业。”
教师归纳总结:澳大利亚经济发达。采矿业、冶金和机械制造业为重要支柱产业,服务业已成为主导产业。
澳大利亚矿产城市分布图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澳大利亚矿产城市分布图,找出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规律。
教师归纳总结原因:澳大利亚东南沿海为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适宜;沿河沿海地势平坦;交通运输便利;开发历史早;城市化水平高。
教师引导学生在澳大利亚政区图上找出城市,注意分布规律,记忆重要城市—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悉尼;第二大城市-墨尔本。
【注意知识拓展延伸:经纬度、海陆位置特征;气候、地形图阅读;掌握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读图】
七、板书设计
澳大利亚
【第一课时】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二、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动植物种类丰富 1.发达的养羊业 2.独特性、古老性 2.羊毛出口世界第一 【第二课时】
三、坐在矿车上的 国家
四、经济发达 1.矿产资源丰富 1.农牧业、工矿业发达 2.矿产品出口额大 2.服务业已成主导产业
五、人口、城市
1.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 2.首都、第一、二大城市
八、教学反思
1.用我国及世界珍稀动植物实例,增强兴趣,提高课堂气氛,加强吸引力。2.多结合本国及学生熟知的实例加以说明地理知识,以提高学生地理知识水平,特别是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思考题
1.分析澳大利亚主导产业的发展条件。2.分析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的气候条件。
【澳大利亚的地理教案】推荐阅读:
初中地理澳大利亚试题07-15
初中地理《澳大利亚》课件10-26
《澳大利亚》教案06-26
澳大利亚的习俗礼仪08-10
澳大利亚留学南昆士兰大学入学的指南08-15
澳大利亚留学 最受青睐的高薪职业08-18
澳大利亚为中国生推出奖学金的名校08-12
留学生申请澳大利亚技术移民的基本条件10-02
澳大利亚留学08-15
澳大利亚留学优势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