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院感制度

2024-10-15

血液科院感制度(共7篇)

1.血液科院感制度 篇一

重庆新欧中西医结合医院

目 录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2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3 门诊、急诊感染管理制度„„„„„„„„„„„„„„„„„„„4 消毒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5 内窥镜室感染管理制度„„„„„„„„„„„„„„„„„„„„6 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7 产房、人流室、母婴室感染管理制度„„„„„„„„„„„„„„8 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9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感染管理制度„„„„„„„„10 检验科感染管理制度„„„„„„„„„„„„„„„„„„„„„11 放射科感染管理制度„„„„„„„„„„„„„„„„„„„„„12 肠道门诊感染管理制度„„„„„„„„„„„„„„„„„„„„13 发热门诊感染管理制度„„„„„„„„„„„„„„„„„„„„„14 医院污水处理感染管理制度洗衣房感染管理制度„„„„„„„„15 针灸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16

重庆新欧中西医结合医院

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和防治法实施细则》及《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成立院内感染控制委员会,全面领导院内感染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患者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患者感染率。

三、感染管理办公室医护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四、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院内感染漏报率的调查,督促病房如实登记院内感染病例,杜绝漏报。

五、分析评价监测资料,并及时向有关科室和人员反馈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感染率,将院内感染率控制在10%以内。

六、经常与检验科细菌室保持联系,了解微生物学的检验结果及抗生素耐药等情况,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七、加强院内感染管理的宣传教育,宣传院内感染监测工作的意义和监测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监控水平。

八、拟定全院各科室计划并组织具体实施。

九、协调全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监控工作,提供业务技术指导和咨询,推广新的消毒方法和制剂。

十、对广大医务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做好有关消毒、隔离专业知识的技术指导工作。

重庆新欧中西医结合医院

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在院感科的指导下配合做好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3、患者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周空气消毒一次,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月大扫除一次。

5、病人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并装入红色塑料袋,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物品。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体温计等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清洁与消毒管理。

9、一次性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

10、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12、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13、垃圾置塑料袋内,送定点站处理。

重庆新欧中西医结合医院 门诊、急诊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有关规定。

2、肠道门诊执行《肠道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3、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品,用后由回收站统一回收。

4、门诊体温计由服务中心统一消毒发放,回收。

5、压舌板采用一人一用一灭菌,用后统一由供应室回收。

6、建立日常清洁制度。

7、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

8、门诊各治疗室均应有紫外线灯管,每天照射一次。

9、各科室桌、椅、床、地面、窗台用清水擦拭每日一次,有污染时用500mg/l含氯制剂擦拭。

10、抢救室环境整洁,尽量控制陪客,减少室内污染,定时通风。

11、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应每日定时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消毒剂用500mg/L含氯制剂。

12、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13、病人离开抢救室后,应及时进行终末消毒,以便应急。

14、门急诊治疗室、换药室参照相应制度,观察室参照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重庆新欧中西医结合医院 消毒供应室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采用强行通过方式,路线不逆行。

二、污染、清洁、无菌物品分窗收发,分室存放,设单独窗口发放,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入内。

三、严格掌握各种医疗器材的洗涤、包装、消毒技术规程。

四、包布容器保持清洁、干燥、完整、一用一洗。

五、各种消毒包应有明显灭菌标志,如名称、消毒日期、有效期、责任人、消毒者。标志不清,记录不全均不得发放。

六、严格掌握高压灭菌操作技能,每包放化学指标剂,每日做B-D试验,每锅有物理监测记录,每月一次生物检测。

七、进入无菌室必须更衣、换鞋、洗手,无菌物品每月一次细菌培养,每月一次空气、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消毒液培养。

八、每天一次紫外线照射,灯管二周一次95%酒精擦拭。

九、一次性用品及医疗废物管理

1、注射器、输血器、输液器等由供应室统一领取并进行质量验收,未拆除外包装放入专室内,已拆除外包装可放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2、使用后由供应室一对一以旧换新,统一毁型,浸泡消毒(1000mg/L康威达浸泡1小时)实行登记签名。

3、医疗废物由专人负责分类、装箱,每1—2天由废物处置中心专用车回收,做好登记签名工作。

4、回收点保持环境卫生,堆放整齐,门窗加固防盗。

重庆新欧中西医结合医院 内窥镜室感染管理制度

1、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2、设诊疗区和清洁消毒区,保持室内清洁。

3、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应当分室进行。

4、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5、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程序必须遵照国家2004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

6、进行内窥镜诊疗前需对病人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过筛检查,必要时进行抗-HBV、HCV、HIV过筛检查。对HBsAg阳性者或特殊感染和非特异结肠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镜或安排在每日诊疗工作的最后。

7、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内。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洁消毒。

8、每日诊疗工作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类内镜进行再次消毒。采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

9、做好内镜诊疗、清洗、消毒登记工作。

10、储存柜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11、每日监测使用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并记录,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每日室内紫外线消毒。

12、每月一次对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戊二醛培养。

重庆新欧中西医结合医院 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

1、手术室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2、手术室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室有醒目标志,并靠近手术室入口处。

3、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高压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

4、使用后手术用器具及物品应先除污染,彻底清洁干净,再消毒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洁干净,再消毒灭菌。

5、麻醉用品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6、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洗手开关采用感应式。采用消毒液体皂,擦手毛巾一用一灭菌。

7、手术人员入室必须更换衣裤、鞋帽,去除首饰、项链,头发不得外露,有严重呼吸道感染不宜上手术台,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衣服、鞋。

8、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9、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五下午为固定卫生日。

10、严格参观制度,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手术期间避免频繁开门。

11、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12、手术废弃物品应装入黄色塑料袋内,锐利刀片、缝针等物品装入锐器盒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13、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

重庆新欧中西医结合医院

产房、人流室、母婴室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和《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有关管理。

2、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3、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显,无菌区内设置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物区、卫生间、车辆转换处。

4、应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实施消毒隔离。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5、工作人员进入分娩室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消毒,必要是载手套。

6、建立清洁消毒制度和每周卫生日制度,物体表面、地面、鞋底每日用500mg/L含氯制剂擦拭,分娩后进行常规擦拭消毒和紫外线照射。

7、母婴室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应不少于5.5-6.5平方米,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应少于0.5-1平方米。

8、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遇有医院感染流行时,应严格执行分组护理的隔离技术。

9、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奶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

10、婴儿用眼药水、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对母亲HBsAg阳性及其它传染病的婴儿最后沐浴,并做好相关消毒处置。

11、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

12、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女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13、母婴出院后,其床单、保温箱等应彻底终末消毒。

重庆新欧中西医结合医院 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有关规定。

2、设器械清洗消毒室、诊疗室、操作室。

3、保持诊室空气流通、环境整洁,每天工作结束后进行空气消毒。

4、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戴口罩、帽子,原则上戴手套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5、器械消毒灭菌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原则。

6、诊室地面、物表、无影灯拉手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遇有污染时,随时消毒。

7、口腔检查用口镜、弯盘、镊子、探针、注射器等采用一次性。用后先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后作无害化处理。

8、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材料应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9、进入口腔内的器械一人一套一用一消毒/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

10、灭菌器每月生物监测一次,空气、物表、手、消毒用品每月培养一次。

11、每日对化学灭菌剂进行有效浓度监测。

12、污染、清洁、无菌物品分开存放,严禁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

重庆新欧中西医结合医院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有关规定。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室内设有流动水洗设施。

5、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6、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7、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或消毒手。

8、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严格隔离,处理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污物桶定时清洁消毒。

9、坚持每日清洁地面,湿式清扫,桌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日紫外照射二次。

10、每月空气培养一次,有据可查。

重庆新欧中西医结合医院 检验科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室内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

3、工作前后、检验同类标本后、再检验别一类标本前用肥皂流水洗手。肝炎、结核等传染病检验戴手套,检验后立即用1000mg/L有效氯浸泡手,再用清水冲洗。

4、桌、椅、凳等表面和地面的清洁区湿式清洁每日1次,污染区每日工作前后用500mg/L的含氯制剂擦拭各1次。

5、工作衣帽每周换洗二次,拖鞋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1次。

6、抹布、拖把等清洁消毒器材分室使用。

7、检验报告单电脑纸打印发出。

8、空气用紫外线每日消毒一次。

9、器材严格执行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原则上各类金属、玻璃、塑料、橡胶用后用1000mg/L含氯制剂浸泡4h,再清洗烤干,必要时用前高压灭菌。

10、贵重仪器污染时用2%碱性戊二醛擦拭消毒,作用30-60min,平时保持清洁。

11、废弃固体标本及一次性器材焚烧,体液标本用2000mg/L含氯制剂浸泡2-4小时倒入厕所,每日处理1-2次,抽血针筒用后一对一调换,并装入危险品专用箱内焚烧。

12、棉球罐、棉签每日一换,扎脉带一用一消毒。

13、室内空气、物表、手、医疗用品每月监测一次。

1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

重庆新欧中西医结合医院 放射科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工作人员衣帽整齐,工作场所整洁。

3、室内每日通风,紫外线消毒一次。

4、调钡用具使用一次性口杯,做到一人一杯或一用一灭菌。

5、钡剂灌肠器必须高压灭菌,肛管按消毒——清洗——灭菌程序进行,做到一人一根。

6、公用鞋每周清洁消毒二次。

7、传染病人检查后按常规进行消毒。

8、血管造影室管理要求同手术室。

重庆新欧中西医结合医院 肠道门诊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应装纱窗、纱门,并搞好灭四害工作。

3、医疗用品相对固定,设有专用厕所,挂号收费、化验、配药、注射在隔离门诊内进行,并有专职医务人员办理。

4、对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厕所应严格消毒(用1000mg/L含氯制剂浸泡1小时),接触污物时应戴手套,并做到勤洗手。

5、医务人员在肠道门诊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并每周更换2次,有污染时应随时更换,每次接触病人或离开诊室时,必须做好手的清洗或消毒。

6、每日上下班时用1000mg/L含气制剂擦拭桌、椅、凳、地面,并用紫外线照射半小时。

7、门诊的医疗用品(血压计、听诊器)一般情况下每日用1000mg/L含氯制剂擦拭一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体温计由服务中心集中消毒后供应。

8、对暂未住院有肠道传染病病人应向其做好卫生宣教,发给消毒药物并指导消毒方法。

9、各种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做到一对一发放,医用固体废物按医院相关制度执行,集中回收处理。

重庆新欧中西医结合医院 发热门诊感染管理制度

1、根据感染性疾病科门诊的特点,门诊与门诊设立应相对独立,与其他科室的医患间进出无交叉,且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特点,要求发热门诊患者与肠道门诊、肝炎门诊患者无交叉,各功能区做到标记明显,便于患者就医,门诊中布局合理,分区清楚,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2、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室,候诊区和诊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或药柜输液等“一条龙”服务模式,并有专用卫生间(配有洗手池抗菌洗手液或含醇手快速消毒剂)。

3、各室按规范建筑布局。

4、严格遵守消毒技术规范,严格消毒,严格落实医务人员防护措施,尤其手部卫生。

5、根据呼吸道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隔离,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措施,在两种传染病门诊同时开诊时应防止不同区域的患者交叉。

重庆新欧中西医结合医院 医院污水处理感染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保持污水排放系统顺利通畅,定期对医院排放系统进行维修。

3、工作人员做好自身防护,采集污水时戴手套,操作后洗手。

4、每日监测污水总余氯2次,并做好登记。

5、每月做好污水粪大肠杆菌检测,有报告并备查。

6、每年做好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菌)检测,不得少于2次。

7、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增加污水处理消毒剂的投放量,保证污水处理的余氯含量>6.5mg/L.8、保持室内空气流量,环境清洁。

9、污水处理原料妥善保管,合理配比。

重庆新欧中西医结合医院 洗衣房感染管理制度

1、布局合理,洁污分开,通风良好,物流由污到洁,强行通过,不得逆流。

2、定点定时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清点,盛放容器应洁污分开,并每日清洗消毒。

3、认真执行衣物清洁的规章制度,分类清洗。工作服单独洗,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应单独消毒、清洗。消毒用500mg/L含氯制剂浸泡30min,传染病污染的衣物封闭运输,先消毒后清洗。

4、清洁物品专区专柜存放。

5、工作环境保持卫生,定时开窗通风,每日用清水擦拭桌、椅、工作台面、地面二次,每周大扫除。污染区用消毒液擦拭。

6、洗衣池(机)做到定期消毒,特别是洗可能有传染性的衣被后,就用500mg/L含氯制剂消毒。

7、做到勤洗手,勤换工作服。

重庆新欧中西医结合医院 针灸科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一次性针灸针在有效期使用;

2、一次性针灸针用后,医院统一回收焚收处理。重复使用的双灭菌。

3、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每4小时更换1次,并注明起用日期和时间。

4、医务人员每次针灸治疗后认真洗手,接触特殊传染病患者用75%酒精消毒双手。

5、消毒液每天现配现用,保持有效浓度。

2.血液科院感制度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

实验的数据是保山市人民医院在2014年1月一2015年3月所治疗的280名的患者。其中有男患者160人,女患者是120名,他们的年龄是在16到78这中间。这些病人都采用了血液透析进行了治疗,每周进行了两三次透析,在对他们未输入其他血液制品进行治疗。并随机的将他们平均分为对照组以及控制组。

1.2 控制方式

在实验中,对于对照组采用医院一般的感染防控措施;制度化的管理则用于控制组。所采取的制度化的管理具体措施是,全面的对于血液透析室的整体布局以及管理每个分区的措施,各种消毒措施和医护人员的卫生消毒措施等等进行科学的规范,然后建立针对感染的控制制度。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第一:规范病人透析前后所出现的感染情况;仔细观察两组患者对于感染的热源的反应还有在透析中其导管的机率。第二:就是要认真的监控和观察所设置的医院的感染监控指标,然后将其分为5分的达标以及优良的10分来对其监控的结果进行分级。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采用的方法是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然后利用X2来进行检验所统计的数据。计量数据则通过t检验进行处理。当p<0.05时可以证明数据具有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控制组与对照组感染的发生率

按照实验的结果显示:在实验的控制组内,出现4例病人被实验中的热源而感染,其有2.86%的热源感染率,对于第二种情况的导管感染是出现了3个病人,感染的概率是2.14%。在所实验的对照组内出现了10人被热源反应感染,其概率是7.14%。而对于临时的导管被感染的人数是11人,其概率是7.86%。实验的结果是对照组的指标高于控制组的即P<0.05。

2.2 对比感染监控指标

有关于实验的感染监控指标显示,对照组的有关的反渗水以及透析液的质量是96以及91.他们是明显的低于控制组的212以及227的。两组的数据差别是非常的显著的,即p<0.05。

3 制度化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控制中的应用讨论

3.1 对于潜在的医院感染通过制度化的管理可以及时的控制

由于很多的医院的血液净化中心在进行对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管理时,以往的措施是对感染的结果进行控制管理,但是这种管理措施有一个缺点就是他不能对感染进行预防只能对于那些出现很严重的感染进行控制。目前随着更多的一些潜在的感染的不确定的出现,所以以往的控制管理措施就不能发挥作用了,所以就必须运用制度化的管理来对于那些潜在的医院的感染现象进行控制和防治。由于制度化的管理是不单单针对感染的结果还对于感染的整个过程进行控制管理,及时反馈以及评估使其主要的特性,它可以及时的更正控制措施在实施过程的不足以及缺点,确保可以有效的控制感染问题。

3.2 建立完善的感控制度

由于很对医院的血液净化中心发展的不足,并没有相应的科学的制定出针对血液感染的的系统后的规范控制制度,他们在平时的对于感控的工作重心是感染控制结果和以及一些特殊的感染源的过程,他们是缺乏一个统一以及有效的针对感染控制的制度规范。所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感控制度规范是非常的有必要的,它是管理感染源以及控制感染的一个基础要求,所以对于感染控制的制度规范应该包括以下的内容,一是建立一个感控的专门的小组,小组的成员可以包括监测的医生以及感染控制的护士和科主任,还有护士长等人。然后针对对于可以发生感染的各个部门制定专业化的质量监控以及制度化的管理措施。再者就是针对工作的所有的环节都制定出科学规范的工作手册,让所有的相关的工作人员都有工作的依据进行参考。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所有的感控指标,可以更好的确保透析工作的安全。

3.3 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测体系

要想使医院的血液净化中心的感染控制管理更加的科学有效就必须建立非常完善的系统的感染监测的体系标准,只有对于透析所涉及的所有的环节以及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监测,只有只能通过完善的监测系统,才能对于感染现象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并进行快速科学的处理,这样就能把制度化的管理的及时性得以充分的发挥。也使得医院的感染的情况以及危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也可以使得医院的透析病人被感染的几率明显的得到了减少。所以要对其实施制度化的管理是提高病人的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还有保障医院的医疗的卫生安全,降低相应的合理的医疗费用以及保证对于患者的透析安全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措施。

摘要:医院的血液净化中心其工作的对象是为那些住院部里的尿毒症的人员,工作的内容是为其进行血液的透析。因为其工作的对象是非常的多的,而且其工作资料的量也是很大的。所以是医院重点进行感染防控的部门。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对制度化管理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的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证明制度化管理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减少感染的发生率。其对于降低相应的合理的医疗费用以及保证对于患者的透析安全是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的。

关键词:制度化管理,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控制,应用讨论

参考文献

[1]程涛,刘宝琴.医院制度化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医院管理论坛.2014(02)

[2]何念海.制度化管理对基层组织发展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3(22)

[3]李华,田巍.医院制度化管理之浅见[J].现代医学.2012(02)

[4]张春桂.制度化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控制中的应用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3(29)

3.探讨强化护理人员院感意识 篇三

【关键词】护理;院感;意识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24-01

一要拓宽护理人员知识面,提高院感预防和管理的水平

医院感染学是研究在医院发生的一切感染的发生、发展和控制管理的一门学科。随着现代医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目前护理人员现有知识结构和素质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难以从多角度,多学科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地研究,导致实施院感预防和管理的低水平和滞后。从当前医院内感染存在的问题来看,病源体发生了变化,一些致病性较弱的细菌、肺炎球菌和平时无致病性的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球菌等在病人环境中常会发现,造成感染,目前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加上,由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不少的先进技术方法引进医院、提高医疗质量。但也给医院感染带来了许多新问题。例如,现代化诊疗技术和侵入性操作,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导尿和脑室引流,以及损伤免疫系统的各种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放射治疗等。

随着这些情况的变化,这就要求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必须大大的提高,必须在掌握医护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医院感染的基础学科,例如,流行病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疾病学、免疫学、抗生素学和医院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也要了解和掌握。特别是负责医院感染监测的护理人员,更需要具备这方面的素质和知识结构,不仅要跨越自己的学科玳领域,而且还需要丰富的知识结构及工作经验,组织管理能力。在实践中,尤其是要具备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等知识。

例如,在开展院感的流行病学监测,这是进行医院感染研究的最根本工作,只有把流行病学知识作为基础,才能在监测中全面了解和掌握院感的基本情况,准确把握构成医院感染的三个重要环节。即:病原体,媒介因素和易感人群,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为院感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依据。又如,对微生物能适应的微环境和潜在的感染源,就必须应用微生物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切实掌握院感的细菌分布情况以因感染而发生的症状的危险程度,以达到早期防止感染发生的目的。

二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技术手段,提高院感预防和管理的效率

医院感染在病原学诊断上不易判定,传染源既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临床表现复杂且常常不典型,诊断时需要微生物学定性、定量和定位分析,在疗效上较难把握等这些特点,给院感染的预防和管理都增加了难度。因此,在按照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一般规范要求,抓好组织落实,科学监测,严格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优势,对院感的发现、调查、跟踪、反馈进行科学分析,不断为医院提供可靠的院感管理信息资料和决策依据,使医院在预防和控制院感工作进入到理论化、信息化、程序化阶段,为人们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三要重视对院感预防和管理经验的总结,提高院感预防和管理的质量

感染包括很多原因,一切在医院活动的人群都是可是产生感染的个体。例如医护工作者,各个门诊患者,来往医院人群等等,都有可能是感染源,当然主要的感染源来自于住院患者及相关医护人员,因此,必须做好宣传及管理工作,增加住院人员及医护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可以通过展架宣传,媒体宣传,或者学术讲座宣传等等,以多种宣传模式,加深印象,提高觉悟。同时对医院各科室做到思想上提高警惕,觉悟上提高行动,让感染源得到最好的控制。

善于总结各大医院或者各门诊科室有效的方法进行推广及宣传,而对于某些落后方式进行改革,通过谁的方式,总结出正确的方法。

同时对于相关的医护人员更应该做好宣传及培训工作,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更应该做到位,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针对感染源的技术处理,都应进行定期的培训,以此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提高自身的护理能力,以及面对重大感染源是能处变不惊的进行专业的护理。

护理人员是一医院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对于护理人员也要做因材施教,重视人才的观念,对于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训,给予良好的发展空间。从而护理人员的团队更为强大。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护理人员既是医院安定团结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时也是医院寻找发展的有力基础,为此,医院对于护理人员各方面的技术培养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如何提高护理人员院感意识的培养

护理人员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的院感防范工作,需要每一个部门进行通力的合作,其中护理人员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岗位。护理人员每天直接面对病患,所最直接的感染源接触者,为此,护理人员院感意识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下面针对于医院人员的院感意识的提高给出几大建议。

首先,组建一支专业的护理团队,对护理人员进行上网培训,严格要求护理人员要按照医院及相关规定进行岗位工作。

其次、多吸引我其它医院或者国外的护理先进技术,加强医院护理人员先进技术的培育。

然后,进行严格的管理规范制度,严格规范护理人员工作岗位职责,正确树立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以及工作积极性。并且进行奖罚制度,为优秀员工进行奖励,对于出现错误的员工进行批评教育。

再者,对于医院护理团队要定期进行思想工作教育,相关领导要做到关爱及帮助,对于护理人员既要做到爱护,又要做到关心倍至,这样才能让护理人员有了归属感,从而提高了自身的工作效率。

最终,应吸引更多的优秀护理工作者,加强医院的护理工作的能力。

五结束语

总之,护理人员院感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步到位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解决,需要不断的进行培训,宣传,教育等等之后,才能逐步建立健全院感意识。为此,医院想要提高控制疾病,提高医院整体防身感染源的能力,还是需要从重护理人员开始,不仅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基础,技能基础,同时更应试重视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从多方面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为医院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党凤枝.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25)

[2]潘其正.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中的影响作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22)

4.院感管理制度 篇四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室内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

3、工作前后、检验同类标本后、再检验别一类标本前用肥皂流水洗手。肝炎、结核等传染病检验戴手套,检验后立即用洗手液消毒洗手。

4、桌、椅、凳等表面和地面的清洁区湿式清洁每日1次,污染区每日工作前后500㎎/L含氯制剂擦拭各1次。

5、工作衣帽每周换二次,拖鞋每天用500㎎/L含氯消毒剂擦拭1次。

6、抹布、拖把等清洁消毒器材分室使用。

7、检验报告单电脑纸打印发出。

8、空气用紫外线每日消毒一次。

9、器材严格执行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原则上各类金属、玻璃、塑料、橡胶用后用“84”消毒液浸泡再清洗烤干,必要时用前高压灭菌。

10、贵重仪器污染时根据其要求消毒,平时保持清洁。

11、废弃固体标本及一次性器材焚烧,体液标本用2000㎎/L含氯制剂浸泡2-4小时倒入厕所,每日处理1-2次,抽血针筒用后一对一调换,并装入危险品专用箱内焚烧。

12、棉球罐、棉签每日一换,压脉带一用一消毒。

1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管理制度

一、必须使用质量验证合格的一次性医疗用品。

二、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物品的管理,正确存放,防止受潮、破损、污染。

三、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前,必须检查有效期及有无破损。四、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必须按要求消毒、浸泡、毁形处理,由指定单位统一回收。

五、领取一次性医疗用品时,必须有护士签字,领取数量保持一定基数,科室不得超量存放,以防过期或污染。

六、在使用一次性输液(血)器、注射器发生感染、热源反应或有关医疗事故时,必须按规定进行登记。

七、医院应严格执行一次性物品验收制度,建立一次性物品回收、销毁登记档案,使用一次性输液(血)器、注射器登记账册,记录每次到货数量,生产厂名、产品批号、消毒日期和有效期,登记人签名。

所有一次性物品按规定使用,包装上显示一次性的不得重复使用。未经批准不得在临床试用任何产品。

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

感染管理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四、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密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五、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六、治疗车上的物品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七、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八、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一、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二、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三、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备用刀片、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压力蒸汽灭菌。

四、手术用器具、物品的清洁和消毒灭菌要求见省标要求,加强消毒灭菌质量的监测。

五、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六、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七、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八、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固定卫生日。

九、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

十、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十一、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十二、手术废弃物品须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一、遵守医院感染管理体制的规章制度。

二、在医院感染负责人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四、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及时消毒。

五、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廓清点更换下来的衣物。

六、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弯盘、治疗碗、压脉带、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八、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九、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十、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固体污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焚烧。

十二、治疗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十三、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四、严格执行各病种消毒隔离制度。医务人员在诊查护理不同病种的病人间应严格洗手与手消毒,教育病人食品、物品不混用,不互串病房,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先消毒、后清洗,然后根据要求再消毒或灭菌,病人出院后严格终末消毒。

十五、做好一次性医疗废物的处理。医疗器械设备报损报废和赔偿制度

一、凡属下列情况,可权报损、报废:

1、在抢救病员时损坏设备,经在场人员写出书面证明经科负责人调查核实后,写出专题报告(附证人材料),报院领导审批。

2、被盗物品,经医院调查后签署意见,报院领导审批。

3、受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坏。

4、使用太久,性能失效,经厂方或维修人员鉴定无法修复,填写报废单,经科负责人报经院领导批准后,才能销帐。

二、凡属下列情况,使固定资产受损、遗失者应赔偿:

1、不负责任,粗心大意,违章操作而损坏、遗失者。

2、按各科“固定资产登记表”无故盘亏和交接不清,原因不明而短缺者。

3、警惕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离岗离室及下班未闭窗锁门造成被盗者。

4、赔偿物品中,属全新者,按原价计算,属旧物品,按使用年限折算,但一般折旧不得低于20%。

5、病员或陪伴损坏公物,能修复者按实际材料及修理费赔偿。不能修复按原价赔偿。

5.院感预防与控制协调制度 篇五

1.政策

成立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活动的协调机制。1.目的

协调全院各科室感染预防和控制项目,监督医院感染控制项目的监测及效果,保障患者、员工、志愿者、探视者之间,识别并降低可获得和传播感染的风险。

3.职责

3.1建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项目的协调机制 3.1.1部门协调会秘书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担任。

3.1.2部门协调会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即医院感染委员会成员,在医疗院长领导下开展工作。

3.1.3建立协调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会议l~2次,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问题,遇有紧急问题时随时召开。

3.2部门协调会成员职责

3.2.1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标准,制定本医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政策及规程、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收集数据的监测方法并监督实施。

3.2.2负责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管理项目的总体监控;将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活动融入到医院质量改进和病人安全管理项目中;并结合到医院感染控制项目与质量改进和病人安全的监控机制中。

3.2.3根据预防医院感染和卫生学要求,对本医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

3.2.4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考核和评价。

3.2.5研究并确定本医院的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并确保有效沟通,以保证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连续性与前瞻性。

3.2.6对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所做的调查、统计进行分析并向院长报告。3.2.7研究并制定本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案。

3.3预防和控制感染风险的策略与报告程序

3.3.1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兼职监控医生、护士组成。

3.3.2制定医院感染控制小组职责

3.3.2.1负责本科室院感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院感的特点,制定管理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

3.3.2.2督促本科室医生按要求举报发现的疑似或确诊医院感染,按规定时间填写传染病 “报告卡”交院感办,并对医院感染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降低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院感办,并积极协调检查监控、处置。

3.3.2.3监督检查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及时制止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现象。

3.3.2.4科室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注:必要时包括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参加)

3.3.2.5督促本部门人员执行手卫生、无菌技术、消毒隔离制度。3.3.2.6做好清洁员、配膳员、陪人、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3.3.2.7了解和和督促科室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对存在的有关问题,提出改进意见、督促整改,并将结果及时反馈至院感办。

3.3.3医院各科室或部门,发现医院感染风险因素时,分析原因做好防范措施,并报告院感办。

3.3.4院感办人员与科室或部门共同查找原因、确认医院感染风险项目,采取防范措施呈报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审批。

3.3.5院感办进行相关培训,并督导实施,跟进结果反馈相关科室/ 部门主管和主管院领导。

3.3.6院感办发现医院感染发生的风险、发展趋势等信息时,需重新 设计或修订工作流程,重新设计的工作流程,尽可能将医疗护理感染的风险降低至最低水平。

3.3.7收集医疗护理感染的发生率与其他医院或卫生行政部门收集的数据进行比较,以判断我院医院感染控制的水平。

3.3.8根据医院感染流行程度采取相应的报告程序。3.3.8.1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

a.由各科室医生、护士、检验科微生物室报告。

b.发现疑似或确诊的医院感染病例在24小时内,经治医生及时向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即科主任)报告,并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卡”(如同时是疑似或确诊“传染病”还须按《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程序报告),发送至医院感控办。

c.科主任及时组织经治医生、护士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d.院感办接报告后核实为感染病例,监督检查科室落实控制措施。3.3.8.2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报告。详见《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

4.相关文件

6.院感检测指标和分级防护制度 篇六

医院感染监测部分指标:医院医院感染发病率≤8%,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0.5%,医院感染现患率≤10%,现患调查实查率≥96%,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100%,1.手消毒效果监测: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2.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I、II类区域:细菌总数≤5cfu/ m3III、IV类区域:细菌总数≤5cfu/ m33.空气消毒效果监测:洁净区域:细菌总数≤4cfu/ 30min·平皿II类区域:细菌总数≤4cfu/ 15min·平皿 III、IV类区域:细菌总数≤4cfu/5min·平皿4.消毒液的监测:灭菌用消毒液的菌落总数应为0cfu/ ml

皮肤粘膜消毒液菌落总数应为≤10cfu/ ml

消毒用消毒液的菌落总数应为≤100cfu/ ml5.内镜的监测:消毒后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镜,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生长。6.血液透析液的监测:透析用水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l透析液细菌菌落总数≤2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7.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物理监测:每次

化学监测:每包

生物监测:每包

B—D试验:每日

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1.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制定以下内容:

1.1 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白衣,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1.2 工作人员的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立刻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1.3 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1.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制定以下内容:

1.1 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白衣,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1.2 工作人员的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立刻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1.3 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2.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3.医院感染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

3.1 基本防护

适用对象:在医院传染病区、发热门(急)诊以外的从事诊疗工作的医护技人员

防护配备:白大衣、工作裤、内层圆领工作服、工作鞋、戴工作帽和医用口罩。

防护要求: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

3.2 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可视污染物的操作时的医、护、技人员;进入传染病区的医护技工作人员;传染病流行期间的发热门诊、SARS 病房的工作人员(医、护、技、工、勤);转运疑似SARS 和临床诊断SARS 病人的医务人员如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根据诊疗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防护镜(进入传染病区时,进行可能被体液喷溅操作时)、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手套(医技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血液可能污染时)、面罩(有可能被体液、血液分泌物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房或病区)。admin@cyl114.com

3.3 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呼吸道传染病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时。

7.血液科院感制度 篇七

1 材料与方法

(1) 由福田区卫生监督所负责对辖区内开展口腔诊疗服务的各类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 (2) 由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辖区内开展口腔诊疗服务的各类医疗机构进行消毒效果的监测。 (3) 福田区卫生监督所依照《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制定《医疗机构口腔诊疗服务专项监督检查表》, 内容包括口腔诊疗的管理、口腔诊疗的布局和配置、口腔治疗器械的清洗与消毒、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4大项共26小项[1]。 (4) 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982-1995) 规定的采样方法及采样时机对诊室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器具消毒剂等消毒效果进行检测。消毒合格判断标准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的III类环境合格标准、接触皮肤及粘膜医疗用品卫生标准执行。

2 结果

2.1 监督结果

该专项监督共检查64家医疗机构, 其中医院5间、社康7间、门诊部27间、诊所25间。从表1可看出全部检查合格家数为39家, 其中医院全部合格。辖区内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能按“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区域分开布局;诊区内设有空气消毒或净化设备;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 基本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每治疗1个病人, 医护人员更换1付手套并洗手或者手消毒。部分诊所、门诊部、社康口腔科存在诊疗与消毒未分区, 器械的清洗消毒、消毒效果的监测都有不达标的情况, 而此类机构都没配套微生物检验室。

2.2 监测结果

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消毒样品抽样的结果见表2, 共抽检医疗机构66家, 检测样品355份, 检测合格330份, 合格率为92.96%。其中使用中的消毒液全部合格;物体表面医院及社康全部合格, 门诊部的合格率为96.30%, 诊所的合格率为92.60%;医护人员手合格率为84.62%, 社康合格率为83.43%, 门诊部合格率为70.37%, 诊所合格率为75%。

3 结论

消毒样品检测结果表明, 福田区医疗机构口腔专业总体消毒情况良好, 总体检测合格率较高。这与辖区卫生监督部门执法到位和多年来的强化监督与法规宣传培训, 以及医疗机构口腔院感控制工作到位和重视口腔消毒灭菌设备投入及管理工作密不可分。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100%, 表明器械消毒意识强, 但仍存在薄弱环节, 诊室物表消毒工作, 尤其是医务人员手消毒工作及认识需加强。

注:χ2=198 (662/66×176+0×0/66×176+602/66×176+62/66×22+502/66×176+162/66×22-1) =20.018, P<0.05。

注:χ2=355 (1202/120×330+1522/158×330+62/158×25+582/77×330+192/77×25-1) =355×0.1298=46.08, P<0.05。

公立医疗机构 (医院及社康) 检测合格率高于营利性医疗机构 (门诊部及诊所) , 结合消毒隔离措施检查情况, 这与两类型机构经费投入、配套科室 (微生物检验) 、人员素质以及人员培训机会存在极大差异相关, 这也是医院人满为患的一个重要因素。

4 建议

4.1 监督与培训相结合

口腔科是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之一, 操作过程可以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不洁空气、医疗废弃物等造成交叉感染。据调查统计, 口腔诊室的空气合格率仅为61.4%[2], 文献报道口腔医务人员其发生院内感染几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3]。通过加强培训, 尤其是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口腔工作人员的培训, 提高其对口腔院感的认识,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物表及工作人员手部了消毒工作的落实。

4.2 监督与检测相结合

由于手机存在着复杂的腔隙和难以探入的管道, 使手机的消毒效率受到限制, 如清洗不彻底可导致交叉感染。目前对口腔器械消毒效果的监测很少涉及手机, 难于真实掌握并评价其消毒状况, 存在疾病传播的隐忧。

4.3 自我投入及政策扶持相结合

辖区内医院的口腔科在管理、布局及消毒隔离都做得较好, 营利性医疗机构因诊疗量少和经济因素, 诊室布局不合理及基本消毒设施配备不齐, 人员配备少且业务素质低, 口腔诊疗操作过程中消毒隔离及防护意识淡薄, 以及无法自身完成消毒效果监测的检验工作, 导致灭菌效果难以保证等问题。建议加强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政策扶持, 提升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硬件实力, 包括消毒设备、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检测帮助等, 从而提升其服务质量, 提升其社会认可度, 也能为改善“看病难”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S].北京:卫生部, 2005-05-01.

[2]王海雪, 周慧霞, 左亚新, 等.浅谈口腔的感染管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0, 16 (2) :38.

上一篇:冬至快乐唯美句子下一篇:音乐剧策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