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2024-09-22

中小企业发展现状(通用8篇)

1.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篇一

分析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的规律2010-03-03清华领导力培训《中华论文协会》

中小企业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整个国民经济更具有战略性。企业无论大小都在积极寻求发展。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只有理清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使企业自身能够得到健康、持久的发展。

中小企业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整个国民经济更具有战略性。企业无论大小都在积极寻求发展。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只有理清自身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企业外部和内生的约束,才能使企业自身能够得到健康、持久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中小企业司2006年报告,截至2006年10月底,我国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达到430多万户,个体经营户达到3800多万户)。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9%,上缴税收占50.2%,出口额已占到全商品出口额的68%;全国65%专利是中小企业获得的,市场上80%的新产品开发来自中小企业。2006年中小企业共吸纳了4.3亿人就业。

但中小企业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依然严重。中小企业总体素质较低、增长方式粗放、产品结构雷同,主业不突出,竞争力不强,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意识淡薄;在协调配套生产、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等可以发挥特色的领域发展不足,在产业集中度要求较高的领域,小企业过多;中小企业成长的相对优势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而成长的相对劣势却被进一步放大,使一些中小企业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就受困或者倒闭。

二、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的一般规律

企业发展是企业实现内在素质的提升、企业外部价值网络的形成与优化的过程。一个有成长性的企业可经历创业阶段、集体化阶段、规范化阶段、精细化阶段、合作阶段五个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开始面临的是资金链问题或产品的问题,甚至没有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在企业成长的中后期主要是解决资金问题、人才问题、管理问题这三大问题。只有认清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才能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措施化解中小企业的成长中的约束及防范落入成长的“陷阱”。

三、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的措施选择

(一)扬长避短,正确定位

中小企业应结合企业产品和服务能力在细分的市场中选定目标对象,创造时间优势、低成本优势以及产品或业务差异化的优势,在大企业瞧不上眼的小产品、小业务、小市场容量的产品或聚集企业有限资源进行专业化经营。对企业的流程进行优化,把分散的组织有效地连接起来,把客户、供应商和企业紧密连接形成一个供应链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为锁定的目标顾客创造更好的服务。在产品开发上要踏准市场节拍,应掌握市场“时间差”、寻找市场“空白点”、突出产品“个性化”,并适时推出自己的核心业务。同时,对产品的生产工艺要注意选择和改善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或破坏。在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应特别重视这一问题。这样,中小企业不仅没有生存危机,而且还可能得以壮大。

(二)与相关企业形成多种形式的战略联盟

每个企业应突出主业,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构建同业或异业间战略联盟,形成资金、信息、技术等合力,实现资源互补和共同营造竞争优势,减轻或避免不正当竞争,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强整体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当然,所形成的战略联盟要逐步提高联盟构架的融合度,构造共同理念和加强联盟的文化建设。

中小企业也可加入企业集团,参与社会专业化协作,在取得“生存权力”后逐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而造就并分享企业集团内部共同的“分工经济”和规模经济。

(三)适时进行管理制度及体制等方面的创新

1、建立具有企业特色的人才吸引机制。企业领导者在及时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的同时,做到:(1)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将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结合起来,从实际需要引进、重用后来加盟的人才,优化公司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打造卓越团队和管理优势,促使企业的决策、执行机构的人员构成适当变化;(2)企业要多途径建立和谐的企业内部关系,努力地营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和工作环境来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以利于企业的稳健运作和保持企业成长的持续性及减少断裂期;(3)积极有序培育可吸引、留住及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价值与作用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上下一致的价值观价值观、目标和信念,注重人的素质提高与才能的发挥,正是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员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打造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同时,在企业日常工作中要及时解决职业经理人和家族成员或企业创业元老的冲突问题、职业经理人与企业文化的冲突等问题。

2、对管理制度进行变革。随着市场的日趋规范和竞争台阶的提高,传统的财富机会来源已经不复存在,企业领导者应改变传统管理思想所构成的成长障碍和管理上的固执及行为惯性,结合企业所积累的资源不断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进行个人突破、市场突破、组织突破和文化突破。毕竟企业领导者对行业发展的洞察力、在业界的影响力、对员工的凝聚力、对公

司的运作能力等等因素都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命运。(1)组建一个合适的管理团队。企业所有者应改变原来“一把抓”的做法,让专业人员进行业务主管,使这些职业经理和其他管理人员权利更大一些。企业创业者重点侧重于企业发展thldl.org.cn现状战略的研究与思考,而对业务企业发展现状仅发表指导性意见。(2)建立和规范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手段。根据发展需要,把全面质量管理、看板管理、零库存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并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采用专业化管理。(3)建立富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塑造并适时提升团队精神。(4)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适应竞争需要的营销网络和营销理念。在细分市场中,提高市场开拓能力,采取有效营销方式来参与竞争,努力做好树品牌、创名牌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家的能力、素质或创新精神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力的强弱。企业快速成长或做大后,应在企业的最高层的管理者、决策者之间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的结构,使得这个企业能够按照它的目标有效的发展。

3、适时进行产权分离,确保企业能够长期健康发展。在产权方面,企业特别是那些私营企业的领导层要懂得“钱聚人散,钱散人聚”的辩证关系。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除了要建立适宜的人才激励机制及薪酬体系,还依赖于企业产权制度的不断改善。特别是对于那些已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在原有的管理机制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或核心员工特别是后来的核心员工已不再满足于工资和奖金报酬时,为了把核心员工留下和防止核心员工出现不忠诚现象,应以部分产权作为更高层次的激励,才能逐步突破企业发展现状的窠臼。投资伙伴的产权清晰,可消除投资伙伴心理上的“黑箱”,形成对高层管理的约束机制从而有效地控制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随意性决策和管理,解决导致中小企业长不大的瓶颈问题。

(四)对企业运作实行战略管理

1、精心筹划企业未来,合理选择企业成长的战略。根据发展环境的改变,对企业发展现状整体进行现状分析和未来规划后,改变经营思维模式,积极在变化的发展环境中寻找发展机遇和规避风险。成长、稳健快速地成长是中小企业必然的追求。而企业发展现状的成长不仅表现在短期获得能力的提高,而且体现在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经营素质的改善、企业整体规模扩大以及业务增加等方面。通常有两条途径:一条是走企业内部自我发展的成长;另一条则是通过并购以实现企业核心能力的增加或多元化经营来扩大企业销售收入利润增加的成长。对于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企业有不同的选择。(1)处于创始期的企业,因其尚有极大自我发展的空间,企业各种能力尚在发展形成中,其经营领域内尚没有值得成为被并购的目标或对象,也不具备收购别人的能力,应通过企业内部发展实现成长。比如,采取名牌战略、塑造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加强成本管理等方式来实现企业成长。(2)已有一定发展规模的企业已拥有业已证实符合自己核心能力和发展特性的业务,且此业务已具相当规模,但仍需大力拓展和快速地增长以巩固其领先地位;当自己企业的核心能力有相互补充可实现有机结合的新的经营机会和目标出现时;当所处行业面临重大的技术、经济、经营环境和法律变革时;当所处行业的竞争者普遍重复投入等情形时,企业应通过并购来实现成长。不过在选择并购来实现成长时,要对经营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结合自己的实力和专业特长及业务需要确定并购目标和并购方式。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与并购对象的员工和管理层进行沟通,及时消除员工离职因素,稳定并留住多数特别是并购对象的核心员工。并购成功后,要承认并尊重与并购对象之间存在的企业文化差异,经一段时间内部整合后,再对症下药,切忌产

生赌博性的思维。发展战略清晰可减少中小企业在成长中的震荡。企业发展“战略”的确定取决于企业家的眼光和对未来的期望值。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没有非常清晰的关于未来的发展方向的考虑,更多的是看准了某个行业或者某些产品的发展前景。积极提高企业成长的能力,提高核心竞争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差异化和价值创新打造品牌,并尽量做到产品品牌化、品牌名牌化,发展整合能力。

2、制订合理的企业竞争战略和选择适宜的经营策略。企业应结合经营环境,灵活运用SWOT分析法、竞争基准法、波士顿顾问团矩阵、业务实力矩阵、价值链分析法等来制定本企业的竞争战略。同时,要控制成本动因,构建企业价值链,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五)重视经营信誉及危机管理

当前,一些中小企业面临的发展障碍中,有些是因经营信誉问题引起的。如果没有处理好所遭遇的危机,就可能如“多米诺骨牌”一样使企业相关的领域出现连锁反应。这就需要中小企业重视经营信誉及危机管理。经营信誉不仅是客户对企业过去经营行为的总结,也是企业经营者的职业道德、经营道德等的综合表现,更是企业经营者创造未来的无形资产。

因此,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有清晰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在经营活动中要遵守行业理念及产品观念,注意解决企业营销活动中诚信缺失问题和强化危机管理,以诚信树商德和用信用打造企业竞争力,才能得到更多客户以及从业人员的信任,从而确保企业有稳定的市场和发展能力;在进行生产经营、资本经营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维护合伙者、从业人员及经销商的正常利益,另一方面要透过外部环境发展变化的趋势,提前做出各种可能的危机的应对策略,并尽可能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手段减少相关危机给企业产生的损失,从而确保企业得到持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文荣.关于构建和谐的企业的思考[J].理论前沿,2005(15).2、朱志伟.浅谈企业人才激励机制及薪酬体系[J].国有资产管理,2005(4)

2.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篇二

关键词:中小企业,物流发展,资源优化配置,对策

一、发达国家物流发展处在世界领先地位

1.跨国多领域合作。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和分工细化, 大量制造企业把更多资源用于增强其核心业务, 而将一般业务进行外包, 并要求物流为其提供一体化全流程的综合服务。特别是在运输方面实现海陆空等物流运输的一体化, 为生产企业节约了时间成本和提高了效益。

2.规模全球化。

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的显著特点就是注重规模化与规模效益, 建立跨国集团, 业务服务全球化, 便于使用现代化设备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低成本运营, 竞争力强等。

3.网络现代化。

发达国家已经实现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现代化﹑信息网络通畅高效化、优质经营服务的网络全球化, 为企业构筑了现代化物流网络体系, 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强有力基础和保证。

4.物流设备自动化。

物流设备大型化、智能化, 特别是高层自动化立体仓库, 功能齐全现代化程度高, 为大型企业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

5.功能齐全的服务体系。

物流跨国公司都有丰富的企业文化贯穿, 较高的服务质量和标准, 先进的信息网络传输系统, 能提供全天候、完整、令顾客满意的服务。

6.发育成熟的国际市场。

发达国家物流的发展, 从企业、社会、政府协同一致, 只要是符合市场需要, 都会责无旁贷的达成共识, 共同去努力做好与完成。

7.承担的企业道德与社会责任。

今天世界各国走向成功的的公司, 都有着丰富的企业文化与道德观, 在自身发展的同时, 要履行企业道德与社会的责任, 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相关。在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要为社会做些什么?世界500强企业几乎每个公司都对社会有捐赠行为, 十分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尊重员工的利益。

二、我国企业与社会物流亟待提高

1.社会物流与环境。

1) 基础薄弱。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历程仅仅十余年, 物流的整体水平低和不成熟, 流通费用高于发达国家美国、日本一倍之多。由于缺乏社会、政府的协同支持, 企业在定单处理、运输、仓储、信息传输、进出口、等全流程的服务、以及终端零售等全部过程中, 成本消耗过高, 特别是时间成本较高。企业与社会资源整合发展已经是当务之急。2) 管理体制上的障碍。改革30多年来, 条块分割的问题今天仍然存在, 由于各自的利益与职责所在, 导致不能协调企业与整个社会的物流发展, 其原因是物流还是按照不同隶属部门管理, 使全社会的物流被分割开来, 影响和制约了全社会的物流发展。3)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物流属于增值服务企业, 本身经济效益低、运营成本较高, 仅仅靠提高服务水平来维持发展是难以做到的, 特别是国家对物流发展上的税负较重, 财政支持力度不够。上述问题影响我企业与社会物流发展的根本原因。

2.中小企业物流的现状。

1) 中小企业现代物流功能单一。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物流依靠机械化运作, 部分企业虽然已经应用了现代化的技术, 物流现代化已见雏形, 但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2) 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我国中小企业多年来依靠自身发展, 但在物流上还属薄弱环节, 整个流程时间长和成本过高, 管理水平低, 不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发展的需要。3) 技术水平低。尽管我国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与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物流企业, 但物流整体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是比较低。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 而在库存管理、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经营水平低, 管理粗放, 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控制管理规程, 很难满足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4) 弱小散差。企业物流发展处于自我发展阶段, 一般没有相关的标准与规范约束, 完全是放任的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 缺乏统筹规划管理, 多数中小企业物流管理, 还处在非常落后的阶段。特别是应用现代技术应用和管理手段方面落后, 严重的制约企业的发展。

三、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的对策

我国的中小企业规模小和分散, 发展的时间短, 物流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社会政策上、我国流通费用居高不下的很大原因是由于中小企业的因素所造成的。企业有限的物流资源不能很好的利用, 改变现状的最佳方式就是通过并购重组来改进企业物流流程, 对企业与社会物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1.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1) 改革体制上的障碍与条块分割局面。困扰我国改革的难点与瓶颈问题就是管理体制与条块分割, 物流多年来一直由各个部门分别管理, 由于涉及主管部门各自的利益与权限问题一直未能协调好, 就不能解决物流发展的难点。特别是建立高效通畅的现代化物流体系, 就必须将企业、社会所有资源共同来规划设计、运作管理、统一指挥与调控。政府应改变观念、破除国有、民营企业的界限之分, 为社会发展大胆突破理论与政策界限, 探索出应对全球发展新模式。保证企业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与发展。2) 统筹规划设计企业与社会物流, 协同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已经将我们推向了国际市场的前端, 不进则退, 企业就没有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整合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过程, 进行企业内部的整合、企业之间的整合、政府与社会各部门的优化整合、国际之间生产链、服务链、市场链等进行很好的整合, 通过企业、社会、政府共同来齐抓共管, 才能快速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3) 树立全球化企业集约与物流集群发展的格局。企业集约化的过程, 是资本、制造业、技术和人力资本等四大要素的国际化优化配置的结果。中国企业要想成功的走向世界, 不仅需要需要资源高效的整合, 也需要实现跨系统、跨行业、跨地区以至跨国的物流服务的整合, 中小企业物流发展一定要突破地域、行业的局限性, 以全国甚至全球为着眼点。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地抓住机遇, 规避风险。在具体战略的选择上, 首先应该以本地域为主要拓展市场, 获得本地竞争优势, 再辐射全国, 并放眼全球。4) 建立企业与社会高效、通畅的物流体系。①普及应用现代化技术。加快发展与建设现代化物流基地, 保证物流高效通畅的运行。目前我国已经拥有近200座物流中心, 有近500座高层自动化立体仓库, 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还远远不够, 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增加资金上的投入, 在加快物流现代化基础设施与设备的建设的同时, 应针对中小企业的物流发展, 普及物流技术、实施分工合作、流程业务外包、实现资源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②中小企业的物流业务转移。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的空间和技术有限, 需要社会专业物流提供服务, 在今后的物流发展设计上, 应由社会承接中小企业的物流业务, 为其配送、信息传输、仓储、运输、包装、加工、废弃物回收与处理等。③实现资源共享, 为客户提高一体化物流服务, 提升市场竞争能力。5) 政策支持与完善社会服务。①财政政策上和税负上支持是促进物流发展的先决条件, 是使企业正常运转的保证。②社会支持。中小企业的物流依赖于社会, 社会的服务功能与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 在物流运输、信息服务等各个方面提供全天候的优质服务, 保证企业的快速发展。

2.企业自身应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

我们企业现在所面对的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 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十分成熟, 我们的中小企业要想参与全球化的竞争, 就必须严阵以待。1) 首先要强化自身的管理。把企业的定位与起点, 按着国际化管理水平去运作, 执行国际标准、遵守国际惯例、打造企业自有品牌, 生产和创造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2) 宣传和贯彻企业文化。让每一个员工都肩负起企业与社会的责任, 树立良好的企业道德与价值观, 为企业的发展竭尽全力, 树立企业在世界各国中的良好形象。3) 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物流。企业物流主要体现在生产流程的全过程中管理, 再者是与社会物流的对接过程, 企业外向物流今后逐渐要转移到社会物流来承接, 做好衔接工作非常重要。要注意企业各自利益关系的处理、建立永久的合作伙伴关系, 特别是建立全球的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促进企业物流的发展。4) 注重企业履行生态环境与社会的责任。物流的发展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生产的废弃物、加工的剩余物、排放的气体与液体, 都与环境生态相关, 企业在发展的同时, 针对物流的全流程, 要注意保护好环境, 本着对企业自身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研究物流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应用。

决定物流的发展好坏, 取决于现代化物流技术的应用水平, 先进技术决定胜负。我国在发展物流技术上, 注重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来装备自己, 同时也要加强自主研发的力度, 创造自主的技术核心, 争取主动权。目前我国物流的现代化总量上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需要继续加大力度, 从经济上的投入, 匹配于社会与企业的发展需要。增进国际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特别是高尖端人才的引进, 对于研发物流技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必将促进我国企业的物流快速发展。

4.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与低碳时代的挑战。

3.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篇三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在此过程中,中小企业在就业、税收等众多方面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用,,它们在接受西方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后逐渐成长、壮大。然而,与此同时,它们却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节节失利,尤其是当我国逐渐履行加入WTO的承诺时,外来企业在我们本土上竟然逼得我国中小企业几乎全线陷入绝境,此时我们才意识到中小企业真正成长壮大的路还很漫长!当前中小企业所处国内外环境如何,国外企业有哪些需要我们中小企业学习的地方,我们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国家、地方政府是否需要给出更多的政策扶持、引导,当前的中小企业的真正的困难是什么,国家、地方政府当前的政策、法规或条例是否已经不符合中小企业的发展,应当如何改进政策等等都是本文进一步要探讨的问题。

一、我国中小企业在当前国内外环境情形下发展所遇到的困难、问题

1、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际范围的经济萧条引致的外需不足、欧美等国家/地区贸易保护主义的再次抬头等等情形给对外贸出口依赖度极高的中小企业带来了灭顶之灾。

2、当前国内环境下中小企业所遇到的困难、面临的问题

(1)当前我国通货膨胀严重,国内原材料、各种用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地上涨,对中小企业而言:经营成本大幅上升,在购买力没有明显提升的前提下,无疑大幅度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给企业带来了生存的压力和负担,倘若再遇到企业间的“价格战”,较多企业连基本的“收入=支出”都不能保证;

(2)中小企业税收等各项费用名目繁多,负担沉重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10年做得有关“企业外部环境”的调查显示:4256家参与调查的企业中,66.9%的中小企业认为目前税收负担“较重”或“很重”,比如说增值税、所得税等税目,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都有所“政策优惠”,但对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却是“视而不见”;此外,除去税收项目,各种非税收名目繁多,致使中小企业不堪重负,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3)物流成本、行政成本等成本太高

“路路设卡”让中小企业 “过路”的成本太高,这些花销均摊到产品上又致使产品价格上升,竞争力显著下挫,若再遇上内需不足、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不足、竞争过度等局面,“价格战”必然上演,最后的结局往往是企业挣不到钱,更谈不上发展了。

中小企业有太多的“上级主管部门”,以至于“招待”成本骤升,久而久之给企业造成了一种负担,对于资金实力弱小的中小企业而言,有可能致使它们资金流的不足。

二、中小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生产经营理念落后,存在意识的“盲点”

从文化及意识形态角度看,“差不多就行”一直被我们奉作实践时的“准则”,没有真正领会“为顾客服务”、“精益求精”理念的精髓,更没有意识到我们当前实践“差不多就行”这一“意识形态”给企业所带来的危害,这一切也就注定了我们所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在与国外产品的竞争中也就只好以价取胜,价格战当然也就不难理解。

2、企业主制定决策具有随意性

没有转换“生产、制造”这一理念,只是上生产项目,满足于制造,而没有致力于创建“核心”的生产项目,并通过研发、创新来打造核心竞争力这一理念,所以往往是发现赚钱项目便纷纷上马,没有从长远思考企业的生存、发展。

3、整个企业层面上对“创新”理解错位

在胡主席提出我们要建立创新型国家后,“创新”成为我们当前发展的主旋律。然而,在企业看来,“创新”中的“新”便是完全的不一样,于是往往会投入大量资金搞研发,以寄希望于通过新技术、新产品让企业长远发展,却没有意识到技术创新的高风险——也许一次失败便足以导致企业破产、倒闭。

4、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完善,监督机制尚未成立或是形同虚设未起任何作用

在自身条件符合国家扶持政策、优惠政策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家扶持、优惠来发展企业自身是企业最佳的选择。记得有一次见闻,当时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设定了一个时限,而在刚申请结束时还有企业拿着申请材料来申请,工作人员只能告诉他们已经过了申请时限,只好等到下一次申请了。

这就可以看出,企业没有相关的部门与上级主管部门相对接,抑或是即使设立了该部门也没能明确自身的职能所在,公司监管不到位等种种原因导致企业对主管部门发出的信息存在“盲点”,错失被扶持、得到优惠的机会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中小企业成长步履维艰,遇到的困难比比皆是,针对其中的主要困难、问题本文给出如下建议:

1、从国家层面上看,引导中小企业步入适于自身发展的产业已是势在必行,以尽可能从根本上避免“某行业过度饱和,竞争激烈,大打‘价格战’”这一现象的发生;从政策上看,支持、扶持、优惠的政策力度应更大,范围应更广,对企业的审核更应该客观、公平以保证“实惠”真得为应该得到扶持的企业所享有,以促进中小企业的整体全面发展;像“过路费”这种无缘无故增加企业成本的“乱收费”现象,有关国家部门应当作出提议提交人大或是国务院,最终以法律、法规、条例等的形式作出对“过路费乱收费”的现象予以坚决取缔;

2、从地方政府来说,减少本地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数量、层级,最好是只由属于一个层级的一个部门来管理,这样既提高了该部门与中小企业的信息交流效率,从而提高了对中小企业状况的熟悉,以便制定措施、优惠政策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又从根本上削减了企业的行政成本,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3、有关中小企业发展协会、相关学者都应“深入浅出”地“诠释”创新,引导企业打好基本功,而不是一味的求新、求异以致中小企业走上“不归途”;中小企业自身也应当提高创新的意识,打好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基本功,以求企业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最终结果。

4、从中小企业自身看,中小企业自身应当主动接纳人才,并且做到“惟人才是用”,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考核、奖惩、提拔机制,而不是任人唯亲;科学、客观、公平、全面地考核员工的业绩,奖惩分明,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激励体制;在企业制度、结构建设方面,企业应当主动听取员工、各层管理人员的建议,做到“公司制度、结构适合自身发展”,而不是一味地崇拜最新管理理念等不适合自身发展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李兰.大中小企业税收减免优惠政策[N].经济参考报,2011-04-20.□

4.周口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篇四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周口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61%。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是中小企业,因此,致力中小企业培植,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发展环境已成为推动我市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如何应对新的形势,更好更快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近期,周口市工商联对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状况进行粗浅调查,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明确要求,在这种宏观政策指导下,周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采取财政扶持、税收扶持、收费优惠、用地优先、信贷支持等政策,我市中小企业小企业快速发展,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结构改善,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1、中小企业是周口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市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 分重要的地位。我市被省工信厅批准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3个、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4个。不断壮大优势骨干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较年初增加了116家,达到1086家。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179家,其中突破50亿元的企业有4家。财鑫、辅仁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龙源纸业成为全省最大的A级瓦楞纸生产基地。金丝猴集团等9家企业被省政府认定为“百强民营企业”。莲花天安食业等8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久通电缆等7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科信电缆、瑞特电气2家企业被列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

2、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重要平台。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创造相对较多的就业机会,是扩大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2010年中小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占全部企业从业人数的90%以上。

3、中小企业是深化改革的前沿阵地。中小企业大多数从事第三产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中小企业往往是试验区,是突破口,是马前卒。中小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有益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做出了贡献。

4、中小企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由于中小企业在地方经济构成中占有较大份额,已成为地方财税的主要支撑。2010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国税11.7亿元,地税17亿元,占全市税收比重的68%。

二、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是人口大市、粮食大市,交通四通八达,水、陆、铁路和高速公路齐全,具有相对的发展优势,从我国改革开放和地方发展的实践看,民营经济发展的好,地方经济就发展的快。对我市来讲,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更是不二的选择。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中小企业的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且有较好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资源优势,中小企业的发展尚有很大潜力。但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信息、技术、人才、融资等方面还处于劣势,加上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还不长,配套政策有待完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自有资金不足,外部融资困难

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是长期以来困扰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资料表明,我国87%的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主要源自于自有资金,24%的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13%的企业以民间集资方式获取资金。对于周口市这样一个经济还不太发达的中部地区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一是中小企业大 多是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二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系统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担保机构不多,据统计,目前全市仅有信用担保机构40多家,其中资本金超过5000万的仅3家,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靠民间借贷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中小企业大部分受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上市条件。目前,全市中小企业尚无一家上市公司,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

(二)中小企业“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弱 一是小企业占有绝大多数,经营规模小,经营业绩不稳定。由于规模小,业绩不稳定,亏损、倒闭、关停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产业集群度低、关联度低。我市民营企业大多分布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在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纺织服装等行业已形成产业特点,但企业集群度低,企业规模小。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效果很好。同时集聚区产业关联度低,不能有效整合生产要素,形成在全国有影响、有位次、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带动能力强的拳头行业。三是家族式企业 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中小企业的主体是私营企业,家族式企业多,经营者素质和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较为严重,管理方式大多脱胎于家族式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组织管理混乱落后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运行不良。

(三)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急需转变。

我市民营经济的增长,主要还是靠规模的扩大和投资的拉动。而不是主要依靠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是靠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改造传统制造业。民营经济发展方式急需转变,产品结构、产业结构面临转型升级,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但又大多受到人才、技术、资金的制约。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全市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功能不全,尚不能系统地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创业指导、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使中小企业发展缺乏有力服务依托。另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也是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一个方面。

三、促进周口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对策和建议

中小企业既是大企业成长的摇篮,也是新形势下促进我市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强财力,保障社会稳定的主导力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

(一)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政府、银行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是国家要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逐步形成省、市和重点县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网络,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规模和比重。政府要尽快建立各级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度风险补助,引导和鼓励银行业机构增加中小企业贷款。二要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中有效抵押资产不足、担保难的问题。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壮大政府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要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建立企业间的互助基金,以民营骨干企业为主体,开展互助性信用担保。各级信用担保机构要创新经营思路,通过“联合担保”、“抱团”经营的方式,集聚和放大社会担保资本使用的整体效用。三要有序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的发展,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中小企业。四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规模。要建立完善我市中小企业上市培育机制,通过政策鼓励、工作协调、贴身服务等有效方式,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上市步伐。采取政府牵头、统一组织、企业自愿、集合发行、分别负债、统一担保、市场运作的融资模式,稳步推进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

(二)以培育“专、精、特、新”优势中小企业和推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为主攻方向,引导中小企业转型发展。促进全市中小企业转型发展,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通过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一批优势中小企业“小巨人”。为此,要着力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培训。采取企业家讲坛、学术讲座、研讨峰会等多种形式,提高企业适管理层素质,改变只会做传统粗放产业的思维定势,从科技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转移的高度审视目前的产业,发现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二是要加强产业引导。研究制订我市中小企业转型发展规划,加强政府指导,实施培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行动计划”,选择重点企业,实行有针对性的帮扶,促使其做大做强。要以“专、精、特、新”优势中小企业为载体,培育发展市场潜力较大的农畜产品加工、新能源、制造加工、新型材料、精细化工、医药、节能环保、农产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使之尽快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实施企业科技创新促进工程。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支持,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增长向节约、集约、安全、绿色式增长转变。对正处于产品升级转型中财力较弱但科研能力较强的成长型中小型企业,通过科研项目积极支持,使其产品提高技术含量;对创业期中小企业,通过构建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设计、研发、检验检测、技 术咨询、新技术推广等服务,帮助企业增强创新能力。

(三)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创优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实现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意图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一是要制订和完善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力求在融资服务、技术支持、市场开拓、人才培育、管理咨询等重点服务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解决中小企业实际需求中的突出问题,推动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上新台阶。二是要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在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集聚的区域,通过投资补助方式,推动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和鼓励有关机构、专门技术部门向中小企业开放。三是积极培育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积极联系和引导社会各类机构努力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初步形成了服务品牌。

(四)发展产业集群,实施品牌战略,加速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

5.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篇五

发布时间:2011-7-19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阴丽美

【摘 要】 笔者针对黑龙江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黑龙江省; 中小企业; 现状; 对策

一、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以下简称“我省”)现有中小企业181万户,占全省企业户数的90%。2006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 818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占全省GDP的比重达33%。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黑龙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低下,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管理者素质不高,企业管理水平低

黑龙江省大多数中小企业脱胎于“家族式”的经营管理,主要管理者的素质普遍不高,有些企业技术负责人和专业管理者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家长式的作风管理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台湾号称“中小企业”王国,产业结构以技术密集产业为主。2000年台湾技术密集产业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40%,预计2010年将占到50%以上。目前台湾当局又力主企业投入资讯、环保等十大新兴产业。而我省的中小企业产业构成档次较低,主要集中在商品流通和制造业,这两个行业的中小企业占我省中小企业总数的77.7%。在制造业中,产品主要集中在木材加工等,产品附加值低,而高附加值的如电子类等产品少,没有形成规模,制约了我省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

(三)技术基础薄弱

黑龙江省中小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后劲。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发展所限,投入能力有限,大多没有设立技术研发机构,导致中小企业技术基础薄弱,技术创新存在着先天不足,而且落后的管理机制吸引不到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导致企业科研设施和科技人才非常短缺,技术创新和开发转化能力差。

二、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扶持不够

广浙一带中小企业发展得比较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政府的大力扶持。为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广东省政府针对民营中小企业研发力量薄弱和融资困难的发展窘境,从2003年起连续5年省财政每年安排扶持民营中小企业专项资金2亿元重点用于支持科技型、外向型、吸纳下岗职工就业型和农产品加工型四类民营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而我省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缺乏公平的经营环境。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享受技改项目立项、财政支持、税收优

惠、信用等级评定等政策上处于劣势,得不到重视;对中小企业乱收费、乱摊派等现象比较突出,加重了企业负担,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政府的行政职能重审批而轻服务,这导致我省出台的许多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常常因可操作性不强而落实不到位。

(二)融资难,发展资金短缺

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是阻碍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从2006年我省金融机构对1 096户企业的问卷调查看,全省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满足率较低。全年被调查企业有贷款需求的855户,占被调查企业户数的78.0%,贷款需求金额为137.7亿元。实际得到贷款户数227户,实际贷款金额33.7亿元。企业贷款户数满足率为20.7%,企业贷款需求金额满足率为24.5%。2006年被调查企业贷款需求金额138.3亿元,到目前实际贷款金额9.9亿元,占计划的7.2%。融资难的原因:一是从中小企业自身来看,我省中小企业大多是个体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即使贷到款规模也很小,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二是从金融服务方面看,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其深层原因主要是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系统不健全。

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为了补充中小企业资信不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黑龙江省目前各类担保机构50多家,其中政策性担保机构12家,在保资金为30多亿元人民币,占同期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的0.8%。商业性担保机构中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只有10多家,做得好的不超过10家。担保资本金规模过小,缺乏规模效应。目前全省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尚未建立,而且虽然成立了省一级担保机构,但没有开展再担保业务。

2.直接融资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而言,直接融资比间接融资更难,我国直接融资主要面向国有大型企业,准入的条件相当高。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中小企业大部分受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上市条件。

(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我省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功能不健全,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融资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对中小企业还存在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管理工作政出多门,职能交叉。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分别由经贸、工商、乡镇企业局等不同部门管理,缺乏一个对各类中小企业统筹规划的机构,导致中小企业管理工作效率低。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培训服务的机构。目前我省中小企业管理者总体文化程度不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许多中小企业希望通过一些专门机构所提供的培训服务来提高管理者专业水平。另外还存在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和中小企业税收负担重的现象。

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对于如何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理论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市场主导型,即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二是政府主导型,即依靠政府的优惠政策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先天发育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单纯依靠市场机制予以引导和调控,是难以在市场上立足的。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及地方政府的保护和扶持。借鉴日本、美国等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之路在于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府通过立法、财税金融优惠政策扶持等间接方式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政策与服务等支持,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和完善有效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内中小企业比较发达的江苏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对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采取的多是政策立法和创业技术支持的模式。结合我省的实际,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主要有:

(一)政策扶持

建立有效的、健全的政策扶持体系可以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发展相对较快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东莞市政府把促进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提高到城市规划的高度来考虑,对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措施,并组织中小企业加入了各个地区的商会组织,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我省也应该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指引下,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建立健全相关的地方法规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1.改善中小企业的法律和经营环境。我省应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基础,结合实际制定促进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如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技术创新和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政策文件等,以适应促进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企业的发展需求。

2.采取优惠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要推进增值税转型,扩大中小企业增值税抵扣范围,减轻企业税负;对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可采取加速折旧、再投资退税等多种税收优惠形式;降低中小企业经营者税负,允许个人独资和合伙中小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进行选择,避免重复课税;清理行政审批费用和治理滥收费,直接减轻企业税外收费负担。对纳入全省试点范围的非营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再担保机构,对其从事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3年内免征营业税。

3.设立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新办中小企业进行创业资助,对中小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贴息,对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资助等。

4.鼓励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合作、发展的社会团体组织的成立。如近日我省首家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会成立。此机构的最大特点是通过整合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社会中介以及各个企业的多种资源形成一个统一的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咨询管理、人才开发、法律咨询、小额贷款等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各种服务。

(二)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系统

1.培育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今年小额贷款公司已经在浙江作为试点启动。从国际金融业发展趋势看,金融机构具有专业化的趋势,即从事大型企业巨额贷款的大型金融机构与从事向中小企业微型贷款的中小金融机构的两极分化。在美国,有上万家专门从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所以我国要放松金融管制,引导民间资本发展中小银行,让中小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

2.健全担保风险的分散、补偿和激励机制,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由于我省目前的信用担保机构资本金太少,无法满足大量的贷款担保需求,而且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并没有真正实现共同分担和控制担保贷款的风险,导致担保公司自身的运营风险较大,远远不能满足黑龙江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需要。因此为了提高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机会,需要加快建立多层次

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政策性担保机构,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

3.将产权市场纳入金融体系。因为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产权转让等方式,利用产权交易所提供的多样化手段进行融资,而且能使中小企业盘活资产。同时产权交易平台还可以加快中小企业借股权质押融资的步伐。

4.积极构建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拓展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一是积极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要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使具有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二是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探索多种形式的债券融资方式,例如河南省等七个省市欲通过发行集合债券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我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滞后,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应建立以政府部门为龙头,各类民间商会为桥梁,社会服务中介机构为依托的多方社会资源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全方位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尤其是要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技术创新方面,政府的扶持很重要。由政府直接出面引导银行扶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政府与银行协议合作,通过政府为银行筛选一些好的项目,设立担保贴息政策,利用银行资金,最终提高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对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对其新产品的开发、员工培训等活动提供无偿资金资助,并以贴息贷款的方式优先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融资。在人才培养方面,重点要抓好创业培训,因为培养创业者具有带动就业的效应。建立中小企业人才培养基地,进行上岗培训、再就业培训、高级管理人员和高新技术专业人才的培训。同时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善内部管理系统如ERP系统与外部的电子商务系统的相互融合,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应对贸易全球化趋势。

除了上述外部支持措施之外,我省中小企业还应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品牌影响力等。只有不断完善自身,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才能获得各方支持;才能得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6.中国中小企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篇六

中小企业只有在激烈的竞争中发挥其优势,扬长避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等方面作用不断提高,为市场经济命脉增添了新鲜血液,但由于多年我国计划体制的统一管理和调控下,中小企业也存在严重的问题。

第一,我们现阶段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低下。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的,技术要求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食品、防止、加工制作等等,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已经大量涉及到高科技领域,几十载传统领域也大量涉及,产品开发,而我国大多数采用老技术,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创业资本和营运资本不足,生产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更新缓慢,科研创新能力薄弱,产品档次低,花色品种少。因此重复建设严重,模式雷同。淘汰率太高,与大企业之间协调配套能力差。

第二,我国中小企业生命周期段。由于市场经济的不规则分布,我国大量存在的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占用国家大量资金,结果效率低下,往往阻挡了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发展,而大企业靠规模,小气哦也靠创新,一些中小企业在大量浪费能源同时,也形成较高的淘汰率,对产品技术流程进行更新,而一些中型企业往往更具市场变化需求生产销路好的产品,没有自己的品牌意识。

第三,中小企业缺乏对员工的业务培训。中小企业往往只为既得利益招聘企业上岗员工,没有竞购基本岗位技能的培训,势必造成产品的质量低下,包装粗糙,产品不合格和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中小企业贪大求全,盲目扩张,结果副业影响了主业发展,企业很难继续声讯,举步维艰。

第四,产业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经营范围广泛,涉及所有竞争行业和领域,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农业挖掘业,建筑业,运输业,餐饮和其他行业,导致没有一个工业聚集区,无法配套同意的基础设施,男衣完善统一的共同体系和管理,形成市场方面互相排斥,恶性竞争,最终导致破产。

第五,缺乏协作能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应该成为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大企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资金的支持,使其逐步成长,壮大,变为大企业,我国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由于处于分散,单干,封闭状态,导致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严重缺乏,造成资源浪费。

天涯论坛上有位网友这样形容到:

中国中小企业现状:

1-中国出口企业多,还是内销企业多,君不见海尔,美的,爱国者,诸多企业都去开拓海外市场?

2-制造还是创新,产业升级,技术研发,君不见中国发展到今天,多少研发人员漂洋过海,土鳖憋死几代人能让产业真正升了级?难道我们不知道SONY,CANON赚钱吗?

3-中国是OE还是OEM多?中小企业多还是大品牌,大企业多,中国90%都是粗放制造中小企业,中国没有一家真正意义的国际跨国企业。COPY都COPY不好,还要去做产业升级,真是笑话。更何况,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经营管理,物流,供应链,员工的使命感,TOYOTA,COLA走过多少年才有今天。

4-工人多,还是研发人员多?大量征用农民用地,农地工进城,大学扩招,请问大批工厂倒闭,谁为他们负责?

5-经济真正过热吗?热在哪里了,大型工程上马过热,还是制造业过热?连海尔都变成开发商了,经济环境变差让本来有利可图的制造商都去做房地产,股票,基金,来钱快,保本,又容易的行业。经济环境不改善,让人踏踏实实做事,房价光靠调节降下来,难!

6-对普通老百姓,请问,如果你不出国,RMB升值对你有啥实实在在的好处? 你去新马泰便宜了吗?前几年去新马泰之要两千多,现在少了吗,多了!新马泰物价也在增长。RMB升值还赶不上通货膨胀对你影响大。还是操心自己的购买力比较实在。

7-中国过去攒了多少外汇,美元贬值后,现在缩水多少?

8-问题在哪里?宏观调控的错误,对中小企业的帮助,远不如鸟巢,水电站,盖亚洲高楼。

9-转型要不要,升级要不要?要!50年,也许100年。不要比了,中国跟美国,德国,日本,差了不是一点半点,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愤愤们,你愤

怒的时候有没有认真工作,有没人责任感,使命感,有没有干一行爱一行。

10-最后一个,不问了,希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都去广东,浙江走一走,也出国走一走,看看SONY,KFC这些大品牌,哪一个不是靠政府扶植走到今天,如果政府对出口企业一刀切,RMB持续升值,中小企业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里

看完他的评论,虽然他的言语中带有愤怒,但是我不得不说他说的确是对的,也确是中国的现状。

国外有政府的扶持,中小企业才能大展宏图。我国为什么不可以呢?只要有正确的引导,我国的中小企业都可以做到和国外一样。

针对不同的薄弱环节,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靠政府政策。政府主要从市场供给和需求,资金技术和效益方面来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因为市场供给与需求是中小企业生存的发展环境,资金和技术史中小企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效益是中小企业能否生存下去的决定性指导,政府既可以制定各种有利于中小企业从社会获取资金的政策,又可限制或者阻止中小企业从社会取得资金,既可以制定各种政府为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创造条件,也可以弃之不顾,可以通过减免税政策改善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繁殖可以使其恶化,政策对中小企业生死存亡起着决定性作用。

其次,中小企业应该多探索发展层次网络营销。中小企业资金缺乏,规模小,实力不足,不能像大企业那样投资构建局域网。网络的优势是降低企业内部的沟通成本,由于中小企业本来规模小,人数少,所以我国中小企业靠开展网络营销必须根据自身资源实力。从实际需要出发,让网络真正给企业带来利润。可以开展网上市场调研,网上企业贸易,网上销售,网络经营整合五个层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对网络应用逐渐深入,直到将英特网整合到企业经营的每个环节,最后实现网络营销组合。

同时,在大力发展网络经营的策略时,应当集中优势创造特色。任何一个组织资源总是有限的,要使用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就必须集中使用,中小企业实力薄弱,不能记者能够优势进攻默表示长,才能有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到目标上,进行重点投资,创立自己的特色,发展专业特色产品,从而使企业得到发展和壮大。

最后,要转变以往的经营手段,要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手段。集约经营,联手协作。打破产品和行业的界限,向随品种和多种经营发展。在市场竞争中,无

7.中小企业第四方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篇七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物流业作为具有广阔前景和增值功能的新兴服务业, 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掀起“现代物流革命”。目前, 物流服务主要流行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而第三方物流主要是针对“需要单一”的企业, 虽然也能进行复杂到设计、实施和运作一个公司的整个分销和物流系统, 可这并不能满足现在企业的发展需要。因此, 第四方物流不断引入企业界。第四方物流是在解决企业物流的基础上, 整合社会资源, 解决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问题, 同时也是推进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发挥政府职能所能做的唯一切入点。

云南地处我国西部省份, 在物流的发展水平上相对落后, 且云南的企业主要为中小企业 (截至2013年底, 云南省中小企业数量有21.8万家, 占云南省企业数量的97%以上, 创造的GDP占全省的46%) , 因此云南中小企业物流的发展对云南的经济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云南中小企业在发展物流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此提出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可行性, 并给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二、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相关概念

(一) 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理念和方式, 其概念源于管理学中的Outsourcing, 即外包。但第三方物流并不等同于外包, 所谓的外包是指粗放型的业务外部委托, 而第三方物流则是在更新、更高层次上的发展, 其包含更丰富的内容:

1、以其个性化服务在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荣辱与共的联盟关系, 第三方物流的科学性正在于充分体现了社会合理分工的原则。

2、以其第三方的专业优势向物流需求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 即针对特定客户的个别业务特征提供为其定制的特定服务, 而非面向多个客户提供一般的服务, 改变了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由“一对多”变为“一对一”即物流企业依托于客户, 客户则以物流企业为后勤, 失掉任何一方, 企业都无法有效运作, 甚至无法继续生存。

(二) 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 一般情况下政府为促进地区物流产业发展领头搭建第四方物流平台提供共享及发布信息服务, 是供需双方及第三方物流的领导力量。它不仅是物流的利益方, 而是通过拥有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以及其他资源提供一套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以此获取一定的利润。它是帮助企业实现降低成本和有效整合资源, 并且依靠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以及其他增值服务商, 为客户提供独特的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三) 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关系。

第一, “第三方物流”, 作为一种新兴的物流方式活跃在流通领域, 它的节约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功能已为众多企业认可。随着企业要求的提高, “第三方物流”在整合社会所有的物流资源以解决物流瓶颈、达到最大效率方面开始出现力不从心;虽然从局部来看, 第三方物流是高效率的, 但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整体来说, 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自为政, 这种加和的结果很难达到最优, 难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物流瓶颈, 尤其是电子商务中新的物流瓶颈。另外, 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技术专家和管理咨询专家的推动, 而第三方物流恰恰缺乏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支撑, 于是“第四方物流”应运而生。第二, 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能为企业客户提供相对于企业的全局最优, 却不能提供相对于行业或供应链的全局最优, 因此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应先对现有资源和物流运作流程进行整个管理过程再造, 从而达到解决方案所预期的目标。第四方物流服务供应商整个管理过程设计为四个层次, 即再造、变革、实施和执行。

三、云南省物流发展现状

近年来, 云南省物流业处于较快增长阶段, 物流基础设施具备一定规模, 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初步形成, 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业蓬勃发展, 代表现代物流组织形式的第三方物流迅速兴起。

(一) 区位优势突出, 为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潜力巨大的发展空间。

云南省毗邻越南、缅甸、老挝三国, 与泰国、柬埔寨非常接近, 共有国家一类口岸12个、二类口岸8个、各类通道90多条, 这些口岸和通道大多具备良好的外接条件;对内与广西、贵州、四川等省相连。因而,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珠三角“9+2”区域经贸合作中, 云南的区位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 具备发展成为东南亚物流中心和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的重要物流枢纽的区位条件, 发展潜力巨大。

(二) 综合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全省铁路、公路、水运、航空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基本形成。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8万公里, 为全国之最, 其中建成高速公路1, 421公里;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2, 327公里;民航机场10个, 国内外航线160多条;内河通航里程2, 764公里。省委、省人民政府确定了将云南建设成为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将分别完成南昆、贵昆、成昆、内昆、滇藏5条铁路云南段的改造与建设, 由桂、黔、川、藏四省区五向入滇, 经云南路网后, 实现沿泛亚铁路东、中、西三向出境, 经越、老、缅三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的“五入滇、三出境”网络布局的战略构想。

(三) 物流企业迅速成长, 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营运载体。

随着经济发展, 一批具有现代物流雏形的物流企业正在快速成长。全省共有各类物流企业400多家, 逐步形成了四类物流企业群体:一类是传统运输与货代、仓储企业转型的物流企业;第二类是合资或独资物流企业;第三类是民营物流企业;第四类是生产企业建立的物流企业。烟草、花卉、制药、精细化工、橡胶等产业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也具有相当水平。这些企业正逐步发展成为云南现代物流业的中坚力量。

(四)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广泛运用, 为现代物流营运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目前, 云南已拥有近2万公里的电信网络干线光缆和1万多公里的长途微波线路, 覆盖了所有州市和90%以上的县 (市、区) 。同时, EDI、ERP、MRP、GPS等一些先进物流信息交流、管理和控制的技术得到了应用。云南在边境口岸实现了“大通关”, 构建了新型便捷的通关模式;昆明国际机场、昆明火车东站集装箱货场等口岸, 实行“一站式”服务。比较完善的信息和网络技术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所必需的公用信息平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阻碍云南第四方物流发展的因素

虽然近年来云南物流业发展较快, 物流总量增幅较大, 市场需求也逐渐呈现多样化与复杂化, 政府对物流业的重视更加明显, 但云南要发展第四方物流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

(一) 物流规模较小、专业化较低。

目前, 云南物流企业规模较小, 物流管理又比较分散, 物流部门条块分割的现象比较严重, 每个部门都自成体系, 缺乏整体物流规划, 加之大多数物流企业企业运营方式单一, 综合性物流公司少, 使货物仓储、运输、配送无效作业环节增加, 物流速度的降低和物流成本的上升, 造成物流业整体效益不佳, 竞争力不强。

(二) 物流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影响物流的效益。

当前, 云南的物流运输、仓储的现代化水平还不高, 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以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还缓慢, 生产、供应、销售一体化、专业化操作程度低, 直接导致了物流作业过程的效率低下, 成本过高, 从而很难为合资企业或外资企业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 也很难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一体化。

(三) 企业本身组织机构与功能缺失。

部分企业经营人员对物流的理解不充分, 将物流等同理解为简单的仓储与配送, 因此一些小的物流企业机构设置不健全, 对业务部门较为重视而忽略了其他部门的功能。一些企业甚至没有对企业的财务及金融有正确的认识, 财务在其企业运营过程中只是进行了收款、发工资等日常工作, 没有标准的财务报告。

(四) 行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

各中小物流企业各自为营, 独立搜集、整理所拥有的资源, 并对企业的资源及客户信息进行保密。在没有对资源和信息进行良好整合的基础上进行的物流运输, 其隐形成本较大。如车的满载率不高, 有时候还会存在空车回程的问题, 从而造成行业内资源的浪费。

(五) 物流基础设施、技术单一。

首先, 云南省绝大多数物流企业起步较晚, 都是传统仓储以及传统运输业的转型, 这类企业的融资渠道不是很好, 资金也不足, 能提供专业物流、综合物流的公司屈指可数, 根本无法满足云南省的现代物流的发展;其次, 物流设施与装备的落后已经成为云南发展现代物流重要的制约因素, 虽然云南现在的设施设备建设已经进步了, 可纵观现有设施:专业的运输工具只有卡车、火车, 航空运输正在发展, 大部分库房只是普通库房, 现代化的仓储设备都是少之又少, 特别是对于发展第四方物流而言是几乎不可能的, 因为物流设备的发展是第四方物流整合多方资源所必需的硬件。

(六) 物流人才缺乏。

当前, 我国在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上比较缓慢, 市场上符合要求的物流人才很少, 而且层次较低, 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特别像云南这样的西部省份, 能够切实为企业提供有效方案的中高级物流人才较少, 从而制约了物流的发展。据云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2012年1月对云南物流企业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 未来物流企业最紧缺的人才以本科和专科为主。其中, 需要综合性物流管理人才的占57.6%, 需要物流信息管理人员的占40.7%, 需要库存管理人员的占22%, 需要运输管理人员的15.3%, 需要仓储操作人员的占6.8%。这说明未来企业对综合性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信息管理人员的需求较高。

五、推进云南中小企业第四方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是开展第四方物流的关键, 就目前云南物流的发展来看, 虽然第三方物流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要开展第四方物流还存在诸多困难, 必须统筹规划, 循序渐进。为此, 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 进一步加快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满足市场对专业化、多样化的物流需求。

首先, 积极推进交通基础举措措施建设, 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 按照货物流向、物流发展的需要, 实现水、铁、公、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其次, 通过物流供给链上协同, 引导云南中小物流公司对业务活动进行取舍, 形成自身在供给链上支、节点物流专业化优势, 实现差位发展。

(二) 建立全国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信息流是伴随着物流的运作逐渐产生的, 然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却为物流正常运转、物流管理、决策以及战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云南必须加大九大平台的建设即基础通信平台、资金结算与支付平台、物流通关平台、货物定位与跟踪平台、物流信息采集平台、物流信息发布平台、物流信息处理与咨询平台、物流市场交易平台和物流业务应用平台, 只有信息平台得以完善, 信息交流的通畅才能保证物流良好发展。

(三) 统筹规划,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物流基地建设。

首先, 政府通过税收、财政、土地等政策杠杆, 引导具有核心竞争力的IT、物流企业等通过参股、控股、合资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 培育一些具有供给链整合能力的第四方物流企业;其次, 加强运输网络布局范围物流举措措施用地规划与建设, 形成比较集中的区域物流集散基地。另外, 在工业政策上, 倾斜性扶持符合发展规划要求的区域物流园区建设。

(四) 大力发展支持性物流, 提升云南物流公司发展水平。

首先, 要借助行业协会与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加快物流治理、技术和服务标准的应用与推广, 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的物流计量、货物分类、物品标识、物流举措措施等;其次, 加大物流技术装备成果转化支持力度, 积极推广物品编码体系, 鼓励出产企业采用仓储运输、分拣包装、条码等专用装备, 逐步实现物流现代化。

(五) 加强现代物流理念和方法的宣传。

政府部门应以各种形式加强宣传力度, 帮助企业认识发展第四方物流的作用, 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第四方物流发展。组织召开物流研讨会, 对规划发展城市物流业提出政策建议;通过互联网、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加强舆论造势, 举办有关新闻发布会、颁布实施大纲、讲座、报告会、培训班, 开展教育培训;促进企业观念更新;政府通过外交、发展援助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政策措施, 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 建立完善的物流法规体系。

营造一个既同国际惯例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宽松环境, 这是一个地区形成物流产业优势的必要条件, 各行业主管部门可以对不适应物流业发展的各类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 按照国家《道路法》、《铁路法》、《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部门的规章, 从促进云南省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出发, 完善云南现有的法律、法规, 积极进行调研、摸索。同时, 抓紧制定和完善综合性、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物流行业法律、法规和政策规章。此外, 可借鉴国外先进模式, 结合本地区物流活动经验, 制定一些物流行业的自律规范, 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有序可循, 保证物流的健康发展。

(七) 建立行业协调部门。

物流业是个跨部门的行业, 涉及面很广, 与方方面面都有关系。比如, 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内河运输、航空运输、进出口货物等, 分别与铁道、交通、航运、民航和海关等部门有关。物流企业分别要与政府许多部门打交道, 耗时费力, 而且经常碰到对物流业的误解, 造成困难和阻力。同时, 物流企业之间也需要相互合作, 发挥优势互补, 以有利于进行合作竞争。

(八) 加快人才的培养。

目前, 加强物流学科体系建设, 解决理论和实际结合的问题, 加快高素质物流人才的培养, 仍是云南高等教育物流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完善教育体制, 更好地“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为云南物流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 将对云南物流业带来长远而有利的发展。为此, 可针对物流业不同层次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由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培训机构, 通过社会调查, 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制定相应的招生计划, 采取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学校培养和在职培训、国内培养和出国培训等多种方式, 更快更好地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企业需求的物流人才。从长远的需求考虑, 可在一些大专院校增设物流相关专业, 有计划的扩大招生指标, 以迎合日益增长高素质物流人才的需求。同时, 也可以将物流企业与相关的科研机构和各大专院校进行产学结合, 将技术与资金进行融合, 企业出资金, 科研机构及院校出技术, 形成共同的利益体系,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对目前物流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和技术问题进行攻关, 将科研成果更有效地运用于生产服务中。

摘要: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以第三方为主的物流业服务已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因此第四方物流的引入能为企业实现降低成本和有效整合资源, 并且依靠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以及其他增值服务商, 为客户提供独特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本文以云南省为例, 对中小企业在发展第四方物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第四方物流,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杨沙沙, 李平.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协同发展浅析[J].中国储运, 2013.4.

[2]任伟.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商贸, 2013.2.

8.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篇八

【关键词】财务外包;中小企业;风险;发展

一、财务外包的概述

1.财务外包

财务外包就是将企业的财务方面的职能全部或者大部份都交给社会上的专业财务咨询机构进行处理,由专业的财务机构来实施企业的财务核算、分析、监督,乃至出纳等方面工作。

2.财务外包的内容

根据企业财务业务外包的内容多少可以将财务外包分为:项目财务外包、部分财务外包、完全财务外包等形式。

(1)项目财务外包

企业聘请专业的财务咨询公司来完成对某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和进行项目预算甚至决算分析并且提出必要的解决方案的一种财务外包方式就是项目财务外包。

(2)部分财务外包

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自己的自身业务而把部分财务职能交给其他财务公司完成,形成部分财务外包。部分财务外包包括代理记账、代理工资、福利费发放、代理纳税申报、提供专业财务咨询与建议等。

(3)完全财务外包

完全财务外包是财务外包的最高级形式,企业本身的财务部门作为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已经基本消失,企业的所有财务业务都交给专业的财务公司来运作的一种方式。

二、中小企业财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1.目前财务外包的发展现状分析

财务外包在西方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非常流行,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社会分工非常细化的情况之下财务外包变得非常普及。很多自公司从成立之日起,财务工作便委托给专业化的财务公司去打理,这样做既规范了公司财务管理,又规避了很多风险。虽然现在我国财务外包的业务正在发展中,但是相对于欧美国家对这项业务的热衷相比,我国的财务外包发展缓慢。甚至有许多企业还对这项业务不太了解,且不敢尝试。许多企业的财务高管甚至对这项业务内心抵制,因为对该业务的不了解和内部抵制非常严重,所以直接导致了财务外包在我国的发展速度缓慢。

2.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外包所面临的阻力分析

(1)对能否节约成本产生质疑。很多企业认为财务外包也需要支付外包费用,而企业只需支付员工工资,所以并不见得财务外包能节约成本,其实企业除了支付员工的工资外,这些人员的休假、福利、加班费、办公房及设备折旧等大量的附加成本都是相关成本,决策时也必须考虑进去。因此综合比较下我们不难发现财务外包比企业自身设立财务部门的成本要低。

(2)财务外包会导致财务不安全,甚至秘密泄露。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财务是企业的核心商业机密,因此企业高层人员担心如果将财务外包给第三方将会导致企业商业机密的泄漏。其实,企业内部和外部人员掌握的核心信息,其泄漏信息的风险是一样的。通过财务外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更好地保密,更好地解决企业因为熟人相互打听所导致的商业机密泄漏的风险。

三、中小企业财务外包的相关对策

1.对财务外包进行风险管理 任何业务都是有风险的,企业在将财务外包之前就应制定一系列的控制方法,对财务外包业务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监控,以防外包失败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特别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选择口碑较好的优秀的服务商;其次设计完善的外包合同。合同是双方行为的基础和约束,企业可以尝试定期对话机制,适度地让服务商融入自己企业内部,只有这样,双方信任程度提高.服务商才会更投入地为你方工作,风险自然降低。

2.结合企业实际,逐步扩大财务外包范围 国内本土企业在进行财务外包时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扩大。企业的财务体系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层(包括货币资金、薪酬管理与核算、存货、固定资产、凭证账簿处理、发票处理、应收应付账款、财务报告、纳税申报等)、战术层(成本控制、内部审计、预算与预测、业绩评价、风险评估、纳税筹划等)、战略层(企业并购与重组、资本运营等)。这些业务因为风险和复杂程度不同,在外包时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先将独立性强的基础层业务试点外包,在逐步和外包商的协商沟通业务往来的过程中,根据外包商的服务质量,适当加大外包的力度。

参考文献:

[1]李学茜,李莉.财务外包发展运作研究——基于任务提供商的视角 [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14,(11).

[2]张庆利.中国本土企业开展财务外包的研究.[J]经济师,2015 ,(05).

[3]孙秀弘.赵扬.孙秀芝.财务外包的风险研究及规避措施 [J]天津经济,2013,(08).

作者简介:

上一篇:工作十年外科护士年终总结下一篇:存在不足(领导班子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