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科工作制度

2024-09-13

公卫科工作制度(通用7篇)

1.公卫科工作制度 篇一

一是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及时、规范报告法定传染病。20xx年10月全镇共有法定传染病61例,报告发病率15/十万,无迟报和漏报现象。

二是认真完成传染病疫情调查、追踪及消毒工作,对幼儿园、学校进行了

传染病防治、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督导检查,并对辖区内村卫生室消毒、个人防护及一次性医疗废物处置等工作进行了督查。

三是加强对肺结核的管理,卫生院始终坚持对疑似肺结核病人的归口管理,共转诊可疑肺结核病人76例,全程督导肺结核病人12例。开展了村医结核病培训工作2次,培训人员60人次,3.24结核病日发放宣传资料1000份。

四是认真开展高危艾滋病人的检测工作,完成辖区高危人员自愿检测6人。五是从五月份起开展肠道病人和发热病人的检测工作,增添了必要设备,完善了各种登记。

(七)、卫生监督工作。

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卫生院将卫生监督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和公卫科签订了综合目标责任书。一季度对辖区内学校、公共场所以及医疗机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对区内所有的学校和托幼机构进行了2次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制作了检查笔录和监督意见书,提出了整改意见,并对整改结果进行了复查。认真开展校园消毒、卫生指导,对兰天幼儿园送达停课意见书1份,并进行了监督检查、停课期间的消毒指导、处理和复课前的评审工作。结合三查下队对辖区内17个村卫生站进行了监督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在6月份例会时进行了通报,提出了整改措施。根据村卫生站存在的问题,举办了医疗废物管理和消毒知识培训班。

(八)、妇女保健工作。

一是加强孕产妇管理,20xx年全乡活产268人,产妇268人,住院分娩268人,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系统管理328人,系统管理率96.49%;产后访视268人,高危分娩28人,高危住院分娩28人,高危住院分娩率100%;无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破伤风发生。

二是为辖区内农村孕产妇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本着知情同意、自愿参与的原则,20xx年服用人数268人,发放叶酸612瓶,并定期对服用者进行了随访服务。]

三是9月25日,完成了对辖区内育龄妇女的三查工作,共检查811人,查出患病人数156人,患病率20%,对查出的患病人群进行治疗指导,定期随访,有效提升了我镇广大育龄妇女保健意识和生殖健康水平。

(九)、儿童保健工作。

儿童保健严格按照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要求建卡建册,并进行系统健康检。全镇共有0-6岁儿童3310人,保健管理2275人,保健管理率68.73%。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1980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0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0‰,出生缺陷0人,出生缺陷发生率为0‰。

二是认真开展了儿童体检工作,及时向家长反馈体检结果,并提出合理的保健及治疗建议。同时对03岁儿童家长进行了《儿童保健知识知晓情况调查》,了解儿童家长的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和对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三是对乡村医生完成了儿保知识培训,提高了保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保健工作水平。

(十)、认真做好重性精神病管理工作

一是20xx年新增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1人,累计管理96人。二是对全镇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复核诊断及危险性评估。三是对每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完成了重性精神疾病线索登记表、诊断汇总表、全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排查行动发现患者信息登记表的录入上报工作。

(十一)、基层卫生管理。

卫生院利用每月30日的例会,对村卫生室医生加强培训,组织学习了20xx年度示范村卫生室创建方案和门诊统筹考核方案,与村卫生室负责人签订了门诊统筹考核责任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责任书,下发了考核细则。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公共卫生科人员较少,人员能力不均衡,缺儿科医生。二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多,人群覆盖面大,工作压力较大。三是公共卫生科的规范建设及管理力度需进一步加强。针对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公卫科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学习,提升科室人员的整体素质。二是加大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在工作中探索新模式,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三是加强日常工作的考核奖惩力度,有效保障各项工作落实。四是加强村级卫生室管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2.2017年公卫科工作总结 篇二

公卫科主要承担着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及各种指令性工作的工作总结如下:

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一、是预防HIV、梅毒、乙肝母婴阻断工作有序进行。全年共对3124名孕产妇实行了HIV、梅毒、乙肝的免费检测。梅毒阳性2例;乙肝阳性86例。

二、是农村孕产妇免费叶酸增补工作进展顺利。全县补服叶酸总数5000余人,补服叶酸总数量20000瓶。使我县的绝大多数农村孕产妇享受到了国家的亲民政策,降低了群众的经济负担,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高。

三、是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工作。2017年度宫颈癌检查任务数20000人、乳腺癌检查任务数2000人。为让更多的农村妇女享受到国家的好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乳腺癌检查人数由2000人增加到20000人。截止到2017年11月31日共检查20906人。其中宫颈癌检查患病人数:TBS分类中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1174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51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17例。生殖道感染人数中滴虫性阴道炎349例,外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59例,细菌性阴道病533例,粘液性宫颈炎1037例,宫颈息肉295例。阴道镜检查应查2000人,实查2000人,异常1000人。病理检查应查1000人,实查1000人,病理结果中CIN1 患病人数为109例,CIN2-CIN3患病人数为42例,原位腺癌0例,浸润癌3例,其他宫颈恶性肿瘤1例。乳腺癌检查患病人数:乳腺良性疾病164例;浸润性导管癌5例,非特异性浸润性癌5例。在这次“两癌”检查中检查出的各种疾病,均为患者提供诊断、治疗、后续随访服务。对住院手术病人实行每人减免手术费200元,并在年终结合县妇联,对筛查出的6名农村贫困乳腺癌手术患者给予每人1万元的救助,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许。

四、妇幼报表状况:

妇女、儿童健康状况:2017年,我县总人口数46.6万人,出生5776人,出生率12.39‰;剖宫产活产2247人,剖宫产率39.02%;其中活产5759人,死胎死产17人,早期新生儿死亡6人;孕产妇死亡1人,死亡率17.36/10万;围产儿死亡23人,死亡率3.98‰;其中死胎死产17例,占围产儿死亡的73.91%;新生儿死亡10人,死亡率1.74‰;婴儿死亡16人,死亡率2.78‰;5岁以下儿童死亡22人,死亡率3.82‰;婴儿死亡人数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的72.72%,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人数263人,低体重率1.89%;生长迟缓人数92人,生长迟缓率0.66%;超重人数559人,超重率4.01%;肥胖人数389人,肥胖率2.79%;破伤风发病率为0;畸形儿37人,发生率6.42‰。早期新生儿死亡6例,占围产儿死亡的26.08%。

2.妇幼卫生保健服务现状:2017年全县共有产妇5712人,其中建立围产期保健卡5607人,孕产妇建卡率98.16%,产前检查5605人,产前检查率97.33%;早孕检查5544人,早孕检查率96.27%;产后访视5328人,产后访视率92.52%;系统管理5050人,系统管理率87.69%;住院分娩活产数5759人,住院分娩率100%;高危产妇2261人,高危妊娠检出率39.26%,其中高危住院分娩2261人,高危住院分娩率100%,新法接生率100%。全县7岁以下儿童39606人,保健管理37594人,保健管理率94.92%,5岁以下儿童28058人,对13930人进行营养评价,其中生长迟缓人数92人,生长迟缓率为0.66%;3岁以下儿童16164人,系统管理13897人,系统管理率85.98%;新生儿访视5356人,访视率93%;甲低、苯丙酮尿症检查人数5085人,检查率88.29%;听力筛查检查人数5051,检查率87.7%。

3、节育手术数量和质量情况

2017年全县共做节育手术5157例,其中人工流产1718例,放置功能节育器920例,药物流产2092人,无手术病发症发生。

4、婚前医学检查

2017年全县应检2939对,婚检2742对,婚检率93.3%,检出疾病738人。5中期引产情况表

2017年全县中期引产261人,其中男129人,女132人,性别不明2人,无手术病发症发生。

四、乡镇妇儿保医生管理

每月按时召开乡级妇儿保医生例会,总结当月工作,安排下月工作,及时反馈各项数据,保证了妇幼信息的准确性。通过每月乡级妇儿保医生例会,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其进行妇幼保健知识培训,并安排各乡镇每月村医会时培训妇幼保健知识。

五、民生实事工作开展情况

2017年省委、省政府把出生缺陷免费筛查列入十件重点民生实事.我院确定为温县民生实事免费产前定点机构,具备免费产前超声筛查、免费产前筛查血清学标本采集、免费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新生儿“两病”采血资质。项目管理办公室设立在公卫科,负责全县三家助产机构的免费筛查日常管理工作。包括人员资质、周报、月报、月汇总表审核及定期督导工作。项目自2017年2017年7月17日实施以来,截至目前,全县免费产前nt筛查 1247人,血清学筛查1818 人,新生儿听力筛查2485人,两病筛查 2434人。10月份接上级通知,对本辖区服务对象自2017年1月1日至各地免费筛查服务工作启动之前,自费筛查的费用予以报销,同时录入全省免费筛查民生实事信息系统。

截至目前我县共报销人数:产前超声NT筛查1843人; 唐氏筛查1273人;新生儿听力筛查2626人;新生儿两病筛查2624人。报销率89%。

六、母子健康发展综合项目工作

我县今年被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为“母子健康发展综合项目县”,2017年8月31日在海旺大酒店召开项目启动会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2017年10月16-18日,项目组组织国家级专家入我县对我院儿保人员三个项目乡镇妇儿保人员进行了培训。

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开展情况

一、预防接种工作

截止目前,预防接种预检人次3233人,接种针次4314针,口服疫苗628人次;接种信息已全部录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国家规定的二类疫苗共收入 14966 元。预防接种的已上报并排除。新办理儿童接种卡证 18 人。6月份对辖区内所幼儿园进行了传染病防控工作督导。11月份积极准备省级预防接种门诊验收工作。

二、健康教育及慢性病管理工作

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县卫计委及上级部门的各项健康教育项目工作。2017年共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25期、组织有关专家进乡村义诊41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12期、接受健康教育人数5000余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5000余份,并引导辖区居民学习和掌握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中医药养生方法,得到了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传染病防治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以及传染病报告与处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定期对本单位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对全院200余人进行了《传染病防治法》、《手足口病知识与防控措施》《肺结核防治》《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培训并进行现场测试。

采取多种形式对辖区居民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辖区居民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2017年我们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执行疫情网络直报制度,做到“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全年共上报传染病47例;其中感染性腹泻11例;乙肝24例;隐性梅毒7例;丙肝2例;水痘1例;肺结核2例。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四、单位职工体检

截止目前,共有11家企事业单位在我院进行体检,共体检803人。妇联体检300人、财政局职工体检140人、计生委职工体检20人、物价局职工体检16人、河务局职工体检17人、交易中心体检4人、退休女干部体检32人。监督员88人、保健品公司136人、中行50人。

2018年公卫科工作计划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国家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惠民政策,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居民健康问题实施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使全体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了加强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在院领导下,公卫科工作有效有序的开展。为科学、规范开展公共卫生工作,特制订2018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要求:1.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我科要切实加强对乡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管理,及时分析汇总上报妇幼工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确保妇幼工作全面有序健康发展。

二、培训计划:1.全年至少组织一次《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培训。

2.按照妇幼保健工作要求,组织全县乡、村级保健员进行培训。

3.医院公卫科一季度工作总结 篇三

今年开展工作以来,我院在县卫生局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部门的协调配合下,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认真贯彻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以及卫生局的各类文件精神,加强了内部管理,狠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充分调动全院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较好成绩,现就我分管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神文明建设

今年3月为学习雷锋活动月,我院按照卫生局的要求,组织实施了学习雷锋活动,制定了学习雷锋活动实施方案。以集中学习和自由学习的方式。我们单位党员、干部、以及部分群众通过学习雷锋精神,主动捐款看望十六个住院病人,以实际行动做出了贡献,提倡了“三好一满意”,“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行为。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二、房屋建设管理 今年 我院的房屋建修是在2011年争取的,在院长的指导下,为了改进、完善职工的办公环境和住房条件,2011年争取了房屋建设项目,于2011年12月开工,拟定了房屋建设方案。制定了房屋建设安全制度。现在业务办公楼和公租房基脚建设已经完成,开始行墙了。

三、村卫生室管理

我镇共有八个村卫生室。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院与政府一道,规范了各村卫生室的房屋建设计划,逐步落实了村卫生室的入住条件。从去年七月开始实行了药品零利润销售,规范了村卫生室的财务管理。同时又拟定了村卫生室今年的工作重点,村卫生室综合目标考核方案,乡村医生管理制度。在三月份又对各村卫生室进行了全面督导,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

四、防保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落实情况

今年公卫科工作开展以来,制定了(谭家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结合开县卫生工作大会的会议精神,对各村卫生室也实行了分级分片管理,又拟定了村卫生室规范管理的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防保科每个人的工作职责。

(一)、居民键康档案、慢病及精神病人的管理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要求,在县政府和县卫生局的统一部署下,我院从2009开始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至现在累计建档(17000)人。电子录入(17000)人。其中普通人群(13422)人。高血压(495)人、规范管理(400)人。糖尿病(26)人、规范管理(14)人。重性精神病(53)人。规范管理(42)人。65岁老年人(1865)人。在三月对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了面对面的随访。

(二)、传染病控制及结核病工作

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我院开展了对各村卫生室和医院各科室进行了传染病培训,收集了传染病并报告。至今合计报告传染病(12)例(5)种。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开展了各村结核病人的管理工作和3.24宣传活动。对全镇的结核病(13)人进行了全程督导和追踪,按时填上服药卡,对结核病人实行了归口管理。

(三)、计划免疫接种工作

为有效预防疫苗针对性疾病发生,开展了卡介、乙肝、脊灰、百白破、麻疹、乙脑、流脑、麻腮、甲肝、A+C、白破等一类疫苗的免费接种。开展了新生儿童入托入学查漏补种。脊灰疫苗强化接种,合计应接种第一轮应种(1174)人。实际接种(1167)人。接种率为99.4%。第二轮应种1185人,实种1181人。接种率为99.7%。

(四)、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健康教育项目工作。采取了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健康教育讲座、设置宣传栏等多种方式,针对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主要健康问题和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五)妇幼儿保工作

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对孕产妇进行了产前产后的访视和育龄妇女叶酸发放,对0—6岁儿童(1585)人,进行了访视和基本常规体检(1139)人。第一季度出生儿童(30)人,建证建卡(30)人,建卡率100%

(六)卫生监督及结核病管理

开展了对学校春季传染病、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及餐饮店的监督检查工作。保证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公共卫生科人员缺少,再加人员又不稳定,有的对业务工作不太熟悉,所以对工作开展造成很多困难。上门入户随访工作量大,还需要大量医务工作人员建设一支强硬的队伍。

(二)大部分农民思想意识淡薄,对国家政策了解不够深入,乡村医生上门随访存在很多困难,不但不配合工作反而还说些不敬人意和不好听的话。

(三)部分农民移动电话经常改换无法联系,医生上门入户随访又不在家,医生工作造成诸多困难。

(四)部分农民根本无电话,写亲戚和朋友的电话在联系都乱说,所以无法联系本人,随访相当困难。

(五)大部分孕产妇和儿童户籍是谭家而分娩没在谭家,要满月才回来打预防针,乡村医生根本无法摸底,所以孕产妇和新生儿随访无法访视。

(六)村医生的待遇不高,有点绩效也没兑现,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大防保科队伍建设,尽量增加科室工作人员,提高防保科工作质量。

(二)进一步加强对防保科和各村卫生室的监督管理,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通过宣传以逐步改变辖区居民的陈旧观念,充分发挥居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自愿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来;

(三)加强麻疹等疫苗的查漏补种,入托入学查漏补种,春季传染病防控等工作,做好肠道门诊的建立,准备好各种资料,迎接计划免疫接种率的督导,传染病及肠道门诊的检查。对第一季度存在的问题加以整改。

(四)加强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和队伍建设,争取政府加大投入,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和工作积极性。强化专人管理、专人负责,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头,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强化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

4.卫生院公卫科年终总结 篇四

1、认真学习廉洁从业相关规定。

认真学习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廉洁行医若干规定》、《卫生部行业纪律“八不准”》、《优质服务规范通则》、《医德行为规范》、《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多项行为规范文件,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廉洁从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在科内开展自我总结。

每一名员工都要对自己进行总结,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总结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优势再加强,劣势多避免,直至完全改正。通过自我总结,我们发现了公共卫生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改进,得到很好的效果。

3、科内做到政务、财务公开。

公共卫生科主任要以身作则,将科内政务公示于科员,做到科内事务公开、透明,人人都是公共卫生科事务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对于科内财务,每笔账目都记录清楚,来处去处都记录明确,如有发现糊涂账、错帐、假账等,一律严惩,举报者给予奖励。

4、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工作中以党员同志为龙头,带动科内其他成员,充分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党员同志要严格自律,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指正,要真正起到党员的模范作用。

5.医院保卫科工作制度 篇五

一、保卫科负责维持全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生活秩序,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地进行。

二、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以适应工作需要。

三、维护院内各种集会和集体活动的治安秩序,领导门卫工作,搞好医疗秩序。

四、随时准备处理院内发生的纠纷和事件。处理有困难或超越权限的及时报公安部门。

五、管理医院暂住人口,负责登记、清理、审查暂住人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月对临时工进行校对,对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者进行教育,直至做必要的处理。

六、管理、调整医院的各种车辆,做到有序停放。

七、监督、检查落实医院生活管理制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八、配合平安领导小组做好医院平安工作,保证考评达标。

九、负责医院消防器材管理、维护、更换、保养工作,使之处于正常状态。

十、经常深入科室和生活区,了解安全防范情况,发现可疑隐患及时处理。

十一、坚持每季度进行一次防范检查,重点为防火、防盗、防事故发生,四大节日前做好安全保卫布置及检查工作。平常不定期对现金、票据保管检查或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十二、坚持进行夜间巡查,特别对现金柜、仓库、药库、办公室、机房、住宅区等要害部门和部位加强检查。

十三、深入科室,掌握病人及病区动态,做好防范工作。

十四、协助调解委员会做好职工之间、职工与家属、家属与家属之间的纠纷调解工作。

十五、加强请示汇报工作,当好领导的参谋。

6.江城县人民医院保卫科工作制度 篇六

一. 保卫科依据《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要求,负责医

院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持全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生活秩序,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地进行。

二. 落实医院的防火、防盗、防事故、防毒“四防”工作措施、努

力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以适应工作需要。

三. 做好“四防”安全的宣传工作,维护院内各种集会和集体活动的治安秩序,领导门卫工作,维护好医疗秩序。

四. 随时准备处理院内发生的纠纷和事件。处理有困难或超越权限的及时报公安部门。

五. 管理医院暂住人口,负责登记、清理、审查暂住人员。发现问

题及时处理。按时对临时工进行校对,对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者进行教育,直至做必要的处理。

六. 管理、调整医院的各种车辆,做到有序停放。

七. 监督、检查落实医院生活管理制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八. 配合“平安单位”领导小组做好医院“平安”工作,保证考评

达标。

九. 负责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及消防知识教育和培训,对易发生危

险的设备及部位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要认真整改。做好医院消防、电子监控、联网报警等安全器材的管理、维护、更换、保养工作,使之处于正常状态。

十. 经常深入科室和生活区,了解安全防范情况,发现可疑隐患及

时处理。

十一、坚持每季度进行一次防范检查,重点为防火、防盗、防事故发

生,四大节日前做好安全保卫布置及检查工作。平常不定期对现金、票据保管检查或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十二、坚持进行夜间巡查,特别对现金柜、仓库、药库、办公室、机

房、住宅区等要害部门和部位加强检查。

十三、深入科室,掌握病人及病区动态,做好防范工作。

十四、协助调解委员会做好职工之间、职工与家属、家属与家属之间的纠纷调解工作。

十五、加强请示汇报工作,当好领导的参谋。

7.公卫制度 篇七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预防为主”工作方针,建立传染病防治管理网络,明确网络各层级职责。

2、明确传染病疫情收集、程序和相关责任人,确保准确、及时、发现、诊断、上报传染病发病情况。

3、设置专人负责传染病管理,建立健全各种传染病管理制度,确保及时收索、报告传染病的疫情,加强院内感染控制,杜绝院内感染发生。

4、安装、使用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设专职人员负责网络管理、信息传输、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

5、门诊、住院医生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对具备诊断能力的疑似传染病依据卫生部的各类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及时、科学地做出诊断,填报传染病疫情报告卡,按报告时限上报;对不具备诊断能力的疑似传染病,要立即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并在24小时内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若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立即报告单位主管领导和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信息得到核实,填报传染病报告卡,由专职人员2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对发现的所有死亡病例科学、客观、详细地进行死因报告。

6、传染病管理专职人员每个工作日上、下午2次收集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并对每个卡片逐一审核,及时补充、修订相关信息;疫情报告卡按时上网报告后,归类存档备查;每个月至少2次对本单位及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传染病疫情搜索质量进行检查,发现漏报疫情及时补报。

7、配合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辖区特殊、重点传染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日常医学管理,对传染病污染场所或环境进行终末消毒,遏止传染病疫情进一步传播扩散。

8、在居民中多方式、多渠道地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使社会公民远离传染病的困扰。

二、慢病管理工作制度

1、建立社区慢病防治管理组织网络,明确网络各层级职责。

2、设专人负责社区慢病防治管理,每个全科服务团队内设专职医生负责辖区慢病病例管理。

3、按照慢性病筛查项目内容组织开展慢病筛查,建立辖区高危人群登记和重点慢性病病人登记,准确掌握辖区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患病情况,年初制定慢病高危人群和重点慢病现患干预措施,年末对本慢病高危人群和重点慢病现患干预效果进行分析。

4、为辖区内自愿在本机构接受慢性病管理的确诊慢病患者,免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按居住区域分类归档管理。

5、对辖区内自愿在本机构接受慢性病病例管理的确诊重点慢病患者,按照慢性病病例管理规范定期随访、监测、指导;对免费慢病管理对象除按项目内容提供服务外,要严格按照慢性病病例管理规范的要求,本着知情自愿的原则积极动员其坚持慢性病病例规范化管理。

6、定期对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慢病高危人群、慢病患者进行分类慢病防治知识宣教,通过举办慢病患者俱乐部、慢病防治知识讲座、慢病防治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广泛健康行为干预。

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防治管理责任人,在每季度首月的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中心及下设社区卫生服务站上个季度慢病管理工作的质控,认真填写质控记录,针对质控中发现的问题在质控结束一周内召开季度慢病管理工作例会,及时反馈质控结果并进行再培训。

8、全科服务团队慢病管理责任医生,在每个季度首月的三个工作日内完成对辖区慢病管理工作情况报告,以社区为基本单元进行统计分析(必须包括慢病筛查人数及其中各种慢病病人数、管理数,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例管理人数、规范化管理人数、血压或血糖控制人数,本季度主要慢病干预措施及其效果,下季度拟采用干预措施)并上报至中心慢病防治管理责任人,由中心慢病防治管理责任人结合季度质量控制结果撰写季度慢病管理工作情况报告、慢病管理工作情况报告。

三、妇女保健工作制度

1、建立辖区妇女保健管理网络,明确网络各级职责,形成以全科服务团队为辖区新婚妇女、孕产妇、育龄妇女基本信息收集、追踪主体,以专职妇保医生为妇女保健服务主体,全科服务团队与妇保医生之间分工协作、运转有效的妇女保健管理网络。

2、按辖区服务人口配备符合资质的专职妇保医生,负责辖区妇女保健服务、孕产妇死亡监测和妇女保健相关信息统计报表工作。

3、社区全科服务团队每月与街道、社区居委会、辖区派出所进行信息沟通,准确掌握本辖区育龄妇女数、新婚妇女数、孕产妇数、活产数、育龄妇女死亡人数、孕产妇死亡人数等基本工作信息并上报妇保医生。

4、社区全科服务团队按照区妇幼保健专业机构下达的新婚妇女、孕产妇等追踪信息,在3日内上门追访,并将追访结果及时反馈妇保医生,由妇保医生为其提供保健服务。

5、妇保医生负责为辖区内孕妇(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在孕13周前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提供或督促辖区孕妇接受孕期全程保健服务,并做到动态追踪和管理,掌握妊娠结局。

6、妇保医生每次孕检必须进行高危初筛,将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转至辖区妇幼保健专业机构复筛,对出现危急征象的孕妇立即转到吉林市孕产妇急救中心(市妇产医院、市中心医院),并追踪危重孕妇转诊情况。

7、妇保医生在孕期保健管理中必须对辖区孕妇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的高风险告知,动员其接受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8、妇保医生每天上午9点前登陆《吉林省出生证登记卡信息查询系统》,搜集本辖区出生信息,并会同儿保医生在产妇出院后一周内和28天分别为其提供产后访视服务,详细记录访视情况,督促产妇在产后42天到原分娩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9、妇保医生在自接到追踪信息起5日内将追踪未果的新婚妇女、孕产妇、新生儿信息反馈给辖区妇幼保健专业机构。

10、妇保医生在全科服务团队配合下定期对辖区内育龄妇女和孕产妇开展妇女保健知识宣教,普及优生优育、妇女常见病及多发病防治等卫生科普知识。

四、儿童保健工作制度

1、建立辖区儿童保健管理网络,明确网络各级的职责,形成以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辖区内3岁以下儿童(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基本信息收集、追踪主体,以专职儿保医生为儿童保健服务主体,以社区中心质量控制部门为质量控制主体,全科服务团队与儿保医生之间分工协作、运转有效的儿童保健管理网络。

2、按辖区服务人口配备符合资质的专职儿保医生,负责辖区儿童保健服务、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和儿童保健信息统计报表工作。

3、社区全科服务团队每月与街道、社区居委会、辖区派出所进行信息沟通,准确掌握本辖区3岁以下儿童数、新生儿数、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等基本工作信息并上报 儿保医生。

4、社区全科服务团队按照区妇幼保健专业机构下达的儿童追踪信息,在3日内上门追访,并将追访结果及时反馈给儿保医生。

5、儿保医生负责为辖区内3岁以下儿童(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建立《儿童保健手册》,为其提供系统保健服务。

6、儿保医生在每次儿童体检中必须进行体弱儿筛查,对筛查出的体弱儿提供体弱儿专案管理,对连续治疗1个月仍无改善者,立即转至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对出现危急征象的儿童立即转到吉林市儿童医院,并在2日内追踪治疗情况。

7、儿保医生会同妇保医生在新生儿出院后一周内和28天分别为其提供新生儿访视服务,并详细记录访视情况;并指导家长在生后42天带婴儿到原分娩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8、儿保医生在全科服务团队配合下定期对辖区内儿童及儿童家长开展科学育儿等儿童保健知识宣教,普及儿童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防治等卫生科普知识。

五、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1、建立辖区预防接种管理网络,明确网络各层级职责,形成以全科服务团队为辖区适龄儿童基本信息收集、传递、追踪主体,以专职预防接种人员为预防接种服务主体,以中心质量控制部门为质量控制主体,全科服务团队与预防接种人员之间分工协作、运转有效的预防接种管理网络。

2、为辖区内常住及寄居本地3个月以上儿童建立预防接种卡、证,提供预防接种服务,对寄居本地3个月以下的流动儿童给予接种或补种。

3、准确掌握辖区适龄儿童基本情况,全科服务团队主动搜索适龄儿童、了解其预防接种情况并及时反馈至预防接种工作人员;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每季度对责任区内儿童预防接种卡(簿)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剔出迁出、死亡或失去联系1年以上的儿童预防接种卡片,另行妥善保管;预防接种卡(簿)保存至儿童满7周岁后15年。

4、根据辖区适龄儿童数,按照每个接种日接种儿童数不得超过50人(应急接种除外)的基本原则,自行选择实行周免疫制度或日免疫制度,并在预防接种门诊显目处公告后执行。

5、严格执行预防接种公示制度,在候各室公示预防接种工作流程;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第二类疫苗(包括第一类疫苗的同品种自费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接种服务价格等;接种服务咨询电话;有关预防接种宣传资料。

6、严格执行冷链温度监测制度,设专人负责冷链设备管理,每台冰箱/冰柜配备温度监测记录表,由专人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记录1次冰箱内的温度及其运转情况,当冷藏设施设备温度超出疫苗储存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并记录。

7、预防接种日前一天冻制好冰排以备使用,在接种日冷藏容器内冰排溶化后应及时更换,每次冷链运转结束后,应将冰排中的水倒出,清洗干净、晾干后与冷藏箱(包)分开存放。

8、预防接种日前一天做好室内清洁,使用消毒液或紫外线消毒,做好消毒记录,并做好疫苗、注射器及各种药械的准备工作,9、预防接种日工作人员要穿戴工作衣帽、口罩,佩戴胸卡,接种前核对受种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及接种记录,确认是否为本次受种对象、接种疫苗的品种,检查是否存在接种禁忌、向家长介绍并说明本次接种疫苗的名称、目的,接种后易出现的反应和注意事项,家长签字后给予接种,接种后告之必须留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15-30分钟后无异常反应方可离开。

10.预防接种时活疫苗要做到“苗不离冰”,疫苗打开后半小时内用完,11、一个接种窗口或接种室同时接种几种疫苗时,在接种前必须根据当前接种儿童接种疫苗种类核对并在接种台面上设置醒目的疫苗接种标记,避免错种、重种。

12、接种日上下午下班前将未开启的疫苗存入冰箱冷藏室内,记录疫苗的使用及废弃数量,并清理核对接种通知单和预防接种卡(簿),及时上卡,确定需补种的人数和名单,并统计本次接种情况和下次接种疫苗使用计划,按规定上报。

13、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在全科服务团队配合下定期对辖区内儿童及儿童家长开展预防接种知识宣教,提高儿童家长自觉接受预防接种意识。

14、定期收集、统计、上报预防接种工作信息。

六、健康教育工作制度

1、健全社区健康教育网络,明确各层级职责,形成在辖区健康促进委员会领导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卫生技术人员为骨干,相关部门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管理网络。

2、设专人负责健康教育管理工作,并保持健康教育专业队伍的相对稳定,定期组织开展居民健康需求调查,根据社区居民健康需求及健康知识水平,结合上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重点,制定本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计划。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在辖区高危人群、重点服务对象中广泛开展健康干预,年末对健康干预措施进行效果评价,撰写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3、社区健康教育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原则,内容涵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健康教育、一般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日常生活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控烟健康教育等方面。每年主题宣传不少于12次、专题健康讲座不少于12次。

4、实行门诊、住院患者每诊健康教育制度。社区接诊医生负责对每一位来诊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将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对象联系方式记录在门诊登记或住院病例上,由健康教育对象签字并进行满意度评价。

5、全科服务团队定期在社区居民中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体性健康教育,组织签到和做好健康教育记录,由中心统一安排健康教育师资授课;全科服务团队利用上门访视、往诊、通知、排查等工作对社区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健康教育,将个体健康教育内容记录在社区健康教育(咨询)记录上,由健康教育对象签字并进行满意度评价。

6、结合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和社区居民健康需求,制订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板面和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宣传板面每季度更换一次,健康教育处方种类不少于20种。

7、定期到社区居委会、学校、托幼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重点场所开展健康教育,并对其防病健康教育工作给予指导。健康教育受益人数超过50人的群体性健康教育,必须进行班前班后问卷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与健康教育讲座教案、签到、图片一并装订存档。

8、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健康咨询台或开通健康咨询服务热线,面向社区居民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并做好社区健康教育(咨询)记录。

9、定期收集、统计、上报健康教育工作信息。

七、康复治疗工作制度 不做

1、广泛宣传残疾预防、早期康复等康复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的康复意识,特别是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参与意识。

2、充分利用辖区残疾人工作组织网络组建社区残疾人康复自愿者队伍,建立健全辖区残疾人健康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

3、加强与上级转诊医院的联系,对脑血管疾病等出院病人及时提供后期康复理疗服务,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残伤的预防工作,减少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防止二次损伤。

4、根据残疾人康复需求,开展康复治疗及功能训练。

5、对非住院贫困重性精神病病人等特殊残疾人进行社区康复管理。6.定期收集、统计、上报残疾人康复治疗工作信息。

八、应急管理工作制度

1、认真贯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组建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网络,明确各层级工作职责。

2、制定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人员、技术、物资准备。

3、建立预诊分诊室、感染门诊、隔离观察室,做好门诊就诊患者预诊分诊,对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及时隔离、观察、转诊、上报。

4、按照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部署,对社区管理对象进行排查、居家医学观察,及时搜索、上报疫情信息,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5、突发事件处理终止后,及时进行总结讨论,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6.根据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收集、统计、上报应急管理工作信息。

九、预检分诊工作制度 不做

1、负责门诊预约、导诊、咨询等项工作,做到认真、主动、热情、耐心、周到的服务。

2、主动为患者导诊,接听健康咨询热线电话,做好电话咨询记录。

3、维持门诊大厅卫生环境和候诊秩序,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4、为社区居民办理预约服务(包括出诊预约)。

5、为来诊患者发放健康手册、健康处方,播放健康教育的有关录相、光盘、录音。6.协调病人与中心内各科室之间所发生的问题。

7.对传染病、发热等病人进行预检,及时分诊到感染门诊。

十、全科诊疗工作制度

1、对门诊病人提供诊治、会诊、转诊等医疗业务工作,做到24小时应诊,对需要会诊、转诊治疗的病人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协助办理有关手续。

2、将来诊辖区居民诊疗情况及时记入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对非辖区居民诊疗情况及时记入门诊登记,并对每诊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承担门诊健康咨询和社区群体性健康教育工作任务。

3、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建立家庭病床,提供家庭访视服务。

4、参与社区卫生调查和社区卫生诊断,提供辖区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情况及相关统计分析数据,提出辖区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策略。

5、按照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要求,开展重点慢病筛查,撰写体检报告,对确诊的重点慢病病人实施病例管理。

6、承担传染病登记、报告工作,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及时向传染病管理人员预警报告。

7、按照病历及处方书写规范,认真书写病历、处方,做好医疗文书管理工作。

十一、家庭医疗工作制度 不做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本辖区居民家庭医疗服务,公布热线电话,做到急诊出诊畅通、快捷。

2、电话呼叫出诊及上门约请出诊应填写出诊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呼叫时间(具体到分钟)、呼叫人姓名、性别、年龄、与患者关系、出诊服务内容、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出诊时间(具体到分钟)、接诊医护人员签名。

3、使用统一格式出诊病历,详细记录患者一般情况、疾病情况、初步诊断、治疗措施、家庭医疗风险告知(必须有患者或家属签字)及家庭护理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

4、严禁开展家庭抗生素输液,对容易发生或曾经发生过过敏反应的药品(含中药制剂),不得提供家庭输液服务。5.除第4条以外,对确因病情需要家庭输液者,必须在第一次出诊前与患者签订家庭输液协议书,由社区护师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家庭输液的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所采取的应急措施。

6.出诊医护人员必须具有独立急诊急救能力,在进行家庭输液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操作完毕后要观察15分钟并详细记录患者当时状态,离开前要向看护员交待注意事项、应急措施,使其做到:听清、记住、并能照做。

7. 严格按照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建立家庭病床,由社区全科医生或社区护生书写家庭病床病历或家庭护理病历,认真执行三级查房制度。

8.家庭医疗服务严格按《吉林省医疗服务价格标准》收费,对标准以外的服务项目,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协议。服务协议必须包括服务内容、服务价格、服务对象签署“自愿按协议价格接受服务”的意见。9.家庭医疗服务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不符合医疗护理安全、违反医疗护理常规的出诊服务要求,医护人员应耐心地向其解释并拒绝提供。

十二、双向转诊工作制度 不做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与上级定点协作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关系,签订双向转诊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确保医疗安全。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上级医院均应设专人负责双向转诊工作,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为辖区内诊断明确的常见病、多发病病人提供门诊、往诊、急诊等基本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上级医院的转诊;对需进一步检测或难以确诊或超出自身诊疗范围的病人(急、危、重症患者除外)要及时转至上级医院接受诊疗服务。

4、上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转的急危重症病人,原则上应在接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电话15分钟内做好接诊准备;对诊断明确、病情得到控制并相对稳定的慢性病病人,要在3日内及时通知转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急性期治疗后病情稳定、具有出院指征、需要继续进行康复治疗或建立家庭病床的病人,要在病人办理出院手续后的24小时内通知其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提供病情介绍和诊疗方案。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下转病人病情,安排病人转入到病房、门诊、家庭病床或社区卫生服务站治疗,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及治疗情况,必要时请上级医院专家会诊指导治疗,保证病人治疗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6、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对诊断及治疗困难的患者,应及时与社区部取得联系,并负责按规定进行转诊,以方便患者到中心或上级医院进行医疗就治。

十三、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不做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室、留观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检查室、供应室等应设置流水洗手设置,制定消毒制度,设专人定期进行消毒。

2、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工作时间必须穿工作服,实施技术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接触患者前后应及时洗手。

3、门诊设预检分诊室,有专人负责预检分诊,发现疑似传染病患者,及时转至感染门诊,根据病情采取隔离、留观、转诊等措施,同时按规定上报疫情。

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分设基本医疗服务区、预防保健服务区和感染性疾病诊疗服务区,各自设有独立通道,并保持独立或相对独立;设肠道门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设置肠道疾病患者专用厕所。

5、预防接种服务区域各功能科室应严格按“预诊、候种、接种、观察”的工作流程进行功能布局,保证接种对象单向行走,不逆行。

6、感染门诊患者离开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7、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设置独立的候诊区。

十四、医疗废弃物管理工作制度

1、根据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

2、分类收集医疗废弃物,严格按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规定的专用包装物或容器内,锐器要装入防渗漏耐剌的容器,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需在标签上注明。

3、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4、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液、报废的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应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5、医疗废物中含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6、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要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产生的医疗废物要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7、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如包装物破损或外表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需增加一层包装。

8、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要求有警示标识和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特别说明等。

9、医疗废物暂时储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后,要对暂时储存地点、储存容器进行清洁和消毒。

10、执行危险废物转移有关管理制度,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三年。

11、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立即按紧急处理措施处理,并向主管领导及院感染办报告.

12、禁止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交给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

十五、抢救室工作制度 不做

1、抢救室专为抢救病员设置,其他任何情况不得占用。

2、保证抢救器材与药品齐全完备,要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储存每日检查、交接,用后随时补充、清洁消毒和维修,保证性能良好随时可用,不得任意挪用和外借。

3、值班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

4、参加抢救人员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严肃、全力以赴进行抢救,做到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5、医师未到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配血、止血等,并及时提供诊断依据。

6、严密观察病情,详细、准确做好各项记录,用药处置准确,对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移动。

7、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要详细记录,所用药品的空安瓿须经两人核对方可弃去,口头医嘱在执行时应与医生加以复核,抢救结束后立刻补记书面医嘱。

8、无菌物品注明无菌日期,超过一周重新灭菌,每周须彻底清扫、消毒一次。

9、抢救完毕除做好抢救记录、登记、消毒外应注意总结抢救经过,以便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十六、治疗室工作制度 不做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治疗车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车上物品摆放有序。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戴口罩;严格执行 《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无菌柜内,不得有过期物品。

3、室内设流动水洗手设施,治疗车上配备快速手消毒剂,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操作前、后认真洗手,集中处置时,每接触一位病人前、后进行一次手的消毒。

4、各种器械、物品严格按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规范》处理,无菌物品按《无菌物品使用管理制度》管理,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

5、一次性医疗用品按 《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管理,制剂、一次性用品必须去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治疗室。

6、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酶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7、室内物体表面、地面每日二次以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每日二次空气消毒,每次1小时,每月细菌培养一次,做好记录存档3年。

8、废物分类收集,日产日清,医疗废物专用容器包装严密,标签清楚,交接记录存档。

十七、注射室工作制度 不做

1、室内布局合理,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清洁区、污染区,并有明显标志。有菌物品、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无过期,按灭菌日期摆放有序,无菌包一经打开有效期不超过24小时。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工作人员进入注射室必须衣帽整齐、戴口罩、每次操作前后洗手或手消毒。

3、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的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4、无菌镊子一次性使用,使用干燥灭菌镊子,有效期为4小时。5、皮肤消毒用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复合碘消毒棉签开启后有效时间不超过48小时,消毒棉签开启后有效时间不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6、治疗车上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治疗车应配有手消毒剂。7、各种注射、采血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巾、一用、一消毒。

8、保持室内清洁,每日二次以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每周大清扫一次。每日空气消毒二次,每次一小时,每月监测消毒效果并记录备案。9.严格按规定管理医疗废物。

9、维护病人的尊严和隐私权。

10、病人首次注射后,应告知病人在治疗室稍事休息,观察无明显药物反应后方可离院。

11、行过敏试验后应在病人的门诊病历上注明试验结果、时间,护士签全名,阳性结果应用红笔注明并向病人交待清楚。

12、使用后物品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回收登记项目填写齐全,无涂改;产生的医疗废物暂存不超过24小时。

13、每日空气消毒2次,每次1小时,每月1次细菌监测,并有记录。

14、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技术熟练,认真做好“三查七对”制度。

15、抢救设备和药品应放于固定位置,定期检查、保养,严格交接,及时补充更换。

十八、观察室工作制度 不做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工作人员进入室内必须衣帽整齐、操作时戴口罩、操作前后洗手。

2、严格区分清洁区、污染区,并有明显标志。有菌物品、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无过期,按灭菌日期摆放有序,无菌包一经打开有效期不超过24小时。

3、静脉输液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止血带一用一消毒,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回收登记项目填写齐全,无涂改;产生的医疗废物暂存不超过24小时。

4、保持室内整齐清洁,每日空气消毒2次,每次1小时,每月1次细菌监测,并有记录。

5、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技术熟练,认真执行查对制度。

6、经常巡视并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用药后的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按时完成一切处置工作。

上一篇:实用的家中趣事作文下一篇:太原市河西北中部污水处理厂生产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