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应用制度

2024-09-19

教育信息化应用制度(共8篇)

1.教育信息化应用制度 篇一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应用管理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资源设施的作用,切实加强我校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应用工作,采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性发展,努力创建办学特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制订本制度。

一、基本要求

第一条:各校远教资源使用与维护必须按照《澄新小学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与使用制度》严格执行。

第二条:学校每期要认真制定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管理与应用工作计划,教导处要结合本校信息技术教育设施情况每周制定电教室授课安排表,每周更新授课表,采用滚动式授课表,确保每个教师、各个学科都能使用电教资源进行授课。

第三条:学校领导每周要对教师电教课授课情况严格检查,设专用登记册登记。

第四条:学校项目管理人员每天必须认真检查维护好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报告学校,学校必须在接到报告一周之内维修好,确保设备正常使用。

第五条:各教师每天要按照统一设置的表册及时登记资源设备应用情况。学校对设备管护要作出专门安排和要求,每晚要及时关机,拔掉电源,关好门窗,早上按时开门、开机。特别是节假日要安排专人值班看护电教设备,靠实责任,确保安全。1

第六条:结合我校教师实际现状,凡年龄在50岁以下的教师每周必须按照课表安排上好电教课,要鼓励50岁以上的教师积极使用电教资源上课,不做强制性规定,但必须会用远教模式一进行教学。

第七条:各教师要爱惜设备,规范操作,不下载存储与教学无关的垃圾信息和软件。设备使用完之后要及时整理,物归原位。

第八条:电教室内要保持干净,设备无灰尘,摆放整齐。

二、评比奖励

第九条:学校每期要对教师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应用情况进行考核评比,表彰奖励。要定期开展电教课培训、优质课评选、课件制作、论文评选等竞赛活动,并评比奖励。

第十条:学校每月检查时对各校应用情况进行专项督评。

三、责任追究

第十一条:学校每周未及时制定电教室课表,属教导主任责任。

第十二条:教师不按照电教室课表上电教课者,当节课按照旷工对待。

第十三条:学校制定了电教室课表,但在学区或上级来校督查时发现电教室空闲,罚学校校长、主任和当节授课教师。

第十四条:在学区督查中,学校分管领导虽对教师电教课落实情况进行了登记,但对不按课表上电教课的任课教师未进行处罚者,罚学校分管领导和当节授课教师。

第十五条:在学区督查中,学校既没有电教课落实情况登记,也没有对教师旷课情况进行处罚,罚校长、主任。

第十六条:在学区督查中发现学校电教设备损坏,并未在规定时间(一周)内及时维修,影响正常使用,要追究校长责任,要求限期维修,并处罚校长。

第十七条:在学区或上级督查中发现学校电教室卫生打扫不干净,设备有灰尘,摆放不整齐,罚项目管理员。

第十八条:学校值班人员玩忽职守,不负责任,造成学校电教设备丢失或失火等不安全事故,直接追究当日值班人员责任,并按照损失情况进行经济赔偿,甚至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学校领导要承担领导责任,根据损失情况承担一定比例经济赔偿。

四、其他事项

第十九条:本制度未尽事宜由澄新小学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实施,各校要严格遵照执行。

二〇一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2.教育信息化应用制度 篇二

目前, 我国的医疗保险基本已实现了全覆盖, 定点医疗机构将面对全新的医疗保险给付体系。医保的管理已经在医院医疗管理和经营管理中占主导地位, 特别是对于门诊量>2000人次的三级甲等医院, 其病源病情重、治疗费用高、人员结构复杂、各项统计和财务数据繁多, 要求医院信息系统 (HIS) 向更加全面化、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1]。

1 HIS在现有医疗保险制度下面对的问题

1.1 现行医保制度对患者医疗费用的限制

现行医保制度对患者医疗费用的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1) 住院患者的治疗费用和药品费用必须与医嘱的起止时间相一致; (2) 辅助检查项目开立的医嘱必须与化验单或报告单相一致; (3) 一般的三级医院都设有特殊疾病门诊, 不同门规病种其限定的药品处方和检查有所区别; (4) 患者在门诊就医或住院就医时, 系统应标识自费用药或限病种用药; (5) 住院病种超过病种规定限额有系统警示等。这几方面与传统的HIS设置和工作模式不相适应。

1.2 报销比例不同对HIS的要求

医疗保险分为: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医保门规、离休医保、工伤医保等。不同的医保类型其报销比例不同, 对应着不同的支付标准, 这就要求HIS给予区别对待[3]。

1.3 系统对初始化和标准化的要求

医保农合对HIS的初始化要求比较高。对于系统中的各类字典库、医嘱项目、诊疗项目及价格表等初始化内容, 既要求名称规范、编码准确、项目齐全、价格准确, 还必须符合医保要求和临床习惯。如同种药品, 若生产厂家不同, 则医保报销的比例和范围可能会不同[4]。

1.4 系统流程与传统工作习惯不相适应

HIS是在充分考虑医院的管理模式和工作习惯的基础上设计的, 基本符合医院工作规律和工作流程。但随着医疗保险的全覆盖和一些个性化政策的实施,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定点医疗机构必须适应这种改革和转变。

1.5 大数据时代给HIS提出更高的挑战

当前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 数据的采集、获取、分析及使用同样适用于医疗机构, 每天医院产生的数据量非常大, 数据分析工作任重道远。合理控制费用、提高医疗质量需要以数据分析为基础。

2 HIS的改进措施

2.1 解读医保政策规定, 扩展HIS功能

医院的管理者很少参与HIS的设计与开发, 开发人员需了解医院管理的需求以及不同地区医疗机构的运行规律, 通过对医院实际情况的调查来设计和修改程序, 这个过程需要使用者、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合作[5,6]。决策者和开发人员需对HIS的功能进行整合和统一, 最大限度地满足医保政策和院内医保管理的需求。如: (1) 在门诊收费子系统设置不同病种处方药品的限量范围, 超量时HIS会自动显示提示窗口, 替代专职医保审核人员在收费前对每张处方的审核, 提高工作效率[7]; (2) 在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门急诊收费处、中心摆药工作站等子系统的药品字典库中, 务必标识药品的报销类别和限指征用药品的范围, 以便提醒操作人员正确选择药品的计价属性, 提高了医护人员对医保患者用药范围掌握的准确性; (3) 其他系统应根据不同的医保方案、报销比例及限额, 设置相应的项目对照以做区别; (4) 若政策规定发生变化, 应指定工作人员随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院内管理部门, 如经管、临床、药品等部门需进行协调合作; (5) 在内部收费系统与LIS、PACS、ORIS、病理管理系统等之间, 设置了按即时执行医嘱发生的实际费用进行计价收费, 避免多收费或漏收费, 确保患者和医院双方的利益[8]; (6) 在HIS的门急诊系统中, 采用“一卡通”规范就诊流程, 对初次就诊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 以方便后期的信息管理。

2.2 建立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管理制度

医保制度的全面覆盖使定点医疗机构传统的工作观念、流程、方法和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9,10]。如:医嘱的转录与查对, 药品的领取方法与途径, 出院、转科的操作流程, 以及药品、检查检验的计价和收费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 必须建立完善、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在参照《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有关网络技术的应用与管理要求的基础上, 制定医院信息系统运行操作规程, 如医生、护士电子病历操作流程, 住院药房及中心摆药站操作流程, 医护工作站电子医嘱审核制度, 住院门诊收费子系统运行程序。同时, 应根据医院诊疗工作的特点调整管理模式, 加强沟通与交流, 注重网络技术与管理流程相结合。例如, 为避免医嘱更改, 病人转科、出院, 手术改期或停止等特殊情况造成退药或药品收费与医嘱不符等情况, 可通过协调护士工作站与住院药房等部门, 采取病区备2 d用量的药品基数, 中心药房将隔日摆药改为当日摆药[11]。

同时, 应对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 医嘱录入的准确性、规范性, 医嘱与费用的准确对应等提取细致的量化指标, 将系统的运行情况纳入质量考核体系中, 落实质量控制, 明确责任, 奖罚分明, 确保HIS有序、优质、高效地运行。

2.3 建设兼容性、前瞻性的标准化编码

定点医疗机构和医保经办机构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门, 其数据要实行共享。共享数据包括住院病人的基本信息、疾病名称、费用明细等, 所以设置科学化、标准化、通用化的编码非常重要[12]。否则, 医保部门将无法识别、统计、汇总来自定点医疗机构的信息源。因此, 建立一套标准化、科学化、通用化、前瞻性强的医嘱字典, 对于分析检查、治疗和用药的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

2.4 加强对HIS使用者的培训

HIS的应用者是医院的全体员工, 员工的年龄、专业、素质不同, 决定了其对计算机的接受程度参差不齐。人员的流动以及应用程序的不断改进和系统的不断升级, 决定了计算机的培训工作需要不断进行[13]。管理者必须把培训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1) 抓住骨干, 强化培训。组织系统应用培训, 其内容包括网络技术基本理论、基础操作、工程系统, 以及各个应用系统的窗口功能操作等[14,15]。将医保政策、有关规定与信息网络技术在院内的运行机制有机结合, 使医生、护士和收费员掌握操作程序, 适应日常的工作流程。

(2) 以点带面, 全员培训。逐步形成常规的培训流程, 由前期培训合格的骨干担任管理协理员, 将“传帮带”运用到日常工作中, 使医护间、科室间相互交流协作。

(3) 现场指导, 有针对性地培训。HIS网络管理组成员要去医院科室进行调研, 解答特殊科室存在的个性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 集中解答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3 总结

医保管理系统的逐步完善, 使HIS更加多样化并转变了应用模式。如何将这两个系统有机融合, 形成编码统一、资源共享、需求各异、功能特色的系统, 需要医院决策者和管理者提供大量详实的数据, 需要开发者和管理者不断升级完善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支撑医保管理工作, 用事实、数据进行管理, 对医疗服务行为、药品适应症、患者用药行为等进行网络实时监控, 可使医院医保管理有新的提升。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现有医疗保险制度下, 医院信息系统所面对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以加强医院的医保管理。

3.教育信息化应用制度 篇三

关键词:税收法律制度;资格考试;教学模式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问题的提出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一门必考的科目,在这门课程中《税收法律制度》这部分内容又是这门考试科目中的重点与难点,一方面需要记忆的考试知识点比较多,在本门课程考试的总体分值中占得比重比较大;另一方面涉及到计算,有些税种的计算还比较复杂,如何进行本部分内容的教学和辅导对于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通过率至为重要。

这门课程在教学时过去大多都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学生处于被动的局面,这种传授方式显然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对知识的掌握巩固,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运用,因此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学” 在侧重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2.本课题的主要目的

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学”提高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考试通过率;同时,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税收法律基本知识,为学生后续的工作就业打下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提高其运用法律特别是税收法律的技能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和主要内容

1.实施途径

研究《税收法律制度》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选择出适合“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学”的教学内容并进行教学实践尝试;

对常见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总结出适合《税收法律制度》应试教育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和方法;

2.研究及开发阶段

本课题通过调查、资料收集、不同教学模式探索、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的实践,来提炼和总结出适合我校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实际情况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课题主要成果说明

经过课题教学实践活动的实施,改革结合工作岗位进行税收法律制度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项目,已经圆满的完成了课题的研究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1.形成 “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学”在《税收法律制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研究方案

有效的师生互动,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突出重难点,又要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所以,教师在利用“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学”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维度:

1)必须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向活动过程。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是针对学生的,教师把已有的学识、能力传授给学生。教学中,必须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一般来讲,采用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学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学生平时能够感觉到的或是容易理解和体验的,这样可以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会感到为难。比如在《税收法律制度》这门课中我就选择了个人所得税等税种,作为使用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学的实例,经过实践检验,效果十分良好。

3)必须给予学生练习的空间和时间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紧紧围绕教学活动的设计,努力体现开放性。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准备,要求他们在准备过程中能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方法。尽量体现真理面前师生平等,让学生敢于各抒己见,逐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教师要适时进行点评和总结,及时给出恰当的评价

在具体实施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学时,为了能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亲密、真挚的师生感情,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研讨后要及时给予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这样才能为后续的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形成“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学”在《税收法律制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改革总结

以案例分析、随堂练习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将《税收法律制度》的相关内容大致设计成讲解型案例、练习型案例,同时设置各税种案例,通过案例演示能够较好地将教学内容向学生展开,以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学中练、练中学的进一步深化,可以强化学生的职业情感。将考证知识点设计为相应的课堂学习行为,学生共同探讨完成练习所需的知识点,并举一反三;主讲教师向学生演示各税种的主要知识点,设计练习,然后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3.完成了《税收法律制度》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制作

在整个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一直要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师生共同教学,共同评价,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中的“教”的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教学活动“动”起来,师生互为补充。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民主意识,教师还可通过学生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题研究中的不足及今后发展方向

应试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会计类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学生对税收知识掌握情况最终将影响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职业迁移能力的养成。本课题研究重点在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学的应用,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能够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为出发点,以实际工作需要来构建知识结构,注重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尽可能地实现模拟练习与实际考试的一致性,从而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应试能力。

六、结论:

通过本课题为期半年的实践和探索,对《税收法律制度》课程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教师案例示范模式”、“教中学、学中练、练中学”等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找出了适合我校学生的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课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质量。

4.中国信息大学教育制度 篇四

学分制

基本学分反映每门课程的教学时间,1 学分16 学时,1 学时45 分钟。每门课程学习结束并通过考试,学生即可获得该门课程的基本学分。各门课程所获得的基本学分累计达到毕业标准时,学生即可申请毕业。不同专业的毕业学分标准不尽相同。我校每一个学分“明码实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和学习规划进行选择。

附加学分反映教学成本的差异,包括设备成本不同(如计算机课程对教学设备的要求大大高于大学语文课程);师资成本不同;教学班规模不同等等。我校对成本高的课程增加附加学分,有利于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合理收取教学费用,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学校按选课总学分收取学费,选课周期为一个学期。在上个学期选好本学期的课程,所选各门课程的基本学分与附加学分之和为选课总学分。

修满所有学分的学生可申请提前毕业。

德育导师制

学校实行德育导师制的主要做法是:首先由各学院符合条件的任课教师自荐担任德育导师,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德育导师;我们将既能教课,又热心于学生品德教育作为遴选德育导师的首要条件;德育导师可以管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德育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行为指导、思想管理和选课指导。

学校推行德育导师制的目的,从学生的角度看,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利,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从教师的角度看,是要推动专职任课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将教书授课与育人工作有机结合,既能够完成授课任务,又能够做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帮助老师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真正将教书育人落到实处。

5.教育信息化应用制度 篇五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区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项目实施和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我县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需求推动,稳步实施,提高质量为方针。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构建全新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加快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教育信息化实施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校要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成以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管理中心为核心的教育城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培养一批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完善设备配置。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质量。

(一)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按要求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 学校按课程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2)、人机比、师机比

目前,学校机生比例已达到1:10;师机比也已经达到了1:1。为了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这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校校通‛工程中的建设重点。我校目前所有班级已配备‚班班通‛设备。多媒体教室基本上能够实现电化教室、微机室的功能,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的计算机房进行改造,使多媒体教室建设工作达到规定要求。

(二)实现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基本实现‘校校通’工程的目标‛要求,目前我校已全部实现班班通。使我校基本实现网上学习、教研、培训办公、视频点播和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功能,营造最佳网络环境。

(三)组建学校教育资源库

教育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的同时,要以省资源网及国家资源网为平台。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途径,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课件和软件,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服务于学校的质量,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四)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利用3-5年左右时间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不同层次的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教师队伍。

根据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目前,学校已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在以后发展的过程中会根据班数及课时配备足够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

到今年底,完成对所有符合年龄要求的(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业务培训。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网络管理、维护及应用等。

(五)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国家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立并完善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扩大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培训教师,扩大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规范管理

实现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和劳动者,就必须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广泛应用当代信息技术最新成果。各学校要广泛宣传,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增强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按照教育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为加强领导,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学校校长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形成全校教育信息化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把手要亲自抓,全面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工作。学校要把此项工作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给予高度重视,并纳入督导评估范围,积极推进我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要把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与信息技术建设等统筹安排,既体现超前性,又要注重可行性。要根据规划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确保我校信息化教育规划的落实。

信息化建设技术含量高,发展快,投入大,要强化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与管理。在建设和发展中,要按照国家和区的有关规定,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等。杜绝建设和管理中的漏洞。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要克服单纯技术倾向,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以网络和网校为载体,不断丰富网络资源内容,增强吸引力和生动性;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和时代精神。同时,要根据部门职责范围,严查严防,堵塞漏洞,发现违规行为和内容,要依法严肃查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全校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要将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制定培训计划,在抓好信息技术教育专任教师培训的同时,要对全校所有适龄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积极开展网上教师培训等活动。积极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岗位培训,采取多种措施实现专职教师本专业学历化,逐步实行专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要将教师计算机等级证书和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水平作为评选特级、各类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坚持骨干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支持学用结合,注重实效,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使用效益

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要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鼓励竞争、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开发和浪费。在建设资源库过程中要以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

要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旧设备的改造与升级工作,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课堂,促进教学改革。

要运用市场机制,采用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办法,主要可通过以下形式,搞好教育资源建设:

1、组织最优秀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完善各学科资源库:包括教学素材库、课件教案,各种类型和水平的试题、复习指导等。

2、引进高水平、高质量有实用价值的优秀教学软件和课件。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4、通过宽带网实现校际间教育资源的交流。

(四)信息化设备是以财政投入为主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还可以采取银行贷款、社会捐赠、单位自筹、适当收费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取得社会各方面、包括学生家长对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力支持与合作。

2011—2012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

规 划 方 案

柳树口中心小学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区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项目实施和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我县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需求推动,稳步实施,提高质量为方针。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构建全新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加快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教育信息化实施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校要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成以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管理中心为核心的教育城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培养一批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完善设备配置。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质量。

(一)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按要求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 学校按课程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2)、人机比目标

2012年,学校机生比例达到1:9;为了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这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校校通‛工程中的建设重点。要求学校要建设两个班班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基本上能够实现电化教室、微机室的功能,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的部分机房进行改造,使多媒体教室建设工作达到规定要求。

(二)实现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基本实现‘校校通’工程的目标‛要求,到2014年底学校全部实现班班通。使我校基本实现网上学习、教研、培训办公、视频点播和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功能,营造最佳网络环境。

(三)组建学校教育资源库

教育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的同时,要以中心学校网络管理中心为核心组建马站小学教育资源库。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途径,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课件和软件,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服务于学校的质量,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四)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利用3-5年左右时间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不同层次的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人才。

根据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学校要有一名专任教师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并根据班数及课时配备足够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

到2012年底前,完成对所有符合年龄要求的(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业务培训。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网络管理、维护及应用等。

(五)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国家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立并完善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扩大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培训教师,扩大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规范管理

实现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和劳动者,就必须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广泛应用当代信息技术最新成果。各学校要广泛宣传,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增强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按照教育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为加强领导,教育局成马站小学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形成全校教育信息化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把手要亲自抓,全面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工作。学校要把此项工作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给予高度重视,并纳入督导评估范围,积极推进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要把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与本地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和各信息技术实验校建设等统筹安排,既体现超前性,又要注重可行性。要根据规划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确保全县信息化教育规划的落实。

小学信息化建设技术含量高,发展快,投入大,要强化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与管理。在建设和发展中,要按照国家和区的有关规定,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等。杜绝建设和管理中的漏洞。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要克服单纯技术倾向,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以网络和网校为载体,不断丰富网络资源内容,增强吸引力和生动性;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和时代精神。同时,要根据部门职责范围,严查严防,堵塞漏洞,发现违规行为和内容,要依法严肃查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全校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要将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制定培训计划,在抓好信息技术教育专任教师培训的同时,要对全校所有适龄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积极开展网上教师培训等活动。积极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岗位培训,采取多种措施实现专职教师本专业学历化,逐步实行专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2012年,完成一轮全体适龄小学教师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要将教师计算机等级证书和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水平作为评选特级、各类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坚持骨干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支持学用结合,注重实效,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使用效益

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要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鼓励竞争、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开发和浪费。在建设资源库过程中要以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

要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旧设备的改造与升级工作,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课堂,促进教学改革。要运用市场机制,采用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办法,主要可通过以下形式,搞好教育资源建设:

1、组织最优秀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完善各学科资源库:包括教学素材库、课件教案,各种类型和水平的试题、复习指导等。

2、引进国内外高水平、高质量有实用价值的优秀教学软件和课件。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弥补我县资源贫乏的局面。

4、通过宽带网实现校际间教育资源的交流。

(四)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还可以采取银行贷款、社会捐赠、单位自筹、适当收费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取得社会各方面、包括学生家长对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力支持与合作。

在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中,要坚持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逐步建立成本分担的有偿使用机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走良性发展道路。严格执行收取计算机上机费专款专用规定,任何个人不得挪用,要帐目清楚、使用合理、随时待查。要加大对所筹经费使用的监管力度,努力提高投入资金的效益。

2012—2013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

规 划 方 案

柳树口中心小学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区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项目实施和我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我县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按照统筹规划,需求推动,稳步实施,提高质量为方针。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跃式发展。‛构建全新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加快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教育信息化实施目标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校要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建成以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管理中心为核心的教育城域网,实现资源共享;培养一批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完善设备配置。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质量。

(一)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按要求普及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 学校按课程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2)、人机比目标

2013年,学校机生比例达到1:9;为了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这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校校通‛工程中的建设重点。要求学校要建设两个班班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基本上能够实现电化教室、微机室的功能,因此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的部分机房进行改造,使多媒体教室建设工作达到规定要求。

(二)实现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目标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基本实现‘校校通’工程的目标‛要求,到2014年底学校全部实现班班通。使我校基本实现网上学习、教研、培训办公、视频点播和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功能,营造最佳网络环境。

(三)组建学校教育资源库

教育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的同时,要以中心学校网络管理中心为核心组建马站小学教育资源库。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途径,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课件和软件,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加强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服务于学校的质量,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四)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利用3-5年左右时间建立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的不同层次的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教师队伍和管理人才。

根据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学校要有一名专任教师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并根据班数及课时配备足够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

到2013年底前,完成对所有符合年龄要求的(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业务培训。信息技术专业课教师的培训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网络管理、维护及应用等。

(五)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充分利用国家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立并完善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扩大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培训教师,扩大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规范管理

实现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和劳动者,就必须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广泛应用当代信息技术最新成果。各学校要广泛宣传,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增强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按照教育管理体制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为加强领导,教育局成马站小学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形成全校教育信息化的组织管理体系。一把手要亲自抓,全面组织和协调各方面工作。学校要把此项工作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日程,给予高度重视,并纳入督导评估范围,积极推进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要把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与本地布局调整、薄弱学校改造和各信息技术实验校建设等统筹安排,既体现超前性,又要注重可行性。要根据规划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确保全县信息化教育规划的落实。

小学信息化建设技术含量高,发展快,投入大,要强化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指导与管理。在建设和发展中,要按照国家和区的有关规定,制定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等。杜绝建设和管理中的漏洞。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要克服单纯技术倾向,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以网络和网校为载体,不断丰富网络资源内容,增强吸引力和生动性;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网络环境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法律意识和时代精神。同时,要根据部门职责范围,严查严防,堵塞漏洞,发现违规行为和内容,要依法严肃查处。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 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全校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要将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作为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制定培训计划,在抓好信息技术教育专任教师培训的同时,要对全校所有适龄教师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积极开展网上教师培训等活动。积极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专职教师的岗位培训,采取多种措施实现专职教师本专业学历化,逐步实行专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2013年,完成一轮全体适龄小学教师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要将教师计算机等级证书和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水平作为评选特级、各类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坚持骨干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支持学用结合,注重实效,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提高使用效益

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要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鼓励竞争、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开发和浪费。在建设资源库过程中要以媒体素材和网络课程为主要内容,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

要坚持软硬件建设并重、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旧设备的改造与升级工作,合理配置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整合,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课堂,促进教学改革。要运用市场机制,采用引进与开发相结合的办法,主要可通过以下形式,搞好教育资源建设:

1、组织最优秀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完善各学科资源库:包括教学素材库、课件教案,各种类型和水平的试题、复习指导等。

2、引进国内外高水平、高质量有实用价值的优秀教学软件和课件。

3、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弥补我县资源贫乏的局面。

4、通过宽带网实现校际间教育资源的交流。

(四)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

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还可以采取银行贷款、社会捐赠、单位自筹、适当收费等办法多渠道筹措资金。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以取得社会各方面、包括学生家长对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力支持与合作。

6.教育信息化应用制度 篇六

信息技术中心编制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网络管理人员岗位责任

一、网管员任职条件

二、网管员岗位职责 第三章 网络中心管理制度

一、服务器管理

二、网络交换设备管理

三、环境.设备定期维护

四、文档资料管理

五、网络安全管理

六、应用软件使用管理

第四章 教育网站信息发布审核制度 第五章 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

一、计算机教室管理

二、计算机教室管理教师岗位职责

三、学生上机学习守则 第六章 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 第七章 办公电脑上网管理制度 第八章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

第一章 总则

一、几个概念

(一)连云港市教育城域网:在连云港市地区范围内,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局域网互连而成的城域网,其骨干网主节点由市教育局网络中心组成,市教育局网络中心与各学校全面实现光纤互连,为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高速.安全的传输网络。

(二)教育网站:为有效开展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而建立的各级各类网站,如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主页.学科资源网站等。

(三)教育软件:为有效开展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而建立的各级各类软件,如办公自动化.学籍管理.教学评价等软件。

二、本制度适用于连云港市所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各学校要严格按本制度实施。

第二章 网络管理人员岗位责任

一、网管员任职条件 1.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熟悉国家的网络管理法规。2.具有较强的协作和奉献精神,有开拓创新精神。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工作积极主动.踏实肯干,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3.具有信息学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或者拥有经信息技术部认可的相关证书,有较强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网络基础理论知识和安全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网络管理能力,能确保教育信息网的正常运行;具有维护网站.制作主页能力,掌握相关编程语言。

4.能有效管理维护网络中心的各类服务器,PC机.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防毒墙等设备以及节点线路。

二、网管员岗位职责

1.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坚持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工作水平。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连云港市教育信息化设施管理制度》,积极推进本单位教育信息化进程。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细致周到的工作作风。按时上.下班,坚守岗位,确保网络运行正常。

2.负责组织对单位(学校)网络设备.计算机系统硬.软件的维护和管理.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3.负责本单位(学校)内.外的信息传输.交流.发布与管理。管理好教育网站(或学校网站)信息的录入与更新,保证其科学性.时效性.安全性。

4.负责本单位(学校)网络的安全.保密管理,并杜绝利用网络从事与教学.科研.管理无关的活动。

5.负责本单位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工作总结的撰写,积极完成上级有关部门交办的任务。

6.负责本单位教职员工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培训提高工作(每学期要举行不少于2次的相关讲座),指导教师对各自负责的网络系统和上网资源进行管理。

7.负责建立网络中心机房值班制度 8.负责建立应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三章

网络中心管理制度4

一、服务器管理

1.本制度适用于学校网络中心机房的所有专用网络服务器.非专用服务器和提供网络服务的设备。(专用网络服务器指专门用来通过网络提供服务.使用固定 IP 地址,除管理目的以外没有用户日常操作使用其本机的计算机类设备;非专用服务器指静态获取 IP 地址,日常有用户将其当作普通客户计算机使用,但是在该机器上持续或偶尔提供某种可通过网络访问服务的计算机类设备。)

2.网络中心提供服务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和各级地方法律法规以及连云港市教育局网络中心的有关规章制度,服务管理者应在制度和技术上对服务内容负责。

3.由于安全原因,不提倡使用基于 Microsoft 桌面操作系统的文件和打印机共享服务,如使用必须采用密码.隐藏共享名等手段加以保护,并在使用结束后立即停止共享。数据库服务器提倡使用不可路由的私有地址(RFC1918)与前台服务器通信。

4.服务器备案:备案时对于专用服务器须提供固定 IP 地址.协议类型(TCP/UDP).服务器端端口号.服务描述.负责人姓名.职务.身份证号和电话。对于非专用服务器由于一般没有固定 IP 地址,须提供所在网段.MAC 地址.提供服务的时段和上述其他信息。使用非 IP 协议的服务参考 IP 协议的备案项目。

5.对于外部服务,原则上不允许提供匿名可上载的 FTP 服务和电子邮件服务。对于需要打开防火墙的服务,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提供。

6.任何网络服务的设立者或负责人需要承担管理该服务的义务,经常检查其内容以保证其符合法律规章的要求。

7.服务器的管理者有责任妥善配臵服务器,在保障应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意外运行的无用的服务。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减小带宽占用,不以广播的方式发送信息,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感染,预防非法使用者的入侵。

8.需要在单位(学校)网站上建立连接的,应向主管领导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建立连接。9.网络中心应不定期检查各种服务器及其运行情况,服务器的管理者须按照中心的要求进行必要的修正。紧急情况下中心应立即采取强制措施。

紧急情况包括但不限于:

(1)服务内容严重违反有关法律规章的规定(2)服务器感染计算机病毒并向其他机器传染

(3)服务器被攻击者控制向其他机器发起攻击行为或者服务器配臵不恰当导致其严重影响网上其他机器的使用等情况。

强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临时中断该服务器所在的交换机端口的连接。

10.由于服务提供的内容违法违纪或引发各种纠纷,由服务提供者负责,或因提供服务时的服务协议的限定由使用该服务并引起问题的用户负责,用户责任无法界定时由服务提供者承担全部法律和经济责任。

11.网络中心不承担由于网络连接意外中断给服务提供者或用户造成的损失。若网络故障发生在中心内并且相关设备有备件的情况下,中心有责任尽快排除故障,恢复网络正常连通。若故障发生在中心外,中心有责任及时与相关 ISP 联系,要求其尽快排除故障,恢复网络连通。

二、网络交换设备管理

1.设备的选型与购臵实行统分结合,坚持实用可靠.性能稳定.价格合理.服务优良的原则。

2.设备购臵必须与供应厂商签订合同,列明品牌.型号.维修等服务事项。3.加强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及维修管理。启动设备前,必须认真检查各种设备的状态,确认正常方可开机。关闭系统时,按规定程序操作。严禁在通电情况下拆卸.移动.擦拭设备,严禁带电插拨电缆线。应定期对设备内部进行清扫。长期不使用设备应定期开机检测。

4.网络设备发生故障时,操作人员应立即报告,由系统管理员及时诊断处理,并建立故障应急处理方案。

5.加强设备管理情况检查。应落实专人负责设备检查维护,并作好网络设备的运行情况的记录。6.对网络硬件设备的增加.调换.更新等,必须作好详细的记录

三、环境.设备定期维护

1.中心机房内部卫生应定期进行清理,每季度应彻底清理一次。2.如条件允许,中心机房应配备专用工作服,并经常清洗。

3.无论是中心机房人员还是其他经允许进入中心机房的人员,必须更换专用拖鞋或使用鞋套。

4.每季度对服务器等设备进行内部除尘

5.每月检查一次门.窗的密封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每年对环境卫生工作进行一次年终检查评估,找出问题,制定解决措施。

7.定时彻底清扫中心机房内部和周围环境卫生。

8.定期检查清洗空调系统,检查排泄水管道。

9.定期检查.测试中心机房电源工作情况,做好UPS系统的充放电操作,检查各种电缆和导线的固定.走向及通电后温升情况是否符合要求,并做好维护记录。

10.夏季来临之前,检查中心机房防水.防雷电措施情况。

11.需临时增设一些设备,事先安装并调试。

12.连续使用两年左右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对中心机房及其设备进行中修。

13.连续使用五年左右时间,对中心机房及其设备进行大修。

四、文档资料管理

1.由网络中心管理的所有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的用户名和密码口令为绝密资料。由网络管理员和中心负责人掌握,并登记在密码本上。密码本为绝密资料,必须妥善保存,不得泄露内容。

2.网络系统集成的文档包括:路由器.交换机和服务器参数,网络拓扑图.网络布线图.虚网划分.IP地址分配等为网络机密资料,由网络管理员装订保存。不得向网络与信息管理中心以外的人员透露文档内容。网络系统集成参数变更时,必须及时修改.变更文档。永远保持网络系统集成的文档与集成参数对应相同。

3.随网络的服务器.网络通信设备携带的说明书.各种文字资料为网络系统的重要资料,必须登记.编号.造册。由网络管理员保存。重要资料只限于在网络中心内查询。

4.有关网络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的各种合同。上级部门的各种批文,网络管理和配备的各种规则、条例等文字材料,必须留档备案和登记,由资料员妥善保管。

5.对网络中心购买的科技图书、科技杂志,进行登记、编目造册,禁止中心以外的人员借阅。本中心内部的人员借阅必须通过资料员进行借阅登记,并限期归还。

6.丢失或损坏网络中心的文件,应照价赔偿,并恢复资料原貌。因为丢失或损坏文档资料而造成不良影响者,则视其情节轻重予以行政纪律处分。

五、网络安全管理

网络中心的安全包括设备的物理安全和运行安全。物理安全基于网络设备和传输线路的环境安全性,包括五个方面:防盗、放火、防静电、防雷击、防电磁泄漏。运行安全基于组网的各个设备之间从底层链路到传输、应用程序层面上的密切配合和安全运行。

1.根据安全工作中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网络中心安全工作具体由网络管理员全权负责。

2.计算机设备由于体积小、价值高,日益成为盗窃者的重点目标,各单位应按照自身情况加强防盗措施,如架设红外线报警、食品监控、加强人员巡查等。3.中心机房内应按规定配备灭火器,并定期更换;一旦发生火情,应立即采取措施灭火,同时报警。

4.中心机房内严禁吸烟和使用电炉,不得随意用水。在夏季空调开放期间,应经常检查空调冷凝水管和窗户,以防止水流入机房。

5.中心机房内不得堆放易燃物品,如纸箱和废纸等。

6.中心机房内需配备不间断电源,用以保证重要设备的稳定供电,并确保电源和插座为机房设备专用,非网络中心设备不得使用。7.静电是计算机房发生最频繁、最难消除的危害之一,中心机房应采取必要措施消除静电对设备的影响,如铺设静电地板、安装等电位铜排等。

8.感应雷是电子设备的主要杀手,雷击防护的主要措施是根据电气、微电子设备的主要功能及不同受保护程序和所属保护层确定防护要点为分类保护;根据可能危害的通道和线路对电源线和数据通信网络做多层防护。

9.电磁泄漏是计算机信息泄漏的途径之一,中心机房应加强防电磁泄漏措施。

10.中心机房内严禁存放任何食品,要经常检查有无老鼠,一旦发现,应立即采取措施。

11.没有特殊情况并得到批准,中心机房内不准外人随意出入。

12.网络中心应做好数据备份工作,确保在数据被破坏时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代价将数据全部或部分恢复。

13.网络中心应建立完善的意外事故预案,并确保软硬件供应商能提供足够预案所需的备件。

14.网络中心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定期做安全风险分析,对网络、系统、应用存在的风险和威胁给出具体和详细的分析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

15.网络中心应加强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培训,增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了解基本的安全技术,掌握分辨和查找安全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6.做好机房出入登记工作。如需装入其他软件,需经批准,由网络管理员负责或陪同安装。

17.安全问题责任重大,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对违反制度造成后果的要严加追查,予以处理。对于严格管理避免重大事故的,予以表扬和物资鼓励。

六、应用软件使用管理

1.网络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我国的著作权法禁止用盗版软件.非法软件.淫秽软件,并负有对网络用户的监督职责。一经发现上述违法行为,立即销毁软件.并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2.严防使用网络中心的软件从事商业牟利活动。严防软件病毒的传播。一旦发现病毒,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清除病毒。

3.凡中心购买的正版软件,随计算机设备所带的软件,由网络中心开发的应用软件,属于重要软件,应至少制作两套备份。

4.凡中心外单位免费赠送的软件.网络中心计算机外部设备驱动程序,为一般软件,至少制作一套备份,原软件光盘(或磁盘)为原始盘封存。备份磁盘为用户磁盘。只有用户盘损坏时,方可使用原始盘备份用户盘。

5.凡在网络文件服务器上登载的软件必须是公开软件。

6.网络中心保留的重要软件不得借阅本部门以外的用户。特殊情况需要中心负责人同意和签字。

7.用户借用网络中心允许外借的软件时,必须履行借用程序,不得损坏借用的软件。一旦用户借用的软件被损坏,由借用人照价赔偿

第四章 教育网站信息发布审核制度

1.本制度适合教育城域网单位网站的信息发布。在教育网站(学校网站)发布的网络信息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法规,不得含有下列内容:(1)违反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3)损害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宣扬封建迷信;

(6)散布谣言,编造和传播假新闻,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恐怖或者教唆犯罪;(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9)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2.学校网站建设必须严格遵守《“校园网站”建设标准(试行)》。网站发布前必须提交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和公安局备案,并经过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审核同意后才能发布。

3.信源单位对拟发布的网络信息必须进行认真检查,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侵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的内容出现;

4.各单位相关科室必须对发布在各级教育网站上的信息负责,不得有违反第一条规定的内容出现。

5.各级教育网站发布的各类信息是转载于其他媒体的,必须注明出处。6.学校网站上发布的网络信息,必须由学校相关科室或指定专人负责,对每条拟发布的信息都要经过认真审核,并经有关领导批准后,根据分级发布和分级负责原则,对照有关规定审定后发布,同时做好备案登记。

7.对建有BBS公告板、论坛等发布公共言论的栏目要建立完善的审核检查制度,并定时检查,防止违犯《计算机网络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言论出现。

8.设有教师博客、个人专题网站板块的学校(单位)主页做好页面安全防范工作,防止违犯《计算机网络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言论出现。

9.所有发布的网络信息,其发布时间、IP地址、发布人员等网络记录必须保存90天以上,并在国家有关机关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第五章

一、计算机教室管理

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

1.计算机教室要有专人负责管理、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能正常使用。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维护能力。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培训,才能上岗。

2.计算机教室要有必要的防触电、防火、防潮、防盗、防雷、防尘、防高温、防强光、防静电设施,具备必要的计算机维护、保养工具和软件。

3.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和设施,要分类编号定位,逐一登记入帐。文件、教学资料、软件和财产档案要及时整理归档,做到帐据齐全,帐物相符。要建立健全严格验货、报废审批等制度。

4.要建立工作日志或周志,建立计算机档案,记载每台计算机的使用、保养、故障维修等情况。

5.要做好系统维护和设备保养工作,雨季和假期要定时开机;要严控外来磁盘、移动存储器和光盘的使用,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和杀毒;重要文件和软件要有备份。

6.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学生入室要保持室内安静和清洁卫生,要求学生按上机操作规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故障应及时报告教师,在教师指导下正确排除故障,严禁学生擅自处理。学生离室后,要做好设备和资料的整理工作。

7.严禁无关人员进入计算机教室,一般教师须经学校同意后按要求使用计算机房,管理人员不得擅自拆卸计算机。下班时,要关好门窗,关闭设备电源、电灯、窗帘,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8.对因未按规定要求操作.管理,造成计算机及设备损坏的,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9.要按照设备.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管理机房内各项设备和资源。

10.计算机教室管理人员岗位调整要及时做好设备清点和有关账目等交接手续。

二、计算机教室管理教师岗位职责

1.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对有关设备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计算机及设备的正常使用。2.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计划,协助教师制定学期上机计划。3.熟悉教材及要求的全部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给予正确解答。4.上机学习时要积极协助教师,保证学习课的正常进行。要求学生认真填写计算机使用情况记录册。

5.贯彻落实学生绿色上网相关政策和《学生上机学习守则》,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

6.注意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学习和更新计算机软件、硬件知识,以适应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

7.认真做好计算机教室设备的清点和管理工作。定期进行计算机病毒的消毒和重要文件的备份工作。

8.积极开展学习、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效果。积极向学校提出计算机教室建设和设备更新等方面的建议。

9.做好计算机教室环境卫生、安全防范和财产保护工作,熟悉消防等有关器材的使用,经常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妥善处理。

10.因工作变动,调入、调出计算机教室时,应及时检查设备的完好情况,办理交接手续,做到账目清楚、帐物相符。

三、学生上机学习守则

1.上机学习是信息技术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过程,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每个学生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上好每一节上机学习课。

2.上机学习前要认真做好预习,明确学习目的、内容、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3.进入计算机教室要保持良好秩序,按指定位臵就座,学习时要遵守纪律。4.操作过程要严格按照教师要求进行,不准随意拉动键盘.扭动显示器方向和用手触摸显示屏。未经教师许可,严禁对硬盘(软盘)自设密码.删改文件和初始化操作,严禁对系统文件更改名称.内容和地址等。5.上机过程中要积极动手操作,认真分析和思考,同学之间要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实事求是地做好上机操作情况记录。

6.要爱护室内一切设施和用品,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动用。要保持计算机教室内清洁,不准乱写.乱画.乱扔污物。

7.上机学习要注意安全,发现异常现象和不安全因素时,要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向教师报告,不得自行处理,以免发生事故。

8.学习结束时要按顺序关好主机.显示器和辅助设备电源。将椅凳放回指定位臵。认真填写好计算机使用情况记录册,经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计算机教室。

第六章 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

1.多媒体教室要配备现代教育技术专(兼)职人员进行管理。由管理人员全面负责 多媒体教室设备的管理.维护和保养工作。

2.多媒体教室中的电脑要专用,任何人不得用来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3.教师应正确使用计算机、视频展示台、投影机(电视机)及各种视听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爱护设备。

4.管理人员必须保障多媒体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根据教学安排,做好所需设备的检测准备工作,协助和指导任课教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管理人员应及时处理多媒体设备使用中的故障,对自己不能排除的故障应及时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确保教学的正常使用。

5.关闭投影机应先使用遥控器关机,等3-5分钟后,待投影机内灯泡冷却并且风机停止运转后,再切断投影机电源。

6.多媒体教室使用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将所有设备切断电源,关闭电源电闸,罩好护套或放入柜内,登记好设备使用状况表,并向管理人员做好移交工作。

7.要按照设备、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多媒体教室内各项设备。

第七章 办公电脑上网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全市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电脑信息系统及涉密信息的安全.稳定,充分发挥办公自动化的效率,营造良好的网络育人环境,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一、本规定针对连云港市教育系统单位提供上网场所服务、公用上网计算机等网络服务项目而制定。

二、网络管理实行单位领导和岗位责任人双重负责制。各单位须明确一位负责人作为管理本单位网络服务的主要责任人,坚决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制度。

三、各上网场所或机房须有专门管理人员,严格管理机房的上网秩序、监管上网的内容、排除网络或计算机的故障等。严格上机审核、登记制度,并记录上网者上网时间、离网时间等有关上网信息。登记内容和记录备份要保存完好,备案待查,不得修改或者删除。

四、不得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下列危害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行为: 1.制作或者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以及其他破坏性程序;

2.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数据和应用程序; 3.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五、不得利用互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愚昧迷信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9.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六、工作时间内禁止在计算机上玩游戏、看录像、聊天、炒股等与工作无关的活 动。

七、工作人员使用的计算机实行责任人制度,不得将计算机交由外人使用。

八、工作人员要爱护电脑设备,正确操作。电脑发生故障时,应及时通知单位网管人员,由网管人员进行故障诊断和排查,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维修。未经允许,不得私自拆卸电脑设备或送出维修。

九、雷雨期间要关闭电脑并拔下电源插头以免雷击,下班要关闭总电源。

十、公用上网计算机要有专门的管理员,负责对计算机的管理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删除各类有害信息。对由于管理混乱,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造成不良后果的,要限期整改;对有害信息问题突出、管理失控的,要坚决依法予以关闭和清除,并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十一、市教育局网络中心和各学校网络中心保留网络监控的权利。

第八章 网络安全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提高处臵突发事件的能力,促进互联网应急通信指挥调度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满足突发情况下互联网通信保障应急和通信恢复工作的需要,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等。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连云港市教育系统,下述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互联网重大安全事件。

1.攻击类事件:指互联网网络系统因计算机病毒感染、非法入侵等导致数据丢失、业务中断、系统宕机、网络瘫痪等情况。

2.出现有害信息内容:(1)攻击党和国家领导人;

(2)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3)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4)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

(5)捏造或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恶意攻击党委、政府领导同志,严重扰乱社会政治、经济秩序;

(6)宣传邪教、色情、暴力、凶杀,教唆犯罪;(7)歪曲报道我市重大政治、经济、文化事件;(8)其他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信息。3.出现严重违法犯罪活动:

(1)利用互联网.校园网大规模进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煽动民族仇恨,破坏民族团结活动。(2)利用互联网.校园网组党结社,进行反动勾联、邪教活动。(3)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大规模破坏社会稳定,扰乱金融秩序的活动。(4)利用互联网.校园网大规模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非法入侵,致使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遭受重大损失的活动。

按照互联网网络安全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将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特别重大互联网网络安全事件(Ⅰ级)。指扩散性很强,造成全市教育系统的重要信息系统大面积瘫痪,影响社会稳定,衍生其他重大安全事件。

2.重大互联网网络安全事件(Ⅱ级)。指扩散性强,涉及教育系统的重要信息系统。

3.较大互联网网络安全事件(Ⅲ级)。指基本无扩散性,发生在本市个别学校。4.一般互联网网络安全事件(Ⅳ级)。指无扩散性,发生在本市个别学校。

四、组织机构

各中小学成立学校的组织机构,组长由校长担任,成员由学校的相关责任人、业务骨干组成,设立学校网络安全应急技术小组和信息安全监看小组,从而优质.高效地确保学校的网络畅通、信息安全。

五、职责与任务

(一)网络安全小组负责组织和开展连云港市教育系统网络的信息监控和巡查,删除、过滤有害信息,采取技术措施封堵有害信息的传播途径,控制有害信息在校园网扩散。

(二)接入互联网的学校,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的衔接工作,做到权责明确,应急处臵渠道畅通。要根据师生使用公共网络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有害信息通过公共网络在校内扩散。

(三)通过卫星网接收和播放远程教育节目的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接收节目信号监测,确保教育电视节目接收、下载、录制、播放的安全。

六、应急处臵基本程序及处臵方法 1.应急处臵基本程序

学校网络安全小组发现学校网络安全事件后,应立即采取删除、过滤等技术手段及时处臵有害信息的传播扩散,保存相关技术数据和资料,及时向市教育局信息安全联系人报告。

连云港市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小组在发现或接到案情报告后,应协助学校处臵有害信息的传播扩散,保存相关技术数据和资料,及时向市.市相关单位报告。必要时,可按公安等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要求关闭相关网站或栏目。

2.应急处臵方法

遇到网络安全事件为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级别的,由学校负责处理,并上报市教育局信息安全联系人。

遇到网络安全事件为重大(Ⅱ级)级别的,学校及时上报市教育局信息安全联系人,市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小组协助学校处理问题,及时向市教育局、市公安局上报,必要时关闭相关网站或栏目。

遇到网络安全事件为重大(Ⅰ级)级别的,市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小组应立即关闭相关网站,及时向市教育局、市公安局等相关单位上报,协助公安局等相关单位处理问题。

七、应急处臵工作要求和责任

1.在接到案情报告或通知后,应立即行动,及时采取处臵措施。

2.在处臵工作中,参加处臵的工作人员必须忠于职守,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法。3.严格报告制度,及时上报情况。

应急处臵过程,要求严格工作责任制,对工作不落实、行动迟缓、措施不力以及清查处理后,网站上仍有相关有害信息出现的,要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八、预案生效

7.教育信息化应用制度 篇七

●儿童早期信息教育

在教育上的应用, 首先是考虑如何把这个方法论的精华, 即要素分析、综合建构、重组测试, 逆向求解潜移默化地用于设计儿童早期的信息教育。搭积木是其重要思路之一。

学习的搭积木隐喻

在学习上应用这种学习方法论, 就像儿童自由搭积木。积木块就是基本成分组合起来, 数量是巨大的, 从简单到复杂, 千变万化, 大部分不见得有意义。但其中却可找到某些非常有意义的组合 (相当于案例、模型、模式) , 非常吸引人, 令搭积木的儿童产生成就感。现在流行的机器人就是现代的积木 (已经加上了传感器与根据反馈信息作出决策的重要认知要素的积木) 。

创新的源泉

大量组合中可能找到人们从来没有组合过的具有非凡意义的组合。所以, 建构式的综合过程就是一种创新的源泉。以搭积木为例, 如果基本积木块有限, 要达到新的创新, 就要设法增加基本积木块 (新的要素) 类型。但是最大的创新源泉, 就是要重新分解基本成分开始, 需要对原成分进一步分析, 设计出新的更好的基本成分组, 然后再在新的基本成分上进行搭建, 也就是重组。从七巧板到十五巧板, 再到用程序编程实现对机器人的灵活控制, 重组提供愈来愈大创新的可能性。

自由生成与问题求解

简化的问题求解包含生成与测试两个步骤, 大量的事例由基本成分进行组合或重组生成, 每个事例都需要再按是否符合目标要求进行测试, 合乎目标要求就得到答案, 就解决了问题;不符合要求, 则通过与目标的比较进行反思、重组, 再进行测试, 如此反复生成再测试, 可以提出对于复杂问题的创新的解决方法。

基本成分, 外在的是积木, 在头脑内就是概念。搭积木是外在操作的建构过程, 而学习是内化到头脑上的概念建构过程。L O G O方法论的发展, 从丰富情境形成了概念的内容含义描述, 与其他概念的关系, 各个概念与其间的关系合起来就是抽象结构, 可以有多层次抽象的结构。概念内涵用各种属性特征描述。对结构间可以传递信息, 从接收到的信息可以对结构进行各种操作变换。这就是面向对象语言的结构, 也就是现代的程序设计。因此, 编程也可以看成搭积木。同样是建构思想的体现, 但比儿童玩的积木要复杂得多。同时积木块是死的, 不能再分解。而程序模块基本成分则容易再分解, 再重组, 就有更大创新的可能性。

主动学习的重要性

搭积木强调搭建者的积极投入, 主动思考, 理解每个组合的意义, 判断其价值与理想目标还有多大距离, 还缺乏什么基本成分才能达到理想目标等, 这是典型的问题解决的过程。这种搭积木式的学习, 在“做中学”不断反馈修正, 取得学习效果的特点。实际过程式知识的学习, 自然要求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搭积木过程正是这样手脑并用的过程。但比单纯被动听讲、记忆, 所涉及情境与过程要丰富得多, 学习效果自然要好得多。这可能是学习者主动学习的重要性比较本质而简要的说明。陈德怀教授大力提倡一对一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计算设备的重要意义也是非常好的说明。

往事回顾

从搭积木实践来理解如何应用L OG O方法论编程来解决问题。这是教育界对于L OG O的早期认识, 有相当的深度, 可以用于指导儿童早期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设计。大可以向前发展, 继续深入。可惜, 我国早期的L OG O活动, 限于海龟画图, 从理论思想高度分析不够, 中华学习机也显得太简单, 知识的表示仅限于文字, 符号程序, 比较简单枯燥, 使用范围狭窄。所以, 多媒体计算机出现, 以为过时, 国内就消退下来。但国外L OG O活动没有停止, 保留精华, 改进局限, 继续向深层发展。国内也仍有个别老师坚持下来, 取得有意义的成果, 这是十分不容易的。

●概念层面——知识表示与多种学习的特性分析

知识的结构化表示——多种智能

学习获取的是知识。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结晶。人们不可能事事都亲自摸索, 因此学习前人与他人总结好的知识, 是大量的。间接知识是学习的主要内容, 是教学资源的主要部分。因此, 知识表示的好坏, 对学习效果的作用是首要的。探讨更好知识的表示形式是十分有意义的。

由于人类有接受信息的多样感官, 从听觉器官进来的是音频信息, 从视觉器官进来的是图像视频信息, 这些信息经过大脑抽象提取形成语言与文字形式, 以及简化的符号 (数字、逻辑) 形式来表示与交流, 因此, 知识就有多种不同的形式。

知识表示注重结构化, 也重视表示的多元化。他经历了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1.早期发展非常完善的是文字形式。字、词有丰富共通的语义, 由字、词组成句, 由句组成段, 由段组成篇章。丰富的语义、规范的结构, 文字原则上已可以表示任何复杂的思想, 有很强的表达能力。文字缺点是不够直观, 要理解内容意义很费劲。掌握文字形式的理解与表达是语文智能。

人们希望计算机出现, 能够出现新的知识表示形式, 有更强大的表达能力。

2.计算机出现, 发展了多种符号形式概念地图——语义网络, 突出知识的宏观符号联系结构。每个概念节点除文字外, 还可以符号程序表示。可以具有多层模块结构, 特别是给模块或程序段以名字, 并具有参量, 可以通过点击名字调用, 灵活运行。赋予参量值与点击名字调用复杂程序蕴涵着简化复杂度的可能性, 应该给以足够注意与利用, 理解与表示符号形式的是数学逻辑智能。

3.多媒体 (主要指音频, 视频的媒体) 。生动活泼, 丰富多彩。计算机出现初期的知识表达只是简单的抽象与符号化的。现在计算机则也可以做到模拟仿真, 生动活泼地复制世界, 给学习提供类似真实的情境。相当于视听感官及右脑得到与处理的丰富信息。计算机出现声像的多媒体是巨大的进步, 给人们以惊喜, 这高兴延续了很长时间。但从认知角度看, 多媒体也是有缺陷的。首先多媒体信息大量是多余的, 不能清楚表达对象的本质, 大量信息还容易出现信息超载。所以情境学习还要帮助进一步过渡到意义理解, 这也就是单纯形象思维的不足, 需要抽象思维训练, 需要左脑的功能的配合的原因。

知识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式表示, 每种形式都各有千秋, 操作也需要不同的能力 (通常提到的多种智能, 前五种可以看做处理不同知识表示形式的能力) 。但它们之间又有共通之处, 有共同的结构模式。因此某种智能的缺陷, 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其他正常智能来相互弥补。同时我们也强调多种智能尽可能平衡发展、结合起来, 就是出现计算机上的先进的知识表示形式——微世界。

微世界的知识表示——表示的创新

微世界是从L O G O思想发展过来的, 现在指从由基本成分综合成为各种模型 (M odel) , 模式 (Pattern) 的先进知识表示方法。

首先是客观世界的模拟、仿真、可视化。由底层成分建构, 到达有意义的知识层次, 就成为崭新的知识表示形式。它包含了多媒体, 但可以灵活再分解。它包含通常的虚拟现实, 但又比虚拟现实要广。可以是仿真的, 但对于认知更有用的是适当抽象的模型。微世界是在不同抽象层次上对客观对象结构化的表示, 它抓住了主要的关系结构, 而省掉次要多余的信息, 减少了复杂度, 这样反而要容易理解得多。

数字地球、数字中国、人造生命、虚拟教学系统, 都可以看做大型的微世界知识表示形式。而交互软件, 几何画版则是大家熟悉的小型的微世界。

其二, 更重要的是微世界还可以灵活操作, 自由转换。对象通过操作变换, 仍能够正确反应客观的性质, 好象软件有一定的知识一样。这样的表示就能够有力支持自我探试的思路, 大大便于深入理解, 成为有力的认知工具, 比一般的多媒体资源要丰富灵活得多。通常看到很有吸引力的几何画板, 就是一种表现几何抽象空间结构的微世界。平台上提供一批可以灵活操作巨大可能的菜单项, 在自由操作中学习, 大大有助于几何的理解与创新探索。所以微世界是计算机出现后非常先进的知识表示思路与方式, 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多种学习的特性分析与学习方式的优化

一段程序, 如果是常用的, 可以给该程序以名字。需要时可以以名字调用, 程序无须重编。类比于编程序, 相同的许多事物, 可以形成共同概念, 概念有明确的语义, 这样个人思考时, 用概念可以减少复杂性, 而容易进行高层的思考。类比到通常语言交流 (对话) 方面, 语义是通过其下层语义成分结构来建构表示的, 如有概念的共同理解, 可以以高层词语谈论复杂的事项, 而仍能彼此沟通。在网络时代, 互联网发展了标注语言, 对结构信息 (程序) 给以标签 (tag) , 假如双方有对标签的共同解释程序即协议, 传递时只要传递标签, 则传递信息量不大, 却可以得到丰富的信息与理解。

通过以上讨论, 类比到教学, 我们看到接受性学习的好处在于通过营造双方师生共同的词语理解, 可以高效进行高层次思想的传授。名师的演讲, 听众是很辛苦的, 不是被动地受灌, 而是主动地不断在紧张思考, 频繁与讲解内容进行对话, 因而有丰富的收获。问题是, 对老师的词语意义的理解, 需要有前提即对于词语含义的共识。没有共识时, 就要回到词语定义本身, 从底层沟通起。但即使进行解释, 也可能不是抽象的词语能够容易传递的, 除了创设形象的情境外, 最好还需要学生亲身经历, 通过在学习平台上操作, 进行探试式学习, 运用“做中学”来体验。动作是外在的, 在探试过程中在亲身体验基础上把知识内化, 营造师生双方共同的词语理解基础, 这是单纯接受性学习之所以低效, 需要强调做中学 (通过直接动手或通过活动亲身经历) 来补救的道理。

特别复杂问题, 需要多个角度的视角来理解, 个人视角有限, 理解常有局限, 而同伴间群体的质疑讨论, 常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交流。从比较中促进思维不断重组, 得到更深入的理解, 就是说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是非常有效的学习。但这里讨论、合作, 以及相同意见与不同意见的协商、融合, 都涉及应用分析再综合的L O G O方法论的。而且不同意见的交锋、讨论、协商、融合, 思维的复杂度是很高的, 因而有效率的合作学习成果也是很丰富的。

这里通过L O G O方法论的应用, 清楚指明多种学习模式各自的特性。有效的教学, 应该是在给定教学目标与特定学情下, 综合应用其特性, 由教师进行有效设计。如何在传统接受性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认知效率, 减低复杂度, 得到更有效学习的途径。以接受性学习为主, 到整合自主性, 探试性, 合作性多种先进学习的方式, 灵活结合, 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教学理念层面模式的变化更新, 实际也是通过运用L O G O方法论, 在概念层面进行优化思考的结果。本节着重于概念层面的分析讨论, 有了这基础, 可以进行下节的技术层面的设计讨论。

●技术层面——基于建构思想的学习平台的设计

学习平台操作界面的基本结构

学习平台界面可将视窗 (W indows) 字处理的界面、几何画板的界面进行类比中来理解。视窗字处理界面是典型的工作平台, 而几何画版界面是学习平台的布置。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把对象 (在字处理平台上是文稿, 在几何画板平台上首先是几何图形, 然后还有数字、表达式、方程与必要的文字, 都是视觉可以直接把握的) 放在窗口上, 而菜单 (多级菜单) 选项则提供对窗口上的某些对象进行操作的多种多样的功能 (编辑、构图、变换、度量等) 。操作时, 先指明对象, 然后在菜单上点击所要功能的选项、窗口上的对象, 即接受信息而进行相应的操作, 使之变换成为新的对象 (仍在原来对象窗口上) 。操作者可以通过不断进行试探操作而达到设定的目标。

学习平台支持学习的机制分析

这里要着重说明的是:每个菜单中的选项背后都连着程序, 可能是相当复杂的程序。我们在平台前操作时, 不必编程, 也不必知道这个程序是怎样的, 所需要的只是了解所要的功能, 据以做简单的选择, 代替复杂的程序编写, 只要点击菜单项, 功能即可以实现, 发挥了计算机的计算工具的作用。使得编辑文稿时得心应手 (在字处理视窗情况下) 。

于是学习者在平台菜单的支持下, 摆脱了十分繁琐、艰辛、恼人的劳作, 即时地把隐藏的几何关系外在化, 就可以在高级层次 (不同层次的几何:平面几何, 立体几何, 解释几何, 动态几何等) 进行非常灵活的学习、探索和思考。对于数学问题在探试中进行问题求解, 每一步都要观察当时情境, 对如何向目标接近, 进行判断, 作出决策, 选择操作, 再观察思考新的结果, 如此不断前进, 既解决问题, 同时又实现思维的训练, 起到认知工具的作用。

另外在窗口上, 可以对照表示同一主题不同形式的知识, 在几何画板中, 除图形外还同时有表达式、以及相应的数值显示, 还通过文本表示简单的文字, 这样多种表示形式自动的同屏 (程序与相应的图象) 对照显示, 互相启发, 可以同时促进左右脑交互, 还可以手脑并用, 大大增强学习、理解的效果。

在计算机支持学习的机制上, 有人看到作为计算工具的快速计算的作用, 另外的人则看到其作为认知工具促进思维的作用, 各有其独到之处, 但是都不全面。以上简单的分析, 企图阐明即使在通常的学习平台上, 已经是两种作用结合同时呈现。底层的快速计算的支持作用与高层的促进思维训练作用两者的结合。仅看到前者, 则未免太肤浅, 而仅看到后者, 难以理解如何能够支撑促进高级的思维。这也可能是数学教育界不易相信技术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价值的认知障碍所在。

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 (包含初中, 高中) , 可以对这一阶段的整个知识内容加以分析、设计, 建立整个知识的微世界 (例如各类画板) 。具体学习时, 需要对每个知识单元进行二次设计开发, 对每个基本概念分别学习。而到最后复习时, 又可以整体呈现, 帮助学习者把握整体的规律。开始时, 可以在底层的平台学习, 掌握后可以上升, 进到高一级的平台上再学习。

这里讨论表明, 学习平台具有支持学习的巨大潜力, 是很精心设计的高效的通用模式, 是课件很好组织形式, 而且可以进一步扩展为个人自主建构式的学习工作环境。

环境提供课件库、问题库、案例库等基本工具库, 以及探试解题平台等交流合作工具。环境首先支持学生进行自主探试性学习, 可以引进资源进行接受性学习, 可以运用网络进行广域合作性学习。学习者可以自由灵活选择学习环境。

如果对一种平台, 讲清楚平台设计的思路意义与操作, 通过练习掌握, 其他平台以后就可以通过自学掌握了。能够应用掌握控制这样环境的能力, 也就是全面的信息素养, 就为个人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可能实现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 需要人手一机这样的设备条件, 还需要在使用中根据不同科目的特点, 增加各种辅助的功能, 提高服务的效率, 不断完善, 使得学习者感到方便, 而乐意接受使用。也还需要进行认真科学的实验, 研究与完善。这是教育信息化的远景蓝图。

●课堂教学设计取得反馈信息的重要性课堂信息化

课堂教学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近年投入巨资建立校校通工程, 从网上可以下载学习资源材料, 也能在远程的虚拟课堂上进行学习。即使如此, 长期课堂仍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因为他是最密集、最正规、也是最高效的教学场所。人类在长期生活中, 已经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 特别是引进技术后, 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信息技术恰当支持下, 教改的新理念会真正显示出效果, 师生和谐而活跃的学习局面将是学习的最佳效果, 而还将进一步成为网络上课程、远程虚拟教育课堂模仿改进的重要背景与经验来源。因此必需足够重视课堂教学的改进、革新, 并注意与互联网的沟通连接。为了建网, 凭空建构虚拟课堂, 而忽视实际真实课堂教学活动的推进, 实际断掉生动教室教学经验的来源, 是非常错误的。

教学设计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课堂的教学设计原则是对于整个课程某一定范围的知识系统, 按一节课进行选择、提取、组织, 作为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了解估计学情, 作为教学设计的背景起点。教学设计实际可以看作如何从学习起点朝向实现目标解决问题的策略设计。

下面是共同的模式:

○预备阶段:旧课回顾与引进新课, 明确目标, 激发动机。

老师通过情境创设演示, (用演示文稿, 及相关的多媒体软件) , 提出、明确新问题。

○新课展开:都还可以再细分为若干教学小环节。老师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

较为传统是教师讲解与课上个别提问、对话。新理念还重视提倡引进学生通过交互软件 (多媒体课件的改进) 进行互动中观察与猜想, 探究。

分组活动在互动白板前群体进行讨论与辩论, 强调发展学生的合作探试学习。

○最后总结:老师扩展应用, 布置课外作业。

每次课堂教学设计都应是独特的创造性的精品成果。这里包含着上述科学的共同框架, 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学生情况而艺术地灵活应用。

课堂不断取得反馈信息的重要性

接受式的学习, 可以使知识系统、高效地得到传授。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上, 仍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这种接受式的传递, 远不像录音磁带那样可以简单地被复制, 由于原来脑内已有记忆信息 (前概念) 的作用, 学生接受时常常会发生复杂变形。这种变形, 从积极方面来说, 是理解、创新的基础。然而, 此类变形中的相当一部分却属于错误、歪曲与误解。另外接受式的学习, 容易忽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使知识的传授变成机械的灌输, 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的思维, 常常是低效的, 为大家所批评。

课堂是一个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与媒体、环境技术的系统。而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按控制论的观点, 取得反馈信息是系统优化的必要条件。所以, 在课堂上, 教与学必须交互, 包括不断地测试, 取得反馈信息, 进行评价, 以便对教学进行调控, 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弥补与纠正。

因此在教学的设计中, 应该注意安排取得反馈信息, 据此进行调控。但由于传统教室中, 老师的手段所限, 这一重要环节未得到充分落实。即使通过察颜观色, 提问对话, 甚至课堂小测验, 也未能及时得到真实而全面的信息, 所以即使老师备课认真, 课堂活跃, 也经常会掩盖不少差生的存在。这一直是传统课堂的瓶颈, 难以解决。

课堂教学技术的使用出现新型的师生和谐活跃的新课堂

在转变教师的观念,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进行合作探索性的学习, 没有应用技术, 也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但是经过多年的教师的革新试验, 引进技术后, 会更大增强课堂的效果。

在引进新课阶段,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演示, 构造学习情境, 再通过组织多种活动迅速把学生引进角色。教师通常在情境下提出问题, 指定个别学生进行对话, 在对话中引导全体学生思考, 利用微世界的交互软件进行探试, 利用交互白板进行聚焦共享展示, 利用遥感技术全面收集反馈信息, 支持即时评价等。技术对于每个环节都提供更好的支持, 减少教师的辛劳, 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使教学设计的新理念得到更好的落实, 取得实效。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有基于红外线或无线的遥控器技术的互动反馈系统。教师在教案设计关键点的设问, 通常是多项选择题形式。利用技术可以在大屏幕显示, 全体学生能在一分钟内, 用遥控器按键向接收器进行反馈回答, 而计算机马上可以进行统计, 显示整体的情况与个人信息, 还可以保留下来。由于取得反馈信息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信息技术对此要素进行设计, 得到较为理想的解决, 所有国内外的实验都迅速显示出明显的效果, 对于课堂现代化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我们通过多媒体教室, 再加上交互白板与交互反馈系统两者, 就形成交互教室, 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互、生生互动, 与课件的交互, 大大活跃课堂, 而且老师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 大大增加教学的针对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8.教育信息化关键在应用 篇八

推进教育信息化,规划是导航仪。编制《监利县教育信息化五年(2011—2015)发展规划》,明晰信息化建设的时间表和线路图。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层推进、适度超前原则,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以教育管理平台应用为支撑,以普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整合为重点,以实现教育公平为根本目标,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施素质教育结合、与教师队伍建设结合、与课程改革结合、与办学条件改善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设施的整体效益和规模效益,为实现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建设教育强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推进教育信息化,装备是保障线。按照规划配足配齐各类教育教学现代化设备设施,夯实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底座。以监利教育城域网为核心辐射区,实现了全县135所公办中小学10M带宽的网络接入;以“班班通”建设为重点,打造信息化教室;以“图书室及电子化管理”为建设基点,为全县中小学统一建设了图书室;以图书管理电子化为模板,对全县81所中小学配备了电子图书管理系统。在建设中坚持分步实施、分类推进,从试点到基本普及,确保建设质量,使用效果一批比一批好;坚持因校制宜、以需定购,不搞“一刀切”“齐步走”。

上一篇:户外跑活动方案下一篇:关于学习相关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