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

2024-10-20

药膳(精选9篇)

1.药膳 篇一

为配合学院的“硅湖之春”文化艺术节活动,生物医药系系联合营养协会,承办“药膳大赛”活动,拟发动组织全院师生参与其中,旨在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大学生人文艺术素质,用实际行动为我院举办一届有特色、有水平的科技文化艺术节做贡献。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硅湖学院学生服务中心、团委

二、承办单位:硅湖学院生物医药系、学院营养协会

三、比赛时间:20XX年5月 比赛分为初选、决赛两个阶段:20XX年5月5日至20XX年5月13日为初选阶段;20XX年5月14日下午2:00进行决赛。

四、比赛地点: 决赛:硅湖食堂

五、参赛对象: 面向全院师生。报名者可根据个人情况自愿参赛,饮食营养爱好者均可参加。

六、报名办法:

1、报名办法:参加初选阶段比赛的选手(每组2名)自愿报名,书写参赛申请,在规定时间提供本人参赛作品所需食材及药材名称(写明数量,如有特殊调味料需注明)。按所报食材及药材所需价格定决赛名额(每组价格总额在20元以内,最终确定10组参赛选手)。

2、报名地点: 各年级部分团委

3、技术支持 聘请饮食营养指导教师对参赛选手进行指导、培训。

七、比赛安排:

1、初选阶段:时间:20XX年5月5日至20XX年5月13日。

2、决赛阶段:

20XX年5月14日,确定公布共计10组选手参与决赛阶段比赛;

5月14日 下午2:00,获得决赛资格的参赛选手在食堂二楼进行决赛。

八、比赛项目和奖励办法:

1、参赛作品评奖:

2、作品要求:

①实用性;②经济性;③口感;④鼓励创新。

3、奖项: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二名。

4、获奖作品奖励办法:

在决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作者,组委会和硅湖学院营养协会颁发获奖荣誉证书,给予物质奖励。获奖的优秀作品由比赛组委会和营养协会备案。

九、组织机构:

1、大赛评审委员会:

评委会主任: 竺叶青 教 授 生物医药系主任

评委会副主任:陈恕华 副教授 生物医药系副主任

评委会办公室主任:张家伟 生物医药系学工组组长

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郭文霞 朱雅君 夏元斌

饮食营养指导教师 王妮 曾叶 硅湖学院营养协会负责人

2、大赛评审团嘉宾:

顾定红 计宗良 付小平宫廷威 叶永根 冯 勇

十、插花比赛评分细则:

1、整体感觉(10分):作品是否有观赏性。

第一名10分,其余8分或8分以下

2、功效及适应人群(20分)

每组参赛者解说作品的构成及实用功效,适应人群,需体现实用性。

第一名20分,第二名16-18分,其余16分一下

3、口感(30分):

所做菜品口感是否符合食用人群及普通人要求,有食用欲望。

第一名为30分,第二名25分,其余20分或20分以下。

4、创新(20分):

作品是否有新意。第一名为20分,第二名16分,其余12分或 12分以下。

5、完成速度(10分)

由主持人在每组完成时帮忙提醒裁判,每组举手示意完成。记 录先后顺序。未完成4分。

6、食材花费(10分)

裁判根据食材花费由低到高给分,花费最少的得分最高。

2.药膳 篇二

“药食同源”的理论充分反映了我国传统医学与药膳食疗之间的密切关系,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 认为食物同样也具有“四性”、“五味”。

食物的“四性”又称为四气, 即寒、热、温、凉。事实上, 寒凉或温热都分别属同一性质, 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寒和凉的食物能起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 如生地、银花、菊花、荸荠、梨等。这类药或食物原料主要用于温热体质的人或在炎热的夏季食用可达到清热解暑、生津止渴、改善体质的作用。老百姓夏天常选择菊花茶、绿豆汤、西瓜汁、荷叶粥、苦瓜茶等就是以食性为依据的。

热和温的食物能起温中祛寒、温经通络、温阳化气等作用, 如生姜、胡椒、芥末、辣椒、酒等有刺激性食物以及狗肉、羊肉等等, 如果寒凉性病症或体质的人或严冬季节选用这类食物就能除寒助阳、健脾和胃、补虚等。食物除“四性”外, 尚有性质平和的“平性”食物, 如谷类的米、麦及豆类等。

食物的“五味”, 即辛、甘、酸、苦、咸。食物的性味不同, 对人体的作用有明显的区别。

辛味食物:祛风散寒, 舒筋活血, 行气止痛, 如生姜可发汗解表、健胃进食;胡椒可暖肠胃、除寒湿;韭菜可行瘀散滞、温中利气;大葱可发表散寒等。

甘味食物:补养身体, 缓和痉挛, 调和性味。如白糖可助脾、润肺、生津;红糖可活血化瘀;冰糖可化痰止咳;蜂蜜可和脾养胃、清热解毒;大枣可补脾益阴。

酸味食物:可收敛固涩, 增进食欲, 健脾开胃。如:米醋可消枳解毒;乌梅可生津止渴、敛肺止咳;山楂可健胃消食;木瓜可平肝和胃等。

苦味食物:燥湿、清热、泻实。如苦瓜可清热、解毒明目;杏仁可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枇杷叶可清肺和胃、降气解暑;茶叶可强心、利尿、清神志。

咸味食物:软坚散结, 滋润潜降。如食盐可清热解毒、涌吐、凉血;海参可补肾益精, 养血润燥;海带可软坚化痰、利水泻热;海蜇可清热润肠。

每种食物都有不同的“性味”, 应把“性”和“味”结合起来, 才能准确分析食物的功效。如同为甘味, 有甘寒、甘凉、甘温之分, 如白糖、红糖。有的食物, 同为温性, 有辛温、甘温、苦温之分, 如姜、葱、蒜。因此不能将食物的性与味孤立起来, 否则食之不当。如莲子, 味甘微苦, 有健脾、养心、安神作用;苦瓜, 性寒, 味苦, 可清心火, 是热性病患者的理想食品。

传统医药理论认为, 辛入肺, 甘入脾, 酸入肝, 苦入心, 咸入肾。肝病忌辛味, 肺病忌苦味, 心肾病忌咸味, 脾胃病忌甘酸味。因此我们只有对“五味”有了全面的认识, 才能在饮食中吃得更合理, 更科学, 才能取得药食兼用的功效。

药膳食疗的应用原则有哪些

药膳食疗其理论来源于传统中医, 所追求的是疗效。虽然药膳食疗不能代替药物疗法, 但在养身防病、保健、养生、康复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希望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必须遵循与此相关的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平衡阴阳、调理脏腑、扶正祛邪、三因制宜、勿犯禁忌等。

平衡阴阳。阴阳平衡是维持人体脏腑功能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 一旦平衡遭到破坏, 就必然发生疾病。药膳食疗原料或组方都具有阴阳 (四性、五味) 属性, 在施用时一定要遵循“有余者损之, 不足者补之”, 如阴盛的寒证必须补阳泻阴, 阳盛的热证应施以泻热滋阴。因此, 协调阴阳是药膳食疗的重要原则。

调理脏腑。中医认为, 人体脏腑之间的机能存在相互协同、相互制约的关系, 而疾病的发生主要是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在实施药膳食疗的过程中, 如能将引起复杂多变的各种征象的脏腑根源找出来, 然后通过药膳食疗针对相应脏腑进行调治, 就能达到康复、保健目的。如夜盲症, 虽然表现在眼, 但问题出在肝, 实施以脏补脏的手法即给予患者食用动物肝, 就完全能达到康复目的。

扶正祛邪。中医认为, 人之所以患病, 那是由于邪气 (外邪或内邪) 侵袭损伤了正气 (体质) , 扰乱了人体的脏腑气血阴阳。“正气内存, 邪不可干”, 所以应用药膳食疗时必须“匡扶正气”, 达到“打压邪恶”的目的。用现代医学观点来解释, “正气”好比人体的免疫功能, 一些具有滋补的药食材料如人参、当归、黄芪、虫草、枸杞、红枣、百合、桂园、甲鱼、鸽子、燕窝、麻雀、狗肉等均具有扶正祛邪功能。

三因制宜。是指“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人有男女、老幼、壮衰不同, 因而对病邪的抵抗力、病后恢复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如小儿体质娇嫩, 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 老人多肝肾不足, 用药不宜温燥, 孕妇恐动胎气, 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等。人的脏腑气血运行, 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药膳食疗的运用必须根据不同季节选用不同材料与组方。“用寒远寒, 用热远热”, 意思是说寒性体质的病人或是在寒冷的冬天实施药膳食疗时应避免采用过于寒凉性的药物或食物。同理, 热性体质的病人或是在炎热的夏天则应避免采用过于温热性的药物或食物。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是随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等相适应和变异的, 如地处潮湿的人, 饮食宜多温燥辛辣;地处寒冷的人, 饮食宜多热而滋腻。在应用药膳选料时也同样要考虑这些因素, 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3.【经典药膳】发散解表药膳8款 篇三

原料:粳米约50克,葱白1段(约10厘米)。

制作:煮粳米做粥,临熟加入葱白。

效用:解表散寒。适用于因风寒侵表而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无汗体痛等症,热食得汗则愈。

【发汗豉粥】

原料:淡豆豉20克,荆芥6克,麻黄3克,葛根30克,山栀3克,生石膏末90克,生姜3片,葱白2根,粳米100克。

制作:各药同入沙锅煎好(煎沸后再煎约10分钟即可),去渣,放入粳米,同煮为稀薄粥。

效用:发汗、清热,适用于感冒引起的高热不退、肺热喘急、头痛、无汗、烦躁、失眠、咽干口渴以及病毒性感染所引起的高热无汗病人。

【桑叶菊花饮】

原料:桑叶、菊花、薄荷、甘草各10克。

制作:各药混合后用滚水冲泡,代茶频服。

效用:对风热型感冒效果佳。

【蜜糖银花露】

原料:金银花30克,白蜂蜜30克。

制作:金银花加水500毫升煎汁去渣,冷却后加白蜂蜜,调匀即可。

效用:对预防流感、治疗肺燥咳嗽有良好的效果。

【菜根红糖饮】

原料:白菜茎根1块,生姜3片,红糖60克。

制作:白菜根茎洗净与姜、糖同煮,热饮,饮后避风寒。

效用:解表散风寒。适宜于因外感风寒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无汗、欲呕等症。

【神仙粥】

原料:生姜5克,连须葱白7根,糯米100克,米醋约15克。

制作:糯米淘净后与生姜入沙锅内煮一二沸,再放进葱白,待粥将成时,加入米醋,稍煮即可。

效用:发散风寒。适宜于风寒感冒、头疼、发热、畏寒、周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喷嚏以及胃寒、恶呕、不思饮食等症。

【牛蒡粥】

原料:粳米约50克,牛蒡根30克。

制作:牛蒡根研滤取汁,煮米做粥,临熟兑入牛蒡根汁即可。

效用:宣肺清热,利咽散结。凡因肺胃虚热、复感外邪而引起的咽喉肿痛、咳嗽吐痰或儿童麻疹因热壅而未透者。皆可辅食此粥。

【紫苏粥】

原料:粳米500克,紫苏叶约15克。

制作:粳米煮稀粥,粥成放入紫苏叶,稍煮即可。

效用:适宜于感冒风寒,兼咳嗽、胸闷不适者。

4.贫血药膳方四则 篇四

功效:益气血,填精髓,适于体虚、气血双亏、营养不良的贫血患者。

配料:重1000-1500克的母鸡1只,黄芪15克,大米100克。

制作:将母鸡剖洗干净浓煎鸡汁,将黄芪煎汁,加入大米100克煮粥。

用法:早、晚趁热服食。

宜忌:感冒发热、外邪未尽者忌服。

肝粥

功效:补肝,养血明目,适用于气血虚弱所致的贫血、夜盲症、目昏眼花等症。

配料:猪肝(羊肝、牛肝、鸡肝均可)100-150克,大米100克,葱、姜、油、食盐各适量。

制作:将动物肝洗净切成小块,与大米、葱、姜、油、盐一起入锅,加水约700克,煮成粥,待肝熟粥稠即可食。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趁热顿食。

红枣黑木耳汤

功效:清热补血,适用于贫血患者。

配料:黑木耳15克,红枣15个。

制作:将黑木耳、红枣用温水泡发放入小碗中,加水和适量冰糖,再将碗放置蒸锅中,蒸1小时。

用法:每日服2次,吃木耳、红枣,喝汤。

荔枝干大枣

功效:补气血,适用于失血性贫血。

配料:荔枝干、大枣各7枚。

制作:将荔枝干与大枣共煎水。

用法:每日服1剂,分2次服。

豆腐猪血汤

功效:补血,适用于产后妇女贫血。

配料:豆腐250克,猪血(羊血、牛血也可)400克,大枣10枚。

制作:将大枣洗净,与豆腐、猪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煎煮成汤。

5.学习中医药膳体会(汇总) 篇五

我一向惊叹母亲的勤劳和聪慧,直到这个学期我选修了中医食疗之后才知道原来做出这些菜也是一门大学问,是我们的祖先多少年积淀下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下面我将以一个初学者的身份来阐叙我对这门科目的理解。

中医食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从西周到明清历代都有大量的药膳食疗著作,论述十分精辟,形成了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构成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食疗,又称食治、饮食疗法,是指利用各种食物经过特定烹调工艺加工制作成食品,通过食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利用食物或药食两用药物按照中医理论严格配伍,并用持定烹调炮制工艺制成食品,通过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而达治疗疾病之目的。中医的食疗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它不仅包括营养疗法,还包括诸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食除积、止咳平喘等治疗作用在内。

食物同药物一样,也具有寒热温凉四性,但其偏性要弱得多。由于它作用缓和,比药物来源广泛,经济实惠,要配制得法,烹调有方,就会使人乐于接受,且易坚持服用。谷肉果菜等食物本身就是人体营养的来源,它既可以作为疾病恢复期的调治手段,也可以作为配合药物治病的辅助措施来应用。

中医食疗十分重视保养脾胃。从烹调方法上讲,炸、烤、煎、爆易破坏食物的有效成份或改变其性质,从而降低治疗作用,并使食物难于被消化吸收。所以,食补的膳食多采用蒸、炖、煮或煲汤等方法。

中医一贯重视饮食疗疾,并有“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说法。扶正药中有不少是补药,而某些药物本身就是食物。此外,不论药补还是食补,同样要考虑忌口问题。食补是治疗虚证的一种方法,运用得当,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大力提倡食补,食药同用,食借药威,药助食性,相得益彰。

当下各种美容美颜的方法层出不穷,食疗大概是其中最经济实惠又无副作用的方法,以下介绍我所推崇的美容几个方法:

对于面色苍白型: 食疗方法——蜜汁花生枣。原理——红枣补气,花生衣补血,花生肉滋润,蜂蜜补气,综合生效使面色红润。做法——把红枣和花生米用温水泡后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煮到熟软,再加入蜂蜜适用。

对于面容黑黯型: 食疗方法——栗子白菜煲。原理——面容黑暗的原因是肾气不足,阴液亏损,而栗子健脾补肾,白菜补阴润燥综合生效使面色白皙明亮。做法——把生栗子去壳,切成两半,用鸭汤适量煨至熟透,再放入白菜条200g,盐、味精少许。

对于面容粗糙型: 食疗方法:笋烧海参。原理——面容粗糙的原因是阴血不足,内有燥火,而海参滋阴养血,竹笋清内热。综合生效使皮肤细腻光润。做法——把海参切长条,与鲜笋或水发笋切片同入锅,加瘦肉一起煨熟,加入盐、味精、糖、酒后食用。

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大和环境的恶化,人们身体亚健康化日益突出,各类保健品充斥着市场,然而这些保健品的质量仍是我们所担忧的。健康食品,绿色食品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医食疗这一古老而科学的饮食方法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

中医药膳食疗是现实生活中很实用的一些常识,只是日用不知而已。如身体不适该如何选择凉茶;小孩鼻子出血为啥用白茅根煮冰糖水喝就能好;而小孩上火咳嗽却要用冰糖川贝炖雪梨;杜仲炖猪脊骨为何能止腰痛;妇女产后及经期为什么要喝红糖水;猪脚姜醋蛋最适合什么样的女人吃;天麻炖大鱼头为何能止老年人头晕;《红楼梦》中的屠苏酒有什么功用;六味地黄丸什么情况下不能吃;春天为啥要吃芽菜;夏天为啥要煲冬瓜海带薏米汤;秋天却要吃点百合炒西芹;不同的季节如何煲出美味健康的老火靓汤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解答,有理论有实践,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学会如何善待自己。

一,課程內容:《中医药膳食疗法》的課程內容對我來說是很新鮮的。我以前曾經修讀過其他的中醫學的課程,這些課程大多都是介紹講解一些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和中醫針炙,中醫推拿等的實際操作知識。這些知識對於我這個西醫的學生來說,是十分乏味的。而且實際的用途上基本是沒有的。但是這次修的《中医药膳食疗法》卻不一樣,雖然都是中醫學方面的課程,但是教學的內容卻很不一樣。《中医药膳食疗法》主要教導的是各種中醫食材藥材在飲食方面的應用和功效等。這方面的內容正是我所需要的知識。這方面的知識平時是很難接觸到的,但是這門課就給了我這個機會學習。而且是十分有實際用途的內容和知識。三,課後感受和體會:不同於以往其他中醫學課程。上完這本課以後,我是真的有掌握到不少的中醫藥膳食的知識,還能實際應用起來。例如我就試過按書上的關於慢性支氣管炎的內容給我一個親友提供了一份膳食療方,這是我在上這門科以前不能想像的。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感想

这学期我选修了李恩庆老师的《中医药膳食疗法》这门课,随着一个学期的中医药膳食疗法课程接近尾声,我发现自己学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即使对课程上很多很专业的知识还是不十分理解,但中医食疗,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特别是自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广东人,有很多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经常涉及到了,只是现在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得自己对这些知识可以有了系统化的整理。当然,如果仅仅一学期的课就可以把中医的博大精深学到手,这是不可能的。我只想说,通过这门课程,我更加的留意生活,并由此对中医药膳食有了许多新的看法。

《黄帝内经》强调“饮食有节”、“五味调和”的养生方法,以补精益气,防止早衰。唐代名医孙思邈《千金方·食治篇》中明确指出:“为医者当洞查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遗疾者,可谓良工。”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药膳来达到调理内息,甚至治疗疾病的效果。

如今的城市人们,生活节奏快,精神常常陷入紧张的状态。他们当中,无论男女,都很少有像我们父母那一辈那样会自己煮东西了。他们很喜欢家里的“阿妈靓汤”,但是无奈自己不会煲,所以大多数都是指望父母或者外面的酒楼。同时,由于生活紧张,自己又没有注意一下调理健康,再加上城市压抑的气氛,所以如今才会有了那么多的职业病,而有些当然会演变成一些致命的疾病了。这样,我更加觉得自己有幸能够选到这个课程,来学习一些有关健康的东西。

其实,虽然我是一个男生,但我对煮东西是情有独钟的。更何况是有挑战性又有意义的药膳呢。以前看妈妈煲汤的时候没有注意,后来姐姐练就了一身好本领,煮的东西比妈妈还好,我就开始羡慕了。而且,最关键的功力当然是体现在煲汤上面。记得两年前自己第一次煲的汤是清补凉煲猪骨,当时还感觉自己蛮有天赋的。那次以后,妈妈和姐姐再也不敢小看我了。更何况,如今我手中有了一本宝典——《岭南家庭药膳必读》。于是,上次回家,我便尝试一下展示自己的“身手”,煲了一锅“芪归鲤鱼汤”(选择这个汤,是因为以前妈妈煲过,自己也很喜欢,所以想自己尝试一下):。

其实生活就是如此。有很多东西,只有敢于去尝试,才会做得出,做得好。无论是谁,无论有没有天赋。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去做,就什么都不知道不了解。另外,过去的2010年,我身边有五位老人扬长而去。错愕,落寞,始终笼罩着过去的一年。如今,有机会让我学得一些关于健康的知识,那真是一件好事。我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影响周围的人,让大家都去关注健康,去寻找保持健康的方法。而药膳,既可以吃又可以养生,何乐而不为呢?在紧张的大学学习生活中,抽出些许的时间去了解这些知识,去尝试煮东西,煲汤,生活自然充满了许多的情趣。

生命不止,那么健康的话题也是永不言止。这门课程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知识,而是在于生命与健康。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依然会义不容辞的选择李恩庆老师这门课程的!

中医药膳食疗学》课后感想

中国传统医学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医膳食也是这其中精髓的一部分。选修李恩庆老师的《中医药膳食疗法》这门课的想法很简单,只是想学习如何健康饮食、合理做菜。从课堂上我们了解到中医学把人体看成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认为人与自然界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药食结合是中医的传统疗法,为综合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以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结合本草学原理,采用辨证论治的理论进行调整补养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内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人生活于自然界,禀受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应与自然界的气候、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如果由于气候的异常变化、过度的劳累、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节制等诸多因素,使气血、阴阳的平衡失调而又不能自行恢复,人就会产生疾病。同样生于大自然的各种动植物也禀受天地阴阳之气而生,具有四气、五味。与药品的药性一样,食物也有食性,用食物、药物的偏性来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的失衡,即是药膳食疗之根本所在。

食疗在我国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是利用各种食物经过特定烹制工艺力口工制作成食品,通过食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食疗利用食物或药食两用药物按照中医理论严格配伍,并用特定烹调炮制工艺制成食品,通过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而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不仅包括西医学中的营养疗法,还包括诸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食除积、止咳平喘等治疗作用在内。从西周到明清历代都有大量的药膳食疗著作,论述十分精辟,形成了相当完善的理论体系,构成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在中医药学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药膳食疗在治疗中的应用。《黄帝内经》强调“饮食有节”、“五味调和”的养生方法,以补精益气防止早衰。《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食疗药物有400多种,每一种食物除营养价值外,具有和药物一样的化学成分和性味功能。《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365种药物,一半以上既是药物又是食物。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食疗篇》中明确指出:“为医者当调查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若能用食平疴,释情祛疾者,可谓良方。”

一直以来,饮食疗法不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也同样受到现代人的青睐。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健康逐渐重视,对药膳食疗的追求已作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李恩庆老师以轻松开放灵活的形式,给我们讲解了一些有关中医学的基础知识,之后的食疗原料讲解及穿插于课程中的食疗方面光盘的放映让“食疗”一词在我的头脑中趋于具体化、实物化。我学到的不仅仅限于怎样烹制那些药膳,更重要的是根据所学得的中医基础知识,基本了解食用者目前所处状态,从而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出适合的食疗方,进而实践。

通过这门课程我也逐渐改变自己的很多方面的饮食习惯,因为我是四川人,很爱吃辣,可是在广东地区却不能多吃辣,因为辣是很热性的食物,而广东本来就很湿热,常吃辣,身体会吃不消。我以前也有暴饮暴食的习惯,看到好吃的吃很多,看到不喜欢吃的,就基本一点都不吃,这样对身体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学习这门课程让我明白各种食物都有着独特的食疗作用,不同的食品与药物放在一起烹饪则能起到滋补身体,防疾治病的作用。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多了解一些食疗方面的知识,不仅要用食品来填饱我们的肚子,更要利用食品的功效来帮助我们滋补身体,防病治病。努力改变自己,学会如何吃得健康营养。

中国传统药膳的制作和应用,不但是一门科学,更可以说是一门艺术。药膳充分发挥中药效能的美味佳肴,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药膳既是一种功能性食品,也可以说它是中药的一种特殊的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剂型。

在开始进行大三学期的选修课的选择时,我看到了中医药膳这门课程,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其实最开始我选择中医药膳课的原因是因为我很爱吃,“民以食为天”嘛。但当我真正开始上课之后,我更相信我做的选择是正确的。

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这样一所著名的中医药院校的非医药专业的学生,我学习到的中药医知识非常不全面、不完整,管理类专业使得我们不可能深入、系统的学习中医药课程。中医药知识的内容博大精深,不是我们一朝一夕便能完全掌握的。所以这时中医药膳学的作用便很重要了。中医药膳学是中医药学、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和烹饪学相结合并以研究药与食的配剂规律、特殊制作工艺、及在保健、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方法和规律为主要内容的一门交叉学科。中医药膳学主要是讲究以食物来防病、治病,达到养生的目的,更加贴近生活,对我们这种掌握部分常用、浅显的中医药知识的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易于学习和理解的,而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很有帮助。我们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了解阴阳五行、脏象学说、气血津液、病因机制等基础的中医理论,理解起药膳方子的构成也比较容易,还可以自主选择合适自己或他人的药膳方。的通过对中医药膳学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很多常用的养生类膳食,用几种很平常很普通的食材就能列成一张能防病治病的方子。例如比较常见的风热感冒,一般人们都会选择吃一些抗炎、解热的药物,但是学了中医药膳学之后,我就会选择饮用“桑菊饮”。只要用一些桑叶、菊花泡水喝,就可以不用担心有类似西药的副作用还能起到清热去火、治疗感冒的作用了。这就是中医药膳学的精妙所在。

周俭老师为我们讲的都是一些易于制作的,贴近生活的药膳方子,都是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而做的,使我学到了很多养生的方法,原来好身体是可以吃出来的。很多人以为食疗和药膳是同样内容、同样目的的一门学科,因为它们都是通过食物来调理机体,但是二者也有着不同之处。食疗是以纯食品为原料,以保健为目的的一种方式。而药膳是以食品和药品共同制作,主要目的是防病治病。可以说中医药膳学包含了药膳和食疗两方面的内容,但更偏重于药膳。中医药膳学注重调理,没有峻药猛药,只要长时间坚持服用,一般都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随着中医药膳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人们的生活,目前社会上对中医养生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各地都陆续出现了以药膳为主题的餐厅,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了药膳这种防病治病的方式,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药膳方子被研究出来,应用到更多人的生活中,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吃饭就达到治病、防病、养生的目的。

通过对中医药膳的学习,使我掌握了不少滋补养生的食谱,现在我也能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药膳方子。以后我就可以针对自己和家人不同时候的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药膳调配,可谓终身受益。但是药膳方子也需要有一定的原则。药膳方子一定不能犯中药禁忌。既然药膳是通过将药材与食材相结合而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那么就不能对人体有任何害处,如果一个药膳方子中的药材互犯禁忌,那药膳就不是治病的药了,而是“致死”的药!当然,这是最为严重的后果,但如果药物犯了禁忌,是一定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那么你通过药膳养生的目的就事与愿违了。其次药膳还一定要能够平衡阴阳,因为食用药膳的目的就是要养生,如果一个药膳方子不能平衡阴阳,那么服食久了就会导致体质阴阳失调,这样就得不偿失了。药膳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将体质内有失偏颇的阴阳二气通过食材的药理作用进行调和,最终达到平衡的状态。中医药膳的目的还在于调理脏腑、扶正祛邪,将药材融入食物中,通过日常三餐,慢慢作用于患者,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患者体内的邪气就会逐渐被食物中的药材祛除,疾患也会慢慢的治愈。通常人们很容易犯一个毛病,就是别人说吃了这个好,自己就跟着吃,而没有考虑是否适合自己。中医药膳要讲究三因制宜,即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是说不同的人体的素质禀赋、体质强弱、性格类型各不相同,各人之嗜好也不一样,即使在同一人体,于一生中各个时期其体质及血气盛衰也有所变化。进行药膳方子的制作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些情况,区别对待,采取最适宜的药膳方案。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的人,其饮食宜忌有所不同。不同形态的人,其饮食宜忌也有差异。例如体胖的人多痰湿,适宜多食清淡化痰的食物:体瘦的人多阴虚,血亏津少,所以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物。因地制宜的意思是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自然条件、人文情况均不一样,因而人们的饮食习惯、体质以至所患疾病亦各有异。在选用药膳方子的时候,也必须注意到地域的不同,相应地选取适应当地特征的药材、食材。最后就是因时制宜,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整体,自然界有寒、热、温、凉四时不同的气候,食物也有不同的四性、五味,人们日常生活饮食要与气候相适应,才能调养机体,健身防病。比如春天气候渐暖,饮食既不能过温,也不能过寒。当选择平淡清补的食品,如蛋类、山药、萝卜等。夏天气候炎热,人体水分蒸发过多,津液耗伤,消化功能减弱,加之贪食生冷,极易引起消化不良,日常生活应减少肉食,宜选择清热生津,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类、粥类、蔬菜、西瓜之类。秋天气候渐凉而干燥,人们胃肠功能经过夏天的耗损逐渐增强,但不宜过食荤腥油腻,防止胃肠负担过重,应选择平补生津润燥之品,吃饭的时候配合乳制品、蛋类、梨、苹果、香蕉和蜂蜜等食品。冬天气候寒冷,食宜温补,增强御寒能力,如配食牛、羊、鸡肉之类,适当佐些辛辣调味之品,但不能过多,以免生痰助热。这些都是制作药膳方子应该注意到的问题。

在课堂上,老师除了讲课之外,还让我们当堂制作几个常见病的药膳方子,如感冒、感冒发热,还有滋补型的方子如延缓衰老的,清肝明目的等等,这让我们在学到药膳知识后立刻能应用到实际之中,虽然我写的方子只是对经典的药膳方子做了一些改动,但也加入了我自己对药膳的理解。毕竟中医这门传统学科的内容是深之又深,加以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即使是学习了中医药膳学,我们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吸收这部分的知识精华,并一步步付诸实践。总之,中医药膳学的内容对我来说非常有用。而且有的简单的方子是我以前接触过的,例如小时候咳嗽,妈妈就会煮川贝雪梨冰糖水来给我喝,这也就是药膳在我生活中应用的体现了。当前社会中追求保健养生的人越来越多,前一段时间就有所谓的“著名中医养生师”以萝卜绿豆为主要内容写过一些热卖的书籍。虽然中医药膳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深奥,但也绝不是天天吃萝卜绿豆就能把所有病都吃好的。学习了中医药膳学之后,我对饮食搭配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认为我可以把所学到的知识都应用到今后的生活中,让我和家人的身体状况也都能得到适当的调理,这才是我学习中医药膳学最大的收获。

中医药膳食疗法课后感想

[摘要] 中国的医学博大精深,并且深深地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医食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从西周到明清历代都有大量的药膳食疗著作,论述十分精辟,形成了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构成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从这次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养生食疗的方法,不仅在生活中可以用到,还激发了我对养生方面的兴趣,从很多途径了解养生。

[关键词]中医与膳食疗法;课后感想

首先,说一下为什么会选中药与膳食疗法这门选修课。是因为我觉得养生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懂得养生的人能活得更健康,学会一些养生方法对我们的生活起到很大的帮助。在平时,我比较少去了解有关养生的方法,所以希望能在中药与膳食疗法这门选修课中学到一点。

课程已经结束,但学到的东西也不少。对一些中药的认识、用途的了解,如解表药、温里药、补气药、补血药。还涉及到关于那些药物的来源与传说,加深我们对中药的印象与认识。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药的认识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也认识了中医基础中的藏象、阴阳、五行学说,包括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系统联系,气血津液等这些理论知识。也有一些养生食疗,但我不会做菜,所以没在意听。比较实用的是促发我的兴趣,在网上了解到一些养生的方法,一直有在做的是‘金鸡独立’。刚开学的时候天气很冷,我的手脚冰冷,特别是睡觉时脚很冷就一直睡不着,所以都会在睡觉前做5分钟,这样脚就会暖和一点,更容易入睡。有时在上课时觉得疲惫不堪,不能集中精神听课的时候,我就会用双手像梳子那样向后梳理头顶上的头发,也蛮管用的。有时感觉有点发寒恶寒,也会用打喷嚏这个方法,但效果不是很明显。还有按手掌穴位的,现在都会有意无意的去按那个穴位。还有跪着走路让血气下行、烧毛发治流鼻血、气聚丹田由口吐出等,这几个还没实践过,但都记住了。对于养生的方法窍门都记得比较牢。因为这些养生方法对我的生活都很有帮助。

中国的医学博大精深,并且深深地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家里时,母亲总会随着时节和我们的身体状况做出各种各样的食物。比如夏日的炎炎午后,她会为我们熬一锅丝瓜花绿豆汤,喝了清凉解暑:冬天则是煲羊肉、狗肉粥,驱寒温补;当我从尘土飞扬的操场回去可以吃到猪血煮真珠菜,清肺解毒;当我因为长时间学习后眼睛略有不适,就能吃到枸杞炖猪肝,明目亮睛„„我一向惊叹妈妈的勤劳和聪慧,直到这个学期我选修了这门课之后才知道原来做出这些菜也是一门大学问,是我们的祖先多少年积淀下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中医食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从西周到明清历代都有大量的药膳食疗著作,论述十分精辟,形成了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构成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优势。食疗,又称食治、饮食疗法,是指利用各种食物经过特定烹调工艺加工制作成食品,通过食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利用食物或药食两用药物按照中医理论严格配伍,并用持定烹调炮制工艺制成食品,通过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而达治疗疾病之目的。中医的食疗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它不仅包括营养疗法,还包括诸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食除积、止咳平喘等治疗作用在内。

食物同药物一样,也具有寒热温凉四性,但其偏性要弱得多。由于它作用缓和,比药物来源广泛,经济实惠,要配制得法,烹调有方,就会使人乐于接受,且易坚持服用。谷肉果菜等食物本身就是人体营养的来源,它既可以作为疾病恢复期的调治手段,也可以作为配合药物治病的辅助措施来应用。

中医食疗十分重视保养脾胃。从烹调方法上讲,炸、烤、煎、爆易破坏食物的有效成份或改变其性质,从而降低治疗作用,并使食物难于被消化吸收。所以,食补的膳食多采用蒸、炖、煮或煲汤等方法。中医一贯重视饮食疗疾,并有“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说法。扶正药中有不少是补药,而某些药物本身就是食物。此外,不论药补还是食补,同样要考虑忌口问题。食补是治疗虚证的一种方法,运用得当,就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大力提倡食补,食药同用,食借药威,药助食性,相得益彰。

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大和环境的恶化,人们身体亚健康化日益突出,各类保健品充斥着市场,然而这些保健品的质量仍是我们所担忧的。健康食品,绿色食品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医食疗这一古老而科学的饮食方法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

中医药膳食疗是现实生活中很实用的一些常识,只是日用不知而已。如身体不适该如何选择凉茶;小孩鼻子出血为啥用白茅根煮冰糖水喝就能好;而小孩上火咳嗽却要用冰糖川贝炖雪梨;杜仲炖猪脊骨为何能止腰痛;妇女产后及经期为什么要喝红糖水;猪脚姜醋蛋最适合什么样的女人吃;天麻炖大鱼头为何能止老年人头晕;《红楼梦》中的屠苏酒有什么功用;六味地黄丸什么情况下不能吃;春天为啥要吃芽菜;夏天为啥要煲冬瓜海带薏米汤;秋天却要吃点百合炒西芹;不同的季节如何煲出美味健康的老火靓汤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能得到科学合理的解答,有理论有实践,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学会如何善待自己。有数据显示:如果你的健康是100%,那么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环境因素占7%,而你的个人生活方式却占去60%;也就是说,你不能抱怨父母不好、不能抱怨生不逢时、不能抱怨没有好医生、不能抱怨环境污染;因为你的健康是由自己决定的。也就是说,许多疾病是病人自己造成的。想要做一个健康的人就要调整好自己的生活方式,养生就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调节好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养生对我们的健康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渴望获得有关养生方面的知识。所以我觉得,学校应该在普通课上也开设中药与养生这门课程,而不单单只是选修课那几节,让同学们学到更多的养生方法。

6.老人便秘的药膳方 篇六

便秘是一种恼人的疾病,往往让患者痛苦不堪,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一但发生便秘不能简单地使用泻药来一泻了之,不可以把服用泻药当成是治疗便秘的唯一方法。首先应当找出引起便秘的病因,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

由于食物过精过细,缺少粗纤维质,新鲜蔬菜和水果太少,饮水不足,脂肪量不够,使肠道刺激减少,反射性蠕动减弱而导致无力性便秘;膳食中纤维质太多,香料太多,均会引起痉挛性便秘;肠道部分或全部阻塞,发生阻塞性便秘。

便秘患者要多食水果、蔬菜,以增加水分和有机酸,多食含维生素B族的食品,如豆类、粗粮等以增加肠道的紧张力。此外多吃海菜,便于在肠道内吸收水分使粪便结块软化。

无力性便秘则应采取多渣膳食,多吃些粗杂粮和蔬菜等含膳食纤维较多的食物,以刺激肠道蠕动,加快粪便的及时排出。下面介绍几种食疗膳。

麻油拌菠菜:每次用鲜菠菜250 g洗净,待锅中水煮沸,加入食盐适量调味,把菠菜置沸盐水中烫约3分钟,取出,加麻油拌匀服食。

功效:富含维生素C、纤维素,能维持人体酸碱平衡,使大便通畅。

牛乳粥:先将梗米100 g淘净煮粥,在粥将熟时加入鲜牛奶适量,再继续熬煮成粥,早、晚餐时,温热食用。

功效:此方有补虚损、润五脏、通燥结之功,可治大便燥结等。

香菇香蕉粥:香菇100 g,香蕉100 g,熟火腿片100 g,熟鸡丝30 g,煮汤食用。

功效:含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健胃消食、润肠通便之功效。

韭菜粥:将粳米100 g,韭菜60 g同煮成粥即可食用。

功效:富含B族维生素、纤维素,刺激胃肠道蠕动。

痉挛性便秘和阻塞性便秘的患者,膳食中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生姜等及含植物纤维素的产渣食物,而应给以少渣的半流质饮食。其食疗膳如:

蜂蜜麻油: 蜂蜜一小勺,麻油数滴,冲开水一杯,临睡前饮食,疗效甚佳。

功效:滑肠去积,消食和胃。

白萝卜汁:鲜白萝卜250 g,洗净,去皮,捣碎,用纱布挤汁,加蜂蜜适量,每日清晨空腹服用。

功效:味甘性凉,消腻去脂化痰,通便降脂化食消积。

冰糖炖香蕉: 每次将2~3只香蕉,去皮加适量冰糖,隔水炖熟服食。

功效:消火安神,消食行滞,润肠通便。

7.药膳 篇七

关键词:药膳食疗,养生保健,施膳原则,健康餐饮

药膳食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 是中医中药与食物烹饪长期结合, 共同发展的产物, 是一门既古老又新兴的实用科学。据《周礼·天官篇》记载, 早在3000年前的周代, 中国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系。当时将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类, 并明确提出以“食医”为先。“食医”专门负责管理周王膳食, 类似于现代临床营养医生, 这是迄今已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营养医学”的实践。数千年来, 药膳食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及人类的健康长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如今, 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药膳食疗在养生保健及各种慢性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优越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我国的中医药学历来推崇“上工治未病”, 主张“三分医药七分养”、“药补不如食补”。这就是药膳食疗的真谛。食疗的特点大致可概括如下:

(1) 后天之本, 及早食养:

我国中医学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 经过饮食调理以保养脾胃是养生延年的最好方法。所以中医倡导养生特别是食养最晚也须从青、中年开始, 应尽量少吃生冷、燥热、重滑、厚腻等损伤脾胃的饮食。

(2) 食养关键, 饮食有节:

节制饮食的关键在于“简、少、俭、谨、忌”。饮食的品种应该恰当合理, 进食不宜过饱, 每餐的肉食种类不宜繁多。要十分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 应做到先饥而食, 未饱先止;先渴而饮, 饮不过多, 并慎戒夜饮。此外, 过多偏食、杂食也有损健康。药膳食疗也是严格讲究用量的, 量大量小直接影响其功效, 不分剂量, 盲目食用, 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有人一次用20g人参煨汤, 服用后导致脑溢血, 这样的教训屡见不鲜。

(3) 先食疗后药饵:

食疗在补益调理方面最好能长期坚持使用。尤其是老年人五脏衰弱, 气血耗损, 而且脾胃运化功能减退, 所以先以饮食调治更容易达到药物难以获得的功效。另外, 大多数老年人患有程度不一的慢性病, 一方面难以坚持长期服药, 另一方面服药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 先食疗而后必要时用药更显妥当。

(4) 早食常宜早, 晚食不宜迟, 夜食反多损:

进食应细嚼慢咽, 切忌狼吞虎咽;应善于选食并节制饮食, 对腐败、腻油、荤腥、粘硬难以消化、浓醇厚味的食物更应该少食用;食物以轻清甜淡为佳, 以热不灼唇, 冷不冰齿为宜。

(5) 良药可口, 服食方便:

由于中药汤剂多有苦味, 故民间有“良药苦口”之说。有些人, 特别是儿童多畏其苦而拒绝服药。而药膳使用的多为药、食两用之品, 且有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即使加入了部分药材, 也很注意药物性味的选择。这些药材与食物调配后经过精细的烹调, 仍可制成美味可口的药膳。

药膳多用于养身防病, 重在养与防, 它不能代替药物疗法。应视具体人与病情而选定合适的施膳之法。滥用药膳不但起不到滋补健身的效果, 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因此在应用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 因证用膳:

中医讲辨证施治, 药膳的应用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血虚的病人多选用补血的食物如大枣、花生;阴虚的病人多使用枸杞、百合、麦冬等。只有因证用料, 才能发挥药膳的保健作用。眼下不少药膳店宣称, 食用了该店的药膳“有病治病, 无病健身”, 这种说法吸引了不少顾客。然而, 据一些经营者私下介绍, 绝大多数药膳店对中药药理并没有研究, 只是看到目前流行药膳, 便在食物中加入人参、当归、枸杞等一些滋补类中草药制作成所谓的药膳。由于在制作工艺、材料标准等方面都没有严格的规范标准, 也没有经过专家鉴定, 滋补效果难以确定。

(2) 因时而异:

中医认为, 人与日月相应, 人的脏腑气血的运行, 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用寒远寒, 用热远热”, 意思是说在采用性质寒凉的药物时, 应避开寒冷的冬天, 而采用性质温热的药物时, 应避开炎热的夏天。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药膳。

(3) 因人用膳:

人的体质年龄不同, 用药膳时也应有所差异, 小儿体质娇嫩, 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 老人多肝肾不足, 用药不宜温燥, 孕妇恐动胎气, 不宜用活血滑利之品。这都是在药膳配制中应注意的。现在有些药膳店随意乱用药膳配方, 有的甚至违背了因人用膳的原则, 给消费者的健康埋下诸多隐患。如人参是滋补良药, 但人参药性偏湿热, 适于补气, 可用于脾虚等症, 却不宜为阳热体质或某些慢性病人服用;又如胖人多阴盛阳衰, 不可进补银耳、燕窝、玉竹、虫草、龟板等滋阴之品;而瘦人多阴虚阳亢, 不可多食杜仲、蛤蚧、羊肉、狗肉等温热壮阳之物, 否则反而会有损健康。所以消费者不要盲目食用各种所谓的药膳, 要根据药膳本身的功效和自己的体质慎重选择, 以免食用药膳补出病来。

(4) 因地而异:

不同的地区, 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 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 有的地处潮湿, 饮食多温燥辛辣, 有的地处寒冷, 饮食多热而滋腻, 在应用药膳选料时也是同样的道理。

(5) “润物细无声”:

就是说药膳不可能吃一天就好, 要把食疗慢慢的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一天两天看不到它的功效, 但是注重食疗养生之道的人大都长寿, 这就是我们的祖先对食疗最好的总结和概括。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疾病模式的转变, 人们对自身健康的维护和疾病的防治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 有“国粹”之美誉的中华药膳, 自然成为了“将健康融入餐饮业”的个性招牌与引领者。

8.【经典药膳】消肿抑癌药膳8款 篇八

原料:鲜蘑菇15 克,粳米、油、盐或糖适量。

制作:鲜蘑菇洗净捣碎,与粳米同煮成粥,熟后按口味需要可加油、盐调味,亦可加糖调味。

效用:提高机体免疫力。可作为肿瘤病人辅助食疗。

【香菇豆酱】

原料:香菇15 克,豆酱、麻油、大蒜适量。

制作:香菇洗净,晾干,切碎,用水煮烂,加大蒜等调味,加入豆酱内,并放入麻油拌匀即成。

效用:儿童常食可防治佝偻病。对肝病、肿瘤有一定防治效果。

【香菇蜂蜜晶】

原料:香菇15 克,金针菇、蜂蜜、白糖各适量。

制作:香菇、金针菇分别加水200毫升,小火熬煮20分钟,留取汁液。将白糖兑水煮沸,沾起成丝状时离火,加入香菇、金针菇提取液,拌匀。待白糖煎液冷却稍硬时,制成颗粒状结晶。

效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可作为癌症、肝病、佝偻病、冠心病的辅助食疗,也可治疗神经衰弱。

【香菇汤】

原料:干香菇10 克,调料适量。

制作:按常法烧汤食用。

效用:适宜于脾胃虚弱、食少纳呆、食后胸腹胀满、四肢倦怠无力等症。并可防治子宫颈瘤、胃癌。

【红扒猴头菇】

原料:干猴头菇200 克,鸡汤250 克,料酒15 克,酱油2 克,白糖16 克,水淀粉60 克,香油20 克,猪油70 克,精盐、味精适量。

制作:将干猴头菇用热水泡软,捞出挤干,除去刺针和根蒂。再用开水泡发,水凉后捞出挤干,从根部往上切成片,加入清汤上屉蒸(中间需换2次汤)至酥烂。炒锅烧热,加入猪油50 克烧热,放入酱油、料酒、精盐、味精、白糖和鸡汤,再将蒸碗中的原汤滗净,把猴头菇片撒入锅内,烧透后用水淀粉勾芡,边淋入水淀粉边晃动锅,加入熟猪油25 克和香油,将锅晃动几下,翻炒出锅即成。

效用:适宜于消化不良、胃溃疡、神经衰弱等症。对胃癌等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有一定的疗效。

【韭菜汁】

原料:生韭菜(或根)500 克。

制作:将生韭菜(或根)捣汁温服,每次约50 克。

效用:适宜于瘀血胁痛、遗精盗汗、食道癌等症。胃癌患者服用可减轻症状。

【奶油芦笋】

原料:罐装芦笋500 克,鲜奶150 克,熟火腿25 克,精盐3 克,香菜3 克,植物油50 克,胡椒粉、淀粉、料酒少许。

制作:开罐取出芦笋,滗去水分,火腿、香菜切茸。将植物油烧热并晾至中温,下芦笋泡透,取出排于盘中。锅内倒入鲜奶、淀粉、盐、料酒和胡椒粉,轻轻搅匀,煮沸立即离火,浇在芦笋上,撒上火腿、香菜茸即成。

效用:适宜于高血压、心脏病、心率过速、疲劳、水肿、膀胱炎、排尿困难等症,并有防癌和去胆结石的功能。

【灵芝甜酒】

原料:灵芝50 克,粮食酒1 000 克,蜂蜜20 克。

制作:灵芝切成条,加粮食酒和蜂蜜,密封、冷浸约30 天即成。每日饮用约15 克。

9.大雪节气吃什么药膳 篇九

山药枸杞粥

山药200克,粳米30克,酸枣仁5克,枸杞30克。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块状。粳米淘洗干净。酸枣仁洗净,稍微捣裂并以棉布袋盛之。先下山药及酸枣仁布袋熬粥,待粥约七分熟时,加入枸杞,再焖透即成。健脾胃,益肺肾。有镇定心神、助眠之功效。还可以补血养颜,消除色斑。

苁蓉羊肉粥

肉苁蓉10~15克,精羊肉、粳米各100克,精盐少许,葱白2根,生姜3片。分别将肉苁蓉、精羊肉洗净后细切,先用砂锅煎肉,苁蓉取汁,去渣,入羊肉、粳米同煮,待煮沸后,再加入精盐、生姜、葱白煮成稀粥。温热食,每日2次。补肾助阳,健脾养胃。适用于肾阳衰之腰膝冷痛者。

菟丝子粥

菟丝子30克,粳米150克,白糖适量。将菟丝子洗净并捣碎,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清水,小火煎汤,去渣取汁,再加淘净的粳米煮粥。待粥快好时调入白糖,稍煮片刻,便可食用。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益脾止泻的功效。

山药枸杞鸡汤

上一篇:在海外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章程下一篇:课堂教学游戏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