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生物教研组教学活动总结

2024-09-19

地理、生物教研组教学活动总结(共12篇)

1.地理、生物教研组教学活动总结 篇一

地理教研组“课内比教学”总结

赵春

宜城一中地理教研组在教科部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于2011年12月12日胜利完成了“课内比教学”活动。我作为地理组的教研组长,对此次活动作了周密的安排,同时我又以一名普通教师的身份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感受颇深。

此次“课内比教学”活动,使我看到了宜城一中地理组虽然人数较少,但是个个刻苦钻研,敬业好学,与时俱进。一堂堂精彩的赛课充分体现了教师的细心、耐心和精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学语言的精炼、幽默,教学课件的恰当运用,更体现了宜城一中地理组教师具有较强的地理素养和过硬的教学能力。在此次活动中,既彰显了每位教师的个性风彩,又展现出地理工科组作为一个整体团队合作精神。回顾此次活动,有如下几方面的感悟:

一、全体地理组成员具有较高的地理素养。

无论是专业知识的垂炼,还是课堂艺术的展示,都体现了较高的地理素养,每位教师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和点拔,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吸取更多的知识,使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如叶翠红老师在阐述农业区位的选择的时候,就以我们宜城市流水的西瓜、孔湾的白菜、王集的花生为例,导出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同时又以宜城市发展巨森苹果为例,让同学们分析该产业为什么以失败而告终的原因。通过生活中的案例分析,既理解掌握了理论知识,又联系了实际,使同学们真正感受到地理不仅有趣,更有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是一把双刃剑,处理不好,就会出现一堂繁化的课堂背后是一无所知。为此,地理组要求每位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要恰到好处,要遵循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的原则。例如,龚宏老师在讲出地的形成的过程中,运用动画演示出各种山地的形成过程,生动逼真。王兴玉老师在讲述天气系统时,通过动画演示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对天气的影响,使原来抽象的地理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三、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在讲述某一地理理论之前,通过多媒体展示出学们所熟悉或不熟悉的一个个案例。

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们的分析、归纳、总结,自然而然地得出地理规律。例如高二教师赵妮娜在讲述城市化时,就以同学们所生活的城市——宜城市为例,展示出不同时期的宜城城区图及相关资料,然后导出城市化的一般特点,既避免了空洞式的说教,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

四、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此次活动地理组全体教师积极参与了该活动的全部过程。各位教师认真备课,服从安排,不打折扣,不敷衍了事。为了备好一节课,制作好一节课件,主导演在教师本人,其他教师也积极献计献策,事后认真总结,虔诚反思,相互指出优点和不足。不走过场,实事求是,不搞人文相轻,不搞个人主义,老教师率先垂范,积极帮助年轻人快速成长,值得可喜的是我校年轻教师赵妮娜在老教师叶翠红、张景华等教师的帮助下快速成长,在此次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此次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此次活动的理念却留下来,贯穿于整个地理教学中。宜城一中地理组全体同仁辛苦着,思考着,快乐着,并成长着!

2011年12月25日

2.地理、生物教研组教学活动总结 篇二

一、正确认识多媒体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1. 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

多媒体为教师和学生创设了多种功效的信息环境, 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改革, 它给生物教学带来了新活力, 比传统的教学更有冲击力。但是, 传统教学方法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途径, 是无法替代的。比如, 板书, 把内容有条理地列出来;教师的语言讲解, 比屏幕更有亲切感;模型和生物标本, 学生可以触摸感受学习等等。所以, 教师不能认为多媒体教学是万能的, 从始至终在课堂就利用多媒体, 喧宾夺主。多媒体无论多么优越, 都是为了课堂教学服务, 一堂课中学生永远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 多媒体只能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多媒体与传统学科教学之间是互相协作的关系, 相互促进的作用。多媒体的运用要掌握一个度的原则, 适时、适当地运用多媒体, 而不能滥用, 替代学科教学。

2. 多媒体课件内容要有实质性

有的教师把制作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目的, 为了电教而电教, 不重视课件的质量, 流于形式。比如, 多媒体课件与教学目标不一致, 偏离了教学大纲、教材, 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等, 只重视形式;如果课件过于简单, 只是简单地几张幻灯片进行交换, 学生被动地在台下当“观众”, 教师在台上当“导演”, 学生对于这样的课件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相反, 如果课件过于复杂, 并且只注重课件当中的图画效果或者画面的美幻, 而忽略了知识面的本质, 那么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就会被转移, 进而影响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这样让多媒体的优越性适得其反, 好钢没用在刀刃上, 淡化了学生学习的过程, 严重削弱了电教课的质量。因此,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要在详细背教材、备学生的前提下, 制作出高质量的课件, 做到有的放矢, 避免找不到着力点或者“画蛇添足”。

二、制作适合课型的不同多媒体课件

尽管多媒体传播给学生的是生动、活泼的内容, 但如果教师演示的千篇一律, 也是无法适应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特点,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 媒体使用的方式要灵活,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用多媒体。

1. 新课教学

新课的教学目的在于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应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 合理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课堂教学。选择电教媒体 (投影、幻灯、录像、微机等) 能够克服传统媒体教学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将平面、竞争的文字化静为动, 综合多种信息, 创设了逼真的效果。在理论教学中, 可根据内容特点, 合理选用, 互相配合, 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的一半, 用多媒体导入新课, 让学生看图像, 创设情境, 引起学生的注意, 学习氛围变得活泼, 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比如, 在讲解基因组合规律时, 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完整的豌豆植株和不同品质豌豆的种子, 让学生思考能否用黄圆和绿皱豌豆作亲本来种出绿圆豌豆。在教学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部分内容中, 植物细胞十分微小, 肉眼无法进行观察先让学生制作洋葱鳞片叶玻片标本, 并运用显微镜观察此标本, 再配以模型, 以CAI软件演示其内部结构, 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的内部构造, 形成比较深刻的印象。

2. 实验课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生物教学常常要进行一些演示实验, 但一些常规的实验方法存在一些弊端, 如有的可见度太小, 有的过程太快, 有的难以演示, 有的操作规范性太差, 导致实验效果不佳。多媒体实验能够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 提高了实验的演示可见读, 加强了实验的规范性和正确性。比如, 在动手实验中, 学生操作失误, 会损失仪器, 引起某些危险性, 影响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如果让学生在计算机前进行模拟, 掌握正确的实验步骤和动作, 再进行实验, 就提高了实验的有效性。

3. 复习课教学

复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复习课的教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初中生物学科包括的内容多, 知识重点和要点多, 单纯一节课的复习难度较大。为此, 我们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提高初中生物学科的复习课的教学效益。在复习阶段, 利用多媒体把教材内容系统化、条理化, 加强相关知识间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给学生构建出完整的知识网络, 让学生学习起来清晰、明了, 避免了盲目化, 提高了复习效率。同时, 多媒体内容要配以图像、声音、动画等, 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多媒体又减少了教师课堂板书时间, 可以尽可能多地与学生沟通, 发现学生复习存在的问题, 遇到的困难。

三、多媒体教学中应提倡合作的学习模式

多媒体中教学中, 网络的运用帮助学生们学起来更为轻松, 让教师教学起来更为有个性以及具有针对性, 比之原来的传统教育更加个性化、更有针对性。在多媒体的环境中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为自己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 每个阶段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的, 都可以根据多媒体来规划。但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使学习过程更为顺利, 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和同伴的共同探讨。因而, 在多媒体的教学中, 也应该提倡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 可以让每一名学生分享同学之间的不同观点, 不同看法以及不同意见, 从而在不同的意见当中取其精华。通过合作学习的进行, 学生们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吸收更为全面且合理的学习方式, 获得学习之间的交流, 从而形成更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基于课堂观察的地理教研活动 篇三

[关键词]课堂观察 地理教研 有效性

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是在一般观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技术,它有明确的观察目的,除了用个体的眼睛、心智之外,往往还要借助一些特制的观察工具,使观察者获得一般观察无法达到的对课堂中实物洞察的深度和广度。将课堂观察引入地理教研活动中,有利于地理教研活动聚焦课堂,充分发挥同伴互助功能,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下面以《问题解决式教学的有效性》教研活动为例加以说明:

一、主题确定

问题是地理教研活动的生命,只有在众多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在困惑中寻找到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才能引起教师的共鸣和思考,吸引教师自发参与到教研活动中,从中感受到教研活动带给自己的智慧。这样的教研活动主题有利于明确课堂观察的目的,突出课堂观察解决的教学问题,体现教研各成员共同的合作目标。

案例:《问题解决式教学》教研活动主题的确定

问题解决式教学,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即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理解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问题解决式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我们把《问题解决式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大家认为,传统的听评课有诸多弊端,比如听课时缺少主题,针对性不强,评课时由于缺少了课堂观察记录,泛泛而谈,不能深入,因此,有必要改变传统的听评课方式,加强研究,运用课堂观察技术对课堂教学中教师实施问题解决式教学进行科学的诊断。由此便开展了以“问题解决式教学的有效性”为主题的地理课堂观察活动。

二、工具研制

在复杂的课堂情境中进行课堂观察,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工具才能进行有效的观察记录。集体研究课堂观察工具,有利于发挥地理教研成员的集体智慧,夯实理论基础,激发教师教学研究意识,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设计能力和合作研究的水平。

案例:《问题解决式教学的有效性》课堂观察工具的研制

研制课堂观察工具必须要有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因此,教研成员广泛收集与问题解决式教学有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与整理,使大家对问题解决式教学的定义、理论基础等方面有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广泛寻找与问题解决式教学有关的案例材料,从实践层面了解问题解决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在此基础上,学科组成员集体讨论问题解决式教学有效性的观察点,明确问题解决式教学的实施情况可从所用时间、问题表述、问题类型、提问方式、回答情况等方面进行课堂观察。

三、集体备课

日常的教学问题只有经过设计才能转化为课例研究。基于课堂观察的地理教研活动。与传统备课不同,要针对研究的主题,先由执教者进行“研究型备课”,结合课例,做好研究主题的教学设计。然后,地理教研各成员通过集体备课和说课,执教教师同其他地理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建议,完善教学设计,在这一过程中明确课堂观察应注意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案例:《问题解决式教学的有效性》集体备课

本节课课题是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水资源》,以下是《问题解决式教学》集体备课过程。

首先,执教教师进行说课,结合课例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的实例,说明设计的意图。如,采用什么方法解决北方的缺水问题?这个问题采用了描述性问题,具有较强的探究性,意在帮助学生弄清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不均匀的途径。

接着,地理教研成员对执教者的设计提出优化意见。如,有的教师说,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有的说,本节课设置的问题较多,有些问题可直接由老师讲解等等。

最后,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各成员研究课堂观察应注意的问题,明确观察分工,有老师提出,问题类型可由观后进行整理,以减少工作量,更好地进行课堂观察,大家采纳了他的意见。

四、现场观课

主要任务是观察与记录。观课时每位教研成员要选择好观察位置,不影响教师的上课及学生的听课,要如实地记录所看到的与听到的种种现象,一般不宜当场花时间对现象进行分析或做出判断,以免遗漏一些重要的信息,为了便于课后整理与研究,可带进录像机,对全课进行录像。

案例:《问题解决式教学的有效性》现场观课记录

本次观察研究中,我们采集了整节课上教师几乎所有提问及学生的回答、教师的理答情况,以备课后作出更客观准确的分析与研究。以下是几位老师观课后整理好的部分地理课堂观察记录:

问题解决1:

问题表述:水资源属于自然资源的哪一种?

问题类型:判断性问题

提问方式:自由回答

回答情况:生:属于可再生自然资源。

所用时间:1分钟

问题解决2-10略

问题解决11:

问题表述: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南水北调工程有几套方案?

2.南水北调西线方案通过哪几条河流调水到黄河,解决什么地区的缺水问题?3.南水北调中线方案起点的水库是哪一座?4.哪一条线路实施起来最难,哪一条最轻松?为什么?

问题类型:描述性问题、论证性问题

提问方式:举手者回答、未举手者回答、补充回答

回答情况:生12:西线、中线、东线方案。生13:南水北調西线,通过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入到黄河,解决华北、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生14:丹江口水库。生15:中线最难。师:为什么?生15:不,是东线。师:为什么?生15:要经过很多的河流。师:别的同学考虑怎样?生16:最难的是东线方案。师:为什么?生16:要进行抽水。师:别人考虑得怎样?生17:经过河流要开挖隧道。师:西线呢?生1:西线比较难。师:西线虽然路程短,但要穿过地形区,如横断山脉等,工程量巨大。师:工程量最小的是东线,为什么?生18:利用京杭大运河。

使用时间:10分钟

五、观后研讨

课堂观察后观课者与执教教师应对课堂观察记录进行反思与分析,对所有问题进行逐一的分析与归类,选择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并进行相应的讨论。议课时,要求立足于观察到的证据,再作必要的推论,杜绝即席式发挥。

案例:《问题解决式教学的有效性》课堂观察观后研讨

师1:从量上来看,本节课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共有14个,与教学设计创设的问题情境一致。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交流的过程中采用了追问的形式,达10次以上。从学生的发言来看,全班46个学生,共有18个学生发言。从整个教学过程看,教师过多以问题展开教学。

执教者:我也觉得问题较多,有些问题不是课前预设的,是课堂上临时提出来的,变成“满堂问”。

师2:从质上来看,所提14个问题中,属于判断性问题的有两个,论证性问题有四个,其他属于描述性问题。个别题目出现指向性不明确,致使学生无所适从。

执教者:描述性问题较多,缺少思维含量。

师3:从提问的方式来看,主要采用举手者答的形式,其次是补充回答。从整体上看,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执教者:教学中我急于赶进度,怕教不完,而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师4:从学生的回答情况来看,对于判断性问题、描述性问题,学生能比较准确地答出,但对于论证性问题,学生回答的准确率不高。

六、活动总结

地理教研在专题研讨活动中,要注意资料的收集,如教师的教学设计、观察记录、教师发言等,教师个人或集体合作撰写课例分析,教学案例,教学经验总结、论文等,落实教研活动的成果,最后形成的解决问题策略为每位教师所共享。

案例:《问题解决式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

1.问题设置要贴近学生思维能力的“最近发展区”

地理问题解决式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必须贴近学生思维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对问题的广度、深度、难度,教师一定要有适当的宏观调控,注意问题的思维含量,提高问题的质量,不能过于简单化和复杂化,

2.倡导学习形式的多样性

问题解决式教学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教学形式,但不能独霸课堂,挤占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问题解决式教学应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相配合,把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两者进行整合,力求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3.注重提问操作的技巧性

教师的备课不仅是备自己,更要备学生,了解学情也是提高课堂提问效率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把握提问机会,学会提问,力求做到三点:(1)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2)提问面要广,不能局限于几个学生;(3)教师提问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做出调整。

4.关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

在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面对学生的回答时,要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及时捕捉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信息,特别对学生错的答案,要及時进行引导,启发点拨,促进学生问题的解决。

4.地理教研的活动总结 篇四

(一)学科方面

1.坚持常规听课

有计划地深入基层学校听课,听课后与执课教师本着平等互动的原则认真地交换意见。交换意见的内容既有严密知识的问题,也有教学策略优选的问题;既有教的问题,也有学的问题。通过听课与课后交流,在帮助提升基层地理教师的同时,也提升了作为地理学科教研员的自己。

2.学科教学技能展示

本学期在三十七中学进行了全市初一地理教师学科教学技能展示活动。来自7区9县的三十多名地理教师参加了教学技能展示。通过教学技能展示这个平台使与会教师开阔了眼界,达到了互相学习的目的,有益于我市初一地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3.送教下乡和课改调研活动

(1)上半年与部里全体同志一道先后去龙江县和梅里斯区进行了送教下乡和课改调研活动。并按部里安排执笔了该两次送教下乡活动的情况总结。在上半年的送教下乡活动中,先后为龙江县基层教师和梅里斯区基层教师做了题为《浅谈校本教研的讲座》。为讲好这个讲座,在网络上查阅了大量资料,在家里家外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力争通俗、准确、实用。在讲座的同时,既体现了服务基层的宗旨,也使自己进一步内化了理论,有利于自己今后教研水平的提升。

(2)下半年与部里全体同志一道去铁锋区进行了以“看课堂教学效率”为主题的课改调研,按部里安排先后执笔了调研计划和调研总结。又应梅里斯区教师进修学校的邀请,在梅里斯区教师进修学校多功能教室,为参加全区基地校展示活动的全体教师进行了题为《课程改革与有效教学》的专场讲座。

4.审美化地理课堂教学研讨会

为推进《中学审美化地理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验》课题(中国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重点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本学期在建华区教师教师进修学校多功能教室召开了全市初一地理审美化课堂教学研讨会。来自七区九县的近百名初一地理教师参加了会议。会上齐齐哈尔市第三十四中学的杨征雪老师做了题为《东南亚》的审美化地理教学研讨课;齐齐哈尔市泰来县街基中学的李艳红老师做了题为《日本》的审美化地理教学研讨课;齐齐哈尔市第三中学的刘华兴老师做了题为《澳大利亚》的审美化地理教学研讨课;齐齐哈尔市第四十五中学的白絮梅老师做了题为《西双版纳》的审美化地理教学研讨课。龙江县教师进修学校的地理教研员石万金老师,代表龙江县做了审美化地理教学课题研究的经验介绍。还有20多名教师进行了审美化地理教学设计的说课和审美化地理课堂教学的论文交流。市初一地理教研员韩景文做了题为《审美化地理课堂教学》的专题讲座。会议历时一天,圆满结束。此次研讨

会对于提升基层地理教师关于审美化地理教学重要性和可行性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5.问题解决地理教学课题结题

本学期认真进行了《问题解决法在初一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验》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的子课题)的结题工作。经教育部课题组专家验收评审,顺利结题。通过结题准备工作期间对资料的汇集、分析、判断和整理过程,使我们更清晰了此项课题研究与实验的比较可喜的结果。

(1)课题组成员和实验教师对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问题解决教学策略有了基本的认识。 诸如:问题是教学活动的起点;问题是贯穿整个教学的主线;问题是教学活动的终点。在学习具体的教学内容时,步骤是: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理解“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已找到的方法运用到“问题”解决的实际情境中;“问题”的解决。问题解决法教学需要运用启发诱导的方式,通过设置情境,提出问题,以问题作为激励学生思维活动的起点与动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学,不能只是事先设计好问题和答案,并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说出这些预设好的结论,逼学生总是费尽心思地去迎合教师。另外,教师在提出问题时,不能只是提自己事先想好的,而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从教学中发现问题,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以免偏离问题解决教学法的“初衷”。问题解决教学基本形式主要有三种,即教学对话式、提问——讨论式、引导——探究式。

(2)问题解决教学策略使地理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增大了知识存量和提升了教学能力。

因为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增大了知识存量和提升了教学能力是适应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所必须的,否则问题解决教学就无法进行。因此,实验教师为适应实验的需要,就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增大了知识存量和提升了教学能力。这自然就达到了提高教师的目的。

(3)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应用使初一地理课堂教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是课堂观念有所变化。问题解决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以培养认知能力为主的做法,而是变成了突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它着眼的是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造性人才。它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展智慧的殿堂,成为体现和提升个人潜能的快乐场所。

二是教学方式有所变化。“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已被教学对话、提问讨论、引导探究等方式所取代。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课程资源状况,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读中学、探中学、思中学。并把教学的预设和生成统一起来。

三是师生关系有所变化。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教学那样教师高高在上地“师道尊严”,而是变成了“亲其师信其道”。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顾问,是意见交换的参与者,是情感沟通的朋友,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长者。教师对学生的帮助更多的是体现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而不再是通过命令、威胁和责罚来表现自己的权威,发挥控制作用。

四是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能力有所提高。通过问题解决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无需讳言,由于长期以来我市中考科目计总分没有地理学科,造成了初一地理课堂教学的状况是:学生学地理是对付,没兴趣;老师教地理是应付,没劲头。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无需讳言。通过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实验,由于问题的引领加之教师精美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

6.地理学业考试复习研讨会

为配合初一地理学业考试,本学期在建华区教师进修学校召开了全市初一地理学业考试复习研讨会。来自七区九县的初一地理学业考试年段的任课教师参加了会议。会上,建华区

二中的刘慧范老师做了复习研讨课;昂昂溪区化工厂子弟中学的魏九鹏老师做了地理学业考试复习的经验介绍;齐齐哈尔市第二十八中学的舒艳红老师做了复习课教学设计的说课;富拉尔基区一重二中的赵阳老师和梅里斯区教师进修学校地理教研员荆树新老师,先后详细介绍了的齐齐哈尔市初一地理学业考试的命题情况。市教研员韩景文最后做总结,对初一地理学业考试复习工作提出了参考性意见。

7.地理学业考试命题工作

地理学业考试命题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精神和地理课程标准,落实省《地理学科考试说明》的要求,既充分体现学业考试的评价与选拔功能,又要结合我市地理学科教与学的实际,注重导向性、生活性、人文性,以不断推进地理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命题工作。此次命题主要体现了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的原则;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原则;理论联系学生生活实践的原则;利于初一地理教学的原则;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遵循命题基本要求的原则。命题依据主要是《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我市初一地理新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和我市学生学习实际等因素。

在命题准备阶段,我们认真研读课标、考试说明及人教版教材。细化命题基本原则:

(1)依据课标,教材版本服从课标。即注重考查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空间规律和相互联系;注重考查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和形成过程等内容;注重考察学生的地理观念、环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充分利用地图语言来呈现试题的内容,使试题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地域性和综合性。

(2)体现地理新课程理念。即试题设计体现地理新课程理念、注重开放性;体现对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考查;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体现对学生基本地理观念的考查;试题情景设置注意了体现人文性、生活性、趣味性和地方性,以引导学生体会地理学习的价值。

(3)联系学生生活实践。即试题素材注意反映地理环境及其各要素的现状特征和发展趋势;试题提供的材料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试题注意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素材,有利于学生的地理观念、观点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升华。

(4)利于中学地理教学。即注重考查了初一地理教学内容的主干知识,注重考查了学生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开发。重视了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考查,以加强对初一地理教学的导向性,从而有利于初一地理教学。注重了试题的科学性、适度性,导向性。人教版教材中的“活动”部分承载的是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不是巩固练习。命题时要考虑到对此部分素材的整合,以通过命题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认真对此部分知识进行处理。

(5)利于学生发展。即试题注意表达了地理知识的内部联系和适当体现了整合其它学科的知识,以努力达到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使学生全面发展;注意了引导学生从试题所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问题进行拓展性的思考,进而能够比较顺利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充分体现试题的人文性,使得学生能够达到地理知识的学为所用的教学目的;注意了引导学生使用实例概括地理特征,揭示地理规律,说明地理原因,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措施,从而促使学生主动追寻地理技能、技巧的实用性,进一步达到命题的导向性作用;命题时注意了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素材;注意了试题的适度性,杜绝了偏题、怪题,尽量减少单纯死记硬背和思路烦琐的试题,确保试题的难度、效度、信度和区分度。注意了试题叙述的简约和题量的适度,使学生答题时有足够的思考空间。 在命题前我们确定了科学可行、符合实际的命题思路:

(1)要突出“双基”,主干知识、地理综合能力的考查,覆盖面要高。

(2)命制的试题要情境化,情境要具有真实性、生活性、人文性、趣味性、实用性;试题设计要追求生动性、开放性、创新性、生活化,宗旨就是要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3)要关注现实生活、社会热点与地理知识的整合。

(4)试卷结构简约,题型搭配合理。充分发挥不同类型试题的功能,注意试题的开放性。合理调控难度系数。难度比为7:2:1。

由于准备工作认真细致,具体命题时又严格按规范操作,使地理学业考试命题工作进行顺利,为全市地理学业考试交上了质量较高的试卷。

8.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始启动

教育部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X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子课题《关于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开始启动,效果初显。我市以光碟形式报送的初一地理学科团队展示成果(团队成员:富区七中李桂荣、富区进修校赵旸、富区重二中姚伟、市教研院韩景文),在教育部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第七届年会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经验交流会上,荣获一等奖。

9.地理教学评价设计材料征集及我市教师参加省研讨会情况

为推动我市初一地理教师学好、用好国家《课程标准》,全面把握各种版本教材,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方法与途径,有效提升初一地理教师灵活运用评价手段完善课堂教学的能力,我市按省教育学院初一部的文件要求,组织了地理教学评价设计材料征集活动,为省会议征集了8篇优秀的评价设计文本材料。

7月9——11日,我市组织8名比较优秀的初一地理教师在哈尔滨参加了省教育学院举办的全省初一地理课程标准评价设计展示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成绩。在来自全省的众多选手中,我市有6人进入了前20名,其中3人进入了前10名。讷河五中的范玉丽老师荣获第4名的好成绩,前3名均为省城哈尔滨的选手。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与会的我市许多选手说:此前对评价设计认识模糊,不知如何适从。通过这次会议看到了他人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清晰了自己的认识,增强了进一步探索好评价设计的信心。

10.应用网络平台进行教研工作情况

本学期比较充分地利用了齐齐哈尔市教育教育研究院网和齐齐哈尔市教育信息网开展地理教研活动。收集和整理好的文章转到该两个网站的初一地理空间,活动通知、活动报道和活动总结能够及时上网。好的文章能够及时与教师见面,供教师们学习和借鉴,这种利用网络的教研拉近了教研员和基层学校教师在日常教研工作中的距离。

由于时间原因,网络教研还做得远远不够,需要继续努力,尽快跟上教研手段和方式现代化的步伐。

11.落实月教研活动计划情况

5.地理、生物教研组教学活动总结 篇五

稻田一中

2014年6月

一学年以来,在学校和教导处的领导下,我们稻田一中地理教研组根据寿光市教育局工作安排以及教科研中心的《初中2014年度教研工作计划》的指示精神,结合我校的地理教育教学实际,本着不断提高“研究、指导、管理、服务”能力的宗旨,深入课堂、深入师生,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切实提高地理教育质量,进一步促进提高了我校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坚持落实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依据大纲、活用教材、落实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按照新大纲、新教材的教育和教学基本要求,在抓好传统常规教学的同时,借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积极参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现把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工作回顾(一)、总体情况回顾

本学年我们地理教研组结合我校教研工作实际,坚持对常规工作常抓不懈,继续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为目标,以改革教研方式、创新教研机制为动力,以着力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能力和深化教研内涵为重点,以常态课堂教学研究为载体;研教、研学、研评“三研”并举;积极探索有效教研、有效教学、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着力抓好课程建设、课堂改革、教研创新、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重点工作,寻求课程改革新的突破,力求持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研品质。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严格执行市教科研中心的教研工作计划,以课堂改革创新为总抓手,以新课程理念贯彻为核心工作,通过研究学情,转变方式,精心设计、组织好各项地理教研活动,贯彻实施初中导学案“点线面体”设计与执行方略,积极进行“345”优质高效课堂改革,不断推进“1248”课堂策略;同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切入点,不断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理念的 2 能力;以地理教研组为单位,积极开展地理教研教改,促进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认真研究地理课堂有效教学,切实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我们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教研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工作中学习,在研究中提高;认真组织开展多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认真参加开展全市地理优质课、论文、优秀课件评选活动;按时组织、指导教师参加市教科研中心组织的各类学科评比和竞赛活动,并做好服务工作,争取好的名次;及时宣传和推广课改成果或经验,发现典型,推广典型;认真写好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指导意见,并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各种因素和各个环节,在引导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效率。

(二)、具体工作回顾

我校的地理教研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突破口开展教研教改,积极进行“345”优质高效课堂改革,不断推进“1248”课堂策略,努力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初步实现了从“讲——学”“灌——学”到“导——学”的转变。

1.、强化自身修养,针对教材特点,改革教学方式

(1)、新教材设计的活动灵活新颖,没有现成的答案,答案开放性过大,这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针对这一点,我们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建立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新型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的创新型教师,成为课程教材的建构者和改革者,进而走在新课改的前面。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情况也做了详细的分析,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解释,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3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不同组之间进行答辩,让学生自己寻求合理的答案。为此,我们从课堂听讲和作业收缴入手,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2)、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让学生参与,学生很活跃,由于活动过多,一节课很难讲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少的现象。针对课时不够的特点,具体做法是在平时备课时按单元进行课时备课,对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进行统筹安排,同时,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和空间,把获取地理知识信息的渠道延伸到课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碎这一点,每进行完一节课都要进行课堂小结,每进行完一个单元也要进行小结,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把一些陈述性知识变成具有生成性的知识,让知识开花结果。

2.坚持做好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效率

新教材正文简短,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许多知识点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同时,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我们每周定时、定点地进行课后教学反思、教材的研究,形成有计划、有目的的地理备课研讨的氛围,并且在组内统一各年级组的教学进度、统一备课,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编写专题练习进行强化训练,巩固落实所学知识,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3.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难为易

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零碎(本来就零碎)许多老师说:新课标地理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我们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尝试用成功来激发兴趣。把学习目标分解,定下阶段性的小目标,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这样一实现便能激励学生再接再厉的勇气,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同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4、不断创设“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乐学、爱学,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在全面 4 提高师生的整体素质的基础上从而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5、认真组织开展了多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时宣传和推广了课改成果或经验,发现典型,推广典型;认真写好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指导意见,并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研究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各种因素和各个环节,在引导教师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效率。

6、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7、强化了教师的业务学习,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倡教师以老带新,在工作中学习,在研究中提高,深入课堂,研究、探讨教育教学工作,力争形成一个高素质的教研组。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本学期我校的地理教研,通过各类教研学习和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不断推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进一步推行“带着思想上课”的做法——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注重抓好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但对学生授之以”渔”,加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方面伏还不够,教师忙在课外、学生忙在课内,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没有完全实现。

2、我校地理教学工工作深入开展地理新课程标准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地理教研组集体教研的核心作用,组织开展好《地理课程标准》的学习,正确理解新课标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充分发挥了集体备课的作用,研究每章节的重点难点,研究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备课质量。但教学盲目性克服不够,教学有效性实现不够好,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3、抓了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但渗透还不够全面彻底。

4、严格按照教育局制定的关于中小但学教师有效课堂教学达标方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好地理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达标活动,但各教师之间的课堂教学理念与教学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

三、今后的工作目标及工作重点。

1、抓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要求教师把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教法、改进教法上,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上,通过研教法改学法,通过搞教改提效率。配合学校搞好优质课竞赛和教学基本功达标活动。

2、以听评课教研为载体,加强对课堂教学有关问题的研讨,一是通过“一人一堂优质课”活动去听评课,做到边学习,边提出问题,然后对有关问题进行研讨;二是通过定期教研,加强和每位教师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情教情;三是通过重点教研,突破重难点,认真研究每位教师的情况,力所能及的帮助老师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3、深入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把校本教研工作在地理教学中落到实处,探索新的教研思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中以课堂观摩、课例研讨、跟踪听课等为主要形式开展校本教研。

4、多措并举加强青年教师帮扶与培养。

针对我校地理教师中青年教师较多的现状,强化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帮扶是强化地理教学、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为此特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实施青蓝结对工程,地理教学骨干和青年教师签订协议,结成师徒对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二是通过地理青年教师的研究课,锻炼提高自己。鼓励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带动了教师们教育观念的转变,使学校、教研组的研究气氛越来越浓,教师们的业务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三是通过青年教师的汇报课,锻炼提高自己,逐步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学科教师 6 梯队。

5、加强名师队伍的建设。

6.生物教研活动总结 篇六

XX学校于10-11月份开展了教师“说课+公开课”的第一轮教师教研活动。此次活动的展开,一方面丰富了学校教师的教研活动;另一方面,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教研活动的收获

首先,这样的活动,从精神层面上给了我很大的“压力”,但这种“压力”无疑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它督促我提高、成长、突破……

其次,每次活动结束后,各位教师的点评,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让我看到了“被忽略甚至没想到的地方”,及时做出调整;同时,教师的意见或建议也给了我很大启发,使思维教法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对教材的课堂把握起到了正面的效果。

同时,教师的集体活动对于我们团队来说,也是一种交流接触的机会。因此,集体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之间的沟通协作,教学水平的切磋与提高,对整个团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从学生角度来讲,公开课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警惕性,课堂表现与以往的课堂表现有显著性差异。就我的生物课来讲,公开课学生积极性很高,平时喜欢睡觉的学生也很自觉地加入到课堂中来,学习气氛高了,课堂效率也就上去了。当然,这也许只是一时现象,但我坚信,长期进行下去对学生一些恶习的纠正无疑不是一种好的手段。

二、教研活动有待发展

收获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亟须改进与发展的地方。由于云外校目前学科教师队伍的限制,基本上每个学科就一个教师,这样的形势给教研活动也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说课、上课结束后,教师的点评基本上都是围着教师基本功展开,而对于学科专业知识,甚至针对该学科的教法等方面涉及的比较少甚至没有。因此,对教师在短时间内的成长有一定的弊端。

7.地理生物教学总结[最终版] 篇七

短暂的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的教学过程,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一学期以来,可以说主要是在教学方式上有了不同的认识。期末考试在即,在此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一下总结,以便找到自己的缺失,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端正教学态度,尽最大努力,做好提前量

我所带的学科以前从来没有涉及过,对于我而言是全新的知识,所以,首先我得学好这门学科,确保传授给孩子们的知识是正确的,每节课的内容需要自己提前看,学题预先做,不明白的知识提前查,知识框架提前整理,然后写教案。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有事会在书上画很多,记录很多。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课件和课外知识,保存在电脑中。我在教学工作中不仅注意学生在知识层面上传授,同时还尽可能进行思想情感的教育。

二、教学模式开始逐步转变

在来到博爱的每一个日子里,时刻可以看到全新的教学模式,以往的教学思想和现在的教学模式时刻都在我的同脑中进行着斗争。针对现行的教学要求、课程标准、以及面对的真实的学生,不得不逐渐开始了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中能用活动方式教学的尽量用活动形式。例如,教学《世界气候的分布与特点》时,应用卡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努力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成绩 由于从来未涉及过这些学科的教学工作,所以每节课教学完成后,只要有时间就会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注重每一个知识点的落实。尽管我的教学方法还没有达到学生的一致认可,还需要不断改进,但我想不能因为我教学能力的原因,使得学生学不到知识或学到不正确的知识,为此教学中不求轰轰烈烈,只求扎扎实实。

期中考试及格率达到78%,均分达到67分以上。

四、不足之处

1、学科知识亟待加深,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必须要有一桶水甚至更多,对于我们教自然科学的而言,如果没有一定的全面的知识系统,不知道什么时候学生会问到你都没有想过的问题;所以,学一碗倒一碗是不行的。

2、教学方法亟待改进,针对每节课都要做认真的反思,是否关注了学生?是否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是否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3、尽快接受学校的全新教学理念,由于年龄较大,一路是从应试教育走来的,而博爱又是教育改革的先头兵,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头,紧跟时代的理念,这让我觉得落伍了很多,所以要尽快转变理念,融入这个大的集体中。

总之,作为一位博爱的教师就一定的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己。

王开基

8.初中生物课教学听课教研组长总结 篇八

大牟家中学教研组长

张华

2014 年9月29日,我们大牟家中学全体生物教师有幸参加初中生物课观摩活动,无疑给自己的专业成长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感谢领导和各位老师为我的成长提供如此好的学习机会。我通过本次学习也感受颇多:

一、教师过硬的基本功

每位老师能够在如此场面宠辱不惊,关键就是基本功扎实。简练而到位的语言,清晰的嗓音,语气语调富有亲和力、带有鼓励性,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并且多元化,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当然教学基本功不仅包括教师的语言、板书等,更应包括对教材的把握、挖掘分析、重新组织、策略的合理运用的能力以及应对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等。而这些教师无不做的恰如其分。

二、注重创设情境巧妙导入

高效巧妙的导入新课,成为了各位选手吸引学生与听课教师的一把利器。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有趣的导入就可以很快将学生拉回课堂。比如:文昌中学的张老师所讲授的《植物的无性生殖》这一课当中,通过观看、示范、动手实验、教师引导学生想办法等措施,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了无性生殖。

三、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每位老师根据所教内容的特点,采用自主探究、学生参与等方法,共同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学习之中。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之后,逐步对现象进行分析,深入到问题的本质,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给以简单的指导。只有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过程和结论,才是学生真正理解的,学生才会设计实验,才会明白研究方法,才会去应用。

四、目标的达成清晰自然

越是一节好课,越是上的朴实不做作,越是让人觉得这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孩子的天下。而教师恰恰起到了这个伟大的“幕后”作用。各位老师的课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很朴实,很自然。但是细细品味,每一环节之间过渡自然,衔接自如,通过设置合适的问题情境过渡到下一环节。教师利用不同更好的诠释知识让课堂显得更加真实,也凸显了教师教育智慧。另外知识目标仅仅是三维目标之一,在学生亲自动手或讨论交流的的过程中也很好的达到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真的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六、对中考提出的建议很好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中考应对策略,王仲启、邵平等几位老师就中考中的知识点及拓展知识进行了认真的讲述,王常知主任就近几年的中考形式及考核重点进行了讲述,并提出很多合理化建议,使我们各位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有的放矢,使我们的生物成绩更上一层楼。

9.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九

一、加强自身修养,针对教材特点,改革教学方式

1.新教材设计的活动灵活新颖,没有现成的答案,答案开放性过大,这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针对这一点,我们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建立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新型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的创新型教师,成为课程教材的建构者和改革者,进而走在新课改的前面。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情况也做了详细的分析,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解释,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不同组之间进行答辩,让学生自己寻求合理的答案(非唯一性)。为此,我们从课堂听讲和作业收缴入手,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2.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让学生参与,学生很活跃,由于活动过多,一节课很难讲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少的现象。针对课时不够的特点,具体做法是在平时备课时按单元进行课时备课,对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进行统筹安排(讲多少,讲哪些),同时,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和空间,把获取地理知识信息的渠道延伸到课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碎这一点,每进行完一节课都要进行课堂小结,每进行完一个单元也要进行小结,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把一些陈述性知识变成具有生成性的知识,让知识开花结果。

二、坚持做好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效率

新教材正文简短,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许多知识点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的加重了教师负担),同时,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我们每周定时、定点地进行课后教学反思、教材的研究,形成有计划、有目的的地理备课研讨的氛围,并且在组内统一各年级组的教学进度、统一备课,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编写专题练习进行强化训练,巩固落实所学知识,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三、激发学生兴趣,化难为易

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零碎(本来就零碎)许多老师说:新课标地理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我们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尝试用成功来激发兴趣。把学习目标分解,定下阶段性的小目标,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这样一实现便能激励学生再接再厉的勇气,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同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加强教研组建设

1.组内资料建设,指导学生动手自制教具。

以往我们地理组缺少系统的课件体系,本学期在各位地理老师的努力下,适应地理课改的需要,组内老师的努力下,我们自己制作了一些教学课件,并且实行资源共享。根据课程活动要求,我们指导学生自制——地球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学习地理。

2.深入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积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撰写教研论文。如:

10.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十

呼图壁县第一中学

地理教研组

2011年6月25号

期末工作总结

一学期以来,地理教研组全体成员,对工作尽心尽责,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回顾即将结束的这一学期,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开好第一次教研组会:本学期开始,教研组长主持召开了新学期的第一次例会,认真学习讨论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工作要求,并结合本教研组的实际提出教研组新学期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使老师们做到心中有数,明确职责。

二.配合学校和教务处组织开展了“教学质量月”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按照学校的部署和要求认真组织教研组老师开展互相听课、评课和说课活动,通过此项活动,浓厚了教研组的教研氛围,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规范了常规教学行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开展课外活动:本教研组在高

一、高二,二个年级开展了“保护环境,善待地球”为主题的漫画比赛。学生们通过互助合作交流等各种方法,创造出不少优秀的作品。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了解到了许多环保知识,也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另外还组织了高一高二文科班学生参加了自治区“两有用”地理知识竞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获奖人次共计26人。(其中:一等奖3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3名)。

四.加强校外交流,开拓视野:本学期多次组织教研组老师参加县、州教研室主办的各类教学专题讲座和各种教学示范课、研讨课和 教学开放日等教研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开拓了老师们的视野,看到了他人的长处,比照出我们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增强了我们的紧迫感。

五.组织教研组老师参加校级,州级教研室举办的优秀地理录象课和多媒体地理课件的评比活动,邓江军老师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多媒体课获州级一等奖,刘雷老师的推优课《农业的区位选择》得到了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好评。

六.步伐统一,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单周教研组活动,双周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研讨、分析教材,逐步做到组内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组内教师都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细心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学专业报刊和互联网,大家互相学习制作课件,分头寻找资料,分工合作,制作了PPT,做到了资源共享。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方面有了较大的收获和提高,并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激发了学生兴趣,而且有利于本学科资料的积累和补充。课堂上,各位教师注重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尤其是适合地理学科的“直观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11.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十一

即将过去的这学期,是地理教研组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一学期。本学期,我组以地理课程建设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契机,推进“271”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有效教学,全面提高我校地理教学质量。

二、教研组具体工作

1、学习课程标准,推进课堂改革

首先,加强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落实新的课程计划。本学期我们主要以专题发言的形式进行学习。内容主要涉及的是教学理论学习和教学问题探讨等方面。其次,积极推进“271”课堂教学模式。本学期我组多次学习山东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教学模式,,争创做出符合我校特点,符合地理教学特点的新课堂。针对摸索中出现的问题,加强了课堂研究,围绕本学期课堂主攻方向,每位老师均上了一堂公开课。(依据上学期教学计划,组织上学期未进行公开课教学的老师上课。)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课堂效率。本学期我组不断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扎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教研组为提高教学质量主要途径就是抓好“坚持集体备课制度”的落实。依据学校的安排,备课组活动要保证“定中心发言人、定时间、定地点”。做到常规化、制度化。每次轮流由一个教师作为主备课人,事先写好教案并借好相关的课本与资料,在备课会时进行简短的说课,其他老师给予建议。同年级的教师共同参考,并在教学实施时依据本班学生实际予以修正,形成个案。

3、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服务教学工作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带来了观念的更新。我们所有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老师们在运用多媒体和制作课件方面有很大的进步。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课程与课时的矛盾非常突出,传统的地理教学无法满足。而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能弥补很多不足。可以增大容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变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这学期我们教研组继续加强了课件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浓厚我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氛围。尤其是在6月份,我组全体成员积极研究了微课,基本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学会,人人有成果。

三、备课组活动情况

本教研组共设了三个备课组,高一备课组由吉老师负责,在高一开展了知识竞赛。高二备课组由肖老师负责,会考合格率为100%。高三备课组由朱老师负责,高考达B率有了新的突破。

四、地理教研活动展望

1.继续抓好备课组建设,不满足于现状,改进地理课教学。

2.继续践行课改精神,推进“271”课改模式。

3.通过讨论、教研、交流,使备课组成员的知识、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5.继续深入学习“微课堂”等新型教育技术与手段。

12.生物组教研的活动总结 篇十二

近五年以来,学校全面开展“抓学习、抓管理、抓质量”活动,努力推进办学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建设“具有教育信息化的现代化名校”。作为学校的一员,生物科组老师们求真务实,锐意进取,把好教育教学质量关,不断推动生物科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以来,科组老师在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课题研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等方面获国家级一等奖3篇,获省级一等奖4篇; 3次获学校先进科组,2次获学校优秀科组网站一等奖;有3位老师担任市生物教研会的常务理事,1位老师担任副会长。

一、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努力提升生物科组和生物教师的整体水平

目前我校的生物教师队伍单兵作业的能力较强,教师个人教育、教学特色比较明显。林春来老师谦虚内秀为人厚道教学基本功扎实,何惠平老师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亲切自然,任彩棉老师结合学生特点搞好分层教学与辅导,张子胜老师激情四溢擅长大范围调动学生思维,蓝少霓老师注重STS教育课堂教学渗透生活美,周平凡老师发挥特长熏陶学生培养信息素养,谭慧英老师勤奋好学教学条理清晰,刁宏垠老师知识面广逻辑性强擅长调动学生学习激情,郑丽贞老师灵动机敏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谢永佳老师踏实肯干教学生动细致,袁明珠老师亲切大方教学行云流水。

“在干中学”一直是我们生物老师的宗旨。近年以来,生物老师积极参与省、市生物教学资料的编写工作,周老师参加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学生物》并正式出版,刁老师、周老师参加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掌握学习·高二生物(人教实验修订版)》并正式出版,黄老师、刁老师、张老师参与市教育局教研室编写《高三生物复习资料》生理卫生部分及部分修订工作,张老师参与市教育局教研室编写《高三综合能力测试复习资料》。这些参与活动不断地将老师们的教学心得沉淀下来,为更好地促进教学服务。

二、加强生物课堂教学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逐步转变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改变教师一言堂,将学生逐渐变成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遇到的新情况,老师们能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一起讨论加以改进。高二的学生开始用网络研究生物工程的发展,用照相机记录茶山的旅游开发等等,比较好地把握新一轮教改的特点和要求。

生物科组的老师们在教改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为不断深化教改而努力。张老师的《浅谈创新教育》获市二等奖、省二等奖,刁老师的《注重生物学表象积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获市二等奖、省三等奖。通过此2篇论文,总结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然,目前我们的教改还处于起步的阶段,还有很多的困难有待解决。随着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学的生物学学习内容量和难度加大了较多,特别是高二生物。而我们的教师教育、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并没有真正启动,给教改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和阻力。希望学校能拿出整体教改和学生学习评价改革的方案,真正不断推进我校的素质教育改革。

三、改进教学辅导工作,开发学生智力,为高考做好相应准备

自生物恢复高考以来,高考试题的质量不断提高,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体现得越来越明显。特别通过实验情境来考核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信息提取与筛选,数据处理,文字或图形表达等等,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实验部分分值约为50~60,比例(约35%)是很大的,再加上知识运用部分的要求(10%左右),但知识面的要求却没有大的变化。所以试题涉及问题深度和综合程度加大了很多。这对高考复习要求和策略提出了新要求。任老师、刁老师、张老师、黄老师经常一起讨论生物高考的发展动向,就具体问题展开讨论。这方面任老师化了较多功夫,不断实践、讨论、学习,终于总结了《浅谈高三生物素质教育的策略》一文并获年会论文评比市一等奖、省一等奖,为我校以后高三生物高考辅导正规化发展铺下了一条路。

在生物教学和辅导方面,以高考的要求严格学生,在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开发和辅导,逐步提高学生对自己学习元认知能力,改进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质量,抓住实验各方面要求引导学生关注实验,以多项选择题为突破提高学生审题能力提取关键信息的技巧,以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为突破提高学生语言文字专业表达的水平。希望学校能多根据他们的特点对生物、地理班的学生们采取一些灵活的措施,不断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进步。

四、推进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科组网站建设交流教学资源

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的运用是大势所趋,生物科组的老师为此做着准备。生物科组网页被评为学校二等奖。年青老师们在不断地络教学的新技术,参加市“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的研究工作。目前生物科组网站的功能越来越完善,积累的生物教学资源也丰富了许多。大家学习了周老师参加南海“省中学网络教学研讨会”带回的资料,感觉到我校的网络教学仍然停留在较低水平上,除了科组的个别老师可以熟练掌握外,其他老师的动力并不大。学校网站评比生物科组“生命的视窗”网站一等奖2次,获全国二等奖。

上一篇:防保站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ppt述职报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