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政协工作

2024-09-28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政协工作(通用10篇)

1.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政协工作 篇一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组织工作

近年来,岢岚县委组织部按照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全县整体工作大局实际超前谋划、把握关键、积极探索,在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干部教育管理、基层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等方面大胆创新实践,有力地提升了组织工作的整体服务效能。

一、创新先进性教育活动载体,促全县党员先锋带动作用的再体现

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岢岚县委组织部在牵头落实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过程中,注重紧密联系当前中心工作,创造性地在全县党员中大力实施 “党员示范工程”。在县直各单位开展了“牢记宗旨教育,争当先锋模范”活动;在乡镇机关开展以“送温暖、送关怀、送信息和争当先进、争创‘五好’、争上水平”为主要内容的“三送三争”主题实践活动,受到了基层群众的欢迎。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全县各级党组织迅速行动,广泛开展“伸援手、献爱心”活动,并把做好支援抗震救灾工作列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的内容。广大组工干部带头积极捐款,全县党员 1

争相交纳“特殊党费”,截至5月27日,全县共计捐款1282428.1元,其中交纳“特殊党费”622274元。

二、创新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管理考核机制,促全县整体发展合力的再凝聚

为营造全县上下克难攻坚抓项目、你追我赶创一流的工作新气象,县委组织部积极发挥部门优势,认真研究探索干部实绩管理和考核的新办法,按照县委部署,及时调整提拔了几十名科级干部,使一批优秀干部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出台了《关于加强科级领导班子和科级干部目标管理的意见》,完善了《党政领导班子及成员考核工作的意见》、《干部考察规则》、《干部考察预告的规定》等制度,形成了一整套以目标明方向、以督促抓落实、以实绩定奖惩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实现了干部考核由班子集体向干部个人拓展、由模糊向具体推进。

三、创新人才政策体系,促进县域经济再提升

制定了《岢岚县2008-2020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开展一次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高技能人才、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和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工作。同时建立高层次人才库、人才热线联系电话和来信来访等制度。实行“五个一批”工程,认真抓好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作用发挥工作。一是引进一批私营企业优秀管理人才来岢岚投资创业;二是选送一批优秀

大学生村干部到发达地区进行观念更新学习活动;三是选拔一批优秀农村干部到乡政府任职;四是培养一批农村经济人;五是整合一批农村经济人协会,把行业相近,经济性质相同的经济协会组织归类整理。制定出台《岢岚县委人才工作领导组工作规则和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建立了人才工作成员单位职能科室的联系等制度。

四、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途径,促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的再巩固

在“三级联创”活动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各级党委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责任机制,县、乡、村三级党组织逐级签订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按照“抓中间、促两头”的创建思路,将全县12个乡镇分期分批列入创建规划,今年确定了两个重点创建乡镇。采取县、乡两级机关党组织和农村党支部结对帮扶的形式,建立了城乡互动抓党建工作的新机制。抓住第八届村委会换届的有利时机,继续推进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一肩挑”以及“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工作。确定了一至两个乡镇作为农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公推直选”试点,逐步扩大“公推直选”范围。建立健全农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党员和村民代表议事会制度、村干部述职考核测评和村务党务公开等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村级班子运转和村干部管理工作。建立了党员信息库、老党员信息库、流动党员信息库、生活困难党员基本

情况信息库,大力推进村级干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规范化。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采取县四套班子党员领导干部“联乡包村定人”和乡镇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驻村定人” 发展青年农民入党的工作责任制。依托党员活动阵地、科技示范基地、联户扶贫基地五年内培养300名掌握农业高新技术的农民党员。拿出一部分党建经费依托县委党校进行学历教育大力提高农村干部的科学文化水平。积极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流动党员管理新机制,对流动党员实行“双向三级五个一”动态跟踪管理。全面推行党组织、党员双向承诺制度,建立双向承诺台帐,进一步密切群众,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80%以上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参与联户扶贫活动。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一是重点加强有形阵地建设。几年来,陆续新建成86个标准化村级活动场所,并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规范化管理。二是在无形阵地建设上,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方式,通过村村联建、村企联建、企企联建、城乡联建,以片建立党总支、在农村行业协会和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等多种方式,不断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三是要继续深化科技示范基地和党员联户扶贫基地建设。选拨了一批高标准的科技示范基地和党员联户扶贫基地,进行了挂牌命名。同时组织12个乡镇的党委书记、乡(镇)长、副书记、组宣员、农村两委班子成员、大学生村干部、农村实用乡土人才到科技示范基地和党员联户扶贫

基地进行了参观学习,并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分期分批组织了500名农村支部书记到发达地区的高科技园区进行了培训。四是大力推行“支部+协会”模式,有机地把党支部的政治优势与协会的经济优势结合起来。五是继续落实好基层党建工作经费财政支持和保障制度,加大对基层党建经费的投入。

五、创新组织部自身管理办法,促部门整体活力的再迸发

坚持从严治部方针不断创新内部管理办法,先后建立完善了创建学习型组织部、组织工作责任追究、业务工作周报周评、组工干部联系基层制度、优秀组工干部评选表彰、双向考核等管理机制,有效构建了团结协作、争先创优的良好部风。近期,结合部机关总体目标,明确科室工作职责任务,根据每个人的岗位职责,重新细化、量化了部内科室、科级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目标责任,年底进行述职、考核及测评,奖优罚劣,形成人人有担子、个个加压力的目标管理新格局,有效促进了部内人员在本职岗位上出思路、求创新、抓进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组工干部学习培训上采取了三项新举措。一是完善本部人员学习资助制度。积极鼓励干部参加研究生学历或学位教育,将资助范围从原来仅限于党校扩大到国家承认的正规教育,并放宽资助人数,提高资助资金。二是创设组工干部县情讲座,围绕岢岚宏观经济、审计、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等专题,邀请相关部门领导作讲座辅导,帮助组工干部熟悉了解大局,更好地为岢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服务。三是定期举办读书讲学活动。每季度举办一次集中讲学活动,安排组工干部就读书心得体会、业务工作知识等作交流发言。

目前,广大组工干部在精神状态上保持了创新的锐气,在思想观念上保持了创新的活力,在工作方法上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以发展的眼光谋划工作,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工作,以开阔的思维拓展工作,各项工作成果迭出,成效明显。

2.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政协工作 篇二

1 坚持和完善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教育, 是大学生党建工作和谐推进的根本

1.1 优化积极分子素质, 夯实党员发展基础。

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上要确定“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目标, 要坚持“三早”原则, 从新生入校开始就注意“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 打牢思想基础。抓住新生入学教育、军训等环节组织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把“为什么要入党”、“怎样才能入党”等党的知识和入党程序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体系。同时, 还可以指派高年级学生党员做新生班级的“包班党员”或“兼职班主任”, 协助党总支上党课、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情况事关发展新党员的质量, 因此要扎实开展团组织“推优”工作, 对“推优”出的入党积极分子指派专人进行重点培养, 对“推优”出的未提出入党申请的优秀学生, 党组织及时找谈话, 启发鼓励, 积极争取他们入党;对申请入党的学生, 在初步考察的基础上, 对基本符合积极分子条件的, 要建立积极分子档案, 并委派学生党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1.2 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管理, 保持“源头”纯洁, 要做到固本培源, 创新思路。

入党积极分子被喻为党员发展的“源头”, 对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要坚持进行经常性的考察和整顿工作。在组织考察摸清情况的前提上, 对思想积极、工作出色、成绩优秀、师生认可度高的入党积极分子, 进行重点培养促其尽快成熟;对表现一般的入党积极分子, 实施民主评议, 对民意比较高的则继续进行培养教育;对民意比较低的, 则由党组织找其谈话, 详细了解情况, 对有培养潜力的要继续进行培养;对表现消极、甚至有违纪行为的入党积极分子, 在党支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 清除出积极分子队伍。并对积极分子队伍变更情况, 及时详细地以书面形式张榜公告。真正做到将培养教育贯穿于积极分子考察工作的全过程。

1.3 健全校、系两级党校培训体系, 充分发

挥党校的教育功能, 全面夯实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党校作为培训、教育党员、积极分子的“熔炉、阵地、主渠道”在提高党员质量以及壮大党员队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一定要充分发挥党校的积极作用, 建立规范可行的入党培训体系, 使理论学习贯穿于入党的全过程。同时在系级党组织中也应建立党校, 与校党校相互作用, 共同完成教育培训工作。校级党校应坚持每年定期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 对重点培养对象、预备党员、党员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涵盖面要广泛, 基本包括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形势任务等内容。培训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电化教育、座谈讨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坚持和完善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标准和程序, 是大学生党建工作和谐推进的保障

2.1 坚持发展党员条件, 细化大学生党员标准。

针对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党建工作, 面对大学生党员的特点在《党章》的基础上可以细化大学生党员的具体标准, 确立对入党对象的综合考察体系。对准备发展的大学生要进行综合考察, 既要考察其政治素质、学习成绩, 也要考察其入党动机、理想信念;同时要考察其平时表现、群众基础;尤其要考察其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和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预备党员在预备党员考察期内, 重点要考察其入党前后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情况。

2.2 严格入党程序, 以制度规范发展动作。

严格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 认真履行入党手续, 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大学生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坚持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成熟一批、发展一批”。具体做到“六不具备不通过”:培养不成熟的不通过、学习不合格的不通过、政审不合格的不通过、程序不规范的不通过、手续不齐全的不通过、培训不合格的不通过。通过创新建立起客观公正、积极慎重、富有育人功能的大学生党员发展机制, 坚持和完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标准和程序, 努力做到严格发展标准、严格发展程序、严肃工作纪律, 用规范的标准和程序来确保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和谐推进。

3 丰富和创新大学生党员思想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是巩固大学生党建工作和谐推进的有力途径

新形势下, 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做好大学生党员入党后的再教育工作, 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统一起来。通过举办预备党员培训班、毕业生党员培训班、优秀党员事迹汇报会等活动发挥党员作用, 带动和引领广大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通过教育实践, 增强大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树立高校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 充分发挥其在党建、学风建设、教育管理和创建文明和谐校园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3.1 做好党员再教育工作。

为做好党员入党前、入党时、入党后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可根据具体情况确立三级培训内容体系:积极分子培训讲授党的基本知识、预备党员培训讲授党性原则、毕业生党员培训讲授党务工作方法。

3.2 丰富教育活动的形式内容。

3.2.1 以新党员宣誓为契机, 强化党员意识。

可以通过新党员宣誓大会, 号召党员牢记入党誓词增强教育效果。组织党员统一佩戴党员徽章, 引导教育党员慎独、慎微, 言行一致, 增强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3.2.2 结合实际开展学习活动。

要利用如党代会、党建会以及其他中央或省、市级、校系级的重大活动的机会教育党员, 开展向先优模范学习等活动。

3.2.3 组织党员包班、担任兼职班主任工作, 切实发挥党员的“传帮带”作用。

建立高年级党员承担低年级学生的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和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等具体工作的制度。不仅锻炼学生党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更能有效的使大学生在向党员学习的过程中成长。

3.2.4 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载体。

不仅能够彰显党员的集体力量, 为困难学生提供服务, 也能为大学生提供社会服务和实践的机会, 营造“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教育环境, 更切实的发挥学生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

4 加强大学生党组织建设是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

一是要建立党支部学习活动制度, 加强党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党支部学习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电化教育或举办座谈会、开展“主题党日”等活动形式, 使大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受教育。

二是要建立学生公寓党组织制度。将大学生党员教育延伸到学生公寓, 扩大到日常生活中, 以楼层党员为骨干, 把广大学生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努力构建管理、教育、活动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

三是要建立争先创优机制。要表彰奖励大学生党员中的先锋模范, 并积极宣传典型, 在大学生党员中树立先进形象, 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 激励大学生努力学习。

四是要开展基层党建调研制度。及时组织专题调研, 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基层党支部工作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和加强的意见, 使工作的实效性得到加强。

摘要:大学生党建作为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推进高校实现党的育人目标的系统工程。和谐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 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探讨了和谐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实际措施。

关键词:改革创新,和谐,大学生党建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新华网, 2006-10-18.[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新华网, 2006-10-18.

[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 [Z].2004-08-26.[2]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 [Z].2004-08-26.

3.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政协工作 篇三

[关键词]改革创新精神;国有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党建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思想引导,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党建思想工作也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步创新。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部分,对国有企业中党建工作的实施与改革创新精神结合在一起,可以为企业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思想指导。

1 改革创新的内涵

改革创新精神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方面,在传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性变革,逐步实现社会经济体制与社会整体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动力的逐步变革发展;另一方面,将创新作为主要的发展动力。,不创新不仅是发展制度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思想创新,应用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引导,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新动力。

2 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国有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建设的落实

2.1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融合

改革创新精神是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思想动力,国有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展动力,将改革创新精神融合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要保障改革创新精神必须与中国特色色社会主义建设相融合,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中能够党员的带头领导作用,应用“两学一做”做国有企业思想创新建设的思想指导,使国有企业的党员能够从我党发展的理论精华中不断进行思想探究,为国有企业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思想引导。例如:国有企业积极组织党员进行党章、党规等理论知识的深入教育,是党员在不断的学习中对党建发展的精髓深入理解与探究,促进国有企业党员党员队伍建设对改革创新精神的落实,为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2.2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融合

改革创新精神在推动国有企业党建思想工作中的应用,必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制度相融合,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主体部分,实施改革创新精神在党建思想中的引导,需要党员将这种创新发展的思想建设,充分应用到工作生活中,一方面,改革创新精神可以与国有企业党员的工作态度相结合,做好群众带头人,积极探索,乐于奉献,提高人民群众对党建队伍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引导群众提高思想认识;另一方面,党建思想引导中融合改革创新精神也表现在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发挥党员在国有企业经济发展动力中的应用,充分应用党建改革创新的思想建设指导国有企业经济发展,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促进国有企业转型发展,为社会主义整体经济发展提供发展动力。

2.3 与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相融合

改革创新精神在国有企业党建中的应用,是加强国有企业发展地位,推进国有企业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重要思想指导,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精神的应用与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相互融合。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先锋力量,国有企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坚持改革,必须为国有企业的党建队伍发展提供发展目标,发挥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作用,例如:国有企业实施企业内部党员队伍建设实施改革创新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发展中的长效管理机制,坚持改革目标与我党队伍建设的目标相同,达到对我党队伍建设的逐步完善与发展,成为促进国有企业转型与发展的思想发展的不竭动力,指导着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

2.4 与马克思理论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领导者,是保障人群群众基本利益的重要先锋队,加强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党建思想工作中的改革与创新,需要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我党长期建设与发展的思想指导理论入手,从根本上变革国有企业党员队伍中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经济创新发展与思想创新发展提供。坚持党建思想队伍建设中改革创新理论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相适应,即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思想实现改革创新工作的实施要坚持辩证思想,既要看到党建思想实施改革创新对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因素,同时又要克服改革带来的困难,加强改革创新精神在我国国有企业党建思想工作中的作用,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3 结论

改革创新精神是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重要动力,将改革创新精神融合在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的思想工作建设中,可以充分发挥党员思想建设对国有企业发展的正确引导作用,提高企业员工的奉献精神,保障国有企业经济发展结构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柔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

[2]庄杰.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

[3]徐昕.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研究[D].云南大学,2013.

[4]赵文娟.国有企业党务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

作者单位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靖边采油厂党委工作室

4.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政协工作 篇四

[字号:大 中 小] 2008-03-2

5改革创新是时代潮流,是组织工作的生机和活力所在。实践一再证明,只有坚持改革创新,组织工作才能具有时代气息,富有实际成效;才能落实好十七大提出的新思想、新部署、新举措,才能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更好地为中心任务、工作对象和基层群众服务,让党委满意,让人民满意。

一、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要认清组织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

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必须清醒地认识和把握组织工作的规律和特点,自觉地从工作指导上做到四条:一是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确定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总体思路、总体目标和总体要求,吃透精神,把握实质,使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二是要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委、省委组织部对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关键点,从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等方面,认真研究改革创新的思路、措施和办法。使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始终围绕服务全局,促进科学发展来谋划和展开。三是既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并善于改革创新,又要十分关注改革的时机、力度和各方面的心理接受程度,积极稳妥,循序渐进,以增量改革和重点突破带动组织工作整体上水平。四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注重实效。选准改革创新的具体事情和关键环节,用心设计,亲历亲为,抓住不放,一抓到底。用改革创新的实际成效不断提高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

要看到,当前,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中央和省委、省委组织部对组织部工作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我市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氛围很好。连承敏书记、张少军市长对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很重视,亲自听汇报、出思路、提措施。3月20日,市委连书记在市委党校十七大精神培训班上作了重要讲话,明确要求,要把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作为选人用人的“六个导向”,全面贯彻落实到党的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去。这给组织工作改革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营造了好的氛围。各县区委书记对组织工作改革创新都非常重视,十分关注,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好的思路和措施。三是全市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具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多年来,全市组织系统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扎实工作,创造了许多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好经验、好做法,其中既积累了一批可喜的创新成果,又凝结了一种可贵的创新精神。四是全市组工干部队伍是一支有凝聚力、有战斗力、敢于并善于创新的队伍,大家对改革创新都有很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都充满热情和激情。只要用好这些有利条件,我们就能在改革创新上更有作为。

二、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要抓住重点、实现突破,带动组织工作整体上水平要在统筹抓好年初确定的组织工作各项任务的同时,选准着力点和突破口,大力推进党建和组织工作改革创新。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

1、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创新。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提出的扩大党内民主的新思路、新举措,重点落实三项措施。一是制定实施细则,市县区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干部任免全面实行票决制。其中,研究决定市直部门单位和县区党政正职,由市委全委会实行票决制;研究决定县区直部门单位和乡镇党政正职,由县区委全委会实行票决制。二是建立比较规范的党委常委会成员定期向常委会、常委会定期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的制度。三是在市县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内,建立市、县区、乡镇党委委员分别联系本级党代表,党代表分别联系不同层面的党员,党员在所在单位联系群众的制度,积极探索各级党代会代表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

2、积极推进干部培训工作创新。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很重,内容宽泛,核心是提高执政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重点是县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一是理论武装。集中进行十七大精神学习培训,着力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岗位培训。针对班子成员的工作分工和岗位要求,分类分期、集中进行能力培训,重点加强对新进班子成员的培训,重点把握科学、民主、依法的领导方式,增强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三是鼓励实干。鼓励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一种氛围,更好地引导干部脚踏实地、在工作实践中锻炼提高,增长才干。四是注意总结经验。注重从基层培养和树立一些思想作风好、工作实绩突出的先进典型,让领导班子集体和领导干部个人,近距离地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激励机制。

3、积极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创新。要在认真总结重要岗位领导干部公推公选做法、认真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县区委管理党政正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规定》。对县区直部门单位党政正职和乡镇党政正职干部选拔任用规程,特别是初始提名,作出明确规范。主要是对县区直部门单位正职和乡镇党政正职人选实行领导干部会议推荐、全委扩大会议二次推荐与单位民主推荐相互印证,差额考察,常委会研究提名,提前公示,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这种做法有利于开阔选人用人视野,把领导意志和群众意愿有机结合起来,提高选人用人的质量。市委组织部将安排先行试点,随后在各县区全面推开。今年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工作特别是全程记实,要紧扣这一改革措施的实施来进行。

4、积极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创新。加强和改进后备干部工作,采取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办法选拔后备干部,坚持实行动态管理,加大培养力度。选拔适当数量实践证明优秀、年龄在35岁以下的县区和市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作为县处级正职后备干部重点培养。考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后备干部,放到有利于成长的岗位上加强培养锻炼。选拔部分30岁左右的乡镇党委书记,作为县级后备干部跟踪管理,重点培养。

5、积极推进干部考核评价工作创新。加强和改进对县区和市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常性考核工作,重点落实《县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办法》、《市直部门工作考核办法》,加强对领导干部参与重点工作,处理重大事项、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情况的写实性考核。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结果向全委会公开制度。对考核中发现突出问题的干部要进行诫勉谈话,对不胜任现职的干部要予以调整,用好的考核机制引导各级干部把兴奋点和注意力集中到科学发展、干事创业上来。

6、积极推进人才工作创新。一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工作出生产力也出效益的思想观念,健全完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人才工作机制。二要从全市排出50个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重点项目,有针对性地加大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引进力度,从政策激励、管理方式和服务模式上,为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提供平台。三要制定出台规范的创业功臣评选办法,以创新能力、科学发展水平、实绩贡献和自身素质为评价中心,激励优秀企业家建功立业,争当新一轮“创业功臣”。

7、积极推进选派机关干部和大学生到村任职。总结以往做法,贯彻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干部的新要求,重点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在全市倒排出300个后进村,从市县区机关选派1000名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实行派出单位帮助扶持与任职干部主观努力相结合,双向考核,在任期两年内使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本乡镇平均水平,村级组织实现“五个好”的目标。二是在罗庄、沂南已经试点的基础上,加大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的推进力度,年内达到700名左右。由市、县区委组织部加强对这两支队伍的专项管理。

8、稳妥扩大行政村规模,合理调整党组织设置,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以全市排出的村级班子强、经济实力强的100个示范村为中心,从建立联合党组织入手,有序引导周边村合并融合,逐步建立规模较大的真正意义的新农村。二是对已经合并的行政村,着力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合理解决财务、债务、资产和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稳妥推进实质性合并。三是在兰山、罗庄、河东城乡结合部,抓住新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合理规划建设社区党组织。要总结推广兰山区南坊新区建设的经验,加快城郊村整体拆迁改造,集中建设新型社区,积极探索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新路子。

9、大力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创新。要在加强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充分发挥教育功能的同时,重点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实施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系统开发。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实现对农村财务管理、土地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等村务工作的综合服务,拓展远程教育网络服务功能。二是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要以年龄在25岁以下的初高中毕业生为重点,制定新型农民致富培训计划,第一批用两年时间先培训10万人,积累经验,分期分批,逐步加大培训力度。

10、扎实抓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对试点工作,市委高度重视,兰山区委抓得很实,已经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在这个基础上,兰山区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一以贯之,精心组织,扎实创新,对下解决问题,对上创出经验,为全市面上开展活动提供有益借鉴。

三、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一是领导班子成员要自身正。“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无声的力量,是潜移默化最有影响力的力量。抓班子,带队伍,关键在于领导干部自身正。特别是组织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做到一身正气,带头加强党性修养,培养良好操

守和品行,在树立组工干部新形象中以身作则,为干部职工作出示范和表率。

二是把对组工干部的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具体实在地结合起来。“严是爱,宽是害”。对组工干部既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又要坚持以人为本,真情关心、真正爱护、真诚服务,努力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组工干部,为大家学习、工作、生活和成长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营造新老和谐、上下和谐、内外和谐的良好氛围。

5.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政协工作 篇五

二0一0年工作总结二0 一一年计划

在市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三创三建”活动为引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力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切实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达到五个提升即: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提升组织工作满意度;提升组工干部形象认可度;提升人才资源开发力度,提升基层党组织可信度。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具体工作如下:

一、创新机制,有效激发干部队伍内在活力,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

1、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对干部初始提名的主体,程序和方式进行了改革,对重要岗位干部的选拔,实行“三推两票诀”即:县委常委会议提名推荐,四大班子领导推荐,单位推荐,常委会议票决,全委会议票决。今年9月份我县运用此办法选拔了1名女乡长。

对一般岗位领导干部的选拔,实行“两推一票决”即:单位班子成员推荐提名、单位集体推荐提名,常委会议票决。今年九月份我们用此办法选拔了8名事业单位副科级领导。

在竞争性选拔干部方面,实行“三考两推一票决”即: 理论考试、面试答辩、组织考察,群众民主推荐、单位领导推荐,常委会票决。运用此办法今年我们公开选拔了15名正科级干部人选。在全县反响良好。

2、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监督工作。

我们采用教育和监督相结合的方法,以自主选学形式在当地培训干部789人,送出去培训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200余人,在监督中建立了领导与干部谈话制度即:县委书记、组织部长与正科级干部谈话;副部长、干部科长与农村支部书记、县直单位股级干部谈话;对新提拔的干部在三个月后进行谈话和测评。目前已经对95名正科级干部进行谈话,解决苗头性问题40多个,对390余名支部书记和县直单位股级干部进行谈话,解决不良思想问题190多个,对24名新提拔的干部进行了谈话与测评,均起到好的效果。同时,组织广大干部学习《廉政

准则》并进行了理论考试。,建立了领导干部廉政信息档案,进行警示教育,及早提醒,及早根治,从源头抓起。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干部的综合素质,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3、进一步规范了干部档案管理

投资4万余元,新购置了密集柜和塑料档案盒1500个,收集补充材料2万余份,对干部档案进一步进行了规范管理,做到分类准确,装订规范,并建立完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11项。

4、进一步健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把干部、党建、廉政建设三种考核融为一体,形成千分制考核机制,科学的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干部考核占500分,党建、廉政建设考核占500分。这样能有效的防止一个成绩多处用于考核,使考核结果更接近实际。

二、加强组织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

1、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在基层我们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明确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主抓,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党建工作新体制;各支部党员通过制作版面、公示栏、会议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确立了“六步走”的“两定”流程。进一步规范了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可信度。

2、着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发展党员采取“两推(群众推荐入党积极分子、推荐大战对象)、两议(支部提议,党员大会决议)、一示(各个环节全程公示)、一考(党委对发展对象进行考察)”的新机制,今年共发展党员 155名。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和办班培训,共播放《农事答疑300问》等远程教育节目20余部,培训党员干部2200人次;我们对全县流动党员进行了摸底,登记造册,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依托大宁在外人员服务中心,成立太原,临汾两个流动党员党支部,加强服务与管理。在全县112名流动党员中开展了在“当地争先锋,为家乡做贡献”活动,激发了流动党员彰显先进性。

3、着力加强阵地建设

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在交通运输、自然条件极差的情况下,克服垣面缺水和砂石、砖运输距离远、每个活动场所都要增加2000多元运费的困难,硬是凭党

员领导干部带头,靠三轮车、驴车搞运输,目前第二批13个新建活动场所全部按要求高标准完工。有12个活动场所的办公设备于10月底全部到位并正常投入使用,另一个于12月20日投入使用。

远程教育在我县6个乡镇、84个村委12月底可以实现全覆盖。

三、狠抓宏观管理,完成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提升人才资源开发力度。1,科学编制了《大宁县2009—2020年人才发展规划》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县委十届二次全会通过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大

宁县人才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立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科学编制了《大宁县2009—2020年人才发展规划》草案,为有序开展人才工作奠定了基础。

2,开展“双服务两争先”活动

制定了“双服务两争先”实施方案,组织定期聘请专家对大宁对接服务3次,完成服务项目5项,服务对象600余人次。调查摸清了大宁籍在京人才信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模式,选拔10名干部赴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指导大学生村干部自主创业,编制《大学生村干部自主创业指南》,并全方位给予指导服务,有 15名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其中11项特色农业项目已启动,有8项农业项目已初见成效,大学生村干部孙秀红成立印象石材有限公司,创办石材开发项目总投资1个亿,目前已引进资金6000万元,开始投产。加大了服务人才和人才服务的力度,目前形成了激活人才有机制,人才创业有平台的良好局面。

四、建立常学常省的学习机制,提升组工干部形象认可度

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为中心,狠抓学习,制定了机关学习制度:坚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坚持每周二机关集中学习;每半个月结合工作搞一个专题研讨;每月举办一个集中学习讲座。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发展观来解决实际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重点,形式多样,把组工工作与大宁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提高自身素质,时刻对照“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基本精神,力争成为优秀的组工干部。一年来,每人做笔记5千字以上、每人写学习心得5篇以上、撰写信息8

篇以上。其中共有15篇信息被市组工信息采用,一篇调研文章获市党建研究课题三等奖,一篇获优秀奖。起到了学习工作相互促进的好效

五、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升基层党组织可信度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围绕“弘扬右玉艰苦创业精神,实现大宁转型跨越发展”这个中心、打造建设全省种羊基地县和建设山西最大的石材工业园区两个基地;推动民生建设、队伍建设、党的建设三个大发展;做到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典型选树、考核评比四个强化。

活动中涌现出一批优秀党组织和个人典型。其中三多乡党建工作“双联双创”活动和山西省巾帼英雄、省劳模、山庄村党支部书记贺兰珍搞的“三抓三有”活动成绩尤为突出。三多乡全乡70%以上农村党员有了明确的经济发展目标,30%以上党员开发了致富产业,党员带头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9个,新建蔬菜大棚126座,栽植经济林5000余亩。实现全乡村村通油路,新、改建村级卫生所12所,安装了700多套新式卫星电视接收设备。

山庄村统一整体规划新建窑洞110孔,家家户户建起沼气池,拓宽硬化道路

7.5公里,村庄街道安装路灯,全村栽植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850亩;规划建设村小尾寒羊养殖小区,建设羊舍20余座,发展小尾寒羊养殖户20户,存栏380余只,户年可增收10000元以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总之,在一年的工作中,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距离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和兄弟县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继续打造组织部门良好形象。

具体计划为:

一、进一步创新机制,有效激发干部队伍内在活力。

1,进一步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深切领会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深入落实袁纯清书记7..29干部会议讲话精神,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

2,认真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坚持本地培训学习为主,结合送出去相

结合的培训方式,围绕“弘扬右玉艰苦创业精神,实现大宁转型跨越发展”这个中心、打造建设全省种羊基地县和建设山西最大的石材工业园区两个基地,力争全年本地培训干部1000人,送出去培训干部300人。

3,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贯彻落实《2011年大宁县关于

选人用人公正机制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的结构。适应完善大宁转型,跨越发展以及大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领导班子的调整配备,着重充实熟悉养殖、农业、石材工业,农产品推介,外经外贸、城市建设和党务工作的干部。

二、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1、继续深入开展“争两先创五好当先锋”活动。

2、抓好党员培训教育工作。

3、抓好“三项制度”的落实工作。

4、完善党建工作考核机制,调动基层组织加强党建工作的积极性。

三、落实上级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动我县人才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宁县人才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制定下发2011年全县人才工作要点,表彰一批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与协调。明确职责,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机制。探索建立县区及市直有关单位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

四,进一步开展“三创三建”活动,加强组工干部队伍建设以建设学习型,调研型组织部门为内容,进一步开展“三创三建”活动,使得组织部门成为选干部,配班子,抓基层,打基层,聚人才,服务大局,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的模范部门。

6.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政协工作 篇六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今年,全国和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对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的建设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富有实际成效的总要求。我们必须紧扣科学发展这个时代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求新思变谋实招,以改革创新精神稳步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固本”工程,为全力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基础。

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突出“三个更加明显”

“三级联创”活动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的有效抓手和根本途径。新时期,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历史任务,不仅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赋予了新内涵。

按照乡镇党委和农村党组织“五个好”建设目标,我们从五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组织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我们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4个长效机制文件和区委出台的 “1+7”文件精神,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健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区委组织部设立了党员服务中心,乡村两级设立了党员服务站点,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万名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让广大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二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基础。我们把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作为“三级联创”活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创新村级组织设置的思路,通过大村带小村、强村帮弱村的有效形式,着力提高全区农村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三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我们在创建活动中继续扩大农村基层民主,落实各项民主制度,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享有各种权力,激发他们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热情。四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群众是主体。我们紧紧围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文化、送技术、送服务活动,帮助农民更新观念,掌握知识,努力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五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保持农村稳定。没有农村的和谐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积极引导农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及时疏导群众情绪,防止矛盾扩大和激化,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切实加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引深以人和、家和、邻里和为主要内容的“三和”创建活动,使之成为和谐社会的健康细胞。

通过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使区委在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核心地位更加明显,乡镇党委的关键作用更加明显,村级党组织建设成效更加明显。

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促进“三个转变”

制度不仅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正确行使权力的准绳、人民群众维护正当利益的保障,更是推动工作向前的动力。近两年,我们制定并出台了党建工作“1+7”文件,其中包括《郊区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民主评议村干部实施方案》以及《农村离任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享受生活补贴制度》、《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任职试行办法》、《关于集体经济欠发达村财政补助暂行办法》、《特殊人才岗位津贴制度》等一系列新的规章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只有通过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才能使一些具体的工作紧紧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中,并且使基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呈现“三个转变”的良好局面。

一是领导干部重视党建的思想上由“要我抓”转变为“我要抓”。通过制度明确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抓党建工作的具体职责,让他们思想上产生“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做到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目标同订、任务同下、职责同查、工作同奖惩。二是各级党组织落实党建的要求上由“软指标”转变为“硬尺子”。在制定各项制度过程中,注重把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和量化,最大限度地将党建工作化抽象为具体,化“空洞”为生洞,化“无形”为有形,切实解决了党建工作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三是党员干部履行党建的任务上由“做虚功”转变为“履实则”。在落实各项党建责任制中,注重加强督查和考核力度,使基层党员干部增强履行党建任务的积极性、主动性。2008年,我们将重点围绕村干部选任方式、村级组织设置、干部考核方式、干部教育模式、人才培养形式、发展党内民主等6个“突破点”展开工作。“工作未动,制度先行”,要实现预期任务,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做保障,必须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去规范各项工作。我们将按照“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要求,不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使之更有利于促进党建和组织工作,更有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创造力,更有利于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

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实现“三个突破”

首先,我们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和关键,力争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有突破,唱好培养、选拔、使用“三步曲”。按照最讲党性、最重品行、最作表率的要求,通过机制激励、政策支持、待遇保障,逐步培养既懂党的政策,又懂经济工作的全面型干部队伍;培养具有一技之长、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的专业型干部队伍。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标准,力争把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调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按照干部成长规律,保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量才定岗的前提下,加大乡镇与机关之间干部的“双向交流”力度,增加干部多岗锻炼的机会。

其次,我们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和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的角度出发,大力发展党的力量,力争在党员发展上有突破。我们在发展新党员过程中,明确提出:新党员一般不超过35周岁,同时要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而且要尽可能掌握1~2门带领群众致富的专长或本领。这一要求不是抬高门槛,限制发展党员,而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出发,专门提高入党标准,让基层党组织注重从民营企业家、种养植大户、高技能职工等农村优秀人才中选拔充实党员队伍,真正让能人成为党员,让党员成为能人。我们注重从非公有制企业中、非党村委会主任中和选聘的大学生村干部中发展党员,特别是做好新经济组织中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把其中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在新经济组织中的力量。

第三,我们按照围绕发展聚人才、集聚人才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人才队伍作为经济发展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因素,力争在人才拓展上有突破。我们将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事业单位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外聘人才、郊区籍在外人才等8大类人才队伍,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与使用、引进与流动、评价与鼓励的的人才创新创造激励机制,努力构筑人才高地,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把各方面人才的力量凝聚到建设最具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新郊区上来。通过加强队伍建设,使郊区真正拥有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和有思想、有能力、有胸怀的“三干三有”干部队伍。

7.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政协工作 篇七

刘东厅长指出,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 东明书记、魏宏省长多次对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重要批示, 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首批审议通过了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工作方案, 为完善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指明了方向, 明确了目标。科技厅党组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改革部署, 全厅上下以高度的自觉和创新的自信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工作, 取得了初步成效。感谢省委改革办对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给予的倾力支持, 希望继续加强指导协调, 共同把改革推向纵深, 破除阻碍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 让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罗治平副厅长汇报了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推进情况。按照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改革部署, 全省科技创新体制改革13项任务已全面启动, 部分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我省在全国率先深入系统推进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 探索建立事业导向、利益驱动并重的人才激励新机制, 试点意见和方案已经省委改革办印发。大力推进科技管理制度改革, 围绕产业链创新链组织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培育企业创新主体专项改革扎实推进, 重大科技项目70%以上由企业牵头实施, 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初步建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与成果转化机制初步建立。下一步, 将把推进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科技计划管理制度改革等作为重点, 力求重点突破, 确保各项改革任务按时完成。

省委改革办谭文劲副主任指出, 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是解放第一生产力、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举措, 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科技厅党组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 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工作, 系统设计、敢于突破、方案周密、方法科学, 工作抓得紧、措施实, 成效初步显现, 更大的改革红利令人期待。省委改革办将认真总结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经验成效, 及时向省委报告。省委改革办正在研究将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纳入全省三大改革试点之一, 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支持力度。希望科技厅会同相关责任部门, 鼓足劲头、敢涉深水, 在改革试点上求突破, 在支撑发展上求实效, 强化协同配合, 攻克体制机制顽疾, 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经验启示, 为创新驱动发展增添不竭动力。

8.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篇八

一、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显著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政治文明建设。30年来,江苏始终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全省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积极发展人大民主制度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民主政治制度。一方面,省委、省政府在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省委围绕各级人大、政协和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地方人大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制度性的规定、意见和决定,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保证立法、决定重大事项、人事任免、开展监督等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同时,积极支持政协围绕团结与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坚持重大决策协商在前,主动通报情况,鼓励建言献策,广集社情民意,广纳真知灼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政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仅1998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就苏锡常地区限期禁止开采地下水、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生态省建设、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等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作出60多项决议决定,对促进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政协围绕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切实履行政协职能。仅九届政协任期的5年,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就提交大会发言材料156篇,集体提案618件,社情民意信息229件,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意见建议,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采纳。

——加快推进依法治省进程。法治江苏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江苏的地方法制建设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民普法的逐步展开,江苏省于1989年提出了推进依法治理的方针,此后。各地先后提出了依法治村、依法治镇、依法治县、依法治市的目标,开始探索各具地方特色的法治建设之路。从90年代开始,省委作出了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的决定,省人大也通过了相应决议;在世纪之交,省委还制定了依法治省的工作规划;2003年以来,省委根据党的十六大部署,着眼于“两个率先”的需要,提出了以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江苏”统领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目标。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坚持把立法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放在促进依法治省、营造良好法制环境上。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迈出坚实步伐,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明显加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实现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全能政府、无限政府向现代型的有限政府和公共政府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行政管理体制经过多次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突出的标志就是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减少,以间接管理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越来越重视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一方面,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有了较大改变,依靠行政审批进行管理的模式正在转变,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度裁减。从2001年下半年起,我省各地各部门先后开展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大力削减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全面清理行政许可项目和行政许可实施主体,努力规范行政许可行为,较好地保证了《行政许可法》的顺利实施。通过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基本解决了审批事项多、手续繁、多部门重复审批等问题;规范了审批行为,保留的审批项目都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依据及审批程序规定;改进了审批方式,提高了审批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强化了对审批过程的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优化了投资环境,较好地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放在突出的位置,建立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编制完成23个省级专项应急预案和各市总体应急预案,推进省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进展较快,已编制完成省级专项应急预案22个。重点解放好就业和再就业、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树立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二、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党的创新活力显著增强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发展党内民主,对于推动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始终把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径,扎实有效地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在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方面,在试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方面,在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进一步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作用方面,在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方面,广泛地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试点。这些探索和试点,为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党的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从1997年起,江苏一些地方就开始探索乡镇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到2002年底,全省已有100多个乡镇推行了党代会常任制。在部分乡镇试点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以后,这一探索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了进一步发展。省委决定在吴江市和射阳县先行开展县(市、区)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并从2005年起,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在继续抓好县(市)党代会常任制试点的基础上,选择1个省辖市(淮安市)、每个省辖市选择1个县(市、区)进行党代会常任制试点,逐步推行乡镇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各试点市县区积极探索党代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建立党代表提议的处理和回复机制:建立党代表联系群众制度。通过党委领导同志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形成“党群联系链”;进一步拓宽党代表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加强党代表同选举单位的联系,组织党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活动,安排党代表列席党委会,参与干部评议和监督,取得了初步成效。实践证明,实行党代会常任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党的代表大会的作用,扩大党内民主,加

强党内监督,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地方工作的领导。

——积极推进党务公开,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制度进一步健全。党务公开是指党内权力运行过程的公开。党务公开是党内民主的前提。党的十五大提出“党的各级组织要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以来,江苏各级党组织着眼于提高党内工作的透明度,在实践中不断从一些具体工作人手。逐步展开和推进党务公开。2004年初,镇江市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党务公开,成为率先在全国推行党务公开的省辖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后,省委专门下发《关于逐步推进党务公开的意见》,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党务公开工作在全省各地又有新的发展。发端于宿迁的党政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公示制度,已在全省推开:无锡、连云港等地打造党务政务“阳光工程”,正在成为党务公开的一种重要形式;省国资委等部门实行“开放式”民主生活会制度,丰富了党务公开的内容和做法。江苏各级党组织在推进党务公开工作中,把实行重大决策公示和征求意见制度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增加了党组织活动的透明度,不仅为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开辟了新的途径,而且对权力运行也起到了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作用。

——从公开选拔到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党内选举制度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在党内,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党员享有的最基本的民主权利。以此为基础形成的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任前公示制度的首倡地——江苏,不断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为“两个率先”配干部,推广了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竞争上岗等一系列改革举措。2000年,江苏省委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公开选拔省级机关副厅级领导干部,21名平均年龄37岁的优秀人才从23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这为当时平均年龄51岁左右的省级机关厅局领导干部队伍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截止2007年9月,江苏公推公选各级领导干部1776人,公开选拔科以上领导干部2658人。有1.6万余人通过竞争上岗走上科以上中层领导岗位。改革党内选举制度进一步扩大了选人用人中的民主,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完善了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使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为“两个率先”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积极探索扩大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

基层民主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的主要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依法完善村民自治、社区居民自治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选举权,创新社会建设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有效地调动了群众的参政热情,提高了群众的民主意识,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民主选举、民主监督等方面做法不断创新。民主程序和制度日趋规范。目前,江苏全省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乡(镇)、街道和社区自治组织普遍建立并实行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已经成为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各市、县(市、区)都制定了加强基层依法治理、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村(居)民委员会制定了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社区议事规则,基层民主决策制度、民主评议制度和各项公开制度逐步建立健全,有力促进了城乡基层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尤其是城市社区近年来在基层建设和社会管理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工作不断规划化、制度化,在基层自治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以政务、厂务、村务、财务公开和城市社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管理有了新的进展。在政务公开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省13个市和绝大部分县都实行了政务公开制度。设立了政务大厅,开展了政风行风民主评议活动,建立了重大事项通报制度、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在厂务公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结合支持和发挥各级工会组织作用,结合完善规范职代会程序和内容。对厂务公开进行了认真的贯彻落实和检查监督。在村务公开方面。1997年6月,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村务公开活动的意见》(苏办发[1997]13号文件),对健全村务公开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的内容、工作任务和具体落实单位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尤其是在财务公开方面,江苏各地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在预算安排上扩大群众参与,或者让公民旁听人大会议,或者在人大会前举行民主恳谈、对预算草案进行预审。一些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预算支出项目。先交由人大或者群众讨论:应该上什么样的建设项目,由人大或者群众提出动议,做出选择,而不是政府安排后再交人大审议通过。基层人大工作的探索正在从审议预算报告转向审议预算项目。政府预算的公开化正在成为群众参与的直接要求。这些探索显示出,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管理和资源配置等问题上,群众的参与要求越来越被一些基层政府所重视,群众的参与热情正在为制度化的参与方式所吸纳,“扩大基层民主”成为基层政府在应对具体问题时的武器和工作方法。“参与式预算”和“协商式民主”,既可以说是进行财政改革、推进阳光财政的重要方式,也可以说是开展行政改革、提高决策民主性的重要方式。而且,从改革的实践来看,拓展群众在基层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的决策权和政治参与,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9.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政协工作 篇九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继续抓住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个重点,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对此,我们一定要在坚持做到“四个结合”的基础上,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坚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加强制度建设相结合。正确的教育引导可以使人

自觉从善,严格的制度约束可以使人不能作恶。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不断强化教育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正确的权力观教育、党风党纪教育以及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教育等,促使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不断形成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同时,要着眼于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规范,进一步增强(来源:好范文 http:///)廉洁从政规范的前瞻性和包容性;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职责权限、工作制度、工作程序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审理、申诉复查等制度,严格规范执纪办案行为;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提高“四公开”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建立健全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规范从政行为的长效机制,使决策更加科学、执行更加顺畅、监督更加有力,既保证权力高效运行,又保证权力正确行使。

坚持严肃查办大案要案与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相结合。要突出办案重点对象和重点领域,努力突破一些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件,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加大专项治理力度,重点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生产、征地拆迁、上学就医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坚持廉政建设与勤政建设相结合。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目标,就是促使我们的干部既干净、又干事。要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的落实,发现苗头性问题早打招呼、及时提醒,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严重的顶风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同时,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考评标准和用人导向,建立健全有利于干部干事创业的有效机制。要围绕打造廉洁、高效和服务型政府,切实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完善绩效管理制度,健全政府责任体系,规范细化行政自由裁量权,加大行政执法过错和部门首长责任追究力度,不断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10.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进政协工作 篇十

政协滁州市南谯区委员会

创新是一切工作的活力之源,也是人民政协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始终保持蓬勃朝气,不断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人民政协事业才能保持旺盛活力,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发挥更大作为。”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为各级政协组织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努力推动人民政协事业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南谯区政协从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着手,以开拓创新精神推进政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大胆探索,积极建言,将政治协商纳入党委决策程序 政治协商是政协的首要职能,也是政协履职的难点。南谯区政协党组、常委会认真学习中共中央中发[2006]5号文件和省委、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相关文件,学习借鉴外地政协的做法,就如何把政治协商纳入党委决策程序进行认真讨论和研究,坚持在政治协商工作中党委的主导性和政协的主动性相结合前提下,大胆探索,积极建言,向区委提出了对政治协商制度和程序层面的思考和建议。区委高度重视区政协意见,经充分讨论和研究,区委出台了《中共南谯区委关于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的办法》(南发[2011]10号)。这个办法就政治协商的内容、协商议题的确定、协商形式和程序及协商结果的运用等,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如办法指出“区委在决策前,应将经过政治协商形成的意见、建议向决策层进行通报”、“区委办下文明确政治协商议题”、“经区委确认的政治协商的意见、建议纳入督查范围,由区工作督察局进行跟踪督查”等。有了制度和程序方面的明确规定,区政协履行政治协商的有效性得到明显提高,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如在协商区五届党代会报告(草案)时,政协主席会议协商讨论提出11方面意见,按规定报区委研究后,均被区委采纳。在协商讨论我区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区政协常委会提出的“提升财税收入质量”、“进一步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等五个方面的意见,均被区政府重视和吸收。通过政治协商,不仅起到了协调关系、沟通思想、营造和谐政治生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还促进了党委、政府的科学民主决策和民主政治的进步。

二、创新民主监督员任用方式,夯实民主监督工作的基础 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之一,在政协的整体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选派民主监督员是各级政协履行民主监督职能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南谯区政协积极探索民主监督员任用方式,一改多年来由各单位自聘政协委员担任监督员的形式,变为由政协组织统一选派政协委员担任民主监督员的任用方式,从而有效提高了民主监督员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民主监督工作有序进行,这一措施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区委及时批转了《关于转发<南谯区政协关于统一选派政协委员担任民主监督员的方案>》,区政府主动要求把住建局、财政局等5家单位作为受派试点单位。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区政协狠抓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严把选任关。区政协从政治素养好、履职能力强、政策水平高的政协委员挑选民主监督员备选人,并在多方征求意见后,提出初步方案,报政协党组会议酝酿,由区政协主席会议研究确定。二是明确工作定位。区政协要求民主监督员在工作中只能监督工作,不能参与决策;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公正的提出问题和建议,提出的意见要有针对性,提出的建议要有可操作性。三是实行动态管理。一方面,要求监督员定期向区政协书面报告监督工作情况,便于区政协及时了解民主监督员的履职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定期召开民主监督员工作例会和年终工作交流会等形式,总结经验,完善措施,改进工作。四是重视成果转化。区政协高度重视民主监督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对他们反映的重要情况,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适时转报党委政府进行研究处理,并及时向监督员反馈办理落实情况,促进了民主监督成果的转化运用。例如汤宾委员为区招标采购中心的民主监督员,在履职过程中发现,区招标采购中心机构设置及领导班子建设不健全,“管、采不分”,弊端明显,并提出明确和健全区招标采购中心机构的建议。区政协及时将汤宾委员的建议提交区委、区政府,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区招标采购中心机构建设问题,成立了区招标采购局,彻底解决了我区招标采购机构存在的问题。

上一篇:安龙四中应急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一篇:断桥残雪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