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放弃清华选高考

2024-06-27

高考状元放弃清华选高考(共10篇)

1.高考状元放弃清华选高考 篇一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一.高考状元杨晨煜

730分上清华,不一样的学习方法值得父母借鉴

广西高考理科总分第一名,以730分的高分进入清华,语文14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理综290分!

这个成绩更是广西自从恢复高考以来理科总分最考分记录!

其实生活中的杨晨煜除了学习,有很多的课余活动,喜欢跑步、打羽毛球、踢足球、练习书法,甚至还担任了学校的羽毛球社社长。

那么为什么杨晨煜能够在如此繁忙的高三生生活依然做到张弛有度的呢?

其实学习有时候掌握方法,比刻苦更重要。杨晨煜的妈妈在教育杨晨煜的时候,这几个方式就很值得各位家长效仿。

1、做好时间管理

很多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就不会做时间管理,结果就是看看着总是在匆匆忙忙的学习,但是实际上效率有限,并且抓不住重点。

最重要的是,这会导致孩子没有休息的时间,神经一直紧绷着,结果身心疲劳,然后专注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最后掉入一个恶性循环中。

所以杨晨煜的妈妈从小就非常注重杨晨煜的时间管理,不会催促杨晨煜去学习,而是让杨晨煜养成规划自己学习任务的习惯。

从周计划,日计划到时间计划,这样利用计划就可以督促自己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有目标,行动起来自然是有条不紊,效率更高效。

这样就做到了“该学学,该玩玩”,学习的时候有效率,同时也有时间去休息,跑跑步,打打羽毛球,劳逸结合。

当然,让孩子有时间观念这件事情,家长还是要做到“从娃娃抓起”。

二.朱凯(清华大学)

学数学,朱凯觉得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计算。而就是这一基本的环节却被很多同学忽视了。

在扎实掌握好基本功的同时,朱凯学数学的最大秘诀就是把高考题当习题做。他把历年来的高考题汇总到一起,再跟自己平常的学习进度结合起来。“我从高二时就开始做高考题,老师讲到哪儿,我就把高考题中所有相关的题目做一遍。长时间做高考题,挺有感觉的,收获不小。”

对于学习理综朱凯也有窍门。他觉得理综的三门科目中比较重要的科目是物理。“做物理最重要的就是要戒骄戒躁,拿到题目要先分析到位,千万别着急上手。”朱凯说。他认为,解物理题切勿着急得结论,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解题过程,这样才能体现学习思路。“我的观点就是要把所有相关的方程都清楚地写出来,这样才不会冤枉地丢分。”

另外,课外的预习早已成了朱凯的习惯。“我高三下学期的时候就把大学要学的高等数学上下册都预习了一遍,习题也做了不少。虽然跟高中不太一样,但是感觉还不错。”

1.课本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阶段,特别高三复习阶段,要注重基础,反复研读课本,巩固基础知识。每看一遍课本,都会有许多新的想法和收获。

2.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深刻地理解课本,要注重课前的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总结。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效率掌握知识的保障。

3.要多与代课老师交流。谨记老师的教导,代课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清楚地知道学生的薄弱点。有句话这样说:学生只参加一次高考,老师却经历了许多次高考。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听老师的呢?

4.要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自信踏实,刻苦努力,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新一天的挑战。

高考前的3个注意事项

高考前,就是放松心态,但不是放纵和狂欢,而是按照长期以来的学习计划,有规律地复习。

有的同学说,我倒是也想复习啊,可是看到课桌上的一堆书,头都大了;再一想到过几天就要高考,更是心浮气躁,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别提多闹心了。

建议有这样想法的同学,看到什么就复习什么,当做加深记忆就好了,不要去纠结平时一直没有做出来的难题大题,也不要拼命去复习自己认为肯定会考的试题;而要把最后几天的注意力,都放在平时老师交代的易错点和自己错题本上那些易混淆、易出错的重点题型上。

简而言之就是:高考前3天,不要盲目复习,打乱自己的节奏。

1、调整状态

每天做一两套模拟题,保持住题感,翻看一下错题本和易错知识点,复习不完也不用焦虑,就当是已经复习完毕,这3天只是重温一下所学知识。

该吃就吃、该睡就睡,情绪上千万不能有太大的波动。整个作息习惯最好和平时一样,但是如果晚上熬夜了,第二天记得及时调整一下,哪怕躺在床上多睡个两三个小时也不要紧,关键是要保持好学习状态。

但是休息归休息,放松归放松,在白天的考试时间段,一定要将自己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当然,在距离高考只有几天时间的时候,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就是调整状态、注意细节;而在这个关键时期,作为考生的家长也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因为高考不仅仅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有很多工作都需要由父母来完成,协助高三学生一起进入最后的备考状态。

2、家长协助

高考,作为每个孩子人生中最重大的挑战和考试,不仅对孩子,对家长也是一个严酷的考验。

尤其是在高考前最后几天,有些家长的心情可能比孩子还要紧张和焦虑,这就不好了。

作为家长,紧张归紧张,但我们不需要参加高考,紧张或是焦虑都没有关系,可要是我们的这种情绪传染给了孩子,影响了他们的备考状态,那就追悔莫及了。

其实,作为高三考生的家长,很可能比孩子还要累还要辛苦。虽然学生每天除了吃喝睡觉,就是学习读书做题,非常枯燥和乏味。但是家长呢,不但要把一日三餐给孩子操办好,还要到处打听各种辅导班、复习资料,还要请教老师关注高校动态,不管怎么说,面对高考这件事儿,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可都累得够呛。

但是累归累,作为家长,对孩子备考的很多事情,一定要提前替孩子们想到做到。

3、保持冷静

是的,不但考生要保持冷静,家长也要保持好心态。既不要对孩子漠不关心,也不要对孩子过于细腻。

面临高考,孩子们的心态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紧张和焦躁,而且十七八岁的孩子又都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比较强,在长期压抑的高三复习中,也积累了很多负面情绪需要宣泄。

但是,有这么多不利因素,同学们又要保证自己在备考中细致有序,不要出现没有必要的偏差和纰漏,因此,家长们想要真的有效帮助孩子,还真得好好动一番脑筋才行。

那么作为高三考生的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关键是:帮助孩子调整生物钟。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一说起拼搏努力,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熬夜。

当然了,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可能某天有张卷子没做完,某天作业很多,或是某天头脑状态特别好,想要一口气背会很多知识点,所以需要熬夜。平时么,晚上多学一会,早上就迟睡一会,都是年轻人,确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高考前就不一样,一定要把考生的生物钟调整到高考科目的节奏和时间段上来。

睡眠时间要固定下来,要充足;如果睡眠时间持续过短,考生的反应敏感度、记忆力和思考分析能力就会受到影响,更可怕的是,如果考生在高三复习时始终睡眠不足,到了高考前突然改变作息时间,就会因为不习惯、不适应而失眠,直接影响到第二天考试科目的正常发挥。

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高考前应该调整好睡眠时间,保证8小时睡眠为宜。

高考前第3天

洗漱放松:7:00至7:30;

晨读:7:30至8:30;

听音乐:8:30至9:00;

早餐:9:00至9:30;

轻松复习:9:30至11:30;

放松活动:11:30至12:00;

午餐:12:00至12:30;

轻松阅读:12:30至13:00;

午休:13:00至14:00;

轻松复习:14:00至17:00;

放松活动:17:00至18:00;

晚餐:18:00至18:30;

运动、散步:18:30—19:30;

轻松阅读:19:30至20:00;

轻松复习:20:00至22:30;

洗漱放松:22:30至23:00;

睡觉:23:00至7:00。

高考前第2天

洗漱放松:7:00至7:30;

晨读:7:30至8:30;

听音乐:8:30至9:00;

早餐:9:00至9:30;

轻松复习:9:30至11:30;

放松活动:11:30至12:00;

午餐:12:00至12:30;

轻松阅读:12:30至13:00;

午休:13:00至14:00;

轻松复习:14:00至17:00;

放松活动:17:00至18:00;

晚餐:18:00至18:30;

运动、散步:18:30—19:30;

浏览知识结构:19:30至22:00;

洗漱放松:22:00至22:30;

睡觉:22:30至7:00。

高考前第1天

洗漱放松:7:00至7:30;

晨读:7:30至8:30;

听音乐:8:30至9:00;

早餐:9:00至9:30;

轻松复习:9:30至11:30;

放松活动:11:30至12:00;

午餐:12:00至12:30;

轻松阅读:12:30至13:00;

午休:13:00至14:00;

看考场:14:00至17:00;

放松活动:17:00至18:00;

晚餐:18:00至18:30;

运动、散步:18:30—19:30;

浏览知识结构:19:30至21:30;

检查考试用品:21:30至22:00;

洗漱放松:22:00至22:30;

睡觉:22:30至7:00。

2.高考状元该选什么专业 篇二

统计资料表明,分数与智商有很强相关性。从统计意义上讲,考分高的人,智商高的可能比较大。最聪明的人最好读什么专业?最好读对得起自己天赋的专业。智商测验考两种能力,一是抽象思维能力,二是语言能力。最要求抽象思维能力的是理论数学、理论物理等基础科学专业,最要求语言能力的是中文、英语等语言文学专业。最聪明的人最好读这两类专业。我对金融专业并无偏见,但确实觉得最聪明的人不必首选这一专业。

现在国人喜欢与美国比。美国最聪明的学生,比如哈佛大学里的,不也是修经济的最多?你看那德国文学专业,某年惨到只有一个学生,教授倒有六七个。不过,没有这一个学生,哈佛的品位就低了一半;而修经济的学生砍掉一半,哈佛还是哈佛。要是真的喜欢文学,做那个教授宠爱在一身的学生,读读歌德,读读里尔克,不也很有趣?

有位美国历史学家说过:对后人来说,美国的伟大,并不在于曾经炼过多少吨钢或造过多少辆汽车,而是要看美国在文化上有些什么贡献。同样,对我们的后人来说,你对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这个文明的贡献,还是要看你在文化上做了些什么。

两年前,《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就是《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去印度观摩信息行业的年会,发现印度老总们对本国教育很有意见(见南方周末2006年3月24日)。他们是抱怨工程师太少,管理人员不足?不,他们说的是人人都去读工程读管理,那么,将来的V·S·奈保尔(印裔英国作家,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和阿马蒂亚·森(哈佛教授,原籍印度,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从何处来?他们说这是可悲的和危险的。

为什么老总们会提到奈保尔?因为,如果你要超越跟美国的日本式竞争——美国发明了电视,发明了半导体,发明了大规模集成电路,日本拿来做大做强——在不远的将来跟美国作美国式的竞争,要有原创性的概念性的发明,你需要文化。且看《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所举例子。“苹果”电脑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在大学上过一门书法课。拉丁字母也有书法的,汉字的篆文、行书和楷书,可以分别对应拉丁字母的花体、手写体和印刷体。整整十年,这门课对他似乎毫无用处。然后他和朋友开始鼓捣电脑。那些书法知识突然全部回来了,乔布斯就用这些知识设计电脑外形和界面。书法线条是植根在英语文化中的,所以美国人都说“苹果”的产品好看。经过二十多年的推广,如今全世界都说好看了。近日,国内旅美首发团在美国大买iPhone和“苹果”超薄手提电脑,家里的孩子点名要这几款型号。

假设现在国内也有设计人员想从书法中汲取灵感。中国的书法是和绘画、金石、诗歌密切结合的。真要掌握书法的精髓,还得懂点“小学”,知道常用汉字的初始意义。教这种书法课的老师,须有极深古典修养。他大概要出自名牌大学中文系,本身还得是上资之才。乔布斯碰巧遇到了美国当时数一数二的书法教授,如果状元们不报中文系,未来国内大学的类似专家从何处来?

3.高考状元放弃清华选高考 篇三

1.就是这么狂——“一定要进中国最好的大学”

你高考的目标是啥?一本?二本?还是随便都行。状元们首先都有一个“狂”的目标和信念。高一时,来京参加全国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的刘康一领略到中国最高学府的精神和气质,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考进中国最好的大学接受最好的教育”。在目标和信念的激励下,她执着付出、永不妥协,高中所有寒暑假学习都排的满满的,最终以全国保送生文科第一名进入清华大学。

2.别总是愁眉苦脸,学习其实很嗨皮

你是不是一进教室就满脸愁云?一上课就想打瞌睡?一到模拟考就手足无措?山西理科状元王菲芃说,“要把学习当成快乐的事”。状元们把“学习—考试”当成对自己的测试,而不是别人对自己的检查,把整个学习过程看作是一个“自我斗争”的过程——与性格弱点做斗争、与不良习惯做斗争、与学科短板做斗争、与重难易错知识点做斗争、与考试粗心大意做斗争,并从斗争中收获挑战、成长和胜利的喜悦。

3.你真的会用“错题本”吗?

你用错题本,用尽了功夫,却始终在二本三本线上下浮动;状元们用错题本,却轻松拿个700分,考入清华北大。同样是“错题本”,为啥在不同人手中竟有如此大的反差?这中间的区别究竟在哪里?采访中,编者发现,这些北大清华状元手中都有三件宝:一为错题本;二为真题本;三为《考试状元》杂志。《考试状元》通过大量篇幅、用详尽的笔墨对历年高考状元进行独家专访,并对他们取得高分的秘诀进行了全面剖析,看了《考试状元》,学习历年高考状元,后来的“状元们”才把独家武功秘籍“错题本”用到实处,并最终赢得清华北大的门票。4.瘸腿了,该怎么办?

一条腿瘸了,相信你肯定不会不管不问;但一两个瘸腿学科,你却有可能置若罔闻。也许你很想补上短板、提高弱科,但却茫茫然不知所措。状元们就是不一样:针对弱势学科,他们不坐等、不观望、不犹疑,立即采取有效对策。北京东城理科状元刁旭昊高中弱科是语文,尤其议论文写不好。针对短板,他制定计划,坚持练习,每次写完,直接找老师批改和探讨,让老师指出思路的错误和存在的问题。一段时间训练后,他已能够准确提炼出精当论点,也能旁征博引来论证观点,干瘪的文章也变得丰满了。

5.谁都有失落郁闷时,他们总有办法应对

不想学了,想破罐破摔了,想骂娘了,想把试卷揉成一团扔了„„高三紧张、快节奏、苦逼的奋战岁月里,谁都有失落郁闷的时候,状元们也不例外。但他们总有各自的“独门秘籍”,助自己尽快走出情绪低谷期。北京石景山区文科状元肖潇书包里总有一个装着“糖果”的小盒子,心情阴郁时,吃一颗小糖果,尝尝“甜”的滋味,顿时心情大好;压力大的时候,肖潇也会偷偷地跳跳暴走舞蹈,唱一唱“个性改编歌曲”,发泄一下。6.平时多读文学书,考试下笔如有神

你是不是总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生搬硬套也憋不出来考场上的作文?你甚至有考场作文比生孩子都难产的感慨?调查发现:不论文科状元,还是理科状元,对阅读都有浓厚兴趣,课余读书广泛。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周国平哲学思辨类作品、史铁生励志作品、马尔克斯《百年孤独》《迷宫中的将军》、三好网独家特刊《考试状元》(尤其是里面的文化沙龙)等,都是广东理科状元洪冬玲喜欢阅读的文学作品。7.“状元”路上不只有考试和学习,更有武术和围棋

一边是考入清华北大的好成绩,一边是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两者可否兼得?甘肃理科状元王晴宜高中时就是校学生会主席,一边是紧张忙碌的学生会工作,一边还把省理科状元拿到手。

8.他们始终坚持“好习惯”

好习惯,才能成就好人生。状元们在自己学习和生活中,始终坚持自己的好习惯:把握好个人节奏和老师节奏;不闭门造车,不脱离老师进度;每次考试完整理好错题本;早睡早起;抓住零碎时间;和爸妈和谐相处等等。9.好成绩离不开好老师:超过6成的高考状元都来自“超级中学”,可见好成绩离不开好老师的教育和指导。好老师,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经验和方法,更能传递给学生激情、梦想和力量。

10.开明、幸福、和谐的家庭更容易出“状元”

和状元深入交谈后,《考试状元》深深感到:一个幸福、开明、和谐的家庭更容易出“状元”。这样的家庭中,爸妈充分相信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想法;爸爸和儿子、妈妈和女儿是朋友、姐妹、闺蜜的关系;家庭的交流沟通非常顺畅;父母绝不给孩子压力,不释放任何负能量的情绪。考试后这么分析试卷,成绩会一次比一次高!

考试的功能有两种:检验和选拔。除了中考、高考、竞赛类考试以外,其余几乎都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调整学习方法。所以,考后试卷分析其实是考试的一部分,或者说,与分数的获得相比,考后试卷分析才是真正收获的手段。

一、分析策略

所谓考后试卷分析,是指考试后订正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分析考试的收获以及考试暴露出的问题,然后归类,逐一进行对照并制订出自我提高的措施与方法。所以,试卷分析要讲究以下四个策略:

1、从逐题分析到整体分析

从每一道错题入手,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原因等。分析思路是: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 ② 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 ③ 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 ④ 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 ⑤ 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整体分析,拿出一个总体结论了。

通常情况下,学生考试丢分的原因大体有三种,即知识不清、问题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所谓“知识不清”,就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学清楚,丢分发生在考试之前,与考试发挥没有关系。所谓“问题情景不清”,就是审题不清,没有把问题看明白,或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这是一个审题能力、审题习惯问题。

所谓“表述不清”,指的是虽然知识具备、审题清楚,问题能够解决,但表述凌乱、词不达意。上述问题逐步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研究这三者所造成的丢分比例,用数字说话,也就能够得到整体结论,找到整体方向了。

2、从数字分析到性质分析

要点有三:① 统计各科因各种原因的丢分数值。如计算失误失分、审题不清失分、考虑不周失分、公式记错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

② 找出最不该丢的5~10分。这些分数是最有希望获得的,找出来很有必要。在后续学习中,努力找回这些分数可望可即。如果真正做到这些,那么不同学科累计在一起,总分提高也就很可观了。

③ 任何一处失分,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

3、从口头分析到书面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反思十分必要。所谓反思,就是自己和自己对话。这样的对话可能是潜意识的,可能是口头表达,最好书面表达。从潜意识的存在到口头表达是一次进步,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又是一次进步。书面表达是考后试卷分析的最高级形式。所以,建议学生在考试后写出书面的试卷分析。这个分析是反观自己的一面镜子,是以后进步的重要阶梯。

4、从归因分析到对策分析

以上分析,都属现象分析,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归因分析和对策分析。三种分析逐层递进:现象分析回答了“什么样”,归因分析回答“为什么”,对策分析回答“怎么办”。对此,学生要首先做到心中有数,下面将做详细探讨。二、九字诀

马上写

首先,学生把做错的题重新抄一遍,然后请教老师或同学,详细写出正确过程和答案,主观性试题还应根据老师讲解的解题思路补充齐全。

及时析 及时写出对试卷的分析内容,包含以下两步:① 综合评价,即哪些题目做得比较好,哪些题目存在失误?②在纠正错题的基础上,对错题进行归类,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错误原因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对教材中的观点、原理理解有误,或理解不广、不深、不透;二是对某些题型的解题思路、技巧未能掌握,或不能灵活地加以运用;三是表现在答题时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如遇到复杂些的论述题,便产生恐惧心理等,从而造成失误。

如果是第一种原因,学生应针对题目所涉及的有关知识要点及原理内容认真地加以复习巩固,真正弄懂弄通,如果是第二种原因,学生应要求自己务必掌握住某一题型的答题要领。

无论是哪一类题型,都有答题思路和方法,但关键是对某一特定试题具体作答的“个性”和“特殊性”,只有细心体会,才会有所感悟和提高。如果是第三种原因,学生应在平时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良好应试心理素质,努力克服不良心态,在答题时做到从容不迫、沉着冷静。

经常翻

试卷自我分析写完后,和试卷粘贴在一起,要注意保存。积累多了,可以装订成册。千万不要束之高阁,要经常翻阅复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加强理解,培养能力,掌握规律的目的。

我是这样把三个儿子送入斯坦福的

为人父母,都希望儿女成才。我希望我的经验能帮助年轻家长教育子女,让他们充满信心地追求梦想——陈美龄

序言

二〇一五年,我的三儿子被斯坦福大学录取,正式入学了。

“斯坦福?是那所超越了哈佛,美国竞争度最高、录取率最低的大学吗?”“把家里的三兄弟全都送进了斯坦福,真厉害!”“怎么做到的?秘诀是什么呢?”诸如此类的疑问向我集中而来。

这不是可以简单解释清楚的。水滴石穿,并非一二日之事。美国的大学不会以笔试作为统一入学测验。绝不会像日本一样,出现依靠笔试成绩打出“逆转本垒打”的状况。在美国大学中,最重视的是申请书和论文内容,并非入学考试本身。而且,除了会看在大部分英语圈国家应用的大学升学适应性测验(即SAT或ACT)成绩,还会考查该学生初中到高中四年间的成绩。外语能力,沟通交流能力,领导力,社会贡献度,未来潜力,毕业时负责教师的评价,以及获奖情况等等方面,也将一并作为选拔参考。

成绩要优秀,那是当然的。除此以外,至今完成了什么样的事情,今后是否有达成什么目标的可能性,这两点很关键。也就是说,大学通过统览一个孩子的整个人生,决定其是否可以入学。

因此,想要把自家孩子送进一流大学的家长们,在平时就要注意充实孩子的生活,最大限度拓展可能性,必须把孩子培养成一名不仅学习优秀,又有能力和个性魅力的人。否则,不管怎样都无法考入顶级大学。说真的,其难度之大超乎想象。

陈美龄,年纪稍长一些的应该也知道。当年她与邓丽君、翁美玲齐名,都长相甜美,嗓音动人。

我在日本的母校是上智大学。在上智大学的心理学院社会儿童心理学系待了两年后,转至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继续修学分,直到毕业。这两所大学都是很棒的学校。但仅从世界排名来比较的话,和斯坦福大学这样的世界名门之间,差距可就非常大了。

对于曾经的我来说,斯坦福也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向往。而在****年,某次因缘际会使一切发生了改变。事情的开端,得从我生完第一胎,带着大儿子返回职场所引发的“Agnes带子争论”说起。

“Agnes争论”(陈美龄30岁结婚,婚后就有了第一个孩子。她当时也一样在工作,但在念书时候了解到,孩子的最佳发育时间是在前3岁,所以不愿意离开孩子,因为还要喂奶,她每次工作的时候,都把儿子带在身边,这在当时的日本社会引发巨大争论。陈美龄的英文名字叫Agnes),作为一场围绕女性的争论,从一九八七年起整整持续了两年,成为了当时的社会性话题。

这件事被刊载在美国《时代》周刊杂志上,引起了斯坦福大学教育经济学者迈拉·斯特罗伯(Myra H.Strober)博士的注意。“请务必和我见个面。”他通过我们共同的朋友,向我发出了邀请。配合讲座日程往美国后,我顺道拜访了斯坦福大学,与斯特罗伯博士会面。

对于那时所见的斯坦福,我一见钟情。

但我当时已经有孩子了,是否真的要留学,非常迷茫。丈夫眼见我苦恼的样子,在背后给予了支持鼓励。而我自己,也涌现出了“想要学习掌握更多知识!”的意愿。为了入学考试,我写了论文,还通过了进入研究生院必需的考试(GRE)。****年,正式进入斯坦福大学进修教育学博士课程。

我就是这样开始一边带孩子一边留学的。与之前预想的一样,大学向我展现了宏伟梦想的蓝图。之后过了五年。一九九四年,我完成了毕业论文,在斯坦福大学被授予教育学博士称号(Ph.D),顺利毕业。这期间二儿子出生,我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

斯坦福大学里有一块区域,事实上就是如今美国IT技术革新的圣地——硅谷的发祥地。如今的硅谷,林立着谷歌、雅虎、脸书和苹果等主导信息社会的公司。街道上全是年轻创业家,将要创造下一个时代的一流精英们聚集于此。我一直坚信,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我的儿子一定能成为走遍世界都有用武之地的人。

在日本,当然也有很多优秀的大学。但是,如斯坦福大学一样的美国一流大学,无论人才还是财力都更有优势。儿子们如果能在那样良好的环境中,与最高水平的人们并肩学习,由此得到的收获不可估量。若是只在日本学习,也许根本无法着眼于世界。想要让孩子们多了解这个世界真正的广阔和精彩,这种想法特别强烈。

真的可以把他们送进美国一流大学吗?孩子尚且年幼时,我没有任何把握。但在我头脑深处,一直都有想把孩子们培养成世界性人才的观念,也抱有一种“不想落后于时代”的危机感。为此,作为父母不想有任何后悔,决定每天都要做好所有力所能及的事情。

从那以后,大部分时间我都尽量与孩子们一同度过。其间,运用了我在多伦多大学掌握的儿童心理学技巧,以及在斯坦福大学教育学系做研究的教育理论。然后再补充上我自己的理解和来自我父母的教诲,创造出了“Agnes式教育法”。这既是每天的挑战,也是一种乐趣。

当收到三儿子合格的消息时,我简直欣喜若狂。哭了!笑了!高呼庆祝!还和周围的人拥抱在一起。真的感觉如同发生了奇迹一般。不断地无数次在心里默念“感谢!感恩!”“努力有了价值!所有的一切都得到了回报!”

那份喜悦,不仅仅是因为合格录取这件事本身。无论出身于多有名的大学,都无法保证今后的人生。这个世界,决不能小看。

美国最难考的斯坦福大学认可了我的儿子们。能够通过其严格的入学选拔标准,也就说明我的儿子们付出了努力并有所成长。我只是为这一点而开心。是一种作为家长的自豪感。

“三个人都进了斯坦福?不可思议啊!”“有进行过什么特别的教育吗?”当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我只是回应:“不不,很普通啦。”

因为我从来没和别人比较过,所以不知道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不是很特别。而且育儿这件事,根据孩子和家庭情况不同,最适宜的方法当然也不一样。因此我不清楚我的教育法是否适合所有人。甚至可以说,我的方法很特殊,并不普遍适用。

但即便如此,仍然有许多人向我表示想要了解一下“Agnes式教育法”。既然这样,就算是为了孙子也好,不如就把自己的育儿方法中大大小小的“招数”,以及亲自实践过的教育法都写下来好了。

这本书里所写的我个人的育儿、教育法,并不是为了使孩子考取世界一流大学的所需技能。倒不如应该说是以培养世界通用、活跃于全球舞台的年轻人为目标而撰写的参考书吧。我认为,未来的教育,如果不与国际标准接轨,那么孩子们别说在世界舞台了,就连在日本也无法大显身手。

教育

---------教育,是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

我一直自认是个“教育妈妈”。

为什么我会变成“教育妈妈”呢?我想这和我的成长背景有很大关系。

我父亲生于香港。鸦片战争以后,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占领,战后又再次为英国统治,直到一九九七年回归中国。我母亲则生于中国内地。国共内战开始,内地实行共产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直到施行改革开放政策为止,一直都纷争不断。

我的父母就在这样严峻的社会形势下,被迫过着不安稳的生活。到昨天为止还有价值的存款,由于政府更替,成了毫无用处的一堆破纸。这种事情遭遇了好几次。白手起家的生意也好,拥有的土地、名誉也好,政权一变,价值观立刻转向,所有东西一夜之间都没了。

生活在那种状态下的父亲,有几句话经常挂在嘴边:“钱财、名誉如流水。一旦出事立刻会被夺走。但是,知识一旦记入脑子,就不会被人夺去,它会成为你一生的宝物。所以在你能学习的时候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

无论生活有多艰苦,父母都拼命工作,把家里六个孩子都送进了学校读书。对于教育,我父亲始终抱着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孩子们身上拥有着美好的未来。但有一个前提——好好接受教育。”

之前我一度辞去偶像工作到加拿大留学,也是因为父亲的这句话说服了我。当时实在太忙,连大学都上不了,朋友都交不上。眼见我如此糟糕的生活状态,父亲提出建议,希望我去留学。

我在多伦多大学学习了两年时间。正是这段时光使我的人生发生了巨变。不光是学习,关于唱歌的意义、自我身份认同等方面,都有了非常深入的思考。之后,我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称号。从此,人生又迈入了更广阔的天地。

“能学习的时候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

父亲的这句叮嘱有多重要,至今我在感谢的同时,也时常琢磨吟味。父母能给孩子最大的礼物,就是教育。我曾在心里发过誓,有自己的孩子后,一定要赌上一生,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我对自己“教育妈妈”的身份很有自信。也许有人会说,“老是这样喊‘学习、学习’,孩子怪可怜的。”但是在我看来,“教育”并不等同于“学习”。“教育”这个词,具有非常丰富的意义。因此,我对自己是“教育妈妈”这件事一点都不觉得羞耻。

话说回来,教育要从何时开始呢?

我认为得从怀孕期开始。虽然没做过什么特别的胎教,但我怀孕时就想着要好好照顾身体,生个健康的宝宝,这算是育儿的起点吧。接着在怀孕九个月的时候,考虑如何配合家里的生活模式制订育儿计划,与丈夫商量关于教育计划和目标的问题。

婴幼儿期,是教育中最重要的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大,从小看老”,据说孩子大脑发育百分之八十的过程,到三岁为止就已完成。到这一阶段形成的性格和个性,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孩子今后的人生。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普遍认为,对婴幼儿期的教育进行投资,得到的收获最大。

学龄前的孩子要贴身照看,尽可能多待在一起,给他满满的母爱。这样的想法我在怀孕时就有了。之后会带着孩子回到职场工作,背后也是出于这一考虑。

如果婴幼儿期的教育顺利的话,等孩子上学后,抚育起来就轻松多了。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是身心两方面综合人格形成的过程。

我在育儿方面一个比较大的目标,就是希望孩子们处于最好的环境中,身边围绕着优秀的老师和朋友,接受着许多刺激,从而能够自发地学习。为此,自认把能做的都做到位了。结果我们家三个儿子全都实现梦想,考上了斯坦福大学。

夫妇间关于教育方针应达成一致

---------Arrive at a consensus with your spouse as how to educate your children---------

关于孩子的教育方针,夫妻间必须达成一致。怀孕以后,夫妻俩马上进行商讨比较好。

在我们家,丈夫对我表态,“即使我们之间有各种意见,关于教育方面,最后还是由你决定吧。”虽然他经常说“是因为我不及你那么关心教育啦”,但现在回过头想想,他总能在关键时刻提出非常棒的意见。从结果上来看,似乎大部分也是采纳了丈夫提出的。

修完斯坦福大学的博士课程,我回到日本一边写博士论文,一边慢慢恢复工作。那年是一九九二年,正要决定我家大儿子读哪所小学。我一直有在关注东京都内某家著名的私立小学。这所学校可以自动升学晋级至大学,只要能入学,作为家长也就安枕无忧了。当时从“前辈”妈妈那里,获取了不少关于考试的建议等。

但是某日,丈夫参加完这所小学的说明会回来,突然对我说:“孩子他妈,我们还是放弃考试吧。”原来在说明会上,老师说了一段话:“由于应征者人数众多,请确保面试那天孩子绝对不能感冒。那是影响一辈子的日子,作为家长的责任,请把健康的孩子带过来哦。”

丈夫很是愤慨,“孩子感冒不是常事嘛。说这种话,证明他们不会为孩子考虑。那种地方不去也罢。”听他说完我才顿悟,想把孩子送进名校,也许只是父母的虚荣心作祟罢了。我为追随“世界名牌”而随波逐流的自己感到羞愧难当。

另外还有一家中意的国际学校,我觉得把孩子送进这里上学也挺好。可是呢,那所国际学校在当时没有得到文科省认证。也就是说,孩子即便在那儿毕业,也无法保证是否能进入日本国内的大学。即便如此,我们夫妇俩还是一起去了说明会。

“面试当天,如果孩子感冒的话,请立刻通知我们,学校会另行安排面试日期。校方想看到孩子最佳的状态,所以请一定不要勉强自己的孩子。”这次,从老师那里听到了这样的话。那一瞬间,我和丈夫互看一眼,同时点了点头,决定“就选这里了”。我们都觉得,能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事情的学校比较好。这所学校就是“西町国际学校”。

孩子进入西町国际学校之后,我嘱咐丈夫,希望他尽量参加所有的学校活动。而且,我有什么困难、迷惑,一定会和丈夫商量着解决。

在育儿、孩子教育上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夫妻间的通力合作必不可少。大儿子提出想去美国念高中的时候也好,决定选择斯坦福大学的时候也好,丈夫都给予了我和孩子们恰当的忠告。让孩子进什么样的学校读书,这是件可以左右孩子一辈子的大事情。为此,必须预见未来,做出明智的选择。

有的朋友会说“我家那位才不会这么帮忙呢”。但我想说的是,世界上没有不疼爱自己孩子的父亲。即便两人意见不合,花些时间,慢慢地多交流沟通,这很重要。教育方针和升学相关的问题,夫妻之间要经常商讨、达成共识,这是最最基本的。

好比谚语“孟母三迁”,为了改善孩子的教育环境,有时候必须得有不得不搬家的觉悟。需要做重要决断的时候,夫妻俩最终都要商量好,这是最为重要的。

教育的全部责任在于家长

---------The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ing the child rests with the parents---------

人格形成这么重要的工作,不能扔给学校就不管了。---------

我始终确信“教育的全部责任在于家长”。学校和老师只是重要的伙伴,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所有的责任都应该由家长承担。

小学、初中教的是读写、算术,高中、大学教的是在社会上必需的专业知识。但是,老师的生活方式和对事物的看法,并不一定全部正确。其中,也有一些不希望孩子学习的部分。

这是我去参加二儿子的小学参观日发生的事。某位老师以“人类都是卑鄙的”为题,让学生们讲一讲平时在家,觉得家里人或自己卑鄙的一些事例。

当下我非常吃惊,但还是决定静观其变。轮到我家二儿子,他说道:“我觉得人类并不卑鄙。如果身边有这样的人,我会和他好好交谈,帮助他改正。”而老师听完之后竟说:“你好像没有完全理解这个主题的意思。不管怎样你也努力做发表了,大家拍手鼓励吧。”听他的意思,似乎认定我儿子说的观点是错的。其他学生们演讲的内容,也净是在拼命挑别人的错一样。

事后,我去找了那位老师,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我并不认为人类都是卑鄙的„„”他解释道:“不不,我认为明白自己卑鄙的小孩,更能原谅他人。所以说,让孩子记住自己也是卑鄙之人比较好。”反正那位老师就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丝毫不肯让步。我回家后,重新和二儿子谈了一谈:“没这回事哦。你也好妈妈也好,都不卑鄙。”“我就说是吧。”二儿子这才露出放心的表情。

有些老师的观点确实会像这样有失偏颇。在国际学校里,有歧视亚洲人的老师,也有只认规章制度,以自己的权威使学生服从的老师。而避免孩子受这些观点影响,就是家长的责任了。

曾经有一年,有位无论如何也和我家孩子合不来的老师做了班主任。那时候,我安慰孩子:“尽可能多看到老师好的地方,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如果实在对这位老师喜欢不起来,也就这一年嘛。”并且,为了不让孩子成绩因为老师的好恶有所下滑,我也更加谨慎地参与孩子的学校生活。

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在这样一个狭小的世界里,被拿来和其他孩子比较,通过学业成绩和体育表现来评测价值。真是残酷的环境啊。有的孩子能够顺利融入学校生活,乐在其中;有的孩子却在学校被彻底“击垮”。家长要非常清楚其中存在这样的风险。无论孩子被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有责任让他们相信自我并拓展自己的潜力。

对孩子教育承担责任的,绝对不是学校和老师。“孩子教育的全部责任,由家长承担。”首先,必须得有这个觉悟。

被爱,才会信任他人。

---------Shower your children with love, it will help them bloom---------

人类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爱,才会信任他人。相信别人,也就会相信自己。为此,特别是在婴幼儿期,我给儿子们几乎倾注了所有的爱。

处于婴幼儿期的小孩,总是由固定的人来照顾、疼爱的话,会让他们信任别人。肚子饿了就会有吃的,哭了就会有人安慰,累了就会有人来抱。如此循环,孩子就能够安心成长。而这个人选,妈妈、爸爸都行。就算是托儿所老师或者奶奶也可以。

而相反地,据说孩子如果在这段时期没有被重视,没有接收到足够的爱意,沟通交流能力就会变差,容易不信任他人。

关于如何表达爱意,我一直以来最重视肌肤之亲。我家三个儿子,都是母乳喂养到一岁零八个月为止。还是小婴儿的时候,经常抱抱、背背,使他们感受母亲的体温和气味,让他们安心。直到孩子自己提出来想独自睡觉,我都保持着和他们同睡一张床的习惯。

同时,我也有意识地表达出更纯粹、直接的母爱。孩子小的时候,我会做这样的动作。紧紧抱着,说一句“下亲亲雨(kiss rain)咯”,从额头一路亲到脚底。孩子就算不怎么喜欢,也会咯哧咯哧开心地笑起来。

每天工作完回到家,我一定会把孩子们叫到一起,紧紧拥抱他们,“serotonin 1, serotonin, serotonin”地唱着我自己改换了歌词的歌曲,对他们说“快给妈妈幸福吧”。没错,serotonin就是幸福的荷尔蒙。和最喜欢的人待在一起,头脑中会分泌出这一物质,是一种可以让人开心的激素。

我觉得,我的儿子们从小就开始明白自己是“妈妈幸福的源泉”。

“只要宝贝在我身边,妈妈就是最幸福的哦。”我从不害羞把这句话说出口。

当然了,像“好喜欢好喜欢”、“I love you”这样的话每天也都挂在嘴边。通电话的时候,最后我一定会和儿子们说“I love you”,而他们肯定会回一句“I love you too”。

由于我们家夫妻俩都要工作,因此得通力配合,努力不让儿子们觉得寂寞。像我的情况,工作时间又长又不规律,能和儿子们在一起的时间很有限。所以能节约的时候,我就尽可能多腾出哪怕一点点空闲。工作之外的时间,全都和儿子们一同度过。

买东西的话,花时间出门去超市购物太浪费,我就利用可以把物品送到家里的消费合作社服务。买衣服的话,等孩子们入睡后通过网购购买。就算是去美容院,也只是剪个头发的程度,连吹头都不弄了。

有了孩子之后,基本上就没再和朋友悠闲地喝过下午茶,或和丈夫出去过过二人世界。说得极端一些,连好好上个厕所、泡个澡、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这样的空闲都没有。我如饥似渴地渴望和儿子们待在一起。

能与孩子们一同度过的时间,只是人生一瞬而已。等他们开始去上幼儿园、上学,一天之中只有几小时能待在一起。等变成初中生、高中生,在一起的时间还要少。正因为此,我才认为在身体和大脑急速成长的婴幼儿期,尽可能多分一些时间给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想要倾注充分的爱,并不光是长时间待在一起就OK了。如果只有一点点时间,那就提高时间的“浓度”吧。比如说,因为工作原因,和孩子接触的时间只有一小时甚至短短半小时,也别担心!这段时间里好好开心地和孩子做些肌肤之亲,玩一玩,聊一聊。如果能让孩子从心底感受到“和妈妈在一起最开心!”那么时间或长或短根本不是问题。孩子们都很敏感,如果你全心全意地和他们交往,作为父母的这份爱意一定能充分传递到孩子那里。

现在,我的大儿子会说“我小的时候,完全不觉得寂寞哦”;二儿子会说“我知道妈妈爸爸为我们努力付出了许多”;三儿子也跟我说“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是否被爱着”。虽然那时候忘我地工作、育儿,身体真的有些吃不消;但另一方面,与孩子们接触交流,对我来说也是消解压力的最佳方式。而且,父母的努力,这份无私的爱,我始终确信一定能让孩子们感受到。

有人说,被爱意环绕成长起来的人,在主动爱人时也不会有丝毫犹豫。我觉得这不仅限于爱“人”。对被爱着长大的人来说,蓝蓝天空、清新空气、太阳、彩虹、星星,还有自己生活的街道也好社会也好,都能在其中感受爱。在自己周围能体会到爱的人,就是幸福多多的人。

人生中多些感动,寂寞的时间也就少了。

人类的强大不单单是力量上。心中存有多少爱意,这个人就能变多坚强。之后就可以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4.上海高考文理状元分别进清华北大 篇四

昨日,清华、北大在沪率先高招完毕,今年清华大学在沪招生理科提档线为552分,文科549分;北京大学理科551分,文科546分。两校录取通知书将在一周内发出。另悉,今年本市高考理科和文科第一名也分别被清华和北大录取。

清华录取志愿“零调剂”

记者从清华上海招生组获悉,今年清华通过高考和保送两种形式,分别在沪招收80多人和近40人,共招收120多人;北大通过高考和保送两种形式,分别在沪招收73人和34人,共招收107人。

清华上海招生组薛平教授介绍,清华在沪招生人数在去年基础上稳中有升,特别是清华大学的文科专业,因为就业前景好,受到文科考生的`热捧。另悉,今年清华在上海招生充分尊重考生志愿,文理科招生志愿满足率达到100%,上海考生报考清华实现了录取“零风险”、专业“零调剂”。

内地名校吸引力大过港校

近年来,清华、北大、香港高校,以及本市复旦、交大等名校,每年都会争夺优秀生源,

由于香港高校在开放程度和奖学金等方面更有优势,近年来每年 “挖”走大量优秀考生。不过,今年更多上海优秀考生还是选择了清华、北大两所名校。

北大上海招生组林纯镇教授介绍,今年北大在沪招收到相当多优质生源,录取了本市文科考生前12名当中的9名,理科考生前10名当中的4名。其中,文科实考分第一名刘诗尧,被北大录取进入元培班。

基础学科专业渐受欢迎

今年本市考生在选择专业方面更显理性,由往年以经济、金融等专业为主,转向各类基础学科。薛平教授介绍,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数理基础科学和车辆工程等理工专业受到理科高分考生的追捧,文科高分考生则更钟情于社会科学试验班、新闻学和法学等专业。

5.高考状元放弃清华选高考 篇五

同学们可能遇到过一错再错的现象。究其原因,多数是由于在学习中不求甚解,不注意总结积累所致。(清华大学高考状元学习经验)

那么,该怎么办 呢?实践证明,自编一本“错题集”是避免做题一错再错的最好办法。所谓“错题集”,顾名思义,是指每次考试或测验之后,将做错的 试题记录下来,分析错误,找出原因,使自己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重视这一环节,及时总结得失,对学习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进入高三复习阶段,大量的练习,题海浩翰,如果想把所有做过的练习全部复习一遍,一则时间不允许,二则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不住重点。如果你 手头有一本“错题集”,复习时主要看曾经做错的练习,针对考试中暴 露出来的问题再进行认真分析,弄清原因,脑海里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加上学而时习之,何愁不能避免错之再三的现象? 无独有偶。据许多考上北大、清华等重点高校的高考状元们透露,他们在高考复习中一个最重要的致胜法宝即是建立这样一个“易错题本”,该题本不仅总结归纳了他们在平时复习、练习、测验、模考中容 易犯错、命题新颖、实战性强的典型习题及解题思路,而且还涵盖了诸 状元在涉猎大量课内外辅导资料、报刊的过程中搜集到的经典题目。这 种“易错题本”与众不同之处在于:①覆盖面广,②选材独到,③针对 性强,④区分度大,⑤切题率高,⑥实用性好。正因为如此,众多高考 状元们在高考复习中事半功倍,受益匪浅,避免了许多弯路及回头路,从而大大提高了资料的利用率和复习效果,进而在高考中一举夺魁。(清华大学高考状元学习经验)

有以下显著特点:

1.状元经验、有的放矢。本书荟萃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各科、各省高考状元们的高考复习经验及应试秘诀,它不仅是状元们各自考前 复习方法的精要总结,而且引述了大量的实例、精题及解题技巧,有助 于广大考生在高三学期一开始就循着他们曾经一度辉煌的学习技巧、应 试秘诀、复习心得走下去,避免不应有的弯路、折回路及险路。

2.紧扣考纲、瞄准热点。本书所有题目覆盖了考试说明中的全部 考点,并充分体现了考试说明中对各考点能力的要求层次,为考生提供 系统、全面、科学的知识网络和复习精要。体现近几年来高考改革的最 新特点,把握最新考试命题趋向,题型选择新颖、典型、精当,使考生 准确把握“考什么”和必须“会什么”。

3.信息丰富,针对性强。本书绝大部分选择题、填空题不仅有答 案,还列出分析过程。部分解答题附有详尽的计算式推理过程,在此之 前有扼要的“精析”,在此之后有画龙点睛的“说明”。“精析”点拨 解题思路,启发思维;“说明”指出解题要点、疑难点、失分点,针对 性强、切中要害。这些浓缩的经验之谈使读者能举一反三,可大大缩短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

4.类型齐全、形式新颖。本书大部分题均来自于状元们的“易错 题本”,另一部分出自各地优秀的模拟试题和各类报刊中刊载的经典题,因此各种类型题目应有尽有。对少数高考经常考到的常规题,编者从问题情境、设问的角度和方式等方面给予重新“包装”,使之焕然一新,全无陈旧感。

5、解法灵活、举一反三。本书中不少题目列出多种解法,这些解 法中必有通法,也有编者独出心裁的特殊解法。通法不一定最简,却有 普遍意义;特殊解法虽然巧妙,却未必通用,各有所长,将这两类解法 并列,使读者从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在多种解法的练习中掌握常用题型解题规律与技巧,举一反三,活用知识,具备用综合能力素质应考 的本领。

没有人怀疑北大、清华在中国高等学府中的地位,也没有人怀疑报 考北大、清华需要怎样的自身条件;更没有人怀疑考入北大、清华的曾 是何等水平的高三生。(清华大学高考状元学习经验)

总之,凝聚、荟萃了这些状元经验、心得的本书 将伴随你度过高考复习的日日夜夜。在你困惑的时候,它为你指点迷津; 在你需要帮助的地方,它会为你排忧解难,使你豁然开朗、充满自信。它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老师,也是忠实可靠的朋友,它会指引你去 叩开高等学府的大门,那里是一片绚丽多彩的知识天地。同时,我们也 期望广大读者在对它的关爱之中对其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使 之书如其名,真正成为考生手中的“宝典”和“名牌”。语文,是学好文科最基础的科目,它的重要性正如数学在理科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一样,但学好语文又是最难的。因为汉语既然为我们的母 语,其命题可深可浅,一旦这个度把握得不准确,就会造成试题偏易或 偏难。高考语文试题,一般分为三大块,即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

基 本上涵盖了要求学生掌握的各个知识点,如基础知识题,一道题目可以 涵盖多个知识点,一个点掌握得不好,整个题就不好做;又因为它基本 上全是客观性选择题,不存在给一部分的问题,因此,要拿就必须全拿。这部分知识的复习说难也不难,我一直认为学好语文最重要的不是读或 背,而是长期形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学的敏感度,例如病句一项,有些人 可能读一遍就能辨析得出来,有的人钻研了好多遍还是不得要领,这就 是一个素养的问题;加强语文素养,才能使语文成绩有所进步,而且它 对阅读、对写作也大有好处。阅读又分古文阅读、说明文阅读和现代文 阅读三项,由于阅读的文章都不是我们曾经见过的,因此做起来的确很 有些难度。因此在平时做题的时候应该多加强训练,有的人把阅读分解 为若干小项,如古文分为实词、虚词、大意、翻译、主旨等等分点复习,我觉得这实在很不必要,其中要把一篇文章彻底读懂了读透了,什么样 的题也是难不倒的,这也可适用于说明文阅读。最令人头疼的莫过于现 代文阅读了,现在题干设计朝主观化靠拢,这是好事,防止了客观题不 会做胡猜的现象。为了使阅卷标准化,现在的题型大抵是从原文中找取 若干关键词语,联缀成句。这样寻章摘句的做法是否能测试出考生的真 实水平,我看很不一定;很多的时候,我能读懂文章,但题很可能做错; 有的时候我读不懂文章,题目还有可能做对。

不过再好的考试制度也难 免有缺陷,相信,不久会有一种更科学的题型出现。做这类题的关键是 找出与题旨与题干联系密切的句子,提取压缩,精减字句,尽可能符合 字数要求而又通顺。其实,高考语文最重要的是写作,一般人高考语文 分数不过 100 分左右,而作文可能占据一半的分数,实在不能轻视。再 者近来作文大多有两种文体写作要求,这样更有利于缩小分数差距,这 样对后进生很有利,在自己较擅长的文体上要多拿分、不擅长的也要尽 量缩小差距。(清华大学高考状元学习经验)

一般来说,高考作文不同于竞赛作文,它要求一个“稳” 字,最好不要有过于奇异的写法出现,以防阅卷者目不能识,误为跑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一概保守,在文章要求的限度内要尽可能的新颖,即使 是陈旧的题材,也要努力翻出新意来。一篇题旨新颖而又有度的文章是 很受阅卷者赏识从而判高分的。如今年高考作文题,考生们大多受陈规 局限,于社会政治意义上大费笔墨;而在两幅漫画本身之异同上则惜墨 如金,结果舍其本而逐其末,误入命题者之彀中。因此,作文要想拿高分,光有“稳”字是不够的,还须有一个“新”字。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语文是基础,因为“语 文既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的综合性强,不象数理化那么有明显的循序渐进;它虽然也有阶段性,但不可能截然 分割。要对自己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首要的是必须全神关注听上课时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做到眼看、耳听、口说、心想、手写,尽可 能地吸收有用信息。光这样还不够,还要高度重视课外点滴的积累,勤 作读书笔记并持之以恒。此外,还需要找一本高考考纲的“考点解析与训练”,对照每个考 点认真复习,做到有的放矢,然后要做相当数量的练习,做题时务必要 做到透彻理解,不要忽视任何一个考点。对已暴露出的薄弱环节,突破 时也要讲究方法。我先对拼音和作文这两部分感觉复习效果不佳。针对 拼音的难点。(清华大学高考状元学习经验)

6.高考状元放弃清华选高考 篇六

2014年07月25日08:32 新京报 评论中大奖(407人参与)收藏本文

15个曾引起媒体关注的“考霸”案例,发现“北大清华[微博]名校情结”“追求理想专业”对学霸们选择复读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新京报梳理近年15个考霸案例,7人为状元复读,10位考霸考上清华北大

■ 盘点

两名状元复读被指“职业考霸”

新京报记者梳理15个曾引起媒体关注的考霸案例中,其中7人为状元复读(含省、市、县状元),4人系复读后成为高考[微博]状元。从复读结果看,有10位考霸考上了清华北大。1人考上香港城市大学,1人考上华中科大[微博],其余人未知去向。

一状元从复旦[微博]北大清华退学后复读

新京报记者发现,15位考霸中,5位考霸均因有“北大清华”情结复读,4位是追求喜欢的专业而复读,3位是为了考上“北大清华”中的“理想专业”而复读。

其中,有“清华梦”的吴善柳复读次数最多,达到10次;今年黑龙江省理科状元刘秋实为了实现“北大梦”则经历过复读两次,今年才圆梦。

德州齐河县高考理科状元陈一天则为“清华梦”从同济大学[微博]退学复读两次,最后一次媒体报道的复读情况显示其暂未考上。

由于部分考霸复读次数多,其中的2人还被质疑为“职业考霸”——为赢取学校及当地的高考奖励而不断高考。

如复读3次的浙江嘉善县文科状元陈一天,曾考取过人大[微博]、复旦,但都没有入读。面对质疑,陈一天回应媒体称因“北大梦”而不断复读。2010年他再次高考,媒体报道其分数考取北大较难。

2005年南充市理科高考状元张非(后改名张空谷)曾因从复旦、北大、清华等三名校退学后3次复读引起质疑。

2007年,他以高分再次考入清华大学[微博],他回应质疑时表示,其不断退学是因为“迷恋网络导致成绩不及格被退学。”

湖北安徽最盛产高考复读状元

新京报记者从15起考霸案例中发现,考霸案例最多的是湖北省,共有3个。其中王攀考取武大后因“清华梦”复读,2009年以宜昌理科状元身份考入清华大学。

据中国校友会网所发布的《2014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到的2009-2013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从高考复读状元的地区分布来看,湖北高考状元中复读生人数最多,有5人,居全国首位;安徽有4人,名列第二;山西和重庆各有3人,并列第三。

对此,21世纪教育科学院副院长熊丙奇[微博]认为,2008年,复读率在地区上的差别比较明显。平行志愿实行以后,高分落榜的学生已经大幅减少了。总的来看,还是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更高,越是发达的地区复读率越低。因为在欠发达地区,升学是考生比较容易实现成功的途径,如果上二本以后还是很艰难,而北京、上海等地的考生就算上二本也没关系。

■ 分析

专家:板子不应

打在学生身上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熊丙奇对记者介绍,因名校情节而复读的现象已经存在多年,“上大学独木桥”变成了“名校独木桥”。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高等教育本身把高校分成三六九等。高校的等级化管理为社会划分高校优劣提供了坐标。不同等级不仅占有的资源不一样,考研[微博]究生、就业都会受到影响。

此外,他认为,高考填报志愿的方式也存在缺陷。虽然有的地区实行了平行志愿,但考生还是只能拿到一张录取通知书。考生在报考志愿时还是存在很大的博弈成分,很难在学校和专业之间两全。

“归根结底,是不健全的高考制度导致了这几种畸形的高考状态。”他提议,如果我们也能双向选择、多元录取,学生拿到几张录取通知无后顾之忧后再选,对学校的满意度会得到提升;自由转学制度,进入学校不合适,可以根据当年高考成绩及最近课业表现转到其他学校。

对于高分生挤占教育资源的说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个别学生的选择对高考秩序的影响不大。“现在高考的录取比例已经超过75%,所以个别学生的选择影响远远降低。”

“考多少次是学生的权利。”熊丙奇认为,“板子不应该落到学生身上,应该在制度上调整,使制度保证考生在高考录取中的选择权利。”

案例1

原因:不满专业

从清华退学考取港校

江焕波:只想学物理

7月20日,武汉考生江焕波收到香港城市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最近,他在准备香港学生签证的材料,也许还会开始学习一些广东话。

三年前的夏天,江焕波曾收到的则是清华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时年,他考了678分,但为减轻家庭负担,江焕波选择了清华大学的定向班,学费虽然优惠,但一旦毕业必须到定向企业服务5年。

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江焕波说,在报考清华的时候,自己就想读物理。但是当时分不够,所以报了机械自动化专业。

然而在就读清华大学后,江焕波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对物理学的喜爱。慢慢地,他萌生了退学再次参加高考的想法。

去年11月18日,江焕波彻底告别清华学子身份,成为武汉国华复读学校的一名复读生。

他对记者回忆,重回高考阵营,对他而言“不会有很大的压力,比较自信。”江焕波所在的复读学习的校长刘邵阳对新京报记者介绍,江焕波并不浮躁,自觉性很好。与别的学生不同的是,江焕波作息规律,并不熬夜。

而在这个复读过程中,江焕波不再如三年前“非名校不上”的心态,他说,他所明确的是自己要学物理,而不一定非得要上哪个学校。

如今,即将赴港学习的江焕波说,其实现在感觉和以前上大学的感觉差不多,也很兴奋。而这次不同的是,要去读自己想学的东西,心里感觉更踏实。

案例2

原因:名校情结

从武大退学考入清华

王攀:奔着清华名头去

曾考入武汉大学[微博],却在38天后退学。随后在一年后摘取2009年宜昌市理科状元,进入清华大学。

回忆起在2008年退学的决定,现在已从清华大学毕业的王攀对新京报记者说:“只能说当时年纪小,太任性。”

2008年,王攀以635分被武汉大学电气工程系录取。然而,在他看来,这只是高考失利的成绩。当时他已做好了不填报志愿的打算,后来在父母的劝阻下,仍然去武大读了一段时间。

然而,王攀只在武汉大学读了38天就选择退学,重回母校当阳一中复读。对于这个决定,王攀对记者解释,小时候就挺向往清华,而清华的吸引力主要是来自于长辈的灌输,自己其实从未到过清华大学。

在2009年成为宜昌市理科状元之后,王攀顺利进入清华大学学习电气工程。在去之前,王攀说,自己是“奔着国内最好的理工高校这个名头去的”。到了清华后,老师、同学、校园都很不错。

7.高考状元放弃清华选高考 篇七

朱宸卓在同学眼中是个开朗、热情的大男孩,初高中均就读于清华附中。初中学习成绩就一直拔尖的他,提起学习经验,朱宸卓显得非常淡定、有规划。他说,虽然在重点班,清华附中没有给学生很大的压力,自己的父母也给了自己很大的成长空间,同时对自己也非常的信任。相对于其他同学晚上的“加班加点”、“秉烛夜读”,朱宸卓更愿意高效利用黄金时间,“我基本每天用两个小时来完成学习的剩余作业,然后可以自由的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对于这次高考取得的好成绩,他尤其感谢清华附中老师们的关心和帮助。

对于摘得高考理科状元这一桂冠,朱宸卓称,“有点喜从天降的感觉,估分是700出头。”他说,并不赞成临考突击,“觉得还是一路走来,每天认真的学习,就会有收获。”

日常生活中,朱宸卓非常喜爱体育活动。就算在高考复习期间,他也坚持每周打两次球,乒乓球、网球都不落下。“三年一直带着护腕,一看被晒得黑黑的皮肤就知道这孩子喜欢运动。”朱宸卓的老师说。

对于自己的大学生活,朱宸卓称自己的目标就是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本科阶段不会出国,要在国内打好扎实的基础,研究生阶段会选择去国外进行研究型学习。朱宸卓非常憧憬自己的大学生活,他说自己是研究型学生,非常享受自己在自习室读书的时间。

张家口市2013年高考理科状元王清扬,在平日里她从来不会因为一次模拟考试考得好或不好而影响自己的心情,或者打乱自己的学习计划,她依然会按照自己的规划一步一步走,可以说不以分数喜不以名次忧。她说现在回过头来看高考,正是因为自己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它,才没有给自己太多压力,让自己发挥正常。她也非常感谢和感激高考前不论是学校老师还是父母都极力地为她营造轻松的气氛,成为她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

亲其师信其道

谈到学习方法,王清扬说其实学习方法都是自己总结出来的,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很重要,学习起来效率也高。平日里她从来都不是晚上“加班加点”、“秉烛夜读”,高三时期,她下了晚自习就不再看书做题了,只是在洗漱的时候听听VOA美国之音,锻炼一下听力,她说有好的睡眠才能保证第二天的学习状态。

对于学习经验,王清扬还谈到要保持好节奏,她说平日里自己做题不是只求数量,而是要保持一种“手感”,这里说到的“手感”是指自己觉得一次做一定数量的题目就可以了,而不是打“题海战”。抓住课堂才是关键,王清扬说要相信老师讲的都是精华,上课时一定要集中精力跟着老师走,掌握老师所教得学习方式和方法,然后自己举一反三,遇到较难的题目时,多联想老师讲过或自己做过的类似题目,这样心理上就不会害怕,不会对难题产生畏惧。王清扬的单科成绩都很优秀,这取决于她“平均主义”的学习方法,王清扬从来不偏科,不会因为爱学才学,不爱学就不学,她对待每一科都采取“平均分配”,这样每一科都是紧跟着学习步骤,不会出现回头抓某一个单科的问题。

常言说,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但机会从来不会平均分配。优异成绩的取得还是日积月累的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主要因素。走近王清扬,分享一下这位高考“理科状元”学习技巧、心理调适、兴趣爱好上的“状元’’ 琰恺,江苏省理科状元,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关于学习,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很少有普遍适用的,因此,在众多的方法中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预习,上课,做作业,复习,做参考书,准备考试,事情很多,人的精力有限,每样都做是不大可能的。对我而言,有一下几条:

1、上课集中精神,积极思维,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东西。

2、重视复习。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我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多,但是反复的遍数很多,以加深印象。

3、我高中时没有做过参考书,但是我花在习题上的时间并不少。在作题时同时还在思考,总结概念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作题的同时也时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平时我做题比较慢,但到考试时由于有平时的积累就可以提高速度。虽然我做的题量不多,但时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4、我有即错即问的习惯。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会随手拿张纸记下,放在铅笔盒里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就扔掉。只有少数有价值的才用专门的本子记下。

5、考试时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能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解题中去,而不要想考试的最后成绩会是怎么样。考前注意休息好,宁可复习少一点时间,也保证考试时有充沛的精力。考试时先易后难,要能够狠心跳过难题,不要有心理负担,要立刻投入到后面的解题中去。

山西省理科状元 丁维聪

列表明确任务:其实高考最重要的是坚持把你的计划做完。就象登山的秘诀是不断的向上走每一步。似乎这个方法谁都懂但是几乎很少人能坚持下来。

而把你的高考成功目标细化成一个个任务。然后计算计算你每天需要完成多少“个”任务;每一个阶段你能完成多少“个”任务。这种方法似乎是重要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做大型任务的方法就是细化为小任务来完成课堂巧做笔记法

吉林理科状元 薛蓬博

在课堂上要保持旺盛的战斗力,思维的敏捷性和捕捉信息的洞察力。文科科目一定要做笔记,理科科目一定要注意思维。语文、英语,包括化学、生物这些全都要做笔记,你要跟住老师。老师都富于经验,他知道哪里容易出题,哪里是重点,以前的学生在哪容易出错,他会在讲课时一一渗透出来。所以你要时刻“警惕”,老师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就是症结所在。而且一定要记老师的板书,好的板书是一节课的脉络,高中三年记下来后这就是你最大的财富。

英语:化整为零法

广东省状元:邓远源

我们不可能每天连续两个小时做一套英语题,但我们可以化整为

零,把一套英语试题拆成单项选择,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和改错四个部分,利用每天零散时间完成需时较少的完型填空、单项选择和改错的训练,再用半个小时左右的完整时间训练阅读理解,这样做的好处是每天都可以训练各种题型,保证了训练的连续性,即手感,而且充分利用了零散时间,和每天连续两个小时做一套题相比,这种方法既不会引起由于连续做题而造成的学习兴趣下降,也有效地舒缓了大脑的疲劳。

数学:统筹答题法

福建省文科状元:曾春明

毕业中学:福建省泉州七中

高考总分:673分

数学能得高分与否在于速度与准确度结合是否合理。先说速度,考场上2小时的统筹安排决定着成绩的高低,一般来说,用15分钟的时间来完成选择题,5分钟的时间完成填空题;用60分钟的时间完成运算题,剩下半小时检查试卷。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在高考复习的一年里,坚持每天做一份以上的试卷,即使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也必须每天保持一定的练习量,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调动一切注意力,一切困难才能够迎刃而解。

理综:用选择题补漏洞

北京市理科状元:杨蕙心

毕业中学:北京八中

高考总分:711分+20分

用选择题是因为最后复习的阶段,做一些大题会非常疲惫,一道大题的分值一般在十几、二十多分,这样做完整道大题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但却只覆盖了比较少的知识点,而选择题一道题有四个选项,每个选项的知识点都是不同的,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做好几道选择题,这样可以让大家在这些知识点中更多地找到你可能出现的漏洞,工作量比较小,收效比较大。

英语大阅读:研读高考真题法

安徽省文科状元:曹姗

大阅读很灵活,并不是文章读懂就一定能拿高分,需要一定的答题技巧。我高三时开始用《十年高考》,找出历年高考题中阅读的部分,先把文章读熟读通,然后自己组织答案,不需要用笔写出来,再和标准答案进行对照,看自己的语言组织和思考的线索方面和参考答案有什么区别,让自己的思维逐渐接近命题者的思维,这样在考场上,就比较容易答出和参考答案相近的答案,并且可以让自己的语言组织和思路更清晰

数学:同类联想法

8.高考状元放弃清华选高考 篇八

本报讯 昨天,北京高招网上咨询会启动,清华、北交大等29所高校在线答疑考生咨询,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清华在内的部分高校投档时承认考生加分,但在选专业时还是以实分为主。

考生拿排名“投石问路”

昨天的咨询,考生的问题都很直接和有针对性。大部分上网咨询的考生,直接拿出自己在区里的排名,询问学校是否能被录取。

在咨询清华大学的54个问题里,有接近1/3的问题是拿排名问是否能被录取。

对此问题,清华大学给予的.答复比较“模棱两可”。而其他高校却给予明确回复,一位考生咨询北京交通大学,“东城一模546分排名680左右能报贵校吗?”北交大给予的回复是“根据往年录取情况来看,近几年我校老东城区理工类排名在700名左右,欢迎报考!”

部分高校选专业不承认加分

加分政策是否被认可也是考生咨询的重点问题之一,根据高校回复的结果看,部分高校表示在投档时承认考生加分,但在选专业时,还是以实考分数为主。

昨天一位考生咨询清华大学,“北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享受加10分政策吗?如果加分,提档时加分,专业录取时还加分吗?” 对此,清华大学回复为:“只要是北京市教育考试院认可的政策性加分,清华大学都是承认的。加分投档,实考分选专业。”

但也有部分高校对考生加分全部认可,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均表示,对于考生加分,提档承认,分专业时也承认。

9.高考状元放弃清华选高考 篇九

下面是孙嘉玮关于他的学习方法的总结。

1202班班主任蔡忠华老师对状元的简介

,孙嘉玮考入师大附中理科实验班,高中三年学业成绩排名年级第一。三年来,一直担任年级学生干部,并被评为湖南省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十佳共青团员等,

备考资料

他曾获得数学联赛、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省级二等奖、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三等奖、湖南省生物竞赛三等奖。他参与设计的科技作品在学校第27届校园科技节“奇思妙想闯七关”中获得三等奖,他和柳璨同学完成的《废弃茶叶对水中CuⅡ的吸附性能研究》论文在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中获得二等奖。他英语能力强,曾担任校模联主席团成员、校英语广播站编辑和播音员。他阅读涉猎广泛,写的作文屡次被语文老师以范文的形式讲评。

状元也是实打实走出来的

10.高考理科状元复习经验 高考时 篇十

就多数同学而言,各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有差别的,甚至可以说有点悬殊。因此,在这个阶段,最好是采取扬长避短的战略,如果有一两门薄弱科目,就要瞄准靶子,对症下药,不让弱科拖后腿。如果有一两门强项学科,可以把它作为高考的“杀手锏”拿出来,这样可使分数明显提高。

其二,勿下“题海”。

这个阶段最为重要的并非演算那些浩如烟海的习题,而应该是努力培养心理上的自我承受意识及学习上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升学考试约80%考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且做出那20%难题的功夫,也不是短时间所能练就的;花大量时间做难题,如果做不出,则会影响情绪,自寻烦恼。

其三,强化记忆。

同学们也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历史、政治、英语复习以后,长则几个月,短则几天就会忘记。所以,要尽量加快复习速度,缩短复习周期,将中学所学的知识迅速地在脑中“过”几遍,反复刺激大脑皮质,强化记忆,以收到最佳效果。

下面说说高考时的“六要六忌”。

要谨小慎微,忌粗心审题、解题、组织答案需细心,关键字眼、中心思想要抓准,运算过程、书写过程要谨慎,尽量避免因非智力因素而带来的不必要的失分。

要充满斗志,忌怯场信心是成功的法宝,哀兵必败,历来如是。同学们踏入考场要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忌无精打采,甚至畏惧三分。

要先易后难,忌盲目在每科考试题目中,难题均占有一定的比例,考生做题要先易后难,一方面可以赢得时间,抓住基础分,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因难题而造成对信心的动摇,所以解题时忌“从一而终”。

要知难而上,忌畏缩前面所说的先易后难,是从方法上的要求,而这里的知难而上则侧重于毅力方面,要求同学们遇到难题要有一股拼劲。

要处乱不惊,忌烦躁考试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教室周围环境的影响,难题的困扰,题型的新颖,设问的刁钻等。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处乱不惊。要知道,若有以上问题的出现是很正常的事情,同学们只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不变应万变,一切均可迎刃而解。

上一篇:社区文书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下一篇:勤劳淳朴的父亲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