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学习三中全会心得体会(共15篇)
1.医务人员学习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一
医务人员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明确了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以及总体目标、工作要求,为坚定制度自信、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正确方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要增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个最高政治原则,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巩固和发展“X”主题教育成果,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深入推进“放管服”、强市放权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更好激发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二要开展好新一轮“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本领,增强斗争精神、斗争本领,勇于攻坚克难,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四要切实提升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切实把各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
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过硬的本领是不可缺乏的工具,要加快知识更新、能力培训、实践锻炼。要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改造。X,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要行的端走的正,要有信念、有目标、有执业操守。要廉洁自律,在工作中、生活中培养正确的娱乐导向,阳光向上。保持严肃的生活作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特别是要增强自制力,做到慎独慎微。
X,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具体来说就是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医院是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场所,作为医务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医疗改革实践,关注细节、追求和谐的价值观。提高医疗的质量,做好医患沟通。耐心倾听,了解需求,有的放矢地为患者提供帮助。做到:对患者实施“贴心服务”,深入了解患者的需求,用真心的服务,赢得患者的满意。利用多种渠道传播健康知识。
2.医务人员学习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二
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专业服务机构, 捷盟咨询组织员工及时认真地学习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感受颇深。我们围绕“文化兴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通过学习, 有三点体会:
一是文化强国成为国家战略
我们国家的GD P成为全球第二, 但我们还远不是经济强国, 离文化强国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正如温家宝总理讲过的“国家的影响力, 取决于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 但归根结底取决于文化实力。文化的影响力更深刻、更具渗透性”。文化是提升生产力的关键。捷盟咨询在为企业提供企业文化服务的过程中, 在与国有、民营、外资等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负责人思想交流的过程中, 已深刻感受到“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 许多企业遇到生产力提升的瓶颈归根到底就是文化问题。所以我们最能理解文化作为国家战略是多么正确的选择。尤其在我们当下, 如果文化不提升、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不强大, 我们经济上的“调结构、转方式”就没有方向与动力, 就无法成为经济强国。
纵观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史,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任何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支撑, 技术的进步与制度的先进性, 都是文化土壤上长出的智慧之果。如我们祖先创造了先进的农耕文化, 让中国在近代以前一直领先于世界经济;经历文艺复兴而崛起的西方国家, 抓住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 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强国;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 肇始于思想和文化的解放, 带动了制度的变革, 促进了科技的进步, 让中国抓住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机遇, 使我们在众多领域跟上世界发展的步伐, 从而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文化能兴国。时代在变, 文化要发展, 文化要繁荣, 这是中国成为文化强国的无愧于历史的战略性选择。
二是文化安全问题
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生产安全等等, 人们耳熟能详, 但文化安全的提法, 在这么高级别的文件中提出, 可能是第一次。为什么文化会有风险?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 它是思想的引领、是人们行为、态度的“发源地”。文化安全, 简单理解就是确保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继续传承, 确保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民的主流价值观, 就是要意识到防止不良外部文化的侵袭。
文化自强, 文化才能安全。《决议》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即是文化自强的要求。文化安全是放在世界坐标的时空上来讲的:西方某些国家利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高效传播性和难以干扰性, 对别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和文化进行有意渗透, 他们惯使双重标准, 歪曲、扩大分歧与矛盾, 挑起冲突, 严重威胁别国的政治稳定与社会安定。中华文化是经过几千年沉淀的, 民族文化的独立性、特色不能丢、不能被西化, 这是一种文化的安全。就像一个人, 机体健康不易受风寒、内心强大不易被压垮, 拥有智慧不易受诱惑, 因此而安全。国家、社会、民族的文化安全, 最主要的靠自强, 要有自己不可动摇的文化根基, 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遗憾的是当今社会, 有知识有技术的人多了, 有文化的人少了;会挣钱的人多了, 能坚守道德底线、能坚持做人原则的人少了。因此, 中国公民人文精神的培养迫在眼前。文化需要传播与力行。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用更简练的、易理解、易记忆且好传播的方式进一步凝练, 让每一个公民接受。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调整政策, 改革体制与发展方式, 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与敢讲真话、诚实守约的社会氛围, 让每个公民真实受到这种价值观的益处, 那么, 就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自觉践行和热爱。胡锦涛指出, “民生连着民心, 民心凝聚民力”、“要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文化被民众接经济力量, 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和道德的力量。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 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因此, 要解决好继承与创新、融合与发展的关系。要在继承中创新, 创新中发展。要向传统中学习诚信精神, 切实解决目前的社会诚信问题, 要自觉建设诚信文化, 塑造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契约精神。
以上是我学习后的三点认识。作为长期从事企业文化建设咨询服务人员, 我觉得责任更重了, 工作意义更大了。捷盟咨询有个观点: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影响修正社会文化。在社会公民中, 企业人数占据绝大比例, 如果企业建设了先进的文化, 企业人自然会把这先进的文化传递给社会。今天党和国家更重视文化建设, 给我们带来更大的事业空间。企业文化的生长, 离不开社会文化的阳光与空气。全社会重视文化建设, 文化自觉的效果对于企业来讲是大好事, 企业建设优秀文化不再是“金鸡独立式”, 先进价值观的导入将从各级党政组织、个体开始示范, 上行而下效;将从制度、政策层面积极调整、配合, 建立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企业因此获得经济与文化发展的营养。
感受精神, 鼓励斗志, 愿为文化兴国尽绵薄力量。
受了, 文化自然就安全了。文化安全了, 国家就安定了, 生产力就会进一步发展, 国家竞争力就会更为强大, 文明的目标就不远了。
三是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只有继承才能更好地发展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 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过去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上各时期有不同态度, 今天的认识, 意义非凡。我们认为这也是理性的选择。我们曾经积累过灿烂的农耕文明, 也积累过许多光辉的人性价值, 但这些有待我们去重新认识、主动继承与发展。有一句话说得好,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因此, 我们需要把注意力转向自己的文化, 坚持具备中华民族本土文化价值观, 把文化作为确定民族身份、找寻自我价值的手段和力量之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华文化的活力之源在于承袭古代文化而不拘泥, 学习传统文化而不照搬。
我们到底要向中国传统文化学什么?学儒、学释、学法、学道……正所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这就是要有一种宽容、包容的心态, 要有一种“以我为主, 博采众长, 融合提炼, 自成一家”的大国文化风范。温家宝总理说过, “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 不仅需要强大的
3.医务人员学习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三
《决定》中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要“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由此可见,维护宪法的权威,是依法治国的首要任务,也正如《决定》中所说,“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决定》中的论断,即将依宪治国定义为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环节,只有尊重宪法、维护宪法、实施宪法,才能够让宪法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充分发挥作用,成为规范社会行为、凝聚民众人心、创新管理体制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基本手段。树立宪法的权威,维护宪法的权威,也将是四中全会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历程中的重要内容。
维护宪法的权威,在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中,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宪法是一个国家的制度根基,只有充分保障宪法规定的权威性,才能够使各项制度的推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历史的经验表明,只有宪法的权威性得到充分保障,國家才能够在正常的轨道上进行发展,实现社会各方面的全面进步;也同时能够保证社会的稳定,使整个社会安定团结。如果一旦失去宪法的权威,其结果必然是纲常混乱,社会动荡,我国文革的“十年浩劫”,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其次,宪法是一个国家民主制度的象征。民主之意,最终需要靠宪法与相关的法律来体现。民主社会的进步,也必须以宪法的形成为标准。无论是英国法国,还是美国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权的建立,都是通过宪法的颁布来表现的,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也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宪法。最后,宪法还是一个国家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只有在宪法的规定下,切实地通过法律体系治理国家,才能够彻底摆脱“人治”的种种干扰,使利益阶层受到制约,不法行为受到严惩,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依法治国,必须要在各方面维护宪法的权威,具体而言,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靠宪法的力量,“把权力关进笼子”,规范公权力滥用的现象。二是健全宪法监督和实施制度,要尽快建立一个看得见的、能够行得通的宪法监督机制,制定宪法解释程序法,适时启动宪法解释程序。三是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宪法的良好氛围,要加强教育和普法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通过信仰和文化的力量,使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四是要在将尊重宪法与党的领导相统一。要相信中国共产党,依靠中国共产党,这既是我国宪法的要求,也是实现树立宪法权威的必然因素。
4.医务人员学习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四
纵观新中国的发展史,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我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发展中不断探索发展理念与不断改革创新的成功历程。展望未来,“十四五”即将杨帆远航,我们有充足的信心继续为世界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奇迹。特别是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时刻,如何以科技创新驱动国家发展成为新时期的重要命题,也是科技工作者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在“十四五”期间开好局、起好步非常关键,我们将以“卡脖子”技术作为我们的科研任务,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促进我国科技实力迈向新高度。
5.学习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五
我学习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主要有五点体会:
一是主题全面。这次会议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前6次三中全会有所不同。尽管前6次会议也都与改革有关,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改革。这次则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之所以确定这样的主题,一方面是为了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另一方面也是实践需要,当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
二是主线清晰。《决定》提出“6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这6个领域的改革主线,反映各个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如第一个主线是“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就是说,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财税金融、宏观调控等经济领域的所有改革,都要围绕这个主线来展开和推进。提出每个领域各自特定的主线和方向,不仅全面深化改革总的方向不会迷失,每个领域的改革也不会偏向。
三是重点明确。《决定》的定位是全面深化改革。与此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发挥其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火车头”牵引作用。15个改革任务中,6个是经济,生态文明体制也与经济密切相关。经济占了所有改革任务近一半。之所以如此,主要考虑是,当前我国存在的问题,根本上说还是发展问题。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阶段,下一步发展面临众多难题和风险,过去支撑快速增长的条件已经发生变化,我国已到了必须主要依靠改革红利释放活力、实现发展的阶段。这次把改革的时间目标定位在2020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相一致,也是这个道理。
四是力度空前。《决定》2万字左右,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每一句话的内涵十分丰富,落实下去都会使该领域的体制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在起草和修改过程中,有两个原则让我记忆深刻,一是只写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发展的任务原则上不写;二是修改时,对于有可能削弱改革力度、弱化改革举措的,除非理由特别充足,一般不接受。而增加的改革内容,只要有最大公约数的、有一定共识的都写上。我听到很多参会人员说,没想到,很意外,改革力度前所未有。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改革决心和勇气,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有胆有识、敢于碰硬、勇于担当的气魄。
6.学习十八大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六
党的第十八大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次会议,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明确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任务。这次会议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事业,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次会议的召开,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形势下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大旗的重要宣示和重要体现,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回顾过去 30 多年的市场化改革,本应由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始终未能彻底实现,地方政府却更多涉足经济领域,甚至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地方政府及所属企业除了提供带有公共属性的产品之外,住房、公路等诸多可以通过市场机制配置或是引入市场要素的产品,也凭借垄断地位积极介入。尽管中央出台多项指导性文件,规定基础设施、部分垄断行业逐步向社会资本开放,但现实推进举步维艰,困难重重。结果一边是庞大的社会资本源于制度或政策“壁 垒”,投资无门;另一边是,地方政府及所属企业垄断性投资,伴生大量政府性债务在所难免。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举债的软预算约束,加之现行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承 担事权与享有财权存在不对等,地方财政支出大量依赖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由 此享受着“准国债”信誉,给市场、资金供给方“零违约、低风险”的预期投资 信号,吸引大量避险资金涌入。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债追踪问责机制尚未建立,任期内举债不受严格制度约束,不考虑债务成本,更无需顾及后续还债,债务自 然如雪球般越滚越大。眼下,林林总总的地方政府债务,种类繁多、纷繁复杂。
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时刻关注党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政策。只有学好、领会好会议精神,才能实践好并付诸于行动。作为村级干部,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二、创新工作方法,树立服务观念。
三、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7.医务人员学习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七
座谈会由北京市科委和科技日报社联合主办, 来自科技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市科委, 以及北京各区县和首都高校院所的专家代表, 共聚一堂深入交流, 为北京科技发展献计献策。
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王志学在发言中指出, 要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上来, 深入分析科技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认真研究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 在事关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上, 科技系统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去破解难题, 要加强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政策突破方面的先行先试, 积极稳妥地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各项任务的落实, 用创新的智慧共同书写中国梦的科技篇章。
科技部办公厅巡视员、调研室主任胥和平表示, 十八大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四个发展战略。科技管理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 就是从研发管理转向创新管理, 转向创新链的管理。科技系统要有创新自信, 紧紧围绕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来调整思路, 要整合科技项目, 理清科技发展方向, 更好地配置科技资源;要在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体现市场的规律, 要按照规律来发展。
北京市科委党组书记、副主任杨伟光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集中体现了党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规律的深刻把握。他希望北京科技系统积极行动起来, 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着力探索,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 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与会专家认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深化科技和创新体制改革方向, 对于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处在从投资驱动发展转向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时期, 政府引导创新的方式也要进行改变。建立一个适合于科技创新的管理体制, 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8.医务人员学习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八
贵州省关工委 近日,省关工委召开主任会议,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了讨论。省关工委各工作组对2013年工作进行了回顾,对明年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并就关工委近期重点工作进行研究。(贵州省关工委办公室)
六盘水市 为检验党员经常性教育活动的成果,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学习理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落到实处,不断增强党员综合素质,六盘水市委离退局机关党支部于2013年12月2日开展了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知识答题活动。此次答题活动进一步创新学习方式,促进全局干部职工积极主动学习理论知识,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取得了预期效果。(六盘水市委离退局)
贵州省农科院 近日,省农科院老科协组织老科协会员集中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举行了第12次《夕阳红》论坛,60余名老同志参加学习。通过此次学习和交流,与会老同志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表示要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发挥余热,为贵州农业科研事业多作贡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立新功。(贵州省农科院离退休处)
遵义县 近日,遵义县委离退局组织离休干部和县级以上退休干部共26人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老干部们纷纷表示,要坚定不移地沿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加快遵义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发挥余热。(遵义县委离退局 鲁小继 朱燕)
凤冈县 2013年12月4日,凤冈县委离退局组织驻凤离休干部、副县级以上退休干部近60人集中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并邀请县委党校讲师为老干部们分析解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精神。(凤冈县委离退局 朱书刚)
桐梓县 近日,桐梓县离退休老同志齐聚老干部活动中心,参加每月的政治学习。会上,学习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县委离退局就《桐梓县特殊困难老干部及遗孀帮扶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向老同志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桐梓县委离退局)
正安县 近日,正安县委离退局结合实际,精心筹划,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及广大离退休干部全面开展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活动。通过广泛宣传学习,老干部工作者及离退休干部认识到了此次会议召开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正安县委离退局 郑维达)
六枝特区 六枝特区区委离退局将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做到“四个一”:一是组织老干部和全局干部职工进行一次集中学习;二是制定一份学习计划;三是出一期宣传黑板报;四是写一份学习心得。(六枝特区区委离退局 付美)
黎平县 2013年12月18日,黎平县委离退局党支部书记杨秀锦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老干部工作科学发展”为主题,为全局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局长赵光莉要求全局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蔡泽敏)
福泉市 近日,福泉市委离退局组织全市离退休干部和离退休党支部书记40余人,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传达了《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及《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
罗甸县 2013年12月2日,罗甸县委离退局组织部分离退休老干部和全局干部职工,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会上,离退休老干部集中学习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等内容。(罗甸县委离退局)
瓮安县 近日,瓮安县委离退局组织离退休干部认真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实质,并开展了热烈的学习讨论。学习结束后,该局还向离退休老干部发放了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表和老年人健康知识试卷,帮助老干部提高养生保健意识。(瓮安县委离退局)
9.学习三中全会心得 篇九
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一次重要的会议,将推动中国进行新一轮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每一次三中全会都是一座改革的灯塔。现在中国的改革又站在了新的关节点上,社会发展踏上新的征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顺应改革的潮流,为中国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共产党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政府职能要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推进政府机构向构建“有限、有效、有责”政府的方向前进,实现简政放权,该政府管的才管,在政府职责范围之内的必须承担起责任来,不该管的坚决不插手,让政府真正理清自己的职责,努力把政府建成职能科学、结构合理、人民满意、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做为公务员在当前情况下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就是坚定小局服从大局,在关键时刻,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强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禁止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加倍珍惜目前的大好形势,努力维护当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要有责任意识。作为一名公务员,要了解自己所担负的职责,在其工作岗位一天,尽一天的责,做出一天的成绩。在工作中要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努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让人民满意,让社会满意。要树立服从意识。公务员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党的各项决议,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完成交办的各项任务。
2.要树立创先意识。社会在不断发展,新事物、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很多工作采用过去的传统办法,已经很难取得实效,所以我们要树立创先意识,在工作在不断探索研究出“新武器”,让自己不断进步,立于不败之地。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业绩完成党和人民交办的工作。
3.要做好务实推进的执行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和传统,是我们党“务实”、“高效”的自信心的展示和彰显,也是党的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必由手段。要深刻领会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要准确把握三中全会的主要精神,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宏伟蓝图、重大原则,全面把握蕴含其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实践创新,领会精神,统一思想。坚持学以致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改革的正确思路,凝聚成冲破藩篱的强大动力,抓紧制定贯彻措施,迅速行动起来,确保改革举措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作为一名基层科技局管理农业的副职,要经常走出去把田间地头作为自己的第二办公室,和农民做知心朋友,把看到的,听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大力扩大农作物种植范围,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农民收入。大力推广有机粮食和蔬菜,适应广大人民追求健康食品的需求,丰富市民的菜篮子。
4.要坚决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要求,增强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勇气。要切实改进作风,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将学习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廉洁自律,以身作则,把每一分钱用到该用的地方。
10.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
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不仅对组织工作创新发展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更是为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组织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作为组织部门,肩负着管党员、管干部、管人才的重要职责,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重大责任,如何把精神贯彻落实好,使组织工作更好地服务和推动深化改革,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把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而紧急的政治任务。通过深入学习、认真研读、反复体会,深刻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的精髓,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勤政廉政为民,坚决履行好自己肩负的工作责任。二是组工干部必须努力践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反“四风” 行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以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将精神实质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真正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推进组织工作的强大动力,以良好精神状态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三是组织部门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要切实改进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积极发挥职能优势,不断提高基层领导干部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帮助基层干部尤其是困难党员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在服务基层中加深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让组织工作要更好服务和推动深化改革,使组织工作更好地体现十八大精神,更加符合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
11.医务人员学习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十一
朱文泉会长在会上作报告,回顾了2013年的工作,部署了2014年的任务。
会议审议通过了人事调整安排。
江苏省盐城市政协副主席、中共阜宁县委书记王锦胜,中共湖北省京山县委书记胡小国,中共江西省横峰县委书记程文,中共湖北省大悟县委书记郝章新,中共江苏省宜兴市委书记王中苏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常务副会长张宝康宣读了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关于宣传“弘扬铁军精神,改变老区面貌的县委好书记”的通报》。通报指出,上述五位县委好书记的共同特点是:能认真履行县委书记职责,用革命史教育人民群众摆上县委工作議程,自觉弘扬铁军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老区人民的精神面貌有了改变;多方筹措经费,加强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遗址建设与保护,搭建起弘扬铁军精神的传播平台,使红色阵地、红色景点永不褪色,铁军精神薪火相传;倾心尽力用铁军精神抓好革命老区经济建设,抓好改革开放,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使昔日根据地面貌不断换新,赢得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21日下午,在常务副会长张宝康主持下,与会代表结合讨论朱会长的报告,介绍了各单位2013年的工作和2014年的打算。朱文泉会长在讨论结束时说,加强新四军史料的收集和抢救是当务之急,目前很多新四军老战士还健在,要通过文字和视频,抓紧把他们的事迹整理出来,保存下来。海洋岛屿的宣传要继续重视下去,放眼未来,我们的财富来自海洋,威胁也来自海洋。铁军精神进校园,小学、中学、大学都要进,关键在教育,方法要对路。
22日,与会代表参观了南昌新四军纪念馆新馆和旧馆、八一起义纪念馆、苏区干部好作风图片展和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回顾展,并参加植树活动。
陈昊苏第一副会长参加了22日的全部活动。
12.医务人员学习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十二
从表面看, 财税体制改革与钢铁工业面临的这些问题并无多少直接关系, 但只要由表及里, 顺藤摸瓜, 查找深层的原因, 就会发现钢铁工业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几乎都与财税体制不完善、不科学、不透明、不合理与从而带来的央地之间宏观调控取向、步调不尽一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所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是钢铁工业深化改革, 走出困境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税收制度不完善、不统一, 有的央地宏观调控取向不尽一致是造成钢铁工业产能严重过剩的政策推手, 要通过改革统一规范
第一, 当前, 钢铁行业正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指导意见精神, 研究制定淘汰落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具体措施之际,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在研究制订新措施的时候, 我们不妨分析一下造成钢铁工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内在原因,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地方小钢厂盲目发展, 国家难以调控。从近几年钢铁产能增长情况看, 地方小钢厂发展势头远远超过国有大钢厂, 无论产量还是产能, 目前中小钢厂、民营钢厂之和都超过了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近几年来, 在国家严格控制钢产总量的情况下, 出现了大钢厂减产、小钢厂增产, 大弱小强、国退民进的发展势头。国企先进装备限产, 高消耗、重污染的小钢厂却开足马力增产。从国家发布的减量指标和今后3年化减产能指标看, 主要集中在几个小钢厂盲目发展的省份, 今后3年钢铁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减量指标为8000万吨, 仅小钢厂发展较快的河北省达6000万吨, 占化减总量的75%。地方小钢厂过剩产能为什么上得这么快?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央地有些宏观调控政策不尽一致, 有些税收政策不规范、不统一、不合理。比如, 近年来, 根据钢铁产品供过于求的实际情况一直强调控制总量, 而有些地方政策却把发展小钢厂作为财柱子和GDP快速增长提高政府业绩的重要砝码, 在宏观调控中明调暗保, 压大护小, 在税收政策上重点倾斜, 大力支持, 实施地方保护主义的结果。据抽样调查, 同样生产一吨钢所担负的各种税费在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要占销售收入的8%以上, 平均350元/吨左右;而地方小钢厂仅占3%, 只有120元/吨左右, 有的地方根本就不收税费, 甚至还要额外给予各种补贴、优惠。还有的地方对应该淘汰的小钢厂不是限期淘汰, 而是为保GDP增长千方百计支持其发展, 在税收方面给予减免, 国有企业承担的一些地方性苛捐杂税, 在地方钢铁厂一律减免;在土地使用上给予优惠, 在同样地段购地, 国有企业每平米需要几万元, 地方小厂只要几千元或几百元, 甚至免费使用;在入行门槛上给予放宽, 在财政上给予补贴, 在资源能源价格上千方百计给予关照;在投融资政策上给予优先, 有的地方违反财政资金使用规定, 用财政资金建小钢厂或由政府出面借贷款, 利息由政府贴补;有的地方甚至不顾环保部门硬性规定, 对小钢厂任意放宽环保标准, 以牺牲当地环境保护支持小钢厂发展, 使有些地方小钢厂越减越多, 越调越胀, 给化解产能严重过剩带来重重阻力。所以说, 规范统一宏观调控政策, 完善统一税收制度, 深化税制改革, 完善地方税体系, 按照统一税制, 公平税负, 促进公平竞争的原则, 加强对税收的规范管理, 完善国税、地税管理体制, 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从政策层面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一项重要措施。
解铃还需系铃人, 由于各级地方政府, 在钢铁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形成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在化解产能过程中同样应该发挥相应的正功能, 做好相关工作。第一, 以地方政府为责任主体, 推进地区调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由于化解产能过剩, 必然要关闭一些地方小钢厂, 一大批职工需要重新安置, 需要地方政府做好培训, 帮助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由于环保不达标, 一些本应退出市场的钢铁企业却在退出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阻力。一是绝大部分职工都不愿离开原单位原岗位, 而国有大钢厂也都因近几年来效益低迷压缩定员, 无力吸纳外来人员;二是有些职工缺乏找到其他工作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再就业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因此, 政府要认真落实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和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等各项政策, 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免费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服务, 提供职业培训, 为他们建立再就业的便利渠道, 消除后顾之忧。
第二, 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 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项目, 为需要退出的企业有效转型创造条件, 并承接转移的下岗失业职工。受产业布局、结构不合理的影响, 一些需要退出的钢铁企业面临着向何处转型的问题。同时, 由于地方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 从钢铁主业转移出来的职工即使具备必要的技能, 也往往是就业“无门”。这就需要政府从产业政策和区域规划入手, 因地制宜地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这既可为转型企业提供更多选择机会, 又有助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还可以承接传统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此外, 还要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和转移, 按规定落实好各项社会保障待遇, 依法妥善处理职工的劳动关系。
第三, 地方政府要鼓励下岗失业职工自主创业。通过开展创业指导和创业培训、落实相关支持政策, 地方政府可以扶持下岗失业职工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对失业人员创业的财政扶持力度, 出台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为创业者提供政策资讯和项目推介, 并为创业者实施的项目搭建市场对接平台。
第四, 各级地方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 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 认真执行问责制, 做好被关闭小钢厂的债务处理、职工的工作安置、生活安排和思想安抚工作, 使他们顺利渡过转产困难期, 保持社会稳定。
二、税收不统一、不合理, 是造成钢铁行业竞争不公平, 国企竞争不过民企的重要原因, 要通过改革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装备先进、节能减排的大型现代化国企应该优先发展, 但目前的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近几年来, 在钢铁行业中国有大型钢铁企业, 无论在钢产量、还是效益提升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民营和地方中小企业。以2012年为例, 国有大型钢铁企业产量增幅是负数, 地方中小钢铁企业增幅却高达7%以上, 而且呈上升趋势。今年9月份年产钢20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钢产量同比下降1.23%, 200万吨以下的小钢厂日产水平却比8月份增长14.65%, 所以今年9月份全国钢产量环比大幅度增长主要是地方小钢厂增速过大拉动的;从建设投资上看, 今年前9个月66家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完成总投资705.7亿元, 同比下降12.72%, 占钢铁总投资的16.88%, 非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完成总投资3474.74亿元, 同比增长8.57%, 占全国钢铁总投资的83.12%, 从而反映出非重点钢铁企业仍在继续加快扩张之中;从效益上看据2012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的大中型企业钢产量占总量的一半左右, 而实现利润只有15.81亿元, 民营和中小钢铁企业钢产量与大中型钢铁企业基本相当, 实现利润却高达180多亿元, 按吨钢平均利润计算, 中小企业相当于大中型钢铁企业的11倍以上。今年前9个月钢铁行业实现利润776亿元, 其中大中型钢铁企业为112亿元, 销售利润率为0.41%, 不足工业行业同期平均利润率 (5.49%) 的十分之一。民营中小钢铁企业达664亿元, 相当于大中型钢铁企业的6倍左右。为什么装备水平、资源条件都占优势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却比不过中小企业?是大中型钢铁企业工作没做好吗?当然在任何时候, 个别企业间的工作差距都会客观存在, 但在整体上出现这么大的差距非属正常。其实这个问题早在2010年就已显现。当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率明显低于中小企业。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为了弄清原因, 笔者曾对2010年的实际情况做过一次较详细的调查, 现将主要数据抄录于下。
2010年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与地方中小企业效益差异比较:
从2010年的效益情况看, 民营、合资和地方小钢厂的利润水平明显高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的77家钢铁企业中, 销售利润率超过5%的有16家, 其中, 国有大中钢铁企业中只有宝钢集团和凌源钢铁集团两家, 其余14家均为民营、合资和地方小厂。唐钢和国丰同在唐山市, 距离不过20公里, 前者销售利润率2.56%, 后者为5.60%, 高出一倍以上。港陆钢铁公司也是唐山市附近的小厂, 利润率高达8.38%, 仅次于宝钢 (8.84%) , 位居全行业第二名。为什么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效益低迷甚至有不少企业亏损, 而民营、合资和地方小厂却能挣钱甚至挣大钱?为了找出原因, 寻求迷底, 笔者从经营环境的几个主要方面的差异做了比较, 算了几笔账。
第一, 由于用工制度不同带来人工成本上的差异。民营、合资或地方小厂一般都是新办厂, 没有或很少离退休职工负担, 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一般都建厂多年, 有一大批离退休职工, 他们的工资、保险、住房、医疗费用等负担一般吨钢平均分担80元左右;民营企业人均工资2957元, 国企为4411元, 高出民企1454元, 带来人工成本大大提高;销售收入工资率民营企业为1.39%, 国企为3.43%, 高出一倍以上, 这两组数字说明, 在人工成本方面, 国企明显高于民企。
第二, 国企和民企承担的社会负担差异较大, 不少大中型钢铁企业都是一个独立的小社会, 要分担由社会负担的医疗卫生、学校、医院、俱乐部、公安等项社会费用, 吨钢平均分摊50元左右, 民企却很少甚至没有;职工集体福利, 娱乐设施等费用国企吨钢平均要分摊50元左右, 民企却没有;国家规定的各种保险、基金等开销国企都按国家标准执行, 吨钢最低也要平均分摊60元左右。地方小钢厂在执行中却有很大的弹性。
第三, 由于收费标准不同带来管理费用上的差异。从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看, 2011年前9个月77家钢铁企业的吨钢期间费用平均为355元, 大部分大中型钢铁高达700元以上, 有的达1000元以上, 而许多小钢铁厂不足百元, 相差600元以上。民营企业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远远低于国有企业。其中民营企业期间费用率为3.12%, 比国有企业6.61%, 仅是国有企业一半;民营企业的管理费为75/吨, 国有企业高达221元/吨, 高出146元;民企的销售费用为22元/吨, 国企为60元/吨, 高出38元;民企财务费用79元/吨, 国企为120元/吨, 高出41元。以安全环保费用为例,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 安全环保门槛越来越高, 治理费用逐年加大, 这笔费用民营或地方小钢厂都有一定伸缩性、灵活性。而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一般都要按国家规定高标准治理, 其费用明显偏高, 按吨钢平均分摊, 要高出50元左右。
第四, 由于税收标准不同带来税费优惠差异。各地政府为了加快当地发展, 出台不少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对地方小厂又采取一些地方保护主义, 对各种税费给予优惠。这些优惠政策原有的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是享受不到的。粗略估计, 在一般情况下, 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与民营、合资、地方小厂相比一吨钢平均多交税费200元左右。
第五, 由于执行国家政策力度不同带来政策成本上的差异。国家为控制钢铁总量, 曾几次实行限产。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都是严格按国家下达的指标执行, 带头限产, 从而大大提高了政策成本;地方小厂往往大打折扣, 每次大的限产, 往往只限了国企, 放开民企。2012年在国家总量调控情况下, 大中型钢铁企业产量下降, 而中小钢铁企业产量迅速增长。据统计, 2012年钢铁协会会员单位粗钢产量为58959万吨, 同比下降0.6%, 会员外中小钢铁企业生产粗钢10195万吨, 同比增长24.5%, 等于限了国企, 放松了民企, 在效益上肯定会带来很大差异。
以上五项合计, 国企吨钢成本要比民营、合资、地方小厂高出300元-350元。如果按公平竞争的原则计算, 在国企现有吨钢平均利润基础上增加300元, 其利润水平不是低于而是大大高于大部分民营和地方小钢厂。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由于税费政策上不合理、不统一会给国企和民企不同类型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巨大差异, 甚至在对国企和民企的业绩评价上出现本末倒置现象。所以, 要营造平等竞争的外部环境, 对央地的税收优惠政策一定要规范统一, 按照专门税收法律法规规定, 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 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尽量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条件。
三、财政预算不科学, 央地税制不统一, 加剧了钢铁行业的高消耗、重污染, 要在改革中实现优胜劣汰
钢铁工业本身属于高消耗、重污染行业, 应该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加大治理力度, 向着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方向发展。但目前, 央地在项目审批和税收双重标准及地方保护的条件下, 往往会背道而驰。加剧了钢铁工业的高消耗、重污染。
按照国家制定的科学发展观和钢铁工业发展实践, 凡是采用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大型钢铁厂, 资源消耗低, 污染排放少, 属于节能减排项目, 国家在项目审批中理应降低门槛, 优先安排。但长期以来有关部门的审批标准则越是大项目, 门槛越高, 要求越严, 越难通过。越是小项目, 标准越低, 越好通过。而技术先进的大项目大部分属于国有大中型企业, 小项目大部分属于地方中小企业, 有些地方政府往往采取地方保护主义, 使地方企业在投融资和相关政策上享受各种优惠, 这样, 就使一大批技术装备差、环保能力低的小铁厂、小焦化厂、小烧结厂、小钢厂、小铁合金厂等“五小”优先入行, 蜂拥而上, 而使一些技术装备水平高、环保设施完备的的大钢厂被关在门外。甚至迫使一些大钢厂为缩减规模化整为零, 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几, 不得不把生产和环保分开, 先上生产, 后上环保措施, 使一些大钢厂也加重了污染, 使吨钢平均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大大提高。从一些统计报表看, 目前大钢厂的综合焦比只有500公斤左右, 而一些小钢厂的综合焦比达650公斤, 高出150公斤, 提高30%, 如果按去年产钢7.1亿吨计算, 大钢厂生产要比小钢厂生产减少标煤上亿吨, 相应减少了大量污染物排放, 而且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按目前焦煤价格1200元/吨计算, 吨钢节煤150公斤, 使成本下降180元, 7亿吨钢, 可降低成本1260亿元, 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改变钢铁厂的社会形象, 造福于人类和社会。面对这些问题, 我们一定要按照《决定》中提出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 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等市场准入标准, 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等指标权重, 更加重视社会保障、人民健康、加大财税体制改革力度, 推进税制转型, 由生产型向消费性转变, 加大营改增力度, 坚持统一税制, 公平税负, 促进公平竞争原则, 废除央地在相关政策上的双重标准, 彻底铲出滋生高消耗、重污染的土壤, 改变钢铁工业形象, 使钢铁工业尽快走出困境, 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财政预算不规范、税制优惠不稳定带来钢铁工业布局不合理, 集中度偏低, 需要在改革中从源头治理
目前, 钢铁工业布局不合理和集中度低的问题比较明显。人们形象地概括为北重南轻、东多西少, 东北为重中之重, 西北为轻中之轻。带来的主要问题是产品产地距用户较远, 提高了物流成本, 加重了厂家和用户双方负担。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造成今天这种不均衡、不合理的布局也非一朝一夕,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形势的发展变化与财税政策不同时期的不同取向不无关系。建国初期, 由于受矿产资源的制约, 在钢铁厂建设上强调靠近矿山建厂, 由于铁矿资源分布不均衡, 大部分矿区在北方, 所以在北方建钢厂财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和优惠, 逐渐形成了北重南轻格局, 80%以上的钢铁厂建在北方;上世纪70年代为了实现备战备荒为人民, 过分强调靠山隐蔽, 在山区、偏僻的三线建钢厂作为政治任务给予优惠, 所以当时新建钢厂多在三线山区;上世纪90年代以后, 由于我国实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进口矿大量增加, 为减少内地运输, 降低物流 (主要是进口矿) 成本又过分强调沿江沿海建厂, 所以当时对于在海边建钢厂在财税政策给予不少优惠, 不管是投融资政策上还是生产经营中的所得税、增值税、关税等政策上都向海边建厂倾斜, 所以很快在海边出现一大批新钢厂;近几年来, 受强化市场功能的影响, 有些钢厂的选址又比较注重靠近用户, 相关的投融资政策、税收政策又开始向用户附近建钢厂倾斜。由于财税政策的复杂多变和不稳定性, 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方案也很难制定, 什么是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又有不同的解释, 不易形成共识, 很难说清。应该说, 我国对钢铁工业布局优化调整一直是比较重视的, 也做了大量工作, 但由于形势和政策的复杂多变, 很难做出科学合理的综合考虑, 成效甚微。《决定》为解决这个问题指明了方向, 明确指出市场是在资源配制中起决定作用的基础, 同时指出, 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 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严禁和惩处各类违法实行优惠政策行为, 反对地方保护, 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 褒扬诚信, 惩戒失信。我们一定要按照《决定》指明的方向, 实施科学预算管理, 综合考虑合理布局的各项因素, 全面权衡, 综合治理, 一定会优化钢铁产业布局, 化解难题, 走向正规。
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问题也是如此, 多年来钢铁行业对这个问题十分重视, 几乎每年都提到这个问题, 而且陆续采取了许多措施, 如关停小钢厂, 实行联合重组, 成立钢铁集团公司等, 但由于国家在财税方面的优惠政策多变, 政策的不稳定带来许多后遗症。比如为支持沿江沿海建钢厂有政策优惠;后来支援东北老工业区, 又在东北地区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要加快西部地区发展, 相关的优惠政策也接踵而来, 不仅新厂上得很快, 而且连过去已经淘汰掉的小钢厂、小铁厂、小矿山、小铁合金厂等也会死灰复燃。这样, 随着国家对不同地区轮番实行优惠政策, 又没有及时清理, 到处都有优惠政策扶植起来的钢铁项目, 使全国各地的小钢厂星罗棋布、遍地开花。在全国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中除台湾以外, 几乎各地都有优惠政策扶植起来的小钢厂, 而且是建厂易淘汰难。所以, 在全国7亿多吨钢产量中有大小8000多个生产厂家, 从近几年来的发展趋势看, 钢铁工业产业集中度不仅没有提高, 反而逐年降低。2012年钢产量前10家企业钢产量仅占全国钢产量的45.94%, 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
13.学习十八界三中全会学习心得 篇十三
十八届三中全会11月12日下午闭幕。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其公报的颁布,让我们中国人再次激情搏发,让我们中国人再次看到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政府对于全面改革所做出的承诺,此次改革遵循得思想依旧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改革,让改革的春风吹遍全中国。
实践证明,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也将创造未来中国的壮丽前景。对于任何一种探索和试验来说,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不断地、适时地进行改革,改革才有出路,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依靠改革,我国经济实现了举世罕见的高速增长,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成就了惊艳全球的“中国奇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加快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深化改革,向实现“中国梦”冲刺没有其他路径,唯有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明天。
也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
特别是《决定》提出的“六个紧紧围绕”,全面勾画出了未来一个时期我们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以及党的建设制度上的改革方向,这是决定我们党正确把握未来中国改革方向的总的路线图,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
14.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十四
本次会议是在新时期我们党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原则,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昨天下午,在临潼区为书记任军号的主持下,西河村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会议在西河村党员之家举行,参加会议的有西河村全体村组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部分村民近百人,会上由区委书记任军号就十七届三中全会做了重要讲话: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充分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后认为,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回顾了我国在农村改革发展30年的光辉历程,总结了30年间积累的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认识,逐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认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这三个“最需要”情真意切,表达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说明了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必要性,说到了广大农民心坎上。
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基层工作者,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大好形式下,首先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把群众的事情办好,要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动科学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其次要深刻理解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人均收入翻了几十倍,同时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社会事业高度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加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充分显示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一个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系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全局,关系全面建设小康宏伟目标顺利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进,是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总抓手,必须作为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农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根本保障,是打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基础的必由之路,必须作为基本方向长期坚持。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举措,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必须作为根本要求认真落实。
在看到30年农村改革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尚面临诸多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业生产面临市场和资源环境等约束的形势严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仍然偏低等等。我们后面要走的路还很长,在这一点上我们还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切忌盲目乐观的麻痹思想。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这是被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了的真理。改革开放30年,我们仍然有必要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的认识,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15.医务人员学习三中全会心得体会 篇十五
我想分以下4个部分来讲。
一、从五大发展理念来构思标准化的发展与改革
大家知道,“十三五”规划建议里面,说到了五大发展理念,这五大理念第一个就是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动力。第二个理念是协调,协调就是要使我们平衡的发展。第三个是绿色,建设美丽的中国。第四个是开放,要融合共赢。第五个是共享,也就是说要惠及全体人民,要使我们能够共同迈进小康的社会。那么这五大理念,跟我们标准化什么关系?我认为标准化改革和发展应该按照这五大理念来进行。
首先,我想谈谈标准化改革的问题,这次标准化改革把标准分成两大类,其一,是政府主导的标准;其二,是市场主导的标准。政府主导的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市场主导的标准包括企业标准、企业联盟标准、团体标准等等。这两类标准它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把标准分为两类是重要的创新。标准化改革的创新首先是理论和制度的创新,把标准分为两类就是理论和制度的创新,为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打开了一个窗口,提供了一个基础。没有理论和制度的创新,没有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就不可能有更好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必须得到制度和机制创新及其政策上的支持。
“十八大”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标准化发展与改革需要遵循这一指导思想。企业标准以自我声明的形式发布,也就是企业更加自主的来制定和实施它的标准。因为企业最接近市场,最了解顾客的需求。因此,这个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是改革的亮点。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企业联盟标准不是团体标准,是属于企业标准范畴的,这个看法我跟田主任交换过意见,我们有共同的认识。我刚刚讲到,企业标准最接近市场和顾客。那么,企业联盟标准也有这样的特点。因此,这次标准化改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标准分成两类。
其次,就是强制性标准的改革。强制性标准逐步变成全部是国家标准。这跟我从前提出的国家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它的范畴只限于安全、环境、资源、基础标准以及一些顶层的标准,其他完全不必用国家标准来规范。这一次国家标准化改革就是按照这样一个途径来进行的。这里还要强调的是,标准化改革要依法进行,“标准化法”的修订是今年要完成的。因为修订按规定只能改三四百字,而它涉及到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和地方,这就需要不断的协调,标准化法的修订必须贯彻五大理念中的协调发展理念。
第三,就是关于发展团体标准的问题。协会和学会可以允许制定团体标准。团体标准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当然团体标准也要处理好和行业标准的关系。我认为团体标准的发展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现在学会、协会能够真正有能力制定标准或者组织制定标准的还是不多的,团体标准要经过社会实践的检验,团体标准如果没有人用,就不会在社会上有影响。所以,我觉得团体标准会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希望这个过程能够加速,但是不要在近期有过高的期望。
第四,关于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的发展也非常重要,根据我到各省市的了解,有的省市已经有几千个地方标准了,甚至还要多。假如算30几个省市自治区,地方标准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两万多个国家标准的数量。地方标准的发展,实际上也是在“开放发展”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因为地方标准更接近实际,而且地方标准能够迅速实施并发挥作用。
第五,关于“国家质量基础”。2005年联合国贸发组织和国际贸易组织(WTO),提出来这个概念。2006年联合国工业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提出来国家质量基础由三大部分组成,也就是计量、标准和合格评定。我们国家又把合格评定分成两个部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科技部已经把国家质量基础研究作为重大科研专项,由国家质检总局牵头,13个部委一起组织了这个课题。国家质量基础的研究课题,我参加了全部准备工作。我认为国家质量基础的概念和质量不是一回事,它是基础,是国家的质量基础,正如联合国和国际上所公认的,是未来世界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三大支柱,我们国家进入了“质量时代”,计量、标准和合格评定是国家质量工作的抓手。那么,国家质量基础这三大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三足鼎立?有些标准化工作者认为合格评定是标准化的实施过程,那么国际上为什么要把它分成三大部分?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认为,计量是质量评价的基准,也是标准化工作的基准,现代计量已经有很大的发展,如长度、时间等已经不是一级一级的传递方式,在量子时代是通过网络扁平方式传递,如手机显示的时间以及物理量和化学量等。
标准是质量评价的依据,我们讨论的时候有的专家说要以标准化为主线,这就是我们标准化原来的概念,也就是合格评定是标准化实施的部分,实际上这种观念已经不对了。我认为不要提标准化是主线,因为它是三足鼎立,各有各的用处。那标准化呢?应该是质量评价和认证认可的依据,依据什么?依据标准。所以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合格评定包括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质量评价的手段,没有它标准怎么实施呢?那么,认证认可是什么?它是最接近市场的,是给顾客和社会传递和提供信任。那么,这三大部分联合起来,形成了国家质量基础。我觉得这个概念非常重要,也符合我们五大发展的理念。
总之,标准化的发展与改革,是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特别是制度创新这样一个思路来进行的。其中绿色发展在后面会讲到。
二、以“绿色发展”和“拓展五大空间”的要求来培育标准发展的新视野
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五中全会中提出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也就是发展绿色空间,这个空间很广阔。习主席最近在法国气候大会上说到我们2030年要比2005年单位GDP的碳排放量要减少60%到65%这样一个目标。还提到了另一个目标,就是我们的非化石类的能源到2030年要占到20%,包括水电、风能、太阳能等。这方面发展力度很大,靠什么?首先靠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先从标准做起。我记得在刚刚提出来建立两型社会的时候,经过许多省市和行业的调研,我给国务院领导写了一个参事建议,总理做了批示,他是这样说的:似可把资源节约法律法规建设与标准体系制定一道进行,首先从能源做起,请张平同志、发改委、法制办、统计局提出意见。这是2006年的事,标准院也开始做限定值的标准,包括电视、空调、电机等等的限定值标准。如果没有标准,怎么知道什么是节能产品?所以,发展绿色空间标准大有可为。
“十三五”规划《建议》里面提出要“拓展五大空间”,包括区域发展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基础建设发展空间、网络经济发展空间、蓝色经济发展空间,蓝色经济就是海洋经济。这五大发展空间,有的大家熟悉,有的不太熟悉,如海洋、网络,这是我们不熟悉的。那么标准化工作就要在五大发展空间里面来做文章,要扩大我们标准化的视野。我一再强调,我们依据的是大质量和大标准化概念的思路,绿色空间也好,五大发展空间也好,这正好是我们标准化工作应该发展的空间,应该拓展的空间。我们应该用这种新视野来看标准化空间。
实际上我们已经开始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说我去过在北京的一家农业方面的企业——佳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姓余。做了什么事情?大家知道我国农业生产使用化肥特别多,使得土地越来越板结和贫瘠,东北的黑土地已经不是原来的黑土地了。虽然国家规定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实际上比这要多一些),但是大部分土地由于使用化肥,土地肥力越来越低。“十三五”《建议》里面提出休耕的概念,美国耕地面积比我们大很多,条件好,我国有很多山地、沙漠地区,美国采取的是农田轮耕的方式来解决保持土地优良的问题。我们现在不行,我们不可能有更多地去轮种,因为我国要保证粮食产量,粮食是生命线。那么怎么办?这个公司就用餐厨的废物、秸秆等为原料,以高科技手段生产有机肥来代替化肥。公司在广东、四川、云南、黑龙江都开辟了试验田,目标是把原来的化肥用量减到30%、50%、直到70%,来改善我们的土地,这是一个造福千秋万代的事业!她告诉我她也是我教过的MBA学生,她说,因为你讲过标准化对我启发非常大,现在我的公司就是按照标准化方法来做的。这就是创新,这就是绿色。我最近去云南,看他们生产有机的农产品,以茶叶作为试点,什么是有机产品?怎样生产有机产品?又是标准问题。我国生产有机产品的土地只占了0.3%,而欧洲占了20%、30%甚至还要多。那怎样使我们的农业产业结构能够提升呢?有机产品的发展,也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的方面。另外,标准化农田的示范区等也都是跟标准化密切相关的。
海洋经济在标准化方面空白也是很多的,天津的海洋标准化中心做了很多工作。另外,关于风能的问题,例如风电厂的选址和评价、风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及其认证、风电厂运行的控制和管理等等,都需要标准。风电一系列的问题,也是我们搞绿色空间标准化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最近我去了北京的一家叫“金风”的企业,是我国最大的风电企业,他们就在这方面做文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想,学习“十三五”《建议》,以“绿色发展”和“拓展五大空间”的要求来培育标准化发展的新视野是非常重要的。
三、以“发展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来凸显服务标准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我记得在前些年,我给总理写过一个关于加快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建议,这是在2007年到2009年我做了调研,写出来是2010年初。其中我提出了几项建议,譬如政策问题,服务业的水、电、气、土地等的费用要远远高于工业,这是为什么?既然要发展服务业,为什么还是按五六十年代的规定来办事?政策需要支持服务业。另外还有一点,对服务业怎么分类?现在非常时髦的一个词,就是“现代服务业”。那么什么是现代服务业?谁也下不出来定义,把服务业分为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我是不赞同的。现在一些省市,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规划,我认为还没有弄清楚什么是现代服务业,你说银行是现代服务业还是传统服务业?300年前就有钱庄了,到现在来讲,四大行、五大行,你说是现代服务业还是传统服务业?没法分清楚。它是传统服务业?谁也不可能认为金融业是传统服务业。所以不要以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来分类。这个概念,我觉得非常重要。当时这个建议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同志批示:报请家宝、克强、岐山同志阅示。家宝、克强、岐山都看了,克强明确批示给发改委阅研,因为发改委是服务业的综合主管部门。大家看到,在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里,就是按我在建议中提出的把服务业分为三类: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前几天国务院国办发布了《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这是专门针对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提出来的。生活性服务业为什么重要?因为我们国家发展根本的目的,还在于提高老百姓、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最密切的是什么?就是生活性服务业,“指导意见”列举了很多,譬如说社区服务、家庭服务、健康服务、教育服务、信息服务、零售服务(含网购)、体育服务、休闲旅游服务等等。这都跟老百姓息息相关。我们国家要发展服务业,原来服务业仅占GDP的40%几,去年开始我们服务业超过一半了。但是和全世界比起来,我们服务业的发展还是缓慢的,不要跟发达国家比,就跟“金砖”国家比,像印度、巴西、俄罗斯这些国家,都在60%左右,看起来我们服务业发展还是滞后的。按照五大发展理念来看,服务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最近提出来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更为重要。相对于工业标准化,服务业标准化是我们在标准领域里面比较后进的、落后的。很多省、市、自治区制定了很多服务业的地方标准,但是我们一些主干的服务业,如物流、网购以及许多生活性服务业,都是我们标准化发展的空间。
所以,我认为要以“发展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来凸显服务标准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应是我们的责任。
四、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指导来助推“中国标准国际化”
大家看,带引号的,“中国标准国际化”是我提出来的一个概念。
它的含义是什么?我们在很多文件中都有中国标准走出去的说法,我觉得 “中国标准国际化”这样一个概念不仅仅是中国标准走出去,它可以从这样来理解:就是中国标准化要和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相适应。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国际货物贸易的第一大国,是“国际贸易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占比第三的国家(第一是美国占40%多,欧洲占30%多,我国占10.9%,其次才是日本和英国)。我国标准化的确也做出了很大成绩,但和大国地位还是不相称的。我国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副主席、国际电信联盟(ITU)秘书长、国际认可论坛(IAF)主席,这不能代表我们地位就高了,不是光看你有多少主席和秘书长,应该怎样跟国际地位相称呢?我觉得应该是在国际标准化中,在重要领域标准、全局性的标准、重要产品标准、重要管理标准是以中国标准作为基础来制定的,在国际重大和有影响领域的标准上有主导权,才能说是“中国标准国际化”了。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中国能够在世界重要领域主要标准是什么?就是移动通信标准,由大唐电信主导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第一代第二代移动通信都是用国外的标准,美国的、欧洲的标准,设备及其生产也是他们控制。当我们自主制定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成为国际标准后,三大运营商都不愿意用,因为用国外的最没有风险,我也认为我们的标准不如国外的成熟,但是不迈出这一步能有进步吗?总不能永远被外国控制吧!假如说当时TD-SCDMA被砍掉了,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通信还得用欧美的标准。我记得当时我给总理写了四次建议,得到了肯定的批示。最后,工信部的李毅中部长找我们八个人开会,我说一定要把中国标准TD-SCDMA的实施放在优先地位,由中国用户最多的、最有财力的、最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移动公司来承担这个光荣的创新任务。在会上李部长根据总理的批示做出了相应的决定,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当时就表态说:我们要全心全意、全力以赴把它搞好。但是中移动一些同志是有顾虑的,我记得在网上有人点名道姓说我,你这个老头不懂事。八个各方面的专家中只有我不是通信专家,我是从标准角度来支持自主创新的。那么现在怎么样呢?在第三代移动通信TD-SCDMA基础上发展了第四代移动通讯TD-LTE,与欧洲标准一起成为世界上的两个国际标准。原来在三代的时候有4个国际标准,美国两个,欧洲一个,中国一个,而且他们是占主导地位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我们已与欧洲并驾齐驱。第五代移动通信,就是要把中国标准和欧洲标准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国际标准。那么这样的话,中国在移动通信标准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就是我所说的“中国标准国际化”。当然,高铁、核电、超高压输电、港口建设及港口设备等方面也有“中国标准国际化”的条件。所以,我提出来,“中国标准国际化”不同于中国标准走出去,它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另外,还要看中国主导制定的、有世界影响的国际标准在世界各国是否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这也是“中国标准国际化”应该做到的。
【医务人员学习三中全会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关于关爱医务人员心得07-16
医务人员警示教育心得10-13
医务人员提高工作效能心得体会06-19
援鄂医务人员工作心得体会10-06
医务人员六五普法心得体会09-01
医务人员简历08-21
医务人员着装标准07-09
医务人员廉政制度07-14
医务人员聘用协议07-19
医务人员基本规范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