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格水资源工作总结(共6篇)
1.最严格水资源工作总结 篇一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姓名: 吕 利 萍 单位:渭南市华州区水政水资源办公室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摘要: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基,解决好水资源问题事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党中央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水情和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针对水资源管理工作提出的指导方针和总体要求。
关键字:水资源管理制度,利用,信息化,节水。
一、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水治理新思路,推动水资源管理工作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在制度建设方面,出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已基本覆盖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我市基本水情特殊、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环境容量有限,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二、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配置、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管理中的难点、问题与策略、措施
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水资源管理是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支撑。在我市积极深化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关键时期,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也迫在眉睫。
1.水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多部门分割管理
尽管新修订的《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但在实际管理中则存在多个管理部门分别管理水资源的各项事务,呈现多部门分割管理。目前,地表水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主要由水利部门管理,水体的污染与防治则由环境保护部门管理,地下水监测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则由国土资源部门管理,城市和工业用水,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建设和管理由建设部门管理,农业用水、渔业水环境主要由农业部门管理,流域生态、水源涵养林的保护与管理则由林业部门负责。在这种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下各涉水部门的管理职责既有交叉又有缺位,各部门间只有分工缺少协作,没有形成多部门管理的整体效益,使我市水资源管理处于水量与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流域与区域、农村与城市分割状态,不利于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
1.2水资源产权制度不健全
按照《宪法》规定,水资源属国家所有,即全民公共所有。《水法》及《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规定了依法取得取水权的条件,原则性地提及取水权可有条件转让及变更,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此外未对不同实体对水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做出其他明确规定。而对水资源的统一确权登记还未实施,基于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水权交易制度也只是刚刚起步。
1.3水资源生态功能管理缺乏
水资源同时具有资源性功能和生态性功能,但目前在对水资源的管理中没有把水资源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空间进行管理,往往侧重于其资源性功能管理,忽略了水资源生态功能管理,没有科学管控水资源的资源功能与环境功能,导致出现水源地生态破坏严重、水体生态修复能力下降、水体污染等严重的水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居民生活,限制经济发展,威胁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2.强化水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
2.1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水资源综合管理
要顺应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发展趋势,将水资源管理纳入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体制,建立起以土地、矿产和水资源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平台,促进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要结合当前中央关于机构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相关精神,推动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当前多部门分割管理的现状。因此,要积极推进符合大部制改革要求的自然资源综合管理体制,整合涉及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的有关部门,将水资源管理纳入自然资源部的管理职能,将水资源由多部门管理转变为单一部门系统管理,理清管理职能,消除多部门职能交叉和缺位,健全部门内部水资源管理协调机制,打破多部门间协调不利,配合不畅的局面。要按照自然资源综合管理的要求,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职能转变,努力实现五个“统筹”,实现多目标、多级优化综合管理。一是要统筹地表水和地下水管理;二是要统筹水量和水质管理;三是要统筹区域和流域管理;四是要统筹城镇和农村用水;五是要统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管理。
2.2建立水资源产权制度,发展水资源市场
按照十八大报告关于“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的精神,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完善定额标准,按照水源属性和用水户类型,科学核定取用水户的水资源使用权限,开展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水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在水权初始配置和流转过程中,发挥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的作用,建立合理的水权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建立完善有利于发挥市场作用的水权交易平台,明确交易规则,维护良性运行的交易秩序,建立便于操作的水权交易制度,共同推动水权市场交易的发展,进一步为发挥水市场的水资源配置基础作用提供制度保障。
三、创新管理理念,促进水资源生态文明建设
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与水害防治的各方面。一是继续完善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落实“三条红线”,严格实行“四项制度”,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监督制度和监控体系,保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落实。二是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和水生态修复。要继续推行节约用水的风尚,加快节水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积极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落实水资源保护任务。三是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树立“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的管理理念,坚持使用水资源付费的原则,按照全面反映市场供求、水资源稀缺程度、水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的要求,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四是建立和实施水生态补偿制度。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推动建立重要水源地、重要水生态修复治理区和蓄滞洪区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流域上下游不同区域的生态补偿协商机制,推动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五是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创建工作。加快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创建工作,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和建设模式。
四、水资源信息化建设,水资源费的征收和利用
1、加强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建立包括土地、矿产和水资源在内的统一监测调查评价平台,加大资金投入,增加监测网点,优化网点布局,重视包括水资源监测、水生态监测和城市水文监测等在内的日常监测工作,客观科学开展水资源各项调查评价工作,提高自动监测和服务管理能力。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建设,将其纳入自然资源管理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提升水资源管理服务社会的能力。
2、水资源费的征收和管理 2、1 水资源费的征收现状
我国从 1980 年开始征收水资源费,我市范围内水资源费征收工作进展较快,征收管理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保护,也为全面实行水资源费征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不能否认,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新颁布的《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水资源的征收范围,规定了水资源费标准制定原则,完善了水资源费征收和缴纳程序,并从促进灌溉方式的转变、树立节约用水意识、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对农业生产取水的水资源费问题作出了较为全面可行的规定。在《条例》的引导下,我国将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对国有大型水电企业恢复征收水资源费,农业生产取水要依法逐步开征水资源费。2、2新时期水资源费用途探析
《条例》规范了取水许可的管理和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同时其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征收的水资源费应当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由财政部门按照批准的部门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主要用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也可以用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
根据水资源费的性质和对《条例》的理解,在目前水资源管理情势下,我国的水资源费应该绝大部分用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从需要与可能看,目前用于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水资源费使用范围宜为:(1)水资源节约、保护、管理和政策、规划、方案和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加水资源节约、保护、管理政策法规的研究;水资源规划编制的经费补助;水量分配方案和水量调度预案的研究和编制经费等。
(2)行政许可的实施与监督,信息采集、监控与发布。如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维护;根据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需要,进行水资源补充监测的经费;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编和信息发布等。
(3)基础工作研究及新技术推广。如水资源调查、评价经费补助,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先进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水资源保护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等。
(4)宣传、教育、培训、奖励与能力建设。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奖励资金,水资源管理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资金等。
(5)试点工作补助以及应急事件处置补助。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经费补助,水源污染应急事件处置补助等。
《条例》规定,水资源费也可用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从对《条例》第三十六条的理解,相对“水资源费主要用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用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不是水资源费的主要用途,应理解为小范围补助性质的。从需要与可能看,宜用的范围应是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前期工作经费补助、具有公益性的重要水源工程建设资金补助等,而非水利工程建设资金。
五、节水型社会的建设,节水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1、加快节水型社会体制机制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区域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健全取水许可与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形成有利于节水防污的水价机制,完善节水法规体系建设等。
2、建立节水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自2006年开始在全国逐步开展节水产品认证制度的建立、实施和完善,实行节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3、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向纵深发展。将对节水型社会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继续研讨和座谈,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新鲜经验和成功探索进行交流,在有条件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地区召开经验交流会。
4、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重大课题研究。组织有关单位和试点地区针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有共性的难题,特别是制度创新和关键技术,设立专项重大课题研究项目。
5、加强节水管理机构能力建设,培训管理人员,从整体上提高我市节水组织和管理水平。重点对节水管理机构能力建设进行加强,组织管理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并组织部分人员进行工作交流。由水资源管理中心组织,有关单位参加。
6、加强宣传教育,组织知识竞赛,普及节水知识。通过举办活动,运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开展宣传工作,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普及和推广节水知识和技术,印发节水知识和技术的宣传册,开展节水型社会知识竞赛,使全社会的节水意识能够付诸行动,真正把节水落实到社会生产和生活各方面。项目目标
六、水权制度体制改革,水资源管理政策法规、水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水权制度体制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较快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仅居民生活用水这一项,1997~2011年的年均增长率约为3.0%,其中城镇生活用水年均增长5.2%。
就像耕地一样,开发的多了,剩下可用的就少了。而且除去人为浪费的、供水管网漏损的特殊情况,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并不高。节水尤为迫切。
2014年,水利部印发《关于开展水权试点工作的通知》,召开水权试点工作启动会,在7个省区开展不同类型的水权试点工作,为全国层面推进水权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建立健全水权制度,开展水权确权登记试点,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流转方式”。
水权就是对水资源的使用权,其流转通过交易实现。水权改革,是促进节水与可持续的有力举措。一方面,水权的分配体现节水理念。既严格按照各地的用水总量红线,又考虑各地现时的实际用水量、用水效率、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等因素。另一方面,水权的流转实现节水升级。如果水权用完了,那么需要到市场购买,必然导致用水成本增加;如果用不完,则可以通过转让而获益,闲置的也不会累加。
说到底,水权改革就是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用效益激发节水的内生动力。我们还要明确水权交易条款,使流转公平合理;制定相关法律,保障群众的权益;完善体制机制,促进改革深入;建设节水工程和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构建节约型社会和创新型社会,水权改革势在必行。而节约用水和可持续发展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也不能只在“世界水日”这一天才想起。
2、水政监察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水政监察队伍是水务部门唯一的一支执法队伍,自成立水政监察队伍以来,各级水政监察队伍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规范到逐步完善的发展历程,为维护水事秩序、解决水事纠纷、查处水事案件、办理水行政许可及维护水利部门合法权益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在水法规的宣传贯彻、水利工程设施的依法保护和水事活动的监督检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水利事业得到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2.1政策法规宣传不到位。虽然针对水利方面的法制法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但宣传形式单一,且时间、地点集中,达不到广泛宣传的目的,仅限于“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节日期间活动宣传,部门开展水事政策法规能力有限,而社会公众难以近距离接触水事方面的知识,这些因素直接增加了水政执法工作开展难度。
2.2运行机制不完善。自20世纪末建成水政监察队伍以来,水政监察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各项规章制度实际操作性不强,缺乏有效的运行监督体制,难以有效落实具体规范化建设,而且用人考核监督机制等不健全,不利于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
2.3水政监察队伍发展建议 2.3.1加强水法制宣传,营造良好的水政执法氛围。重视水法制法规宣传普及教育,不仅要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法制宣传日”进行宣传,还要结合查处的水事案件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地方电视台、电视讲座、报纸等进行专家专题采访报道等,还可出动宣传车、张贴宣传画、标语、发放宣传单、小册子等,利用多样化的宣传形式、活动等增强社会公众水法制意识和观念,提高社会公众运用法律切实维护合法权益的思想认识,为水法律法规的执行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2.3.2建立健全水行政执法机制。结合水利部门及行业实际情况,健全并完善水政部门内部规章制度,建立水政监察队伍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建立水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相关制度和规范。同时加大对水政监察队伍监管力度,通过奖优罚劣,不断提高执法人员高度的责任意识,调动队伍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水政监察工作更规范、文明、高效。
2.3.3加强水政监察工作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水政监察队伍体制改革,从管理方面严格控制水政监察员入职制度,规范人员录用程序和制度,坚决杜绝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较差的人占据资源滥竽充数,导致监察队伍出现问题;同时还要加强水政监察工作管理,尽可能的避开地方行政干预,减少执法工作中出现人情执法、乱执法等混乱现象。
2.3.4提升水政监察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加强水政监察人员日常学习培训,积极参与各类相关法律知识和水政业务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水政监察他人缘执法能力,而且还要吸纳知识层次高、专业能力强的年轻优秀人才进入执法队伍中,带动整体队伍素质的提高,使队伍结构更加合理化,形成一支专业能力强、作风过硬、文明高效的现代水政监察队伍。
七、水资源管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
水资源管理档案的建设和管理是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有利于水资源有效利用的水资源管理方式,以保证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满足日常的生活、生产需要。所以在水资源管理中引进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有助于水资源的管理进入现代化、信息化的轨道。水资源管理信息化首先从取水户的电脑登记开始,建立“一户一档”的管理模式,对每个取水户的取水建立电脑信息档。将用水户的用水量、缴费状态、续费状况等集中在电脑中,方便了网上快速查询,全面提高了水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与效益。可以指导取用水户有效利用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并且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
结束语:在当前我国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下,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需要各级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协调,社会各界大力支持,采取各种手段与措施,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这样,才能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进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
参考资料:
[1] 张雪梅.浅析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流域经济持续发展[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中国水资源公报(2008),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9 年版,[3] 曾群.国外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对我国的启示[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6(4).[4]《条例》
2.最严格水资源工作总结 篇二
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颁布,表明我国水资源管理进入一个比较严格的阶段,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从制度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之后于2012年1月和2013年1月,国务院相继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1]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2],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并进行考核量化,同时作为对主管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相继也出现了大量的考核量化方法研究[3,4,5,6,7,8,9,10,11,12],各省也相继提出采用单指标法进行考核评价。虽然关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评价方法的研究产生了不少成果,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依然缺少统一全面、广泛适用的评价方法,刘晓[5]等提出的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的“三条红线”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便于对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和考核定量化,本文采用该方法对河南省水资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进行考核评价,为河南省的水资源最严格管理提出参考,同时对该方法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1 河南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指标现状
按照《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到2030年我国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m3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河南省到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97.78亿m3,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1.1 用水总量
图1为河南省2000-2013年用水总量柱状图,可见,河南省从2000年的204.87亿m3波动式增加到2013年的240.57亿m3,其中2003年用水量最小,为187.62亿m3,2013年用水总量最大,2008年以后基本维持在230亿m3左右,用水总量比较稳定。在各地市中,年均用水量最大的为南阳市,达到22.90亿m3,最小的为济源市,为2.26亿m3,在其他各行政市中,郑州、安阳、新乡、信阳和周口等市年均用水量达到15亿m3以上,开封、洛阳、焦作、濮阳、商丘和驻马店等市年均用水量达到10亿m3以上,平顶山、许昌、漯河和三门峡等市年均用水量在10亿m3以下。
1.2 用水效率指标变化规律分析
河南省各行政市2002-2013年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变化趋势见图2,可见,河南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由2002年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63m3/万元下降到2013年的28m3/万元,年均下降率为6.0%,这与河南省工业耗水降低和工业节水技术水平提高有很大的关系,后期由于水平的限制,降低速度变缓。在各行政市中,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整体趋于减少的趋势,其中,年均下降率最高的是鹤壁和济源两市,达到7.0%,最低的是平顶山,仅为3.3%,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和信阳等市的年均下降率在6.0%~7.0%之间,郑州、开封、洛阳、焦作、三门峡、商丘、周口和驻马店等市的年均下降率在5.0%~6.0%之间。
河南省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变化趋势见图3,可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由2007年的0.543增加到2013年的0.586。因此,随着节水措施的不断实现,灌溉效率在提高。
1.3 限制纳污指标变化规律分析
2000年河南省全省废污水排放量为22.77亿m3,其中工业废水占48.0%,生活污水占52.0%,在各行政市中,超过1亿m3的市有安阳、濮阳、新乡、焦作、洛阳、郑州、平顶山、信阳和南阳市等,其中,郑州最多达2.56亿m3,新乡次之为2.45亿m3。2000年全省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量为8.83亿m3,平均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为80.9%。到2012年河南省全省废污水排放量达到58.04亿m3,其中,工业废水42.89亿m3,占73.9%,生活污水15.15亿m3,占26.1%。在各个地市中,除鹤壁、驻马店和济源3市外,其余15市废污水排放量均超过2亿m3,其中郑州最多达7.03亿m3,洛阳次之为6.77亿m3,南阳为5.05亿m3,平顶山为4.02亿m3,新乡、焦作、濮阳、许昌、信阳和周口等市超过3亿m3,商丘、漯河、安阳和开封等市也超过2亿m3。近十几年来河南省的废污水总排放量增加了35.27亿m3,平均年增长率为12.9%,其中工业废水增加了31.96亿m3,平均年增长率为24.4%,生活污水增加了3.31亿m3,平均年增长率为2.3%。2000-2012年河南省废污水排放量见表1。
2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分析评价
2.1 分析评价方法
通过理论分析对“三条红线”管理指标的内涵、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重要的、能体现水资源严格管理的评估特征指标,再通过专家咨询,同时考虑数据支撑性,使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按照代表性、独立性和获取性等原则,建立水资源严格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初步选择12个指标,包括反映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利用程度、工业用水水平、农业用水水平、生活环境用水水平、水污染状况和治理水环境状况等。其中指标包括用水总量、工业用水量、农业用水量、生活环境用水量、地下水开采量,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包括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包括入河排污量、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
亿m3
根据层次分析法建立各指标的比较判断矩阵,并导出各元素的权重,按照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判断时候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原则,然后依据专家打分的结果,进行层次分析总排序,得到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排序权重值,并结合水资源管理实际情况及监管的可操作性,确定评价年份的考核指标,即分析评价阶段(2011-2015年)选取权重和大于80%的指标作为考核指标(见表2)共6个。
为使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能够在河南省各市区县量化考核,同时能够在全省范围内得到推广,即横向比较不同城市、地区水资源管理目标的完成情况。本次研究采用刘晓[3]等建立的年尺度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评价方法。首先,根据指标中各个指标的现状值和目标值,计算每个指标的指标值;然后,利用指标值计算考核得分;最后,利用考核得分计算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考核总得分。该方法充分考虑了指标与目标值的差距,能充分反映考核指标离目标值的远近程度。该法在计算中,将指标分为两类指标,一类为在适度范围内,数值越小,对水资源管理的有益贡献越大。第二类指标在适度范围内,数值越大,对水资源管理的有益贡献越大。因此,第一类指标包括:用水总量、农业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第二类指标包括: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和河段、水库和湖泊水质达标率。对于第一类指标,当其低于或等于目标值时为合格,对于第二类指标,当其高于或等于目标值时为合格。其具体计算见表3,表中D表示得分,Z表示指标值,Z目标i表示第i个指标的目标值,W为权重。当D≥1时,表示完成考核目标,当D<1时,表示考核指标没有完成。
水资源最严格管理考核总得分:
依照式(1)计算得分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评价等级划分为5级,当D用水量、D用水效率、D限制纳污和D总均大于1时为1级,有3项大于等于1时为2级,有2项大于1时为3级,依次类推。
2.2 河南省2011-2013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评价
2.2.1评价结果
根据河南省2011-2013年的水资源公报基于上述方法的评价结果见表4,可见,2011年河南省总体得分评价等级为1级,河南省全省“三条红线”得分分别为1.01、1.03、1.00,用水总量的控制、用水效率、限制纳污的控制均达到要求。各地市中达到2级的5个、3级的3个、4级的6个和5级的4个。其中,许昌、三门峡、商丘和驻马店等市三条红线指标均未达到目标值要求,评价等级为5级;郑州、开封、鹤壁、焦作、信阳和济源等市的评价等级为4级;安阳、漯河和周口等市的评价等级为3级;洛阳、平顶山、新乡、濮阳、和南阳等市的评价等级为2级。而2013年的情况不同于2011年和2012年,2013年河南省总体得分评价等级为3级,河南省全省“三条红线”得分分别为1.00、1.07、0.82,其中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达到要求,而限制纳污控制没有达到要求。各行政市中达到1级的1个、2级的4个、3级的7个、4级的5个和5级的1个。其中,平顶山的“三条红线”指标均未达到目标值要求,评价等级为5级;只有焦作市的评价等级为1级,均能满足三条红线考核的各项指标。从各地市“三条红线”得分情况来看,在用水总量得分中,大于1的有11个,小于1大于0.9的有6个,商丘的0.86相对来说最低;在用水效率得分中,大于1的有14个,小于1大于0.9的有3个,平顶山的0.69为最小;在限制纳污得分中,只有焦作、漯河和商丘等市的得分大于1,在其他各地市中,开封和濮阳等市的得分为0,两市的水功能区达标率都为0。可见,随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管理意识的提高,用水效率和限制纳污方面都有提高。
根据2013年河南省及各地市的指标与“三条红线”2015年控制目标值发现在用水总量控制上,濮阳和商丘2013年的用水总量均超过了用水总量控制的目标值;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上,郑州、安阳、鹤壁、焦作、许昌、漯河、周口和驻马店等市2013年的实际值与控制目标值相比,有效利用系数相对较低,差距比较大;在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上,平顶山和开封2013年的实际值与控制目标值相比,用水量过高;在水功能区达标方面,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鹤壁、新乡、濮阳市、许昌、信阳、周口和驻马店等市2013年的水功能区达标率与控制目标值相比相对较低。因此,河南省在用水效率和限制纳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管理,在今后需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在工业方面还需要改进技术,减排治污,同时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污染产业的比重,而在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鹤壁、新乡、濮阳市、许昌、信阳、周口和驻马店等市应重点防治污染,减少污染排放,同时在饮用水源地需实施水资源最严格的管理措施。
3 结语
在分析河南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指标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基于2011-2013年水资源公报采用年尺度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评价方法对河南省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进行了考核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2011-2013年河南省水资源最严格管理在不断提高,2013年,河南省整体达到3级水平,在限制纳污方面还没有达到考核要求,各地市中,各达到1级的1个、2级的4个、3级的7个、4级的5个和5级的1个。其中,平顶山评价等级为5级,“三条红线”指标均未达到目标值要求;焦作市的评价等级为1级,均能满足三条红线考核的各项指标。在用水总量得分中,大于1的有11个,小于1大于0.9的有6个,商丘的0.86相对来说最低;在用水效率得分中,大于1的有14个,小于1大于0.9的有3个,平顶山的0.69为最小;在限制纳污得分中,只有焦作、漯河和商丘等市的得分大于1,而开封和濮阳等市的得分为0,两市的水功能区达标率都为0。因此,河南省在用水效率和限制纳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管理,在今后需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在工业方面还需要改进技术,减排治污,同时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污染产业的比重,而在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鹤壁、新乡、濮阳市、许昌、信阳、周口和驻马店等市应重点防治污染,减少污染排放,同时在饮用水源地需实施水资源最严格的管理措施。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客观评价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程度。
摘要:在分析河南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指标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基于2011-2013年水资源公报采用年尺度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评价方法对河南省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进行了考核评价分析,并对达标情况进行分级,分析结果表明:从2011年到2013年河南省水资源最严格管理在不断提高,2013年河南省整体为3级,各行政地市中达到1级的1个、2级的4个、3级的7个、4级的5个和5级的1个。因此,在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限制纳污方面还需加强,且今后的重点工作在用水效率的提高和加强污染控制方面。
关键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河南省,考核评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R].北京:水利部,2012.
[2]国办发[2013]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R].北京:国务院办公厅,2013.
[3]王莉莉,陈南祥,贺新春.港澳水资源管理实践对珠江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借鉴与启示[J].人民珠江,2014,(2):15-18.
[4]于圣,艾萍.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水资源管理指标分析[J],人民黄河,2013,35(8):36-39.
[5]刘晓,刘虹利,王红瑞,等.北京市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自然资源学报,2014,29(6):1 017-1 028.
[6]杨丹,张昊,管西柯,等.区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水电能源科学,2013,31(12):182-185.
[7]管桂玲,徐向阳,徐磊.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评价系统研究[J],人民长江,2013,44(7):64-66.
[8]黄昌硕,耿雷华.基于“三条红线”的水资源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11):30-36.
[9]王浩.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关键技术支撑探析[J].中国水利,2011,42(6):28-30.
[10]甘升伟,王跃奎.新安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控制红线措施研究[J].人民长江,2010,41(19):7-10.
[11]陶洁,左其亭,薛会露,等.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及确定方法[J].节水灌溉,2012,(4):64-67.
3.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自查报告 篇三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自查报告
一、概述
(一)基本情况
**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麓,东邻博爱以丹河为界,西邻济源,南接温、孟两县市,北与山西**接壤。地处东经112°46′―113°02′,北纬34°59′--35°18′,全市总面积623.5平方公里,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海拔高度1116.9米,最低海拔高度为110米。全市辖13个乡镇(办事处),458个自然村,327个行政村,共计10.4万户,50.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8.9万人。全市分山区、丘陵区和平原区,其中山区、丘陵区面积213平方公里,涉及沁北的紫陵、西向、西万、山王庄、常平五个乡镇,平原区面积410.5平方公里,涉及柏香、**、王曲、王召、太行、怀庆、沁园、覃怀等八个乡镇(办事处)。
**市属暖温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据气象部门统计,历年平均气温14.3度,实测最高气温43.4度,最低气温-17.6度,平均日照时数2496小时,无霜期208天,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18.8毫米,丰枯年份雨量相差3--4倍。且年内降雨量分配极不均匀,全年70%降雨量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实测最大降雨量为1116.8毫米(1954年),最小降雨量为262.9毫米(1965年)。多年平均风速2.1米/秒,最大风速19.4米/秒,风向多为西北风,冬春季居多。
**市地貌单元主要有山(丘)区和平原区组成,地形为北高南低,北部为太行山区,属山西地台背斜东南缘断裂带,是由寒武--奥陶系石灰岩以及石炭二迭系砂页岩构成的基岩,地形地貌复杂,地势起伏较大,海拔高度在1000--180米,山地受强烈构造运动和风蚀、流水侵蚀切割,基岩裸露,具有山势陡峭,深沟峡谷和土薄石厚的特点,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其它地方为沁河和太行山交互冲击平原,地势平坦,人口稠密,为沁河泛滥和山丘区洪水的承泄区。
(二)考核工作中主要问题整改情况
1、对全市范围内所有取用水的单位或企业,重点是取用地下水的企事业单位及产业集聚区取水大户加强水资源管理。
2、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对沁河、丹河等主要河道划定了水功能区。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划定了**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将水源地达标建设工作作为一项持续性工作常抓不懈。
3、扩大计划用水范围,将纳入取水许可的用水户全部开展了计划用水,促进我市节约用水工作。
(三)20XX年水情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
1、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 mm,20XX年全市平均降水量 mm
2、严格取水总量控制管理。严格取水许可审批,限制审批新增取水,确保了取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3、严格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制度。全面完善了取水许可登记制度,同时在取水许可勘查的基础上,全面完善了我市取水许可户资料。
4、严格地下水保护和开发利用管理。我市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能够满足用水需要时,建设项目自备取水设施严禁取用地下水,并下发了**市境内自备井封闭工作实施方案。
二、目标完成情况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达标情况
一是严格取水总量控制管理。严格取水许可审批,限制审批新增取水,确保了取水问题得到有效控制,20XX年用水总量为18508.5万立方米,有效控制在目标用水总量24000 万立方米之内;二是严格地下水保护和开发利用管理。在城镇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严禁新增自备水源,并封闭违法违法建设的自备井;同时对建设项目自备取水严禁取用地下水,切实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防止超采的发生。
(2) 用水效率控制红线达标情况
一是制定用水量分配方案。根据**市下达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强化用水大户的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对超计划或定额取用水的,实行累进加价收费。二是加强节水监督管理。**市积极推进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节水评估,并要求配套建设节水设施。通过以上措施,20XX年**市工业用水为73500000万立方米,工业增加值为2450000万元,20XX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0立方米/万元。控制在**下达的目标30.7立方米/万元之内。
(3)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全面推进农业节水工作,提高农业节水灌溉水平。抢抓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机遇,积极推进农业节水技术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遏制农业粗放用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15。
(4) 目标完成自评分情况
**市水资源管理目标按照《**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20XX年度考核工作方案》,自评分为:100分。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自查报告]
4.最严格水资源工作总结 篇四
中共XX 市委 XX 市人民政府
(2012 尊敬的各位领导: 今天,省水利厅刘厅长、省政府研究室刘主任来到 XX,调研指导水资源管理情况,这是对XX 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厚爱,也是对各项工作的鼓励、鞭策和促进。在此,代 表XX 市委、市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 心的感谢!XX 位于我省南部,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辖21 1246个行政村(居),总人口168 万,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县级 市。XX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有距今7300 文化”遗址,是“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善施仁政的滕文公、勇于自荐的毛遂、招贤纳士的孟尝君、造车鼻祖奚 仲的故里。近年来,XX 在省委、省政府和枣庄市委、市政府 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一手抓经济社会发 展,一手抓水资源管理,牢固树立总量控制、优化配置、合理 开发、有效保护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各级水利工作会议精神 和水法等法律法规,认真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经济社 会得到了又好又快发展,水资源支撑能力不断增强。2011 XX生产总值实现728.1 亿元,增长11.1%;境内财政收入实现 89.6 亿元,增长25.8%;地方财政收入实现40.2 亿元,增长 33.3%;XX 在2011 年全国县级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列第15 位,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中小 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取水用水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全 年用水总量达到30808 万方,万元GDP 耗水量达到52 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依法管水,强化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XX 境内有5 条骨干河流,28 座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1.82 亿方,年均水资源总量6.31 亿方,各类水工程年 供水能力4.3 亿方,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16 万方,但“十二 五”时期下达的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仅4.8 亿方,水资源管 理形势十分严峻。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我们始终坚持把依 法管水作为强化水资源管理的根本准则,按照坚守一条红线、执行一套定额、完善一种机制、用好一根杠杆的总体要求,加 强组织领导,改革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促进了水资源一体化管理深入开展。一是健全组织领导和管理考核体系。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设立了水资源管理和 节约用水办公室,实行了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实现了城市和 农村、地表和地下、客水和当地水、雨洪水与中水的统一管理、联合调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水资源管理情况,研究部 署推进措施;认真落实水资源管理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把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纳入镇街、有关部门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重要 内容,严格兑现奖惩。对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通报表 扬;对水资源保护、供水、生态等方面出现重大问题的主要负 责人和有关负责人,严格实施约谈和问责。二是完善配套法规 体系建设。出台了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水 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8 个规范性文件,建立完善了水资 源论证、计划用水、水环境质量监测等9 项制度,科学划定了 水源地、重点水利工程供水量、水功能区纳污红线和警戒线,编制了预警管理方案,促进了水资源管理规范有序开展。三是加强计划用水管理。每年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下达后,我们 都及时制订年度用水计划,并以政府文件分解下达至各部门、镇街及重点工业企业;按照年计划、月分解、季考核、年总结 的要求,今年对533 家公共供水单位下达了783 万方的用水计 划;对工业企业自备水源下达用水计划 105 份、9331 万方,占许可取水总量的 76.4%,压缩不合理用水计划 1400 万方,有力促进了工业企业的节约用水。四是严格水资源论证及取水许可。认真落实“三同时”、“五不审批”、“六个必须”和超总 量限批、禁批等规定,严把论证审查、取水工程验收、许可审 批三个“关口”,累计对25 个建设项目实施了水资源论证,否 个不合理用水申请。严格落实取排水许可制度,不断规范取用水申请、审批和监管秩序,累计发放取排水许可证2615 件,其中去年发放23件。目前,在104 家公共供水单位及大中小型取用水企业中,取水许可率达到 100%。五是强化用水 计量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市财政每年都列支专项资金,用于水计量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维护,确保用水计量设施的正常运行。累计投资 400 万元,建设了水资源远程抄表监控系统,在 88 家企业安装实时监控设备172 台套,在中小企业配备安装了机 械水表,目前工业企业用水计量率达98%以上。同时,建立完善了计量与收费分离监督制度,强化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加大了对拖交、欠交水资源费的催缴力度,对6 家拒不交纳水资源 费的单位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去年共征收水资源费3770 万元,追缴拖欠、拒交水资源费 460 万元,水资源费征收到位率达 93%以上。六是加强水资源执法监管力度。认真落实水资源执 法管理的督查、巡查、稽查“三项制度”,促进执法重点由工 程管理向资源管理转变,去年共立案查处违法取水82 别是按照无缝隙覆盖、全过程监管的要求,强化部门、镇街联合执法,集中开展了城区自备水源整治行动,共依法取缔封填 自备水源井2236 眼,登记保存违法取水设备538 台套,有力 规范了取水用水管理秩序。七是抓好宣传培训工作。采取在电 视台、报社、网络等设立专栏和手机短信等形式,广泛宣传水 资源法律法规。去年以来共印发宣传材料12 万份,制作大型 展板80 余块,同时邀请专家学者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举行 了水法规与水危机讲座,营造了全社会关心、节约和保护水资 源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优化配置,加快实施“五大工程”,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围绕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的保障能力,大力推进水资源配置的“五大工程”建设。一是实施水系连网工程。在投资2800 万元完成马河水库与荆河、户主东西库连 网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荆河、界河、北沙河、十字河、郭河5 条骨干河流及南四湖水系连网工程建设,努力打造河河相连、河湖相连的水系网络;投资2.1 亿元,完成了28 座水库除险 加固,总库容达到1.82 亿方,提高了水库的防洪蓄水能力。抓住南水北调截蓄导用工程实施的机遇,在荆河、郭河、北沙 河新建橡胶坝15 座,层层拦蓄地表径流,形成了460 万平方 米的连续水面,新增一次性蓄水能力1200 万方。目前XX 水域 面积达到 59.4平方公里,拦河闸坝达到 38 座,年调蓄水量 6000 万方,回补地下水源3600 万方。二是实施水资源配置工程。投资6400 万元,建成了马河水库向城区工业企业供水工 程,日供水能力达到5 万方;投资1.2 亿元,实施了岩马水库、十字河及刘村等煤矿矿井水向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供水工程,日供水能力达到11.2 万方;正筹备实施年供水1.3 水北调、南四湖水源调配水工程,及年供水3650万方的城区 中水向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供水工程,努力形成地表地下水、客水和中水联合调度、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良好格局。目前,工业企业年配置利用地表水3938 万方、中水1116 万方、矿坑 1379万方,占工业企业用水总量的 73%,节约保护了优质 地下水源。三是实施污水处理回用工程。采用TOT、BOT 模式,先后投资4.2 亿元,建成了2 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区日处理 污水能力达到 16 万方,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95%。全面推广 中水在工农业、生态景观等应用,沿荆河、北沙河建设南水北 调截蓄导用11处灌区配套工程,可发展中水灌溉面积13万亩,年灌溉回用中水2600 万方,连同工业年利用中水1116 万方,中水回用率达到68%,实现了中水的资源化利用。四是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坚持优水优用,按照同源、同网、同质的原则,利用地表水、中水置换兖矿鲁化、国泰化工等企业取用 的优质地下水,计划投资6.16 亿元,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到 十二五”末,城市化集中供水人口达到158.6 万人,基本实现 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目前,已投资2.39 亿元,完成92.15 万人的城乡一体化集中供水工程,日供水能 力达到14 万方,实现了总量指标控制下的优化配置,得到了 省水利厅的认可,并在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进行了报道。五是实施节水工程。大力推广节水新工艺、新设备,投资 亿元更新配置了节水工艺设备,投资7800万元完成了40 公里 的城市供水管网更新改造,供水管网漏失率明显下降。积极发 展节水农业,推广了管道输水、风力提水、喷滴灌等农业节水 技术,在丘岭地区推广耐旱作物,目前农业节水灌溉面积达到 58.5 万亩,年节水 6200 万方;万元GDP 取水量由 2005 105.7方降至目前的52方。
三、坚持科学保护,实施标本兼治,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坚持水量水质并重,更加注重生态建设,进一步 强化了水环境监控治理。一是建立完善了水资源保护机制。认 真落实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划分了31 片水功能区,从严核定纳污容量,对排污量超标的区域,限制审批新增取水 和入河排污口。建立完善了水环境监测预警机制,设立 140 个水环境监测点,定期监测水位水质;投资580 万元,建成了 全省县级一流的水质检测站,可具备106 项指标的检测能力,达到国家水质检测B 级标准。投资100 万元,购置了便携式水 质检测设备,对饮用水源地、重点水库河流及企业退水24 时实时监控,促进了水资源保护措施的有效落实。二是大力加强水源地管理保护。科学划分了荆泉、羊庄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设立保护界桩、警示牌123 块;投资7720 万元,启动实施了 荆泉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依法清理取缔污染点源 263 处,实施了200 亩的特级保护区植被绿化工程,实行生态养护、封闭管理,确保了水源地水质合格率达到 100%。三是全力抓好流域综合治理和湿地开发保护。相继投入7200 万元,完成 了木石虎山、滨湖三山等10 个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区域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年减少水土流失量4.5 万吨,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 227 万方。投资 4.8 亿元,规划建设了总面积 90平方公里的微山湖湿地公园,是全国最大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沿北沙河、薛河等5 条河流,规划建设了总面积1.3 处人工湿地,有效涵养了水源,恢复保护了水生态环境。
5.最严格水资源工作总结 篇五
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在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雷(2012年5月7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水资源工作成效和经验,分析水资源工作形势,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工作任务,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开创水资源工作新局面。
国务院领导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回良玉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水资源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对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像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一样重视水资源安全,像严格土地管理一样严格水资源管理,像抓好节能减排一样抓好节水工作,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资源管理道路。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批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对我们的极大鼓励和鞭策,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这次会议得到水利部老领导的高度重视。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同志,水利部原部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汪恕诚同志,水利部原部长杨振怀同志专程莅临会议指导。刚才,钱正英副主席发表了“从水量管理到水质和水量管理”的重要讲话,深入分析了水质污染产生的主要根源,深刻阐述了防治水污染的重大战略意义,明确提出了水污染防治的思路和技术路线,对做好新形势下水资源工作寄予了殷切期望。杨振怀老部长作了“改革创新,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的重要讲话,系统梳理了水法等法律法规赋予水利部门的水资源管理职责,深刻分析了水资源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强调要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团结治水,依法管水。一会儿,汪恕诚部长还要作重要讲话。对三位老领导的重要讲话,我们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并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大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解决好水资源问题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近年来,特别是2009年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以来,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水资源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部党组统一安排,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推动水资源管理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一是水资源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国务院批复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和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七大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全部完成技术审查,全国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和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印发实施。二是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统一调度深入推进。骨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快实施,全国年供水能力超过7000亿立方米。主要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制订工作全面启动。水资源调度工作进一步加强,黄河连续12年不断流,组织实施河北山西向北京调水、三峡水库向中下游补水、珠江枯水期水量调度、引黄济津济冀济淀,以及黑河、塔里木河、太湖、向海湿地等生态补水,保障了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的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三是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目标全面完成,201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5年不变价计)减少到108立方米,比2005年下降36.1%,城市污水处理回用量达28.3亿立方米,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0,2011年进一步提高到0.51,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四是水资源保护工作取得新突破。启动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和监督管理,启动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取得积极进展,地下水保护与管理进一步加强。五是水资源管理法制建设不断强化。我国首部流域综合性行政法规《太湖流域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地方出台配套水资源法规和政策性文件107件。出台了中央分成水资源费使用管理办法,加强水资源费征收和使用管理。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组织开展全国高耗水服务业专项执法检查,对315个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作出不予受理或不予审批的决定。六是水资源管理基础与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全面启动,编制完成国家、流域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项目实施方案。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稳步推进,全国76%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实行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这些重要进展,为保障全国粮食产量“八连增”,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打下了坚实基础。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向长期关心、重视、支持水资源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奋战在水资源管理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尽管水资源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要看到,我国水情复杂,水资源问题由来已久,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水资源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依然突出。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与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升到相同高度,再次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明确要求。今年1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出系统安排。这一系列政策举措出台之密、措施之实、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们要充分认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
第一,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破除水资源瓶颈制约的根本途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发展需求与水资源条件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目前我国用水总量已经突破6000亿立方米,占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的74%,但全国缺水量仍达500多亿立方米,近2/3城市不同程度存在缺水。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阶段,人口仍呈增长趋势,粮食主产区、城市和重要经济区、能源基地等用水增长较快,工程性、资源性、水质性缺水长期并存,加之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问题更加突出。解决水资源短缺矛盾,节水是根本性出路。只有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水资源节约保护力度,加快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才能破解水资源的瓶颈制约,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经济发展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资源利用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反过来也深刻影响经济发展方式。长期以来,我国用水方式粗放,用水浪费、排放超标、开发过度在一些区域和行业相当突出,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付出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代价过高,单位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部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接近或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用水方式。只有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约束性、控制性和先导性作用,利用水资源节约保护的“倒逼机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才能更好地推动整个社会形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相适应。
第三,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历史罕见的“八连增”,农田水利是重要基础,水资源保障是关键。但要看到,连续多年增产增收之后,我国农业发展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保障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亟待巩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亩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和50%,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全国每年农业缺水约300亿立方米,近1亿亩灌溉面积因缺水不能得到有效灌溉,加之一些地方农业用水粗放,用水短缺和用水浪费现象并存,农业受制于水的状况将长期存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关键在水,最根本的出路在于节水。必须在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转变农业用水方式,建设节水高效现代农业。
第四,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水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水利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长期以来,由于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缺乏有效保护,导致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一些地区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导致全国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46%。一些地区河湖生态环境用水被大量挤占,造成河道断流、湖泊萎缩、生态退化。一些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引发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严重问题。这种状况如果不尽快加以改变,水资源难以承载,水环境难以承受,人与自然难以和谐,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必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准确把握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总体要求
国务院《意见》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资源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全面贯彻、抓好落实。
第一,准确把握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意见》提出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核心是围绕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三个环节”,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四项措施”,严格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入河湖排污总量“三项控制”,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这一指导思想,全面贯穿了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集中体现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科学内涵,明确了严格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为我们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指明了方向。
第二,准确把握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意见》提出了“五个坚持”的基本原则,揭示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规律,必须贯穿到水资源工作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这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要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这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理念;三要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这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内在要求;四要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这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根本保障;五要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这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途径。
第三,准确把握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目标。《意见》确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以及阶段性控制目标,这是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今后水资源工作需要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方面,《意见》按照保障合理用水需求、适度从紧控制的原则,在强化节水的前提下,提出到2030年全国用水高峰时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这是未来20年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刚性约束;在用水效率控制方面,《意见》按照高效用水、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原则,提出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这是实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对用水效率提出的基本要求;在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方面,《意见》提出到2030年全国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这是实现入河污染物减排的基本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意见》还进一步明确了2015年和2020年水资源管理的阶段性目标。这些目标相互有机联系、近期长远统筹、需要可能兼顾,既充分体现了约束性,又充分考虑了可行性,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第四,准确把握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大举措。《意见》围绕加强“三条红线”管理和推动“四项制度”实施,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一是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规划管理、水资源论证、水量分配、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严格控制用水总量,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二是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通过全面节水、定额管理、理顺水价和节水技术改造,遏制用水浪费,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三是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和饮用水水源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改善水环境质量。四是落实严格水资源管理的保障措施,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健全水资源计量和监控体系,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健全政策法规和社会监督机制,推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同时,为充分发挥红线的约束作用,《意见》明确了取水许可和入河湖排污口限批、地下水禁采限采、节水强制性标准等一系列刚性要求,对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惩治违规取水用水排水行为等作出了很多禁止性规定,极大地提高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约束力、执行力和威慑力。
三、突出抓好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点任务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当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各项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当务之急是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在强化制度执行上下功夫、在严格红线约束上动真格,在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上见成效。
第一,抓紧分解“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当前,水利部正在组织开展“三条红线”各项指标的分解确认工作,这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根本前提和关键环节。各流域机构和各地水利部门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主动当好政府参谋,积极做好配合工作,尽快完成分省指标的确认,并逐级分解到市、县两级,确保年内建立起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红线控制指标体系。要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从行政层面确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用水总量,继续做好先期启动的25条重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进一步科学论证技术方案,切实规范协调机制和协商程序,抓紧开展方案审查和协调报批,尽快启动第二批重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国主要跨省江河水量分配工作。要加快完善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加快制定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定额国家标准,抓紧修订完善区域用水定额标准,切实提高用水定额的先进性、约束性和实用性。要按照《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和各省区水功能区划,抓紧对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进行复核,提出各流域区域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制定2015年和2020年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方案,为实施污染物减排、强化水功能区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着力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要按照兴利服从防洪、区域服从流域、电调服从水调的原则,抓紧制订完善主要江河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全面实施水资源统一调度,为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奠定科学扎实的基础。要继续加强黄河、黑河、塔里木河等重点河流水量统一调度,认真组织开展河北山西向北京调水、引黄济津济冀济淀、引江济太、引察济向等水量应急调度工作,确保重要城市、重点地区供水安全与生态安全。要着力加强水利工程联合调度,特别是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上中游水库群联合调度,抓紧研究编制南水北调东中线水量调度方案,合理确定不同水利工程蓄、放、提过程,最大程度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调配作用,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
第三,全面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切实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规划管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加快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布局等规划水资源论证,严格控制水资源短缺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发展高耗水项目,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要实行地下水取用水总量和水位双控制度,尽快核定并公布地下水禁采和限采范围,抓紧编制实施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地面沉降区、海水入侵区地下水压采方案,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第四,全面加快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要认真实施全国“十二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全面加大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各领域节水力度,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要强化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管理,实施重点用水监控,严格实行节水“三同时”制度,确保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要抓紧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逐步实行用水效率标识管理,建立节水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禁止生产和销售不符合节水强制性标准的产品。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逐步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及产品,促进节水技术改造升级和更新换代。要把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雨水和微咸水开发利用、海水淡化与直接利用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要建立健全鼓励节水的政策措施,综合运用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价格杠杆等多种手段,建立节水激励机制,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形成良好的节水社会风尚。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积极培育水市场,鼓励水权转让,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水资源。
第五,加快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工程建设。要统筹考虑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综合采取调水引流、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科学合理建设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加快构建引排顺畅、蓄泄得当、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网体系。要加快大中型水库和西南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滇中调水、引汉济渭等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因地制宜建设城市应急备用水源,提高区域水资源调控和供水保障能力。要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加快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工作,抓紧研究健全后续管理体制机制,确保工程如期通水并持续发挥效益,进一步优化我国水资源宏观战略配置格局。
第六,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要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加强水功能区和入河湖排污口的监督管理,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实施入河湖排污总量的动态监控,进一步强化水质管理。建立取水许可和排污口设置管理联动机制,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要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湖排污口。对水质不达标的重要水功能区,要研究采取排污口整治、底泥清淤、生态调水、水系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实施综合治理。要加快完善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和安全评估制度,深入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强化饮用水水源地应急管理。要切实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和湿地的保护,加快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开展水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
第七,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法制化进程。要抓紧完成全国水中长期供求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强化规划执行和监督检查,充分发挥规划的基础导向和刚性约束作用。要着力抓好节约用水、地下水管理、水资源论证、水功能区监督管理等方面立法工作,为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法律保障。要按照国务院《意见》要求,尽快细化实化水资源论证、用水总量控制、计划用水、水资源调度、取水许可区域限批、节水“三同时”、水功能区监督管理等制度,明确管理程序和要求,确保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出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研究制定党政领导干部违反水资源管理规定责任追究办法,建立水资源领域重大违法违规问题行政问责制度。
第八,强化水资源监控能力和科技支撑。要抓紧完善水资源监测、用水计量与统计制度,加强省界等重要控制断面、水功能区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监测能力建设,完善取水、排水、入河湖排污口计量监控设施,提升应急机动监测能力,逐步建立中央、流域和地方水资源监控管理平台,全面提高水资源监控、预警和管理能力,加快推进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当前,要重点抓好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项目建设,力争三年基本建成,实现主要控制指标可监测、可评价、可考核。要围绕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水资源演变趋势、水资源作为要素参与国家宏观调控方式方法、流域生态需水和河湖健康评估方法等重大问题研究,加强水资源实时调度、各行业节水减污与非常规水源利用、二元水循环动态监测、取用水信息获取等关键技术或工艺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科技水平。
第九,不断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要继续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避免片面追求形式,更加注重改革实效,真正实现对城乡涉水事务的一体化管理。要继续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流域与区域管理事权划分,强化流域水资源宏观调控与监督方面的职能,积极搭建流域水事协商与协调平台,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要抓住国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机遇,加快推进水价改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运用经济手段促进水资源节约与保护。
四、切实加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组织领导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和十分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是对各级水利部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的重大考验。必须以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态度,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确保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各级水利部门要切实提高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重要性的认识,把水资源管理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及时研究和解决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抓好工作部署,强化督促检查。要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流域管理机构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把任务和责任分解到单位、实化到部门、细化到岗位,建立健全目标考核、干部问责和监督检查机制,做到各项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评估、有奖惩。
第二,拓宽投资渠道,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建立长效、稳定的水资源管理投入机制,保障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经费。严格执行国家水资源费使用管理规定,合理制定和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严格规范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减免、缓征或停征水资源费。水资源费主要用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截留或挪作他用。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出台优惠政策,创造条件鼓励和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节水技术推广与应用、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等。
第三,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地方各级水利部门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勇于承担重任,切实发挥好组织、协调职能;要树立全局一盘棋观念,主动做好与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治水兴水合力。水利部各司局要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地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指导。各流域机构要认真履行沟通、协调、组织、服务和管理职能。部各有关直属单位要配齐配足技术力量,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第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平台和各种新兴传播手段,加大国情水情宣传,切实增强全民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水安全意识和节约保护意识;深入解读中央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决策部署,追踪报道各地最新工作动态,及时介绍各地典型经验,形成舆论强势,提升宣传效果,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五,狠抓队伍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各级水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基层水资源管理队伍建设,健全机构,充实力量,落实经费,加强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廉洁勤政的水资源管理工作队伍,全面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管水的能力和水平。广大水资源管理工作者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认真履职负责,勇于担当重任,敢于真抓严管,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6.最严格水资源工作总结 篇六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我国的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环境,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对有限的水资源进行严格管理, 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2012年, 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以中央文件要求为指导, 对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进行了统筹安排和部署, 引起了全社会对水资源问题的高度关注。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想落到实处, 政府的监管作用极为关键。建立健全相应的政府监管制度, 保障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势在必行。
2 昭通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现状
虽然昭通市政府已经注意到水资源管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并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促进水资源监管工作, 但是政府的监管制度以及这些制度的实施过程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在实现“三条红线”的宏观目标上成效仍显不足。
①《水法》顺延下的监管体系仍不完善。《水法》虽然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提高水利用效率、进行水环境保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但是这些要求仅限于原则性层面, 法律的强制性特征不足。从政府层面来看, 政府出台的相关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体制机制还远未完善, 同时缺乏科学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流程;地方政府由于没有完整的法律法规和统一的制度作为指导, 在具体监管过程中不仅随意性大、制度的执行结果往往也差强人意。②部分规定太过原则, 操作性差。水资源管理的规定过于原则化, 实施起来往往由于缺乏明确的标准和界限而困难重重。③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关于水资源的法律目前仅有一部《水法》, 由于其规定过于原则化, 昭通市县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因此操作性差, 执行结果差强人意。能够作为水资源管理具体依据的地方性法规并不完善, 就是拥有地方立法的几个省和自治区, 其立法也仅针对城市水资源管理, 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基本处于执法空白。
3 优化对策
3.1 监督保障体系的建立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涉及多部门与多领域, 水资源的公共属性决定了水资源管理的责任主体必须由各级政府来承担。因此, 实施水资源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 即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考核对象为各行政区人民政府。为了提升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执行的矫正力, 应加强水资源管理的监督检查制度, 推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正常轨道中运行,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①日常监督检查。针对重点行政区、重要流域、重点行业、重点用水户, 关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 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②强化重点抽查。根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及考核的要求, 不定期对重点行政区及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工作进行重点抽查。对于区域的农业用水情况, 重点抽查取用水量情况, 保证控制在合理的控制指标范围内。对于工业用水情况, 重点抽查工业园区及用水大户的污水处理及排放情况, 以防造成水质污染和水功能区不达标。③热点排查。对于群众关注度高、问题突出、影响较大且影响面宽的水资源管理问题, 应及时进行检查和排查, 并把监督检查结果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年度考核联系起来, 切实增强监督检查的有效性。
另外, 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社会监督是对内部监督与考核制度的有效补充, 是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效果满意度的一种直接评价。社会监督属于法律和政府行政监督之外的民间监督。在政府及与水利相关的部门与单位, 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的学习教育, 使各级管理层深人了解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相关政策与内容以及实行该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集中学习、开会、参观、培训等多种形式, 加大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 扩大公益性宣传的范围, 提升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贯彻执行的推动力, 保障其顺利开展与实施。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形式, 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公益性宣传, 大力弘扬“节约水、爱惜水、保护水”的社会风尚, 增强全社会的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保护意识, 引导群众自觉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的形成, 增强群众参与监督制度执行的积极性和针对性, 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从而为制度普及创造条件。
3.2 细化管理原则
(1) 总量控制原则。流域和区域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是用水计划制定的依据, 是水资源消耗总量控制的基本目标。如昭通市按照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将全市取用水户全部纳入计划管理范围, 并以“树枝状”的形式, 将用水计划递进分解到各取用水户和街镇, 保证了总量控制目标的落实。昭通市可建立覆盖省、市、县 (区) 的“三条红线”指标控制体系 (如图2所示) , “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就是行政区域年度计划用水总量控制的依据。随着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的不断深入, 在健全省、市、县 (区) 三级行政区“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区域总量指标将逐步落实到江河控制断面和地下水水源, 必将为计划用水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 用水效率控制原则。计划用水要把区域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纳入工作目标, 明确区域和行业强度控制要求, 把用水定额作为分配用水计划的重要依据, 定期开展用水定额评估, 采用先进的用水定额指标, 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对于用水效率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的用水户, 应当优先满足其用水计划;用水水平低于行业用水定额, 或者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水技术、工艺、产品或者设备的, 要核减其计划用水量, 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约束作用, 倒逼高耗水、高污染行业提升用水效率和转型升级。
(3) 统一配置原则。行政区域应实行多水源统一规划和配置, 鼓励优先发展产业, 鼓励雨水、经处理的污水或者中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 将自来水、自备井水、外引水、水库水都列入计划用水管理范围, 统一管理和配置水资源, 促进水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
(4) 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水费计收是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促进计划用水管理有效实施的专项制度。实行超计划累进加价, 通过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 引导用水户使用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器具, 提高用水效率, 促进节约用水。
3.3 严格落实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3.3.1 严格水功能区监管, 强化水功能区管理
发改、经信等部门要加强对新建工业项目把关和已建工业项目的技术改造, 以减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剧毒农药使用量的控制, 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交运部门要加强对船舶污染的整治和管理, 以减少线源污染。市水务、环保、水文部门每月对全市19个水功能区水质进行全覆盖监测,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95%。
3.3.2 加强对入河排污口水量、水质的监测
水行政主管部门强化入河排污口登记、审批和监督检查, 环保部门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的监督管理, 组织实施排污申报核定, 开展污染源排污情况监督检查。在对新建、改建和扩建入河排污口审批前, 要征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 严格禁止入河排污审批, 没有批复的入河排污项目, 企业排污全部进入污水管网, 对企业污水进入排放管网实施24h在线监测。目前, 我市新增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已完成了193.35km, 污水收集率达到了77.72%;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已基本实现全覆盖。
3.3.3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
按照省政府的要求, 及时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工作, 水务、住建和环保等部门和相关县区要对照各自职责, 按已批复的建设方案尽快实施, 建立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预警预测系统和监测信息公布制度。环保部门应当加强饮用水源环境监测, 水务部门要加强饮用水源地及其他水功能区的水质监测, 加强水厂和城市供水管网水质安全的检测, 做好水质处理和水质检测。
3.4 经济政策调节体系
建立完善水务、税务联合核查工作机制, 共同深入重点税源企业开展调查核实, 全面掌握纳税人实际取用水情况和生产经营情况。全市各级水务部门与地税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 就纳税人取用地下水、地表水、年取用水计划、实际取用水量等基础信息进行入户核查, 共同就行业企业近年来取用水情况进行分析比对, 查找风险点, 及时掌握税源变化情况, 进一步夯实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工作各项基础。截至目前, 全市共核查取用水户706户, 核查率为82%。在保障顺利开征水资源税的同时, 水务、地税两部门建立健全水资源税源管控长效机制。完善水位、水质、水量、市界断面、水资源管理“七网一平台”实时监控系统, 全面提升对水资源的动态监控、分析和控制能力, 重点关注高耗水行业的负担与反映, 评估改革效果, 建立政策效应分析机制。实时掌握用水户动态取用水信息, 为水资源税征收提供准确、可靠的水量依据。
4 结束语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基于我国新时期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形势而提出的一种“红线控制、制度保障”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昭通市针对本区域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推进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年度考核要求, 通过政府监督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形式, 既能充分发挥政府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主导推动作用, 又能调动社会监督和参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积极性, 推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保障红线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事关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国家安全。当前, 随着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 带来了水资源形势的深刻变化。当务之急, 必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本文分析了昭通市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难点和问题,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定的对策进行突破。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政府监管,监管机制
参考文献
[1]肖义.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漳河上游的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 2012, 31 (33) :317~318.
[2]陈金木, 梁迎修.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立法对策[J].人民黄河, 2014 (1) :55~56.
【最严格水资源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县国土资源局严格管理事迹纪实08-19
老师严格要求作文08-10
严格程序 尊重民意09-10
如何严格要求自己10-25
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06-24
关于严格上班纪律的通知07-11
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07-20
严格的老师作文600字10-29
严格落实管党治党责任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