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看中国复习课教学设计

2024-07-12

从世界看中国复习课教学设计(12篇)

1.从世界看中国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一

2、《从世界看中国》主讲稿

六年级思想品德组 杭斌

教材分析:

通过学习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正确认识邻国关系是理解“世界中的中国”的关键。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提高利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地图阅读、资料收集、分类整理、系统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会如何查询资料,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提炼,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本领,也强化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并让这种情感有机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课前准备:

1.中国行政区地图,地球仪。

2.收集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的景观图片、民族服饰图片等。3.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中国长城、故宫、兵马俑、云冈石窟等图片。

2.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迈克和袁小光,相互自我介绍,说明目的,各自介绍自己的国家所在的大洲位置。由迈克提出“中国在哪里”导入新课。

二、教学互动

1.出示世界地图,找出瑞典和中国的地理位置。

小结:从南北半球看,中国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在东半球;从世界大洲大洋的位置看,中国在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迈克提出新问题:中国与他的国家谁大?

指导看图:中国陆地面积与欧洲面积的比较图。

学习阅读方格统计图,分小组计算面积数,得出结论:中国的面积很大,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差无几。

3.学生分小组朗读中国小档案。

以小组为单位,各自介绍“我所知道的中国档案资料”。

读图练习:

在中国行政区图上找出中国的首都、主要岛屿台湾岛和海南岛,认识中国濒临的海洋。

4.介绍中国的行政区划。

1.中国的邻居有多少?中国的邻居可分哪几类?

(1)指导学生按顺序在地图上把14个邻国一一找出来。

(2)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海上邻国,并说说它们分别与我国相隔哪些海洋。

2.根据自己的课外知识,向同学们介绍其中自己比较熟悉的邻国与它们的首都。

看世界地图,比一比,日本和美国距我国的距离哪个更远。

3.什么是比例尺?阅读“小百科”。

4.自古到今,人们交往的方式有何变化?

提出观点:有人说,世界变小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5.介绍中国的睦邻友好“三邻”政策和我国和平外交的五项基本原则。

三、小导游活动

根据中国地形图,设计几条迈克的旅游路线,选择其中一条。

1.将旅游路线按东北地区、海南岛、黄土高原和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顺序设计。

2.确定在各个地区想了解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

(1)播放《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学习东北地区内容。

了解:吉林雾凇、长白山天池、朝鲜族。

师讲解: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2)播放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转入海南岛的学习。

出示椰子林、橡胶林的图片,介绍海南岛特有的热带海洋风光。

(3)播放《黄河颂》,揭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介绍黄河流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讨论黄河的功过。

(1)播放《洪湖水,浪打浪》,介绍我国五大淡水湖。

展示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商业、城市建设的图片。

欣赏古人对江南的赞誉——《忆江南》。

作业设计: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世界和平、世界人民大团结为主题的创作画

板书设计:

2、世界看中国

一、中国在哪里

二、这里太美了

白山黑水黑土地 请到天涯海角来 黄河水呀黄土地 江南江北好风光

三、我们的邻居真不少

讨论纪要:

顾贵斌发言: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正确认识邻国关系是理解“世界中的中国”的关键。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提高利用地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袁晓红:在地图阅读、资料收集、分类整理、系统分析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会如何查询资料,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提炼,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本领,也强化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并让这种情感有机地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陈雪梅: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世界地球村的普通一员,左邻右舍的关系是涉及地区和谐、世界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2.从世界看中国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二

1988年的春夏, 我在人大读研究生, 一到中午, 宿舍里几个同学便捧着饭碗, 收听《平凡的世界》连播。李野墨的音色磁性厚实, 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 人物的命运艰难沉重, 每次听完兄弟几个都怅然若失, 意欲未尽。1992年秋天, 我在南方一所大学教书, 经常早上从住宅小区乘大巴前往校园。某一天, 我像平常一样, 睡意未醒地靠在座掎上, 有一搭无一搭地听着车上的新闻广播, 突然一条消息传来:路遥去世!几乎在瞬间, 眼睛里充盈了泪水。这是我今生今世唯一的一次为作家流泪。估计今后也不会再有了。

据说文学评论界对《平凡的世界》评价不太高。不过, 这与我们这些普通读者无关。我们只考虑作品是否与自己“对位”:能否激发情感上的震荡, 能否引发心理上的共鸣, 能否触动对社会和生活的认知和理解, 能否赋予我们前行的力量。《平凡的世界》做到了, 她就成了我们心中永远的碑石;路遥写得真诚, 用生命为代价, 也就获得了读者发自内心的纪念和尊敬。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至今仍有强劲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揭示了中国城乡分割的峻酷现实。孙少安、孙少平兄弟困厄的人生、无望的爱情, 以及为了改变命运一次次的悲壮撞击, 都是在城乡两个世界难以逾越的背景下发生的。农民的身份 (以户口为标志) , 几乎将像孙氏兄弟这样有志有为的青年死死困在前景渺茫的土地上。进入城市的缝隙是那么的小, 其过程、路径之惨烈和惊心动魄, 是今天的90后们难以想像的。我读大学之前, 基本上生活在农村, 虽然不是农村户口, 但目睹了兄长同学们的种种境遇, 可以说是感同身受。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启始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极大地改变了农村青年的命运。除了少数升学阶梯上的幸运儿外, 大量的农村青年以“农民工”的形态进入了现代工业体系和城市生活。他们的收入可能微薄, 他们的工作环境艰苦, 他们要忍受爱人分居、父母儿女分离的苦痛, 但他们获得了走出乡村的希望以及适应未来不确定性的技能和人力资本。当我在河南富士康工厂门前看到成群结队前来打工的年轻人, 不禁百感交集。不管他们是主动还是被动出来, 只要进入了现代工业和城市体系, 命运就有可能由此而改变。对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 前方的路也许并不好走, 但回是回不去了。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城市系统如何对待这些从乡村涌入的所谓“农民工”?有些城市势利地认为:农民工最好城市需要时则来, 不需要时则走, 从而不需要承担社会保障和服务的责任。世界上有这等好事?!你把城市搞光鲜了, 你把所谓低素质人口赶走了, 城市生态就会不平衡, 城市功能就会受到损害, 城市发展就难以为继。

未来区域之间的竞争, 很大程度上是围绕人口的竞争。哪个城市人口净流入, 哪个城市就有未来;哪个城市人口净流出, 哪个城市就会衰落。除极少数资源、环境不能支撑的特大城市, 大部分城市都应敞开胸怀欢迎农民进城, 消除户口和身份障碍, 创造条件使他们融入城市生活, 提供国民待遇性质的医疗和教育服务, 帮助他们提升技能。有的朋友可能会有疑问:那城市不是负担太重了?如果转换思维, 完全可以开放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领域, 让更多的民营资本参与其中。有的朋友可能又会问:那农民工负担不起怎么办?一方面政府要在政策上向民生倾斜, 另一方面我们要相信市场机制和社会功能的自组织。有什么样的需求结构就会有什么样的供给结构。有的朋友可能又会质疑:那样不是不平等了吗? (比如面向农民工子弟的学校收费低质量差) 我只能说:这样的高调要么是糊涂, 要么是借口, 与“何不食肉糜”逻辑上是一致的, 完全不符合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以及农民向城市转移, 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机会和动力。在未来城市化的巨潮面前, 一切唱衰中国经济的观点都是缺少依据的。那么, 农村怎么办?春节期间, 一些返乡的朋友面对乡村的衰落产生了浓浓的“乡愁。”我认为, 农村人口减少恰恰是三农现代化的机会。在农民土地确权基础上进行土地流转, 导入现代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同时, 从高效率农业的剩余产品中提取一部分用于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农民可以成为农场主, 可以成为农业工人, 也可以获取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所得。随着人口减少和土地流转, 农村小城镇布局以及社会管理架构均相应变革。果如是, 则中国农村会走上小康大道。这里有两个关键:一是相信市场的作用;二是尊重农民的权益和选择。

3.土地问题:从世界看中国 篇三

土地是人类安身立命、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土地为人类提供粮食、蔬果、牧草、纤维;土地为人类保养水分,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存环境。“民以食为天”,在土地当中,耕地和草原尤需倍加珍惜!

2007年世界耕地总面积约为15.5亿公顷,草原总面积约为33.8亿公顷,以世界人口67.5亿计算,人均耕地面积约0.23公顷(3.45亩),人均草原面积约为0.50公顷(7.50亩)。耕地和草原依然是够用的。

然而,上述数字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例如,开拓农田已经使1/3的森林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加速发展,大自然对人类的过度索取开始给予“报复”。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政策。

土壤的盐碱化和侵蚀也是导致耕地退化甚至消失的重要原因。据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提供的数据,世界每年由于盐碱化而损失耕地近2400万亩。尤其令人关注的是,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日趋频繁,而且这些灾害大多发生在最肥沃的农耕地区。此外,建设水力发电站等能源开发活动也在不断耗费大量耕地。

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很多国家的城市化扩张使过多的农地被“非农化”,另一方面,汽车的迅速普及正在使越来越多的土地被沥青所窒息。著名生态学家布朗说:“美国每辆汽车需要将近1/5英亩(1英亩等于大约6亩)的土地铺设公路和留出停车空间,每增加五辆车,就需要一块足球场那么大的铺了沥青的场地。被铺设的土地经常是农田,因为它平坦,而且,适宜耕作的、排水性能良好的土地也是修筑公路和停车场的理想选择,而一旦土地被铺上沥青就不易垦复。”总之,各种因素将导致耕地日益减少,如果不加以认真对待,从长远来说必将对世界粮食安全乃至人类生存本身构成严重的威胁。

当今世界土地问题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人均土地资源的“动态性”:预计2030年世界人口将增至约83.1亿,这势必导致人均耕地和草原面积逐年缩小。二是世界人口与土地资源分布的不均匀导致人均土地资源分布的不均匀,这意味着农地、特别是耕地退化和缩小的严重性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是很不相同的。2007年世界各洲按照耕地面积大小排名依次为:亚洲、欧洲、北中美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在世界各大洲中,亚洲的耕地面积最大。然而,由于亚洲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60.4%,超过了其他各洲的总和,因此,亚洲的人均耕地面积在世界各大洲中反而名列倒数第一(0.14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约60%(除了亚洲,世界各大洲的人均耕地面积均超出了世界平均水平),而且相关研究表明,亚洲和南非洲的高质量耕地面积占全部耕地面积的比例最低,分别仅为20%和6%,而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为30%。

从国别看,2007年世界各国按照耕地面积大小排名的前10名依次为:美国、印度、中国、俄罗斯、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其中美国、印度、中国名列三甲,然而,由于中国、印度是居世界第一、二位的人口大国,中国人均耕地仅为0.11公顷,印度仅为0.14公顷,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0.23公顷)的47.8%,仅为美国( 0.56公顷)的19.6%,在世界上排名第六十几位;印度的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0.9%,仅为美国的25.0%。在亚洲,日本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36公顷,韩国只有0.037公顷,以色列只有0.053公顷,然而,极度缺水少地的以色列通过采用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居然使自己成为农业强国。

4.从世界看中国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四

近来,西方主流媒体刊登文章称,中国近年在量子通信及超级计算机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正在重回科技创新前沿。

如果李约瑟穿越到现在,也许会为那个著名的难题加上第二问:为什么中国又能够重返世界科技创新前沿?

古代科技的背影

1995年去世的李约瑟是20世纪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他在著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梳理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等许多重大科技成果。近来,又有一些中国古代智慧结晶逐渐为世界所知,例如屠呦呦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灵感而提取出青蒿素,在去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最新例子是,今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认为‘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文化,同时也是凝聚了中国古人对自然认知的科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李汀说。“二十四节气”依据太阳的变化而建立,时至今日仍可精确对应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不同位置。而它所描述的物候变化,更多是反映了古代黄河流域的情况。但正如许多科学定律只适用于一时的条件,“二十四节气”可当之无愧地被称为那时候的科学。

但遗憾的是,中国古人的智慧结晶没能像欧洲的一些理论那样,从地心说走向更科学的日心说再走向现代天文学,以至于“二十四节气”现在被列为文化遗产,而不是成为一个重要的科学起源,成为“李约瑟难题”的一个实例。

从“惊蛰”到“神威”

李约瑟如果生活在今天,很可能会发现中国科技出现了新的态势。“惊蛰”,这个标志着仲春时节开始的节气,似乎可以很好地描述中国科技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从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中国迎来“科学的春天”,到“科技三会”吹响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号角,中国科技正走在伟大的复兴道路上。

《在千年沉睡之后,中国重新致力于发明》,这是美国《华尔街日报》近日一篇文章的标题。文章引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数据说,中国的研发开支在超过了日本,在超过了欧洲,而到有望超过美国。

文章列举了这种投入让中国科技拿下的多个世界第一:今年8月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神威·太湖之光”夺得全球超级计算机排行榜冠军、上海磁悬浮列车是世界上最快的商用高速列车……

值得说明的是,中国科技成果的国产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去年,美国政府限制对中国一些机构出口芯片,“神威·太湖之光”并未受到影响,实现了包括处理器在内的所有核心部件全部国产化,并夺得全球超算冠军。中国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副主任付昊桓说:“这说明在这些战略性科研领域,还是需要强调自主可控,有自己的技术做支撑。”

在学术界,世界权威刊物、英国《自然》杂志最近发布的“自然指数新星榜”也显示,中国科研机构正引领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快速增长,在全球100家科研产出增加最多的科研机构中,有40家来自中国。

创新驱动发展

中国科技的进步不仅得益于经济投入的增长,同时也推动着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发展。在中国“十三五”规划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

许多西方主流媒体都注意到中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今年8月,英国《经济学人》周刊在一篇封面文章中指出,中国互联网企业做出了许多成功的创新,以至于西方企业正在借鉴中国同行的做法。更早时候美国《纽约时报》也刊文,认为原本是“老师”的硅谷企业已开始从中国获取灵感,甚至出现了“山寨”中国产品的现象。

《华尔街日报》的最新文章认为,中国科技发展给经济带来的助力,甚至有可能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国雄心勃勃的举动意味着,在对技术突破的全球探索中,出现了又一个选手、一个可以激发创新力的新竞争者,这种创新可能最终让全球经济再次走上一条更快增长之路。”

5.从世界看中国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五

摘要:《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论及设计技术的著作,本文从《考工记》看中国传统设计技术观,分别从《考工记》所提出的“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四个方面来论述中国传统设计技术所遵循的原则。文章的最后通过对中西方设计技术的比较,力图探索出一条利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设计技术之路:取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中国传统的设计技术思想,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考工记,设计技术,天人合一

《考工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伟大著作。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中国现代教育家张道一先生等知名人士都对《考工记》有过深入的研究。关于《考工记》的成书年代仍有争议。闻人军先生根据古代度量衡制、历史地理称谓的演变、金石乐器、青铜兵器形制的发展,并结合相关史书记载与先秦出土的文物资料,通过多方面的研究,将《考工记》定为“战国初期齐国的官书”

1.《考工记》:中国第一部关于设计技术的著作。

这部先秦时期的作品是中国第一部论及设计技术的.理论著作,它代表了中国传统的设计技术观,并对后世的设计技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李约瑟博士在评价《考工记》时,对它的研究价值予以了肯定,称其为研究中国传统技术史最重要的文献。

《考工记》言简意赅,包含着丰富的技术信息,论述了百工器物制作的产生及各器物的特点,并详细介绍了当时设计的三十个工种:“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考工记》可谓是一部百科全书,内容涵盖了我国先秦时期的设计技术及古代优秀的技术观念,蕴含着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的思想。

2.天时、地气、材美、工巧。

创物要顺应天时。宇宙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万事万物应与之相顺应,人之为器物应当顺从天时,方得以为器。文章论述到“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1];”今人看来与设计技术毫无关系的天时,却是十分重要的。

创物要适应地气。“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原始综合科学概念。“地气”包含地理地质、生态环境等多种客观因素。“橘逾怀西北为枳,鹃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11”进一步诠释了“地气”的重要性。

创物要选用上好的材料。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翠玉白菜是在一块完整的一半灰白、一半翠绿的玉石上雕刻而成,匠人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点,白色部分雕成菜帮、绿色部分雕成菜叶。翠玉白菜的精良是建立在材美之上的,若是没有好的材料,不可能制作出如此精美的器物。

工巧与以上三种较为客观的因素相比,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考工记》开篇之段写道,“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11这里的“知者”与“圣人”即设计师,“巧者”、“工”即是匠人。匠人要熟练的掌握技术,并将技术传承下去。《考工记》中强调“知者创物”与“巧者述之”。匠人通过向“知者”学习、将设计技术付诸实践。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11是《考工记》的设计技术观。下文进一步解释“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我们在评价器物的精良与否就可以此作为评判准则。中国传统的设计技术观在《考工记》中得以展现,因而“天时、地气、材美、工巧”也是我国传统设计技术观之精髓。

3.《考工记》的设计技术观对当今中国设计的启示。

现代设计技术观过多侧重于科学技术。它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而另一方面,正是因为科技的发展使得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以中国阴阳五行哲学来看,由于成本与技术的因素,商家不愿花高额的代价去处理淘汰品,使产品无法循环再利用,久而久之会对地球造成污染。因而,现代设计技术过多的重视眼前利益,缺少正确哲学理论的指导。

中国传统的设计技术观更主要的是就文化层面而言。在中国的古文中的“术”就是“技术”,“科学技术”是“术”的一种,我们当下所处的这个时代就是一个“术”的时代。中国传统设计技术观是建立在中国传统阴阳五行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重在一个“道”字。孔子日:“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纠。”古代哲人将“道”作为万事万物之源,“道”具有永恒性。李约瑟在其著作中也肯定了“道”的意义:“道’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绝不是反科学或反技术的。

它预示了道对大自然所加的一种近乎于神秘又近乎于理性的支配,而这种对大自然的支配,只有确切知道和了解“道”的人才能做到[3]。”器物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物质上的需求,更要唤醒人们的使命感,将生活方式引导到良性的轨道上。

4.结语。

《考工记》是中国古代器物制造的经验总结,全文渗透着中国优秀的哲学思想。作为中国首部有关设计技术的著作,今天仍对我们有着指导作用,当代设计师可以从这部经典著作中挖掘出丰富的珍宝。在中国设计师探索中国设计的进程中,面对西方眼花缭乱的设计流派容易迷失方向。《考工记》像一盏明灯,让中国设计师看到设计的本质与正确的设计技术方法论,它指引着中国设计前进的方向,让中国设计重新回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1].闻人军,考工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四书五经[M].长沙:岳麓书社.1991:7 - 14

[3].(英)李约瑟著,汪受琪等译.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Ml.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英)李约瑟著.陈立夫等译.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

6.从近期时事看中国教育 篇六

关键词一:小悦悦 中国道德教育

(副关键词:留守儿童、11.16甘肃特大交通事故、温州跑路事件、彭宇案、搀扶老人基金、校长撑腰体)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新闻产生。有的旋即湮没,有的却被讨论了数天、数月,甚至经年。在今天短小的篇幅内,我就今年9月至今的数条热点新闻,写下我对中国教育的一点思考。

让我们先从让国人震惊,海外哗然的小悦悦事件谈起吧。2011年10月13日,发生在佛山广佛五金城那场令人痛心疾首的十八人冷血事件仿佛就发生在昨天——马路上,一个2岁女童连续被两辆车碾压,7分钟18路人见若未见、熟视无睹、扬长而去,当幼小的生命烛光在逝去,人心被一点一点寒凉,直至第19个路人,拾荒阿姨陈贤妹将其救起。

事发后,人们开始声讨冷漠的18路人;开始为小悦悦祈福;开始反思中国道德究竟是怎么了!开始见义勇为是否应该立法的大讨论;也开始猜测陈贤妹救人是否是炒作„„而我,想到的是现行中国的道德教育。

孔子曰:仁者爱人。千百年的礼仪之邦缘何病了呢?我觉得根源出在教育上。其一,家庭道德教育。每个孩子生下来是都是一张洁净的白纸,而第一个影响这张白纸,开始在上面画上色彩的就是父母,父母应该对孩子言传身教。记得在为时7分钟的视频里,有一个妇女牵着她的孩子——一个与小悦悦年纪相仿的小女孩,从小悦悦身边绕道而过,我不知这样的行为,对孩子是怎样的影响!孩子会觉得见死不救、为求自保是理所应当的吧?

再者,中国有2亿农民工,他们子女多留守在家乡农村,父母在北上广通过苦力挣点微薄的钱养家糊口,可他们的家庭教育又怎样保证呢!连家庭教育都缺失了,谈何家庭道德教育。留守儿童问题非常严峻。

其二,学校道德教育。谈到学校教育,我想起了不久前发生11.16甘肃正宁县特大交通事故。当日9点15分,正宁县榆林子小博士幼儿园的校车与卡车相撞,照成21人死亡,43人受伤。最令人震惊的是,校车本来是有座的核载9人的小面包车,却被学校改装成了无座校车,硬生生的给塞下了64个人!

事件发生后,有网友在网上发了美国悍马与校车相撞的图片,图片上,悍马宝车被撞成了一堆废铁,而校车没事,发对比事件发生时的图片,卡车没事,校车已是废铁一堆。是啊,正如童话大王郑渊洁所说:校车应该是一个国家最坚固的汽车,什么车出事都不能是校车。当被问及日本如何能在激荡的百年间迅速崛起时,该国当时首相佐藤荣作说:“我有一句话可以奉告各位,那就是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而我们的未来却在残破的一堆被撞车废铁的校车中窥到了深深的忧虑。虽然温家宝总理高度重视,不日便制定、完善了《校车安全条例》并初定与2012年实行。但是,这是被发现了的问题,没有发现的呢,又有多少?还有多少未知的惨剧会发生?教育资源的投放和教育监管部门都应引起重视。

其三,社会道德教育。社会道德教育实则社会风气对孩子的影响。前段时间参加了一场辩论,题目是“企业用人以才为先还是以德为先”,虽然我所处方是“应以才为先”,但我还是深以为,无论是企业还是其他,万事都应以德为先。特别是企业等对社会风气会有重大影响的社会单元。温州楼跑跑所表现出来的不负责、诚信问题;彭宇一案给勇于伸出援手者以失望,给欲去助人者以担忧„„这些种种,给正在成长的孩子们以怎样的引导啊?我们需要反思了,反思该给孩子们怎样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教育。

不过,即使在这场道德的寒风中,我们仍然看到了簇簇火光和暖意。中国好人网成立了“搀扶老人风险基金”;广东开始为见死不救和见义勇为立法;校长撑腰体的出现,也仿佛吹来了一缕春风,好像正义之声正冲破着现代社会的麻木和不仁——这场由北大副校长吴志攀发起的,我称之为“校长撑腰体运动”,迅速得到了各高校和企业的响应:华中农业大学、复旦大学、哈工大、北京邮电大学、山东大学、清华大学等等的校长和法人都相继表明了自己态度。暨大校长胡军也在其微博中说:“作为暨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香港律师协会、澳门律师协会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南方报业给你提供舆论支持,华文学院给你写120种语言的演讲稿,经院管院给你融资。他要是住院,华侨医院坑死他。你们放心,几万华侨都会帮你们的,随便扶!”

关键词二:四大名爹富二代、穷二代的罪与罚

副关键词:李双江、李刚、寒门难出贵子

四大名爹的叫法最早起源于孙钥洋的博客,由网友票选产生,分别是:李双江、李刚、王军、卢俊卿。这里,我们主要来聊聊前两位:2010年10月16日,有一句牛气冲天、并被后人膜拜甚久的话在这天诞生——“我爸是李刚”,话中的主角“李刚”也在短短几天内红遍了大江南北。李刚,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区分局副局长,其儿子李启铭酒后驾车,照成两死两伤,并对死伤者喊出了上面那句将人轰得外焦里嫩的话——“有本事你去告,我爸是李刚!”李双江,我国著名歌唱家,之所以与李刚并列为四大名爹之首是因为他15岁的孩子李天一。今年9月6日,在北京海淀区西山华府小区南门,15岁的李天一开着没有牌照的宝马车和他开着奥迪的同伙一起将一对夫妻暴打了3分钟,血从头顶流下,边打还边喊:“谁敢打110!”。可原因据说只是因为那对夫妇进小区时减速档了他们的道。这两位,虽不是所有富二代的代表,但当代富二代、官二代的现状仍可以窥得一斑。家境优渥,没有金钱的苦恼,父母大权在握,全身名车名表,从小送去学习钢琴、高尔夫,优秀的基础教育资源大多被其享有。唯一不同的,可能有的被养成了小皇帝、小公主。

相对于豪门,据北大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1998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

而在重点高校,中产家庭、官员、公务员子女则是城乡无业、失业人员子女的17倍!

7.从内容主导论看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篇七

电子商务出现至今,在给社会各个领域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经历着人们对它认识的加深。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亚马逊网上书店总裁贝索斯在谈到亚马逊的成功秘诀时,只说了三个词“技术、技术、技术”。而美国纳斯达克总裁约翰.沃尔却在几年后强调,电子商务最最重要的是“内容、内容、内容”。电子商务模式为什么会从技术主导逐渐发展到内容主导?内容主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笔者日前采访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期刊网——龙源国际集团总裁汤潮。

走进龙源国际集团CEO汤潮的那间办公室,第一个印象是房间布置得古色古香,房间里摆放着各种中式家具,墙上挂着的则是古朴、典雅的的墨匾、条幅。如果不是事先了解,如果不是他與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那幅合影照,很难看出他曾在国外留学多年。眼前的汤潮沉稳与内敛,谈话语调平和。他说,随着因特网的大众化,一个新的网络时代即将来临。这时候因特网将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手段,而是内容制高点的争夺,人文知识分子将更多地参与其中。最终的竞争将是文化内涵和文明模式的竞争。

汤潮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仅仅是出于他对网络以及电子商务的深刻认识,更是源于他的成长经历。汤潮1956年出生在位于河西走廊上的酒泉,1978年,作为四川外国语学院的优秀生,汤潮参加了文革后国家首批公派留学生的选拔。“头班车”只有24个名额,数万学子进行了激烈的角逐,一个考场竟安排了16名监考官,三轮拼杀下来,汤潮高中金榜,在人们羡慕的目光中坐上了公派留学的“头班车”。

1986年加拿大约克大学再次向汤潮伸出了热情之手,不过这次是邀请他到该校任教,教中国哲学。这期间,他在《人民日报》、《哲学研究》等国内报刊上发表了许多学术理论文章。他1988年提出了“知识主体论”,在波士顿和东京的东方学大会上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国外著名的学术刊物和出版社约他在海外发表。但汤潮认为,这个理论对于中国社会的现实意义更大,所以他希望在中国发表该文,而不是将它作为“外来的思潮”。

1994年,汤潮选择在北师大学报上发表了《知识主体论——对当代社会的哲学思考》,并引起较大轰动。就在汤潮在学术上开始崭露头角时,他却做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经过深思熟虑,年轻的汤潮决定告别已有的教职和丰厚的收入,去追寻心中的另一个目标。

谈到“弃文经商”的过程和原因,汤潮说,他没有“弃”文,而是“以文经商”。他是在实践自己知识主体论的理想。他认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不但是人类的共同遗产,而且是中国的巨大财富,同时它必将成为未来网络的主导。于是汤潮开始创办一个以知识主体思想为指导,以知识为主体的公司——龙源国际集团。

据汤潮介绍,龙源国际网几乎囊括了当今中国文化的精华,包括龙源国际书网(www.dragonsource.com)、龙源期刊网(www.qikan.com)、北京影视节目交易网(www.TV-trade.net),多伦多龙源文化书城、音像书店,加拿大万象出版社等。据了解,龙源国际网目前备有三十多万种最新中文图书,是海外最大的中文网上书店,龙源期刊网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期刊网站。

以龙源期刊网为例,目前在中国发行量最大的800余种期刊中,龙源期刊网汇聚了500多种,包括《当代》、《新华文摘》、《人民文学》、《青年文摘》、《读书》《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名刊。龙源网突破了时空的阻隔,读者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通过龙源网,从容而方便地阅读到所需的刊物,从而为中国的文化期刊产品走向世界提供了路径和方法。

龙源期刊网的业务主要包括将期刊以电子版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向读者提供阅读服务。在与相关刊社签订电子期刊制作和代理协议后,由龙源对期刊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后通过龙源期刊网展示和销售。读者根据他们看到的期刊和每篇文章的内容简介,确定是否购买电子版在网上直接阅读。龙源同时也提供6000多种期刊的纸版的订阅服务。并不遥远的未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正在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阅读习惯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媒体上网已是大势所趋。网络媒体使传统媒体踏上了“高速路”,同时二者的合作也会产生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于报刊来说,如何更好地把握互联网时代的商机?汤潮的建议是,应当尽快地建立各期刊社自己的形象网站,在网站上发布有关期刊社的介绍和消息,提供同读者的交流平台。

在汤潮看来,期刊通过网络传播营销不但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期刊通过互联网制作电子版不但将获得很好的展示效果、提高知名度,而且必将会建立同读者的互动联系,扩大发行量和营业收入。各期刊社不应该把期刊的电子版看成是对纸版的否定或对立,而应该看成是对纸版的补充和扩大,是期刊发展的新空间。互联网的优势将能够弥补传统期刊的不足,比如杂志网站可以及时地使读者获得各期目录信息,使过期内容资源得到持久利用和展示,这是纸版期刊所不能做到的。而随着期刊网站质量的不断提高和读者对此的认识改变,期刊网站的盈利将不再是遥远的未来。

龙源除了致力传播中华文化外,同时还注重建立一支拥有共同理念的管理团队。龙源的中国公司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文化沙龙,洋溢着一般网络公司少有的文化气息,员工谈论的话题竟然有“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孰优孰劣”。而翻阅龙源的员工名册,记者发现该公司的高级管理层中不乏作家、诗人和资深编辑等人文知识分子。而汤潮本人就是加拿大约克大学的哲学博士,出版过诗集,翻译过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那是一本艰涩难懂,令人望而生畏的哲学名著。

2000年5月,龙源中国公司还率先在中国大陆推出“电子版知识产权收益分配模式”。汤潮说,这是为了使知识摆脱资本的控制,实践他的“知识主体社会”的宏愿。在运作模式上,龙源公司一反许多网络公司一次性买断著作者作品电子版产权的做法,通过适当的价格评估将著作者作品的知识产权转化为公司的股权。也就是说,作家到时候可以用作品入股,按照该作品的被点击率分阶段分红。甚至网站的访问者也可以通过对网上作品的合法改编或续写与原作者共享知识产权。这样,网络公司和著作者乃至访问者之间就建立了真正平等、互动、双赢的关系,知识分子(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从此将真正获得主体地位。“而中国迈向知识主体社会,将是超越西方文明,走向国富民强的必由之路”。

中国情结颇浓的汤潮对中国文化充满信心。他认为,网络经济将成为21世纪的主宰,华语网民将与英语网民和其他语种的网民三分天下。中国的方块字、中国文化将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新经济竞争的主导资源。“一旦中国的网民超过1亿,中国在世界经济和文化舞台上就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汤潮最后说,美国和加拿大的网络公司目前都正在由技术主导向内容主导过渡,而中国的网络公司技术主导的色彩眼下仍很明显,许多公司的CEO几乎全都是学技术出身的。汤潮预言,中国的电子商务模式也必然逐步由技术主导向内容主导转变。“文化和思想最终将主导因特网”。

从今年元月开始,龙源期刊网(www.qikan.com.cn)开始向国内读者服务。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内,推出了面向大学和公共图书馆的龙源电子期刊阅览室。上海市委、中央党校、北师大、人大、清华、北大、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大、湖南湘潭大学等50多家单位已经开始使用。三月份推出的“龙源期刊阅读卡”面向广大读者。读者一卡在手就可以随时网上阅读上千种中文期刊全文电子版。

中国的内容资源也已经通过龙源网走进了西方的主流社会。目前,北美的500多家图书馆都是龙源的客户。龙源正在为美国纽约的皇后图书馆、布鲁克林图书馆、加拿大的Richmond Hill 图书馆等建设中文电子期刊阅览室和图书馆。今年2月美国全国教育委员会主席正式宣布,作为战略决策,美国的中小学都将把中文课列为必修课。龙源正在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组织了精兵强将,把目光瞄向庞大的北美中小学市场。

在北京刚刚结束的“中国首届数字传媒高峰论坛”上,汤潮作为特邀嘉宾,做了题为“电子期刊: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之路”的演讲。他说:“随着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到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我们终于找到了让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的手段:这就是让中国的内容资源数字化,通过我们自身的市场网络进入全球的千家万户。”

汤潮个人档案

8.从暴力拆迁看中国行政管理 篇八

人力0702 3070809034 章雪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拆迁已演变为越发猛烈而普遍的行为。全国各地上演的暴力拆迁冲突不断通过传媒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从唐福珍事件到如今,“拆迁热”大肆推进,一再引起媒体大众的关注。而由拆迁而引发的冲突问题,也以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

在当今中国,城市拆迁不过十多年历史,其主要发端于北京的拆胡同、毁故居的“示范”行为为全国城市改造扩张提供了样板。地方政府与开发商从中获利颇丰,再由此不断推高地价、房价,再实施新一轮甚至连绵不绝的拆迁,当各地从拆迁中尝到甜头时,拆迁运动就以不可扼止之势席卷各地,地方政府以更为强势的手段去动员和实施拆迁。

在城市房屋拆迁工作中,政府行政产生了一些问题。

政府部门缺乏科学的规划,配套措施不健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由于一些城市管理者没有真正树立起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片面追求不切实际的发展指标,城市之间盲目互相攀比,急功近利,大小城镇都追求宽马路、大广场、大草坪等“贪大求洋”、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导致城区的房屋拆迁规模超过了环境资源和群众的承受能力,引发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同时,由于拆迁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配套完善、拆迁管理工作不到位、行政裁决和强制执行不规范等原因,加上相关制度、法律法规缺失及部份拆迁人员法制意识淡薄、素质低下,拆迁领域违法违规事件经常发生,出现大量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少数政府官员与拆迁公司勾结,缺乏有效的监督。少数地方市政主管部门的官员与拆迁公司相互勾结,在城市房屋拆迁中大肆收受贿赂,违规批准拆迁公司进行房屋拆迁,放纵其违法行为,造成被拆迁居民的重大损失。某些腐败的官员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去寻租,追求自身的物质利益;不法的开发商利用手中的财富,去寻求行政权力的支持,以便在城市房屋拆迁中以最小的投入来获取最大的利益回报。少数政府官员收受贿赂后,给拆迁公司在城市房屋拆迁活动中大开绿灯,违法拆迁,致使国家利益遭受损失的同时,大肆侵害被拆迁居民的合法权益。这是当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引发恶性拆迁案件和大规模集体上访事件的主要因素。

政府行政补偿不到位,不能较好的保障居民利益。其一,由于公共利益被曲解,商业利益、政府利益甚至官员私人利益的掺杂,许多拆迁户只能得到过低的甚至象征性的补偿。其二,目前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基本上只限于财产权补偿,而财产权补偿中也只限于直接损失的补偿。事实上,广大拆迁户在拆迁过程中失

去的不仅是房屋,他们的生活、工作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而这些在以往的拆迁行政补偿中都未得到相应体现。其三,目前我国的拆迁行政补偿基本上是以金钱补偿为主,辅之适当的实物补偿,而这对于那些以出租自己的房屋为生的部分城市居民、还有那些因自己居住环境的改变而不得不寻求新的工作、增加就业成本的居民来说,都无法从简单的金钱补偿中解决今后遇到的实际困难。因此,只有对行政补偿问题给予充分的重新认识,充分保障被拆迁居民的实际利益,拆迁中的很多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

当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城市房屋拆迁中出现的问题,依照依法治国的要求,切实贯彻依法行政理念,保障被拆迁居民的切身利益,做到有情拆迁。

完善与拆迁配套的法律法规,健全政策措施。根据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精神,建设部制定了《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和《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这两个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的精神,为我们做好城镇房屋拆迁工作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按建设部要求,在房屋拆迁工作中,要严格依法行政,根据当地的实际,尽快建立拆迁公示、信访接待、投诉举报、拆迁承诺、拆迁监管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尽快成立专家评估委员会,使拆迁工作规范化。因此,要落实依法行政的理念,就要求有关部门加快对与国务院《条例》,以及上述两个文件精神不一致、相抵触,或明显损害拆迁当事人权益的地方性法规条款的修改,进一步完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对与有关法律法规不符的,要迅速组织修订;对政策不明确的,但确属合理要求的,要抓紧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限期处理解决。

严格控制拆迁规模,制定科学拆迁计划。政府主管部门要把城市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结合起来,把城市建设的规模、房屋拆迁的规模与社会、经济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结合起来,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合理确定城市建设和房屋拆迁规模。在决定实施拆迁工程前,政府职能部门要认真检查建设项目和拆迁规模,使之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首先,要加强规划管理,进一步完善规划审批程序,推进城市规划的政务公开。对涉及拆迁量较大的项目,在规划审批或变更前必须实行公示和听证制度,充分听取被拆迁人等利害关系人的意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其次,要避免大拆大建,结合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采取多种办法来改变城市面貌和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对老城改造、老小区整治要有计划有步骤进行。最后,要有计划地实施拆迁,避免拆迁工作的盲目性。努力做到科学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和编制拆迁计划,切实防止临时动议,突击拆迁。坚决制止为了追求政绩,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随意拆迁的行为。

加强政府对拆迁各方行为的监管,实行“阳光操作”。要严格规范拆迁程序,把拆迁双方当事人的行为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全面规范拆迁管理部门、拆迁人、拆迁实施单位、拆迁评估机构、房屋拆除队伍的行为,加大对拆迁工作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肃查处侵害老百姓利益的行为。要加强拆迁工作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拆迁队伍的素质,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素质高的拆迁工作队伍。同时坚持依法行政,加快建立执法过错追究制和评议考核制,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各级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要大力推进规范化管理,实行“阳光操作”。全面推行拆迁估价鉴定、行政裁决听证和行政强制拆迁听证制度,以及拆迁公示制度、投诉举报制度、拆迁承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这是保证平安拆迁的重要措施,是依法行政、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规范拆迁行为的重要措施。

完善行政补偿制度,做到人性化“有情拆迁”。政府要逐步提高房屋拆迁补偿最低额度以及住宅房屋拆迁补偿最低保障单价,来保障被拆迁居民的基本利益在拆迁中不仅不受损失,还要略有增长,实现人性化拆迁。拆迁工作要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更要考虑被拆迁人的补偿安置问题,要依法实施拆迁,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法推进城市的建设。同时,妥善解决房屋拆迁中困难家庭的住房,也是保证房屋拆迁工作健康推进的重要环节。政府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的拆迁安置问题,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为城镇最低收入家庭提供房租补贴或廉租住房,做到有情拆迁:一方面充分考虑被拆迁居民的实际需求,大力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另一方面加快廉租住房制度建设,保证被拆迁户中符合条件的最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

9.从韩国申遗看中国文化 篇九

摘要:韩国申遗项目有盗用中华文化的嫌疑,引发了国内关于中华文化的热议和反思。对比韩国对待传统文化的积极保护和传承态度,国内的文化保护却显得单薄无力。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人们开始淡忘了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中国是时候采取措施,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字:韩国 申遗 中国 文化 全球化 文化冲击 文化保护

中国,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她,其文化底蕴之深厚自是不用多说。历时千年,各种文化习俗一直是沿袭至今,只不过,这种传承随着岁月的洗礼却是开始慢慢淡化开来。就拿节日来说,传统佳节渐渐变得空有其表,人们只关注会放假几天,却忽略了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可最近,一系列事情却是为国人敲响了警钟——韩国的申遗项目有了染指中国文化之嫌。“端午节”,“暖炕”这些暧昧的申遗项目引起了热议。这时,人们才开始对逐渐淡忘的文化产生了重视。

韩国,与中国不同,他没有中国悠久的历史,更没有中国宏伟的版图。可就是这么个国家,在文化的保护上却是远远走在了中国的前列。我国现有28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其数量低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居世界第三位。韩国历史远无我国悠久,面积也仅1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们浙江省大,却也有7处世界文化遗产。

2013年底,热衷申遗的韩国人再次笑到最后,煞费苦心之后,韩国的泡菜终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泡菜和越冬泡菜文化”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除去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外,韩国已经拥有宗庙祭礼乐、板索里、阿里郎、江陵端午祭等十几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韩国这样历史上依附中国文明,国土及人口有限的小国来说,这样的数字显示了韩国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推崇,以及国际社会对于韩国传统文化的认可。

2014年,韩国申遗又有大动作。韩国政府计划为分布在韩国、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日军慰安妇纪录申遗,争取2017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韩国人的计划是,先行调查韩国国内、中国、东南亚和日本的慰安妇资料现状并编辑目录,至2014年底完成目录化工作,再提交给韩国文化财厅作为申遗对象。

韩国人对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热衷由来已久。虽然国人对于韩国的申遗努力微词不少,如江陵端午祭等有“盗用”中国文化之嫌,另如泡菜申遗让国人觉得太过“小题大做”。但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在文化的保护上,我们或许是时候开始向韩国学习了。

韩国历来重视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上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决定向美国和日本等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学习,调整经济结构。1997 年开始,政府决定把文化产业作为 21 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其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实,早在 1986 年,韩国在第六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中就已经提出:“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同步化”这一重要的政策目标,为后来“文化立国”战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993 年韩国政府出台了“文化繁荣五年计划”,提出将开发文化产业作为重要目标之一。1994 年,政府文化观光部设立文化产业政策局,开始着手准备制定相关的文化产业的法律体系;同时颁布各种文化政策综合计划,积极强调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1998 年,韩国政府正式提出“文化立国”的方针,并于 1999 年至 2001 年先后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文化产业前景 21》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从 2001 年开始,韩国决心用 5 年时间把韩国文化产业产值从占世界市场份额的 1%增加到5%,成为世界五大文化产业强国之一,最终目标是把韩国建设成为 21 世纪的知识经济强国和文化产业大国。截至 2003 年,韩国的文化产业总产值已占GDP 的 5%。

韩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其对民族传统文化从观念和行为等各方面的有力保护和传承。

第一,强烈的民族传统文化自觉意识。由于历史原因,韩国同中国在传统文化上有很相似的地方,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各样的节庆民俗活动。类似中国民间庙会、赛龙舟之类完全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活动,一般规模都相当大。各种民俗节、民俗文化节,完整地继承和保存了民族传统文化。在温阳有纪念民族英雄李舜臣的“温阳文化节”;此外,珍岛的灵登祭、光山的战祝祭、江陵的端午祭、百济的文化祭、安东的民俗祭,近年来都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传统祭祀活动。2005 年,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对端午节真正发源地在中国的实际是莫大的冲击。现在,每年二月和八月初一,韩国还有到文庙祭祀孔子孟子的习惯。在传统的 281 所乡校和 84 所书院,仍然还设立有“忠孝教育馆”,经常开展有关儒学的学术活动。韩国的社会共同道德至今仍然是中国宋代提出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国元代时的《朱子家礼》仍然是韩国人家庭伦理的规范基础。因此西方有些学者把韩国称为“儒教国家的活化石”。在韩国,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广大民众有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

第二,政府的有效管理是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与传承的制度保障。自“文化立国”的战略提出后,韩国先后颁布了多项政策。其政策重点主要是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设立文化产业振兴基金、建立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构筑文化产业基础网络体系、强化外向型产品和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等。2001年在文化产业支援中心的基础上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目的就是推动“文化立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和支援文化产业。同时还成立了各种行业协会,具体负责协调每个行业的发展。韩国还设立多个专项基金,如文艺振兴基金、文化产业振兴基金等。在首都首尔有众多的博物馆,如民俗博物馆、地球村民俗博物馆等,向参观者全面展示韩国人的各种民俗场景和实物。

第三,完善传统民族文化立法,重视各种形式文化遗产的保护。《韩国文化财产保护法》有力保障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近40 年来,除对全国的重要的有形无形文化财产、重要民俗资料、史迹兼名胜、天然纪念物进行普查确定外,还确定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传承人 367名。为使这些传承人的原始技能和艺术价值得到继续传播,政府还为每人每月发放相当于 850美元的生活补贴,提供免费医疗和其他的特殊待遇,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不仅如此,还鼓励年轻人向他们学习,使传统文化遗产传承进入良性发展的状态,有效地促进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然而,反观国内,文化的传承保护方面却不尽如人意。在国内关于世界文化遗产惨遭破坏或损害的报道层出不穷,其罪魁祸首当属把世界文化遗产当成了“摇钱树”。常常听到“一把大火烧了一座大殿”、“几根索道损害了文化景观”、“一座宾馆使景区不伦不类”的议论乃至有人说“新的景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就是其遭受破坏的开始”,“申”来就“死”。商业化乃祖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敌!

中国申遗存在着三大误区: 误区一:重申报,轻保护

现象“重申报,轻保护”愈演愈烈,是我国遗产保护目前存在的核心问题。近5年来,各地申遗热情持续高涨,“申遗”成为一些地方干部工作日志里的大事要事。100多个预备项目正急不可耐地等待在“申遗”的门槛外,“申遗”主管部门依旧门庭若市,众多不在编的“后起之秀”还在削尖脑袋试图挤进“预备役队伍”乃至“正规军”。就在“申遗”以及世界遗产大会成为13亿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词的同时,高速公路从长城上飞快碾过,平遥古城的部分墙体在风雨中坍塌,小桥流水的周庄充溢着猪肘子味,三江并流处布下了“天罗地网”,包括“三江并流”在内的6处遗产地在三十一届世遗大会上受到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的检测„„

这种特有的现象被解读为“中国式申遗”,其特征有二:一方面不遗余力大造声势,不计成本地将申报项目进行包装;另一方面却是对“申遗”成功的项目漫不经心,人为破坏现象日趋严重。

误区二:重利用,轻管理

安徽黄山在“申遗”成功后,旅游收入由每年数百万元增至两亿元;洛阳龙门石窟“入遗”前每年门票收入1000万元,“入遗”第二年就达到2700万元;去年刚刚“申遗”成功的殷墟,一年之内门票收入暴涨一倍,还不算其他附加产品的消费、不时来自联合国组织的经济资助等等。“申遗”成功后可能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让一些正在寻找经济发展突破口的地方看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八字方针的可能性。于是,一些地方掀起轰轰烈烈的改造运动:遗产地周围大造宾馆、度假村等旅游服务设施;老城区集体翻新,原住民全部搬出,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几条旅游仿古街。

许多地方把世界遗产的年久失修等同于寿终正寝,借维修、整治名义进行大拆大建,完全违背世界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原则,抛弃了千百年来积累的历史文化价值。支配这种短视行为的动机还是“利诱”——世界遗产修复要投入,拆旧建新能获利!竭泽而渔的开发和改造,给世界遗产的长远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

误区三:重小我,轻大局

条块分割,体制不顺,成为我国遗产管理的掣肘。自然遗产中央一级管理单位是建设部,文化遗产“最高长官”是国家文物局,主要的权力根据属地管理原则都下放到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管理往往局限性很大,从自身利益考虑得较多。此外,许多世界遗产地,国家每年几乎没有拨款,需要自筹自支,有的风景区连起码的厕所都盖不了,只好用门票收入补贴管理费用。

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旅游部门有旅游部门的考虑,文物部门有文物部门的考虑,建设部门有建设部门的考虑,地方有地方的考虑,大家的屁股,长期坐不到一条板凳上。建议由国务院出面,成立一个协调组织,把遗产保护和利用统筹起来,各部门都是成员,要联手而不是对立,变被动保护为积极保护。

除此之外,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漠视也让人揪心。拿传统佳节来说,节日的背后,本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然而,现如今的人们却是缺失了内涵。节日变成了假期的代名词。人们不知道这些节日的由来与含义,却是牢牢记得会放几天假,从周几休息到周几。中秋节已然变成了月饼节,端午节也是成了粽子节,五一劳动节和十一国庆也是成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大长假。却无人知晓这些节日的由来和意义。

其次,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再也不是那个闭门造车,固步自封的国家,而是以一个开放的姿态融入了世界。我们的文化传播到了国外,而国外的文化也是传播到了国内,在这不同文化的相互渗透之间,中华文化却是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呈现出一股崇洋媚外之气。就拿节日来说,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在中国赢得了巨大的市场,情人节是小情侣们的天地,玫瑰花的销量也跟着暴涨,而圣诞节,平安夜更是有许多人跟着庆祝。可是传统佳节,像与情人节想象的七夕,却是收到了国人的冷落。吃西餐、喝咖啡、AA制这些西方人的生活和消费习惯,现在在中国,尤其是年轻人中已经随处可见。调查显示,已经接受AA制的人占51.9%,愿意喝咖啡的占48.5%,适应了看英文原版电影的占35.5%,喜欢吃西餐的占31.2%,爱上背包游的占26.8%。在中国的咖啡馆和西餐厅里不难发现,很多年轻的中国人已经可以像使用筷子一样熟练地使用刀叉了。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民族、辽阔的疆域和丰富的资源是我们民族走向复兴的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除了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我们更应该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否则,我们的文化产业将失去发展之本和生长之根。

民族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与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除了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正确领悟我们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个性特征、深刻内涵,更要放下架子,虚心向其他国家,特别是向韩国等学习,认真研究其成功的经验和方法。

第一,加强国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觉保护意识,积极倡导各民族人民热爱、珍重、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韩国传统文化保护的经验启示我们,应利用学校教育,从孩子抓起,结合各种宣传方式,倡导全民认识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中来。民众的参与是民族传统文化长期保护的根本保证。

第二,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以保障民族传统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在 30 多年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过程中,政府制定的多部法律法规,为经济建设事业起到了保驾护航的决定性作用。在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的今天,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同样需要政府部门尽快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以保障民族传统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制定财政扶持和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扩展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和民间文化传承人的生存发展空间。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应设立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财政预算,直接或间接提供资金,对传统文化产业和民间文化传承人进行扶持和补助,各级地方政府还应通过税收减免制度等扶持措施,鼓励企业、机构、团体、组织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政府还应该拿出资金,对大量的有形传统文化设施进行维护。同时动员社会各界,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传统文化人才。对已经消失或者濒危的传统文化形态,要组织专家挖掘并实施恢复抢救工程。尽快出台对民间技艺传承人的补贴扶助措施。完善的政策体系是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保障。

第四,重视对有形和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申报,彰显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中国与韩国和日本,包括东南亚各国,因为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在民族传统文化方面有诸多相似相近甚至相同的地方。在文化产业全球化加速的今天,谁先理解并合理利用了国际相关法规,谁就会对共同的传统文化现象抢先实施申报,并肯定能在今后的文化产业领域里占得先机。在此方面,我们已经有深刻的教训,韩国抢先成功申报“江陵端午祭”为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10.从日本设计看中国设计发展 篇十

21世纪的中国,已在世界强林中占据了自己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2010年即将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更像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充分说明了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在所取得的成绩面前我们也必须去反思在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什么,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密集型产业便在中国经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现在中国所面对的情况是什么,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我国是一个还没达到发达国家行列,却提前进入老龄化国家,面对这样的情况必须进行产业类型的转变。“设计”这个应该在当代各种产业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产业,在中国却处于起步阶段,远远落后于其他一些国家,虽说在中国已经重视到设计的重要,一些企业也具有了设计部门,但是,设计在中国却发展成了一种“山寨”文化,中国制造距中国设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但要相信,这只是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设计,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但问题是这个阶段要经历多久,中国设计最终发展的方向在什么地方。

传统的、大众的禅学思想,单一民族的特点,使日本设计思想能够让大众接受与喜欢,并使之成为本身民族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及日本设计中重集体、团体的思想,都促进设计产业的发展。

中国的工业设计就如同战前的日本一样,中国是各国产业的加工厂,以劳动密集型产业来带动着经济的发展,为了迎合市场上的需要,设计多以直接模仿为主。在一些企业,工程师便是设计师,此时的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随着我国WTO的加入,面对外国企业的竞争,中国企业开始认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性,一些企业成立了自己的设计部门,一些大大小小的设计公司也慢慢的成立,各类设计类比赛的举办。我国工业设计处于起步阶段,也处于设计的摸索阶段。中国设计发展的方向在哪,中国设计怎样走向世界或许从日本发展的路程中得到些启示。

日本设计已经找到了自己设计发展的方向,那便是传统文化以及现在设计的完美结合,在吸收外国先进设计思想的同时,加入本民族的文化,形成自己特点。中日两国同属于东亚儒教文化圈,更何况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家,中国设计若想有长远的发展,必须将自己无千年的文化思想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去,走出自己的风格,越民族的东西,才是国际的。

中国的设计发展起步较晚,设计理论还比较薄弱,面对当今的市场经济,中国当代的一些设计公司一般都是以经济利益为最主要的设计出发点,同时也作为评价一件设计作品的唯一标准,而设计应该引导人们一种生活方式为人们带去美好生活,而不应该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上的利益。在对待国外设计思想上还处于物质层面的模仿。中国一些设计师也尝试将传统文化运用到现在的设计中去,但其中大多都只是存在于其表面上,符号化上的一些东西的模仿,还未真正的抓住中华传统的内质与精髓。我们需研究、挖掘、融合传统文化,增强自身吸收融合能力,以一种现代思维方式,从传统文化中提取出适用于当代的智慧,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思想思想相结合,运用现代的元素和构成方法,超越视觉符号表面形式的关注,在保护自身文化的同时,吸收和消化异域文化,在自己文化之树上结出本土文化和全球化兼容并蓄的果实。

日本设计之所以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很好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很大程度是得益于政府在设计上“双轨制”的制定。与此同时日本政府直接支持企业派遣设计人员赴欧美学习,邀请国外设计专家到日本讲学,帮助企业培养设计人才。为了加强对设计在经济发展中的引导作用,政府还制定了“出口商品法规”及“优秀产品评选制度”等一系列相关设计法律法规,确立设计就是“创新”的概念,引导企业设计与时俱进,使设计为经济结构的调整服务,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日本的经验可以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我国要想使设计得到发展,政府应需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我们一党专政的国家来说,相信政府的支持,对于设计行业的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行,让我想到了1970年在日本第一次举办的大阪世博会,1970的大阪世博会后日本设计进入了成熟发展的时期,随后日本设计便走向世界舞台。虽然现在设计中“山寨”现象还存在着,但相信这只是任何事物发展过程中所要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相信“设计,让生活更美好”,中国设计的发展之路也会更加的美好。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 [日]原研哉,朱锷译. 设计中的设计[M].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3] 吴文佳. 日本现代设计与日本传统文化精神[J]. 艺术百家,2007.

[4] 黄彦. 日本设计中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殊性[J]. 科技信息,2007.

11.从莲花看中国佛教-演讲稿 篇十一

莲花在佛教上被认为是西方净土的象征,是孕育灵魂之处。相传,佛陀诞生前,天降祥瑞,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长出大如车轮的莲花。佛身置于莲花之上,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却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

佛教以莲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摆脱出来。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无比鲜美的花朵一样。

佛教的重要信条之一,是广爱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谓慈悲,是指希望和帮助他人解脱苦难,获得快乐。佛教要求对于有生命者,不计善恶,不分人畜,都应施予慈悲。对种种恶行,都要容忍和宽恕,用慈悲之心去帮助他们,感化他们,使之向善,成为善良之辈,结出善果。但严戒同流合污,要身处污浊的尘世而不为其染,保持自己的洁净清芬。用来表达这种思想观念的最好不过的是莲花。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

接下来我会从三个方面结合今后兼职讲师的工作来阐述这个话题。

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是莲花。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莲花象征着佛与菩萨超脱红尘,四大皆空。我们所在的世界叫做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也有种种的罪孽,就好像莲花池里的淤泥,能够忍耐凡世间的诱惑,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你也可以像莲花一样拥有浩然正气。

佛曰一花一世界,从一片莲花的叶子也可以看穿整个世界。从我们李海霞老师满是笑容的脸庞,优雅肢体动作,从容的讲课风格,动听的声音,卓越的讲课技巧,可以看出微笑背后那辛勤的付出与高处不胜寒的寂寞。从莲花的叶子可以看出莲花的经络,从莲花的经络可以看出莲花的根,从一只莲花,可以看出其他只莲花,从而看出一个花的世界。

当我们有出淤泥不染的正气,有一花一世界的悟性,就可以拥有捏花一笑的从容。相传佛祖有一次给众僧说法,行礼之后,众僧退坐一旁,佛祖捏起一朵莲花,意态安详,在坐的迦叶轻轻一笑,佛祖当即宣布将自己的衣钵传于迦叶。这就是捏花一笑的故事。

12.从中国梦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篇十二

单选题:

1.()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十八大提出我国未来的发展,更多依靠消费内需进行拉动。C

2.中国的经济增长,()发挥的作用最大。B

3.我国目前的社会阶层是中低收入阶层比重最高,中产阶级比重大约(),高收入阶层较少。B

4.所谓的天人合一,指的是关注()问题。D

5.中共有新的目标,对过去的发展战略目标有新的修正。()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是个重大变化。D

6.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梦”,因为()是中国最大的政治公约数,能够凝聚人民的力量。C

7.电子商务的商业形态呈现出爆炸性增长。但在整个中国的商业贸易里,所占比重依然很小,()还要依靠实体店。C

8.我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发展如此之快,最大的红利就是()。B

9.()是社会最稳定的力量,只有进行变革调整,才能减少人民的社会对立情绪。C

10.服务业的发展有两条线索,要双线推进,包括()型服务业和()型服务业。A

多选题:

1.我国的GDP主要用于()。ABCD

2.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有三驾马车作为依靠,指的是()。ABD

3.目前我国的商业贸易出现许多新食物,要特别关注三新,即()。BCD

4.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创新的三个规划是()。ABC

5.我国服务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三化,指的是()。ACD

上一篇:写简历不必自作多情下一篇:最新体育知识竞赛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