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用11篇)
1.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一
如何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转变教学理念,端正教学目标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目标要定位于“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领域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情感领域的进步。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具体做到:变“教师主宰”为“教师主导”;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为“学生主动”;变“注重知识接受”为“注重知识发现”。只有注重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参与性,课堂教学效率才会有稳步提升。比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概念”时,先在黑板上列出两道紧贴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题,然后让学生将式子列出来,再仔细比较两个式子之间的异同点,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次函数的定义”。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可以让学生经历“一般——特殊——一般”的过程,有效掌握了一次函数的概念。
2.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不能仅仅依靠单纯的模仿与记忆,而是要促使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举一些学生身边的实例来促进教学,比如存钱的计算、树木高度的测量和土地面积的计算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更加热爱数学。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口诀表述思想。众所周知,初中数学符号是很多的,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利用简洁的口诀来表述复杂、抽象的数学道理。比如在教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根据取值情况,可以总结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小小大大取无解”。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利用口诀教数学,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提升教学效率。
2.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二
一、为学生重新塑造素描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一个成功的绘画作品来说, 最主要的就是整个作品所体现出的整体美,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美术家的成功作品都是利用一个简单的画笔、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来, 而且在塑造作品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差错, 但是对于大部分绘画初学者来说, 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 用了无数纸张, 主要原因就是对于绘画缺乏整体意识, 成功美术家在进行作品的创作前总会在大脑里提前构思好绘画方式, 但是绘画初学者并不具备这样的整体性的绘画意识, 所以总是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 而且总是会在犯错误之后才发现自己的错误。
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意识到学生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绘画课堂上注重对于学生绘画整体性的培养, 并且引导学生在进行一幅作品的创作前必须对绘画的方式以及绘画的过程进行构想,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绘画效率, 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与影响。另一方面, 老师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 并且为学生讲解大师在完成这一作品时的构思与方法, 学生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 也会不自觉的了解素描对于绘画的重要性。
二、利用一定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真正的喜欢素描
对学生进行素描方面的教学, 主要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 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要责任人, 老师只能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学习, 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对素描进行学习, 老师即使在寻找学习方法, 那也是枉然, 所以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真正的喜欢素描, 比如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特别喜欢的动物或是物体进行绘画, 学生对这些物体感兴趣, 肯定会有将其画在纸上的欲望, 那么如何将这些物体画的更符合原物呢, 只能对自己的绘画水平进行练习, 而且必须对老师所讲的素描教学内容进行掌握, 采用这种激励学生学习素描的方法, 可以有效地提升其绘画水平。
三、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绘画水平进行不断练习, 对素描绘画技巧进行由浅至深的学习
俗话说, 量变引起质变, 这种理念同样也可以运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在进行素描的学习过程中, 必须对这项绘画技巧进行不断的演练, 只有不断对其进行练习, 才能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 这样在进行素描创作时才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对素描绘画技巧进行由浅至深的学习, 同时对于学生的身心成长也是一种促进。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素描教学时, 可以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水平以及学习特点, 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近的教学模式, 这样可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绘画基础, 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对绘画技巧进行有序的掌握, 但是学生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 老师要对其采取比较有效的措施或是科学性比较高的方法, 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耐力。 对于素描老师来讲, 可以在学生刚开始接触素描的阶段, 给学生找一些比较简单的物体让学生学习, 等学生将这些学会并且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之后, 素描老师可以选取一些比较有难度的作业给学生练习, 但是在数量上要减少一定的量, 利用这种循序渐近的方法, 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素描技巧并喜欢上素描这项绘画能力。
四、在掌握基本造型的基础后, 教给他们一些素描的专业画法
大部分比较有能力的绘画者仅仅用一枝铅笔就可以描绘出比较逼真的画, 而且特别形象生动, 其实这种绘画水平中就嵌入了光学物理知识, 因为这些创作者都可以运用相关的光学物理知识, 对作品进行阴影部分的刻画, 并且根据光线的作用, 提升作品的形象性, 使其逼真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所以对于老师来说, 在掌握基本造型的基础后, 教给他们一些素描的专业画法, 深入的学习应该由外部向内部发展、由外轮廓向内部结构深入、由共性向个性深入。比如在对物体进行描绘时, 可以先对对基本形状进行描绘, 在观察其反光方向, 以及立体效果, 最后在对其进行勾勒, 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绘画技巧。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素描技巧的分析, 提出不同的实现素描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 如: (1) 为学生重新塑造素描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 利用一定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真正的喜欢素描; (3)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绘画水平进行不断练习, 对素描绘画技巧进行由浅至深的学习; (4) 在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绘画技巧后, 老师可以教给学生关于素描的光学知识等, 对于老师来说, 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 重视对于素描的教学,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素描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安丽.当代语境下高等师范院校美术学中国画创作教学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韩瑞洁.学校美术课程中空间造型转换方法的教学研究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 2014
3.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三
一、灵活的课程导入
灵活的课堂导入语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新知识之中。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通过灵活的课堂导入在第一时间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来,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课堂导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
第一,利用旧知识进行课堂导人。数学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教师恰当地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就可以顺势让学生简单地接受新知识。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笔者先利用课件出示六个梨和三只盘子,要求学生把六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刚好分完。这时候课件出示七个梨,继续让学生把它们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从而将学生引入到“有余数的除法”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第二,在教学“圆的认识”时,笔者出示了许多圆的模型,然后让学生找出教室中存在的圆形,并想一下生活中出现的圆形。第三,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来进行课堂导入,多媒体教学是现在争议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模式,但不可否认,多媒体的形象及生动确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使用也为教师节省了许多时间。
二、及时的猜想鼓励
数学猜想足指根据已知的条件和数学基本知识,对未知量及其关系所做出的一种似真判断。它对数学的发展、探索思维能力的培养、个性品质的形成无疑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合理地进行猜想,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首先,教师要为学生猜想创造条件。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一些矛盾或冲突的情境,让学生猜猜新学知识的内容。教师还可多设计一些有多种答案或多种解题策略的题目,鼓励学生从多方面以及多角度大胆猜想。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巧妙地构思,精心地设问,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思维,合理地引导,引导他们涉猎多领域的知识,引导他们借助生活经验,让他们产生猜想的欲望,主动地并具有创造性的获取知识。还要设计一定的数学情境或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使学生善于猜想。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验证猜想。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维,大胆猜想,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激发。但要想知道猜想是否有价值,是否合理正确,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细心验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实践出真知,如果通过验证,发现猜想是错误的,应立即调整思路,重新分析,只有引导学生把猜想和验证有机结合起来,猜想才具有意义,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探索验证。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选择材料做实验,让学生大胆地动手做。教师只是随机地指导,引导学生一步步迈向概念的原理,并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记录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语言表述以及出现的问题,便于进行有针对性地概括和小结。
三、适时的悬念创设
教学中,适时的创设悬念,将会刺激学生不断地追求答案,获得新的知识。首先教师巧妙设疑。“疑”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知识冲突。进而激发其学习的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激“疑”。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问题:小明今年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对问题产生了“疑”,心理产生了悬念。这种“疑”制成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今天的课程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教师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设“疑”。小学学生年龄小,认识的事物有限。对他们来说可能最熟悉的就是周围的生活。
此外,在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处理好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当前的很多学习内容都是从生活中寻找来的素材,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解读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的眼光,使他们从纷繁的生活現象中把握住数学内容。
二是处理好封闭性与开放性的关系。通过一些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会筛选、甄别、比较、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三是处理好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关系。学生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多样化与最优化是不可避免的一组问题,我们应在鼓励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走上最优化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引导学生的思维螺旋式的上升。
四、综合发展
从一些学生学习反馈情况来看,我们在日常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当前的教学中,更多的教师关注的是眼前的、短期的发展目标。可能很多人会说,我这没有错呀,但如果你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来说,未免过于偏颇了。数学教学不应只关注到学生眼前一点发展,更要关注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需要。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中,不能仅仅只教几个知识点,让学生会做题,考高分就行了。而是要把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也就是要授“渔”,而不是授“鱼”。
因而,关注学生的发展,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这不仅能提升现有的学习效果,也能为他将来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把关注学生短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学生顺利成长。
4.对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的思考 篇四
什么样的教学才称得上是有效教学?我认为,课堂上的一切学习行为都是自主的、有效的、轻松的。实现有效教学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作为教师怎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师呢?我做了如下的思考和探索。
课前:教学设计要适应学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即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要遵循学生认知活动的基本规律,立足学生的发展,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体现促进学生发展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在关注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实行与学生当下生活、经验相联系,加强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学科间的整合与综合研究。在教学策略方法的选择上,要考虑学生的主动参与,能让学生在讨论、质疑、探究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课上:在指导和启发学生上下功夫。通过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视教学中的操作与活动,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才能,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发展的需求。洞察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自我调控的能力;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与空间,从而使师生双方轻松、愉悦地互动,享受教学,体验教学带来的快乐。
5.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五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核心,每一节课当中教师都应力求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领悟到真真切切的知识,避免乏味的说教。在我看来,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即有效率也有效果。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想结合季鸿儒老师《我爱我家》一课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有效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学生厌学情绪较严重,如果能在一节课的开端就能吸引到他,那么后面的教学就会有很大的帮助。这就要我们在课堂导入上下功夫,学会利用导入快速把学生引入到所要学的内容中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觉产生求知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我爱我家》的导入以一首温馨的歌曲《让爱住我家》引出“家”这个课题,以优美的旋律、学生喜爱的形式成功吸引到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思考。
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我爱我家》教学设计中情境教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学生展示全家福照片,并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家的温馨;接着自然而然导出父母的关爱,在“夸夸自己的父母”活动中学生体会到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父爱母爱,两则故事将父母之爱的各自特点展示出来。《丢丢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抚养教育子女是父母的法律和道德义务,明确了我们的法律权利。最后以公益广告结束“爱的责任”这一知识点。课堂情境设置环环相扣,不断创设问题,引发思考,一步步引导学生去感受家庭的温暖及父母的爱。短短的教学时间内使原本简单的知识变得丰富起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比较透彻,真正实现了课堂的高效率。
三、注重学生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课堂上教师切忌一言堂,应该要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随着教学节奏,积极参与,动脑、动笔、动口。《我爱我家》教学设计中通过“爱的回忆”“爱的奉献”“爱的责任”“真情告白”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了教学中来,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不断地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探索新知,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6.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六
王 红
记得文章圣手苏东坡在给他的朋友《答俞括书》中,曾经讲过如下一段话,讲述了他写文章的秘诀。“物固有是理,患不知之。知之,患不能达之于口与手。辞者,达是而已矣。”把这段文字剖析开来,苏轼其实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地万物都固有其自身的道理,要写文章首先要能够弄清楚、搞明白这些人事物所蕴含的道理,也就是“达理”。二是弄明白了事物固有之理,还要能够运用恰当的言词把它表达出来,也就是“达辞”。
从大文豪苏东坡的经验之谈中,我们可以知道作文教学其实最主要的应该在两个方面着力:一是达理,二是达辞。所谓“达理”就是要着力提升学生对生活中基本道理的认识。为什么学生在作文中经常会遇到自己很想写,但又写不下去的情形呢?主要是学生对所写的内容认识很不清楚、不全面、不深入。亦即“以己之昏昏而欲使人之昭昭”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同样,为什么同一素材,不同的人来写,有的人写得具体生动,思想深刻,有的人写得单薄而又平庸,这关键是对道理的认识存在差异。“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文章是思维的果实。”所以,作文教学首先要做的是对学生进行思维的训练。再说所谓“达辞”,言不达意的困境是自古至今所有人都存在的难题,就像苏东坡都有言不达意,不能我手写我心的担心,大诗人陶渊明也说过“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感叹。
那么,怎样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呢?其实无非两条路,一条路就是要努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生活丰富了,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体验才能丰富,体验丰富了,对生活背后蕴含的道理认识才能深刻,才能写出内容丰富,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另一条路就是我们手头的语文教材,把我们的语文教材用足用好,来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我这里主要谈谈第二条路,如何用足用好教材,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训练。语文教材不仅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写作教学的重要武库。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对教材的写作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做得很不够,许多直接可以指导学生学习写作的资源被白白浪费了。
有人说,写作指导有三个最难,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思想最难,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最难,指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最难。不错。单纯在写作课上,去指导如何廓清思路,如何选择最精确的语言去表达,确实很难。就连鲁迅都说“思路是条暗胡同,没有哪一个,不需要经过一番痛苦摸索才能走到那一头。”那么,我们把这些写作的指导结合到具体的阅读教学中,会不会就能够化难为易呢?
先说,如何让学生从阅读中感悟深刻的道理。一个人的思想一定是由其自身对世界万物感悟而产生的,绝不是我们教师可以像知识一样传授给学生的,但也并不意味着在提升学生认识方面,我们就无能为力,至少我们可以做学生思想诞生的“助产士”。举个简单的例子:南唐中主李璟有一首词《山花子》,开头两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一般来说,我们教学中主要就讲这两句主要是写景,主要写了“清冷的秋风不断从池中吹过,荷花凋零了,荷叶也残破了。”至多,再抓一个“愁”写出了主人公看到眼前“众芳芜秽”之景,不由得顿生“美人迟暮”的忧愁。不过,如果我们深入下去,比较词人的用词,我们就会发现,一首小词其实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思维含量。词人选用“菡萏”而不用“荷花”,用“香销”不用“凋零”,用“翠叶”不用“荷叶”,词人把这一切都赋予了最美好的意蕴,而一切美好的生命终将走向消亡与残破,这难道不是一种最本质的人生之理吗?我想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都能这样深入到文本的细部,引领学生充分感悟文本深处作者所表达的道理,我想,我们的学生自然就会达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学生理与辞之间的思维就会打开,就会被激活。思维激活了,学生对道理理解深刻了,写作表达起来自然也就会顺畅起来。再说,怎样教学生从阅读中学会用语言进行表达。教材是我们用得最多的阅读材料,同样,只要我们精心研究我们的语文教材,可以用来指导写作训练的材料是俯拾皆是。比如,教学生描写,要讲究有层次的、多角度,虚实结合、正面侧面相结合、调用多种感官等等。
我们不妨看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描写雪后小山的那一段: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作者精心安排景物的层次,在空间上,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写到山腰,层层写来,笔下生花。在时间上,从白天,再写到快落日的时候,在全段的结构安排上又是采取“总——分——总”的逻辑结构。把这些剖析开来,对学生进行写作的思维训练,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打开写作的思路。同样,在语言表达上这一段也非常有特色,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再有准确精当的炼字,像“顶”、“镶”精准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忽然害了羞”用拟人的方法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这样,既符合叙述的逻辑顺序,又适应读者的视觉需要,生动形象,情景交融。
再看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花的段落: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还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先是在表达上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段写得形象生动。接着正面写完了,作者觉得还没有兴尽,于是,笔锋一转,又由实及虚。像这样虚实结合的例子。教材中很多很多,像《沁园春雪》上阕中对雪景的描写等等,如果我们平时阅读教学中就注意从写作的角度去进行挖掘,我想学生写作自然就会从中受益。
继续看茅盾《白杨礼赞》中的一段: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这一段中,作者从傲然挺立的白杨树外形联想到白杨树内在的品质,由白杨树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品质,进一步联想到敌后抗日的军民,再进一步由白杨树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拓展联想到用血谱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民族精神和意志。而且在表达上作者巧用三个“难道”的反问句式,逐层递进,步步深入,由现象到本质,由物及人,由具体到抽象,使文章内容不断丰富,思想内涵逐步深刻,立意也更加高远。
像以上这些,可以用来直接指导学生如何立意,如何表达的写作材料,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用心去研究,真正可谓比比皆是。所以,余映潮老师从读写结合的角度专门总结出了十几种读写结合的方法与策略。(PPT)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来使用。再有像浙江绍兴的“微格作文”,湖北荆门的“微点作文”教改实验,也是从读写结合的角度进行的作文教学改革。
7.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七
小学数学学科作为小学课程的一门基础性学科, 也是三大主科之一, 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小学数学学习的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初高中甚至大学阶段的学习。因此, 在小学阶段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不断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是我们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在一线教学的经验, 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一、导入新课,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想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兴趣。而作为每一节数学课来说, 要想抓住学生的兴趣, 新课导入环节一定要精心设计, 这样才能开课便引起学生注意,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备课要充分、到位, 要在深入钻研和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研究学生, 在学生现有层次上把他们和课堂教学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这样学生才能展现出浓厚的兴趣, 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大大提升。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 笔者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 课件播放精彩的动画片, 要求学生边听故事边认真观察、思考故事里到底藏着什么数学问题:
小白兔自从那次赛跑输给乌龟以后, 总是不服气, 于是它又来找乌龟说再比一次, 比什么呢?原来要比种草坪。小白兔种了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坪, 乌龟种了一块长方形的草坪。 (课件出示:两块草坪面积相等, 只是形状不同) 。
谁知它俩又争论了起来, 小白兔对乌龟说:“我种的面积比你大。”而乌龟却说:“我种的面积大。”就这样它俩谁也说服不了谁。同学们请猜一猜到底谁种的面积大呢?
话音刚落学生们就各抒己见, 争论不休, 学生的学习热情瞬间被点燃既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求知欲望, 学习效果非常好。
二、探究新知, 让学生亲自感受实践
在教学中, 我们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 进而有序地推进学生对新知的体验、感悟。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 我给学生提供了几种圆柱实物材料, 让学生尝试切、拼。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切、拼等实践手段, 在操作中发现圆柱与长方体之间的联系:拼成长方体的底面积与圆柱的底面积相等, 拼成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它们的体积是相等的, 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 即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又如: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 请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 再互相说一说分的过程, 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探讨出新知, 再动手中逐步体会、理解“形”与“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指导学生观察竖式, 教师适当讲解, 在讲解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讨论, 理解算法的含义。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 亲历结论的建构过程。
三、巩固练习, 增强知识的应用意识
习题的设计要有实践性、应用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 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掌握知识, 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 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练习方法。
例如:在学习“千克和克的认识”后教师可以布置让学生调查一些物品的重量, 如一袋洗衣粉、一个鸡蛋、一袋方便面、一袋大米等, 亲身感受千克和克的实际重量;学了“平均数”后可以布置实践活动, 让学生调查邻居的年用电量, 并计算出他们的平均月用电量, 并对数据加以分析说明,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习题, 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 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四、总结归纳, 升华学生的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课堂小结是不容忽视的。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小结, 这既是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高度总结和概括, 同时也能升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加深印象。
例如:学习“折扣”, 课堂快结束的时候我说:“孩子们, 美好的时光是短暂的, 探索的脚步却不能停止啊, ‘折扣’一定给聪明的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快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吧。”学生的热情被点燃, 纷纷畅所欲言, 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社会的发展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 小学阶段的教学是学生学习积累的基础, 作为一线的小学教师要不断地研究我们的教学, 改进我们的教学, 力争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从而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安娇,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设计好练习》, 教育论文网
[2] .贾广索,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 搜狐中国教师
8.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八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
教与学,重点是学,学态度、学方法、学思想、学会、会学等等,教是辅导,服务于学,最终是为了不教。所以如何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将会引起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这样,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明确教学的有效性
这里所说的有效性,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的有效性与学的有效性。
(一)教的有效性
教的有效性指的是教学方法不仅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内容,应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简单地说,就是你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方法要有教学效益,不能为了使用方法而使用方法,诸如当前的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都应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采用,而不是为了追求这一形式而运用。 因而,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即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二)学的有效性
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学习,不讲话,是不是就能一定把学习搞好呢?答案是不一定。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学习是否有效,并不与这个人的一些外在的表现相关联。只有当这种外面学习的表现是因为内在学习的动机的自然流露时,外在的表现才能显现出学习状态的某些特征。那什么样的学习是有效的学习呢?
(1)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里所说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然流露出来了,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做作出来的,做作出来的积极性是被动的、应付式的,他不是学习者真实学习情感的流露。只有真正发自于学习者内心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促进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有效学习。
(2)实实在在地体验学习过程。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学习者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体验过程,学习者只有在实实在在地体验过程中,才能感受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与脉络,才能体味到学习的三味,才能把知识一点一滴地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那些蜻蜓点水式地学习的人,是很难把握所要学习知识的核心。
(3)掌握学习方法是学习的首要。学习知识的过程不只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的点对点的学习,而是借助对某一个有代表性的学习内容的学习,以期达到对点所在面上所有内容的全面把握,这就是要求学习者不仅仅把学习的内容作为学习重点,更要把学会学习的方法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只有掌握了相应的学习方法,学习的效率才能提高,学习才能真正到学习的目的。
二、课堂教学中重视“学”,让学生自主探究,促进主动学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有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教师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问题意识,启迪数学思维。
情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以问题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当然,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还有很多,如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不管用哪种方式来创设,只要在数学课堂中,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乐趣和探究欲望,学生就能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三、注重教与学的反思,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成效
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这就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带有规律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9.如何实现中职计算机课堂有效教学 篇九
广州市花都区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 谢凤玲
【内容摘要】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计算机学科特点和中职学生特点,通过自身的实践探讨,提出了实现中职计算机有效教学课堂的方法和策略,包括有效的课前准备、有效的课堂教学及有效的学习评价。【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目前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的需求。对于中职计算机课堂,如何在短短45分钟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收获更多,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下面本人以实际教学为例,跟大家共同探讨如何实现中职计算机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有效的课前准备,教学事半功倍。
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与学生都必须做充分的准备。
(一)教师灵活备课
一个称职的教师,课前必做好充分准备,不但要预先研究和处理好教材,还要根据学生总体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来选定课堂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好设置合理的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例如我在教学《计算机基本知识》这一章之前,根据这一章知识理论性强以及学生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了灵活处理,设置了有效的教学设计。为了达到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计算机的特点、系统组成这一知识目标,我采用了课堂抢答及奖励的方式,把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计算机的特点等知识按顺序系统地设计为一系列的问题,并且给出选项,让学生课堂上进行抢答,每抢答对一题给一分。对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我干脆搬了台主机到讲台上,随机地指着上面的组件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抢答,也是每答对一题给一分。最后以积分的高低给前十名的同学颁发一些小奖品。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为了让学生形成信息安全意识,养成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职业道德,我搜集了很多案例,让学生课堂上进行讨论、发言,然后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之后,深刻地认识到信息安全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二)学生有针对性预习
让一群毫无准备的学生去面对一位经过充分准备的教师接受新的知识,就算教师讲得再好,学生听不懂或者难听懂,课堂的效率也是低下的。因为学生课前知识的准备程度会影响到其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而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或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学习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教师有必要在课前引导学生提前预习,然而学生的课前准备是否对课堂教学起作用,就要看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是否具有针对性了。例如我在教学《演示文稿的制作》这一章之前,根据中职学生自我意识强烈的特点,我让学生先用word文档写好一篇自我介绍的简单材料,然后选定一些自己平时最喜欢的照片或图片,并且给他们留下一个问题:是否想让自己的这篇自我介绍以更美的形式体现出来?在下节的新课里将教同学们使用一种新的软件。带着对新课的好奇和期待,学生们课前认真地写好了自我介绍,并且精心地准备了很多喜欢的照片和精美的图片。后来在课堂上我教一步学生就兴致勃勃地做一步,最后当一个完整精美的演示文稿制作完成的时候,他们都很开心,并且兴高采烈地与同学相互欣赏。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课堂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最主要阵地。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把课堂构建成学生学习的舞台,还学生自主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自觉实践。
那如何将普通的课堂教学转变成师生喜欢并使学生能力得到充分发展的绚丽舞台呢?下面是本人的一些实践体会:
1、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有特色的导入新课,引入主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望的关键。教师可以根据计算机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灵活地运用各种方法,给学生设置各种悬念,力求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每上一节新课之前都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例如在进行Windows XP操作系统教学时,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在电脑上听音乐、看电影和玩游戏吗?(喜欢)想让自己的电脑桌面变得更漂亮、更有个性吗?(想)那么计算机对各种软件和文件是怎么进行管理和运行的呢?怎么样才能使自己的电脑桌面变得更漂亮?学习了Windows XP操作系统之后,这些问题就通通可以解决了。”再如上EXCEL的函数知识课时,我导入某些学生的期中成绩情况表,先让学生用笔或计算器计算平均分、总分、优秀率,等他们计算出来之后我再快速地用EXCEL的函数给学生演示求平均分、总分和优秀率,“哇,这么快!到底怎么算的?”在学生的一片惊叹声中,我感觉到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你看,巧妙的导入既引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使得后面的教学能更有效的进行了。
2、寓教于乐,促进参与
教无定法,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方法就是好方法,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课堂就是有效的课堂。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莫过于“寓教于乐”了。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游戏、竞赛、阶段性挑战训练等等,既可以吸引学生主动探索,自觉实践,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当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例如提高打字速度的训练时,我让学生使用金山打字通等教学软件,里面的打字练习生动有趣,还有一些小游戏也特别有吸引力,不用我敦促,学生练得是津津有味。有时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打字竞赛,看谁打得又快又准,结果学生的学习热情异常高涨。在教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时,我让学生上网申请邮箱和聊天工具,互相给同学发邮件和信息;让他们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搜索比赛,看谁最先找到要求搜索的内容;教他们如何下载自己喜欢的歌曲和各类软件,如何在QQ空间里上传自己的照片等。在教授《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时,我给学生分阶段设置了各种具有挑战性的课堂练习,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做出答案,并适时对学生实行分层指导。通过挑战性的训练巩固教学效果,分层指导既让好的学生更进一步,也让一些基础差、缺乏主动性的同学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和鼓舞,从而提高了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演示文稿的制作时》我让学生比赛制作一个自我介绍的作品,然后给他们评一、二、三等奖,并给他们颁发奖状和奖品,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像上面这样的例子在我的课堂上是很多的,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本人觉得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对于实现中职计算机课堂的有效教学真的作用不可小觑。
三、有效的评价体系,激发学习动力。
教育部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中提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评价 “不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评价都应鼓励学生创新,使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像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充满活力。”再者,中职学生在初中的学习阶段中就觉得自己不受老师重视,心灵敏感又脆弱,学习成绩不好,很大程度上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心理障碍问题。因此老师的评价方式要特别注意公正、公平、公开,以期真正达到评价的效果,并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
根据这一原则和特点,我使用了下面的评价方法。
1、利用考试软件
现在,各校都有一些考试软件。一般的考试软件都有很强的功能,利用这些功能,我们可以比较准确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一般来说,考试软件都具有:①自动出题功能,题目的难度可由出题者掌握,这既保证了测试的难度不出偏差,也保证了评价的可信性(因为每人的题目均不相同,从而避免了抄袭现象的发生);②自动计时功能,保证了每个考试者有同样多的考试时间;③自动改卷功能,能实时地给出每人的考试成绩,既保证了成绩的准确性,又使改卷的速度快捷无比。很多考试软件还有统计功能,可以对考试进行统计分析。
考试软件的专业性,保障了评价的高度可信性,是一种理想的评价方法。但目前的问题是真正适合中职学生用的考试软件还不多,此时我们可以自制一些试题,虽然没有考试软件那么多的功能,但能适合实际需要,也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2、上交作品
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完成,一定时间后(例如两个星期),要求学生上交作品。作品的质量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反映学生的创造能力,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必须注意的是,布置的任务不必太细,太细了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不利。但是,也不能放任自流。一些学生的自觉性不强,如果没有具体要求,他们就不会认真完成任务。还有,我们也应该为他们提供研究的方向,获取资料的途径以及一些范例等。例如,我在上完文字处理系统(Word)之后,要求学生上交的作品是一篇板报,只规定板报在500字以上,并且图文并茂,对板报的内容则没做要求。在学生上交作品之前,我在教学中已经一步步地完成了一篇板报,并指出了资料、素材的出处。我觉得,这样做学生才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很有益处。
上交作品,也不一定要人手一件,有时也可以采用分组的方法,每组交一件作品。这样,既能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又有益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对学生作品的评价,要有统一的标准。现在的学生是很看重分数的,如果评分不公平,会严重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对教学十分不利。所以,决不能根据教师个人的喜好给分,要在布置任务时公布要求,并公开评定分数,让学生们认同你的评价。
3、随堂抽查
我们还可以用随堂抽查的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抽查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抽查上机作业,也可以提问,还可以是操作演示。因为方法多种多样,所以特别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应的方法。比如,在利用多媒体课件上完计算机基础知识后,可做一次测验。此时,可用提问法,我们可以打开若干台计算机的机箱,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提问,我们能够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达到评价的目的。讲Windows的基本操作时,可以采用操作演示的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
随堂抽查机动灵活,只要运用得当,便能较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信息。同时,通过随堂抽查,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不过,为了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我们对随堂抽查要全盘考虑,计划好哪堂课抽查,抽查比例是多少,抽查哪些人。每一次的成绩都应有纪录,以便期末评定学生随堂抽查的总成绩。
随堂抽查的分数同样应有统一的标准,并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以上就是我在实现中职计算机课堂有效教学时所做的探讨和实践,总之一切以学生为主体,结合计算机学科特点和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动力,这样教师要做什么样的教学都会显得事半功倍,有效得多了。
参考文献:
1、姚利明,《有效教学论——理论与对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12
2、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55]技工学校《机械基础》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
2005-11-11
[摘要]:本文以《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为例,分析有效教学的的含义,从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估策略、情意策略四方面探索有效教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 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机械基础》对于刚刚初中毕业的技校生来说,无疑是大难度的课程。首先,他们对
机械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其次,他们还未曾掌握应有的读图知识;再加上课程本身繁杂的特点,都给学生学好这门课带来较大困难。如果教师还习惯于传统的教学理念,习惯于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滔滔不绝的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机会较少,在课堂中充当配角,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形成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乏力,就会造成低效教学甚至是无效教学。
二、有效教学的含义
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关于"有效教学",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有效"与"教学"两个概念的本来含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三、有效教学策略的探索
传统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它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教师花费较长的时间传授信息,第二,学生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书写或动手实践。另外,要求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这比较适合于课时较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上课。但是如果是课时较长的大课(如两节课合在一起),如果是差生班级,就会出现一些问题。研究表明,许多低效教学的根源在于它过于注重教学内容,忽视了教学方法。青年教师尤其如此。他们过多地考虑教学内容的准确性,较少考虑教学方法。确切地说,他们忽视了教学策略。如果从策略的角度分析某些低效教学的原因,就不难发现其症结所在。如果教学策略不当,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产生行为问题。有时候,缺乏经验的教师还无法及时地控制这些行为问题。如果教学策略得当,它无形中避免或者消除了许多课堂问题。反过来,教师又可以获得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内容。
一)准备策略
教师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而且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学会事后备课,就是进行教学反思。大量的资料表明,很多特级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反思。
二)实施策略
1、创设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好奇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为主,首先认知对后继学习能否顺利进行至关重要。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可控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把注意力较快地集中到学习任务上来。如在《机械基础》中“铰链四连杆机构”的学习中,我让学生分别固定其中的一杆,试着摆动相邻的两个杆,看看四次摆动中有什么不同?当学生迷惑不解又急于知道答案的时候,我及时切入教学,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学习效果较好。
教学情境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它能使学生明显的情感倾向和意志倾向。通过联系生活经验或具体事例来创设情境,可活跃课堂气氛,兴奋学生的思维。例如,“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作为一次课的内容,讲动制动器时,已近“尾声”。为设计好这个“压轴戏”,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引进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尤里卡”博士做了一个实验--让一个自行车赛冠军在平地上快速骑车,然后刹车。请大家选择自行车制动的最有效的办法:A 刹前闸;B刹后闸;C先刹前闸,后刹后闸;D先刹后闸,后刹前闸。课堂立即活跃起来,这个情境促使学生产生竞争心理,大家立即发表意见。因为他们太熟悉自行车了,也有刹车“经验”。结果,选“D”的同学最多。“尤里卡”博士的答案是“C”,自行车的前闸制动,后闸减速。同学们所以选“D”,是注重了减速,而问题是“制动”。接着便可以进入“制动器”的教学。制动器的形式有锥形、带状、闸瓦式,等等,可请学生结合实际,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制动实例。最后得出结论:各种形式的制动器都是依靠摩擦力作用而实现制动的。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必要的教学情境,于教学活动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充分联系实际生活和生产,让学生感受实际情景,理解知识的有用性和学习的必要性。如对于四杆机构中的“死点”位置的概念,在教材中举了一个快速夹紧装置,但是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感到比较抽象,我就想到学校车间里有一个夹具就是利用“死点”位置的原理设计的,让学生到车间操作了这个夹具,学生觉得这很形象、直观。也很容易理解了这个概念和它的工作原理。尊重差异,分层教学,有些专业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初中所学知识联系很少,只能用到一些初中最基本的公式、计算及有关理论概念,而有些学生甚至却连这点知识都不具备,对技校专业课的学习无法正常进行而丧失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智力差异很大,智力不仅在个体之间有巨大差异,而且在个体内的不同组成部分也有很大的差异。为能使课堂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得,获得成功,须根据这种差异调整教学策略,实施分层教学。这里所指的“分层”主要是指在同一教学班内,按学生现有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其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师生之间根据不同层次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有效的学习目标。如在构件静力分析教学中,构件的受力分析、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所教学生基础差异很大,在练习中,我制定了三个要求,对基础很差的学生要求其慢慢画出受力图;稍好些的学生在画出受力图的基础上,列出平衡方程;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完成画图、列方程,最后解出方程的解。
3、课堂活动的转换
心理学认为,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有限的。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会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甚至厌烦,尤其是技校生,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很难保持长时间注意,此时,如果能不失时机地转换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从原来的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一节45分钟课为例:
A.总体目标。用一句话或一个标题,让学生知道学习的中心目标。
B.介绍。(3-5分钟)
·列举若干主要的目的;
·复习先前的,有关的上课内容;
·提问学生,更正答案。
C.第一阶段(10-20分钟,根据学生的注意力而定)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解上课的第一部分内容,可以借助视听设备或者具体的举例。如果进展顺利,可以延长至25分钟。此时,教师必须明白,差生必须获得教师的帮助,再也不能延长讲解的时间了。
D.第二阶段(约10-20分钟,根据作业要求而定)
在这个阶段,必须转换学生的活动。在第一阶段,学生以听为主,现在应该以书写、绘画、手工等实践活 动为主,譬如,要求学生根据第一阶段的讲解内容进行书面回答问题。
E.第三阶段(5-10分钟,根据作业要求而定)
这个阶段可以作为一节课的结尾部分。教师应该再次转换活动,可以对第二阶段学生所作答案进行检查,也可以开展口头作业,请学生进行解释或者提问,教师予以回答。
如果一节课的时间较长,或者两节课合在一起上,有必要更多次地转换活动。应该注意的是,要转换的是活动,而不是转换教学内容。上课期间,如果学生出现焦躁情绪或者注意力分散了,那就意味着转换活动的时刻到了;如果教学内容平淡或者艰深难懂,就需要增加转换活动的次数;学生做作业时,教师必须认真仔细地 给予关心,从中发现问题,在学生配合下转换活动,譬如,提供进一步的讲解,再次进行演示,或者重新举例。
4、灵活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在传统的机械基础课堂教学中,许多章节的内容由于事物不容易表现、学生又缺乏相应的经验,因此使学生不能很好地认识事物。而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对一些变化过程的显示,运动的模拟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经验,建立正确的概念,降低学生对机构的认识难度。如讲到轴系零件时,如果适时地给学生在大屏幕上展示轴,键和轴上零件(比如一个齿轮)配合的动画,或者是对开式径向滑动轴承的轴承座,轴承盖,上轴瓦,下轴瓦和连接螺栓的爆炸视图,配以一点音乐,此时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强大表现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机械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操作动手的机会不多。这与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渴望动手操作的心理是有差距的。因此,要尽量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条件,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大胆地进行“开放型”教学模式的尝试。如讲变速变向机构这部分内容时,利用实习工厂的车床变速箱给学生讲变速、变向要点,然后要求学生动手操作,三)评估策略
传统的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实际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评价方法多采用纸笔考试,过于注重量化;评价技术落后,过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等。要进行有效教学,就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性评价,评价内容有①评态度和收获,即协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对化学学习“活动”的参与态度,并进行记录,同时注意学生的“活动”成果,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②评过程,改变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不仅要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应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如我在批改作业时,作业的评价是:作业等级+激励性评语;考试分为笔试与口试,开卷与闭卷,平时与期末相结合。
四)情意策略
学生学的心理活动包含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状态的两个方面.积极的情感,锐意进取的意志能推动学生探究思维的积极开展.相反,消极的情绪,萎靡不振,畏难苟安就会阻碍学生的探究活动.俄国教育学家乌申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因此,在专业课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对探究有浓郁的兴趣和精益求精的欲望,来激起其运用策略,改进方法,提高探究学习效率的强大动力.例如,创设良好的教学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形成克服困难的主动积极的心理倾向;渗透着学生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如成就感、满足感、自豪感、使命感、成功感等,能使学生对专业课学习产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持续而长久;师生人格的平等,能使学生享有探究的自由,最大限度地调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多角度,多方法,多层次地探究问题;善待差异,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体验到探究的快乐等.总之,在机械专业课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全面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在探究过程的不同层次中始终处于积极探究的状态,以“情”的激发促进“意”的发展和优化.通过长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和进取的人格, 并最终养成科学的态度与精神。
[参考文献]
10.浅谈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有效沟通 篇十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可以成为一种艺术,充满乐趣和智慧。课堂可以是教师传播知识的场所,也可以是学生们自由表达思想的地方,还可以是学生个性培养的摇篮。这一切,决定了课堂教学不能演化为一种机械的知识灌输,而要尊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学生要主动和教 师进行沟通。本文主要围绕教师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提出个人的一些意见和想法。]
关键词: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原则 有效沟通技巧
课堂教学最理想的状态应是实现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模式,这种模式下,“教”的主体老师和“学”的主体学生都会呈现一种不断优化的局面,探讨这种优化局面产生的重要原因,无疑是教学中建立起了有效的沟通,有效沟通往往会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填鸭”式教学,最让人们诟病的是其教学过程的呆板和僵化,这种教学主要强调“教”的主体老师,轻视甚至忽略了“学”的主体学生,更毋论教学过程中沟通和交流。实践证明,这种类似心理学家格拉瑟所提出的“老板式管理”的教学模式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影响了教师个人的教学优化。分析两种教学模式,我们会发现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对待“学”的主体学生的态度的不同。新形势下,素质教育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从这个方面来看,现实教学中我们要尽量避免知识的简单灌输,而要加强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采用启发性教学,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模式,摒弃“填鸭”式教学模式。
中国教育发展因长期受应试教育的牵制,老师往往只注意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对这种现状的改变,我们要从实现“教学相长”良性互动教学模式的关键入手,建立起课堂有效沟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改变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所谓有效的沟通是指通过听、说、读、写等思维的载体,以演讲、对话、讨论等方式准确、恰当地说明问题,以使对方接受。一般来说,达成有效沟通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首先,信息发送者能清晰地表达信息的内涵,以便信息接收者能确切理解;其次,信息接收者能及时
对重要信息做出反应。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和学生在课堂上建立起有效沟通应注意把握好以下一些原则:
一、课堂上要体现出对学生的真正关心
课堂有效沟通的基础必须建立在对所有学生的真正关心之上,真正的关心不是无原则的“照顾”。老师要重视每个学生,教育哲学家洛丁斯认为现代学校教育出现了关心危机,老师们常把对学生的“照顾”当作“关心”,人为地创造了不平等的环境。只有真正关心学生才能了解学生的能力和动机,给予每个学生恰如其分的支持、规范和期望,这些都是学生自我指导,规范学习行为的有益因素。真正的关心还能为课堂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同学之间创造信任和坦诚的基础。
二、要确信所有学生都是有效的沟通者
课堂教学要面对所有学生,不要随便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努力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沟通的对象要涉及到每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教师的课堂沟通形式和内容可以是多样的和多层次的。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个人能力出发,表达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师这种确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沟通的观念,为实现课堂有效沟通创造了条件。中国“杜郎口”教学模式即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课堂有效沟通典范,这种合作学习很好体现了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沟通的理念。
三、制订促进课堂有效沟通的计划
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有效沟通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常规,如果没有计划,课堂沟通至多是偶尔为之。这种情况的出现会给学生造成很不好的印象,他们会认为这种沟通只是一种形式罢了。现在一些老师的行为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每次开公开课的时候,老师们的课堂互动,与学生的沟通很活跃,但我们很容易发现其“做秀”的成分,原因是老师们平时并不是这样注重同学生之间的沟通,所以偶尔为之时,学生们很不适应,往往是硬着头皮配合老师。
四、促进面对现实的课堂沟通
课堂上的沟通能否顺利进行下去,沟通的问题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很重要。现实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那些学生们感兴趣的,了解的问题常常能激起同学们的讨论热情,反之学生们讨论的热情就会大大降低。老师要注意
从同学们身边发生的事情中寻找课堂沟通的突破口,例如;学生们崇拜的偶像,喜欢看的电视剧,了解的社会热点问题等等。让学生处于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可能有话可说和产生求知欲望。新课标教材的编写十分注意这个问题,这也为我们建立起有效的课堂沟通创造了条件。
学生们只有在他们感到参与对自己生活有重要意义的活动中时,他们才会用恰当的形式,热情地、负责任地与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沟通。
以上的原则是我们教学中要建立起有效沟通必须重视的,在这些基本原则指导下,建立起的有效沟通一定会对我们的教学活动产生积极地影响,不仅能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也有助于我们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当然,现实教学过程中,要想很好的贯彻这些原则,我们还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沟通技巧是指与人交流时所具备的巧妙的方法和能力。正确的、恰当的沟通技巧会使沟通变得更容易,教学过程更轻松。为此,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掌握和运用以下一些技巧的:
一、沟通时,注意倾听
有人认为“注意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技巧,这很好说明了沟通过程中倾听的重要性。积极地倾听能促使别人开诚布公地表明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倾听学生的表达时,要能用自己的话转述所听到的内容,并注意表示认可或委婉地反对学生所表达的想法,鼓励学生积极地沟通。学生积极地沟通是教师了解学生想法的途径,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效果实现反馈的途径。沟通过程中,切勿随意打断学生的表达和表现出不耐烦、不专注。
二、沟通时,重点关注学生的疑问
师生之间的课堂沟通具有鲜明特点,沟通的目标十分明确,是要了解懂了多少,哪些不懂,哪些存在疑问。教师要对沟通过程中反映出的这些内容,具体地加以解决。对不懂的要以学生能理解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这种讲解要注意针对性;尤其要关心学生存在疑问的问题,这是学生积极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最想和你进行沟通的,是学生产生沟通欲望的原因所在。这些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正确的结果,忽视学生的疑问,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以相互交流的方式,分析学生产生疑问的原因,培养学生积极沟通的信心。现实教学观摩时,我们时常发现教师鼓励学生发表意见,相互沟通,结果是教师对学生的意见
无动于衷,或嗤之以鼻,偶尔的关注也是不关痛痒地敷衍了事。
三、沟通时,态度要温和、平等
教学行为也属于一种人际交往,相互沟通体现的是一种平等的人际交往。师生之间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不应是一种屈服与苟同。沟通时,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意见,态度要温和、平等,只有这样交流沟通才有意义。
教学过程就是一种实践活动过程,教学实践所产生的结果无疑是检验一切教学理论的标准。事实证明所有那些鼓励学生,并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理论,对提高教学效果都是十分有益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些理论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你必须要知道教学中建立有效沟通所要坚持的原则和应掌握的技巧。
[参考书目] 《有效沟通》(余世维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11.1)《教室中的控制理论》([美国] 格拉瑟
1986)
11.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文课程教学是对其继承与发扬的主要途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教师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在一起,投入最好的时间实现最初的教学目标,当然学生的头脑在语文知识的填充下,也变得愈发丰实,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培养与强化。由此可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是发挥着巨大的现实作用,对其进行构建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势。
一、浅析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造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语文教学课程的理解存在误区,很多教师将语文知识视为提高学生口语表述能力的工具,在课堂上不断地督促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却没有将其所蕴含的意义讲授给学生;带领学生通读课文,却没有对课文写作特点与风格进行分析与讲解;此外现阶段的语文教师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此时高中生不能感悟语文知识中所富含的文化内涵,不能与其产生思想上的共识与情感上的共鸣;教学方法单一死板,这些均是影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
二、探索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可行对策
(一)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教会学生会上语文课
一位合格的高中语文教师,完成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传输给学生,还应该教会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因此为了全面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这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学习技能之后,应该发挥自身的导向作用,教会学生如何深入的学习语文知识,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悟作者的写作情感,总结该篇文章的写作风格,此时在45分钟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不仅仅学到了新的词汇,更多的是掌握了对语文知识学习的技能,明确了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在这样的教学课堂上,学生听课的效果是最佳的,教师教学所取得的成效也是优良的,我们可以肯定的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师有效性得以实现。
例如在《蜀道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自由、大声地通读全文,使学生感受蜀道“难于上青天”的巍峨气势,继而教师为了使学生掌握对本篇古文的学习方法,告知学生应该积极的对作者李白的生平经历深入的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以后对这篇课文的写作思想有了更为透彻的认识与了解,感受到诗人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以及灵魂的飞动和落落大方自由的胸襟气度。可见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有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培养了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能力,这是教学课堂有效性体现的重要形式。
(二)将学生视为教学课堂的主体,对学生思维方式进行启发与引导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要人物,教师应该对其格外的重视,注重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领悟的程度,对他们进行整体规划,必要时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方法,使每一位学生在教学课堂中有所得、有所获;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合作精神,教师可以开展课堂辩论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根据自己的需求吸收语文文化知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思维之时,将“求同”与“求异”两种思维方式同等对待,使学生的身心在语文课堂上全面成长。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优质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信息时代,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该积极的应用现代化技术,最大限度的优化课堂氛围,借此途径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对语文知识吸收的速率与效率。
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为学生播放黛玉进贾府的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倾听人物之间的对话,感受到贾府景象的恢宏大气,黛玉优柔内向的个性,王熙凤的圆滑与泼辣。借助这一教学工具,学生能够自行捋清贾府中复杂的人物关系,这就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极大的便捷性。优质教学课堂环境的营造,是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欲望的基础,也是实现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依托,其实合作探究活动、演讲等活动的开展都是创造优良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有效方式,也是增强课堂有效性的关键。
三、结语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应该体现出素质教育的色彩,这对教师提出了相关的要求,要求他们立足教材,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积极构建高效的课堂环境,在落实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实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任重道远的,它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达到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赛音.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创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4.
[2]王月华.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模式[J].学周刊,2014.
作者简介:黄冲, 1982年生,重庆市云阳县人,文学学士,中教一级职称,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荐阅读:
如何实现初中生物概念的有效教学10-29
高校辅导员如何实现与学生的有效沟通10-22
如何实现高中语文的高质量教学论文09-06
如何实现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10-06
如何实现美术教学生活化09-17
如何实现财务自由08-31
护士如何自我实现11-10
企业如何实现规模发展08-18
优秀店长如何实现管理10-01
论如何实现司法公证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