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室科学家

2024-09-21

物理实验室科学家(精选9篇)

1.物理实验室科学家 篇一

物理实验与科学素质教育

江西省乐平中学雷 鸣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在我国历来的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都十分强调这一观点。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实验教学得到逐步加强,但是总体来说,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仍是薄弱的环节,它极大地影响着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很不适应。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的教育观和实验教学素质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对教师而言,有必要改变教育观念,从更深的层次认识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一、学生实验能力测试引起的思考

1、实验能力测试的情况

我曾对看到这样的几个测试,它是针对高中一些学生进行地观察和操作的测试,如下是其中的几个题目及测试的情况:

【题一】1.请你尽快把一支钢笔拆散,直拆到各部分为单一的零件为止。

2.请你再把拆散的各部分零件组装成一支完整的钢笔。

这两道小题主要考核学生 操作素养和动手能力。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生活的公民和劳动者,类似的工作经常会遇到,这种技能恐怕是最基本的了。测试的结果是:能够拆散到单一元件的占总测试者的85%,能够组装起来的占70%,但能够组装成一支可用的钢笔的只有50%,而能够有序拆卸、排放的组装的只占总测试者的37%。这种测试结果并不是个别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故障,如收录机的调谐指示针偏了,自行车的车铃锈死了等,绝大多数的人,要么是不敢去拆,要么是拆的时候没有一种再组装起来的意识和素养。

【题二】将桌上已经拆散的电源插座组装起来,该插座上有一只开关,一只氖泡指示灯,2对两脚插孔和1组三脚插孔。

该题要求考核学生理论指导下的操作能力。测试的结果是:电源火线和开关位置安装不正确的人数占被测试者总数的59%,指示灯安装不正确的占71%,还有10%的人多下若干元件无法安装起来。总计有85%的接线板不能使用。

为了分析学生具有的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区别,针对该题拟了一道笔试题,测试的结果是:电源和开关位置画正确的占80%,指示灯位置画正确的占71%,可见笔试与操作之间的成绩差异是相当大的。

2、测试结果引起的思考

为什么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比较差?为什么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几乎完全不考虑实际的可能性,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如此狭窄?它值得每一个物理教师认真思考。我认为,这与学生认知和能力结构的“畸形”又与我们物理教学模式的缺陷是分不开的。因为一个人的认知和能力结构不是先天形成的,与他参与的活动共密切相关。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模式——“教师的理论讲授+学生做大量的笔头练习”,观察和实验是极其薄弱的环节。之所以形成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核心的问题是教育思想。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实验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忽视科技意识的培养;习惯于死背原理公式,不讲究学习方法;实验“照方抓药”,理论不联系实际等等,都反映指导思想存在问题。如果这种状况不加以改变,必将影响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民族科学素质的提高。

二、物理实验与科学素质教育

1、物理实验与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

对一个人来说,中小学阶段是科学启蒙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形成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志趣,不仅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而且将为他们今后投身科学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激发学生科学兴趣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

⑴实验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举一个例子,在初中学过速度的概念之后,教师常给学生做练习,一般的题目多是已知路程、时间求速度,或是已知路程、速度公式,求时间等。学生往往就代代公式,兴趣不大。如果让一辆玩具坦克和一辆玩具小汽车沿直线运动,提出各种方案。有的用定时测距的方法,有的用定距测时的方法,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

⑵实验是一种具有目的的、操作性很强的时间探索活动,技能满足学生的操作欲望,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实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

⑶ 实验活动形式多样,能为学生提供全面而又有利于发展个性特长的条件。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学习的动机很不平衡,成绩中等或成绩较差的学生中,不想学习的很多,而且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递减的状态。加强实验教学是改变这种状况的重要措施。由于物理实验活动及其丰富多彩,类型和层次千差万别,能满足各种不同学生的需要,有利于发张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可能得到成功的满足,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2、物理实验与实践意识的培养

在人的科学素质结构中,科学思想、科学作风、科学的价值观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它体现为一种完善的人格,其重要的思想支柱是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因此形成辨证唯物主义观是物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实践的观点和意识是辨证唯物主义观的重要部分。因为实验是一种有目的、可控制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能够有效地体验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所以它是培养学生实践意识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⑴ 实验中信息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

⑵ 假设和猜想必须通过实验的验证

3、物理实验与创造力的培养

物理代的到来,世界各国都强烈地意识到智力竞争的重要,因此十分关注教育的现代化,尤其是事实个性化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拥有的智力资源。创造性教育期望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培养开拓的精神和创新能力。

由于实验本身的特点,使它成为中学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开拓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中蕴藏着极其活跃的因素,随时会出现许多学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对于活化学生的只是和训练思维大有益处。

正因为实验如此之“活”,学生学习获得的只是才不会僵死。总而言之,我们再三强调实验的不可替代作用,就是希望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在这种情境下,学生没有那种为了应付考试而日夜学习说造成的心力交瘁的状态,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索可续的的奇境,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从年轻时代就具有开

拓精神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1、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

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十元的目的主要在于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和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同时,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这是由实验本身的特点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所决定的。

2、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⑴物理实验本身就是物理学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

物理学的任何一部分内容(包括物理量、定律、理论)的结构及其发展都可以分解为三种因素:实验、物理思想及概念体系和数学。可见,实验内容本身就是教师要教、学生应该学的重要内容。

⑵形成物理概念、规律的实验过程和方法同样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物理教学教学必须以概念、规律为核心,因为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理论的重要部分,掌握了 这些知识能够更好地学习新的物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形成概念和认识规律的实验过程和方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这些过程和方法不仅对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来说很重要,而且具有广泛的迁移价值。在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环境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模式和方法与实验的过程和方法有许多共同之处,通过实验的过程来学习科学方法,对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实验应该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⑶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保证

从教师的演示、示范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中,学生可以学到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可以发展能力,培养良好的实验素质。这是实验的任务也是教学的任务。

3、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

物理教学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三个:培养科学的精神和价值观;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和培养能力。离开了物理实验,这三个目的是不可能真正达到的。例如,从掌握物理知识来说,实验是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现在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物理教学没有遵循认识的规律,学生缺少感性认识的基础。虽然学生的感性认识不知来源于实验提供的物理事实,还可以来源于生活,但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通常来自复杂的运动形态,本质的、非本质的因素交融在一起,仅仅通过这种途径来使学生建立概念和认识规律,有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而实验则可以提供精心选择的、经过简化和纯化了的感性材料,具有典型性、可控性和重复性。因此,它能提供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离开了实验的物理教学只能是“空中楼阁”和“纸上谈兵”,其结果会把本来生动的、丰富的物理知识变成一堆枯燥难懂的材料,不利于学生理解,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看到,物理实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知道科学家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的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理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去探索、去学习,把实验当作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

4、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必要手段

好的教学方法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实验直观具体,形象生动;实验教学,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综上所述,实验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够创设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学习环境,能够更好地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和培养各种能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因此,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做实验的物理教学是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不做实验的教师是不负责任的教师,不具备实验条件的学校是不合格的学校。当今世界物理教学真正进行深刻变革,加强实验是国际物理教学界改革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落实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作为一个中学物理教师,应当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实验教学的意义。为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全民族素质得到提高,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21世纪的竞争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我们的贡献。

参考书目:

1. 朱正元《物理演示实验与自制教具》江苏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2. 安忠、刘炳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3. 陶洪《物理实验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 罗星凯《疑难物理实验研究》广西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

5. 陶洪《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2.物理实验室科学家 篇二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和核心, 我们的教学活动要实现其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定要把学生的实际和物理学科的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初始学科, 物理有着其自身的特点, 那就是许多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从直观的实验中得来的, 因此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辅助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因此, 把握好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如何科学地组织实验教学呢?以下我谈谈自己的想法和近几年的做法。

一、物理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物理学习水平的关键, 而实验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 使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物理规律和原理。这样掌握的知识不仅学生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而且乐于参与这种有趣的课程。

二、充分利用常规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后小实验, 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三个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 教师向学生演示实验的过程,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和流程。其次, 让学生亲自参与中来, 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参与, 探究规律和科学的结论, 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让学生总结结论, 教师注意在此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关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积极拓展实验教学形式

学生最大的学习动力是兴趣, 既然学生对物理实验非常感兴趣, 那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抓住这点, 努力拓展更多的实验教学形式。

(一) 上课时多插入演示

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对于自己不懂的事物存在好奇心, 而且这种好奇心会伴随事物的惊险性、刺激性而增加,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插入演习实验, 刺激学生兴趣。另外, 教师一定要在本节课给出问题的正确解释, 否则学生的兴趣会“打折扣”的。

(二) 把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在物理实验中占有绝对多数的比例。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如学习“平面镜成像”时, 可采用探究性的分组实验, 由学生提出问题, 要探究些什么内容, 怎样设计实验, 选择恰当的仪器而且就地取材。学生自己准备:用平面镜还是用玻璃板好呢?像的位置怎样确定, 有的用一张白纸, 有的画好了格子, 有的用坐标纸。怎样保证镜子垂直, 学生也想了很多五花八门的办法, 很有趣。学生探究出来, 探究实验记录表格也由学生自己根据需要设计。这样教师只是参与者、合作者, 学生的热情很高, 兴趣很浓。

(三) 设计实验, 解决物理问题

我们在初三物理复习中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经过多次讲解, 学生仍然不明所以。这时我就会设计相应的实验来帮他们解决。例如, 杠杆这部分知识中, 经常遇到最省力的分析和杠杆旋转两种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给学生准备了几种不同的杠杆, 有直的、弯的, 准备测力计和钩码让他们实际探究。第二个问题我设计了一个探究性实验:探究不平衡杠杆的旋转方向, 先准备一个平衡杠杆, 然后通过改变力或力臂的方式打破平衡, 让学生总结规律。经过学生的探究与总结, 这两个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四) 进行物理实验竞赛

同样是常规实验, 我们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例如, 当初三学生学完了机械效率后, 我就组织学生进行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竞赛, 采用接力的方式, 从表格的设计、滑轮组的组装、实验的进行, 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四个环节进行。学生为了突显自己的能力, 课前进行了充足的准备, 比赛中也体现了互助合作的精神。当某组率先完成并得到教师的认可后, 学生都欢呼雀跃。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信心, 又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的思想和合作精神。

在过去几年的物理教学中, 我充分利用实验教学, 引发学生的兴趣,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教的学生都喜欢上物理课, 也喜欢我这个物理老师。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就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物理实验恰好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所以, 在物理教学中, 如何更好地挖掘实验、准备实验和进行实验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有了课前的精心准备, 就会有良好的课堂气氛, 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教师, 喜欢这门学科, 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关键, 实验是兴趣的源泉。要充分利用常规实验教学包括演示、分组和课后小实验;要积极拓展实验教学形式, 例如, 多插入演示、变演示为分组、设计与教学和生活有联系的实验等。

3.物理实验室科学家 篇三

当我们想知道时间的时候,总是下意识地求助于钟表。但我们的钟表真的那么精准吗?事实证明,经历一段时间之后,钟表显示的时间总是和标准时间有所偏差。

虽然这对我们的生活并不会造成影响,但对于火箭发射、卫星导航而言,差之一秒,失之千里。这时,我们需要更加精准的时间。

而谈到时间测量,不得不提及的就是对准确计时研究进行长达百年,并建立第一座准确的原子钟的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ational PhysicalLaboratory,NPL)。

现在几点?

如果你问世界上最准确的时间是由哪个钟表显示的,这个问题真的很难给出答案。

实际上,世界上并没有一个单独的主时钟。相反,国际标准时间是基于分布在全球40个时间实验室的260个原子钟的平均数据得出的。正是这种多样性,为准确时间提供了保障和可获取的可能性。而在英国,保持国家标准时间的重任落在了NPL的肩上。

NPL是英国国家测量基准研究中心,同时也是科学技术以及测量标准的开发与应用领域最卓越的研究中心。正是NPL的原子钟组,使得英国标准时间被精确到四十亿分之一秒,一天及一周内的误差微乎其微。

毫无疑问,NPL在保持世界时间精准领域的贡献,可以载人人类时间世界史册。

1955年,由路易斯·艾森设计的铯原子钟正是诞生于此,它将人类时间中“秒”的含义重新进行了定义。尽管这并不是第一座由原子制成的时间机器,但毫无疑问,它比当时世界上存在的,包括石英钟和摆钟在内的所有钟表都表现得更加出色。

正如时间永不停止,NPL在追赶时间的道路上从没有片刻停留。

由NPL“出品”的NPL-CsF2原子钟堪称现代原子计时器的代表。整个装置高约2.5米,原子置于1米高的地方,其外面的气缸保证原子不受外部磁场影响,精准率要比当初的铯原子钟高出30万倍。

这并不是终点。如今,包括NPL在内的全世界各地实验室的科学家,都在更努力地使时间更加精准。

NPL的时间与频率研究组长期以来坚持不懈地对时间进行深入研究,其范围覆盖到了时间的方方面面:对时间尺度和传递方式提出改善,以求为整个国家提供更为精确的时间数据;致力于微波频率标准的研究,为英国科学技术研究及工业提供更高精度的时间;以及对于光学频率标准、飞秒光学频率开展更为透彻的研究分析等。

科研精准趋于极致

如果把NPL的职责仅仅局限于“时间守护者”,那就大错特错了。在百年之前,NPL成立之初,就被赋予了更为深远的历史重任。

1900年,NPL在英国皇家学会批准下成立,并于两年后的3月19日由威尔士亲王宣布正式运行。

对于NPL的成立,威尔士毫不掩饰地期待:“我相信,NPL的成立是我们国家参与科学研究的第一个实例。我所理解的它的目标,就是将科学知识实际地应用在我们的工业、商业和日常生活上,去打破理论与实践的障碍,去影响科学与商业联盟。”

已过百岁的NPL没有让威尔士失望,百年来它所做的一切都将科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科技造福了英国乃至全世界人民。

1908年,NPL开始对飞机和飞艇进行研究;1919年双工风洞建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飞机的稳定性测试做出重要贡献;1932年,由NPL设计的高精度天平投入使用;1935年,有关雷达的初步想法诞生;1946年,在计算机科学之父阿兰·麦席森·图灵主持设计下,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1966年,分组交换技术在NPL得到发展,这直接为互联网的诞生奠定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NPL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

它开始进军全新的生物技术领域,开辟新实验室钻研生物技术,以求解决伴随生物医学和制药行业兴起而衍生的测量难题。2002年,NPL更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与国际汽车联合会(FIA)展开合作,为参赛车队提供专业材料,以确保车队遵守FIA的安全与竞赛规定。

今天,NPL对于自己的目标和任务认识得更为清晰。正如NPL自己所形容的,它要成为“通过世界领先的测量科学、知识服务与创新研究,为政府和企业创造社会经济影响力的国家科技实验室,并将提供强有力的测量能力,以巩固英国的繁荣和保障人民的生活质量。”

坐落于伦敦西南的NPL,现在拥有超过500名科学家,实验室总面积达36000平方米,并拥有388个世界最复杂、最广泛的测量科学实验室。其研究涉及声学、先进材料、生物技术、化学测量、复合及高分子材料、电化学、电磁学、工程材料、环境测量等超过20个科学领域。

如果说是对于时间要求的精准让人们知道NPL,那么,NPL在其他科研领域的严谨态度也如同其对时间的“分毫不差”。2010年诺贝尔奖物理学奖的主题是石墨烯材料,而诺奖组委会却专门对NPL给予了高度赞美,以肯定其对石墨烯做出的开创性工作。

4.物理实验室科学家 篇四

2014年10月7日,我校在三号报告厅召开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实验教学研讨会,潍坊峡山双语学校执行校长王守海、小学部主任郭恩凤、初中部主任张冬亚和全体实验教学教师出席研讨会。

郭恩凤主任主持研讨会,他强调深刻的教育来自学生深刻的体验,271教育集团高度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进行认知、探究、构建和理解,通过充分的感受和体验,培养探究意识、科学思维、建模方法以及创造能力,所以全体教师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紧接着,郭主任介绍了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1.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清实验教学的重要性。2.所有实验全部在实验室采用分组实验进行,减少通过视频动画代替实验。3.安全第一,规范操作,任课教师和实验员保持密切的沟通,加强实验前的指导,保障实验教学安全进行。4.实验教学严格按照实验流程进行。随后,实验室管理员韩丽莎老师就实验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1.进行实验的教师一定要提前填写实验通知单,以确保更充分的准备实验,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2.加强学生培训,在实验过程中爱护实验仪器,要按照科学规范的操作进行各项实验。3.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打扫卫生,检查学科实验仪器。最后,初中部张冬亚主任对实验教学作了重点强调,要求实验开出率120%,并建议将实验教学纳入集体备课研究,学校将会定期组织实验教学研讨会,一起探讨实验教学。

5.高中物理涉及科学家及其贡献 篇五

1.亚里士多德: 一切物体终将归于静止,只有力才能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

2.伽利略: 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发明了天文望远镜

3.胡克: 胡克定律

4.牛顿: 牛顿运动定律(用单位N纪念他)

必修二:

1.托勒密:地心学说的代表科学家

2.哥白尼:日心学说的代表科学家

3.开普勒:发现了行星的三大规律(即开普勒定律)

4.卡文迪许: 利用扭秤装置在实验室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值G,被称为称出地球质量的人

5.牛顿:得出万有引力定律

选修3-1:

1.库仑: 用库仑扭秤得出了库仑定律(用单位C纪念他)

2.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提出安培力公式(用单位A纪念他)

3.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元电荷

4.焦耳:焦耳定律(用单位J纪念他)

5.奥斯特: 电路的磁效应.6.洛伦兹:提出了洛伦兹力公式

选修3-2:

1.法拉第: 电磁感应

2.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3.亨利:发现自感现象(用单位H纪念他)

选修3-4:

1.惠更斯:单摆周期公式,光有波动性的代表人物,惠更斯原理

牛顿:光有粒子性观点代表人物

2.托马斯·杨: 用干涉法测光波波长

3.麦克斯韦: 电磁波理论,预言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赫兹: 发现电磁波,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4.伦琴: X 射线

选修3-3:

1.布朗:布朗运动

选修3-5:

1.普朗克: 量子理论

2.康普顿: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子具有动量,即有粒子性

3.爱因斯坦: 相对论,光电效应,质能方程,提出了光子说

3.德布罗意: 物质波

4.卢瑟福 :α 粒子散射试验发现质子,发现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5.汤姆生:发现电子,枣糕模型

6.查德威克 :发现中子

7.威尔逊: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α、β、γ射线的径迹

8.玻尔: 发现了氢原子的能级结构

9.贝克勒耳:首次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现象

6.物理实验室科学家 篇六

牛顿成就 艾萨克·牛顿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在经济学上,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

少年牛顿

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身体瘦弱,头脑并不聪明。在家乡读书的时候,很不用功,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属于次等。但他的兴趣广泛,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机械模型制作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

求学岁月

牛顿19岁时进入剑桥,成为三一学院的减费生,靠为学院做杂务的收入支付学费。在这里,牛顿开始接触到大量自然科学着作,经常参加学院举办的各类讲座,包括地理、物理、天文和数学。

怪异的牛顿

1669年,26岁的牛顿晋升为数学教授。作为大学教授,牛顿常常忙得不修边幅,往往领带不结,袜带不系好,马裤也不纽扣,就走进了大学餐厅。有一次,他在向一位求婚时思想又开了小差,他脑海了只剩下了无穷量的二项式定理。他抓住姑娘的手指,把它当成通烟斗的通条,硬往烟斗里塞,痛得姑娘大叫,离他而去。牛顿也因此终生未娶。

晚年生活

晚年的牛顿在伦敦过着堂皇的生活,1705年他被安妮女王封为贵族。此时的牛顿非常富有,被普遍认为是生存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在他任职的二十四年时间里,他以铁拳统治着学会。

7.物理实验室科学家 篇七

科学是用理论和实验这两只脚前进的。有时是这只脚先迈出一步, 有时是另一只脚先迈出一步, 但是前进要靠两只脚。将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列入物理课程的内容标准之中, 让学生动脑动手, 引导学生改进学习的策略和学习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的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 学习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掌握进行科学推究的基本技能, 包括观察、实验、推理方面的技能, 以及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的技能, 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 勇于实践, 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和过程, 是物理教学中的一大特色。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念科学探究过程, 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发展科学探索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坚持真理, 勇于创新,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科学探究是这样表述的:“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学生构建知识, 形成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将科学研究引进教学, 其目的当然是希望学生能像科学家搞研究那样独立地通过探究过程来获得知识, 而不是学生顺着教师预定的途径去思考问题或直接把学生径直引向答案。只有把握探究教学的基本特征, 才能真正实施探究的教与学。对于课堂研究,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指出:探究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 需要做观察;需要提问题;需要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了解已有的知识;需要设计调查方案;需要根据实验证据来核查已有的结论;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搜集, 分析和解释数据;需要提出答案, 解释和预测;需要把结果告之于人。探究需要明确假设, 需要运用思维和逻辑思维, 需要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

科学推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有利于改变过去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科学知识而不重视科学技能, 只重视结论而不重视过程和方法, 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得不到真正落实的情况。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动作思维的操练直接制约着物理思维的发展。在进行抽象的物理概念的教学时, 教师可以构建学生操作实验的活动情景, 并以学生操作获得的结论为感性材料展开教学, 形成一猜想一验证的教学活动模式。学生的创造力, 是一种综合素质。它不但要有创造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而且要有良好的实验和动手制作能力。很多创造发明都是在反复实验和精心制作以后成功的。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按书本上讲, 学生按书本上做, 学生处于被动、模仿的地位。物理学的形成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而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他们在紧张、积极、活泼和兴奋状态中积极思考, 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学生物理知识过程中, 如能正确地演示或指导学生实验, 对学生掌握知识, 运用知识可以起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以及培养学生严谨, 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室的课程资源并不限于实验室的现有仪器和设备, 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资源。利用身边的日常生活用品做实验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例如“停不下来的鸡蛋”、“站不稳的鸡蛋”、“会冒汗的鸡蛋”等, 学生既兴奋不已, 又好奇不止。又如利用一次性塑料杯可以做十几个实验, 如光的折射、大气压强、制造凸透镜等;以废弃的光盘为光栅, 以激光笔为光源, 可以研究光栅的衍射现象。这些实验对学生来说感到格外亲切, 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 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 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实验设计的创造性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用日常器具做实验, 除了具有简易、直观、经济等优点外, 更有利于学生课外自己操作, 以发展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在这些实验中, 学生能充分观察物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从而反复品味其中的物理原理。学生开动脑筋, 利用自己制作的仪器设计实验, 完成自己提出的课题, 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利用身边的日常生活用品做实验, 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同时对教师的创新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实验的特点:

1、实验可以简化, 纯化以强化观察对象

在实验条件下, 通过严格的控制, 排除各种偶然的, 次要的因素和外界的干扰, 得到在自然条件下遇不到的现象和条件, 从而使我们能够通过实验认识在简单条件下不可能认识到的各种现象的特性和规律性。

在科学研究当中, 为了揭示有些事物的变化规律或本质, 要在特殊条件下寻找非常态下的属性与特征, 以发现在常温常压下材料所没有的性质。如静态气压高达二百万至三百万大气压, 动态气压高达一千万大气压的超高压, 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气压仅有几十亿之一大气压的超高真空, 以及能量高大几千亿电子伏特的高能加速器等等。通过这些条件, 在实验室中取得了在自然过程和生产过程中难以获得的重大发现。1 9 1 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曼林-昂尼斯首先发现汞在超低温4.173K以下时失去电阻, 并把这种初次发现的新性质称为“超导性”, 从而开创了超导这一重要的研究领域。

2、实验具有可重复性

可重复性特点在行为和功能方面, 对实验的客观性和现实可能性做出了保证。这也是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优点。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现象, 往往一去不复返, 由于许多自然过程无法或难以重复, 这就给观察研究带来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实验室中,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各种实验手段, 使观察对象在任何时间, 任意多次地重复出现, 因而便于人们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比较, 并对以往的实验结果加以核对。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1、提出问题

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2、猜想与假设

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已有的条件, 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 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能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尝试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 能按书面说明操作;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 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5、分析与论证

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认识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6、评估

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 发现新的问题;尝试改进探究方案;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认识评估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7、交流与合作

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能思考别人的意见, 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有团队精神;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基础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 在当前“减负”的形式下, 认真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而充分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 组织学生开展物理实验活动, 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 开阔学生知识面, 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是十分有益而且必要的。

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 既学习了科学知识, 又可以学到各种技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 把过程和方法结合在一起, 从而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 又学习了科学的方法, 培养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刘晓君.走进实验的殿堂——实验方法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8.物理科学探究实验教学之我见 篇八

1初始阶段,在探究环节上,要“扶”着学生走

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课程时,学习的热情很高,他们总想通过物理课的学习,了解他们未知的领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这一心理契机,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但由于学生缺乏科学探究的一般理念,也缺乏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再加上科学探究的环节多,学生未知领域又十分的宽泛,所以一下子不可能承受得了.我采取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重点突出其中几个要素让学生探究,其他要素或者忽略、或者教师点拨给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又让他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如《光的传播》一节的教学中,重点放在让学生猜想上,设计探究方案上,猜想光是怎样传播的.由于学生对该现象有感性认识,生活经验丰富,很容易说出自己的猜想和依据,这样的设计只涉及了科学探究的个别环节,其他环节由老师给出,“扶”着学生走,学生的猜想也很容易进行,探究活动过程也不难,现象明了直观,结论也易得出.

2课内课外结合,“引”着学生探究

有些探究课题,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究情景,才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让学生课前回忆一下以前生活中观察过的各种固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利用家中冰箱里的冰块,亲自观察一下冰的熔化特点,再亲自观察一下石蜡的熔化特点,对比两者的异同,这样上实验探究课时,学生就能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观察并记录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上,而不至于由于好奇分散精力.有利于提高探究实验课的课堂效率.

在苏科版物理教材中,第一个较全面提出科学探究全部要素的实验是探究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这一节课,教材力求让学生真正全面体验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在教学中,教师课前若能让学生预习本节内容,通过预习,让学生能回答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如根据生活经验,谈谈对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可能有哪些?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对提出的问题有什么猜想.同时说明猜想不一定能猜对,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对基础好的学生还要在其他方面提出要求.这样就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热情,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3循序渐进,“促”学生提高探究能力

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科学探究学习,特别是学习了探究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后,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程序有了全面的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一方面要进一步巩固学生已有的科学探究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提出另一层面的要求,就是各个探究要素中探究方法、探究水平的要求,比如实验设计方案的要求,猜想或假设的要求,但这一层面要求不要过于急躁,要始终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步,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否则会创伤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不要使他们感到物理表面上容易,学起来有难度且不断出现,而是要循序渐进,分层指导让他们始终对自己保持信心,对物理保持兴趣.

3.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先是教师给学生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再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最后是让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或针对性强的问题.不但要让学生有问题可提,更重要的是达到培养善于提问题的能力.

3.2培养学生评估的能力

主要对探究过程的某些环节提出评价,如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或错误,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等等做出评价,教学中让学生就其中较易评价的方面做出判断.例如:用托盘天平测质量,天平本身是不是很准确的,托盘天平是不是放在真正的水平桌面上,横梁平衡时指针总指不到中央“0”刻度,这样引起的相对误差是多大?然后逐步增加评估的分量.

3.3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

让学生把自己的探究过程或探究结论公布出来,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间交流,和老师交流.交流过程中既要改正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又要为自己的正确观点和做法辩护.教学过程中要求各实验小组认真总结实验探究中的经验和教训,然后进行交流.如测定小灯炮电阻的实验,小灯泡两端加不同电压,小灯泡的亮度不同,测得小灯泡的电阻不同,让学生交流总结得出规律:小灯泡亮度增大,电阻也增大.老师这时就提出这是实验误差吗?还是有其他原因?学生通过交流,发现每个小组都是如此,大家都一样,这样就领悟到可能是另有原因引起的,只要再给学生一点时间,学生就可能通过交流总结出这是灯丝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4逐步渗透科学探究的方法

物理学有许多研究方法,恰当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分析实验,不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对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受到各种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

4.1控制变量法

物理学中对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办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办法叫控制变量.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强调这一方法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有效办法,是西方人在近代科学探究上经常用到的方法,并且获得了很多重要成果,其次要指出这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说清楚不变的因素有哪些,再说清楚当研究另外的一个因素改变时,被研究的物理量怎样发生变化.

4.2类比法

类比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他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认识和研究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时,将它和生活中熟悉且有共同特点的现象进行灵活、合理的类比,将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如把声波与水波进行类比,电流与水流进行类比等.

4.3转换法

所谓“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如可以通过敲动音叉所引起的乒乓球的弹开来说明发声体在振动等.

4.4理想化法

理想化法是对问题、现象的一种科学抽象,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根据所研究的问题的需要和具体情况,确定所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保留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排除无关干扰,从而简明扼要的接受事物的本质.比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科学的理想化主要有把物体本身理想化或者把所处的条件理想化,理想化方法的好处是:对理想化事物的研究结果加以适当修正,即可用于实际事物.初中阶段主要有轻质、细绳、均匀介质、表面光滑、不考虑绳重及摩擦等.在探究过程中,要给学生指明这种方法的重要性是抓住主要因素,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9.物理实验室标语 篇九

1、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除了实验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识别错误。

3、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4、传闻不如亲见,视影不如察形。

5、知之者不如行之者。

6、实验是科学之父。

二、两条长标语 正确操作 细致观察

动手动脑 探求规律

三、两个板块 第一板块 世界

标题:折射创造之光

1、物理名言

1.如果说我曾经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不知道世人对我的看法如何,我只觉得自己好像是个在海滨游戏的男孩,有时为了找到一块光滑的石子或比较美丽的贝壳而高兴,而真理的海洋仍然在我的前面而未被发现。——牛顿 Newton Sir Isaac(1643-1727)

2、所有的科学不是物理学,就是集邮。——卢瑟福 Rutherford Ernest(1871-1937)

3、希望你们年青的一代,也能象性感为人照明那样,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法拉第4、A=X+Y+Z 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5、自然界没有一样东西能保持永久性的。——伽利略

6、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阿基米德

2名人故事

一个改变爱因斯坦的故事

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再三告诫他应该怎样怎样,然而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这样,一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

故事是这样的:“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辉。

感悟:盲目地与别人相比较,以为自己比身边的人聪明就满足了,或者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就沮丧了。这是多么的愚蠢啊!每一个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向导。

第二板块

中国

标题:科学无国界

科学家却有国家 中国十大物理学家

1、杨振宁

 简介

杨振宁,安徽省合肥市人。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物理学大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则于70年代发展成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此外并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卓越的重大贡献。 名言

成功的奥秘在于多动手。

2、李政道

简介

李政道,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名言

如果没有一个所有的错误都犯了以后,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对的。

3、丁肇中

简介

丁肇中,1936年出生,美国实验物理学家。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华裔美国人,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和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

名言

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

4、邓稼先

简介

邓稼先,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名言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5、高锟

简介

高锟,华裔物理学家,高锟为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华文媒体誉之为“光纤之父”、普世誉之为“光纤通讯之父”,正是光纤通信为当今互联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名言

可以说不听话就是顽皮,但如果做一点不正常的东西,人家没有做过的,那个不应该算是顽皮的,那个是“小孩子的自由”。

6、王淦昌

简介

王淦昌,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核武器之父”、“中国原子弹之父”。在70年科研生涯中,他奋力攀登,取得了多项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

名言

党的信任,人民的重托,自己几十年来的追求、期望,都落实到我将要接过的这一副沉沉的担子上。我有许多话要说,但当时我只说了一句话:“我要以身许国。”。

7、钱三强

简介

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是第二代居里夫妇的学生,又与妻子何泽慧一同被西方称为“中国的居里夫妇”,他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人称他领导的研究所“满门忠烈”。

名言

古往今来,能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攀登的结果。

8、钱学森

简介

钱学森,是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名言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9、严济慈

 简介

严济慈,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曾在上海大同大学、中国工学、暨南大学

和南京第四中山大学任教授。在巴黎大学光学研究所和法国科学院大电磁铁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曾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兼镭学研究所所长、物理学会理事长。 名言

要教好书,除要有真学问外,一要大胆,二要“少而精”,三要启发学生,识别人才。

10、朱棣文

 简介

朱棣文,美国华裔物理学家,生于美国圣路易斯;因“发展了用激光冷却和捕

获原子的方法”而获得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任美国能源部部长。

 名言

上一篇:营销团队下一篇:初中散文:回忆美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