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情景的设置

2024-11-02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情景的设置(精选11篇)

1.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情景的设置 篇一

初中生物情景教学的方式方法论文

摘要:当前随着新课程的深化改革,如何进行生物教学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课题被提上了学校讨论日程。新的改革方案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情景教学方式,改变学生以往学习状态,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关键词:初中生物;情景教学;教学方法

中国的教育现状是学生一直迫于升学压力,在外界环境压力下被动地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便是繁重课业的代名词。学校一味地进行传统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造成很多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且僵硬呆板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在学习道路上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言辞之中尽是学习的快乐和惬意,但在当今社会,面对数量庞大的学生群体,有几人能够有古人这般体会?学生展现的都是对学习的焦躁和厌烦,更多地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任务、一种负担。因此,面对教育现状与迫在眉睫的教育改革,本文以初中生物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生物科目中运用情景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一、什么是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可谓传统理论灌输教学的升级版,综合了学生的心理、脑力、思维的研究,才提出这种新型的情景教育模式。传统教育主要以文字形式传输给学生,而情景教育模式更多地将文字转化成图像,或者转化为学生更易于接受的表现形式,更具生活化与生动性,促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体验中接受生物知识。

二、生物课程中运用情景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将生物进行分门别类,简化属性研究。初中生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僵硬地生搬课本内容,要注意灵活调度,将生物种类按照不同属性分门别类,总结其相同性与差异性,化繁为简,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生物老师以这样的方式对自然界生物物种进行归类与定性,使学生对繁复驳杂的生物物种有了清晰明了的认识,为学生扫清了不少学习障碍,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使生物课程具有故事性、活泼性。生物学科属于理科范畴,具有理科学科的特性,知识点繁杂且没有人文联系。实验研究表明,人的右脑对人文思维具有很大的敏感性,虽然人的左右脑有着不同类型的分工,但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同时调动左右脑工作,那么学生的学习将会事半功倍。所以生物老师不妨将生物知识要点融于故事中,充分调动学生大脑思维,而且学生都有爱听故事的天性,以讲故事的形式教学,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普及生物研究史。初中生物教学缺乏对学生普及生物研究史方面的重视,在教学资源方面,没有一个系统的生物研究史,所以教师要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多向学生渗透人类的`生物研究历史。普及生物研究历史,是开展情景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讲解学者对生物领域的不断钻研及积极探索的经历,向学生展示一幅生物研究史的漫长画卷,实现教育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学生从一个个研究故事中体会到生物研究的乐趣,对生物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四)开展生物实践活动。生物学课由于本身的物质属性,因此有很多实验实践机会,但是在以往学校教学中,过多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生物实践活动,导致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低下。所以如今学校要多鼓励学生进行生物实践活动,运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两种手段,双管齐下,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实践活动可以从微观到宏观,从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表皮细胞到长期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观察对象可以从鱼类、鸟类、两栖类升级到哺乳类动物,总之,生物学涉及方方面面,老师要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使学生向综合素质型人才转变。

三、情景教学的作用

情景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传统教育模式培养的是应试型人才,知识认知只停留于知识表面,但是运用情景教学手段开展的教学模式培养的是综合性的素质型人才,不管从动手能力方面,还是从创新意识方面,都比传统方式培养的学生更胜一筹。

四、结语

情景教学展现的优势不言而喻,所以学校进行教育方式改革的时候,要多鼓励老师授课时运用情景教学开展教学活动,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实现享受型学习,改变学生学习现状,使学生珍惜学习机会,增强对学习的认同感。成功转变学生的学习心理,是教学机制迈向成熟的重要一步,为我国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马乃芝.初中生物教学创设情景的方法探讨[J].成才之路,(32).

[2]田春芳.初中生物教学创设情景的方法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3).

2.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情景的设置 篇二

一、初中生物教学特点及其现状

生物是一门提炼于自然现象的学科,可以说生物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初中生物课堂的重点教学对象即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环境,同时也研究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特点和联系。在教学大纲中,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的要求相对于其他课程(物理、化学、语数外等)较低,只要求学生对一些基础的生物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即可。

二、情景教学法的内涵

情景教学法是目前中学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先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的教学宗旨则是“构建场景,引起共鸣”。情景教学法重视理论知识和实际情景相互联系,将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相互结合,构建切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景,努力营造一种真实的、具有渲染力的教学氛围。情景教学法能帮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这与新课程指导思想是相符合的。情景教学法跟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其明显优势在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改善教学环境。情景教学法不是完全颠覆了传统课堂,也并非刻意改变课堂教学的客观环境,而是起到一种“添加剂”的效果———对教学环境进行改善和丰富。情景教学法引入的多种教学情景有助于教师打开教学方法,建立一个活跃的课堂环境。第二个方面是促进学生的思考。情景教学法所创设的一系列具体情景,则是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对生物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索。第三个方面是帮助学生进行思维创新。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大胆地引入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景,可帮助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创新,进而起到一种“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初中生物情景教学法举例探究

1. 创设趣味情景

就像是写作文需要追求作文的趣味性一样,初中生物情景教学也应该注重于生物学科的趣味性。生物学的联系实际的特点较为显著,可以从多个角度创设情景,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生物学当中有一个小实验。实验原材料是绿豆和湿纸巾,教师可以将绿豆放入湿的纸巾当中,然后将这一个“系统”放入一个盒子里。安排学生每天给这只盒子加水,同时让学生记录推测绿豆可能出现的情况。这种类型的生物学实验可操作性较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也较为容易。通过对绿豆的现象推测和观察,进而得出这一实验现象的本质。这一教学情景的设置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结合到一起,不仅提升了生物学科的趣味性,也是对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2. 构建实验情景

初中生物学当中涉及到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情景教学法可以通过这些小实验来实现。初中生物学涉及到的知识往往是动植物的内部结构,在这些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构建这一类的实验情景可以通过教学模型来实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下相关模型,如人体心脏,让学生仔细观察心脏构型。教学模型为一些实验教学提供了可能性,也是构建实验情景的一个有效手段。除了实验模型教学之外,还可以进行一些便于学生操作的实验。例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结构。这个小实验需要对洋葱进行部分处理,这些处理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基础实验技能的培养。实验情景教学作为情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更多的是给予了学生一种直观的生物学知识感受。通过观察相应的实验现象,对理论知识进行印证。实验情景教学极大地丰富了初中生物课堂形式,对于深度发掘和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四、总结

对于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情景化教学仍然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当中,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合理情景,以求发挥情景教学的最大化意义,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

摘要:初中学生对于自然学科的系统性学习往往停留在教师的课堂理论知识讲解方面。这种传统的理论教学很难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认知,因此,情景教学的开展,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情景教学模式是一种近年来在课堂当中得到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反应来看,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够丰富教学课堂,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掌握生物知识。

关键词:初中生物,情景教学法,举例探究

参考文献

[1]王丽.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9):90.

[2]杨繁.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16,(06).

3.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情景的设置 篇三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情景教学

1情景教学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2初中生物应用情景教学法的必要性

初中生物学主要学习感性的、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而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情绪的教学,它能够通过一些问题情景以及真实情景等的创设,让学生通过实物、图片的观察以及实验等方式更好的去理解所学的内容,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去探索生物的奥秘,从而获取更多的知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利用情景教学,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传统的呆板、低效的教学模式变得生物、高效。其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再现生物情景,加强学生记忆

如利用生活实例、标本、模型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景教学,从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2.2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适当的设置符合学生学习水平、形式多样、有驱动力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联想,达到设疑激趣的效果。

2.3创设实验情景,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

通过创设实验情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的思维和实验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3初中生物情景教学的方法分析

3.1运用实物创设情景,使教学知识直观具体形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自然实物、植物标本、动物模型、挂图等实物创设情景,通过视觉冲击、感官触摸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比如在学习“种子的结构”时,可直接准备如花生、大豆、玉米等种子作为实物标本向学生展示,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如“花生和玉米的种子有什么区别?”等来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学习,在实物观察、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掌握种子的结构及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它们种子的主要区别。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3.2编制故事创设情景,让学习过程生动有趣

生动的故事,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真菌”这一节内容时,可以用“许仙采灵芝新编”(由于灵芝不易寻找,许仙采灵芝耗时过久,没能及时救回他的妻子白娘子)的故事来导入学习,然后用“许仙开办灵芝种植基地”(许仙大受刺激,决定将所有积蓄用来开办灵芝种植基地,培养出大量的灵芝以造福人类)的故事来展开学习。通过编制一系列的故事,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牢固的掌握课堂知识,又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热情。

3.3开展实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生物是一门实验的学科,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也离不开实验情景的创设。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的具体内容精心设计一些试验,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去发现实验原理,从而更加积极地去探索生物奥秘,提高其生物学习能力。如学“呼吸作用”时,可设置一个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会产生水”的实验,即用两个密封的透明塑料袋分别装煮熟种子和正在萌发的种子(等量的同品种),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小水珠的生成情况,让学生在直观的实验现象中,得出“呼吸作用会产生水”这一结论。

3.4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使教学方法丰富多样

在初中生物的情景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生物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整合网络资源,收集相关教学内容,如文献资源、教学图片、教学视频等,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形式更加多彩。如在学习“血液循环”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心脏的跳动》、《体循环》和《肺循环》,将抽象的血液循环知识直观具体化,帮助学生掌握这一难、重点。

3.5利用问题创设情景,形成学习驱动力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喜欢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展现自己。因此,在初中生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性的提出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来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索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鸟”这一内容时,可以设置问题“鸟有翅膀可以飞翔,但给人装上翅膀为什么人还是不能飞翔呢?”来引入对“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的学习。此外,在学习概念时,经常设置正反例问题来学习。如学习“生物系统”这一概念时,可以设置正例问题“一条河是生态系统吗?”和反例问题“一条河里所有的鱼是生态系统吗?”来进行区分学习,进而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

3.6运用比喻创设情景,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

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对一些抽象的知识概念往往难以理解。而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可以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具体化,让难点在生动的比喻中被轻松突破。如在解决“鱼儿的呼吸为什么离不开水?”这一问题时,答案是离开水鱼鳃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大减少,鱼因获氧不足而死亡。但学生对这一答案还是难以理解,我在课堂分析的时候将鱼的鳃比作人类的头发,即头发放在水中,每一根发丝都充分的与水接触,而湿的头发离开水则会黏在一起在成一大束,来帮助学生理解。

3.7运用游戏创设情景,寓教于乐

初中学生活动好动,活动参与积极性高。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运用有趣的游戏创设情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发散学生思维。如学习“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这两个概念时,可以开展“行为举例大比拼”的游戏,让学生在紧张刺激的游戏中理解掌握。又如在复习“动物的主要类群”这一知识时,可以开展“说特征猜动物”的游戏,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巩固动物的主要类群这一知识。

总而言之,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积极探索各种教学方法,应当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通过实物、故事、实验开展、多媒体、问题、比喻及游戏等途径创设教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此外,情景教学最终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在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时,老师也需要处理好其与教学设计之间的关系,它在教学设计中不宜占据太多的教学时间,以免让影响整场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于晓明.初中生物教学中创设情景的方法分析[J].理化生教学与研究,2013,95:154.

[2]黄金菊.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景教学研究[J].教学探究,2005,2:74—75.

4.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情景的设置 篇四

摘要:生物学是研究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物,也就离不开生物学。21世纪是生命科学发展领先的世纪,因此,学好生物学有着重大的意义。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如何做好初中生物的有效教学,使学生能够真正的了解生物基本知识,掌握生物操作技能和培养生物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从而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质量是当代生物学教师非常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生物;课堂;教学

初中生物的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生物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了达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生物学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在实践中总结和完善,最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下面,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浅谈初中生物中“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理念指出,改变教学行为首先要改变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发展的核 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新课程的实施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不能把学生仅仅看成是知识的容器,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环境意识。

二、打造生物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要在课堂上实现学生学习效率高、教师教学效率高这两方面。教师要紧追时代的步伐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利用适当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 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学习过程对他 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对外伤出血的护理时,可设置情境剧,学生分组表演,每组一人扮演医生,三人扮演伤员,一个动脉出血,一个静脉出血,一个毛细血管出血,然后“医生”进行包扎,看谁做得最快、最好。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成功感。再如,教学花的结构时,先让学生每人画一朵自己喜欢的花,展示作品,再由此引入到学习花的结构。

(2)直观教学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模型,挂图,实物,仪器等,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易懂。例如,教学微生物时,可借助显微镜,让学生观察到一滴水里的微生物,这些平时肉眼看不到的生命会瞬间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其求知的欲望。再如,教学植物的蒸腾作用时,用实物进行实验演示。实验的趣味性和直观性便能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相关知识。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它那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打破了人们在认识自然界时空上的限制,使学生时刻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种子的萌发”、“开花、结实”等生理过程,以及植物界、动物界、人体的生理及功能等生命和自然现象,教师都可通过录像、动画等多媒体的技术把它们形象地表现出来。

2、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 2 考,主动探索。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生物学。

(1)、动手操作活动

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十分重要。例如,在学习“大豆种子的结构”时,教师把提前浸泡好的大豆种子分发到每个学生的手中,让学生动手解剖种子,观察其结构。再如,在教学“伸肘和屈肘”时,可事先让学生制作“肘关节模型”,课堂上,展示学生制作的模型,并让学生做屈肘和伸肘的动作,通过对照、观察、体验,从而理解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这样,能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

(2)教学探索性实验

生物这一学科,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它在指导学生的实验思想,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实验原则,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方面,是普通教学不可替代的,而且与普通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实验教学又能为普通教学提供分组合作的经验。因此,教师要利用实验室的资源,上好每一节实验课,让学生积极参与,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探索性实验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用问题打开学生智慧的门

问题是打开学生思维想象的闸门,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就是一种学习的动力,一种创新的因素,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一泓创新的源泉。例如,教学“生物的遗传”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导入: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些体现了生物界的什么现象呢?再如,学习“蒸腾作用”时,提问:夏季,我们为何喜欢在树林中行走?不仅是教师的提问,还要激励学生敢问。要引导学生,给他们善于提问的“脑”。比如,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挂图提问、围绕实验现象提问、围绕教材内容提问、围绕身边与生物有关的实例提问,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标志。

三、注重评价,促进发展 评价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评价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教师要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更好的成长。

四、提升学生德育修养

德育教育是提升学生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德育教育要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学中,同样,生物教学也不例外。在生物教学中,要将生物课程知识与德育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例如,在认识绿色植物时,要引导学生分析绿色植物推动了生物界的发展,整个动物界都是直接或间接依靠植物界才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见到的保护植物和破坏植物的行为;在教学动物资源的保护时,教导学生保护珍稀濒危的物种,关爱动物;在教学环境污染的问题时,让学生观看有关空气、水、土壤受到严重污染的录像,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能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义务感。再结合当地的环境变化问题展开讨论,充分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并规范到个人的日常行为中。

常言道: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而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学会是前提,会学才是目的。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迈着新的步伐投身到教育事业中,走向全人教育。

5.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情景的设置 篇五

中山市港口大南中学 陈辉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普遍基础差异较大,适应性差,成绩参差不齐,按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教学,会使两极分化严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成绩上不去,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而渐渐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这很大程度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制约着教学质量的再提高。为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有差异的分层教学。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效果明显。下面就谈谈自己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

1、认真研究学情,做好学生客观分层工作

对于初中的每位学生来说,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学生在初一年级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及平时的单元测试成绩,认真分析将同一班的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即A组、B组、C组。同时向学生讲清分层教学的思想,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了解明确分层的教学目的,了解分层教学方法。

2、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2.1备课的层次化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关键。我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是所有学生应掌握的,哪些不属于共同目标,是部分学生所掌握的较高的目标。A组学生基础好,对于A组的学生不仅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 且还应该拓宽知识面和加深知识难度,着眼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B组的学生重点要求他们掌握双基,要求他们做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而C组学生基础较差,好玩,自控力差,因而对于C组的学生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如在备“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时,对于A组、B组、C组的学生都要求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的基础知识,这是共同目标。除此之外A组学生还要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技能技巧;B组学生在掌握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尽量会做一些难度稍大一点的问题。C组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让他们掌握血液的组成及功能的基础知识,这样让中等生吃好,优等生吃饱,差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安排教学时间,要巧妙地设计教学程序,选择灵活多样,综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教学过程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要以中等程度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其他组学生的求知欲。

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难的问题让A组B组学生回答分析,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易的题,让C组同学分析回答,增加他们的成功感。

这样的教案设计,即能保证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的完成,也能做到“培优.辅差”和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2.2讲课的层次化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法实施分层教学。对于A组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及设计的习题可 进行自学;对于B组学生,自学加老师点拨;对于C组学生,由教师扶持其主动学习,或是由A组学生帮助其主动学习,让他们有较多的巩固练习机会。在讲授新课时,教师通过分层次提问和练习小组学习,进行训练与巩固。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如:在学习《动物的运动》这一节中进行如下分层教学,对A组的学生可以直接结合教师出示的挂图或课件进行自学,自我发现问题如“关节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什么作用?等”,而且能够自我解决。对中等生B组可根据教师出示的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C组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引发兴趣,启发他们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有时可根据所学的内容,先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先让B组同学根据课本试着回答,A组同学试着纠正,师在点拨,引导C组同学掌握。

2.3分层次练习,设计弹性作业。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在设计练习时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面向三类学生,重在学生学习巩固基础知识,达到教学基本要求。选做题面向A、B组两类,重在运用与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要求。例学习《呼吸》,除选取典型基础知识题外,面向A、B组,重点是 A组,还设计这样的选做题,你有这样的体验吗?当你一次深呼吸后,接下来的呼吸会怎样?你屏住呼吸片刻,接下来呼吸会怎样?解释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2.4分层达标检测

分层达标检测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本做法相似于分层练习。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测验时试卷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于较高要求,重在综合能力的提高,为加分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C组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A、B组学生不易满足,激发其求知欲。实行分层检测,有助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开展个别教学活动,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分层教学的收获

6.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情景的设置 篇六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个过程,是教师研究自己如何教,研究学生如何学的一个过程,在教中学,在学中教的一个过程。

一、用心体会,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实现“教学反思”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如何使这种“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总之,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二、悉心沟通,尝试改进

成功地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如果缺乏沟通,即使发现问题,也较难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更难提出较好的改进方案。例如,“生态系统”的功能中能量流动是教学中的难点,但难点的成因却有所不同,有的学生是由于对光合作用的过程理解不清,因比对能量流动的过程理解较差,有的学生是由于对呼吸作用的实质理解不清,因而不易理解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逐级减少。因此,同样是难点,解决的方法却不一样。因此,教师要悉心与学生沟通。

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如果发现新的问题,谨慎地追寻新问题的实质,针对新问题再次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它改进措施。

7.浅谈初中化学中的情景教学 篇七

一、通过实验,营造学习情景,培养探究能力

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是一种望而却步的恐惧心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紧密相联的科学是化学教师上好首节化学课的关键,因此,在学习课题1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趣味实验,如“点不燃的手绢”“雨落花开绿叶出”“空瓶生烟”等奇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

在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时,教师进行了电解水的演示,并证明水电解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后,学生深感化学变化的奇特,同时领悟化学变化的实质,而且初步认识由水可以获得氢气这一理想能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还有其他很多演示实验都会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学习“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题时,让学生做三个实验: 一是的“镁条或锌粒与酸雨”反应; 二是“树叶与酸雨”的反应; 三是“大理石与酸雨”的反应。学生通过亲自实验,体会到“酸雨”的危害的严重性,大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发展新型无污染能源的紧迫性,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同时,学生也有进一步学好化学知识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欲望。

二、亲自设置化学问题,努力创设学习物景,培养探究能力

化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创设学习情景, “设置化学问题”就是一种方法。

将学生置身一个实际的情境之中,可以激起学生强烈探究的欲望,并从该问题中,学习到“科学兴趣小组”的科学调查问题的方法,可以说对学生是一种全方位的素质提高。像这个“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信手拈来, 如“为什么在冬天有雾的早晨,一个人骑着摩托车停在一交通路口等绿灯, 而她的旁边也停有很多汽车,突然,该这个人昏倒了。试分析她昏倒的可能原因?”这种问题的设置会让学生对汽车尾汽的污染加深认识,从而对改变汽车燃料有更新的探究要求。

三、运用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展示学习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学习化学研究些什么”的知识时,可以向学生展示拉瓦锡的实验图片,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蛋白质的图片等,让学生感受化学家的研究成果; 通过集体观看“南极臭氧空洞”的图片,环保部门对大气检测的资料片,用高能燃料推进火箭的过程,以及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图片、工厂排放废气而产生“浓烟滚滚”的景像等,都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认识到只有大家学好化学知识,才能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四、通过媒体新闻报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媒体报道中经常会涉及到化学方面知识情景,例如,有一报纸报道: 有一下水管道发生了爆炸,所炸之处,下水道盖全部被炸开,并一直炸到一学校的校园内,并炸伤几名小学生及路人。据事后调查,这是一起严重事故: 有一名从事灌装液化汽的工人将罐内残留物倒入了下水道,后又遇到有人丢烟头掉进了下水道而发生了这起爆炸事故。学生观察后,深感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有,加深了点燃“一切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都应验纯”的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同时,也对我国很多地方的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这里,可以进行知识拓展,设计一个“点燃不纯H2”的爆炸实验, 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验证获得为什么会“爆炸”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探究的内容是“怎样预防矿井的爆炸事故发生?”学生会感受到搞好矿井的安全是多么重要,也使学生对社会对人民增添了一份安全责任感。

新闻报道中的内容,学生有一种新鲜感,想要阅读其中内容的欲望比较强,因此,从中选取相关的内容,创新情景,非常方便,而且教学效果有效,比如,“在学习天然气”这一课题时,我市报道了,“天然气,会给你带来什么?”的内容,其中涉及到天然气的成份,天然气的燃烧产生的污染与煤气燃烧相比,天然气与煤气燃烧热值的大小,最后,引导市民计算了每立米的价格问题,这实际上是创设学生学习“天然气”知识的良好情景,让学生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热值与价格等多方面获得了训练,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又让他们感受到实用。像这种例子还有很多。

所以说,新闻报道在牌教学测设情景的有宽阔途径。可以达到引人入胜,立竿见影的目的。

五、运用调查与实践,设置情境,培并探究能力

在学习“水的净化”这一课题时,联系我们身边的母亲河──黄河已受到污染,那我们的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的呢? 让学生带着要“探究”清楚这一过程的问题去学习“水的净化”的全部过程,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又如,据报道,有位五十多岁的农妇、到自家地窖中拿红薯时,不幸身亡。经分析确认: 农妇是因地窖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使其缺氧而窒息身亡的。读了这篇报道。就可以提问,怎样测定地窖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呢? 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对地窖的二氧化碳质量分数进行探究。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并且对学生以后在生活中的安全知识又添了重重一笔,非常有用。

我们还可以通过小故事,科学史实,实物等创设情景,增加学习化学的愉悦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现存的化学情景,是无处不有,无处不在,扣人心弦,有待于我们去开发,去利用,为使我们的化学教学焕发勃勃生机。

8.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景教学研究 篇八

初中生物情景教学法举例探究情景教学法的核心,就是在于引起学生在课堂当中的情感共鸣,通过情绪化感染来对课堂气氛进行调节。新课程的指导思想之一,则是要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情景教学法也是从这一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追求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教学效果。本文依据初中生物教学当中的现状,结合到学生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对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景教学进行探究。

一、初中生物教学特点及其现状

生物是一门提炼于自然现象的学科,可以说生物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初中生物课堂的重点教学对象即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环境,同时也研究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特点和联系。在教学大纲中,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的要求相对于其他课程(物理、化学、语数外等)较低,只要求学生对一些基础的生物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即可。

二、情景教学法的内涵

情景教学法是目前中学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先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的教学宗旨则是“构建场景,引起共鸣”。情景教学法重视理论知识和实际情景相互联系,将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相互结合,构建切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景,努力营造一种真实的、具有渲染力的教学氛围。情景教学法能帮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这与新课程指导思想是相符合的。情景教学法跟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其明显优势在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改善教学环境。情景教学法不是完全颠覆了传统课堂,也并非刻意改变课堂教学的客观环境,而是起到一种“添加剂”的效果——对教学环境进行改善和丰富。情景教学法引入的多种教学情景有助于教师打开教学方法,建立一个活跃的课堂环境。第二个方面是促进学生的思考。情景教学法所创设的一系列具体情景,则是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对生物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索。第三个方面是帮助学生进行思维创新。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大胆地引入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景,可帮助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创新,进而起到一种“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初中生物情景教学法举例探究

1.创设趣味情景

就像是写作文需要追求作文的趣味性一样,初中生物情景教学也应该注重于生物学科的趣味性。生物学的联系实际的特点较为显著,可以从多个角度创设情景,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生物学当中有一个小实验。实验原材料是绿豆和湿纸巾,教师可以将绿豆放入湿的纸巾当中,然后将这一个“系统”放入一个盒子里。安排学生每天给这只盒子加水,同时让学生记录推测绿豆可能出现的情况。这种类型的生物学实验可操作性较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也较为容易。通过对绿豆的现象推测和观察,进而得出这一实验现象的本质。这一教学情景的设置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结合到一起,不仅提升了生物学科的趣味性,也是对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2.构建实验情景

初中生物学当中涉及到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情景教学法可以通过这些小实验来实现。初中生物学涉及到的知识往往是动植物的内部结构,在这些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构建这一类的实验情景可以通过教学模型来实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一下相关模型,如人体心脏,让学生仔细观察心脏构型。教学模型为一些实验教学提供了可能性,也是构建实验情景的一个有效手段。除了实验模型教学之外,还可以进行一些便于学生操作的实验。例如,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结构。这个小实验需要对洋葱进行部分处理,这些处理的过程也是对学生基础实验技能的培养。实验情景教学作为情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更多的是给予了学生一种直观的生物学知识感受。通过观察相应的实验现象,对理论知识进行印证。实验情景教学极大地丰富了初中生物课堂形式,对于深度发掘和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四、总结

对于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情景化教学仍然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当中,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合理情景,以求发挥情景教学的最大化意义,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景教学的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9):90.

9.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情景的设置 篇九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虎城小学初中分部 张学碧

摘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的渗透,不仅是保护环境的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也是初中教学的需要,在生物教学中存在诸多与环境相关的知识,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其次就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提出了几点浅见,最后对全文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关键词:初中生物 环境教育 渗透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看,对环保教育的重视还不够,对环境知识的传播和传授尚未纳入教学主渠道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展环境教育尚未引起广大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同时,环境问题又已成为当前的重大社会问题,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技能.教师应努力把环保意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发挥生物学优势,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把环境保护付诸行动。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当前,我国正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艰巨任务,而这都离不开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中学环保教育既是国策教育,又是国情教育,更是人的素质教育。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再注重生物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应注重环境教育的渗透,只有通过渗透环境教育,才能更好的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使其利用所学的生

物知识积极的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

2、就在于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地重大颈瓶,因而作为生物教师同样应担负起神圣职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保中来,才能更好的促进环保成效提升的同时将生物教学质量有效的提升。

3、《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重要的培养目标”。新课改后的生物教材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其内容与设计环境教育的内容就达到四十多个知识点,因而生物教学的开展必须与环境教育有机结合。

4、青少年时期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科学知识及其学习方法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态度的学科,在引导学生探秘神奇大自然奥秘的基础上担负着环境教育的职能。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都具有十分强烈的必要性。

二、环保教育渗透的方式

1、以环保内容挖掘为契机 渗透环境教育于课堂

挖掘环保知识,生物学教材中蕴含了许多环保教育的素材,教师应以高度的环保责任感,充分利用教材,联系实际,把环保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是在学生中进行环保教育较有效的途径。例如在讲《形形色色的生物》这一章进行教学时,就可以以生物的多样性为实例,使其意识到生物多样被破坏的现状,并通过岁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利用多媒体将目前我国两百多种已经灭绝

和濒临灭绝的400多种野生动物和4600多种植物,以及荒漠化面积高达153万平方公里和13.92的森林覆盖率等知识点展示出来,使其目前我国环境现状有一定认知,同时意识到加强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必须确保环境教育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点,切忌牵强附会,同时还应控制渗透的强度和比重,适当引入,而不要成了环境专业课。此外,教材还设有“生物与环境”专章,集中讲述了人口增长与资源危机、生态平衡的关系以及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等基础知识。

2、注重探究实验,以教学理念转变为指导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初中课本中有大量的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实验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自探究,在注重传授环保知识的同时,还应结合实际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态度观和情感观,加强学生与教师的多边互动和讨论。例如在进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这一章教学时,就可以采取探究式启发教学,使其在实验的同时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并结合学校所在地的环境情况和教学内容,以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学生战况生态环保教育,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组织课外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致力于多元化环境教育体系的构建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强化环保教育,要将环保教育深入到学生心灵当中,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环境问题的调查、分析,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耳闻目睹以及资料的采集与分析,既丰富学

生的感性认识,又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开展初步探索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例如在每年的6月5日组织学生开展环保知识竞赛,利用多种方式进行环保知识宣传,使其感受到环保工作的成效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再如每年的3月12日,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种树,在种树的同时分析本地已经灭绝的树种、动植物等生物教学中的相关知识,从而实现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的互补,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就在自己身边,从而认识到污染的危害,自觉加入到环保行动中,同时使其意识到环境教育与生物教学之间的关系式相辅相成的,同时也是紧密相连的。如此便在全社会树立人人关爱环境、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使命感;培养他们的环保技能,养成在生产和生活中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利用专题讲座来渗透环境教育

根据地方学校的条件设立,譬如请环保专家对全校师生进行环保知识讲座,邀请高校生物学教授向全校师生做环境报告等。使师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增强环保概念。

三、在环境伦理教育中强化环保观念

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上就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必须服从于自然界固有的规律。而环境伦理恰恰揭示了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要求人们用良心感和义务感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把环保教育上升为伦理道德上的认识,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接受的教育。

1、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并举,二者同等看重

生命发展是不断演化的过程,自然界的其他生物和人一样,具有平等的生存权利,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特定的作用,也正是所有生物的共同作用,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整体性。每个人都应该负起自己对自然的责任,善待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不论它对人类有何价值,人类的发展都不应该威胁自然的完整。通过观看《动物世界》纪录片,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进一步认识到环境破坏对生物造成的危害,从而增强环保意识。为了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履行保护自然的责任和义务。

2、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经济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伦理强调:“每个人应公平地分享资源使用的利益与成本,每个世代所遗留的世界,应像他传承的一样,是多样的和具有生产力的,一个社会或世代不应该限制其他社会或世代发展的机会”。所以,我们在生产、生活中要具备生态道德,讲生态文明,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生存构成危害,促进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进修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存的重大课题,而作为肩负中国未来建设的中学生,对其进行有效的环境教育已变得刻不容缓。作为一名中学生物老师,必须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充分意识到加强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全面提高环境的成效。

参考文献:

10.浅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情景的设置 篇十

迎园中学 沈桂英

摘要: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改进教学方法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重塑自我,重构课堂,重建教学。教学反思主要集中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研究学生如何学的一个过程。它能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关键词: 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教学

运用

一、教学反思的含义

何谓“教学反思”?概而言之,教学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教学中的重要过程,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因此,“教学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以期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1、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更何况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

“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

3、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为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实验性质,不是定论,不是新教条,不是不允许质疑的结论,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发展和完善。因此,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可以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4、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铜腰”个个精雕细琢,教学手段中的“电媒”、“声媒”、“光媒”一个不能少;学生讨论热热闹闹,回答问题对答如流。这种“好课”似乎无懈可击,但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满堂电”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对这些“内伤”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无情剖析,并对症下药,才能找出改进策略。

5、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6、反思教学过程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三、教学反思的运用

教学反思是一个过程。是教师研究自己如何教,研究学生如何学的一个过程。在教中学,在学中教的一个过程。

1、用心体会,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实现“教学反思”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例如,“绿色开花植物双受精过程”一节的教学,有的学生掌握得非常好,但有的学生却认为抽象、掌握不了。如何使这种“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例如,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兴趣的、愿意接受的知识,就是容易学会的知识;而不感兴趣的、不愿意接受的知识,就是不易学会的知识。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先复习雌蕊的结构,熟悉各部分结构名称,然后再学习双受精的过程,沿着这种思路进行授课,教学效果、学习氛围都比较理想。总之,只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细心体会,才能发现问题,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2、悉心沟通,尝试改进

成功地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如果缺乏沟通,即使发现问题,也较难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更难提出较好的改进方案。例如,“生态系统”的功能中能量流动是教学中的难点,但难点的成因却有所不同,有的学生是由于对光合作用的过程理解不清,因此对能量流动的过程理解较差,有的学生是由于对呼吸作用的实质理解不清,因而不易理解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逐级减少。因此,同样是难点,解决的方法却不一样。因此,教师要悉心与学生沟通。

师生间沟通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非言语的。例如,在讲授遗传学知识的时,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和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等,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对形状、显(隐)性基因、显(隐)性形状、基因控制形状等知识,进而可以对教学进程作出正确的评价,同时有意识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说,课堂教学中,言语与非言语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明确教学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同时,通过教师的言语与非言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可以很好地感染学生,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一发现沟通过程中的问题,就立即想法去纠正。

3、潜心研究,调整反思

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地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如果发现新的问题,谨慎地追寻新问题的实质,针对新问题再次尝试另外的教学方法或其它改进措施。例如,在学习“人体各器官在体内的分布”一节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缺乏联系自身的观点,将人体各器官与自身分裂开来,所以在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教学时,要联系实际、结合学生自己的身体来学。例如,认识胃在腹腔中的部位,不能直接提问,应该提醒学生“当你吃饭以后,哪里有饱腹感?指给老师看看。这个部位是在腹腔的哪里?”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较容易接受,也愿意积极参与。所以要成功地调整反思,教师不仅要悉心研究自我的教学行为,而且还要悉心揣摩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

实践表明,教学反思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在不断尝试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这样,教师的监控能力不断得以提高,面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都可以应对自如。

总之,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参考资料

1、《德化教育信息网》

2、《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张立昌

3、《反思性教育是落实创新教育的一把钥匙》刘济臣 李文献

4、《化学教师如何在教学反思中改变自己》朱增华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

2、突破生活的格线,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3、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

4、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5、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6、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7、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8、增强职业竞争力。

9、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

二、正确的心理认知

1、认清人生的价值

社会的价值并不被所有的人等同接受“人云亦云”并不等于自我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权力价值、回馈价值、审美价值、理论价 值。

2、超越既有的得失每个人都很努力,但成就并不等同。后悔与抱怨对未来无济于事,自我陶醉则像“龟兔赛跑”中的兔子。

人生如运动场上的竞技,当下难以断输赢。

3、以万变应万变

任何的执着都是一种“阻滞”前途的行为想想“流水”的启示“学非所用”是真理

三、剖析自我的现状

1、个人部份健康情形:身体是否有病痛?是否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否有影响健康的活动?生活是否正常?有没有养生之道?自我充实:是否有专长?经常阅读和收集资料吗?是否正在培养其他技能?休闲管理:是否有固定的休闲活动?有助于身心和工作吗?是否有休闲计划?

2、事业部份

财富所得:薪资多少?有储蓄吗?有动产、有价证券吗?有不动产吗?价值多少?有外快吗?社会阶层:现在的职位是什么?还有升迁的机会吗?是否有升迁的准备呢?内外在的人际关系如何?自我实现:喜欢现在的工作吗?理由是什么?有完成人生理想的准备吗?

3、家庭部份

生活品质:居家环境如何?有没有计划换房子?家庭的布置和设备如何?有心灵或精神文化的生活吗?小孩、夫妻、父母有学习计划吗?家庭关系:夫妻和谐吗?是否拥有共同的发展目标?是否有共同或个别的创业计划?父母子女与父母、与公婆、与姑叔、与岳家的关系如何?是否常与家人相处、沟通、活动、旅游?家人健康:家里有小孩吗?小孩多大?健康吗?需要托人照顾吗?配偶的健康如何?家里有老人吗?有需要你照顾的家人吗?

四、人生发展的环境条件

1、友伴条件:朋友要多量化、多样化、且有能力。

2、生存条件:要有储蓄、发展基金、不动产。

3、配偶条件:个性要相投、社会态度要相同、要有共同的家庭目标。

4、行业条件:注意社会当前及未来需要的行业,注意市场占有率。

5、企业条件:要稳定,则在大中型企业;要创业,则在小企业。公司有改革计划吗?公司需要什么人才?

6、地区条件:视行业和企业而定。

7、国家(社会)条件:注意政治、法律、经济(资源、品质)、社会与文化、教育等条件,该社会的特性及潜在的市场条件。

8、世界条件:注意全球正在发展的行业,用“世界观”发展事业。

五、人生成就的三大资源

1、人脉:家族关系、姻亲关系、同事(同学)关系、社会关系。

[解决方案]沟通与自我推销

2、金脉:薪资所得、有价证券、基金、外币、定期存款、财产(动产、不动产)、信用(与为人和职位有关)。

[解决方案]储蓄、理财有方、夫妻合作、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条件及职位。

11.初中化学教学情景设置方法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教学情景;问题情景;真实情景;探究情景

化学教学情景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效落实化学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情景的生动、形象、真实性,有助于学生将知识融于生动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枯燥无味的局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设置教学情景。

一、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化学问题。一方面是自己的经验与科学概念的不一致;另一方面是化学知识本身的深度和难度,或者由于学生理解及想象能力的缺乏而导致对化学知识的错误认识。因此,在教学中可设置易与学生错误概念产生冲突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暴露错误概念,并反思自己的观念与科学概念间的差异,激发探求新知的欲望。

例如,学习“酸碱盐”时,我通过设置以下的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盐是食盐的简称吗?家中的碱面是碱吗?”食盐和碱面都是学生熟悉的物质,但是从化学的科学性角度来看,学生的经验是错误的,学生就感觉到自己的知识经验与科学知识有了冲突,很自然地激发了自身的好奇心和对酸碱盐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再如,学习“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这一章节时,我先设计了一个实验:将食盐溶解在水里让学生观察现象,食盐消失不见了,为什么呢?这样的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很快产生,很容易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设置真实情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注意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将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化学知识及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化学教学中,学生的感受是真实的,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真实情景中的化学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是从三个方面设置真实的教学情景的。

1.联系生活现象设置情景

生活中的化学比比皆是,如物质的溶解、物质的燃烧与灭火,钢铁的锈蚀,农药、化肥的使用,营养物质中的有机物等等,其中很多现象具有启发性、直观性、实用性,许多现象或原理都可以用来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联系生活设置情景时,我非常关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情景设置。如,学习“空气”时,我设置了“空气污染、酸雨的形成及危害的”情景;学习“自然界的水”时,我设置了“水华赤潮现象”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形成环保意识。

2.联系生产实际设置情景

社会生产中也有很多原理和现象和化学紧密相关,如,自来水的生产、农药的制造、石灰的烧制、塑料的生产、用海水制取MgCl2、电池的生产、古代的“湿法炼铜”、“皮蛋”的制作等等。这些生产有的离学生很近,学生熟悉,有的离学生很远,学生不熟悉,但是这并不影响我联系它们来设置教学情景。联系生产实际设置情景,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丰富,更加有亲和力。

3.联系科学发展设置情景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很多高科技问题与化学有一定的关联。如,氢能、纳米材料、导电塑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各种高科技合金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对这方面的问题很敏感,经常从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体上,捕捉反映科技前沿与动态的最新信息,以方便在教学中设置这样的情景,激发学生投身科学研究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合金”这部分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等形式展示表达和组织了以下情景:

用形状记忆合金制造人造卫星天线;

用武德合金制成的保险丝;

储氢合金的生产及应用。

再例如,学习“化学与材料”章节时,我设置了以下情景: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

纳米材料;

导电塑料。

三、设置探究情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化学新课程将“科学探究”作为改革突破口,并大力倡导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要想落实这一化学教学目标,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首要环节就是创设探究情景。所谓“探究情景”是指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创设探究氛围的情景,前面提到的各种类型的情景的设置,只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探究兴趣,调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就可以作为探究情景。

例如,在学习“微粒的运动”时,我先演示了一个实验,在A烧杯中滴入20 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让每个学生都看得到溶液无色;在B烧杯中滴入10 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坏将两只小烧杯罩在一起,如图,过几分钟,同学们看到A中变红。

提问: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通过讨论,可能会有下列假设:

1.A烧杯中滴入酚酞,可能要过一段时间变红,与B烧杯无关

2.大烧杯中的空气使A中溶液变红

3.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慢慢溶解于A中溶液,使A中溶液变红

……

我引导学生,如何用实验去验证呢?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实验探究之中,在交流与讨论中,很快得出了结论。

又如,在学习“酸和碱的反应”时,我先做了一个实验,先将一定质量分数的2 mL的稀盐酸和一定质量分数的2 mL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再滴入2~3滴酚酞试剂,观察颜色为无色。

提问: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通过讨论,出现了下列假设:

1.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2.酸反应过量

3.酸和碱未反应,酚酞试剂变质

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探究。这样,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究中渐渐养成了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善于探究的科学素养。

真实、有趣、生动的教学情景会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教师教得更轻松,课堂效率更高。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积极收集化学素材,设置更贴近学生的教学情景,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星,沈怡文.给化学教师的101条建议[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3.

[2]张长龙.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7.

上一篇:入党积极分子短期集中培训 个人总结下一篇:办房产证流程及所需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