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草房子》的读后感

2024-09-22

长篇小说《草房子》的读后感(15篇)

1.长篇小说《草房子》的读后感 篇一

暖暖的阳光透过落地窗射进阳台,我靠在舒适的摇椅上,静静地欣赏着曹文轩叔叔的《草房子》。一幅幅江南水乡的田园画映入眼帘:金光闪闪的草房子、翠绿无比的艾叶、清澈见底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

最让我爱不释卷的是作者塑造的一个个生动形象、性格迥异的人物:顽皮机灵的桑桑,自尊自爱的陆鹤,坚强勇敢的杜小康,善良自信的纸月,爱憎分明的秦大奶奶。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人性的真、善、美,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故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无疑是秦大奶奶。她尽管不是全书的主人公,但是,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却牵动着我的心,因为,在我的眼里,她就是一个重要的生命理论。她的淘气,躺在艾叶地里打滚儿;她的气愤,赶着鸡鸭向学校进攻;她的善良,奋不顾身地救孩子;她的舍己救人,面对生死两种选择,她没有迟疑,不假思索地保护学校的南瓜,最后,竟然就因为这个南瓜永远地离开了人们,离开了油麻地,离开了世界。但是,她永远活在油麻地人们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

在秦大奶奶与油麻地小学越来越友好、越来越亲切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懂得了一个道理,每个人都要对别人宽容、大度,正如书中所言:所有人对人生的每一次付出,就像空谷里的.喊话,你不必期待谁能听见,但那绵长悠远的回音就是生活对你最好的回报!世界是公平的,不管美丑、高矮,只要你敢于表现自己,勇于改变自己,让自己的胸怀够宽够广,你永远是个成功的人!

掩卷沉思,我告诉自己,“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草房子》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它会让你感到生活是快乐的,是多彩的,它能让你找到童年的回忆,让你懂得宽容,懂得谦让,懂得美。

2.长篇小说《草房子》的读后感 篇二

关键词:小说《草房子》,父爱主题,儿童成长

曹文轩的儿童小说《草房子》无疑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被选入了儿童文学百年百部经典, 在图书市场上保持着畅销和长销的强劲势头, 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少年儿童。许多评论者对这部小说给予充分的关注, 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然而, 对于这部小说所表现出来的父爱主题, 却鲜有人论及。父子关系作为家庭关系的核心, 在儿童小说中自然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父亲“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支柱, 代表思想的世界, 人化自然的世界, 法律和秩序的世界, 原则的世界, 游历和冒险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并指引他步入世界之路的人。”[1]《草房子》中所表现的父爱是丰富的、多样的。本文从以下方面论述探讨小说中的父爱主题与儿童成长。

一、父爱的伟大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男主外, 女主内”的传统, 父亲是家庭经济的核心, 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任, 因此他们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工作上, 加上性格方面的粗枝大叶, 不如母性的性格温和, 对子女往往缺乏细致周到的关怀。桑桑的父亲桑乔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 工作是繁重的, 他把整个心思都扑在工作上, 把荣誉看得比生命都重要。在他的努力下, 油麻地小学的许多工作走在其他学校的前列, 桑乔也因此获得了许多属于他的荣誉。然而对家庭, 对孩子的成长, 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难免有所忽略。当桑桑的脖子上长了一个肿块, 疼得受不了时, 妻子埋怨桑乔道:“你整天就只知道忙你的学校!你什么时候管过孩子?”“两个月前, 我就对你说过, 你连听都没有听进耳朵里去!”

然而骨肉情深, 父亲对儿子是关切的。当桑乔知道了桑桑病情的严重性时, 他那慈父的一面便强烈地体现出来, 生活的重心也转移到桑桑身上来。他放下手边的工作, 带着桑桑走上了漫长的寻医问药之旅, 一次次充满希望而去, 一次次失望而归。他带着桑桑找遍了许多可能治好桑桑疾病的医生, 甚至跑到苏州城寻医, 用尽了所有的钱。因为自己的粗心, 他对桑桑充满了内疚和怜悯。他几天就穿破一双鞋子, 在很短的时间里长出了一头白发。这一切的细节, 都透露出那份浓浓的慈父之情。父亲意味着坚强, 能够扛住任何打击, 不轻易流泪, 古人云:“男儿有泪不轻弹, 只是未到伤心处。”在邱二妈打听桑桑的病情时, 桑乔终于“克制不住地在喉咙里呜咽起来。”在这呜咽的哭泣声里, 我们感受了那份父亲对儿子骨肉深情。

出身卑微的桑乔, 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 从不在别人面前暴露出自己出身于猎户的低贱身份。而在桑桑重病, 可能不治的情况下, 桑乔为了满足桑桑渴望已久的打猎的愿望, 放弃了长期以来对身份的隐蔽, 重新拿起了猎枪, 披挂上阵, 只是为了儿子能够快乐。

在桑桑生病的这段时间里, 桑乔身上那父爱的光辉, 那亲子之间和谐的关系, 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正因为这份放下一切的父爱, 以及对儿子病愈的希望。功夫不负有心人, 桑乔终于为儿子的病找到了良医。那份沉甸甸的父爱、伟大的父爱伴随着桑桑走出了疾病的阴霾, 重新开始了健康的成长。

二、父爱的接力

从身世上讲, 纸月是一个非常苦命的女孩, 她刚出生不久母亲便跳水自尽, 留下她与外婆相依为命。作为一名私生女, 她与她真正的父亲并不能以父女相认。更糟糕的是, 她的父亲还是一名和尚, 作为出家人, 受着清规戒律的束缚。因为这种限制和束缚, 纸月在成长的过程中, 面临着比其他孩子更多的苦难。

《草房子》在叙说纸月及其父亲的交往时, 不是正面地展示彼此的内心活动, 而是通过第三者的目光来展现父女之间的温情。在桑乔的眼中, 纸月原来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女孩子, 她的毛笔字大概算是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中间写得最好的一个。桑乔站在正在写大字的纸月身后, 一直看她将一张纸写完, 他从心底里认定:“这孩子的坐姿、握笔和运笔, 绝对是有规矩和讲究的, 不可能是天生的。”小纸月还会背许多的古诗词。现在语文课本上选的那些古诗词, 她早就会背诵了。蒋一轮将纸月写的作文拿给桑乔看了, 桑乔直觉得作文虽还是一番童趣, 但在字面底下, 却有一般其他孩子根本不能有的灵气与书卷气。在桑乔眼中, 慧思和尚写得一手好字, 言辞谈吐风雅, 曾经是一个很有学问的教书先生, 或者是一个念书天分很高的学生。

我们如果把桑乔眼中的纸月和慧思和尚联系起来, 可以发现纸月和慧思和尚有神似的地方, 纸月应当受到慧思和尚的影响, 纸月和慧思和尚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我们再看桑桑眼中的慧思和尚和纸月。桑桑无端地觉得:“慧思和尚的眼睛似乎像另外一个人的眼睛, 反过来说, 有另外一个人的眼睛, 似乎像慧思和尚的眼睛。但桑桑却想不出这另外一个人是谁。”“桑桑坐在台阶上, 望着那条穿过林子的幽静小道, 他想象着纸月独自一人走到寺庙的样子。不知为什么, 他在心里认定了, 纸月是常常从这条小道上走进寺院的, 那时, 她心中定是欢欢喜喜的。”[2]隐隐约约中, 我们可以感觉到慧思和尚和纸月的眼睛长得很相似, 纸月感受到了父爱的温暖。

然而这种父女情感的表达不是公开进行的, 受清规戒律的束缚, 慧思和尚与纸月的交往是秘密的。正如桑乔问纸月是谁教她的书法时, 纸月的回答是没有人教。因为这份父爱的隐蔽性、私密性, 所以在普通孩子的眼里, 纸月是没有父亲的, 因此成为了一些孩子欺凌的对象。她不得不离开板仓小学, 每天走三里的路程, 到更远的油麻地小学读书, 即便如此, 她还是在去上学的路上受到一些孩子的欺负, 而且经常上学迟到。她的成长道路与其他孩子相比, 更加坎坷和艰辛。

外婆去世后, 纸月无依无靠。在这种情况之下, 慧思和尚终于把这份隐秘的父女之情公开化, 他从寺庙还俗, 带着纸月离开油麻地, 回到江南小镇, 作为女儿的成长的引领者、保护者。在女儿孤独无依的关键时刻, 父亲毅然开始了爱的接力, 陪伴女儿走过未竟的人生。

三、父爱的无奈

在《草房子》中, 杜雍和是一个复杂的父亲形象。他开着杂货铺, 家里的房子是油麻地最高大、最结实的。他对财富有着一种强烈的占有欲望, 为了赚钱而不择手段, 在卖给乡亲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酱油中加水, 为了财富而不惜冒险, 结果赔了个倾家荡产。在生意失利的情况下, 他仍然不减对财富的追求, 带着儿子杜小康到远方放养鸭子, 企图东山再起, 结果却落得一败涂地。

作为父亲, 杜雍和在其生意兴隆的时候, 对独生子杜小康的物质需要给予了极大满足。从小说的叙述中, 我们发现, 在学校读书时杜小康与一般的孩子不同,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 杜小康读一年级的时候就有一条皮裤带, 而其他孩子, 念书念到六年级, 都没有一根。他有一年四季的衣服, 冬天, 嘴上戴一个白口罩, 而且有一部旧自行车。而这些东西在当时就连普通的教师也是没有的。只要学校活动需要, 杜小康便可以从家里小店带来镰刀、碟子、红头绳、白绒花、漆筷等, 只要杜小康开口, 杜雍和无不答应。因为这个, 在同学们的心目中, 杜小康树立起了很高的威望。

家境的殷实, 父亲的溺爱, 造就了杜小康敢作敢当的品性。当杜小康和桑桑在烤红薯时不小心将麦垛烧着后, 桑桑选择的是退缩, 而杜小康能够大胆地站出来, 面不改色,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并隐瞒桑桑的过失, 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勇于担当的小英雄、小好汉。

在曹文轩的小说中, 成长是充满疼痛的, 苦难的。因为杜雍和对财富的刻意追求, 一次变故, 导致家庭破产, 所有的财物化为流水, 杜小康的家境一落千丈。“一向对独生子宠爱无比的杜雍和, 因为这场灾难, 变得不像从前了, 他脾气变得十分暴烈”, 并不顾儿子的苦苦哀求, 让儿子辍学回家。因此, 学习成绩优异的杜小康不得不告别他喜爱的校园生活。

“杜雍和由祖上承继下来那种对财富不可遏制的欲望, 使他将自己的儿子也卷入了一场梦想。他决心将沉没于深水的财富, 以及由他带来的优越、自足和尊敬, 重新找回来”。他带着儿子到远离家乡的地方放养鸭子。当鸭群误入人家的池塘, 吃掉人家的鱼苗, 被人找上门来的时候, 杜雍和变得悲伤和绝望。而杜小康唯有悲伤却不绝望。这些人生经历对于杜小康而言, 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面对一轮又一轮的打击, 即便在校门口做生意不顺的时候, 杜小康并没有消沉, 他记起了那次被惊散之后, 有十几只鸭子还没有追回来, 当父亲想要放弃寻找的时候, 杜小康没有放弃努力, 因此, 终于找到了那些鸭子。这让杜小康有了持续奋斗的动力, 苦难变成了一笔人生重要的财富。因此, 桑乔不禁赞叹:“日后, 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 也许就是杜小康了!”

四、父爱与爱父

养父与养子的关系相比一般的父子关系而言显得更为复杂。邱二爷是细马的养父, 因为未能生养, 只好从大哥那里过继了他最小的儿子细马作为养子。

细马从江南小镇来到油麻地后, 面对陌生的环境, 加上语言的隔阂, 成为同学嘲弄的对象, 加上学习底子差, 不得不辍学回家。在家里, 他又遭受邱二妈的偏见, 邱二妈以为他就是来继承财产的。种种因由, 导致了细马的不快乐。因此, 细马打算离开这个暂时的家, 回老家去。在细马成长的过程中, 邱二爷那份发自内心的对细马的关爱之情一点一滴地为细马所领会, 细马被这份父爱所打动。因此当邱二爷家的房子被水淹没, 变得一无所有, 把细马送到车站, 让他回老家时, 细马从车站跑了回来, 回到了邱二爷的身边, 一家人开始变得融洽。当邱二爷病重的时候, 在寒冷的冬天, 为了给邱二爷治病, 细马到山上去挖掘柳树须子, 他挖得非常艰辛, 非常认真, 把对邱二爷深深的爱融进这一根根的柳树须子中。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 苦难是磨炼, 是历练, 也是少年化蛹成蝶的重要契机。当邱二爷病逝, 邱二妈变得精神恍惚, 脑子出了毛病并离家出走, 所有的一切坍塌时, 由于邱二爷的爱和对养父一家的感情, 细马没有被眼前的灾难所压垮, 而是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 为邱二妈治好病, 并盖起了新的房子。在这一个过程中, 我们看到了一个独立的个体的形成, 一个儿童已经在精神上长大成人, 成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小小男子汉。《草房子》用诗意的笔墨礼赞道:“夕阳正将红辉反射到天上, 把站在砖堆顶上的细马映成了一个细长条儿, 红辉与红砖的颜色融在一起, 将细马染成浓浓的土红色。”

五、结语

《草房子》是一部优秀的儿童小说, 小说在对父亲形象塑造过程中用力颇深, 父亲形象个性鲜明, 深入人心。谈及《草房子》中的父亲形象, 无论是桑桑的父亲桑乔校长, 细马的养父邱二爷, 纸月的生父慧思和尚, 还是杜小康的父亲杜雍和, 他们性格或许各有不同, 但在子辈的成长过程中, 都凝聚了温暖的爱, 他们为子女的健康成长担当了作为父亲的责任。

曹文轩是叙写温情的高手, 他的儿童小说充满了温情、诗意, 及对儿童的成长进行浓墨重彩的叙述。他的儿童小说如诗如画, 为儿童的成长涂抹上了一层亮丽的色彩, 张扬着一曲曲父爱的颂歌。应当看到曹文轩的小说有一种理想主义的色彩, 对苦难的生活给予高度的礼赞, 通过温情的描述给予儿童成长以憧憬和希望。诚如海德格尔所言:“充满劳绩, 仍诗意地栖居大地上。”[3]

参考文献

[1][美]埃.弗洛姆著.刘福棠译.爱的艺术.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35.

[2]曹文轩.草房子.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9:246.

3.长篇小说《草房子》的读后感 篇三

桑桑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他喜欢养鸽子,经常捉弄别人。有一次,他命令阿恕把秃鹤的帽子挂在了旗杆上,把秃鹤气的大发脾气,直接闹到了他的家里。晚上,他的妈妈不让他回家,他只好住在了阿恕家。只因为秃鹤的白帽子成功吸引了同学们的关注。

桑桑还是一个单纯、善良、执着的孩子。整本书都是围绕着他和他的同学纸月、杜小康、秃鹤、细马、白雀等几个孩子以及他们的老师蒋一轮来展开的。除了快乐和调皮,他们也都是经历了各自的磨难。在桑桑升初中之前,他病了,病的很严重,他的爸爸桑乔不相信桑桑将会离他而去这个残酷的事实,于是,四处奔波,去了好多大医院,讨遍了偏方,却毫无办法。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揪紧着,一次次为他紧张、难过。最后他没有放弃,在经历了一次次的绝望后,桑桑的病终于好了,我从心里为他高兴,也佩服他的毅力,桑桑真棒!

小学生活是丰富多彩令人难忘的,尤其桑桑跟他的小伙伴们之间的故事。《草房子》这本书写得生动细腻,把桑桑们的故事描写的仿佛就在眼前,令人刻骨铭心。

4.小说《草房子》读后感 篇四

故事的主角是小男孩儿桑桑,他的父亲是小学校长。桑桑调皮、捣蛋、聪明、善良,他有很多小伙伴:秃头的陆鹤、朴实的陆小康、坚强的细马——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桑桑,因为他总喜欢做出一些不平常的事情,比如他看到人家捕鱼,就把家里的蚊帐拿走做网,结果当然是免不了受父母的一顿责骂;他发现冰棒在棉衣里不断融化,就穿着棉衣在校园里到处跑,看看是否有奇迹发生,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书中另外一个人物也很可爱,那就是陆鹤。

他因为身体上的原因从小就秃头,所以大家都叫他秃鹤。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自尊心也越来越强,他的爸爸特意给他买了一顶白色的帽子戴,可同学们恶作剧地把他的帽子传来传去,最后挂在了旗杆上,读到这个场景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我们平时嬉戏打闹时的情景。在一次活动中,陆鹤为了弥补他之前的过错,在文艺演出中扮演了秃头伪军连长的角色,演得非常好,为学校、班级争了光。

读完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伙伴之间的友情和家人之间的亲情是弥足珍贵的,书中人物对生活的热爱,积极快乐的人生态度以及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精神值得我们。

小说《草房子》读后感2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精彩纷呈的儿童读物——《草房子》。吸引我的不仅有主人公多彩的童年情趣,还有那震撼人心的故事经历。

书中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是桑桑和杜小康。桑桑是油麻地一个调皮善良而又乐于助人小学生。有一次,一件不幸的事情降临到桑桑身上,他脖子上长了一个肿块。他整天吃苦头、吃苦药,还曾经勇敢地接受了火针。

一根长长的针,烧的通红,向他脖子上的肿块狠狠地扎了下去。他还和爸爸跋山涉水、千辛万苦去请教高德邦,可惜高德邦早已去世了。最后,毫不气馁的他在一位老郎中的指导下,找到一位医术高明的老医生。老医生说桑桑得的不过是普通的鼠疮,开了一道秘方给桑桑。之后,桑桑脖子上的肿块变得柔软而消失了。

杜小康家里本来很富有。可是他爸爸为了发大财,改作海上的买卖。不想天有不测,他家的大木船同拖了七八条大铁船的大拖驳撞上,杜家立刻破产了。为了生计,杜小康和他爸爸到孤岛上放鸭。那是个荒无人烟的世界,天空、芦荡、暴雨、狂风、孤独、忧伤、病痛、寒冷、饥饿时刻威胁着杜小康,可是杜小康并没有向困难低头,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让我由衷地对他无比敬佩。

我从书中体会到了主人公的坚强和勇敢,与他们相比我在学习生活中的那些困难真的很微不足道。书中的不屈不饶、敢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我将倍加珍藏,它一定会像黑夜里的星辉照耀我无畏前行。

小说《草房子》读后感3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草房子》。书中的主人公桑桑,他顽皮、聪明;秃顶的陆鹤,别人都嘲笑他,叫他秃鹤;不幸却又坚强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桑桑了,他是油麻地小学校长桑乔的儿子。有时候桑桑的奇思妙想很疯狂,有一次,他拿蚊帐来捕鱼,结果挨了他妈妈一顿臭骂;还有一次,杜小康想攒钱买商品的时候,他知道了,他就卖了他心爱的白鸽借钱给杜小康用,我很佩服他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给予真诚的帮助。

秃鹤,其实他姓陆叫陆鹤,因为他没有头发,而且是个光头,所以大家都叫他秃鹤。大家都捉弄他,因此秃鹤很烦恼,所以常常在河边哭,想尽办法掩盖自己的缺陷,并且在一个节目中好好的表演秃头的角色,让同学老师对他刮目相看。看来只有相信自己,再丑陋也有散发光芒的时候。

纸月,一个内向的女孩,她字写得很好,而且学习成绩也很好。有一次,她把妈妈亲手缝制的书包和家里的青菜、鸡蛋都送给了桑桑,真是善良的一个女孩。

杜小康曾经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有一次他父亲做生意亏了,从此家道中落。有一天晚上他父亲病了,为了治好父亲的病,他家已经一贫如洗,杜小康也就退学了,没有钱上学的杜小康只能和父亲一起放鸭子去了。当他们等到鸭子要下蛋的时候,鸭子游到了别人的鱼塘里,把鱼苗全部吃光了,于是船和鸭子都被扣留。但是他没有被困难屈服,重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5.小说草房子读后感 篇五

这是一部讲究品位的少年长篇小说。讲了少年桑桑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在桑桑生活的这片油麻地里,六年中发生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故事。有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闪现的认个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深切而又优美的领悟。这一切,既清楚又朦胧的展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里。

这本《草房子》分为几个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秦大奶奶的故事,秦大奶奶是个老婆婆,原本油麻地小学的地址是秦大奶奶的麦田,但为了建校,就将麦地改建学校。可秦大奶奶很固执,也不愿意,于是常来校园捣乱。但有一次,学校一个小女孩不慎落水,秦大奶奶赶忙去救人,人救了上来,可秦大奶奶差点淹死。自此以后,秦大奶奶像变了个人似的,安分许多,而且还帮学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后来,秦大奶奶还是落水淹死了,但却不是救人,而是为了一个南瓜。真是让人伤心又有些哭笑不得的感觉。

6.房子的变迁 篇六

七十多岁的爷爷告诉我们,小时候的他家境贫穷,一家人挤在破破烂烂的柴房里,每到雨天锅碗瓢盆全都派上了用场,屋里到处是叮叮当当、滴滴答答的声音,一家人仿佛置身于孙悟空的水帘洞。每逢家里来客人,大家只好到村里四处搭铺。那时,全家人最大的希望就是拥有一间不漏雨、宽敞点的房子,一家人开开心心地生活在一起。

20世纪70年代初期,爷爷拿出积攒多年的钱,在亲戚邻居的帮助下,历时近一年时间,终于建成了渴望已久的三间土木结构的新房,一家人高兴得像过年一样。爷爷说住进新房的第一个晚上,熟睡中的爸爸总是咧嘴笑个不停。

“越来越好”的歌声,唱得爸爸幸福得合不拢嘴。

爸爸笑哈哈地接过爷爷的话题说了起来:1985年前后,农村时兴红砖大瓦房,一家人决定推倒落伍的土房,兴建大瓦房。只用了半年时间,一座红砖大瓦房就漂漂亮亮地挺立起来了。一家人燃放着鞭炮,欢欢喜喜地搬进新居。姑姑、叔叔各分得了一小间,一个小床,他们躺在属于自己的地盘上,乐得几天睡不着觉呢……

“越来越好”的歌声,唱得我手舞足蹈。

看到爷爷和爸爸的自豪劲,我骄傲地说:“你们都没有我的童年生活条件好。”前几年,新农村建设开始了,我们村统一规划。一年后,十五幢整齐划一、干净明亮的两层楼潇潇洒洒地站立在村口。家家接通自来水、修建沼气池、安装卫生间;门前水泥路, 两旁种花卉, 夜晚开路灯;村里修建了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娱乐休闲场所。而我不仅拥有了自己的小天地, 爸爸还为我买了电脑, 上了互联网, 我足不出户就可以和老师、朋友们进行交流了, QQ求助、视频聊天儿、上网学习, 真是“远隔千里, 近在咫尺”、“秀才不出门, 尽知天下事”!

爷爷乐呵呵地说:“以前总是说‘楼上楼下, 电灯电话’是城里人的生活……”

爸爸笑哈哈地接过话说:“现在, 我们也成了城里人了!这真是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事。”

我更是不无骄傲地说:“我们现在比城里人还城里人!”

伴着“越来越好……”的歌声,大家开心地笑了起来。我相信我们的房子,不,还有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像这首歌里唱的“越来越好……”

教师简评:

7.小说草房子读后感 篇七

我轻轻地合上《草房子》这本书,慢慢地站起来,来到客厅,抿了一口爸爸刚沏好还没来得及喝的清茶。此茶澄黄透明,口感苦后回甘,乃是茶中佳品。我放下杯子,细细品味着,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人,那个人,就是杜小康。

是的,杜小康是一个生活充满苦难的人。但他放弃了吗?不,他没有。谁能在一夜之间经历家中破产还能挺过来呢?这样的沉重一击给家庭带来的种种磨难,没有把杜小康击败,没有使他崩溃,而是让他迅速地成长起来。

杜小康开始学会放鸭了。远看,在河边经常会有一只小船,船上站立着一个小孩,船后面跟着一群鸭子。小船慢慢地漂荡着,一直漂向很远很远的地方。

杜小康也是一个坚强的男孩。在病痛折磨下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咬咬牙忍着;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在寻找失散的鸭子;在鸭笼破裂时,他绝望地呐喊;在孤独时,他没有伤心地落泪;在暴风雨来临之际,他没有屈服。

是什么让杜小康变得如此坚强?我不禁想,是成长的力量吗?

8.著名小说《草房子》读后感 篇八

这本书主要写了男孩桑桑在油麻地小学经历的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桑桑是一个聪明、调皮且有正义感的男孩子。而桑桑在面对疾病时的坚强最让我感动。六年中,桑桑认识了好多人,有光头陆鹤对尊严的执着,有拥有身世之迷的纸月,有和白雀秘密交往的蒋一轮老师,有善良伟大的秦大奶奶,有“江南小蛮子”细马,还有从富裕到贫穷但依然不放弃生活的希望的杜小康。但其中的秦大奶奶让我记忆犹新。

秦大奶奶和现已去世的丈夫在1948年买下来一块地,这块地饱含了她和丈夫一生的心血和美好回忆。可是不久,国家实行了土地改革,土地就不再属于个人了。人们要用这块地盖学校,可秦大奶奶固执的坚持这块地是她的,甚至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反抗。这事最后闹到了政府那里,政府在别的地方给她安了个新家,让她搬进去住,她不肯,政府让人把她抬过去好几次,可每次她都又跑回来了。在把她关起来以后,人们抓紧时间盖好了学校,房顶上面铺着金色的茅草。可她仍然不肯放弃,最后只好给她在学校的一个角上安排了一小块地给她,并且盖了一间小草房,秦大奶奶在那块地上种满了艾,她就这样在油麻地小学一角安了家。秦大奶奶为了表示她对学校占用她的地的不满,就经常赶着她的鸡、鸭、鹅到校园里捣乱。这一过程竟然长达十几年!

搬来的桑桑第一次走到艾地,闻着那艾草的香味,遇到秦大奶奶时,亲切的喊了一声“奶奶”,这是秦大奶奶从来没有过的经历,从此开始了他和秦大奶奶之间的祖孙情。桑桑听了秦大奶奶关于这块地的讲述,认为秦大奶奶没有错。后来,秦大奶奶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救了一个落水的小女孩乔乔,但她自己差一点儿为此失去生命。她是在孩子们排山倒海般的呼唤“奶奶”的声音中醒过来的。就这样,她得到了所有人对她的尊重。而秦大奶奶也变了,她卖掉了以前主要用来捣乱的鸡、鸭、鹅,把油麻地小学当成了自己的家一样,主动关心那些学生们,爱护那里的一草一木。而人们也把她当成了油麻地小学不可或缺的一员。后来,她认为自己不应该再住在学校里面了,主动从学校搬了出来。但秦大奶奶越来越老了,因为有一次她生病了,人们不方便照顾她,于是又重新盖了房子把她搬回了油麻地小学。但好景不长,她看到油麻地小学里,有一只南瓜半沉在水中,她想去把它捞出来,好让它继续长大,但不幸因此溺水去世了。桑桑用孙子的礼仪送别了秦大奶奶,油麻地所有的人都来参加了秦大奶奶葬礼。人们在她的坟边种满了艾。

秦大奶奶真是一个善良、伟大、有爱心的人。她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去救人,真的是很伟大!她对土地执着的热爱也感动着我。现在的人们,已经很少有人像秦大奶奶这样热爱自己的土地了。我们也能看到有人任土地荒着。如果这被秦大奶奶看到不知道多心疼呢。

9.沙丘上的房子 篇九

项目类型:度假屋

委托方:Living Architecture

项目面积:250平方米

完成时间:2012年12月

建筑师:Einar Jarmund,Håkon Vigsnæs,Alessandra Kosberg,Anders Granli

合作建筑公司:Mole Architects Ltd.

摄影:Nils Petter Dale

Location:Thorpeness,Suffolk,England

Building type:Holiday House

Client:Living Architecture

Size:250sq.m.

Completion:December 2010.

Primary architects:Einar Jarmund,Håkon Vigsnæs,Alessandra Kosberg,Anders Granli

Collaborating architect:Mole Architects Ltd.

Photos:Nils Petter Dale

这栋房子建在英格兰萨福克海岸的Thorpeness,是拆了旧的建筑后在原地盖起来的。这栋房子是用来出租的度假屋,部分地属于住宅建筑。

要想在英国获得建筑许可证,尊重现有的英式传统海边度假屋的设计形式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屋顶漂亮的视野,还是卧室的地板,或者是房间内的社交空间,人们在这里悠闲地睡觉和吃早餐,设计师希望通过这些设计带给人们在英国旅行时的无限浪漫回忆。

一层的设计看起来与顶层似乎毫无关联,这也使他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一暧昧的设计却也恰恰指明了二者不同的功能属性:一层是社交空间,而顶层是私人空间。起居室和露台都设计于沙丘内,以防止海边强风的袭击。一层四面墙壁全部为玻璃设计,从而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开阔视野。而顶层一些角落的侧门可以被打开,这一设计进一步凸显了顶层空间的流动性。

一层所用的建筑材料有混凝土、玻璃和铝制品等,都是当地常用的建筑材料。顶层则是一个用实木筑成的建筑结构,外表被涂成了黑色,屋顶也是当地常见的三角形屋顶形状。

The house is situated in Thorpeness,England on the Suffolk coast,replacing an existing building at the site.The house is a holiday house for rental and is part of Living Architecture.

To get a planning permission it was important to relate to the existing,typical,British seaside strip of houses.The roofscape,the bedroom floor,somehow plays with the formal presence of these buildings,and also brings into mind a romantic remembrance of holidays at bed and breakfasts while traveling through the UK.

The ground floor is contrasting this by its lack of relationship to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top floor.This architectural ambiguity of the house also addresses the programmatic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rivate upper floor and the socia ground floor.The living area and the terraces are set into the dunes in order to protect it from the strong winds,and opens equally in all directions to allow for wide views.The corners can be opened by sliding doors;this wil emphasize the floating appearance of the top floor.

10.曹文轩小说《草房子》读后感 篇十

本书讲述了一个名叫桑桑的男孩经历的刻骨铭心的六年小学生活。他淘气又善良,喜欢尝试,也很有同情心。他对纸月有异性间的好感,一直默默关怀;他在白雀和蒋一轮的爱情中扮演了可笑又重要的角色,他推动了他们的爱情,并天真地认为自己进入了大人的世界;当秦大奶奶十分不受欢迎时,是桑桑第一个接近她、关心她、帮助她。杜小康虽是桑桑的竞争对手,但他却最了解他。当桑桑得了鼠疫时,他没有退缩,勇敢地面对,毫无畏惧之心。秃鹤虽是本书中配角,却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因秃头被同窗取笑,自尊心严重受损,于是采用了奇特的方式来进行打击报复。而细马则是另一个不太受同窗欢迎的“江南小蛮子”,退了学,却自己赚钱,把家里被毁的房子重新用红瓦建了起来,他对养母也十分孝顺……

《草房子》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它真实地描写了20世纪的乡村生活。书中的措辞十分优美动人,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多个事件与景物,做到了动静结合。它的动词使用十分多样化,完美地表达了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它的情节安排也十分合理,每个章节之间都做到了上下呼应。

11.小说《草房子》的教学反思 篇十一

在此基础上,我又带领大家重点讨论桑桑、杜小康、秃鹤这三个人物。

桑桑:在通过具体的事例感受他善良、热心、勇敢、仗义的同时更加感受他在面对怪病时的坚强乐观。

杜小康:以“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为突破口,在了解他的经历之后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杜小康战胜了他自己,令人钦佩。

秃鹤:先交流大家都怎么因为那颗光头而去捉弄,欺负他的,他是如何进行捣乱,报复的。然后引出:“纯净的月光照着大地,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继而引导学生为什么有这样大的转变,感受秃鹤那颗善良的心。

通过讨论,认识到书中几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历经苦难,变得成熟、坚强了,明白了成长的美丽,人性的美丽!这样,很自然的加深了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

品尝成功的快乐的同时,我同时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次课外阅读交流课,我结合了承担的分课题“批注阅读”,安排在交流人性美之前,让学生用批注这种形式加深对书中孩子们的认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个性化阅读,也为之后的交流做好铺垫,但这一阅读方法要让学生真正习得,还须在有限的一节课时间给予学生有效指导上花心思。

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小小的尝试和实践是我们课外阅读探讨迈出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能力的提高,批注式阅读让他们找到读书的乐趣,形成独立的思想。

12.一所作为“家”的房子 篇十二

作为“家”的房子是一个值得尊重的、独立的整体, 它体现拥有者现代、舒适和自然的生活追求。它是独特的、完整。它的内部与外观有着更整体的关系, 它与环境、道路、社区和共同追求在这里的人们随时保持尊重与沟通。

作为“家”的房子, 其建造逻辑是内在的, 有机的和一脉相承的。它由此获得了真实的力量。从而使它不再仅仅是一种风格, 一种文化样式的模仿。

作为“家”的房子是一种对生活的启发, 它告诉人们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也就是, 生活可以是简洁和真实的。这种新的可能性必须是变化和具有创造性的, 必须是有趣和新鲜的。家的舒适、安全来自于主人们的自信、自尊以及富有创造力的生活方式:来自于他们诚实的生活态度, 来自于对快乐和对现代生活的全新经验的感受力。

作为“家”的房子, 述说着主人的生活态度和理想。即:不同, 有趣, 大胆。

在设计中加强了对建筑本身的内外关系的调整, 以及建筑内部空间的统一和整体处理。设计促成了室内与室外的自然过渡关系, 以及内外空间的相互作用和延续。

环境:设计强调了环境中的不同建筑之间的和谐性和独特性。绿化, 硬地, 道路以及水域等因素的处理引发了外部环境与内院的合理关系。

建筑:设计呈现了建筑结构与外立面以及内部空间的合理的、现代的联系, 而非庸俗化的关系。这种合理的、现代的联系在建筑的装饰材料的单纯性和室内设计的完整性中获得进一步的表达。

室内设计:设计对室内空间的合理性做出了调改与整合。通过设计, 强化了空间运用的合理性, 使室内外空间更加整体和有力。室内空间的材质和形体处理使上下层之间, 室内与庭院之间更具有魅力。

13.长篇小说《草房子》的读后感 篇十三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但在关键时刻,父爱和母爱是一样的气吞山河。

《草房子》这本书中就写了一位坚持、执着的父亲。他既是一位山区孩子的好校长,还是他儿子桑桑心中的好父亲。他年纪轻轻便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开始对其子十分严厉,但在一次意外中,孩子不知得了一种不愈之症,桑校长带着病危的儿子四处寻医访药,最后还是在老天的感动下得以康复。如果没有父亲的坚持,就没有桑桑的痊愈,也只有父亲才不会放弃一丝希望,一直陪伴在他身边鼓励他!

故事中最撼动人心的就是秦大奶奶。她是书中最顽固的一个人,在油麻地生活了几十年,她所住的房子在学校的西北角,十几年学校也没能将她赶出校园。在当地人的眼中,她是个“疯婆子”、“可恶的老东西”,总在学校里搞破坏,但在一个春季,她冒险救了落水的乔乔,从此,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动离开校园,用拐杖赶走闯进校园的鸭子,用拐杖关她够不着的窗户,最后她竟为了学校的一个南瓜,不慎落水而永远地离开了。她之所以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是因为油麻地人的淳朴,以及对她的爱。

每读至此,我总会禁不住啜泣起来。

曹文轩把《草房子》里的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乡村孩子的纯洁心灵一一描绘出来。我想,在作者的眼里,这本《草房子》不仅仅是写草房子那么简单,他写的是一段段纯洁的友谊,反映出的是乡村孩子们最质朴、最纯真的心灵。

现在想想我们这一代从小娇生惯养,能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累?被开水稍微烫到便哭得惊天动地,自己走路摔了便喊着要爹抱要娘哄,连普通生病感冒也要急送医院做个全身检查才放心,到头来却是连个针线也不会穿,煤气不懂用,害怕独自在家,不知独立为何物,永远只会依赖身边人。

14.小说草房子读后感 篇十四

窗外,天空阴沉沉的,乌云笼罩着大地――大雨快要来了。风凛冽,叶纷纷,好一副凄凄惨惨。缓缓地合上《草房子》,细细回味其中的每一个故事情节,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些后悔的事,现在倒觉得微不足道了。

《草房子》中的蒋一轮和白雀,正是因为一封信而错过了彼此,酿成了令他们抱憾终生的误会。无论是蒋一轮痴痴等待白雀回信的神情,还是白雀在岸边芦苇丛里声声的呼唤,终归被时间慢慢磨淡。她,远走他乡;他,娶了别人为妻。

他们的爱情本是美好的,但也是脆弱的。白雀的父亲白三嫌弃蒋一轮是个一穷二白的书生,想把白雀许给富有人家的子弟――谷苇。白雀便是因为他才给蒋一轮写了那封信。却没想到这谷苇一毛不拔,斤斤计较,最后连白三也意识到这谷苇不是良婿。

后来,白三终于同意,但是机遇不等人,蒋一轮结婚了。那天,桑桑赶到了现场,他看着蒋一轮木讷地听从众人的指示,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把婚给结了。这一次错过,就是永不相见。

15.中班语言活动:会动的房子 篇十五

孩子们大多喜欢听故事而不喜欢讲故事, 因为将听到的故事再讲述出来有很大的难度, 而讲故事恰恰是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怎样才能让幼儿对讲故事产生兴趣呢? 我们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了研讨,探索出一种较好的形式———符号记录法。故事《会动的房子》情节清晰、简单,涉及角色较少,考虑到中班幼儿已经可以用简笔画的形式来表现画面, 因此我们设计了本节活动, 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讲故事。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符号记录法记录、讲述故事 ,并尝试续编故事结尾,理解词语“手舞足蹈”。

2.理解故事内容 ,了解房子会动的原因 ,知道做事不能像松鼠那样粗心,要学习小乌龟尽量帮助别人,并与同伴友好相处。

3. 培养愿意表达和敢于表达的勇气 , 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故事的课件 ,教师用的画纸、画笔 ,幼儿用的画笔、画纸。

2. 经验准备 : 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让幼儿和教师一起用简笔画记录, 在看图书时了解书中符号所代表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宝贝们,你们见过会动的房子吗? 有一只松鼠建造了一座会动的房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

二、教师利用课件讲述故事《会动的房子》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小松鼠的房子带它到了哪些地方? 小松鼠的房子为什么会动呢?

三、师幼一同讲述故事,教师以简笔画形式记录

师:这么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边讲一边商量着把它用简笔画记录下来,好吗?

1.第一幅画。

师:“小松鼠”你们会画吗? 那我们记录它身体的一部分或者特点,想想它哪里和其他小动物不同。

幼:它有大大的尾巴,它爱吃松果……

师:那我们就画一条大尾巴来记录小松鼠好吗? 小松鼠原来住在哪里?

幼:大树上。

师:大树我们都会画。先画树干,再画树冠。

师:画好大树,再在树上画座房子。松鼠在树上住腻了,怎么记录。

幼:在房子旁打个“×”。

师:小松鼠想把新房子建造在哪里?

幼:地面上。

师:它在地上发现了一块怎样的石头?

幼:由七块小石头组成,很硬也很光滑。

师:看到这块石头,小松鼠说什么了?

幼:嘿,我就在这上面造一座房子吧。

师:第一幅画我们这样记录可以了吗? (如图一)

2.第二幅画。

师:房子终于造好了,忙了一天的小松鼠睡着了。“睡了”怎样表示?

幼 : 在图书里 见过“z”符号。

师:小松鼠被什么声音吵醒了?

幼:风声。

师:你想怎样记录风声? 小松鼠听到风声推开窗户,看到了什么?

幼:看到自己在山脚下。

师:“大山”小朋友都会画的,这样第二幅图我们也记录完了。 (如图二)

3.第三幅图。

师:第二天,又传来什么声音?

幼:“哗哗哗”的声音。

师:我们用浪花表示“哗哗”的声音,好吗? 听到声音小松鼠是怎么做的?

幼:急忙打开窗。

师:推开的窗子画法也很简单。小松鼠发现自己到了什么地方,怎样记录?

幼:到了大海边,用水纹线,浪花唱起欢快的歌声用音符表示……

师:看到这些,小松鼠做了什么?

幼:小松鼠乐了,说“我的房子会动,我的房子会动”。

师:“乐了”要怎样记录会让别人更明白?

幼:画笑脸。

教师按故 事内容记 录这段话。 (如图三)

4.第四幅图。

师:接下来是第几天了?

幼:第三天。

师:小松鼠想,今天我又来到哪里了。“想”用什么符号表示?

幼:平日故事书里“想”都用渐大的圈儿表示。

师: 房子把小松鼠带到了哪里? 大草原有哪些特点? 可以怎样记录?

幼:画许多的小草。

师:小松鼠看到了什么?

幼:马儿在哒哒哒地奔跑。

师:你想怎样记录马儿在哒哒哒地奔跑?

幼:可以画马蹄印,可以画马的大尾巴。

师:小松鼠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手舞足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

师:就是说手在挥舞、脚在跳动的样子,形容非常高兴。那我们怎样记录好呢?

幼:就画手和脚……

教师按故事内容和小朋友商议的结果记录这段话。(如图四)

5.第五幅图。

师:(教师边画边问)就在这时传来一个声音“小松鼠,快别乱动”。你们猜是谁在说话? 怎样表示?

幼:可以用问号。

师:小乌龟对小松鼠说了什么?

幼:小松鼠你真粗心,把房子盖在我的背上,我驮着你走过了许多地方。

师:小松鼠发现自己把房子造在了乌龟的背上,会对乌龟说些什么?

幼:对不起! 我太粗心了,把房子造到了你的背上。

师:乌龟原谅了小松鼠,这时它又想到什么?

幼:它想“把房子造在大乌龟的背上,这是世界上最好最好的地方了”。

教师按故事内 容记录这段话。 (如图五)

四、幼儿根据记录讲述故事

师:谁能根据我们的记录,讲一讲会动的房子都把小松鼠带到了哪些地方?

五、续编故事

1.师 :会动的房子还会带着小松鼠到哪些地方去呢?小松鼠还会看到或遇到哪些有趣的事呢?谁来说一说?

2.请全体小朋友尝试用符号记录法将自己续编的故事结尾记录下来。

3.请记录完的小朋友到前面 , 将自己的结尾粘贴在教师的记录后, 选个别幼儿将续编的故事完整地讲给同伴和老师听。

六、品德教育

师: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 喜欢故事中的哪个小动物,为什么?

小结:故事里的小动物都很可爱,可是这次小松鼠太粗心了,把房子造在了小乌龟的背上。小朋友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 可不要像松鼠那样粗心。但小松鼠在做错了事的时候,能够承认错误,也很棒哦。我们还要学习小乌龟,当松鼠粗心地把房子造到了自己背上的时候,它没有嫌弃小松鼠。平时我们小朋友也要像小乌龟这样,能帮助别人就要尽量帮助别人,做到与小伙伴友好相处,你们能做到吗? 老师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活动延伸

1.将记录的故事投放到故事角 , 请幼儿讲给同伴听。

上一篇:想念人的暖心思念句子下一篇:教育学知识教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