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复习教案

2024-08-27

出师表复习教案(共4篇)

1.出师表复习教案 篇一

《隆中对》《出师表》专题复习教案

导入:

同学们,记得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学了知

,识,然后按照一定 的时间复习,不也很快乐吗?”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快乐的复习之旅,共同走进《隆中对》《出师表》专题复习。”

中考模式:纵观近两年我市的中考语文试题模式,大致分为三大板块:古诗文,现代文,作文,在30分的古诗文中,文言文占了14分,可见文言文的复习不容忽视。

解读考点

明确方向

文言文的考查重点是什么?我们又如何复习呢?我市这两年的中考文言文阅读大致从“文学常识”“词语释义”“翻译句子”“文意理解”等几个方面做了查,知道了考点,我们的复习就有了方向。

复习目标:

1、熟记文学常识

2、掌握重点诗词和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3、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4、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教师引航 复习《隆中对》

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的复习就会有的放矢。首先我们进行《隆中对》的复习。孔子还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温习课文,注意重点字词的读音,解释,重点句子的翻译,并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同时熟练背诵文章重点语段。

检查背诵

指名背

齐背“亮曰-----------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

师生共同回顾文章内容

文章共分三部分:第一段,诸葛亮“每自比管仲乐毅”表现了诸葛亮年轻时就有远大抱负,为下文隆中对策做铺垫。

第二段,司马徽,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干,第三段,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刘备问计,诸葛亮对策直接表现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干。最后又以刘备的赞语,进一步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本文用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办法把诸葛亮的形象刻画得生动而丰富。

归纳梳理

练习巩固

在熟背与温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我们共同把本课的知识点做一归纳梳理。

1、文学常识不记错

文学常识是中考常考内容,关键是不出现错字,别字。同

学填空,教师强调“鉴”的读音、写法、意思

2、实词意义要记牢

实词是中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是必考内容,复习时一定

对重点实词重点掌握,尤其是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要注意积累,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它们的意思。

A、通假字 B、古今异义

C、词类活用

概念+例子+方法+练习D、词类活用

3、虚词意义能辨清

初中文言虚词的数量不多,考察重点一般集中在“之”“二”“以”“其”等几个虚词上,对这几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定要娴熟于心。结合“之”“而”的用法完成练习。

4、翻译句子“信、达、雅” 初中常见的文言句式有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等,对这些语句或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的翻译,是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翻译时,要以“字字落实,一一对应”为原则,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翻译的句子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做到语言顺畅,力求准确的表达原句的意思。学生练习,师生共评。

5、文意理解方法通 阅读文言文,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还应该能够对文意进行简单的分析,一边真确把握文章内容,观点。这也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目。命题的重点是借助对句意的理解,筛选提取文章的有用信息;在整体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文段中心;通过对关键语句的分析,理解语句的意思;结合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分析人物性格,体会作者感情等。命题的方式大多采用简答的形式,有的也采用填空的形式。

学生做练习

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a、注意从总体上理解把文章的内容观点b、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和前后句之间的联系c、认真分析每句话,每个词与所表达的意思

过渡:

以上我们从“文学常识”“重点字词”句子翻译”“文意理解”等几个方面对《隆中对》进行了复习,明确了目标,掌握了方法,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在复习的天空中自由翱翔,下面请同学们自主完成《出师表》的学案。

小结:

诸葛亮是历史上的贤相,是智慧的化身,他的赤胆忠心令人景仰,他的尽心尽责烛照古今。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是一面旗帜,希望同学们能从先人身上汲取精神营养,在自己的人上道路上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2.出师表复习教案 篇二

语文《出师表》复习研学案

新城中学

主备:邹雪梅

副备:鞠德有 林艳华 刘敏

一.夯实基础: 【1】解释重点词语

1.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3.盖追先帝之殊遇()

4.以光先帝遗...德()

5.恢弘志士之气()

6.引喻失义....()7.陟罚臧否()

8.宜付有司论其刑赏()...9.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10.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1.悉以咨之

()

.12.性行淑均()

1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4.先帝不以臣卑鄙()

15.猥自枉屈 ...()16.由是感激()

17.遂许先帝以驱驰....()庶竭驽钝()

19攘除....()

20.至于斟酌损益()21.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22.以彰其咎()23.陛下亦宜自谋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二.翻译重点句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5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7.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9.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0.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2.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13;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三.能力提升 1.概括每段段意

2.本文作者是三国时期的 ——,这篇文章是他写给 ———————————的。

表是 ————————————————————————的一种文体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文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三条建议.是,————————《.5.列举有关诸葛亮的典故(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诸葛亮提出的开张圣听的主张,有何现实意义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一句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与《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相一致。五.中考连接:

比两则短文,回答问题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乙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6.解释下列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

(1)简拔:

(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

(4)意气扬扬:

(5)名显诸侯: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3.师承出师考试复习资料 篇三

沈小峰

(一)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1.出师考核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大纲

一、基本操作

(一)中医望诊、问诊、闻诊、切诊、推拿、拔罐等临床技术操作能力

(二)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于临床应用能力

列缺 鼻犊 肾俞 翳风 神庭 少商 足三里 委中 孙角 水沟 商阳 三阴交 秩边 风池 中极 合谷 阴陵泉 承山 环跳 关元 曲池 血海 昆仑 阳陵泉 气海 肩髃 通里 至阴 悬钟 神阙 迎香 神门 涌泉 太冲 中脘 四百 后溪 太溪 腰阳关 太阳 地仓 听宫 内关 命门 印堂 下关 风门 外关 大椎 十宣 天枢 胃俞 支沟 百会

(三)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

晕厥、虚脱、抽搐、痛经、内脏绞痛、压痛、高热等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

(四)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能力

二、临床答辩

(一)中医基础知识

1、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含中医经典有关内容);

2、中药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基本知识;

3、中医临床常用方剂的功效、主治、组方原则、配伍意义、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

(二)临床辨证能力

1、结合指导老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进行答辩;

2、中医病征测试范围(本大纲未涵盖的中医病证由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根据考生实际情况补充):

感冒 泄泻 消渴 有机磷农药中毒

咳嗽 痢疾 眩晕 肠痈 喘证 腹痛 头痛 颈椎病 肺胀 胁痛 中风 痄腮 肺痨 黄疸 痹证 急惊风 胸痹(真心痛)积聚 不寐 小儿泄泻 心悸 水肿 血证 崩漏 胃痛 淋证 虚劳 绝经前后诸证

(三)综合笔试考核大纲、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单元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细目一:整体观念 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

细目二:辨证论治

要点:

1.病、证、症的概念 2.辨证论治的概念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第二单元 精气学说

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

要点:

1.精的概念 2.气的概念

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源 2.精气的运动变化

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对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的影响 2.对中医学整体观念构建的影响

第三单元 阴阳学说

细目一:阴阳学说的概念

要点:

1.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阴阳对立制约 2.阴阳互跟互用 3.阴阳交感互藏 4.阴阳消长 5.阴阳转化

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四单元 五行学说

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

要点:

1.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义

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

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要点:

1.五行相生与相克的概念和次序 2.五行制化的概念与规律

3.五行相乘与相侮的概念和次序 4.五行的母子相及

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要点:

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 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 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

第五单元 五脏

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要点:

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肺的关系 2.心与脾的关系 3.心与肝的关系 4.心与肾的关系 5.肺与脾的关系 6.肺与肝的关系 7.肺与肾的关系 8.肝与脾的关系 9.肝与肾的关系 10.脾与肾的关系

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五时的关系

要点:

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2.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 3.五脏与五志的关系 4.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五脏的外华

6.五脏与五时的关系

第六单元 六腑

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要点:

1.胆的生理功能 2.胃的生理功能 3.小肠的生理功能 4.大场的生理功能 5.膀胱的生理功能

6.三焦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

细目二:六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

要点:

1.心与小肠的关系 2.肺与大肠的关系 3.脾与胃的关系 4.肝与胆的关系 5.肾与膀胱的关系

第七单元 奇恒之腑

细目一:脑

要点:

1.脑的生理功能 2.脑与五脏的关系

细目二:女子胞

要点:

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第八单元 气、血、津液

细目一:气

要点:

1.人体之气的概念 2.人体之气的生成 3.人体之气的运动 4.人体之气的功能 5.人体之气的分类

细目二:血

要点:

1.血的基本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功能 4.血的运行

细目三:津液

要点:

1.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的代谢 3.津液的功能

细目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要点:

1.气与血的关系 2.气与津液的关系 3.血与津液的关系

第九单元 经络

细目一:经络学说

要点:

1.经络的基本概念 2.经络系统的组成

细目二:十二经脉

要点: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细目三:奇经八脉

要点:

1.奇经八脉的特点 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基本功能

细目四:经别、别络、筋经、皮部

要点:

1.经别的概念 2.别络的概念 3.筋经的概念 4.皮部的概念

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

要点:

1.经络的生理功能 2.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十单元 病因

细目一:六淫

要点:

1.六淫的概念

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3.风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4.寒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5.暑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6.湿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7.燥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火(热)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

细目二:疠气

要点:

1.疠气的概念 2.疠气的致病特点

细目三:七情内伤

要点:

1.七情的基本概念 2.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细目四:饮食失宜

要点:

1.饮食不节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

细目五:劳逸失度

要点:

1.过度劳累 2.过度安逸

细目六:痰饮

要点:

1.痰饮的概念 2.痰饮的致病特点

细目七:瘀血

要点:

1.瘀血的概念 2.瘀血的形成 3.瘀血的致病特点

细目八:结石

要点:

1.结石的概念 2.结石的致病特点

第十一单元 发病

细目一:发病的基本原理

要点:

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2.正气不足时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要点:

1.环境与发病 2.体质与发病 3.精神状态与发病

细目三:发病类型

要点: 感邪即发 2.徐发 3.伏而后发 4.继发

5.合病与并病 6.复发

第十二单元 病机

细目一:邪正盛衰

要点: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细目二:阴阳失调

要点:

1.阴阳偏盛 2.阴阳偏衰 3.阴阳互损 4.阴阳格拒 5.阴阳亡失

细目三:气血失常

要点:

1.气的失常 2.血的失常 3.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

要点:

1.津液不足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

细目五:内生“五邪”

要点:

1.风气内动 2.寒从中生 3.湿浊内生 4.津伤化燥 5.火热内生

细目六:疾病传变

要点:

1.疾病传变的形成 2.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第十三单元 防治原则

细目一:预防

要点:

1.未病先防 2.既病防变 细目二:治则

要点:

1.正治与反治 2.治标与治本 3.扶正与祛邪 4.调整阴阳 5.调理气血 6.三因制宜

2、中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 绪论

要点:

中医诊断疾病的三大原则

第二单元 问诊

细目一:问寒热 要点:

1.恶寒发热的临床意义 2.但寒不热的临床意义

3.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意义 4.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 细目二:问汗 要点:

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细目三:问疼痛 要点:

1.疼痛的性质及临床意义

2.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细目四:问头身胸腹 要点:

头晕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问耳目 要点:

1.耳鸣、耳聋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目眩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细目六:问睡眠 要点:

1.失眠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嗜睡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细目七:问饮食与口味 要点:

1.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临床意义

2.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的临床意义 3.口味:口淡、口甜、口黏腻、口酸、口苦、口咸的临床意义 问二便

要点:

1.大便异常(便次、便质、排便感)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2.小便异常(尿次、尿量、排尿感)的要点及临床意义

第三单元 望诊

细目一:望神 要点:

得神、失神、假神的常见表现及临床意义

细目二:望面色 要点:

1.常色与病色的区别 2.五色主病的内容和机理 细目三:望形态 要点:

1.望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意义

2.望姿态异常(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临床意义 细目四:望头面五官 要点:

1.望头形、囟门、头发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2.目部的脏腑相关部位,望目形、目态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3.望齿、龈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4.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望皮肤 要点:

1.望斑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2.望疮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细目六:望排泄物与分泌物 要点:

观察痰、涕的临床意义 细目七:望小儿指纹 要点:

小儿指纹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

第四单元 望舌

细目一:舌诊原理 要点:

舌与脏腑的关系 细目二:望舌质 要点:

1.舌色变化(淡白、红、绛、紫)的临床意义

2.舌形变化(老嫩、胖瘦、裂纹、齿痕、舌下络脉)的临床意义 3.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 第五单元 闻诊

细目一:听声音

要点: 音哑与失音的临床意义

2.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3.咳嗽、喘、哮、短气、少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4.呕吐、呃逆、嗳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细目二:嗅气味 要点:

口气、病室气味异常的意义 第六单元 脉诊 细目一:脉诊概说

要点:

1.寸口脉与脏腑的关系 2.切脉指法

3.寸口“三部九候”的概念 细目二:正常脉象 要点:

1.正常脉象的特点

2.正常脉象胃、神、根的含义 细目三:常见病脉 要点:

常见病脉(浮、沉、迟、数、滑、涩、洪、紧、弦、细、微、濡、结、促、代)的脉象特征及主病 第七单元 按诊

要点:

1.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2.按腹部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 3.按胸部虚里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第八单元 八纲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八纲辨证的概念 细目二:表里 要点:

1.表证与里证的概念

2.表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细目三:寒热 要点:

1.寒证与热证的感念

2.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细目四:虚实 要点:

1.虚证与实证的概念

2.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细目五:阴阳

1.阴证与阳证的概念 2.阴证与阳证的鉴别要点 细目六: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要点:

1.证候相兼与错杂

2.证候真假(寒热真假)

第九单元 病性辨证

细目一:辨阴阳虚损证候 要点:

1.阳虚证、阴虚证的临床表现

2.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要点 细目二:气虚类证辨证 要点:

1.气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气陷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细目三:血虚类证辨证 要点:

血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细目四:气滞类证辨证 要点:

1.气滞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气逆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细目五:血病其他证辨证 要点:

1.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血热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3.血寒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细目六:气血同病类证辨证

要点:

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证的临床表现

细目七:津液类证辨证

要点:

痰证的临床表现 第十单元 脏腑辨证

细目一:心病辨证

要点:

1.心气虚的临床表现

2.心血虚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3.心脉痹阻证痰、瘀、寒、气四因的比较 4.痰蒙心神、痰火扰神证的比较 细目二:肺病辨证

要点: 肺气虚、肺阴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2.风寒犯肺、寒痰阻肺证的比较

3.风热犯肺、肺热炽盛、燥邪犯肺证的辨证要点

细目三:脾病辨证

要点:

1.脾气虚、脾阳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湿热蕴脾、寒湿困脾证的临床表现 细目四:肝病辨证

要点:

1.肝血虚、肝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2.肝郁气滞、肝火炽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3.肝风内动四证的临床表现 细目五:肾病辨证

要点:

1.肾阳虚、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

2.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虚水泛证的临床表现 3.肾病五证的鉴别要点 细目六:腑病辨证

要点:

1.胃热炽盛证的临床表现

2.寒滞胃肠、食滞胃肠证的临床表现 3.肠热腑实、肠道津亏证的临床表现

4.肠道湿热、膀胱湿热、胆郁痰扰证的临床表现 细目七:脏腑兼证

要点:

1.心肾不交、心脾气血虚证的辨证要点

2.肝火犯肺、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证的辨证要点

3、中药学

第一单元 药性理论 细目一:四气 要点:

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2.四气的作用 细目二:五味 要点:

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 2.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细目三:升降浮沉 要点:

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细目四:归经

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 细目五:毒性 要点:

1.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2.结合具体有毒药物认识其使用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中药的配伍 细目一:配伍的意义 要点:

配伍的意义

细目二:配伍的内容 要点:

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第三单元 中药的用药禁忌 细目一:配伍禁忌 要点:

“十八反”、“十九畏”的内容 细目二:妊娠用药禁忌 要点:

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及分类 第四单元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细目一:剂量 要点:

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剂量 细目二:中药的用法 要点:

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第五单元 解毒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发散风寒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香薷、羌活、白芷、细辛、辛夷 3.下列药物的功效:生姜、藁本、苍耳子 4.下列药物的功效:麻黄、香薷、荆芥、细辛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麻黄、桂枝、细辛、苍耳子 细目三:发散风热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薄荷、蝉蜕、柴胡、葛根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牛蒡子、桑叶、菊花 3.下列药物的功效:蔓荆子、升麻 4.下列药物的用法:薄荷、葛根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牛蒡子 第六单元 清热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清热泻火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石膏、知母、栀子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芦根、天花粉、夏枯草 3.下列药物的功效:淡竹叶、决明子 细目三:清热燥湿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黄芩、黄连、黄柏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龙胆草、苦参 细目四:清热解毒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金银花、连翘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大青叶、青黛、贯众、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

3.下列药物的功效:穿心莲、紫花地丁、土茯苓、山豆根、马齿苋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青黛、贯众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穿心莲 细目五:清热凉血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生地黄、玄参、牡丹皮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赤芍 3.下列药物的功效:紫草 细目六:清虚热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青蒿、地骨皮 2.下列药物的功效:白薇、银柴胡、胡黄连

第七单元 泻下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攻下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大黄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芒硝 3.下列药物的功效:番泻叶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大黄、芒硝、番泻叶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大黄、芒硝、番泻叶 润下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功效:火麻仁、郁李仁 细目四:峻下逐水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甘遂、牵牛子、巴豆 2.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甘遂、牵牛子、巴豆 第八单元 祛风湿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祛风寒湿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独活、木瓜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威灵仙、川乌 3.下列药物的用法:威灵仙、川乌 细目三:祛风湿热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秦艽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防己 3.下列药物的功效:豨莶草

4.下列药物的用法:防己、豨莶草 细目四:祛风湿强筋骨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桑寄生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五加皮 3.下列药物的功效:狗脊 第九单元 化湿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具体药物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藿香、苍术、厚朴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砂仁、豆蔻 3.下列药物的功效:佩兰

4.下列药物的用法:砂仁、豆蔻 第十单元 利水渗湿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利水消肿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茯苓、薏苡仁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茯苓、泽泻 3.下列药物的用法:薏苡仁 细目三:利尿通淋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车前子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滑石 3.下列药物的功效:海金沙、石韦、萆薢 4.下列药物的用法:车前子、滑石、海金沙 细目四:利湿退黄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茵陈、金钱草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虎杖

第十一单元 温里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具体药物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小茴香 3.下列药物的功效:丁香、高良姜。花椒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附子、肉桂、吴茱萸、花椒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附子、肉桂、丁香 第十二单元 理气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具体药物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陈皮、枳实、香附、薤白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青皮、木香、川楝子 3.下列药物的功效:沉香、乌药、佛手、柿蒂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川楝子 第十三单元 消食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山楂、莱菔子、鸡内金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神曲、麦芽 3.下列药物的用法:鸡内金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麦芽、莱菔子 第十四单元 驱虫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槟榔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使君子 3.下列药物的功效:苦楝皮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使君子、苦楝皮、槟榔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使君子、苦楝皮、槟榔 第十五单元 止血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凉血止血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小蓟、地榆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大蓟、槐花、侧柏叶、白茅根 细目三:化瘀止血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三

七、茜草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蒲黄 3.下列药物的用法:三

七、蒲黄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三

七、蒲黄 细目四:收敛止血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白及 2.下列药物的功效:仙鹤草、血余炭 3.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白及 细目五:温经止血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艾叶

第十六单元 活血祛瘀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活血祛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活血止痛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川芎、延胡索、郁金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姜黄、乳香 3.下列药物的用法:延胡索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郁金、乳香 细目三:活血调经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丹参、红花、益母草、牛膝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桃仁、鸡血藤 3.下列药物的用法:牛膝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丹参 细目四:活血疗伤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土鳖虫、马钱子、骨碎补 2.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马钱子 3.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马钱子 细目五:破血消癥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功效:莪术、水蛭 第十七单元 化痰止咳平喘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温化寒痰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半夏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天南星、旋复花 3.下列药物的功效:白芥子、白前

4.下列药物的用法:半夏、天南星、白芥子、旋复花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半夏、天南星、白芥子 细目三:清化热痰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桔梗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竹茹 3.下列药物的功效:天竺黄、前胡、海藻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川贝母、浙贝母、瓜蒌、海藻 细目四:止咳平喘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苦杏仁、百部、葶苈子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苏子、桑白皮 3.下列药物的功效:紫菀、款冬花、枇杷叶、白果 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苦杏仁、白果 第十八单元 安神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安神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重镇安神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磁石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龙骨 3.下列药物的功效:朱砂、琥珀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朱砂、龙骨、琥珀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朱砂 养心安神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酸枣仁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柏子仁、远志 3.下列药物的功效:合欢皮 第十九单元平肝息风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平肝息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平抑肝阳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牡蛎、代赭石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石决明 3.下列药物的功效:珍珠母、刺蒺藜

4.下列药物的用法:石决明、牡蛎、代赭石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代赭石 细目三:息风止痉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地龙、全蝎、僵蚕 3.下列药物的功效:蜈蚣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羚羊角、牛黄、钩藤、全蝎、蜈蚣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牛黄 第二十单元 开窍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开窍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具体药物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藿香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冰片、石菖蒲 3.下列药物的功效:苏合香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麝香、冰片、苏合香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麝香、冰片 第二十一单元 补虚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补气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人参、黄芪、白术、甘草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西洋参、党参、山药 3.下列药物的功效:太子参、白扁豆、大枣、蜂蜜 4.下列药物的用法:人参、西洋参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人参、白术、甘草 细目三:补阳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鹿茸、杜仲、续断、菟丝子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淫羊藿、巴戟天、补骨脂 3.下列药物的功效:肉苁蓉、益智仁 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鹿茸 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鹿茸 细目四:补血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 2.下列药物的用法:阿胶 3.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白芍 细目五:补阴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北沙参、麦冬、龟甲、鳖甲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百合、天冬、石斛、玉竹、枸杞子 3.下列药物的功效:黄精、女贞子 4.下列药物的用法:龟甲、鳖甲 第二十二单元 收涩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收涩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固表止汗药 要点:

下列药物的功效:麻黄根、浮小麦 细目三:敛肺涩肠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五味子、乌梅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诃子、肉豆蔻 3.下列药物的功效:赤石脂 4.下列药物的用法:诃子 细目四:固精缩尿止带药 要点:

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山茱萸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桑螵蛸、海螵蛸、莲子、芡实 3.下列药物的功效:金樱子、椿皮 第二十三单元 攻毒杀虫止痒药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攻毒杀虫止痒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细目二:具体药物 要点:

下列药物的功效:硫磺、蛇床子、方剂学

第一单元 总论 要点:

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及常用治法 2.方剂的组成 3.方剂的变化

4.常用剂型及其特点 第二单元 解表剂 要点:

1.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2.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银翘散、败毒散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3.止嗽散、桑菊饮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4.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三单元 泻下剂 要点:

1.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2.温下剂的基本配伍规律

3.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十枣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4.温脾汤、麻子仁丸、济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四单元 和解剂 要点:

1.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2.小柴胡汤、大柴胡汤、逍遥散、痛泻要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3.蒿芩清胆汤、半夏泻心汤的组成药物、配伍特点、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五单元 清热剂 要点:

1.清热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2.竹叶石膏汤、清营汤、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龙胆泻肝汤、芍药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3.白虎汤、清温败毒饮、导赤散、玉女煎、泻白散、清胃散、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4.黄连解毒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当归六黄汤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六单元 祛暑剂 要点:

六一散、香薷散、新加香薷饮、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七单元 温里剂 要点:

1.温里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2.小建中汤、四逆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3.理中丸、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阳和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八单元 补益剂 要点:

1.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2.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完带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六味地黄丸、一贯煎、肾气丸、地黄饮子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3.生脉散、炙甘草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4.四君子汤、四物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化裁运用 第九单元 固涩剂 要点:

1.固涩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2.牡蛎散、四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3.真人养脏汤、桑螵蛸散、固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单元 安神剂 要点:

1.重镇安神剂和滋养安神剂的基本配伍规律

2.朱砂安神丸、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第十一单元 开窍剂 要点:

1.开窍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2.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苏合香丸的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二单元 理气剂 要点:

1.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旋覆代赭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2.越鞠丸、枳实薤白桂枝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三单元 理血剂 要点:

1.活血祛瘀剂的基本配伍规律

2.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咳血方、黄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3.桃核承气汤、十灰散、小蓟饮子、槐花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四单元 治风剂 要点:

1.治风剂的适用范围及用药原则

2.川芎茶调散、羚羊钩藤汤、镇肝息风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3.消风散、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五单元 治燥剂 要点:

1.治燥剂的适用范围及用药原则

2.清燥救肺汤、百合固金汤、麦门冬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3.杏苏散、桑杏汤、养阴清肺汤、增液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十六单元 祛湿剂 要点:

1.祛湿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2.平胃散、五苓散、防己黄芪汤、苓桂术甘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3.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三仁汤、甘露消毒丹、八正散、猪苓汤、真武汤、实脾散、独活寄生汤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七单元 祛痰剂 要点:

1.祛痰剂的适用范围及基本配伍规律

2.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3.温胆汤、清气化痰丸、贝母瓜蒌散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八单元 消食剂 要点:

1.保和丸、健脾丸的组成药物、功用、主治证候及主要配伍意义 2.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第十九单元 驱虫剂 要点:

乌梅丸的组成药物、功用及主治证候

5、中医内科学

第一单元 感冒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感冒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感冒的常见病因 2.感冒的病机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感冒的诊断要点

2.感冒与风温早期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感冒的辨证要点 2.感冒的治疗原则

3.风寒束表、风热犯表、暑湿伤表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5.阴虚感冒、气虚感冒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细目五:预防

感冒的预防 第二单元 咳嗽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咳嗽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

2.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

1.咳嗽的辨证要点

2.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治疗原则

3.风寒、风热、风燥咳嗽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痰湿蕴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细目四:预防和转归 要点:

1.咳嗽的预防 2.咳嗽的转归 第三单元 哮病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哮病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哮病的常见病因 2.哮病的基本病机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哮病的诊断要点 2.哮病与喘证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哮病的辨证要点

2.哮病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治疗原则 3.冷哮、热哮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哮病缓解期肺脾气虚、肺肾两虚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5.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细目五:预防、转归及预后 要点:

1.生活调摄、预防 2.转归及预后 第四单元 喘证 概述

要点:

喘证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喘证的常见病因

2.喘证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喘证的诊断要点

2.喘证与哮病、气短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实喘和虚喘的辨证要点 2.实喘和虚喘的治疗原则

3.风寒壅肺、表寒肺热、痰浊阻肺、肺气郁痹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肺气虚耗、肾虚不纳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5.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第五单元 肺痈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肺痈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肺痈的常见病因

2.肺痈的主要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肺痈的诊断要点 2.肺痈与风温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辨肺痈的分期 2.肺痈的治疗原则

3.肺痈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第六单元 心悸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心悸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心神不宁与心悸发生的关系 2.虚、痰、瘀与心悸的关系 3.心悸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要点:

1.心悸的治疗原则

2.心虚胆怯、心血不足、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瘀组心脉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3.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细目四:预后 要点:

心悸的预后 第七单元 胸痹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胸痹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胸痹的常见病因

2.胸痹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本病的诊断要点

2.胸痹与胃痛、真心痛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胸痹辨证的要点

2.本病的基本治则及具体治疗方法 3.心血瘀阻、气滞心胸、痰浊闭阻、寒凝心脉、气阴两虚、心肾阳虚等证心痛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细目五:预防、转归和预后 要点:

1.胸痹的转归、预后 2.胸痹的预防 第八单元 不寐 细目一:概述 要点:

不寐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不寐的常见病因

2.不寐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

1.本病的临床特征及虚实辨证要点 2.不寐的治疗原则及常用方法 3.肝火扰心、谈热扰心、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细目四:调护 要点:

不寐的调护 第九单元 癫狂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癫狂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癫狂的常见病因 2.癫狂的基本病机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癫证与狂证的鉴别要点及特征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癫证与狂证的辨证要点及其共同的病变脏腑 2.癫狂的基本治疗原则

3.癫证中痰气郁结和心脾两虚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狂证中痰火扰神和火盛伤阴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第十单元 痫病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痫病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痫病的常见病因

2.痫病基本病机及痰邪在发病中的意义 3.痫病发生的病机转化 细目三:诊断 要点:

痫病的诊断要点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痫病发作持续时间、间歇时间及发作程度在辨证时的意义 2.痫病发作期与间歇期的治疗原则

3.风痰闭阻、痰火扰神、瘀阻脑络、心脾两虚和心肾亏虚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第十一单元 胃痛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胃痛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胃痛的常见病因 2.胃痛与肝、脾的关系 3.胃痛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胃痛的诊断要点 2.胃痛与真心痛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胃痛的辨证要点 2.胃痛的基本治疗原则

3.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湿热中阻、瘀血停胃、胃阴亏耗、脾胃虚寒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细目五:调摄、转归及预后 要点:

1.生活调摄、预防 2.转归及预后 第十二单元 呕吐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呕吐及干呕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实证呕吐与虚证呕吐的常见病因 2.呕吐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呕吐的诊断要点 2.呕吐与呃逆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实证呕吐与虚证呕吐的治疗原则

2.外邪犯胃、食滞内停、痰饮内阻、肝气犯胃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3.脾胃气虚、胃阴不足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第十三单元 腹痛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腹痛的概念

2.腹痛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腹痛的常见内因与外因 2.腹痛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要点:

1.腹痛的诊断要点 2.腹痛与胃痛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腹痛的寒热虚实辨证要点 2.腹痛的治疗原则

3.寒邪内阻、湿热壅滞、肝郁气滞、瘀血内停、中虚脏寒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第十四单元 泄泻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泄泻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泄泻的常见病因

2.泄泻与脾虚湿盛的关系 3.泄泻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泄泻的诊断要点 2.泄泻与痢疾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泄泻的辨证要点 2.泄泻的基本治疗原则

3.寒湿内盛、湿热伤中、食滞肠胃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脾胃虚弱、肝气乘脾、肾阳虚衰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5.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第十五单元 痢疾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痢疾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痢疾的常见病因

2.痢疾与久痢的病理特点 3.痢疾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 要点:

痢疾的诊断要点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痢疾虚实寒热的辨证要点 痢疾的治疗原则及治疗宜忌

3.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阴虚痢、虚寒痢、休息痢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第十六单元 便秘 细目一:概述 要点:

便秘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便秘的常见病因 2.便秘的基本病机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便秘的诊断要点 2.便秘的类证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便秘的辨证要点 2.便秘的治疗原则

3.热秘、气秘、冷秘等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阳虚秘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第十七单元 胁痛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胁痛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胁痛的常见病因 2.胁痛的基本病机 细目三:辨证论治 要点:

1.胁痛的辨证要点 2.胁痛的治疗原则

3.肝郁气滞、肝胆湿热、瘀血阻络、肝络失养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第十八单元 黄疸 细目一:概述 要点:

黄疸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黄疸的常见病因

2.黄疸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 要点: 黄疸的诊断要点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黄疸的辨证要点 2.黄疸的治疗原则

3.阳黄热重于湿、湿重于热、胆腑郁热、疫毒炽盛证及阴黄寒湿阻遏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常用证治疗加减变化 5.黄疸消退后的调治 细目五:转归与预后 要点:

黄疸的转归预后与生活调摄 第十九单元 鼓胀 细目一:概述 要点:

鼓胀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鼓胀的常见病因

2.鼓胀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鼓胀的诊断要点 2.鼓胀与水肿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鼓胀的辨证要点 2.鼓胀的治疗原则

3.气滞湿阻、水湿困脾、水热蕴结、瘀结水留、阳虚水盛、阴虚水停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细目五:转归与预后 要点:

鼓胀的预后和生活调摄 第二十单元 头痛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头痛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头痛的常见病因

2.头痛发病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类证鉴别 要点: 1.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鉴别要点

2.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判断其经络归属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头痛治疗总的原则

2.外感头痛各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内伤头痛各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3.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4.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引经药 第二十一单元 眩晕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眩晕的感念

2.熟悉有关古代医家队眩晕病因的认识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眩晕的常见病因 2.眩晕基本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 要点:

眩晕的诊断要点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眩晕的治疗原则

2.眩晕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和痰浊中阻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3.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第二十二单元 中风 细目一:概述 要点:

中风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中风发病的常见病因

2.中风发病与虚、火、风、痰、气、血和肝肾阴虚的关系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中风的诊断要点

2.中风与痫病、厥证、痉证的鉴别要点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中风的分期要点

2.中风中经络各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中风中脏腑各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中风恢复期各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3.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细目五:转归与预后

1.中风的转归 2.中风的预后 第二十三单元 水肿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水肿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水肿的常见病因

2.水肿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 要点:

水肿的诊断要点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水肿的辨证要点 2.水肿的治疗原则 3.水肿风水相搏、水湿浸渍、湿热壅盛、湿热浸淫、脾阳虚衰、肾阳虚微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细目五:转归与预后 要点:

水肿的预后与生活调摄 第二十四单元 淋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淋证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淋证的常见病因 2.淋证的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淋证的诊断要点及六种淋证的主症特征 2.血淋与尿血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淋证的辨证要点 2.淋证的治疗原则

3.热淋、血淋、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细目五:转归与预后 要点: 生活调摄与转归预后 第二十五单元 郁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郁证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郁证的常见病因 2.郁证的基本病机 细目三:诊断 要点:

郁证的诊断要点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及方法

2.肝气郁结、痰气郁结、心神失养、心脾两虚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细目五:其他治疗 要点:

1.精神治疗 2.辅助治疗

第二十六单元 血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血证的概念及常见血证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血证的基本病因

2.各类血证与脏腑的关系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各类血证的诊断要点 2.咳血与吐血的鉴别

3.便血之远血与近血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治疗血证的三原则

2.咳血、吐血、尿血、便血、衄血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3.出血、瘀血、血虚的关系 第二十七单元 消渴 细目一:概述 要点:

消渴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消渴的常见病因

2.消渴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细目三:诊断 要点:

消渴的诊断要点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消渴的辨证要点 2.消渴的治疗原则

3.消渴病肺热伤津、胃热炽盛、肾阴亏虚、阴阳两虚等证及常见并发症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细目五:转归与预后 要点:

生活调摄及转归预后 第二十八单元 痹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痹证的概念 细目二:病因病机 要点:

1.痹证的常见病因

2.痹证发生的病机及转化

3.痹证日久出现的三种病理变化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要点:

1.痹证的诊断要点 2.痹证与痿证的鉴别 细目四:辨证论治 要点:

1.痹证的辨证要点 2.痹证的治疗原则

3.行痹、痛痹、着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等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4.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5.虫类药和川乌、草乌等药物在痹证治疗中的作用 细目五:转归与预后 要点:

1.生活调摄、预防 2.转归及预防

6、中医外科学

第一单元 中医外科学疾病命名、基本术语

1.疾病命名原则

2.基本术语:疡、疮疡、肿疡、溃疡、胬肉、痈、疽、根盘、根脚、应指、护场、袋脓、痔、漏、痰、毒、结核、岩、五善、七恶、顺证、逆证 第二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细目一:致病因素 要点:

1.外感六淫 2.情志内伤 3.饮食不节 4.外来伤害 5.劳伤虚损 6.感受特殊之毒 7.痰饮瘀血 细目二:发病机理 要点:

1.邪正盛衰 2.气血凝滞 3.经络阻塞 4.脏腑失和

第三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细目一:辨病 要点:

1.辨病的概念 2.辨病的方法 细目二:阴阳辨证 要点:

1.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 2.阴阳辨证应注意的问题 细目三:部位辨证 要点:

1.发于上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2.发于中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3.发于下部的疾病的病因与特点 细目四:经络辨证 要点:

1.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2.引经药

细目五:局部辨证 要点: 1.辨肿

2.辨肿块、结节 3.辨痛 4.辨痒 辨脓 6.辨溃疡 7.辨出血

第四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细目一:内治法 要点:

1.外科疾病内治消、托、补三大法则的应用与内涵 2.清热法、和营法、内托法的代表方剂及应用 细目二:外治法 要点:

1.膏药、油膏的临床应用

2.箍围药的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3.掺药的种类及临床应用

4.砭镰法、挑治疗法、挂线法、结扎法的适应证及用法

5.引流法、棉垫法、药筒拔法、针灸法、熏法、熨法、溻渍法的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

第五单元 疮疡 细目一:疖 要点:

1.疖的定义与特点 2.疖的病因病机 3.疖的临床表现 4.疖的治疗方法 细目二:疔 要点:

1.疔的特点与种类

2.颜面部疔疮的临床表现及与疖的鉴别 3.手足部疔疮的临床表现 4.红丝疔的定义、特点及外治 5.疔的内治法原则 细目三:痈 要点:

1.痈的概念与特点 2.痈的病因病机 3.痈的辨证论治方法 4.颈痈的特点与治疗 细目四:有头疽 要点:

1.有头疽的特点与病因病机 2.有头疽的临床表现

3.有头疽的内治法和外治法 细目五:丹毒 要点:

1.丹毒的临床特点及不同部位丹毒的病名 2.丹毒的病因病机

3.丹毒的内治法和外治法 细目六:瘰疬 要点:

1.瘰疬的特点与病因病机 2.瘰疬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瘰疬的内治法和外治法 细目七:窦道 要点:

1.窦道的临床表现 2.窦道的外治法 第六单元 乳房疾病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乳房肿块检查法 细目二:乳痈 要点:

1.乳痈的病因病机 2.乳痈的临床表现 3.乳痈的辨证论治 4.乳痈的预防与调护 细目三:乳漏 要点:

1.乳漏的病因病机 2.乳漏的外治法 细目四:乳癖 要点:

1.乳癖的概念与特点 2.乳癖的病因病机 3.乳癖的临床表现 4.乳癖的内治法 细目五:乳核 要点:

1.乳核的特点与临床表现 2.乳核的辨证论治 细目六:乳岩 要点:

1.乳岩的发病情况与特点 2.乳岩的临床表现 3.乳岩的辨证论治

4.乳岩与乳癖、乳核的鉴别 第七单元 瘿 细目一:概论

瘿病的病因病机 细目二:气瘿 要点:

1.气瘿的病因病机 2.气瘿的临床表现 3.气瘿的内治法及预防 细目三:肉瘿 要点:

1.肉瘿的概念、特点及病因病机 2.肉瘿的辨证论治 细目四:石瘿 要点:

1.石瘿的含义与特点 2.石瘿的病因病机与诊断 3.石瘿的治疗原则 第八单元 瘤、岩 细目一:概论 要点:

1.中医学对瘤、岩的认识 2.瘤、岩的病因病机

3.瘤、岩的辨证论治和常用药物 4.瘤、岩的预防与调护 细目二:血瘤 要点:

1.血瘤的概念 2.血瘤的诊断 3.血瘤的治疗 细目三:肉瘤 要点:

肉瘤的概念及临床表现特点 细目四:失荣 要点:

1.失荣的概念 2.失荣的病因病机 3.失荣的临床表现 4.失荣的辨证论治 细目五:肾岩 要点:

1.肾岩的含义 2.肾岩的病因病机 3.肾岩的诊断 4.肾岩的治疗原则

第九单元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要点:

1.皮肤病的病因病机

2.皮肤病的原发性及继发性皮损 3.外用药剂型及使用原则 细目二:热疮 要点:

热疮的病因病机与治疗 细目三:蛇串疮 要点:

1.蛇串疮的概念与特点 2.蛇串疮的辨证论治 细目四:疣 要点:

1.不同疣的特点与好发部位

2.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的治疗 细目五:癣 要点:

1.头癣、手足癣、体癣和花斑癣的临床特点和诊断 2.癣的治疗方法 细目六:疥疮 要点:

1.疥疮的病因病机 2.疥疮的临床特点

3.疥疮的辨证论治与预防 细目七:湿疮 要点:

1.湿疮的临床特点 2.湿疮的病因病机 3.湿疮的辨证论治

4.婴儿湿疮的病因、辨证论治 细目八:接触性皮炎 要点:

1.中医文献队本病的认识 2.接触性皮炎的诊断要点 3.接触性皮炎的治疗

4.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疮、颜面丹毒的鉴别 细目九:药毒 要点:

1.药毒的病因病机

2.药毒的诊断、治疗与预防调护 细目十:瘾疹 要点:

1.瘾疹的病因病机 2.瘾疹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细目十一:白庀 要点:

1.白庀(寻常型)的皮损特点 2.白庀(寻常型)的辨证论治 细目十二:粉刺 要点:

1.粉刺的病因病机 2.粉刺的诊断与治疗 细目十三:酒齄鼻 要点:

酒齄鼻的临床表现与辨证论治 细目十四:红蝴蝶疮 要点:

1.红蝴蝶疮的病因病机

2.盘状红斑狼疮的皮损及临床表现 3.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损及全身症状 4.红蝴蝶疮的辨证论治 细目十五:尖锐湿疣 要点:

1.尖锐湿疣的病因病机 2.尖锐湿疣的诊断 3.尖锐湿疣的鉴别诊断 4.尖锐湿疣的辨证论治 细目十六:艾滋病 要点:

1.艾滋病的病因病机 2.艾滋病的诊断 3.艾滋病的辨证论治 第十单元 肛门直肠疾病 细目一:概论 要点:

1.肛门直肠疾病的病因病机 2.肛门直肠疾病的辨证 细目二:痔 要点:

1.痔的概念与分类 2.内痔的病因病机

3.内痔、外痔、混合痔的诊断 4.痔的辨证论治 细目三:息肉痔 要点:

1.息肉痔的概念 2.息肉痔的病因病机

要点:

1.肛隐窝炎的并发症

2.肛隐窝炎的病因病机、主要症状 细目五:肛痈 要点:

1.肛痈的定义及病因病机 2.肛痈的诊断 3.肛痈的辨证论治 细目六:肛漏 要点:

1.肛漏的病因病机 2.肛漏的诊断与分类 细目七:肛裂 要点:

1.肛裂的定义与病因病机 2.肛裂的主要症状与分类 3.肛裂的辨证论治 细目八:脱肛 要点:

1.脱肛的定义及病因病机 2.脱肛的症状与分类

3.一度直肠黏膜脱垂与内痔脱出的鉴别 4.脱肛的内治法 细目九:锁肛痔 要点:

1.锁肛痔的主要症状 2.锁肛痔的治疗原则 第十一单元 泌尿男性疾病 细目一:概论 要点:

男性前阴各部与脏腑的关系 细目二:子痈 要点:

1.子痈的含义

2.子痈的病因病机及诊断治疗 细目三:尿石症 要点:

1.尿石症的病因病机 2.尿石症的诊断 3尿石症的辨证论治 细目四:男性不育症 要点:

1.男性不育症的病因病机 2.男性不育症的诊断方法 3.男性不育症的辨证论治 细目五:慢性前列腺炎 要点:

1.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 2.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 3.慢性前列腺炎的辨证论治 细目六:前列腺增生症 要点:

1.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2.前列腺增生症的辨证论治 第十二单元 周围血管疾病 细目一:概论 要点:

周围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与体征 细目二:股肿 要点:

1.股肿的含义与特点 2.股肿的病因病机 3.股肿的诊断 4.股肿的辨证论治 细目三:血栓性浅静脉炎 要点:

1.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病机

2.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表现与常见类型 3.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辨证论治 细目四:筋瘤 要点:

1.筋瘤的定义与特点 2.筋瘤的辨证论治 细目五:臁疮 要点:

1.臁疮的病因病机 2.臁疮的局部辨证

3.臁疮的内、外治疗原则 细目六:脱疽 要点:

1.脱疽的定义、特点与病因病机 2.脱疽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脱疽的辨证论治

第十三单元 其他外科疾病 细目一:烧伤 要点:

1.烧伤面积的计算方法及烧伤深度的分类 2.重度烧伤后辨证分型、治疗原则 3.中小面积烧伤创面的正确处理 细目二:毒蛇咬伤 要点:

1.我国常见毒蛇的种类、有毒蛇与无毒蛇在形态和齿痕上的区别 2.毒蛇咬伤的病因病机 3.毒蛇咬伤后的治疗措施 细目三:肠痈 要点:

1.肠痈的病因病机 2.肠痈的诊断 3.肠痈的辨证论治

7、中医妇科学

第一单元 女性的生理特点 细目一:月经 要点:

1.月经的生理表现

2.月经产生的机理(脏腑、天癸、气血、经络)细目二:妊娠与产育 要点:

1.妊娠机理

2.妊娠期生理现象 3.预产期的计算方法 4.恶露的概念及持续时间 5.哺乳期的最佳断乳时间 第二单元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细目一:病因 要点:

1.寒热湿邪 2.七情内伤 3.生活失度 4.体质因素 细目二:病机 要点:

1.脏腑功能失常 2.气血失调 3.冲任督带损伤 第三单元 月经病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月经病的定义 2.月经病的范围 3.月经病的治疗原则

4.月经病施治中应注意的问题 细目二:月经先期 要点:

1.月经先期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4.丹栀逍遥散、清经散和两地汤的药物组成 细目三:月经后期 要点:

1.月经后期的定义

2.月经后期与早孕的鉴别 3.病因病机

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5.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金匮要略》)的药物组成 细目四:月经先后无定期 要点:

1.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细目五:月经过多 要点:

1.月经过多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4.举元煎及保阴煎的药物组成 细目六:月经过少 要点:

1.月经过少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4.归肾丸和苍附导痰丸的药物组成 细目七:经间期出血 要点:

1.经间期出血的定义

2.应与经间期出血鉴别的疾病 3.病因病机

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细目八:崩漏 要点:

1.崩漏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治崩大法:塞流、澄源、复旧 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5.清热固经汤的药物组成 细目九:闭经 要点:

1.闭经的定义

2.闭经与妊娠的鉴别

3.病因病机:虚、实不同的病机要点 4.闭经的治疗原则

5.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细目十:痛经 要点:

1.痛经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细目十一:经行泄泻 要点:

1.经行泄泻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细目十二:经行浮肿 要点:

1.经行浮肿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细目十三:经行吐衄 要点:

1.经行吐衄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4.顺经汤的药物组成 细目十四:绝经前后诸证 要点:

1.绝经前后诸证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细目十五:经断复来 要点:

1.经断复来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第四单元 带下病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带下病的定义

要点:

1.带下过多的病因病机 2.带下过多的治疗原则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4.完带汤的药物组成 第五单元 妊娠病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妊娠病的定义 2.妊娠病的范围 3.妊娠病的病因病机 4.妊娠病的治疗原则 5.妊娠用药的禁忌 细目二:妊娠恶阻 要点:

1.妊娠恶阻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治疗总原则

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细目三:妊娠腹痛 要点:

1.妊娠腹痛的定义 2.病因病机

细目四:胎漏、胎动不安 要点:

1.胎漏、胎动不安的定义 2.堕胎、小产、暗产的定义 3.病因病机

4.胎漏、胎动不安的治疗原则

5.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6.寿胎丸和胎元饮的药物组成 细目五:子肿 要点:

1.子肿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治疗用药的注意点

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细目六:妊娠小便淋痛 要点:

1.妊娠小便淋痛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细目七:妊娠小便不通

妊娠小便不通的定义 第六单元 产后病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产后病的定义

2.产后常见病及危重症:产后“三冲”、“三病”、“三急” 3.产后病总的病因病机 4.产后“三审” 5.产后病的治疗原则 6.产后病的用药宜忌 细目二:产后血晕 要点:

1.产后血晕的定义

2.与产后血晕相鉴别的疾病 3.病因病机

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细目三:产后发热 要点:

1.产后发热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4.感染邪毒型发热临证时的注意点 细目四:产后腹痛 要点:

1.产后腹痛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4.生化汤的药物组成 细目五:产后恶露不绝 要点:

1.恶露不绝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第七单元 妇科杂病 细目一:概述 要点:

1.妇科杂病的定义 2.妇科杂病的范围 3.妇科杂病的治法概要 细目二:癥瘕 要点:

1.癥瘕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癥瘕辨证与施治的注意点

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细目三:盆腔炎 要点:

1.急慢性盆腔炎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细目四:不孕症 要点:

1.不孕症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4.毓麟珠的药物组成 细目五:阴痒 要点:

1.阴痒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4.阴痒的外治法 细目六:子宫脱垂 要点:

1.子宫脱垂的定义 2.病因病机

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

8、中医儿科学

第一单元 小儿生长发育 细目一:年龄分期 要点:

年龄分期的标准 细目二:生理常数 要点:

1.体重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2.身长测定方法及正常值 3.囟门闭合时间及病理意义 4.乳牙萌出正常值

5.呼吸、脉搏、血压与年龄增长的关系 6.动作发育、语言发育要点 第二单元 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细目一:生理特点 要点:

1.小儿生理的基本特点

2.“稚阴稚阳”与“纯阳”学说的意义 细目二:病因特点

儿科病因特点 细目三:病理特点 要点:

1.小儿病理的基本特点

2.小儿病理特点对临床认识儿科疾病病因、疾病谱、证候变化及预后的意义 第三单元 四诊概要 细目一:概述 要点:

儿科四诊应用特点 细目二:望诊 要点:

1.望诊的主要内容

2.望神态的要点与临床意义 3.审苗窍的要点与临床意义 4.斑、疹的辨别与临床意义 5.大便的望诊诊断及临床意义 6.指纹诊察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细目三:闻诊 要点:

1.啼哭声的诊断,病理性啼哭声与临床意义 2.咳嗽声的辨别

3.大小便的闻诊临床意义 细目四:问诊 要点:

1.儿科问个人史的内容 2.问病情的要点

3.大便的问诊诊断及临床意义 4.饮食的问诊诊断及临床意义 细目五:切诊 要点:

1.儿科脉诊的方法 2.儿科基本脉象

3.囟门按诊的临床意义 第四单元 儿科治法概要 细目一:中药内治疗法 要点:

1.用药原则 2.中药用量 3.给药方法 4.常用内治法

细目二:中药外治疗法 要点:

4.出师表教案 篇四

讨论并归纳:因为蜀国是先帝创下的基业,是“北定中原”“恢复汉室”的根据地,而先帝的理想未能实现而中途死亡,使作者感到十分痛惜,肩上的托付的担子之沉重。同时警示后主要奋发有为,继承先辈遗志。为后文提出建议定下基调。

2、提问:第1段分析天下大势,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分析形势不利的客观条件,指出目前正是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希望刘禅“居安思危”。

3、提问:第1段提到“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土”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这是蜀国“人和”的主观条件,而且是先帝“殊遇”造成的。客观条件虽然堪忧,主观努力尚且可为。在这样的形象下,做为蜀国的国君应当如何做,文章开头从三个方面使后主认识到应当有所为。

4、提问: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1)广开言路。“诚宜开张圣听”;

2)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5、提问: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1)希望后主能“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 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希望后主能“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3)希望后主能“亲贤臣,远小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国家“兴隆”

总之,作者希望蜀国能够有一个清明的政局,成了“北定中原”强大稳定的后方。

6、提问: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括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作者自叙本志,为的是突出先帝的知遇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以报答先帝。

7.提问:第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说明“出师”的原因,是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这是他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本分。随堂反馈:

1.提问;出师之前作者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七擒孟获”安抚夷人,“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安定了后方,做好战备。

.提问: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驾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提问: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推贤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 1)宫中:推荐良实,志虑忠纯的郭攸之、费伟、董允等。2)营中:推荐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将军向宠。3)其他:推荐贞良死节之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

目的是消除北伐后顾之忧,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

4.提问:作者如何表达了出师的决心?

1)以出师为己任。“此臣报先帝面忠陛下之职分也”;

2)定下军名状。“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可联系北伐失败,自贬三等,去丞相号,说明此绝非虚语)

5.提问: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对贤臣:“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要有“兴德之言”。*书后主:“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6.提问: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掸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其余两条虽然 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可联系乐不思蜀”,亲信宦官黄皓等事例)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而亲贤尤为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听”,实际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可“塞忠谏之路”,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说刘禅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

1、最能体现曹刿参与精神的词:请见。

2、表现民不愿与官交往的句子: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曹刿请见的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4、表现庄公政治上鄙的语言:衣食所安,弗敢专也;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5、表明庄公始有所悟的句子(表明取信于民的语句;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战争的结局(表明曹刿指挥正确的句子):齐师败绩;遂逐齐师。

7、本文承上启下的过度句:既克,公问其故。

8、齐人三鼓后进军的根据是:夫战,勇气也。

9、齐人三鼓后进军的原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10、鲁国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

11、鲁国追击的时机是:辙乱旗靡。

12、曹刿观察敌情的细心之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13、与“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相照应的语句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4、第三段出现的成语:一鼓作气。

15、确定追击时机的根据: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6、“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7、“三而竭。”照应上文的哪一句?

齐人三鼓。

六、问答题

1、文章的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鲁国战前的准备。

2、第一段可分为两层,请划分出来,并写出层意。

划到“乃入见”。一层:曹刿跟乡人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二层: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3、“十年春,齐师伐我。”交代了哪些内容?“我“指的是什么?

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并交代了交战的双放即进攻者齐国、防御者鲁国。

“我”是指鲁国。

4、齐师攻打,而鲁庄公仓促迎战,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鲁庄公对战争的浅薄的认识,也是鄙的一种表现。

5、乡人阻止曹刿请见,并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反映了怎样的鲁国社会现实?

民不愿与官谋划,统治者不得民心的社会现实。

6、曹刿能冲破阻碍进见,说明他具有何种品质?

他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精神。

7、“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起到怎样的作用?

为下文写鲁庄公的鄙、曹刿的远谋做铺垫。

8、“何以战”一问,表明曹刿怎样的思想特征?

曹刿深谋远虑,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

9、庄公的两次答话能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

两次答话看出鲁庄公具有鄙的特点。因为他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对左右侍臣施加小恩小惠上和不存在的神身上,百姓不会服从。

10、曹刿为什么最后同意鲁庄公跟齐国作战?

因为鲁庄公领悟到尽力作好本职的事,百姓会服从他,这是治国之本。

11、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忠之属也”,那么,“忠之属也”的实质是什么?

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12、曹刿在与鲁庄公的对话中表明了什么观点?用自己的话概括。

取信于民是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13、曹刿答话观点的根源是什么?

是孟子提倡的民本思想。

14、第二自然段写了怎样内容?

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15、第二段详略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此段以写鲁方的战术决策为主,重点写了曹刿和鲁庄公指挥战斗的情景。

这样写能使曹刿和鲁庄公形成鲜明的对比,借鲁庄公的鄙绠能突出曹刿的远谋。

16、“将鼓”、“将驰”表现鲁庄公怎样的特点?

表现鲁庄公急躁冒进的特点。

17、指挥作战中,曹刿只说了两次“未可”、“可矣”,这样简短的语言表明他具有怎样的特征?

表现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和善于把握战机的特征。

18、“齐师败绩”“遂逐齐师”是这次战争的结局,它证明了什么?

证明了曹刿的指挥是正确的。

19、待敌人三鼓后而后鼓的目的是什么?在文章结构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目的是养我军的锐气。为下文“彼竭我盈”铺垫。

20、“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一举动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曹刿细心观察敌情,这也是他恰当把握追击时机的根据。

21、文章的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

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22、“既克,公问其故”在文章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23、第三段中曹刿的论战回答了鲁庄公的哪两个疑问?

(1)为什么待齐人“三鼓”而后“鼓”的问题。(2)为什么待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的问题。

24、曹刿确定反攻时机和追击时机的根据是什么?

确定反攻时机的根据是:夫战,勇气也。

确定追击反攻时机的根据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5、确定反攻时机和追击时机时,暗含曹刿的哪些军事观点?

(1)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的观点。(2)作战中心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

26、本文写作上的一个较突出的特点是前后照应,请举出几例。

“三而竭”照应“齐人三鼓”。“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照应上文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7、纵观全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远谋。

28、这篇文章从哪些方面说明了曹刿以弱胜强的战略思想?

两方面:抓住反攻时机;抓住追击时机。

29、本问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塑造了曹刿的形象,请你谈一谈。

曹刿是一位有远谋的军事家。他热爱自己的国家,关心国家大事,敢于进谏;面临强敌,胸有成竹、从容不迫,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30、鲁庄公是一位昏庸的国君吗?请你谈一谈你的看法。

鲁庄公是一位平庸的国君,他和昏庸的国君不同。

他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恩小惠和求神保佑上,可见他政治上无能;战争中,他急于求战,战胜后又不知原因,可见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在战前能够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能够纳谏;作战中能听从曹刿的指挥,战后能虚心询问战胜的原因,由此可见,他和一般昏庸的君主是不同的

31、本文通过曹刿和鲁庄公关于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请你总结一下。(鲁国此次取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

32、史料裁剪得当是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曹刿在战前启发庄公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战中准确的掌握战机、详察敌情以及在战后论述战争原理,写得比较详细;对请见、从战、克敌等写得较略。

好处:这样剪裁,对再现军事家曹刿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具有极大的作用。

33、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战争之前,曹刿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两次否定,一次赞许,纵观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这是他在政治上的远谋;在作战的过程中,他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远谋。

34、曹刿在这次战役中起了什么作用?

曹刿在这次战役中起到了决定成败的关键性的作用。他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所以待齐师“三鼓”而后鼓,抓住有利的战机;他以“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的意图的观点,所以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以上两次关键的战术决定了鲁国的胜利。

35、请谈一谈曹刿在战场上镇定自若,从容自信的基础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仔细观察敌情,在充分了解自己实力的前提下充分研究对手的实力和特点,做到知己知彼。启示围绕“面对大事和变故应运用指挥沉着应对”来回答。

36、你知道历史上还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战例?指出一、二并分析原因。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得胜的原因围绕着“得民心者得天下”来谈。

37、读罢此文,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围绕“远谋”来答。

38、曹刿认为决定胜负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取信于民。

39、本文人物对话有鲜明的语气,有的肯定有的否定,请根据加点字说说下列各句的语气: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反对)(2)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否定)(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肯定)(4)夫战,勇气也(发议论)40、曹刿“请见”的最主要原因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肉食者鄙

41、“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内容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2、选出下面句中加点词与“忠之属也”的“属”的意思相同的一项(B)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神情与苏黄不属 D、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4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之”同“肉食者谋之”中的“之”的意思相同的是(D)

A、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B故逐之 C、登轼而望之 D、属予作文以记之

44、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必以分人”中的“以”意思相同的是(C)

上一篇:高一期末复习计划应该怎么写下一篇:期中考试颁奖典礼流程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