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学校

2024-10-01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8篇)

1.农村义务教育学校 篇一

广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 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我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薄改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便用效益,推动全面改善我区农村薄弱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有效实施,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科教(2016)28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薄改补助资金是指中央财政补助,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用于改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资金.第三条薄改补助资金由财政和教育部门共同管理,统筹安排使用。财政部门负责专项资金中期财政规划和预算编制,会同教育部门分配及下达资金,对资金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绩效评价:教育部门负责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规划编制,指导和推动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实施工作,运用信息化等手段加强项目管理,会同财政部门做好资金使用情况监督和绩效评价等工作。第四条薄改补助资金便用管理进循“总量控制,突出重点,奖补结合,省级统筹,公平公正,规范透明”的原则。

第五条市,县(市,区)财政要结合自身财力,进一步加大投入,落实事权与支出责任,全力保障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经费投入。第二章资金使用范围

第六条本办法的薄弱学校是指教学,生活设施条件等不能满足基本需求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乡村,乡镇,县城。设区市城乡结合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含设区市主城区义务教育学校).第七条薄改补助资金支持的薄弱学校必须是已列入当地学校布局规划,拟长期保留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

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小学附设的学前班或者幼儿园,完全中学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高中部,民办学校,地级市及以上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及因打造“重点校”而形成的超大规模学校不纳入支持范围。

第八条薄改补助资金用于“校舍及设施建设类”和“设备及图书购置类”两类项目.(一)“校舍及设施建设类”项目主要包括: 1.新建改建和修缮必要的教室,实验室,图书室,以及农村小学必要的运动场等教学设施,其中,自治区资金也可支持新建,改扩建和修缮农村初中必妥的运动场等教学设施。

2.新建改建和修缮农村小学必安的学生宿舍.食堂(伙房)开水房,厕所,澡堂等生活设施,以及必要的校园安全等附属设施.3.现有县镇“大班额”义务教育学校(小学班额超过56人.初中班额超过66 人的义务教育学校)必要的扩容改造;4.在宽带网络接入学校的条件下建设校园内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二)“设备及图书购置类”项目主要包括: 1.购置必要的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等教学仪器设备;2.为宿舍,食堂(伙房),水房等公共生活设施配置必要的家具,设备,以及必要的校园安保设备等;3.购置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图书;4.购置计算机,投影仪等必要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信息化网络设备等.第九条 以下内容不得列入薄政补助资金使用范围:(一)独立建筑的办公楼,礼堂,体育馆,塑胶跑道,游泳馆(池),教师周转宿舍等;(二)一次性投入低于5万元的校舍维修和零星设备购置项目;(三)教育行政部门机关及直属非教学机构的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四)其他超越基本办学条件范畴的事项。

第十条 薄改补助资金严禁用于偿还债务;严禁用于平衡预算,发放人员津补贴以及冲抵地方应承担的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公用经费等支出.第三章 资金分配与拨付

第十一条 教育厅在收到中央薄改补助资金预算文件后的20 日内,研究提出资金分配方案会商财政厅;财政厅,教育厅在收到中央薄改补助资金预算文件后的30 日内将改薄补助资金下达到市.县(市,区)。

第十二条 自治区统筹中央财政和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的薄改补助资金,按照因素法分配到市县。薄改补助资金的分配因素包括基础因素,投入因素, 缋效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其中:基础因素,下设贫困程度,人均可用财力,义务教育学生人数,新建学校情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等子因素。各子因素数据通过相关统计材料和申报材料获得。

投入因素,下设上一市,县(市,区)财政教育投入总体情况, 用于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方面的投入情况等子因素。各子因素数据通过各市,县(市,区)申报材料获得。

绩效因素,由教育厅会同财政厅根据各市,县(市,区)制定的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任务完成情况及相应资金的支出情况,组织考核获得相关数据。

管理因素,主要包括全面改吾溥药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和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规划编制质量,各类数据录入审核等业务工作管理,相关申报材料的报送情况,以及资金监督管理等情况。由教育厅会同财政厅组织考核获得相关数据。其他倾斜因素,主要包括各地遭受自然灾害情况,人口大县办学条件薄弱县等因素。

第十三条 薄改补助资金分配到市,县(市,区)后,由当地财政和教育部门结合本地“全面改薄”实际统筹安排使用,使用时要按如下要求进行:(一)要坚持“实用,够用,安全,节俭”的原则,把满足基本需要放在首位,优先建设,购置教学和学生生活最急需的基本设施和设备。要注重投入效益,做到改一所,成一所,防止项目过于分散.(二)严禁超标准建设和豪华建设。严禁将资金向少数优质学校集中,拉大教育差距。严禁举债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三)要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校舍维修改造保障长效机制,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地方实施的其他义务教育项目资金相互衔接,相互统筹,避免重复支持。

第十四条 县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应当按照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要求和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规划,提前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建立项目储备并对项目库实施滚动管理。在收到上级薄改补助资金预算文件后的30日内,将资金科学合理地分配到项目学校,落实到具体项目,开及时料资金分配结果,项目执行情况录入全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项目信息化管理。第四章 资金申报

第十五条 市,县(市,区)财政和教育部门应向财政厅,教育厅提出当年薄改补助资金申报材料,其中,县(市,区)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应于每年1月30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市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各市财政和教育部门应当于每年2月15日前汇总所属县(市,区)资金申报材料后报财政厅和教育厅。第十六条 市级财政和教育部门报送的申报材料包括:(一)上薄改补助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工作总结,主要内容包括上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工作落实情况及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薄改补助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地方财政投入情况,主要管理措施,问题分析及对策。

(二)当年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当年工作目标和绩效目标,重点任务和资金安排计划,绩效目标要明确,具体,可考核。(三)上本级财政安排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方面的专项资金统计表及相应的预算文件。

(四)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表,即对照<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制定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基一厅(2014)26号)附件所列各项绩效目标和工作任务,分别列示完成情况.录入全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项目信息化管理。第四章 资金申报

第十五条 市,县(市,区)财政和教育部门应向财政厅,教育厅提出当年薄改补助资金申报材料,其中,县(市,区)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应于每年1月30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市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各市财政和教育部门应当于每年2月15日前汇总所属县(市,区)资金申报材料后报财政厅和教育厅。第十六条 市级财政和教育部门报送的申报材料包括:(一)上薄改补助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工作总结,主要内容包括上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工作落实情况及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薄改补助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地方财政投入情况,主要管理措施,问题分析及对策。

(二)当年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当年工作目标和绩效目标,重点任务和资金安排计划,绩效目标要明确,具体,可考核。(三)上本级财政安排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方面的专项资金统计表及相应的预算文件。

(四)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表,即对照<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制定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基一厅(2014)26号)附件所列各项绩效目标和工作任务,分别列示完成情况.-7-

10:13:47 我的手机 2018/9/11 10:13:47

第十七条 薄改补助资金申报材料作为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和资金分配的依据之一。逾期不提交申报材料的,在分配当年资金时,相应扣减各县(市,区)获得的部分项目资金。

第五章 资金管理与绩效评价

第十八条 县(市,区)级财政和教育部门应当及时将项目计划和经费分配方案报财政厅,教育厅备案,应根据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规划和项目计划及时组织实施,并及时将资金分配结果,项目执行情况录入全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项目信息化管理.第十九条 薄改补助资金要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确保专款专用。

第二十条 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对薄改补助资金实施目标管理的要求,各地教育和财政部门要统筹组织,指导协调项目管理工作,建立薄改补助资金项目库,实行项目管理,确保薄改补助资金使用可检查,可监控和可考核。

第二十一条 薄改补助资金支持的校舍及设施建设类项目原则上应当在资金下达后两年内完成.项目完成后要及时办理验收和结算手续,同时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设项目和设施设备不得交付使用。

第二十二条 项目预算下达后,因不可抗力等客观原因导致项目无法实施时,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履行项目变更和预算调整审批手续,同时报财政厅和教育厅备案。

第二十三条 项目实施完成后,若有结余资金,由县(市.区)级财政和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和使用;项目资金不足的,由县(市,区)级财政和教育部门统筹安排弥补。第二十四条 财政厅和教育厅根据各市,县(市,区)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工作进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绩效评价或再评价。各地制定的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目标和计划将作为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项目建设安排和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将根据中央有关政策另行制定。

第二十五条 实施薄改补助资金支持的项目,应当执行政府采购等法律制度的有关规定,落实有关政策要求,规范采购行为。实施薄改补助资金支持的校舍及设施建设类项目,属于基本建设的,应当履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相关建设标准和要求。新建项目要符合抗震设防和综合防灾要求,确保工程质量。第六章 资金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 明确资金监管职贵。地方各级财政和教育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中,依据部门职责,分级管理,加强监督,确保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十七条 财政部门负责薄改补助资金的预算安排,资金拨付,管理和监督.(一)财政厅负责牵头制定我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有关制度,及时分解,下达,拨付专项资金,监督检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对资金管理中的重大事项组织调研,核查和处理。

(二)市,县(市,区)财政部门负责牵头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有关制度,及时分解,下达,拨付专项资金,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本地资金管理中的重大事项组织调研,核查和处理.第二十八条 教育部门负责薄改补助资金的预算编制,使用管理, 监督检查以及教育基础数据的真实性, 准确性和完整性。(一)教育厅负责编制自治区薄改补助资金预算,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规划;牵头提出资金分配方案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负责建立健全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审核汇总各地报送的基础数据,对市,县(市,区)管理使用专项资金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参与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有关制度.(二)各市,县(市,区)教育部门负责编制本地专项资金预算并制定合理的用款计划,审核项目学校(单位)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项目规划的编报和项目遴选申报,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参与制定有关制度和监督检查;配合有关部门按规定实施政府采购,指导督促项目单位(学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三)项目建设学校(单位)负责专项资金日常使用管理,制定本校项目资金支出管理办法,建工健全内控制度;依法健全财务,会计制度,配备专(兼)职财会人员,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项目管理,按规定实施政府采购,及时上报有关数据;及时办理验收, 结算和固定资产入账手续。第二十九条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财政预算公开的总体要求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各级特别是县级教育部门应当通过当地媒体,部门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示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总体规划,资金安排,工作进展等情况。其中,资金安排应包括项目学校名单,项目内容和资金额度,在县级教育部门的门户网站公示时间不少于一年。

对薄改补助资金支持的项目,项目学校(单位)应当全程公开从立项,实施情况到验收的相关信息。

第三十条 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实行中央和自治区重点检查,定期巡查市,县(市,区)级经常自查的监督检查机制。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将薄改补助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列入重点监督检查范围,加强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各级教育部门应当对薄改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及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各项目学校(单位)应当强化内部监管,自觉接受外部监督,配合审计机关将薄驹学校改造计划资金使用情况纳入每年重点审计内容,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通过政府购头服务,聘请具备资质的社会中介组织参与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对于报送座假信息,骗取薄改补助资金的,一经查实,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在全区范围内通报,并扣减下一资金,情节严重的,取消下一或以后资金分配资格。第三十二条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薄改补助资金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追究机制。严禁将资金用于平衡预算,偿运债务,支付利息,对外投资等支出,不得从补助资金中提取工作经费或管理经费。对于挤占,挪用,虚列,套取补助资金等行为,按照<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严肃处理。

第三十三条 各级财政,教育部门及工作人员在薄改补助资金分配方案的制定和复核过程中,违反规定分配资金或者向不符合条件的单位(或项目)分配补助资金以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按照<预算法>,<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追究责任;涉缣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各市,县(市区)财政和教育部门可以依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办法或者实施细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自治区财政厅,教育厅印发的<广西农村义务教育海霸学校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桂财教(2016)7号)同时作废。

2.农村义务教育学校 篇二

“国培计划”—2 0 1 0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是为解决一线农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实际需要, 利用先进的现代远程教育手段, 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师进行的专项培训。本次培训由中央电化教育馆负责培训实施, 涉及我国中西部2 3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 0 8个县, 参加培训的教师达23万余人。其中, 小学教师141, 605人, 初中教师8 9, 6 4 1人。培训期间, 教师积极参与学习讨论, 共发表主题帖3, 313, 401条, 提交作业130, 742份, 提交培训简报达4 3 0余份。

本次培训采取混合培训、在线学习两种方式。其中混合学习以县为单位, 按学科 (1 6门) 在乡镇或县组班, 共设3 2 4 6个班。在线学习共设2 3个远程培训中心, 每个远程培训中心再按学科建立远程培训虚拟班, 共设3 6 8个虚拟班。在线学习是结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采用卫星电视、卫星I P广播、网络互动等学习方式, 通过远程培训平台、语音电话及短信平台、培训中心、网上学习中心、网上辅导答疑中心以及语音和短信服务中心, 形成卫星通讯网 (天网) 、计算机互联网 (地网) 、教师教育系统 (人网) 三网合一的远程培训体系, 尤其注重对学员学习过程的管理。在培训点, 辅导教师或班主任通过每天的学习记录、讨论记录和作业情况对学员的学习进行评价和管理。语音电话及短信平台、语音及短信服务中心可以记录来自培训点的情况汇报、学员学习疑问, 有关信息经过分类汇总后交给项目管理人员和学科专家。远程培训平台提供资源服务, 并按照学员观看课程、参加讨论、提交作业等情况对学员的学习进行评测。在网上学习中心, 学员要结合学习内容进行研讨, 并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论。辅导教师要对学员的学习状态做出适当评估, 即时提醒学员学习, 并对学员的作业进行评阅。

培训实施与效果反馈

在培训实施的进度上, 中央电化教育馆的安排可谓紧锣密鼓。2 0 1 0年4月, 中央电教馆认真甄选学科课程专家, 确定培训框架、授课教师, 设计课程中的问题讨论、作业、课外研读等环节。从6月上旬开始, 组织专家对课程资源进行评审。6月2 8日, 以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项目工作部署会。7月1日~9日, 通过网络在线学习的方式, 面向各省级中心管理员、辅导教师、各项目县培训点的负责人以及各班主任开展了培训者培训, 加强培训者远程培训组织管理能力。7月8日起, 通过卫星I P方式发送培训资源, 为各地灵活安排培训提供方便。从7月1 0日起, 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为学员开放学习注册。7月1 2日~8月1 2日, 全体学员按照预定的学习方式参加学习, 在辅导教师和班主任的组织下参加学习讨论并完成作业。辅导教师、班主任根据各学习主题下设置的问题和作业对学员进行辅导, 组织学员交流研讨, 评阅学员的作业, 并与项目管理人员保持沟通, 保证教学过程的畅通。

为增加学员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了1 6次共4 0学时的网络直播答疑活动。直播答疑情况还通过卫星I P及时发送到各培训点, 有针对性地帮助学员解决培训中的疑问。培训期间, 中央电化教育馆安排巡视组分赴湖北、江西、贵州、甘肃、青海、四川、重庆巡视指导, 共检查项目县7个, 实地走访培训点2 5个, 教学班3 4个, 组织座谈2 0多次。

8月1 2日培训结束前, 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了在线学习网上培训调查和混合学习抽样问卷调查。问卷的问题包括对本次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和总体效果的评价, 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 4, 5 1 6份。调查统计结果表明, 广大学员对课程内容给予了高度评价, 总体满意度达到了9 6.4 3%。学员们认为以下方面的收获最大。

教学理念更新。9 7.8 7%的学员对新课标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把握;9 7.3 6%的学员认为此次培训在教学策略的学习上有很大收获, 并表示开学后将尝试运用这些教学策略。湖南省邵阳县诸甲亭乡中心完小肖芳苞老师说:“专家们的精彩讲座让我把握住了最新的教学动态, 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有效教学!今后, 我会更加认真地钻研教材,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认真备好每节课, 上好每节课。”

专业素养提升。认为在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方面受到启发的学员占9 7.3 1%;9 7.8 0%的学员认为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校教学与社会的结合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大部分教师认同信息化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并愿意尝试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五中杨连英老师说:“专家们精辟的讲解、答疑, 使我受益匪浅。就比如, 对于数学符号的准确理解和正确使用, 专家建议可以通过大量的对比练习来进行辨析, 并给出了相应的实例。专家对问题透彻的分析、精辟的阐述启迪了我的思维。”

学员自我学习能力增强。有9 6%的教师参加了网络在线或班级集中研讨。这表明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我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吉林省德惠市大房身中心校陶丽丽老师的感受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最有特色的是, 我们一线教师有机会和专家交流讨论、积极互动, 各位专家帮我们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我每天都用一定的时间去阅读别人的文章, 发表自己的评论。通过阅读来学习别人的教学方法, ‘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

经验特色与工作创新

领导重视。教育部领导和各省级单位高度重视本次培训, 组成了由师范司牵头, 省教师培训机构或电教馆负责组织实施的工作机构, 及时转发有关文件, 积极遴选项目县。各项目县均成立了由主管领导负责的领导小组, 制订本县的实施方案、设立培训点、落实学员并分班、配备班主任和辅导教师、认真布置考勤考核工作, 有力地保障了“国培”的实施。如, 陕西省要求项目县做好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 各项目县成立技术保障小组, 在培训点实地开展“农远工程”设备的调试、接收、使用、培训等工作。湖南省教育厅拨付专项经费支持培训工作, 要求项目县加大培训力度, 做好培训监控, 加强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建设。

专家支持。各学科领域专家精心设计培训内容、认真开发课程资源、积极参加教学辅导答疑和问题研讨。课程资源贴近农村教育教学实际, 实践性、操作性强, 能解决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受到广大教师的由衷欢迎和肯定。

技术保证。中央电化教育馆采用了手机短信、语音电话、培训平台给予远程教学支持的方式, 组建了由授课教师、学科编辑、言论管理者、信息员、网络管理员组成的强大教学支持服务团队, 实现了“天网”、“地网”和“人网”三网结合的现代远程教育的成功实践, 让很多从未接受过高水平培训的农村教师能直接聆听国内相关教育教学领域高水准专家的讲课、分析和点评。

项目县积极参与。各项目县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培训, 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培训开始后, 各项目县组织工作组巡回检查, 指导实时收看和讨论工作。在培训结束后, 各项目县认真地进行了总结。

3.农村学校如何开展足球教育 篇三

摘要:足球是一项很有吸引力的体育运动,当前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也包含足球方面内容教学,但是农村学校足球教育条件受限,在环境、场地、经费等方面都明显不足,这限制了农村学校足球教育效果,也使得踢足球的学生减少,因此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学校需要加大对足球运动的宣传力度,通过多样的形式开展足球教育,本文分析了农村学校如何开展足球教育。

关键词:农村学校;开展;足球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2

足球是一种流行运动,各学校体育教学中也有相关的足球内容教学,但是在农村学校中,因为学校资源方面存在不足,使得足球教育效果有限,但是农村的孩子也具有很多优点,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较好的耐力素质,具有拼搏精神以及团队精神,因此农村学校开展足球教育是非常有利的,是我国足球振兴重要的阵地,同时也关系到我国教育公平及改革的效果。农村学校应该改善环境和条件,积极进行足球教育。

一、农村学校足球教育现状

1.教学理念落后

我国教育一直都是受应试教育有效,学校一直将文化课的学习作为教育重点,注重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但是却忽略了体育教学和足球教育,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体育教师也一直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他们也同样认为足球教育不重要,学校对足球教学的不重视,没有严格管理,让教师对足球教学也较为松懈;足球并不在学生考试的科目范围内,因此家长、学生、教师也并不是非常注重,农村家长更希望孩子可以成才,他们更注重让学生能够进入更好的学校,学生也在为此而努力学习文化课,忽略了足球学习。

2.教学方法单一

以往的足球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示范过足球技巧以及讲解完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后,就让学生自己练习,在课堂中教师是主导,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期如此,学生就会失去对足球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也不活跃,极大的影响了足球教学效果。

3.教学条件有限,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

农村在办学条件方面较为不足,足球教育需要较大的活动场地,但是农村学校面积有限,很多学校的足球场地很小,有的甚至没有足球场地,学校的操场面积也不满足足球教学的需求。还有的农村学校内场地没有硬化,场地凹凸不平,学生如果在这样的场地中进行足球活动,很容易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都不利于开展足球教学。

4.师资力量不足

当前农村学校中专业的体育教师较为缺乏,尤其是足球专业的教师更少,很多学校中的体育教师都是由别的教师、后勤、保卫等非专业的人员兼任的,体育教师在学校中的晋级、评职称、外出学习进修、评优中等,并没有享受到同其他教师一样的待遇,学校只注重主科教师,忽略了体育教师,这样也容易打击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很容易在教学中不认真对待,教师无法安心的工作,甚至有一些体育教师会跳槽、改行等,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中也比较常见,学校无法保证师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也无法开展足球教育。还有的体育教师缺乏先进的教育观念,实际的教学能力有限,足球教育中缺乏强烈的责任心,安于现状,在教学的目标、方法、内容、效果方面都没有进行有效的研究以及创新,对待学生也缺乏足够的关心,他们觉得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就可以,这样对学生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5.家长观念影响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很多年,但是我国的教育仍然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学校并不重视足球教育,足球学习中本身就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学校最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安全问题,因此学校害怕承担责任,对足球教育缺乏支持,让体育课内容变为那些危险性小的运动。另外,家长对学校的足球教育也产生一定影响,在农村中家长们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观念就更加严重,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学习好才是唯一的出路,自己没有达到的事情希望孩子可以实现,因此大部分家长注重的都是成绩,主科等文化科目的学习,觉得专门的足球教育并没有必要,反而会耽误孩子学习的时间,觉得学习足球是一种不务正业,另外,在足球活动中,孩子容易出现安全问题或者衣服裤子容易脏,出于对孩子安全的考虑,也不统一孩子学习足球,家长之所以会有这些想法,就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全面、正确的认识足球运动。

二、农村学校推进足球教育策略

1.提高学生的足球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足球教学中,教师应该要调动学生的足球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足球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学质量和效果自然也会提高,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改变以往的足球教学方法和理念,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全面、正确的认识足球运动,认识到学习的价值,从而积极的投入到足球的训练中,提高他们的足球技能水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足球能力。要想掌握学生的喜好,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让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足球兴趣,在此基础上,更合理的设计教学内容,在问卷中还可以设置一个足球技术需求问题,学生可以将自己想要学习的足球技术写在下面,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有针对性的设计足球教学内容,将学生想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授给学生,可以有效的提高篮球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并在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会感觉到被尊重,更加投入的去学习足球。教师在过程中应该多和学生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控制教学的进度,适当的调整教学的内容。

2.丰富教学形式

以往足球教学中存在教学模式、形式单一的問题,只是一味的讲授足球技巧,之后就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长期如此,学生也会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1]。比如学生们都喜欢玩游戏,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进行过程中加入游戏,利用学生爱玩的特性,寓教于乐的形式也容易被学生接受,比如在教学中,以往教师会拿起足球,由教师来演示内侧、外侧脚掌等,按照书本内容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之后就让学生自己练习和活动,很多学生并没有真的去练习足球技能,这样使得教学有效性受限,因此教师要改变这一模式,可以通过加入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把班级里的学生分层两个组进行比赛,学生都有较强的好胜心,比如比一比哪一组射进门的足球数最多,这样在游戏中,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教师讲授过的知识,可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不知不觉的巩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游戏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脚法等是否正确、规范,如果有不规范的地方,教师也可以及时的纠正,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掌握知识,寓教于乐。

3.转变观念

当前我国的教育还受应试教育模式影响,教育部门也深受其影响,导致他们对理论知识的教学更加注重,尤其是在农村学校,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对体育、足球教育的重视度还不够,认为足球应该是学生的课余活动内容,这也限制了学校开展足球教育的进程[2]。要想改变这一情况,就需要教育部门以及学校都能改变这种传统的观念,认识到足球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另外,足球也属于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足球教育和活动,也是丰富校园文化,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学校足球教育,还可以为学生增加知名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学校在认识到足球教育的重要性基础上,在教育中要有效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足球技能水平,在教学中还需要注重趣味性,注重实践教学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我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比重,要减少理论教学的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的训练,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另外,家长的观念也应该转变,学校应该加大对足球运动的宣传,学校的体育教师也应该多和家长进行交流及互动,让家长们能够正确、全面的认识到足球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参加足球教育或者活动,也可以获得好成绩,消除家长对足球运动安全隐患的顧虑,让家长同意孩子参加足球教育[3]。另外,教师需要让家长明白足球教育的优势,学生通过参加足球教育,可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自己和别人的交流、沟通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为更好的学习文化课奠定基础,在家长意识到足球教育的必要性后,就会支持孩子去参加足球教育,提升足球教育的有效性。

4.增加资金投入

当前农村学校环境及条件都无法满足球教育的需求,让足球教育的效果受限,因此应该加大对农村学校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改善物质条件,铺建足球活动场地,相关的足球教学设施也需要配备好,这就需要能够利用市场功能加大对农村学校足球教育的资金投入,为足球教育提供物质保障,尤其是在建设足球活动场地时,更需要增加投入,将学校中不适合足球教育开展的场地条件或者设施进行更改,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更好的足球教学及活动环境,提升足球教育的有效性。

5.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直接实践者,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素质等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教学效果[4]。农村学校足球教育中缺乏专业的教师,在教育中足球训练也不够科学及合理,使得学生的足球技术发展速度缓慢,并且能力提升受限,因此就需要选派一些优秀、专业的教师到农村进行足球教学,学校也需要注重对现有体育教师的培训,为他们提供应用的待遇,为教师的学习提供需要的条件,让教师能够具备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足球专业素质,更好的进行足球教学。教师还高自己的责任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提高足球教育的有效性,创新教学方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足球教育非常重要,农村中的孩子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较好的耐力,非常适合足球运动,因此学校、家长以及教师都应该认识到足球教育的重要性,改善学校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足球教育中。

参考文献:

[1]王梅莹.新乡市校园足球试点小学足球活动开展状况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13.

[2]祝宗明.农村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9)

[3]李进.基于学校功能视角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4.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的调查 篇四

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这些消失的学校,或者是因为某些原因被直接撤销,或者被合并到较大地区的学校。然而在这个撤并过程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有的地方硬性规定撤并学校的时间和数量,有的地方缺乏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有的地方没有充分征求学生家长意见,这使得撤并学校带来了辍学现象加剧、农村教育负担加重等等较多的负面效应。那么农村撤点并校,到底将走向何方? 关键词

农村 义务教育 学校 撤并 调查方法

我主要选择的是资料收集法,通过各种报刊杂志,专栏新闻,以及十八大以来对农村教育出台的新政策,对此调研报告所调查的内容进行了相关的了解。其次选择了访谈的调查方式,通过访谈的形式,探寻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为农村义务教育建言献策。在访谈人群的选择上,我根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寻找影响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研究结果

随着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加、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农村学龄人口不断下降,各地根据2001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对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进行适当合并。那么这些政策背后,农村义务教育真正的现状又是什么?

在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米山镇云东村云泉中学半年的支教经历,使我真真切切地、设身处地地了解了农村现在的义务教育现状,也许这一所学校的状况不足以说明所有的问题。因此,在这次的调研报告中,我做了很多相关方面的准备与资料的收集,可以这样比较肯定的说,我们面临的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依然是严峻的。

一:乡村教育的总体状况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建进程。

然而,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标准,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进而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1.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占GDP2%的比例,然而就这2%,绝大部分都投入到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官员政绩思想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开展。所谓的现代化教学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通,能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学便只是空谈罢了。

2.师资力量薄弱。乡村中小学的教师大部分不是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

3.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县乡教育行政部门在学年末,年终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进行统一排名。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晋级加薪,于是老师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延长时间。有道是:“不管是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

4.德育教育令人堪忧。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盗,出入网吧,侮辱老师和同学。

5.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大部分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都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

6.初中学生流失现象死灰复燃。除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一客观原因外,还有教师敬业精神差,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式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等,也是导致学生厌学而流失的主要原因。

7.农村留守儿童居多,缺乏家长关爱。家长都外出务工,把正在成长的孩子们丢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照料,生活管理都困难了,更不用提学习辅导。2012年冬天留守儿童闷死在垃圾桶里几日未发现的惨痛事实就把这个问题暴露无遗。

类似这些种种棘手问题的出现,致使国家开始高度关注农村学校现状。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始于2001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规范意见。可是政策的实施却未收到很好的效果,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2012年对市县教育局长的调查,67.9%的市县教育局长认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成效大于问题,32.5%的市县局长认为基本实现布局调整的预期目的,还有57.9%的市县认为,在基本实现预期目的的同时,撤点并校政策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盲目和过度撤并农村学校,造成农村学生“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以及流失辍学等突出问题,违背了学校布局调整的政策初衷,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日前,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公布了一个报告《探索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就针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实施10余年的效果进行了评析。

报告指出,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也就是说,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10多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学生数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由于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实施,2000—2010年间,农村小学在校生数减少了37.08%,小学数量却减少了52.1%。10年间,农村小学数量减少了一半多,平均每天减少63所。农村教学点数量从2000年的178060个锐减到2010年的66941个,减幅达到62.41%,平均每年减少11112个教学点。在义务教育的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小学的撤并强度、集中化程度比初中大得多,部分原因是初中原本较多分布在县城和乡镇。学校布局调整的主要对象是分散的村小和教学点。因而,农村小学生是受这一政策影响最大、最值得关注的利益主体。平原地貌的地区撤点并校更为严重。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2012年对县市教育局长的调查,38.5%的市县所辖乡镇中心小学已很少或没有教学点;25.9%的市县所辖乡镇已很少或没有初中。但是因为有很多地方硬性规定撤并学校的时间和数量,有的地方缺乏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有的地方并不真正充分去征求学生家长意见,导致过度撤并,给学校带来了辍学现象加剧、农村教育负担加重等负面效应。首先是学生上学路程普遍变远。布局调整后农村学校的服务半径大大提高,由过去的平均5公里扩大到10余公里,最多的达到方圆20公里以上。一些非寄宿学生在村里学校撤并后要起早上学,个别的甚至来回要走两三个小时。

其次是学生上学交通安全隐患增多。学校撤并后很多学生需要乘坐交通工具上学,由于农村道路条件较差,车况良莠不齐,交通状况复杂,学生上学途中的安全难以切实得到保障。这是在我刚去云泉中学的第一个月就遇到的学校安全问题,上学路上汽车撞飞了一名赶在去学校路上的初二的孩子。

还有一个问题是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障不到位。由于撤并学校过快,农村寄宿生大量增加,一些地方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保障跟不上,生活管理人员缺乏,不少寄宿制学校床铺紧张、食堂简陋、厕位不足、冬季取暖和夏季防暑条件得不到保障。这也是我亲身经历到的,我们去检查学生宿舍的时候,数九寒冬宿舍里的暖气几乎是没有温度的,学生只得靠从家携带的几条厚棉被来度过一个个寒冷的夜。

另外,并入学校大班额问题突出。一些地区在并入学校办学条件难以满足的情况下,盲目撤并学校,致使并入学校大班额问题突出,也就是出现了所谓的“超级学校”,令资源过于富集。导致“城满、乡弱、村空”的局面,在许多地方学生人数达五六千人的小学、一二万人的中学已不在少数,这样就面临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此外,部分群众经济负担加大。村小或教学点撤并后,学生需要乘坐交通工具上学,增加了交通费用。寄宿生还要承担部分或全部伙食费。有的家长在县镇陪读,另需支付房租等生活费用,家庭教育支出大幅度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义务教育的免费效应。面对以上这些调查结果,该报告认为,从学校布局调整暴露出的问题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足,是许多县域过度撤并农村学校的深层原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仍然有待建设和完善。目前,我国教育经费不是从满足需要出发,而是在上一年经费的基数上,根据财政增长的情况适当增长,因而实际缺口很大。探索义务教育经费的“预算制”,即建立义务教育阶段不同规模学校的基本建设、设备、教师配备和经费标准,以此制定教育经费预算,由各级政府足额拨付。县级财政不足部分由省级转移支付;省级财政不足部分由中央转移支付。从根本机制建设上明确经费需求、落实政府责任。

此外,在坚持公平优先、保障农村儿童的教育机会和就近入学、因地制宜的前提下,合理制定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强基固本、反哺农村学校。改变取消农村学校、盲目追求“学校进城”的规划,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以乡镇为中心适当集中”的概念,规划和建设好农村学校。每个乡镇都应设置初中;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寨,要设村小或教学点;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应有教学点。通过这一策略,尽量去改变农村学生盲目进城上学和大班额的弊病,要让农村学生回流;同时要因地制宜,改变“一刀切”。由于农村自然地理条件的巨大差异,在学校布局规划和调整上,应当避免省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强迫命令、限期完成之类的做法,给县相当的自主权,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学校布局调整。要求各地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体力特征、道路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学校服务半径,尽量缩短学生上下学路途时间。

在决策方面,报告认为应当改变中央政府统一标准、号令天下的模式,农村教育政策应当以省为主、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行永久性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与小规模学校的改善和提升,应区别对待。充分尊重地方教育部门、学校以及农民家长的意愿,保证地方政府相当程度的自主性,保证学生家长的满意度。如农村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等,都应当由省级相关部门制定,而且具有弹性,各县和县内不同地区根据不同情况参照执行,推进决策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而科学制定农村学校布局专项规划的责任又在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确定教学点、村小、中心小学、初中学校布局,以及寄宿制学校和非寄宿制学校的比例,确保小学低年级学生就近走读上学。

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投入,最大限度的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清退不合格教师,招有具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状况,完善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个性健发展。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学教育阶段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特点,把握好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从而有的放矢的对他们进行道德情况,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彻底改变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局面。农村中小学教育要与农村实际结合,国家要大力改革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一些体现农村教育特点的实用性课程,使之在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更好的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结论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对家乡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有了认识和了解,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这一复杂的状况有了切身体会,而且为对改革家乡义务教育、农村学校的撤并提出粗浅的建议,同时还加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增强了发奋学习和顽强拼搏的信心,为日后报效家乡祖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受益匪浅。

5.农村义务教育学校 篇五

一、工资收入以年初预算数(县直学校交表时带年初预算材料)。

二、公用经费收入以初中以700元/年·生,小学500元/年·生。

三、寄宿生生活补助收入初中1000元/年·生,小学750元/年·生。

四、乡镇学校营养餐收入3元/生*200天。

五、学生数以学年初报表数,教师数以2012年1月在职教师数。

六、乡镇代码草海001、么站002、金斗003、金钟004、炉山005、二塘006、东风007、猴场008、龙场009、新发010、黑石011、哲觉012、麻乍013、岔河014、观风015、秀水016、哈喇河017、海拉018、牛棚019、迤那020、斗古021、玉龙022、中水023、黑土河024、石门025、龙街026、云贵027、雪山028、兔街029、大街030、羊街031、小海032、双龙033、盐仓034、板底035。

七、人助金列入对个人家庭补助支出的助学金,代课教师工资列入工资福利支出的其它工资福利支出,商品服务支出=生均公用经费+每位教师60元办公费,乡镇学校营养餐列入对家庭个人补助支出的生活补助。

八、义务教育学校含有高中生的学校,事业收入=高中学生数*收费标准。

九、各中小学、中心学校上交预算表时打印表格盖章校长签字,带相关预算两上两下会议材料。

校财局管核算中心

6.农村义务教育学校 篇六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试点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人为本,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切实改善义务教育学生的饮食营养水平,保障孩子健康成长,为加快实现“富民强县、幸福和谐”目标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从XX年X月X日起,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学生营养改善工作。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饮食营养质量,让孩子们“吃好饭,上好学”。

三、实施对象

享受营养改善的对象是: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

四、营养改善标准

营养改善的伙食标准为每个学生每天午餐3元,学生每学年享受营养改善的天数按在校200天计算。

五、资金来源、使用和管理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所需资金,由国家财政承担,县财政应将营养改善所需配套资金足额列入本级财政年度教育事业支出预算。县财政要设立营养改善资金专户,专户资金必须专款专用,按学期及时拨付到学校。为保证营养改善工作的按时实施,由县级财政预支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配套资金,安排经费添置学校食堂开餐所必备工具,保证在XX年X月X日前完成准备工作。

营养改善资金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县财政局、教育局负责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资金使用的指导、监管工作;各有关学校必须按规定使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资金。

各有关学校应建立健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资金的使用监督制度,自觉接受财政、审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及群众的监督。营养改善资金只能专项用于学生营养改善的开支,不得用于支付员工工资等人员经费的开支。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营养改善资金。资金使用情况由各学校定期向当地群众公布,对群众反映属实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

六、加强领导,强化保障

加强领导,统筹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为加强对学生营养改善工作的领导,县人民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由教育、财政、食品、公安、审计、卫生等部门有关领导组成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由XXX同志兼任,工作人员从县教育局有关科室抽调。各乡镇学区、城区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关机构,切实加强对营养改善工作的领导、监督和管理,确保营养改善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监督举报电话:

电子信箱:

明确职责,形成合力。为顺利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工作,各有关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教育部门要负责核实享受学生人数和经费预算,督促和指导相关学校做好开展学生营养改善相关工作;财政部门要及时拨付学生营养改善所需经费,安排经费添置学校食堂开餐所必备工具;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学校采购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负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状况调查、监测和评价,指导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并负责做好辖区内学校食堂卫生指导、检查、监督工作;教育、卫生部门要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做好辖区内学校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与信息收集、报告,指导学校开展卫生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纪检监察、审计部门要对营养改善资金到位情况进行核查,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督。各实施营养改善工作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各学校要明确职责分工,做到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落实,要对营养改善工作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如财务管理、食品卫生安全、营养配餐知识等培训,规范和提高学校营养改善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确保营养改善卫生安全和基本营养。要实行原材料定点采购,加强票据审核,完善索证取证,将营养改善工作列入对学校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重点检查和考评。

建立实名制学籍管理系统。各学校要严格审查享受对象的资格,享受对象必须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在册学生,班主任对所任教班级申报享受对象的资格负责;校长对学校申报的享受对象负全责,学校要将符合享受营养改善条件的学生名单在学校和学生家庭所在地村委同时公示7天,如群众无异议,则建立营养改善学生资料档案库。开学后10个工作日内,学校要将享受营养改善条件的学生名单报县教育局,县教育、财政部门联合审定后,及时拨付资金。对少 报漏报的学生,学校要垫付该学生的年度补助餐费;严禁弄虚作假,多报重报,一经查实,按国家有关财经制度处理。

因地制宜实施营养改善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学校要结合本地实际,提高认识,积极创新,加大投入,稳步推进。对于100人以上的学校,县财政要安排专项经费,在住建、卫生、消防、食品药品监管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通过改建、新建或扩建食堂实行集中开饭,改扩建食堂和添置设备的经费不能从学生的营养改善经费中开支,改扩建的食堂要积极申报卫生许可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积极为学校申报食堂卫生许可证提供优质快捷服务。在50至100人之间的学校,可实行向企业购买的供餐方式;50人以下的村学和教学点若暂时还不具备开餐条件的,乡镇中心小学要想方设法,统筹兼顾,采取专人派送的形式,就近指定集中开餐,或者采用家庭托餐形式供餐。各学校要全力推进营养改善工作的实施。营养改善开餐形式为学校集中开餐,时间为周一至周五早晨或中午。

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大管理力度,强化管理措施,细化管理过程,经常组织对营养改善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营养改善经费的落实和使用情况、学校的开餐情况、卫生营养状况进行全过程监管。了解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不断完善营养改善工作 管理办法,创新营养改善工作模式。实行营养改善工作月报制度,乡镇学区、城区各学校要将营养改善工作的实施情况于每月28日前向县教育局学生营养改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汇报一次。

建立学生营养状况监测评估制度。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各学校要在卫生、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的指导下积极改善食堂条件,实现卫生达标,有关从业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各学校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管理的各项有关规定,加强对食品采购、保管、制作、供给等各个环节的监控,保证开餐质量,坚持食品留样制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各学校根据学生的营养需求,加强营养搭配研究,因地因季做好营养配餐工作,提高营养改善的质量。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营养改善工作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教育惠民工程,对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进一步巩固提高 “两基”成果将起到积极作用。宣传部门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台、新闻网站等主流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宣传县委、县人民政府落实改革开放成果普惠广大人民群众的重大举措。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班会、校会、校园广播、板报、网站等学校主要宣传阵地,广泛宣传营养改善工作,使之家喻户晓。同时,学校还要定期开展感恩教育,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立志努力学习,回报国家和人民,回报社会,使营养改善工作的社会效益和德育效果进一步彰 显。

青少年的营养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这项计划的启动实施,对更好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7.农村义务教育学校 篇七

日前, 中央财政下达了2014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预算。与2013年相比, 年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40元, 中西部年生均小学达到600元、初中800元, 东部小学达到650元、初中850元。所需资金仍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 西部地区为8∶2, 中部地区为6∶4, 东部地区分省确定。

财政部、教育部要求, 各地一要及时、足额落实地方财政应承担的公用经费补助资金 ;二要切实发挥省级统筹作用, 本着向寄宿制学校、规模较小学校和教学点倾斜的原则, 统筹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 ;三要切实加强管理和监督, 确保专款专用, 严禁虚列虚支、虚报冒领和挤占挪用、滞留中央资金。对于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这是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的体现, 是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倾斜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措施。公用经费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 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为义务教育的持续、健康、均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财力支持。

8.农村义务教育学校 篇八

一、“后义务教育时期”农村学校教育质量问题

1.学生综合素质低下

目前虽然农村学校免除了学杂费,学生入学率呈上升趋势,但学生综合素质依然没有得到提高,这是后义务教育时期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与新课程所提出的三维目标有很大差距。知识与技能:学习成绩普遍低下;过程与方法:普遍缺乏想象力与创造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其原因,首先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仍然很差,教师素质低,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家长普遍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再次,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就业竞争激励,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这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发展呈畸形态势

学校发展呈畸形态势是后义务教育时期农村学校教育质量重要问题之一。随着国家财政的投入,农村中小学在硬件方面的发展有目共睹,体现在校舍的更新、校园环境的优化和教学设施的完善等方面。然而学校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其内涵的提升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这些正是农村中小学所普遍缺乏的。其原因有:(1)学校自身定位不准,盲目照搬别人的发展套路;(2)农村经济落后,信息闭塞,学校只好闭门造车;(3)学校缺乏转型意识,过于注重硬件发展,忽视了学生素质、教师素质、科研实力、管理水平等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3.教师成长陷于瘫痪

教师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一所学校的前途,取决于该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干劲与状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在教学态度、科研意识、自学情况以及参加学术活动等方面相比以前几乎没有改观。教师不求上进,责任感缺失,这是导致学校教育质量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教师成长停滞不前,一是由于农村条件艰苦,极大地挫伤了教师教学和专业成长的积极性;二是农村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和参观访问的机会太少,即使偶有机会出去,也无实质进展,思想境界难以提升,教育理念难以更新;三是教育行政部门监督力度不够,学校管理失范,导致教师工作懈怠。

4.家长与学校配合失衡

后义务教育时期,农村广大家长的观念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首先,他们思想觉悟不高,不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致使孩子的教育成了学校的单方行为;其次,他们文化水平低下,方法简单而粗暴,缺乏合理的家庭教育技能;再次,家长护子心切,过于溺爱孩子,让教师的教学处于一种左右为难的境地。

鉴于农村教学实际,家长的这些问题有其必然性。家庭经济困难导致他们重家庭生计而轻孩子成长;没有接受再教育则造成他们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无法得到提高,家庭教育观念无法更新;学校的家长会流于形式则使得家长与学校之间不能达成默契。家长与学校教育质量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家长观念不能与时俱进,家庭教育方法老化,这也是学校教育失败的体现。

5.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失范

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相关部门诸如教育局、辅导站等,徒有虚名,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创新意识,不能给学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正确的引导。

二、“后义务教育时期”农村学校教育的出路

1.向校长要管理质量

(1)矫正校风。农村中小学校风亟待矫正。校长有必要考虑将校风校纪的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风建设,关注教师心理变化和学生身心发展,正确引导,让老师和学生一道朝着健康的方向迈进,还学校教育以纯净而有特色的校风。

(2)找准定位。陶行知先生曾说:“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完全可以这么说,学校质量如何,学校水平如何,学校境界如何,取决于校长。”有些学校的校长缺乏高瞻远瞩的眼光,习惯于照搬别人的模式。作为学校发展的舵手,他们亟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看清方向,明晰形势,根据学校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找准学校定位,办百姓满意的学校。

(3)优化管理。学校的任何管理,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农村学校的校长可以先考虑学习别人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方式,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能力,然后根据学校自身实际,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优化各项管理工作,为学校教育提供优质的服务。

2.向教师要教学质量

(1)师德促教。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做人的榜样。师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手段。因此,一方面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做人的榜样;另一方面,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铭记自身职责,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平等的、健康的教育。

(2)科研促教。科研带来创新、创新促进发展。进行教育科研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最快的途径之一。因此,农村教师需要以一种研究者的眼光,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在课余时间研究,研究教师、学生、教学方法、课程资源、管理方式以及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交流促教。交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交流,以促进教学。首先是与学生交流,以朋友的身份去了解学生,以长辈的身份去关心学生,以伯乐的身份去发现与开发学生的优点与潜力;其次是进行家访,与家长交流,以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引导家长使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再次是与同事交流,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方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最后是以通过外出培训的机会,与教育专家交流,也可阅读教育名家论著,进行心灵交流。

3.向家长要生源质量

(1)给孩子温馨的家庭。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完整而幸福的家庭。没有出门打工的孩子家长,需要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尽量避免不良因素对孩子的身心造成影响;为了生计常年在外务工的家长,可以考虑或返乡创业,或增加探家次数,或与孩子和学校保持紧密联系。家长在解决经济问题的同时,应该考虑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为其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2)给孩子优质的启蒙和引导。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有重要的影响,家长的决策也可能决定孩子的未来。家长有责任转变“重生轻养”、“重男轻女”的观念,勇于接受再教育,积极参加家长会,多花时间陪伴孩子,更新自己的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给孩子良好的启蒙和优质的引导,为学校输入优质的生源。

4.向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政策保障

(1)保障经费投入。《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规定要保障义务教育经费,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经费投入要向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目前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已经远超从前,如果能落实到位,足以使农村学校教育正常运转。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首要任务就是严格监督教育经费的使用,杜绝公款乱用与挪用,保障经费真正落实。

(2)保障教育公平。保障教育公平是体现民主正义精神的基础,也是世界教育研究关注的焦点。贵州农村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处在一个管理者和监督者的位置,可从以下几方面保障教育公平。首先,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确保公民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其次,保障打工人员子女和弱势群体之子女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机会;再次,保障不同的学生群体平等分配教育资源。

(3)保障教育均衡。教育均衡化发展是义务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的新要求,是当前教育改革与研究的关键词。宏观方面,可以从城乡间、区域间、区域内、校际间和群体间等多个层面着手,去实现与保障教育的均衡发展;微观方面,相关部门有责任引导与监督各所学校,保障学校内部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克亚.农村教育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

[2] 言宏,袁振国.后义务教育时代区域教育如何实现新跨越.教育信息报,2009(3).

[3] 施媛媛,郑友训.回顾与反思: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近十年之研究.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9).

[4] 李颖,王嘉毅.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问题研究述评.当代教育论坛,2007(11).

[5] 杨颖秀,张红.义务教育实施二十年的反思与前瞻.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2).

(责任编辑 关燕云)

上一篇:女儿满月致辞下一篇:计算机教室管理人员应知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