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改造工程(共7篇)
1.古镇改造工程 篇一
汶川水磨古镇风貌改造考察报告
彭州市房地产管理局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为进一步高标准、高效率地搞好我市各镇城镇风貌改造工作,11月25日,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市委常委、副市长张映明,市政府副市长曹建春,组织房管、建设、规划部门和8个重灾镇的党委书记,赴汶川县水磨镇,对该镇的特色风貌改造进行了考察学习。考察组一行实地参观了该镇改造后的风貌特色,并与镇政府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该镇准确的规划定位、超前的改造理念、鲜明的建筑风格和科学的改造模式,让大家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深化了认识,启发了思路,更加坚定了搞好我市城镇风貌改造的信心。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情况简介
水磨镇是汶川第二大镇,是阿坝州进入成都的南大门,区位优势明显。5.12大地震造成镇村居民住房20%倒塌,55%严重损坏。其中,作为镇内古建筑较为集中的古镇禅寿老街,也遭受到了严重毁损。佛山市拨付10余亿对口援建该镇,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改造,一座商贸教育旅游生态新城初见雏形,其风貌改造重点——禅寿老街已于今年5月12日顺利开街。
二、主要做法
(一)规划定位准确,明晰了古镇未来发展方向。其规划结合了该镇独有的生态环境、藏羌文化等资源,发挥区位优势,承接成都市生活圈辐射,以集镇为中心,实现产业转移,重点发展商贸旅游业、教育服务业和都市型生态农业,高标准地提出了“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的发展定位,为水磨镇的未来规划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二)改造理念超前,指明了古镇生态发展之路。坚持可持-1-
续发展理念,把握“复古中力求创新”原则,打破“房倒建房”重建模式,在透彻了解人文、历史特点的基础上,着力实施产业的“腾笼换鸟”战略,即改变旧有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全力推进产业由工业向旅游、教育业转型,下力气关闭污染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吸引、培育特色业态,引进阿坝师专、音乐学院等高等学府进驻古镇。同时通过打造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名镇,建设成都后花园,实现了水磨镇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三)建筑风格鲜明,凸显了古镇传统特色。该镇以禅寿老街为风貌改造的核心,在尊重历史和自然的基础上,以田园风光为屏障,构筑生态开敞的空间系统,维持老街的生态肌理与景观格局的整体系。在改造中,不仅保留了古街“家带及院落”布局的传统模式,既注重整体和谐统一,又讲究单体效果,尽显川西民居建筑风格。
(四)改造模式科学,体现了古镇高效化打造。为维持禅寿老街生态和景观格局的整体性,结合灾区安居工程,运用城市设计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对老街的建筑采用了复原再生、恢复重建和立面改造三种模式,重新恢复古戏台、大夫第等明清历史建筑,并通过完善连接道路、给排水和通讯等基础设施,设置景观平台,打通河面走廊,充分发挥街道的地形优势。
三、几点体会
水磨镇的风貌改造在规划定位、改造理念、建筑风格和改造模式四个方面独具特色,推进速度更是迅速,对我市的风貌改造有着积极的启发作用。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该镇存在着特色产业不明显,功能分区不明确的问题。因此,在借鉴经验和汲取教训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我市城镇风貌改造实际,特提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优化风貌设计,凸显镇域特色。各镇在风貌改造中应牢牢体现四性要求,立足场镇产业的恢复提升,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明确场镇发展定位与建筑风格,同时注重功能的明显区分,同步跟进基础配套设施。要从生态环境、场镇色彩、道路风
貌、建筑风格、景观环境风貌、节点风貌、平面装饰和公共设施这七个设计方面来入手,加强与设计单位的沟通,及时对规划进行优化调整,重点突出房屋立面、坡屋顶、山墙、披檐、窗户精边及窗花等符号处理,力求凸显本镇风情特色。
(二)更新改造理念,复古中突破创新。牢固树立“重建促发展”的理念,在深入挖掘本镇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优势资源和明晰产业定位的基础上,既要保留和恢复具有价值的历史文化特色,又要以改造为大好契机,在复古中不断创新发展,大力提升特色产业和改善人居环境。
(三)创新改造模式,高效推进工作。各镇应针对自身工作瓶颈,努力寻求相关部门的政策、技术等智力支持,问诊把脉,对症下药,找准突破口,改变旧有改造模式,在尊重历史、生态、政策的条件下,创新思维,巧用活招,有力地破解各种重建难题,迅速打开风貌改造工作新局面。
(四)强化推进措施,加快改造速度。强化落实部门包镇制度,督促指导各镇具体工作;强化责任到位,落实镇干部包户制度;强化统筹力度,落实各镇例会制度;强化基层基础力量,充分发挥居民议事会的主体作用;强化改造基础工作,提前做好项目招投标前的可研、立项、地勘、方案设计、清单报价等前期准备工作,从而加快改造步伐。
(五)狠抓示范改造,典型带动全面。要加大对重建示范镇基础设施和风貌改造资金倾斜,规划设计和土地资源支持,优惠政策和人力资源保证,尽快打造出风貌改造亮点,增强重建信心,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工作。
(六)拓宽筹资渠道,落实改造资金。要借鉴水磨镇和我市重建示范镇的先进做法,从房屋可用面积、基础配套设施等方面,给予居民实实在在的优惠,引导居民投入资金积极参予风貌改造。同时,要充分利用政府可控资源,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特许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本镇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集风貌改造资金。
2.古镇改造工程 篇二
传统民居同现代意义上的建筑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民居是当地工匠和居民们共同参与建造, 并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而共同创造出来的生存空间。传统民居聚落是历史的一部分, 将历史形象化地传承给后代, 使其得以有效延续, 是传统民居保护更新发展的意义之一。让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或是一个社会群体, 依托传统民居而表达文化个性, 在当今趋同化的全球社会经济发展中, 这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变革, 传统民居的社会文化基础和建筑技术已经发生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再象原来那样自然而简朴。随着时代的发展, 经济、社会、技术等正逐步改变着那些传统聚落中人们的生活方式, 而传统民居聚落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 被烙上现代的印记。随着对民居的理解不断深化, 以及现代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 人们对传统民居的理解意识也在发生变化。
1 白族传统民居发展的认知借鉴
在云南, 在随着旅游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 传统聚落中居民的生产方式逐渐由传统的农业转换为现代的第三产业——旅游业为主。此外, 城市中现代的生活方式, 也在逐渐渗入这些传统聚落中。为了适应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 人们的居住空间也随之发生改变。完全传统的民居建筑也在随之蜕变甚至消失。
1.1 白族民居更新改造的新要求
现代住宅设计的一些新的空间理念在对民居空间的发展演变产生影响。传统产业对民居空间的功能需求已经被一些新兴产业所左右, 而新的产业使居民的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因此在传统民居的更新改造中, 依新的生产生活的要求, 一些传统空间的功能势必会被置换, 新的功能空间应居民的生活变化会被引入到传统民居中。
在对沙溪镇的调查中, 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当地居民对居住的空间的要求也在随之改变。但是当地白族居民又是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情感, 这种情绪也同时融入在其传统建筑中。从图1中可得出, 在传统的更新改造中, 既要保留传统民居中本民族的特点, 又要对新的生活方式适应。
1.2 沙溪白族传统民居布局特点
沙溪地区的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 此外风沙大, 但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 拥有良好太阳能资源;夏季凉爽、太阳辐射较强。白族民居应对这种气候, 采取合院的布局形式, 在防风的同时, 也可获取良好的日照, 尤其是在冬季。在沙溪古镇, 当地的传统民居布局形式主要有“三房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两种形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在传统民居的更新中借鉴和沿用的。此外, 在传统聚落中, 由于基地形状、地势, 以及实际功能的需求, 在基于传统的基本布局形式上放生变异延展。如位于沙溪古镇四方街北侧的老马店, 因兼顾经商的需求, 在形制上欲保持“三房一照壁”, 建筑的布局主要采用前商后住的布局, 以相邻院落厢房后墙改为照壁, 以保持传统的布局形式。
1.3 白族传统民居本土传统材料使用
传统民居又如生长中的植物, 根植于本土的自然环境中。传统民居在建筑材料的使用、基地的选择上无不是都在尊崇着自然, 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保持着和谐的状态。
沙溪地区的白族民居, 建筑主体围护结构主要采用土坯建造 (部分采用夯土墙) , 土坯这种生土材料主要来源于本地的泥土, 经过简单的加工, 便可成为建造房屋的建材之一 (如图2) 。同时, 土坯墙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使民居更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当建筑拆毁后, 墙体又可还原为泥土, 回归于自然中。土来源于自然, 而土坯则是组成建筑的一部分, 土坯成为建筑与自然的联结者, 使建筑成为自然系统中的一部分。相对于现代建筑, 蛮横的割裂了建筑与自然的联系, 孤独的存在着。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环境的呼应, 其生态节能效应是现代建筑设计无法比拟的。
传统民居有着过去的印记, 同时存在于现代, 那么它在发展中也应该有现在的印记。传统民居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这势必会有一些新的现代技术材料的引入。加之我国现代森林资源匮乏, 对于木材这种优良的传统建材, 我们不能像以往一样无节制的使用了。因此, 采用新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方式也是传统民居发展所需要的。但是如何与传统空间布局契合, 如何保持原生态材料与自然的和谐, 是我们要重新思索的。
此外, 民居又是不断发展的, 我们应该继承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这种和谐不应该仅仅是体现在单体建筑上, 还应延续到整个传统聚落中。传统的聚落是自由生长中的, 但它又是时刻保持着与周围大的生态环境的整体和谐。
2 白族传统民居的更新设计研究
2.1 传统功能空间转换引起建筑物理环境改良
随着沙溪旅游业的开发, 当地部分居民的生产方式由农业转变为旅游服务业, 产业的转变迫使一些传统民居的功能空间从传统使用功能置换出来。如一些白族民居因旅游产业的发展而被改建为客栈, 民居内的一些功能空间则改成居住用房, 原来肩负着多重功能的堂屋其功能简化或被置换。功能的转换, 使新功能很多时候并不能很好契合传统的空间。如白族民居的房间分隔主要用木板, 房间的隔音效果很差, 作为客栈的客房, 其声环境是不佳的。
此外,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正房除了住户原有的居住功能外衍生出出租等的新功能。传统民居的二层原来主要作为贮藏空间, 但目前现状是由于二层的通风采光、保温、隔声等建筑物理性能均较差从而导致二层空间利用率较低 (如图2) 。通过改善这部分空间的物理环境, 提升空间的宜居性, 可以大大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效率。
2.2 新生产生活方式引起传统功能空间混乱
随着经济的发展, 生活在传统聚落中居民的生活水平在提升, 尤其是一些大型家用电器、家具的引入, 使得传统功能空间和尺度已经不能适应这些新的需求, 这种矛盾的冲突势必会引起一些传统功能空间的混乱。
2.3 现代新使用功能空间的引入
此外, 城市住宅布局设计, 对传统民居的布局产生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 传统民居的功能空间组合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需求, 新的功能空间的加入是必要的, 如卫生间、餐厅等。但在白族民居传统院落中并没有设置厕所, 厕所对于当地聚落来说是公用的, 主要为旱厕。随着现在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要将厕所结合到民居中来。又如在沙溪的白族民居中, 对于现代住宅户型中餐厅的概念是模糊的, 除重要节日是设在住房堂屋, 平时使用则相对灵活得多, 或是结合厨房设置, 具有一定的随意自主性, 并无明确的空间位置。此外, 第三产业的发展, 使传统民居不再局限于解决居民住宿的要求, 同时也需兼备对外接待、住宿、商业等功能。
当然, 新功能的加入不能是盲目而直接的。对于城市与传统聚落是两种不同的空间形态, 人们的生活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文化上的不同, 居民生活习惯是有差异的, 因此他们对生活空间的认知要求是不同的。在民居的更新改造中, 我们是应该借鉴城市居住功能空间的布局, 但不是直接套用。我们不应该自以为是的将城市居民对居住功能及其布局需求直接嫁接到乡村民居中。因此, 新功能加入与传统功能空间组合应谨慎。如何与传统功能组合, 如何融入其中是值得我们仔细思量的:或是独立设置, 或是结合已有的功能……
3 结语
传统民居的发展是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人是现代社会中的人, 人作为一个“变体”, 本土居民对传统民居功能空间需求是变化的, 传统民居是在不离开本土的生境中可持续地发展着。我们不能孤立地“冻结式”的发展, 应在发展中维持着传统中人———建筑———自然的共生和谐的关联性。传统民居是一份宝贵的文化物质财富, 其丰富的空间理念和形式要素都是值得城市建筑设计和研究汲取的。但是要跨越单纯的模仿和形式追求, 理性的梳理批判, 并结合传统民居的空间意识和现代人的行为, 生活形态和居住模式来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飞速发展, 城市化的加剧改变着乡村居民的居住环境。他们也在不断地追求的适宜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 这与传统民居聚落的保护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本文主要针对沙溪传统民居聚落在保护和更新中, 居民对新的生活空间的需求与传统空间之间的矛盾进行思考。
关键词:传统聚落,民居,空间,更新保护
参考文献
[1][日]隈研吾.自然的建筑 (第二版) [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1-15.
[2]杨大禹.从过去发现未来, 从未来发现过去——云南传统民居及其文化的研究与保护[J].华中建筑, 2001 (19) :3-11.
[3]徐怡芳, 王键.传统民居空间理念的现代运用——深圳万科第五园的思考[J].建筑学报, 2008 (04) :77-80.
[4]李莉萍.建筑节能与云南传统民居[J].华中建筑, 1999, 17 (04) :111-113.
[5]陈波.古镇民居保护与更新原则探讨[J].贵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26 (1) :108-110.
3.七大工程改造“后花园” 篇三
对不同的部位施行“手术”自然有不同的目的,根据目的不同,我们将其分为七大类型。
旅游经济型:旅游路巧夺天工
作为济南市具体实施城市发展“东拓”战略的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6月通车的旅游路将济南主城区与规划中的东部城区、章丘市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旅游路路面宽25米,其中快车道宽20米,设计时速为60公里/小时,两侧慢行一体各宽2.5米。沿线建有3座6条大型隧道,总长5000多米,分别为开元隧道、转山隧道和龙洞隧道。另外还建有1座大桥、1座分离式立交、6座中桥。自西而东为旅游路上最长的隧道,全长1 460米的开元隧道,穿过开元隧道继续往东行驶便来到了3座隧道中最短的隧道转山隧道,最东边的隧道是龙洞隧道。隧道内照明、排风、安全等设施齐备,不但考虑到行人车辆行走的方便,更想到行人车辆行走的安全。
旅游路通车不仅为市民们游山观景、出行旅游提供了方便,而且是带动两侧附近区域发展的经济大道。
树立典范型:BRT推广项目示范合作
济南虽然暂时上不了轻轨或地铁,但在2007年将有快速公交。
BRT试水北园大街,济南成为中国第一个BRT推广项目示范合作城市。北园大街快速公交与快车路,将直通长途总站、北园、全福立交桥与京福、京沪、绕城高速,无论是到达市内各个区域,还是去北京、上海、青岛方向的长途出行,都非常便捷。
快速公交BRT拥有专用的路权、改良型的公交车辆 设施齐备的车站、多样化线路与城市用地的紧密结合、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合理的票价体系、完善的管理机构等,一票制换乘、18米长车身、纳客量180人等强大优势都有效保障了公交车的运行效率,是可以和地铁运曹相媲美的交通模式,其建设成本相当于地铁建设的5%至10%,所以备受青睐。实施了BRT系统建设后,一个快速高效的城市交通体系将很快展现。
领跑世界型:电气化改造与无柱雨棚
2003年,铁道部和山东省研究决定对经济辐射EGDP占山东省70%左右的胶济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要达到世界铁路既有线改造先进水平,成为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和既有线提速改造的示范性工程。
经过近3年的紧张施工,2006年9月胶济电气化铁路改造结束,全线共设各类车站36个,旅客列车最高设计行车速度为200公里/小时,济南到青岛的运行时间将由4个小时缩短为2个半小时。货物列车最高设计行车速度为120公里/小时,并满足双层集装箱列车的运行条件,运行里程将由原来的393公里缩短为384公里,达到世界铁路既有线改造的先进水平。
济南站无柱雨棚改造工程是按照目前中国最先进的标准设计,总建筑面积为4.5万平方米。济南站无柱雨棚最大跨度为109.6米,是目前全国火车站中跨度最大的无柱雨棚。
浴火重生型:打造黄河岸边的“城隍庙”
曾经辉煌的大观园,几度沉浮,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打破单一百货经营格局,恢复中华老字号和历史文化风貌,构建传统大观、特色大观、人文大观。按照这一规划设想,济南市将投资11.27亿元对大观园进行提升改造,改造后的大观园将分为四个功能区:老城中心区、老城历史风貌延续区、大观新城和综合整治区。北区改造工程已经展开,总投资1300万元,改造门头房30余家,新建面积近3万平方米,翻建危房6000余平方米。
大观园改造,不是“商场”改造,而是“园”的提升,要在城中建“园”。“赵家干饭铺”、“曹家扁食楼”、“曲艺厅”、“武术摔跤场”等这些老济南耳熟能详的名字,在改造后的大观园重新出现。有黄河岸边“城隍庙”美誉的大观园将雄风重振。
缓解压力型:纬二路
2006年3月,纬二路、英雄山路南段、二七新村南路、建设路等4条道路整修改造工程同时开工。
作为济南南北交通大动脉的纬二路,道路整修工程北起经一路,南至八一立交桥北,长约2000米。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将现状慢车道改造为快车道,使快车道由原来的双向6车道增至双向8车道,并增设公交车专用道,纬二路变成了双向10车道,现状人行道改建为宽7.5米的慢行一体道路,同步改造路灯和交通安全设施。在原有绿波带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交通信号调试,在路口安装闯红灯自动拍照系统,保证过往车辆能达到一定速度。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还设计了9个安全岛及新型的分车护栏。
7月31日通车后,济南市区堵车的现象得到明显缓解,从经八路路口行驶到经一路路口,只用不到10分钟的时间相当于没改造前的一半。
保护历史型:府学文庙大成殿修复工程
府学是中国古代官方为培养人才而兴办的学校,文庙是古人祭祀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的庙宇。自唐以后,文庙与府学合而为一。现在的大成殿为明代建筑,是济南体量最大的古建筑,也是山东省现存最大的单檐庑殿顶古建筑之一,在全国文庙大成殿中规模位列第三。鉴于文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它的安危多年来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整体修复文庙的呼声越来越高。
文庙建成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工程于2005年9月启动,如今,大成殿已被成功“落架提升”了1 5米,所有外部彩绘也已完成,大成殿的辉煌雄姿已初步显现。而大成门、影壁也已基本修复完成,牌坊、牺牲所、更衣所等其他建筑也在修复之中。春节之前,大成殿以南的大部分建筑将修复完成,绿化工程将随即跟进。
休闲生态型:新植物园开门纳客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施工,新规划建设的济南植物园于2006年国庆节前开园纳客。
新植物园位于章丘市埠村,占地100公顷,是现市区老植物园(今名“泉城公园”)的2.5倍。它西倚西山、南连锦屏山、东望胡山、北眺危山,东南临巴漏河,引章丘垛庄水库水构成以“六湖”(春华湖、夏香湖、秋实湖、冬韵湖、望云湖、云影湖)为构架的兼具观赏、灌溉、游乐功能的生态水系。
4.县城电网改造工程的经验分析 篇四
关键词:城网 改造
0 引言
随着电网改造的逐步深入,由于县城电网本身固有的特点,在电网规划、设计与施工中,遇到了许多农网改造中不曾出现过的问题,针对某10kV县城配电网改造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设计经验,现做一简单介绍。
1 县城电网特点
相对农村电网,县城电网具有以下特点:
1.1 负荷密度高。城市人口稠密,厂矿企业集中,必然构成了高密度的用电负荷。
1.2 供电可靠性要求高。城市一、二类负荷集中,停电将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故要求较高的供电可靠性。
1.3 线路走廊紧张。人行道、绿化带一般是线路的主要通道,但因宽度有限,势必要求同杆多回路架线,同时拉线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4 绝缘化率要求高。根据城市发展趋势,架空电力线路入地电缆化是大势所趋,电缆化率将是表征一个城市品位档次的主要指标。
1.5 安全性要求高。因城市空间利用率高,电力线路与建筑物、活动场所距离相对较近,误碰误触可能性大,因此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安全裕度。
因上述特点,使县城电网的规划、设计相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2 问题及解决办法
县城电网改造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从线路规划、测量定位、设计出图到工程施工,接触面广,涉及工程环节多,这里主要针对上述城网特点引出的一些问题,加以探讨。
2.1 线径选择及负荷划块 导线线径小,负荷卡脖子,这是城网线路普遍存在的问题。增大导线线径,是城网线路改造迫切而重要的一个内容。10kV配电线路线径选择,不宜盲目求大,应通过以下途径确定:
重新规划供电区域,使线路的供电范围向区域化、小块化方向发展。因中国电网自建成以来,不曾有过上规模的改造,长期积累形成的负荷划块不清、电网结构不合理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线路运行和维护。所以首先应通过负荷划块,确定新供电区域内的最大用电负荷。负荷可按城区道路为界进行划块,这样划分的负荷界线明确,同时也可防止用户私拉乱接。
根据经验,城网10 kV配电线路导线选取以主线采用LGJ-185~240,分支线以LGJ-120~150为宜,以LGJ-240导线为例,按每平方毫米经济电流密度1.2 A计算线路远期可供经济负荷达5 MVA以上。如邻线故障,考虑手拉手负荷转移,这时线路短时按导线的最大允许载流量运行,可带负荷达1 MVA以上。
2.2 无拉线杆型 拉线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城市发展来看,取消拉线势在必行。对此,采用不打拉线的钢管杆或窄基铁塔,是目前城市电网中较常见的做法。在考虑占地面积、运输、安装及美观等因素后,我们认为城区中使用钢管杆更具优势。但因钢管杆价格昂贵,一基耐张钢管杆连同基础的造价几乎是一基普通拉线砼杆的8~15倍,为此在如何降低无拉线耐张杆工程造价上作了探索,经验如下:
2.2.1 对于线路转角在5°以下时,根据导线张力,采用允许使用弯矩为75 kNm或100 kNm的高强度砼杆作耐张杆或硬转角杆。由于城区线路多处于人行道上,表层为砼层,具有较好的抗倾覆能力,具体应根据土质进行抗倾覆验算,在保证允许使用弯矩的前提下,选择是否安装卡盘。这样处理后的杆子可免打拉线。
2.2.2 对于单回转角45°或双回路转角20°以下时(以JKLYJ-10-240导线,安全系数K = 6计算),根据转角大小可采用不同使用弯矩的自制角铁横担钢管杆。在工程使用中发现,厂方因考虑钢管杆横担的通用性,设计较保守,单根横担重量可达百余千克,甚至几百千克,在钢管杆总重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而钢管杆是按重量计价的,故像普通砼杆一样采用自制角铁横担可以降低相当的费用。同时自制横担因安装灵活,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根据经验,为减少自制角铁横担规格,该种钢管杆统一采用φ230梢径为宜,拔梢率一般1/60,以全高13m杆子为例,最大允许使用弯矩可设计150 kNm、200 kNm、250 kNm等多种,以供不同受力杆型需要。但因受梢径限制,最大允许使用弯矩不宜超过250 kNm。这种杆子重量(不计地脚螺栓)约在1000~1500 kg之间。
2.2.3 基础是钢管杆不可缺少的部分,钢管杆与基础连接 一般有插入式和法兰式两种,前者的特点是立杆灵活,容易控制横担与线路夹角,但不利于杆子重复利用;后者的特点是杆子可重复利用。当采用自制横担时,横担 与线路的夹角控制也不再是问题。比较两者,更倾向于后者。因为使用寿命长是钢管杆的一个短期内不易发觉的优点,当若干年后,线路改道,砼杆纷纷拆除报 废时,钢管杆只要未到使用年限,拆迁后可如新使用。
2.3 绝缘化改造 配电线路绝缘化改造主要有采用电缆和架空绝缘导线两种方式。电缆线路因投资巨大,前几年即使城区电网中,也只是小范围使用。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向着高标准、高品位方向发展,城区“无杆化”呼声越来越高,架空线路电缆化已是大势所趋,但考虑到投资费用,电缆线路的使用应结合城市市政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把城区等级较高地段,如繁华商业街道、高等级住宅小区、公共娱乐广场等场所按照重要性排序,分步、分批进行无杆化改造。使用架空绝缘导线是近年来配电线路绝缘化改造中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架空绝缘导线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它通过覆盖于导线表面的XLPE绝缘层可减少线路接地、相间短路等故障,从而提高供电可靠性;在通道狭窄的城镇,在安全距离保证的前提下,它通过缩小线间距离使导线排列更紧凑,与建筑物靠得更近,从而使普通导线不能穿越地方,它能畅通无阻。
电缆和架空绝缘导线的推广使用,对线路支接设备、线路金具、安装工艺等,带来了新的技术问题,以下是我们在使用电缆及绝缘导线中的一些经验:
2.3.1 电缆分支箱是电缆线路中搭接负荷的常用设备,电缆分支箱选型时,需尽量选用带SF6分支总断路器的设备。同时,为便于线路施工接地,要求断路器配备隔离开关与接地开关。
2.3.2 为不使电缆分支箱体积过大,影响城市美观,分支线回数一般设计2~3回,至多4回,并根据负荷发展,应预留分支回路。
2.3.3 架空绝缘导线分支与主线搭接,耐张杆引流搭接可使用JJC型穿刺绝缘并沟线夹,避免了普通并沟线夹使用时剥皮带来的绝缘层损坏。
2.3.4 为解决架空绝缘导线线路检修时挂接地线困难的问题,可在线路的适当位置安装JYD型穿刺接地线夹。该线夹的特点如上JJC型并沟线夹,安装时无需剥皮破坏绝缘层,而能保证接地线的正常悬挂。
2.3.5 架空绝缘导线接头,在导线搭接处剥皮后用JT型或JBY型接续,然后套上热缩绝缘层和XLPE绝缘层。如此处理的绝缘导线保证了绝缘层的完整性。
2.3.6 柱上电气设备如断路器、变压器、熔丝等与绝缘导线连接处,可采用专用绝缘罩绝缘
2.4 可持续化发展 因条件限制,县城电网改造中许多方面不可能做到一步到位,如线路电缆化、环网化、绝缘化改造,应根据县城电网总体规划,按照分步实施的原则,尽量避免重复建设和“短命工程”。为此,我们的做法是:
2.4.1 线路设计时,根据远期规划设计杆型和档距。
2.4.2 电缆沟砌筑或排管敷设时,根据远期规划预留电缆管线,避免重复剖路。
2.4.3 向规划部门提供电网发展规划,要求在城市总体规划中预留高压走廊及开闭所、变电所场地。
2.4.4 加强与城市规划部门联系,避免在规划变动区、未定区内新建线路。
3 结束语
城网改造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运行安全、调度灵活、结构合理的供电网络。除此之外,结合城市整体规划,从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中,体现并提升城市的格调与品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使电力最终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SDJ 206-87. 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5.旧建筑改造工程的整合共生 篇五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的日趋平缓,大部分地区可利用土地的不断减少,以及人们对历史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建筑改造的问题变得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建设需求量的增加和建筑形式的多样化要求。2000年之后,我国的城市建筑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进入了再开发阶段,为建筑改造革新提供了契机,这其中包括老旧办公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
老旧办公建筑有着其特定的历史印记,它的空间布局与现代办公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通过适当的合理的更新再次利用。
该项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项目现状
该项目为四层(局部五层)砖混结构办公综合楼,建于上世纪50年代,现各层绝大多数开间作为办公室,个别开间功能为卫生间、健身房、活动室等。一层层高为4.0m,二层~四层层高均为3.6m,局部五层层高为4.2m,房屋高度为15.0m,建筑面积约为5250㎡。
(2)现状存在的问题
①结构材料老化严重。结构构件材料存在砖砌体表面风化、粉化,砼构件碳化深度普遍超过纵筋保护层厚度,钢筋锈蚀,砼保护层胀裂等耐久性问题。②空间格局。该办公楼受到原有结构形式(砖混结构)的影响,办公开间(柱距)小,层高低,难以满足现代办公综合化、多样化的需求。③办公设施。该楼设备陈旧落后,未设置电梯,办公效率与环境舒适性大打折扣。
建筑改造的整合与衍生
建筑的再生不是简单的以新代旧而是一种整合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要解决新旧共存问题--将新的功能赋予旧建筑,使其以新的状态融入现代城市街区。这既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又散发出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建筑改造的整合衍生:(1)功能的整合与衍生。(2)立面造型与新功能的整合。(3)保留外墙皮与新结构的连接。
功能上的整合与衍生
1.门厅空间
门厅是办公建筑的导入空间,是办公建筑重要的交通枢纽,宽敞、明亮、大气的门厅已经成为现代办公建筑的标配。
某办公大楼门厅为连通2层的老式大阶梯,它占据了门厅的主要空间,使得后者的剩余空间被压缩,从而显得过于局促。在本次的改造方案中,以现代升降电梯替代老式大阶梯,拓宽了门厅剩余空间,使得门厅空间变得相对宽敞,同时,也使办公空间更加现代化。
2.业务空间
业务空间是办公建筑的核心空间,也是使用率最高的空间,包括普通办公室、文印室、档案室等,业务空间面积不足是老旧办公建筑共同面临的问题。
某办公大楼原办公楼开间基本使用承重墙,墙体较厚,办公开间狭小。采用新的框架结构后,大开间办公室可根据具体的使用进行分割。空间灵活多变,满足现代化办公的需求。
立面造型与新加功能的整合
空调作为现代建筑新增设备,已然得到普及。空调位的设置也应该与立面造型结合考虑。那个时代的设计并未考虑这一功能,导致空调外机随意外挂严重影响建筑美观。因此,在立面修复设计中,我们专门为外置空调机设置了空调位,其风格延用原建筑设计元素—顶楼护栏。设计中采用现代材料做复古处理很好的将新增功能,即空调位与原有建筑风格相融合。
新结构与原有外墙皮的连接
1.新结构的产生
建筑的改造设计本应尽可能的保留原有建筑结构。但本案中结构整体性较为薄弱。考虑到建筑的安全性。本案对其主体结构进行重新设计。
2.新结构与外墙皮的连接
新结构与原有外墙皮存在连接问题,设计者在设计中予以修正:在原有的外墙上掏洞,在墙内植入钢筋,与新增的结构梁搭接,如图1。如此便在不影响外立面的前提下很好的对保留的外墙皮进行固定。
结束语
综上所述,改造设计是一个从空间、功能、立面和具体的技术措施等方面不断优化的过程。在设计的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因地制宜的解决具体项目的需求。在尊重历史文化的同时,赋予建筑新生命和新能量。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6.解析通信交换工程的组网与改造 篇六
关键词:通讯;交换工程;组网;改造
中图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8-0037-01
一、通信交换工程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通信交换工程的作用地位越来越显著,其广泛运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电网调度配置以及生活交流中。而频繁的图像处理,高强度的数据信息传输都对电力信息工程提出了巨大挑战。在现有通信工程中采用的一般都是传统的通信交换网络体系,并且大部分都是由市政府供电公司负责其供电业务,其使用的传统电力线载波和音频电缆实现通讯的网络模式,都难以满足现代化社会越来越复杂的通信信息要求,导致通行的质量效果很差,通信的距离有限以及通信安全性不高等情况的发生。为了适应这样的社会需求,我们必须要利用新科技和技术来改善现在通信出现的问题,实现通讯方式的重大改变,解决通信难以满足社会要求的现状。
二、通信交换工程的组网和改造
要进行通信工程的组网与改造,WDH、SDH等组网与光纤必然会运用到其中作为传输载体,以此来实现数据信息、图像远动、音频视频等多形式信号的混合输送。要做到这些,具体可以从四方面入手。
(一)对通信网络进行统一控制和管理
现有的传统通信网络交换管理方式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要改变这一现状,一定要从实现通信调度的自动化、配电网络的自动化以及负荷的集中控制等周边网络设备的建设入手,在调试2M实现成功连接的状态下进行互相协作的信息综合通道网络管理平台的建设,并建立以供电所的主要调度楼为中心,其余供电站为辅助的格局,实现集中的管理。这样既能让通信交换信息资源得到优化处理,同时又能避免信息管理混乱,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使得通行网络在平稳秩序的工作情况下良好运行。
(二)对传输路径进行改造
在实现通信工程网络的组网与改造中,我们对通信工程传输路径的改造主要是对中继传输和话路传输进行改造。在对中继传输的网络改造中,主要对计算机服务器、排队器等进行改造,使其在提高通讯工程中呼叫的持续速度同时还能拓展更多丰富的业务,增加通信设备的功能以及实用性和灵活性。而在对对话传输路径改造时,我们应该运用最新的设备设施,以确保提供高质量的通讯,较少对维护工作的资金、时间的投入,增加通讯的抗干扰能力,保证提供可靠的通讯专用电源,使传输的速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此外对各类设备都必须要按照电力网络管理项规定的原则进行合理的布线与施工,安装完毕后还应该进行调试工作,以确保无误。
与此同时,对链路数据的配置也应该严格按照准确的顺序进行,设置本局信息,适当的增加MTP目的信令点,并根据信令点增加MTP的链路集,增加MTP的路由等;而对于中继话路也应该按照其确定顺序进行设置。
(三)新技术的引进
社会对于通讯网络的发展将不仅仅局限于语音通讯业务,而将逐步发展为电视会议、虚拟网络等,建立一个完整的同步数字通讯体系,这就需要运用到SDH技术,所以引进SDH技术对现有的通信网络体系将是一次重大改革。SDH具有良好的同步复用能力、强大的网管能力和灵活的电路,在长途抗干扰干线传输网络应用中得到好评,并予以推广,因此在宽带城域网中也得到普遍应用。同步数字体系主要通过ADM对各种业务进行处理,而在个别业务量巨大的入网点改用DXC将各个波长信号进行交叉连接以此解决通信信息拥堵缓慢的现象。
(四)通信的交换工程的推广
通信交换工程组网和改造对各地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有的地方相对落后,技术层面有限,就认为对通信系统的要求不需要太高,满足于现有的通信系统,这都是错误的认识。通信系统的改善与更新使得彼此间的交流更加简便多样化,这就使得地区之间的交流更加频发,而这正是地区发展所应具备的重要因素。同时对于地区间社会的发展,市民生活的改善都起着积极作用,所以对通信交换组网和改造进行积极的推广,落实在每一个地区政府的工作任务之中,是促进社会发展、地区发展的重要前提,不容懈怠。
三、通信交换工程组网改造后对社会的作用
对社会越来越依靠通信信息系统这一要点,通信交换工程组网改造后将全面提升通信交换网络体系,改变原有的传统网络体系,使得通信的安全性更高,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数据传输量更大,提供更多信息、速度更快。同时居民间交流更加简单且形式各多样,办公管理更加简洁方便,社会信息更加明了化,对各地市政管理部门也能互通,及时发布收集信息;并且对社会公益设施的建设和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如智能化的公交站点,道路信息牌等。通信网络体系在不断发展改革中催生更新的技术,使通信网络进入到一个新时代,这对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程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总结
通行交换工程的组网和改造是必然的,随着我国各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通信交换工程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因为其不仅是现代社会日常依赖的系统,跟关乎到其他社会公益设施的建設发展,所以应该将其看作是一项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对其建设改造工作要确切落实。通信交换工程的组网和改造与科学创新的管理方式同样也密不可分,良好的管理使得通信网络系统能够实现最大程度服务社会的效果,因此,在通信工程的组网和建设,以及其科学管理的制度、方法等层面还有待我们继续发掘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冀.通信交换工程的组网与改造[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2.
[2]付莹.通信交换工程的组网与改造[J].黑龙江电力,2004,26(2).
[3]张永吉.通信交换工程的安全组网及改造措施[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2,3(8).
[4]傅硕.通信交换工程的组网与改造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2,21.
[作者简介]唐素霞(1981.10-),女,彝族,贵州凯里市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士,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杨妮(1981-),女,畲族,贵州省凯里市人,贵州大学硕士,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通信技术。
7.古镇改造工程 篇七
摘要:实施泵站改造是巩固恢复农灌面积、保障农业丰产农民丰收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海盐县百步镇灌区实际情况,分析了泵站设施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灌区泵站改造、提高泵效率的具体措施,可供借鉴。
关键词:百步镇;泵站现状;技术改造;改造对策;措施;效果
前言
百步镇的机电排灌设施有很多为80年代、90年代或以前建成的,经过几十年的运行,有些泵站长期服役、带病运行、设备老化严重,致使泵站效率低,能源消耗高、运行费用多。目前很难拿出大量资金对老化严重的泵站进行了重建或全面更新改造。因此,对泵站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泵效率是泵站管理中费省效宏的重要途径。
一、泵站技术改造的基础工作和主要标准
泵站技术改造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经济情况比较杂的一项技术工作,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全面规划,合理安排,泵站测试是泵站技术改造的重要环节,其测试数据是泵站技术改造的依据。泵站技术改造前、后我们都进行了现场测试。
泵站工程的技术改造包括泵站和供排水区两个部分,供排水区是泵站赖以成立的条件,而泵站又是供排水合理供排水的保证。泵站技术改造方案要充分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论证后,选定最优方案,以最少的投资,取得最好的经济效果。经技术改造后泵站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达到下列标准供排水。
(1)提水流量要达到改进设计时的供排水标准。
(2)对于电力供排水站。由于泵站类型、机组容量和净扬程的不同,泵站效率也应达到不同的标准:高压泵站、大泵站和高扬程泵站,其泵站效率≥65%;中、小型泵站的泵站效率≥54.4%。低程泵站(<3),其泵站效率≥50%。
二、泵站技术改造措施
泵站效率是反映动力机、传动装置、水泵、管路、进出水池各部分效率的综合效率。因此,提高泵站效率,降低泵站能耗,就必须对上述五个方面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其效率,是提高泵站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提高动力机效率
提高动力机的效率,除了从动力机(电动机、柴油机)的设计、制造等方面加以改进外,着重注意以下问题:
1、合理配套
动力机和水泵在功率上必须合理配套。配套功率的备用系数不宜过大,能满足动力机在运行中不超载即可。因电动机负荷不足时,电动机的效率要降低,增加电动机的能量消耗。同时电动机的功率因数也降低,增加了输电线路和变压器的损耗。电动机效率和功率因数随负载变化而变化。
(二)提高传动装置效率
传动装置效率为水泵轴率与动力机输出功率之比的百分数。传动方式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传动效率。当动力机的转速能够满足水泵运行下况的情况下[即转速相等或或接近(相差不能超过20%时),应把间接传动改为直接传动],间接传动改为直接传动后,当水泵工况变化较大,动力机又无法调速时,可将直接传动改为间接传动,直接传动改为间接传动后,传动效率会有所下降,但水泵效率、管路效率能有所提高,但要保持装置效率增加方可采用。
因此,当把直接传动改为间接传动时,必须保证泵站效率有所提高,才能获得良好的节能效果。在皮带传动中,通常应避免采用交叉、半交叉传动。传动装置安装精度和使用是否正确,也直接影响传动效率。如直接传动时联轴器不同心,将造成传动效率的降低。皮带传动时传动轴距过小或过大,以及带的张紧过紧或过松等都会影响到传动效率,如皮带效率将降到94%以下,三角皮带可降到90%,这样会造成较大的能量损失。为了减少打滑现象,达到传动比准确,且又能提高传动效率,可采用同步齿形传动带。这种传动带是以钢网绳、玻璃纤维绳等组成的环形胶带作为强力层。工作面有齿,皮带轮也是齿形,靠齿的啮合传动。因此,效率较高,且轴的压力小,结构紧凑,耐油耐磨性能好,但价格较高。
(三)提高水泵效率
保证水泵高效运行,是提高泵站效率的重要环节。因水泵是把动力机能量转换给被抽送水的设备,其能量转换的有效程序对泵站的效率有较大的影响。水泵的效率与水泵的设计、制造水平、水泵的運行工况,以及水泵的使用情况有关。泵站技术改造时,可从下列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与提高:
1、复核水泵造型的合理性
根据水泵性能及配套的管路,复核水泵在设计扬程、最高扬程和最低扬程和平均扬程时的工作参数。要求在设计扬程、平均扬程最高与最低扬程时,水泵应在高效区运行,对于扬程、功率和转速等配套不当的都应调节或改造。
2、合理调节水泵性能
如水泵工作点的性能参数不符合实际需要,水泵长期处于低效率区运行,这时可采用改变水泵性能曲线的方法移动工作点,使水泵的工作符合实际情况的需要。对于离心泵和蜗壳式混流泵(比较数<350),一般可采用变速、变速和变径调节。对于叶片可调的轴流泵、混流泵,一般可采用变速和变角调节。
3、更换水泵部件
在二十世纪80、90年代,甚至2000年代所建成的泵站中,由当地生产的中小型水泵较多。由于当时受设计、工艺、材料和检测水平的限制,加之设备配套、技术管理及安装维修不善,经过长期运行,目前设备技术状况普遍较差。因此,要对那些选型配套不合理以及陈旧、质次、低效的水泵,有计划的进行调整更新。
5、保证安装质量
水泵工作性能的好坏,与水泵安装精度关系很大。如安装精度不符合要求,不仅会降低水泵效率,严重时还将产生强烈振动和噪音,引起电机过热,以致不能运转。立式泵要保证机组轴孔处于垂直同心位置。可调叶片的轴流泵,各个叶片的安装角度应相等,否则运转时,各叶片受力不同,不仅发生振动,同时泵内水力损失增加。对泵体为蜗壳式的叶片泵,蜗壳轴线与叶轮轴线应保持重合,如严重偏离,则会发生振动,影响水泵的效率,必须调整。
(四)提高管路效率
管路效率为泵站装置扬程与水泵扬程之比的百分数,它是影响泵站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管路效率与管长、管径、管材、管路附件的类型和数量、流量,以及安装质量等有关。提高管路的效率,我们采取下列措施:
1、合理确定管道直径
管路直径的大小又自接影响泵站效率。实践证明,管径过大过小都是不经济的,当管长及流量一定时,管径选的大,则流速小,水头损失小,消耗电能也少,但管路投资高;若管径选的小,情况与上述相反。为了减少管路损失,水泵进出水管口径应合理确定管道直径,已投产使用的管径如过小,会使管路水头损失增加,为了提高管路效率,可考虑按经济管径更换管路。
2、缩短管路长度
进、出水管的长度应最大限度地缩短。但当水源与出水池之间的地形平坦时,缩短管路必然会增加引渠、进水池及泵房的挖方量或增加出水池和干渠的填方工程。小型泵站平装改斜装,或将水泵落井、半落井安装,管路折线布置改直线布置,可缩短泵房内管道长度,节省弯头,减少水头损失。根据条件提高管路内壁的光洁度,可减少管路阻力损失,一般高扬程离心泵抽水装置宜以减少沿程阻力为主。
3、减少管路附件
管路附件的局部阻力系数很大,引起较大的水头损失,运行时必须消耗大量能量。因此,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内管路附件。
为了减少管路进出口的水头损失,可在管路进口加喇叭口。对于斜装管路,可在进口装平削管或特别喇叭管,在管路出口采用扩散管,节能效果显著。
逆止阀是一种单向阀。是为了防止停泵后因水倒流而引起机组高速倒转而设置的。正常运行时,逆止阀中的阀板被水流冲开,停泵时靠阀板自重或倒流水的作用而关闭。因此,逆止阀不仅会在正常运行时造成较大的局部阻力损失,且还会引起很大的水锤压力。可能使水泵和管路遭到破坏。
在扬程不高,出水管路不长的泵站,逆止阀可用拍门代替。为了减少拍门引起的水头损失,可改铸铁拍门为轻质拍门,并在门后设置平衡锤,以增大拍门开度。管路出口采用扩散出口形式,对减少阻力损失,提高管路效率均有明显效果。一般低扬程轴流泵抽水装置宜以减少局部阻力为主。
4、消除“高射炮”式出流
所谓“高射炮”式出流是水泵出水管口在出水池水面以上自由(喷射)出流。这种出流方式人为地抬高了泵站的实际扬程,水泵的工况点向左上方移动,水泵的流量减少,效率降低,同时由于出水池的水流紊乱,增中池(厂)内的水头损失和出水建筑物(或构筑物)水面以下,已建成的“高射炮”式泵站,可将出口改装成虹吸式出流。为防止停机进出水池中的水倒流,并设有破坏虹吸真空的设施。小型泵站可在虹吸管的上升段相应于出水池设计水位高程处装—通气管,停机时,由于水在重力作用下迅速下泄,该处形成真空,空气即由此管吸入,虹吸受到破坏。通气管的断面积,一般为出水管断面积的5~8%。
5、确保管路的密封性
进出水管路要求严格的密封,若正值吸水的进水管路进气,会增加管路损失管路效率。若空气从进水管进入水泵,会使水泵效率大幅度下降,甚至引起水泵的汽蚀。
(五)提高进出水池效率
进出水池效率为泵站扬程与装置扬程之比的百分数。泵站进出水池的水流条件,不仅关系到进出水池效率的高低,且会影响到泵站效率。因进水条件不良,对水泵运行效率有一定的影响,这在小型立式抽水装置中尤为显著。为了提高进出水池的效率,改造时可采取如下措施:
1、改造不合理的进出水池形状和尺寸
对已建成的泵站,如前池、进出水池的形状、尺寸设计不当,导致池内发生旋涡、回流等情况。对水泵的运行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多受地形等因素影响而建成的侧向进水池,在运行中,前池水流在进水池口门外改变方向,在进水池对面角上产生回流及死水区,隔墩首部也产生局部回流,进水池中水流成访问团绕水泵顺(逆)时针旋转流动,在任何部位流速分布无法均匀。在前池低水位运行时,进水池中还会出现时隐时现的表面漩涡。前池中流态还随开机台数的增加而恶化。开机台数也随抽引流量多少对水泵运行工况有影响。当各台水泵单独运行前,位于前池首端水泵的装置效率比末端的要高,随着开机台数的增加,各台水泵的效率都下降,首端水泵下降幅度大,末端水泵下降幅度小。这时可通过增设导流墙和设底坎来消除不良影响。一般底坎高度以0.3至0.375为佳(为前池水深)。对于正向进水前池如扩散角过大,可延长前池长度或将前池改为折线形、曲线形。如进水池设计不合理,在进水口周围产生环流、进气漩涡或涡带,可采取消除漩涡的措施。消除水面漩涡可加盖板或盖箱,消除附底波渦可在池底设导水锥;消除附壁漩涡可在进水口至后墙间设隔板等。
2、设置导流设施
为改善进出水流态,减少水力损失,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导流设施。例如侧向进水前池,可在池中设置导流墩等改善流态。
3、及时清除进水池的污物
进水池的杂草等漂浮物吸入泵体后,会使水泵效率下降,甚至叶片被击碎。设置拦污栅井及时清污,使进水畅通,可提高泵站效率。泵站进水池前一个都设拦污栅,以防止杂草、杂物进入水泵,确保水泵的安全运行。清除水草杂物有人工和机械自动清除两种方法,大中型泵站应采用机械清污,小型泵站一般用人工清污。
进水池中的淤泥,会使进水流态发生变化,影响泵的效率。及时清淤,使水流畅通,流态均匀,可提高泵站效率。
4、保证淹没深度
为防止发生有害的漩涡,应保证进水池中水泵吸水管口的最小淹没深度。如进水池底板高程过高,造成水泵叶轮淹没深度不够,可采取降低进水池底板高程,同时降低水泵安装高程的措施改善进水条件。
上述五个部分的效率,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采取单项技术措施,可使某一部分效率提高,但不能保证其它部分的效率都能提高。泵站技术改造须全面考虑,综合改造,不能单靠某一部分提高,而忽视对其它方面的影响。如提高了水泵的效率,增大了水泵的出水量,忽视了合适的管路配套,会使管路效率明显下降,泵站效率仍提高不多;又如间接传动改为直接传动可降低传动损失,往往可能使水泵扬程和实际要求的扬程不符,降低水泵的效率及管路效率,提高的效率低偿不了降低的损失;为使电动机负载率增加来提高电动机效率,用提高水泵转速的做法,则提高的电动机的效率并往往不足抵偿其它效率的降低等,必须通过测试和分析,摸清问题的症结所在。因站制宜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改造措施和方案。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使改造后的泵站效率达到最优水平。
三、泵站设备的更新改造
水泵长期运行,使零部件磨损,或由于质量低劣、泵型陈旧等原因,导致工程效益衰减,能耗增大,供排水成本提高。因此,对现有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设备更新要根据其使用年限、技术状态和经济效益等综合考虑。例如新泵年节约的电(油)费用能在3~5年内抵偿更新的总费用(包括新泵投资、运输、安装及上是泵的拆除等费用),则更新设备是可行的。对于因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的设备,经测试证明其技术状态很差,要通过修理来改善性能耗资较大,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应当更新。对于性能下降,但经修复可使用的设备,可修中有改或更新个别零部件。
更新的设备,要尽量选用国家最新标准中的产品。要根据改造站的实际情况,选用性能指标较好或重新设计的优质产品,去更新陈旧落后的老设备,并使其改造站的配套合理,多年平均的泵站效率提高。
四、搞好灌區节水工作
提高了泵站效率,降低了能源单耗,为泵站配套的供排水区也要进行改造,并开展节水工作。改造站所在的供排水区要全面规划,提高渠系及其建筑物的配套水平。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的防渗防漏措施,提高渠系水利用率。
1、工程措施
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形式的防渗措施,是提高渠系水利用率的重要手段。据实测资料统计,新砌渠道的平均渗漏率约为不衬砌渠道的1/4。初砌良好的渠道,其渗漏损失小于30。目前我国各地都很重视渠道防渗,并做了大量的防渗工程,已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果,但还应加强渠系建筑物的配套,做到分水有闸,量水有堰,最大限度地减少供排水的损失和浪费。
2、管理措施
在供排水区工程设施确定后,管理措施是不得当,对管好用好供排水有直接影响。在供排水管理中,要适时适量地供排水,恰当掌握渠道的输水流量、行水时间、供排水制度、供排水方法等以提高供排水的利用率。
五、效益
1:社会效益
通过泵站改造、百步镇提高了灌溉和排洪能力,村镇农田的灌溉标准得到提高。每年的汛期排涝也有了保障,人们的思想情绪有了稳定,社会的安定有了保证。促进了高标准的效益工程、生态工程、景观工程和民心工程。
2经济效益
百步镇今年共改造水泵164台、明渠衬556公里、调节皮带轮159只、分节制闸1069套,培训泵站技术人员86人。
【古镇改造工程】推荐阅读:
古镇美文08-25
龙门古镇游记作文07-26
古镇里春节作文09-23
古镇旅游开发案例10-12
惠山古镇游记初中作文10-13
街子古镇实习考察报告10-24
旧房改造工程协议10-09
游泰安古镇400字作文06-26
平乐古镇英文导游词07-29
体验古镇旅游心得体会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