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

2024-10-06

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精选8篇)

1.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 篇一

第六章

脊柱区

1.项部皮肤与筋膜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征?胸腰筋膜的范围是指哪些部位?它和哪些肌肉、神经有密切关连?

2.背部由浅入深由哪些结构组成?请你根据解剖所见谈谈它们的情况。3.为什么肾脏的手术入路要从腰部沿第十二肋下做斜切口?层次如何?应注意什么?

4.椎管各壁由哪些结构组成?椎管的哪一部分最易引起狭窄?狭窄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5.椎管内有哪几层膜和形成哪几个腔隙,各有什么重要意义?

6.作椎板减压述时,要暴露出椎板,由浅入深要切开哪些层次结构? 7.椎静脉丛位于哪些?有何重要意义?

8.椎间盘的形态结构特点如何?在什么部位易引起椎间盘突出症?可产生什么现象?

第八章

 简述梨状肌上、下孔的围成及通过的血管、神经。 简述股三角和收肌管的围成及其内结构的毗邻关系。 股管的位置、组成、内容及意义如何?

 详述大、小隐静脉的起始、行经及注入部位。大隐静脉的属支有哪些?  简述腘窝的围成及其结构的毗邻关系。

 胫神经、腓总神经、股神经和闭孔神经损伤后出现哪些运动障碍和体征?  踝管围成及内容如何?  何谓颈干角? 第七章

 简述腋窝的围成及其内主要结构。

 腋动脉如何分段?各段有什么动脉发出?

 肱骨外科颈、中段、内上髁等处骨折,分别会损伤什么神经?  说明三、四边孔的组成及孔内通过的结构。 何谓“肌腱袖”?它对肩关节有何作用?  肱骨肌管围成及内容。

 何谓肘后三角?有何临床意义?  何谓腕管?管内通过哪些主要结构?  何谓指髓间隙,指蹼间隙? 第一章 头部

 颅顶软组织分为哪几层?各有何特点?

 经颞区入颅手术时,该区的境界与层次如何?  面部皮肤、表情肌和咀嚼肌分别由什么神经管理?其神经来源及分支分布如何?  腮腺位于何处?穿经腮腺的结构有哪些?腮腺肿瘤时可压迫哪些神经和血管?  名词解释:

★腮腺床

★翼丛

★帽状腱膜

★咬肌间隙

★翼下颌间隙 第二章

 颈部如何分区?颈部层次如何?  颈部深筋膜的组成及主要筋膜间隙有哪些?

 肌三角、枕三角、颈动脉三角、下颌下三角、锁骨上三角的组成及内容如何?  甲状腺的位置、被膜、毗邻、血供及固定装置如何?

 甲状腺手术需切开哪些结构?手术中应如何避免损伤相邻的神经?  气管切开在何处进行?需经过哪些层次?  名词解释:

★颈静脉弓 ★颈动脉鞘

★椎前间隙

★颈袢

★椎动脉三角

★Virchow淋巴结

下颌下三角,颏下三角,颈动脉三角,肌三角,锁骨上三角,枕三角,椎动脉三角,安全三角

胸 部

 简述经胸外侧壁入胸膜腔的手术入路层次?  胸壁的层次如何?乳房的淋巴回流途径如何?  左右肺根内结构如何排列?肺血管如何组成?

 纵隔如何分区?上纵隔内含哪些主要结构?  胸膜腔积液时应在何处穿刺抽液,为什么?  动脉导管三角的组成、内容及意义如何?

 后纵隔的位置?主要结构有哪些?后纵隔肿瘤会压迫哪些主要结构?  名词解释:

★肺根 ★肺段 ★纵隔 ★胸膜腔

★心包横窦 ★心包斜窦 ★心包腔 第四章

 腹前外侧壁的层次及结构特点如何?

 腹股沟管的位置、组成、内容及临床意义如何?  胃的位置、毗邻、韧带、血供、淋巴、神经如何?  十二指肠的分部、毗邻及血供如何?

 肝的位置、毗邻、投影、分叶、分段如何?  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总管的分段及毗邻如何?  胰和脾的位置、毗邻、韧带及血供如何?  肝门静脉的组成、毗邻、属支及吻合如何?  肾的位置、毗邻、血供及被膜如何?  名词解释: ★腹直肌鞘 ★腹股沟韧带 ★第二肝门 ★半月线

★肝蒂 ★胃床 ★肾段 ★肾蒂 ★肾床 ★耻骨梳韧带(Cooper韧带)★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胆囊三角(Calot三角)

★ 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 McBurney点

★腔隙韧带(陷窝韧带)★腹股沟镰(联合腱)★弓状线(半环线)

2.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 篇二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

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是解剖学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技能和运用解剖学知识理解、诊治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1]。医学硕士研究生比本科生学的知识更精, 分科更细, 那么在培养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知识的同时, 更要培养他们的社会科学知识以及人文素质, 使其与临床专业知识相结合, 为学校, 为国家, 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 高水平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因此, 提高医学硕士研究生局部解剖学教学质量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1. 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即是一门技术, 又是一门艺术, 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具有规律性, 科学性。当今科技迅速发展, 不但是要求医学生掌握多少相关专业知识, 而是需要医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分析问题, 还有就是重点掌握临床操作, 为培养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高技能操作打下基础。

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比较精, 分科比较细, 因此, 要根据专业不同来进行分组。在进行操作时, 需要相关专业的学生做主刀, 比如肝胆外科、普外分配腹部, 泌尿外、妇产分配盆腔和会阴部等。学生必须在上课之前完成本次课的实验报告, 主刀和副刀在上课时为其他同学讲授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解剖顺序和方法。在解剖过程当中, 每解剖出一个结构都要向本组同学做详细解说。我们要求不操作的学生要对操作者提供最详细的理论指导, 查找课本图谱、视频, 保证解剖操作的顺利进行[2]。实验操作结束后, 本组同学共同复习本次解剖的所解出的结构, 然后老师随机抽出本组一名同学对本次解剖内容进行解说, 老师根据解剖出的结构和提问进行评分。这种方法一方面不仅让每个学生都能做主刀, 并且还能对其他相关专业的各种手术术式有所认识, 拓展知识面, 为临床操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合作,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3]。

2. 改善解剖学实验室条件

目前, 局解实验室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实验室环境差。由于局解实验室福尔马林气味很大, 刺鼻, 流泪, 条件很苦, 部分学生甚至由此产生厌学情绪, 教学效果并不理想[4]。为提高教学质量, 在局解实验教学中, 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实验室最重要的是配置多功能解剖学实验台, 由于味道比较大, 必须配置空调, 高效向下、向外排气装置。此装置可改善实验室环境, 给学生和老师提供一个优良的局解教学环境, 进一步提高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第二尸体资源缺乏。目前, 国内部分医学院校受困于标本不足, 很多学生只能使用1具尸体进行解剖。每次操作只有个别同学直接动手解剖, 大部分学生玩手机, 聊天或是旁观, 使学生学习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医学研究主要在于探索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及治疗机理、方法创新, 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临床实践, 提高诊治水平。局解实验课是为临床奠定基础, 所以解剖尸体, 观察结构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学校应想法设法增加尸体资源。

3. 教师水平提高

俗话说,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就必须拥有一条流动的河。可见, 学生的知识需要老师传播和灌输, 那么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技术才能, 并且还需要一定的教学方法, 才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特别是局解实验教学教师, 需要更多的精力与时间设计局解实验, 学习相关临床知识在“教”的同时更应该从“学”出发, 不断提高与锤炼自己。可以组建一个教师团队, 选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作为局解实验教学骨干, 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年资教授做指导, 并虚心, 认真向骨科、妇产科等相关临床学科学习, 进行全面细致的集体备课。此团队教师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地拓宽知识面,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加强自身涵养, 多参加外校交流会, 开拓视野。

结语

局部解剖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的桥梁课程。它是临床医学和其他医学类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医学硕士研究通过对该学科的学习, 使其能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人体结构, 提高临床操作技术, 为今后的临床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英健, 孟滨, 曲渝等.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4, 13 (4) :259-260.

[2]赵全明.七年制局部解剖学教学方法实践与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0, 12 (2) :128-130.

[3]李静平, 刘富, 陈永春等.团队作用理念在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时遇到的问题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31 (16) :2616.

3.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 篇三

关键词: 局部解剖学    教学体会    解决对策

一、增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医学学生专业性比较强,大多数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以后,都是从事医师或者和医疗卫生十分接近的工作。然而他们的工作对象是人,其职责就是救死扶伤,责任重大,很可能工作中一点很小的失误就会导致相当严重的不良后果。这就要求医学学生对生命怀有珍惜之情,在工作方面有高度责任心,并且工作时做到时时小心、事事谨慎,这都是由该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必须从学生时期抓起,第一,教育学生要从尊重与爱护尸体开始,让他们意识到尸体是相当珍贵的教育教学资源,平常实验课中注意培养爱护尸体、不随意切割与破坏尸体的习惯;第二,一定要按照操作规程实验,仔细、完整地显示教学大纲与实验要求的解剖结构。当碰到操作上的困难时,要让同组同学之间讨论,尽可能让问题在相互讨论中得以解决,突出团队力量和作用。如此,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他们的责任心及主动性更强,让他们变成学习主体,认识到怎样才能变成一个技术高超又胆大的好医生,而不是无知的庸医。

二、充分全面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新形势下,要树立这样的教学思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全面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的目的就是“学”,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传统教师教、学生学及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确立医学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学习中体会乐趣。在局部解剖学教育教学中,尽力创造轻松、愉快和平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照课本及相关资料中的描述,自己亲身寻找、探索并辨认结构,这样他们的记忆更加牢固,学习更加轻松。另外,还要让学生观看其他小组解剖的结果,有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在学生解剖尸体的时候,如果和书上讲的结构不同(即变异),要及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不仅能增强学生对这次操作的记忆,还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在某种程度上调动医学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出其主体作用。与此同时,给予合理的评价、一定的表扬、鼓励和合适的批评,都能刺激学生积极性,如果学生能顺利找对相关结构,这时对其加以鼓励,他们学习的劲头就会更大,潜能会从更大程度上被激发出来,从而出现良性循环。

新形势下,我们还要采用通过实验室实地授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事实证明,在实验室进行授课,方式各种各样,有助于发现且及时解决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且深受学生喜爱。另外,还应该充分运用解剖学实验室内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该设备学生可以在解剖过程中随时看解剖教学录像或者在需要的时候查看相关教学课件,随时学习解剖步骤与技巧,对相关知识起到温习作用。教师在实验室内不停地巡视,并指导学生正确合理地解剖,随时启发性地解答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碰到的不同问题。

三、相关实验器械的管理和使用

新形势下,局部解剖操作需要用很多专用器械,比如,刀柄和与其配套的刀片、钩镊、直剪、弯剪、拉钩、、钢锯、血管钳平镊、肋骨剪、咬骨钳、尖镊、凿子、探针、锥板锯、铁锤等。因为器械种类十分复杂多样,为了方便管理,可以给每个实验室配备一个器械盒,每个盒内都放了锤、凿、肋骨剪等大型器械每种1个,刀、镊、剪等经常用的器械每种3个,并且给每一个器械盒配备一份器械名称和数目明细供师生查验。每次做实验之前,学生代表需到准备室领取对应的器械盒,同时对盒内的器械进行清点,保证无误后签字;实验课结束以后,学生需要将器械清洗并擦拭干净,清点核对无欠缺后交回原处请相关老师查验。为了防止学生恶意破坏器械,我们建立器械赔偿制度,并附有器械最低价格表,以此强制学生保护器械。当然,这只是一种约束手段,而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在每个学期上第一次实验课时,老师都会非常仔细且有耐心地给学生讲解这些器械的具体使用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目的是让学生迅速掌握与使用这些器械。在实验课课堂上,首先,授课老师会对这些器械进行示范,然后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正确操作。在以后局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如果碰到学生不规范使用器械时要及时纠正。在进行新形势下局部解剖学教学时,教师要严格根据临床外科手术操作的要求讲授,让学生养成正确使用器械的习惯,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养成合理运用器械的好习惯。

总而言之,随着医学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新形势下,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已逐渐转向素质教育,解剖教师一定要适应新形势下局部解剖教学的相关调整,不断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出更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洪海.对留学生局部解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06).

[2]戴景兴.适时调整教学实施方案以提高局部解剖学教学质量[J].解剖科学进展,2011(05).

[3]金建华.新形势下局部解剖学的教学体会和对策[J].解剖学杂志,2007(03).

4.局部解剖学重点总结 篇四

腋腔:当上肢外展时,肩下方呈穹窿状的皮肤凹陷称为腋窗,其深部呈四棱椎体形的腔隙。顶:是腋腔的上口,向上通颈外侧区,由锁骨中3分之1段,第一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底:皮肤,浅筋膜,腋筋膜。四壁:前壁:胸大肌,胸小肌,锁骨下肌和锁胸筋膜。后壁: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肩胛骨。三边孔的上界是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是大圆肌,外侧壁是肱三头肌长头,内有旋肩胛血管通过。四边孔的上界是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是大圆肌,内侧壁是肱三头肌长头,外侧壁是肱骨外科颈,内有旋肱后血管和腋神经通过。内侧壁:前锯肌,上四位肋骨及其肋间肌组成。外侧壁:结节间沟,肱二头肌两个头及喙肱肌。内容物为:臂丛锁骨下干及其分支,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疏松结缔组织。

2.肌腔隙的边界和内容?

前界:腹股沟韧带。后外侧界:髂骨。内侧界:髂耻弓。内容:髂腰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3.血管腔隙的边界和内容?

前界:腹股沟韧带。后界:耻骨梳韧带。内侧界:腔隙韧带。外侧界:髂耻弓。内容:股动脉,股静脉,生殖股神经股支,股鞘及腹股沟深淋巴结。4.股环的边界?

前界:腹股沟韧带。后界:耻骨梳韧带。内侧界:腔隙韧带。外侧界:借纤维隔与股静脉分开。股管的上口是股环。

5.上颌动脉分几段,每一段的分支有哪些?

分三段。第一段:自起点到翼外肌下缘。分支:下牙槽动脉,脑膜中动脉。第二段:翼外肌浅面或深面的一段。分支:颊动脉。第三段:自翼外肌上缘进入冀腭窝以后的一段。分支:上牙槽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6.腕管的组成和内容。

组成:屈肌支持带和腕骨沟共同组成。内容:指浅屈肌腱及腱鞘,指深屈肌腱激起腱鞘,拇长屈肌腱及腱鞘,正中神经。7.下颌下三角的边界和内容。

由二腹肌前,后腹和下颌骨下缘围成,又称二腹肌三角。内容:下颌下腺及其周围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结,面血管,舌下神经,舌血管,舌神经。8.气管颈部的层次由浅入深依次是什么?

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封套筋膜),舌骨下肌群,颈深筋膜中层(气管前筋膜),气管前间隙。

9.椎动脉三角的边界和内容。

下界: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外侧界:前斜角肌内侧。内侧界:颈长肌外侧缘。尖:第六颈椎横突前结节。内容:椎动脉,椎静脉,颈动脉鞘及交感干等。10.二腹肌后腹浅面和深面通过的结构各有哪些?

浅面:面神经颈支,面动脉和下颌后动脉的前支。深面:面动脉,舌下神经,舌动脉,舌静脉,颈外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颈交感干。11.三边孔和四边孔的组成及通过的结构。

三边孔: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的内侧缘,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通过的结构:旋肩胛动脉和旋肩胛静脉。

四边孔:内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的外侧缘,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通过的结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和旋肱后静脉。12.通过梨状肌上、下孔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什么?

梨状肌上孔出入的血管神经由外向内依次是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臀上静脉。梨状肌下孔出入的血管神经由外向内依次是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阴部内动脉,阴部内静脉和阴部神经。

13.腘窝的边界和内容。

边界:上外侧壁为股二头肌,上内侧壁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内侧壁为腓肠肌内侧头,下外侧壁为腓肠肌外侧头和不恒定的(足石)肌,顶为腘筋膜,底自上而下为股骨的腘面,膝关节囊后壁、腘斜韧带和腘肌。内容:在正中线上由浅入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和腘动脉,还有沿窝外上界走行的腓总神经,以及腘血管周围的腘深淋巴结。窝内主要结构之间有大量的脂肪组织充填。14.踝管的组成和内容。

组成:连于内踝与跟骨结节之间的屈肌支持带和跟骨内侧面之间构成踝管,屈肌支持带并向深部发出三个纤维隔,将踝管分成四个骨纤维管道,对肌腱起约束作用,对血管和神经起保护作用。内容:由前向后依次是胫骨后肌腱及其腱鞘,趾长屈肌腱及其腱鞘,胫后血管和胫神经,姆长屈肌腱及其腱鞘。15.上纵隔由浅入深有哪些结构?

浅层:胸腺,左右头臂静脉及上腔静脉,中层:左右膈神经及迷走神经,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深层:气管胸部,食管胸部的一部分,胸导管,左喉返神经等。17,后纵隔得内容。

主支气管,食管胸部的大部分,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和半奇静脉,迷走神经,胸交感干,淋巴结等。

18.腹股沟管的两口,四壁?

浅环:耻骨结节外上腹外斜肌腱膜形成。深环: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腹横筋膜形成。前壁:腹外斜肌腱膜,但在外侧3分之1处,有腹内斜肌起始部的纤维加强。后壁:腹横筋膜,内侧3分之1有腹股沟镰加强。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筋膜共同形成的弓状下缘。下壁:腹股沟韧带。男性有精索通过,女生有子宫圆韧带通过。19,阑尾手术,麦氏切口由浅入深经过哪些结构?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腹外斜肌及其筋膜--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及其筋膜--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壁腹膜。

1.锁胸筋膜:胸部深筋膜的深层,位于锁骨下肌,喙突利胸小肌上缘之间的胸锁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动脉,胸肩峰静脉,胸外侧神经和淋巴管等通过。

2.股三角:位于股前内侧区3分之1部。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逢匠肌的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的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自内向外为长收肌,耻骨肌和髂腰肌及其筋膜。内容:股神经及分支,股动脉及分支,股静脉及属支,还有股管,腹股沟深淋巴结及脂肪组织等。

3.收肌管:位于股前区3分之1段前内侧,逢匠肌深面的一个间隙,长约15cm,前壁为逢匠肌深面和张于大收肌和股内侧的收肌腱板,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大收肌和长收肌。内容:隐神经,股内侧肌神经,股动脉和股静脉。

4.头皮:在颅顶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这三层紧密在一起组成头皮。头皮的损伤需缝头止血。

5.下颌管:位于下颌体内,由于颌孔到(亥页)孔的骨性管道,内有下牙槽动脉,下牙槽静脉,下牙槽神经。

6.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是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是腹外侧壁的一个薄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处突出称为腹股沟直疝。7.胆囊三角:Calot三角,在肝的脏面,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次、此三角是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8.十二指肠悬韧带:由位于第二腰椎左侧的十二指肠悬肌和包于其下段外面的腹膜共同形成。后者跨于十二指肠空肠曲左缘与横结肠系膜之间。此韧带对十二指肠空肠曲起悬吊固定作用,手术时可作为空肠起点的标志。

9.麦氏点: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3分之1交界处,表示阑尾的体表投影。阑尾炎时,此处有压痛。

10.肋膈隐窝:又称肋膈窦,呈半环形,上界是肺下缘,下界是胸膜的下界,是肋胸膜返折成膈胸膜处形成的间隙,左右各一,位置较低,容量最大的胸膜隐窝。胸膜腔内的积液或积脓常积于此,是穿刺抽液和引流的良好部位。

11.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弓的下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三角内有动脉韧带或动脉导管,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等。该三角是心脏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部位。

12.心包:为一闭合的纤维浆膜囊,分为外层的纤维心包和内层的浆膜心包,后者又分为脏,壁两层,脏层是心外膜,壁层紧贴纤维心包的内面,二者之间形成心包腔。在心底处有大血管出入心脏,在大血管的根部心包的壁层反折到脏层,形成心包的间隙。心包的两侧与纵膈胸膜相贴,两者之间有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下降。心包的后面为主支气管、食管胸部、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迷走神经通过,心包的上面有升主动脉、上腔静脉和肺动脉干通过,下面邻下腔静脉并与膈的中心腱相融合。

13.听诊三角:在背部,肩胛骨的脊柱缘,斜方肌外下缘和背阔肌上缘之间围成的三角称为听诊三角,该区胸壁最薄,易听清肺部的呼吸音。

14.腰上三角:在背部,下后锯肌下缘,竖脊肌外侧缘和腹内斜肌上后缘之间,腰上三角的表面为背阔肌覆盖,底为腹横肌腱膜。该区内有肋下神经,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腹股沟神经经过,是腰疝的好发部位。

15.肱骨肌管:在上壁的后方,肱三头肌三个头与肱骨的桡神经沟共同构成一个自内上向外下旋绕肱骨干中份后外侧面的管道,又称桡神经管,管内有桡神经,肱深动脉和肱深静脉通过。

16.鼻咽壶:位于腕后区外侧部,当拇指充分外展和后伸时明显。其桡侧为拇短伸肌腱和拇长展肌腱,尺侧为拇长肌腱,近侧为桡骨茎突,窝底为手舟骨,大多角骨和第一掌骨的基底部。舟骨骨折时,此陷窝有压痛。窝内有桡动脉通过,可触及其搏动。

17.胸腰筋膜:背部的深筋膜称为胸腰筋膜,由浅入深分为三层,浅层最厚,位于竖脊肌的表面,中层位于竖脊肌和腰方肌之间,深层较薄,位于腰方肌前面。

18.颈动脉鞘:颈部深筋膜的中层,气管前筋膜向两侧延续,包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形成颈动脉鞘。在鞘内,颈内静脉居外侧,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居内侧,迷走神经位于后方,颈动脉鞘借疏松结缔组织与颈深筋膜的浅层和深层融合。

19.甲状腺假被膜:甲状腺被气管前筋膜包裹形成甲状腺假被膜,即甲状腺鞘。在甲状腺两侧叶的内侧部和甲状腺峡的后方此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此韧带系于喉软骨与上位气管软骨之间,因此甲状腺可以随喉的移动而活动。喉返神经在其后方上行,手术时应注意保护。

1.甲状腺手术时,结扎甲状腺血管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甲状腺上动脉起自颈外动脉的起始端。起初,甲状腺上动脉在喉上神经及其外支的前外侧伴行,在距离甲状腺侧叶上级0.5-1.0cm时分离。喉上神经外支转向内侧,支配环甲肌。甲状腺上动脉在侧叶上级进入甲状腺。因此在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要贴近甲状腺上极进行,以免损伤喉上神经的喉外支。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应远离甲状腺,以免损伤喉返神经。甲状腺最下动脉:10%的人出现甲状腺最下动脉,次动脉变异多,手术时注意有无此动脉。甲状腺中静脉:甲状腺手术分离甲状腺和颈动脉鞘时应先结扎此静脉,以免损伤。甲状腺上静脉:甲状腺上静脉通常有两条与甲状腺上动脉伴行。甲状腺下静脉:起于甲状腺侧叶下极,下行汇入头臂静脉。2.小腿前、外侧群肌的名称和血管神经分布。

前群:胫骨前肌,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姆长伸肌,由胫前动脉,胫前静脉和腓深神经管理。

外侧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由腓动脉,腓静脉和腓浅神经管理。3.网膜囊的边界。是腹腔膜的一部分,位于小网膜和胃的后方。前壁:由上向下为小网膜,胃后壁腹膜和胃结肠韧带。后壁:由下而上为横结肠,横结肠系膜及覆盖于胰,左肾及左肾上腺前面的壁腹膜。上壁:肝尾状叶和膈下面的壁腹膜。下壁:大网膜第2~3层愈着部。左界:胃脾韧带,脾和脾肾韧带。右界:网膜孔。4.胃的血管神经分布。

胃的动脉:胃左动脉发自腹腔干,胃右动脉发自肝固有动脉或者肝总动脉,胃网膜左动脉发自脾动脉,胃网膜右动脉发自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短动脉发自脾动脉和胃后动脉发自于脾动脉,左膈上动脉发自腹主动脉。

胃的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最后均汇入肝门静脉系统。胃网膜右静脉汇入肠系膜上静脉,胃网膜左静脉和胃短静脉、胃后静脉汇入脾静脉,胃冠状静脉和胃右静脉汇入肝门静脉。

神经分布:胃的交感神经来自于腹腔神经节和腹腔丛,沿腹腔干及胃的分支走行,分布于胃。胃的副交感神经来自于迷走神经的前后干,迷走神经的前干分出胃前支,后干分出胃后支。

5.肝周围的韧带有哪些?肝周围的间隙有哪些?

韧带:肝圆韧带,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左右冠状韧带,左右三角韧带,镰状韧带。

5.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 篇五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

2008级12班 编纂

 股三角:在大腿前上部,由腹股沟韧带、长收肌内侧缘和缝匠肌内侧缘围成。前为阔筋膜、底为髂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内有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和淋巴结。

 腹股沟三角:又称海氏三角,由腹壁下动脉,股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围成的三角形区域,腹股沟直疝由此突出。 动脉导管三角:位于主动脉左前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左迷走神经,下界为左肺动脉。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

 胆囊三角:胆总管、胆囊管与肝脏面共同围成的三角区域,胆囊动脉多经该三角达胆囊,是胆囊手术时寻找和结扎此动脉的标志。 尿生殖三角:会阴前半的三角区,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耻骨下支,坐骨支和坐骨结节。后方为连接两坐骨结节间连线。此三角内男性有尿道通过,女性有阴道和尿道通过。

 肛门三角:会阴后半的三角区。后方为尾骨尖,两侧为臀大肌下缘,前方为两坐骨结节连线。此三角内有肛门通过。

 腕管:位于腕掌侧,由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和腕骨沟围成,管内有指浅屈肌腱(4条)、指深屈肌腱(4条)、拇长屈肌腱(1条)和正中神经通过。

 踝管:由内踝、跟骨内侧面和屈肌支持带(分裂韧带)共同围成。管内有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胫后动静脉、胫神经和拇长屈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

肌腱通过。

 股管:位于股鞘内侧,长1.5cm左右,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和阔筋膜,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及耻骨肌筋膜,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外侧为股静脉,上口为股环,如腹腔内脏器(如小肠)由此突出,即为股疝。

 收肌管:位于大腿中部,又称股腘管,缝匠肌深面,大收肌和股内侧肌之间,前壁有一腱板架在股内侧肌和大收肌之间,管上口为股三角尖,下口为收肌腱裂孔,股动静脉可经过此管通往腘窝。 阴部管:位于坐骨肛门窝外侧壁为闭孔筋膜与会阴浅筋膜围成的管状裂隙,阴部内静脉、动脉和阴部神经通过。

 闭膜管:闭孔膜上部与闭孔沟与闭孔内肌围成的管道,有闭孔动静脉和闭孔神经通过。

 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以肌间裂隙,由外上斜向内下方,长约4.5cm,有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通过。内口为腹股沟管深环(腹环),外口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梨状肌上孔:位于臀大肌深面,梨状肌上缘与坐骨大孔之间,有臀上动静脉、神经通过。

 梨状肌下孔:位于臀大肌深面,梨状肌下缘与坐骨大孔之间,有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动静脉、臀下神经及阴部神经和阴部内动静脉等通过。

 三边孔:由肩胛下肌、大圆肌和肱三头肌长头所围成的三角形间隙,有旋肩胛动静脉通过。《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

 四边孔:由肩胛下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头和肱骨颈部骨折所围成的四边形间隙,有腋神经和旋肱后动静脉通过。

 腱膜下隙:是位于颅顶帽状腱膜与颅骨骨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

 会阴浅隙:在会阴尿生殖三角内会阴浅筋膜与尿生殖膈下筋膜之间,间隙内有会阴浅层肌、阴部神经、阴部内血管分支。此外,男性尚有尿道球、阴茎脚,女性有尿道、阴道、阴蒂脚、前庭球以及前庭大腺等。

 会阴深隙:位于尿生殖膈上下筋膜之间,此间隙封闭,其内有会阴深层肌、阴部神经、阴部动静脉及其分支,此外男性尚有尿道膜部及尿道球腺,女性尚有尿道及阴道下部。

 腋窝:位于臂上部与胸外侧壁之间一椎形间隙,向上与颈根部相通,容纳腋动静脉、臂丛神经、腋淋巴结及大量脂肪组织。 肘窝:为肘前区一三角形凹陷,由肱桡肌和旋前圆肌构成,底由肱骨内外上髁连线构成,窝内有血管神经通过。

 腘窝:在膝关节后方,呈菱形。窝上外界为股二头肌,上内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下外和下内界分别是腓肠肌的外侧头和内侧头。内有腘血管、神经、淋巴结和脂肪等。 髂窝:髂骨翼内面的浅窝。有髂肌肉附着。

 坐骨直肠窝(坐骨肛门窝):位于肛管两侧,略呈尖向上、底向下的椎体腔隙。除血管神经、淋巴结外还有大量脂肪组织。 腹白线: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上,介于左右腹直肌鞘之间,由两侧 《局部解剖学》名词解释 的腹直肌鞘纤维彼此编织而成,上起剑突,下至耻骨联合。 弓状线:脐下4-5cm以下,腹直肌鞘后层完全转至腹直肌前面构成鞘的前层。所以自此以下,鞘前层由三个阔肌腱膜愈合而成,而鞘后层没有腱膜,只有腹横筋膜,这样一个变薄的下缘称为弓状线。

 掌浅弓:由尺动脉末端和桡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位于掌腱膜深面,弓的凸缘约平掌中部。

 掌深弓:由桡动脉末端和尺动脉掌深支吻合而成,位于屈肌肌腱深面,弓凸缘约平腕掌关节高度。

6.局部解剖学教学大纲 篇六

下肢

1.掌握下肢的体表标志和动脉神经的体表投影。

2.掌握大隐静脉的起止行程属支穿通支交通支瓣膜及其临床意义。3.掌握通过梨状肌上、下孔及坐骨小孔的血管神经。4.了解阴部外动脉、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的行程和分布。5.掌握腹股沟淋巴结的分群、位置、收集范围及淋巴回流。6.掌握阔筋膜及其所形成的髂径束及卵圆窝的形态特点。7.了解肌间隔及骨筋膜鞘。8.了解股前内侧部肌肉的分群。

9.掌握肌腔隙血管腔隙股鞘和股三角的组成及内容。10.掌握股管的组成和内容。11.了解收肌管的内容和组成。

12.了解股内侧区闭孔动脉和神经的行程分支及分布。13.了解股后区的肌肉。

14.掌握坐骨神经在股后区的行程分支和支配。15.了解股后部的动脉吻合。

16.掌握腘窝的内容及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17.了解小腿后区的肌肉。

18.掌握小腿后区胫后动脉、腓动脉和胫神经的行程及其临床意义。19.了解小腿前区的肌肉。

20.掌握小腿前区的胫前动脉和腓深神经的行程。21.了解小腿外侧区的肌肉安排及腓浅神经的行程和支配。22.掌握踝管的形成和通过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23.了解踝部深筋膜增厚所形成的支持带。24.掌握足背动脉的行程和分支。25.掌握足底部的血管和神经。上肢

1.掌握上肢的体表标志和动脉神经的体表投影。

2.掌握上肢浅静脉的起止、行程、属支、穿通支、交通支、瓣膜及其临床意义。3.掌握腋窝的构成及内容,腋淋巴结的分群、位置、收集范围及淋巴回流。4.了解三角肌区及肩岬区浅、深层肌肉的配布及血管神经束的行程。5.了解臂前区的深筋膜、肌间隔、骨筋膜鞘和肌肉的配布。

6.掌握臂前区的血管神经束、正中神经与肱动脉的位置关系及其临床意义。7.了解臂后区的肌肉配布。

8.掌握桡神经肱深动脉的起始、行程和易损伤的部位。9.掌握肘前区的血管神经配布。

10.掌握前臂前群肌肉的层次、腕管神经束、正中神经的体表投影。11.了解前臂后群的肌肉配布。12.了解腕前区的层次。

13.掌握腕部深筋膜形成的韧带及通过腕横韧带浅面及腕管的结构。14.了解腕后区的层次及腕背侧肌腱的排列。15.掌握手掌的层次深筋膜和筋膜鞘。

16.掌握掌浅弓的构成、位置和分支,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浅支的分支与分布。17.了解指浅屈肌腱的行程和起止。

18.掌握手掌的间隙及尺神经深支的行程和支配。

19.了解手背的层次静脉和淋巴的回流、筋膜间隙及其临床意义。

20.掌握手指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特点,指腱鞘和伸指肌腱的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头部

1.掌握颅顶软组织的层次及各层的形态特点。

2.掌握颅顶血管神经的分组、走行、吻合、颅内外交通的途径及意义。3.掌握颅顶骨的组成结构特点,板障静脉分组,导血管的位置和意义。颈部

1.了解颈部的分区骨性的体表标志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及其临床意义。2.了解颈部浅静脉的走行,皮神经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3.掌握颈部深筋膜的层次和他们的延续关系,筋膜间隙的组成与感染扩散的关系和意义。4.掌握甲状腺前面的层次和手术切口。

5.掌握甲状腺与舌下肌群和颈部脏器血管神经的毗邻关系。6.掌握气管颈段的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7.了解颈动脉鞘、颈丛、颈交感神经等结构的相互位置关系。8.掌握斜角肌、胸膜顶、臂丛、锁骨下动脉和静脉的毗邻关系。

9.掌握膈神经、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干、甲状颈干、椎动脉、胸导管等结构与斜角肌、胸膜和大血管的位置关系及其临床意义。10.了解有关臂丛阻止麻醉的解剖知识。11.了解颈部淋巴结的分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胸部

1.了解胸部的境界和体表标志,胸部的标志线及其临床实际意义。2.了解肋间动脉和胸廓内动脉的分支,胸腹壁静脉的回流及其临床意义。3.掌握女性乳腺的构造、淋巴回流及与乳癌的关系。4.了解胸壁深筋膜与肌肉的配布。5.掌握固有胸壁的构成。

6.熟悉肋骨、肋间肌肉、胸内筋膜等的配布。

7.掌握肋间血管和神经的分布及其与胸腔穿刺的实际意义。8.掌握胸膜腔的构成胸膜顶胸膜窦和胸膜的体表投影。

9.掌握肺的形态及分叶,肺门与肺根的含义肺的血液循环及其临床意义。10.掌握主支气管、左右支气管、支气管肺段及临床意义。11.掌握肺的体表投影、肺根的毗邻及意义。12.了解纵膈的组成境界、位置和分布及其中的结构。13.掌握上纵膈内的主动脉弓、动脉韧带等结构的位置和毗邻。14.掌握上纵膈内气管的位置、毗邻关系及其淋巴结群。

15.了解上纵膈内的胸腺、主动脉弓的三大分支、主动脉弓与胸腺的关系。16.了解下纵膈内的心包的组成、心包内大血管的名称、心包斜窦和横窦的形成及其临床意义。

17.掌握下纵膈内心脏、食管胸段的位置和毗邻。18.了解胸导管的位置、分段、毗邻及乳糜胸形成的意义。

19.了解胸主动脉、奇静脉与半奇静脉、交感神经干等的位置和行程。腹部

1.了解腹部的境界和分区。2.了解腹部的体表标志。

3.了解腹腔内脏器在腹前壁的体表投影。4.了解腹部血管神经的分布概况。

5.掌握腹前外侧壁浅筋膜的特点神经分布的阶段性平面动脉的分布及静脉回流以及他们的临床意义。

6.掌握腹前外侧壁的层次和结构特点腹部切口的选择其优缺点及通过的层次。7.掌握腹部三层扁肌的排列和肌纤维的方向腹直肌鞘的形成。8.了解腱划的数目与位置。

9.掌握腹股沟区的结构特点与腹股沟疝形成的关系。10.掌握腹股沟管的组成及其中通过的结构。

11.掌握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腹壁下动脉的形成及临床意义。12.掌握睾丸下降与腹股沟疝的关系。

13.掌握腹股沟区的重要韧带对腹股沟疝手术的意义。14.掌握腹膜形成的结构及其意义。15.掌握网膜囊的境界网膜孔的境界和意义。16.掌握腹膜腔内重要间隙的名称位置和意义。17.掌握胃的位置毗邻和意义。

18.掌握胃的动脉供应神经分布及临床意义。19.掌握胃的静脉和淋巴回流及其临床意义。20.掌握十二指肠的分部毗邻及与腹膜的关系。21.掌握十二指肠悬韧带的组成和位置及临床意义。22.掌握十二指肠和胰的血液供应。23.掌握肝上下界的投影肝的位置和毗邻。

24.掌握肝门与肝蒂胆总管肝固有动脉门静脉的排列关系和意义。25.了解第二和第三肝门的位置结构和意义。26.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总管的分段和个段的毗邻。27.了解胆囊胆囊管胆囊动脉的异常。28.掌握胆囊三角的组成和意义。29.了解脾脏的位置和毗邻及副脾。30.掌握脾的韧带脾动脉的行程和分支。31.了解空回肠的长度位置和各自的特点。32.了解小肠系膜根的附着部位长度和体表投影。33.掌握空回肠动脉的分布特点。

34.掌握结肠的特点及各部结肠与腹膜的关系。35.掌握阑尾的仪表投影位置和寻找的方法。

36.掌握阑尾系膜的结构特点阑尾动脉的走行及临床意义。37.掌握结肠的动脉供应特别是结肠中动脉的解剖。38.了解结肠的淋巴回流及临床。39.了解腹膜后间隙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40.了解胰腺的位置分部和各部的毗邻及临床意义。41.掌握肾脏的位置和左右肾的毗邻和临床意义。42.了解肾内血管的特点分布规律肾段的划分及其意义。43.掌握肾盂的形态位置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44.了解肾动脉分支的变异特别是尖支和下支的变异。45.掌握输尿管的行程狭窄的部位及与肾结石的关系。46.了解左右输尿管的毗邻关系。47.了解肾上腺的位置和毗邻。

48.掌握腹主动脉脏支的名称和分布范围。49.掌握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腰交感干腹膜后神经丛淋巴结群的位置和排列关系及临床意义。50.掌握精索内静脉待发表的行程及注入部位以及对精索静脉曲张的意义。盆会阴

1.了解盆部和会阴部的境界和分区和体表标志。2.掌握盆内脏器的配布与腹膜的关系及临床意义。3.掌握膀胱的位置毗邻及与腹膜的关系。4.了解膀胱动脉的来源。5.掌握输尿管盆段的行程毗邻。6.掌握前列腺的位置和毗邻。

7.掌握子宫的位置毗邻固定装置子宫动脉的行程与输尿管的位置关系。8.了解子宫的淋巴回流。

9.掌握卵巢输卵管的位置和子宫阔韧带的关系。10.了解卵巢与输卵管的血液供应和淋巴回流。11.了解阴道的位置和毗邻。

12.掌握直肠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动脉静脉淋巴的配部特点和引流规律。13.了解直肠的神经支配特点。14.掌握会阴的概念境界及层次结构。15.了解肛门三角区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特点。16.掌握肛门外扩约肌对肛门直肠环形成的重要性。17.掌握会阴筋膜的分布概况分层和盆膈的构成。18.掌握坐骨直肠窝的结构内容及临床意义。19.了解会阴浅中深三层筋膜的分布概况。

20.掌握尿生殖膈会阴浅深袋的形成与尿道破裂时尿外滲的解剖关系。21.掌握会阴部结构的层次和血管神经的来源走行与分布。22.了解女性尿生殖三角区的结构。23.掌握会阴中心腱的形成和意义。

24.掌握阴囊层次及其与腹壁和会阴筋膜的移行关系。25.掌握睾丸固有鞘膜的层次和鞘膜积液的关系。26.掌握阴茎包皮的结构特点和临床意义。27.掌握尿道的形态和结构特点。28.掌握精索的组成和行程。29.掌握阴茎的神经支配和淋巴回流。30.了解女性尿道外口和阴道口的位置关系。脊柱区

1.了解脊柱区的境界和分区。2.了解脊柱区的体表标志。

3.了解脊柱区的皮肤浅筋膜深筋膜的特点。

4.掌握脊柱区肌肉的层次和枕下三角听诊三角腰上三角腰下三角的位置境界和临床意义。5.了解脊柱区深部的血管和神经配布。6.掌握脊神经后支的行程分布和临床意义。7.了解脊柱的组成和各部椎骨的结构特点。8.掌握椎间盘的构成特点和临床意义。9.掌握椎间孔的境界及各部的特点。

7.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 篇七

关键词:PBL教学,传统教学,自主学习,比较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即“基于问题式学习”或“问题导向学习”, 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神经病学Barrows教授创立的一种自主学习模式, 倡导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 让学习者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 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 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1]。据1991年美国医学学会杂志 (JAMA) 调查, 北美有100所以上的医学院已采用PBL教学法。医学院校开展PBL教学是围绕模拟病人 (Pretended Case) 展开的, 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思维过程, 医学生先接触病案, 再引伸到与之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的学习, 使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融会贯通。近年来, 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 我们进行了以PBL为核心的教学改革,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对象与研究方法

从2005级临床专业学生中, 随机抽取两个班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36人, 对照组173人。两组学生均为普招生, 入学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教研室每周集体备课一次, 做到试验操作方案统一。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授课教师、授课内容、使用教材、总学时数相同。对教师及试验组学生进行PBL教学模式特点与方法的培训。

由基础医学院统一制定3份课堂评价表:郧阳医学院PBL教学课堂评价表 (I:教师评价学生) , 郧阳医学院PBL教学课堂评价表 (II:学生自评与互评) , 郧阳医学院PBL教学课堂评价表 (III:学生评价教师) 。

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模式。基本步骤:①教研室根据教学大纲编印局部解剖学PBL教学 (教师) 学生手册, 包括拟定教学目标, 编制临床病案, 精心设计问题, 提出具体要求;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确定学习方案;③学生个人阅读教材, 查阅资料, 观察标本、模型, 解剖尸体, 并对各种信息进行评估和整合, 初步得出结果;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选定主席和记录员, 由主席主持小组讨论会;要求小组全体成员围绕问题进行发言、辩论;教师穿插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形成小组意见;⑤由记录员代表小组作总结性发言, 阐明小组观点;⑥教师综合小组讨论情况进行小结;⑦由教师和学生分别填写PBL教学课堂评价表和建议。对学生的课堂评价结果 (成绩) , 占学生局解总成绩的30%。对学生课堂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发言次数、广度、深度, 口头表达能力, 应用标本、模型和多媒体的能力, 以及对所讨论问题的初步判断能力等。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2]。教学形式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 理论课与实验课课时比为1:3, 即采取“小理论、大实验”的教学模式。理论课教师提纲挈领地精讲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实验课由教师示教并讲解实验方法, 学生解剖尸体、观察标本、模型、多媒体课件及局部解剖学VCD, 教师巡回指导答疑, 最后考核、小结、布置作业;实验考核成绩占局解总成绩的30%。

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方法:①考试。分为平时考核 (30%) 和结业考试 (70%) , 平时考核不及格者不能参加结业考试 (70%) 。PBL教学平时考核方式是对学生在课堂讨论问题过程中的综合评价, 传统教学平时考核方式是考核学生在课堂上对标本、模型的辨认能力。两组结业考试均是课程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 实行教考分离, 考题从试题库中随机抽选。考后由教研室统一阅卷。②学习态度评价[3]。由教师分别统计两组在实验室开放时学生自愿参加的人数以及在课后答疑时学生提问题的人数, 由图书管理员分别统计两组在图书馆开放时学生查阅资料的人数。③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数据比较用t检验, 数据处理用SSPS12.0软件。

2 结果

试验组平时考核成绩人均25.42±3.83, 对照组平时考核成绩人均24.82±3.69, 两组比较,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结业考试成绩人均58.34±8.28, 对照组结业考试成绩人均49.46±7.35;试验组结业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试验组局解总成绩人均83.76±12.11, 对照组局解总成绩人均74.28±11.04;试验组局解总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在实验室开放时学生自愿参加的人数, 试验组为672人次, 占70.6%;对照组196人次, 占16.1%。在课后答疑时学生提问题的人数, 试验组为107人次, 占78.6%;对照组33人次, 占19.1%。在图书馆开放时学生查阅资料的人数试验组为701人次, 占81.3%;对照组557人次, 占32.2%。

3 讨论

从上述两种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看, PBL教学模式以重能力培养代替了重知识传授, 以多学科的综合课程代替了单一学科为基础的课程, 以小组讨论代替了班级授课制, 以学生为中心代替了以教师为中心, 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五个阶段教学代替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组织教学、复习旧课、上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从PBL教学评价表显示, 从一开始对PBL的陌生到逐渐了解、到最后认可的过程中, 学生普遍认为通过这样的学习, 能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他们的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充分锻炼, 尤其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以及不断思索、发现、创新的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职业生涯是极有帮助的。从表1可以看出, 试验组结业考试成绩、局解总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试验组在实验室开放时学生自愿参加的人数百分数、在课后答疑时学生提问题的人数百分数、在图书馆开放时学生查阅资料的人数百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由此我们认为, 局部解剖学教学可以试行PBL教学模式, PBL教学模式在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中较传统教学模式有明显优势。

在PBL教学过程中, 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充当的绝不是信息知识权威的角色, 而是引路人和激励者, 是真正意义上的引导者 (guide)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指导他们对信息进行批判性评价, 帮助学生在问题讨论中整合基本知识, 并就学生的推理过程进行提问和启发。PBL教学对指导教师也是一种促进, 教师必须精心查找资料, 选择病例, 设计问题;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并随时准备学生提问, 教师还必须掌握问题的相关知识, 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PBL教学模式有利于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有机结合, 有利于提高教师对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理解与联系;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讨论中得到某些启示, 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黄亚玲, 刘亚玲, 彭义香, 等.中国学生应用PBL学习方法可行性论证[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1) :3-4.

[2]姚柏春, 王军, 邓兆宏, 等.加强解剖学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7, 25 (4) :157-158.

8.局部解剖学复习资料 篇八

关键词:同伴反馈;局部解剖教学;医学定向生

长期以来,我校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在课前书写预习报告,课堂中分组局部解剖操作;教师批改预习报告,指导局部解剖过程。预习报告要求学生在课前将实验目的、实验内容、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随着我校响应2010年国家要求开始招收订单免费定向医学生,教师日渐发现原有的实验教学方法不是很适合了。原因在于,每学期教师要带两轮实验课,每个班都有40~60名学生,教师工作繁重,既要按时批改完预习报告,又要兼顾指导学生的局部解剖实验操作过程。教师和学生不能做到“一对一”的交流,而医学定向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综合素质相对薄弱,有的学生因为工作已经定好,或者不是很想毕业后去艰苦的基层工作等原因,情绪不稳定,学习松懈,对待实验马虎了事,不重视教师的反馈意见,因此极需要一种既能解放教师于繁重批阅任务,又能提高医学定向生学习热情,为其设置一系列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环节,提供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督促其提高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

同伴反馈教学法应用于辅助局部解剖实验教学,即将局解实验课中学生预习报告环节由单一的教师反馈改革为同伴反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而提高预习效果和教学效率,减轻教师负担。

一、对象与方法

1.教学对象

我校2013级临床本科定向4班50个学生随机分为两大组,每组25人。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常规教学组),二组为实验组(同伴反馈教学组)。所有学生均经过普通高考录取入学,随机分班,其年龄、性别和入学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

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即学生课前书写预习报告,由教师批改发回学生修订后再次收回由教师评阅。

实验组:采用同伴反馈法,将25名学生确定一个小组长。课堂上由组长将预习报告收齐,再随机分发给学生。将批改要求具体量化,报告内容60分,包括完整性30分和准确性30分;报告的书写40分,包括报告构思合理性20分和整洁性20分。同时要求批改的学生在预习报告错误和不足的地方指正并书写评语,被批改的学生收到报告后订正并附上体会。批改完后统一上交给教师修订。

本次实验共选取小腿前外侧区、膝部和小腿后区、臀部和股后区、胸区和腋区、上肢前面等这几次局部解剖实验内容实施同伴反馈法。教学过程如下:

实验组:

对照组:

3.评价方法

采用随堂测试验证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并结合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对同伴反馈法的接受程度和教学效果。

二、结果

1.课堂测试

五次实验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一次综合这五次实验内容的闭卷测试,均为重点掌握内容。测试事件事先不告知学生。

表1 随堂测试成绩比较

2.调查问卷

表2调查问卷

三、讨论

本次实验剔除了第一次实验大腿前区的实验课,意为第一次课让学生熟悉实验课及同伴反馈辅助教学的操作流程,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段,从第二次实验开始对不同组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法。实验课难度设计为渐进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学生互评这种反馈形式,学生的实验预习报告一次比一次写得有条理,也越来越多地用自己的思维去构思归纳和总结实验内容,这是对知识的一次巩固。报告互评发回学生手中,修订完之后学生都写上体会,虚心接受其他同学的意见,并认真修改,形成一种良好的你追我赶、互相帮助的学习氛围。

五次实验课跨度为18天,至随堂考试又隔了5天,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掌握的知识在一周后记忆只剩下20%左右,只有及时、多次地复习巩固知识,才可能在间隔时间较长的情况下仍然保有较多记忆,通过随堂测试的成绩可以看出,与实验组相(4%)比较,同伴反馈教学组40分以上高分段学生(16%)显然更多,可能是因为同伴反馈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要熟悉实验内容,才能找出同伴预习报告中的不足和错误,提出自己的批改意见,因此实验组学生对于实验内容准备比对照组更充分(在课前提问回答中也得到体现),在批改的过程中又进行了二次复习,巩固了知识,在知识点记忆的条理性上得到了提升,同时在得到同伴的反馈意见后,修订和反思也起到了加强记忆的作用。另外,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接受同伴反馈教学法(92%)并接受同伴的批阅意见(88%),大多数学生认为批改他人的预习报告能使自己受到启发(72%),约半数学生认为同伴反馈教学法能从不同方面促进其认真对待预习环节,即学生认可同伴反馈教学法对他们是有帮助的。由此可见,同伴反馈作为局部解剖实验课预习报告环节的辅助教学,可以起到与教师反馈同等的作用,甚至在知识的巩固上略胜一筹。

同伴反馈的不足之处在于,少部分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对待学生的报告或批阅意见仍然懒散,随堂测试0~20分低分段学生(28%)并没有比对照组(20%)减少,反而略多于对照组。因此,同伴反馈教学法应当制订相应的奖惩措施适当激励,使得此教学法被认真贯彻,才能充分发挥它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另外,受学生本身专业素养的局限,在批改学生预习报告的过程中难免漏批或者批错,这可能也是认为“通过其他人对自己报告的评阅受到启发”(48%)的学生数目远不如认为“通过批改其他学生的报告自己受到启发”(72%)学生数目的原因,因此教师第二稿的批阅也非常重要。

总之,同伴反馈教学法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它是一种合作学习,对医学定向生解剖实验课预习效率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单一的教师反馈使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在批阅上,从而压缩了监管学生局部解剖操作的工作时间,同伴反馈教学法将教师从沉重的批阅任务中解放出来,并对知识的巩固起到促进作用,适应医学定向生学情特点,教学效果较好,在医学定向生局部解剖实验课中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辅助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雄林,曹小明,许晓源.定向免费医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2,21(5):494-496.

[2]倪丽冰.关于同伴反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文献综述[J].东南传播,2013(10):140-143.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同伴反馈教学法在医学定向生局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选取了我校2013级临床本科定向4班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教学组)和实验组(同伴反馈教学组),通过随堂测试和调查问卷评估、对比、探讨两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随堂测试成绩显示,两组学生的分数多集中在20分至40分之间,这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较符合;与对照组(4%)比较,同伴反馈法教学组40分以上高分段学生数(16%)明显更多,中、低分段学生数则不相上下。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同伴反馈教学法(92%),并认为通过批改其他学生的报告自己受到启发(72%),约半数的学生认为同伴反馈教学法能督促自己更认真地对待预习报告。因此,同伴反馈教学法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与教师反馈具有同等教学效率,甚至在知识的巩固上优于教师反馈教学法,将其应用于医学定向生局部解剖教学环节中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关键词:同伴反馈;局部解剖教学;医学定向生

长期以来,我校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在课前书写预习报告,课堂中分组局部解剖操作;教师批改预习报告,指导局部解剖过程。预习报告要求学生在课前将实验目的、实验内容、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随着我校响应2010年国家要求开始招收订单免费定向医学生,教师日渐发现原有的实验教学方法不是很适合了。原因在于,每学期教师要带两轮实验课,每个班都有40~60名学生,教师工作繁重,既要按时批改完预习报告,又要兼顾指导学生的局部解剖实验操作过程。教师和学生不能做到“一对一”的交流,而医学定向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综合素质相对薄弱,有的学生因为工作已经定好,或者不是很想毕业后去艰苦的基层工作等原因,情绪不稳定,学习松懈,对待实验马虎了事,不重视教师的反馈意见,因此极需要一种既能解放教师于繁重批阅任务,又能提高医学定向生学习热情,为其设置一系列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环节,提供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督促其提高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

同伴反馈教学法应用于辅助局部解剖实验教学,即将局解实验课中学生预习报告环节由单一的教师反馈改革为同伴反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而提高预习效果和教学效率,减轻教师负担。

一、对象与方法

1.教学对象

我校2013级临床本科定向4班50个学生随机分为两大组,每组25人。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常规教学组),二组为实验组(同伴反馈教学组)。所有学生均经过普通高考录取入学,随机分班,其年龄、性别和入学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

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即学生课前书写预习报告,由教师批改发回学生修订后再次收回由教师评阅。

实验组:采用同伴反馈法,将25名学生确定一个小组长。课堂上由组长将预习报告收齐,再随机分发给学生。将批改要求具体量化,报告内容60分,包括完整性30分和准确性30分;报告的书写40分,包括报告构思合理性20分和整洁性20分。同时要求批改的学生在预习报告错误和不足的地方指正并书写评语,被批改的学生收到报告后订正并附上体会。批改完后统一上交给教师修订。

本次实验共选取小腿前外侧区、膝部和小腿后区、臀部和股后区、胸区和腋区、上肢前面等这几次局部解剖实验内容实施同伴反馈法。教学过程如下:

实验组:

对照组:

3.评价方法

采用随堂测试验证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并结合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对同伴反馈法的接受程度和教学效果。

二、结果

1.课堂测试

五次实验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一次综合这五次实验内容的闭卷测试,均为重点掌握内容。测试事件事先不告知学生。

表1 随堂测试成绩比较

2.调查问卷

表2调查问卷

三、讨论

本次实验剔除了第一次实验大腿前区的实验课,意为第一次课让学生熟悉实验课及同伴反馈辅助教学的操作流程,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段,从第二次实验开始对不同组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法。实验课难度设计为渐进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学生互评这种反馈形式,学生的实验预习报告一次比一次写得有条理,也越来越多地用自己的思维去构思归纳和总结实验内容,这是对知识的一次巩固。报告互评发回学生手中,修订完之后学生都写上体会,虚心接受其他同学的意见,并认真修改,形成一种良好的你追我赶、互相帮助的学习氛围。

五次实验课跨度为18天,至随堂考试又隔了5天,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掌握的知识在一周后记忆只剩下20%左右,只有及时、多次地复习巩固知识,才可能在间隔时间较长的情况下仍然保有较多记忆,通过随堂测试的成绩可以看出,与实验组相(4%)比较,同伴反馈教学组40分以上高分段学生(16%)显然更多,可能是因为同伴反馈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要熟悉实验内容,才能找出同伴预习报告中的不足和错误,提出自己的批改意见,因此实验组学生对于实验内容准备比对照组更充分(在课前提问回答中也得到体现),在批改的过程中又进行了二次复习,巩固了知识,在知识点记忆的条理性上得到了提升,同时在得到同伴的反馈意见后,修订和反思也起到了加强记忆的作用。另外,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接受同伴反馈教学法(92%)并接受同伴的批阅意见(88%),大多数学生认为批改他人的预习报告能使自己受到启发(72%),约半数学生认为同伴反馈教学法能从不同方面促进其认真对待预习环节,即学生认可同伴反馈教学法对他们是有帮助的。由此可见,同伴反馈作为局部解剖实验课预习报告环节的辅助教学,可以起到与教师反馈同等的作用,甚至在知识的巩固上略胜一筹。

同伴反馈的不足之处在于,少部分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对待学生的报告或批阅意见仍然懒散,随堂测试0~20分低分段学生(28%)并没有比对照组(20%)减少,反而略多于对照组。因此,同伴反馈教学法应当制订相应的奖惩措施适当激励,使得此教学法被认真贯彻,才能充分发挥它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另外,受学生本身专业素养的局限,在批改学生预习报告的过程中难免漏批或者批错,这可能也是认为“通过其他人对自己报告的评阅受到启发”(48%)的学生数目远不如认为“通过批改其他学生的报告自己受到启发”(72%)学生数目的原因,因此教师第二稿的批阅也非常重要。

总之,同伴反馈教学法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它是一种合作学习,对医学定向生解剖实验课预习效率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单一的教师反馈使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在批阅上,从而压缩了监管学生局部解剖操作的工作时间,同伴反馈教学法将教师从沉重的批阅任务中解放出来,并对知识的巩固起到促进作用,适应医学定向生学情特点,教学效果较好,在医学定向生局部解剖实验课中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辅助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雄林,曹小明,许晓源.定向免费医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2,21(5):494-496.

[2]倪丽冰.关于同伴反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的文献综述[J].东南传播,2013(10):140-143.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同伴反馈教学法在医学定向生局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选取了我校2013级临床本科定向4班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教学组)和实验组(同伴反馈教学组),通过随堂测试和调查问卷评估、对比、探讨两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随堂测试成绩显示,两组学生的分数多集中在20分至40分之间,这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较符合;与对照组(4%)比较,同伴反馈法教学组40分以上高分段学生数(16%)明显更多,中、低分段学生数则不相上下。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同伴反馈教学法(92%),并认为通过批改其他学生的报告自己受到启发(72%),约半数的学生认为同伴反馈教学法能督促自己更认真地对待预习报告。因此,同伴反馈教学法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与教师反馈具有同等教学效率,甚至在知识的巩固上优于教师反馈教学法,将其应用于医学定向生局部解剖教学环节中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关键词:同伴反馈;局部解剖教学;医学定向生

长期以来,我校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在课前书写预习报告,课堂中分组局部解剖操作;教师批改预习报告,指导局部解剖过程。预习报告要求学生在课前将实验目的、实验内容、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随着我校响应2010年国家要求开始招收订单免费定向医学生,教师日渐发现原有的实验教学方法不是很适合了。原因在于,每学期教师要带两轮实验课,每个班都有40~60名学生,教师工作繁重,既要按时批改完预习报告,又要兼顾指导学生的局部解剖实验操作过程。教师和学生不能做到“一对一”的交流,而医学定向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综合素质相对薄弱,有的学生因为工作已经定好,或者不是很想毕业后去艰苦的基层工作等原因,情绪不稳定,学习松懈,对待实验马虎了事,不重视教师的反馈意见,因此极需要一种既能解放教师于繁重批阅任务,又能提高医学定向生学习热情,为其设置一系列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环节,提供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督促其提高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

同伴反馈教学法应用于辅助局部解剖实验教学,即将局解实验课中学生预习报告环节由单一的教师反馈改革为同伴反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而提高预习效果和教学效率,减轻教师负担。

一、对象与方法

1.教学对象

我校2013级临床本科定向4班50个学生随机分为两大组,每组25人。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常规教学组),二组为实验组(同伴反馈教学组)。所有学生均经过普通高考录取入学,随机分班,其年龄、性别和入学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

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即学生课前书写预习报告,由教师批改发回学生修订后再次收回由教师评阅。

实验组:采用同伴反馈法,将25名学生确定一个小组长。课堂上由组长将预习报告收齐,再随机分发给学生。将批改要求具体量化,报告内容60分,包括完整性30分和准确性30分;报告的书写40分,包括报告构思合理性20分和整洁性20分。同时要求批改的学生在预习报告错误和不足的地方指正并书写评语,被批改的学生收到报告后订正并附上体会。批改完后统一上交给教师修订。

本次实验共选取小腿前外侧区、膝部和小腿后区、臀部和股后区、胸区和腋区、上肢前面等这几次局部解剖实验内容实施同伴反馈法。教学过程如下:

实验组:

对照组:

3.评价方法

采用随堂测试验证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并结合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对同伴反馈法的接受程度和教学效果。

二、结果

1.课堂测试

五次实验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一次综合这五次实验内容的闭卷测试,均为重点掌握内容。测试事件事先不告知学生。

表1 随堂测试成绩比较

2.调查问卷

表2调查问卷

三、讨论

本次实验剔除了第一次实验大腿前区的实验课,意为第一次课让学生熟悉实验课及同伴反馈辅助教学的操作流程,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段,从第二次实验开始对不同组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法。实验课难度设计为渐进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学生互评这种反馈形式,学生的实验预习报告一次比一次写得有条理,也越来越多地用自己的思维去构思归纳和总结实验内容,这是对知识的一次巩固。报告互评发回学生手中,修订完之后学生都写上体会,虚心接受其他同学的意见,并认真修改,形成一种良好的你追我赶、互相帮助的学习氛围。

五次实验课跨度为18天,至随堂考试又隔了5天,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掌握的知识在一周后记忆只剩下20%左右,只有及时、多次地复习巩固知识,才可能在间隔时间较长的情况下仍然保有较多记忆,通过随堂测试的成绩可以看出,与实验组相(4%)比较,同伴反馈教学组40分以上高分段学生(16%)显然更多,可能是因为同伴反馈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要熟悉实验内容,才能找出同伴预习报告中的不足和错误,提出自己的批改意见,因此实验组学生对于实验内容准备比对照组更充分(在课前提问回答中也得到体现),在批改的过程中又进行了二次复习,巩固了知识,在知识点记忆的条理性上得到了提升,同时在得到同伴的反馈意见后,修订和反思也起到了加强记忆的作用。另外,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接受同伴反馈教学法(92%)并接受同伴的批阅意见(88%),大多数学生认为批改他人的预习报告能使自己受到启发(72%),约半数学生认为同伴反馈教学法能从不同方面促进其认真对待预习环节,即学生认可同伴反馈教学法对他们是有帮助的。由此可见,同伴反馈作为局部解剖实验课预习报告环节的辅助教学,可以起到与教师反馈同等的作用,甚至在知识的巩固上略胜一筹。

同伴反馈的不足之处在于,少部分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对待学生的报告或批阅意见仍然懒散,随堂测试0~20分低分段学生(28%)并没有比对照组(20%)减少,反而略多于对照组。因此,同伴反馈教学法应当制订相应的奖惩措施适当激励,使得此教学法被认真贯彻,才能充分发挥它提高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另外,受学生本身专业素养的局限,在批改学生预习报告的过程中难免漏批或者批错,这可能也是认为“通过其他人对自己报告的评阅受到启发”(48%)的学生数目远不如认为“通过批改其他学生的报告自己受到启发”(72%)学生数目的原因,因此教师第二稿的批阅也非常重要。

总之,同伴反馈教学法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它是一种合作学习,对医学定向生解剖实验课预习效率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单一的教师反馈使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在批阅上,从而压缩了监管学生局部解剖操作的工作时间,同伴反馈教学法将教师从沉重的批阅任务中解放出来,并对知识的巩固起到促进作用,适应医学定向生学情特点,教学效果较好,在医学定向生局部解剖实验课中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辅助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雄林,曹小明,许晓源.定向免费医学生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2,21(5):494-496.

上一篇:预算绩效评价情况下一篇:看篮球比赛作文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