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我们这十年

2024-08-06

毕业后我们这十年(共11篇)

1.毕业后我们这十年 篇一

电视剧《我们这十年》的第一单元《唐宫夜宴》里,当漂亮的舞蹈演员林蓓蓓面对未来的选择,脱口追问“什么是你要的日子”的时候,相信这个问题击中了整整一代人的内心。因为,它或许是这十年中每个人都有过的追问。用主创之一毛卫宁的话说,这部剧里能看到我们自己每个人。

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日子?

假如说,在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我们在追逐梦想和财富的路上高歌猛进无暇思考的话,那么在这个十年,我们更多的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的内心,审视我们整个民族的精神世界。我想这是这部剧把《唐宫夜宴》这个相对冷门但更贴近文化思考的舞蹈题材安排在第一单元的原因。

这部剧由十一个单元组成,讲了十年中发生的十一个故事。它包括《一日三餐》《心之所向》《砺剑》《热爱》《未来已来》《理想生活》《前海》《沙漠之光》《西乡明月》《唐宫夜宴》《坚持》。在十年的大背景下,选取十一个小切口,小中见大,管中窥豹,呈现这十年来我们关于这个时代的记忆。

我们把这样一种创作模式归纳为小与大的结合:小人物大时代、小故事大命题、小视角大背景、小生活大话题、小规模大制作……它以11个不同的视点共同组成一幅“我们这十年”的全景图。

但我更愿意把这十一个故事看作是十一场灵魂对话,它以直面生活、直面人生的姿态,来拷问我们的观众和我们的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包括《唐宫夜宴》在内的十一个故事,吸引我们的,恰恰是它们对生活现实和人生困惑问题的不回避。一个省级歌舞团,它的舞蹈演员哪怕奋斗到台柱子的住置,每年仍然只有六万元的微薄收入,和财大气粗的上海歌舞团比,至少是十倍的差距,但他们仍然以刻苦的排练,奉献出轰动全国的艺术精品。他们到底图什么?

什么样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在《唐宫夜宴》的这场灵魂对话里,林蓓蓓的故事是这样的——这个极有舞蹈天赋的女孩,歌舞团未来的顶梁柱,有一天突然面临这样一个选择:要么跟富二代男友结婚辞职回家做全职太太,要么继续跳舞过着每天早起练功回家睡小蜗居的清贫生活。

这个时候,她和共居一室的同事王宝园有了这样一场灵魂对话:这是你想要的日子吗?

热爱舞蹈却缺少天赋的小胖子王宝园回答,每个月三四千(是少点),却能让我每天跳舞,这就是我想要的日子。而林蓓蓓与男友分手前,这样告诉对方:我喜欢过好的日子,也喜欢跳舞。但是,比起不跳舞的好日子,我还是更爱跳舞。

这是折射一代青年人内心的对话。但我认为,仅仅看这一场对话,仍然没有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答案:什么样的日子才是好日子?相比没舞可跳的好日子,林蓓蓓为什么更爱有舞可跳的穷日子?只有把这个问题放到它所产生的背景下去思考才会明白这种选择的意义。

在此之前,剧中有这样-个情节:在KTV,林蓓蓓的富二代男友让她给他的朋友们跳一段,她认为自己是一个舞蹈演员,不是唱堂会的,坚决拒绝了,被男友讥讽为“矫情”,她愤而离去。这让她看到,她所谓的将来的好日子将是怎样一种状态——它的确不乏锦衣玉食、灯红酒绿,却可能没有尊严。

因此,答案可能就在这里——我们想要的日子,一定是有尊严的日子!

所以,在《我们这十年》里出场的那些主人公,农创客李心遥回村种粮投身乡村振兴、陈剑锋带领猛虎团再展雄风、足球教练张雷圆足球梦想、阿香与彼得曹在义乌的共赢发展、刑警程光辉与村霸周大齐正邪交锋等等,他们所有的奋斗,无非也是为了过一种有尊严、有梦想的日子。

《我们这十年》被定义为一部时代报告剧,但我其实并不太认同这样一个叫法,因为它听上去过于概念化,容易先入为主而误导。事实上,它不是一个工作报告,它仍然更像一部生活剧,更靠近我们的日常琐碎现实,有着我们普通人所熟悉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生老病死之类的烟火气息。

也许比起林蓓蓓的精神追求,小胖子王宝园对日子的理解更生活化——“我想让姥姥能在电视里看到我”,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瞬间被触动,这是一个小人物的小心愿。那些在电视上跳着美仑美奂、妙趣横生的舞蹈的小姑娘,当她们不跳舞的时候,和这个时代那些在外打工的、读书的女孩子一样,内心充满平凡的想法:让自己的亲人为自己感到骄傲、自豪,证明他们为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这就够了。

事实上,《唐宫夜宴》这个舞蹈本身的成功,也是因为它浓浓的烟火气息。编导陈冉让十四个各具喜怒哀乐之情的唐俑小姐姐穿越时空来到现代舞台上,冒冒失失,憨态可掬,一举手一投足,戏水,打闹,既是舞蹈,又是生活,让古典舞蹈、古代宫廷艺术有了现代生活气息,让人倍感亲切。

而其他单元,如《一日三餐》中做肠粉、听粤剧、吃早茶的岭南生活场景,充满热气腾腾的市井烟火气。

《心之所向》里的江南农村画卷,粉墙黛瓦、晨昏炊烟、耕读传家、稻米为本,里面既有传统的梦想,也有现实的追求。

还有那些生活化的却又被高度提炼的台词,如“我想过好日子也想好好跳舞”“肠粉的根在街头巷尾,肠粉的魂在老百姓的舌尖上”“做人不能光想着赢,也要经得起输”等等,它们来自生活,却又经得起咀嚼回味。

十年过去,许多问题仍然在拷问着我们,现实问题、现实矛盾仍然需要我们去面对,但我们在精神上越来越明白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我们需要去做什么,这也许是这十年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变化。

我们始终在追问,始终在探索,始终在迈进,这大概也就是《我们这十年》这部剧的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未来,面对将要到来的十年。

2.我们父子这十年 篇二

回顾方太的交接班,我总结出“三个三年、三个阶段”的交接计划,即“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这三个阶段。

带三年(1995年~1997年)

忠群回来创业之初,我们在寻找新项目上出现了分歧,我主张上微波炉,儿子认为吸油烟机才是明智的选择,因为油烟机正大跨步进入现代家庭,而微波炉尚属可有可无的产品。最后我被说服,将产品的研发权彻底下放给了他,由他全权负责产品研发。

忠群带领一帮年轻人,几乎是夜以续日地干,苦战八个月终于成功研制出了第一台符合中国烹饪国情的油烟机,一炮打响,一跃成为行业第三名,创造了行业奇迹,也创造了区域经济的奇迹,被社会誉为方太现象。

第一个三年的成功,是方太初创阶段的成功。从传承的角度来说,成功的关键是接班人自身具有执着追求、艰苦奋斗与持续创新的品质。作为第一代企业家,我敢于大胆交、坚决交、彻底交,调动了儿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我们父子俩能够理性地处理分歧,统一思想、明确战略,这对于成功传承来说,至关重要。

帮三年(1998年~2000年)

我彻底下放了营销权。忠群大刀阔斧地对营销体制进行了改革,将原来的销售员制改造成了分公司制。后来迫于压力,不得不实行一厂两制:分公司制和销售员制并行。

对于那些业绩不好、管理不善、货款回收有问题的销售员,立即派新引进的销售经理接管,成立分公司。同时也鼓励原销售员中有能力、忠诚敬业的成立分公司。这大大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销售业绩大幅提升,方太从全国第三名上升到第二名。

同时我们大力开发新产品,向灶具、消毒碗柜进军。

这个阶段,我看到了忠群的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我继续大胆交、坚决交、彻底交,更加放心、放手、放权。

看三年(2001年~2003年)

2001~2003年,方太继续稳步发展,这是我交接班中的“看三年”阶段,也是我彻底放权、全面交权的阶段。我把所有的经营权全部放给忠群,连公司的决策权我也彻底下放。

忠群的决心比较大,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探索和尝试。

①招聘人才。方太引进人才数量越来越多,层次越来越高,很多都是从500强过来的高级经理人。逐渐建立了属于他自己的高层次的非家族职业经理人团队。

②淡化家族。这个阶段明确提出淡化家族制。我名为董事长,具体事情什么都不管了,我太太招娣原任副总经理,为了引进高级人才,她也从核心经营层中淡化了,改为监事长。

③引入先进制度。把国际上最先进的管理体制引入方太,比如6S管理、ISO9000、14000、18000、质量奖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全面预算管理等。

④重文化。忠群开始第一次全面重视方太文化。方太确立了企业使命(让家的感觉更好)、愿景(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世界一流企业)、核心价值观(人品、企品、产品三品合一),并且提出了25条方太管理原则,编制第一本方太文化手册。

这个阶段的收获特别大。我们父子俩成功完成了交接班,打造了中国厨房领域第一品牌,组建了一支非家族的现代化、高层次的职业经理人管理团队。

细数这九年,方太完成了六大转型:从仿造向创造转型,从定牌向创牌转型,从推销向营销转型,从传统家族制向现代家族制转型,从家长制管理向团队管理转型,从小家文化向大家文化转型。方太的创业变成了全体员工的共赢共创业,方太使命是让家的感觉更好,先让“顾客、员工、合作伙伴、社会”的感觉更好,然后才是股东的感觉更好,由此逐步建立了方太独特的、承担社会责任的“家文化”。

对我来说,第一个三年,我还参与公司的具体事务管理,后六年,我对自己的工作时间做了三个“三分之一”的规划:三分之一的时间到外面讲课;三分之一的时间接待客人;三分之一的时间看书、写书。这几年中,我讲了500多堂课,跑遍了二十几个省市、三十几所大学,与大批大学生、企业家、专家、教授、职业经理人交流、交朋友,我自己也受到了教育。

2006年,我开始第三次创业,创办了宁波家业长青接班人学院。我想通过这所学校架起一座两代人心灵的桥梁,解决两代人的烦恼,帮助学员顺利接班。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帮助更多的民企打破“富不过三代”的宿命,为中国企业的家业长青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3.我们这十年观后感 篇三

这个 篇章是最温暖、最温情、最感人的,也是这11部剧中我喜欢的短剧。该部分用诙谐幽默的手法将封控在星光商厦“倒霉顾客们”原本紧张烦躁的情绪演绎的轻松欢乐,后经谭静(闫妮饰演)为代表的社区工作人员、小姜(管云鹏饰演)为代表的商场物业管理人员、童嘉男(杨玏饰演)为代表的商户和张克(田雨饰演)、谢微微(董洁饰演)、大明白(李菁饰演)等为代表的顾客们从抗拒到配合,从不理解到大家同心协力、共同渡过无聊消极、枯燥无味被封控的日子。 该剧以“常态化疫情防控”为主题,通过展现疫情影响下的众生相,体现国家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

闫妮的演技真的太好了,什么样的角色她都能把握的驾轻就熟。她演出了社区工作人员在特殊时期工作的难度和压力和高度责任感。刚刚看完飞天奖颁奖典礼,何冰对闫妮大加赞赏,说她对待每个角色都极其认真,她还总喜欢和对手演员掰扯剧情和台词,张嘉译就“深受其害”。一个好的演员在观众面前呈现的越是真实和好的演技,那么这个演员在背后付出的就越多。其敬业的精神也会让其他演员们敬佩不已。

4.我们这十年心之所向观后感 篇四

“像我一样回到家乡,建设家乡的人有很多很多。我想让大家看到,种粮食也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这是昨天,李心遥的人物原型,90后女生王运看了剧集,以及二十大相关报道后,对钱江晚报记者说的。

《心之所向》以杭州建德几位青年“农创客”为原型,主演谭松韵、聂远,另外还汇聚了董勇、黄品沅、王永泉、于慧等演员。早在今年8月杀青时,记者就陆续对剧组主创、人物原型进行了采访,走近了这幅书写于田间地头的青春画卷。

而聚焦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主题的《心之所向》,也的确不负重望,收视率不断冲高,助推华策集团出品的《我们这十年》斩获省级卫视黄金剧场收视第一名。

5.毕业后我们这十年 篇五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升本10周年宣传片解说词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坐落于素有北国江城之称的吉林市,位于长白山余脉与吉林市同处吉林省东部山区向东北平原过渡地带。一川秀水松花江,蜿蜒旖旎,润城而过,不仅成就了吉林市“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成江”的天然美景,也滋养了江畔百年学府——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是省属公办全日制本科高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7年清光绪33年创办的初等农学堂。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吉林特产高等专科学校和吉林省农业学校合并升格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百年沧海桑田,百度春华秋实,这所历史久远的百年学府,经过百余年的办学积淀和本科办学十年建设发展,如今她已走上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把握方向 准确定位 办学快速发展

2004年以来,学校首任党委书记周建华、校长栾立明带领班子成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围绕“办什么样大学,怎么样办大学”“培养什么人,怎么样培养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科学谋划,邀请院士、专家来校“把脉问诊”交流思想,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集全校之智为事业发展出谋划策。朝曦晚晖,繁星萦月,凝练出“厚德图本 励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形成了“以人为本、内涵发展、突出特色、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建设以农科为特色,理、工、管、文、教六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学校在不同层次的评估、检查评比活动中得到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科学谋划 规范管理 制度逐步完善

“徒法不足以自行”。学校全面修订完善200余项规章制度,经校党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并实施。校内各部门的管理意识得到加强、管理制度得到完善、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学校选聘了一支高效精干的中层管理干部队伍,为推进学校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起分级、高效的业绩考核和管理体制,分配制度向教学工作一线倾斜,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得到加强。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成果,管理出水平,管理出形象。校容校貌明显转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规模明显扩大,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各项工作形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靓丽画卷。

加强建设 广泛合作 内涵得到提升

学校编制了新的专业学科发展规划和应用型本科生培养方案,全面启动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工作,办学内涵建设上又迈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这十年,教育教学工作成效显著:学校每年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安排布置教学工作。学校现有14个教学院部,省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7门,建成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省级立项教研课题142项,建立了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开展“教学质量年”活动,学风建设明显好转;

这十年,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学校实行了“硕士、博士工程”,启动了“高端人才引进计划”,通过外引内培,师资队伍层次、结构得到巨大改善,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85名,教授52名,博士80名,省级教学名师4名,职业技能鉴定国家级考评员38名,外聘高层次专家4名,教师在省级教学比赛中频获大奖;

这十年,科技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学校制定出台政策文件,提升科研工作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现有国家级项目21项,其中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实现了我校历史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科技进步奖两类项目的零的突破,制定了吉林省黑木耳系列地方标准6个;吉林省人参锌硫磷残留检测地方标准1个;审定玉米新品种吉科玉十二1个,中药材新品种玉竹1个,科研经费由2004年7.5万元增加到2014年523万元;

这十年,实践设施建设突飞猛进:自筹和申请国家和省级专项建设资金3.71亿元用于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学校建有专业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分析检测、生物技术四大类实验室147个。在地方和相关企业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实习基地487个。农业部糖料技术研发中心,省酿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长白山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省级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农产品检测中心等6个中心实验室落户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这十年,对外合作工作迅速发展:按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思路,学校积极开展校地、校企、校所合作工作,学校先后与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中新吉林食品工业园区、长白山生态农业产业商会签订合作协议,与双辽市、永吉县等省内6个县区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与内蒙古蒙牛、伊利、南京雨润、北京大北农、沈阳禾丰等20余个企业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吉林农业大学签订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与美国、法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家十余所大学建立国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这十年,科技文化活动成绩斐然:我校大学生在省、国家各类大赛中捷报频传,在全国科技类科大赛区中,获得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吉林省赛区一等奖4项;吉林省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实验大赛特等奖1项;“生泰尔杯”全国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上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吉林省特等奖1项、国家三等奖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吉林省特等奖2项、全国三等奖1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吉林省金奖1项、全国三等奖1项;吉林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15项,大学生英语竞赛吉林省一等奖5项。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流通业经营模拟大赛大陆地区决赛一等奖1项;在文化体育竞赛中,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国家优秀组织奖2项、省特等奖3项;在全国农业高校田径运动会和吉林省大学生运动会共获得金牌6枚、银牌3枚。

这十年,行政后勤工作成果丰硕: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绿色大学”;被省政府命名为“绿化美化吉林大地先进单位”;省科教兴农工作先进单位;被评为吉林省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吉林省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吉林高校公寓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大学生餐饮中心获得吉林省高校食品安全标兵称号,学校被评为吉林省教育对口援疆工作先进集体,动物科技学院工会被评为全国工人先锋号。

这十年,党的建设工作卓有成效:学校党委把党组织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工作相融合,先后召开了党员代表大会、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实行基层党组织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划拔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党员干部承诺践诺活动,开展党校培训工作,切实抓好思想政治、党风廉政、依法治校等方面工作,做到了思想引领不迷失,领导决策不失误,发展良机不错失,保障了学校科学发展。学校建筑面积由18.5万平方米增加到2014年32.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由2004年的1亿5千5百万元增加到2014年4亿6千4百万元;教学设备总值由2004年721万元增加到2014年7620万元,学校被评为吉林省“六五”期间依法治校示范校,多次被评为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吉林市文明单位。

审时度势 加速转型 推动科学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舒缓,高等教育软实力的竞争更加激烈,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又将何去何从? 在2012年学校首届党代会上,党委书记徐大林做了题为《改革创新 科学发展 为把我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而奋斗》的工作报告,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同期声)“如何把握发展机遇,突出办学特色,使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要始终内涵发展,特色办学,重点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院长苏显学在二届一次教代会上的讲话)。十年的发展历程彰显了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的今天:学校占地面积19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1万平方米,九站和左家两个校区。优雅的校园环境,宽敞的教学楼,设施先进的实验楼、整洁的学生宿舍和食堂,多功能活动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馆、实践教学基地,满足了教学、科研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欲立潮头先言勇,勇立潮头唱大风。如今的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与其说是破茧化蝶,不如说正在华丽转身。根据教育部2014年《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指导意见》的要求,我校党委班子积极应对,创新发展,按照《意见》中“淡化学科,强化专业”的要求,围绕学生的培养配置资源,把学科导向变成专业导向,由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研究制定了体现应用型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做好了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并把学校转型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推进。(同期声)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加强作风建设无尽期。我们要下好经常之功、用好长久之力,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团结带领全校广大师生员工,为把我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而不懈奋斗!(党委书记徐大林在我校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6.“我家这十年”有奖征文启事 篇六

家是社会组织最小的单元,是人们生活的港湾,家庭、家乡的“微幸福”汇集起来就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的大幸福。家的变化,最能体现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每一个家庭都有与共和国10年进程相关的故事。

湖南省“三湘读书月”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南省新闻出版发展基金会、红网、湖南文艺出版社联合举办“我家这十年——晒晒你们家的幸福”主题有奖征文活动。

讲述这10年风雨历程中,老百姓自己的幸福故事。欢迎您的参与、投稿。

一、作品要求

1.文章体裁:散文、随笔

2.任选以下主题写作,题目自定。重在典型的故事、感人的细节,以事感人,以情动人。真实、自然、可信,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参与感,拒绝泛泛记录的流水账。

八大主题:

(1)没有土地,就没有幸福

围绕国家的强农富农政策,如农业税取消、科技兴农、农村危房改造、农村扶贫开发等等。(2)什么让我们活得更有安全感

围绕城乡医保、社保,把更多农村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慢性病、职业病保障救助,保障性安居工程、社会慈善事业、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等等。

(3)财富铺就幸福之路

围绕就业、创业、中小企业贷款扶持等。(4)保护绿色家园——节能环保最时尚

围绕民间环保力量,公众环保、遏制环境违法等。(5)由健康到快乐——做个幸福的中国人。全民健身活动、群众体育设施建设等。(6)孩子读书——中国父母关心的头等大事。围绕教育公平,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大学生到中西部地区任教等。

(7)草根大舞台——为心中的爱大声歌唱 描述百姓精神文化生活、草根明星等。(8)你我都能够成为感动他人的人 书写道德模范、平凡生活中的伟大人物等。

文章突出希望和幸福感,并请紧密联系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和社会热点问题,充分反映这些政策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个体幸福和国家福祉的息息相关、血脉相连。

3.可以写自己或他人的真实故事,请务必使用第一人称。抒发真情实感,不矫情造作。格调健康积极,文笔流畅。4.字数要求在2000-4000字左右。必须为原创作品,严禁抄袭,原稿一律不退,请自行保存底稿。

5.欢迎结合文章配发原创照片反映10年生活变迁(文件不小于2M,图片分辨率不小于300DPI,采用JPG文件格式)。

三、征文截止日期 2012年6月15日

四、征文评奖

组织专家成立评审小组,按照公正、公平、择优的原则,评选出优秀作品。

征文设:

特等奖5名,奖金2000元;一等奖15名,奖金1000元;

二等奖25名,奖金600元;三等奖50名,奖金300元。优秀奖若干,奖品为《我家这十年》新书一本。获奖作品将颁发获奖证书,并入选《我家这十年》优秀征文结集图书。入选图书者再以相应标准付稿酬。

2012年11月,将于“三湘读书月”启动仪式上举办征文颁奖典礼,邀请部分获奖作者参加。

五、活动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2673348573 腾迅微博http://t.qq.com/shinianweixingfu “@十年微幸福” 200条优秀微博有奖征集活动,欢迎关注。

六、投稿地址

长沙市营盘东路38号湖南省新闻出版局读书办 邮箱:sanxiangdushuyue@163.com

七、活动咨询电话 0731-85983094 84302609

主办:湖南省“三湘读书月”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湖南省新闻出版发展基金会

承办:红网 湖南文艺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7.2022“中国这十年”主题作文 篇七

6月2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有关情况。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在会中指出:“这十年,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们要从这些伟大的成就中感悟“中国这十年”背后的精神密码,不忘初心,共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前行。

从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感悟“三农”密码。邓小刚表示“我国粮食产能稳定提升,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10年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物资,粮食安全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十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的稳定提升是“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一个缩影。多年来,我国始终重视“三农”工作,从中央到地方、从政策到举措,全面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增长、保护农村稳定,全国各地响应中央号召,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农业得到跨越发展,农村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局面,全国人民共同端稳了“饭碗”。

从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感悟“扶贫”密码。消除贫困,是世界各国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是人类自古以来的共同夙愿。2021年2月25日,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全面解决,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这是中华儿女的伟大光荣,更是人类历史上的减贫奇迹。而这一切都与“中国式扶贫”分不开关系,多年来,中国始终秉持“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着眼点,以“两不愁三保障”为兜底政策,精准施策、多措并举,全国人民团结一心、英勇奋斗,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世界反贫困理论创新奉献了中国智慧,为世界减贫事业进步作出了中国贡献。

从农村改革全面深化感悟“改革”密码。过去十年,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新型农业经济体系加快构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制度进一步健全。建立了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不断拓宽产业就业增收渠道,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创新创业热情,全面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农业农村的特色改革发展。这十年,中国农村改革波澜壮阔,通过一系列石破天惊的改革壮举,始终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实现了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农村发展改革取得了卓越成就。

8.“这十年我的强军记忆”征文 篇八

今后_,可能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最富有挑战的阶段。中国和平发展、实现强国梦的过程,必将是全球战略格局重塑的过程,也不可避免地会成为矛盾的聚焦点、集中点。

_加强新形势下军队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贯穿这些重要指示的一条红线,就是强军思想。强军梦,强军目标,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一脉相承,相互贯通,鲜明地凸显了贯穿其中的“强军”主题。这是站在时代高度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战略谋划,是对军队建设提出的更高目标要求,为我们着眼国家和民族利益推动实现强国梦、强军梦,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

强国梦也是强军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百年来的仁人志士和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梦想。当代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强国梦。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强军梦、强军目标,是党的总任务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具体体现。因此,强国梦内在地包含着强军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内在地包含着强军目标,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军事领域就是要“强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强国梦牵引强军梦,强军梦支撑强国梦,两者互促共进,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有机统一,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在强国的总体布局中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只有按照强军目标,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历史经验表明,雄厚的经济实力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但倘若没有相应的国防实力和军事能力作后盾,经济实力再强大也难以避免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应当看到,在相对弱小的军事实力条件下,国家越是富甲四海,就越会引来贪婪的目光和入侵之祸。我国北宋时期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但由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终致王朝覆亡。不少人认为,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1/3,但军事落后,近百万军队竟被数千英军击败,国家很快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深渊。史实昭示我们:能战方能止战。对于大国来说,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支撑,和平发展很可能只会是一厢情愿。自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内外多家机构预测,我国GDP将于2030年左右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对我们既是大喜,也藏有大忧。迄今为止,尚无机构预测认为,我军会在国家经济总量雄踞全球首位后成为的一流军队。屈辱就在昨天,隐患就在今天。

9.我的这十年的工作总结 篇九

参加工作十年了,年纪一大把,阅历不见长,性格绵软、患得患失、随遇而安的我,已经被新来的学生尊称为老师了,对工作还算负责,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同事们关系看起来蛮融洽,斗心眼永远落于下风,遇到不平总是从自身找原因,不知道有智慧有理有据的去争取,直到今天,还是那么弱势,我的这十年的工作总结。事业遭遇瓶颈,到底是谁的问题,自己给自己盘点一下。

在我的从业生涯中,遇到过几个领导,最为一个成长最慢的的女性而言,所谓的好领导就是发挥你的优势,提高你的积极主动性,让你的工作过程比较愉快吧。差领导就不用说了,想想就头疼。

人生中第一个领导

参加工作时,分配到一个相对热门的科室。单位领导敢打敢冲,又很会照顾人情绪。对新来的女大学生很照顾,因为离家较远,领导为了让我有个中午休息的地方,多次找行政科安排单身宿舍,亲自找行政科领导要求尽快解决。那时候单位没有食堂,科里的小食堂离单位有段距离,如果有空他会安排司机和我一起去,如果当天有会、有活动,也会专门找个司机带我去食堂吃饭。为了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为我配了一辆木兰,方便我上下班。那时候对业务不熟,什么也摸不上,他总是鼓励我,说我起点高,学东西快,早晚要把重担子给我,送我业务书籍让我好好学习。我做什么工作,感觉都有底气,那一年从我参加工作到第一个科室上班,顺风顺水,可以说那是我这一生都难以忘记的好时光。现在想想,当时太年轻,趁着好机会,多多向同事们学习,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好时光总是很短暂,科长另有任用,调到另外一个单位,我的美好时代宣告结束。如今科长走出我们这个行业,在另外一片天地中继续前行。每每听到他晋升的消息,都由衷的为他感到高兴,也默默祝福他,希望他健康如意,毕竟仕途这东西,太令人不可捉摸。影响我最大的领导

我的第一任科长调走了,我很难过。那个时候毕竟是才刚刚正式工作几个月的女学生,没有很快的转变角色,前半生光学习了,一点社会经验也没有,现在的孩子们不会了,只能说自己太笨了。没有领导罩着,同事们之间的明争暗斗风起云涌,甚至还有人说我的坏话,觉得很失落也很郁闷。来了新领导,免不了要和旧领导比较一番,比来比去都不开心,觉得新领导不如旧领导。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新领导来到新单位,单位里情况那么负责还有公开和他叫板的,正是他要整顿,要肃清,要树立自己的权威的时候,哪里还有工夫照顾你个小毛孩呀。谁支持他他就罩着谁呗。他就是我们的c领导。那个时候,我也是稀里糊涂的看着别人叽叽喳喳,从没想过自己应该怎么说怎么做,觉得和别的人融入不进去,也可能顺着别人的思路说了不该说的话,总之我的命运要发生转折了。

这个时候,影响我最大的领导出现了,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如何客观的评价他,我就用h领导来称呼他吧。

市里要开巡展会,在各区有关单位调人,h领导分管宣传,承蒙他的欣赏,认为我各方面条件还不错,就让我去了。经过请示c领导,我到市里去报到,市里工作人员登记注册后,告知我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向c领导汇报后,c领导不同意,时间太长。于是向市里工作人员说明,领导不同意不能去,市里工作人员说不能不去,如果换人需要向市里领导请示。c领导不管,让我自己做决定。没办法,向h领导请求协调,h领导一拍胸脯,你放心,你c领导那里我帮你说服,你放心去吧。于是我前往市里帮忙。明眼的一看就看出来了,我已经把c领导得罪了,在他新到单位的节骨眼,不听他的话,表明不是他的人,是前朝的遗老遗少啊。

从市里回来,c领导找我谈话,单位成立新部门,我的专业正合适,领导决定让我去,工作总结《我的这十年的工作总结》。去了很久才知道,不去也可以,c领导不同意,我也可以不去的。c领导让我交出科里配的木兰,抓紧时间到新科室去报到,我心里五味陈杂,知道要换个地方上班了,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难过,浑浑噩噩的就去了。家里人让我想清楚,新去的的单位在行政部门干偏技术方面的工作,在整个环境中提升的趋势相对而言较少,但岗位也比较特殊,可替代性不是太强,因为是政府机关,也没有下岗之虞。纯服务的的业务,是吃力不讨好的。那时候没想到请请客送送礼,找领导回转回转,就闭着眼睛往前走呀。感觉最棒的领导

来到了新科室,同事们都是偏向技术方面的,z领导待人和气,办事稳当,说话也很有内容,人缘可好,我们都很喜欢他。刚来的时候,虽然经济上有所下降,但每天除了工作,聊聊家常,气氛融洽,科里同事互相照顾,还是觉得值得的。也许是从小顺利惯了,我不是事业心很强的人,随着怀孕,肚子渐渐大了,工作起来就没有那么带劲了。总是觉得别人照顾自己是应该的,因为家远,上下班高峰人又特别挤,在摔了一跤后,更是三天两头请假。现在想想,可能是沟通不好,后来有朋友对我说,领导对我不是很满意,我才有所警醒,当时只沉浸在当妈妈的喜悦和不安中了。我只能说,遇到这样的领导还是我的幸运的。

生子回来,天知道,我就开始漫游了。哪里有要怀孕的,我就到哪里顶着去。收发室做了10个月,我向领导提出想干专业,现在想想没必要,收发室的工作除了不是专业,不也是很重要吗?领导又安排我去指挥室。办公室我转了一个遍。当时正是哺乳期,不明白为什么要我去需要值班的指挥室。别的女同事因为孩子小,不能值夜班,前脚刚离开指挥室没几天,就调我过去,没道理啊!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在收发室干着呢!h领导亲自给我谈话,不是让我去值班,让我去干内勤。领导发话,那就去吧。去了,就不是你了。三天两头给我做工作,让我顶班,顶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还是心太软啊。那时候孩子小,晚上离不开妈妈,一生病,我是到处上火呀。于是坚决不顶班,得罪了大小好几个领导,那三年最值得欣慰的是读出了计算机硕士,认识了一般感情要好的同学。别说荣誉了,就是公平都看不见。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那就我生活中唯一的乐趣了,真不知道怎没熬过来的。如今我已经离开了那里,也许有一天领导还会让我回去,但我已经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你逃避的时候会觉得面对很痛苦,但命运逼你面对的时候,你一旦面对,也就没什么了。现在这个科里的某位女同志,放假的天数比上班的天数还长,但为什么荣誉、晋升什么也拥有,这就要看这位女同志背后的东西了。她是谁都不敢去招惹的。有些领导见到一般同志就这个那个,见到她喜眉笑眼的,背后说的话就此处省略多少字了。曾经何时,我是最瞧不起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了,见得多了,也就习惯了。感觉最棒的领导晋升了

兜兜转转,我又回到了技术部门。啥也别讲了,埋头干活吧。领导负责协调安排,每天都知道要干什么,整理好计划,按部就班的干。领导会把他的性能好的机器让给你,方便你工作提高效率,外出施工布线的时候自己动手,登高爬梯,会在你稍有成绩的时候恰当的鼓励你,会在年中评奖的时候把每个人都夸奖一遍。好像这些每个人都会做,真正做到的恐怕也没几个。领导脾气好,不到忍无可忍基本不批评到面上。其实我们科里的这些技术人脸皮儿都薄,几句责怪的话点到为止就够了。后来,领导晋升了,不在直接管我们了,我们还是喜欢他。希望他官越做越大吧。现在的自己,好自为之吧

10.中国这十年话题优秀作文 篇十

(一)回顾历史

新中国成立初,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人们的衣着还保持着过去的保守,颜色还是以灰,黑,蓝,绿为主。居民房大多数都是茅草房,土坯房,大瓦房都是稀罕的,更别提砖房了。生活最基本的用品我们都不能生产,连火,油,布……都带着一个“洋”字。食物都是红薯面,窝窝头,糠咽菜等粗粮野菜为主。交通就有大力车和老式自行车,交通很不方便。娱乐就听听评书,戏曲之类。家中若是有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手表这“四大件”就让旁人羡慕不已。

奶奶那一代,就是我小的时候。土坯房,粗粮野菜,戏曲等还是很风行,一到晚上,几户老人家就夹着凳子到院门口空地听戏,时不时兴头上的话,还随口唱两句。印象中奶奶最爱穿的就是对襟的深蓝色套装,做饭时筷子会对着油瓶口沾一两滴,再抖入锅中。去树林野地里挖野菜,捋槐花,一定少不了她,而我就会挎着一柳条小筐,屁颠屁颠的跟在她后面。

那时的节俭,简朴一直影响着我们,总而言之。过去的中国,还是很落后的。

(二)放眼现在

新中国成立几十年后,经济生活各方面都在飞速发展,而____多年后的今天,工业已经不甘落后的跑在最前面了。

连农村的生产力水平都大得惊人,什么优质小麦,杂交水稻,转基因食品;收割机,脱粒机,压油机等等,方便又好用。人们的身上也多了色彩,添了新款式。休闲装,运动装,西装,裙装;纤维,纯棉,亚麻,尼龙,纳米……随处可见,舒适又漂亮。居民楼砖瓦的,已经OUT了!单元房,公寓,别墅,几十层甚至几百层的别墅,办公楼,比比皆是。中国制造更是远销海外,但我们并不满足,我们朝着中国生产开足马力,冲啊!

冲也要交通工具呀!现在的交通更是方便,摩托车轿车汽车,火车已经太普遍了,咱把视线放向比较大型的交通工具,比如地铁,青轨,类似磁悬浮列车,飞机等。飞天梦也实现了,“东方红一号”,“嫦娥”,“神六”等,从无人航空飞船到载人再到出仓漫步,让人惊叹科技之发达。彩电液晶,冰箱,空调,家家户户都快必备了。

年轻人对这些变化可能不太触动,但老一辈人经历的岂止这些,目睹了整个过程,都为之感叹亚感叹!

像我奶奶,看到我们有些浪费的现象出现,就会禁不住念叨:“我们小时候……”。但久了,儿孙也不太听了,一听到这几句,就会争论:“奶奶,现在是21世纪……”。奶奶总会叹上几口气,哎,老了老了!但脸上还是透着欣慰的笑容。

(三)展望未来

以中国现在的发展来看,成为发达国家是早晚的事。中国这____多年的变化,是其他国家有目共睹的,中国从一个工业薄弱的人口大国进步成为发展中国家,这几十年来,翻天覆地一直都在,中国一定会成为发达国家的。

中国,是世界不可小觑的!中国会变得更强大,我们的未来不是梦!世界,等着中国!

中国,我的母亲,我以你为荣!我为是您的孩子而骄傲,自豪!

11.《中国这十年》话题作文 篇十一

北斗卫星正式破空而出,为全球指引归路。十几年前,还是美国GPS系统独占鳌头,如今这套系统已经成熟,这是“强起来”之势,无论多复杂的路,都为你导航。

医疗部分,已全自动化:一个病人,若是小病与不太严重的病,由纳米机器人缴杀;一些变异病毒由医学教授与纳米机器人共同完成。这也是“强起来”的表现。

以上为微观,中国不仅仅有这些微小的变化。科技的发展不仅让中国强起来,还给我带来一个“清澈的中国”。接下来,是宏观:一整个中国,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哪里都干净清澈。或许前这是很棘手的事——环保,但不试如何知道?大力推广人民循环利用,加上潜在的科技帮助,成就了如今山清水秀的中华。长江水清澈见底,黄河也清了几许。整个中国,皆为此,令人骄傲。

上一篇:本公司关于路费报销的通知下一篇:《“番茄太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