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炼字(高中)(精选11篇)
1.诗歌的炼字(高中) 篇一
有关诗歌中的炼字
1。炼动词。例如,潘大临《江间作四首(其三)》颈联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中,拳和退两个字,运用得非常传神。拳字形象地捕绘了鹭在沙滩卜柄息时的神态,退字则生动地表现了鸿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2.炼形容词。例如,王维《过香积寺》颈联泉声咽危石,口色冷青松巾的咽冷属于烁字。此联的意思是,山中的流泉南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南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传神地表现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3.炼虚词。例如,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带伤心碧。暝色人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诗歌中的空字用得好。诗歌捕写了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形象。但是,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空在诗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之情,增添了全词的愁昧,使主题更加鲜明。
4。炼数词。例如,齐己《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同。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叫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诗中的一是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古代诗歌中的炼字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预祝考生取得满意的成绩。
2.诗歌的炼字(高中) 篇二
如果把中国的古典诗歌比作一位窈窕淑女的话,那么,诗歌的形象就好比是她婀娜的身姿,诗歌的表达技巧就好比是她美丽的装扮,作者的立场、价值态度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就好像是这位美丽的女子向我们娓娓道来的她内心的体会。所有的这一切,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语言是诗人描绘形象,展示技巧,表情达意的载体。准确理解和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历年高考非常重要的一个考点。其中的炼字又是重点中的重点,在诗歌鉴赏所有考点中被称为“万绿丛中一点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对这一考点的掌握常常是学生的一个弱项。下面就具体谈一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在讲授这一考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炼字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笔者给他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说:“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摇”、“舞”也不合情理)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清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了解了诗歌炼字的效果,结合高考真题,作具体分析。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何处?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必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注意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如果有,也要写进去。)
(3)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
【高考链接】
2008年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1)
西山通虎穴 (2) ,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 (3) ,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 (1) 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2) 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3) 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内容解析)西山重峦叠嶂,定会有猛虎出没其间;赤壁下临深渊,可能是龙王隐居的地方。在这藏龙卧虎之地,遥想当年,三国的英雄们建立的丰功伟绩,正像这滚滚长江,万古长流。俯视沙滩,一片明亮,原来是成群的白鹭,蜷曲一腿在那里栖息;仰望长空,辽远空旷,让人觉得那云端高飞的鸿雁,好像不再向前移动。群雄争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现在最羡慕的,是那江上垂钓的渔翁,满载而归,聆听细雨敲打着船篷。
这首诗以缅怀古代英雄起始,而归结为隐居之志。情调有些低沉。这是诗人在无可奈何的处境中,发出的不平之鸣。由于时代和贫穷的限制,他纵使具有凌云壮志,也只能终老江湖之上。
【参考答案】(1)“拳”和“退”,“拳”是蜷曲,“退”是后退。(步骤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步骤二)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步骤三)
【知识链接】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一肠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则非常传神,它能真切地透露出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句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欲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主人公泪眼蒙眬,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果。
答案:“依”字有倚仗,依靠之意,(步骤一)写出了柳条依靠东风飞舞地狂放之态,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步骤二)不仅写柳,更形象地讽刺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步骤三,作用)
【迁移训练】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端居的意思是闲居。这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
【提问】清代冯浩《玉谿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评说第二句中的“敌”字说:“敌”字险而稳。这里本可以用一个“对”字,为什么用成“敌”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敌”字更好。(第一步)
“敌”在此处是“抵挡”之意,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第二步)
“敌”字偏于主观精神状态。“对”字偏于客观描绘。用“对”难以达到以上表达效果。(第三步)
【巩固训练】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或“卧”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卧”字确实使用最妙。(第一步)
“卧”,即“躺”,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第二步)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第三步)
3.高考诗歌炼字试题 篇三
关键词:炼字;空字;高考诗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96-01
“空”字在咏史怀古诗、思乡怀人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这几大常见的诗歌题材中多被诗人援引。在不同题材的诗歌中,担任了不同的抒情角色。较好地掌握古人对“空”字的灵活运用,是有助于我们把握诗歌的主题的。
一、“空”字所寄寓的情感
1、抒发对社会人生盛衰无常而自然宇宙永恒的慨叹
这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对比。例如王勃的《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高阁之中的滕王李元婴现在在什么地方?此地只看见栏杆外的长江水波涛汹涌,不舍昼夜地永恒流淌。人生的短暂与江水的永恒使得诗人生发慨叹。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凤凰来寓意着朝廷的兴盛,凤凰去象征着朝廷的衰落。社会人生是盛衰无常的,唯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2、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
这种“今衰”是由统治者的昏庸腐朽造成的,所以也蕴含着规劝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历史覆辙的思想。这一点在咏史怀古诗中较为常见。例如姜夔《扬州慢》,昔日的扬州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繁华之极。而今却是“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萧条冷落。韦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六朝三百年的历史恰如一场梦,“鸟空啼”暗含着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同样地主题还有欧阳炯《江城子》“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诗人凭吊六朝古迹,怀古而伤今。这也是在警告当朝者该如何治国理政,才能避免政权的倾覆。
3、寄寓着羁旅漂泊的愁思、思念家乡的惆怅、孤独寂寞的哀怨、壮志未酬的愤懑
这一点在思乡怀人诗、送别诗中多有体现。柳中庸《听筝》:“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只能与灯影为伴,是何等的寂寞!“空”更增添哀伤的氛围,离愁别恨之意呈现纸面。同样地,如王维的《秋夜独坐》:“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空堂”表达的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哀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空”蕴含了绵绵无尽的不舍之情。陆游的《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报国之志得不到伸张,空有一腔爱国热忱。一个“空”字将诗人壮志未酬的愤懑倾泻而出。
4、热爱山水、渴望归隐、淡泊名利、超然脱俗
这在山水田园诗中多有体现。例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这里的“空”就是一种闲适、一种宁静。《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大山幽静,不闻人语。《过香积寺》:“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描写了水潭清幽。《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环境的清洁空明,也是诗人淡泊名利心态的有效折射。再如常建的《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大自然的山水能够去除内心的杂念、纯洁心灵,超然脱俗。
二、答题技巧与示例
释含义,点手法+描景象,摹情态(结合特定诗句翻译)+谈感情,明作用(艺术效果)
例如:《湘中》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萍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注:该诗写于贞元末年(804)韩愈无端被贬连州阴山(广东县名)的赴任途中。相传屈原贬逐,遇一渔父到:“举世混浊,和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说罢,“鼓枻而去”。
问题:请简要分析最后一句中“空”字的妙用。
分析:有效理解诗歌,我们需要从宏观与微观处着眼。从宏观处着眼,即抓住诗歌的题目、作者、诗句以及背景介绍等环节。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诗人无端被贬,那么这种情感或者是乐观豁达的或者是壮志未酬的。需要我们再做进一步的确认。从微观处着眼,就是抓住诗歌的典型意象。中国古代文人都有“渔父”情结,其背后蕴含着两种情感:一是渴望归隐、淡泊名利;一是壮志未酬,被迫归隐的无奈。下一步就是抓住诗歌的整体去分析,第一句出现了“愁”的心绪,第三句描写的是寂寥的情境。综合以上分析,诗人想要表达的是壮志未酬的情怀。而一个“空”字将那种怅然若失的心理展露得淋漓尽致。
本题参考答案:“空”字是“只”的意思,“空”字所在的诗句为用典艺术手法。一个“空”字形象地写出了空阔的汨罗江畔只留下渔父扣弦而歌的寂寥情状。这里用“空”字写出诗人面对茫茫水天的怅然若失,含蓄地抒发了那种无端遭贬、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三、高考真题汇编
(2009年安徽卷)
《小重山·端午》[元]舒颉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问题: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04年全国卷)
《江城子》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4.诗歌鉴赏语言的炼字方法讲解 篇四
一、古典诗词用语精妙无比,即使跨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甚至如今的流行歌曲,一旦浸染了古典的气息,就会别有一番风味。所以首先我们在品味
几句流行歌词中体会一下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
例一:岁月难得沉默秋风厌倦漂泊再回首往事也随枫叶一片片落…自嘲墨尽千情万怨英杰愁曲终人散发华鬓白红颜殁烛残未觉与日争辉徒消瘦
当泪干血盈眶涌白雪纷飞都成红——《逍遥叹》
例二:狼牙月伊人憔悴我举杯饮尽了风雪是谁打翻前世柜惹尘埃是非
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只恋你化身的蝶
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我焚香感动了谁邀明月让回忆皎洁爱在月光下完美
——《发如雪》
例三:旧梦依稀往事迷离春花秋月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漂来又浮去
君来有声君去无语翻云覆雨里真情诺诺终于随乱红飞花去
可逆风不解挟雨伴雪摧梅折枝去凤凰于飞翙翙其羽远去无痕迹
听梧桐细雨瑟瑟其叶随风摇记忆——《凤凰于飞》
这些洋溢着古典气息的流行歌词,让我们恍然回归到那个唯美的时代。我们常说,好诗都被唐人写光了,好词都被宋人填完了,因此我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后代,才会带着虔诚和仰慕之情去学习诗歌,正因为我们在仰视着古典诗歌,在高考中诗歌鉴赏也就自然成为难点了。
二、诗歌鉴赏的常见命题方式
其一.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其二、鉴赏诗歌用词之妙
今天我就从其中极小的一点切入,谈一谈炼字题的答题方法。
三、炼字题的答题模式
1、[提问方式]这一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么作用?或与其它
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3、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艺术效果。
4、答题示例: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第三四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分析。
参考答案:
①最生动传神的字是“独”字。
②“独”是“独立”,“一个人”的意思。(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③千山耸立,万径纵横,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个孤独的垂钓者。(描述景象)
④独”字准确传神地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然不群的形象。(效果)
四、由学生答题而引起的思考:
5.诗歌的炼字(高中) 篇五
语文组
王静
一、经验
在将诗歌鉴赏之炼字前,先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有关常识,了解诗歌的各种表现手法,了解诗歌中的各种形象以及鉴赏诗歌的方法等等,有助于学生赏析字词的妙处。为使学生思路清晰,我从动词、形容词、数词和虚词四个方面 逐步深入,引导学生掌握不同词性的字词的相同和不同的妙出,同时,巧用比较鉴赏,这样既能够拓深拓宽课堂教学的内容,使课堂具有厚重感,也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同时举一反三,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有利于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所谓师之道,重在教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学习能力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让学生诵读、想象、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融入诗境,真正掌握诗歌炼字技巧。
二、不足
6.诗歌鉴赏炼字题解题指导 篇六
教学目的:
1、了解炼字题的设问方式。
2、掌握炼字题的解答技巧。教学重点:掌握炼字题的解答技巧,学会准确答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国古代的文学家十分强调炼字。“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诗圣杜甫著名的两句诗。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重点是鉴赏语言,其中诗中的关键字词是重中之重。以2008年为例,就有湖南、全国
1、全国
2、上海等七套试卷出现了炼字题。因此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诗歌中炼字题的解答技巧。
二、考查方向与重点
1.方向: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特殊词。重点是动词和形容词。2.高考动向:近几年语文高考有很多地区的试题出现了炼字题。
三、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四、典例分析(师生共同完成,总结解题技巧)例1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1、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
2、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3、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点出表现手法)。例2 2008(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 分析。
【参考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王昌龄以“愁”衬托自己不以 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解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璨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 的时间不可确考,有人推测大约在天宝七八年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
诗的首句以写景起兴。杨花落尽,万卉消歇,暮春时节那种寥落迷茫的景象,已经足以撩起人的愁思了,而阵阵传来的杜宇的悲啼更使人产生一种空旷孤寂的情绪。是什么事情引起诗人的感伤呢?接下去便用叙事之笔点明,“闻道龙标过五溪”,是因为诗人听到了好友远谪的恶讯。在这里,诗人并没有赤裸裸地倾吐自己的感情,也没有将自己对友人那种纯真的友情和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交融在一起,景语中蕴含着
浓郁的情味。所谓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心与物融,情与景合。这首诗就达到了情景相融,妙合无垠的境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澄碧的蓝天,月亮是那样皎洁无暇,明净幽美,不正象征着诗人的真挚友情吗?诗人之“愁”是怀人之愁。而用一“直”字,更写出了诗人那种要急切前往抚慰友人的深婉情致。结句颇为奇特,不仅想象超人,而且写得极为开阔,余意不尽,无形中使人陶醉在诗意盎然 的境界里。《龙标野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因有“青山明月”和他相依为伴而情绪昂扬。欢聚、畅饮并不能使远谪的王昌龄获得真正的心理平衡,所以“青山明月不曾空”便自然而出。“青山”“明月”是天地间永恒的美好存在,是作者谴怀寄情的对象,更是诗人精神人格的物化。诗人以青山明月自许,表现了对人生大自在大拥有的追求。充分表达诗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怀。一洗“黯然销魂”的低沉 情调,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精神。〖注释〗
(1)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左迁:贬谪,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
黔阳县,唐时这里还是非常荒远的地方。(2)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3)杨花:柳絮。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4)子规:即杜鹃鸟。
(5)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 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6)五溪:指沅溪、武溪、西溪、巫溪、辰溪五条溪水,在今湖南西部和 贵州东部。
(7)随风:一作“随君”。
(8)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 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例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诗后两题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四、小结
(一)、解题原则:不能把该字人为地从整首诗所构建的意境中剥离出来,做到结合全诗的情感与意境来分析它的效用,在句中炼字,在篇中炼字。还要结合标题、诗人、注解来理解。
(二)炼字题如何解答?
1、找出关键字或词,并理解它的含义;
2、将该字还原到原句进行理解;
3、点出该字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该字对全诗起了什么作用。
五、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2、(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 西,临长江。1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王安石的(篇 名)。(1分)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4分)【参考答案】
14.1分《游褒禅山记》 15.3分 B 16.4分“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解析】
王安石虽然是大有作为之人,但他同样有山林之思,并非一味追求进取。
王安石早年入仕,主要是为了养家孝亲,并非乐意官场,汲汲富贵。由于家中无田园以托一日之命,一家上下几十口人赖其官禄,他根本就没有条件依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在他早年的诗歌中,就表达了“收功无路去无田”的无奈,既然“人间未有归耕处”,他只得“窃食穷城”、任职地方,但这并非他的本愿,在《壬辰寒食》这首诗中就表达了他的感慨。皇佑四年壬辰(1052)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宁扫墓时写下此诗。王安石之父(名益,字损之)曾为江宁通判。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卒于官,葬于江宁牛首山(今江宁县南)。为父亲和长兄王安仁扫墓,不觉悲思万缕,泪若江潮,白发先出,朱颜早凋,因而发出了轩冕不足乐、终欲老渔樵的感慨。大概是从父兄虽然学问卓越、志节高尚,却穷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惨淡经历受到触动,引发了他潜藏于心中的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然而他也只能借诗抒怀,不能付诸于实际。
诗人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省墓时沉痛的心情以及变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归隐的愿望.语言清新峻拔,感人至深。【注释】
[1]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荆楚岁时记》:“去冬节 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2]“客思”二句是说客思如春风里的柳条之多。客思:他乡之思.思:思绪,心事。
[3]冶城:《太平寰宇记》载,江南东道升州土元县:古冶城在今县四五里; 本吴铸冶之地,因以为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
[4]巾:头巾;雪:白发。
[5]朱:红色,常形容青春的容颜。
[6]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禄。
[7]老:终老。渔樵:渔人和樵夫,指代隐逸生活。
3、(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 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 好处。答: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
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 中归去!
【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再
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黄州濒临大江,赤鼻矶的石壁直插入江,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瑜打败曹操大军的赤壁古战场(真正的赤壁位于湖北蒲圻),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
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浏览,说不定还亲耳聆听过东坡的豪放歌声。
如今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西山重岭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赤壁下临不测深渊,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就象这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诗人从思古的幽情中省悟过来,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本栖息在那里。仰望天空,天空是如此的开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俱往矣,群雄争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 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4、(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
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
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
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呜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 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第(1)题从“网”的有形和无形思考,联系诗歌的表达技巧思考作答;这“网”除了与时令有关之外,还应该含有很强的政治寓意。第(2)题把伤春(伤时)和诗人自身遭遇联系起来分析。“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是写景,即使是春景也并非生机勃勃,而是残花败景。“车坐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是叙事兼抒情,着力写门前冷落。表达 了在春日里心情也不好的郁闷之情。5、2005年天津卷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答:(1)“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6、(长沙2006模拟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登快阁①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②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快阁:地名,在江西太和县。黄庭坚时任知县。②朱弦:《吕氏春秋》:“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青眼:《世说新语》载阮籍能为青白眼,青眼指眼珠在中间,对人表示好感,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1)有人说这首诗的意旨落脚在“归”字上,请结合全诗谈谈哪些地方体现了一个“归”字。(3分)
答:
(2)请说说此诗颔联和杜甫《登高》诗中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的异同点。(3分)
答: 【解答】:(1)(3分)答:①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务;②“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③“已”“聊”表明世无知音,自己已无意仕途;④“弄长笛”“与白鸥盟”表明诗人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的生活。这些地方都体现了一个“归”字。(任写三点记满分)
7.诗歌鉴赏之炼字教学设计 篇七
枣庄市第十八中学
王黎明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炼字对象。
2、了解并掌握炼字题的命题方式及答题思路。
教学重点
1、掌握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炼字对象。
2、掌握炼字题的命题方式及答题思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而《高考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内容要求其中一条就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从近年的高考题看,对诗歌语言鉴赏的一个很重要考点就是炼字。那么从高考的角度出发,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炼字的妙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巧抓炼字赏古诗。
二、教学目标(PPT)
1、了解并掌握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炼字对象。
2、了解并掌握炼字题的命题方式及答题思路。
三、小题狂练(PPT分页展示)(要求:指出下列诗句中需锤炼的字词。)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风老雏鹰,雨肥梅子。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四、把握常见炼字对象:(PPT)
1、动词
2、形容词
3、特殊词:叠词、拟声词
表色彩词
(PPT分项展示)动词: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形容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特殊词:
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拟声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表色彩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五、常见炼字题的命题方式及答题步骤:(PPT)
(一)常见命题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请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
4、这个字能否换成其他字,为什么?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释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还应当考虑修辞手法和语法现象,如拟人、比喻、词类活用等。)
第二步:述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简洁生动地描述景象。)第三步:析情(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六、例题分析:(PPT)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此诗写于作者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北归,途经汉江时。问:有人评价此诗前两句中“断”“复”两字用得好,耐人寻味,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断”有“断绝”之义,“复”有“又、再”之义。(释字义)“断”字将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再现出来了。“复”字写出这种情况经冬历春,时间漫长。(现景象)两字写出了作者贬谪后度日如年,思念亲人的痛苦。(析情感)
七、学以致用
附针对性学习检测题。
八、总结:
8.诗歌鉴赏之炼字类解题教学方案 篇八
【教学目标】体会古典诗歌的炼字之妙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古典诗歌炼字技巧,提高鉴赏古典诗歌语言的能力,诗歌鉴赏——炼字类解题教案。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难点】炼字题的做题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探究,诱探点练悟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苏小妹与哥哥苏东坡和朋友黄庭坚一起玩吟诗游戏,苏小妹出了个对子要两位诗人填上两个字,把诗写完整,并能表达意境。这两句就是: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二、古典诗歌中的炼字何为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三、品赏佳句,推敲字词
1.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
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婕《一剪梅舟过吴江》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6.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三、学生讨论回答后,老师总结规律:
㈠词性角度:
⒈关照动词
⒉关照修饰语(形容词、副词、颜色词)
⒊关照特殊词(叠词、数量词)
㈡设问方式
⒈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
⒉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⒊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⒋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⒌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四、题型一般有三种:
㈠定向赏析型。如高考全国卷Ⅱ: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教案《诗歌鉴赏——炼字类解题教案》。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㈡自助赏析型。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注:尘垢:尘埃。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答案: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㈢比较赏析型。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全唐诗》收录此诗时,第四句中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是用“落”字好,还是“在”字好?为什么?答案:“落”字更好,用“落”字,不仅将抽象的秋思之情具体化了,而且使诗句富于动态美和情感美,使人感到秋思仿佛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在”,只写出一种无生气的状态,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龙标野宴王昌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案: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它是全诗的“诗眼”,作者以此统摄全诗。王昌龄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五、答题步骤:①体悟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是否运用修辞手法。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思考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4想想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是否有作用。
9.诗歌的炼字(高中) 篇九
高考古诗鉴赏题历来被学生认为是难点之一,自然也就成为老师教学的重点。但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又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题型。首先,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积累,即试题考查注重生活性;另外,学生还需要有一定的知人论世的知识和能力,离开这一点,解读诗歌也就脱离了基础;第三,就诗歌鉴赏而言,一定的方法技巧也是必需的,这就给教师的课堂教学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另外,古诗鉴赏在高考考纲上,分为:
1、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而在考查的形式上又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作为知识点和能力点,无非是以上四个方面,即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因此这四个方面就理应成为教师高考复习教学的重点。而炼字题又是语言考查的两种题型之一。我对近几年全国高考卷及07年安徽卷作了一下统计,基本信息如下表:
年 份 诗 歌 题 目 作 者 时 代 考 查 重 点
02年 春夜洛城闻笛(诗)李白 唐 词语(炼字)
03年 过香积寺(诗)王维 唐 诗眼(炼字)
04年1卷 秋思(诗)张籍 唐 细节、情感
04年2卷 木兰花(词)宋祁 宋 炼字
04年3卷 江城子(词)欧阳炯 五代 情感
05年1卷 春行即景(诗)李华 唐 表现技巧
05年2卷 雨后池上(诗)刘 宋 表现技巧
05年3卷 邯郸冬至夜思家(诗)白居易 唐 情感、语言
06年1卷 题竹石牧牛(诗)黄庭坚 宋 内容、观点
06年2卷 南柯子(词)王炎 宋 意象、情感
07年安徽卷 醉落魄•咏鹰 陈维崧 清 表现手法、情感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年来古诗鉴赏的一些题型设置和考查重点,我在复习课教学中根据每个方面的特点,精心地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模块,本次《古诗鉴赏——炼字》即为其中的一个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我将教学流程设置为故事导入、初步感知、抽象归纳、拓展延伸及课余巩固等五环节,主要有两点意图:
一、从由易到难的知识层面考虑的,因为古诗鉴赏题学生学习大多感觉较难,做题时摸不着边际,所以在讲授时应遵循从感知到认知再到知识运用即能力培养的过程。
二、因为是高考复习课,所以一方面从知识教学、能力培养上来说,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另一方面讲授的知识内容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学内容设置上搜集了较有趣味性的故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古人炼字是诗歌创作的一项极为重要的环节,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也是再现作者创作意图、领悟作品思想主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从而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在今后解读诗歌过程中对诗歌中作者重要的语词行为增强一点鉴赏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行为中,我还结合新课程精神,充分注意以下几点:
一、积极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避免填鸭式教学模式。例如,让学生给苏小妹的对联填字,让学生给诗人齐己的《早梅》挑问题等,使学生在与历史名人“零距离”接触中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
二、结合诗歌教学的特点,注意培养学生诵读能力。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教师平时教学不仅要注重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更要教会学生一种学习习惯。让诵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
三、要给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尊重学生的解读成果。作为高考辅导课,一方面要注意训练学生答题的科学性、准确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认识,不挫伤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10.《炼字》课后反思 篇十
——教学预设和教学反思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但是语文教师切不可把语文课教学简单的当做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能力和修养的提高,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一直注意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同时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因此我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对《炼字》一课进行如下预设并做了深入反思。
一、教学效果设想
目前我带高二一个文科平行班和一个艺术班,基于学生自身素质,目前开设古代诗歌散文选修课,学生一是有为难情绪,遇难止步,二是由于诗词本身意蕴丰富,不掌握一定方法和技巧难体味其真正的妙处和韵味,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我做了如下设想。
1将课堂还给学生:
尊重个性:给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尊重学生的解读成果。作为一节探究课,一方面要注意训练学生回答问题的科学性、准确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认识,不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激发主动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避免填鸭式教学,设计可操作性强的问题,使学生在与历史名人“零距离”的接触中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进而解决遇难止步的问题。
培养探究精神:整节课由教师牵引,顺势点播,让学生自己质疑解疑,探究解惑。让学生自主探究,畅所欲言。
2进行思维训练:
⑴、重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训练。古典诗词理解困难,主要是因为学生很难把文字描写的画面进行形象再现,更难用抽象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为诗句选词填空”的环节,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画面,通过比较分析选词填空。这样学生将经历一次推敲和锤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训练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⑵、注重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结合训练。求同思维就是比较分析的归纳过程,求异思维是联想想象的发散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给学生出示古诗词中写雨的好句,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分析理由。因为诗句写的都是雨,因此要凸显雨的特点,但是雨又是不同季节不同地方的雨,所以在求同时还要找寻各自的特点,进行求异,在把握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时概括同一季节雨的共性特征。⑶、重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转换训练。在教学中我们往往通过正向思维寻找问题的答案,但是当探寻的道路充满荆棘,难于经过时,就要另辟蹊径,逆向思维。因此在引导学生为“早梅”诗句选词填空时,引导学生从“几点”“一树”两方面展开联想,把握多与少的情景不同,在思维转换过程中进行思维训练。
⑷、重视直觉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训练。在教学中我即要教知识,又要教能力,引导学生推敲锤炼一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要准确、简洁,更要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充满创新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列举古诗词中语言运用的创新搭配的例子,让学生品味创新的妙处,而后让学生自主实践,进行创作,让学生的感官直觉变成思维创新。
3、做到学以致用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必须要突出实践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说写训练,在具体教学中力图通过引导启发,合作探究,达到举一反三,应用实践的目的,在传授知识时,让学生认识到炼字是诗歌创作的重要的环节,也让学生意识到,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也是再现作者创作意图,领悟作品思想主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也让学生意识到,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也是再现作者创作意图,领悟作品思想主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从而通过本课教学,在掌握方法的同时,让学生在今后的解读过程中增强鉴赏的主观能动性,并激发自我创作冲动和意识。课堂上让学生再现诗歌画面,通过语言表达,训练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教方法的同时,通过激趣训练让学生利用本课所学推敲法进行语言锤炼。让学生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反思:
课堂上我设置了明确诗歌语言的贴切性,丰富性和创新性三个教学环节,通过三个环节的连接照应,在具体诗例的分析中提高了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掌握了炼字的方法,并通过成功经验的获得激发了学生运用语言的冲动,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激发学生鉴赏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没把握好教育技巧,引导时机。例如:在讲到为“早梅”诗句选 词填空时,学生答案与标准答案不同时,我急于让学生答出正确答案,没有给选错的同学阐述的机会,其实这时要能引导学生通过诗句比较自己发现选词不当的原因效果会更好。
2、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尽量找寻其合理的地方,给以鼓励,不应该过于绝对的扼杀学生 的思维,应该让学生在互评中发现问题,碰撞智慧的火花。例如:让学生例举古诗词中语言创造性搭配的例子,学生举例非常典型,应该直接引导学生对自己举的例子进行分析。
3、还没有做到全员参与,问题设置,提问对象,应有层次,这样才能照顾到更多的学生。由于班级学生基础水平低,所以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完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4、还不能完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小组讨论还流于形式,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讨论的形式、目的、意义深入探究,这样才能提高高效课堂效率。
11.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 篇十一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
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的答题方法
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诗词鉴赏水平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在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顾文炜《苦吟》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古人特别在意诗歌语句的锤炼,对个别词特别在意。)大家说得都没错。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词鉴赏之炼字。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2、何为炼字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二、高考常见题型:
1、诗中的某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
2、诗中某句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确定字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 亮观点并比较鉴赏
三、炼字对象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木兰花》宋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根据这些诗句以及你的做题经验,在做炼字题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哪些类型的词呢?(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教师再呈现PPT整理)老师做了一个整理。小结:
关注动词
关注形容词、副词、数词
关注特殊词(颜色词)
四、高考真题例析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参考答案:
“拳”和“退”。拳是指像拳头一样蜷缩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退”是后退的意思。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传达出了作者内心的悠然与闲适。参考鉴赏:
黄州濒临大江,赤鼻矶的石壁直插入江,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周瑜打败曹操大军的赤壁古战场(真正的赤壁位于湖北蒲圻),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浏览,说不定还亲耳聆听过东坡的豪放歌声。
如今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西山重岭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赤壁下临不测深渊,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就象这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人从思古的幽情中省悟过来,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本栖息在那里。仰望天空,天空是如此的开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俱往矣,群雄争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五、答题指津
(一)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的含义,看是否使用了什么手法。
——释含义/明手法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表现了怎样的人物特征。
——描景象/摹情态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
(二)“炼字”的4个思考角度
1、手法角度
“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因拟人而使满篇生辉。“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被赋予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2、声韵角度
古诗词讲究平仄声韵,优美的诗词平平仄仄起来就是和谐的旋律。叠词最具声韵效果,它不仅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更有强化作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谓千古名句,是声韵的叠加,也是哀怨之情的叠加。
3、活用角度
“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 诗中的“绿”字用得巧妙,自古以来广为称道.王安石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那么,这个“绿”字究竟好在哪呢?原来这个“绿”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用法的动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4、语境角度
郑谷把齐己的《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因为“数枝”不若“一枝”更能言梅开之早,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
无论是“捻断数茎须”,还是“两句三年得”,诗人的目的都是使语言最契合语境,最富表现力,把意思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精巧。因此,是否契合语境也是判断炼字优劣的重要依据。
六、牛刀小试
1、(2015山东)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幹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⑴沙水:即沙溪,闽江上源之一。归艇:归来的小舟。(2)多事:这里指国家多难。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试卷采样:
(1)学生答案示例1:
我来评分: 失分原因:
1、没分点作答,条理不清晰
2、表述不准确,有语病,有错别字
3、语言模糊,读者疑惑
4、缺乏分析,答不到位
(2)学生答案示例2
我来评分: 失分原因:
1、有错别字,表述不准确
2、忽视位置,就句品析
3、缺乏对诗歌的整体解读
参考答案:
① “湿”,沾湿、打湿,采用了使动用法,爽风夜露使得湿气弥漫,仿佛行云亦被打湿;(1分)
② “迷”,迷失,采用了使动用法,沙溪上氤氲着水雾之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1分)
③ 作者用“风”“露”“云”“水”“艇”等意象,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而略显凄迷的画面,为下文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做铺垫。(2分)
参考鉴赏:
辽阔中原的沦陷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的历史巨变,如地裂天崩一般震荡着整个赵宋王朝。然而,面对惊人笳鼓、半壁江山,以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为代表的大官僚地主贵族集团,依然流连于灯火楼台,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为了苟且偷安,他们不惜卖国求荣,俯首听命于金人;对内则煎迫百姓,构陷忠良。社会的急剧变化,也震撼了文坛,许多作家,目睹凄惨苍凉的景象,忧虑动荡危难的局面,为拯救国家,收复中原,献策献计,也写下了不少慷慨激昂之作。但是,“诸君尚守和戎策,志士虚捐少壮年”,最后,他们都只能洒下那“爱君忧国孤臣泪”而徒怀一颗“临水登山节士心”了。
张元干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这首《卜算子》写于他退居故里游览山水之时。
上片写景:清柔、高远。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沙水”,即沙溪,闽江上源之一。句意谓:独自摇荡着一叶小舟在静夜里归来,爽风夜露,行云舒卷;沙溪上,飘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一起句,作者就用“风”“露”“云”“水”“艇”几个字,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逸的画面,显然是环绕着归艇来“布景”的。接下来就引出艇上之人了:“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小艇既已迷失航路,人也好借此机会躺上一躺,于是,枕着小舟,抬眼望去,那深远的天宇上,银河横亘,月华明朗,北斗七星闪烁在静穆的苍山顶上。这一句所织成的意境与前句紧承,依然是悠然闲适,但却显出博大的气势。
下片抒情,深沉、壮烈。
宇宙的辽阔,星月的永恒,常会引出人们的千古思绪:“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句意谓:历史长河悠悠流转,唯有那茫茫苍天永存,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人生境况是如此悲凉。到此句,着一“悲”字,则前面的“静”非“静”,“闲”也非“闲”了。此处作者思古抚今,大有唐代人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情怀。歇拍二句是:“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句意谓:心中沉闷极了,只说一醉方休罢了,不料醉中也挥舞起宝剑来;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张元干在《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中也有“谁伴我,醉中舞”之句,与此同一机杼。“起舞闻鸡”,据说晋代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鸡而起床舞剑。这里作者借用典故,既回映上文思古之心,又抒写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全词就在这一腔愁苦难遣之情中使抒情达到高峰时戛然而止,但那韵外之味却袅袅绵延不绝。
这首词在形式上,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上下片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景色清丽寓幽怀独抱;意象阔大衬悲壮情怀。景为情设,情由景生,又一次展示了张元干“长于悲愤”的词风。
2、(2015湖北)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分)参考答案:
①荒,荒凉,荒疏;瘦,贫瘠。(1分)②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形象生动,贴切自如,准确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1分)
③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2分)
七、课堂小结
某某字在诗句中的是……,它运用了……的手法,写出了……的景象,烘托了……的意境氛围(或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八、课后作业
(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 ①大通驿: 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4分)
参考答案:
【诗歌的炼字(高中)】推荐阅读:
古诗鉴赏 炼字(课堂实录)(无评)09-17
高中生读的春天诗歌09-05
浅析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美育07-07
关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10-14
高中学生自创诗歌08-14
高中诗歌鉴赏教案08-17
辛苦了高中诗歌10-22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意境型07-20
高中精美诗歌欣赏:走进新疆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