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院的卫生管理制度

2024-10-25

美容院的卫生管理制度(共15篇)

1.美容院的卫生管理制度 篇一

美容院卫生管理制度

一、总则

美容院实行三清洁制度,即班前小清洁,班中随时清洁,班后大清洁。还要进行分区域清洁,每周一次大清洁,每月一回大扫除,并坚持每天小检查,每月大检查。

二、每日卫生清洁

1要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换洗工作服装。

2打扫和湿托地面,对店内所有摆设和门窗进行擦拭。

3对消毒柜、倒膜碗、毛巾、水盆和拖鞋进行消毒和清理。

4要使所有摆设干净明亮,无污垢和破损,使室内空气随时保持清新,干燥,无异味。

三、卫生大扫除的安排

1每日卫生清洁工作

垃圾必须每天清倒,美容用具和相关设备要及时清洗加水,地板、茶几、玻璃、沙发和按摩床要及时擦拭;毛巾和床单要及时分开洗刷消毒。

2每周大扫除

包括墙壁、天花板、空调、风扇叶片、床柜、床罩、床底、沙发套、沙发底部,窗帘等。

3每月一次店外大清扫。

四、店内各区域卫生,必须责任到人;

店内卫生负责人:店长

经理到店检查工作,卫生作为首要检查项目,对于检查不合格的予以罚款。

xxxxx美容院

2012.4.1

2.美容院的卫生管理制度 篇二

通知如下:

一、加强美容医疗机构管理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设置审批和校验美容医疗机构,同等条件下优先设置审批社会资本举办的美容医疗机构。

二、加强医疗美容从业人员管理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严格按照《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开展美容主诊医师、医疗美容护理管理。尚未开展美容主诊医师管理工作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尽快开展或委托中介组织开展美容主诊医师认定工作,并加强管理。

三、加强医疗美容项目管理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美容医疗机构的不同级别、类别以及《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卫办医政发[2009]220号),核定其执业范围。对于超范围开展医疗美容项目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四、加强医疗美容广告管理

美容医疗机构发布医疗广告,应当按照《广告法》及《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凡未获得批准发布医疗广告,虚假宣传或夸大疗效的,要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五、加强美容医疗机构信息化管理

3.美容院卫生管理制度规定 篇三

2、夜班工作人员扫地、倒垃圾,前台擦桌子、茶几、桌子、检查水电,煤气是否关好,收拾杂物、脏乱、各级脏,900工作人员打扫二楼地板,床、手推车、卫生间和厨房1分。

3、黄金身体清洁将在一天结束前每周进行一次,特别是针对死角和常见物品。清洁结束后,卫生部长或院长将对他们进行检查和评分,给予奖励或1分的处罚。

4、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清洁(3-5个楼梯房间),每月清洗一次床罩(返回区域管道)。

5、地板应随时清洁,并全天保持清洁。美容院不应该有烹饪和小吃。室内物品应保持干净整洁。每天用自己的布擦拭仪器。汽车桌子、床、橱柜。

6、每天保持衣物清洁,用扫帚保持头发清洁,在进入水中时保持拖把没有明显的污垢,每次使用后干燥1分钟。

7、当班人员当天将包头所有毛巾擦干,一条毛巾不得留到第二天。

8、不要让口罩流到包头毛巾上,以免被洗掉。如果它意外脱落,请立即将其浸泡在水中。

4.美容院的卫生管理制度 篇四

1、早班员工拖地、擦拭门内、外各个层面,整理隔放遗留的杂乱脏。

2、晚班员工扫地、倒垃圾,擦前台桌子、茶几、台、检查水电,煤气是否关好整理杂、乱、脏各个层面,上9:00员工打扫二楼地板,床、台车、卫生间以及厨房1分。

3、每周日前进行一次金体大扫除,特别针对卫生死角和常用物品,完毕后由卫生部长或院长进行检查打分,给予奖或罚1分。

4、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扫除(3-5楼梯房间)床罩被套一月清洗1次(归区域管)。

5、地面随时清理并保持全天干净,不应有煮食,不得在美容间吃零食,室内用品整洁放置不零乱,每天用自己的布擦拭仪器,车台、床、柜子。

6、每天保持自己的布干净清洁,扫帚保持每天头发,拖把保持入水无明显的脏,每次用完扭干晾晒1分。

7、值日员工当天要把包头毛巾全部晾晒,不得留至次日1份。

8、不让面膜流至包头毛巾上以免清洗不掉,意外掉上立即用水浸泡

9、包头毛巾做到一客一换一清洗发现有脏乱者

10、不得向街上乱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在门外吐痰、倒水。

11、墙上不得乱涂画,禁止任何人吸烟。

12、卫生间不得有垃圾成堆,不得向洗手池马桶内乱丢牙签,毛头罩、纸巾等杂物以免造成阻塞。

13、操作完一个顾客后,应及时床、台面、地面、进行更换整理(包

括卡、拖鞋)1分。

14、要用规定后拖把擦地,而且要放桶里清洗,水不能倒池子里,以锡头发阻塞马桶或洗池。

15、公共场所不得放置个人私人用品(茶杯除外)

16、被子、毛巾以指定方式叠好(如在边朝上,毛巾叠成花式)椅在放美容床下,不得有椅罩、床罩放在上面的现象。

17、随时注意卫生纸、洗手液、等客人用品及时补充。

18、墙上不得有蜘蛛网,角落要清扫干净。

19、门必须要用玻璃清剂进行打扫(每周)。

20、晚班员工在角落喷洒杀虫剂(让“小强无处可躲”也可杜绝一切害虫)。

21、全体员工要爱护公物养成勤俭节约后良好习惯,随手关灯、水龙头、煤气等的良好生活习惯。

22、全体员工必须遵守社会公德,讲究卫生,自觉遵守“卫生管理制度”树立文明新风,力求做一个高素质、高涵养的专业美容师。

23、最后一条关于美容师自身的卫生问题就参考《美容师管理制度》。

24、值日生管理当值的有关事项(吃饭、毛巾、开门、关门、垃圾),上下班前仔细检查自己的工作。

25、区域管理者分月轮流管理,每天检查自己的区域,每周大扫除1次。

26、卫生部长每月轮流胜任,每天全面检查。

27、以上请节轻微的敬告三次,过后扣分处罚(卫生部长加倍)。

28、一分为5元,当值员工1分,区域管理1分,卫生部长2分。

29、注意店内的安全防范(包括门窗锁的防盗电气、防水和个人物品的保管)。

30、宿舍卫生由宿舍长负责安排。

5.美容美发行业卫生管理制度 篇五

1、遵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美容美发场所卫生规范》、《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等法律法规和卫生规范标准的有关规定,规范美容美发店经营行为,不符合卫生规范要求的,将立即整改到位;

2、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设有卫生组织机构,并配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

3、从业人员经体检培训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

4、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

5、理发、美容公共用具(理发刀具、胡刷、头梳、毛巾、围巾、修手工具、眉钳、美容盆等)消毒设施和制度落实到位,能做到一客一用一消毒,美发场所配备的毛巾与座位比大于3:1,美发用品用具所配备的数量能满足清洗消毒周转的要求;

6、理发、染(烫)发分区设置,染(烫)发区分别设置排气通风设施,且运转正常;

7、备有供患头癣等皮肤病传染病顾客专用的理发工具。

6.美容院的卫生管理制度 篇六

1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实训中心简介

我院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成立于2008年, 占地面积1 000 m2总投入资金300余万元。

根据教学需要, 该专业实验室共9间, 分为生活美容系列实验室, 即美容美体实验室、化妆技术实验室、美甲技术实验室、形象设计实验室 (筹建中) ;医疗美容系列实验室, 即纹饰技术实验室、中医美容技术实验室、医疗美容技术实验室、物理美容技术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配备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影音摄像系统, 学生能清晰地看到每个操作步骤,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

2 专业实训实验室的综合管理

2.1 实验室空间的综合利用与资源共享

根据教学需要, 利用课程的穿插与分段提高实训室综合利用率, 例如化妆技术实验室同时承担化妆技术、美甲与彩绘艺术、形象设计等课程的实验实训项目。美容美体实验室承担美容护肤技术、芳香治疗技术、SPA技术等实验实训项目。中医美容技术实验室承担中医针灸技术、推拿技术、中医减肥技术、保健按摩技术等实验实训项目。医疗美容技术实验室承担美容外科技术、纹饰技术、美容皮肤病治疗技术等实验实训项目。并且将部分实验室对外开放, 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为全师生进行皮肤护理、身体护理等项目的服务。同时将实训基地的一楼开辟为学生创业园区, 主要以美容皮肤护理、化妆技术、美甲技术培训为主, 为今后学生创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利用学院特有资源, 与护理实训中心共建了临床手术室, 主要用于临床整形外科手术的模拟操作及部分手术的观摩。与医用化学实训中心共建了美容化妆品学实验室, 对常用的化学仪器 (如恒温水浴箱、pH检测仪等) , 与检验、检疫等专业施行了资源共享, 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2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成立4年来, 在16家医院和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医疗美容方向与宁波美苑整形医院、宁波嘉和整形医院、宁波皮肤病医院、宁波尚丽整形医院等签订了共建实习基地协议。生活美容方向与克丽缇娜国际美容机构、LA FINN悦国际美容连锁机构、芳庭美之国际美容连锁机构等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其中LA FINN悦国际美容连锁机构与我院共建了校内中医美容技术实验室, 美苑有限公司还为本专业学生设定了专业单项奖 (助) 学金。通过与企业联合, 营造与职场相一致的职业环境, 让学生尽早与企业接触、与职业岗位接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表达能力、服务能力、协作能力、应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达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2.3 组建“双师”素质队伍, 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建设好实训中心的关键。实验教学人员素质决定实验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该专业教师大部分来自临床医学专业, 为了尽快转变角色, 学校对每位教师进行了专业技能培训, 使其做到一专多能,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学习新技术、新方法, 顺应美容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 双证书教师达到90%以上。他们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有:高级美容师、高级化妆师、美容技师、保健按摩师、医疗美容咨询师、浙江省保健按摩师考评员等。该专业实验教学主要由校企共同承担, 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实践教学, 每次上课前相关课程教师集体备课, 统一教学思路和操作手法, 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2.4 实训中心建设

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 2010年我校成功申报为宁波市劳动保障部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其中美容实训中心成功举办了两届中、高级美容师考证培训, 为该专业学生及社会考生考取美容师证书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1年医疗美容专业获中央财政、宁波市政府及学院配套资金约400多万, 用于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实训中心的建设, 拟建4个中心 (美容美体中心、形象设计中心、中医美容技术中心、临床美容技术中心) , 8个仿真职场化实验室, 占地约2 000平方米。引进先进的投影仪器和高清摄像系统, 装备现代化理实一体化教室, 用于医学美容、生活美容、形象设计方向课程教学。除满足教学外, 在环境和总体设计上具有社会开放性。不仅可以为校内学生提供基本技能实训场所, 而且能承担美容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 为社会提供多方位服务, 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建成后的实训中心适用性强, 能进行多学科的综合实训。

2.5 实训中心管理

为加强实验室管理, 我院结合专业特色制定了《学生实验实训制度》、《实验实训室工作人员规章制度》、《实验实训室防火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美容美体实训室管理规章制度》、《化妆技术实训室管理规章制度》、《中医美容实训室管理规章制度》等相关规章制度。在加快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 加强了实训室管理, 现实训中心配备有专职实验教师2名, 以分方向等方式对各实验室进行管理。实验器材、耗材, 统一入库、入账。特殊仪器定点、定人保管, 定期对贵重仪器进行保养, 以保证仪器的长久使用。同时对相关教师进行更加专业化的培训, 鼓励其取得相关证书。

高职高专院校应以培养操作能力为核心, 通过开展模拟情景综合训练项目, 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通过开放校内实训基地, 使校内实训基地具有社会性、服务性等功能;通过建立职业技能考核培训基地, 使校内实训基地形成集教学、实训、实习、职业技能鉴定、服务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市场竞争力和新技术开发能力。蒉

7.理发美容店卫生管理制度 篇七

1、理发美容店经营单位必须领取“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必须悬挂在店内显眼处,并按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逾期3个月未复核,原“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自行失效。

2、新建、改建、扩建或变更许可项目必须报卫生监督部门审核,验收合格并取得卫生许可后方能营业。

3、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卫生设施和用品用具必须符合GB9666-1996《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的要求。

4、应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应建立和健全卫生档案。应协助、支持和接受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监测。

5、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上岗,并按国家规定进行复检和复训。

6、空调场所应有新风供应,新风入口应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滤材料应定期清洗或更换。

7、必须备有供患头癣等皮肤病的顾客专用的理发用具,用后及时消毒。专用具必须单独存放,并能正常使用。

8、应有齐全的、有明显标志的消毒设施和消毒制度,配备足够数量供消毒周转用的理发工具、用具和毛巾。毛巾须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9、理发用毛巾应与烫发染发用毛巾分开,干净毛巾应存放在带门的专用存放柜内。

10、剃须应使用一次性剃须球或一次性剃须刀片。理发工具应使用理发工具消毒箱进行消毒。

11、室内禁止吸烟,并有明显的禁烟标志。

12、理发、烫发、染发、美容用的化学制剂、化妆品应符合《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和GB7916-87《化妆品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

8.美容院的卫生管理制度 篇八

管理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管理工作的通知

卫办医政函〔2012〕70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管理,保证医疗美容质量和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现就加强医疗美容管理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强美容医疗机构管理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设置审批和校验美容医疗机构,同等条件下优先设置审批社会资本举办的美容医疗机构。

二、加强医疗美容从业人员管理

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严格按照《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开展美容主诊医师、医疗美容护理管理。尚未开展美容主诊医师管理工作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尽快开展或委托中介组织开展美容主诊医师认定工作,并加强管理。

三、加强医疗美容项目管理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美容医疗机构的不同级别、类别以及《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卫办医政发〔2009〕220号),核定其执业范围。对于超范围开展医疗美容项目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四、加强医疗美容广告管理

美容医疗机构发布医疗广告,应当按照《广告法》及《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凡未获得批准发布医疗广告,虚假宣传或夸大疗效的,要依法依规予以处理。

五、加强美容医疗机构信息化管理

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结合医疗机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及时将美容医疗机构的相关信息录入数据库。有条件的,应当将美容医疗机构相关信息对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卫生部办公厅

9.美容院的卫生管理制度 篇九

目前,美容化妆品行业是第三产业中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从138job推出的美容职场每月数据来看,对于大多数美容化妆品企业来说都面临着美容师、美容顾问、美容导师及美容会所店长等热门职位难招人才的问题。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承载为地方经济及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的功能,为此要解决的问题就在于高职教育视角下提炼出美容化妆品行业管理服务型人才专业核心技能,为该方向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二、理论背景和能力因素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这就要求,高职教育要为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要重点培养学生具备职业岗位技能,其中最重要的在职业实践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技能,就称为专业核心技能。

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除了注重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以外,还需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自我学习、与人沟通和合作、数字运用与信息处理以及解决问题等能力,从而形成以专业核心技能为基础,并且兼顾职业核心能力的一种培养模式,这就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转换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钱伟荣等提出高职院校理科专业培养的核心技能是以体现“动手能力”为主的硬技能,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培养的核心技能则是体现“动口能力”为主的软技能;沈晓丽则总结出美国职业教育三个技能性内容,一是基本技能,包括读、写、算、数、听、说等;二是思考技能,包括创造性思维、决策、问题解决、想象能力、懂得如何学习、推理等;三是个人品质,包括责任心、自尊、交际能力、自我管理、正直诚实等;郑立梅等认为具有管理为核心词的不同专业学生拥有共同的核心技能,这种核心技能是管理类专业学生所必须具有的、在不同管理工作岗位上通用的技能,它在工作岗位上具有广泛的迁移性。管理专业核心技能是沟通和决策,具体职能是针对各类组织资源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现有文献中管理服务型人才专业核心技能的提出为美容化妆品行业管理服务型人才专业核心技能的设计提供了有益借鉴,但美容化妆品行业具有自身的行业特性和显著特征,只有兼顾管理型专业人才核心技能、高职文科专业核心技能及美容化妆品行业实操技能的共性与差异,才能确保美容化妆品行业管理服务型人才专业核心技能指标设计的合理性。为此,以上述理论为基础,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视角出发,结合本行业专家意见,给出美容化妆品行业管理服务型人才专业核心技能的四个维度,即职业核心能力、管理能力、行业操作能力、动口能力,并将这四个维度细分为18个评价指标:

1.职业核心能力。协调能力:能在各种场合下配合和协调团队工作,促成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能够积极主动与他人沟通,而不是被动回应;决策能力:能将想法贯彻到实践中,切实有效的推进工作任务;学习能力:能坚持学习,善于思考,能迅速获取新资讯;解决问题能力:能用理性的逻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2.管理能力。计划能力: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能按部就班的完成工作任务;组织能力:组织团队成员完成工作任务;领导能力:带领团队成员开展工作达成既定目标;控制能力:监控工作任务按计划顺利完成;创新能力:遇到问题能够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法。

3.行业操作能力。美容手法实操能力:面部皮肤护理手法技能;美体手法实操能力:身体部位护理手法技能;产品知识:熟记美容产品和项目的功能、使用方法;皮肤知识:掌握皮肤结构和原理;中医养生知识:掌握中医穴位和经络走向。

4.动口能力。客户交流能力:了解女性顾客消费心理,善于运用到顾客交流中;销售能力:掌握店面销售话术和技巧;演讲能力:掌握演讲和培训技巧。

三、假设提出与变量设计

我们根据分析做出下面的假设:

H1:职业核心能力C的主要评价指标为协调能力X1、沟通能力X2、决策能力X3、学习能力X4、解决问题能力X5这五个方面,表示为:C=C(X1,X2,X3,X4,X5)+ε1。

H2:管理能力M的主要评价指标为计划能力X6、组织能力X7、领导能力X8、控制能力X9、创新能力X10这五个方面,表示为:M=M(X6,X7,X8,X9,X10)+ε2。

H3:行业操作能力I的主要评价指标为美容手法实操能力X11、美体手法实操能力X12、产品知识X13、皮肤知识X14、中医养生知识X15这五个方面,表示为I=I(X11,X12,X13,X14,X15)+ε3。

H4:动口能力S的主要评价指标为客户交流能力X16、销售能力X17、演讲能力X18这三个方面,表示为S=S(X16,X17,X18)+ε4。

H5:美容化妆品行业管理服务型人才专业核心技能主要与职业核心能力C、管理能力M、行业实操能力I、动口能力S等四个变量的组合相关联,表示为:T=T(C,M,I,S)+β。

四、实证研究与分析

(一)问卷设计

根据研究设计和美容化妆品行业管理服务型人才专业核心技能评价指标的说明,构建调查问卷的主体部分:调研背景性知识与要求概述、问卷填写者及调研企业基本信息、专业核心技能指标设计。其中专业核心技能各项能力指标设计采用Likert的5级量表方法,“1”代表“完全不同意”,“5”代表“完全同意”。为确保问卷设计的质量,多次通过行业专家咨询进行修改完善,并在预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最终问卷。

(二)样本与数据

以珠三角地区美容化妆品企业为调研对象,对珠三角地区美容化妆品企业185位在职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85份调查问卷,回收168份,回收率为90%,有效问卷151份,有效率为89.8%。调研对象主要为企业基础岗位技能型人才、专业技能人才及中高端管理人才,其具体工作岗位有美容师、美容顾问、店长助理、店长、美容导师、培训讲师、前台客服、店老板、区域经理、品牌经理等。采用spss22.0作为问卷设计分析工具,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及信度检验。

(三)数据分析

1. 因子分析。

为了提炼美容化妆品行业管理服务型人才专业核心技能,可采取因子分析的方法。因子分析的目的在于浓缩数据,通过对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来寻求其影响力最大的少数几个因子,来反映原有变量的大部分信息。在因子分析之前,需要运用KMO样本测度和Bartlett’s球形检验对问卷设计中涉及的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以确定问卷的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检验的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问卷指标的KMO度量值为0.871,大于0.7,Bartlett’s球形检验的P值为0.000,小于0.001,说明问卷数据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适宜进行因子分析。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结果发现X1协调能力、X2沟通能力、X9控制能力、X10创新能力载荷量小于0.5,将其剔除,剩余的14个变量进行第二次因子分析,可得4个因子。这4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积方差的贡献率为66.455%。

2. 信度检测。

根据第二次因子分析结果,针对4个公因子,采用Cronbach’a系数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各变量的a值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知,所有因子的a值均大于0.7标准,说明各变量的信度通过内部一致性检验,问卷整体的a系数为0.871,表明问卷具有一定的信度,设计的量表可以接受。

(四)假设修正

第二次因子分析共提取4个主成分,这与原假设基本保持一致,但各项能力指标归属不同公因子有所变化,需要对原有假设进行修正,修正情况如下:

1. 第一主成分即美容手法实操能力X11、美体手法实操能力X12、产品知识X13、皮肤知识X14、中医养生知识X15具有绝对值较大的载荷系数,基本上是这些能力指标的综合反映,与假设H3相一致,因此H3保持不变,H3:I=(IX11,X12,X13,X14,X15)+ε3。

2. 第二主成分即决策能力X3、学习能力X4、解决问题能力X5、计划能力X6具有绝对值较大的载荷系数,基本上是这些能力指标的综合反映,与H1职业核心能力的主要能力因子有一定的出入。根据分析结果,假设H1被修正为职业核心能力的主要能力因子包括决策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计划能力等,因此,H1修正为:C=C(X3,X4,X5,X6)+ε1。

3. 第三主成分即客户交流能力X16、销售能力X17、演讲能力X18具有绝对值较大的载荷系数,基本上是这些能力指标的综合反映,与假设H4相一致,因此H4保持不变,H4:S=S(X16,X17,X18)+ε4。

4. 第四主成分即组织能力X7、领导能力X8具有绝对值较大的载荷系数,基本上是这些能力指标的综合反映,与H2管理能力主要能力因子有一定的出入。根据分析结果,假设H2被修正为管理能力的主要能力因子包括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因此,H2修正为:M=M(X7,X8)+ε2。

根据以上分析,假设H5美容化妆品行业管理服务型人才专业核心技能主要与职业核心能力C、管理能力M、行业实操能力I、动口能力S等四个变量的组合相关联保持不变,表示为:T=T(C,M,I,S)+β。

五、结果分析与对策建议

(一)结果分析

1. 公因子1对美容手法实操能力X11、美体手法实操能力X12、产品知识X13、皮肤知识X14、中医养生知识X15有较大的载荷系数。

这说明美容化妆品行业从业人员首先得具备和掌握行业基本技能才能适应岗位工作要求,掌握行业相关知识和技能是入行的基本门槛,行业操作技能是各行业间专业度区分的关键要素之一,基层技术岗位人员日常工作主要是运用行业实操技能,专业技术人员和中高层管理人员也要深入一线,贴近市场了解和掌握行业入门技能以助其更从容的从事团队组织和管理工作,因此,行业实操技能在企业不同级别职位人员的运用量中有所区别,但不影响其在业内人员需掌握的专业核心技能中的重要性地位。

2. 公因子2对决策能力X3、学习能力X4、解决问题能力X5、计划能力X6有较大的载荷系数。

这说明行业从业人员具备行业实操技能只能保证其在行业内胜任工作,一旦需要职位晋升发展或是跳出行业放眼其他领域则需要具备决策能力、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等能让从业人员具有可持续发展后劲的能力要素,即掌握行业实操技能可以保证当前工作的顺利开展,掌握职业核心能力则是一种素质的体现,能让从业人员寻求更长足的发展和更高级的晋升。

3. 公因子3对客户交流能力X16、销售能力X17、演讲能力X18有较大的载荷系数。

这说明美容化妆品行业有其独特性,该行业主要顾客受众是女性,女性消费心理及购买行为有别于男性顾客,从业人员深入研究并掌握与女性顾客的交流沟通技巧能更好地促进业绩的提升,另一方面美容化妆品行业从业人员也以女性为主,女性员工的独特个性和工作方式决定了行业需要美容导师深入市场激励和培训女性员工以帮助其取得较好的工作业绩,故该行业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动口能力以适应岗位工作需要。

4. 公因子4组织能力X7、领导能力X8有较大的载荷系数。

这说明美容化妆行业管理服务型人才的管理这个核心词决定了从业人员还需具备管理方面的“软技能”,美容化妆品行业从业人员工作对象涉及不同性格、不同职位的人或不同类型的事,管理技能侧重于对不可见的、难以衡量的“能”的培养,侧重对“人”和“事”等驾驽的能力,具体体现为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二)建议

1. 高等职业教育是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培养一线生产、服务、管理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须兼顾职业核心能力与行业操作能力的培养,二者缺一不可。

2. 美容化妆品管理服务型人才可定义为高职文科专业人才,其同样需要注重动口能力的培养,即表达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极致发挥。

高职教育的理科专业注重实操技能即动手能力的培养,而高职文科专业则更应注重对动口能力的培养,通过翻转课堂让课堂动起来、课堂信息化教学、小组讨论汇报、角色扮演等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能有效提高学生动口能力。

3. 美容化妆品行业管理服务型人才还需辅以文化熏陶,包括学院管理文化、专业管理文化、班级管理文化等方式对学生的管理“软技能”的培养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摘要:本文从高职教育视角出发,构建出美容化妆品行业管理服务型人才专业核心技能,通过提出假设与变量设计,以珠三角区域美容化妆品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假设进行修正,探索性得出美容化妆品行业管理服务型人才专业核心技能包括职业核心能力、管理能力、行业操作能力、动口能力4个维度14个能力因子,围绕这些专业核心技能,高职教育相关专业要有方向性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0.美容卫生许可证办理流程 篇十

1、 卫生工程符合国家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定。

2、健康相关人员资格符合国家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定。

3、建立企业自身的卫生管理及质量控制体系。

4、健康相关产品、健康相关场所及设备经检验、检测、评价符合国家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定。

5、有民事行为能力。

提供美容院卫生许可证办理条件

一、按你名称来判断应该按医疗美容的条件申办:

1、申办人应具备有中医执业医师从事本专业业5年以上的人员

2、提供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3、提供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注册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4、提供医疗机构可行性评估报告

5、医疗机构布局图

6、医疗机构消毒设施及清单

二、如果你申办的美容院是普通的生活美容院,在名称上不应该含有“中医”等医学字眼,申办的条件:

1、提供工商名称核准单

2、填写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申请表

3、提供申请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4、如果是委托办理还应提供委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和委托书

5、经营场所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6、提供经营场所的产权复印件

7、提供经营场所的布局图

8、提供经营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

卫生许可证变更所需材料

1.《卫生许可证申请表》(原件1份,加盖申请人签章);

2.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原件);

3.申请单位经办人应提交企业授权委托书(原件1份)、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验原件);

4.变更单位名称的,应提交工商营业执照或工商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1份,验原件);

5.变更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应提交变更后的有效证明材料(转让协议、企业任命文件、工商部门出具的变更通知书等)及变更后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各1份,验原件)。

6、变更单位地址门牌号码的,应提交地址门牌号变更证明(复印件各1份,验原件)。

7、原卫生许可档案缺失或逾期失效的其他资料。

11.美容院的卫生管理制度 篇十一

新疆乌苏市卫生监督所举办美容行业卫生知识培训班 为加强乌苏市美容经营单位卫生监督管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近日,市卫生监督所对全市35家美容经营单位的负责人、从业人员开展卫生知识培训。

此次培训的重点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我市美容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就加强各单位的日常卫生管理,市卫生监督所人员分别从制度建设、证照上墙、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培训、卫生设施配备、清洗消毒等方面进行了规范,要求所有美容场所要不断完善卫生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行业卫生规范执行,做到服务卫生安全。

通过培训,宣传了卫生法律法规,强化了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卫生知识水平。

12.美容院的卫生管理制度 篇十二

四、建立责任和权力相对应的监管体制

追求收益最大化, 是法人组织的内在冲动, 乡镇卫生院也绝不例外。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管体制, 这种冲动就极容易迸发, 进而背离公益的轨道。新医改初期出台的一些政策, 试图完全切断服务与收益的关系, 结果服务急剧萎缩。后来对政策进行调整, 重新建立了服务与收益的联系, 但一些地区相应的监管体制没有能及时跟进, 又出现了违规创收的苗头。诸多乱象清楚地表明:监管乏力的问题正越来越突出, 如果不健全监管体制, 那么乡镇卫生院重新脱离公益轨道是完全可能的。

监管乏力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一是财政补偿没到位;二是监管体制没健全;三是监管手段落后。

其一补偿政策没有兑现。为了让卫生院生存, 便对其违规行为睁一眼闭一眼, 以放松监管弥补投入不足, 借浑水养鱼。本次调查发现:某县A9对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的补助为零, 公共卫生经费的到位率也只有81.74%, 与补偿缺口相伴生的是2012年该县合作医疗基金流向乡镇卫生院的比例是全省平均数的1.8倍 (该县参合居民在乡镇卫生院住院费用占总费用17.21%, 全省平均水平为9.54%) , 2012年农村居民在乡镇卫生院的住院率是全省的2.18倍 (该县农村居民在乡镇卫生院住院率是6.00%, 全省平均水平是2.75%) 。我们固然不能据此肯定该县的乡镇卫生院套取合作医疗资金, 但把财政补助不足与合作医疗资金流量倍增联系起来看, 就很容易产生这种联想。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服务明显缩水, 主管部门的考核也是得过且过。政府和乡镇卫生院对此都心知肚明:专项经费没有足额到位, 卫生服务也只能扣斤压两。

其二是监管体制没健全, 政府部门之间的责任和权力不对应。虽然五部委2011年印发的《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 (试行) 》明确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镇卫生院的监督管理工作。”但在很多县市, 乡镇卫生院的人事监管权归编办, 工资监管权归人社, 收支监管权归财政, 这些部门虽然拥有监管权, 但实际是管不了, 也管不好。卫生局是最有可能管住乡镇卫生院的政府机构, 也是政策明确的监管部门, 但却空有其名。能管的没有权, 有权的没有管, 其结果必然是监管缺位。

其三是监管手段落后。卫生服务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 生产结束了, 消费也就结束了。如果不能做到实时监控, 又不能确保真实准确地记录卫生服务的生产过程, 就很难保证服务的质量。

因此在补偿到位的情况下, 将监管的责任和权力相对应, 并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化监管平台, 提高监管手段, 在此基础上建立严格的问责制, 是完善乡镇卫生院监管体制的关键。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 设立乡镇卫生院收支监管中心

县卫生局设立乡镇卫生院收支监管中心, 在保持乡镇卫生院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基础上, 规定乡镇卫生院所有收入全部上缴至监管中心, 所有支出经过核定后下拨。支出核定既要确保乡镇卫生院的正常支出, 又要卡住不合理开支, 特别要控制住分配总额和公用杂支。只要真正管住“资金支出”这个水龙头, 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乡镇卫生院违规创收的冲动, 保障不偏离公益的轨道。

(三) 改善医疗费用增速的控制方式

简单的用“总额封顶”卡住医疗费用很容易出现诸多负面效应, 完全用“人均诊疗费用”评价也容易出现偏差, 运用现场抽查的方式固然可以发现个案, 但免不了挂一漏万, 谈不上对费用监管的整体覆盖。因此, 摸索医疗费用评价的指标系列, 如住院率、住院人次与门诊人次的比例、疾病构成等, 以及它们在评价医疗费用中所占的权重, 研究设计综合的指标系列, 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评价乡镇卫生院医疗费用的合理性, 是健全监管体制的极其重要的技术手段。

(四) 质量监管制度化

质量监管是卫生服务管理的永恒主题。质量监管有它固有的核心指标, 这些指标是不随卫生体制改变而改变的。医改的要领在于如何通过补偿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调整, 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为此, 必需把握三点:其一是强化质量监管意识;其二是健全质量监管措施;其三是在绩效考核中提高质量指标的权重。

(五) 确认监管主体, 集中监管权力和责任

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权分散导致了监管主体模糊。健全监管体制的关键在于落实五部委2011年印发的《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卫生部负责全国乡镇卫生院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乡镇卫生院的监督管理工作。”

确立县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主体地位, 实行责任和权力对应, 把乡镇卫生院的监管权整体划归卫生行政部门, 在此基础上对县卫生行政部门建立严格的问责制。

五、突出中心卫生院职能, 重构县域卫生三级网

本次医改在政策设计上忽略了两个重要区别, 其一是忽略了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组织的功能差异, 在具体政策设计中笼统地归并在“基层医疗机构”里一锅煮;其二是忽略了中心卫生院和一般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差异, 在政策设计中简单地归并在“乡镇卫生院”里一锅煮。这两个忽略的共同结果是削弱了中心卫生院的医疗中心和管理中心的职能。

关于这个话题, 我们将在国家卫计委基层司今年委托我会承担的研究课题——《中心卫生院和一般乡镇卫生院差别化管理研究》中详述, 在这里仅提纲挈领地提出几点建议:

(一) 中心卫生院在县域若干乡镇范围内发挥医疗中心和管理中心的作用, 是在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在新形势下, 这种中心作用更加重要。

(二) 必需在管理体制、补偿制度、运行机制、药品制度、职能定位等方面对中心卫生院与一般乡镇卫生院实行差别化政策, 以确保中心卫生院作用的发挥。

(三) 在突出中心卫生院作用的基础上, 把一般乡镇卫生院、非建制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合并为乡村卫生组织, 做实网底。在县域内形成“县级—中心级—乡村级”三级卫生服务网, 以取代传统的县乡村三级网, 这应该成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的中期目标。

六、抓住卫生院管理的“牛鼻子”

乡镇卫生院的运行环节林林总总, 日常事务也形形色色, 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逐一过问, 但必需紧紧抓住一个关键环节, 这个环节就是对院长的管理, 院长是乡镇卫生院管理的“牛鼻子”。

管理院长的基本政策是“任期目标责任制”。这项政策早在十多年前的中央文件14中就已经提出, 最近印发的国办发【2013】14号文件中又再次提出“任期目标责任制”。但长期以来, “任期目标责任制”在很多地区还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大多数卫生院长还是处于任期不清, 目标不清, 责任不清, 权益不清的状态。一些地区近年来对院长管理的行政化、官员化趋势渐浓, 有些地区还把给乡镇卫生院长确定行政级别视为改革成果。

落实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需要解决以下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产生院长;二是如何确定任期以及任期目标和年度指标;三是如何建立考核制度以及如何将考核结果与奖惩任免挂钩。

现在的困难不在于这些方案的设计, 而在于方案的实施, 在于县级卫生主管机关是否习惯, 或者说是否愿意拟定并实施这些方案。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能否落到实处, 关键在于县级政府及其所属的卫生主管部门的管理绩效。这就引出了一个很重要、但却一直被忽略的命题:如何强化县级政府卫生服务绩效管理意识。

七、注重县域卫生服务管理的“龙头工程”

(一) 政府绩效决定着机构绩效和岗位绩效

农村卫生服务绩效管理分为三个层次:岗位绩效、机构绩效、政府绩效。岗位绩效取决于员工;机构绩效取决与院长;政府绩效取决于县级政府的主要官员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主要官员。如果把绩效管理比喻一棵树, 那么岗位绩效是枝叶, 机构绩效是树干, 政府绩效是树根。对于卫生服务的绩效管理通常是聚焦于机构绩效和岗位绩效, 对于政府绩效却缺少关注。保障机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是决定乡镇卫生院服务绩效最关键的三个机制。这三个机制的设计者和执行者, 不是卫生院长, 更不是卫生院员工, 而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虽然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出台的政策已经勾勒了这三个机制的框架, 但县级政府是“操盘手”, 在具体操作上有很大的自主权。如果县级政府不能保证这三个机制的正常运行, 绩效考核就只能是走过场。县级政府的有效管理, 不仅决定着卫生改革各项政策落实, 而且决定着能否在实践中卓有成效地弥补和校正政策中的缺陷,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 省级卫生行政主管机关应承担县域卫生服务绩效评估职责

承担县域卫生服务绩效评估职责的只能是省级卫生行政主管机关。长期以来, 省级卫生行政主管机关比较习惯于对乡镇卫生院考核指标的设定以及对乡镇卫生院内部岗位考核指标的设定。其实这些层次的考核是县卫生局和卫生院长的事情。真正需要省级卫生行政主管机关做的, 是对县域卫生服务绩效管理的评估, 并且将评估结果提交省政府以通报的形式在全省公布, 对位次在前的县市实行以奖代补, 对位次在后的县市给予告诫督导。总之, 建立县域农村卫生服务绩效督导评估制度, 抓住这个龙头工程, 农村卫生服务绩效管理便能纲举目张。

(三) 提高县级卫生主管人员的卫生管理水平

近十年来, 有很多长期在其他部门工作的人员走上了县级卫生主管岗位, 他们面对大量扑面而来的陌生工作, 却没有多少时间能够静下来学习新知识, 适应新工作, 以至于处在县域卫生管理舵手位置的人却不了解卫生管理的常识, 完全依赖于权力拐杖的支撑。因此建议把“培训县级卫生主管人员”作为提高县域卫生服务绩效的一项基础工程。对此有两点需要特别提出:其一, 培训内容务必要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切忌空谈理论。其二, 这种培训应作为政府行为, 纳入农村卫生的民生工程, 安排专项资金保障。

(四) 县以上卫生主管机关要对内部机构的设置进行职能整合

县以上卫生主管机关的内设机构绝大多数都与农村卫生相联系, 但缺少一个从整体的角度统筹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平台。司局之间、处室之间, 缺乏沟通交流, 各自出台的规制时有相互矛盾。农村卫生管理在县以上卫生行政主管机关内部呈现碎片化。为了从整体上把握农村卫生的管理, 统筹县域农村卫生服务评估, 建议在国家和省级卫生主管机关内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农村卫生管理协调机构, 整合农村卫生管理职能, 并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

八、药品管理权应适度下放至县级

药品管理最突出的三大问题是:药价虚高, 品种不足, 配送不及时。由此引发了药品回扣, 网外采购, 次均药品费用增加, 处方外购等乱象。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完全剥夺了县级政府 (更不要说基层卫生机构) 在议定药品价格、增加用药目录、选择配送单位中的话语权。现在的体制是药品采购议价权力高度集中, 责任模糊不清, 对突出问题反应迟缓, 应对乏力, 无论是社会还是卫生机构, 对此都反映强烈。为此, 对药品管理政策提出以下建议

(一) 允许二次议价

二次议价是对药品虚高定价的校正, 是控制药品回扣的重要措施, 不允许二次议价, 实际上是自觉和不自觉地维护药品商的不当利益。应该允许县级卫生主管部门, 或是由基层卫生机构组织的团购机构与药品供应商谈判, 把虚高的价格降下来。当然, 如何处理实际购入价和网上招标价之间的差额, 也是一个需要实事求是地做出政策界定的问题, 否则二次议价也就失去了动力。对此很多地区已经有了很好的探索, 应该及时总结推广。

(二) 允许县级卫生主管机关自主选择配送机构

为保证配送及时, 降低配送成本, 消除价格水分, 在坚持零差率制度和网上采购的前提下, 允许县级卫生主管机关自主选择配送机构。也可以直接向生产企业采购。

(三) 扩大用药目录

在坚持药品零差率制度的前提下, 扩大用药目录, 允许乡镇卫生院在合作医疗报销目录范围内网上采购。对于临床确实需要, 但又不能及时配送的药品, 经县级卫生主管部门审定后, 允许乡镇卫生院网外采购。

九、拓展筹资制度, 加快卫生院发展速度

现在有五种现象并存:其一、居民医疗需求逐年增长 (表1, 表2) ;其二、乡镇卫生院近年来固定资产增速明显减缓 (表5、表6) , 剔除折旧率后, 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呈负增长;其三、县市财政面临着收入增速明显减缓的严峻局面;其四、大量的社会资本急于寻找投资方向;其五、拉动内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正成为宏观经济走势的必然选择。综合这五种现象, 为保持农村卫生机构发展的持续性, 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强的医疗需求, 发挥社会资本力量和市场机制作用, 特提出以下建议:

资料来源:《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111页, 121页

资料来源:安徽省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

资料来源:2001年、2009年、2011年《全国卫生财务年报资料》

资料来源:2001年、2009年、2011年《全国卫生财务年报资料》

(一) 有控制地拓展筹资渠道

在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基础上, 允许中心卫生院在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过程中有控制地拓展筹资渠道, 吸纳社会资本。取消不得负债和不得融资租赁的禁令15。

(二) 民进国不退, 明确主辅关系

引入社会资本不意味着可以削弱政府对卫生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的正常投入。乡镇卫生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仍应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导, 社会资本只是在需求旺盛地区、完全靠政府投入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 作为一种补充力量引入, 民进国不退。

(三) 完善对社会资本进入的管理制度

首先要对需求进行论证, 防止盲目投资, 无序扩张;其次要合理界定利益机制, 允许民营资本能够实现一定的资金回报, 但回报率应在合理区间, 以不冲击卫生服务公益性为限;再次要建立严密的审批制度, 界定负债上限和偿还周期。负债的主体虽然是卫生院, 但卫生院的举办主体是政府, 政府实际是债务的最终偿还人, 所以政府必需对卫生院债务的背景、额度、利息、偿还期限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

参考文献

[14] 、中发[2002]1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

13.美容院的日常管理和经营管理 篇十三

一、美容院的规章制度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严格执行美容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管理人员的分配调动;

2、员工应该关心美容院的经营情况和管理情况;

3、爱护美容院各种设备;

4、员工要团结协作;互相帮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监督;

5、顾客至上,服务第一;热情待客,举止大方;

6、员工不得迟到、早退、旷工,不得代他人签到;遵守美容院的考勤制度;

7、工作时间不得打私人电话,不得吃零食、吸烟、喝酒、大声喧哗;

8、服饰要整齐;

9、不准向顾客收小费,假公济私;

10、节约用电用水;节约美容化妆品材料;不得浪费;

二、美容院日常管理制度

1、定期培训制度;

2、化妆品与仪器设备使用制度;

3、定期开会制度;

4、岗位责任制度;

三、美容师工作程序

1、上岗前做好美容师的个人卫生;

2、穿好工作服,配戴好卡片;化淡妆;

3、将自己所要工作的用品、用具、化妆品等备齐,并整齐地放在工作推车上;

4、调整好美容床位高低,更换好床单等;

5、礼貌待客,主动微笑向来客介绍美容院服务项目;

6、嘱咐客人将物品寄存好;

7、将自己双手用酒精进行消毒;

8、询问客人需要做什么项目,并做好建卡工作;

9、完成领导交待的其它任务;

10、欢送客人。

紫怡美容美体生活馆

14.理发美容店卫生管理制度 篇十四

1、卫生许可证悬挂于店堂醒目位置,并按时进行审验。

2、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患“五病”者全部调离。

3、工作人员操作时必须穿整洁的工作服,清面、美容时应双手清洗消毒并戴口罩。

4、店内的消毒设施做到专人管理、操作规范,并记好消毒记录。

5、理发美容用盆、毛巾、刀具、胡刷等必须做到一客一用一消毒。

6、对患有头廯,传染性皮肤病的顾客应用专用工具,用后及时清洗消毒并单独存放。

7、坚持一客一清扫,地面无碎发,保持店堂内环境整洁、明亮舒适。

8、店内提供烫染发剂、护肤用品等应符合化妆品卫生标准,并坚持索证。

15.美容院的卫生管理制度 篇十五

1 重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职能职责与动物性食品安全监管的关联性

1.1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主要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58条的规定内容展开来看, 是贯彻执行动物卫生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负责动物防疫、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监督, 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和监督, 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涉及的生产、运输、经营等环节的监督, 染疫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及动物疫情扑灭工作的监督;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动物诊疗等方面监督;查处重大动物卫生违法行为……。以上职能职责的界定已说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工作中必须发挥桥头堡的作用, 在构筑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防火墙”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从动物饲养过程的用药、饲料、动物防疫、检疫、屠宰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 皆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密切相关。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 (前身是:畜牧兽医站) 就已经承担起了“确保上市肉食品消费安全”的职能职责。市场上销售的动物产品, 主要由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构通过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屠宰检疫 (屠前和宰后检验) 合格后, 出具《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市销售。

1.2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现状及安全问题错综复杂

众所周知:动物源性食品是指动物体及其产物的可食部分, 或以其为原料的加工制品, 动物源性食品, 包括供人们食用的畜产品、水产品和蜂产品。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在按照预期用途进行制备或食用时, 不会对消费者造成伤害, 食品应无毒、无害, 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可是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提供给人类的动物源性食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毋庸置疑, 由于动物源性食品在生产和流通等诸多环节中, 不可避免的存在污染问题, 使其安全性降低, 引起人的食源性疾病、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与流行。因此, 为防止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应加强社会的广泛性宣传, 提高全社会对动物性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在完善法规、强化监管等方面着手, 为动物性食品安全构筑“防火墙”。

目前, 市场上销售的动物源性食品, 主要是畜牧兽医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构通过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屠宰检疫 (屠前和宰后检验) 合格后, 出具《动物源性食品检疫合格证明》后进行上市销售的动物产品。这一工作主要由县乡一级的基层检疫机构来完成。

随着形势的发展,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履行法定职责的过程中确有道不出的辛酸!发展步履艰难。县、乡一级的基层检疫机构检疫设施、设备非常落后的现状, 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没有必要的化验室设施、设备, 仅凭一双肉眼, 根据宰前动物体表征状和宰后动物内脏及各部位淋巴结等的病理变化进行检疫、检验。通过这样“原始”的临床初检, 虽然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杜绝病、死动物源性食品上市销售, 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动物源性食品的消费安全。但由于检疫手段落后, 公众对检疫产品信赖度不高, 对检疫工作能力持怀疑态度, 认为检疫后的“放心肉”并不能真正放心。可是作为承担着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发展、建设未得到社会的足够重视, 整支队伍都在靠“经验”和“责任心”开展工作, 没有必要的科学硬件作支撑, 政策、工作经费作保障。另外, 目前各地动物源性食品检测机构由于人力物力的紧缺, 对各种有毒有害残留物超标的检测除少数大中城市外, 在县、乡市场还处于初期设想阶段。县乡动物卫生检疫机构对动物源性食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知之甚少, 并且也不在法律授权范围。但县乡市场就全国来讲点多面广, 这是食品安全监管不容忽视的重点。

养殖业投入品的生产使用监管严重缺失。近年来, 由于畜牧投入品使用不当及卫生安全等引发的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利益冲突问题、环境问题及至国外封关问题等事件此起彼伏, 层出不穷, 这为城乡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不少危害和困难, 虽然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 但是, 由于问题涉及诸多领域并错综复杂, 以致到目前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形势发展情况令人担忧。养殖业生产中投入品种类选择不当或投入过量已严重影响动物源性食品的公共安全, 特别是兽药、饲料添加剂 (包含矿物质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类添加剂、激素和“镇静”催肥类饲料添加剂) 等的不当使用, 是导致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虽然, 兽药 (包括药物添加剂) 的使用, 在降低动物发病率与死亡率, 促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改善产品质量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 并成为了现代畜牧业不可空缺的物质基础。但兽药、添加剂的过量和不当使用, 尤其是盲目追求“长得快”、“瘦肉多”、“省饲料”而有意添加生长激素、兴奋剂、镇静剂、抗生素、盐酸克伦特罗等违禁药物, 不仅能引起动物源性食品营养成分改变, “风味”失常, 品质下降, 更严重的是会导致上述有害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滞留或积蓄, 并以‘残留’的方式进入人体和生态系统, 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慢性、远期和累积性的危害。为了加强兽药的使用管理, 保证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根据《兽药管理条例》规定, 农业部在“兽药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中对部分兽药品种的“休药期规定”中, 已作了明确规定, 但由于宣传、贯彻、执行力度不到位, 隐患犹存。可以说, 在食品性动物养殖环节中, 不遵守休药期是动物肌体药物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在今后的监管工作中, 应加强对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的广泛宣传, 使养殖生产、管理者明白:控制药物残留和遵守法定休药期, 其实是在做保护自己劳动果实与价值的事。畜牧投入品的监督职能 (或称执法主体) 是农业或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属于委托执法机构 (非执法主体) 。履行“全面监管”职责客观条件不具备。由于兽药、饲料在养殖过程等环节控制不严, 是导致动物产品生产中药物残留问题突出的原因之一。例如:近几年发生的乳制品才经历了“三聚氰胺”事件、又陷入了“激素”事件及2010年8月13日新京报报导的圣元“早熟门”事件, “瘦肉精”事件等等。为什么畜牧投入品屡出问题, 养殖业中违法使用违禁药品的行为屡禁不止, 这与监管不能全面到位不无关系。畜牧投入品监管这一关键环节中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作用和“权力”有多大, 相关法规未作规定。对“行业”的监督是行政执法的范畴, 是有“权限”界定的, 监督执法身份和“执法权力”的制约, 必将导致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这一环节中发挥关键性的监督作用的弱化。

1.3 在突发性动物传染病处置中的公共管理作用不可低估

由于我国养殖业发展不平衡, 特别在云南这样的边疆地区散养、小规模饲养和集约化生产程度不高, 致使动物疫病的预防、监测、控制和扑灭困难重重。建国60年来我国消灭的动物传染病仅有2种, 而新发病却不断发现, 一些已得到稳定控制的动物疫病近年来又有抬头趋势, 如:结核病、布鲁氏病、炭疽等。目前, 人类正面临着295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威胁, 还有那些人们不可预测、无法抗拒、突发性的动物恶性传染病, 如欧洲的“疯牛病”, 2004年在亚洲暴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这些不可抗拒的能引起严重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后果的动物传染病客观存在, 如果不能及时检出和有效控制, 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 这是在任何时候都不容回避的。即使动物所固有的非人畜共患病, 如猪瘟、鸡新城疫等虽不直接感染人, 但其分解的毒素也会引起人的食物中毒。在现实生活中, 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谋求暴利, 把患有疾病的畜禽私自宰杀后上市销售的现象还客观存在, 这不仅危害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也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对畜牧养殖这一行业的监督和管理,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为它具有兽医专业技术人员较为集中的特点, 在发挥动物疫病源头控制职能中具有绝对的行业优势。

在每一次动物疫情发生的危急关头, 首先到达第一线的少不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技术骨干, 疫情的应急处置皆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来具体完成。由于政策性的保障措施不能及时、全面到位, 虽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但也能向政府作圆满的交代, 为确保畜牧业的一方“平安”,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能在动物疫情处置中发挥好“先遣队”的作用, 同时, 也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管理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 在研究和制定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管理措施中, 应将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特殊作用摆上重要位置。有效发挥“源头”监管作用。

2.1 抓好工作切入点, 发挥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防火墙”的公共管理职能作用

2.1.1 对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进行重大调整

全世界都是由兽医部门负责畜产品安全控制, 我国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控制畜产品安全, 不仅符合国际惯例, 而且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情况看, 是我国唯一能承担和具有相应执法能力的机构。这个机构要解决畜产品安全控制问题, 必须适应形势需要进行调整: (1) 建立新的工作机制, 以安全控制为宗旨, 以检疫为纲, 以免、检结合为重点, 以执法为主线, 以监督为保障, 实现对畜牧投入品、动物饲养、运输、加工、经营等流通环节的全面法制管理。 (2) 调整检疫对象, 扩大工作职责, 要把以疫病为检疫对象调整为以危害人、畜健康的病原为检疫对象, “病原”这个概念可由法律用列举法定义 (这一调整有待相关法律去界定) 。包括传播动物疫病的病原、危害人体健康的药物、激素残留, 细菌污染等。 (3) 严把动物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和屠宰检疫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质量关, 使各种病害动物产品无藏身之地, 确保动物源性食品的消费安全。 (4) 客观上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项技术性强的行政执法工作, 靠现有的检疫手段, 做好现代检疫事业, 达到让全社会满意的效果显然不切实际的。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非常重视氛围已经形成, 那么, 各级政府就应该加大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资金预算和投入, 尽快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实验室等硬件设施、设备。通过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 不断改善基层动物检疫人员的装备, 特别是要装备快速检测设备, 发展切实可行的快速检疫技术, 逐步建立健全实验室体系, 及执法中所必需的设备, 以提高检疫队伍人员的工作信心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2.1.2 广泛地进行社会舆论宣传, 增强全社会对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

从养殖环节入手, 全面提升养殖者的素质;强化养殖行业的自律和监管;养殖环境污染得到根本遏制;加强畜牧投入品生产、流通、销售的全程监管;建立比较完善的有威慑、惩处力度、可操作性强的法律体系;增强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兽药饲料生产者、养殖者和畜禽屠宰加工销售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全民的认识提高了, 才能自觉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 依法生产经营和使用, 只有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 才能筑牢畜产品质量安全屏障。

3 后记

上一篇:学校开展活动经验分享下一篇:市委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