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医疗器械临床合理使用与安全管理

2024-12-01

2010年医疗器械临床合理使用与安全管理(共9篇)

1.2010年医疗器械临床合理使用与安全管理 篇一

2013年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整治方案

医院经过2012年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和治理,总体上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平得到了提高,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很好,平均使用率为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24%,但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值较高(全院DDD值为53.4),临床23个科室中有13个超过医院规定的标准值,超标严重的科室有颌面外科、眼科、骨科、消化内科、急诊、妇产科、耳鼻喉科。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仍然存在诸多不合理性,部分指标达不到国家要求,原因主要有:

1、临床医生合理用药知识水平不够,或思想观念未转变,盲目使用;

2、少数科室疏于管理,科主任没有进行严格监督管理;

3、部分医生医德医风还有待加强和提高。

2013年医院将继续进行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处方和住院病历检查,加强临床药师下临床工作,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同时加大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象的处罚力度,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结合目前临床科实际存在的问题,2013年医院专项治理的重点和计划如下:

1、大力整治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现象。

目前我院部分科室和医生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使用不重视,2012年抽查的23个科室中有20个科室存在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现象,所占比例为86%,特别是初级职称医生使用限制级、特殊级抗菌药物的现象非常普遍。初级职称越级使用比例为75%,中级职称越级使用比例为33%。

2013年开始,医院要进一步加强有关合理用药的知识培训,采取强有力的处罚干预措施,特殊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住院病人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必须由科主任审核并填写《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申请单》方可使用,对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医生每月进行质控扣分,通报批评,越级最严重的将被停止处方权。到年底基本杜绝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现象。

2、治理外科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档次高、时间过长现象。

我院外科手术特别是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和时间还存在较不合理现象,今年要求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按卫生部规定推荐的常用品种使

用,避免使用档次高、价格贵的抗菌药物,同时使用时间原则上要求不超过72小时。

3、整治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及无依据随意更换抗菌药物。

2012年临床治疗用抗菌药物送检率仅为7%,低于国家规定30%。医生对于

抗菌药物的选择依然是以习惯或经验为主,较少进行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2013年要提高送检率,特别是对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的患者,原则上要经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接受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从而做到使用和更换抗菌药物有依据,避免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4、降低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2012全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53.4,超过国家规定的40标准。2013年医院将每月对各科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送检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对比,将有关结果及时予以通报,对未达到相关目标要求并存在严重问题的科室及个人进行通报,对科室负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每月进行质控扣分。力争2013年全院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强度降低到40左右。

5、整治临床异常使用抗菌药物现象。

2013年继续对抗菌药物使用量(金额)排名前十位的药品进行统计,分析

其变化趋势,并对使用量出现异常的品种进行调查分析,及时干预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每季度召开药事会对严重异常使用抗菌药物做出停药处理,对不合理使用的医生和科主任由医务处或院领导进行诫免谈话。

经过近两年特别是2012年的专项整治活动,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有所提高,但尚未全部达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提出的要求,在2013年最后一年的整治工作中,医院将进一步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通报和奖惩制度。对做得好的科室予以表扬奖励,对超标严重且改进力度不大的科室予以批评及处罚,对于不合理应用问题严重的个人,医院将依规给予警告和暂停处方权等处理,从而把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好,把各项制度落实好,建立长效机制,使专项整治活动收到预期的成效。

市第三人民医院

二〇一三年一月十日

2.2010年医疗器械临床合理使用与安全管理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通过医院药剂科查询系统, 调取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我院药品使用总量及红花注射液使用相关数据并汇总;从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系统, 调取我院上报的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

1.2 方法

统计红花注射液的应用情况, 包括药品名称、规格、单价、用量、金额、使用科室及当年药品销售总金额等, 并对其使用数量、限定日剂量 (DDD) 、用药频度 (DDDs) 、日均费用 (DDC) 、序号比值, 各科室使用及不良反应监测等情况进行分析及比较。DDD值是指为达主要治疗目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 因中药注射剂无明确规定的DDD值, 故采用红花注射液说明书中的成人的最高日剂量为DDD值。DDDs=药品的总消耗量/该药的DDD值;DDC=药品使用总金额/该药的DDDs;序号比值=金额序号/DDDs序号[1]。对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并整理分析。

2 结果

2.1 消耗情况比较

2011-2013年红花注射液总体消耗亦呈增长趋势, 2010使用率最高。红花注射液消耗数量、金额及占药品总收入的比例见表1。

2.2 使用强度比较

2013年红花注射液DDDs最高, 另依次是2010年、2012年、2011年;DDC值以2012年最低, 其他几年比较接近。红花注射液的消耗总量、消耗总金额、DDD、DDDs、DDC及序号比值情况见表2。

2.3 科室用药频度

用药频度比较见表3 (DDD=20ml) 。

2.4 不良反应报告

2010年和2012年上报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6例, 2011年和2013年未收到红花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告, 其表现以过敏反应为主。

3 讨论

3.1 红花注射液使用现状

随着医院业务的发展, 患病人数和药品消耗量逐年增长, 从表1可见, 近3年红花注射液总体消耗亦呈现增长趋势, 占药品总收入比例总体上升, 2012年略有下降;2010年红花注射液使用量占药品总收入比例最高, 使用科室相对集中, 仅11个科室使用, 2011年使用科室最多, 有20个科室, 应用科室较为广泛, 2012、2013年分别为15、16个使用科室。4年中有27个科室使用了红花注射液。

3.2 DDDs、DDC、序号比值分析

药品的用药频度 (DDDs) 具有量的相加性, 其值越大, 说明此类药物的应用频次越多。DDC反映了药品的日均费用。序号比值为金额与用药频度的排序比, 是反映销售金额与用药人数是否同步的指标, 可较为客观、全面地体现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和用药金额与用药数量的同步性, 比值接近1时, 表示同步情况良好, 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比值高于1时, 说明该药品在同类中相对价格低廉, 社会效益好于经济效益;比值低于1, 说明该药市场份额大于用药频度, 经济效益大于社会效益[2]。从表2可见, 2013年红花注射液DDDs最高, 另依次是2010年、2012年、2011年;DDC值以2012年最低, 其他几年比较接近;4年的序号比值全部为1, 显示该药用药水平和金额与用药数量的同步性良好。表3反映了各科室红花注射液的DDDs。2010年和2011年骨科的DDDs很高, 但2012年和2013年未使用;中医科和心血管内科是红花注射液使用的主要科室, 总体符合该药功能主治范围;消化内分泌科的DDDs逐年下降, 趋于合理;肿瘤外科DDDs自建科后, 近两年红花注射液的DDDs分别上升到第3和第2位, 与收治血管病变性疾病有关, 如静脉曲张的保守与手术治疗等;另外肿瘤内科的DDDs亦呈上升趋势, 其用药的合理性有待商榷;康复科的DDDs较高与收治患者疾病的特殊性有关, 如瘫痪、颈、肩、腰、关节的康复及疼痛治疗等;血液科仅2011年和2012年使用了该药;其余科室的应用有不确定性。

3.3 使用合理性分析

红花注射液主要功能为活性化瘀, 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脉管炎。静脉滴注一次5~20ml, 用5%~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应用。从表3可见临床内、外各科均在使用, 在外科的病例调查中可见手术后常规使用该药, 有可能引起术后出血, 不利于伤口的愈合, 2012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修订红花注射液说明书, 增加“凝血功能不正常及有眼底出血的糖尿病患者禁用、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禁用、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等禁忌项目, 并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 不超剂量和长期连续用药”[3]。我院红花注射液使用总体较为合理。但红花注射液应用中存在着超剂量、超功能主治范围、儿童使用的情况, 如5例超剂量使用该药一次40ml, 其中有4例是60岁以上老年人, 理应酌情减量, 但却超剂量使用。1例肺部感染患者, 女性, 21岁, 红花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30min后发生皮疹、瘙痒过敏反应。用药分析:用药与病情不符;该处方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溶媒稀释, 违反药品说明书规定。虽常见有红花注射液用于肾病综合征及其他疾病治疗的临床研究报道, 但应谨慎扩展用药, 临床医师不能按照西医的诊断和概念使用中药注射剂, 而应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选择药物, 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 谨慎联合用药, 用药过程中应缓慢滴注, 密切观察用药反应, 尤其是用药开始30min, 如有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及时救治。

3.4 不良反应防治与监管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除药物成分复杂、各制药厂生产环节质量控制不一致外, 与不合理用药如超剂量、超适应证、过敏体质用药及年龄有直接的关系。自2006年我院进入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系统上报不良反应以来, 收到并上报红花注射液的不良反应22例, 其中男13例, 女9例;年龄8~81岁, 中位年龄50.45岁;有2例联用了其他药物, 但可排除其他药物引起皮疹的可能。用法用量:17例使用20ml每天1次, 有5例使用40ml每天1次, 均静脉滴注;报告类型中新的严重不良反应1例, 新的一般不良反应8例, 已知严重不良反应1例 (危及生命) , 已知一般不良反应12例;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为心悸4例, 寒颤1例, 过敏性休克1例, 喉头水肿1例, 自感全身肿胀3例, 其他过敏反应12例, 主要仍以过敏性不良反应为主;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最短的10min左右, 最长的10d;有13例不良反应发生在第1次输液时, 占该药总不良反应的59.09%, 其中有9例发生在该药滴注期间, 4例发生在静脉滴注结束后, 因此应特别注意第1次输液时的反应;22例中3例明确有药物过敏史, 8例既往无不良反应事件, 11例不详;所有不良反应发生后均立即停用红花注射液, 并采取救治措施, 7例痊愈, 15例好转, 22例对原疾病的治疗影响不明显。2010年和2013年上报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6例, 2011和2013年未收到红花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报告。

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有关红花注射液的病例报告共计3306例, 不良反应事件主要涉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心率及心律紊乱等。其中严重病例154例, 占整体报告4.66%。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寒颤、发热、心悸等[4]。2012年4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了重点品种监测名单, 红花注射液被列为新增中药重点监测品种。2012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对红花注射液说明书进行修订, 强调对红花注射液或含有红花的制剂有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等, 其目的在于规范该药的使用范围及方法, 提醒临床医师树立风险意识, 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马宗斌.2005-2007年我院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9, (1) :26-28.

[2] 陈世灵, 王娟娟, 张勤勇.我院住院药房2009-2010年免疫增强剂用药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2) :126-127.

[3] 王丽, 李强, 李文武, 等.485例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29) :65-66, 69.

3.2010年医疗器械临床合理使用与安全管理 篇三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监测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院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工作,依据国家《医疗器械监督管理 条例》、《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结合我院印发《九师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岗位职责

(一)、成立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小组,协助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管理与监控工作。

组长:

职务:设备科长 联络员成员:

设备科维修员

管理小组在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领导小组领导下履行职责:

(1)负责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工作的规划和相关制度的制定、修改、监督和落实:

(2)负责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的宣教工作及培训,(3)研究分析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工作的动态和存在的问题,负 责定期组织召开日常监测工作总结会议,传达及记录会议内容,讨论并提 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4)制定和完善高风险医疗器械使用的操作规程,组织培训员工在使用高风险医疗器械时规范操作。

(5)制定突发、群发的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尤其导致死亡或者严重伤害不良事件的应急预案。

(6)对于上报的不良事件,于一周内协同领导小组组织讨论,制定应对措施。

(7)通报传达上级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检测技术机构的反馈信息。

(二)、明晰职能部门分工

(1)、设备科负责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负责临床科室对上报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日常监测信息的汇总分析及评价工作。(2)、设备科定期总结。每年1月5日前将上一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总结报告提交给九师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并保存监测的原始资料备查。

(3)、相关科室设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兼职联络员,了解本科室医疗器械使用情况,指导临床使用科室完成填写《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单》。按规定时间内上报。并在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二、建立医疗器械使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临床使用科室发现或可疑发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立即填写《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报设备科。

2、设备科经调查核实后,将上报表转达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领导小组,经过分析、评价后,由设备科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部门。

3、设备科在科室上报发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后,对导致死亡的事件于发现或者知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导致严重伤害、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的事件于15个工作日内向上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报告,对突发、群发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立即向上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报告,并在24小时内报送《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4、设备科联系告知相关生产企业。保存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记录,对于引起不良事件的医疗器械的监测记录保存至医疗器械上标明的使用期限后2年,并且记录保存期不少于5年。

三、制定医院医疗器械(疑是)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附件:使用科室《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附件1:

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编 码: 报告来源:第九师医院 科室名称: 报告人签名:

A.患者资料 1.姓名: 2.年龄:

3.性别 男  女

4.预期治疗疾病或作用: B.不良事件情况 5.事件主要表现:

6.事件发生日期: 年 月 日 7.发现或者知悉时间: 年 月 日 8.医疗器械实际使用场所:

 医疗机构  家庭  其它(请注明): 9.事件后果  死亡(时间);  危及生命;  机体功能结构永久性损伤;

 可能导致机体功能机构永久性损伤;  需要内、外科治疗避免上述永久损伤;  其它(在事件陈述中说明)。10.事件陈述:(至少包括器械使用时间、使用目的、使用依据、使用情况、出现的不良事件情况、对受害者影响、采取的治疗措施、器械联合使用情况)报告人: 医师 技师 护士 其他

C.医疗器械情况

11.产品名称: 12.商品名称: 13.注册证号: 14.生产企业名称: 生产企业地址: 企业联系电话: 15.型号规格: 产品编号: 产品批号:

16.操作人:专业人员 非专业人员 患者 其它(请注明): 17.有效期至: 年 月 日 18.生产日期: 年 月 日 19.停用日期: 年 月 日 20.植入日期(若植入): 年 月 日 21.事件发生初步原因分析: 22.事件初步处理情况: 23.事件报告状态:

 已通知使用者  已通知设备科  已通知安全事件领导小组  已通知主管领导 已通知分管院领导  已通知院领导 D.关联性评价(1)、使用医疗器械与已发生/可能发生的伤害事件之间是否具有合理的先后时间顺序? 是  否 (2)、已发生/可能发生的伤害事件是否属于所使用医疗器械可能导致的伤害类型? 是  否  不清楚(3)、已发生/可能发生的伤害事件是否可用合并用药和/器械的作用、患者病情或其他非医疗器械的因素来解释? 是  否  不清楚(4)、已发生/可能发生的伤害事件其他关联评价

4.2010年医疗器械临床合理使用与安全管理 篇四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监测和安全事件分析评估制度

为加强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工作,降低医疗器械临床使用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根据《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规定制定本规范。

一、物资设备处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中人、机、环境综合风险管理。

要分析医疗器械使用中自然故障和固有因素。

要分析人为因素。使用人员要熟悉操作规程。对设备的预防性维护。

要分析环境因素。医疗设备用电、水、气都有特殊的标准。

二、物资设备处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监测和安全事件要进行分析和评估,定期组织召开日常监测工作监测会议,讨论并提出改进意见,制定和完善高风险医疗器械的规范操作。

三、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分析要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措施。

物资设备处

5.2010年医疗器械临床合理使用与安全管理 篇五

1本制度所指医疗技术,是指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做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2医务人员开展临床科研项目使用医疗技术时应当遵守本制度。3医务人员开展临床科研项目使用的医疗技术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4医院对医务人员开展临床科研项目使用的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5医疗技术按照安全性、有效性确切程度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院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需要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a涉及重大伦理问题; b高风险;

c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d需要使用稀缺资源;

e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6医务人员开展临床科研项目使用的医疗技术相关管理与审批程序由科研科负责监督落实。7科教科对第一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能力进行审核。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需由科教科负责向卫生局提出申请,在卫生行政部门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

8医务人员开展临床科研项目使用的医疗技术必须由医务部组织对手术、介入、麻醉等高风险技术项目操作人员进行资格的审批、许可授权管理。资格授权依照以下流程:首先医务人员向本科室申报个人的资质能力,科室进行初步考评,考评结果提交医院医务部进行最终认定,必要时还应同时提交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定。

9医务人员开展临床科研项目使用的医疗技术中涉及手术准入制,必须按医院规定将手术分为四个等级,只允许具有相应等级或以上资格的手术者独立操作(具体参见《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10医务人员开展临床科研项目使用的医疗技术必须符合诊疗技术规范,不得将不成熟的技术应用于临床科研工作中。从事临床科研活动的医务人员,必须是经过注册的卫生技术人员,不允许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各种有创的操作技术项目在独立操作之前必须经过培训,经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考核批准后,才能单独操作。

11医务人员开展临床科研项目使用的医疗技术(包括手术、有创操作)在开展前,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术前讨论,严格控制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其他替代疗法实施的可行性。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医患沟通、患者的知情同意、术前病情评估、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防范措施等。

12临床科研开展过程中,凡发生医疗技术损害的,操作人要立即报告科主任,在积极迅速进行补救的同时须上报医务部,如需要,医务部组织相关科室力量进行全力补救,将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13临床科研中已开展的医疗技术,当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经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后,医院下达中止此项技术开展的指令,有关科室必须服从,不得违反。

6.2010年医疗器械临床合理使用与安全管理 篇六

1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原因

1.1 无严格的管理规定

虽然在临床学术讨论上有一些用药原则, 如应针对病情尽量使用有效的、价格低廉的抗生素;同类有效的抗生素应首先使用低档次的抗生素。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随意性却很大, 多数是根据临床经验, 无可靠的科学依据。由于无抗生素使用规范, 在医疗质量评价上无法对临床是否正确使用抗生素进行科学的评价。

1.2 临床医师业务素质不高

很多临床医师在业务发展上, 把重点放在对疾病的诊断上, 对药物知识了解较少, 如药物的成分、疗效特性、体内过程、配伍禁忌等, 只知道药物的类别, 而不知道每种药物的性能, 从而造成抗生素的乱用。

1.3 医院重医轻药

由于医院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得不到重视, 使药学工作者在临床药学上难以发挥作用, 临床药学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加之无有效的制度保证药学工作者深入临床, 协助医师合理用药。另一方面是药学工作者自身的业务素质不高, 对临床合理用药难以发挥指导作用。

1.4 药品随意买卖导致抗生素滥用

随着医药市场的开放, 市场出现了很多企业和私立药店、诊所, 虽然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患者, 但实际上抗生素在每家药店都可随意买到, 导致抗生素使用失控。

1.5 药品广告的误导

在药品广告中, 常常对抗生素的作用予以夸大, 对患者造成误导, 一些患者根据广告到药店和医院乱购抗生素使用。

1.6 药品销售的恶性竞争

一些药品推销商到医院用不法手段推销药品, 导致一些医德较差的医务人员受利益的驱使, 在临床上乱用抗生素。该用一般抗生素的使用高档抗生素, 不该用抗生素的随便使用抗生素, 不仅增加了患者负担, 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而且加速了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

2加强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对策

2.1 规范管理

把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药政、药品管理的重要内容, 制定抗生素使用的规定、规范, 并作为医院管理、医疗质量管理、药品管理的重要内容, 同时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使抗生素的使用规范化、科学化。

2.2 加强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教育和培训

医院应定期组织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培训班, 提高义务工作者对正确使用抗生素重要性的认识及正确使用抗生素的业务素质, 并将学习成绩纳入医师业务素质能力考核的内容。

2.3 加强医院药学建设

医院领导要把临床药学工作作为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来抓, 加强医院药学技术人员的技术培养, 使之能在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和指导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4 规范药品市场

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药品经销企业、药品广告和药品的管理, 制止非法的推销活动和虚假广告, 加大对医院外销售抗生素的监察力度, 抗生素必须在医师或执业药师的指导、监察下合理使用。

2.5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要性的认识, 消除跟着广告走和自行购买抗生素的行为, 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7.2010年医疗器械临床合理使用与安全管理 篇七

1 UPS类型的选择

UPS分为后备式、在线互动式和在线式3种。后备式UPS在市电供电正常时,它向负载所提供的电压为对市电电压稍加稳压处理过的正弦波电压,当市电供电不正常时,它向负载提供稳定的方波电源。在线互动式UPS在市电供电正常时,它向负载所提供的也是对市电电压稍加稳压处理过的正弦波电压,仅当市电供电不正常时,才向用户负载提供逆变的正弦波电源。后备式和在线互动式UPS都不能实时在线地向负载提供标准的正弦波电压。而在线式UPS却不同,只要有负载工作,逆变器就一直工作,它向负载提供逆变后的可靠稳定的正弦波电源,电压稳定度优于后备式和在线互动式UPS,且输出电压的瞬间响应特性好,具有良好的 “净化”作用及安全保护功能,抗干扰能力非常强。因此,在市电波动范围比较大的地区和对供电质量要求比较高的医疗设备应选用电压稳定度好的在线式UPS。我院设备基本上都配的在线式UPS,从原则上来讲,后备式UPS只能用于某些对输出波形要求不高的设备中,如办公设备等,且不能驱动感性负载。如我院彩超刚开始配备的是一台5 KVA后备式UPS,结果发现屏幕上始终有条状伪影干扰,后来换了一台在线式UPS后,伪影现象就消失了。

2 UPS负载的确定

UPS的标称容量是表示其视在功率,实际上UPS的负载通常为非线性负载,它随负载功率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如果UPS的输出特性不好,输出电压会产生跌落,电压稳定度降低,影响负载安全工作。所以在为UPS确定容量大小时应考虑UPS带非线性负载的能力,即根据UPS所提供的额定功率及功率因数来确定实际带负载能力,避免UPS因为负载过重,而工作不正常或损坏UPS的逆变器。也就是说额定输出功率为1 KVA的UPS并不一定能驱动1 KVA的负载。为了延长UPS的使用寿命,UPS不宜长期处于满负荷状态下运行。后备式UPS一般选取额定功率的60%~70%的负载量,在线式UPS一般选取额定功率的70%~80%的负载量,同时UPS也不宜长期处于过度轻载状态下运行。电池供电时间主要受负载大小、电池容量、环境温度、电池放电截止电压等因素影响,一般计算UPS电池供电时间的公式为T=V*AH*N*P.F/W,

其中T是蓄电池组供电时间,V是蓄电池电压,AH蓄电池是定格容量,P.F是UPS的输出功率因素,W是负载功率。例如我院CT配备的UPS的蓄电池电压为12 V,定格容量为100 AH,蓄电数量为64块,功率因为为0.7,负载功率为40 KW,那么,它的供电时间则为T=12*100*64*0.7/40000=1.344 h约为80 min,即停电后可维持供电时间约为80 min。

3 UPS主机的正确使用

在使用UPS之前应认真仔细阅读随机使用说明书。UPS适宜长期不间断工作,不宜每天或经常开关机。对负载确需断电的,可在UPS输出端与负载之间串接空气开关,关闭空气开关即可断开负载的电源。应定期(半年)对UPS做一次清洁除尘工作,以防止灰尘进入机箱影响电子器件散热,而损坏电子器件。应定期检查及更换UPS的散热风扇和大容量电容器。

4 UPS电池的维护

由于UPS使用的是免维护蓄电池,每只12 V,基本上都采用串联工作方式,一般是几只至几十只串联不等。只要其中一只电池内阻增高或损坏,则整组电池就不能按设计容量供电,就有可能造成停电事故。所以,必需定期检查和维护蓄电池。

4.1 新购买的UPS或新更换的蓄电池要先给电池充足电后再使用

由于UPS从生产到用户安装使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蓄电池由于自放电造成容量减少,达不到所标称的延时时间,为确保正常供电,UPS在初次使用时必须按产品使用手册上的要求充电数小时。

4.2 环境温度

蓄电池的使用要注意环境温度,蓄电池一般应在0 ℃~30 ℃之间环境温度中使用。温度过高蓄电池的寿命将大大缩短,对密封式免维护蓄电池来说,当环境温度超过25 ℃时,温度每升高10 ℃,电池的使用寿命将缩短一半。温度过低,蓄电池实际可释放的容量也将大大减少。

4.3 蓄电池组长期处于充电状态下,其内阻会增大或永久性损坏

因此,避免将蓄电池长期置于“浮充”状态,对于那些很少长时间停电的地区运行的UPS必须每隔3个月就要人为地放电一次,即关掉UPS的交流输入电源,让 UPS处于电池模式供电,电池放电电流≥0.1 A。

4.4 应避免蓄电池深度放电或长时间小电流过电量放电

当蓄电池小电流放电时,由于从蓄池的端电压下降速度比大电流时缓慢,所以当UPS保护关机时,蓄电池实际上已经过电量放电,造成蓄电池失效或寿命缩短。如果蓄电池深度放电,也会影响其寿命,当蓄电池组放电后一般需要8 h~12 h时间充电才能将蓄电池充好。

4.5 定期检查

8.2010年医疗器械临床合理使用与安全管理 篇八

计划

时间:2010-3-4 17:07:38 来源:院办 作者:

2010年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以等级医院评审为契机,以《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2009患者安全目标》、《浙江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09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为基准,实施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提升技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一、加强学科和学科群建设。督促职能科以卫生部颁布的各专科的建设指南为标准,加强相关学科建设,提升学科水平

卫生部已颁布7个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它们是《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试行)》、《血液透析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今后一段时间内还将有一批指南出台。要认真学习相关指南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省有关文件精神细化相关内容,指导我院的相关学科建设,从人才、技术、设备、制度等各方面提升学科水平。对优势学科要保持其先进性,使相对落后的学科,要借此机会创造条件迎头赶上。强化组织机构建设、强化规章制度建设、强化科室文化建设。

加强学科群建设。根据医学发展需要及学科发展现状,重新对有关学科进行梳理,建立相应的学科群,确定责任人,明确相应职责,合理、有序地开展工作。相关职能科加强监督和管理。

二、以卫生部临床路径为基础,指导职能科与相关科室实施临床路径建设,促使临床诊疗规范化,标准化

在2009年初步开展临床路径基础上全面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力争每个科室均有相关病种实行临床路径。相关重点科室按卫生局要求实施3条临床路径,合理确定病种,制定标准化医嘱,对各部门进行培训和宣传,合理推行临床路径。通过实施临床路径进一步落实相关制度,避免诊治随意性,防止漏诊和误诊发生,规范围手术期用药,降低药品比例,减少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估和评价,并进行修正和改良。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各科室应按卫生部的要求做好临床路径工作和单病种质量管理,认真、及时准确地做好上报工作,医务处做好督促工作和质控处履行检查职能。

三、督促职能科加强临床技术管理,严格执行相关准入机制,完善相关准入制度 认真落实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相关内容,严格落实技术准入制度以及手术分级制度。在实行手术分级管理及手术准入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相关具体措施,依法行医、依法执业,杜绝超范围,超专业执业。加强会诊管理,完善种类会诊制度,严格执行《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

还将对全院的各项诊疗技术进行一次梳理,引进新技术,淘汰相对落后的技术,保证医疗质量。

认真准备迎接省厅的二类技术、三类技术的审核工作,力争全部通过。并借此机会加强对二、三类技术的管理,加强准入管理,完善准入档案,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四、加强临床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的落实和督查

卫生部2009年发布了一批疾病的诊疗规范,今年将继续发布一批临床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我们要建立和完善完整的临床技术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使每个专科,每种疾病均有诊疗常规和操作规范。关键还需认真落实。对临床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动态管理,更加附合临床需求。

五、强化医护人员的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管理,拓展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思路

在2008年及2009年全面开展临床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的基础上巩固考核成绩,拓展考核内容。加强临床思维的培训与考核。不定期对有关项目进行抽查,使考核更加合理,确保培训效果,保持相应水平。要求住院医师“三基”理论考试和体格检查、心肺复苏、换药、洗手等技能考核合格率达到100%,公示考评结果。继续举办临床医师操作技能和病历书写等竞赛。加强医技人员上岗培训与定期考核。完善中、高级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今年开始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由科教科负责。

六、加强医疗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文件,使诊治过程有据可依,有规可循

以《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9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卫生部相关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及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为指针,进一步完善相关诊疗制度,修改相关程序,使制度和程序更加合理。认真组织学习并全面贯彻落实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制度及医疗操作规程。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以十三项核心医疗制度为主要内容,加强医疗制度的检查和落实,执行医疗质量责任追求制。管理要热情,检查要无情,处罚要绝情。

以强化医疗质量控制为手段,实施医疗质量的动态过程管理,加强环节质量控制,严格标准,定期检查,奖惩结合,切实整改,提供优质便捷医疗服务,创建质量品牌优势。增强质量意识,建立现代医学模式的科学的医疗服务质量观;开展质量教育,端正质控心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方案,有效防范医疗纠纷。

七、加强医疗安全管理,认真实施《2009患者安全目标与策略》,提倡和实施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理念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落实相关制度,提高用药安全;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严格执行手卫生,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严格实施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减少危险情况发生,加强患者教育,改善相关设施,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建立非处罚性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加强对院感重点人群的监控、培训和考核。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监控。认真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各项内容,完善相关制度内容,提倡患者参与的理念,提高安全水平。

实施医疗技术风险警示管理。严格执行医疗缺陷管理工作制度,定期分析医疗不安全因素,进一步落实医疗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监督整改。

八、完善《丽水市人民医院医疗质量保证体系》

在2009年初步建立《丽水市人民医院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基础上,针对本管理目标,特别是新增加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管理、及技术准入等内容,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医疗质量保障体系和医疗质量基础体系,对《服务质量管理奖惩细则》,《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进行修订和改进,使之更加完善。并形成动态管理机制。

我们追求的目标:医疗过程化,过程制度化,制度规范化,规范程序化,程序科学化,机制长效化。检查严格化,反馈定期化,整改自觉化。

九、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研究和总结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各成员及相关职能科应加强对医疗质量管理标准的研究,提出科学的管理方案,和行之有效的措施。管理方法与措施应与临床密切相结合,以应用为主,可从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目标、技术创新、专科品牌管理、专科人才培养、服务方式、流程设计、医患沟通等方面着手。不断总结医疗质量管理经验,审报科研课题,发科研论文。

丽水市人民医院

9.2010年医疗器械临床合理使用与安全管理 篇九

2009年秋冬以来,我县持续干旱,已发展为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前期的旱灾对全县小春生产及人畜饮水带来极大的影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进入汛期后全县大部分乡镇没有效降雨,致使大春农作物无法耕种或出苗率低等情况。目前,全县旱情仍呈持续严重,抗旱形势严峻。灾情发生后,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的首要工作任务。面对旱情,丘北县民政局以抗大灾、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为重点,积极发挥在抗旱救灾工作中的综合协调和主力军作用,以受灾群众呼声为冲锋号,以重灾地区为主战场,以干部职工为救援队,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抗旱救灾保民生。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0年7月30日,全县12个乡(镇)99个村民委(社区)1263个自然村不同程度遭受干旱灾害,导致23.05万人10.81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缺粮人口7.75万人。农作物受灾30656.54公顷,成灾29900.67公顷,绝收25770.6公顷,此次旱灾共造成农林牧经济损失3.36亿元,直接农业经济损失1.1046亿元。

进入汛期后全县大部分乡镇没有效降雨,致使大春农作物无法耕种或出苗率低等情况。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313.8万元,给灾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影响。

二、工作措施

针对目前严峻的旱情形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各级各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团结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全力以赴开展抗灾自救,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一)积极应对,精心部署抗旱救灾工作。去年8月旱象刚显露,县委、政府就就密切关注旱情发展态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抗旱救灾工作。县民政局切实把抗旱工作摆到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积极组织召开职工大会。要求民政干部职工“思想上没有丝毫的松懈,工作上没有丝毫的松驰,措施上没有丝毫的松劲”,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高度重视灾区群众生活,高位推动抗旱救灾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高度重视灾区群众生活,建立严密的工作机制,确保救助工作不漏一户、不掉一人,努力将旱灾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为认真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县民政局成立了民政抗旱救灾救援分队。形成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检查,亲自落实,分管领导集中精力,全力以赴,齐心协力配合抓抗旱的工作格局。救援分队遵循注重科学、讲求效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及时了解旱情,积极采取措施,经常性地组织抗旱救援队伍为困难群众免费送粮送水上门,确保受灾群众度过困难时期。努力提高抗旱救灾处置能力,落实各项抗旱救灾应急措施,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并设立缺水缺粮热线电话,对因灾出现缺粮缺水困难群众,立即集结到位,在县抗旱指挥部和局领导的统一领导下,按应急管理机制及时安排开展救助工作,力争抗旱工作发挥最佳效果。

(二)多方筹资、加大投入,确保抗旱救灾工作落到实处。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旱情,县民政局坚持“救灾资金专款专用,重点使用”的原则,充分发挥部门在抗旱救灾工作中的统筹协调作用,组织一切力量,调动一切资源,采取一切措施,多方筹措资金,全力以赴确保打赢抗旱救灾保民生硬仗。县民政局抗旱救灾资金投入1823.5139万元。截止2010年12月30日,上级下达抗旱救灾专项资金1125万元;州慈善总会下达爱心慈善捐款373万元;县级接收社会各界及全县共产党员特别捐款325.5139万元;接收捐赠抗旱救灾多功能运水车1辆;接收捐赠物资矿泉水13530件,桶装矿泉水1000桶,饮料1388件;接收捐赠21金维它维生素10件。

抗旱救灾资金支出1823.5139万元。一是制定弱势群体分类救助方案。结合我县的旱情情况,截止2010年12月30日,下拨抗旱救灾资金1373.2744万元(其中:①由县财政直接划拨12个乡镇救灾资金997.6667万元;②教育系统抗旱救灾26万元;③水务部门水利设施建设341.6077万元;④县卫生局饮水卫生消毒处理5万元;⑤县统计局3万元)。二是积极调运救灾物资。多方采购水桶、运输水袋、抗旱运水车等必需的救灾物资及时发放到灾民手中,共支付物资资金167.6742万元。(其中:

1、抗旱救灾物资发放:50公斤塑料桶1450只,150-200#塑料桶396只,450L储水桶3272只,4立方米运水袋191个,5立方米运水袋159个,6立方米运水袋50个,共支付资金67.6742万元;

2、抗旱运水车辆10辆,共支付资金100万元;加上捐赠的抗旱救灾多功能运水车共11辆已全部投入使用)。三是加大粮食回供救助力度,县民政局夏荒期间用于缺粮人口资金210.3653万元。四是做好汛期前救灾物资储备,共支付资金72.2万元。五是管好用好捐赠物资,发挥捐赠物资的效用,切实解决饮水困难学校的用水安全,分两批下发矿泉水12个乡镇44所学校,共发放矿泉水13530件,桶装矿泉水1000桶,饮料1388件,21金维它维生素10件,为全县抗旱救灾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三)科学调供,突出重点,救助到位,优先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丘北县把保人畜饮水安全放在第一位,合理调水供水,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储水抗旱自救。根据群众的实际情况,在补助上区别对待,对五保户、残疾人、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按每天每人20公斤的用水量免费供水,保障生活用水需求,做到“不漏一户,不掉一人”。同时,县民政局积极采取组织送水、发放生活补贴、购买粮食等多种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救助方案,分类实施救助,千方百计确保受灾困难群众有水喝、有饭吃,并落实包保责任制,采取人盯人的办法,确保弱势群体生活不出问题。重点做好受灾户及低保户、五保户、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的生活救助问题,把灾区“小春无收成的家庭、无经济收入来源的家庭、无基本口粮的家庭”三无人员实施重点救助,组织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开展送水、送粮服务。截止2010年12月30日,我县已发放救灾粮食240吨,储备粮食318.6吨,使16000人缺粮问题得到解决。

(四)责任落实,信息通畅。灾情发生后,县民政局积极发挥灾害信息网络的主渠道作用,切实加强灾情信息报送,严格执行灾情信息报送的有关规定,增强灾情统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灾情信息管理水平,为灾害应急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切实加强与农业、水利、气象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当前旱情及下一步发展趋势,及时掌握因旱造成群众缺水、缺粮等生活困难情况,并在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应急措施。确保灾情信息及时、准确、快捷,为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做好抗旱救灾工作的决策部署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五)深入灾区,心系灾民。县民政局成立了四个督查指导组,分别由局领导带队,深入各乡(镇)加强开展抗旱救灾工作的督查指导,帮助解决抗旱救灾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重点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生活用水困难。指导各乡(镇)民政部门做好抗旱救灾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灾情发生以来,县民政局干部职工累计深入灾区查灾核灾150余人(次),为受灾群众免费送水100余立方,缺粮户送粮上门20000公斤。

(六)夯实基础,努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切实抓好共产党员特别捐献资金1073口爱心水窖项目建设工作。积极组织群众清淤扩容和修复旱灾受损工程,做好雨季蓄水和安全度汛准备等工作,有效改善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牢固树立抗大旱、打硬仗的思想,把抗大灾、保民生、抓春耕、促发展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中,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举全县之力奋力夺取抗旱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1、加强灾情监测和信息上报工作。切实加强旱情监测,及时掌握旱情发展动态。重视信息收集、整理和统计上报工作,继续组织县、乡、村工作队逐村逐户对灾情进行再摸底、再排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抗旱救灾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决策依据。

2、进一步完善方案,保障弱势群体人畜饮水安全。千方百计解决五保户、特困户、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的生活用水和学校、医院用水。做好灾区缺粮人员,按每人每天1市斤基本口粮进行救助,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3、关注民生,加大夏荒缺粮人口的救助工作,确保群众生产生活不出现问题。在对夏荒期间灾民生活临时困难救助时,采取现金救助和粮食救助相结合等特殊措施,确保夏荒期间缺粮群众的基本口粮保障。

4、做好汛期各类值班制度,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为汛期防灾救灾工作做准备。

上一篇:宇宙万象之我见的散文下一篇:浅谈化妆品营销策划的互联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