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保器械管理使用制度

2024-06-15

安保器械管理使用制度(精选7篇)

1.安保器械管理使用制度 篇一

平江第三中学安保器材管理制度

为加强校园管理,确保师生员工在校安全。学校按上级要求配置保安警用器械,为确保学校安防器材管理安全,特作如下规定:

一、学校保安使用的警用器械主要包括强光电筒、警用钢叉、橡胶棒、警棍等安防器材。安防器材是保安人员执行公务和制止犯罪时的专用工具和武器。

二、所配安防器材只供当班保安员执勤时携带和在紧急情况下使用,非值班、执勤人员严禁佩带和使用,在使用安防器材对付犯罪分子过程中,当其失去反抗时应停止再次使用。

三、严禁将安防器材提供他人,无特殊情况或未经学校批准,严禁将安防器材带出。严禁用安防器材嬉戏打闹,严禁将安防器材交于他人玩耍。安防器材任何时候不得使用在师生员工身上。不得用于其它物体上,以防损坏。

四、执勤保安员必须将安防器材随身携带,不得随意搁放或托他人代为保管,严禁丢失或损坏。

五、使用人员要爱护使用,如有丢失或非公损坏要予以赔偿,并追究行政责任。谁丢失、谁损坏,谁赔偿,当分不清具体责任人时,由该岗位人员共同赔偿。

六、保安人员要定时、定点武装上岗。交接班时,交接班人员要做好交接验收工作,确保其处于安全正常使用状

态。

七、对发生损坏和丢失的器材,使用人要有书面的报告材料,经学校审阅后根据情况酌情处理,并将报告存档备查。

八、安保器材保管人员要定期核对器材使用帐目,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校长汇报。

九、器材如有机械故障,应及时上报学校说明情况并进行更换。

十、以上制度须严格执行,如有违反将予以严肃处理。

2.安保器械管理使用制度 篇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2年9月医院引进使用的600台手术室外来器械作为本次观察对象, 其中300台构成观察组接受传统管理, 另外300台构成实验组接受规范化管理。

1.2 方法

1.2.1 传统使用管理方式

视实际情况把另一个医院使用并完成清洁工作的器械进行包装送至本院供应室进行灭菌消毒, 或者直接把完成在灭菌工作的器械送到本院手术室中进行使用, 也可以全程完成器械收回、清洗、灭菌消毒工作。

1.2.2 规范化使用管理方法

由本院消毒供应供应室安排专职人员进行手术室外来器械的接收、登记、清洁、检验、使用、管理工作。在完成接收登记之后首先评价清洗情况, 包括器械表面洁净程度、是否残留血迹、齿槽及关节区域是否存在锈迹等内容[2]。然后结合杰力试纸开展检测, 器械表面、齿槽处、轴关节、内腔表面等部分的水珠滴在显色试剂块上, 观察并几率结果。若检测结构呈现阳性说明器械上仍然残留有一些蛋白质, 必须进行再次清洗及检测确保满足标准质量要求。施行灭菌之后, 器械外指示胶带上显示的颜色及性状应该与指标卡一致, 若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没有符合灭菌标准。另外应该将5类阳性对照设置于灭菌锅中, 只要出现某一种对照阳性结果都说明灭菌不达标[3]。经灭菌处理后, 通过清洁运输车将手术器械包送入手术室储存备用。手术当日医护人员应再次进行检查, 确保外来器械清洗及灭菌情况都满足标准质量要求才能投入手术治疗工作中。

2 结果

采取规范化管理模式之后, 手术室外来器械整体质量获得明显提升, 完全排除锈迹、血迹电池质量差等情况。观察组300台器械接受传统管理之后, 225台满足标准质量要求, 合格率为75.00%;而实验组300台器械中只有1台包装出现些微损坏, 其余299台满足标准质量要求, 合格率为99.67% (见表1) 。

3 讨论

医院选择外来器械规范化管理方法, 安排专职人员严格落实检查、消毒、清洗、包装工作, 能够从源头上杜绝器械清洗不彻底等情况的出现, 不仅提高了手术室外来器械整体质量水平, 而且为手术治疗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本研究结果表明, 规范化外来器械管理方式能够从根本上避免出现一系列质量问题, 整体合格率得到显著提升, 为手术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 经由手术室外来器械规范化管理方法的严格落实, 能够有效排除所有质量影响因素, 引导管理工作迅速走上科学发展道路。手术室外来器械规范化管理方式具有非常理想的应用价值, 应该积极在医院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外来器械的有效管理方法, 为临床手术治疗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2年9月医院引进使用的600台手术室外来器械作为本次观察对象, 其中300台构成观察组接受传统管理, 另外300台构成实验组接受规范化管理。结果 采用传统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方法对观察组300台器械进行管理, 其中12台存在锈迹, 31台存在血迹, 23台包装损坏, 9台电池质量差, 其余225台满足标准治疗要求, 总合格率为75.00%;而实验组采用规范化管理方法, 只有1台包装稍微出现损坏问题, 其余299台全部都满足标准质量要求, 合格率为99.67%。结论 手术室外来器械规范化管理方式具有非常理想的应用价值, 应该积极在医院推广使用。

关键词:手术室,外来器械,使用管理

参考文献

[1]刘晓芳, 徐芳, 张桂华, 等.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0, 18 (26) :328-329.

[2]刘卫红, 周万丹.手术室外来器械的使用与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8, 10 (4) :291-292.

3.医疗器械使用中风险管理方法探讨 篇三

关键词: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52-02

医疗器械作为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产物,广泛的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保健和康复过程中[1],日渐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缺少的诊断与治疗手段。而任何医器械在使用周期中都有可能發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由此可见,密切关注医疗器械的不良事件,最大限度的控制医疗器械潜在风险,是医疗器械安全有效使用的保证。本文对于我院医疗器械在风险管理上现状、不同的责任主体的职责进行了探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起源

来源于工业行业延伸,20世纪60年代,首先对于飞机工业与航空事业采取风险量化分析,此后用于国防事业;直至20世纪70年代核电业也采取此措施,并逐步扩大到石油铁路方面,并获得了巨大成功,从而促进了一些先进国家对于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关注;在20世纪末,西方一些先进国家在一些较大医疗器械部门进行初步尝试,从此风险管理正式被引进到了医疗器械行业中。

2风险管理的内涵

风险管理中的首要因素就是对于风险的分析,同时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目的就是判断每个风险存在的危害及危害水平。风险管理不仅仅只是单纯的理论问题,更重要是一个实践的过程。用于分析风险、评价控制和监视管理方针、程序的用于实践中的系统性运用。风险管理包括四个部分的内容即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生产后包括的信息。

2.1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现状。

(1)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对于医疗器械安全与质量问题的关注度少。

(2)医疗器械维护与管理维修的落后,一方面新增的医疗器械在种类与数量上日益剧增,而另一方面临床技术工程人员的短缺,使得矛盾加剧导致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不到位。

(3)对于医疗器械的操作规范化程度并不是很高,由于医疗器械具有数量大、种类多及涉及门类广等特点,决定了操作难度的增大,工程技术操作人员未能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了解,对发生故障或有可能发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预防与处理掌握知识过于少,从而缺乏规范化的程序操作。

(4)关于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并不是很完善,在医疗器械的购置管理与使用到报废过程中,存在着与管理,经济核算相脱节的情况,为安全使用医疗器械埋下了隐患。

(5)临床工作技术人员的不足,现有的临床技术工作人员的数量较低,人员数量的不足和医疗器械分类的繁多,导致了现有的工作人员只能忙于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而忽视了对于设备的预防性管理和存在的风险管理。

2.2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特点。

(1)周期性的全寿命管理。即指医疗器械从设计生产、安装贮存、使用维护以及产品升级和最后的停用处理在整个寿命过程中都要进行风险管理。

(2)标准制度化的管理。在医疗器械整个使用寿命中均采取YY/T0316/ISO14970的风险管理标准,就是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生产后信息的管理。

2.3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方法。

(1)首先要增强对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措施。现代医院作为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主体,首先在规范使用医疗器械,尤其是那些临床风险高并与患者生命密切相关,比如呼吸、婴儿保温箱、除颤器、输液泵等实施高质量的安全检测,以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其次做好安全检测工作,及时发现器械存在的问题,赶进器械质量,减少不必要损失。

(2)逐步提高医疗器械的维修管理的水平。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对于现代医疗器械的维修与管理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对设备的评估与选择,购进设备后的检验、安装与调试;以及后期定期的检查与维护,都起着重要作用。

(3)降低促使医疗器械风险出现的人为因素。当医疗器械使用不当或设备老化,如果导致指标超出标准的规定值,就会有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2]。要逐步提高医疗器械操作人员和临床工作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严格对临床操作人员的资格职业准入制度进行评价。

(4)对于医疗器械的管理施行科学专业的制度化管理。对陈旧老化,或已超过使用年限的器械应进行相关的报废处理。此外将关于医疗器械质量的风险管理纳入到医院管理经营的范围内,将控制医疗器械的成本纳入到经营医院成本的范畴内,对于二手的医疗设备严格监管,彻底杜绝医疗设备在超过使用期外而继续使用。

(5)重视培养临床工程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3]。重视培养在职人员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补充,了解熟悉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扩大视野,并提高关于解决实际综合能力的素质,来达到现代医院对于临床技术工程人员的要求;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壮大专业队伍,形成合理的人才组成形式。

3小结

通过对医院2000年2月~2012年3月在用医疗器械中风险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目前关于医疗器械风险的管理意识不强,应强化器械风险管理意识。

医疗器械的初期用途就是在于帮助人类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等,期间存在的风险也是众所周知的,风险管理的存在伴随着医药器械的产生而出现,但由于对于医疗器械风险在评价报告中的作用并没有明显支出,因此对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认识还存在朦胧的认识见多,并没有实质性的使用和执行标准。

参考文献

[1]余永强,郑玉建.我管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状况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08,5(1):24—27

[2]欧阳昭连,池惠,杨国忠.在用医疗器械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一)[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7,13(12):43—47

4.安保器材管理使用制度 篇四

为保证学校器材的正常使用,以免发生丢失和损坏现象,从而影响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特制订本制度:

1、安保器材设专人对进行登记、保管和发放工作。

2、各组领用器材采取各部主管负责制,由各部主管统一到安全室领取器材,并进行登记。

3、各部领取使用的器材要经常进行保养,经常进行检查与核对,以确保器材的使用期限。

4、对发生损坏和丢失的器材,使用人要有书面的报告材料,经学校审阅后根据情况酌情处理,并将报告存档备查。

5、安保器材保管人员要定期核对器材使用帐目,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校长汇报。

6、本部门器材严禁转借他人或私自使用,更不允许携带回家占为己有。

7、器材如有机械故障,使用各组应及时到内保处说明情况并进行更换。

5.医疗器械采购使用养护管理制度 篇五

为加强医疗器械的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订本院《医疗器械采购、使用、养护管理制度》,希各科组依照执行。

一、医疗器械的定义和分类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它物品,包括所需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的目的:

1、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

2、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

3、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

4、妊娠控制。医疗器械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第二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第三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二、医疗器械的采购

1、购买医疗器械,由需使用该器械的科组提出申请,经院长审批后交采购人员采购。

2、医疗器械的采购由专人负责,必须从证照齐全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购置,供货单位必须提供加盖公章(红印)的证照复印件,并保存备查。从生产企业进货时,需提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营业执照》、《产品注册证》复印件和《合格证明》;从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货时,需提供《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营业执照》、《产品注册证书》复印件和《合格证明》;并验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产品注册证》的有效期(许可证五年、注册证四年)和生产范围,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有效期和经营范围。进口医疗器械还需提供《进口医疗器械注册证》和《海关检验报告》或《检验报告》复印件。

3、采购医疗器械时,要与供货商签订维修、养护合同,大型医疗器械还要签订技术支持和培训合同。

三、医疗器械的验收、保管

(一)验收

医疗器械的验收由专人负责,必须认真、细致、全面地进行检查、核对,符合要求的方可入库。验收要求如下:

1、器械入库时,首先检查调拨单据所列的产地、货号、品名、规格、型号、数量等与器械原包装或标签上所列各项是否一致,即使有一项不符,也不能入库。

2、检查包装有无破损、裂开现象,器械外观质量有无变形、裂痕、污痕、霉点、锈迹、变色等异状,主要性能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发现包装内货物不符或有质量问题的,保留原包装现状,退货回供应商。

3、严格查对器械包装或标签上的商标、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品标准、生产厂家、产地、生产企业许可证编号、医疗器械注册证编号和产品制造认可表等各项是否与供货商提供的《生产企业许可证》、《产品注册证》、《合格证明》或《经营企业许可证》的内容是否一致。

4、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和人体植入物还必须标明生产批号、灭菌批号和有效期等内容。

5、质量有问题或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器械,不能建帐和使用,及时退回供货商,并造册登记,存档备查。

6、验收合格的医疗器械,要建立入库帐本(分一般器械和无菌器械),项目包括:品名、规格、型号、注册证编号、厂商、供货商、数量、单价等具有可追溯性内容;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和人体植入物还须登记生产批号、灭菌批号和有效期,以便出现质量问题时便于查对追溯和避免过期失效而造成浪费。

(二)保管

医疗器械经过验收,符合要求的可入库存放。为确保器械的在库安全,必须按如下要求进行保管和养护:

1、医疗器械必须存放在避光、通风、防尘、防潮、防鼠、防虫、有调节温湿度的专门仓库保管,器械应分区、分类、按器械编号放置。器械在储存堆放时,应便于人员出入和消防,货物距地面≥30CM,距房顶、灯管

≥50CM,距墙:内墙≥30CM,外墙≥50CM,每堆货物之间距离≥10CM。

2、医疗器械出库时要建立帐本,登记项目除入库帐本的内容外,还应包括领用科室和领用人签名。

3、保管人员应定期对库存的器械进行检查,查对库存的数量,包装外观有无变质、变异,规定有效期的是否过期等。对使用量较多的器械,根据库存和用量,及时通知采购进货,保证临床供应。

4、对不能正常使用的医疗器械,使用科室必须填写“医疗器械报废申请单”,经院长审批后作报废处理。已报废不能使用的器械,要在医疗器械出库帐本中注明,并报财会作财产注销。

四、医疗器械的使用

1、医疗器械使用人员必须熟悉使用说明书的内容了解器械的性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保养维修等知识。使用大型医疗器械必须持有使用大型医疗器械上岗证。

2、医疗器械必须按要求放置使用,做到防潮、防尘、防污,要求温湿 度条件和抗干扰的器械,要放置在符合要求的室间内使用。

3、各种器械由专人负责保养,定期对器械的性能或计量精确度进行检测、校对,对强制定期检测的器械按有关规定请国家认可部门进行检测,并登记和保存检测结果备查。对达不到要求的器械和无产品合格证明、未经注册、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器械不能使用。

4、器械使用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器械质量跟踪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发现器械有质量问题或对人体有潜在危险、伤害和由器械引发的不良事故时,应及时报告,并做好登记备查。

5、本院研制的医疗器械,可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本院内使用;为其 它单位进行医疗器械临床试用或临床验证时,需取得国家药监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认证。

五、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的管理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以下简称无菌器械)和人体植入物的采购、验收、保管、使用除按上述规定外,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从生产企业或经营企业采购无菌器械或人体植入物时,还需提供:⑴加盖本企业印章和企业法人印章或签字的企业法人的委托授权书原件,委托授权书应明确授权范围。⑵销售人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并保存备查。

2、各种证照和入、出库登记部必须保存完整,保存期限至产品有效期 满后二年。

3、直接接触无菌器械和人体植入物的人员,需持有健康证明。

4、建立无菌器械使用及用后消毒、销毁处理制度,每天使用的无菌器械必须进行登记,内容应包括日期、规格、型号、商标、生产批号、灭菌批号、有效期、数量、签名等。使用后的无菌器械应按规定经消毒后作无害化处理,并做好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日期、规格、型号、数量、签名等。各种规格的无菌器械购进数量和库存数量、领用数量及销毁处理数量必须相符,否则应查明原因,防止流失。使用过的无菌器械严禁重复使用或流入社会作它用。

5、使用人体植入物必须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日期、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详细地址和电话,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批号、灭菌批号、有效期、植入眼别等,按照记录能追查到每批无菌器械进货来源和查找到使用患者。

6、使用无菌器械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时,应在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报告省药监局和卫生厅。

7、发现不合格无菌器械,应立即停止使用、封存,并及时报告市药监局,不得擅自处理。

六、医疗器械保养、维修

6.安保器械管理使用制度 篇六

1、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落实专人负责,做好应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的思想、组织和物资等方面的准备,对安全事件做出快速反应、果断处置

2、发生医陪器械安全事件时,重大事件24小时内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一般事件7日内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医院积极协助主管部门组织调查、分析、评估和追踪、采取必要的安全控制措施。

3、发生严重伤害事件或患者死亡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事件时,在24小时内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事件发生原因未查清前,对发生安全事件的该批同规格型号库存产品,暂缓使用,并对剩余产品进行登记封存,等候上级主管部门处置。

4、多次出现相似故障的医疗器械,经权威检测部门/机构检修或检测是由于产品设计不足等缺陷或多次维修达不到临床使用安全标准,不再继续在临床使用,有相关检测记录和检定报告。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监测制度

1、医院内有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科室必须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许可证,实行许可登记制度。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必须办理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许可证。

2、对放射线、电离辐射、高磁场等区域的通道与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警告标志。

3、医疗器械科兼职计量人员用维修技术人员应每季度对大型医疗设备性能指标,计(剂)、量、安生防护、接地等进行检查和监测。

4、对于压力容器、高压氧、X线机、CT、B超、MRI等特殊医疗设备应由医疗器械兼职计量人员联系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专职人员定期鉴定、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使用。

7.安保器械管理使用制度 篇七

医院医疗器械使用管理(主要指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以往医院考虑相对较少,它主要涉及医院医疗设备的配置、管理方法、考核标准、分类细则等等,作为医院不可能也没有要求制定这些关系到医疗器械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作者因为长期从事这方面的探索从医疗器械使用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和观点。

1 医院医疗设备配制标准

1.1 分级管理的意义

不同等级的医院,由于医院规模、工作重点及服务对象各不相同,所需要配备的医疗设备也有较大差异,因此不同等级的医院,医疗设备有不同的配置标准,其管理也应实行不同机制即医疗器械分级管理。对医院医疗器械分级管理的依据是:医院的功能、任务、设施条件、技术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科学管理的综合水平,医院医疗器械分级管理的实质就是按照现代化医院管理,遵照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科学规律与特点,实行的医院医疗器械标准化管理和目标管理。我们国家医院分为三级,其中,二级医院指的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三级医院是指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三级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必须高于二级医院。

1.2 医疗设备配备原则

医疗设备配备原则是:(1)首先应考虑常规需用的基本设备,其次根据购置经费的来源再考虑高、精、尖设备。(2)要根据本单位的任务、规模、技术力量、专业特长和财力等情况,有计划地逐步增添和更新。(3)对多科重复出现和大型、贵重医疗设备,各医院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专管共用”的办法,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为方便医院医疗器械分级管理的需要,根据医院所属等级的不同,应当建立不同的医疗设备配置标准,对不同部门所需配备的设备做出了规定。大致可分下列几个部分:手术设备;麻醉设备;急救设备;监护设备;专科设备;理疗设备;体疗设备;放射设备;影象设备;检验设备;病理设备;消毒供应设备;医疗器械质量控制设备;其他设备(与医疗保障相关的设备)等等。这些配置的详细项目,医院也应该根据自身状况及周边环境确定,并可做出调整,这样既满足了医疗的需要又方便了管理。

2 医疗器械的条形码管理

2.1 条形码的定义

条形码是由一组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用以表示一定的字符、数字及符号组成的信息。条形码系统是由条形码符号设计、制作及扫描阅读组成的自动识别系统。为了能够方便区分每一种医疗器械,必须为它们分配唯一的标志号,以便医疗器械的条形码与它的唯一标志号一一对应。条形码技术具有:输入速度快,可靠性高,采集信息量大,灵活实用,标签易于制作,对设备和材料没有特殊要求,识别设备操作容易等优点。科学地引入条形码技术管理医院医疗器械,不仅可以实现对医疗器械进行动态管理,还可以有效地解决医院固定资产清查中医疗设备方面出现的问题,保证医疗器械账物一一对应。

2.2 条形码管理组成

条形码管理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条形码管理信息数据库,根据每一件医疗器械的详细信息,依据编码协议对医疗器械自动编码(由科室代码、器械代码、器械类别码、器械名称和器械序列号等组成),产生一个与医疗器械一一对应的代码,同时更新器械信息数据库。(2)码制的选择,码制是指条形码的编码方式与编码规则,应当选择信息容量大;编码范围广;保密、防伪性能好;译码可靠性高;修正错误能力强;容易制作且成本很低;条形码符号的形状可变的码制方法。(3)制作、粘贴条形码标签,通过条形码编码软件根据编码协议生成的代码,借助一些硬件设备如专用条形码打印机、条形码扫描器等制作条形码标签,统一贴在相应医疗器械明显处。(4)移动终端读取数据信息,在医疗器械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用移动终端读取数据信息,不仅可以实时记录医疗器械的流转和使用情况,而且还能减少固定资产投入的浪费,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完好率,降低成本,防止医院虚增资产和国有资产的流失。(5)数据库处理医疗器械信息,可以输出医疗器械的月、年使用情况报表,维修记录,维修费用报表等各种医疗器械管理所需报表。(6)条形码管理软件系统,医疗器械的使用者通过移动终端获得医疗器械的使用信息,而器械的维护者则可获得医疗器械的维护信息。两种信息通过条形码管理软件系统与医疗器械信息数据库相连,可以系统详尽、实时准确地及时反映医疗器械的动态信息,对卫生资源进行成本核算和效益分析,为医院领导对全院合理配置医疗器械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3 条形码技术给医疗器械管理带来的好处

(1)医疗耗材的入库、领用方便,减少工作量,提高操作速度。以往由于工作人员不可能记住每种医疗器械的唯一编码,在入库或领用时,我们必须通过依此确定大类、中类、小类、规格型号,找到该医疗器械,操作繁琐,工作量大,如果使用条形码,可以直接使用条形码阅读器读出医疗器械的唯一标志号,很容易得到该医疗器械包括它所属的大类、中类、小类、规格型号在内的所有信息,减少工作量,提高操作速度。(2)使用规范,符合发展潮流,满足了规范化管理的要求。(3)权限控制,使用安全,减少操作的随意性(用户无法手工输入信息,必须通过条形码阅读器),直接通过条形码阅读器输入信息,避免手工操作可能带来的误差,使医疗器械管理更加安全。

3 医疗设备年度考核等级登记

3.1 医疗设备年度考核意义

设备的年度考核对医疗器械的安全保障至关重要,很多平时未被发现的器械使用上的隐患大部分能在考核检测中被发现,它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对于重点设备要拿到医学工程科由专业人员使用专用仪器对仪器做出权威的检测,并由检测的最终数据来决定仪器是否能继续使用,或者维修,或者报废,并将这些数据与结果输入到设备管理系统中,让领导来统筹分析,以做出决定。

3.2 医疗设备年度考核途径

医疗设备年度考核等级主要是通过医学计量和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来实现的,医学计量的目的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判定医疗仪器是否准确、有效、可靠;而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可看做是通过一系列不同的技术程序,以保证医疗设备的满意产品(或服务),它的目的不仅在于质量的满意性和可用性,还在于质量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每种医疗设备都有一套科学有效的检测流程和方法,医疗设备年度考核等级更是对医疗设备进行深入的检测,不仅要检测医疗设备的好坏,有效、安全与否,更要检测出医疗设备是否老化,是否受损,使用上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很多检测不仅要从表面着手,关键还要靠数据来说话,这就要对医疗设备进行精确的计量。

3.3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检测与计量检测的关系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检测与计量检测的出发点、对象和复杂程度不同,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依据是“产品质量法”,医学计量检测的依据是“计量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医学计量检测的目的、要求、标准和方法都有所不同。(2)在检测项目上,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中质量控制检测的是医疗设备尽可能全面的与临床诊断有关的性能参数,如CT扫描机的机械、电气、图像性能和剂量参数,而计量检测是检测参数的具体量值及不确定度。(3)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质量控制工作也是一个有计划、有系统的复杂的活动,是多学科的参数测量工作,与计量的范围、要求和管理办法有很多相同之处。计量管理应该是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活动的内容之一。

4 医疗器械二级库房管理

4.1 二级库房的定义

医疗器械购买后,统一存放医院医疗器械的大库房,称为一级库房,在实际工作中科室在需要使用医疗器械时,一般会将一定时间可能要使用的物品一次领用,因此,科室领用的物品并不立刻全部使用,这样医疗器械就在科室形成一定的节余,产生了一个科室的小库房,我们称之为二级库房。

4.2 二级库房的特征

(1)二级库房没有特定的入库操作,当科室在一级库房领用物品时,也就是说一级库房的领用(或者说出库)动作发生时,二级库房的物品入库同步发生,相应二级库房的某种物品库存数量自动增加。(2)二级库房中的库存只在物品实际消耗(也可以看做是成本回收)时才减少,没有专门的领用(或者说出库)操作。(3)由于二级库房没有对应的入库、出库操作,因此二级库房不需要专门的库房管理人员,甚至二级库房可以没有对应的实体库房(也就是说,并不需要有确定的房间作为二级库房),但是科室领用物品与实际消耗物品量之间的差值在账目上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二级库房中某种物品的库存量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二级库房管理,我们并不关心物品实际存放地点,我们关心的是物品实际消耗情况及库存量。由于只有在物品收取费用后,我们才能认为二级库房中实际发生的消耗,因此二级库房中物品的实际数量与二级库房账目上的库存量很可能是不一致的。

4.3 二级库房管理的实现方法

要使二级库房管理系统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的条件是:建立并正常运行一级库房管理软件,将一级库房、二级库房的相关操作同步发生(例如一级库房的出库与二级库房的入库),同时能够与其他相关系统(例如医院信息系统HIS)协调运行,实时获取医疗器械的实际消耗信息,保证各种数据的有效性和实时性,才能真正发挥二级库房管理系统的作用。其关键技术在于:要有多套软件系统的协同工作,解决好各信息系统之间的(1)数据同步,即二级库房管理系统中库存的增加,依赖于一级库房管理系统中领用(出库)操作;二级库房管理系统中库存的减少,依赖于医院信息系统HIS(或其他信息系统)中医疗器械消耗收费操作。(2)数据一致,例如,科室名称的定义、医疗器械名称的定义等,在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定义是不同的,很难使用相同的标准,因此应建立不同系统名称(科室名称、医疗器械名称等)之间的对照表,一旦某个系统中名称发生变化,必须及时更新对照表。

5 结语

要做好医疗器械使用管理还必须:重视管理制度的建立,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加强技术素质的培养,发挥专职管理优势,加强教育共同管理。不断的从体制,方法规定等诸方面真正让医疗器械作用更好发挥。

参考文献

[1]汤黎明,陈锐华,吴敏.医院设备器材采购管理规范化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9):34-37

[2]王芳茹.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分析与管理模式建立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1):42-44

[3]易学明.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医院全面建设[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13(8):697-700

[4]汤黎明、于京杰、沈苏静等,临床医学工程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医疗卫生装备,2003,24(10):43—44

[5]汤黎明、于京杰、王耀平,论如何提高医院仪器使用率[J],医疗卫生装备,2000,21(5):39—40

[6]汤黎明,戚仕涛,吴敏,刘铁兵,祝正祥.医院设备使用率提高方法的探索[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11):53-54

[7]陈兵,医疗设备系统质量保障的实现方法[J]医疗卫生装备,2004,25(12):36

[8]汤黎明等.突发事件急救过程对设备器材需要保障系统建立[J].医疗卫生装备,2003,24(8):13~14

上一篇:老年人护理的特点下一篇:新教师岗前培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