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三课时教案(共1篇)
1.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三课时教案 篇一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教案]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懂得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2.了解区域差异有不同的空间尺度,能用地图解释陆地上不同的自然带。3.会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4.了解人类怎样利用地域分异规律。[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读图分析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的思想,因此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因地制宜。
●教学重点
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空间尺度。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陆地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我们刚刚学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自然地理环境还具有另一个特点——差异性。
陆地自然带:由相应的气候、植被、土壤等共同形成的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环境的自然综合体。
一、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1.形成基础:热量
2.分布特点:陆地自然带呈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
3.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4.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有苔原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画图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1.形成基础:水分
2.分布特点:陆地自然带呈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
3.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4.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变化 [活动]P93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3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画图分析由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1.形成基础:水热条件
2.分布特点:陆地自然带呈水平方向延伸、垂直方向更替 [活动]P93
3.在山地地区表现明显
(1)山地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2)山麓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一致(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高,带谱越复杂(纬度越低,温度越高,越复杂)②山地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高,带谱越复杂(4)影响同一自然带在山地两坡分布高低的因素:
①温度:温度越高,分布的海拔越高(纬度越低,温度越高,分布的海拔越高)②坡向: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高、背风坡低
4.雪线:指常年积雪的下线(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1)雪线高度与温度呈正相关:由于地表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使雪线分布高度的总趋势也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雪线高度在非洲的热带地区为4500~5200米;阿尔卑斯山区为2400~3200米;北极圈内则为200米以下)
(2)雪线高度与降水呈负相关:降水量越大,雪线高度越低(雪线高度随着纬度变化规律类似于盐度分布规律,南美洲安第斯山的副高地段,有世界最高的雪线6400米)(3)地貌:陡坡,积雪容易下滑,雪线偏高
(4)人类活动:臭氧破坏、全球变暖、沙漠化、燃烧矿物能源均可使雪线上升(5)气候的综合影响:
①喜马拉雅山:南坡是阳坡,也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超过热量条件的影响,故南坡雪线低
②天山与阿尔卑斯山: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故北坡雪线低,南坡雪线高
四、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1.海陆分布: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地形(地势起伏):
(1)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沙漠的形成(位于安第斯山的背风坡)
(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位于赤道两侧,但由于地势升高而变为草原)
3.洋流:马达加斯加东侧的热带雨林(东侧有暖流经过,也与山地的迎风坡有关)4.水分:沙漠中的绿洲
●板书设计
垂直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现象
●教学反思
【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三课时教案】推荐阅读: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07-18
必修一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07-19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知识点10-26
化学必修Ⅱ第三章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1、2课时教案)08-30
【物理】4.5《牛顿第三定律》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11-11
必修三生物典型例题07-06
高三生物必修三复习08-25
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09-19
生物必修一教学设计09-17